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成本分析方式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3 16:19: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成本分析方式,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成本分析方式

篇1

一、现金支付

现金支付即并购方用现金向被并购方支付股权转让价款,是公司并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此种支付方式只涉及所得税和少量的印花税,不会涉及其他的税种。

对于并购方,用现金支付股权价款,相当于购买长期股权投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四条“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并购方在此过程中只涉及资产账户,不涉及所得,也不涉及所得税,只涉及少量的印花税。

对于被收购方(本文所谈到的被收购方均指企业),是一项转让长期股权投资的行为,其取得的收入在扣除取得该项资产的历史成本之后的余额计入当期损益,影响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此外,被并购方也要缴纳少量的印花税。

二、股权支付

根据我国税法,并购方以股权作为被并购方股权价款对价的支付方式下,该项交易要被视为两个平行的股权转让行为,影响双方的应纳所得税额,并涉及少量的印花税。

在股权支付方式下,并购方来作为对价的股权有两种,一种是并购方发行的股票,另一种是并购方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权。同时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规定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分不同的条件分别适用一般税务处理和特殊税务处理。

以上两种股权支付方式和税务处理方式可分别组合,下面将分不同组合具体讨论,见表1。

三、房地产支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并购方以房地产作为对价支付被并购方的股权价款,应视作并购方向被并购方转让房地产以及被并购方向并购方转让股权两个平行交易的方式,双方都有可能产生损失或所得,从而增加或减少应纳所得税额。

对于并购方,除所得税外,其向被并购方转让房地产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收购方应按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并根据缴纳的营业税,缴纳城市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除此之外,并购方还要根据其转让房地产的增值额缴纳土地增值税。

对于被并购方,除所得税外,其因接受不动产而应依法缴纳契税。

四、货物类固定资产支付

对并购方,以固定资产的作价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确定当期损益,增减所得税额。同时,并购方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还应该根据固定资产的购买时间(2009年1月1日之前或之后)确定缴纳增值税额,以及由此而涉及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对被收购方,根据股权转让价格预期计税基础的差额确定当期损益,增减应纳所得税额。

五、存货支付

涉及所得税问题与上述货物类固定资产支付相同。

此外,对并购方,因其向被并购方销售货物而应缴纳增值税,如果该货物是应税消费品,还应缴纳消费税,以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对被并购方,因其向并购方购买货物,如果从并购方处获得专用发票,则可获得一个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六、知识产权支付

所得税问题同上。

此外,并购方转让知识产权属于转让无形资产的范畴,应按转让价格的5%缴纳营业税,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七、债权支付

并购方若以其持有的对第三方的债权作价,应被并购方要承担不能收回债务的风险,债权往往会折价作价,使并购方形成损失,减少应纳所得税额。若是以其持有的对被并购方的债权作价,则根据作价与债权的金额确认所得与损失,增减所得税额。

被并购方根据债权的作价与债务人收回金额或免于支付的债务金额的差额确认损益,增减所得税额。

八、承债支付

并购方,承担债务的作价额通常与所收购的股权金额相等,不产生所得。

被并购方,既可能获得转让债务所得,又可能获得转让股权所得,增加应纳所得税额。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 号)

[2]《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

篇2

中图分类号:TU75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使得施工利润空间也不断减小,施工单位要想保证施工利润,就必须严格做好各个环节的施工成本管理工作,降低施工成本支出。但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受到施工技术方案、材料价格、人力成本、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以及其他不可预见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增加了施工成本管理的难度。因此,必须做好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做好对各个影响成本的环节的控制工作,确保施工成本处于预期成本计划范围之内。

一、加强招投标环节的管理

招投标环节的成本控制对于整个施工项目盈利状况影响较大,如果没有准确预测和计算施工可能发生的成本,使得投标报价过低,便会直接降低施工的利润,甚至可能出现亏损。所以投标之前,施工企业应结合工程施工工期和环境要求预测人工费用成本,动态掌握并预测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从而准确分析工程施工成本,以便合理报价。结合施工单位的综合实力,综合考虑施工机械、材料周转、文明施工的措施投入等等,按照单价分析和措施费用的控制结合评标方式,合理确定投标报价,实现施工利润的最大化。

二、加强施工前的计划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应事先做好各种计划措施,如施工组织计划、质量和进度计划、费用开支计划等,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工作更加有目标。

1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方法对施工成本影响重大,合理编制施工方案,是控制施工成本的基本前提。施工准备阶段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多种施工技术方案,并对多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方面的比较,确定最佳的施工技术方案,使其既可满足质量和施工进度方面的要求,又能最大限度的控制施工成本。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结合工程特点设置施工流水段或流水区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或减少人工的窝工等现象。

2制定施工材料的使用计划。材料在施工项目中所占的成本比重最大,所以一定要合理编制材料的采购和使用计划。材料采购应进行多方面的比选,材料首先应满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避免材料不合格而导致工程问题,引起返工等现象而增加工程成本;材料采购还应注意控制材料的储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合理采用新材料,以降低工程的成本;在材料使用上,应根据施工图纸编写详细的材料计划总报表,然后结合施工进度来制定材料的月或周报表,依次来控制材料的库存和用量,并结合施工需要、材料的市场价格及流动资金能力来确定材料的库存量。

3制定劳动力需求计划。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工程量情况来编写劳动力需求计划,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员闲置情况,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使用应结合劳动力的熟练程度及生产的机械化程度等进行确定。同时还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保证劳动力数量有一定的富余。

4做好机械设备的使用计划。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施工企业的自身实力,制定机械设备的采购和使用计划,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合理布置施工机械,提高施工工效,相应地减少人工费用支出。还应事先安排好施工机械的选型、进退场时间。

5制定好成本开支计划。根据项目的大小,以及项目的质量、进度、各项资源配备等情况,结合各种成本组成来制定计划成本指标。

三、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资源管理

1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根据劳动力需求计划和具体的施工人员安排情况,来编制人工明细报表以及人工汇总报表。并加强现场人员的管理,根据施工工序来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窝工现象;加强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项目的施工进度,相应的降低了工程成本。

2加强材料物资的管理。材料物资的使用和管理应形成系统资料库,要编制以下统计资料,如:材料明细报表和汇总表、库存材料数量报表及汇总表、租赁材料明细表及汇总表、设备采购明细表及汇总表、预算价格报表及价格变化信息表、安全设施投入明细表及汇总表、物质资源消耗明细表及统计表,等等。严格加强材料设备的使用和记录管理,施工过程中,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边角余料的利用,杜绝材料的浪费现象。

3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根据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做好设备的选型及进场工作,加强设备的使用和养护管理,部分设备要求持证上岗,加强机械设备使用的监督,及时制止和纠正不当操作行为,并安排专人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做好设备使用和维修的记录,最大限度控制机械设备施工成本。

4加强资金的管理。应合理编制资金使用明细报表、资金累进报表、资金分类汇总表、供应商应付/已付资金汇总表等,并按照材料、人工、设备等进行分类汇总,以便查询,定期及时地汇总施工实际发生成本,对成本超支现象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控制。

四、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做好索赔工作

工程中标后,双方应签定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后期的施工行为及成本管理工作都要根据合同来进行。合同签订后,在项目开工前或开工初期,须针对项目的投标情况、协议书签订、项目质量、工期等进行合同交底,让全体项目组成员掌握合同条款,根据合同要求来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不确定成本,如:合同中未明确物价波动形成的材料差价是否补偿,补偿的数量;合同当中不明确变更、索赔的内容和条件,造成无法及时计量补偿成本的收入;业主指令分包或联合施工,给指令分包或联合施工的数量与单价不明确,以及入场初期三方不签定合同,等等。出现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施工成本的意外上升,此时应做好增加成本补偿收入索赔的管理工作,确保企业的合法收入。

五、加强成本分析,防止成本超支现象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做好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比对和分析,如对照物资消耗明细表、物资消耗统计表,并结合施工进度情况分析是否超出预期物资计划的量;将材料、人工、机械设备的工程量同计划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是否超出计划情况;分析成本统计表、平均每月成本投入情况,核对及分析成本是否超支,适时得出成本控制情况,及时调整不足,如动态调整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等来加强成本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影响成本的因素很多,但成本控制必须以满足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要求为前提。在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下,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加强成本的控制,避免成本超支,如:通过正确的使用和保管机械设备保持较高的机械使用效率,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租赁材料和设备的使用时间,等等,都有利于成本的控制。

结语

总之,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对于确保项目施工效益意义重大。我们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基础上,根据建筑施工项目的具体特点,积极学习和采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做好项目成本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偏差现象,将施工成本控制在成本目标范围内,实现施工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16001

1经济适用住房的含义及管理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定向供应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宅。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交易和管理,应遵循政府总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规范运作的原则。它享受的优惠政策主要表现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其建设和经营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小区内非经营性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用政府负担一半,小区外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政府承担,可以申请项目贷款融资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区经济适用住房的实施管理工作,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资源、物价、统计及金融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份内工作。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按照政府组织协调、企业市场运作的原则应由具有相应资质、资本金、良好开发业绩和社会信誉的开发企业承担,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名码标价公开销售经济适用住房。

2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监督及管理

篇4

【关键词】 成本-效果分析 首诊精神分裂症 开放式、封闭式病房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conomic effectiveness in open and close sickroom for initially diagnosed schizophrenia. Methods:Collect th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 of 312 initally diagnosed schizophrenes.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cliniceconomic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2 different kinds of hospitalization modes.Cost-effectiveness of close sickroom is lower. Conclusion:Hospitalization in close sickroom is better than that in open sickroom for initially diagnosed schizophrene.

Key words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Initially diagnosed schizophrene;Open and close sickroom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而精神疾病在我国各类疾病中占医疗负担的14.1%[1],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在临床水平,医生总数约占总人口数的0.05%,在他们提供卫生服务的同时,却在消费国民生产总值的4%~14%的卫生费用,因此,他们理应成为卫生费用的“守门人”[2]。通过运用临床经济学的原理[2]比较两种不同住院方式治疗首诊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住院费用,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旨在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有效、经济的住院方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组标准:2004年内首次来某精神病院医院就诊住院治疗;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本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患者。

共入组312例,其中开放式病房74例,封闭式病房238例。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但性别有统计学差异,故需分层讨论。

1.2 患者住院费用

患者费用分为床位费、检查费、治疗费、放射费、化验费、西药费六种。床位费在开放式病房包括陪护人员的床位费。检查费包括心电图、全套神经系统检查、高级神经功能检查、肢体功能评定等。治疗费包括诊疗费、护理费、心理治疗、工娱治疗、康复治疗和健康教育等费用。化验费包括测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西药费包括针药费和材料费。

1.3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由资深精神科医生依据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记录、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以及病人入、出院时病情变化,结合自身经验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微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1.5 评价指标

成本是指所关注的某一特定方法或者药物治疗所消耗的资源价值[3],用货币单位表示。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4]。

根据临床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及敏感度分析的方法,评价两种住院方式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费用。成本-效果比(C/E)=成本/显效率;增量成本-效果比=(成本2-成本1)/(显效率2-显效率1),即(C2-C1)/(E2-E1)=ΔC/ΔE 。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价

男性患者两组之间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患者两组之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治疗后开放式病房的显效率男性为30.4%,女性为52.9%;封闭式病房的显效率男性为52.6%,女性为59.2%。表1 病人疗效比较

2.2 成本比较

本研究中以收费代替成本计算,包括治疗的药品费用、用于检测和处理副作用的费用、住院期间治疗的各种费用。药物和检查费用按照2004年昆明市卫生局的核价标准计算。两种不同方式住院治疗各种费用均数见表2。表2 各种费用比较

2.3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使用一系列分析和数学的方法,帮助决策人员从众多的治疗方案中作出选择,寻找到达某一治疗效果是费用较低的治疗方案,成本-效果比(C/E)是采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来表示。增量成本效果闭式表示一个方案的成本-效果与另一个方案比较而得的结果,这一比值越低,表明增加一个单位效果所需成本越低,该方案的实际意义越大,两种方式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见表3。由于观察时间在1年以内,故未作时间上的贴现率校正。表3 成本-效果分析

2.4 敏感性分析

临床经济学研究中应用的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偏倚,应该进行敏感性分析,以确定数据发生多大变化时影响决策。敏感性分析能够验证不同假设或估算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

2.4.1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药物费用必然会有所下降,治疗费必然会有所增加,假设两种方案的西药费均下降10%,治疗费上升15%,并由此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4。表4 敏感性分析

2.4.2 考虑到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以及本研究中疗效评定的主观因素较大,故以分别以显效率、有效率为观察终点,作敏感性分析。见表5。表5 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治疗中,开放式病房与封闭式病房之间疗效评定结果显示女性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减少精神障碍的未治率[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1):66.

篇5

引言

我局所辖某高耗能客户运行容量为2×16500KVA,由**220KV变电站35KV线路供电,用于电石生产用电。该客户于2009年1月申请增容2×25500+1×4000=55000KVA,经宁夏电力公司批复由**330千伏变电站出110千伏专用线路供电。从经济角度考虑,该客户申请废除原**220KV变电站35KV供电线路,全部改由**330千伏变电站出110千伏专用线路供电。将增容的4000KVA的变压器改为50000KVA的客户变压器,将110千伏供电电源降压成35KV后供原2×16500KVA冶炼炉生产用电。

1.两种方案电费成本分析

该客户共4台电石冶炼炉,供电方案有以下两种:

1.1 2×16500KVA冶炼炉由**220KV变电站35KV线路供电,2×25500KVA冶炼炉由枣园330千伏变电站出110千伏专用线路供电。该客户用电性质属于大工业用电,电费成本主要包含两个元素(功率因数力调电费在本分析中影响不大,此处不做分析):电度电费和基本电费。

在此种供电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一)下,客户电费成本分析如下:

(1)电度电费

从供电电压等级划分,该客户电石生产大的供电系统分为35kV和110kV两个系统。老系统2×16500KVA冶炼炉执行宁夏电网35kV电压等级的大工业用电,新增容2×25500+1×4000=55000KVA系统电价执行宁夏电网110kV电压等级的大工业用电。两个系统生产用电电价相差0.015元/千瓦时。

(2)基本电费

在宁夏电网内,基本电费的计算有以下两种方式,由客户自己选择,一个日历年内保持不变。在宁夏电网现行电价中,按变压器容量计算的基本电价标准是30元/千瓦时.月,按需量计算的电价标准是38元/千瓦.月。这两种计算方式的平衡点是0.7895。也就是说,当客户实际负荷达到装见(或合同)容量的78.95%以上时,选择按变压器容量计算基本电费对他们有利,否则,选择最大需量对他们有利。

第一种,按变压器容量计算,基本电价标准30元/千伏安.月。若受电点抄见最大需量超过核准容量,则按最大需量计算。新装、增容、变更和终止用电当月基本电费按日计收,每日按全月基本电费的三十分之一计算。事故停电、检修停电、计划限电不扣减基本电费。变更中暂停业务的时间小于十五天的,暂停期间基本电费照收;暂停期满或每一日历年内累计暂停用电时间超过六个月者,从期满之日起,供电人按约定的容量计收基本电费。

第二种,按最大需量计算,基本电价标准38元/千瓦.月。若两处受电点的最大需量低于相应核准容量的40%时,则按核准容量的40%计算。对按该方式计算基本电费的客户,申请暂停用电必须是全部容量(含不通过变压器的高压电动机)的暂停,部分容量的报停不予扣减基本电费。

考虑到电石这类用电负荷的利用率高达90%-130%(理论值是30%,实际值我区最大值已达到20%),基本电费的计算选择按变压器容量比较划算。因此,客户110kV系统计费容量为2×25500+1×4000=55000KVA,35kV系统计费容量为 2×16500KVA,总计费容量88000千伏安,则在正常情况下(不考虑客户报停容量)110kV系统和35kV系统基本电费共计2640000元。

1.2 4台冶炼炉全部由由**330千伏变电站出110千伏专用线路供电。客户将增容的4000KVA的变压器改为50000KVA的降压变压器,将110千伏供电电源降压成35KV后供原2×16500KVA的冶炼炉生产。

在此种供电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二)下,客户电费成本分析如下:

(1)电度电费

与第一种供电方案比较,新增用电容量的供电没有变化,仍然是110kV电压等级供电,而老系统则由35kV电压电源供电改为110kV电源供电。从电度电价上分析,110kV电压等级对应的电价比35kV电压等级的电价低0.015元/千瓦时。正常情况下,一台1.65万千伏安电石矿热炉月平均用电量1150万千瓦时。这样,该客户采用本方案供电时,两台1.65万千伏安电石矿热炉的电度电费每月将节省2×1150×0.015=34.5万元电费。

(2)基本电费

与第一种供电方案比较,该方案中基本电费的计算仍然按变压器容量计算有利。此时总计费容量由原来的88000kVA变更为101000kVA(新增容量中的4000kVA变更为50000kVA),同时变化的还有:原来2×16500KVA冶炼炉变用电可分炉报停并根据相关规定核减停运部分容量的基本电费,而本方案中无论是一台还是16500KVA冶炼炉生产用电,其计费容量均为50000kVA。

2.两种方案下电费成本结论

比较上述两种供电方案,其电费成本得如下结论:

在此种供电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二)下,客户电费成本分析如下:

(1)电度电费

篇6

(一)SWO了分析 首先是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分析。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下,企业外部可能面临的机会或威胁主要有: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多变性、动态联盟的灵活运作、企业间激烈竞争转变为有效协作、高速网络通信技术的充分发展、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充足供给等。其次是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下,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优势或劣势主要包括: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市场信息的灵敏程度、扁平结构的管理方式、网络化下信息传递成本、柔性化、无库存的生产组织方式、企业人员的创造力、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营销网络的布局等各个方面。

(二)“五种力量”分析 第一,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状况分析。敏捷制造下,动态联盟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机制已经转化为“竞争、合作、协同”机制。战略合作关系对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起着重要作用。借助于动态联盟实现的竞争优势取决于联盟中每个成员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和核心优势的集成能力。因此在敏捷制造下,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只是单个企业实力的竞争,而转变为动态联盟中主导企业(盟主)组织动态联盟能力的竞争,以及动态联盟与动态联盟之间的竞争。第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分析。(1)行业总体角度。敏捷制造下,企业的战略重点已由内部能力的充分发挥转化为外部优势的充分利用。因此对于整个行业,潜在进入者并未给现有企业带来直接威胁,而是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外部资源。(2)动态联盟角度。与企业处于横向竞争关系的潜在进入者,在进入动态联盟时,对企业的威胁依然存在,两者基于同一核心优势而进入动态联盟的竞争将更为激烈。第三,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分析。敏捷制造下,企业的利润则取决于其确定顾客的个体需求或机会并将其转化为产品服务组合的速度。营销概念也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即在拥有一定顾客需求信息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产品服务组合体――方案产品,在虚拟制造技术(VM)的支持下,迅速地加以调整,以迎合顾客的需求,降低来自于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第四,供应商议价能力的分析。在纵向合作的动态联盟中,企业与供应商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双方运用“并行工程”,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人市场,而且在敏捷制造下,动态联盟的战略使得企业可以动态选择,择优录用供应商,所以敏捷制造下,供应商议价能力对于企业的威胁较小。第五,顾客议价能力的分析。在敏捷竞争中方案产品的价值是通过提高顾客自身利益的程度来确定的,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产品价值和该产品的成本无直接关系,顾客从经济的角度看待产品价值,只要方案产品提供的价值大于自己所支付的价格成本,就不会去计较卖主的运营成本。因此敏捷制造下,顾客议价能力的威胁也相对较小。

(三)价值链分析 第一,进货后勤分析。敏捷制造下,企业与供货商在动态联盟虚拟组织内成为利益共同体,并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共享企业的生产管理信息,保证及时、准确地交货。成功地实现了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订单驱动生产组织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整条供应链的库存量,从而降低自身的商品物资储存成本。第二,生产运作分析。柔性制造使企业能够实现快速生产新产品及各种各样的变型产品,达到产品成本和生产批量无关。产品的设计过程、生产准备过程甚至加工过程可以跨地区、跨部门同步进行,由传统的串行反馈循环工作方式转变为并行制,不仅可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还可以及早发现并修改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第三,出货后勤分析。敏捷制造下,动态联盟可以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若干配送、运输、仓储、流通加工企业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通过盟主企业对其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为顾客提供配送服务。由于各成员企业都具有较强的服务水平,以及组成虚拟企业后业务量上升带来的规模效应,能够有效降低客户成本,提高客户总价值。第四,营销业务分析。敏捷制造下,方案营销的营销模式取代了传统生产方式下的产品营销。方案产品一般在两个方面带给顾客更高的价值:一是降低顾客的使用成本、库存成本以及其他的基础设施成本;二是增强顾客的市场渗透、扩大市场份额以及开拓新市场的能力。第五,客户服务分析。敏捷制造下,客户在价值链中的角色已经从被动和间接参与者变成了主动与直接参与者。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组织相关的成员重新组合价值链,其中客户是价值链组成的原动力。第六,采购业务分析。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双方运用“并行工程”,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人市场,以期共同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相对传统生产方式,敏捷制造企业的采购效率更高,且采购成本更低。第七,技术开发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快速成形和快速制模,在信息互联网支持下形成的快速虚拟制造系统,是敏捷制造的主体核心技术。而柔性制造技术、并行工程的运用使敏捷制造在生产成本控制上与其他生产方式有了质的区别。第八,人力资源分析。敏捷制造提倡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建立一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保持员工创造性的环境,强调用分散决策代替集中控制,用对话沟通机制代替递阶控制机制。人力不只是生产成本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人力已变成企业的二个重要资源。第九,基础结构分析。企业基础结构是指总体管理、计划、质量管理等活动。敏捷制造下,采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自我管理型组织单元,使组织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迅捷,加快了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速度,提高管理效率。

(四)战略定位分析 敏捷制造下,企业在战略定位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总体竞争战略、一般竞争战略、业务战略等三个方面:(1)企业的总体竞争战略分析。敏捷企业在总体竞争战略上一般选择发展型竞争战略,而在集中化、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发展型竞争战略中,敏捷制造企业又以集中化发展战略为主。(2)企业一般竞争战略分析。敏捷企业在一般竞争战略上,不再以竞争对手为标杆,而是以价值创新为基石,以成本领先或标新立异为市场竞争战略,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市场响应速度”。(3)企业业务战略分析。敏捷制造下,企业业务战略一般选择兼顾“金牛”业务与“明星”业务,辅以“问号”业务的战略。其中,“金牛”业务是企业现金流的主要提供者,同时对“明星”产品给予较高的投入,以在高速增长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另外,敏捷企业应充分利用其内、外部有利条件,较快地实现“问号”业务向“明星”业务的转化。

二、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下成本管理的战术环境分析

(一)产品决策分析 敏捷制造下,产品决策分析主要体现

在:(1)产品品种决策分析,敏捷企业充分关注顾客的需求,以高度细分化、个性化的市场为目标市场,这种方式下,企业不再专注于单一品种的生产,而是要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2)产品产量决策分析,敏捷企业的生产直接由顾客需求驱动,所以,产品产量决策主要是尽量地满足客户需求;(3)产品质量决策分析,在敏捷制造下,通过并行工程(CE)和虚拟制造技术(VM)的应用,追求零缺陷和产品的一次成功率。

(二)产品设计分析 产品设计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直接影响产品的制造成本、生产周期、工艺准备、物资供应、生产组织等,在技术上决定着产品的前途和命运”。在产品设计全过程中,特别是产品设计早期,有效利用合作企业的设计、制造资源是虚拟企业产品设计技术的关键。灵活的动态联盟依托于以CAD/CAE/CAM/PDM集成为核心的数字化设计信息网络,采用仿真、建模、虚拟现实等集成的虚拟制造设计方法,使产品从概念形成、设计到制造全过程,都可以进行全方位的动态模拟,最终使新产品的开发一次获得成功。

(三)生产方式构成要素分析 敏捷制造下,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信息呈现出以下特征:(1)敏捷型劳动者应具有高度灵活、训练有素、多面手技术操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2)劳动工具的组成包括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网络通讯设施;(3)劳动对象要求多型号、多品种,并且开始强调其服务;(4)信息方面包括企业内管理信息系统MIS和企业外信息集成系统两部分。

(四)生产工艺流程分析 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下,基于动态制造资源的产品工艺流程规划系统主要由产品零件信息处理、工艺知识管理、基于知识的逻辑加工路线设计、工艺分工和系统集成接口五个功能模块组成。

(五)管理因素分析 敏捷制造提倡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强调用分散决策代替集中控制,用对话沟通机制代替递阶控制机制。其基础组织是“多学科群体”,是以任务为中心的一种动态、松散的组合,提倡“基于统观全局的管理”,充分做到权力下放,以此调动和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下成本管理的信息环境分析

敏捷制造下,企业成本管理处于一个可重构、可扩充、开放性、交互性的信息系统之中,其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

(一)成本信息管理主体 敏捷制造信息系统中日益智能化的成本信息管理软件使单一企业以及整个动态联盟的成本分析、成本核算、采购支付等成本信息传递工作的主体逐渐由 “人”向“人机共管”转变。

篇7

2完善成本控制,优选施工组织方案

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完善管理,提高施工质量,会在成本上进行控制,并甄选出最佳的施工组织方案。一个合理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对施工的进度、竣工有很大的帮助。在设计方案之初,需要引入成本控制的内容,并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资金情况,在成本费用、施工目标、施工模式、竣工时间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鉴于成本控制的规范,施工组织方案的选择也比较方便。

3工程施工阶段费用方面的成本控制

3.1材料费用方面从内容上来说,材料费用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价格用量方面的费用以及材料用量方面的费用。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项目材料的优劣好坏都有一定的标准,材料的消耗数量、价格空间都必须有一定的控制管理。并且,施工材料的每一笔限额领料单都需要落实到位,而且单据上面的信息必须准确,尤其是数目方面的信息。同时,为了控制成本,材料的功能需要得到重视,最好是通过低价的合格材料来替换昂贵的材料,保证周转料的合理使用。另一方面,材料采购的供应商需要仔细删选,最好在价格、质量、信誉上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低价最合格的产品。针对必须购置的高价材料,项目部门需要进行询问标价,对采购的数量和资金进行预算处理。同时,对于需要大量购买的材料,材料部门可以按照轻重缓急分批购买。

3.2人工费用方面企业施工的项目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这就需要对施工人员的费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制定对应的合同规定。而且企业按照内部的定价,在工程项目的周期上提前做好议程设置,拟出承包价格,再核算成人工成本。此外,人工费用方面的结算,还可以灵活处理,通过项目员工的动态管理,控制人员的费用支出。并且尽管工程项目的主要职责是跟踪和监督项目的完成情况,但是在人事管理上也有自己的权利。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竣工,节约人工费用,项目部可以在冗员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程度的精简,保证最优化的人力资源来担任施工的职责。此外,项目承包合同有关于人工费用的规定,划分了工资含量指针。通过这种方式,施工项目的员工、费用都有了明确的标准,避免了过多人工开支造成的成本浪费。

3.3机械费用方面企业的施工必然会需要购置轻重型的机械设备,方便工程的建设,同时,这也是一笔昂贵的费用支出。为了保证施工的进度、项目的竣工,企业可对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机械进行统计,避免购置重复功能的设备,最大限地地发挥机械的功能,又提高施工的建设效率。并且,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相关人员要做好监督,保证机械设备的健康状态。在人员的调度上,施工结束后,机械设备的使用人员要切断电源,做好清洁保养工作,同时上机人员和辅助合作人员必须加强合作,增加设备的台班产量,强化施工的工程进度。

4完善成本控制,构建施工阶段管理体系

4.1加强成本控制责任制成本控制不仅需要从管理上进行加强,而且需要引入目标责任制,提高企业施工人员和管理层的责任意识。成本控制的责任包含很多,主要是在施工的质量、成本、工期、竣工目标上有严格的规定,避免出现形式上节约、施工中浪费现象出现。

4.2增设先进的技术管理系统企业在施工建筑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性的技术方式降低工程成本。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将成本控制以及质量控制两者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同时施工成本也能有所降低。所以说,先进的计算管理系统是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最有效的方式。

篇8

近些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速度的提高,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众所周知,利润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动力源泉,而提高利润不仅需要收益的增加,还需要减少成本的支出。在如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房地产企业要想赢得先机,就必须要控制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成本。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一、现今房地产开发与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成本控制意识浅薄,缺乏成本控制体系

在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中成本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中必须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现如今,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把价格作为事后合算的基础,这是一种静态的企业管理方式。这种成本管理方法虽说拥有很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当今,我国房地产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式是粗放型的,使企业在对成本的管理时不够仔细也不够精确,这种方式不利于房地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在成本控制方面,企业内部也缺少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监督,从而导致了企业的财务人员不能很好地了解公司的经营状态,同样,这也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固定成本的提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没有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将阻碍企业进一步扩展其经营范围。

(二)成本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

就目前的房地产形势而言,虽说房地产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任有新的房地产企业加入进来,使得房地产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在政府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企业的风险也逐渐增加,这也就逐渐加大了企业的收益压力。在此形势下,有的房地产企业为了提高工程进度,不顾及企业声誉和产品质量,抢工期也要完成进度,这导致了很多建筑质量不达标。而且,由于企业中没有健全的成本管理,企业成本往往失控,从而导致无法达到决策与战略之间的一致性。成本计划也就化为了泡影。

在中国,房地产企业较其他行业发展晚,不能有效地衔接其他行业的管理系统,这就导致了没有好的成本管理效果。在我国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组织结构支撑房地产企业,这就使得往往是那些兼职人员在进行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而且,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图,工作中容易出现混乱的局面,而且也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方法选择。

(三)项目团队配合不默契

目前,由于房地产企业工作人员的不断流动,项目成员之间的配合会有些不默契,毕竟每个员工都有各自的工作习惯,如没有相应制度和流程的约束,工作之间很容易出现偏差。一个完整的房地产项目就如同一部机器,每一位工作人员就是这部机器的零件,机器的正常运转需要每一个零件的团结合作,房地产企业项目也是如此,如不能保证各项目成员之间的默契合作,整个团队的工作成果就会受到影响,这甚至会直接导致开发成本的升高。工程上出现的工程不一致现象就是员工之间不协调造成的,导致重新返工或变更,继而影响到工程的成本。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陈本控制的措施

(一)形成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理念,建立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

企业控制的对象时企业中的每一个人的工作,所以说每个人的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成本的支出,这就要加强成本控制的意识,使每个员工都自觉把降低成本作为行为准则。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整个周期都会涉及开发成本的发生,也就是说,项目成本的形成是从项目立项开始设计阶段到随后的中标后的实施,再到最后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这期间都需要成本控制的意识。在成本控制方面,大多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只重视控制显成本,而忽略隐成本,这是错误的行为。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尤其是项目的领导者,都应该有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的概念,不应搞单纯指重视技术质量而忽略了成本的控制。只有在员工中树立了成本控制的理念,企业才能在日常生产的全过程中加强对成本的控制。

(二)加强成本控制,强化品牌战略

企业经营是以获得利润为目的,房地产企业经营的目的也在于获得利润。评价一个企业的实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评价该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成本管理一项最重要,也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利润,它是一种通用的基准。当然,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离不开信誉和品牌,因此,企业经营发展中必要的环节就是品牌战略。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所有环节几乎都包含品牌利润。房地产产品质量与性价比的体现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产品质量的性价比与品牌效应对于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只要具有了良好的品牌,房地产企业就可以大大降低广告等方面的花费,因此品牌对于节约企业经营成本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是很重要的。

(三)加强团队建设,建立完善全过程成本控制的员工激励制度

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企业由很多个专业组成,各团队之间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有效地避免那些常见的工程问题,从而把开发成本降下来。另外,加强团队人员的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技术服务企业也是如此,在不希望付出过多的前提下,想要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样肯定就会降低服务的质量,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团队拥有更加专业的知识,避免出现投资浪费的现象。而且员工素质的提高,还有助于成本控制思想的落实。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空洞的说教和强迫式的灌输并不能提高员工的成本控制思想,更不必要员工自觉意识。员工成本思想的提高要靠一定的激励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作为房地产企业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企业的开发成本还关乎项目中各部门各单位各职工的切身利益。

在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地方要改进,要用经济与技术相结合方式控制项目的成本在成本预测、计划与结算过程中要主动控制,考核控制的手段等等。

三、结语

篇9

一、我公司项目部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项目部管理人员成本管理能力不足

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公司总部管什么,项目部管什么,责任不明确,虽然企业要求项目部要做到先算后做,但实际经常是干了后算或边干边算。虽然项目部都配有预结算人员,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财务、材料、合同、计划统计等部门工作脱节,有预算无核算,大部分无项目分析比较,没有具体的节超建议和措施,即使能从结算上反映项目盈亏,但弄不清盈亏原因。尤其是有些管理人员受传统观念,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缺乏意识、责任意识,把业主――总包――分包关系理解为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友好合作关系,没有合同观念、经济意识,或者因没较大切身利益关系,要钱不着急;有的虽然意识到要找建设单位办理签证手续,但遇到建设单位不愿签或有意推拖的情况,无及时采取措施,干完了活甚至多干了活因无完善必要手续和证据而收不回工程款。

部分具有施工管理和组织经验的人,成本管理能力有限,文化水平及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具有理论知识水平的大学生经验又不足;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多。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材料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材料费用的盈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盈亏。有些项目部无严格执行领料用料制度,从仓库领料有数,但余料无回收、失窃浪费现象严重,尤其是计件承包只包工不包料,工人班组只顾出产值,材料、物资过量消耗,机械设备过度磨损;小型手动工具更无人爱护,有时借出有手续,返还无验收;或下料不准确,损耗率超标。钢材看管不严,遗失时有发生;材料型号不对,造成闲置浪费,材料供应量与实际不符;监督机制不健全,出了问题往往追不到责任人,这也造成成本控制失控的主要原因。

(二)成本核算留于形式,指导意义不大 一般来说,每个项目虽配有预结算员,但其所从事的工作也只是按图按现场指令算量,作为结算依据之一,在施工过程中无将成本预算和成本核算结合起来,由于项目没有阶段成本分析,没有分部分项成本分析,没有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的比较,没有幢号、班组成本分解,因此对项目施工指导意义不大。加上奖励机制不健全,奖罚办法不落实,成本超支与大多数人的个人收入无直接挂钩,因此管理人员对情况并不十分关心,不少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负责工程部分的计划成本、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情况,只要进度跟得上,总体感觉就很良好。由于没有分阶段分项目成本控制,没有分部分项成本控制,所以最后项目完工后成本也就没有有效控制,有时甚至到结算时才知道项目亏损。 成本管理是一项复合性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工程、材料、财务、劳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造成项目成本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强成本管理控制的措施

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是实行项目管理的关键,而“两制”建设中,项目成本核算制是基础,它未建立起来,项目经理责任制就留于形式。因此,改革现行的成本核算员管理体制,由公司对各项目成本核算员实行统一委派,集中管理,不定期轮岗,定期或不定期、交流、考核、激励竞争上岗,使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员切身利益与工程项目分离,才能建立健康有序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程序。

各工程项目经理部人员应自觉认真和严格贯彻执行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与核算管理制度,并保持自律,不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干扰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使施工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成本核算员要对施工生产中发生与施工成本相关的工程变更项及时收集整理并办理签证手续,定期向公司经营部门上报审核,以便及时准确地控制施工成本并掌握工程施工情况,防止给工程竣工结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公司应制定相应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成本核算员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保障。作为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工作能力。

加强材料管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一般工程项目,材料成本占造价的60%左右,控制工程成本,材料成本尤其重要。首先,工程从中标后,公司和项目部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编制施工预算,经过审批后的施工预算作为项目部编制材料需求量计划的依据,同时也是项目部对操作层限额领料的依据。施工预算报材料部门,由材料部门根据项目部编制的采购计划和企业的资金情况采购材料,如施工过程中发现超额用料,材料管理人员必须立即查核原因,如属工程变更造成,必须有工程变更证明材料方可领用,强化材料计划的严格性。公司材料采购实施招投标,各项目部的施工预算中的主要材料由公司材料采购部门采购,其它材料由项目部自行采购,采购时采用“总量订货,分批采购”避免积压和浪费。材料的采购量和单价要有专门机构监控。项目部委托书中对所委托的采购材料的质量、价格、服务、验收办法、交货时间均应予以约定。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感。

篇10

1.经济适用房总成本习性分析

(1)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征地和拆迁补偿费根据具体地块的实际情况发生的各项支出组成,在所征地面积确定的情况下,建筑总面积越多,分摊到单方成本中的此项费用则越低。

(2)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在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中,部分费用与工程总造价有规定的比例关系。此项费用中部分与建筑总面积的变动有比例关系,部分费用与建筑总面积的变动无固定比例关系。

(3)建安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与建筑总面积成正比例变动关系,建筑面积越多,该项成本越大。

(4)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的高低,取决于配套设施的建筑面积和建设标准,配套总建筑面积一般占总建筑面积的一定比例。

2.经济适用房单方成本习性分析

经济适用房的单方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直接成本指可以以直接经济合理地方式追溯到每平方米的耗费;间接成本指不能以经济合理的方式直接归入每平方米的耗费,间接成本需要先将不能归入直接成本的耗费归集,然后以一定的数量标准分配到每平方米面积。以上各成本中,直接成本项目有: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单方成本、每平方米建安工程定额费。余下的成本项目均为间接成本项目,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有:建筑总面积、可经营面积、经济适用房总面积、经营性配套面积。

二、经济适用房成本的有关问题

1.部分经济适用房价格仍然偏高

目前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高”。由于经济适用住房单价高,再加上面积大,不仅提高了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门槛,而且使居民支出了不必要的费用,违背了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初衷。

2.居住面积偏大,总价高

少数开发企业为了迎合少数购买者心理,将房间面积设计的过大。加之单价高,房屋总价则更高,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更难以承受。

3.经济适用房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经济适用房成本核算在市政配套设施建设费交纳与工程费用的承担、公共配套的成本分摊、费用归集和分配等方面处理存在问题。

4.经济适用房位置偏差

少数开发企业为了减少房屋建造成本、降低售价,将经济适用房选在通达性差,工作、生活不方便地带,出现了工作与生活不方便的负面效应。

5.缺乏有效的收入监测机制

目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只要由购买者出具工资收入证明即可,而我国现阶段个人资金管理、信用管理等宏观条件还不完备,在配给经济适用住房的实际操作中,一些不符合购买条件的高收入家庭通过所谓“合法途径”获得经济适用住房。

三、经济适用房成本的有关问题分析

1.从政府角度来看

(1)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用地实施行政划拨的扶持优惠政策,但仅免收的是土地出让金。有关的土地税费、征地费、拆迁安置费并未减免,这直接增加了经济适用房的建造成本。

(2)政府关于经济适用房的政策是“政府限价”,而政府限价又须以各项措施保证,没有这些前提,政府也就没有限价的理由。

2.从开发企业角度来看

(1)经济适用房的核算不准确。有的地方经济适用房的开发企业,将建造经济适用房与开发商品房混在一起核算;有的将不应打入经济适用房开发成本的各种费用也挤入经济适用房开发成本中,从而导致了经济适用房的开发成本核算失真。

(2)经济适用房的基础设施和非营业性配套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在经济适用房的基础设施和非营业性配套设施建设上,地方政府希望由开发企业自行解决,而开发企业则认为这些投资应由政府承担。于是这些投入都被打入开发建设成本,分摊到经济适用房的房价中。

(3)经济适用房的面积标准、装修标准等方面执行难。在经济适用房的面积标准、装修标准等方面,政府都作了明确规定。但开发企业为住房建成后能尽快收回资金,迎合高收入阶层的品位,追求大面积、高标准,人为造成了经济适用房的面积和总价失控,偏离了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承受水平。

(4)成本划分不合理。目前的小区基本上都有很齐全的配套设施,由于这部分投入是带有收益性的,因此不能计入成本打进房价。但在真正申报价格时,有些开发企业不但将营业性用房一起算入成本,甚至将经营企业自留的办公用房也打入了成本中。物价部门稍不留神,这部分成本就理所当然的成了房价的一部分,交给购房人“分摊”去了。在公共配套项目中,虚夸小区草坪的级别、谎称引入了进口的果树等都是变相提高成本的做法。此外,在小区用地规划红线外的基础设施建设费也经常违规地出现在成本费用中。

(5)利润超标。国家规定,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利润不超过3%,可是有的地方的经济适用房开发企业在开发经济适用房时可获得15%以上的利润,高的达到30%以上的利润,因此经济适用房也不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