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3 16:19: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篇1

但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究竟是不是缺点。

篇2

随着商务英语学科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教师在培养商务英语人才这一方面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教师的能力不仅影响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商务英语学科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王关富,张海森 2011) .因此,商务英语教师的能力要求问题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时,商务英语教学方法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内容。本文研究的体验式教学法是一个有效的、值得尝试和实践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团队意识等具有积极作用( 陈和平 2012) .

二、文献综述

教师素质是影响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 杨娜娃,2011) ,商务英语教师应具有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即具备较高的语言技能及较强的语言沟通应用能力和具有清晰文化意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素质即熟练掌握多种前沿教学方法和理论( 全秋颖,2010)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人们更加关心的问题,作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 滕祥东,高林 2007) .商务英语教师应通过终身学习掌握扎实的商务专业知识,更新教育思想,使自己能满足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 张永莉、唐跃亲,2012)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知识、能力应达到“三合一”的要求,即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语言,有丰富商务从业经验,具备较强专业教学能力( 孙燕萍 2009) .即商务英语教师需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理论教学能力即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 实践教学能力即能够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帮助学生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 曹向东,2012) .

三、调查研究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商务英语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并分析体验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为此,本文重点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1. 商务英语教学对商务英语教师能力要求的特殊性。

2. 体验式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

(二) 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调研对象涉及商务英语专业领域的 2类群体: 一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在校学生,学校包括广东省 6 所高校: 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湛江师范大学、五邑大学、广东商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以及立陶宛国际法商大学( InternationalSchool of Law and Business) ; 二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英语教师。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这 2 类人群的调查,揭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本研究的数据收集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采取了三种方式。第一,对于广东省在校大学生的调研,现场回收问卷。第二,对于立陶宛国际法商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研,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回收问卷。第三,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则是进行访谈,访谈结束后,归纳总结。

本研究根据不同的调研对象采用了三套不同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80 份,回收 249 份,回收率为 88.9%,其中有效问卷共计219 份,占回收率的87.9%.

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 调查背景,调查学生所在学校的性质层次; 调查学生对教师应具备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力的看法; 调查学生对商务英语教师的授课方式的看法。

四、结果与讨论

(一) 商务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商务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独特能力

从统计结果来看,37. 44% 的调查对象认为广泛的商务专业知识是教师最应具备的能力( 图一) ; 28.77% 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课时融入经济、管理、营销、国际商务和法律等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也很重要( 图二) .对于实践经验,34. 25% 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师应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图一) .

体验教学法对商务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

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其专业素质,影响到学生知识结构的发展,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成败。商务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同时还要具有广博的商务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更多关注商务英语教师的商务专业知识面和商务知识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希望在课堂上受益,接收到更全面的商务知识。商务英语是一门专业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掌握商务专业知识和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商务知识的运用是很重要的。没有掌握系统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英语老师只能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然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的目的是学习商务知识,结合语言知识,从而能灵活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国际贸易商务领域的实践活动,如国际贸易、商务写作、商务翻译等。只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扩充跨学科的知识面,教师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综合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具备丰富的行业背景知识和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用英语向学生介绍和讲授相关行业的产品信息、营销策略、社交礼仪、谈判技巧等商务知识,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从一个英语教师转变成一个优秀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师必须拓展自己的商务知识面和丰富自身实践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访谈结果表明: 商务英语教师很有必要到企业或其他机构进行学习实践,对国际商务知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不能只是靠书本来掌握商务方面的知识。要想提高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可以邀请资历丰富的企业家或专家到学校开讲座或研讨会,英语教师也可以参加一些机构的商务专业培训,或者到国外进修。一支高素质的商务英语教师团队是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和推动力,因为商务英语教师不仅是商务英语学科愿景的设计者,同时更是这一愿景的实践者。

此外,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商务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根据对商务英语课堂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分析,62. 10% 的学生选择一般,只有 35.16%的学生表示满意。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的学习气氛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出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目前,体验式案例教学是一个有效的、值得尝试和实践的教学方法,其具有教育情景模拟性、教育主体参与性、教育结果有效性等结果。【图3】

体验教学法对商务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

(二) 体验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以《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为例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体验式教学,这种教学法也深受学生的喜爱。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进行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越来越多教师在商务英语课程中运用体验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以《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为例。第一阶段主要是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即教师通过口头阐述、PowerPoint 和视频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第二阶段是实践阶段,即学生进行真实情景商务案例谈判。通过真实场景的实践,使学生真正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1. 感官体验-理论知识学习

当讲 Strategies and Tactics 时,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在讲 Tactics 的时候,老师利用多媒体以 PowerPoint 展示的形式和口头讲述的形式把 positional tactics,offensive tactics 和 de-fensive tactics 的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在讲授这些商务专业知识时,教师只有充分地掌握了这些商务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把这些专业理论传授给学生。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使教与学有机统一。

如讲到策略 ultimatum( 最后通牒) 时,老师先让学生讨论( ultimatum 在商务谈判中的意思和例子) ,让学生发表观点。然后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利用PowerPoint 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同时,还播放有关 ul-timatum 策略的真实商务情景谈判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官体验进一步了解掌握理论知识。这种把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社会情境相联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体验式教学弘扬了一种人性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相倾听,相互言语,共同体验和分享对方的情感、态度、信念、信仰。

该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密切合作与沟通,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了合作能力与团结精神。

2. 实践阶段-真实情景商务案例谈判

根据体验式教学学习者亲身经历的特点,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一次真实的商务谈判。教师把学生分为六组,进行三轮谈判。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谈判,教师需要对商务谈判具体流程非常熟悉,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商务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使学生们的模拟谈判更切合实际情景,教师也能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实效性的建议。

在谈判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商务谈判礼仪、谈判技巧、谈判语言等。这次的谈判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到在真实情景下运用谈判策略,知道哪种策略更有效,哪种策略具有缺点。最后是老师的合理点评,反馈体验结果。教师根据自身掌握的商务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此次的谈判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到了各小组的谈判效果如何。

此次谈判给予学生展现自己,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并通过对活动的不断思考与反思积累商务实践经验,这必定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一次真实情景的谈判,使学生在体验中掌握书本的知识,提高理解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建立融洽的关系。

篇3

【关键词】

酒店管理;双师;素质;改良措施

0 引言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宗旨是培养酒店管理基层所需的综合型人才,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为酒店管理基层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进行实习指导、专业教学等工作过程中应该将酒店的行业特点以及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等问题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教学。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酒店行业的相关信息并传授实际管理技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双师素质教师指的是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教育部高教司对“双师素质”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评定标准,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级别的教师才有资格进行“双师素质”教师的评定,在此基础上“双师素质”教师还应该具备以下任意条件才能符合评定要求:(1)近五年时间内在企业第一线累计有两年以上的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教育部也会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教师通过培训取得合格证书者,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工作技能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进行全面科学的指导。(2)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获得了本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此外还包括具备专业技能或专业资格的考评员;(3)近五年时间内参与了两项应用技术的研究工作,研究所得成果已经被有关企业所采纳,并获得了良好的效益;(4)近五年时间内参与了两项校内实践教学的设施建设工作,或者是提升了相关设计安装工作的技术水平,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在同行中起领导性作用。

1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

酒店管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具备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和扎实的操作技能。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深入到酒店管理实际工作环境当中,掌握大量的酒店管理信息,了解酒店管理行业基层岗位的工作标准和工作特点,熟知酒店管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结合以上问题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更好的安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不仅可以担当课堂里指导学生的教师,还可以胜任酒店管理岗位的职能工作。本文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进行了调查分析,据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在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体系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双师型教师虚有其名

双师型教师一般都是各个高等院校中的精英,双师型教师体系的规模大小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2004年教育部制定了以下标准:各高职院校专业课中的双师型教师优秀、合格的比例应该达到50%和70%。而实际情况是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一般在50%以下,大部分院校都没有达到教育部的要求标准。此外,大部分院校所评定的双师素质教师也仅仅是具有“双证型”而已,不具备完善的双师素质。有的专业教师即使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也欠缺实际从事酒店管理的职业经历;还有些教师很早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之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酒店管理行业的实际需求;此外还存在靠关系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现象出现。

1.2 师资队伍体系结构安排不够科学、合理

双师型教师的师资主要来源于普通高校,普通高校一般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教学存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践操作教学的缺陷,在普通高校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当前的高职教师往往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却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从教师整体的年龄分布来看,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青年教师虽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并且他们的科研能力与年长的教师相比要高出很多,但是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不多,有待积累提高;从职称结构分布来看,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偏少,在教师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低于20%,而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偏多。这就造成了基础学科的师资资源相对过剩,而专业技术的师资却存在较大的缺口,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也是如此,当前急需一大批具有过强实践技能、丰富理论知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以此来解决专业化师资稀缺的问题。

1.3 教师缺乏专业的实践

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型教师偏多,既精通理论又能熟练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资源非常缺乏,其分布呈现失衡状态,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往往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大部分教师一般是从院校毕业后直接步入高职教师岗位的,在缺乏实践经验的状态下上岗就业,上岗期间教师又会受到时间、实践场所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他们没有过多的机会接受较为系统的实践锻炼。近年来各大院校都扩大了招生力度和办学规模,大大增加了专业教师的工作量,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学院无法为教师安排较长的时间参与到酒店管理实践工作中去。此外,酒店企业也不愿意与学校合作,允许教师在某段时间内参加顶岗实践的机会非常少,无法对专业教师进行定期的实践培训,教师即使参与到了酒店管理的实践工作中也多是拘于形式的浅显培训,无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实践,最后只能应付差事。

1.4 双师型教师的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

高职院校中很大一部分为了满足评估需求,都打出了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质量与数量的响亮旗号,但在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过程中高职院校并没有对该工作给与足够的重视,所付出的努力也很少。双师素质教师在制定工资标准、进行职称评定等方面高职院校制定了专门的激励政策和评定方法,这些政策方法真正落实到实处的非常少,甚至有的院校教师对学校所制订的政策措施了解甚少。高职院校教师即使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来充实完善自我,达到了双师标准,在工资待遇等物质方面也不会获得应有的回报。

2 加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素质教师体系建设的实施措施

2.1 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审规章制度

高职院校在进行双师型教师评定过程中不应该将“双职称”、“双证书”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双证书”只能作为双师素质教师评审的必备条件之一。高职院校在进行双师型教师评定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师的双能力是否达标,从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实际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在评审过程中不仅要看教师是否具备传授理论知识的授课能力,还要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指导学生实践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定审核。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评审制度,分别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进行科学详尽的评审考核,由资审的教师、专家对专业教师的授课能力进行评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顶岗的实践操作技能评审由酒店企业一线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评审。

2.2 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体制

高职院校在对教师进行职称评审过程中应该将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问题重视起来,高职院校在职称评审、科研立项、校外培训、年度绩效考核等一系列活动上应该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此外,应该减轻那些正在接受培训即将成为双师素质教师的教学任务,为其预留出较为充裕的时间深入到企业内部进行深层次的锻炼实践。此外,还应该适当的增加双师素质教师的科研费用、课时费用等方面的待遇,以此来激励高职院校教师成为双师素质教师做出更多的努力,引导高职院校的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2.3 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度

高职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前提是引进大批的优秀人才,在引进人才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制度想办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建立完善的制度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是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关键所在。学校制定的制度应该符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和职称的评审标准。此外教育行政相关部门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以此来确保高职院校的评审制度更为规范化、制度化。此外学校还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学历进修制度。通过报销学费、校外培训等多种优惠形式来激励在职教师主动参与到校外培训、读书进修等活动中来,以此来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

2.4 拓宽高职院校教师的引进渠道

高职院校在招收在职教师过程中,应该严格把关,在考虑学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招收人员在酒店管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从业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拓宽高职院校教师的引进渠道,不断壮大双师型教师的队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引进酒店企业中具有较高技能、职称的管理型人才到学校中任教来丰富师资来源,或者是从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选拔一些优秀毕业生,为这些优秀毕业生提供机会到酒店管理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极大地丰富了新进教师的实践经验,为日后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徐莉.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下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质量探究[D].青岛大学,2012.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26-02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潮中,社会需要大批合格的土木工程人才。然而,现有的高校毕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使用人单位感到满意,主要表现在高校毕业生理论知识丰富而实际经验溃乏,在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有机结合。这与高校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而高校中教师对人才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具有一定的工程经验,才能培养出合格土木专业人才。现实情况往往是教师过度地重视科研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与实际脱节、学生不能在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相关知识的问题。为此,本文首先阐释了工程经验对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的必要性与意义,指出了高校教师工程经验现状及原因,最后指明了提高教师工程经验的举措。

二、工程经验对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的必要性与意义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实践的应用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工程性和技术性。作为培养土木工程人才的教师,其授课的对象是接触实际工程不多而毕业后却要大量接触具体工程的学生。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及教师在高校中的角色决定了其必须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

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应该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即理论知识的完善与实践知识的完善。完备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可以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用工程实例充实教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是如何得到具体的运用,如何从工程实际运用角度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增强授课效果。

然而,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的工程经验现状如何呢?

三、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具有的工程经验现状及分析

一项针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1]:学校工科教师的工程素质评价处于“一般”、“不高”和“很低”的达到70.89%,而处于“较高”以上的只有29.12%(见图1);工程领域工作经历不足一年的高达17.54%,完全没有工程经历的工科教师达到25%;一般性参与、偶尔参与以及没有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研究工作的工科教师达到63.88%。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了工科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应当具备的实际工程经验。土木工程是典型的工科专业,其对教师实际工程经历的要求应不低于甚至要高于一般工科专业,工科专业平均水平尚且如此,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所具有的实际工程经历应当更不容乐观。

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体会,认为导致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所具有的工程经历现状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当前高校教师招聘过分强调学历水平,招聘时多是原则上要求应聘者须取得博士学位。这样,近些年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大多是直接从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的博士中招聘,以这类具有高学历的博士为代表的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队伍,没有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及相关的单位工作过,对于实际工程中的业务不熟悉,往往是熟悉相关的理论而不熟悉实际的操作过程,整个知识水平只是较多地停留在理论层次。

其次,当前工科高校教师考核晋升机制不健全,片面地强调科研业绩及成果以及学历,评审标准往往没有包含对实际工程经历的考核,造成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片面地追求高学历,片面地追求论文的数量、科研经费的多少和发明专利的数量等,而对于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主观上没有重视起来。

四、如何积累教师工程经验,增加教学效果

对于如何积累教师的工程经验,结合当前教师工程经验普遍不足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应当从完善教师队伍以及教师考核晋升标准做起。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2,3]:

1.拓宽教师队伍选拔的渠道。目前,国内高校教师多是从高校应届博士毕业生中招聘,而很少从实际工程单位中招聘,这种教师队伍选拔渠道过于狭窄,造成一些工程经验丰富且能够胜任教学的人才没能够进入教师队伍。从深层次上讲,这多是由于高校过分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导致的,而培养人才毕竟是高校的核心任务,为此,高校首先应该将教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其次应当转变观念,树立起“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观念,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拓宽教师队伍选拔渠道,使工程经验丰富且具有教学能力的人才都能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经验水平。比如,高校完全可以从工程技术企业、规划设计企业等相关企业招聘一些技术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的高级工程师作为专职教师。

2.实施专、兼职教师结合制度,以弥补专职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的不足。由于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企业中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并非都能够进入高校作为专职教师任教。为此,高校应当实施好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制度,制定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的专门政策,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到学校任教,承担专业课程部分教学任务或者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更为灵活地,学校可以邀请工程大师以举办论坛、讲座的方式给在校师生传授工程实践经验,讲解设计、施工、管理中的技术要点,使得教师通过这些活动积累工程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3.支持和鼓励教师到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挂职锻炼。社会上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各类企业是积累实际工程经验的重要场所,因而,对教师而言,尽可能地在这些单位进行相关的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自身工程经验的有效途经。然而,由于现实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多数企业并不愿意承担培养教师的任务,此时学校可以与相关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教师进入到相关的企业挂职锻炼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实际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等形式,不断地丰富教师的实际工程经历,提高业务能力。

4.完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考核评审标准。目前,对高校教师进行年度考核及职称晋升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论文数量、承担课题研究的多少等[4],几乎没有对实际工程经验的考虑,这是有失偏颇的。要将教师实际工程经历纳入到考核标准中,比如实际工程中工作的时间,工作中所负责项目的级别以及所获的奖项等。同时为提高教师对于实际工程经验的重视程度且避免使考核流于形式,不但要在考核标准中增加对实际工程经验的考虑,还应该将此类考核指标赋予较高的权重,引导教师加强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

5.鼓励教师与企业间开展横向科研合作。新理论新技术在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时,总是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而高校纵向课题正是着眼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技术问题,更是偏重于实际工程应用,这与偏重于理论以及应用基础研究的纵向课题有明显的不同。通过参与横向课题的研究,首先可以使教师在实际工程中运用理论知识,促进理论与工程实践的高效结合,增加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然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讲授实际工程中理论知识是如何得到运用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授课效果。因而学校应当鼓励教师与企业间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横向课题研究,使得与企业间积极开展横向科研合作成为提高教师工程经验的一个有效途径。

6.发挥有经验教师的“内部传、帮、带”作用。在教师队伍中,不乏有着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为充分发挥这些经验丰富教师的优势,可以组建教学团队,在团队中合理地搭配工程经验丰富与工程经验相对缺乏的教师。在团队中发挥工程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比如组织参加实际工程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观摩活动、带领需要提高工程经验教师完成学生实践环节的辅导工作等,最终达到提高整个教学团队实际工程经验的目的。

7.加强案例教学。土木工程专业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在教师缺乏丰富的工程经验以及现场学习有困难时,借助案例教学,无疑是一种可行的途径。通过对实际工程案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教师熟悉实际工程中相关业务的操作流程,完善自身的实践知识;另一方面,案例教学由于将理论知识结合于实际工程,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与问题的解决中,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水平,涉及到高校管理制度以及教师自身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高校管理者以及教师自身共同努力,高校管理者要为教师工程经验的积累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要使教师自身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工程实践知识的重要性,然后结合所处高校以及自身实际情况,主动采取各种举措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不但做到理论知识扎实,而且还要实践经验丰富,能够为培养出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做出应有之力。

参考文献:

[1]李博.工科教师的工程素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篇5

我国在故障诊断技术方面起步较晚,1979年才初步接触设备诊断技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对装备的故障诊断技术,尤其是板级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我国的故障诊断技术己广泛应用于军工、化工、工业制造等领域,如数控机床、汽车行业及发电厂等。

一、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行业人才结构

1.蓝领层

数控操作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护维修。其岗位适合中职学校组织培养。此类人员市场需求量大,适合作为车间的数控机床操作技工。但由于其知识较单一,其工资待遇不会太高。

2.灰领层

(1)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件,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其岗位适合高职、本科学校组织培养,适合作为工厂设计处和工艺处的数控编程员。此类人员需求量大,尤其在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待遇也较高。

(2)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修。其岗位适合高职学校组织培养,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目前非常缺乏,其待遇也较高。

3.金领层

数控通才:具备并精通数控操作技工、数控编程员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知识面很广。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能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其待遇很高。其岗位适合本科、高职学校组织培养。

对于这三类人才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大学及职校机电一体化或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具有不同程度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最大的缺陷就是学校难以提供的工艺经验;另一个来源就是从企业现有员工中挑选人员参加不同层次的数控技术中、短期培训。这些人员一般具有企业所需的工艺背景及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知识面较窄,特别是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数控系统不太了解。[3]

因此,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教学应围绕怎样使学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

二、当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教学现状

(一)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师资队伍严重不足。[2]

有些学校从社会上引进了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用来充实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有关规定的限制,这些人被排除在外。因此一些学校只有聘用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学校的兼职老师,按劳付酬。[5]

(二)实训设备种类多,且与教材不配套

由于数控机床有多种系列,如法那科系列、西门子系列、三菱、华中系列、广州数控系列等,其控制系统及故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当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相关高职、高专类教材中讲解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典型案例主要针对市场上的一些主流数控机床,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并不是十分的配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如何开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

1.学校从机电一体化及数控技术相关的专业中录用本科生或硕士生,他们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可是他们缺乏实践经验,为此学校可将青年教师有计划地送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将实战培训的重点放在工艺知识、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等方面。

2.学校从数控设备多的企业招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故障诊断技术人员,这样的人才在数控技术实训中能很快把握实训要点。

(二)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中心的建设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中心应从基础理论教育到实验、实践环节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实习体制。为满足教学需要一般应建立以下几种实验室。

1.数控原理实验室

包括数控原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主轴系统、伺服系统、机床检测与调试技术等基础实验。

2.与教材配套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综合实验室

本实验室应可以完成数控系统的功能、结构、安装、参数设置以及调试等多项实验,其应用范围包括:

(1)教师讲授数控原理、调试维修以及参数设置的平台;

(2)学生验证教学内容和基本原理的对象;

(3)学生调试、参数设置、故障诊断、维修等实训实习项目的配套设备。

篇6

关键词: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校企联合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开设是为了在经济发展新时期培养优秀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要求从业者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有效手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要坚持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虽然得到一定开展,却与学生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一、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社会不断发展出现的一个新兴专业,对这一专业进行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加上学校对这一专业没有加强重视,在实训基地建设上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导致实践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二)师资力量不充足,缺乏实践经验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出现比较晚,所以在师资力量的设置上远远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并且在教师配备上教师可能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教学上明显经验不足。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会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没有发挥企业的作用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课程时进入企业内部进行实践。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更注重成本的投入,连锁企业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对学生的职业学习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学校与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使得学生在企业中没有学习到专业知识,在实践学习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选择离开企业,导致人才流失。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策略

(一)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

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把实践教学放在主体地位,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课程中的比重。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并增加实践类课程,真正实现实践教学,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建立仿真训练系统,通过模拟连锁经营系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让学生熟悉连锁经营企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使学生巩固知识内容,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学校可以在校园里建立连锁经营的小商店,并鼓励学生到商店中进行兼职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连锁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

(二)建立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高职院校在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时,应当坚持在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连锁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为基础,明确实践教学中的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的实践经验,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的,并且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考核学生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从而明确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应当加强对连锁经营管理的研究,课外时间可以就自己所接触到的连锁经营企业管理情况进行对比,总结管理经验,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课堂上,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最后,教师可以就实践经验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最终的实践经验结果,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经验分享,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实现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要想提高实践教学和学习效果,实现校企联合教学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师可以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明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各个岗位需要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形成对职业能力的分析、目标任务分解,以及如何设置课程的教学方法,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岗位需要的能力对课程体系和结构进行构建。其次,将课程设置情况与企业的实际运行结合起来,调整不合理的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整合。最后,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再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以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学习的统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结语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注重实践教学,通过不断的实践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新兴专业,也是不断发展中的专业,高职院校应当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实践教学,掌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教学模式,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增强了课程的活力,有利于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邓攀 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篇7

【关键词】

高职教育;会计教学;实践教学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学校之间的实践教学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没有形成完善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有相当一部分院校盲目跟风模仿知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的脱节,非但没有起到好的学习效果,相反使学生对会计实践实习产生了抵触情绪,让会计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二)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教师。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较为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导致了在会计教学中比较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导致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失衡。虽然最近几年高职院校开始逐步重视实践教学,倾向于通过实践教学加强理论学习,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教师,仍然比较难以满足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会计实践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缺乏良好的实践模拟环境,实践模式单一。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采用较多的教学方式为模拟教学,包括登记手工账簿和完成电算化会计操作。此类的教学模式,较为缺乏真实感,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印象不够深刻,重视程度也不够。此外,由于授课的教学环境多为多媒体教室或机房,很难使学生有代入感。再者教师本身对模拟实践教学认识不足,因此,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大受影响。

(四)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日益突出的就业压力使得用人单位可以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人才,会计又是技术型很强的工作,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宁可招聘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也不愿低成本使用实习生,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尤其是会计专业建设教学实践基地难度加大,尤其是非知名院校。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习机会,一部分高职学员承诺实习生不计薪酬,但是,企业仍然对接受实习生缺乏兴趣。此外,高职院校自身尚未探索出让企业乐于接受的合作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投入不足,从而使得高职学员的会计实践教学滞后。

二、影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因素

(一)实践教学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是偏高的师生比,导致教师工作量非常大,教师进修深造的时间机会少。二是“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低。目前很多学校标榜自己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众多,一些老师也以为考了某些证书就可以跻身“双师”行列。这些教师通过业余时间充电考取了会计师等资格,但因没有实践经验,其“双师型”是要大打折扣的,严格意义上说还不能称其为“双师型教师”。由于企业财务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单位的财务信息需要严格保密,即使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调研,也通常缺少接触企业财务信息的机会,教师实践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三是缺乏行业兼职教师。在会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可以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或企业的会计人员等作为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由于有很强的专业实践经验,不仅可以在学生的会计实践活动中进行指导,而且参与到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然而,兼职教师能力的评估和管理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这种简单的聘请人来作为兼职教师的做法只是简单弥补了教师不足的缺陷,未能解决缺乏行业兼职教师的弊端。

(二)实践教学课程安排缺乏针对性。职业教育应以“实用”为原则,培养的学生应是为具体的工作而“量身定做”的。学生毕业后在岗位上需要用的什么知识、技能,教师就应该多讲,多教,学生就要多练。一些单纯的理论性知识,学生只要理解掌握就可以了。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安排较多的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相关的实践训练机会少、时间短,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这样肯定会影响会计实践教学的开展,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其专业技能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实践教学的环境欠佳。实践教学环境分为校内与校外。校内环境包括手工会计模拟室、电算会计模拟室、点钞室、模拟银行等。虽然很多职业院校建立了专门的会计实训场地,但这些场地缺乏仿真性,没有职场的氛围,跟一般的教室没什么差别,教师给定的会计案例过于简单,导致学生会计的职业判断力无法体现,且很多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都是由教师提前安排好,并未给学生锻炼职业判断力的机会。校外实习是对校内实践的最有力的补充,从整个实践过程来看,它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促进学生对会计职业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不断地积累真实的工作经验。但由于学生多,对口实习单位少,很难把全部学生都安排到相应岗位实习。即使是安排到了这些企业的学生,由于会计工作岗位汇集了企业最多的商业信息,而这些信息一般都需要保密,很多企业为避免重要信息泄露及会计资料出错,通常不会让实习生做具体的会计工作,实习生通常就是打杂,从事打印资料之类的行政工作。从而使实习生难以真正顶岗实习,参与到具体的会计工作岗位中。

三、构建系统完善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一)提高教师的会计实践教学能力,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从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实务操作或模拟实验教学。即使教师自身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如果缺乏实践经验,仍然无法胜任实践教学。为使教师有足够的实践经验,熟悉会计实务操作,高职院校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把教师进企业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来落实,可以采用逐批进企业的形式,在时间上以一学期为宜。

(二)不断完善和改进会计教学体系。大学的学习以培养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在学习课堂理论知识后,少有接触实务的机会。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学习理论是达不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的。实践教学可以采用课堂教师随堂指导和课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具体模拟练习时可以采用真实的会计账簿来演练,这样学生就有一种真实的代入感,一旦踏上实习岗位,也会逐步避免对工作的陌生感。实训练习应当循序渐进,从会计职业入门入手,逐渐熟悉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等。在实训练习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纠正,通过此类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对实务操作的记忆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对于学生不熟悉或容易出错的实务可以反复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三)建设以应用为导向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模拟应用,目前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学习会计信息系统是高职院校会计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大部分高职高校已经建立自己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但仍需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不断更新财务软件版本,结合改编的企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案例,定期对学生进行电算化培训。高职院校应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在会计模拟实验室中,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实际设置会计人员,对学生进行分组、轮岗模拟演练不同的会计岗位。模拟会计岗位不能简单流于形式,鉴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会计工作,因而在会计模拟演练中要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事业单位的要求,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会计实务模拟。高职院校要建立仿真的会计模拟环境,办公场所应与企事业单位接近,可使用仿真的会计印刷发票。在模拟实训结束后,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

(四)建立稳定的会计实践基地。高校必须建立稳定的会计实践基地。课堂的会计实训练习和会计模拟实验室的模拟实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但模拟毕竟不能等同于真实操作。高职院校应建立校企实践基地,通过产学研联盟将学生送出校门,踏入真实的实践岗位,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实践基地的另一个优势在于,通过实践,加强了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彼此了解,可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刘青,刘畅.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1

[2]李明君.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今日科苑,2009,7

[3]张静伟.构建规范化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及其实施模式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6

篇8

教练员的指挥和决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训练、竞技比赛的命运,一场比赛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取决于教练员决策能力。对于教练员的业务水平的高低,渊博的知识,创新能力,丰富的经验,情绪的调控能力,训练、比赛全过程的全面评判、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应变能等对教练员要求极高。

因此根据题目内容,并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 影响教练员临场比赛决策能力因素的调查”问卷。对问卷初稿征询了专家意见,多次修改,最终确定教练员调查问卷。并且在回收问卷后一个月内进行了复测。并对回收的问卷采用“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根据《体育统计学》的回归方程进行检验,最后对教练员决策主要能力因素的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

一、教练员决策能力“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因素”

根据数据的分析 “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因素”在所有5个因素中贡献率最高,为19.386%。说明该因素对教练员的决策能力的影响程度最大。同时,也说明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是教练员决策能力的核心。

第一、从调查结果显示要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可见教练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决策能力的高低。新时代的教练员既要有业务上的专长,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

第二、从调查结果显示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教练员决策能力重中之中。由此可知渊博的知识,是教练员决策活动的基石。其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与其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比赛成绩。它是教练员决策能力至关重要的基础。

第三、从调查结果显示要有聪颖的智慧,这因素对其决策能力非常重要。总而言之: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是否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离不开聪颖的智慧。智慧是指运用知识的能力 ,是教练员在感知、记忆、想象与思维等认识方面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教练员决策能力中的又一大要素。

二、教练员决策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因素”

根据数据的分析 “丰富的实践经验因素”,该因素的贡献为17.604%。说明该因素对教练员决策能力影响程度较大。

第一、从调查结果显示要有严格管理、科学训练,说明该因素对教练员的决策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如:我国一代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徐寅生同志所论述的《如何打乒乓球》、袁伟民同志所论述的《我的执教之道》等。他们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提示并解决了运动队伍的训练、管理的思想体系,至今仍值得所有教练员访学、借鉴。

第二、从调查结果显示要有丰富的经验,可见丰富的经验对教练员的决策能力在比赛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在第5届全运会田径预赛中,朱建华越过2.26米后,向2.34 米冲击的事例。只要根据教练经验的分析再作出行动,结果,获得成功。可见经验的作用不能低估

三、教练员的决策能力“稳定的情绪因素”

根据数据的分析“稳定的情绪因素”。该因素的贡献率为14.737%。从从调查结果显示,说明了情绪是影响教练员决策能力的又一重要因素。如: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对于运动员的情绪掌控而胜利的事例。说明,教练员稳定的情绪,对于整个决策过程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对取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教练员的决策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因素”

根据数据的分析 “坚强的意志品质因素”该因素的贡献率为12.184%,说明,该因素对教练员在比赛临场的决策能力有较大的影响。

第一、从调查结果显示要有坚强的意志,说明决策活动是一种意志行为。意志在决策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表现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的同时,又体现了人类在实践中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顽强性、坚定性。面对激烈化竞争,在短兵相接的竞技场上,如果没有这品质,根本无法在极其困难的复杂条件下,实现决策目标并战胜对方。

第二、从调查结果显示要有勇往直前,说明了教练员要有识有胆,不惧不怯,无私无畏的魅力才能临危无私不惧,遇强不馁,遇弱不懈。并且在当前无畏在于无私,无私在于有知,有知才能有胆,有胆才能无畏,智谋双全的帅缺将少,必然造成我国体坛后备人才匮乏,人才匮乏也必然导致体育竞技梯队长期青黄不接,而最终致使我国体育竞技水平徘徊不前,并呈“滑坡”之态。

五、教练员的决策能力“良好的应变能力因素”

根据数据的分析“良好的应变能力因素”其贡献率为11.001%,说明该因素对教练员决策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从调查结果显示要勤于思索,说明的该因素对教练员决策能力有一定的影响。特别当今随着体育运动对于竞赛制度的改革,并且在竞赛规则在不断修订,能将实行的比赛节次的改变,比赛时间进攻的缩短,对技、战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如何改革、训练指挥调度队员,都是是教练员必须善于去解决的新课题,不思则退。

第二、从调查结果显示要随机应变,可知应变能力是指在创造活动中面对变化的情绪,迅速而灵活地利用复杂情境中的有利因素,应付事态变化的能力。例如在奥运会男篮争霸战中,美国队与前苏联队比赛到离终场还有最后两秒钟左右那一幕事情。这在当时创造了后场发球两秒钟反败为胜的战例,它充分说明了教练员在临场指挥决策中良好应变能力的重要作用。

六、建议

1、通过继承、借鉴、学习、思考、创新、积累、总结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2、通过访问,借鉴,实践,丰富自己的经验。

3、教练员在比赛临场指挥时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持清醒的头脑,鼓舞士气,放下包袱,不急不躁,临危不惧,的良好情绪。

4、在当今的复杂,特殊的竞技体育中应具备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定的信心。

5、教练员要勤于实践,加强训练,提高临场指挥决策中良好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所谓审计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审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审计实务的一些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讲解审计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以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增强其审计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

1审计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方面的问题

成功的审计案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而且要有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同时还要能娴熟的驾驭课堂。然而目前高校的审计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缺少实际审计经验,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审计人才,也不愿意到高校教学,因而导致学生缺乏对审计实务的感性认识,总感到审计学比较难学。审计学比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其他课程更需要实践经验,更讲究职业判断,审计人员积累的审计经验和技巧越多,审计职业判断就越敏锐。如果从来没有审计实践经验,有些审计任课教师自己都不能完全理解审计实务操作,那就更不可能将之通俗易懂的传授给学生了。另外,有些审计任课教师知识面比较窄,对与审计相关的会计、法律、金融等方面的知识欠缺,在对案例者分析时就会不够深入、不够全面。

1.2学生方面的问题

有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差,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度不够,很多学生为求高分,只注重死记硬背理,而忽视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因此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他们表现出不配合或积极性不高,不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案例作业,不愿花费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和思考问题,在小组和课堂讨论中表现消极被动,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审计学课程产生了厌烦情绪。学生不配合案例教学使得他们实质上并没有真正领会案例教学的精髓,对案例素材的理解不够透彻,课堂上对案例的讨论也不激烈,课堂上仍然以教师为主,教师的提问、分析和点评全成了一个人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到了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使审计案例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1.3学校方面的问题

1.3.1教学课时少

目前我国各高校审计课程的教学课时较少,大多在48-72课时。要想在这样紧张的课时内较好地给学生传授审计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审计实务中,切实完成审计课程要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确是非常难的。在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下,在现有课时内也只能完成审计教材中审计理论和部分实务循环的教学内容,要想在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经典的审计案例和进行充分的课堂讨论更是不可能。再加上有些学校的审计学采用大班教学,一个班级人数就有上百人,根本无法进行课堂讨论。审计课程教学课时少和班级人数众多已严重障碍了审计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1.3.2缺乏审计模拟和实践环境

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学好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审计实习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弥补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掌握的不足,同时增强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了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很多高校对审计实习不够重视,一些学生想去实习但却找不到适合的实习单位。有些学生虽然找到了实习单位,但因为没有老师和审计前辈的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对审计实务仍是一知半解,再加上审计的保密性特点,使得他们在实习单位无法接触到实质性的审计工作,通常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跑腿或勤杂等工作,审计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

1.4其他方面的问题

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由于我国引入案例教学较晚,再加上审计资料的保密性,很难获取审计实践中发生的案例资料,与审计课程教材内容配套的审计案例教材更是少之又少。目前使用的审计案例绝大多数是根据实际发生的一些突出的审计失败案例编写而成,这些案例很少系统地展示整个审计过程。已实施审计案例教学的教师所选用的审计教学案例通常会选取一些较为经典的审计失败案例,但其年代久远,加上经济环境及审计准则的变化,多数已不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这些审计失败案例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外的审计案例,往往脱离中国的实情,不太适合作为我国审计教学的案例使用。还有一些选取的案例过于简单,不需要运用系统地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技能,尚未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就已经可以猜测到结果了。这样的教学案例无法营造亲临审计现场的气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审计的积极性,无法达到审计案例教学的要求。

2解决审计案例教学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审计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鼓励教师掌握更为广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师的审计实际操作能力。首先,高校要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挂勾,成立审计教师实践基地,组织审计教师定期参加审计实践,即每隔一定的时间派审计教师到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兼职或脱产实践,以积累更多的审计实践经验,为审计案例教学配备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其次,可以聘请政府审计机构或会计师事务所、大型国企内部部门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来学校开设有关审计实务循环的专题讲座,通过听讲座,使教师和学生了解整个的审计过程及其在审计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处理的措施,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开拓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2.2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及传统的审计学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通常比较差,因此,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在课堂上增加生动的审计案例,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析,用所学审计理论知识解决了审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切实感受所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改变审计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后不进行考核、不算入最终成绩,学生对案例教学就会没有积极性,从而发挥不了案例教学的应有作用。

2.3科学安排课时和班级人数

一方面,为确保审计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应合理安排审计学课程的课时量,既要保证有必要的课堂讲授课时给学生传授审计理论知识,又要有大量的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如审计学一门课程的课时过多,不好安排时,可以把这门课拆分为审计学原理与审计实践两门课程,分阶段安排课程教学,并注意两门课程之间的适当衔接。在进行课程讨论之前,将讨论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做好积极准备,以避免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不深入,达不到预期的案例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和教学条件都跟不上,使得每个授课班级的人数越来越多,有的由于合班造成授课人数达百人左右,这种合班制授课无法有效开展案例讨论,不适合实施案例教学。审计学课程的授课班级应采用小班制,较为理想的授课人数为30人左右,以便于组织课堂的分组讨论,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2.4营造审计模拟环境,创造实习机会

学校要积极为学生营造审计模拟环境,建设审计实验室,购买审计实训软件,为学生把审计理论应用于实践创造条件。在接受课堂上的案例理论讲解之后,学生在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室上机操作审计实训软件,对审计实务循环的各环节进行一次模拟审计,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务,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到最终出具审计报告的全过程。这对具有一定的课堂理论知识,但并没有接触过审计实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此外,学校还要积极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合作,建立学生审计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审计实习的机会,并配备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答疑。通过审计实习,为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5加强审计教学案例库建设

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和整理审计案例。许多高校将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相关网站上,任课教师可以借鉴这些资源中的案例资料,实现校内和校外案例资源共享。另外,教师在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兼职或脱产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将所了解到的审计实例进行筛选改编成适合审计案例教学的真实的审计案例。当然,建立健全审计案例库,除了需要依靠任课教师个人的努力之外,更需要审计教育界和实务界等多方面的齐心协力和集思广益。建议由中国审计学会牵头,每年举办一次或多次审计案例研讨会,各大高校将自己整理编写的审计案例在研讨会上进行交流,最终将案例资料整理成册,实现审计案例资源共享,从而可据此建立较为成熟的审计案例库。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计案例教学主要存在教师自身审计实践经验缺乏;学生缺乏学习审计案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审计教学课时少,授课班级人数多;缺乏审计模拟环境和审计实习机会;审计案例过于陈旧或不适用等多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例如成立审计教师实践基地,鼓励教师去一些单位兼职或脱产实践;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来学校开设有关审计实务的专题讲座;改变审计课程期末的成绩考核方式,将审计案例课堂讨论也纳入考核范围;从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增加审计课程的课时,实行小班制教学;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购买审计软件,营造审计模拟环境;并创建学生审计实习基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机会;加强审计教学案例库建设等。审计案例教学的实施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但案例教学法并不能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和实践教学。只有把他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实现审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曲明.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经济,2015(02).

[2]唐瑞芹.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09)(上).

[3]李兆东.审计案例教学的误区与再造[J].中国大学教学,2014(8).

[4]周经纬,袁明智,方文俊.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3(1).

[5]王磊,张海晓.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教育,2012(11).

篇10

关键词:艺术设计 职业教师 职业素养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职业教育兴起以来,各职业学校的学科框架已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但在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不尽如人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办学声誉的提高和学校规模的扩展。而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声誉的提高和学校规模扩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即教师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是职业学校立校之本。对于艺术设计职业教师来说,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是职业素养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 

1、扎实的专业功底 

古语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是首要任务,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为艺术设计职业教师,专业知识要扎实精深,具备一定的艺术感悟能力、设计能力和对前沿信息的接受能力,应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并熟练掌握美术史等各门课程理论,技艺精湛,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能够根据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灵活运用。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综合了社会科学、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及艺术领域的多门学科,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职业教师不但能够深入研究、熟知和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广泛地摄取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专业相关知识,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丰富的信息储备量,并有能力将所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要时刻关注本专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更新所学知识,建立丰富的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要有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体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更要具备创新能力,严谨治学,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丰富的实践经验 

职业学校的性质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人才要以就业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因而艺术设计职业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外,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实践能力和经验,才能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理论课程,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具备实践经验,才能大大提升就业能力。因此,可以说,职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名合格的艺术设计职业教师,应该有优秀的设计作品,并且有在广告公司等一线设计部门工作过的经历,熟练掌握设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充分了解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了解市场要求和最前沿的设计信息,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并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具备了这样的实践经验,才能指导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发扬创新精神,构建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和创造能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作品才能做出最恰当、合理的评价,而不仅仅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