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原则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3 16:19: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标志设计原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标志设计原则

篇1

任何艺术作品,缺乏形式感也就失去它本身的魅力。由于标志设计是在方寸之间表达它的创意,这就要求标志具有很强的形式感,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眼球,引起人们的兴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标志设计以其形式感带给人们一种强烈的 视觉冲击力,达到宣传企业形象,传播产品信息,提高经济效益的能力。[1]

1 标志设计的表意原则

标志是一种视觉性很强的符号,由于图形符号的简约,就决定它必须具有象征性,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标志的个性形象,因此,象征性是标志设计的首要因素。象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广义来说,象征是指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从标志设计来说,它是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象和抽象的文字、图形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理念和情感。象征是标志图形与抽象思维之间的一座桥梁,她连结着创造者和接受者的心灵,促进了传递者和受众者的沟通,并引起共鸣。[2]

1.1 象征的准确性原则

通过对国内各行业企业机构标志造型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得出,许多标志设计都存在着看上去“煞有介事”但实则“语焉不详”的设计问题。往往一枚标志第一眼看上去形式绚丽、造型现代,但仔细推敲乎后却发现标志中的象征元素与标志的主题毫无关系。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源于标志图案与象征元素在寓意上的不准确性。也就是说,此类标志选择的象征图案并不能最准确的传达标志命题中的信息。因此,找准象征符号与元素、保证标志象征图案能够与所需要传递的信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是标志表达寓意方面的重要原则。标志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避免错误地使用象征符号与图案。

1.2 传递信息的简化性原则

许多企业与机构在寻求标志设计之初都希望最终的标志尽可能多的传递与企业名称、理念相关的信息;这导致了许多标志看起来十分复杂,造型结构臃肿繁复。然而,人类的大脑并不具备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的处理、分解复杂图案与信息的能力。当一幅图案过于复杂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需要较长的时间逐一拆解、分辨图案中的个别元素分别意味了什么。假若一枚标志过于复杂、传递的信息过多,我们的大脑便会在短时间内自动地将该标志归纳为“不能理解”,于是,该标志的象征寓意功能彻底丧失;该企业或机构的视觉形象将不能得到传播。所谓,欲速则不达、少既是多──标志设计必须注意将所传递与表达的信息尽量简化,只取最重要的一至两条信息进行表达。

1.3 语意的直接性、通识性原则

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中可以看出,中国银行标志中的“铜钱”形态寓意了“财富”这一概念。在中国,以铜钱象征金钱与财富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与认同的,铜钱图案具备了寓意的直接性与通识性,不会引发人们错误的联想。因此,在标志象征符号的运用上应注意选择大多数人多能够理解与接纳的图形图案,注意避免用难以理解的图案来传达信息。

2 标志外观形式的设计标准

标志的外观造型与形式直接左右了标志的功能、传播力与在人们眼中的好感度。判断一枚标志的设计是否合格不仅要考察标志的寓意与象征是否准确,还要推敲标志的造型与形式是否规范、恰当。判断标志造型形式的合理性可有如下参照标准:

2.1 易理解

在标志设计的过程当中,选择正确的象征符号来表达标志命题中的概念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注意如何将符号本身的造型形态合理化、通俗化。原则上,在象征符号形态的设计上,设计者应当注重将形态的结构、色彩、风格与标志想要表达的概念保持一致,使人第一时间便可以借助形态联想到标志想要表达的涵义。所以,标志的造型设计应尽量简单通俗;避免在形态的塑造上出现“模棱两可”或无法理解的现象出现,从而影响企业视觉形象的建立与传播。

2.2 易识别

标志的识别度、辨识度与标志的结构及色彩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在标志结构上,越简单的造型越容易被观察者捕捉和发现,越复杂的形态越不容易被吸纳、消化与理解。所以,如何使标志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趣又能够在任何大小比例下都一目了然,就考验到设计者是否能够有效的归纳、简化和组织标志的形态了。与此同时,标志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左右着标志的识别度,例如柠檬黄若运用在百色背景上则极为不易识别,容易与背景融为一体,影响到标志的表现力。

2.3 具备视觉冲击力

视觉冲击力是所有艺术作品都不可或缺的一种品质。特别是在平面设计中,由于不能够借助三维视效或声音效果来表达主题,静态图形的视觉冲击力制造显得尤其具有挑战性。标志本身在运用过程中通常以较小的体积出现在一个平面当中,所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是标志形态塑造上必不可少的标准之一。然而视觉冲击力绝非仅靠喧嚣的色彩或张扬的造型才能生成;一枚形态稳定、气质安静、结构别致、色彩单纯的标志同样可以促使视觉冲击力的产生。所以,在标志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将某一种视觉效果运用、发挥到极致,使其产生较好的视觉张力。

2.4 具备形式美感(气质)

形式美感的塑造与把握是整个标志设计过程中最考验设计者内在修养与审美情趣的部分,也同时是最难造就和控制的部分。总体来看如果想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形式美感的标志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形态与色彩的和谐型、风格与气质的现代性以及整体设计的艺术性。在标志形态的把握上,正确的运用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是达到标志形式美感的途径之一。调理与反复、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等形式美法则都可以保证标志造型具备优美和谐的视觉效果。此外,标志设计也要注重紧紧跟随时代的审美步伐。一枚形态陈旧、风格保守的标志是很难跟上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的审美标准的;它也会影响到整个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在大众心目中的好感度与接纳度。所以,敏感的把握时代的美学标准、将其一定程度的运用到标志的设计当中也是标志设计势在必行的趋势。此外,艺术性是标志设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标志设计的艺术性需要通过巧妙的构思和技法来展现,是将标志的寓意 以一种优美的形式加以体现。当然,这种优美的形式并不是凭空杜撰的,而是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品牌的相关文化、理念和精神,将艺术性与一定的寓意结合在一起。[3]

3 标志设计的创新与突破

在做到了标志寓意的准确合理与造型形式的和谐美观之基础上,创新与变化是标志设计更上一层楼的机遇与挑战。从墨尔本城市形象系列标志到谷歌网站的动态标志都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简单、单一化的标志设计思维定式。它们不仅继承了传统标志设计的内涵又创造出了新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如何在标志设计中创造创新,如何在寓意表达或造型形式上锐意突破,都是标志设计的最高原则与标准。

参考文献:

[1] 范晓丽.标志的象征意蕴与设计形式感关系研究[J].大众文艺,2010(8):143.

篇2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标志设计从工业革命时期强调自然、复活传统、格调细腻的表达方式发展到了新艺术运动时期模仿自然、追求装饰、折衷主义的设计风格;又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时期的反对装饰、强调理性、以少胜多的主流思想发展到了装饰主义、感官愉悦、戏谑调侃的风格趋势。纵观不同时期标志设计风格的演变,尤其是从现时代全媒体背景下标志设计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不难看出标志设计将逐渐摆脱现代主义简洁风格的束缚,正在走向一个语汇多样性、手法多元性,充满人情味的符合文化产业特征的新时代。文章将从设计语言,传播媒介,时代背景和文化积淀这四个方面论述—下标志发展的这一新趋势。

一、让设计语言推陈创新

回顾现代主义的标志设计,在大工业时代背景下,标志设计呈现出一种以点线面为主体的几何抽象型风格,以吻合理性呆板的工业化特征。在这种极简主义的浪潮下,一些抽象的几何图形取代了完整的形象,甚至被加以简化处理,但结果却恰恰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可识别性设计原则相冲突。时代变迁,后现代标志设计语言中则融入了感性写实主义、唯美花边元素、重复连续韵律、循环对比变化、模糊动感创造等等似曾相识的复古造型语言。这些新的设计语言给标志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与个性。

以感性写实主义为例。直观的,人性化的,可识别性的图形代替了规律的,统一化的,模式化的构成式图案。还表明,以个性化感性化人情味的亲切感风格,能使标志在人们脑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记忆。如《Dan Mullen摄影》标志以一个夸张的眼球作为标志主体形象,通过写实手法,真实呈现出眼珠的形象和聚光的瞳孔让人联想到了相机捕捉镜头的瞬间,表现了该摄影公司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美得能力。很好地暗示出这是一家与视觉或影像有关的公司,同时又能展现公司的专业和实力。通过对写实形象的真实呈现,反而使标志更有象征性、隐喻性和人情味,这种回归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使表现的内容形象逼真,意念清晰,通俗易懂,乐于接受,令人记忆深刻印象难忘。

再以一个我们都熟知的品牌一一阿迪达斯为例。从1949年三条纹标志问世至今已有60多个年头,阿迪达斯的标志可谓深入人心,但事实如何?先做一个实验:迅速判定中哪个是阿迪达斯的真实标志?很多人都会有稍许犹豫。这就不禁让人们产生疑问,阿迪达斯标志的准确识别性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好。作为现代主义风格的标志,其主要的外在功能无非就是易识别,易记忆,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作为一个成功品牌的标志却给人留下似是而非的不确定性,其实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类似标志设计众多,此处不在赘述。

现代主义标志设计在反传统的旗帜下,具体形象在艺术表现中被剔除而被抽象形式所取代,展现出一种单一化的艺术风貌。这种形式将无法适应现时代与未来科技的发展。后现代标志设计将呈现出各种多元化设计语言,感性装饰、碎片整合拼贴、图形打散解构、悖论矛盾图形、视觉动感幻象、浪漫浓烈艳丽等手法将大量回归运用到标志设计中,这是因为我们已经从过于讲求理性死板甚至冷漠的机械化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化时代进人到了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知识爆炸、需求多元的全媒体信息时代。

二、与传播媒介融合共生

这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化背景下的全媒体时代。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传统标志印刷式和平面性的表现手法已经慢慢体现出它的单调和局限性。后现代标志无论是形态、色彩还是总体风格,都开始脱离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正在形成一系列全新的造型语言与表现风格。而各种造型软件的推出又一次促成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在静止的二维平面媒体中加入了“动态”、“时间”,乃至“表情”和“神态”,促使标志本身不再受二维平面的约束,在实际应用中借助新兴传播媒体,展现出了丰富性和灵活性和勃勃的“生命感”,出现了由静态理性走向动态感性的新趋向。多媒体标志、网络标志、运动标志、文艺标志、休闲标志、宠物标志等,生动、活泼、感性、趣味、多维,形式灵活层出不穷,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些随机性,非确定性的具有自生长现象的动态“基因工程”标志。这些标志放弃固定造型但通过对“神”的把握反而更能表达出承载物的内在含义与生命感觉。这些早已冲破了孤寡、简陋、生硬、刻板的造型风格与陈旧僵化的简约原则。

这里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徽标。这是一个特征明显但外形不固定的随机形标志。其外形和色彩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做出相应的改变,将博览会的主题——人类、自然、科技之间的关系蕴于其中。展现给人

科技的发展,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与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带给我们更多的标志展示空间。这些发展给不同的企业机构和部门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展现个性特征的机会。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标志的设计一定要用自己身处全媒体时代的优势,以多样化动态化生态化的风格给出多种可能性,顺应时展趋势。

篇3

(一)利润的本质及功能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收入与成本(费用)相抵后的差额,它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利润实际上是一个尺度,它度量企业为顾客创造的价值大于企业使用经济资源价格(即成本)的差额。如果顾客愿意支付给企业的价格,低于企业使用资源的成本,企业就亏损了。

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取决于它对于顾客的边际效用。通常情况下,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企业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并且这个价值一般要超过该企业所付出的成本。在这里,企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了“供给价格”,商品或服务对于顾客的边际效用构成了“需求价格”,二者通过市场博弈产生了“市场价格”。成本与市场价格之间就可能有一个差额或超额价值,这个差额就是利润。所以,利润的本质含义就是这个超额价值。

但是,市场有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能否真的实现利润,取决于企业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利润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它指引人们把有限的经济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地方。正因为如此,利润也是理性经济人决策的基础,对企业利润进行质量分析意义重大。

(二)利润质量的内涵

利润质量是指利润信息的固有特性满足信息使用者要求的程度。这种满足程度又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利润概念本身的判断标准,即利润信息本身固有的特性;二是信息使用者对利润信息的期望。通常说来,利润质量较高的含义是指:企业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利润结构基本合理,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

二、利润质量评价的一般原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利润质量的衡量标准应体现会计目标的要求。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的利润质量评价,是会计目标的具体化,是进行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它直接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进行和会计目标在会计工作中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企业利益相关者是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主要通过信息使用者的反映体现出来。因此,在设计指标时,应当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立场,维护报表使用者的利益。

(二)客观性原则

影响利润质量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如坏账损失),又有内部因素(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既有客观环境的因素(如市场景气状况),又有微观个体的因素(如产品的生产成本)等等。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应客观地、公允地反映利润质量的真实情况,使得评估结果具有更大的可信度,更有使用价值。

(三)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

利润质量评价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满足层次性、全面性的要求,要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观察、分析、评价会计工作,不能遗漏关于会计工作的任何重要方面的情况,使得评价活动更具体、更完整、更有实用价值。

然而,过于全面的、面面俱到的指标评价体系不仅会给评价工作带来不便,还会使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变得模糊不清,不利于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评价。因此,所设计的评价指标应遵循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原则

会计工作的质量好坏体现于结果计信息的有用性)和过程(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两方面:一方面,结果的质量决不仅仅是指会计报告的质量,更是体现于被评价单位若干年后的财务、经营状况,其质量反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会计信息质量体现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之中,因此,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能够反映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又要能够反映出对会计工作即会计报告形成的全过程的控制。比如,评价利润的可变现性,就需要评价企业有关销售政策及账款回收环节的内部控制情况。

(五)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定量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指标数据的分析比较,评价利润的真实性、稳定性和盈利性;定性分析通过一些评议指标,结合相关专家意见,综合分析评价企业未来获利能力。任何经济现象也都有质和量两方面的规定性。对经济问题需要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利润的质量必须全面地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可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

(六)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是设计利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制定利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指标体系尽量做到条目简明,要对影响利润质量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出评价的主要因素,并给予清楚明确的表述。二是定量指标要可测量,即指标项目有关数据收集的可行性,可以通过一定的测量手段获得信息,取得结论。

三、利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三雉结构体系困

(二)指标体系说明

1、利润的真实性是利润质量评价的基础

企业利润的核算必须以客观的、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进行,在核算中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利润的真实性是信息有用性的前提,因此,利润质量评价应以利润真实性分析为基础。利润的真实性取决于收入、成本、费用的真实性,由于收入、成本、费用的真实性的查证需要依据许多详细的原始凭证,外界信息使用者难以获得此类资料,因此,只能从报表反映的数据中进行粗略分析。能够大致反映利润真实性的指标主要有:收益现金比率、销售收现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投资收益现金回报率、现金营运指数。

2、利润的稳定性是利润质量的内在要求

利润稳定性是指公司连续几个会计年度利润水平变动的波幅及趋势,它表明企业利润水平变动的基本势态,最终表现的是关于企业盈利水平或利润总额的稳定性。利润稳定性取决于公司业务结构、商品结构、服务质量等方面稳定性,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指随着时间的延续或者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利润总水平总是围绕某一数值上下波动,而且波动的幅度极小。这种稳定的利润,在理论上表现为一种常数稳定性,数额基本没有变动。

二是在企业实际财务运作中。由于企业经营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保持必要成长性来实现企业扩大再生产,因而,以这一常数作为企业目标利润的下限基础、螺旋式上升被认为是利润稳定性的重要标志。

三是指获取利润的持续性,持续性也是企业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体现,利润的持续性越强,其质量就越高。利润持续性主要表现在利润的时效性结构上。利润时效性反映不同利润持续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营业利润、经营性利润所占的比重。

公司管理当局可以通过造假等手段来粉饰财务报表,报告较高的收益,但却很难在较长时期内维持较高的收益水平。也很难在经营活动中产生较大的现金净流人量。因此,在评价利润质量时,必须考察利润的发生或增长是否具有稳定性。能够大致反映利润稳定性的指标主要有:现金流入量结构比率、利润波动率、营业利润比重、经营性利润比重。

篇4

众所周知,练习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练习的设计既要以巩固知识为出发点,又要以激发兴趣为着力点;练习的设计既要以有针对性的练习为内容,又要以有层次性的练习为结构……

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诸多原则。只有在牢牢把握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设计出切实改善学生学习效果、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效率的课堂练习。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一知半解,导致课堂练习设计良莠不齐。良莠不齐的课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很难起到提升课堂效率的作用。鉴于此,深谙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是每位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几个原则。

一、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的需要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过程中,如果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枯燥乏味,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W习效果自然也不会太高。反之,如果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妙趣横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被全面激发,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全面提高。鉴于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的时候,务必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设计练习题目。例如,在教学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兴趣,设计了“青蛙跳荷叶”的练习题目。三只不同的青蛙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四片不同的荷叶也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当某一只青蛙跳到某一片荷叶上面的时候,教师就要求学生迅速地计算出相应的得数……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练习题目设计的趣味性原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需要。

二、层次性――“培优转差”实施的需要

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在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智力水平和学习状况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练习题目。教师通过分层设计练习题目,不仅可以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吃得好,而且可以让一些学有障碍的学生能够吃得饱。分层设计练习题目其实正是“培优转差”在课堂教学中的直接体现。鉴于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的时候务必要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状况等,以“培优转差”为目的设计练习题目。例如,在教学“路程、时间和速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分三层设计了练习:A等练习,即主要考查全体学生对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量之间基本关系的掌握情况;B等练习,即主要考查中等以上学生利用三个量之间的关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等练习,即主要考查优秀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解题策略……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练习题目设计的层次性原则是实施“培优转差”之需要。

三、针对性――有的放矢训练的需要

有的放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在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教师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目是进行有的放矢训练的主要途径。鉴于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的时候务必要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以有的放矢的训练为目的设计练习题目。例如,在学习完“解方程”这部分内容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些针对性练习。1.基本练习:x-12=34,8x=96,4x-30=0;2.提高练习:3(x-12)+23=35,7x-8=2x+27,5x-18=32x,(7x-4)+3(x-2)=2x+6;3.解决问题:①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②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4774米,照这样计算,织布6930米,需要多少天……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练习题目设计的针对性原则是有的放矢的训练之需要。

诚然,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远远不止这些,还包括多样性原则、生活化原则等。总而言之,教师要牢牢地把握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各种原则,通过让学生完成这些练习题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换言之,教师要让课堂练习设计的各种原则成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实效的重要“路标”。

参考文献:

篇5

一、预算目标的含义

预算目标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体现。突出利润目标的重要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但预算的实质是现金流量的一种平衡,现金流量也应作财务预算的一项主要指标。但是,企业预算目标指标不仅应该有以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利润和现金流量等指标为核心的财务预算,而且应该有支撑财务预算得以实现的业务预算,还应该有规划企业资本性支出和特殊性收支的专门决策预算。

二、预算目标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作用

(一)保证战略实施作用

预算目标可作为预算编制的指导目标,通过预算目标的下达,指标化、数字化、明确的表达了战略目标,实际为各级责任主体预算编制指引了方向。企业年度预算目标按一定预算周期分解到各级责任主体,构成了各级责任主体的预算目标责任书,该责任书将作为标准来衡量责任主体所编制的预算。

(二)平衡不同职能部门战略作用

预算编制过程中,通过对所编制预算进行分析,可以评价不同职能部门战略合理性与所编制预算的合理性。在预算的审核、平衡过程中,一般会将总体战略和总体预算目标作为平衡点,通过调整相关职能部门战略和预算,使所编制预算满足总体战略和预算目标的要求。

(三)过程监控作用

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对预算实际发生进行分析,可进行预算目标达成情况差异分析,通过差异分析,可随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根源分析,及时进行调整。

三、预算目标设定的原则

从预算目标涉及范围看,包括企业在预算期内所希望达到的总体目标与希望企业所属各级各责任单位所达到的具体预算目标.从预算目标的内容看,包括预算目标的内容及其所要达到的数量。但不管是总体目标还是具体目标,也不管目标内容还是目标数,预算目标必须确定得科学合理。

(一)先进性原则

所谓先进性原则是指确定的预算目标必须是高于企业目前的水平,必须是能过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内部潜力和外部生产环境,提出比现在水平有较大提高的预算目标。

(二)可操作性原则

所谓操作性目标必须是能过努力可以实现的。预算目标必须是先进的,但也必须是可行的,或者说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如果预算目标定的过高,脱离了企业设备、技术、人力、管理水平等内部潜力和外部市场环境,即便付出巨大努力也无法实现,那就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反而起不到预期的激励作用。

(三)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不是主观臆想,而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这种科学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对外部市场环境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内部的设备、资金、技术、人力和管理水平等各方面的资源状况和可挖的潜力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

(四)一致性原则

企业年度预算目标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协调配合。这种协调配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预算目标制定必须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出发,符合战略目标的方向;二是预算目标的确定必须与企业战略实施的不同阶段目标相配合。

四、预算目标的制定方法

我们知道,预算是一种特殊的计划,是用数字来表示预期结果的报告书。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企业战略发展计划进行战略决策并在此基础上与日常管理结合逐步细化已在实践广泛运用,因此,预算目标的制定必然受到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战略决策决定了战略成本的控制也决定了预算目标的制定,当然预算控制过程也对战略决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制定预算目标应从企业战略开始,通过战略决策逐步深入细化,以实现企业战略发展。

(一)确定企业的总体战略

战略是企业为实现其宗旨和目标而确定的组织行动方向和资源配置纲要。确定企业总体战略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对企业生存环境的分析、企业资源和能力分析,明确企业的竞争优势。为形成和保持所设定的竞争地位企业应如何妥善配置有限的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力等。企业通常采取的战略有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经营战略和聚焦战略。经过企业高层领导协商后进行选择确定。

(二)确定企业的具体战略(职能层战略)

即各职能部门如研究开发、制造、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财务部门为实现总体战略所制定的工作目标和行动策略。以成本领先战略企业为例,成本领先战略企业目标是为了确保本企业在竞争中成本比竞争对手低,因此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时必须考虑企业员工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员工素质的高低,减少不熟练员工以降低人工成本;研究开发部门的战略是如何开发大众化、有利于标准化规模生产的产品,在预算目标中予以体现。

(三)确定企业的具体预算目标

在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的基础上,为突出企业经营和预算管理工作,修正指标是对战略关键因素的补充,是对影响基本指标的客观因素的校正。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和相关责任部门明确相关预算目标:

1.在销售和市场预算中应明确。销售目标,包括数量和价格、广告和宣传费控制目标、销售费用占收入比率目标;

2.在生产和制作预算中应根据标准工时产出明确。单位产品成本目标、产品毁损率或合格率目标、安全生产目标、新产品创新目标等;

3.在人力资源预算中明确。员工每工时标准产出、职工素质提高相关目标等;

4.在财务预算中应明确财务效果指标和财务效率指标。

(四)确定企业的具体预算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责任部门预算目标进行平衡

各责任部门由于惯性或部门利益,所编制的预算常常与总体预算目标不完全一致,另外,由于企业总体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需求,需要对各责任部门的需求根据轻重缓急程度予以平衡和调整。调整后的预算将是各责任部门制定具体政策和程序的依据。

五、关于预算目标的制定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企业应充分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要强化内控制度的落实,严格按预算进行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严格控制。对于年年预算执行情况不好,特别是绩效评价指标完不成的单位,将考核落实到位甚至调整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岗位,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好的单位要给予嘉奖,充分调动单位领导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必须尽快改造、完善企业内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效果,将全面预算管理切实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篇6

A:(Attainable)-----可实现的,目标、考核指标,都必须是付出努力能够实现的,既不过高也不偏低。比如对销售经理的考核,去年销售收入2000万,今年要求1.5亿,也不给予任何支持,这就是一个完全不具备可实现性的指标。指标的目标值设定应是结合个人的情况、岗位的情况、过往历史的情况来设定的;

R:(Relevant) ------实际性的、现实性的,而不是假设性的。现实性的定义是具备现有的资源,且存在客观性、实实在在的;

T:(Time bound)-----有时限性的,目标、指标都是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看结果。如要求2000万的销售额,单单这么要求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规定在多长时间内完成2000万的销售额,这样才有意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中不乏有理想有抱负的技术人才他们积极进取,易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强,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主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部分高职生社会责任感淡漠,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具体来说,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主要表现如下:

1.1在利益取舍上,轻社会利益,重个人利益

利益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具体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涌至校园,高职生受利益的驱动也日渐增强,他们的利益观念也慢慢凸现出来,对社会责任感在高职生思想中的形成与强化是个巨大的挑战。社会的责任是通过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反映的,社会的整体利益始终是社会责任的价值取向。但当代高职生作为大学生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在对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的关系的理解和处理上存在着明显的偏颇与失衡。在关于"当个人、集体、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做?"的调查中,高达65.30%的同学选择了"在不损害个人利益基础上,考虑集体和国家利益"21.4%选择"集体、国家利益优先",仅13.3%"牺牲个人利益,顾全集体和国家利益".由此可知,当代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呈现明显的向个人利益倾斜的趋向,他们持有的义利观建立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两者之间的一种既能满足个人利益,又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平衡点的基础之上,这种平衡非常脆弱,一旦两种利益发生矛盾时,尤其是涉及到个人具体利益时,一些高职生往往首先考虑个人会利益。

2.2在理想追求上,轻社会理想,重个人理想

对于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期,而又比其他大学生更早面对社会的高职生来说,理想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发挥重要的导向功,是他们思想与行为的定向器。毫无疑问,当代高职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抱有美好的设想并乐意为此而奋斗, 大部分学生认同社会理想,推崇奉献精神,拥护社会责任感,但部分学生却容易受个人主义支配,在社会实践中,对个人的专业技能的掌握、自我发展的程度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水平更加注重,对个人前途发展、幸福指数等十分强调,而对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却表现相对淡漠,不能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统一起来,缺乏对自身历史使命的准确认识以及基于这种认识的对社会理应具有的主人翁精神,仅仅将理想局限于个人范畴内。在调查"你努力学习的目标是什么?"的问题时,47.9%的同学选择"为了自己将来更美好的生活和更高的自我发展",26.5%的同学选择"为了报答父母",25.6%选择"为了学以致用,使国家越来越强大"。由此可见,高职生当中,淡摸社会政治理想,而偏重个人理想、生活理想的同学占据绝大多数。

1.3在价值取向上,轻社会价值,重个人价值

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基于某种利害关系所作出的意义认定与选择,具有相对稳固性。价值取向是人们责任行为导向系统的核心因素,对人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功能与导向作用。价值取向有两种定向:社会定向和个人定向,这是当代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关键所在。作为各种价值中的首要价值选择,社会价值取向具有以为社会为人民奉献为最大的乐趣,以无私关心爱护他人为自己的职责的显著特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与日俱增的人才竞争压力,部分高职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移,由重社会价值转为重个人价值,将目光仅仅定格于个人的发展,对个人价值有着不合实际的夸大,认为人的价值在于自我奋斗,这样的极端表现就是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还有一部分高职生十分注重"自我超越",强调个人本位主义,对自我的关注程度大大超越了对社会、他人以及父母的关注。如在"你认为幸福是什么?"的调查中,45.6%的同学选择"全面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33.7%的同学选择"拥有良好的物质生活",只有20.7%的同学选择"奉献社会,为人民服务"。这充分显示出部分高职生存在着将个人价值凌驾于社会价值之上的观念,在面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选择时,往往最先考虑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否,这种行为,使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与社会责任的自觉履行成为空谈。

1.4在义利选择上,轻社会道义,重个人得失

社会道义是人们理性升华的一种高尚情操,一直以来被人们所尊崇。这本该是当代高职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修养,但许多高职生在义利的选择过程中考虑条件、讲求策略,力求在社会道义和个人得失之间找到"折中点",希望既能保持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同时又能够兼顾自己的个人得失,或是至少要将个人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调查"假如在路上看见古稀老人跌倒在地,你会怎么做?"时,高达67.6%的同学选择"不会主动帮忙,但会拨打急救电话", 8.9%的同学"怕惹事上身,一旁观望",只有23.50%的同学选择"立即走过去搀扶并送医院",可见,当代高职生对利益观、社会道义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但存在着知与行的严重脱节现象,这反映出高职大学生生在面对义利选择时,处在一种既不破坏他人利益,又不主动维护社会道义的消极"不作为"层次上,这对于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社会义务与责任的自觉履行产生了巨大的阻碍。

2造成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2.1高职教育的功利性

责任教育是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在于夯实学生道德修养,培育学生人格品质。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为落脚点、社会需求为价值取向的一种典型的专才教育。高职院校作为生产发展第一线劳动者的输送渠道,其学时紧、学制短的特点使高职院校不可避免的打上了"授人谋生技艺之作坊"的烙印,在"专业至上"观念的引导下,当代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远远偏离了使学生得到全发展的轨道,这种培养体制下的高职生往往忽略了自己在社会应担当的责任与义务,只懂得如何才能让自己得到在技能上和专业上的自我提升,暴露出其深刻的功利性。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很多高职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课程编制上,主要依据将来所担任职业所需能力的要求或工作过程导向来确定。在课程评价中,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大部分以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与操作的熟练程度为衡量标准,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的考评基本流于形式或者完全忽略。这种教育下的高职生只能是被技术化、功利化和平庸化的"职业人",越来越失去其人文意义,更谈不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责任教育恰恰是作为一线工作者,最为重要和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决定着高职生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是否能对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履行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2.2对知识实用性的过分强调

有关责任的知识和教育是对待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态度的知识,这种知识是帮助高职生完善自身人格品质、道德修养的必要保障,属于一种非专业性、非实用性、非功利性的知识。而专业知识具有高度的职业性、功用性、实用性,能帮助高职生提升自己在其专业领域的水平,从而能更好的适应所从事的工作。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感孰重孰轻的衡量,取决于高职生的知识价值观。高职生是与社会一线工作最为接近的大学生,他们对知识功能的判定,基本上是与自己将要从事工作的需求挂钩。多数学生能对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持肯定态度,并在两者能得以兼顾时并重,但在二者选其一的情境下,大多高职生以能为自己带来什么为标准,他们学习知识的价值观方面很大程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技能,其次才是为社会做贡献。这种只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对社会价值淡漠的思想与社会责任感此消彼长,往往造成了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弱化甚至消解。高职生对知识实用功利性的过分追求势必对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造成巨大障碍。

2.3社会对高职生的社会认同感偏低

篇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08-02

教师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核心指标,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和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立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依据一些基本的原则,探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以及应用实例,并进行具体的设计。

一、发展性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发展性与全面性原则。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因此,可以把教师的教学质量体系视为一个系统,寻找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以体现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系统是由诸要素构成的,但各个要素在系统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也就是说系统中的各要素在系统中不是平衡的,具有主次之分。因此,教师教学质量体系的这一系统中的各要素都起着不同的作用。根据矛盾规律,我们必须抓住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起主要作用的那些要素,要敢于舍弃那些次要的因素。只有抓住靠主因素设计的指标体系,在评价实践中才能站得住、行得通,评价结果才会真实可靠。发展性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中发展性与全面性原则,实际是要建立纵向与横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我们要用发展的纵向眼光看问题,结合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建立与时俱进的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我们还要横向以全面的眼光看待和设置指标,不仅侧重评价老师在课堂直接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注重所评教师的为人师表。教学评价不仅要强调老师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要注重引导老师掌握不断出现的新观念和新知识,这样才能使老师教得更加灵活、更加有效。

2.科学性与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和导向性原则就是指所建立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反映教学的客观规律,找出影响和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要符合教学过程的实际,各项具体指标都要反应教学的实际情况,并且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与教育教学的总目标相呼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引导教学方向,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对教学不利。例如,我们如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设立“论文数量”这项指标,结果会导致某些教师一年之间就发表了10多篇滥竿充数的“论文”;如在教学评价中,增设单凭老师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教师教学成绩好坏的衡量标准,结果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舞弊现象视而不见,导致了老师品德方面的缺失。所以,评价指标的设计要保证科学性和方向性,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结合当今教育现状,体现现代教学理论和评价思想的发展趋势及其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端正教学思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3.完备性与独立性原则。完备性指一方面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要全面反映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目标,不遗漏任何一项重要的指标。评价指标的设计虽不能说面面俱到,但是也要做到有的放矢,列出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的反应事物本质特性的指标,如有遗漏或出现错误导向,就可能导致对以后工作带来不便,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同时,独立性又要求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既要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构成整体目标体系,又要彼此独立,做到有层次,但非重叠因果关系。总之,各项指标一定要措辞准确、内容清晰无疑义,为日后教学工作开展做好铺垫。

4.操作性与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最后付诸实践,具体化要求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可操作性要求通过实际观察、测量、评定等方法进行度量,同时也要求其过程易于操作易于实施。在定义指标可操作化的语言定义上,要求内容可测性的公平性,要简化评价程序,使广大教师都能接受使用,把教学和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一些抽象的目标可以通过转化为易于操作的具体目标;而可行性要求指标内容和形式都清晰明确,执行起来切实可行。这要求指标评价体系设计应满足以下两点:其一,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简单、明了、科学、全面、先进。然而,过分追求科学、全面、先进,会使指标数量过多,因而评价的工作量就会很大,以至于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难以承受,从而影响评价工作的积极性,达不到评价的目的。因此,在评价指标制定中内容和措辞这些都要经过严格的推敲,避免产生疑义。其二,评价指标切实可行性要求有足够的信息源,信息充足可用,这样才能确保按这一体系进行的评价具备可行性。此外,还应有切实可行的量化方法可供便用。量化方法有简单与复杂、粗略与精细之分。精确的量化方法虽然很理想,但是在统计测量知识与计算机末普及的情况下,量化方法过于复杂则失去其可行性,所设置的指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可行性反映了主观规定与客观现实的关系,脱离实际是不会被人们接受的。

5.超前性与持续性原则。评价指标在设计上更应该具有一些超前性和持续性,根据唯物论,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评价工作也一样不要停留在现有阶段,根据教学现状,总结教学经验,有创新精神和超前意识。然而,一般在指标体系设计时往往只看眼前,认为只要解决了当前的问题就算完成了任务;有的则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此事。殊不知这种短期行为既不利于评价自身的发展,更不利于评价对象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评价指标一定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虽然有些指标当下实施有些困难,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样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我们在以后工作中会逐渐看到它的带来的良好的效果。总之,我们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建立教师教学平发展性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既要反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教育教学总体情况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情况,又要便于推行操作,还要引导学校沿着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所要求的,以及学校自身确定的发展目标前进。

二、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1.目标分析法。是由美国学者泰勒和布卢姆于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提出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一种指标建立方法。它以数学目标为准绳,逐级分解总目标至具体可测的子目标群。例如,教育整体目标可分为认识、情感与技能三个目标,我们还可以将这三个目标继续细致地划分下去,如认知目标还可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项内容,这些内容同时还可以具体划分。目标分析可以将难以实施的抽象目标划分出来,我们可以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实施目标分析法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对教学目的有充分的了解,对其相关领域也有一定的认识和驾驭能力。当今我国的目标分析法还不成熟,还不能进行细致的划分,这种通过个人经验将教学影响因素大致的划分,导致指标模糊,目标层次重叠等缺陷。因此,我们在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上要注意总结验经,逐步完善指标评价体系,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2.权重构建法。权重或权数是衡量某一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的数值。一般来讲,权重的确定方法由专家根据个人经验打出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由评价人员进行统计综合,这样避免了由个人主观态度使指标权重分配不合理。专家组将每个目标划分出重要指标、一般指标等等级,最后对这些划分出来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中聘请专家,分层次列出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先后顺序,多元统计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目前我国这方面较为薄弱,国外计算机事业较为发达,使用较为普遍。

综合以上提供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我们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现状,遵循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努力设计构建符合我校教育状况,突出我校教育特色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质量意识、进取精神和危机感,也提升了学生的主题意识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评职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篇9

[DOI]10.13939/ki.zgsc.2015.45.187

1 KPI指标和SMART原则概念

KPI指标:即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原意是指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决策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监测指针。

SMART原则:目标制定、实施和反馈的重要原则。①Specific: 绩效指标要具体化;②Measurable:绩效指标要具备衡量性;③Attainable:绩效指标要可以达成;④Realistic:绩效指标要具备关联性,可以证明和观察;⑤Time-based;绩效指标要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KPI指标用来在高校特色班级建设中,选定班级优势和特色,结合目标管理中的SMART原则制定班级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方向,引导班级和成员向更高目标努力。

2 特色班级优劣势分析

2.1 班级成员特色了解和分析

班级成员的特色了解和分析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找出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点;找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找出自己意愿提高的方面;找出自己觉得最需要发展的方面。

2.2 班级优劣势调查分析

大学班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之后,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班级成员对于班级所呈现的有形和无形的内容都有所了解,班级成员间的关系不再陌生,大学班级逐渐展现出其大学基础组织单位功能,因为班级组成人员的不同决定了没有一个班级会展现出全部相同的精神或实体内容,或多或少会出现班级之间的差距和特色:①班主任或辅导员教师主持召开班级优劣势调查分析动员会。②班级的主要学生干部会同班级成员在制度、实体、言行、精神和内容方面的调查研究进行有效的布置。③班级成员集体讨论自我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结合主客观条件,班级成员对于本身的调查分析结果进行交流。④确定商讨结果,明确班级未来重点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2.3 班级特色目标的制定和分解

班级的特色和优势在经历了个体的特色优势分析和班级特色优势分析之后,班级就可以结合班级成员的发展愿望制定班级特色目标了,为了使目标的完成达成全民动员的目的,我们需要对班级特色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在班级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我们引入的是管理学中比较实用的SMART原则:①具体的和可以衡量的:班级制定的特色发展目标必须明确化和清晰化,同时具有可量化性,不能出现模糊、混淆情况,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②可以达到的:班级制定的特色目标应该是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并且是经过努力后可以达成的。③目标的相关性:班级特色目标的相关性是指班级实现一个特色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辐射情况。④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班级特色目标的完成并不是没有一定时间限制,有效的班级特色目标应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里程碑式的内容。

3 特色班级建设方案

特色班级建设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有效的特色班级建设目标确认之后,过程化特色班级建设成为完成特色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特色班级建设实施的程度和效果如何,直接影响了特色班级的最终成效。

3.1 班级制度和环境的优化

班级制度和环境的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①班级管理机制和制度的调整。首先,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的调整,并且完成比较完备的调整后的方案设计。②班级环境的优化。班级环境包括实体环境和虚拟环境两个方面。从实体环境来讲,教室的布置、寝室装饰、班级宣传栏等都是实体环境的重要方面。从虚拟环境来讲,主要包括网页、博客、论坛、QQ群等,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愿意表达意愿,交流想法的虚拟平台。

3.2 实体活动的载体支撑

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根本途径,只有实体活动的支撑才可以将班级的目标或内容进行有效地贯彻和达成。在学风优良特色班级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具备典型鲜明引导作用的活动。如“学习一帮一”、“读书日”、“读一本好书,筑一个梦想”,在实体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有效的结合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增加班级成员间的交流机会和交流平台,为进一步落实目标和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过程化的激励和个体典型树立

在特色班级建设的过程中,要时刻注重调整班级成员的状态。班级建设的过程是一个较长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很有可能会导致成员的疲惫和懒散现象。激励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有效的激励是班级有效健康发展的动力保证,可有效的达成班级特色建设目标。它有自己的特性,它以班级成员的需要为基本点,以班级特色目标需求为指导。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多种不同类型。为了在班级建设中能够促使班级成员的持续长久的积极性,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励环节的有效实施,同时应该依据实际情况树立良好的班级成员个体典型。

3.4 班级落实情况信息处理

班级制定了特色目标并进行任务分解之后,在构建学风优良特色班级的过程中,我们取几个重要指标如早读出勤率、晚自习出勤率、图书馆参加率、机房参加率和课堂出勤率几个方面进行参考对照。我们通过信息简表会很容易发现这几个重要指标的落实情况,信息简表第一时间反馈出来,如我们实施早读计划的时候,第二周和第一周之间有个明显对比,如果发现早读出勤率降低,将会针对参加人员进行有效的处理。

3.5 班级成员的持续沟通

(1)在特色班级建设的过程中要多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构建。第一,多方面了解班级成员间关系存在的问题,找到矛盾点和解决矛盾的切入点;第二,要及时调整辅导员教师或班主任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畅通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渠道;第三,建立班级成员间良好的沟通交流机会或平台,融洽班级成员间的关系;第四,要及时解决班级成员间存在的矛盾或关系不和谐的问题,对于个体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要及时针对个体进行沟通交流。

(2)充分发挥集体作用,出谋划策解决问题。班级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受特色把握不准、目标制定不合理、实施力度不够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在特色班级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如人际关系冲突、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班级制度和规范失控等。

篇10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对药品进行检验是确保药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方式之一,而其中作为开展药品检验的前提条件为药品检验仪器设备,它性能验证准确性会对所检验药品的药量、药效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现阶段药品的种类以及各种各样的药品检验仪器也层出不穷,且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愈来愈快,因此用于药品检验的仪器其检验准确性则也受到了更高的要求,进而造成药品检验验证工作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在进行药品检验中,怎样使用药品检验仪器才能提高其验证的准确性,并且将药品检验用仪器设备性能的验证指导原则、指数标准等加以研究。详细的报道如下:

1.对目前药品检验用仪器设备性能验证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准确的验证数据结果对性能验证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原本的化学分析逐渐由仪器取代,而药品检测则对科技的依赖性更高,主要的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可靠、精准的检验数据结果。通常影响检验数据的因素有分析方法的认证,质量控制检查等方面。然而在现代药品检验中,利用仪器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其也是实现药品检验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开展仪器设备性能验证工作是国内外相关法规以及质量管理标准的最基本要求。通过对国内的先行法规以及相关仪器检验标准进行调研可知,在《中国药典》的药品标准中并未对仪器设备性能验证这方面的工作做出具体的要求。因此完善相关指导原则以及技术标准,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性能验证工作。

2.药品相关检验仪器设备验证主要指导原则

在进行相关的药品检验具体仪器设备的相关验证时,需要对指导原则和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建立,以此来保证验证工作的有序顺利进行,而主要的指导原则是在检测仪器性能验证的具体质量体系和管理规范之上的,因为药品设备有效的质量体系是对设备仪器准确性的保证的一种主要的标准,在药品仪器验证过程中相关的管理规范则是对该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2.1 对其质量体系进行分析

对于药品检验相关设备仪器的具体验证质量体系建立,首先需要做到的对验证技术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合理的改进,在进行验证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创新、研究和钻研,进行工作经验的大量积累,并且在实施验证相关工作的同时,对验证队伍进行不断的建设和素质提升,从而培养出优秀、专业的设备仪器检验团队,这同样是进行后续验证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但是建立相应的质量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对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将各类经验和失误教训进行整理、汇总,然后进行质量体系的初步制定,并且在不断的验证工作中进行完善和改进,使其可以更加完整和全面,进而保证验证工作的质量。

2.2 管理规范分析

医疗制度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这使得医疗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更新,这同样对药品检验仪器设备的相关验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无形中增加了验证的难度。基于此,需要对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进行加强,保证验证工作可以得到科学有效的执行。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目前在药品检验设备的具体性能验证上,相关的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缺乏统一形式上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导致进行制度建设工作时缺乏基本的依据。

在进行药品检验仪器及设备具体性能的验证时,对于管理制度规范的有效建立与相关管理机构的建立是分不开的,而药品质量相关管理部门,针对检验仪器和设备进行管理规范制定时,需要对目前相关的技术实际更新水平为基础进行具体的评估,由此对各项管理规范举措进行完善。而且在进行管理规范建立时,同样需要对目前仪器设备验证相关部门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来执行。而且这些工作的执行还需要进行前期的训练和培训,对管理规范的早期执行状态进行一个评估。待规范已经明确制定后,仍然需要先进性试运行,在运行过程中进行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实施相应的改进后,对其全面性和科学性、准确性进行保证,最终确定一个完整的管理规范,然后以此为依据再进行各类仪器设备、区域和设施的具体管理规范和制度。

3.药品相关检验设备仪器验证技术标准分析

药品检验相关设备仪器的验证是目前一种新型的工作类型,因此在其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专业技术问题。基于此,为了对相关的验证工作顺利执行进行保证,需要对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制定,以此来作为具体工作的指导。目前在进行药品的检验设备进行具体性能的验证时,还未有统一的标准,这也导致在不同的专业和领域上进行技术标准的相应制定时,没有可靠和专业的技术标准进行科学的参考,而且此类仪器设备的验证标准是检验工作人员和机构无法进行自主制定的,在制定中需要与检验设备仪器计量标准的具体制定工作和制造商进行商议和详细的沟通,以数据为依据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然后对技术标准进行制定。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国内所使用的赝品验证相关仪器和设备大多数是外国引进,因此与国内的仪器设备相比在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导致其在验证环节相应的技术规范也具有很大的差别。基于此,需要以目前国内相关设备仪器的使用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国外仪器设备相关标准的早期建立,以此来对药品制造单位和检验单位以及监管单位的费用支出进行减少,对由于技术标准问题所带来的经济负担问题进行减少,保证国内医药和药品检验仪器设备研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结论

对于我国的药品检验工作而言,利用仪器设备进行验证工作是现阶段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以现有问题为基础,采用适当的手段加以解决,之后再根据目前药品检验中仪器设备使用的实际情况对验证工作的指导原则以及相应技术标准进行制定,以规范实际操作,进而达到确保药品质量符合标准以及检验工作的科学性更高的目的。同时推动药品检验工作能够更好为医疗工作服务,确保医疗事业得到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古海锋,郭洪祝,厉进忠,等.药品检验用仪器设备性能验证指导原则和技术标实奶教[J].中国药事,2014,28(7):7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