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3 16:19: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乡村发展的重要性

篇1

Abstract: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China's current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whole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sector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s. With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for city life, close to nature, short outing has become a way of people leisure dominate choice, especially since the number of tourists has increased sharply suburban driving, but also the further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market. And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rural tourism in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the rural cultur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rural playing a reckoned the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Key words: the rural economy, leisure tourism, th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green ecology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攀升,人们的出游观念开始转变,集休闲、求知于一体的旅游度假方式已然成为新的时尚。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和城市生活者开始将目标定位到周边环境好的农村游玩,路途时间少,呼吸新鲜空气,品尝绿色食品,舒展心情等几大优势吸引着旅游者趋之若鹜。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最大的受惠者当之无愧为农村。客观的分析,它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

一、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产业多样化的体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产是重中之重,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乡村旅游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以耕养农的单一产业模式,在保证农村生产的前提下,介于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乡村旅游,是二者相结合的切入点,在拉动第一、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出现,适应了农村产业结构多样化的要求,促进了现代农业体系的建设。因此,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小康目标的实现。

在利用自然优势满足了人们拥抱原生态、返璞归真等个体化需求的同时,一系列现代化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设立,极大的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拓展了乡村旅游经济内涵,增强了乡村旅游业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各地乡村在不断探索和交流中,找到切合自身实际的乡村旅游管理模式,其积累的管理经验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储蓄了后备力量。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旅游业中1个直接就业岗位可以带来5个间接就业机会。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浙江乌镇、云南丽江等周边村镇中,直接和间接从事乡村旅游服务业的人员比例已经占到55%以上,旅游经营户的年收入均值超过40万元,旅游项目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和不可估量的人气激发了本地百姓投身旅游业的创业热情,从事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首选。

乡村旅游中, 最为直观的效益莫过于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的经济增长。目前,国内的广大农村地区,贫困人口比重较大,不少地区土壤贫瘠,并不适合耕地发展,所以自然风光的优美使得发展旅游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必要有效手段之一。以观光体验为主的休闲旅游产业涉及面广,地方特色产品制作、线路引导、民间技艺演示、民风民俗食宿等内容吸引着旅游者的眼球,而旅游业的发展又与当地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密切相关。乡村旅游本身具有人员需求多层性、投资少、见效快等优势,也大幅吸引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目光,使其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方式。在市场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下,一些毗邻城市的农村地区正大力发展中西结合新型休闲经济,甚至在西北等一些偏远的农业地区也依托我国城市休闲经济发展开始开发旅游休闲产业。

三、强化农民素质 改善文化环境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员、物质和资金的三大流动,也带动了先进与落后之间信息、观念的交互流动。在整合了各种资源、技术等乡村物质建设的基础上,乡村旅游业更是进一步带动了乡村文明建设的发展。语言沟通、竞争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集体荣誉观等企业管理中的相关观念,正驱动农民越来越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用自己展示的一言一行来作为本地旅游的“活招牌”,主动寻求各种外出培训交流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文明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农村健康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乡村旅游业的崛起,依托其自然优势及文化优势,促使旅游业反哺文化,农民的素质和农村的面貌有了较大提高和改观,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与创新,进一步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

四、缩短城镇差距 促进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业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多方位的缩短了城镇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已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显而易见当地的农民有着城市边缘人的身份,他们既具备着农民最淳朴的民风,他们诚实厚道、勤劳俭朴、热情好客;他们又是精明能干、合作互利、团结发展的。这种双重的特殊身份使他们既知道作为农民最会做什么,又懂得生活压力渐增的城市人最需要什么,从而在乡村旅游经济中大显身手。与此同时,习惯了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穿梭的城市人有机会走近自然、了解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能够促进自身环境保护的意识。简而言之,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缩短了城镇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差距,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在“三农”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会大幅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面貌、精神面貌、文明面貌,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文素质、服务意识及管理能力,把社会主义新农村推上一个新台阶!

小结:

在综合分析乡村旅游开发必要性的基础上,在产业的开发过程中,要合理布局、循序渐进、统筹兼顾。注意对原始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底蕴,扶持形成具地方风格的特色旅游,也要杜绝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保护旅游资源,消除城市旅游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的蔓延。另外,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城市旅游的扩充,在发展乡村经济时切忌盲目跟风复制,应加强政策性导向,不求立竿见影的追求经济效益,但求适时发展、突出特色、具备长远发展的生命力的开发,逐步全方位的推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篇2

自2002年起,我国不断出台文件,将“三农”作为焦点问题,并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城乡统筹是当前有关城乡规划的重点问题之一,在省城或各地市纷纷出现城乡统筹类规划项目,城乡统筹背后真正能够推动其发展的主因当属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因此,从城镇化问题的层面,本文将透过乡村视角,结合当前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实际情况分析探讨今后的规划策略。

1.城乡发展困境

1.1农民作为主体的被动

我国各级政府始终将关心农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但是关于农村建设的话题,却始终处于政府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论证阶段,并未将农民作为其中的主角参与到农村建设规划上来。农民反而处于被动地跟着口号前进的角色。由于农民整体素质较低,所接受教育水平不高,大多数农民并没有能力深层次考虑转型问题,他们被迫处于在未对当地情况有清楚认知的阶段便被动接受规划。因此,乡村建设未将农民作为主体参与进来,乡村建设始终只是纸上谈兵。

首先,城乡利益可能出现分配不均衡现象。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政治制度,城市都具有先天优势。城市在发展中,不断向农村转移重工业、制造业,很多土地资源被占用,低成本的农村土地逐渐被工业生产所占据。农民大多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土地资源不松手,城乡一体化进程也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受到阻碍。

其次,环境的污染。农村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可靠保障,不少城市的高污染企业开始发现农村市场,并逐渐向农村转移。还有很多城市的生产、生活垃圾源源不断向农村转移。当众多城市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后,却不惜让农村付出沉重代价。特别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进驻农村市场以后,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很多农村地区的审批时考虑不足,加之农村地区“三废”的处理较为薄弱。因此,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更大。

2.统筹引导乡村人口及城乡空间规划

城乡发展总是在乡村人口的迁移中得到发展的,乡村人口的统筹疏导也是城乡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日趋加快。但是我国农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二。但是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使大批农村人口涌进城市,劳动力大量流出农村。不断推进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居民也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城乡人口的统筹规划主要工作是合理转移乡村人口。

乡村人口的转移主要有三种途径:首先,通过提高自身技能,满足城市手工业、制造业劳动力需求。不断发展的城市各领域都需要扩大就业来拉动生产力,此时城市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来满足乡村人口转移的需要。其次,城镇工商业也是乡村人口转移的途径之一。过去城市单一的产业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此时充足的劳动力是今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地区可以满足附近乡村人口的转移。第三,过去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可以转向发展养殖或旅游业。从乡村视角看城乡统筹规划,其最优化的策略当是侧重于农村。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将城市与乡村间的互动区域不断扩大,可以扩张城市范围,将周边的城镇地区囊括到城市中来。

3.乡村视角下的城乡统筹规划策略探讨

3.1城乡统筹规划的前提是“空间全覆盖”

在充分认识到乡村地区的重要性后,应当将“空间全覆盖”作为规划的核心思想,重新认识和界定乡村空间。乡村空间的完整性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这里不仅是农村居民生活的空间,更可以统筹考虑生产、旅游、设施等方面的内容。在对城乡进行统筹规划时可以通过地理分析软件,全面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将城市与乡村的综合利用土地情况进行统一安排和规划。

3.2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是功能分析

要想在一个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应当结合产业结构及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指标,广泛考虑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的分工与协作。广泛发挥城市与乡村的资源优势,使城乡发展的目标及方向实现各方面的优势互补。城乡产业可以因地制宜,建立双方之间的经济联系,还可以结合乡村地区的自然条件、农业结构等的特点,实现呈现之间的功能分工。乡村可以建立二次产业,实现产品的初级加工,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

3.3明确不同规划层次

不同的地域所规划的范围不同,在进行城乡统筹规划时的任务及深度都有所差别,应当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呈现的不同特点将功能区分开。在制定总体目标时,要结合当地乡村发展的目标规划进行,因为乡村是城乡统I规划的重点内容,将乡村的发展规划好,可以大大加快城乡统筹规划的进展。在我国,乡村的地域面积广阔,范围众多。从宏观层面来看,乡村数量庞大,并且分散,要想进行开发建设,应当将规划建设计划从相对集中的农村社区着手,在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时,可以将城乡基础设施在乡村普及。具体的分析研究可以从运行方式、发展动力、趋势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证,最终制定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在规划过程中,要将城乡空间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应当将目标具体化,按照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分解,在不同时期还应当对规划设计本身进行目标内容的设定,突出重点。

3.4城乡统筹规划的最佳空间单元是县域空间

我国乡村并无明显低于差异,但是作为基层的独立行政单元,县域的空间范围通常包括几百平方公里甚至上千平方公里。因此,在进行城乡统筹规划时,应当根据深入具体地规划内容,规划方案也要尽可能地将宏观的指导性内容与实际可操作性内容相结合。对于乡镇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要采取城镇体系规划的方式进行。作为最佳空间单元,要想将城乡统筹规划地更具操作性,县域空间是首先要把握好的区域范围。

3.5城乡统筹规划焦点是集镇

在广大乡村地区,集镇属于经济、服务等方面的中心,这部分地区也是城乡统筹规划的焦点地区之一,尽管规模不大,但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特别是作为乡村地区来说,城乡统筹规划的一个重点便是集镇,城市化水平越低的地区,集镇的重要性就越明显。我国人口众多,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并且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此时集镇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也是今后城乡一体化发展亟需完善和加强服务功能的地域。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在对城乡统筹规划中,人们将更多精力放在城市的角度,而从乡村视角的相关研究和探索相对匮乏。本文基于乡村视角,从“三农”的发展角度,站在农民的立场提出了未来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路径,这是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有力探索。对于乡村视角下的分析探讨的理论,期待对今后城乡统筹规划策略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尤海涛.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15.

[2]郭耀斌. 乡村视角下大别山地区村庄规划编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

篇3

本文主要从乡村规划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

:乡村规划;新农村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乡村规划建设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

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较为重要的任务在农村。应该不断加强农业以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有着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以及深远影响。在解决农民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之上,应该切

实做好乡村规划,使得乡村的建设以及管理可以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

村建设规划的实施这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应该注重改善村容村貌,也应该从当

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并且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应该坚持节约以

及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也应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新农村

建设,才可以在农民拥护的基础之上不断稳步地向前推进。

1111、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

1.1、对乡村规划缺乏充足的重视

乡村规划长期得不到重视,缺少相关规划部门支持和经费投入,乡村规划先

天不足,比较薄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规划法的推动下,乡村规划得

到了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开展乡村规划工作,现在一些地区已经有了乡村规划,

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没有进行乡村规划。

1.2、理论同实际脱节

乡村规划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突出问题是照搬城市规划

模式,忽视农村实际,盲目规划和拆建,以致规划和建设工作受挫。部分地区村

庄建设规划标准过高,难以实施,被村民讥称“中看不中用”。

2222、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

2.1、突出规划引领,在规划设计上下功夫

科学规划村庄布点,在现有基础之上与城镇规划相统一,重点发展特色村落,

做到科学取舍、合理布点。精心编制村庄设计,根据村庄特点,在实用、美观、

特色的基础上将传统特色与现代风格有机统一。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经济型村庄,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项目,建成宜业示范村。

2.2、突出地方特色,在建设实效上下功夫。

规划上体现一村一品,根据地理地貌环境,以及民习民俗,编制具有特色的

村庄、村民住宅方案。建设上以农民自愿为主对破旧单体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和

修缮,避免大拆大建,要围绕村庄文脉传承和自然生态风貌保护,充分利用地形

地貌,尊重当地乡风民俗,保护村庄自然肌理,从村庄路网、空间布局、住宅及

院落组台、绿化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营造浓郁的乡土风情。

2.3、突出村容整治,在生态建设上下功夫

新农村的建设,环境整治是关键。抓好生活环境的改善,围绕农民群众日常

生活起居,深入开展“二修”“三清”“五化”,即:修整危旧房屋、院墙,清垃

圾、清污泥、清杂物,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

施配套化,建立“户集、村收、镇街运输、区处理”城乡垃圾一体化模式,健全

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

2.4、突出兴业富民,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

新农村建设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推进安居

富民工程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行一村一策,巩固和

扩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做大做强农业种植、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形成乡村建设

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2.5、突出管理创新,在乡村文明上下功夫。

新农村的建设不是简单的人民生活富足、村庄环境整洁、乡村环境优美,更

重要的是乡村文明,是群众素质的提高。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民代表会议、

村务公开、村民理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

员会等组织建设。

2.6、突出规划原则,在编制标准上下工夫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过去的农村建设规划标准

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又不能按照城市

规划生搬硬套,为提高村镇规划编制质量和标准,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一是

统一规划,逐步实施。正确处理村庄现状、近期规划建设、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关

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确定村镇发展建设规模、速度,使其与人口和

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二是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对村镇规划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千村一面,注重区域特色、

经济条件、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充

分把握社情民意,尊重群众意愿,尊重自然环境注重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

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势多样、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村庄。四是

建设节约型村庄,坚持立足实际,适当超前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范围,保护耕地和

减少自然资源浪费,加强村民精神物质文化建设需要,提升村庄建设品位。

3333、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

做好新农村建设,不仅仅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指

数的有力抓手,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更是展示新农村形象的有

效载体,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在建设之中应该坚持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引领、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城乡一体、整体谋划的原则。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

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尊重农民的意愿,开展整村推

进,逐步配套完善,既坚持了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便于农民生产

生活和体现地方特色。

4444、结语、结语、结语、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以乡村规划作为重点,做好资金筹措,通过村民参

与决定、设计以及监督实施,如此才可以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才可

以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蓝燕.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2-13.

[2]吴小伟.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J].安徽农业科

篇4

1引言

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认识不清、产品体系构建不全、重点发展方向不明等问题,针对此问题,加强对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势在必行。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应用较多的是层次分析法,张晶、李良军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标准值,构建贵州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模型,以便于贵州乡村旅游科学发展[2];吴爱丽运用层次分析法采取资源价值、开发条件、管理条件3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对满城县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满城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3];林雄斌、颜子斌等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得出资源因素中不同价值的重要性[4]。根据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本着科学合理、简明易操作、可比较等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据此提出荆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2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概况

乡村旅游资源是指分布于乡村地区,能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乡村景观客体,通常以乡村生产景观、乡村生活景观和乡村生态景观的形式存在。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国家标准对荆门市可以为乡村旅游发展所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全市拥有7大类49个基本类型263处资源点,但本文主要是对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而非对荆门市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因此将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中单独列出来,可将其分为6大类,分别为农业景观、生物景观、地质景观、水域风光、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建筑等,具体见表1。

3评价方法

3.1基本原理及指标的确立

层次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5],具有简便、灵活、实用的特点。AHP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其划分成不同组成因素,形成层次结构,再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各个因子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数量值来表示因子之间的重要性(表2)。

层次分析法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事物两两比较,得出事物之间的重要程度,从而构成判断矩阵。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所对应的方向向量,得出这一组事物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示意了各个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

A=W1/W1W1/Wn

Wn/W1Wn/Wn,

为了综合反映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本文根据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点,构建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表(表3)。

该体系表的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第1层为总目标评价层,即A层;第2层为综合指标层,即B层;第3层为项目指标层,即C层。由于各层次因子之间具有相互独立性,所以体系结构为独立性结构。

3.2构建判断矩阵及计算

根据层次分析法,通过对专家、地方旅游工作人员问卷调查,然后筛选、整理,最后取平均值,构造判断矩阵A=(aij)。本指标体系可以构建如下4个判断矩阵(表4~7)。

3.2.1B层相对于A层的判断矩阵

3.2.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是为了确定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子重要性的权重值。对于判断矩阵B,计算满足:BW=λmaxW的特征根特征向量,其中λmax是B的最大特征根,W为对应于λmax的正规化特征向量,也是单排序的权重值。计算出最大特征根λmax之后,为了保证准确性和说服力,必须对所得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为:CI=(λmax―1)/(n-1),当CI=0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CI的值越大,则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就越差。同时,计算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CR,即计算CI与同阶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比值:CR=CI/RI。CR<0.1时,说明取得较满意的一致性结果。在表4~7中各判断矩阵的CR值分别为0.0790、0.0675、0.0000、0.0333,均小于0.1,其一致性结构比较满意,符合层次分析法的要求。

3.2.4层次总排序

在对表4~7的计算中,已经求得各因素相对于上层某一因素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可算出Cn相对于A层的最终权重值,见表8。

4分析与小结

在综合指标层(B)中相对于总体目标评价层的三个评价因子,资源要素因子(B1)的权重为0.7766,开发条件因子(B2)的权重为0.1549,管理条件因子(B3)的权重为0.0685。这表明资源要素因子(B1)在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因此,荆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乡村旅游资源的调查、开发与保护,只有摸清家底才能更好地开发与保护资源。此外,开发条件因子(B2)紧随资源要素排在第二位,表明在荆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也要十分重视政府政策的制定、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乡村意境的营造、区位交通体系的完善等。管理条件因子(B3)对荆门乡村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影响最小,但并不表示其不重要,因为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搞好旅游服务、基础服务、服务人员培训等问题才能助推乡村旅游的大发展。

在项目指标层(C)层各影响因子权重的总排序结果(表8)可以得出:

资源要素因子(B1)中,农业景观因子C1影响最高(0.3493),其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子C5(0.1269),再次为生物景观因子C2(0.0829),第四为水域风光因子C4(0.0794),第五为地质景观因子C3(0.0785),最次为历史文化建筑C6(0.0524),表明荆门乡村旅游的发展要特别注重现有农业产业的开发,大力发展以沙洋油菜花基地、万亩蓝莓产业园、昕泰生态休闲农业园、盛老汉庄园、中华葛文化风情园、老柳河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十里花卉苗木长廊、茶花源景区、万亩桃花基地等为代表的种植园、采摘园、观光园、养殖园等农业项目,完善旅游农业旅游产品体系。此外,注重传统乡村聚落、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加强主题村落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注重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挖掘与整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品具象化表现。同时,继续加大力度发展自身传统优势旅游项目,进一步完善王莽洞、黄仙洞等旅游景区(点)的产品设计及服务配套。

篇5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乡村旅游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蓬勃发展起来,现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据测算,2008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85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到573亿元,农民直接就业达到495万人,间接就业、季节性就业达到1,840万人。然而,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农村生态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嬗变。为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乡村旅游乃至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乡村旅游及农村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是立足于农村,利用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农耕文化、农家生活、民俗民风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教育、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它的生命线是乡村性,表现为乡村性的建筑、服饰、食品、田野、果园、环境等自然物质方面和乡村的民俗传统、乡风乡貌、语言文化、制度规范等精神文化方面,也即原生态的或乡村性的生态环境,包括乡村性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性人文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有其深刻背景和时代使命,一是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同时也是城市居民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而渴望远离喧嚣的都市、回归淳朴的自然,由此形成了对乡村旅游的巨大需求动力;二是农村谋求脱贫致富,缩小城乡差别,由此构成了乡村旅游强大的供给动力。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多种模式,根据《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征求意见稿),我国乡村旅游将“形成领域宽广、规模较大、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大格局”,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推动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三大目标。由此可见,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充满机遇,前景广阔。

    二、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互动关系分析自乡村旅游产生之时起,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注定是不可割裂的,他们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农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根基,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发展就会受到制约。而作为衍生物的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则是非常深远的,是二者关系中的最主要方面,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一)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互促共进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乡村性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内核,是乡村旅游的拉力源。乡村旅游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就是乡村独有的人居环境、田园风光、生活方式、民俗民风和生产活动等城市所不具备的要素。大凡乡村旅游都是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人文生态景观丰富的地区发展起来的。如笔者所在的湖北省荆州市的桃花村乡村旅游就是发端于曼妙娇艳的遍野桃花;张新场村乡村旅游则因楚国高等级贵族古墓葬熊家冢而插上腾飞的翅膀。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得好的地区,也都因有良好的乡村性生态环境,如四川郫县友爱乡乡村旅游是在发展园艺、盆栽、林果的基础上嫁接乡村旅游;浙江省淳安县立足于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特色民俗、节庆发展乡村旅游;云南省根据生态性、民族性、地域性的差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出乡村旅游的多种不同发展模式。

    2、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内在要求;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增强了农村经济实力,当地政府和农民有能力对旅游环境资源进行投资,提高资源环境质量。

    (1)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篇6

[中图分类号] S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90-01

农业作为影响社会生产、发展的首要产业,只有在农业的基础上,才能保障工业发展、生产,进行第三方产业。在这过程中,农业产量提升与否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种子、肥料与水分是关键因素。但是,其中,最主要的仍然是植保,通过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保障乡村生产质量。

一、农业植保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性

从农作物生产过程来看,都需要经过几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虫害对其造成影响。由于产生的性质不同,所以防治方法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为了增强农村植保工作,必须进行有效的病虫预报以及防治工作;通过提供合理的防治方案,从根本上增强病虫防治工作,提高农村作为产量。在2008年某镇发生的小麦病虫防治工作来看,为了及时发现每种病虫,得到病虫情报,并且将相关内容传输给农民,让农民掌握小麦病虫产生特征以及危害性,从而使用有利的防治措施与技术进行处理。在这次防治过程中,进行了三十多次现场会议,技术讲座高达二十多次,并且还印制了专题性病虫防治讲座,让麦田杂草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小了40%,和以往相比,小麦纹枯病也减小了51%,白粉病减小了44%,蚜虫减少了36%。

从整体来看,近年自然灾害影响越来越严重,同时也让农业病虫影响越来越突出,并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植物都遭到虫、病、鼠、草以及其他动物影响,这不仅让很多植物不能正常发育、生长,同时也让作物减产,严重时还有无产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必须综合应用农业防治措施,避免大面积损失,而植保工作久显得尤其重要。

二、加强农业植保工作的措施

为了认真贯彻十三中全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用“三个代表”具体思想指导工作。三个代表作为新形势下行动与思想的指南,对植保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从各个方面增强农业植保工作进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1.减少农药残留污染,强化植保工作

在乡村建设中,开展植保工作,可以从农作物病虫检疫、预报,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防治,从而降低农药在作物生长中的用量与使用次数。在这次乡镇调查中,在小麦用药上超过5次的用户超过123户,只有4次的有47户,3次或者更少的只有29户。这些农民大部分是高中学历,都是和农业技术人员联系密切的农户,和产量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在玉米种植中,从苗期直到收获结束,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药在7次以下的只有32户;7次以上,9次以下的有43户,9次以上的有78户。根据每亩用药量50毫升每次来计算,可以降低200毫升以上,由于一般用药都具有中级到高级的毒性,所以不管对作物,还是病虫都具有杀伤力。从这一系列数据来看,在农业植保技术人员的指导,不仅能保障农业生产、增产,还能降低农药用量,达到节省成本消耗,减小环境污染的目的。

2.增强植保工作,保障产品品质

在实际生产中,如果农药残留量过高,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对农产品销售、流通也会造成影响。虽然利用药剂能有效提升作物产量,但是如果产品不能卖出,仍然会对增收造成影响。为了进一步增强植保工作,必须进行恰当的植保工作,通过病虫预报以及综合性农业防治措施,充分应用生物、物理进行防治。在这过程中,应该尽量少使用化学药剂,甚至不同高、中毒性的农药。

3.打造绿色植保理念,保障作物产量

在农业植保中,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必须树立良好的绿色植保观念,在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方针下,将植保工作视为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的保障,从而突出优质、高产、生态、高效、安全的农业生产。通过建立高标准的红薯、小麦、蔬菜、瓜果等重要作物病虫防治区,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药物,在科学先进的施药技术、实施中,进一步减小农药用量、污染与残留,杜绝对作物或者人畜造成影响。因此,在这过程中,必须加强药械、农药、施药过程研究、推广力度,通过增强落后机械、高毒农药、施药技术的更新,进一步提高防治成效。

4.加强农业植保投入

在农业发展中,农民、农业是植保主要的服务对象。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在加大业务培训、学习的同时,强化植保系统建设基础,并且设置先进的设备仪器,保障植保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还应该增强农民培训工作,在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乡村植保工作。

三、结束语

农业作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产业建设要求以及实际情况,从各方面增强农业植保投入,健全植保体系,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科技的不断进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这就需要对新农村建设这一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我国乡村景观模式进行一定的调查并且还要进行景观元素设计,在国外的农村中都实现了结构的调整和功能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的价值。根据当地的乡村景观特点进行景观元素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本文就对乡村景观模式调查和景观元素设计模式研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一、乡村景观元素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的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城市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现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我国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中,必须对乡村景观进行一定的设计,能够有效的保留乡村文化和乡村景观,不仅能够维护了原有的乡土生态资源,而且还保留了乡村应有的文化气息,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之一。在进行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必须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进行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时,必须要充分了解当地乡村的风土人情以及当地乡村文化内涵,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来进行合理的设计,才有充分发挥出乡村景观的价值和特色,进而能够有效的开展新农村建设。

二、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的提高,乡村的居民越来越向往城市般的生活。在我国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中,要先更有效的实现这一战略,就必须要对乡村景观元素进行一定的设计,由于我国在对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方面有着一定的缺陷,有可能导致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乡村景观设计规划不合理

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由于规划的不合理就有可能阻碍新农村的建设。就目前状况而言,乡村景观设计规划发展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乡村的布局。我国在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政府对乡村景观进行一定的设计,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对乡村的不了解,没有根据当地乡村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历史与内涵进行充分的认识,在设计乡村景观中,只是一味的按照城市规划设计,从而丧失了乡村景观设计的意义与内涵,进而失去了乡村景观应有的特色与价值,所以说,由于设计不合理,影响了乡村景观元素的设计。

(二)乡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工厂纷纷的建立在乡村周边,工厂的建立不仅占据了大量的田地,而且排放出来的污水破坏了原有的乡村景观环境,严重影响了乡村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而不能对乡村景观元素进行设计。

2、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的开发对乡村的建设有力一定的保障,拓宽了人们收入的渠道,但是对乡村景观资源没有进行彻底的分析,破坏了乡村景观环境。

(三)丧失了原有的乡村文化气息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的水平逐步的提高;目前存在着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乡村里的居民越来越向往城市的生活,城市生活的居民越来越向往乡村生活,丧失了原有的乡村文化气息。人们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建设新农村按照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的居住环境来进行建设,不仅严重破坏了乡村景观的和谐,而且在乡村中不能有效的体现出乡村的价值与特色,甚至丧失了原有的乡村文化气息。

三、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模式研究

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挤,人口增长迅速等现象,无疑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新农村建设中,势必要突显出乡村景观元素设计的重要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模式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有效的设计乡村景观元素,因为人是乡村环境居住的主体,这一切的乡村景观元素设计都必须要围绕着人来进行服务的,不仅要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而且还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各项需求,并且还在要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模式中突显出人的主体性,才能有效的进行乡村景观设计。

(二)合理的设计

1、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还要坚持合理性的原则,只有充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才能进行有效的设计,而且还要坚持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合理的利用乡村景观生态资源,充分发挥出乡村景观的价值。

2、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对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和综合效益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在设计过程中,要兼顾着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

(三)科学的设计

1、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必须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才能有效的发挥出乡村景观元素设计的重要性。根据每一个乡村景观元素设计,针对不同的乡村景观要进行不同的设计,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要把艺术性和实用性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设计出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元素。

2、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要想有效的建设新农村,就必须要绿化新农村,通过种植模式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绿化乡村,在进行绿化的同时还要保证房屋、设施、交通等多种条件没有任何的干扰,在进行绿化中,还要保证科学合理的分布绿化空间,能够体现出乡村景观的特色。

(四)体现出文化性

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必须要充分体现出乡村景观的文化性。在设计中,要对当地的文化进行一定的尊重和认识,不仅要设计良好的乡村景观元素,而且还要充分体现出当地乡村的文化。不仅要维护原有的乡土生态资源,而且还要保留乡村原有的田园气息,同时也是现代乡村景观建设发展的一种趋势。乡土文化的继承性是乡土景观保存的根本,所以,在不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对乡土文化特色进行一定的保护,能够有利于实现乡村景观文化生长的能力。

(五)乡村景观元素设计的综合性

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还要坚持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综合性。在乡村居住的环境中是由廊道、基质组成的镶嵌体。在乡村记住景观中,基质一般都是田地,而廊道大多都是林带,田地和林带二者相互交错形成了网状的结构。斑块动态影响着整体功能,最终影响的是农业景观的整体效益。所以,在进行乡村绿色景观元素设计中,这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必须要对自然景观进行透彻的了解和分析,还要考虑到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的问题,才能有效的进行乡村景观元素设计,能够为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坚持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乡村景观元素设计的重要性、乡村景观元素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模式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在实际的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从而进行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进行设计,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乡村原有的历史价值与特色,而且还能体现出乡村景观文化的气息,从而能够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保障,进而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满足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的各种需求。

参考文献:

[1]翟义欣.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模式研究[J].天津科技,2014(02)

[2]杨杰.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现状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2(10)

篇8

二、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的构建理念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的建立,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支撑。乡村生态旅游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依托乡村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体验与生态教育的功能,保证游客的休闲、观光、娱乐、农事体验、生态素养等多方面需求。它的蓬勃发展拉动了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始终,成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创建的有效切合点。

(二)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的构建方法首先,充分利用乡村生态建设工程,如农业科技、退耕还林、生态项目开发等,统筹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结构,实施产业优化;其次,以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为中心,将乡村旅游相关资源充分整合,以旅游产业引领农村地区旅游发展,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而解决“三农”问题;再次,从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入手,增加乡村生态保护意识,推动农业无公害生产;最后,充分发挥乡村生态环境条件的重要作用,构建区域特色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品牌建设为落脚点,提高乡村生态旅游知名度。

(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基本模式大对数的乡村生态旅游存在旅游资源单一、品位不高以及相对贫困的状态,这种现状之下要求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在一起,实施政府引导、企业推动以及全民参与的政策方针,建立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

篇9

2结果分析

2.1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理念

为确保暑场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旅游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开展乡村生态旅游时,将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作为重要的提升旅游品质的手段,不仅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区发展,缓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压力,而且另一个重要的功能体现在对游客和村民的环境教育方面。游客可以直接参与到署场村民的农耕生活中,深度体验农作物种植与采摘,了解暑场居民与大自然的相处状态。

2.2暑场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现状

根据云南大学农村发展中心监测团队的实地调查发现,暑场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现状令人担忧。(1)暑场乡村生态旅游才刚起步,许多基础设施跟不上旅游发展的步伐。目前,暑场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委员会组织增添了一些生态座椅,生态卫生间和生态垃圾篓等。但是,环境设计不太理想。生态卫生间离水源地较近,且无排污系统,可能会影响整个村庄的饮水安全问题。(2)游客管理松散。暑场对游客的管理较松散,CRDS监测团队在实地探勘发现仍有许多游客随地乱扔垃圾,不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任意停车等。(3)暑场村民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意识差,能力弱,需要外界力量的支持。暑场在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只是由于暑场村民文化水平不高,在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存在意识差和能力弱的特点,所以暑场需要外界力量的支持。通过外界力量的支持,可以对暑场村民进行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能力培训,或是对暑场提供决策与资金支持。

2.3暑场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方式

2.3.1严格控制环境容量

任何一个旅游点都有其相对应的环境容量,并不是游客越多越好。为了避免蜂拥而至式的开发模式,暑场应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减轻生态环境荷载,走“中高端”乡村生态旅游路线。与一般的大众旅游相比,暑场的中高端乡村生态旅游首先保证给游客提供的是高品质的观光体验和旅游服务;其次,要求游客严格遵守相应的游客守则,做到对生态环境和资源无破坏;然后,严格控制每天的游客数量,尤其是在草场生长恢复期和森林防火期等特殊时期。

2.3.2对游客加强管理,特殊时期加强戒备

对游客加强管理,严禁乱扔垃圾,污染水源,不规范用火和随意采摘等一切有违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行为。因为暑场与天池自然保护区毗邻,所以暑场在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必须把森林防火纳入到日常的管理和经营中。针对森林防火期,严格禁止游客携带火种、使用明火等,防火等级较高的时段禁止游客入内。

3措施和建议

3.1具体措施(1)合理设置关卡,控制游客数量,并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和旅游服务的介绍。在进入暑场的必经公路上的合理位置设置关卡,严格控制进入暑场的游客数量,同时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和旅游服务介绍。(2)向游客分发循环利用的环保袋,让游客以捡垃圾换取门票或优惠券。工作人员在关卡处为每一批游客提供相应数量的环保袋,并以垃圾回收换取门票或优惠券的优惠政策激励游客不乱扔垃圾,注重环境卫生。(3)对暑场进行合理规划,尤其是停车场规划。划定合理的宿营区、烧烤区、旅游服务区、农产品采购区、餐饮区等区域。为了保护好暑场的关键旅游资源———大浪坝草场,避免游客随意将车辆开到大浪坝草地上,应合理规划停车场的位置,将停车场规划为沿路停车场和宿营区停车场。做到既方便游客出行,又不影响暑场整体的生态环境和游客的旅游体验。

3.2建议分析

3.2.1适当宣传,强调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对暑场的乡村生态旅游进行适当的宣传,把握整体定位。建立暑场乡村生态旅游网站,一方面为游客提供方便的渠道了解暑场的相关信息,一方面全面地介绍暑场乡村生态旅游情况,强调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同时避免因宣传不到位而引起纠纷。

3.2.2走可持续生态旅游发展路线

摒弃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旅游发展模式,坚持走可持续生态旅游发展路线。做到生态环境最优,游客满意度最高,乡村生活依旧宁静,收益分配最适用等。

篇10

一、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认识不到位,思想决定行动。措施就不可能到位。创建国家绿化模范乡村有利于推进我市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步伐,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为我市百姓创建宜居环境。省绿化模范乡村”省委、省政府对各省辖市城乡绿化工作的肯定,也是省绿化工作的最高荣誉。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不只有利于改善我市生态环境、树立乡村良好形象、增强乡村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更重要的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继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秀美和谐的重要举措。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既符合我市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建设和谐秀美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有利于塑造独具特色的乡村形象,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其次。提高美誉度、加快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具体内容。提出创建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中心强市有多方面的指标,其中绿化指标、生态环境是重要一项。一个乡村没有水没有灵性,没有树没有活力,绿化实力的建设很重要,特别是对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来说,更是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增强乡村综合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当今时代,乡村环境质量不只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更是衡量、影响一个地区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能够让更加绿起来、更加美起来,让乡村拥有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和守业投资空间,进而吸引和聚集人才、资金、技术等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要素,极大地增强和提升我市的乡村综合竞争力。

大家要充分认识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重要性。这是增强乡村综合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要提高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创建省级绿化模范乡村作为突击任务,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迎检工作圆满胜利。

二、克服困难。迅速营造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的浓厚氛围

大约是10月中旬或下旬。有任务的单位要抓紧组织实施,省里对我市的验收时间。务必在10月18日前完成任务。省绿化模范乡村评选条件明确要求,公民对绿化重要性的知晓率要达到85%以上,对开展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群众支持率达到85%以上。因此我必需不时加大宣传力度。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移动通讯等手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同时,要在乡村主要出入口和主干道悬挂标语,布置宣传展板,从而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并形成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

电视台要连续播出我市绿化建设成果展示宣传短片(公益广告)筛选精练的宣传口号进行字幕滚动播放,营造浓厚氛围必需要靠大力宣传。从10月10日─10月31日。积极宣传报道我市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活动工作动态、进度和典型事例。日报社要开设专栏,宣传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相关法规及绿化知识等,积极宣传报道我市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活动工作动态、进度和典型事例。各县(市、区)高新区,要在辖区内的迎检道路、迎检单位、关键路口(段)以及相对繁华、人居相对集中的街道悬挂宣传标语、设置宣传展板,协调辖区内的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制作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宣传展板或悬挂宣传标语。林业局的同志已将这次迎检路线涉及到16条道路、11个关键路口、14个迎检单位的任务以及创绿宣传标语、口号印发给了大家,请涉及到道路、关键路口所属辖区以及迎检单位依照相关要求,认真执行。户外宣传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要互相配合,确保迎检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