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0: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服装设计调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服装企业对设计师助理的需求
1.1 2010年服装设计人才与企业的供需关系
中国服装人才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共有6185家用人单位选才,提供岗位数量56455个,求职人才累计达175540人次,人才供需比为3.11:1。总供需规模较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增长,继续保持供需两旺的势头。
招聘专业岗位依次为服装设计 、销售业务、技术人才 、经营管理 、工业工厂类服装人才占职位总数的74.43%。招聘主要集中在首席设计师、设计总监、女装/男装设计师、设计助理、制版师、样板师、质检、外贸人员、跟单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导购店长、营销总监、市场总监、市场督导、市场拓展、生产厂长、车间主任、采购主管、QC等岗位。详见(图1.1.1、图1.1.2)
1.2 中国服装行业为什么需要服装设计人才
据服装行业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5万家左右的服装企业,服装设计师是服装企业最急缺的,人才缺口高达15万人。但是,国内服装企业并不缺乏单纯的“流水线”式的设计师,而真正短缺的是懂得经营设计的拓展型设计师。
在中国,大部分生产服装的企业对懂设计、会操作的人才求贤若渴,服装人才的缺乏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日渐形成桎梏。目前,服装企业的招聘频率比较密集,像招聘广告中,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些服装企业在招聘各类人才。服装界的专家表示,目前国内服装企业数量虽多,但在世界知名的企业却不多,做大、做强成了服装企业一个迫切的目标,而人才的培养在此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众多服装类招聘职位中,服装设计师的需求量最大,同时也是市场供应最为不足的专业人才。“中国只有优秀的打版师,没有优秀的设计师”,国外设计专家的评语,显示了中国服装业作为“世界工厂”的尴尬。“我们可以把最新款的名牌皮具模仿得如假包换,却设计不出富有灵感的原创作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服装业的发展”。一位本土服装设计师对这种现状不无担忧。由此可见中国服装行业是何等急需设计人才。
1.3 服装企业对设计师助理的要求
2011年的7月我去了湖南的某些服饰有限公司,刚好湖南长沙有几家服装企业招聘服设计师助理,于是我假装应聘者去参加应聘面试,在面试中我得到相关的一些信息。可以得出服装企业就服装设计师助理的岗位职责有如下总的要求:
(1). 誊抄整理设计师草稿,把服装设计师的手绘草稿绘制成电脑稿
(2). 根据设计师设计草图,协助设计师寻找出面料、辅料
(3).协助设计师收集当季最新流行资讯,捕捉时尚信息等
(4).跟进版房,跟进样衣,把版房、样衣的疑惑传递、反馈给设计师
(5). 负责建立、更新研发商品的档案
对招聘的服装设计师助理的要求分为:
专业能力:(1)有较强的手绘功底,熟悉电脑绘图软件的绘制。
(2)懂的服装材料的性能,辨别、使用和市场需求。
(3)对流行面料,色彩等有敏锐的触感。
(4)会操作办公电脑软件(WORD、PPT等。)
社会能力:较强沟通能力
内在素质:吃苦耐劳,工作敬业、谨慎细心、有责任心、有强烈的集体认同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2.1 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选择
对湖南省各所中职学校及服装专业任教老师进行交流,从中得到近4年各校服装专业毕业生从事服装设计师助理职位率。(见图2.1.1)
针对从中职毕业已经从事除服装设计助理以外,其他岗位的学生也做了个调查。详细见(图2.1.2)
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从中职毕业的学生从事服装设计师助理这一岗位率最高也没有7%,而没选择服装设计师助理这一岗位的原因是在学校里学的在企业里用不上,就这说明了中职的教学课程存在着弊端。专业教学有待改革。
2.2 毕业生为什么选择设计师助理这一岗位
在网上针对已经从事服装设计师助理的中职毕业生做个调查。(以调查小组人员的学生为主)调查他(她)为什么选择从事服装设计师助理这一岗位。被调查人数为60人
在一网站上我们看到下面一段对话,是一个服装企业招聘服装设计师助理时,考官问应聘者(节选一小段)
……
问:你为什么要选择服装设计师助理这一岗位?
答:因为我想做设计师,但是目前的资历不够,我只有做设计师助理,才能在企业里向设计师学习,积累和提升自己,为做设计师打下基础。
由上面的所有数据可见这个想法不单单只是这一位应聘者的想法,而是很多选择从事服装设计师助理者的想法。做服装设计师助理就是为了以后能当设计师。为以后成为设计师打下基础。
学习或从事服装行业人的,谁不想成为服装设计师?可事实是,成为服装设计师的人不多,成为大师的人更是廖若晨星。
要想成为真正的设计师就首先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艺术家架子,甘心做市场的小徒弟,从设计师助理开始,牢牢树立为消费者服务的意识。跟前辈,跟设计师学习的基本理论,练就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功,只有从设计师那里吸取了营养,积累了丰富的设计思想与经验之后,才开始了真正的设计师生涯,这便为以后成为设计师打下基础。 也是为什么许多毕业生一开始愿意选择服装设计师助理的原因。
3.调查结论与建议
3.1 中职服装专业设计课程急需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不少企业认为学校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的具体工种要求明显脱接,学校教学要求偏低、教学目的性不明确。事实上,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把专业技能置于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
当前的职业教育模式,沿袭了21世纪90年代的职业教育体制,职业学校制订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专业课的具体设置与企业的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我们要深化校企合作,合理、科学、全面地规划、制订、实施教育方案,加强专业建设,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为毕业生开拓更广的就业门路。凭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技能,企业反馈毕业生们最难胜任的工作是设计部门,尽管有62.8%的企业认为这些毕业生还是可以从设计师助理开始做起。这也反映出了学校在设计教学这一块所存在的问题。
3.2 目前服装企业很愿意选择中职毕业生
据调查服装企业中,88.5%的企业中有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大量服装企业选择中职生,最大原因是中职生劳动力成本低,能满足企业需求;此外,企业通过学生实习,了解学生,留住学生;再者,许多中职学校都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一些表现突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都能直接留在企业工作;由此分析,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在当前形势下就业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ZK(#〗《2009――2010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社 编)
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392(2008)10-0033-04
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美国福特基金会和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资助下,于1993年10月正式成立的民间社团组织,是全国首家小额信贷扶贫试验单位。该社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模式,向贫困乡村广泛提供小额信贷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地区融资难的问题,在扶贫到户、提高扶贫资金的运作效率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同时,在它的发展历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认真思考的课题。为此,我们对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基本情况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是山区农业大县,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85%左右。辖28个乡镇(处)、469个行政村。全县拥有16万户, 55.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4.7万人;耕地面积55.3万亩,人均耕地1.00亩。1986年易县被列为河北省重点贫困县,1994年被列为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的重点扶持贫困县,2001年再次被列为省扶贫重点县。
截至2007年底,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先后在易县14个乡镇累计发展中心195个,发展小组3437个,扶贫22959户,其中妇女受扶持率达到83%,累计发放贷款8479万元,直接受益人口85714人,在占全县41%的行政村建立了扶贫社的基层机构。
扶贫社为之服务的128个重点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的27.3%;所涉贫困户2.47万户,贫困人口8.9万人,占128个重点贫困村人口的88.3%。其中,年人均收入低于637元未解决温饱人口3.5万人,在637元-882元之间的贫困人口3.2万人,介于882-1200元之间的低收入人口2.2万人。在这些贫困村现有农村信用社19家,邮政储蓄网点9家。近五年,这些金融机构从未发放过农户贷款。(一)服务对象
扶贫社主要为贫困农户特别是贫困妇女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帮助其发展家庭种养业、手工业等。目前贫困户的标准为:上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家庭总资产不超过1万元,家庭主要成员具有创收能力。2004年后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逐渐提高了放贷的标准,中等或中等偏下的群体如城镇下岗职工、待业人员、失地农民都有可以成为承贷主体。
(二)运作模式
扶贫贷款的显著特点是小额度、短周期。每笔贷款一般在几百元至几千元人民币之间,期限一般在3个月,最长1年。从1993年成立到2008年初,扶贫社小额信用贷款运作模式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扶贫社成立时就采用的运作模式,由于贷款金额很小,已基本停止采用。模式二是从2004年8月份开始试验推广的模式,主要的特点是:
1.成员标准:贫困农户家庭净资产不超过两万元,上年家庭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以有创收能力的妇女为主。
2.贷款额度:第一期贷款额度以2000元为上限,如果第一期贷款能够按时偿还,则可得到更大额度的后续贷款。目前第二期以3000元为上限,第三期以后以4000元为上限。
3.小组基金和强制储蓄:小组基金按贷款额的1%在放款当天一次收清;强制储蓄是每周按贷款额的2‰交纳,在农户按期还清贷款之后将强制储蓄退还给农户。
4.贷款担保方式:五户联保。以5户贫困户(主要是妇女)首先加入扶贫社自愿组成小组,直系亲属不得在同一组内。再由6―8个小组组成1个 “中心”。每个中心自己选出小组长和中心主任,实行自我管理,并自己选择适宜的生产经营创收活动,就可以得到小额度、分阶段的持续贷款直至脱贫。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并负有连带清偿责任,“中心”成员定期定点放款、收款,并对入社社员开展培训活动。
5.贷款的回收:目前有两种方式,一是整贷零还、按周还款,全部贷款在50周内还清;二是整贷整还,即按协议还款,最长期限不超过九个月,扶贫社只在每周收取利息、个人储蓄,本金到期一并归还,由信贷员每周在中心会议上收取利息。
6.服务进村到户。所有的贷款申请、培训、取得贷款以及还款都在农户所在的社区(村)内完成。
(三)贷款利率及服务费用
农户与扶贫社签约时的签约年利率为8%,但由于偿还方式特殊,既有小组基金又有强制储蓄,而且还每周还款,所以实际利率为年利率16%,较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高,但比民间借贷利率低。扶贫社之所以确定这一利率标准,是基于以下原因:
一是较高利率才能使扶贫资金真正到达村民特别是贫困者手中。贷款利率如果不高或者零利率,贫困社区中各类农户都会出来争夺这份“廉价午餐”,特别是那些强势人群、先富裕起来的人群,有可能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势力“霸占”这类贷款,一般的村民尤其是真正贫困农户往往难以沾边。
二是较高利率才能解决高违约率问题。低利率将给借款者―个错觉,即小额信贷用好用坏无所谓。在较高利率的压力下,贷款者不但要还本,而且要付高利息,因而就使贷款者产生精心经营的压力与动力,如无特殊“天灾”“人祸”,就必须成功。
三是较高利率才能覆盖小额信贷的高成本。小额信贷的设立,除了支持贫困村民使用贷款发展家庭生产经营增加收入外,还要提供它自己的组织本身运作所需要的成本,包括办公用品、人员服务费、通信、交通等的支出。如果小额信贷不能通过利息收入覆盖它与社区共管组织的成本,那么它本身也就不能生存下来。
扶贫社的贷款利率较高但全部执行同一利率。这样一方面便于扶贫社对贷款管理,防止腐败现象产生;另一方面,执行同一利率让承贷感觉到人人平等,杜绝了特权阶层的产生。
(四)贷款投放和回收形式
易县扶贫社共有信贷员20人。除中心社有固定办公场所外,分社与中心均无固定地点,一般是在村委会。贷款投放方式为集中式放款。
贷款的投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贷款申请阶段。易县扶贫社分社信贷员首先对农户、小组长、中心主任等所有成员进行培训,使每位成员了解扶贫社的有关规章制度。接下来由需要借款的农户递交入社申请书,信贷员对农户填写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填写农户基本情况调查表,同时填写农户入社申请审批表。入社后的农户自愿组合,每5户为一个小组,并由小组内部自己选举产生小组组长。再由需要借款的农户填写借款合同,小组成员在联保协议上签字,中心主任同意,信贷员填写中心贷款申请审批表及调查报告,就可向分社提出借款申请。
贷款审批阶段。由分社主任对信贷员填写的需要借款农户入社申请审批表、贷款申请审批表、联保协议签署意见,并汇总各种申请材料,递交县社审批。
贷款发放阶段。总社批准后,分社发出贷款通知书。信贷员取款后与中心主任或分社会计到中心放款,并对贷款农户进行项目再培训,对有关项目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培训后,扶贫社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由借款农户在付款凭证上签字取款,并登记社员还款记录本和中心账目。放款后一周至两周由分社主任到户抽查贷款是否落实到项目上。
贷款收回阶段。每周信贷员回收贷款本息并在借款人还款记录本上签章。信贷员收款后要填写收款表报分社,分社根据周报表填写月项目进展表、会计月报表、和业务进展表,每月报县社一次。
(五)借款人信用状况评价
借款人信用评价首先是在互助小组内部完成的。村民采用完全自愿的形式建立小组,并自己选举产生负责人。一方面,信用程度低、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人小组是不接纳的;另一方面,小组中的各个农户,还具有互助、互督、互保的义务和责任。这就保证了互助小组内部的的信用。
贷款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价,是建立在小组评价的基础上,考察小组评价结合农户自身意愿,贷款人是否具备正常生产能力,项目是否可行,然后决定是否放款。其次通过对借款人实行连续放贷机制,即信用良好的农户可以得到连续放贷的支持,信贷额度会更高,以此推动农户建立较高的信用。
(六)可持续性分析
通过易县扶贫社小额信贷的连续扶持,到2007年底,易县已有6000多户贫困户得到了稳定性脱贫,扶贫社累计实现利润132.2万元,可用资金为905.6万,初步具备扶贫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下表反映了最近五年来易县扶贫社的业务发展情况,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贷款农户逐年增多,累计贷款额也在逐年增加,妇女比重逐年略有下降,但财务指标比较稳健,2006年及2007年资产回报率、资本回报率、经营自负盈亏比率和财务自负盈亏比率都有所增加。
二、易县扶贫社成功的经验及发展中的问题
(一) 成功的经验和启示
1.正视贫困人口的金融需求,为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使利用金融改变山区贫困面貌成为可能。易县扶贫社以贫困人口尤其是穷困妇女为服务对象,正视穷人的金融需求,以五户联保方式来提供贷款服务。此举不仅给了贫困人口靠自己双手致富的机会,使穷人有了团队感,有了互相帮助和督促的愿望,来实现致富目标。更重要的是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使众多贫困人口享受到了金融服务,提高了对金融的了解,对于我们利用金融来改善山区贫困落后面貌这一做法具有可行性。
2.小组联保制度降低了信息成本和经营风险,保证了扶贫社的可持续经营。扶贫社实行的“小组联保”制度,小组成员间相互担保和相互监督的关系明确,成员间也相互了解,信息不对称的偏差小,这种针对“乡村熟人社会”的制度设计,降低了扶贫社掌握借款农户的基本信用的调查评级成本,也降低了扶贫社的经营风险。
3.每周还款的方式降低了扶贫社的资金回收风险。每周还款的方式是由小额贷款的性质所决定的。一是小额信贷服务的都是贫困地区,村民绝大部分都处于贫困状态,家庭底子薄,过去几乎没有信贷经验,难以从事大规模的经营活动,只适宜从事那些无风险或小风险、易操作、周期短、见效快的小型项目。二是每周须偿还的金额较小,一般都能按期还款,即使贷款户项目失败,一般也都发生在贷款期过半以后,大部分贷款本金已收回,降低了资金风险。
4.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有效改善了当地信用环境,实现了扶贫社和农户的双赢。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认为正规金融机构不愿为贷款额度小,居住分散的贫困群体提供信贷服务,因为这样做的成本很高。但扶贫社以高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向农民发放贷款,仍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说明农民也希望利用信贷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但是这一市场化的做法,在最初也遇到过很大的困难。
易县是省级贫困县,多年接受国家扶贫救济,在民众中形成了“扶贫款不用还”的观念。小额信贷发放初期,由于思维惯性和对小额贷款的不理解,许多借款户拒绝还贷,一些村的大喇叭甚至宣传“扶贫贷款是外国人的钱,不用还”,受此影响小额贷款大量沉淀,贷款违约率高达19%,扶贫贷款工作一度陷入绝境。为此扶贫社的领导与员工进行了大量基础工作,逐户宣传解释,普及金融知识,强化信用观念、市场观念,并紧紧抓住农户联保这一熟人社会的相互监督手段,促使农民履约还款,保证小额信贷工作的持续开展。到2007年底,该社贷款回收率达到99%,实现了资金的良性循环,农户也普遍养成了良好的信用习惯,实现了二者双赢。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后续资金不足,扶贫效果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额贷款属于规模经济,每个中心社资金规模达到190-200万元时才能有效实现成本的覆盖,到目前为止,易县扶贫社资金来源中有孟加拉乡村银行与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捐助、中科院550万元的软贷款和历年利润滚存,共计905.6万元,虽初具规模,但“只贷不存”的模式使小额贷款的可用资金量非常受限。
目前易县规模最大的中心社资金规模仅123万元,扶贫社资产总规模仅万元,与规模要求相去远,急需扩大可用资金。另据调查,农村资金需求量非常旺盛,每户资金需求在1.5-2万元之间,而现在扶贫社只能提供户均1500元的资金,资金满足程度不高。
2.没有合法身份,发展受限。由于扶贫社所属的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还没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法规予以支持,无法确定合法身份,严重影响了组织的发展,也影响了机构的筹款,甚至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在发展过程中扶贫社试图利用农行资金合作扶贫,但受法律主体地位限制,无法运作。
3.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扶贫社经营管理水平还不高,业务发展中个人倾向性色彩太浓。小额信贷发放初期,信贷员管理资金终端地位不明确,中心主任权力过于集中,曾一度出现中心主任架空信贷员案,大量贷款形成逾期。为此扶贫社在逐笔审查贷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对信贷流程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明确了信贷员作为内部贷款管理终端的地位和作用,减少了中间环节,形成中心主任协助、组长配合下的定点收贷模式,大大改进了原有的管理方式。但扶贫社的组织结构尚未健全,内部管理体系还不完善,突出表现为内部监管部门缺位,机构内部自上而下强有力的监管系统尚未形成,风险控制意识较弱。
三、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保持小额贷款组织的可持续性
正规金融机构可通过参股或批发贷款方式,参与扶贫社发展。2007 年 1 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中国农业银行改革的十六字方针,即“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农行股改后,仍然把发展县域金融作为重点,但其经营方式与股改前有很大的改变。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将是通过开展批发贷款业务、入股其他农村性金融机构成为农村金融的主要力量。因此,农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向农村扶贫社提供贷款或参股,再由扶贫社发放给农民,可达到既服务“三农”,又获取利润的双赢目标,同时也解决了农村扶贫社因只贷不存,造成资金来源短缺的难题。
建议将政府部门的扶贫资金嫁接到扶贫社这种扶贫模式上来,即将每年政府下拨的扶贫资金划出一部分,拨到扶贫社运作,到期收回。这将大大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经过试点、运作,条件成熟后可把扶贫资金的大部分用于扶贫社这种农村发展的有效模式。
(二)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扶贫社的合法地位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88-0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部分,是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在深化医改的背景下,社区卫生人员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者。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人力资源状况在社区卫生服务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通过调查图们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状况,掌握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未来人员供需趋势,问题和对策,合理地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需要,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图们市所辖行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乡镇卫生院4家。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普查法,对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普查,调查结果应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统计,并进行相关数据指标分析,建立数据文件。
2 结果
2.1 人员数量分布状况 图们市总人口130084人,其中农业人口54699人,城镇75385人;社区服务中心在职人员中医生10人,卫生技术人员4人,每万人口所配置医生1.30人,卫生技术人员为0.53人: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中医生19人,卫生技术人员5人,每万人口所配置医生为3.4人,卫生技术人员0.92人。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要求,图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与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相对低。每万人口所配置医生为1.30人,卫生技术人员0.53人。乡镇卫生院的医师与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相对合理。基本上能够保证每万人配置2-3名医师以及相对的医技人员。如表1所示:
2.2 职称分布情况 图们市社区卫生人员职称整体构成:高级职称占12%,中级职称占38%,初级职称占41%,未聘任占4%。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高级职称占22%,中级占42%,初级及以下占36%,乡镇卫生院中高级职称占7%,中级占36%,初级及以下占51%。如表2、图1、2所示:
2.3 学历分布情况 全市社区卫生人员中本科学历占5%,大专学历占46%,中专学历占4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中本科学历占5%,大专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24%;初中以下学历占11%;乡镇卫生院人员中本科学历占4%,专科学历占41%,中专学历占55%。表3、图3、4所示:
3 讨论
3.1 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相比,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图们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绝大多数为中专和专科学历,高达94%,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职称不高,一半以上为初级及无职称,占57%,高级职称只占7%,难以完全承担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担。
3.2 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专业分布上全科医师太少,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全科医师2人,乡镇卫生院没有全科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6%,中级以上职称占64%;乡镇卫生院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45%,中级以上职称占43%。而相对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人员在服务压力,学历和职称上明显较低,这相对于较大的服务需求,必然需要更一步加强和改进。
3.3 改进措施
3.3.1 加强卫生人才的队伍建设。第一,加大中青年骨干培养力度,选拔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作为行业排头兵的培养对象,根据专业特点,合理确定培养周期。培养出在本专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确实提高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综合实力。第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首先是要招募更多高学历和医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提高总体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水平,其次要加强去入职人员的培训,确保其具有相当的专业程度才准许其入职工作。还要加强对现有在职人员的系统培训,完善和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技能。第三,建立传、帮、带制度。通过综合评选高职专家,帅选有潜力、好学上进的低职称技术人员,在本土培养一批业务技术骨干。第四,培养高学历的中青年社区卫生服务人才,调整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和社区护士数量。通过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全科医生队伍措施,才能加快全科医生培养,稳定和发展全科医生队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3.3.2 加强全科医师人力培养。加强对全科医师队伍现有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通过在职教育来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完善全科医学培训体系,探讨与应用多种全科医学培训模式,改变当前社区卫生人力分配不合理的现状,全现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人员能力与素质,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质量,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六位一体”功能的需要,更好的服务社区居民。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125-02
自2003年以来,医务人员的职业伤害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而随着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增多,锐器伤成为医务人员最重要的职业伤害之一,尤以护士所占比例最大。据有关资料表明,90%以上的护士曾遭受不同程度的锐器伤害。门、急诊护士因操作频繁、护士人力配备相对不足等原因,锐器伤更是频发。为了解基层医疗单位门、急诊护士的暴露后处理现状,2008~2009年笔者对东莞市4个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市4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以整群抽取方式进行调查。被调查对象年龄18~45岁,平均28岁。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就调查目的作出书面填写说明,统一发放问卷,由工作人员独自填写,不署名,及时回收。共发出问卷198份,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回收率为98%。
1.3判断标准
暴露后伤口处理判断标准:参照教科书标准,暴露后立即流动水冲洗,伤口旁离心方向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用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视为处理有效,24~72 h内报告给专(兼)职管理人员为有效。暴露后血液检测24~72 h首次留取基础血标本,4、8、12周、半年抽血检测HIV、HBV、HCV,共5次为有效。
2结果
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为83.5%,但报告率却较低,仅为27.8%,具体见表1。
其绝大部分都接受了职业暴露处理、个人防护知识培训,对锐器伤有一定的认识,锐器伤后伤口正确处理率较高,达到80.4%。锐器伤后预防用药低,被调查人员无一例使用预防用药。锐器伤后血液追踪检测,被暴露护士依从性较差,暴露后能按时完成检测人员仅为报告患者的38.9%。
3 讨论
门急诊护士锐器伤发生原因调查及特点如下:
3.1锐器伤发生率较高,暴露类型多样
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保定点机构,并为参保人社区首诊试点市,参保人社区门诊就诊可享受七成报销优惠,此举较好地为低收入群体解决了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门诊诊疗工作任务大,护士配备却相对不足,加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士大多从卫生站转型而来,低年资护士多,未经规范化培训,操作不熟练或违规操作现象屡有发生,对一些突况处理无经验,调查中发现多例为操作时锐器损伤,如小儿躁动不合作,抽血时因未做好解释,在拔出采血针的瞬间遭遇患者撞击刺伤;或是不认真执行洗手,接触患者手污染后,再为另外的患者加药时安瓿破碎损伤;也有的系违反操作规程,使用后一次性废物处理不及时,废物箱放置位置不合理,拔针后处理废物时被行走中的患者撞击刺伤或接触未放置好的废物受到伤害等。
3.2暴露源病情复杂,危险程度评估难度大
门、急诊患者病情经常不明确,流动性大,护士锐器伤后经常存在暴露源不明或患者不配合现象,对暴露级别评估标准不熟悉等,难以评估暴露级别,难以较好地掌握预防用药指征。
3.3预防用药不规范,医疗机构备药率低或品种不足
预防药物价格昂贵,副作用大,如ZDV、AZT,有关管理人员对预防用药知识掌握不够,不能做到合理正确使用。据了解,东莞市目前绝大部分的一级医院与社卫中心(站)由于缺乏贮藏条件及相应的专业防治技术指导人才,未能配备一定数量的预防用药,导致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空白。
3.4护士暴露后血液检测依从性差
基层医疗机构能开展的血液检测项目少,与上级医院未能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护士对锐器伤后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嫌检查太麻烦,或是预防用药过少,产生检查无用思想或抱侥幸心理,致使大多数暴露者追踪检测均没有按时进行,本次调查报告病例按时完成检测的仅为38.9%。基层医疗机构无专人管理负责暴露病例追踪检测,或专管人员未经专业培训上岗,认识不到位也是导致检测次数不够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护士职业安全状况不容忽视,尤其在暴露后预防用药及追踪检测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护士的职业安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布范围广,遍布全镇各村(居),管理与监督的确存在一定难度。新医改对医疗资源重新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推广已成趋势。如何吸引专业人才流向社区,除改善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外,职业环境与职业安全保障也非常重要。为确保社区护士的职业安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职业防护流程,创造良好的从业条件,做到管理、职责到位,专管人员要有能力有水平。其次,基层医院与有条件检测医院应建立合作机制,简化检测程序,如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抽血送检,方便护士接受检测。再者,降低医疗机构承担的备药成本,提高医疗机构预防用药备药率,可在指定的医疗机构贮备一定数量的预防用药;建立明确的预防用药指征、指引,加强专业人员暴露后危险级别判断知识培训,尤其对专(兼)职管理人员应做到人人掌握;关爱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追踪给予补贴,政府、单位、个人按比例承担相关费用,以提高单位、个人暴露后处理措施落实的依从性,规范预防用药,降低护士锐器伤后伤害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郑灵巧,时骏.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增大九成急诊护士受过针刺伤[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8(15):122.
[2]陈秀丽.急诊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的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2009,7(8):136.
[3]谢英.门诊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177-2178.
[4]吴晓芬.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九江医学,2009,24(1):55-56.
[5]朱丽梅.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防护能力调查[J].现代医学,2009,37(1):80-81.
[6]李玲.基层医院急诊科工作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8,22(11):2854-2856.
一、顾客满意度调查概念
顾客满意度调查(Customer Satisfaction Survey)是用来测量一家企业或一个行业在满足或超过顾客购买产品的期望方面所达到的程度。测量顾客满意度的过程就是顾客满意度调查。它可以找出那些与顾客满意或不满意直接有关的关键因素(用统计指标来反映,有时称之为绩效指标),根据顾客对这些因素的看法而测量出统计数据,进而得到综合的顾客满意度指标。它也是近年来市场营销调研行业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调查技术。
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从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上来说可以分成两个方面,顾客满意程度调查与顾客忠诚度调查。顾客满意程度是指顾客感知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与其期望相比的结果,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感受能否符合原先期望,符合程度越强,越能反意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对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就是要针对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与其期望相比的结果进行相关调查工作,具体到电力设计行业而言,就是顾客对我们的设计是否满意,我们的设计是否符台顾客的要求。顾客忠诚度指的是顾客对某一产品或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重复购买该产品或服务,以及向他人热情推荐该产品或服务的一种表现,它反映的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认同程度。具体到电力设计行业,顾客对我院设计队伍设计水平、设计能力的一种认可,直接关系到我院在电力设计市场上的美誉度。
二、电力设计行业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的现状
我院作为福建省电力设计行业的龙头老大,我院领导一向十分重视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本年度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就在我院三级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实施的情况下进行的,主要调查了顾客对我院电力设计相关服务的满意评价以及顾客对我院设计水平、设计能力的认可程度。调查方式由以下几种:(1)由经营部组织相关部门自行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2)经营部利用工程回访和现场中间检查等机会进行调查;(3)委托驻现场施工代表进行调查。调查实施过程主要采取:电话邀请、预约送表上门或电话问卷讲解,传真、系统OA及电子邮件调查和电话回收确认等,确保问卷为最终顾客填写。上半年度共发放问卷49份,收回45份,回收率占91.84%;从回收的问卷状况来看,虽然有部分企业对我院的设计服务、设计水平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大部分企业对我院的设计服务、设计能力、设计水平还是持较肯定的态度。
三、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作为电力设计市场供给方――各省电力设计勘测院,对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重视不足。
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一直存在各行各业中,但是电力设计行业作为一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特殊行业,一向以来不重视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特别是这几年,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力度不断增强,电力设计步入了黄金期,设计成了“骄儿”,容易忽视了质量、服务,“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全员全意识顾客至上的思想薄弱。这一两年来,随着电力设计市场地进一步开放,电力设计市场了也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再加上2009年国际金融影响,电力设计行业也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解顾客需求,作好顾客满意度调查就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作用日益突显。因此,真正建立起全员全意识顾客至上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缺乏科学有效的电力设计市场顾客满意调查评价体系。
结果: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多数患者希望了解治疗知识,最希望获得的服务是医护人员的主动宣教,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无关,而与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呈正相关。社区中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与户籍妇女相比,获得相应服务情况较差。
结论:应加强对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知识的宣传普及,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重视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加强研究利用现有的计划生育资源优势,对社区已婚RTI感染女性进行长期追踪服务,提高已婚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关键词:社区 已婚妇女 生殖道感染 认知 需求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85-02
生殖道感染(RTI)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生殖道感染的定义为: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人类生殖道的感染。它虽不威胁生命,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QOL)。20世纪90年代的资料以及近两年来北京、江苏RTI防治项目提供的结果均表明: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宫颈炎等常见RTI的患病率高达50%左右。[1]刘克玲等在中国15个省(市)城市已婚妇女调查中发现,妇科常见病中RTI占第一位,达到42.9%。虽然RTI的患病比例较高,但许多妇女感染病原体后未出现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所以患者就诊率很低,而进行充分治疗和保健的比例更低。高博等[3]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农村妇女RTI症状出现率达76.6%,而求医率仅为41.5%,有27.1%的妇女甚至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其原因主要在于她们认为白带异常(量多、颜色改变、有异味)及外阴瘙痒等RTI症状是正常现象,只有等到症状严重了才去看病。经济困难、生殖保健知识缺乏、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妇女认为的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等是影响贫困农村妇女利用RTI诊治服务的主要原因。[4]因此,了解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于2008年12月1日――18日对商南县城关镇3个社区部分22岁以上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现整理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居住在城关镇长新路、南大街、东岗社区,年龄在22―53岁的已婚女性208例,回收有效问卷199例,其中流动人口育龄妇女58人(29.1%),户籍妇女141人(70.9%),有效回收率95.8%。其中用RTI发生率调查问卷,并经妇产科专业医生鉴定、筛选出RTI患者132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2.9±8.3)岁,平均妊娠(2.17±1.18),平均分娩(1.56±0.83)次,学历以初中及高中为主,占43.9%。
1.2 方法。①研究工具及测量内容。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两部分。第1部分为RTI发生率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产育情况、RTI种类程度。第2部分为RTI认知调查问卷,该问卷在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经反复修改而成。内容包括:1RTI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知识、治疗方法等12个问题,答对计1分,答错或不知道均计0分,总分12分。该部分预调测信度为0.718。②资料收集方法。调查表由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分发,采用统一指导语,有能力填写者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填写有困难者,由调查者逐条询问并代其填写,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
1.3 诊断标准,通过肉眼观察、结合电子阴道镜、阴道宫颈涂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将RTI分为三大类:①常见RTI,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②性病,包括衣原体感染、淋病、梅毒;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RTI按其感染途径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和性传播感染。
1.4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统计描述和X2检验,t检验。
2 结果
2.1 RTI发生情况。208例已婚女性中,排除18人月经期未做检查,检查正常20人,其他生殖系统疾病24人,总患病率77%;其中急慢性宫颈炎占72.1%,滴虫性阴道炎5.1%,霉菌性阴道炎占22.8%。
2.2 RTI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表,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n=132)。
2.3 获得RTI相关知识的来源:仅27.3%的患者了解过RTI相关知识,①专业书籍占37%;②亲友占44.4%;③电视、报纸等媒体占27.8%;④医务人员宣教占22.2%;⑤医院或社区举办的专题讲座占11.1%。
2.4 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与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其病情严重程度(r=-0.113,P>0.05)、年龄(r=0.171,P>0.05)无关,而与文化程度(r=0.325,P
2.5 对疾病的态度。69.7%的患者认为RTI是已婚妇女婚后特别是生育后的正常现象,45.5%认为是一种疾病,80.3%认为没必要就诊,认为RTI可以治疗和预防的仅占25.8%和24.2%。
2.6 认为疾病对身心的影响见表2。
3 讨论
RTI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本调查显示,社区女性RTI患病率为77%,是非常严重的。女性特别是已婚妇女是社区中的重点人群,这部分人群的健康保健应成为社区医疗服务的重点。
3.1 患者对RTI认识不足,应加强宣传普及。本次调查显示,患者对RTI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如有些妇女不知道什么是“生殖道感染”,只听说过“妇女病”。从未听说过RTI,多数不了解RTI的治疗方法等。另外,患者对疾病认识存在误区,仅45.5%认为是一种疾病,多数认为是正常现象,没必要就诊等。同时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另外,调查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越高,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越好。原因是文化程度、收入越高,就诊和自我保健意识越强,获取知识的主动性越强,享受的医疗保健服务越好,对疾病的认识度也就更高。这提示我们,对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的患者应给与更多关注。
调查中,患者最希望了解RTI治疗知识,其次是疾病相关知识。因此,我们开展RTI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内容应有针对性,基层计生服务医护人员是社区生殖保健的主体,充分利用社区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成为RTI知识的传播者。
3.2 RTI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应为其提供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起腰腹疼痛、性生活及情绪等方面。诸多不便给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一定负面影响;RTI还给患者性生活带来影响,由于分泌物多,身体有异味,影响男方,造成夫妻关系紧张,再者有的患者在性生活中感到阴道烧灼、疼痛、宫颈抬举痛等不适,患者惧怕性生活,减少性生活甚至放弃。本次调查中,因RTI影响性生活的比例达42.9%;RTI也给患者造成一定心理负担,部分患者感到难堪、烦恼或忌讳与他人讨论自己的RTI问题。
以上结果均表明,RTI给已婚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我们广大基层计生服务人员应为其提供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
3.3 加强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重视RTI的检查和防治。目前我国有就诊意识的女性RTI患者不到三分之一。同时部分医护人员素质有限,缺乏筛查和诊疗意识。本调查表明,83.3%的患者表示来社区计生服务室进行一年四季度三查(查环、查孕、查病)的三查服务时,医护人员很少主动询问有关RTI的问题。
RTI患病率高直接影响着计划生育服务的安全和质量,也影响着计划生育服务对象对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开展RTI防治工作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拓展,也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的需要。RTI既是实施节育技术的禁忌症,也是引起节育手术并发症的原因之一。在现有的避孕方法中,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城乡妇女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避孕方法。有研究提示,下生殖道感染与放置IUD引起的出血密切相关。所以计划生育手术术前必须做RTI筛查,无菌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导致放置IUD后的副作用。不要让患者认为所采用的避孕方法是导致产生RTI的根本原因。故开展RTI防治工作有利于提高育龄群众避孕方法的使用率和续用率。
(2)优生优育工作的需要。RTI可造成宫内感染,影响胎儿发育,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病危险性升高。无论是上部还是下部RTI,均可能对新生儿健康带来影响,先天性感染后果严重。淋病的垂直传播引起新生儿眼炎导致婴儿失明、新生儿疱疹性脑炎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等。因此,开展RTI防治工作,有利于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
(3)不孕不育疾病防治的需要。RTI会增加不孕不育的危险性,大多数因疾病所致的不育与RTI有关,如梅毒、淋病、衣原体、支原体、疱疹病毒、白色念珠菌和滴虫的感染等。加强RTI的防治工作,治疗由此类感染引起的不孕不育,可以提高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我国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遍及城乡,有着健全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可以深入到每一个社区,甚至每一个家庭,充分发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其提供有效培训,利用卫生资源,节约成本,达到防治效果最大化。妇女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得到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所提供的计划生育或相关的生殖健康服务。计划生育工作可以从多个环节有效开展RTI防治工作,如提供避孕节育咨询时向其进行RTI防治宣教,提高育龄妇女RTI知识水平,做到自觉防治;在进行避孕节育时开展术前RTI筛查、术中无菌操作、术后开展随访,避免医源性感染;在查环查孕时进行RTI普查;在计划生育宣教时融入RTI知识的宣教等等。
RTI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与社会问题。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可以有机结合生育、节育、不育三个环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利用资源,利用多种形式向服务对象提供RTI宣教和诊疗服务,控制RTI的发生和传播,提高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立舫.生殖道感染防治中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10(9):530~534
1.1 入户调查
复三社区目前沪籍人口23 248人,共计7 679户。由于旧城区改造,居民搬迁,常住户与居室空关的比例约为1∶1。我们采取入户调查的形式,共计对3 218户8 660名3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了普查,详细询问病史并测量血压。其中,对心脑血管死亡率的调查依据居民死亡登记卡;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1];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5年版)[2];肥胖和超重的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3]。
1.2 资源配置调查
采取随机选取淮海中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医务人员,对他们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资质、药品和临床检查项目和医疗仪器的配备,以及目前社区高血压防治网络的运行情况。
2 结果
2.1 复三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
2.1.1 高血压患病率 被调查的8 660位居民中,男性占46%,女性占54%。被调查人群的人口老龄化十分明显,60岁以上老人占40%,70岁以上老人占29%,80岁以上老人占13%。高血压患者中60岁以上老人占71%。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占33%,曾经吸烟或正在吸烟的患者占31%,高血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的占21%。高血压患者共计2 050人,患病率为23.7%(表1)。
2.1.2 高血压治疗现状 2 050名高血压患者中,服药率为78%(其中长期服药为32.7%,间断服药的为45.3%),高血压控制率为33%(长期服药患者,本次调查时测量血压
2.1.3 心脑血管病死亡率 [HTSS]2006年全年复三社区心脑血管病病死率为5.8‰,其中心血管死亡占41.8%(心衰占16.4%,心肌梗死占25.4%);脑血管死亡占55.2%,终末期肾病占3%。
2.2 淮海社区卫生资源配置
2.2.1 人员配置 现今淮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医生36人,90%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18人,通过中级全科医师考试12人。对社区医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30份(表2)。
2.2.2 药品以及检查项目和仪器配置 5大类常用降压药物在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配到。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剂。另外也有珍菊降压片、复降片。高血脂、糖尿病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合并症,社区卫生中心备有他汀类和贝特类降脂药物,以及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但至今没有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所需的葡萄糖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检查项目有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B超等。
2.3 高血压防治网络
社区医生除参加社区卫生中心的高血压防治工作外,还组成了以全科医生、护士、防保人员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立了居民健康电子档案,进行高血压的监测、随访。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心血管危险的分层,极高危患者占33%,高危占23%,中危占13%,低危占31%。并依据不同的分层实施不同的管理:极高危或高危患者每月随防1次;中危患者每3个月随防1次;低危患者每半年随防1次。由于种种原因,贯穿于各级管理的非药物治疗一项只限于“控制饮食、控制体重、加强运动”等说教,而不能给患者量身订制一套科学可行的饮食和运动处方。对于那些血压尚在正常范围或正常高值的高危个体,目前尚没有纳入社区健康管理的范围。
3 讨论
社区居民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的流行均是导致高血压患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复三社区≥3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3. 74%。调查发现,在高血压人群中<60岁的患病率较高,这可能与其工作压力大,工作节奏较快及饮食不当有关。近年来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疾病管理的加强,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已经有所提高,但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3.1 基层医生的培训应加强
社区卫生中心处于高血压防治第一线,直接面对广大患者,是高血压社区防治网络的基础。提高社区卫生中心医务人员的高血压防治能力,规范其防治行为,对于提高高血压控制率至关重要。英国的医生在5年医学教育毕业后,需要在医院实习2年,才有资格进入全科医生培训的诊所,实习1年并考试合格后才可以获得全科医生资格。医院通过对医疗结果的评估、转诊率的检查、处方的检查以及同行评议等内容对全科医生进行管理[4]。由于国情不同,且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国社区医生的培训情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社区医生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尽人意,且较少有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事实上,由于学历和资质的限制,大多数社区医生无法到三级医院进修,这势必直接影响到高血压社区防治的效果。因此,建议卫生主管部门应更多地安排并保证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有充分时间接受医学继续教育,提供各类培训机会。可以考虑实行社区医生在综合医院轮转1~2年的制度,这不仅有利于更新他们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与社区医生和专科医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双向转诊更加顺畅,同时可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对居民的吸引力。
3.2 社区高血压管理应细化和规范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决策不仅根据血压水平,还要根据患者并存的临床情况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考虑。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决不应仅限于血压的监测随访。目前疾病前状态的高危人群尚未纳入社区健康管理的范畴。要普遍提高人群的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综合整治各种危险因素仍是任重道远。
2006年11月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浙江省高血压社区防治试点单位杭州市朝晖社区介绍了健康管理师管理模式。健康管理师作为社区医师的助手,无需象医生一样具备良好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但能够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能够在社区居民和医生之间构架起一座桥梁,一方面健康管理师是社区居民的朋友,熟悉和了解其“辖区内”每一个居民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患者的疾病和药物使用情况,另一方面健康管理师根据疾病管理的要求,能够指导居民何时、何地就医以及如何就医。由于深入社区居民中间,专职进行疾病管理,健康管理师对被管理对象的了解会更加细致而有连贯性,有利于发现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行为、习惯等各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健康措施,使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心前移;同时由于社区居民对健康管理专员熟悉和信任,也有利于提高居民的认同感和依从性,有利于高血压分级管理随访内容的真正落实。因此,健康管理师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为方便健康管理师对患者进行动态管理,还需要大力加强软件开发,让社区卫生信息网络便于实时更新患者的资料,提醒健康管理师需要访视的患者信息。
非药物干预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近一半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没有进行非药物治疗,有规律运动的患者不足两成。目前由于学科的细化,即便三级医院的心血管专科医生也很少有人会为患者开具健康处方。社区卫生服务处于高血压防治的基础环节,应当在高血压非药物治疗领域多做工作。如做各种形式的健康讲座,让高血压患者提高自我防治知识。帮助社区高血压防治人员掌握相关知识,为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尤其是那些合并肥胖、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患者,根据其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况、体质、劳动强度、合并疾病情况等制定科学而又切实可行的膳食、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使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3 社区基本药物和检查的配备应适当调整
根据国情以及社会经济情况,高血压群体的治疗应尽可能在一般高血压患者中推荐使用廉价的降压药物,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长效制剂是必要的和有益的。目前,复三社区降压药物的配置基本符合这一原则,5大类的常用降压药物在社区均可配到。但调查发现,如尼群地平这种既有有效降压作用又有价格优势的药没有进入社区。短效硝苯地平目前已被国际上公认不适合用于高血压的日常治疗,却仍有4%的高血压患者服用该药(因较为便宜)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餐后血糖的检查十分重要,空腹血糖≥5.6mmoL/L者均应检查餐后2 h血糖[5]。做OGTT所需的葡萄糖粉价格十分低廉,但社区至今仍没有配备,原因是分装不便。检查餐后2 h血糖时使用馒头餐,容易造成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患者的漏诊或误诊。
3.4 加强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评估
高血压社区防治的根本任务是使高血压发病及并发症最终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致残和死亡的情况,尤其是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目前最为客观、量化的指标,应定期进行评估。此外,应定期对社区居民和医务人员的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了解社区居民的认知程度和满意程度了解社区高血压防治的实效性。卫生主管部门应进行系统医疗-经济学评估,了解卫生资源优化程度,并提出决策性指导方案。
4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 13(增刊):2-41.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 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见: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肥胖程度的评价和分类,见: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c)-0149-02
随着国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逐年递增,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200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亿[1],占总人口数的10%,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贵州省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2.25%,安顺市于200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老有所医”、“为老服务”。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健康老龄化社会[2]的建设。而中医护理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在预防、保健、养生、医疗、康复等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再加上中医护理技术简、便、验、廉,能满足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及社会特点,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及护理模式, 该研究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贵州省安顺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及老年及中医护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本文由收集整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3.3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与需求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力降低,免疫力减退,应激能力降低。中医认为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病机复杂,虚实夹杂。除了需要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外,诸多老年病更适合于中医中药的调理与保养,从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中医技术等方面进行日常的护理和身心保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培养老年护理及中医康复护理的专业人才。
3.4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纲要》中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预计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欠理想,缺乏专门大规模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结合中医护理高效快速、简、便、验、廉、广覆盖等特点,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开展养老护理、中医护理教育有着较大的空间,改革护理课程,加强学生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
4 启示
根据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欠开发、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完善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开发老年卫生服务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争取社会福利资金注入,创办适应边远地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老年护理实践和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定提升,服装业受到人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了,随着对其的要求较以往来说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服装行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已经与当前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了。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从简单的舒适保暖的层面逐渐上升到了质量与美的层面,对品牌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对现阶段的一些服装企业来说,一定要注重自身企业的品牌服装设计,利用品牌服装设计来展现本企业服装的文化价值,增加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作用,以此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我国服装行业竞争激烈,大大小小的品牌层出不穷,从最初的生产工艺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品牌设计之间的竞争。如何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作用,是增强服装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发展品牌服装设计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的首要前提,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品牌服装设计的重要意义,以此来帮助服装行业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作用。
一、品牌服装的设计
品牌服装顾名思义就是消费者对某一服装企业的认知程度,这个品牌主要是由名称与相关的LOGO设计而成。所有的品牌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文化。品牌服装的设计从一方面来说是指一种服装类别的商标,是经过工商部门注册来划分服装种类的一种符号,从另一方面来说,品牌服装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设计理念,该设计理念在服装设计中具有独特的意义与工艺,与其他服装品牌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品牌服装的设计具有独特的风格,是区别于其他服装服饰的重要因素。在进行品牌服装设计时,要想使该服装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就是广泛宣传该服装品牌,并且在宣传的基础上保证服装的质量,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服装品牌。品牌服装设计不仅仅要在品牌塑造中多下功夫,还要在生产设计工艺上提高水平,只有高品质、高水平的品牌服装才能够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消费,从而达到促进营销的目的。所以,在品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相关品牌的设计师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了解人体结构,设计出适合普遍大众的服饰,并且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不同人群设计出一些区别较大的服装,以此来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提高品牌效益,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二、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在品牌服装的设计过程中,只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服装设计工艺才能够达到促进营销的作用。品牌服装设计与营销紧密相连,要想两者之间协调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品牌设计在营销中的积极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品牌服装在市场中的地位,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升服装的价值。首先,优秀的品牌服装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品牌服装在市场中的地位,就整个服装行业来说,品牌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装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服装要求越来越高,只要服装的设计符合大众的口味就能够获得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从而使这个服装品牌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进一步提升市场地位。其次,品牌服装设计还体现在提升服装价值的方面,在进行品牌服装设计之前,该品牌的服装设计师要充分的调查市场,确定消费者的核心地位,了解普遍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与价值理念,以此为依据来进行品牌服装的设计工作,可以在无形之中提升服装的价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品牌服装的营销。最后,品牌服装的设计要以消费者为价值导向,服装设计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在设计服装之前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这样可以使该服装品牌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对于相关品牌服装的营销,在设计过程中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要求突出服装的特点,并且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选择该服装品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作用的策略
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作用首先要树立品牌的价值意识,品牌的价值意识在品牌服装设计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树立品牌的价值意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品牌设计在营销中的作用,能够使服装设计的工作人员充分了解该品牌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还能在营销中利用品牌的价值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以此来建立起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赖。其次,品牌服装设计要想在营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提炼出品牌的核心价值,这个过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市场调查,充分发挥品牌设计师的工艺水平,创造出更具灵魂的服装来给消费者提供完美的穿衣体验,并且将品牌的核心价值贯穿到整个服装生产的始终,使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能够切身体会到该品牌的核心价值。最后,品牌服装设计是对一个品牌的塑造与宣传,相关的设计工作人员不仅仅要设计出舒适、健康的服饰,还要根据消费者的不同为其量身定制出独具一格的服饰,让消费者体验到该品牌贴心的服务,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的作用,就要求设计师提高自身的工艺水平与综合素质,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具体的工作,需要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为品牌服装注入其灵魂,并且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营销的过程中树立品牌价值意识,进一步提高品牌服装的价值,将设计与营销融合统一,促进服装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