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0: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幼儿发展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游戏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因此游戏对于幼儿成长非常关键。幼儿智力是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更是他们的渴望。因此,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开发的教育手段是所有家长都乐于接受的,也是每位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的。
一、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感知力的影响
时间知觉是人体对时间的认知,体现了人对客观现象的感知,联同听觉、视觉和机体觉来实现。在幼儿武术游戏中有许多关于时间的要素,例如幼儿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顺序、步骤和速度等因素,这就需要幼儿具备安排动作的顺序性和连续性。空间知觉是人体对空间的认知,具体包括对大小、方向、位置和形状等内容的认知。幼儿武术游戏中有很多项目需要幼儿对事物的空间属性进行判断,例如
“刀枪入库”这个游戏,幼儿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或描述在脑海中反映出兵器的形状,并通过绘画展示出兵器的形象。以红缨枪为例,幼儿需要通过记忆知道红缨在枪的哪个位置,距离枪头的大致距离。通过实验,幼儿就可以知道兵器的长短,但对距离的认知还比较欠缺。运动知觉是人体对运动位移的认知,具体包括运动速度、方向和形态等。幼儿武术游戏就是在武术的基础上开发的游戏,而武术属于民族体育项目,因此需要符合运动规律。例如“八仙过海”这个游戏,幼儿需要做出虚步挑掌、马步架打和弹腿冲拳等动作,通过模仿之后,学生就可以对上下肢的形态动作形成认知,通过练习可以增强幼儿的运动感知能力。由此可以看到,幼儿武术游戏能够对幼儿感知产生影响,而且经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其感知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二、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观察力的影响
观察力是人依靠器官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能力,也就是观察事物的能力。观察力的发展与智力水平的提高存在必然的联系,这是可以进行综合培养的。在幼儿武术游戏中,有些项目是需要幼儿具备观察能力的。例如,游戏“十八罗汉”,教师需要先教给幼儿一些动作,然后让幼儿观察残缺的动作图片,让幼儿描述或者演示完整的武术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幼儿就能很快说出正确的动作,对于图片中缺少的部分了然于胸。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观察动作的手型、步型和掌型等形态,通过区分记忆掌握这些动作。有些是单独的动作,有些是组合动作,幼儿需要了解动作之间的联系才能完整记忆所有动作,从而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木块图案游戏就是考验幼儿对颜色、方向和形状差异的观察力。在幼儿武术游戏中,就有专门为提高幼儿智力的游戏,如“小马过河”,幼儿在学会一些马步动作以后,就可以在“河对岸”对动作图案进行组合。只有在观察武术动作以后,幼儿才能拼装出正确的图案,其观察力才能够得到提升。因此,应该加强幼儿对颜色、方向和形态等差异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知道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和规律性,带着目的地让幼儿玩游戏,从而提升幼儿的整体观察能力。
三、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记忆力的影响
幼儿武术游戏对于提升幼儿的记忆力同样有效,比如“报数”这个游戏,幼儿需要将1至9这9个数字与不同的动作对应起来,当老师说出一个数字,幼儿就要说出动作的名称,能力更强的幼儿可以直接演示这个动作。这个游戏就是培养幼儿对材料的认识、处理和表现的能力,然后通^多样感官协作、比拟法和分类法提高幼儿的记忆效率,达到提高幼儿记忆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游戏过程中,运用幼儿记忆力培养法可以提升幼儿的记忆效果。
总之,武术游戏对于开发幼儿智力效果显著,但是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教材,数据库中也没有为幼儿编制的武术游戏教材,但是有关开展幼儿武术游戏的设想或文献逐渐增多,这表明武术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教育者应对幼儿武术游戏作进一步的探讨,从而推动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吉玉良.幼儿武术教育的实然之境与价值阐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2):61-64.
(1)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定位存在偏差。当前幼儿园的职能已经从看护儿童发展成为专业的保育教育,但是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定位仍然停留在表面,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看看孩子,带领孩子做做游戏,唱唱歌跳跳舞”,认为“只要有一定的育儿知识或经验就能够胜任幼儿园老师”这些观点使得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偏低,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2)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职业要求不高。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就业人员在入职前应该进行一定时期的规范的专业训练。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不成熟的幼儿,因此更应该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的专业资格。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原因,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职业要求都不高,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相较于其他资格证书也较容易获得。在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还有一些转岗教师,这些教师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方面的教育,只是接受过短期的培训甚至有的根本没有培训就能入职。
(3)幼儿教师专业自的缺乏。作为专业的人员,幼儿教师应该对其专业领域内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相当的专业自,但是现实情况是幼儿教师的行为受到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领导、社会公众、专家学者的制约,不能自主决定自己领域内的事务,缺乏专业自。
1.2幼儿教师自身的因素
(1)幼儿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完备。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中等师范学校或者是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他们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往往是初中、高中毕业就进入师范学校学习,没有接受过高质量的教育,这直接导致了幼儿教师师资质量的下降。一些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理论落后,仅仅停留在以“会不会画画、跳舞”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或者课程设置与幼儿园教学相脱节,使教师学不到专业系统的学前方面的知识,直接导致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知识结构不完备。
(2)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在幼儿园,一个班级的标准配备是两个教师,一个保育员。教师每天要管理孩子的生活、游戏、学习、注意孩子健康安全问题。此外幼儿教师还要做环境创设、写教案、写反思、写观察记录等。以至于幼儿教师每天疲于应付繁多的工作,每天进行的都是经验性的重复,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对教育现象进行总结、分析和提升。
1.3幼儿园方面的原因
(1)幼儿园的理念不统一。目前我国的办园力量层次不一,目的不同,呈现多元化趋势,私立园在我国遍地开花。私立园由于其市场经营的性质决定了其追求利益的本质,这导致了一些幼儿园为了追求高入园率,把经费更多地花在环境创设和幼儿园的设施上,而没有给教师更多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导致教师的专业发展缓慢。
(2)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与幼儿园的管理息息相关。幼儿园改善一些冗杂的管理制度不仅能激励幼儿教师高效有质量地完成工作还能促使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快速的提升。但是一些幼儿园由于经费的缺欠,只关注教师的工资和福利,缺少教师培训深造的政策导致教师的科研意识较差,缺少发展的平台,专业发展受到阻碍。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途径
针对以上提到的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要优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就要积极寻求政府社会、幼儿园、幼儿教师本身及幼教专家的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1社会政府方面
(1)政府要重视学前教育,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兴旺发达的希望,而幼儿教师的质量决定了幼儿的质量。所以社会和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仅仅从思想上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从制度上重视。首先,国家应该制定有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国家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幼儿园、幼儿教师教育的投资力度,只有师范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幼儿教师的质量才有可能提高;只有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才能做到专业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2)提高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质量。幼儿教师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职前教育的影响,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质量,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要保证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的质量。如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要彰显学前专业课的特色,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要具有导向性,能够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全面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技能课的比例,防止出现重技能轻理论或者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重视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不仅要为幼儿教师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而且要保证职后教育的质量。如加大“国培”的力度,保证“国培”的质量,使更多的幼儿教师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幼儿教师能够有进修培训的资格,了解到更多专业的学前教育的思想,更能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健全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切实保证幼儿教师的质量。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前提是幼儿教师自身队伍的质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所以要想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国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教师的质量。首先,要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证的考评、发放和管理制度。其次,要扩大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招生规模,使更多具有高学历的学前教育毕业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
2.2幼儿园方面
(1)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园所环境,不仅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宽松积极的优越环境,而且能够促进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幼儿园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竞赛,能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活动中得到提升;营造和谐的教师文化氛围,教师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使幼儿教师对幼儿园产生依赖感和认同感,进而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产生认同感;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以促进幼儿教师集体的专业化发展。
(2)优化园所的管理,合理规划幼儿园资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除了有自身的工作压力外,还有园所的管理,通过优化幼儿园的管理机制,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而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幼儿园可以优化幼儿园一日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益;明确每个教师的职责,使教师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了解每个教师的长处和缺陷,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做到园内资源的优势互补。
(3)大力发展园本培训,完善幼儿教师培训体制。幼儿园要开展基于幼儿园,为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所面临问题的园本教研活动,教师通过园本教研能接触到更多的新理念并且将其付诸实践,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此外还可以完善教师的培训体制,如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案例分析;实地检查和集中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2.3幼儿教师方面
(1)幼儿教师要有专业发展意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促使教师能够自觉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专业满足感,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促使教师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 【分类号】G613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他的未来发展前景。幼儿阶段是语言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师要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特别要注意为幼儿营造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论文分析了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与非物质环境对于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其语言发展的语言环境的途径。
1、重视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语言发展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所处幼儿园在硬件设施、物质条件方面的情况。如幼儿园的整体设计、结构、布局,环境的绿化、活动室的大小、装饰,墙面的颜色、玩具的多少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在空馇逍隆⒒肪秤琶赖幕肪诚拢幼儿的心情舒畅、乐观开朗,自然会产生说话的欲望;而在凌乱不堪、脏乱污浊的环境下,幼儿就会感到烦躁,情绪不稳定,从而会乱喊乱叫或者沉默不语,这是非常不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
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在保持环境干净整洁的基础上,注重幼儿园各个区域环境的分区和控制,通过良好的物质环境来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如教师在班级布置上可以单独创设一个“说一说”区域供幼儿练习说话,在这个区域中幼儿可以向大家讲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或者和其他幼儿进行情景模拟训练。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墙上粘贴一些画报和图片,通过生动活泼的图片来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等等。
2、重视幼儿园的非物质环境,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不同于物质环境,非物质环境是指除了幼儿园硬件设施之外的其他非物质条件。如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活动环境、心理氛围等等。国内相关调查显示,幼儿一般更加喜爱温柔和蔼、更多地进行肯定性鼓励、尊重关怀自己的教师。因此,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自己的态度。幼儿教师要注重与幼儿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注意听取幼儿的意见,态度要温柔和蔼,不能动辄生气、发脾气。对于幼儿学习说话的积极行为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幼儿能够在教师的鼓励下更多的尝试说话,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如教师可以先播放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的磁带录音,在这一过程中使幼儿学会倾听。故事听完后,教师让每个幼儿都来复述一下故事的内容,并谈谈自己最喜欢里面的哪个情节或者哪个人物。这时幼儿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会努力思考积极表达,其语言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在幼儿都复述完故事后,每个幼儿都对故事有一定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分角色由幼儿进行表演。幼儿在课下准备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台词,其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开展这样的活动,避免了刻意枯燥地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在充满兴趣的故事中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3、创设利于幼儿发展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教师在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的同时,更要着重考虑设计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语言环境。一个好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基础。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下,幼儿会对语言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语言就得到了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在幼儿园中,大多存在幼儿较多而教师较少的情况。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幼儿,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一些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较少,就会产生挫败感,这不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由于幼儿园目前管理更多的追求纪律性和有序性,大大限制了幼儿自由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使幼儿间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变少。这样的环境都大大影响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因此,为了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教师应当充分地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为中心,通过开展一些符合幼儿兴趣的活动来帮助幼儿锻炼语言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让每个幼儿都充分地参与到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幼儿,多给予幼儿表达和发言的机会。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日常交谈来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细节来为幼儿创造语言情境,训练幼儿表达的能力。如教师吃早餐时可以询问幼儿最喜欢吃哪种食物;早晨入园时问幼儿昨天晚上在家里做了什么;玩游戏时问幼儿你最喜欢哪种活动等等。教师以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活动为基础来设立语言环境,刻意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语言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除了在生活中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外,教师也可以在其他活动中渗透语言训练,创设多种形式的语言环境。如幼儿在做游戏或者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时,教师可以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和绕口令,使幼儿在做游戏的同时念儿歌,不知不觉提高了其语言能力。在运动中创设的语言环境既能够帮助幼儿发展语言,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如在玩“丢手绢”游戏时,教师可以使围坐的幼儿念儿歌,而让输了的幼儿背一首古诗。这就充分的将体育活动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在体育活动中创设了新的语言环境。
总之,幼儿阶段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以后的发展影响重大。而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为幼儿语言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物质环境来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同时,教师要对幼儿多进行鼓励和肯定,对待幼儿态度要温和,从而产生训练语言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当更加注意语言环境的创设,把握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的机会,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幼儿园不断的兴起,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方法也多彩多样。但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也存在很多的误区,笔者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幼儿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教学模式陈旧,影响幼儿教育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人们对于幼儿的教育观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建设符合现代教育、科学化教育的学前教育深入人心。但是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不好管理,教师常常为之头痛。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差事,并没有认真的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有“尊师重道”的传统思想,不能和小朋友打成一片,教学模式“换汤不换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导,没有发挥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性,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
2.设施、管理差,影响幼儿教育
现很多幼儿园大都为个体园,多数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没有达到标准。幼儿园应设活动室、儿童厕所、盥洗室、保健室、办公用房、厨房、音乐室、游戏室、体育活动室、家长接待室等区域设施,但很多幼儿园这些设施比较简陋,甚至没有,儿童玩具数量也很少,园内也没有根据儿童年龄的性格特点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缺乏趣味性,难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教学的发展。
3.师资力量薄弱,影响幼儿教育
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低,教师队伍不稳定,而且公办园教师工资没有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管理中,民办幼儿教师每月工资约为1000-1500元,一个班级只配备一个主管教师,教师管理起来工作量大,力不从心,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开发新颖的教学方式。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少,因此很多新的教育观念不能及时的被纳入,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教育的进步。
4.观念问题,影响幼儿教育
(1)现在每家一个孩子,家长对于幼儿都过于宠溺,把幼儿养在“温室里”,经不起挫折。经不起批评,给教师实行有效性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现代多数幼儿为隔代监护,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2)幼儿教学倾向于“小学化”,很多小学的知识在幼儿园里就开始教授,忽视了幼儿教育是以语言表述为主,升入小学才以书面为主,过早的要求幼儿进行书写,滞后了这个年龄段幼儿语言表述、阅读能力、思想教育、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幼儿的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影响了以后的学习生活。
二、 针对于以上现状的方法策略
1.增加经费,改善设施,完善教学环境
幼儿只有在舒适、明亮、愉快的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学习,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取得政府支持的前提下,增加经费的投入。尤其是在硬件设施上,有计划地进行改善,对那些不符合规定的能按进行改建,多种植花草树木,改善校园环境,力争建立起一所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的优质幼儿园,为幼儿提供最好的教学环境。
2.招聘专业幼儿教师,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很多幼儿园的教师老龄化,很多是由小学教师转入的,他们专业的教学知识缺乏,按照园内的实际情况,招聘一些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幼儿教师,并且对已在职的幼儿教师增加培训机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多学习外地的先进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增强师资力量,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基础。
3.多与家长进行沟通,改变传统观念
可适量的加多家长会。很多幼儿家长文化素质不高,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大多的时间都在打拼挣钱,并不了解新型的幼儿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教育意识淡薄, 从一定程度上对幼儿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多开设家长交流会,对幼儿家长普及幼儿教育知识,并进行事宜的培训指导,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重视。然后要家长配合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配合教学,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4.改变幼儿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教育教学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对于幼儿,要实事求,不能过于的宠溺,改善则赏,该罚也一定要罚,不能纵容幼儿的缺点,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更正,对于幼儿的优良表现,也要进行鼓励,增强其信心,但是不能过度夸奖,以免造成幼儿有过强虚荣心,适得其反。
在教学中,发现并总结每个孩子的特点和爱好,然后针对幼儿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积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指出身上的不足,帮助改正,使幼儿能够正视自己。
对幼儿进行适合年龄的教育,不过早的强制孩子学习深度的知识,在学前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要幼儿多阅读书籍,增加知识量,注重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懂得基本的道德规范,培养出幼儿的品格情操、人文素质,使孩子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能正面的思考、面对问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综合素质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20世纪70~80年代,教师专业化开始被国际教育界广泛关注。我国学术界对此也作过热烈的探讨。不难看出,在诸多文章中,谈得最多的是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对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只是零星涉及。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建设,对教师专业特性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明确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质,也有助于我们探讨阻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一、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职业可以分为普通职业和专业性职业,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需要一定的标准。关于专业化的标准,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虽然众说纷纭,但已形成一定共识[1]:①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在职前必须学习规定的专业知识,接受规定的专业训练,掌握专门的教育理论与技能;②作为专业的职业和作为专业人员的个人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与个体责任,专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与素质;③作为专业的职业,在本职业范围内应具有专业性的自;④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只有在社会需要和被社会认可,建立和实施了一整套相应制度后,才能真正确立或提高专业地位。若按这些标准来衡量,教师职业还不能称为一门专业,只能称之为“准专业”或“半专业”。但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专业是由其自身性质及发展水平决定的。教师的职业事实上具备一切专业化的特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具有系统、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高超、熟练的教育技能技巧,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获得教师资格认定。这些足以证明教师职业具备专业人员的基本特征,教师职业具有专业属性,[2]只是目前自身发展水平和外部条件不成熟而已。随着对教师素质的日益关注,把教师或教学作为一个专门职业来看待,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界及社会各界的共识。[3]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极大可塑性和能动性的人,这决定了教师不仅具备一般专业的共性,还具有不同于医生、律师等专业的个性,具体表现在[4]:①教师除了具有专门的科学知识,还应具备实践的智慧、批判性的思维、创造性地行动和寻求变化的能力;②对教师的培养方式不能只是专业技能的训练,更应强调教师对实际教育情境的反思、探究以及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③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道德具有更强的利他性,这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更基本的专业特征;④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教学不仅是拥有知识技能的专业,更是一种人际关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的欲望、情绪、价值信仰等人格特征也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③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组织的功能主要不在于市场的垄断和自身保护,而在于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
教师专业特殊的知识技能、专业训练、专业道德和专业自主性使得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种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性
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幼儿园教师属于教师群体,具有一般教师的职业特点。同时幼儿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性。
第一,幼儿园教师的劳动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一时期的幼儿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必须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既要向全体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多方面的教育,又要负责幼儿的整个生活;不但要在园内言传身教,还要同社会、家庭密切配合,以取得教育-上的一致。这对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思维形式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这要求教师不仅要能歌善舞,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掌握幼儿认知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技巧。
第三,幼儿的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幼儿时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只有切实地把握幼儿在各阶段发展的规律,留心观察幼儿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各种心理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对幼儿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心理特点的把握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四,幼儿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幼儿的兴趣、个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要求教师更善于了解幼儿,更善于启发诱导,更善于个别教育。
可见,幼儿园教师有其独特的职业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客观基础。全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5]
综观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与上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或中师以下学历,文化、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幼儿师范学校的招生起点低,学生在3~4年的学习中又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专业理论课基础较窄,缺乏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科研能力。而当前的幼儿园教师培训大多是搭小学教师培训的“顺风车”,因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更多的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家园合作也一直进展缓慢。另有资料显示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大,从教热情不高,在热爱儿童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看来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社会公众对于幼师职业的认同度和期望值低,幼儿园管理封闭,人文环境不协调等外在因素,也有幼儿园教师观念与社会不同步,思维方式单一,知识更新慢等内在因素[6]。这里主要从五个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面加以具体分析。
1.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
社会和家长对教师职业专业性认识较模糊。一般认为幼儿园教师只是带带孩子,会唱会跳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因此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期望偏低。这在无形中阻碍了高学历人员进入幼教队伍,不利于幼教师资整体学历层次的提高。除此之外,社会公众特别是某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的认识还存在偏差。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如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养。即使在认知教育上也存在着不少偏颇,重幼儿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学习的兴趣、动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7]幼儿园和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只注重儿童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培养,使得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对幼儿教育、幼儿园尤其是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深入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幼儿园教师认识不到自身职业的专业性,从未想过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如果说社会和家长对幼教职业认识上的偏差使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失去了他律的条件,那么幼儿园教师对自身职业专业性的认识不足更可怕,因为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还要靠教师自律,要靠教师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究。因此,幼儿园教师对本职业的专业认同是进行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前提条件。
2.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目前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流动性比较大,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很不稳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心理压力大、负担重等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可能还是因为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低。职业声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职业的社会地位。一项有关职业声望的调查显示,在教师职业中大学教授的职业声望最高,等级为2;中小学教师等级排名29,而同样在为基础教育作贡献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声望等级却降至36,[10]这在100种职业中声望虽不算低,但与其他教师职业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很多人只是把从事幼儿教育当成一块跳板,一有合适的机会便会另谋高就,这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也严重地制约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可能也潜在地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在我们的文化中,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价值观是:女性被认为有天生的母性,易动感情,相夫教子,最适合她们的职业是贤妻良母、幼儿园教师或小学教师、公司秘书、保育员、护士、服务员等辅和抚养性工作。多少年来,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人们的观念中是低于男性的。尽管目前已开始提倡鼓励男性加入幼儿园教师队伍,但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还是女性,这势必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
3.专业自不够
专业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保育主任、园长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教育行政机关太多的硬性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特点的自主性,致使一些幼儿园教师出现“为了做而做”的应付现象。看来,要想切实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首先应给幼儿园教师“松绑”。
4.理论研究较为欠缺
一种职业要成为专业必须有系统的理论作支持。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虽已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缺乏适合本国幼儿发展的系统理论。总体来看,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向国外幼儿教育先进理论学习和引进阶段。当然这是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但由于客观环境的差异,国外理论的引进必然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才能真正适合我国幼儿的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幼教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现有的研究课题大多数是对儿童的行为、心理发展需要的研究,对新形势、新问题的研究较少。此外,很多幼儿教育研究实验往往局限于幼儿园的三年时间,缺乏反复验证,很少有像美国“开端计划”这一类型的长期追踪研究,因而幼儿教育的长期效应难以充分体现,学前教育的功能缺乏有力的实证证据,从而也降低了幼儿教育科学实验作用于理论产生的实效和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我国幼儿教育起步较晚,专门的幼教科研人员不多,幼儿园教师的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理论研究队伍的力量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不够重视,研究得不到应有的经费支持,使得实际研究收效不大。从广州1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来看,在有较大经费资助的6项重大课题中,幼儿教育研究课题仅有1项;9项重点课题当中并没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62项一般课题中幼儿教育研究课题5项;1日项专项课题中没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可见,幼儿教育科研项目无论在科研项目的数量还是经费支持上都得不到重视,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幼儿教育科研更普遍、更深入的开展。
5.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教师的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教师教育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又缺少实践经验,因此职后教育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而事实上,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9]特别是民办、私立幼儿园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没有任何保障,职后培训成为一大难题。目前主要由幼儿师范学校或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对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存在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惟一研修目标的倾向,甚至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师或高师课程的“重复”,忽视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同时由于承担培训任务人员自身专业水准与教育水准的局限,导致继续教育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甚至脱节,延误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10]可见,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还处于补缺补差的低水平状态,远远达不到专业化的要求。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自身明确认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并积极进取,也要有适宜的外部环境的支持。只有内外协同发展,才能逐步推进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黄伟娣.教师职业,资格与专业化.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6
[2]于晶.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11
[3]瞿葆奎主编.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0.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5
[4]参见胡定荣.教师专业标准的反思.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
[5]NAEYC.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arlyChildhoo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1993,11
[6][10]彭兵.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障碍及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7]庞丽娟等.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学前教育研究.2002,1
在吃透《大纲》的基础上,通过粗浏览、细分析、精研究教材来把握整个教育计划的完整性.是备课活动至关重要的一个过程,因为它不但从现有的教材上分析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涉及提出教育目标和完成活动计划两个重要的方面。
三、?备教具
四、?备学具
五、?备教法
除此之外,我认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幼儿处于年幼的孩童时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单纯、幼稚阶段,这时的他们对游戏最感兴趣,根据幼儿这样的心理需求,通过游戏来帮助他们学习基本的学前知识,促进其发展,为将来升学打下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怎样组织和设计游戏促进儿童发展
首先,采用角色游戏方法,角色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游戏担任成年人的角色,在游戏活动中展现成人以及成人活动之间的创造性比较强的游戏,常见的角色游戏有:商场角色游戏,车站角色游戏,家庭角色游戏等等。
要想做好角色游戏,必须选好角色材料,角色材料主要是扮演角色时所应用的多种玩具和物品,拥有角色材料不但会使幼儿很快进入游戏角色状态,还可以使幼儿通过游戏产生联想,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车站角色游戏,两个人在车站口依依惜别时,经常会说一些告别的话,并不断地挥手示意告别的恋恋不舍,在这样的场合下,幼儿与他人离别的认知语言得到了发展,很多幼儿会通过角色游戏,特别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依据一定的场合气氛,一边表演,一边进入状态,不断用离别性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告别的氛围在游戏角色扮演中充当了语言媒介的作用,用实际生活场景来发展幼儿的认知语言。
角色游戏有利于推进幼儿社会情绪的发展,从角色游戏中去感受真实,获得了生活中最真实、最直接的情感体验,把自身的情感与社会自然而然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将自己的情绪和思想在一定的气氛与场合下表现出来,培养了幼儿的语言天赋。
同时角色游戏中通过角色的扮演,以及角色游戏材料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超市角色游戏中,假设由角色材料构成的商品都有已经出售完了,这时候“小卖家”纷纷向教师求助,教师可以启发说“好的,‘小卖家们’没有关系,超市里的货物卖完了,我们再继续加工制作好不好?我们开一个商品加工厂还不好?”幼儿在好奇心与游戏的驱使下就会主动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利用角色游戏材料创造出更多的商品。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模仿式游戏。在幼儿没有深入社会和生活前,他们对于动物或者其他事物的了解处于无知或者模糊的状态,要想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个世间的万事万物仅仅通过话语介绍是行不通的,只能通过游戏性的模仿,来是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万事万物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或动作神态来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动物,比如:羊是“咩咩”地叫,狗是“汪汪”地叫,模仿大公鸡昂首挺胸的样子和小马飞速奔腾的样子来认识不同动物所拥有的不同特点。
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象声词获得了一种最真实的主观体验,他们不仅促进了幼儿的动物语言与声音的认知能力发展,同时在游戏中感受到乐趣,也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并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掌握。
最后,在音乐教学方面,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内心精神世界的关注,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抒感,借助于肢体动作、言语、乐器等学习工具自由表达内心世界,从而塑造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总结
幼儿正处于事物的认知阶段,他们对于所有的事物都有认识的好奇心和冲动,而且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幼儿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限,但是对游戏却充满了无限的热情,所以,教师必须以游戏的方式,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模仿性游戏来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又形象的认知空间,让他们在玩乐之间感受世间的万事万物,使他们在脑海间形成对万事万物特点的认知。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9-0050-03
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创建的生物生态学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这种生态环境包括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时代系统。其中,微观系统和中间系统是指儿童生活的场所及周边环境,如家庭、幼儿园、学校、邻居和社区,以及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与社区、家庭与社区等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它们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家庭、社区在儿童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从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相互关系人手来研究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以优化儿童成长的环境。
近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机构功能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即由单一的保教专职机构转变为社区综合机构。这一认识的转变促使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也发生转变,幼儿园与家庭不应只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幼儿园与社区不应是互不干涉的关系,三者应加强联系,构建共育平台,共同承担保教责任以形成正向的互动关系,从而保证儿童的健康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对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共育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家、园、社区共育最适合的模式。
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模式分析
1、若即若离式
回顾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的历史可以发现,在社区概念尚不明确时,看到的只是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共育。这种合作共育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育还存在一定差距,它其实是一种互相联系、互相交流。这种联系与交流的目的虽然也是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但其方式比较单一,如家长会、家访、接送交流等,这些方式还谈不上双方的合作,只能说是信息的告知、报告或交流。幼儿园与家庭还远未达到合作共育的状态,双方是一种若即若离、公事公办的关系。在这种方式下,家长很难完全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也很少主动为幼儿园提供帮助。这种方式往往造成双方误解,家长认为教好孩子是幼儿园的责任,孩子掌握知识的多少就是衡量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师则觉得家长不懂教育,没有发挥教育作用,不能配合幼儿园共同完成教育任务。因此,这种若即若离式的家园关系难以达到合作共育的目的。
2、互助合作式
家、园、社区三方是有共同利益的,幼儿园对社区可以起到教育辐射的作用,社区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可以为幼儿园所用,家庭与幼儿园更是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三方便可形成互助合作的共育模式,这种模式使三方的关系更加紧密。首先,幼儿园不限于单纯履行保教职能,还尽可能为家庭和社区提供多种优质服务,包括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则通过合作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从而愿意为幼儿园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与协作。其次,幼儿园作为社区服务机构,除为在园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之外,它对全社区的儿童、家长及相关人士都可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而社区则尽可能为幼儿园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以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辐射功能。由此可以看出,与以往若即若离的模式相比,互助合作的模式已基本形成家、园、社区三方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育。
3、渗透融合式
幼儿园、家庭、社区仅从形式上进行合作是不够的,必须向全方位渗透融合的模式发展。国外很多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如英国的“确保开端项目”,由政府巨额投资。扩展学前教育的服务对象,使资源向“处境不利”的家庭和地区倾斜:服务内容包括为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教育、保育、健康和家庭支持等。这种全方位渗透融合模式虽然在我国已开始提倡,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难以预想的困难。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家、园、社区共育处在以互助合作为主,逐步走向渗透融合。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照搬国外的做法,而是立足于我国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施以有效的家、园、社区共育。
二、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的发展对策
社区是儿童生活、学习的环境,学前儿童是社区人口的组成部分,其教育是社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者中幼儿园作为专职的保教机构,必然成为社区教育的中心,家庭、社区则应发挥其资源优势,扩展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家、园、社区共育的发展是一项必须长期开展并不断深入的活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幼儿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
幼儿园教育必须与社区教育相结合,才能在最大范围内产生影响。首先,幼儿园要主动为社区提供服务,如有的幼儿园为了解决社区内小学生中午用餐难的问题,专门在幼儿园开设“家庭小饭桌”,收取低廉的餐费,让小学生在幼儿园用餐和午休,这不仅为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还扩大了幼儿园在社区的影响力。幼儿园在与社区交流的过程中,应坚持互利互惠、平等交流的原则。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幼儿园要了解社区对教育的态度,只有社区重视教育,理解并接受正确的教育观,幼儿园与社区的共育才能顺利进行。其次,幼儿园要致力于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协助社区建立和发展社区教育网络,并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辐射功能,形成区域性的学前教育中心,达到幼儿园、社区资源共享,互相服务,共同培养幼儿的目的。
2、鼓励家长学习教育理论。优化家庭教育
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场所,孩子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家庭教育。然而现实生活中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经验,重视教育但不懂教育的现象比比皆是。家、园、社区共育便是改变这一现象的重要途径。幼儿园首先应改变与家长沟通的模式。建立起情感交流、信息互动的多渠道合作模式,为家长提供最新的育儿信息,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其次,家长要带头学习,营造爱学习的家庭氛围,用自己好学的精神感染孩子,成为孩子学习的伙伴,与孩子一起成长。再次,社区应积极开发亲子互动空间和活动,如亲子教室、亲子园、家园社区亲子趣味竞赛等。应以社区为依托,扩展教育的内容和空间,实现家长与家长、孩子与孩子、家长与孩子、社区与家长之间的多向互动。
3、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管理和协调社区教育
家、园、社区共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权威的管理机构,这使得三方的交流与合作比较随意,难以形成持久的、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可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整个社区教育。专门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可以使家、园、社区合作纳入政府管理范畴,改变目前比较松散的合作状态,使社区学前教育质量有所保障,职能更趋明确,使经费与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从而让家、园、社区真正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产生最大的整体效益。在我国一些相对发达的城市,如上海、广州、青岛,在社区学前教育管理方面已探索出类似的先进经验,形成了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全新的、合理的社会一体化管理模式。
1.克服“自我中心”。在幼儿教学中,很多独生子女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教师总会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太自我。那么教师有没有这种现象呢?总喜欢让学生围着自己转,总喜欢做学生的“太阳”。如果心情好的时候,孩子们偶尔的不规矩表现也可以原谅,甚至用“童心”去理解孩子;如果心情不好的时候,面对孩子的小“事故”则不会予以原谅。这就是教师“自我中心”的表现。孩子毕竟还小,怎么会懂得察言观色呢?尤其是好动的调皮的孩子,会领到更多的批评和惩罚。这样,因为教师的“不喜欢”,导致其他学生也不喜欢,所以就出现了“调皮的孩子不合群”的现象。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孩子一视同仁,要知道“调皮的女孩是巧的,调皮的男孩是好的”,要用欣赏的目光去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特质,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
2.摒弃“呆板现象”。呆板现象是由于过分依赖自己过去的教学经验而产生的。教师在初与幼儿相处时,喜欢给幼儿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比较乖的孩子会被老师称为“小可爱”“小宝贝” “小公主”……而那些调皮的孩子则被称为“调皮鬼”“坏孩子”。很多时候,这些固有的印象会阻碍教师在是非面前做出正确的判断,对孩子产生误解,对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教师对学生一定要有全面的认识,并且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名学生。孩子每天都会有进步,我们切不可凭借以往的经验去面对新问题。凡事要正确、全面地分析,分清因果,孩子的初衷都是好的,只是有时候做不好。所以,教师面对任何一个孩子,都要以表扬为主,然后委婉地指出不足,让孩子们内心感觉老师是喜欢他们的。
二、引导调皮幼儿
二、完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不足,体现区域活动的价值
(一)优化区域活动环境,创建幼儿发展空间
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为幼儿因造一个符合他们天性和需要的活动环境,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根据幼儿的天性,认知程度,语言动作,情感等方面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为他们创造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例如:音乐区域,体育运动区域,生活角色扮演区域,发现与探索区域,艺术绘画区域,美工区域等,使得孩子能够依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所,去展示自己的天性和才能。同时,在创设活动环境时,要具有一定的规划性,要参照近段时间来的教学目标和孩子的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应该具有多重功能,能给孩子以发挥想象的空间,是他们可以尽兴的研究他们眼中的世界。如是他们了解物体的沉浮问题时,可以在发现与探索区域准备一些水桶,纸张,木头等,是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对科学知识形成一个直观的了解。
(二)确切定位教师地位,加强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是我们所应该重视的问题。与其他教学活动中老师所处的主导位置不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支持性指导”,简单来说,即使教师从一个活动的主导者转变成为一个尊重孩子天性和想法的支持者和促动者。这样就对教师的活动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教师们需要关注孩子学习的整个过程,只有这样才会对每个孩子的具体发展有所了解,从而在区域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引导。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不是去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索意识,扮演一个催化剂或者共同学习的角色。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把我一个恰当的时机,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参与,来促进孩子的自然成长。例如在体育运动区域,教师应在孩子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合适的方法去接,并且以是的那个方式再还会给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孩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