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0: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进出口贸易规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重视成本控制。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无疑给进出口贸易成本提供了下降空间。其具体表现有:传统进出口贸易产品主要通过产品展销会、电视广告等方式来宣传产品优势,或获取交易信息。但电商出现后,进出易双方可直接利用互联网对接交易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中间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信息利用率。据美国《福布斯》提供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电商可为进出口贸易企业节省5%到10%的交易成本;其次,在电子商务的辅助下,交易企业对接目标客户的可能性提升,以至于企业无需聘请过多的外部联络销售员,从而为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
2.贸易范围扩大
电商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诞生的新运营方式。在电商的支持下,进出口贸易有效规避了有形壁垒与无形壁垒带来的贸易阻碍,以至于本国企业能够将贸易触角伸向更广阔的贸易领域。其具体表现为:进出口企业将产品信息公布到四通八达的互联网上,并设置关键词方便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行搜索。全球各地的客户搜索、查找到页面并查看信息,而后再直接通过网络提供的对话窗口与进出口企业进行产品交易沟通,最后达成跨国交易;另一方面,企业直接将商品信息置人网络拍卖平台传送给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而吸引有兴趣的客户商谈交易事项。由此不难看出,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辐射范围已从某个国家逐渐扩散到了全球。
3.贸易效率提高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合作已可直接利用网络实现。具体表现为: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进出易双方可直接传送电子合同、发票、提单、信用凭证乃至保险凭证,进而使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文件并交换文件;在电商的支持下,交易双方还可直接通过网络实现商品订购、商品价格谈判、合同签约、支付结算等,整个交易过程速度快,便利性强,交易时间短。由此也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海关等各个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
4.客户满意度上升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企业能够全天候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向客户输送所需产品资料或相关信息。特别是在电子邮件与MSN等实时交流工具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我国进出口企业已能随时随地回复客户,解答客户的产品疑问,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大大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电子商务打破了各国时差带来的贸易谈判问题,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都能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提髙了客户满意度。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网络安全问题重重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形成的一种网络交易方式。它对数据传输、交换乃至处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下,大部分进出口企业为了方便交易,提高交易效率,都开设了网上资金交易通道。即直接在网上划拨资金,使交易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交易资金。然而,电商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各项安全交易认证技术与系统都还不够完善,各项网络基础建设也比国外落后。加之我国并未构建权威性信用体系,以至于进出口企业的网络交易,特别是资金划拨等存在较大的损失风险。此外,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黑客攻击、未授权资金中途篡改等问题频频出现,网络安全问题重重。这也说明,电商环境下我国要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必须要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2.网络交易法规不健全
电子商务作为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至今还未有标准统一的法律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管制。这也导致进出口贸易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具体表现有:电商单据资料是否真实并无可靠的辩伪法规可依;进出口贸易企业实行的合同虽然提出了多种书面形式,但书面形式并未有统一的规定;不同国家制定的进出易法规不同,使得进出易双方可能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在合同签订方面,进出易双方只能用电子签名,但电子签名是否属实无法识别,且各国也未针对这方面问题提供法律依据。这些电商交易法规问题严重阻碍了进出口企业的正常交易,促使进出口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忧虑重重。
3.电商物流未及时跟进
电子商务环境下,进出口贸易逐渐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高度统一。其中,信息流与资金流能够在电子支付技术支持下迅速完成,特别是无形商品,只需直接进行网络交易即可。但实物交易则需依赖物流来完成。纵观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系统还相对落后,硬件设备陈旧,功能少,更无法进行机械化大规模交易。更值得注意的是,与进出易有关的通讯设备、传真设备等设备都还相对较差,外部引入技术昂贵,以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物流无法及时跟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严重受限。因此,若想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必须要及时解决电商物流问题。
4.网络消费观念落后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实现了网络交易。交易双方能够直接通过网络选购货物并付款。然而,由于进出口贸易过程中,货物运输路线长,一旦抵达客户手中的货品质量不佳,客户需花费大量的退货邮寄金额。部分客户为了减少支出,则将就收下了已破损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但这种做法却让客户对网络进出易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印象,甚至由此催生了客户对所有电商的不信任心理;另一种情况是,我国不少进出口企业对电商存在误解,认为电商就是单纯的信息查询与方式。这种错误观念,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始终无法扩大。部分进出口企业则害怕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资金亏损,而不愿启用电商为进出口贸易服务。这些落后网络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进步与发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解决我国进出口贸易问題的应对策略
1.引人网络电子安全技术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若想有效规避网络安全问题,必须要适当引入网络电子安全技术。具体来看,可实行以下几个措施:一、落实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方式以确保交易者身份的真实性与交易的可靠性;二、引人非对称密钥码技术,提高交易信息的保密性,防止交易信息被黑客技术半路拦截或泄露;三、引人数字摘要、信封或签名等验证方式,对所有进出口信息进行验证;四、引人进出口贸易双方均认可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并做多次合同协议条款确认,充分确保交易协议安全可靠,并由此规避篡改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双方必须要达成及时更新网络电子安全技术的协议,以防止双方安全防范技术落后而带来不良人侵现象,导致企业交易亏损。
2.完善网络交易法律机制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立法机构应将电商重视起来,并将电商的发展纳人法制建设轨道,真正为进出口贸易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这也要求我国立法相关人员,乃至政府部门要积极关注的国际电商贸易规则、合同协议制定规则及相关讨论活动,主动参与国际电商贸易标准的制定与合作活动。特别是在电子合同、签名辩伪、电商关税、纠纷仲裁、交易标准等方面,要逐步落实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我国进出口贸易能够在电商环境下顺利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要向前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针对性创新跨国物流体系。对此’笔者建议,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时要积极引人跨境专线物流与海外仓储服务两种物流模式。其中跨境专线物流主要是指以航空包舱方式运输货物,抵达国外后再与当地物流企业合作进行目的国派送。这种专线物流最大的优势是物流运送规模大,且配送范围广。如当前,市面已形成了美国专线、澳洲专线、中东专线多条物流专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物流配送方式价格比普通商业快递低,可有效节约进出易企业的物流成本。海外仓储服务则是指进出口贸易企业直接在销售目的地设立仓储地,以实现货物分拣、包装与派送。其具体操作为:首先,头程运输主要以海陆空方式将大量商品运输到销售目的地仓储库房;其次,我国进出口企业直接利用电商物流系统发送交易信息到仓储管理部门,由仓储部门直接派送商品;最后,本地派送部门按照上个环节提供的订单信息,直接用当地邮政或快递向客户派送商品货物。相比跨境专线物流,海外仓储服务需花费相对较大的成本。对此,笔者建议,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4.重视电商优势宣传以转变消费观念
网络消费是我国现代化交易发展的必然趋势。若我国消费者依旧畏惧电商带来的欺骗性,那么我国进出口贸易将无法得到消费者的支持,进出口贸易也将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大电商优势宣传投人,让国民清醒地意识到网络消费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同时,政府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打造规范化、程序化与标准化的运营环境,真正使进出口贸易企业能够使用电商为消费者服务,防范坑害消费者现象。在企业方面,进出口贸易企业要积极参与电商操作培训,了解电商给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好处,并积极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电商运作环境。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许多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些企业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资源,可以获取更多的商业信息,赢得更多的商机。在进出口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交易效率,还能降低交易成本降低。相比于传统交易,电子商务大大缩减了进出口企业的交易时间与交易费用。每个网络服务公司都有各自的技术背景,其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形成覆盖型行业联合网络,为市场有效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流水线服务的无形商品和服务。对于有形商品、互联网虚拟消费的产品交付及全球化信息产品交互服务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交易,打破地域障碍,使进进出口贸易行为更加方便简捷。在传统进出口贸易中,企业需办理各种繁琐手续,费用也比较昂贵。而采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加快了办事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此外,电子商务使进出口贸易商在交易进程中减少了对中间商的服务性投入,交易双方直接通过网络联系洽谈业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贸易活动成本。
二、电子商务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发达国家凭借高尖技术、雄厚的资金以及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优势占据了先机,基本上垄断了国际信息技术贸易的全部份额。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虽然在近些年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目前总体还存在收费较高,网速较慢,有些地区没有网络等问题,影响到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如果不改变目前现状将导致我国失去电子商务发展的最佳时机,进一步加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网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电子商务既有与传统商务活动相同的风险,也有其自有的风险,尤其在交易安全方面,包括资金安全、信息安全、货物安全、商业秘密安全等。网络黑客在数据传递过程中破解密码,获取客户资料,然后以客户的名义或者卖方的名义发邮件给对方,极易造成网络诈骗。这种情况在我国采用电子商务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中屡见不鲜,这不仅造成交易双方的损失,也会影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更会制约电子商务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运用。
3.物流环节不畅
我国信息跟踪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信息服务和网络体系更新的落后,这使物流业的发展失去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发展电子商务的物流服务水平普遍较低;第三,对物流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运输和存储等层面上,而在物流成本控制、流通加工、物流方案设计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难以提供包括计划、规划、咨询在内的全程服务。
4.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电子商务不仅涉及到交易双方,还涉及到银行、保险、税务局等多个部门,并且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这就需要统一的部门来协调工作,统一的标准来约束国际贸易。但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没有建立相应的标准,成立相应的部门来协助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促进电子商务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应用中的对策
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是需要有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我们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优化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设施,提高传输速度和准确性,降低网络的使用成本。应大力完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基础建设,合理、科学、有效的利用现有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各种网络资源,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传统的行业分割和垄断的管理体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清除障碍。
2.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商务安全主要涉及认证技术安全、支付安全、密码技术安全、防火墙技术安全等。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从法和德两个方面解决电子商务应用中存在的信息安全及信用问题,不断完善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交易纠纷解决机制、应用电子商务的信用等级认证数据库等。而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除应加强其网站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提高网络风险防范意识,还应该建设和改善对有关电子商务应用的硬件设施。
3.优化物流企业业务流程
优化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在物流企业内部推行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延伸服务。建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从根本上保证商流和物流的高效率。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条形码技术等,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
【摘 要】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中职学生实际择业就业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重新规划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重新调整教育教学侧重点,在不改变中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探索
《进出口贸易实务》在整个国际贸易及商务英语等相关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首先,进出口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研究国际贸易过程中涉及到的进出口业务流程操作的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性的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故这门课的掌握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外贸这个专业的理解。其次,它还是国际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作为外贸专业类普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进出口贸易实务课遵循理论部分“必需、够用”的原则,在教学中较多地体现实践性,密切结合我国进出口贸易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加强案例和实训教学,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真正理解进出口贸易流程。本文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重新规划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重新调整教育教学侧重点,对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一)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外贸类的核心课程,应该说内容都很重要,进出口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包括了以下方面: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与包装;贸易术语和商品的价格;国际货物运输;货物运输保险;国际货款的收付;争议的预防与处理;交易的磋商与合同的签订;出口合同的履行;进口合同的履行;国际贸易方式。我们应结合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本着以实用为目的,够用为尺度的原则,对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1.结合当前实际,以商品的标的、贸易术语和价格、货款的收付及合同的履行作为重点。因为现在往往由货代做运输、报关,所以对运输重点掌握订舱及运费。又现在的海运相对风险小,且出口报价以FOB、CFR居多,故对保险、不可抗力等只作了解。在学习交易磋商中适当的结合函电,并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在外贸中的应用。对于结汇的学习,可适当增加核销及退税的内容,以便更好地与实践结合。
2.国际贸易实务是以出口为导向展开的,在过去符合国家的实际状况,现在我们应该适当做些调整,在教学中适当增加进口贸易的内容,结合形势,让学生重视进口。
3.与地方经济结轨。绍兴是轻纺城,故在涉及到商品的品质、数量、包装时,可以纺织品为例让学生了解面料,了解印花染整工艺,为学生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与国际贸易发展相结合,密切联系国际贸易政策措施、联系国际贸易规则的课程,这些内容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如《进出口贸易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教材现还引用《UCP50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及《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事实上外贸业务中已使用《UCP60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及《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二、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们说,课改除了内容整合,更多的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因此,对于进出口贸易实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我们也要大胆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现在的国际贸易实务基本上是围绕合同的内容展开的,对于关键的东西只谈它的一些定义或含义,本质上看并非实务,学生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走进贸易,真正动起来,以便于更好地掌握进出口贸易实务这门课。
1.充分利用好网络等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学习主题相关的丰富资源。
在如今网络风靡的时代,学生迷恋网络,如何正确利用网络资源,使网络为学习服务。我们可引导学生去专业论坛交流学习,如福步外贸论坛;去相应的贸易平台网站比如阿里巴巴网站了解相关知识。我们更可为学生布置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翻阅更多的资料,经过阅读自学、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获取更多的知识。如布置分组策划完成一次网购任务,事后讨论其中的得失及注意点,再结合外贸予以展开。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融入其中,充分收集资源。
2.为学习者提供探索思考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问题引入式教学等,把专业术语生活化,从身边事例出发探究专业知识。面向全体,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通过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例如价格,让学生从身边买卖中的价格引入,探究、引导、纠错,得出国际贸易报价的特点及与国内买卖价格的相同与不同,进而从实践中理解贸易术语的定义。
3.为学习者提供交流协作、成果展示的平台。
对于进出口贸易实务的内容,教学时内容支解得七零八落,如合同中的各个条款、合同的磋商、合同的履行,而工作中却是很多东西交替出现,前后衔接。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实训的平台,把这些内容结合外贸函电等知识完整串联,学以致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已开发的软件系统,如世格软件,把学生分成进口商、出口商、生产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船公司、保险公司等,让学生分角色的进行仿真模拟操作,在操作中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且在操作完成后,让各个学生交流其中的心得体会。当然若能为学生提供资源,让学生自行去完成一笔交易,如到阿里巴巴网站熟悉其交易流程,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熟悉了国内的贸易网站,就可以到外国的贸易平台网站去,如B2B等网站去寻找客户、谈判、签订合同,进一步在操作中提高其实践能力。当然我们也应该在平时教学中多让学生熟悉流程,例如在学信用证时,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示,一方面增强其交流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更是对自己知识掌握的一个展示。
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促成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口又动脑,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会听、会质疑、会表述、会交流的能力。
三、重新调整教育教学侧重点
对于中职学校,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操作能力的技工型人才。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强调学科完整性,现在我们职业学校提出要以行动导向为体系,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就是说,按照实际进出口流程来安排知识内容。我校外贸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开设有《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商务英语函电》等。而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别是实践应用中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互交融、互有联系。基于这样的原因,《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商务英语函电》三门课程就需要整合,在整合中,我们更强调实用性,这无疑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侧重点。在这些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外贸单证实务》融合到《进出口贸易实务》中,例如在学国际货物运输时讲到提单,同时插入提单的填写;学到货物运输保险时,讲讲保单的填写;学到国际货款的收付时,分析结汇单据的填写。这样可以免去有关单据内容的重复教学。同时在学到磋商时,可结合简单的《商务英语函电》知识,学习合同条款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条款的英语表达,这样就能使《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商务英语函电》真正合为一体,学以致用。当然这对学生是个挑战,对教师更是一个挑战。
综上所述,《进出口贸易实务》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不仅要改内容,更要改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中用,用中学,培养出有较高操作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技工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郝美彦.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一、金融危机传染性的概念
当前,对“传染性”范畴的界定存在一定分歧。多数学者从现象视角将其定义为:只要不同国家金融市场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其中某一国遭受冲击后显著增加,就可判定为发生了传染性现象。然而,一些学者认为,只有在剔除共同性冲击、经济基本面关联性和国家异质性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后,不同国家金融市场之间的过度关联性,才是真正的传染性,称之为“纯传染性”。由此可见,对传染性概念界定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只有某种特定形式的传导渠道才能被称为传染性。综合来看,本文倾向于把传染性看成一国遭受极端的负面冲击后向其它国家的传导过程,这种定义避开了对范畴界定的争论,更加关注于所有潜在的传导渠道及其相对重要性,这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更为重要。[1]
二、金融危机传染机制
Masson将金融危机的传染原因总结为季风效应、溢出效应(包括贸易溢出效应和金融溢出效应)以及净传染效应。本文借鉴Masson的研究思路,将金融危机的传染分为贸易传染、金融传染、季风效应以及净传染效应。这其中贸易传染和金融传染是由于不同的国家、市场之间在贸易和金融等实体方面联系密切而导致的危机传染,而季风效应和净传染效应则是与经济基本面无关的危机传染。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的传播过程中,虽然各种传染机制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但是金融危机的蔓延是各种传染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2]
三、贸易溢出效应的传染机制
贸易溢出效应是指一国爆发金融危机会导致与其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联系密切的国家贸易以及经济面的恶化,分为直接双边型贸易传染和间接多边型贸易传染。直接双边贸易传染有两个特点。一是一国首先爆发以货币大幅度贬值为表面现象的金融危机,往往导致贸易伙伴国成为投机者货币冲击的对象,成为金融危机的被传染者。二是一国的金融危机往往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从而导致其贸易伙伴国价格水平下降,减少对本币的需求量,增加对外币的需求量,进而使贸易伙伴国央行的外汇储备减少,诱发本国货币危机,从而沦为金融危机的感染者。
间接多边贸易传染主要发生在贸易竞争型国家之间,当金融危机在一国爆发后,与其在同一市场竞争的另外几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竞争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这几个国家的货币易遭致投机性货币冲击压力。
无论是直接双边型贸易传染,还是间接多边型贸易传染,金融危机都是通过收入效应、价格效应以及政策效应等机制影响危机输入国的贸易量。
收入效应是指当一国爆发金融危机时,该国失业率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进口消费需求减少,危机爆发国的贸易伙伴国的出口贸易量下降。国内学者裴平(2009)指出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前十大出口对象国(地区)失业率上升,进口需求大幅下降。价格效应是指金融危机发生国货币贬值,进而影响该国的贸易伙伴国和贸易竞争国的进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从而导致危机输入国贸易量的变动。价格效应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危机发生国货币贬值,进口商品和劳务本币价格提高,从而导致其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减少;另一方面危机发生国货币贬值,出口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下降,从而对危机发生国的贸易竞争国的出口贸易产生负面冲击影响。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本国的负面冲击影响,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这种效应称为政策效应。
四、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外贸量与外贸增速的影响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出现了大幅下滑。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9%。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4.7%,实现强劲反弹,但受各种因素制约,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再次出现增速放缓迹象,比2010年减少12.2个百分点。进入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速放缓趋势更加明显,1―11月份累计增幅进一步放缓至6.3%。[3]外贸增速放缓不仅反映在海关的统计数据上,具体在现实中就表现为进出口企业困难增多。2012年出口企业普遍反映订单不足。 [4]
五、美国次贷危机的贸易传染机制
贸易溢出效应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传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危机通过间接多边型贸易渠道进行传染。美国与欧盟的出口市场十分相似,是激烈的贸易竞争对手。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导致美元大幅贬值,这就使欧盟的出口贸易蒙受损失。欧盟国家为维持自身的出口贸易份额被迫选择货币贬值。2008年美元与欧元出现竞争性贬值,次贷危机通过间接多边贸易传染至欧盟国家。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出口商品结构上存在相似性。危机期间,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而人民币则持续升值,这极大地削弱了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的贸易传染主要是通过直接双边型贸易。具体而言,一方面,由于美元大幅走弱,美国居民实际消费能力的降低直接导致对华进口需求的大幅下降,其对于我国贸易溢出的收入效应十分显著。美国对华进口需求由2008年同比5.11%的历史较低水平增长,迅速下降为2009年上半年的-13.15%。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而导致我出口价格优势的丧失,造成了危机贸易溢出下的价格效应逐渐凸显。进入2008年,由于出口贸易较大的下降压力,前9个月我国贸易差额月度累计量同比均呈现小幅负增长。而到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进一步恶化。从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我国进出口贸易全面下滑,其总额缩水达20.19%。其中,相对于进口贸易,我国出口贸易压力要稍大。从与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贸易情况来看,美国作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对华出口贸易下降幅度高达16.19%,而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平均下降幅度更是达到23.12%。
六、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进出口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强调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国进出口贸易将面临外需大幅萎缩并且长期低迷的形势。应改变长期以来以出口为导向的贸易发展策略,强调进口、出口并重。积极扩大进口规模,优化进口商品结构,调整税收政策以扩大能源资源等原材料、先进技术设备 、核心零部件和国内有需求的消费品进口。二是鼓励外贸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要积极保护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创新与品牌维护,即便是“床单上一个新颖别致的印花”,只要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属,就应当得到法律的认可与保护。[5]
(二)开拓新兴市场,调整进出口贸易政策
一是开拓新兴市场。我国出口贸易的市场结构十分不平衡,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或地区。目前在我国的出口市场结构,新兴经济所占比重非常小。应该积极开辟亚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出口市场。二是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当前,应客观理性看待加工贸易,既要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进一步找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力促转型升级;又要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看到加工贸易作为适应我国国情的贸易方式在相当长时期仍是我国经贸发展的重要内容。三是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与贸易争端。我国政府与企业应运用国际贸易规则,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双边经济对话等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妥善处理贸易争端。
(三)建立有利于维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汇率在国际金融危机向我国进出口贸易传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人民币持续的单边升值反映了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尚不完善,目前我国贸易顺差日趋减少,国际收支进一步向均衡状态接近。我国应抓住机遇,稳步推进人民币汇改,增加汇率弹性。
参考文献:
[1]张磊.基本面关联还是市场恐慌――金融危机跨国传染渠道的文献综述及其警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3):238
[2]刘琳琳.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传染研究[D].吉林大学,2013:45
[3]曾忠东,谢志超,丁巍.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贸易影响的价格溢出效应分析[J]. 环球金融,2012(2):25
[4]熊丹,石慧.我国外贸增速放缓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国际经济合作,2013(4):19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国际贸易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实际利用外资从1985年的0.1191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74.3亿美元,成为吸引外资较多的省份之一。毫无疑问,外资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江苏的外贸进出口也是增长迅速,2006年达到2,84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6%。可见,江苏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都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为了衡量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本文基于江苏省的历年统计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的影响,研究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两者之间的短期均衡关系,同时通过贸易绩效指标进一步分析。
一、江苏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
从20世纪八十年代,江苏省的对外贸易和吸收利用外资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数量上呈现出稳步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形成高质量的新增资产,提升存量资产的质量,促进关联企业改善资产质量,促进工业增长,产业升级,引进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品、加工工艺,以及先进的管理能力,提升国内产业的技术水平,使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产出比重增加。
在江苏省的对外贸易发展中,外商投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业务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增加,外资企业的商品进出口占全省商品进出口的比重也逐年增加,1992年外资企业的商品进出口总额为24.87亿美元,占全省商品进出口总额的35.72%,其中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0.04%;而2006年外资企业的商品进出口总额为2,310.2亿美元,占全省商品进出口总额的81.35%,其中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7.1%,充分体现了外资企业在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江苏外资企业多年贸易赤字。在宏观经济恒等式中,GDP=C+I+G+(X-M)。净出口(X-M)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外资企业在进、出口中的比重较大,对江苏省净出口的贡献却不是如此。江苏全省进出口一直保持顺差,而外资企业则除1999年、2005年和2006年微弱顺差以外全是逆差,说明外资企业对江苏净出口的贡献总体上作用为负,也反映了外资企业较强的进口意愿。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采集和方法。笔者采用的样本数据是1985~2006年江苏省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FDI),江苏省海关进、出口总额(经营单位)(IM/EX),单位为美元,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为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对以上数据取自然对数。协整理论从分析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入手,目的是探求非平稳变量间蕴涵的长期均衡关系。本文通过Eviews软件运用协整理论时用到的方法有:平稳性检验(ADF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
(二)模型的建立
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三个变量在显著性水平上都没有通过平稳性检验,而其差分后,DLNEX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DLNFDI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DLNIM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表明各经济变量都为一阶单整。依据协整理论,对于通过平稳性检验且为同阶单整序列来说,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分析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
2、协整关系检验。Engle和Granger提出了基于协整回归方程残差项的两步法平稳性检验即:第一步,对方程进行最小二乘回归;第二步,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说明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采用Eviews5.0软件分别对LNEX、LNIM进行协整回归,对残差序列作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μ=LNEX-1.0426×LNIM+0.1808×LNFDI-0.7771(1)
μ=LNIM-0.9277×LNEX-0.1900×LNFDI+0.6426(2)
模型估计式的残差序列为平稳性,模型中的三个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着协整关系,即江苏省进出口额与FDI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表1)
3、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模型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成为协整分析的一个延伸。若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表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而这种稳定的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短期出现了偏离均衡的现象,必然会通过对误差的修正使变量重返均衡状态,误差修正模型将短期的波动和长期均衡结合在一个模型中。
初始模型设定如下:
DLNEX=αDLNFDI+αDLNIM+αECM+α+ε(3)
DLNEX=αDLNEX+αDLNIM+αDLNIM+αLNFDI+αLNFDI+αECM+α+ε(4)
DLNIM=αDLNFDI+αDLNEX+αECM+α+ε(5)
DLNIM=αDLNIM+αDLNEX+αDLNEX+αLNFDI+αLNFDI+αECM+α+ε(6)
采用Eviews5.0软件分别对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并逐步略去不显著变量:
D(LNEX)=-0.1484×D(LNFDI)+0.4388×D(LNIM)-0.4847×ECM+0.1490(式3)
R=0.4636A-R=0.3689DW=1.9219LM=0.0184 LM=0.0758ARCH=0.7617
D(LNEX)=0.4735×D(LNIM)+0.5115×D(LNIM(-1))-0.1795×D(LNFDI(-1))-0.5553×ECM(式4)
R=0.4188A-R=0.3098 DW=1.8879LM=0.0000 LM=0.8537ARCH=0.0003
D(LNIM)=0.2232×D(LNFDI)+0.8848×D(LNEX)-0.7260×ECM(式5)
R=0.4810A-R=0.4234DW=2.1677LM=1.3135 LM=1.5186ARCH=0.1307
D(LNIM)=-0.7071×D(LNIM(-1))+0.6692×D(LNEX)+0.8181×D(LNEX(-1))+0.1575×D(LNFDI)+0.2658×D(LNFDI(-1))-0.7343×ECM (式6)
R=0.6285A-R=0.4959DW=1.5726LM=3.2797 LM=3.5899ARCH=0.1325
上式的回归系数都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误差修正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式中,LM和LM分别是检验随机项一阶和二阶自相关的统计量。由于对于两个模型都有LM<λ=3.84,LM<λ=5.99,所以四个ECM模型都不存在自相关,且两个模型中的ARCH<λ=3.84,所以四个模型都不存在异方差。ECM模型式(3)显示江苏省出口增长量与FDI和进口增长量序列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就是说从增长率的角度看,FDI的增长对出口增加的作用是负的。但进口增长率每增加1%,出口则增加43.88%。协整关系对出口的增长起到了反向修正作用,当超出外商直接投资的均衡约束(ECM)时,则误差修正作用降低了当期出口(弹性系数-0.4847),EX的动态调整过程具有一定稳定性,而且误差修正模型ECM项对应t值较高,说明江苏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短期比较稳定。在ECM模型(4)中,FDI的增长对出口仍是替代作用,且上年的FDI增长量对本年的出口影响更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FDI对出口贸易的滞后影响作用。而上两年度的FDI与进出口非均衡误差以55.53%的比率对本年度的出口增长做出修正。ECM模型式(5)显示江苏进口增长量与FDI和出口增长量序列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就是说从增长率的角度看,FDI的增长对进口的增加是促进作用。FDI增长率每增加1%,进口则增加22.32%;而出口每增加1%,进口则增加88.48%。协整关系对进口的增长起到了反向修正作用,当超出外商直接投资的均衡约束(ECMt-1)时,则误差修正作用降低了当期进口(弹性系数为-0.7260),进口的动态调整过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且误差修正模型ECM项对应t值较高,说明江苏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短期比较稳定。在ECM模型(6)中,FDI的增长对进口仍是促进作用,而上两年度的FDI与进出口非均衡误差以73.43%的比率对本年度的进口增长做出修正。
三、基本结论
通过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额之间的协整检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从FDI与EX之间的关系看,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负的,而且在短期内,FDI滞后一期的影响超过FDI当期值。这主要是由于时滞作用以及三资企业在商品销售市场与内资企业的竞争。许多港台或东南亚的企业在我国投资主要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生产的多是与内资企业竞争的产品,当进口国按原产地规则对进口商品实行配额等限制时,这些三资企业出口增加的同时也意味着内资企业可用配额的减少,即三资企业的出口对内资企业的出口具有相当的替代作用。同时,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具有某种线性的、按部就班的国际化特征,企业在从事直接投资以前,一般从国内的生产和销售开始,然后通过出口、签发许可证和其他合同安排,以及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实现业务的国际化。由于这种从贸易到直接投资的线性先后顺序,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往往被认为是对国际贸易的替代。具体到江苏,从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看,制造业无论是在外商投资项目,还是协议金额或实际投资金额一直占8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制造业是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投资回收期短、投资利润率高的行业,而且江苏省制造业在较长时期拥有巨大的本土市场及劳动力供给和低成本等比较优势,所以近年来,国际资本加速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来中国投资的世界制造业巨头纷纷在江苏驻扎,使江苏成为全国市场的重要生产基地,这就不难解释FDI对出口的负相关作用。
2、从FDI和IM之间的关系看,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贸易是促进作用。其原因,是外资企业大都是以“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加工贸易为主,利用廉价的生产成本,从海外进口原料或半成品,经加工后再出口销售,会在客观上带动江苏进口贸易增长。外资企业的产品研发、原材料供应和技术设备等都依赖进口。根据我国的统计指标,外资企业作为投资而进口的技术设备等既被视为外国直接投资,也被视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口,这样,FDI的流入就导致了进口的增加。随着东道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增多,从国外进口先进生产设备数量增多,其中既有示范作用,又加剧了市场竞争,国内企业为争夺市场,就需要更先进的设备,这又会刺激东道国进口增加。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峰,高越.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系――基于不同贸易方式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4).
一、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分析
传统理论认为,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价格变动及由此引发的数量变化这两个方面,涉及汇率变动的价格传导和价格数量之间的弹性问题。本币贬值使出口产品价格下降,销售量增加,进口产品价格上升,销售量减少,从而使贸易顺差拉大。有关商品弹性理论提出后,人们开始更深入的研究不同弹性商品的外贸变动效应。“马歇尔—勒纳条件”明确指出了贸易数量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也即只有当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时本币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持“吸收分析法”观点的人认为,考虑窖藏因素后,在贬值可以改善自主性贸易余额时,还必须满足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超过国内吸收的增加幅度,即要求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此时本币贬值才能真正改善贸易余额。1985年以后的美元大幅贬值,贸易逆差却仍在增加,这一现象与传统弹性分析法的理论背道而驰,研究者们开始从汇率变动对进出口价格的传导问题入手,假定厂商只关心本币表示的收益,该由谁承担或者承担多少因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成本调整。在汇率波动与实际贸易之间,往往存在不同步性,这种有关贬值对贸易余额的时滞效应就是“J曲线效应”。Meade(1998)年指出,要使这种时滞效应明显,减少短期内汇率波动对贸易的较大影响,这个国家就需要有灵活的汇率浮动机制和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
一般贸易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包括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交易风险与汇率的波动密切相关,如果本币升值,出口企业在收到外币货款后,兑换的本币就会减少,遭受经济损失;进口企业则会享受到同等人民币兑换更多外汇购买外国货物的好处。汇率波动对企业的订单影响存在一个时滞,短期内汇率升值对外贸影响不明显。时滞期过后,企业的经营风险将会凸显。汇率升值使产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出口导向的企业从而影响进出口企业的外贸收入,产品价格弹性较大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对于加工贸易而言,特别是主要原材料进口、产品出口的企业,汇率升值增加的成本和收益会相互抵消,总体上对其影响不大。
历史资料显示,受人民币升值影响,2005~2008年我国外贸顺差增长率逐年下降,由217%的年顺差增长率下降到14%,但顺差总额依然保持增长势头,由2005年的1020亿美元顺差上升到2008年的2981亿美元,我国的外贸状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被沉重打击。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年外贸总额有所下降,2009~2011年的外贸顺差额分别是1957亿美元、1815亿美元和1551亿美元,连续三年进出口差额呈缩小态势,众多关别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2011年外贸总额创出新高,达到36421亿美元,顺差额却达到近六年的最低水平。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对外贸易无可避免的受到世界经济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前几年人民币升值对外贸的影响开始有大幅度变化。我国正大幅度提高进口,缩小外贸顺差,积极顺应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利用进口的优势减轻出口丧失竞争力的下降和汇兑损失。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深层次影响
首先,对出口贸易总额和创汇能力的复杂影响。自汇改以来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有了较大幅度的升值,而美国和欧盟是中国最主要的两个贸易伙伴,在长期的升值趋势下,前期人民币升值的时滞效应将会逐渐远去,加之这两大贸易伙伴经济有下滑趋势,同时为了减少与中国贸易逆差,从中国的进口量会适当减少。虽然从目前情况看,出口增速除了2009年下降外,其他年份都呈较快增长势头,但理论上说,这并不能否认随后几年外贸出口总额将会受到的不利影响。通过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的不断创新,增强自身竞争力,也许会中和本币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影响,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出口贸易及创汇能力受到一定影响。同时,由于出口对于GDP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出口额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对国民收入、就业、消费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影响。
其次,优化贸易方式和产业结构,提升对外贸易水平。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核心法则,我国加入全球大市场这个广阔舞台当中,必然受到市场经济规则的制约和影响。对于出口企业来说,由于我国市场化推行较晚,以“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带来的外贸快速增长成就了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人民币升值将会使众多企业的这种比较优势地位下降,降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011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占总贸易的85%以上,其中出口贸易中两种贸易方式的规模相当,而在进口中一般贸易是加工贸易的2倍左右,这对于进口企业而言,特别是进口国内需求较大的原材料、工业制成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来说,人民币购买力的增加使其收益提高。技术产品、稀缺原材料的进口,将会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缺部分,国内企业引进吸收再创新,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再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贸易双方之间更宽泛领域的合作与共赢。长久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均处于顺差地位,较大的外贸逆差成为他国压迫人民币升值的主要依据。然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多方证明,由于贸易双方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资源、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差异,本币的贬值与贸易的顺差并无必然联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国力的逐步提升,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依然高涨,人民币汇率的合理上升可以避免将人民币推向全球风口浪尖之中。人民币适当升值可以改善进出口贸易结构,促进出口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益于降低外贸顺差,减少贸易争端和摩擦,实现贸易国家或地区之间各方面长久的互利共赢。
三、我国外贸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战略选择
第一,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积极、灵活应对汇率波动,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益处。共同的大背景下,不利的发展因素是对企业的严峻考验。初级产品出口企业需要谋求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新路,转变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出口产品的生产管理,并提高自身对于人民币升值而采取对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在合约签订时,双方约定因汇率变动带来损失的各自分担比例,采取提前、延后或者差额结汇方式,尽量转移和降低损失。随着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外贸企业可以利用外汇期权、出口押汇、远期外汇交易等相关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避免中短期汇率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我国不少地区外贸政策有了较大的改变,众多省份出现外贸逆差情况。特别是对北京而言,其外贸逆差在全国具有典型代表性,2011年出口额仅占进出口总额的15%左右,达到历史最低值,电话机、成品油、钢材、船舶是其主要出口产品,进口则主要是能源资源、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北京高额的外贸逆差对全国贸易顺差的缩减贡献较大,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对北京外贸是利大于弊,北京的外贸政策及结构对全国外贸业应对人民币升值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二,继续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完善结售汇、外汇储备等相关政策。目前人民币汇率的掌控权还在政府手中,政策制定对汇率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协调人民币对外与对内价值的统一,促使人民币健康发展,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2010年6月19日,我国重启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希望能通过有效的汇率形成机制解决当前汇率争端问题。三五年内,人民币仍将保持升值预期,政府面临于人民币汇率稳步上升和一步升值到位的两难困境之中,目前也只能采取保守的措施,尽量使汇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在汇率改革与外汇储备、资本开放之间的关系方面,政府需要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保持合理的外汇储备水平和结构,协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资本项目开放,设定合理的汇率波幅,完善央行的干预机制等等。多种汇改政策的推行,将使人民币汇率趋于均衡水平,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的波动,有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稳定与发展。
第三,转变外贸政策,合理引导进出口企业的发展。转变外贸政策,走出高外贸依存度和低国内消费水平的发展误区,是适应新市场环境的必然选择。政府需要出台新的政策引导进出口企业的发展,在关税、出口退税、配额等方面优化管理,鼓励高效率、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限制低附加值和国内稀缺资源产品的出口,对高技术、国内难以生产的产品和服务,采取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引进。行业组织、协会同样需要给予进出口企业更多的指导,最新的产业动向和市场行情,联合国内企业应对外贸风险,反击外国的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1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
农产品贸易一直是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额在全国出口总额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该年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额为279亿美元。在入世后的第一年,也就是2002年,小麦、豆油等农产品未发生大量冲击国内市场的情况,玉米、棉花、大米的出口增加。也就是说我国的农产品市场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农产品出口额在大幅度增加的同时进口额度也有所上升,贸易顺差为30亿美元。到了2003年,农产品贸易出现了三个“新高”,即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创历史新高,但农产品顺差为25亿美元,同比下降56.1%。这表明2003年是我国农产品贸易自1990年以来顺差较少的年份。而到了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入世风险凸显,虽然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双增长。但进口增幅已大大超过出口增幅,出口额为233.9亿美元,进口额为280.3亿美元,农产品贸易由上年顺差25亿美元转变为逆差46.4亿美元。这是我国首次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出现逆差,而这一逆转的出现仅仅是在我国入世后的第三年。进入200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有所好转,到了2006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0.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2.88%。其中,农产品出口额310.3亿美元,农产品进口额319.9亿美元,农产品进出口逆差由2005年的14.7亿美元减少到9.6亿美元,近几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连续减少,改善了农产品贸易逆差过大所引起的不利情况。另外,农产品进出口持续较快的增长。并创造出历史新记录。表明中国正在向农产品贸易大国迈进。
但2008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放缓,进出口总额为9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出口额为405.0亿美元,同比增幅由上年的17.9%下滑到9.4%;进口额为586.6亿美元,同比增长42.8%。贸易逆差为1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倍。农产品出口反映了我国农业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结构特征:一方面,出口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高价值农产品为主,占出口总额比例的二分之一以上;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出口额虽然不断增加,但占比在十分之一左右。从出口表现看,农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1.2我国农产品贸易遭遇壁垒狙击
发达成员国非常重视进口食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等检测指标的限制十分严格,从而导致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参加公平竞争。早在2001年1月25日,欧盟委员会做出停止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食品的决定。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也相继公布了禁止在进口动物源性食品中使用包括氯霉素在内的11种药物名单,随后许多发达国家针对不同食品规定了不同的农药最高残留量标准。而我国尚未对不同类食品规定不同的农药残留标准,因而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受到国外各类环境标准的限制。由此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值从前几年的180亿元降到目前的120亿元,我国每年出口农产品因绿色壁垒屡屡遭禁、退货和索赔,损失惨重。此外,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都在不断的创新、增加贸易壁垒的种类,譬如食品检验标准、国有贸易标准、基因工程作物以及劳工和环境标准等等构成了新的农产品贸易壁垒。特别是国外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农产品贸易产生了现实的和潜在的巨大影响,这对以传统农产品贸易为主的我国农业来说,将会大大减弱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力,导致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萎缩,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新因素。
近几年,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己经引起了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各国政府和世界组织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出台了许多国际环境保护协议和规则。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将环境与贸易直接挂钩,通过限制乃至禁止对环境有害的产品、服务、技术等的贸易,希望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绿色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效仿,通过绿色壁垒对进口产品进行种种限制。其实绿色壁垒实质上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型式,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商品进口国制定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对外国进口商品构成了贸易障碍,即通过颁布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在技术指标、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方面制定苛刻的规定,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目的或效果。技术贸易壁垒涉及的主要范围不仅局限于工业产品、农产品等制成品,而且己扩展到对产品生产过程、产品的使用或进口预期结果等。而大多理论提法之所以将“绿色壁垒”从“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单列出来作为非关税壁垒的又一种形式,是因为其形式上的合理性和实施上的有效性,近年来为多数发达国家频频使用,其实施范围较大,影响也较深远,使之逐渐从众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凸现出来。
1.3农产品出口的产品、市场结构不合理
从产品结构上讲,在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中,大部分是一些价格比较低的土地密集型产品,如谷物、油料作物、棉花、烟草等。而相对价值比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鲜花、水果等出口数量有限。这种低级农产品出口结构不符合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趋势。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的另一现象是:在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中,初加工产品占到80%,深加工产品占到20%,按价值看,深加工产品的价值及其附加值比初加工产品大的多,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从总体上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品质和收益。而且,对于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和设备而言.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产品的成本,也影响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从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上分析,由于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市场非常集中,大部分集中在亚洲的近邻国家,其中日本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国。而非洲、拉丁美洲作为当今世界最有潜力的农产品市场,我国所占的份额却很小,这种出口市场过于单一的现象,同样的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多元化发展有制约作用。
湖南省位处我国中部地区,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不断改善、市场准入领域和鼓励类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域、股本比例、经营范围等方面限制的逐步放宽,以“有色金属之乡”和“鱼米之乡”著称的湖南省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1990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仅为9.42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101.51亿美元,是1990年的10倍多。与此同时,湖南省fdi也大量流入。1990年,流入湖南省的fdi仅为0.11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45.98亿美元,是1990年的400多倍。
一、湖南省fdi对当地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
湖南省利用fdi从1983年开始起步,1989年以后利用外资呈现跳跃式发展态势,规模迅速扩大。自1992年以来,湖南省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都超过上亿美元,改变了以往每年不足2000万美元的缓慢发展状况,并于2002年突破10亿美元关口。2009年湖南省实际利用fdi为45.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创历史新高。投资方式上,近几年来外商独资的比重持续上升,2009年达到80.4%,已成为湖南省fdi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投资来源上,湖南省fdi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构成不太合理。一方面,港、澳、台地区资金的比重过大,香港对湖南省的实际投资额占全省的比重每年都接近50%,而欧盟是世界资本输出的重要地区,但投资总额仅占全省引资的2%左右;另一方面,fdi以中小资本为主,国际跨国公司的投资很少。投资流向上,湖南省fdi主要流向省会长沙和京广铁路沿线地区。2009年长沙地区利用fdi为20.33亿美元,占全省的44.2%。
1996-2001年期间,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呈现时涨时跌的不稳定特征,尤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期间,湖南省的对外贸易受其影响出现了回落。2002年以后,湖南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日趋稳定,于2008年创历史新高,达到125.70亿美元。2009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9.2%。其中出口额为54.92亿美元,下降34.7%;进口额为46.59亿美元,增长12.0%。在中部地区,2009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居倒数第二,且与湖北(172.29亿美元)、安徽(156.40亿美元)的差距较大。湖南省的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其总额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6%,衡阳、郴州、岳阳等京广沿线地区由于fdi的带动,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比较迅速。贸易结构上,2002年以前,湖南省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高,一直维持在10%以上,之后才有所下降。从形成规模的出口商品来看,湖南省出口的种类少、规模小。2009年,湖北拥有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种类有34种,安徽有32种,而湖南省只有25种,基本上无优势可言。此外,湖南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较小,2009年仅为4.07亿美元,不到出口总额的10%。
总的来说,湖南省fdi起步晚、规模小,其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发动机”效应还未很好地发挥出来。从出口看,湖南省fdi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一方面,fdi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将带动当地相关企业的出口,再加上fdi企业生产的产品会有较大部分返销或向国外出售,从而形成fdi对出口贸易的引致效应;另一方面,湖南省出口贸易总额的增加、产品结构的升级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等都将有利于增强国外投资者的信心,从而促进fdi更好地吸收。从进口看,湖南省fdi对进口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湖南省fdi流入后,当地往往要从国外或子公司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以及中间产品等,因而形成一定的进口刺激。
二、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ahp法的基本原理
ahp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由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隶属关系进一步分解,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多层次递阶层次结构;其次,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再次,基于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层次总排序,即各因素相
对于总目标而言的权重。
(二)影响因素的甄选
依据影响因素体系的设计原则,并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对影响fdi贸易效应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重新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尽量选取可量化的指标),主要选取了以下七种影响因素:
一是投资方式:主要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二是投资动因:主要包括获取生产要素,开拓、抢占市场,追求规模效益和规避风险;三是投资来源国(或地区):主要包括发达国家(或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四是投资流向:主要包括人均gdp的地区性差异,基础设施状况,劳动力素质,行政效率和法治环境;五是投资行业:主要包括制造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六是投资主体:主要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七是其他因素。经过分类,上述影响因素中可量化的因素有投资方式、投资来源国(或地区)、投资流向和投资行业,其余无法量化的因素有投资动因、投资主体和其他因素。对于前者,因此,从可量化分析的角度考量,可选取它们作为影响因素。对于后者的筛选主要取决于借鉴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三)影响因素的分析
1、构建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见表1)
2、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中具体指标的两两比较依据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实际状况并结合有关专家意见综合而定,其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的结果如下:
第一,判断矩阵u-ui,即相对于总的湖南省fdi贸易效应而言,贸易替代效应、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2)。
第二,判断矩阵u1-ui表示相对于贸易替代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3)。另外,相对于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与u1-ui类似,故计算过程略。
以上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的特征向量即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权值,其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见表4)。投资动因、投资主体、投资行业以及投资来源国(或地区)这四项因素在影响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三、利用fdi促进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一,利用fdi时将大型跨国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的重点。进一步开放省内市场,以市场换取大型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管理、从而实现引资的目的;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区位优势,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批有一定人才、技术优势的开发区,为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制造条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消除大型跨国公司担心技术泄密等后顾之忧,增强其投资信心;以市、县各科技园区为主体,整合提升各类园区,通过“产业园”、“配套园”等有效形式,尽快使重点产业和主攻对象在区内形成集聚效应,为大型跨国公司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第二,利用fdi时向贸易贡献率高的产业倾斜。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基础工业、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出口创汇型产业,特别是配合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把湖南省十大优势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投资重点;重视大项目的开发和产业链招商,形成利用外资中的规模效应和龙头效应;进一步完善外资行业准入政策,强化外资政策的产业导向。
第三,改善利用fdi扩大当地对外贸易的投资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实行对外商投资者的国民待遇,利用外资政策从税收激励机制为主的优惠政策转向以公平竞争机制为主的规则政策;科学利用国家和本地的各种优惠政策,按照统一政策、平等待遇、公平竞争的原则,对所得税、信贷、保险等政策进行调整,同时允许对特定区域和产业给予适当优惠措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张谊浩,王胜英.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1).
2、杨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相关分析[j].世界经济,2002(2).
湖南省位处我国中部地区,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不断改善、市场准入领域和鼓励类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域、股本比例、经营范围等方面限制的逐步放宽,以“有色金属之乡”和“鱼米之乡”着称的湖南省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1990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仅为9.42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101.51亿美元,是1990年的10倍多。与此同时,湖南省fdi也大量流入。1990年,流入湖南省的fdi仅为0.11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45.98亿美元,是1990年的400多倍。
一、湖南省fdi对当地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
湖南省利用fdi从1983年开始起步,1989年以后利用外资呈现跳跃式发展态势,规模迅速扩大。自1992年以来,湖南省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都超过上亿美元,改变了以往每年不足2000万美元的缓慢发展状况,并于2002年突破10亿美元关口。2009年湖南省实际利用fdi为45.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创历史新高。投资方式上,近几年来外商独资的比重持续上升,2009年达到80.4%,已成为湖南省fdi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投资来源上,湖南省fdi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构成不太合理。一方面,港、澳、台地区资金的比重过大,香港对湖南省的实际投资额占全省的比重每年都接近50%,而欧盟是世界资本输出的重要地区,但投资总额仅占全省引资的2%左右;另一方面,fdi以中小资本为主,国际跨国公司的投资很少。投资流向上,湖南省fdi主要流向省会长沙和京广铁路沿线地区。2009年长沙地区利用fdi为20.33亿美元,占全省的44.2%。
1996-2001年期间,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呈现时涨时跌的不稳定特征,尤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期间,湖南省的对外贸易受其影响出现了回落。2002年以后,湖南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日趋稳定,于2008年创历史新高,达到125.70亿美元。2009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9.2%。其中出口额为54.92亿美元,下降34.7%;进口额为46.59亿美元,增长12.0%。在中部地区,2009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居倒数第二,且与湖北(172.29亿美元)、安徽(156.40亿美元)的差距较大。湖南省的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其总额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6%,衡阳、郴州、岳阳等京广沿线地区由于fdi的带动,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比较迅速。贸易结构上,2002年以前,湖南省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高,一直维持在10%以上,之后才有所下降。从形成规模的出口商品来看,湖南省出口的种类少、规模小。2009年,湖北拥有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种类有34种,安徽有32种,而湖南省只有25种,基本上无优势可言。此外,湖南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较小,2009年仅为4.07亿美元,不到出口总额的10%。
总的来说,湖南省fdi起步晚、规模小,其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发动机”效应还未很好地发挥出来。从出口看,湖南省fdi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一方面,fdi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将带动当地相关企业的出口,再加上fdi企业生产的产品会有较大部分返销或向国外出售,从而形成fdi对出口贸易的引致效应;另一方面,湖南省出口贸易总额的增加、产品结构的升级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等都将有利于增强国外投资者的信心,从而促进fdi更好地吸收。从进口看,湖南省fdi对进口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湖南省fdi流入后,当地往往要从国外或子公司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以及中间产品等,因而形成一定的进口刺激。
二、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ahp法的基本原理
ahp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由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隶属关系进一步分解,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多层次递阶层次结构;其次,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再次,基于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层次总排序,即各因素相对于总目标而言的权重。
(二)影响因素的甄选
依据影响因素体系的设计原则,并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对影响fdi贸易效应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重新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尽量选取可量化的指标),主要选取了以下七种影响因素:
一是投资方式:主要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二是投资动因:主要包括获取生产要素,开拓、抢占市场,追求规模效益和规避风险;三是投资来源国(或地区):主要包括发达国家(或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四是投资流向:主要包括人均gdp的地区性差异,基础设施状况,劳动力素质,行政效率和法治环境;五是投资行业:主要包括制造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六是投资主体:主要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七是其他因素。经过分类,上述影响因素中可量化的因素有投资方式、投资来源国(或地区)、投资流向和投资行业,其余无法量化的因素有投资动因、投资主体和其他因素。对于前者,因此,从可量化分析的角度考量,可选取它们作为影响因素。对于后者的筛选主要取决于借鉴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三)影响因素的分析
1、构建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见表1)
2、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中具体指标的两两比较依据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实际状况并结合有关专家意见综合而定,其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的结果
第一,判断矩阵u-ui,即相对于总的湖南省fdi贸易效应而言,贸易替代效应、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2)。
第二,判断矩阵u1-ui表示相对于贸易替代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3)。另外,相对于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与u1-ui类似,故计算过程略。
以上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的特征向量即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权值,其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见表4)。投资动因、投资主体、投资行业以及投资来源国(或地区)这四项因素在影响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三、利用fdi促进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一,利用fdi时将大型跨国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的重点。进一步开放省内市场,以市场换取大型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管理、从而实现引资的目的;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区位优势,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批有一定人才、技术优势的开发区,为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制造条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消除大型跨国公司担心技术泄密等后顾之忧,增强其投资信心;以市、县各科技园区为主体,整合提升各类园区,通过“产业园”、“配套园”等有效形式,尽快使重点产业和主攻对象在区内形成集聚效应,为大型跨国公司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第二,利用fdi时向贸易贡献率高的产业倾斜。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基础工业、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出口创汇型产业,特别是配合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把湖南省十大优势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投资重点;重视大项目的开发和产业链招商,形成利用外资中的规模效应和龙头效应;进一步完善外资行业准入政策,强化外资政策的产业导向。
第三,改善利用fdi扩大当地对外贸易的投资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实行对外商投资者的国民待遇,利用外资政策从税收激励机制为主的优惠政策转向以公平竞争机制为主的规则政策;科学利用国家和本地的各种优惠政策,按照统一政策、平等待遇、公平竞争的原则,对所得税、信贷、保险等政策进行调整,同时允许对特定区域和产业给予适当优惠措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平台。
:
1、张谊浩,王胜英.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1).
湖南省位处我国中部地区,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不断改善、市场准入领域和鼓励类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域、股本比例、经营范围等方面限制的逐步放宽,以“有色金属之乡”和“鱼米之乡”著称的湖南省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1990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仅为9.42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101.51亿美元,是1990年的10倍多。与此同时,湖南省FDI也大量流入。1990年,流入湖南省的FDI仅为0.11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45.98亿美元,是1990年的400多倍。
一、湖南省FDI对当地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
湖南省利用FDI从1983年开始起步,1989年以后利用外资呈现跳跃式发展态势,规模迅速扩大。自1992年以来,湖南省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都超过上亿美元,改变了以往每年不足2000万美元的缓慢发展状况,并于2002年突破10亿美元关口。2009年湖南省实际利用FDI为45.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创历史新高。投资方式上,近几年来外商独资的比重持续上升,2009年达到80.4%,已成为湖南省FDI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投资来源上,湖南省FDI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构成不太合理。一方面,港、澳、台地区资金的比重过大,香港对湖南省的实际投资额占全省的比重每年都接近50%,而欧盟是世界资本输出的重要地区,但投资总额仅占全省引资的2%左右;另一方面,FDI以中小资本为主,国际跨国公司的投资很少。投资流向上,湖南省FDI主要流向省会长沙和京广铁路沿线地区。2009年长沙地区利用FDI为20.33亿美元,占全省的44.2%。
1996-2001年期间,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呈现时涨时跌的不稳定特征,尤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期间,湖南省的对外贸易受其影响出现了回落。2002年以后,湖南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日趋稳定,于2008年创历史新高,达到125.70亿美元。2009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9.2%。其中出口额为54.92亿美元,下降34.7%;进口额为46.59亿美元,增长12.0%。在中部地区,2009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居倒数第二,且与湖北(172.29亿美元)、安徽(156.40亿美元)的差距较大。湖南省的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其总额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6%,衡阳、郴州、岳阳等京广沿线地区由于FDI的带动,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比较迅速。贸易结构上,2002年以前,湖南省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高,一直维持在10%以上,之后才有所下降。从形成规模的出口商品来看,湖南省出口的种类少、规模小。2009年,湖北拥有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种类有34种,安徽有32种,而湖南省只有25种,基本上无优势可言。此外,湖南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较小,2009年仅为4.07亿美元,不到出口总额的10%。
总的来说,湖南省FDI起步晚、规模小,其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发动机”效应还未很好地发挥出来。从出口看,湖南省FDI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一方面,FDI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将带动当地相关企业的出口,再加上FDI企业生产的产品会有较大部分返销或向国外出售,从而形成FDI对出口贸易的引致效应;另一方面,湖南省出口贸易总额的增加、产品结构的升级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等都将有利于增强国外投资者的信心,从而促进FDI更好地吸收。从进口看,湖南省FDI对进口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湖南省FDI流入后,当地往往要从国外或子公司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以及中间产品等,因而形成一定的进口刺激。
二、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AHP法的基本原理
AHP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由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隶属关系进一步分解,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多层次递阶层次结构;其次,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再次,基于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层次总排序,即各因素相对于总目标而言的权重。
(二)影响因素的甄选
依据影响因素体系的设计原则,并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对影响FDI贸易效应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重新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尽量选取可量化的指标),主要选取了以下七种影响因素:
一是投资方式:主要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二是投资动因:主要包括获取生产要素,开拓、抢占市场,追求规模效益和规避风险;三是投资来源国(或地区):主要包括发达国家(或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四是投资流向:主要包括人均GDP的地区性差异,基础设施状况,劳动力素质,行政效率和法治环境;五是投资行业:主要包括制造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六是投资主体:主要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七是其他因素。经过分类,上述影响因素中可量化的因素有投资方式、投资来源国(或地区)、投资流向和投资行业,其余无法量化的因素有投资动因、投资主体和其他因素。对于前者,因此,从可量化分析的角度考量,可选取它们作为影响因素。对于后者的筛选主要取决于借鉴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三)影响因素的分析
1、构建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见表1)
2、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中具体指标的两两比较依据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实际状况并结合有关专家意见综合而定,其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的结果如下:
第一,判断矩阵U-Ui,即相对于总的湖南省FDI贸易效应而言,贸易替代效应、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2)。
第二,判断矩阵U1-ui表示相对于贸易替代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3)。另外,相对于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与U1-ui类似,故计算过程略。
以上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的特征向量即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权值,其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见表4)。投资动因、投资主体、投资行业以及投资来源国(或地区)这四项因素在影响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三、利用FDI促进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一,利用FDI时将大型跨国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的重点。进一步开放省内市场,以市场换取大型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管理、从而实现引资的目的;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区位优势,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批有一定人才、技术优势的开发区,为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制造条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消除大型跨国公司担心技术泄密等后顾之忧,增强其投资信心;以市、县各科技园区为主体,整合提升各类园区,通过“产业园”、“配套园”等有效形式,尽快使重点产业和主攻对象在区内形成集聚效应,为大型跨国公司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第二,利用FDI时向贸易贡献率高的产业倾斜。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基础工业、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出口创汇型产业,特别是配合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把湖南省十大优势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投资重点;重视大项目的开发和产业链招商,形成利用外资中的规模效应和龙头效应;进一步完善外资行业准入政策,强化外资政策的产业导向。
第三,改善利用FDI扩大当地对外贸易的投资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实行对外商投资者的国民待遇,利用外资政策从税收激励机制为主的优惠政策转向以公平竞争机制为主的规则政策;科学利用国家和本地的各种优惠政策,按照统一政策、平等待遇、公平竞争的原则,对所得税、信贷、保险等政策进行调整,同时允许对特定区域和产业给予适当优惠措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张谊浩,王胜英.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