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处理策略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4 16:30: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风险处理策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风险处理策略

篇1

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需求激增,污水处理行业投资较大,我国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没有完全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污水处理行业在污泥处置、再生水回收利用等环节持续加大投资,资金十分有限的污水处理行业尚未完全满足水污染治理的现实要求。因而,许多污水处理行业开始运用BOT、PPT、TOT等各种模式引入资金及竞争机制,政策上也开始允许污水处理项目资金渠道的多样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及谁承担风险”的投资管理原则,这就说明决策者必须充分重视污水处理项目的投融资并以更高的要求进行项目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一、污水处理行业投融资的特点

一是不同投融资模式及投资主体直接受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方式的影响。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管理主体基本上都是政府,但投资主体却可能多元化。二是投融资方式有所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完善,完全依赖银行贷款或财政投资的污水处理行业融资方式逐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资本市场的融资效果日益显现。三是在选择投融资客体时充分考虑有别于普通项目的效益特征。污水处理项目具备服务性和社会性,因而选择投融资客体时应使整体效益大于局部效益、社会效益优于经济效益。

二、污水处理行业投融资的策略分析

1.全面分析成本,科学制定投资决策

一是针对各个污水处理项目要制定成本费用估算表,切实把握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营成本使其具有相对优势。二是对项目的财务投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如项目建成并投运后,按《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国家发改委第42号令)的办法准确核算,全面分析日处理污水量、单位运行成本、年实现收入及利润情况、长期借款及利息偿付方式、项目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财务净现值等指标,以确保项目在财务上具备可行性。三是以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为中心,对污水处理项目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通过污水处理项目投资减少水体污染,改善城区面貌和投资环境,促进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可以带来巨大的间接社会效益,项目投资也有很大的外部收益,促进经济的对外开放和本城区的繁荣发展。水污染基本消除后农业将从中受益良多,污水处理项目投资也将产生重要的经济效益。

2.积极扩充资金来源,规避投融资风险

吸引民营资本进入污水处理行业的投融资模式是实现市场化和多元化的关键,应积极扩充资金来源保证污水处理项目的资金需要。早期我国民营资本受到了一定的规模限制,在污水处理行业投融资方面一直是国外资本起主导作用。一般而言,吸引外资存在以下风险:一是如果我国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领域由外资主导,将不利于切实保障我国的经济安全和人民生活;二是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领域大量由外资占据压缩了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外资较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使国内资金的发展前景堪忧;三是浮动汇率制度在发达国家的实行使我国所用外资资金承受着一定的汇率风险。随着政府对民营资本规模增长的鼓励,投融资决策者开始把目光转向了民营资本,开始意识到内资的优点及外资的弊端,相比以上外资的有关风险,内资的优势也就得以体现。近年来,在政府政策的鼓励下,我国各大城市的民营资本规模日益庞大且在积极找寻良好的投资机会,民营资本投入污水处理行业有利于避免外资抗压下的盲目投资行为,提升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污水处理行业规避因外资引发的债务、汇率等诸多风险。污水处理行业投融资决策不再局限于外资融资,而是外资内资并行不悖。

3.拓宽投融资渠道,扩大投融资主体范围

尽管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投融资主体也在逐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目前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尚未完全满足市场化建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现实要求。针对此类现象,政府应继续从政策上给予投资污水处理行业的民营资本以支持,为民营资本创造良好的进入条件,除了BOT融资模式,还可以根据回收期限、投资收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资金使用要求,积极引入ABS、TOT、PFI等市场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持续鼓励并推动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进程。民营资本在各大城市资本中占比日益提高,只要政策到位且制度设计合理,资本的逐利性会使民营资本很乐意进入污水处理行业。此外,还可以积极辩证地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全面拓宽污水处理融资模式,扩大融资渠道。

4.健全管理体制,提升运营效率

术业有专攻,政府应专一地发挥其在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服务者、引导员和监督人的作用,不缺位管理也不越位身兼数职,应当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建立管理体制。一是持续推进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强化宏观调控,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将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到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经济与社会调节管理方面;二是健全关系国计民生重大事项的行政管理与协商决策机制,完善决策评估、技术咨询等制度;三是健全法规建设,建立执法严明、权责明晰的执法体制;四是健全行政管理监管机制,依据正确的绩效标准考核人员的工作绩效。

具体到污水处理行业,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在资源市场配置中的导向作用,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及市场运作的改革路径,引进先进污水处理技术与优良管理模式,提升污水处理行业的运营效率。同时,为民营资本的进入提供便利,通过降低技术壁垒、完善投资环境、健全收费制度、监管资本运营项目的建设情况等途径引导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到污水处理行业的市场竞争之中。其中,改革污水处理收费制是污水处理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应当合理调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真正实现微利保本,科学制定污水处理收费市场化机制,根据地区、性质等的不同征收不同的污水处理费用。为避免免费“搭车”现象还要进一步规范污水处理费用征收渠道,使民营资本进入污水处理行业的积极性更高。

三、污水处理项目的主要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1.项目招投标风险及其控制

目前在多数情况下,污水处理项目(如BOT模式)都以招标方式展开。污水处理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普遍存在三大风险:一是组织污水处理项目招标时套用设备招标或工程招标形式,在选择特许经营项目投资经营者时没有将污水处理项目自身的特点加入在内;二是有的企业为了投中具有稳定回报优势的污水处理项目甚至恶意压低报价,投标人资格审查松懈、质量良莠不齐降价了招标程序的有效性;三是当前污水处理价格在部分招投标评价标准中存在很多的不合理现象,招标文件编制水平低下,评标过程随意性高。

针对以上项目招投标风险,本文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第一,积极引入法人招标新模式,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程序与方式。第二,评价标准和招标文件须合理设定,资格预审须严肃进行,这对正确选择投标人至关重要。要将商务招标与技术招标分类分组进行。第三,政府应强化对污水处理项目招投标工作的监督管理,使其不折不扣地按规定的程序组织开展,完善有关法规,在招投标管理中融入项目融资事项,促进公开、公平、公正招投标竞争环境的形成。

2.项目融资风险及其控制

中小型民营环保企业等水务投资组织的融资难度较大,其污水处理融资结构欠合理,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周期较短且利率较高的间接融资是其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与污水处理项目周期较长、收益偏低的特征不匹配。民营企业无法从商业银行得到较高的授信额度,能够投入污水处理项目融资中的额度则更是少之又少。此外,直接融资渠道运作不顺畅、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权益融资与债务融资条件过高等问题直接制约着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项目融资风险,本文提出以下风险控制措施。第一,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污水处理项目进行融资。随着国际金融机构的本土化及国内银行的国际化,国内银行日益重视和推广项目融资这种投融资模式,污水处理项目融资风险也会有所下降。第二,尽管地方政府开始逐步依托社会资本来促进污水处理行业的运转,政策性资金在污水处理行业价格体系内仍然承担着重要的融资责任,这是由于债券、股票等市场门槛很高或不能为污水处理行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第三,积极拓宽其他可能的融资渠道。日前中国保监会颁布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尽管有关业务流程尚处于试点阶段,但这使污水处理项目资源来源于特定保险资金成为可能。

3.管网配套风险及其控制

20世纪90年代,由于地方政府资金短缺,使其没能及时完成与污水处理厂相配套的污水管网建设,直接导致了污水处理厂的高负荷或不正常运转。21世纪以来,污水管网和处理厂的发展速度均较快,但前者建设能力弱于后者,使污水处理项目应有的环境与社会效益有所降低。应该说,建设与维护资金短缺是非盈利性污水管网配套建设速度慢的主因。

针对该问题本文亦提出几点风险控制措施。一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 的污水处理原则,适当提高居民污水处理费率并从法律制度上对征收给予保障;二是地方政府应努力盘活和开发市政现有的公用存量资产,通过TOT等模式将污水处理项目市场化,多方筹集污水管网建设资金;三是巧用国内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流域污染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性质的项目贷款。

4.政策变更风险及其控制

现有法规体系的不健全很可能带来所谓的政策变更风险,特别是当地方政府承诺与中央政府有关政策相违背时,污水处理项目就将面临较大的风险。例如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固定回报问题,当时各级地方政府为吸引外资给出了不切实际的固定回报率,给企业和政府带来了巨额债务。针对此类风险,必须健全污水处理有关法律法规,减少规定的争议性,尽可能将所有问题预先考虑在内,预防因政策变更所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水网.我国污水处理BOT项目市场报告[R].中国水网市场调研报告系列, 2009-01-15.

篇2

1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

在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开展风险分析,进而进行评价,对风险有明确的认识,将此作为依据,来开展各项工作,实现项目中风险高效、系统的控制。

2加油站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风险识别的可靠性所谓风险识别,就是对投资风险实现合理分类。比如石油、石化公司以及加油站通过计算和分析,明确加油站建设中项目的质量、进度以及资金投入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但是风险识别并不是一类万能的方法,在具体的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和问题,比如:缺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风险意识不足以及危险认识不足等。

(2)法律不健全近些年,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风险管理方面的法规和制度,但是并没有详尽的对风险管理进行明确的规定,通常都是一些较为笼统的概念,无法实现高效化的管理。

(3)管理工作系统性不足尽管公司设置了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但管理人员并没有对项目中的风险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导致风险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不仅全面性不足,而且会在系统中出现较大的漏洞,导致项目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或者负面效应。

(4)管理技术薄弱第一,风险识别难度越大。在一些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风险识别具有专业的或者专门的研究机构,很多企业或者专业公司、研究公司都会自己制定风险管理文件。这些工作内容的开展,为企业进行风险识别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加油站的建设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阶段,风险管控只能从风险的识别开始,导致研究资金投入量的加大和成本的提高。第二,风险评价误差大。风险评价存在显著误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工作扎实程度不足,并没有十分适当的相关的经验或者资料可以合理借鉴,如果风险管理工作满足借鉴经验,可能会导致后期风险管理的结果受到影响。如果在风险识别阶段就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则会导致风险评价工作的后期出现极大的问题。

3加油站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1)前期开发阶段的风险管控在开展分析工作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只有获取详细的数据资料,才能保证评估工作的准确开展,通过各类调查手段和方案开展市场调查工作,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经过信息化的处理方法使加油站建设项目信息服务于项目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另外,必须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定,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制约,实现专门的风险管理。将项目风险责任明确以后,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保证规范或者制度对操作进行合理、有效的约束与管制。

(2)加油站建设阶段的风险防范第一,做好管理工作,对建设单位要进行高标准、严格化的管控,加油站项目工作主要由建设单位负责,所以建设单位必须具有极高的建设水平以及风险防范的能力。做好相关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考核,通过培训、交流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对工程建设情况全面掌握,进而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第二,严格监理机制。第三方管理单位要严格项目的管理,通过合同的约束,实现加油站项目风险的高效管控。也可以通过确定的方式,实现风险的转移,将其转移到第三方监理公司或者建设单位中。第三,规范施工单位。在建设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可以通过责任落实到人、强化方案设计以及明确材料、工艺管控等方法实现项目的有效管理。

(3)加油站投入运营以后的风险管控第一,合理选择建设计划,使其能够高效率的对风险进行规避,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项目中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将最佳的产品和最优的服务提供给用户,建设更好的服务环境,尽可能占领市场,使企业的运营更加稳定,降低市场风险,提高了应对风险的能力。第二,商品运营过程中,合理防范风险。培养风险管理意识,使工作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第三,建立风险的预警机制。对加油站建设的特点进行明确的分析,在已建成的加油站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取资料和信息,了解风险的变化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实现对加油站的动态性管理,做好防范工作。

(4)工程成本风险的管控如果需要投入的资金或者工程花费没有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严格禁止使用或挪用。如果对资本性支付和收益性支出划分清晰,则企业应该认真审核支出的真实度,如涉及到的文件、资料和数据是否健全等。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应该按照制度计算利息资本化金额,再报给财务资产负责部门进行审批。

4结语

综上所述,加油站项目要做好严格的质量管理,对于不同的环节,要明确可能产生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而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市场有一个正确、合理的分析与评价,避免发生矛盾,出现纠纷,做好市场的合理策划,使项目的运营有据可依,按照确定的方案和规划执行,尽可能规避加油站运营可能发生的风险,使加油站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学明,祝韬.关于加强小散远单位加油站全面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30).

篇3

引言

我国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了对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需求量急剧增加。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由政府提供的传统模式使急促设施长期滞后于城镇经济的发展水平,为缓解这一矛盾,政府开始在基础设施的供给方式上作出转变,努力将市场经济纳入到基础设施的恰当领域中。BOT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1]。

BOT模式的一般含义是:项目公司通过特许合同从委托人(通常是政府)手中获得从事某个项目(多为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经营“特许权”,在“特许权”享有期内,项目公司通过对项目的经营回收投融资成本并获得适当利润,“特许权期”满后,项目公司将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2]。

BOT项目特许期长、资金投入大,城镇污水处理厂还将面临城镇规划、污水负荷、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费用的征收与支付、污水处理技术以及环境标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风险管理更为复杂,下面对污水处理BOT项目特许决策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

一、风险因素识别

宋志东认为,BOT融资中的风险应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指与市场客观环境有关的超出了项目自身范围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由项目实体自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主要包括完工风险、经营风险和环保风险[3]。俞波等指出,影响项目财务的主要风险因素为项目的建设投资、产品的销售数量与价格、能源动力与原材料物价指数,即建设投资、价格指数和供水量与价格将影响项目的财务指标。可见,价格和投资、价格指数和财务指标之间存在函数关系[4]。他同时指出,污水处理BOT项目存在三大类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环境风险主要指政策风险,技术风险指进水量和水质的变化风险,建设风险、运营风险和出场水质和污染物处理风险[5]。吴建等在谈到城镇污水处理厂BOT项目运作程序集风险管理时提到政府风险、技术风险、负荷风险、竞争风险、环境标准风险[6]。这里的政府风险主要指地方政府的信用风险,那会给项目造成麻烦,但无关价格,技术风险指以下几个因素可能产生的技术风险:工程及设备质量、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公司管理、暴雨和干旱等不可抗力,技术风险将导致污水处理异常。负荷风险是指进水量和进水水质的风险。

总结文献资料对污水处理BOT项目风险的分析,决定从供应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不可抗力风险、政策风险、金融风险、建设风险7个方面确定影响污水处理BOT项目特许决策的风险因素。如表1所示:

可见,7个方面的风险共包括17个风险因素,图1显示了这些风险因素对污水处理BOT项目特许决策影响的途径。

图1风险因素及其影响途径

下面分别对这17个风险因素进行解释并对BOT项目特许决策的影响途径进行说明。

3、供应风险

工业废水排量不足,会使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量达不到盈亏平衡点,从而以原有的价格不能保证利润的实现,这样就会影响到价格。

生活污水排量不足,会有何工业废水排量不足一样的影响。如果排水量超出BOT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情况,则风险由水域环境承担,对价格不会产生影响。

生活污水水质超标,会增加污水处理厂的的处理难度,使经营成本上升,从而影响到价格。

工业废水水质超标对价格的影响与居民生活污水水质超标对价格的影响相同。

管网铺设不力。污水是通过污水管网从排污源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的,没有污水管网系统的建设,污水就不会得到处理。通常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是两个项目,政府负责管道的建设,只是把污水处理厂作为BOT项目交由私人运作,由于两个密切相关的项目由不同的主体负责,便会产生项目的管网之间在建成使用时间上的矛盾。管网铺设不力是指管网不能在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之前建好,从而导致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开工,在特许经营期内不能产生现金流,从而导致资金时间价值的浪费,使投资额增加,从而影响项目。

污泥处理条件变化。污泥的处理是污水处理之后的必须环节,它和污水处理一样,拥有独立的一套设备。目前的污水处理还主要是经过减量化、无毒化和稳定化之后运到填埋场埋掉。当填埋场被填满时,污水处理厂便需要花费成本寻找新的填埋场,在土地资源不丰富的今天其成本会很高。将来的污泥处理采用资源化的科学方法,污泥经处理后可以堆肥,可以做建材或黏合剂、吸附剂等,还能通过焚烧来获得一些热量。污水处理厂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的经济结构,选择经济科学的方法来处理污泥。污泥资源化的不同选择差别很大,选定一种后就很难转型到另外一种,因此选择存在风险。同时有些资源化的技术还不成熟,可能会给以后的处理造成麻烦,造成成本的增加。

4、市场风险

篇4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特征及成因

风险通常是指某一事件产生的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异程度,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超过预期的收益,也可能给企业带来超过预期的损失。由于人们更关注意外损失,因此,一般而言风险被视为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企业最常见的一种风险,关于其概念的界定有多种观点。其一,认为财务风险就是筹资风险。举债渠道的不同选择、举债数量的多少必然会引起企业资本结构发生变化,因此产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此定义最早由西方国家提出并广泛出现于一些财务管理的教材中。其二,认为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和用资等资金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体现为再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运动风险。其三,认为一个企业所有风险都可视作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所面临的全部风险的货币化表现。笔者认为,在当今高度货币化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各种风险都集中体现为潜在的或现实的经济利益损失,对财务风险采用这一界定方式有利于企业管理者从市场参与者角度,以价值为主线,来辨识、评估、和处置其所面临的全部风险,而不仅仅局限于资金运动所面临的风险。财务风险具有风险的一些共性特征:一是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其是否发生及强弱无法预测。三是财务风险具有损失性,财务风险的发生威胁企业收益和生存的安全性。四是财务风险具有可控性,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可以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及影响程度。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相当复杂,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可分为源自于外部的原因和源自于内部的原因两类。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是宏观环境,如制度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等复杂多变,导致决策者难以把握控制事物未来发展的过程。另外,在市场经济中广泛存在的各种欺诈、违约、投机取巧等道德风险对企业财务有重大影响,可能导致违约及债权债务关系严重扭曲等。源自于企业内部的原因主要是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比例过高,资产流动性差,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内部控制不健全等等。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

(1)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具体而言,应加强动态分析,认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理财和经营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同时提高风险价值观念,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并建立起对财务风险的问责制度,使管理者、职工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2)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为了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经营信息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及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症结,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在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时,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所选的财务指标应具备以下条件:其一,所选财务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各方面的财务状况。其二,所选财务指标能够对企业财务失败有指示作用。其三,在运用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同时,也要考虑一些重要的非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从而使风险判断更加全面、准确。(3)注意控制负债比率,有效防范筹资和投资风险。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流转的起点,而过度举债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企业筹资渠道一是股东、出资人的投资,二是借入的资金。股东和出资人的资金可被企业长期使用,不存在还本问题,但是其风险存在于投资效益的不确定性和投资者对预期股价和股利的期望值降低方面。对于企业借入资金,在资金使用效益不佳的情况下,会给企业带来不能偿还到期借款本息的风险。筹资风险的防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避免经营和投资决策失误。二是适度举债,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三是防范因“应付账款”过大,交易恶化,给企业带来的诉讼风险。(4)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而提供的一种合理保障,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企业合规经营、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和经营结果的效率与效益。内部控制缺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应将内部控制的重点由资产安全及其记录正确性逐渐向风险管理转移。风险管理要求内部控制不应仅仅局限于单个岗位、单项职责、单项业务、单项流程,而是要包括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凡是可能诱发和产生风险的活动都应加强控制。

参 考 文 献

篇5

现浇楼板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也比较复杂,一旦出现裂缝,处理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现浇板裂缝问题受到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等单位的普遍关注,从图纸上注意到设计部门正运用设计手段通过加强构造配筋、设缝等措施进行预防。

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过于粘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也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的原因。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例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份等,都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粘稠,使混凝土在搅拌时就会裹入大量气泡,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粘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因此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一些水泥厂为了增大水泥细度,又考虑节约电能,往往在磨粉时加入一些助磨剂。

1.2 在实际施工时,往往浇注厚度都偏高,超过了GB/T10-95《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规定“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宜为300-500mm”的标准,由于气泡行程过长,即使振的时间达到规程要求,气泡也不能完全排出面。在生产实践中大家都知道,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题下,使用尿醛树指压制的竹或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比用铁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1.3 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结构面层的影响。由于气泡内部含有气体,因此气泡体积变化与环境温度特别敏感,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体积变大,气泡承载力变小,容易破灭。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因此敷着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气泡体积变化也很大,当混凝土面层水泥浆体的强度小于气泡强度时,气泡体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气泡周围的水泥浆体也随之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浆体的强度不断增加,当气泡周围水泥浆体达到一定强度时,再不随气泡体积变化而变化,如果此时正赶上气泡直径最大时,势必给混凝土面层留下孔洞。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分析

2.1 温度应力。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引起的。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混凝土相应的会产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由于现浇板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体表比)较小,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较大,使板内出现拉应力。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当板内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且楼板变形大于配筋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的时候,楼板内就会产生裂缝。

2.2 水泥的品种与强度等级、水泥用量、水灰比。水泥的水化热是水泥固有的性质,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升高,内外产生温差,温差引起的应力可使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的温度会随水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造成混凝土的收缩大,水化热高,产生非受荷裂缝。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水灰比增大,水泥用量增多,混凝土的收缩量增大。

混凝土硬化过程是化学结合水与水泥化合的结果,水灰比大,用水量多,混凝土的收缩增大。夏季露天堆放的砂石料受高温和太阳辐射的影响表层温度达60℃以上,用这种砂石料配制混凝土会增大用水量,环境温度过高使水泥出现假凝和粘罐现象。由于水灰比的增大和搅拌质量的降低,将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干缩增加。

2.3 浇筑方案。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大多数工地的垂直运输机械使用的是龙门架,设备比较陈旧,工作效率不高,在天气炎热、操作人员比较困乏的情况下会出现部分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的时间超过了规范规定的时间,未做技术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强度,就迫不及待的上人操作和堆放材料,使其产生过大的变形,导致裂缝产生。施工现场也会出现在未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时,拆除个别的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扣件等,造成支架的承载体系发生变化而产生裂缝。

2.4 养护方法。混凝土失水会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而且因水化作用未能完成,造成混凝土结构疏松,渗水性增大,形成干缩裂缝。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早期表面干燥或早期内外温差较大更容易产生裂缝。

3 现浇楼板裂缝的预防措施

篇6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医药工程项目作为医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发展的时间比较短,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缺少相关的工作经验和管理专业知识,影响了医药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在今后的医药工程项目管理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医药工程项目的管理,促进医药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

一、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药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对于医药工程的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对于医药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不重视或者缺少相关的人才导致医药项目管理的质量风险管理水平未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医药工程项目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认识不足

由于当前我国的医药工程发展时间比较短,发展缓慢,对于医药工程项目的认识不足,导致医药工程项目 的质量风险管理认识不足有所欠缺,质量风险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地实施,影响医药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医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于质量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对于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全面的了解,导致这一工作难以落实。

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人员素质需要提高

医药工程项目 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当前我国医药工程项目的专业人员数量和素质都并不理想,这对于医药工程项目的实施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当前我国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质量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失误对于医药工程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另外当前医药工程管理人员也忽视了对于质量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当前医药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才能更好地为医药工程项目建设服务。

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方式不规范

我国的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由于重视不足,发展时间比较短,一些相关的规范和制度并不十分完善,管理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风险管理规范制度不健全。由于医药工程项目的发展时间比较短,质量风险管理的相关规范制度并不十分完善。另一方面质量风险管理制度缺少相关的落实措施。由于对于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视不足,质量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并没有得到落实,这严重影响了医药工程项目的实施效益和实施进度。

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策略

医药工程项目的实施需要加强对质量风险的管理,由于医药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众多的问题,项目管理也应该加强相关的质量风险管理,尽量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风险,保障应有的经济效益。

重视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

质量风险管理主要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是对医药工程项目中的医药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衡量、控制以及评价的过程。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产品从最初的研究、生产、市场销售一直到最终从市场消失的全部过程。由于当前医药工程项目的实施缺少相关的经验和管理,导致医药工程项目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再加上由于医药工程倾注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精力和汗水,更需要提高医药工程项目的质量,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作为医药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医药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管理,尽量减少项目中的质量问题,保障医药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完善相关的质量风险管理规范

由于我国的医药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管理并没有广泛地得到应用,质量风险管理的规范并不十分完善。在今后的医药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完善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和相关的规范,使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另外还需要建立相关的质量风险责任制度,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对于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还可以提高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尽量减少由于工作人员失误或者是专业素质不足导致的管理问题。

提高质量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

医药工程项目的实施在当前我国的医药行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医药工程项目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工作人员加强质量风险管理,尽量减少项目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风险问题,保障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当前我国的医药行业中由于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时间比较短,相关的专业人员比较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质量风险专业知识的培训。当前我国的医药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工作发展时间比较短,需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促进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的水平。医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加强相关的质量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需要引进一些专业人才提高质量风险管理工作水平。医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行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的指导,这为质量风险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借鉴机会。另外医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还需要借鉴相关的国外质量风险管理经验,从中学习相关的工作经验,提高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的水平。

结语:

医药工程项目作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新兴项目,对于提高我国的医药水平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医药工程项目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加强相关的质量风险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医药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障医药工程项目的质量。在今后的医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质量风险管理,提高医药工程项目的质量,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

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当前农村生产和生活活动主体-农户-正面临着日益繁杂和不确定的各种生产和生活风险。这些风险有的是可以通过农户自身的资源来处理和面对的,有的则需要农户通过扩展家庭的资源来处理和应对,还有的则需要通过社区和国家从宏观层面来进行干预才能有效处理。当前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农户面临着哪些风险,他们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本文旨在分析农村风险种类,考察农户处理风险的生计资源状况以及他们处理风险的手段和策略,为国家制定帮助农户风险处理的政策干预提供参考。

一、农村和农户面临的风险来源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

1.农村风险主要来源于制度的、市场的、生产的和自然的风险

第一,制度/政策风险。宏观经济政策、农业政策和制度的变动会对农户生产造成不确定性。例如,农产品价格政策、土地经营制度等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农户行为面临不确定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些农业生产要素(如土地)的培育需要更长的时间和周期,农业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第二,市场风险。首先,由于市场变化会引起农产品供给需求状况的变化和农产品价格波动,从而直接给农户农业收入带来不确定性;其次,农户在生产中的投入要素,小到小农具、籽种、农药、化肥,大到役畜的购买、租用,甚至农地本身的租用等,这些要素的价格经常变化,这直接影响到农户生产成本的高低。各级劳务市场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会影响到农户非农收入的实现。

第三,生产风险。该风险是由于农户自身的生产经营决策所导致的。家庭劳动力虽然是决策者可以支配的,但其利用却受到了疾病、非农产业就业的可能性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农产品加工的成本,以及贮存和运输的成本,乃至贷款利率等也是农户决策者无法控制的。

第四,自然风险。农户面临的自然风险是指各类灾害,包括水灾、旱灾、冰雹、霜冻和台风等在内的灾害性自然现象所导致的农作物产量降低或农户收入损失。

2.农户家庭经济风险

农户面临着生产和消费双重风险,包括成本和价格、不确定的收入以及灾难性的损失,自然、政治动荡、税收和利率变化等。作为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特征明显的产业,农业生产经营者承受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缺乏联合的单个农户对市场价格和自然风险只能被动接受。农户既要应付农业的自然灾害风险,又要应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以及农作物产出量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

从农户面临的经济困难是否可能预见及可能预见的程度来看,农户经济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第一类,确定性消费投资带来的家庭经济困难,这类事件的特点是集中投资,逐期受益。这类事件是可事先估算的,如建房,生育,婚嫁,学费等。第二类,意外事件带来的家庭经济困难。这类问题的投资往往是一次性的,该风险属于投入数额大且难以事先控制的不确定性问题。如大病医疗,自然灾害,主要劳动力去世等。第三类,经营风险损失带来的家庭经济困难。这类困难具有一定可预知性的风险性问题,但预测事件发生时所需要的信息不完整,是风险性问题,如市场变化,企业亏损等。第四类,没有包括在以上框架内的其他问题。

二、农户风险处理策略建立在自身的资源状况基础上

农户的风险处理策略是在宏观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以农户自身拥有的各种经济和社会资源为基础,通过市场的以及制度的方式,采取一系列生产和投资(包括社会投资)策略来保障家庭生产和生活安全。基于可持续生计策略分析框架(Scoones,1998)的思想,农户风险处理策略与制度安排、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和政治等因素密切相关。农户采取不同风险处理策略的因素主要由其自身的资源状况所决定。

1.自然资本。指农户所处的环境条件如土壤、水分、空气、遗传资源等。不同财富等级的农户拥有的耕地质量可能不同。例如,农户往往会选择优等地种植产量高、价格好的农作物以确保收入实现,而在劣等地上种植口粮,或者红薯等当作猪等牲畜的饲料。

2.经济和财政资本。包括现金、储蓄、借款/贷款等;还包括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等。富裕等级农户收入高、储蓄多。由于有充分的经济和财政资本支持,富裕等级农户可以选择如何投入、组合农业生产活动可以达到效率最大。

3.人力资本,即技能、知识、劳动能力、良好的健康状况。通常富裕和中等农户有能力在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投入较大并且保持其稳定性,而贫穷农户在遭受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可能选择让子女辍学。一方面减少了学费支出,另一方面让子女从事事务活动甚至外出打工以应付困难。

4.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包括社会网、社会权益、社会关系、从属关系和联合体等。贫穷等级的农户可能因为存在良好的社会网、社会关系等增强应付风险的能力,甚至逐步脱离贫困。富裕等级农户也可能因为缺乏社会资源而无力开展一些家庭经营活动,或者无法更及时的获取信息及先进的技术等。

三、生产和生活活动多样化是农户风险处理的主要策略

由于农业生产的弱势性和农户自身的脆弱性,农户通常会选择各种风险管理方法以降低所面临的风险。现有的研究已经总结了面对着各种风险,不同的行为主包括个体、家庭、社区、非政府组织、市场、政府和国际组织都会建立起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框架(Holzmann和Jorgensen,2000)。

作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农户在遭遇到风险时,首先,会采取风险回避策略,比如在粮食作物增收难的情况下,农户会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有的农户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会从事养殖业等。其次,会采取预防并控制损失,如农户采取空间上的分散种植、不同农作物间作、轮作,在作物生长期加强田间管理等。再次,会利用风险留存的策略,这是指承担风险并以自己财产来弥补损失。最后,是风险转移的策略,将带有风险的资产卖给别人或购买保险,便是这种风险管理的例子。

农户收入多样化策略的目的主要在于回避风险和提高收入,主要包括“事前”处理策略和“事后”处理策略(Pandey,1997)。农户“事前”的风险处理策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通过多样的活动来分散风险;二是通过灵活的投入策略回避风险。农户风险分散包括横向分散和纵向分散,前者如作物种植的地块分散、作物种植方式的分散、同种作物的各品种种植的分散、从事多种收入创造活动等。后者是指时序上的分散,如根据时令和降雨量的多少灵活安排种植活动和投入。尽管采取了各种“事前”防范风险的策略,但若损失仍然发生了,此时农户如果不能通过“事后”策略弥补,当其收入的下降将使得农户入不敷出,不仅影响当期的消费水平,而且影响长期生产与消费水平。动用食物和现金储备,获取工资性收入、借贷、变卖资产、减少消费支出、依靠救济、移居外地等都是收入下降后的“事后”处理策略。这些机制会对农户的消费水平、经济负担和长期的生产能力造成不同的影响(丁士军,2001)。

不同农户资源禀赋不同,在选择多样化处理策略组合式也会有所不同。富裕农户通常采用多样化收入策略,尤其是将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相结合;在风险发生后,一般其现金储备完全足以满足生产生活所需,不同采取变卖资产、减少消费支出等策略,而风险的发生通常不会影响到子女的教育问题。贫穷农户通常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生产,更具有脆弱性,一旦发生较大风险,他们将不得不减少消费、变卖资产、依靠救济、借贷、甚至是乞讨。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综上分析可以发现,农户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微观经济主体,是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的重要的分析单位。农户的生产活动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为了增加收入,降低风险,农户自身会采取这不同的风险处理策略组合。在农户的家庭经营、风险处理策略选择决策中,宏观经济环境、组织制度与市场结构、农户自身的资源禀赋状况等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对于同一地区的农户而言,各宏观环境因素、组织制度对农户的风险处理影响基本相同,农户资源禀赋是决定农户采取不同风险处理策略的主要因素。

需要对于不同地区的农户采取不同的地区政策帮助农户降低生产风险和提高农户收入。对于同一地区的农户,根据其自身拥有的资源禀赋提供不同的政策支持,即针对富裕、中等、贫穷的农户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帮助扶持政策。例如,对于富裕农户,应当以提供信息、技术指导等措施,鼓励其多样化经营、实现专业化经营,以在农户中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政策侧重于“新”;对于中等农户,应当结合农户自身的实际情况,给予技术支持和部分生产物资帮助,如提供良种、科学的田间管理等,以帮助农户稳收增收,政策侧重于“稳”;对于贫穷的农户,则应当主要提供经济援助或是政策支持降低承包费用(包括资金和实物的形式)、或者在农业生产中提供免费的机械化、半机械化耕作条件,以减轻农户的劳动力负担,使之有能力从事更多的农业和非农生产活动,以达到增收降低风险的目的,政策侧重于“增”。也就是说,对于农业农村的政策制定应该将农户更加细分,对于不同资源禀赋条件的农户,实施不同的政策,对农户实行“差别待遇”,这样才能缩小农户不同等级之间的差别,从而实现农户的全面增收。

参考文献:

1.Pandey,S.,Rainfedlowlandriceresearch:challengesandprioritiesforthe21stcentury,IRRI,1997.

2.IanScoones,Sustainablerurallivelihoods:Aframeworkforanalysis,IDSworkingpaper72,1998.

3.Holzmann,R,Jorgensen,S.,SocialProtectionasSocialRiskManagement:ANewConceptualFrameworkforSocialProtectionandBeyond[Z].SocialProtectionDiscussionWorkingPaper,No.6,WorldBank,2000.

篇8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风险规避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管理部门、人员和活动组织者从改变风险因素的性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造成的结果以及其严重程度等入手,采取相应风险处理策略,风险应对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1]。

一、中小学校体育运动风险规避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不可避免,但我们也不能谈风险而色变,更不能因为风险的存在而取消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当然更不能禁止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而针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运动伤害,我们应该以一种客观、科学的态度去面对,在对体育运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科学化控制,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规避是完全可行的。目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规避策略有: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自留等[2]。

(一)西安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风险回避策略

风险回避策略是指在学校体育风险事故识别评估的基础上,预测体育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性,若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很大,则放弃实施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教学设计方案。通过回避风险策略,可以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完全消除特定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3]。

然而,采取风险回避的策略去预防运动伤害所带来的损失也存在局限性,风险回避,也就意味着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零。其次,有些风险是无可避免的,如海啸、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运动伤害事故。

(二)西安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风险降低策略

风险降低策略是指通过对体育伤害事故的识别和评估,降低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概率或发生的可能性的策略。在学校方面,学校应不断完善场地设施和器材,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器材保护意识。其次,健全卫生保健制度,尽量做到给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身体体质测试,疾病与健康测试等。最后,对不易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好监督工作。

(三)西安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风险转移策略

风险转移又叫合伙分担风险,其目的不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不利后果的大小,而是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2]。

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有些体育伤害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当然也防不胜防。对于一些意外发生频率低,但伤害性比较严重的潜在风险,应该采取风险转移的应对策略,具体方法则是通过购买保险的形式来转移风险。建立学校体育风险对降低学校体育风险,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西安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风险自留策略

风险自留是指将伤害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全部或者一部分留给校方自己承担。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有时会在跑步时不小心跌倒,擦伤或是关节扭伤等,这些意外状况伤害性较小,发生频率也较低,则采取风险自留的技术来应对。

二、西安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风险应对策略

(一)加强学生自身体育风险教育

在应对体育安全风险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自身的安全教育意识是不可缺少的。首先,在开学之际,对班级中不能进行剧烈活动的学生进行统计,同时讲明在患有的疾病的情况下禁止参加剧烈运动,并对其进行医疗体育锻炼或不锻炼,改为体育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其次,体育教师在上课前明确教学任务,同时对学生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风险程度预测,必要时预于制止。最后,体育教师在每次上课前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二)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加强教师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

在风险预防和风险处理中,教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教师在教学和训练中起主导作用,是体育运动伤害的主要责任人。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前对体育教师的安全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体育教师的体育安全岗前培训,提高教师的预防、应对及处理风险的能力。

考核制度完善,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教育知识和体育安全事故紧急处理的考核,并将其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如此一来,既可以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安全风险教育的积极性,又可大大提高教师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应急管理能力。

(三)加强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校园内运动损伤预防和危机处理机制系统

逐渐完善和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体育教学以及体育训练时的安全规章制度,对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使用,保护学校公共财产不受损失,在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学生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制定学生课间活动的安全管理办法。

三、总结

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问以及各学校之间的对比研究,主要从学生、体育教师自身以及学校环境管理三方面进行了风险识别和评估,并制定了相关因素分析表。在最后风险应对策略上主要从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自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在风险管理的应对工作中,进行风险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师掌握风险防范知识的基础上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勇.学校体育中的风险管理及应对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08(06).

[2] 高进,石岩.中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J].体育与科学.2008.29(5).

篇9

为了使建筑工程管理中财务风险策略能够得到合理运用,则需要明确这些策略运用的价值所在。具体表现为:(1)建筑工程管理中若能注重财务风险策略的有效使用,则有利于保持建筑工程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状况,使得其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得以及时消除,且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影响工程施工效益;(2)建筑工程管理中财务风险策略的合理运用,能够优化工程财务管理方式,使得管理中的问题发生率得以下降,不断改善建筑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状况,且为其财务风险的有效应对提供参考依据;(3)基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策略实际作用的发挥,有利于降低工程财务方面的管理成本,使其财务管理工作落实更具科学性,满足建筑工程整体效益持续增加的实际要求。这些方面的不同内容,客观地说明了注重建筑工程管理中财务风险运用的重要价值。因此,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在其管理中有效使用不同的财务风险策略。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策略分析

(一)强化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落实好相应的财务风险应对工作

为了使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得以降低,增强其财务风险处理效果,则需要注重工程建设中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化,并落实好相应的财务风险应对工作。具体表现为:(1)建筑企业应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并将责任机制实施到位,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得以提高,并强化这些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确保他们工作高效性的同时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促使建筑工程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2)在处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时,也需要落实好与之相关的应对工作,且在实践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出色的财务管理人员支持下,实现对财务风险的科学应对,从而为我国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科学保障。

(二)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给予财务风险高效处理制度保障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进行财务风险处理时,需要在了解工程建设中财务管理状况的基础上,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给予这类风险处理制度保障。具体表现为:(1)通过对当前形势变化的深入分析,结合建筑工程管理中财务风险处理的实际需要,且在专业的管理理论、实践经验等不同要素的支持下,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使得建筑工程财务风险处理工作开展能够得到科学指导,实现对工程建设成本的科学控制;(2)通过对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合理运用,能够给予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高效处理制度保障,使得财务风险处理工作水平能够逐渐提升,从而为工程施工计划深入推进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注重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提升财务风险处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由于建筑工程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人员因素、材料及设备因素、技术因素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给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开展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并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无形之中加大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形势变化,则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逐渐提升财务风险处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具体表现为:(1)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应强化自身的信息化意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并通过对不同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找出建筑工程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而进行针对性处理,使得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风险处理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2)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应对工作开展将得到必要的技术支持,优化财务风险处理方式的同时有利于提升其处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改善建筑工程实践中的财务管理工作状况。

(四)重视施工管理的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为了减少对工程财务管理方面的影响,降低其财务风险,则需要重视工程施工管理的内部控制。具体表现为:(1)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结合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及要求,建立内部控制机制,落实好相应的控制工作,使得工程施工中的财务风险得以下降,避免施工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施工企业及人员应给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内部控制足够的重视,且将内部控制理念融入到财务管理过程中,从而降低工程施工中的财务风险,逐渐增加工程施工效益,保持其良好的财务管理状况。

(五)及时回收工程款项,避免影响工程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管理中应对财务风险时,能否将工程款项及时收回,也体现着工程财务风险的应对工作水平。因此,需要及时收回建筑工程竣工完成后的工程款项,避免影响工程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1)在建筑工程验收工作完成后,应在财务核算工作方式的支持下,理清工程施工中的各部分款项,进而在财务管理人员的支持下,及时的收回工程款项,且需要对工程各项资金的流动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从而改善建筑工程实践中的财务管理状况,最终达到其财务风险降低的目的;(2)实践中若能将建筑工程款项及时收回,并发挥出财务管理部门的实际情况,完善内部管控机制,则能为财务风险处理工作计划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避免对工程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

(六)加大财务风险防范基础理论研究力度,缩小财务风险影响范围

篇10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其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侧重点应该放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预测层面,依据科学的分析,对于企业可能遭受的税务风险进行合理预测,进行提早预防,为企业减少税务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重要支撑。但是,企业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对于税务风险的风险评估而忽略了税务风险发生时以及税务风险产生之后的处理策略的提出,这样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阻碍作用。因此,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合理预测,并从事先、事中和事后三个维度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最优解决。

1.事先控制

税务风险的事先控制是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步骤,有利于企业在风险发生前提早预知到风险的到来以及风险的运行方式,以便于企业制定相应风险解决策略,避免税务风险带来的更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在进行项目的招标过程中,应该尽可能详尽与该项目有关的相关税务状况,为企业的税务风险预测提供重要参考,协助企业进行税务风险事先控制。

2.事中控制

在发生税务风险后,对税务风险进行相关解决策略的过程被称为事中控制,这时,企业已经遭受到税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发展上面的影响,也已经知晓了税务风险的大致运行方式,因此也使得企业的税务风险解决策略的提出更为目标化。比如,建筑企业的库存常常会有材料暂估款,其发票的开发不会很及时,往往会延后一段时间,因此,企业应该对于这种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且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尽量减少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3.事后控制

对于税务风险的事后控制往往具备一定的被动色彩,因为税务风险已经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并且已经难以在事中进行风险修复,只能在事后进行风险补救,进而进行经验总结,避免之后遭受到此类税务风险的影响。比如,建筑企业中存在的虚开发票的现象,对于其进行的风险管理则属于事后控制。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纳税行为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出现不纳税或者少纳税的状况,进而需要为此承担包括补纳税、交罚金、刑罚处罚和声誉形象受损等风险,这边是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企业在面临如此税务风险时,可以基于企业发展的需求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形式,其中主要包括规避、降低、分担和承受风险四种方式。

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策略,是在建筑企业遭遇税务风险时,无法承担税务风险对企业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停止可能产生此税务风险的项目的形式来阻隔由此带来的税务风险。比如,一些建筑企业想要选择与相关性较强的企业进行企业重组,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各项业务的发展带来便利,还会减轻双方企业的税收担负情况。但是,此做法可能会招致税务机关对于企业进行反避税的相关调查,对于企业的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种现象的发生,企业可以选择放弃此项目的实施运行,以规避可能会出现的税务风险。

2.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策略也是建筑企业在面临税务风险时常常采用的风险处理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在已经遭受税务风险之后,只能通过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来保证企业各项业务的顺利运行。企业将税务风险降低,降低到在本企业的承受范围内,这也是企业根据自身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风险的具体情况而选取的最优解决策略。比如,为了规避增值税,建筑企业会将之前的包料工程修改为不包料。

3.风险分担

风险承担是建筑企业借助与之有业务往来的企业的力量,通过将业务分包给多个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形式,来使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的风险处理策略。比如,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业务过程中,会有自主招工和派遣工人两种遣员形式,但是自主招工的方式会实行代扣个人所得税,因此,为了规避这种状况的发生,建筑企业多会选择进行企业派遣工人的形式。

4.风险承受

风险承受是在建筑企业对企业承担税务风险的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对于税务风险状况了解详细之后,认为本企业可以对本次税务风险进行承担,因而不准备采取风险规避和风险降低等策略的风险管理方式。比如,税务机关对于建筑公司的低值易耗品的划分可能会存在不承认其划分方式的现象,但是企业不会讲这种税务风险看得过重,因为企业能够承受此类的税务风险,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1.划分岗位权责,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框架

对于建筑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来说,应该积极做好岗位分则工作,并制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实施框架,以便于风险管理部门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有据可依,并且实施了岗位分则可以有效进行工作问责,保证税务风险管理事务的高效有序运行。

2.对建筑施工单位的纳税风险进行评估,建立健全机制和方法

企业应该对本企业可能遭受的税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详尽性评估预测,尽可能在风险产生之前就已经掌握了风险产生的原因、产生的激发因素,进而为税务风险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保证风险管理能够实现效果最佳化。

3.建立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

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来说,必须掌握了公司各部门与税务有关的真实材料和数据,才能够知晓企业当前的实际发展水平,也才能够对税务风险进行准确预测,因此,企业必须打通企业内各部门间与税务风险管理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税务信息的传达能够实现及时性、有效性和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