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数字教育市场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4 16:30: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字教育市场,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数字教育市场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十三五”期间发电企业将面临节能减排、减员增效等多重压力,但同时也是电力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转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于这样的大背景,电力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电力市场表明,低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

发电企业如何积极应对经济转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建设高效、安全节约的数字化电厂是发电企业的首选。做为培养发电企业中自动控制人才的专业,进行相应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先行启动。本文首先介绍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和国内外数字化电厂的现状,然后阐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数字化电厂的概念

数字化工厂在全世界并没有形成公认的统一的定义,但在我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DL/T701-2012中,对数字化电厂采用了电厂数字化和数字化 电厂二术语进行解释。电厂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及微处理器技术将反映火电厂生产和管理过程对象的现象、特征、本质及规律的声音、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和图象等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的过程。数字化电厂是电厂数字化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概念。

电厂的数字化应包括在其各个生存过程,分为六个层面:即电厂规划和设计的数字化、电厂建设的数字化、电厂运行的数字化、电厂经营管理的数字化等各个层面,才可称得上是全面的数字化电厂;数字化电厂具有以下六个特点: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互操作性、信息化、智能化。

热工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参与到电厂的各个层面,因此适应形势、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国内外数字化电厂的现状

2.1 国外现状

近年来,数字化电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德国的尼德豪森电厂是全球第一家数字化电厂,控制系统为西门子TXP-2000,除锅炉安全监控系统(FSSS)、汽轮机控制和保护系统(DEH、ETS)、重要的模拟量采用常规方案外,均采用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被称为尼德豪森二期工程的德国诺伊拉特电厂1100MW的F机组和G机组,控制系统西门子TXP-3000,与尼德豪森一期相比,不仅被控对象采用了Profibus-DP协议,仪表与全部采用了Profibus-PA协议,同时在常用电源系统还采用了IEC61850协议。

2.2国内现状

国内电厂在运行方面基本实现了过程控制及设备运行的初级数字化,具备了一定的控制优化和状态检修能力。也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火力发电厂采用了现场总线技术,如即将投产的华电常德电厂(2?60MW)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占40%,在主控和辅控系统中都有用到;

3基于数字化电厂理念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3.1数字化电厂的推进,要求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的转型

我国经济正向结构调整的新常态转型,“十三五”规划期间对电力行业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传统能源方面,因此将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电厂。数字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力消费者对于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及多元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发电企业内部也面临减员增效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基于行业的需求,要求专业人才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适应社会和发电企业的发展,这样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广,在具备理论基础的能力上,着重培养创新能力。

3.2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电厂采用故障预警、无人值守等技术,将满足发电企业节能减排和减员增效的要求,而实现电厂的数字化主要依据自动化技术。其中先进的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和在线优化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故障预警技术,能够实现锅炉燃烧的优化及故障预警等,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和减员增效。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手段都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发电企业将全面实行数字化、智能化,这主要依赖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4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4.1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拓展

目前专业培养人才主要是面向火电、核电行业,但在“十三五”规划期间电力工业的发展重点预计会向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产等方向发展,以及更高容量、更高参数、更高效洁净的方向发展,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能够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利用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并适当开拓新的领域。在优势领域里做深做强,并适当探索新领域,这是当前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

4.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及采用教材的不适应显得尤为突出。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增减相应课程,并修订课程中的内容,也需要修订相应教材。

5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

5.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我校的热工自动化专业是为电力行业基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改革首先要适应电力行业的要求,并根据本专业的现状,借鉴和学习其他高校的经验进行改革。因此,首先到本省、外省的先进发电企业进行走访和调研,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自动化技术现状,以及对热工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其次,到同行业高校进行调研,学习改革的措施,借鉴成功经验及教训;并实时关注本专业毕业生的动态及听取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切身体验,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动态更新。

5.2 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对具体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主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

5.2.1理论教学的改革

基于数字化电厂理念下,电厂的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在线优化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都将在电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应这些内容课程的增设就十分必要。除传统的一些必要的专业课外,可增设选修课或开设讲座等,或通过专家学者的报告等,使学生接触和学习这些前沿的知识,做为知识储备,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立于不败之地。

现有课程的教材也需要实时更新,测控技术日新月异,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编写讲义、教案等,或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向学生补充先进的技术的内容。

总之,通过传统和现代的教育手段相结合,为学生补充信息。

5.2.2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实践教学的改革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实验设备及实验手段的改革。

目前学校加大了对教学的投入,不断更新增置教学实验设备。利用此契机,新增加的设备应面向数字化电厂的运行及管理,例如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智能设备的添置,将来还应加大对大数据利用、互联网+等方面的投入,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并为将来的创新提供驱动力。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人才。

6结语

基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大背景,适应数字化电厂的发展,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都是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结合热工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探索改革措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篇2

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凭借,汉字规范化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汉字书写能力和规范程度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书法艺术是对汉字形体美的开发、欣赏和升华。汉字书写规范化的要求是把笔画、笔顺、部件、结构写正确,书法教育是在书写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力求美观,逐步迈进艺术创作的殿堂。二者的关系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所以,在识字教学和书写训练阶段就应该融入书法审美教育,做到规范、端庄、整洁;在书法教育中又应该遵循汉字规范的基本要求,使用规范汉字进行书法学习和创作,较好地把握楷书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匀称、端庄美观。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书法作品中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既有繁体字、异体字,又有错别字甚至生造字。面对这样的作品,有的人煞费苦心地猜测不认识的字读什么,有的人因"不识庐山真面目"不得不放弃欣赏而离去,作品的美学价值终因"曲高和寡"而大打了折扣。

书法作品中偶尔夹杂一两个繁体字、异体字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书法艺术具有传承性,学习书法多半靠临帖,而字帖又多半以古人作品为范本,字帖中难免会有与现代规范字不相同的字体。鉴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书法作品只有使用繁体字、异体字才有审美价值,而使用经过整理和简化的规范字就没有品味。

我们来看书法名家是怎么做的。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启功先生就是使用规范字的表率,他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10周年所写的贺诗,他为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览会的题词,都使用了规范字。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先生也是汉字规范化的积极践行者,他不但自己坚持使用规范字进行书法创作,而且还编制了《四体简化字谱》,为书法后学提供了珍贵的范本。著名书法家沈鸿根先生曾为1999年的华诞杯全国第一届规范字书写大赛作评述,指出三篇作品中使用了繁体字和错字的瑕疵,严谨治学的精神令人赞叹不已。书法界泰斗率先提倡使用规范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汉字简化是1964年正式实行的,迄今已经推广了半个世纪,那时候开始上学的人现在已届花甲之年,为什么还有一些人热衷于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呢?

书法作品中出现错别字甚至生造字,更是不应该的。

先说说别字。别字就是把该写甲字的地方使用了乙字,乙字就是别字,多半是同音代替。如:"侦查"与"侦察"同音,"侦查"是司法术语,是公安、检察机关依法进行调查;"侦察"是军事术语,是对敌方情况的秘密考察。如果把"立案侦查"写成"立案侦察",或者把"侦察敌情"写成"侦查敌情",岂非笑话!

再来说说错字。错字就是写错了汉字的笔画、部件或结构,因而不再成字。

常见的写错笔画造成的错字,如:吉、声、志等字的上部件是上横长下横短的"士"字,把下横写得比上横长即为错字;杂、亲、杀、亥、以、头等字的右下部是点,写成捺即为错字;末笔是捺的部件组配在左边时多数把捺变成点,有的作品把"知、和"等字左部件的末笔写成包围右部件的捺即为错字;末笔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折点的部件组配在左边时简去一个折点,并且把尾端变成提,如"辉、改、顿、剜、鸠、颓"等字,但是,"仓"和"包"组配在左边时却不遵此则,如"创、戗、刨"等字,把这些字中的折笔简成竖提也是错字。

篇3

变封闭为开放 化冷为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34-02

数学课堂靠什么来打动学生?给学生一个五角星、一次表扬、一块橡皮……实践证明,这些手段和方式的成效很短暂,学生也许能得到一时的满足,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有时甚至事与愿违。享有成功感是每个人内心的强烈需求。学生学习数学成功的源头在哪里?应该是来源于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自主探究,以及强烈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探究,最终获得成功。而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它为学生提供了显性的探究空间,教师如果能合理地开发教材资源,可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数学教学绽放魅力。

一、推陈出新,拓展思维空间

教材中的信息一般是惜时的、僵化的、陈旧的,有的甚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教学中必须紧密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引领学生自己创造学习的信息。学生创造的过程,就是一个甄别信息、展开思维活动的过程。如我们可以引领学生自己编题,让他们经历学习资源产生的过程,享受创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的意义》一课时,笔者以欢迎客人为话题,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方阵:今天我们班来了不少客人,老师想举行一个欢迎仪式,让全班48人排成方阵,你们认为可以怎样排?学生且思且算,有的设计成2列24行;有的设计为3行16列;有的想排成4行12列……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地全都呈现出来呢?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列表。考虑到教学中仅有一道例题是单薄的,于是教师又追问:如果我和语文老师也参加你们的方阵,这个方阵又有哪些排法呢?在学生列出两张表后,教师再让学生谈列表的体会,讲列表的依据,找表中数据排列的规律。对于身边的人和事能够通过自己设计的方案得以体现,顿时学生激情四溢……

二、变静为动,以“动”激活思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动手实践。事实证明,数学教学一旦注入了“动”的元素,学生会兴趣盎然,课堂也会精彩纷呈。如果给数学之“行”插上思维的翅膀,引导学生且思且行,且行且思,必将激发起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

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做“创造分数”的活动,引领学生边行边思,体会分数的意义。首先是涂一涂,说一说:让学生将不同的事物看作单位“1”,涂色表示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这样数形结合,行思统一,使学生亲历了“平均分”与“表示几份”的过程,为抽象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母、分子做好了准备。其次,在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后,放手让学生“创造分数”。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各种不同的操作材料:6个桃,9个桃,12个桃,15朵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制造出自己喜欢的分数。这一活动给了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学生首先要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分析和判断:材料应平均分成多少份比较适宜,取几份,用什么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学生不断地自我追问,并通过不断地自我肯定与否定,创造出的分数形形。最后,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在享受到成功感的同时,进一步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分数的意义。课堂,因有了学生的创造而充满活力;学生,在“动”中获得了真切的体验,解决了疑惑,悟出了真知。枯燥的数学教学,因有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灵动思辨而变得生动起来。

三、变封闭为开放,把思维引向深入

开放题是锤炼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良好载体。这类题材教材安排甚少,需要教师通过增补或减少习题中的条件,变换例题、习题的问题等方式,变封闭为开放,给学生提供新的探究资源。比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道题:“将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从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再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容器,求这个容器的容积(见图1)。”学生按图索骥很快得到了答案。教师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通过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果将题目中“四个角剪去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这一条件去掉,能否让这张铁皮做成的无盖长方体容积更大一些?这一开放性问题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探究心理,不少学生开始另辟蹊径:有的将左边两个角上的两个小正方形移到右边(如图2所示);有的则如图3设计,将剪下的四个小长方形焊接在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四周,变成一个无盖长方体容器,真可谓独具匠心。

四、化冷为热,引领学生抽象概括

教材中有不少的习题备受我们的“冷遇”,不少教师只把它当作学生练习的材料,让学生一做了之。其实,练习中蕴含着丰富的智力训练的因素,值得我们引导学生去探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从平淡中找到新奇,在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他们的探究欲和发现欲。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79页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8.6×7 11.7÷36

8.6×0.7 11.7÷3.6

0.86×0.7 11.7÷0.36

篇4

陶行知在倡行创新教育、生活教育的同时,也极为重视对学生的做人教育,他提出了“人格长城理论”。他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他认为教人做人、做一个具有国民精神和崇高人格的人是所有教育永恒不变的宗旨。正如他校歌中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思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教养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因而,美术教育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是以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提高人文素养,优化人性,树立高尚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在美术教育中如何运用陶行知的做人教育,结合当前的现状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的渗透呢?

一、构筑“人格长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陶行知曾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如何使学生树立“我是中国人”这个坚定的信念?作为教师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抓住思想教育的契机,激发爱国之志。在美术教学中应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美术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教授学生学习中国画这些课时,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个画种用笔、墨、纸、砚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争相学习。我还通过欣赏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世界知名大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又如,在进行了敦煌石窟艺术的专题欣赏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展示了丝绸之路上这颗璀璨明珠的独特地理环境和相关人文知识,并着重介绍了莫高窟艺术,同时向学生讲述了藏经洞的发现和大批文物被掳海外的伤心史和王道士变卖敦煌文物的卑劣行为,这一切引起了学生们强烈的愤慨,而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大量宝物保护的不力,也使他们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受欺的道理。于是,学生们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美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的“人格长城”中多一份中华情,报国心。

二、构筑“人格长城”――渗透感恩教育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在传统节日蕴藏着感恩教育的资源。我们结合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母亲节等节日,引导学生开展制作尊师卡、心愿卡等活动,写上发自肺腑的话语,表达学生对老师、对父母、对亲人的关心与感激,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在制作时让学生明白一定要尊重辛勤培育他们的老师,父母。感恩不一定采取很隆重的方式和赠送昂贵的礼品,用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也可表达这份情感,礼轻情意重呀!我让学生谈谈平时该怎样尊重老师,父母,通过讨论,学生渐渐明白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和同学和睦相处等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尊重;明白为父母分担家务,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尊重。

美术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的“人格长城”中多一份热爱情,回报心。

三、构筑“人格长城”――渗透生命教育

肖川教授说:“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健康、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生命教育的实质就是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体验生命的美好,善待生命的过程,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而艺术是人类的情感符号,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比语言更能表达人类情感,对于生命这样沉重的主题,艺术教育更能激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理解。

如在鉴赏评述《加莱义民》时我给学生讲述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时期,残酷的战斗场面、加莱城危在旦夕、六市民英勇赴义……紧紧抓住“六位市民的此时会想些什么?”“若是其中有你的亲人,那你又作何感想?”等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索生命的意义。学生通过探究合作领悟了深刻的生命意义:英雄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其天生的完美,而在于他面对磨难的意志。又如在欣赏凡•高的自画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画家的生活背景与人生经历,深入分析凡•高为什么沉醉于黄色和蓝色的强烈对比,为什么画人物时线条运用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旋转扭曲,越来越粗野狂暴?在欣赏画的同时我们读懂了凡•高苦难而短暂的一生,知道了凡•高与提奥的那让人感动的手足之情,更看到了一个生命的张扬、痛苦、不朽。一幅幅名画让学生了解到丰富的生命内涵。在马蒂斯的《舞蹈》作品中感受生命的韵律,从《梅杜萨之筏》中体会人求生的本能,在罗丹雕塑作品《加莱义民》中看到生命的升华……

美术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的“人格长城”中多一份敬畏情,善待心。

四、构筑“人格长城”――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篇5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一手好字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能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可是以往的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工具无非是几支粉笔,一块黑板,选择的也只是单一的“范写、讲解、摹习、点评”等十分常规的教学方法。虽然这种传统的方式对于写字教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手段的局限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如:师生眼界受时空的限制、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师的示范与学生作品的展示实效性低、学生写字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明显等。如果利用多媒体,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师生互动,有利于指导学生欣赏,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优化写字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再不爱学习的孩子都会对动画感兴趣,在写字教学中将汉字的书写规则与过程制作成简单好玩的动画,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使教学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写字教学中读帖子这一步必不可少,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学会找到汉字当中的主笔,并充分掌握笔画的特征,如:笔画的长短、粗,用笔的轻重,笔画的取势等等。以往教学过书法的教师都会有一个体会,教学起笔和收笔的方圆、藏露是最难以被学生所理解与掌握的。如今在教学中如能运用多媒体电脑显示,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其表达直观,所得学生兴趣盎然,同时详细、准确、连贯、清晰的书写过程让学生对于字的书写步骤学习起来更加容易。例如:在教写“里”字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范字投影出来,让学生观察分析哪一笔是主笔,有的说:“最下边的长横”,有的说“中间的竖”。而结合学生的回答,我将刚才学生提到的两个白色的笔画变成红色,并且一闪一闪的,学生一看就知道原来两笔都重要,接着就用实物投影仪示范写字的技法,这不仅令学生的观察与赏析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已后学生独立书写时做好的知识的准备。

二、运用多媒体动画帮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写字时我们总会在一旁苦口婆心地喊:注意写字的姿势呀!注意握笔的姿势呀!但收效总不会太明显。此时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影像资料来对学生的写字姿势时行指导与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在写字课前,播放一段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坐姿,知道错误的姿势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就能帮助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很好地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除了有正面的影响以外,我利用有摄像功能的手机随时把写字习惯较差的学生的样子拍下来,然后投影给全班学生看,让大家来说一说、议一议。这样做,不但新颖,而且很有趣味,因此,学生也常常在这种氛围中悄悄地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改正,很快就养成了良好的写字姿势。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创造能力。写字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还需要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行训练。例如“坦”字,首先从整体入手,分析结构(左右);再看局部(左:“土”字旁,左放、右收、让右;右:“旦”,横分均;“曰”上宽下窄,横托住右);最后看整体(坦左右穿插,“旦”横穿插到“土”字旁的下面;“旦”的首横比“土”字旁首横略高;“旦”的横要上提)。还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字的书写优劣进行比较,添写笔画或移动笔画的位置,而多媒体就具有这样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

记忆力有助于创造能力的提高。写字课对记忆力的要求高于语文、数学课。语文、数学课中记忆的是文字符号,而写字课记忆的是文字的形态、风格。写字教学记忆力的训练主要在学生对临、背临、意临这三个阶段中。在第一阶段对临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写。可以先记住一笔写一笔,然后过渡到一个偏旁或字的局部,逐步提高记忆的量。在第二阶段背临时,先让学生记住一个字的外形结构,然后再记住一行或一段字。第三阶段“意临”是指学生根据所学字帖的风格、特点,自己创作新的作品。这是分析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的统一。这一阶段的训练可以由对临、背临与意临组合训练。先对临、背临字帖,然后根据字帖的风格书写一张内容与字帖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三个阶段的训练,最终目的是通过记忆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综合所临字帖的风格、特点,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也是创造力的体现。如“添画”“临变”“移位”“比较”等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就可写出漂亮、美观的汉字来。既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培养了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写字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思维的训练,即人们常说的“悟性”。思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两个途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由开始的引导作用,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自觉地、正确的分析;创造思维要求学生思维活跃,大胆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让他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成为教学主体。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更为活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成为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主人。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创造能否成功的保障和重要手段。在写字教学中创作是最终目的。学生在完整、准确的临摩完古人碑帖的同时,还要从中取古人作品的精华,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和风格。首先要有良好的基本功和多种风格作品的临摩为基础;然后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加以引导,适时指出他的艺术风格应向什么风格发展。

结语:总之,要想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字习惯并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决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浇灌,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引。合理恰当地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写字教学,能够优化写字教学过程,提高写字教学效率,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各项能力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42-002

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实现新课程的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技术层面逐渐打破了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教学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以及校内外教学资源的相互转化成为可能。但是数字化教学资源成熟的东西不多,目前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还是以开发多媒体积件和网络教学的探索为主,缺乏一定的体系,多数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资源现象严重。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资源的载体和使用者,更应成为资源的建设者,因此系统地、有效地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已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以课题研究为引导,提升开发与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层次

1.开展教学资源建设的起点

将开发和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科研结合起来,以教科研为先导,以研究促开发,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承担了常州市电教“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对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创建了主页、FTP库、专题学习网站、个人网站、视频平台、教师教研博客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其中FTP教学资源,在全校已开通并应用,这些教学资源方便了教师备课、上课。

2.成立课程资源开发中心

2007年成立由校长、教务处、教科室、信息中心、教研组长等组成的“教学资源开发中心”,设业务骨干负责具体工作,将教学资源建设纳入课程改革计划。

二、以模块建设为主线,强化开发和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实效性

以网站、FTP库、电子题库等形式为载体,以课程规划和使用功能为依据,划分成若干模块进行研究和建设,强调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的方便有效。

1.备课组模块(重点建设模块):涵盖学科教学各年级,均为教研过程中整合自编的实用性资源。

高一、高二备课组:教研组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创新点和新起点。目前已形成适应新课程标准,与苏教版教科书相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方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总要求,按照学校“四标三学三快一体化”方向,结合教研组的“集备+研讨+自备”的集体备课模式,主要是集体备课研讨的记录、教学积件、课例录像等。

教学实施方案:努力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主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包括课件、专题学习网站、试题库、教学案等。

学生研修资料:从新课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教学进程,适时提供给学生自我阅读学习的素材,激发学生对模块乃至学科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高三备课组:全套近年江苏大市模考试卷、高考研究(1983-2009全套高考试卷);高三一轮复习教案学案,在两年试用的基础上,按本校的四标三学三快一体化的要求自编形成的校本资料、 一轮复习同步作业、二轮专题试卷、综合模拟试卷。一轮复习全套课件、二轮复习全套课件。基础知识强化卡片;新鲜+整合+自编,涵盖高三全程教学。

2.教研教参模块:用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研究的再生性资源,是教师提升专业化素质的平台。

高中备课参考:主要是与高中教材相关的知识难点的讲解和拓展等资料,可用于教师学习,自我提升或竞赛辅导。

教学设计智库: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校教师精编的课时计划,成功的经验,新教师的学习园地。

学科SWF:涵盖教材的FLASH动画积件,是制作课件的绝佳素材,可延续到新课标教材教学,为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资源。

名校名师资源:省内外名校名生物教师的教学设计,可结合校本扬弃运用。

3.内务成果模块:全套数字化的教研组及备课组的计划、教师的教学成果、研究成果以及奥赛计划、辅导资料和成果。是学科建设的资料性和窗口性的模块。

4.研修资源模块:包括电子图书、生物学家介绍、课件实用图册、实用软件。教学的工具性资源,便于教师制作课件资源、查阅资料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用于师生研学、师生的校本培训。

三、以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为目标,构建数字化学科教学模式

“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基础由数字化课本系统、数字化授课系统、数字化备课系统、数字化学习系统四大部分构成:

1.数字化课本系统

数字化课本系统是课本的电子文本,由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内容组成。

2.数字化生物授课系统

数字化授课系统是按照教学要求,请一些优秀的教师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程序化设计,并利用多媒体制作成课件或网页,上课时教师只需进行电脑操作即可完成教学。有助于解决生物教学中的程序性知识、跨时空、宏微观等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师资薄弱学校的生物教学,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其中的网络教学不仅有一定的交互性和随时超链接到其他网页、文档、表格、图片、声音、视频等优势,还可利用网络的搜索查阅功能、BBS功能等大大拓展了教学的境界。

3.数字化备课系统

数字化生物备课系统包括以下内容:(1)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拓展研究资料。(2)课件素材库。素材库应包括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网页、网站、经过精选的“各课相关素材”。(3)课件库。课件可以是自己开发的或征集来的优秀课件,也可以是各级比赛的获奖作品。(4)积件库。“积件”指的是课件中可以相对独立的单元,亦称微课件即半成品。还可以有其他的素材库,如教案库、课例库、试题库,有了这样一套数字化备课系统,老师们备课和制作课件就会方便许多。

4.数字化学习系统

“数字化生物学习系统”供学生自主学习,有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归纳拓展、反馈训练等内容和环节;同时设有学生讨论、作业练习与反馈、测试(包括师测、自测)与反馈、学生质疑与教师辅导答疑等平台,以保证学习效果。

课程改革呼唤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的运用渴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资源的生命力在于运用。在教学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并举并重,一定能使教学得到最优化。

篇7

视唱练耳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建立独自识谱学唱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学生的识谱能力、音乐记忆能力以及视觉、听觉、动觉相配合的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试唱练耳教学中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现就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数字教学模式进行简单比较。

一、教学目标的差异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两部分,即技能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也就是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而现代化的数字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对学生进行技能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更主要的是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与朔照。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更能体现当代教学中的新观念,满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要求。

二、教学程序的差异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主要是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运用、评价这5部分组成。而且,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下有序进行的,是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好方法。数字化自学式与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及策略比较相似,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明确目标、练习、辅导、运用。但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这里的程序已经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开展的了。例如,这里的教学目标可以是老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制定的;练习则包括自主练习和合作式练习,等等。

三、师生关系的差异

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永远是教师做为主导地位出现的,开展怎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怎样进行教学过程,这些都是由助教的老师决心定的。在数字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已经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是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者说是合作者,教师会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这时的他们,不仅要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要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的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这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结合的。教师要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这种环境里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

四、教学资源支持的差异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不是很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物质方面的支持,就包括钢琴,教学用书,一间教室。(2)教师方面的支持,也就是说,教师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其中包括钢琴弹奏、音乐演唱、曲式、和声基础理论分析等能力。而现代化的数字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明显的的不同特征,是采用了数字化技术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学和训练都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系统进行。这里的多媒体教室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投影机、实物展示台、扫描仪、录像机、投影屏幕、音箱等设备组成。这种新形势的采用可以克服以往训练中的枯燥和盲目。同时,也丰富了训练内容,让检测方式更科学,最终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

五、教学评价的差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因此这种模式的评价对象也就是老师,评价的内容也是围绕教师展开的,评价方法一般就是收集、整理和分析学习者的相关信息,用来证明教学的效果和考察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数字化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环境的变化,同时也把重点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变成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所以教学评价的对象,也就从教师转向学生,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的标准也从知识转向了能力,也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比较后的展望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迅猛发展,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社会学、管理学、工艺学、美学等呈现出多元化,融合化的趋势,这也深刻地影响了教学模式的科学发展。而以教师为主导的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都片面地夸大了一方面的作用,忽略了另一方面的作用,所以现代化教学模式应是师生合作化的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向民主、协作的方向发展。合理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教学,除了要具备相应的多媒体硬件以外,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快速掌握和提高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的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优秀的视唱练耳课件,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不断地运用现代化教育理论,灵活地设计各种教学模式,迅速适应教师与学生角色的新变化;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直观体现,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中的大纲、计划、内容以及课程结构最终都是要通过教师掌控的课堂教学来充分体现的。因此, 教师具有怎样的业务素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以及是否有广博的基础知识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学科,它的教学内容与许多相关的学科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所以,作为这门课的专职教师就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由于视唱练耳是音乐的基础课程,在整个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主干基础课地位,它的教学应包括读谱能力、听辨能力、节奏感、音高感以及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力等内容,它是乐理教学的延续与深入。因此,它的教学质量与实现当前的培养目标有直接的关系。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应加强对教育心理学、教育实践、音乐美学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有规律的理论去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听辨能力、音高音准把握能力快速提高,特别有利于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为音乐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赋予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手段和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快捷有效地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希才.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数字化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研究[D].2007.

篇8

自主性学习方法为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发挥重要作用,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建立起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有效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升[1]。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以此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课堂形式化,效果不明显

当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师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而导致学生被动接收教学所讲的内容,通常教师在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学生都会根据教师所发出的指令进行探究并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表面上来看,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了互动,但从本质来看学生一直都是跟随教师的指令进行思考,这就无法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与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时,只是将让少部分学生的回答作为全体学生的回答,这就使其他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问题,使整个课堂处于十分紧凑的状态,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最终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难以提升[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无法掌握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给教学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三)探究活动较随意,造成时间浪费

对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在探究活动的组织过于随意,一般都是教师直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只需按照教师的指令实施即可,不需要在不必要的非关键环节进行操作性探讨,这种随意性的活动无法发挥其作用。甚至有的活动存在理论与探究时间不合理的现象,影响自主探究式教学质量。

二、对小学数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会对感兴趣的事物积极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枯燥,学生通常没有较大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解答感兴趣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锻炼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掌握有效的数学思维与方法。

(二)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其认识自主探究的乐趣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作为一名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更好地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为每位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的环境,让学生认识到互相尊重的重要性,使学生不断改善自身不足的地方,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三)丰富探究活动,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活动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遇到难题时都希望教师能够直接公布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逐渐降低[3]。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使学生养成良好自主思考的习惯。小学教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开展丰富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脱离教师的情况下能自主思考相关的问题。例如,开展小组实验比赛、小组讨论活动等,让学生提升实践操作的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积极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加强对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评价

在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中,教师还要应用多种形式的u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进行评价,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挥评价的巨大效用,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76-03

教具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器材。《机加工实训》和《钳工实训》是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实训课程。装配钳工的拆装实训课程需要一些实用的教具。机加工实训的过程通常是用车床、铣床等机械加工零件。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把两个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适当结合,即《机加工实训》课程中加工的零件用来制作教具,用于装配《钳工实训》课程中拆装项目的零件测绘和装配调试等教学内容,也可用于冲压模具设计课程中冲裁力的检验。这样实现了在真实生产环境进行实训教学,同时,实训课程中材料也得到更多的有效利用。为此,我们在这方面尝试制作了数字显示手动压力机,希望在《机加工实训》课程中加工的零件制作成数字显示手动压力机,该压力机又可用于钳工实训教学和冲压模具设计的课程教学中。

一、数字显示手动压力机的制作

在《机加工实训》课程中,学生了解并掌握了车床、铣床、钻床等机床的结构和基本操作方法,能够根据零件图纸的加工要求编制加工工艺。为了达到实操的技能,实现《机加工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要求学生在机加工实训期间制作了数字显示手动压力机。因为实训课程的重点在于机加工,所以数字显示手动压力机的结构设计部分由任课教师在备课阶段完成,数字显示装置也是由教师提前准备制作好,机械加工需要的钢材材料和加工工具也提前准备充分。实训期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机械加工部分,并按设计要求将加工的零件安装完整,并调试合格即可成功制作数字显示手动压力机。学生制作的数字显示手动压力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

在制作数字显示手动压力机过程中,学生主要加工了机架、工作台、垫板、手轮等部件,这些都是在校内的现代制造中心机加工实训室加工的。指导教师主要采取边讲边练、现场教学、任务驱动等授课方式,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掌握了不同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了零件加工工艺,学会使用多种不同量具,能够较熟练选择夹具和刀具。这样学生加工的零件不仅仅是单个的零件,而是可以用各个零件装配成的一个完整的机械,学生在整个实训学习中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和高度的责任心。他们很清楚自己加工的零件有特定的用途,所以在整个加工制作过程中非常细心和认真。学生制作的数字显示手动压力机实物如图2所示。

二、数字显示手动压力机在模具专业《钳工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把模具安装到压力机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装配工作,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安装模具。模具安装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生产安全、模具寿命和劳动效率。学生在学习安装模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①凸模和凹模应该互相对准,间隙要均匀;②凸模和凹模的压力中心要重合;③有适当的闭合高度;④安装要紧固可靠,模具在冲压过程中无任何松动;⑤冲裁结束后能够顺利卸料、顶出制件。冲压模的调整工作是模具制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模具装配好以后,需要通过试生产对制品的质量和模具的性能进行检测。我们在实训过程中,应分析试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对冲压模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维修,以期望获得合格的制品。我们制作的数字显示手动压力机就可以用来试生产以及检验模具的装配质量、检验模具的维修效果。模具装配好以后就要进行试生产,教师需引导学生检测制品的质量和模具制造与安装的性能。首先检查冲裁件的外观质量,包括冲裁件的断面质量、表面毛刺、翘曲等情况。根据上述外观质量检查的结果,一是查看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值及模具刃口,再根据间隙值分析冲裁件断面质量、表面毛刺、翘曲对冲裁件外观质量的影响;二是检查凸、凹模的表面加工质量,主要是凹模刃口的侧表面加工质量,因为它直接影响冲裁件的外观质量;三是检测冲裁件的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规定的要求。如果冲裁件的检测尺寸与图纸规定的要求不相符,分析如下几种可能:①模具刃口尺寸在制造时就已经超出误差;②由于模具的定位装置不可靠,在冲裁过程中,毛坯发生了窜动,引起冲裁件尺寸的变化;③冲裁后产生回弹,造成冲裁件尺寸超出误差;④压边力过小。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冲裁件尺寸不符,就要引导学生结合模具的结构、定位装置的可靠性、压边力大小以及凸、凹模刃口尺寸等来分析判断。

三、数字显示手动压力机在《冲压模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在《冲压模具设计》课程中,冲裁力的计算是一个重点内容。冲裁力是指冲裁过程中的最大剪切抗力,计算冲裁力是为了合理选择压力机和设计模具,避免因超载而损坏压力机。在讲授“压力中心确定”及“冲裁力计算”这节内容时,应该让学生掌握冲裁模压力中心的确定方法和降低冲裁力的方法。如果压力中心不在模柄直线上,压力机滑块和上模将发生歪斜;凸凹模之间的间隙不均匀,滑块就要承受偏心载荷。这将导致滑块导轨和模具不正常的磨损,模具刃口就会迅速变钝,模具寿命降低甚至损坏,严重时会因为凸凹模间隙不均导致产品产生很大毛刺。几何形状对称的冲裁件,压力中心位于其图形轮廓的几何中心;几何形状不对称的冲裁件,其压力中心的确定采用解析法和图解法。授课时我们以《机加工实训》课中自制冲裁模的冲裁力计算为工作任务,同时还要计算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并通过我们前面自己制作的数字显示手动压力机进行检验。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将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数字显示手动压力机的制作丰富了我们实训教学的内容,学生在实训课程中加工的零件,由学生自己动手装配为成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心,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压力机模型装配上模具后,可以模拟冲裁的整个工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模具的结构、模具装配、模具调整等方面的内容,深化巩固了理论课的知识。装配后的压力机的机械结构与实物基本相同,可以作为模具拆装实训课程的教具、机械基础课程的零件测绘内容等,使得实训材料及加工的零件进一步发挥了作用。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自主开发实物教具,既锻炼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又能结合自己学校的实训课程开设情况,开发实用的教具,能够做到物尽其用。在实训课程中开发制作的成果还可用来支撑课程改革的实施。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也得到有效锻炼,而不再停留在靠复制和改造前面已有的产品零件来完成任务的水平。在加工制作的过程当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压力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模具的结构和安装过程,能够将以前仅是在理论课中学习的知识加以升华和领悟。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此次压力机的制作仅仅是我们模具专业实训教学的一次尝试,效果比较理想。在以后的模具专业实训教学中我们将更多地制作与专业课相关的实物教具,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学水平,更好地教育学生,服务学院,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杨柏青.高职院校实物教具自主开发及应用的探索[J].职教研究,2009,(6):40-42.

篇10

[中图分类号] G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004X(2012)06-025-0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学考试”)既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考试制度,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教育形式,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自学考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内涵不断丰富和外延不断扩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及基本现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从建立至今的发展历程及承担的相应职能来看,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81年到1988年是学历教育的补偿阶段。自学考试为大批被“”耽搁的一代人提供了学习机会,缓解了“青年要上学,干部要学历,国家要人才”的社会矛盾。第二阶段,从1989年到2000年是高等教育补充阶段。这个时期,自学考试很大程度上为大批高考落榜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缓解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社会矛盾。第三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特别是以全国考委五届二次会议的召开为标志,自学考试进入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阶段,以发展学历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非学历证书教育,为行业部门培养了大批职业型和应用型的人才。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全国还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要处在第二阶段,而且才开始向第三阶段“挣扎”。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凸显或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面对我们所处的阶段,面临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逐步多元化、立体化、精细化、扁平化;面临诸如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网络学校的迅速崛起、民办教育日益壮大、生源数量急剧下降等一系列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面对各种接连出现的挑战与问题,自学考试本身的制度缺陷及弊端也随着日趋凸显,出现了如服务体系的松散,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的保守单一、教材组织的特色匮乏、人才培养体制大一统,不是在培养而是在生产,没有任何差异性、评价系统的僵硬固化,以及“重考试、轻育人”,重视“人”且忽视“人性”的管理形式、培养形式等问题已愈来愈引起人们对于自学考试真正“功效”的质疑。以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现状为例,除了考生本人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这些凸显的问题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人才培养效率低,年平均毕业率不到9.8%,按期毕业率为19%,当年累计毕业率为41%。这些问题的背后,集中的表现为自学考试的教育培养模式仍主要还是对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模仿或“照抄”,至少还没有“挣脱”。

从以上分析足以看出,发展到今天的自学考试已显然与社会不相适应。然而,处在21世纪这样一个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各类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都迫切需要进行创新和变革。如何使自学考试真正成为我国发展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我们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

三、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针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状及凸显和已面临的问题,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将自学考试纳入继续教育的整体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提出“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指明了自学考试新时期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崇高的历史使命。尤其是教育部在《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中进一步的明确了要“推进终身学习、考试与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开展继续教育课程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这就要求自学考试必须主动转型,自觉定位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更新人才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与合作,努力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立交桥”。这些政策的出台,在为自学考试改革指明方向的同时,更为“双证书”培养模式的诞生和成长提供了难得的“养分”和“土壤”。

四、践行改革及初步成果

湖北省乘此东风,在全国率先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诸如设置学习服务中心、实施网络助学、推行双证书模式、新开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专业等政策和措施,并落实到具备条件的高校进行实施。

在这些政策和措施中,将以自学考试“双证书”模式的建立和践行为整个自学考试改革的先导,并助推整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能有益、稳步的改革深入。

(一)践行改革

“双证书”模式的建立并推行,其目的就是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来一改应试教育面目,部分课程试行开卷考试,推行双证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式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对现有专业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对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每个专业选择1—2门公共基础课试行开卷考试,每个专业选择1—2门课程实行常年机考。此举旨在改变目前自学考试的应试倾向,更多关注学习过程。

在国家、湖北省的大力推动下,在各个高校积极的探索中,自学考试改革之“双证书”培养模式取得了从立足到成果初见端倪的好势头。尤其是以武汉长江工商学院为代表的高校,在“双证书”培养模式上为自学考试改革勇敢“试水”,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