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4 16:31: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

篇1

在大力推进校园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加大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视,同时对于其在校园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校园管理、发展、教学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也要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有规划的开展小学教育数字化建设工作,提升数字化建设的有效性。

 

1 小学数字化校园概述

 

数字化校园,也就是校园信息化,它主要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校园环境、校园活动、校园资源等的数字化,使得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数字化的校园交流方式,在传统校园的围墙上拓宽校园的广度和时间上的长度,整体实现信息化焦虑,提升校园的服务、管理、交流效率,拓展校园的传统功能,与工作方式,从而达到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 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数字化校园在高校了经过了二十年的长足发展,无论是实现技术、项目建设,还是管理策略、发展趋向等等都有了颇为丰硕的成果。

 

越来越多的高校根据当前技术的发展不断推进更新数字化校园建设,并为此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作为支撑,将校园建设成为一个完全数字化的办公、管理场所。如,学生、教务、人事、科研、党团、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的一卡通、教师的办公自动化等,大大方便了管理,方便了学生。

 

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相比,小学在这方面的建设,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和阻碍,因此发展、起步较晚。不过最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最基本的信息化需求。但是在小学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缺乏整体规划、盲目投资、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的兼容等问题,教师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素养也使得数字化小学校园应用成为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缺乏科学的建设模型使得很多小学数字化变得方向凌乱,目的性不明确是摆在很多小学数字化团队面前的主要问题。很多团队直接套用高校中的数字化模型,出现很多不合适的问题;有的套用这一些信息,套用那一些信息,使得兼容性成为很大麻烦。造成了资金投入不少,效果总是不明显的问题。

 

3 小学数字化校园模型构建

 

虽然高校的数字化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小学的数字化之路并不能照抄照搬,因为高校跟小学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首先办学规模上存在巨大差异,高校巨大的师生规模决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庞大用户量,而小学师生加起来不过千人,管理部门不过几个;其次是资源的差异,高校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拥有高科技的团队支撑,而大多数小学是不具备庞大资金消耗的,也不具备先进的科研团队去探索。

 

但是高校和小学的数字化校园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得校园管理教学的信息化。因此,我们可以在理念上借鉴高校的数字化校园理念。因此,我们在研究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进行了小学校园数字化模型的构建。

 

3.1 构成内容

 

在此模型里面,我们以三方面内容来建设数字化校园:管理文化建设、软环境建设、硬环境建设。

 

(1)在管理与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发展、评估、安全、分责、考核、培训等几个方面。第一,在管理方面,要对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规划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对安全体系进行构建,加强校园建设与管理的责任制,建立健全数字化校园的评估制度,切实做好建设的规范性、第二,在文化建设方面,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数字化校园资源使用培训,并定期进行教师信息化水平考核。

 

(2)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协同交流、数字化教学三个方面。

 

第一,数字化管理是数字化校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贯穿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学生、财务、科研、试验、档案、教务、教产等多个方面,是协同各个部门,提高校园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数字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第二,数字化协同交流主要包括校内工作上的协同交流、学生之间的协同交流、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协同交流等,是沟通各方的重要桥梁;

 

第三,在数字化教学方面我们要把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在线学习平台、教师教育技术与培训学习平台结合起来,通过平台使资源互通共享,将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学生可以利用资源平台和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相关知识学习,也使得课余时间得以充分利用,满足了时间与空间的拓展。教师通过教育技术的培训学习,使得自身知识更新与当前科技发展步伐相一致,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更好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3)在硬环境建设方面,主要包括网络布线、网络设备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大部分小学已经具备相应的模块,在此不做过多分析。

 

篇2

“数字化校园”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于1990年提出,指在校园局域网、网站等软硬件基础上,对学校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规划,并应用到教学、管理、师资培训、教学科研等各方面,最终形成一个体系完善、应用丰富的信息化教研交流环境。

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由于小学与大中院校相比,其办学规模、资金投入、师生年龄、水平层次等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建设数字化校园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因地制宜地计划建设,不能一种模式套到底。

作为一所示范学校、集团龙头学校,我校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前面,提出了建设小学数字化校园的意义与建设思路等。

二、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意义

建设数字化校园,对教学、管理、教科研、家校沟通、信息搜集、资料储存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数字化校园能够加强学校管理

充分利用数字化环境方便、快捷的特点,可以大大增强校园管理的时效性与透明性:利用电子公告板或短信群发系统,可以随时将管理信息到相应接收终端上,做到信息有效;利用数字视频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召开家长见面会、教师培训会议等;利用校园网的信息交流功能,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教师的备课行为、教研活动、考试卷面分析等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数字化校园的建立,减轻了管理成本,实现了管理的公开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2.数字化校园可以提高办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数字化校园具有教学资源库,可以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供备课教师参考使用,从而提高备课效率;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随时利用多媒体资源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家长可以利用数字化校园的交流平台随时了解教学进度,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与教师及时有效沟通,与学校一起为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 如何建设数字化校园

1.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科学的领导与管理

数字化校园的成长离不开有效管理,建设中应以“内行管内行”的理念,确立一名信息方面的专家为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管理者,负责协调、领导学校信息中心、校园电视台、多媒体制作室等各个信息工作部门的实际工作。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有了专业的领路人之后,学校才能从实际出发,以专业的视角,制定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如:培训制度、信息制度、教师使用奖励积分制度、信息资源库建设制度、各处室责任制度等。

2.数字化校园需要做好全面的软硬件建设

完备的校园局域网与工作终端是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基础,功能强大的校园网站与资源充足完备的信息库是软件基础。投入多少资金,建成多大规模的办公教学网络,一般还需看各校的实际情况。有些学校处于贫困地区,硬件建设有所受限,所以学校的硬件发展可以从“建网、建队伍、建库”入手,采用“边建设,边应用,以应用促建设”的方式逐步推进。

(1)“建网”—完善网络硬件环境

考虑到发展空间,建议学校的局域网络采取三层交换架构,即主干交换机(千兆,光纤接入)、楼宇交换机(千兆或百兆)、节点交换(百兆自适应进桌面),这样的架构可以满足以后的网络升级需要。网络中心必须架设有服务器,如网站服务器、论坛服务器、学生资源服务器、教师资源服务器等。信息节点需要遍及全校:连通全校各个区域,覆盖全部教室和办公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无线网络,实现无线上网。为了加强网络安全,方便管理,学校需要购设网络硬件防火墙、硬件防病毒网关等设备,并且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

除网络中心与学生机房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设数字化演播室(校园电视台)、多媒体教室、大型多媒体报告厅、课件制作室等。

为了充分发挥数字化办公教学的效率,学校可以为每一位教师配备办公笔记本电脑,这样可以大大方便电子备课和网络学习。

(2)“建队伍”—不断培养信息人才

数字化校园的成功建设离不开日常维护,这不仅是信息教师或专职网站管理员的工作,也应当是全体领导、教师的日常工作。

因此,学校除了应当重视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培养外,同时还应加强普通教师的信息技能培养,可以组织如“课件制作培训”“网络办公讲座”“学校网站的使用”“网络教学系统”等方面的信息技能校本培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教师参加课件制作大赛、电教技术论文评比等各级各类比赛,可以将比赛结果与各年级组绩效考评挂钩,使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3. 数字化校园的应用要灵活有实效

(1)数字化管理系统

校园的数字化管理,至少应当分为数字化信息的与回馈、数字化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两大块。

在建设数字化信息的与回馈系统时,可采取以下3条思路制订发展计划:一是建立基于局域网的内部办公系统;二是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如BBS,电子公告板等;三是利用通信网络建立短信群发平台。三者建好后,可以将其进行有效整合。

在建立数字化信息的搜集与整理系统时,学校各部门都应有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并实际使用,如成绩分析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校产数据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财务报表系统、教师博客系统等,为安全性考虑,我们可以建立基于局域网的FTP,让各部门负责人先进行数据筛选,再把有价值的数据保存在统一的数据服务器上,便于数据共享与管理。

(2)数字化教学的应用

数字化校园至少建有3套数字化教学系统:一是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室”,每个终端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收看教师发送的数字信息;二是基于互联网的“网上课堂”,学生可以在“网上课堂”中与同学或教师互相探讨;三是基于“移动多媒体”的展示互动系统,可以是移动投影机,也可以是每个班级的液晶大电视,但至少要做到每个班级都有条件用其演示多媒体信息资源。在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各小学在添置数字化校园的教学设备时,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操作简单、体积小、色彩鲜艳、易于展示的教学设备。

四、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创建数字化校园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在我校与本市兄弟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常见问题:

(1)广大教师甚至各部门领导的观念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高有一定阻力,易造成“建好了却没人用”的局面。

(2)出现浪费性投资,购置的器材大部分时间在闲置,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使得本来就紧缺的教育建设资金更为不足。

(3)数字化校园平台只由信息技术教师等寥寥数人甚至一人管理,造成只有空架子,缺少资源内容,甚至有想法却建不成的局面。

数字化校园是数字时代学校必然的发展目标,是我国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化校园需要不断地建设完善,才能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我们应该多向各校学习,以数字化模式为依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坚定不移地走信息化之路,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数字化校园。

参考文献

篇3

1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任务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构建的集教学、管理、学生开放活动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且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管理形式、纸质图书、教与学资源、科研资源等),形成一个整体、完善、可控的数字立体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强的竞争力,从而提升办学的质量。

数字化校园旨在用层次化、整体化、发展性的观点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的信息更好地进行组织分类,提高用户在网上获取自己需要信息的速度,方便师生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同时也便于管理人员安全、科学、规范、精细化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能及时快捷地对数据信息进行发送和回收。数字化校园实质是:运行内容数字化,支持环境信息化。也就是说,对于学校中关于教学、学习、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将逐步由纸质管理方式转变为数字化形式,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完成纸质到数字化转变的管理形式,建设与此相适应的信息化技术支持环境,带动学校全体人员参与的整个过程。

2应用平台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突破口

经过几年时间,中小学基本实现“班班通”、“校校通”,普遍建成了校园网,实现了让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逐步被教师认可。但是,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信息技术应用缺乏常态化,学校普遍感到可直接应用于教学的优质资源严重匮乏,很多资源往往只是教师自己拥有或以本学科使用为主,在共享性、互通性方面很差。其次在管理中也出现大量纸质与数字化重复的劳动,不但工作效率没提高,而且还浪费了资源。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缺乏自己开发研制应用平台的技术力量和管理队伍,造成想用信息技术而用不起来的尴尬局面,应用平台的软环境开发建设力量不足,严重制约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进一步发展。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具体行动中是波浪式前进的,但在总体发展中又是螺旋式上升的,在建设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一般建设数字化校园可从4个层面来考虑,即: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建设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实用的应用平台;建设高效的机构队伍。其中开发应用平台是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应用平台位于数字化校园的中心枢纽,建设中只要把它作为突破口,其他层面建设在它的带动下就可迎刃而解。一个经过科学规划,具有良好交互功能、自主功能、协作功能的应用平台软环境,用户依靠网络环境能快速地上送下传数字化资源,能便捷地调用资源库中的共享信息数据,并随时可对数据进行管理和进行二次开发。应用平台是集众人智慧和技术而成,一般能较好地解决学校个体或部门力所不能及的问题,给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带来教学、学习和管理极大的便利,往往比较受用户喜爱。随着应用的深入,用户慢慢依赖上应用平台,信息技术成了他们日常工作中一种不可缺失的元素。

只有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全员参与的数字化校园,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的所在。把开发实用的应用平台作为突破口,充分让管理者和教师在应用中感受到平台的优越性,最后自觉加入到共建、共管、共用数字化校园的行动策略,不失为一种高效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创新举措。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可平稳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并为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具体目标就是实现“4个数字化”。

3.1校园环境数字化

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健全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为我校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提供坚固的基石,为整个数字化校园项目保驾护航。实现信息管理标准体系(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硬件网络环境平台中的网络环境和上网行为管理等;基础软件平台中的个人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公共通讯集成平台和数据报送流程管理等方面建设。实现校园的学习环境数字化、教学环境数字化及校园的生活环境数字化。

3.2教学资源数字化

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处理,运用现代的、整体的、系统的、网络协作的新思维方式来指导和规划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依托校园网建设起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开放的、高效的海量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帮助学校走出“信息孤岛”的困境,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提高教学资源质量,为我校师生建立一个支持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极大地扩展学校教育中教与学的时空,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撑。让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有成效地、更有个性地学习。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也把教师从传统的、低效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与学,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整体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3.3教学数字化

校园网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高速通道,以我校的光纤为主干,通过网络来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教育管理数字化,使各管理模块之间的运行与学校的管理模式实现一致,能够相互协作、统一调度,营造很好的数字化办公氛围。数字化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最基础性工程,也是管理制度势在必行的改革,将数字化管理作为我校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政治、体制上加以确保,使学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教育管理数字化作为传统管理模式的补充,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利于实现上下级、部门间更迅速便捷的协调沟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从而提高教育规范化管理的力度和效率,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同时向学校数字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3.4教学应用数字化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51-01

一、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涵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首先是指一种依托现实校园而存在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教育平台;其次,这一平台通过信息化环境支撑,实现了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信息化,辅助完成校园活动的全部过程;第三,数字化校园并不只是简单地把传统学校活动数字化照搬到网络上,而是在这一过程中重新整理、设计和构造学校活动,优化并提高学校工作质量,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包括两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和实验室数字化辅助设备。

2、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教学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教学支撑系统,学习交流系统和资源应用系统。

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据统计彭水县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1)初步建成了百兆或千兆校园网,并接入Internet: 有38.3%(如下表)的学校

已完成学校 二期在建学校 总计(中学+中心校+完小)

12 24 94

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二期工程建设,将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图书馆、教工宿舍联成了一个网络,实现校园内部资源的共享,为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的数字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师生可以通过校园内计算机访问Internet,查找资料,浏览新闻,了解时事和各种教育教学的信息,还可以进行校外交流。

(2)调查的学校基本都建成了校园一卡通系统,主要实现了食堂收费管理、机房收费管理、教师考勤管理等,有的学校正考虑拓展其功能。

(3)调查的学校中75%以上的学校都有大于120 G以上的教学资源,一些学校有200G以上的资源,一般通过自制、购买、下载、教学资源点接收等多种途径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并逐步系统化,以便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去。

(4)设立了网络信息中心,负责校园网络的管理和维护:该机构属于技术性的部门,主要负责学校网络安全的管理、设备的维护以及信息的等。

(5)制定了各种使用、管理和奖励制度:使得在管理的过程中有章可循,大家各司其职,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赏罚分明,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比如,电教人员工作职责、校园网络使用规则、微机室准则等。

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近60%的学校没做好长远规划,在数字化这方面学校每年没有进行经费预算,而是有资金就建设,使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2)重视技术应用,忽视理念转变: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只重视技术应用,忽视教育理念转变的现象;

(3)重视内部资源的建设,忽视外部资源的利用:有很多学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校内的教学资源建设,缺乏对校外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

(4)教师信息素养整体偏低,信息技术培训有待加强:调查中了解到,70%的学校只是偶尔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很多时候都是靠教师自学的;

(5)重视硬件建设,忽视管理制度的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硬件只是基础,管理才是保障。

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实施策略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中要讲究策略,以避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优势,将学校信息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1、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学校领导应借数字化校园构建的契机,重新梳理学校办学思路,可以到一些数字化建设示范学校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

2、总体规划,逐步完善:从调查结果看,近58%的中学校长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有详细的规划,并列入重点发展项目,19%的按上级要求去做,更有23%的觉得很难规划。

3、内外结合,资源共享:调查发现,50%的学校对软件的建设,特别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比较成功的学校,很重要一条经验是:引进与开发相结合,优化利用资源,合理使用资金,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和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4、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安全管理与维护,认真履行职责和落实制度,确保各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展示数字校园的魅力。

5、加强培训,建设队伍:数字化校园中设施建设是基础,而加强师生的培训和教育,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意识,是数字化校园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对学生的教育,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能力。

6、应用主导,以用促建: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来自教师需求的应用才是真正的应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字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理县农村小学数字化资源建设、使用现状分析

1.数字化软硬件教学资源建设不到位,未形成统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近两年来理县农村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发展明显,都拥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而且每间教室都配有电子白板,教育信息化硬件指标已达到省要求的标准,在调查中发现各校都建有学校网站,但更新页面的速度低,资源少,应用率极低,学校网站成为摆设。而且学校网站上很少有本校校内资源库的链接及各种辅导教学的应用软件,在提升校园网的功能上缺少有力支撑。

2.学校重视投入没有重视使用效率,技术上缺少培训与指导。调查发现,学校的数字化硬件设备没有得到相当的效益、许多教师的电脑变成了摆设,甚至于变成娱乐、游戏机。这方面是管理制度的影响,但从调查发现另一方面是因为技术培训的缺少。教师群体中大部分自学能力强,可以依靠自己探索获得信息处理能力,但因为目前受升学率的影响,各校在抓教学成绩方面的力度都很大,教师花在批改作业和学生管理方面的时间占了很大部分,导致学习时间少,特别年龄比较大的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根本不能提高操作水平。

3.辅助教学的教学资源类型单一,建设资源的难度大。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构建新型教学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造成学校教育技术手段单一、模式化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系统、完整的技术培训。在调查中,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一般都是PPT课件,交互性强的flas用的很少。以前传统教学中的“书灌”变成“电灌”。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也是因为PPT课件制作简单,而flash课件等强表现性、交互性的教学资源的建设难度大,花费时间长,无法满足教师的正常使用。

二、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领导,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质量

1.要切实提高领导的重视与认识,积极引导理念重构。要提高学校数字化软件硬件资源的作用效益,首先要使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具备搞信息素养的现代教育观,擅长于有效配置、开发、管理和运用数字化环境,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体系,从而改变管、教、学的方式并成为有领导力的“数字校长”。更要让校长们感悟到: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谁的信息化工作发展得早,谁就走得越高。

2.继续加强各校数字化软硬件资源的建设。学校在硬件建设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设备的高档次,而是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和信息技术发展快、更新快特点,采取滚动发展,逐步升级的策略。

3.配置充足现代教育技术专职人员。在调查中发现学校的技术教师一身兼数职。即要承担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还要负责学校所有数字化硬件设备的基本维护工作。而且这些学校的技术老师配置都不多,技术老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外还要疲于应付全校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室的维护,很少有精力去开展各层次的教师培训,更无从谈起进行技术知识的钻研帮助开发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等工作。为此各校应该配备专门的现代教育技术专职人员,专用于开展各层面的培训、维护工作。

(二)提高认识,确保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地位

1.转变教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观念。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到大多数教师还只是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当做教学的一种辅助,很少有教师会把它上升到学习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没有意识到学校有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对于教师个人教学的提高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对很多教师来说,教师更关注对网络上的一些网站的使用,如果哪个网站上的内容有用,就更受教师的欢迎。也就是说学习技术自己开发与不劳而获网络上下载两者之间,教师更倾向于后者,他们只在乎获取“鱼”,而忽视“抓鱼的技术和方法”。

2.提高教师素养,努力解决教师的技术难题。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即提高教师的信息识别能力、信息整合、编辑能力以及对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初步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资源库。同时要鼓励教师多用网络,提供一些好的网站,供教师下载教学资源,并且多用其它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资源,而不只是用单一的使用文字和图片素材。所有这些需要外因与教师内因相结合,即外界创造条件同时教师自身努力学习从而得到全面提高。

篇6

【关键词】SOA 数字校园 综合信息服务 门户设计

1 SOA的概念和特点

1.1 SOA的概念

SOA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即服务)通过定义标准的协议和接口,它们连接在一个中立的方式定义的接口,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和服务实现的硬件。此功能称为服务之间的松祸合中立的接口定义。SOA松散祸合的,可互操作的,位置和传输协议透明的封装和重用的服务,异步调用功能。

1.2 SOA的特点

与传统的学校信息化方案相比,SOA性能的主要优点是容易与现有系统集成,标准化的架构,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和维护的复杂性。简单来说,SOA是一种设计和构建松散祸合的软件解决方案,该程序可以获取软件服务的形式公开业务功能,以便其他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这些服务,只要通过接口己被释放,都可以找到。构成并组织应用程序通过应用SOA的学校,可以使用一组分布式服务。学校将能构建新的应用程序,再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他们的合作伙伴的业务功能。

2 综合服务

随着政府、企业和学校从管理型向服务型发展的过程中,IT领域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从强调构建完善的硬件基础设施、设计研发个性化软件系统逐步过渡到以提升IT服务能力与水平为目标的IT应用理念。当然,学校也不例外,随着建设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推经,学校数字校园规划、设计与建设也从信息管理到综合服务升级发展。

2.1 信息管理

MIS是应用工T基础网络、应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借助通讯网络以及先进的办公设备,在以人为中心的协同下,进行信息数据的加工、储存、收集、传输、更新、维护和使用的计算机与人的交换系统,全面支撑学校战略决策、顶级操控和逐层控制和基层操作,同时拓展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优化单位战略。

MIS提供给管理者需要的信息来实现对组织机构的有效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3大主要资源:人(people),科技(technology)和信息(information)。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不同于其他的用来分析组织机构业务活动的信息系统。

2.2 信息服务

综合信息服务就是说给用户提供各种数字信息的创建、更新、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功能和操作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满足用户的对信息或者数据的需要而通过某种终端提供给用户某种格式的信息。例如,教师的职称等信息属于学校办公室管理,当教师职称发生了改变,那么后勤部门如何实现及时的更新和调整相应的福利待遇呢? 这就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而比较好一个方法就是通过部署基于SOA的应用来达到这个目的。

3 基于SOA的综合门户设计

综合信息门户服务位于各类综合服务应用之上,支撑校园应用的集成运行,提供单一登录、一站式访问的基础环境和个性化的配置能力。以浏览器Web访问的形式面向全体师生用户提供服务的综合信息门户服务将全面表现数字校园的各种管理、应用、服务、办公和社区生活等信息,系统整合各类集成应用之间的差异,满足学校全体师生、职员和服务人员个性化自由定制和订阅的信息内容。综合信息门户服务利用信息门户软件架构和组件服务技术来满足各种应用与服务诸如邮件系统、一卡通系统、OA协同办公系统、知识发现系统、信息系统等等收的统一认证、系统授权、访问接入与应用集成,提供校园信息服务门户的所有功能和作用,同时满足未来智慧校园与物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业务发展和流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应用业务和集成系统都需要在门户服务的系统资源中添加、注册、配置与审核之后,才能在在综合信息门户服务平台中使用。门户将人员整合、应用整合后,提供统一的SSO(单一身份认证)入口。数字校园用户利用统一的登录账户,当然可以个性化设置自己的手机号码、邮箱地址等易于记忆的符号作为账户,就可以快速的访问用户角色和权限范围内的信息资讯和业务系统。

信息门户的重要职责是全面展示新闻资讯、业务应用、协同办公、社区娱乐等综合信息和快捷桌面,集中推送用户的个性化定制服务、自定义业务流程、业务应用与频道定制等的信息服务与知识共享。

综合信息门户负责将校园内的异构的与分散的各种信息资讯、通知公告、办公生活等等信息资源集成,支持一个提供信息化分享、浏览、协作以及传递的网络化信息化集成数字平台,通过提供办公服务、校园资讯、社团生活、教学科研等的虚拟化校园、班级、部门以及个人的服务平台,全面科学的导向和激活各种学校信息化服务系统中的信息资产,满足全校的学生、教师、领导、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和校友以及社会公众的个性化需求、自助服务、业务处理和信息服务。

总之,综合信息服务门户紧跟主流互联网应用系统的设计理念和布局风格,以向师生提供全面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为目标。统一信息门户科学有效的整合学校新闻资讯、通知公告、办公协同、科研教学、社区生活等综合信息与资源,满足全校的学生、教师、领导、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和校友以及社会公众的个性化需求和信息服务。综合信息门户服务全方位支持分级部门和个人用户应用门户生成技术,各个分级部门或者个人用户调用组织机构通过数字校园的多机构综合信息门户服务构建各个部门或者个人的独立综合信息门户,各不同综合信息服务门户之间实现校内各业务系统、信息服务等之间的身份认证和权限服务,提供每个分级部门和个人用户可以定制个性化交互界面(UI)和服务栏目的模版服务,提供基于角色和组织机构的多机构的分级权限管理以及角色分级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运武.我国数字校园建设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4).

[2]陈鹏,花丽,沈洁.数字校园系统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

[3]姜辉,许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情报杂志,2003.

篇7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1.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坚持“为用而建、适用好用”的原则,加大了对数字校园建设的投入,建有标准的网络中心、监控中心、电视台、广播系统、可实现同课异构的网络互动教学、教研交流系统、数字化阶梯教室及多媒体教室等,为学校全面实施数字化管理及智慧课堂教学的探索提供了有力保障。

2.智能化管理、教学模式

学校在迈向集团办学的过程中,由于时空差异和物理距离等原因,造成校区之间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不够等问题。为此,学校从2012年开始探索“鱼洞二小智慧校园”管理新模式,全面实施多校区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和办学水平。同时引入云教育及电子书包项目,借助智慧校园云服务平台,改变现有课堂教学模式,形成鱼洞二小智慧课堂“2655教学模式”,有效地缩小了校区之间在管理、资源配置、教育教学质量、师生发展等方面的差距,促进了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3.信息技术课题研究

学校把信息化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从2000年至今,学校先后进行了一批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发展,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实验”、“校园网络教学及其环境的研究”、“以教师博客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城市小学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研究”等4个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重点课题的研究,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及学生主体性发展。

篇8

在实施“数字校园项目”前期,我们做了多项调研,包括外出考察和查阅国内外的研究资料。我们发现,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家多在教育教学的周边打转。比如,大学中最为典型的应用是“卡应用”,用于买水、买电、交学费、借阅图书等;中小学最为典型的应用是作为一种“电子记录器”,记录孩子的到校时间、学习成绩或者录制当天的课程。也有些应用只体现“种”,不体现“收”。如在课堂上用了许多媒体手段,设计了众多精彩的教学环节,却没有对教学效果予以检测。哪些学生学会了、哪些学生还有欠缺以及教学哪里有问题,并没有数据的体现。对于调研资料,我们认真组织了研讨,试图找到能够对孩子成长直接有帮助的信息,但结果却是令人遗憾的。

在研讨中,我们提出思考:计算机最擅长的是什么?我们认为应该是“信息的组合应用”。于是,我们认真反思:我们需要什么信息?换言之,教师需要什么信息能够帮助教学,学生获得哪些信息利于自我调整,家长获得哪些信息能帮助学生成长,管理者需要什么信息提升管理品质?我们还认真思考了这些信息从哪里获取,怎样在日常的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共享这些信息。最终,我们确定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目标: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构建数字校园软硬件环境,整合现有的各个应用系统,完成数据交换与共享;

以学校各项管理为中心,构建数字管理办公平台,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品质;

以教师应用为中心,构建教、研、学、练为一体,集特色资源建设与教学评价于一身的教科研应用平台;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构建学生在校内外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打造洁净、健康的网络学习与交流空间;

以家长、社会需求为中心,构建信息平台,开辟畅通的校内外交流空间。

数字校园的功能

1. 教师交流共享的平台

教师交流共享平台的设计思路主要来自教师备课。教师们在研究课的准备过程中经常到处搜集资料,查阅大量的素材,制作精美的课件,找许多教师共同研讨,但是课程结束后,这些珍贵的资料往往束之高阁。因此,我们设立了共享平台,按照现行教材版本进行编目管理,每课下面设电子教材、教案、课件、备课资料、题库、反思等多个栏目,凡举所需尽在收藏。利用该平台,每位教师通过日常知识积累和教学反思,不知不觉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

2. 全方位链接学生信息

(1)德育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小学,教师的一个亲切的笑容、一句表扬的话语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新课标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教学中有一句常用的话,“抓两头带中间”。这个任务怎样不打折扣地实施?德育评价系统这时就派上了大用场。课上评价系统是一个外接的C/S程序,与数字校园系统相连,使用非常简单,教师在课上根据孩子的表现发放电子小星星或者小提示。系统可以主动提示一段时间内未被关注的孩子名字,引起教师注意。孩子和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评价的结果。同时系统也提供课下评价和同伴评价的功能,孩子们可以轻松获得在校表现的电子档案。家长、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给孩子写“成长足迹”。

(2)作业诊断系统

我校鼓励每位教师在课堂中设置检测环节。教师上完课后,要通过检测,明确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还差一些;有没有知识还没讲清楚、学生没学明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发了作业诊断系统。在线作业主要针对电脑班和在机房上网络教学课程的班级。反馈题目为标准化试题,使师生马上获得反馈结果,并进行针对性的在线练习。而对于非标准化试题,系统为教师提供了便捷的输入方式,答题结果录入系统后,任课教师可以统计学生上交作业的情况和题目的出错率、作业质量,并根据作业情况编写作业日志。每位学生可以获得一份错题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同时,学校管理者可以看到各任课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以及学生交作业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3)考试自测分析系统

用于对考试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系统提供组卷、导出、考试安排等功能。在考试结束后可对成绩进行分析,包括总分、平均分、标准差等若干指标。系统对本次考试中每一题算出得分率、失分率,教师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做质量分析。学生和家长可以在线查看历次考试情况,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系统隐藏了学生的得分,只出示学生大致的成绩曲线。管理者可以通过系统了解每次考试各班级的成绩情况,及时指导教师调整教学。

作业诊断系统和考试自测分析系统的题目来自教师交流共享平台的“题库”,来自教学研究中平时练习数据的积累。系统为学生制作了个性化的错题本,学生、家长可随时查看错题本,学生可以利用系统自行强化练习,教师可以利用系统为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

3. 提高管理效益,关注校园安全

学校采取网络门禁管理,实现一卡走遍校园。家长若在非放学时段进入学校,可以利用网络预约系统约见班主任,经系统认证后,使用手机二维码和二代身份证在预约时限内进入校园。由于我校校门外就是马路,来往车辆较多,为了保证学生交通安全,防止其他社会人员随意进入校园,在放学时,只有经过认证的家长方可通过门禁进入校园。

运转与机制保障

在数字校园系统推进的过程中,学校采取集中控制、分散管理的维护机制,把数字校园的推进与学校各项业务予以全面整合,从而整体提高工作效益。

数字校园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益。那么,基础数据的维护是否给教师、管理者带来了更多工作量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在研究中也做了一些检测,以下摘取了学校科研部门的部分报告内容。

课上评价。教师可获得对学生关注度的相关分析,班主任获得本班学生所有课程表现情况,对学生课堂、课下表现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便于树立榜样,表扬进步。家长、学生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每节课获得的表扬或提示。管理者可以获得教师、学生的所有分析信息。而在传统方式下,这些信息都无法获得。

作业结果录入。教师可获得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统计表、单次作业分析、一段时间内学生知识点掌握分析、学生提交作业情况,快速给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学生可获得错题本,做个性化作业,参与网络强化训练。家长可获得学生错题本,错题知识点对应分析、作业整体分析。做这些工作需要教师每个班花费15分钟,而在传统方式下,则需要2小时以上的计算与整理,快速布置个性化作业更是无法达到。

考试结果录入。教师可直接获得成绩登统表、班级质量分析表、年级质量分析表、学生成绩趋势、学生历次考试成绩分析。除此之外,管理者还可获得包括班级成绩趋势、在线考试成绩分析。学生和家长直接获得本次考试自己的错题本、错题知识点分析、学生成绩趋势图、班级均分点位图。做这些工作需要教师每个班花费20分钟,而在传统方式下,获得这样的数据需要6小时以上的计算与整理。

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几点思考

第一,数字校园建设要根据学校发展现状,明确建设目标。系统只是一个工具,当这个工具确实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说明这个工具的意义。所以,形式一定要承载内容,平台搭起来了,里面内容的含金量要远远大于系统本身的价值。

第二,要把设计的过程作为培训的过程。要改变模式,一定要转变观念。设计的过程就是建设目标、意义的培训过程,同时也是初步应用的培训过程,建立一支设计骨干队伍,对于后期的培训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字校园系统的建设,困难不在软件的研发上,而是在后期的应用上。

篇9

随着北京市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从最初的铺设教育教学网络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普及,到相应的教育科研、网络办公、学生素质评价等综合系统的开发应用,完成了从规模普及向整合应用的转型。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大力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效能,服务和引领教育发展,将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建于1950年,1980年被认定为海淀区重点中学,2004年成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目前为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首批试点实验校。学校的数字校园围绕“数字促进教学、数字服务校园”的建设思想,以应用为核心,通过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建成学校的信息标准及统一数据平台,高效集成学校原有系统及数据,构建满足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与服务要求的数字支撑环境,为校内外各类人员提供完善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支持。

一、我校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问题

经过不懈的努力,理工附中的信息化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普及、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各部门相继应用了各类业务系统,如图书查询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照片管理系统、音像资料查询借阅系统、学生成绩分析系统、中小学信息管理系统、高中新课程管理系统、综合素质管理系统和FTP文件服务系统等。与此同时,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多年来也积累了很多问题,如现有系统的设计和技术架构不统一,数据标准不统一,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各系统独立运行,通过拷贝数据或业务系统直接建立接口,造成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实时性无法保证。师生进入不同的系统要记多个网址、用户名与密码,而且管理存储多套应用用户名、密码对安全也不利。信息管理流程不够顺畅,信息之间不能共享,影响了部门的协作效率。还有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急需建设新的应用系统去解决。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全面、系统的规划和协调,进一步巩固原有建设成果,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水平,建设具有我校特色并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数字校园。

针对这样的问题,学校积极贯彻北京市教委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下提出的《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通过对学校的现状分析,结合当前中小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从信息化的建设方面考虑,将数字校园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定位为:通过2~3年的建设,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数字化的科研环境、数字化的管理环境、数字化的生活环境,提高办学效益和工作效率,突出学校现有优势,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最终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并在数字校园建设中体现出整体解决方案的特色、先进性、易用性及可扩展性。

二、我校数字校园整体规划设计

数字校园建设的实质就是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教育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教师与学生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优化,从而实现提高各种工作的效率和效果[3]。

图1是我校关于数字校园建设的整体方案设计,学校主要以统一数据和资源平台为基础,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服务为宗旨,对数字化校园进行长期规划和设计,从而达到数字校园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1.基础平台的搭建

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的第一阶段,首先以三大平台为建设基础,搭建统一资源中心、统一数据中心、统一认证中心。将学校所有资源统一到一个平台中,将数据统一标准,支持单点登录,减少应用的烦琐程度。

2.服务平台的搭建

在三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需求,进行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系统的建设,将包括校园办公系统、教育学管理系统、国际部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应用平台。

3.师生成长服务平台的建设

学校将要重点建设师生成长服务平台,教师发展平台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成果和个人风采的舞台,进一步为教师和管理者提供数字化的办公服务,将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系统、教师沙龙社区、班主任工作室等。学生成长服务平台着力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学校与家长委员会建立共进的网络社区,全面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4.门户网站的建设

学校将根据需求改建学校统一的门户网站,加强互动功能的应用,实现个性化门户,通过门户网站彰显学校特色。

三、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初步成果

通过对过去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我校进行了数字校园建设第一阶段的初步探索,基本实现了基础平台的搭建、现有资源的整合、学校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教学教务系统的初步建设,对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资源平台的优化

基础平台作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服务性建设,在我校第一阶段的数字校园建设中已经开始,学校将现有资源进行了整合,学校教职工能够实现单点登录,通过电脑、移动终端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应用,为学校教师提供了方便,并且达到了及时、准确、实用的建设目标。同时通过基础平台的应用,使学校原有资源标准达到了统一,为下一步的管理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2.管理过程的优化

通过即时通讯系统、日程安排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下载审核系统、工资查询系统、网上评价系统等管理系统的搭建,解决了学校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减轻了教职工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学校管理进一步向高效、便捷、低碳的方向发展。

3.教学过程的优化

数字校园平台同时为教师提供学籍管理系统、智能排课系统、网上阅卷系统、成绩分析系统、考务管理系统,将排课、选课、阅卷、成绩分析等教学环节有效地整合为一体,加上后期网络教研、协同备课等系统的建设,将形成连贯易用的数字化教学管理体系,有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总结与展望

数字校园的建设规划不是我们凭空想象出来的,是通过对学校各个学科和部门进行调研分析而进行的需求规划。任何平台的建设只有有需求才能有生命力,完全依靠行政命令强推的平台维持不了太长的时间。所以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对数字校园建设进行了长期的规划,在保证软件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兼顾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争取做到加强互动、寓教于乐,使该系统适用时代的要求。

学校通过对过去建设的问题和成果分析总结,对数字校园建设做出了进一步规划设计(如图2所示)。

学校规划通过下阶段的建设能够更加全面地将教师社区、家校互动、国际部服务平台等建设内容进一步完善,同时结合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人文奠基,理工见长”的学校特色,切实做到为教师提供工作方便,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为家长提供参与入口,使数字校园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实现教育的革命性变化,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学校信息化现状

学校校园网主干为千兆,交换到桌面为百兆。学校信息化的基础网络设施和硬件设备已经达到北京市较先进水平,具备数字校园应用的良好条件。学校安装了CMIS、卡管系统、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等,后勤系统使用上级下发的人事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等,资源方面充分使用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社会大课堂等,同时还应用区级蓝天工程、数字德育等网络平台。

“信息孤岛”始终是困扰学校数字化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应用系统数量多、开发环境不统一,各个应用系统之间不能进行信息交换,业务数据不一致,流程难以实现自动化,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由于各系统相互独立,没有一个统一的界面访问这些系统,教师不得不登录多个应用系统才能定期查看各种数据。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也意识到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教学,校园网在这方面的应用较为粗浅,不能满足学校文化管理特色发展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教育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应用也有待提高。

二、“府学”数字校园总体设计与特色建设

(一)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设计

学校以“减负增效”为主体原则,通过数字校园和实体校园的有机结合,为师生减轻负担,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让孩子受益,让教师受益,让学校受益,让社会受益;建设以“府学”文化为核心,以学校办公网为基础,以教育教学应用为重点,基于统一的技术架构、标准与环境,构建符合学校需求的数字校园应用平台;并以市教委CMIS为权威数据源,建立统一身份认证中心,数据层面上实现全校范围内数据的统一集中和共享,实现各部门以及应用系统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全方位满足学校内各类用户对相关信息资源查询检索的要求。

“府学”数字校园的应用功能包括“府学”文化管理平台、“府学”教育平台、“府学”教学平台、“府学”办公管理平台四部分。

(二)“府学”数字校园特色建设

1.“敷礼明伦”、“知行合一”的“礼文化”教育

在“府学”教育应用建设方面,围绕“德化人生――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养现代文明习惯”的教育理念,突出“敷礼明伦”、“知行合一”的“礼文化”教育特色,以“崇礼”为德育观,实施养成教育(如图)。

(1)敷礼明伦:特色活动子系统

该系统是学校开展特色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学生通过参与特色文化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内化爱国情怀和公民道德意识,形成德育成长档案,供家长、教师见证学生成长;形式活泼的小竞赛、小游戏等,用来巩固和检查学生德育养成,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

“礼文化”教育 “礼文化”教育是网上校本课程学习、讲座、活动的空间,如“入学礼”、“‘府学’三字歌”、“弟子规”、“学唱正气歌”等,包括“礼文化”课程学习、课程管理、课程选修、在线学习、拓展资源学习、主题讨论、作业任务等模块。“礼文化”专题讲座包括专题管理、讲座直播、讲座点播、主题讨论、讲座评价反馈等模块。“礼文化”特色活动包括活动管理、成员管理、成员互动、在线活动、成果展示等功能。

成长微博教师、家长对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进行评价,以微博形式记录见证学生表现,并发表评论。

成长驿站提供“礼文化”教育相关的小测验、小游戏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方式下得到教育,记录学生的表现。

(2)知行合一:知行实践子系统

该系统为学生参与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开辟了网上专题化空间,提供按兴趣自由参与、分享、互动的教育氛围,用丰富生动的内容吸引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

学生社团 这是学校各类学生社团专题网站空间,能够体现各社团的特色和宗旨,提供社团的建立、社团介绍、成员申请与管理、活动信息、成员交流、在线活动、社团光荣榜展示等功能。

互动社区 搭建学校师生平等交流的互动社区,包括好友、圈子等交友功能,提供播客、博客、拍客、消息、聊天、分享、留言、评论、打分、投票、统计、排序等互动功能。

懒蚂蚁广播电视台 通过网络实现懒蚂蚁电视台的编辑部成员管理、节目采编、节目管理、节目直播、节目点播等,提供观众对节目进行评价、评论、互动反馈功能。

(3)知行合一:知行评价子系统

该系统以学生成长的过程记录信息为基础,通过建立评价标准体系,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为教育的正导向提供良好的决策参考。

“府学”好少年 实现“府学”好少年网上评比工作管理,体现评优过程的公平公正,突出评优的激励和示范作用,包括评优活动的、候选人推荐、候选人投票、评优结果公示等功能。可将学生的教育教学表现记录形成学生成长档案袋,在学生评优时向全校师生展示。

2.“博学”校本课程教学

围绕校本课程建设特色,学校以“博学”为课程观,面向学校技能类课程、学科拓展类课程和传统文化类课程等三大类课程的教学展开。其功能是支持教师形成自己的个性课程;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智慧成果进行共享、交流,形成教学资源特色展示区;构建精品课堂,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实时评价,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及时进行激励;支持教师课后反思评价,形成教师个性发展档案。

博学苑下设三个子系统。

(1)课程中心子系统

技能类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学校已探索出一套教学大纲以外的比较科学、实用、简易的体育校本课程方案――一年级形体、二年级棋类、三年级轮滑、四年级空竹、五年级武术、六年级乒乓球;编写一套适合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初步结构,即体育技能校本教材;培养一支适宜校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建立一种适应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新模式,即体育基础+体育技能。

学科拓展类课程开阔学生思维 学科拓展类课程分为名家赏析系列和数学思维训练。名家赏析分为七大领域:文学、数学、音乐、体育、艺术、书法、科学。如语文以文学鉴赏与创作为主题,为学生推荐名家、名篇欣赏。

传统文化类课程陶冶学生情操 通过包括琴、棋、书、画、国学教育、篆刻、茶艺、剪纸等传统文化进入课堂,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浸透孩子的心灵。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学习,系统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统计。

(2)备课中心子系统

该系统在兼顾常规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学校在传统文化教学上的特色,使之成为校外教育的主阵地。

课程管理 对创建的课程及其包含的各类信息、资源、教学内容等,进行查询、审核、等管理操作。以此为依托,满足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各种要求。

网络教研 为教师提供工作平台,包括教学内容的、教学任务、个性化教学资源、的作业、参与各类教研教学活动、参加在线交流、发表的评论等进行管理与查询,形成个人的教研档案。

网络教学 为师生提供网上学习平台,包括课程介绍、课程设计、课程资源、资源查询上传、课程作业、交流天地等。

(3)资源中心子系统

资源中心子系统协助教师最大效率地管理应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是学校创建资源中心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渠道。

特色展示 为学校特色自建资源提供集中展示、学习、评比空间,通过用户自荐、他人推荐、使用者评分评价、学科组审议等多种方式,形成学校特色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