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课堂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4 16:31: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游戏课堂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游戏课堂的重要性

篇1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否对体育感兴趣,是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热情。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农村教学场地小、器材少,一部分老师对体育“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望而兴叹。个别老师对教学内容安排不当,教学方法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调呆板,教学语言生搬硬套,使学生对上体育课兴趣索然。为此,适当采用游戏性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手段,新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体育基础知识、技能,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怎样使游戏性的体育课上得生动,新颖活泼,有趣呢?我就这问题谈谈看法。

一、教学方法的游戏性

小学生对体育课普遍感兴趣,所以教师应在现有条件下,通过游戏性的组织形式来渗透教学内容,如投掷垒球项目,可以用掷“纸飞机”、投降落伞等来作为诱导练习,为投掷教材教学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形象性

在体育课中,要使学生始终如一地处于良好的学习形态之中,就一定要采用形式丰富多彩的形象化教学,如儿歌、比喻、模仿等;对于一般高年级的学生,多引用故事性的游戏情节,如“军事练习”、“野炊”、“义务劳动”等来模仿人物和动物的形象与动作。低年级学生可采用各种动物的动作,如“走、跑、跳、飞”,以及手脚配合,把他们引入角色之中,这样别有一番情趣,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既学到技术,又得到锻炼,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学生都有一种“三好”的心理特征,即好动、好强、好胜,对单调枯燥的重复练习教学易产生厌烦的情绪,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任何新奇有趣的外界刺激,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切实掌握教学手段,针对其特点,安排新颖多样多变换的教学形式,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若一味强调速度老是重复相等距离的跑,那么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直线下降,在5―7次快速跑中最多认真跑两次,但若采用变换形式的快速跑,针对他们“三好”的心理特征,安排前两次学习快速跑技术,第三、四两次不等距离的组合角逐跑,第五次叫号跑。第六、七两次男、女不等距离的对抗比赛,我采用接力、换物跑等多种多样的变换手段来引导他们完成教学任务,并采用有趣味性的放松游戏和欢乐的舞蹈等,让他们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放松,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了预期效果。

三、教学语言的儿童性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在教学中,教师一句生动的语言,一种形象的比喻,往往能使学生兴趣盎然,丰富想象,活跃思维。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适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态来建立师生的情感,活跃课堂气氛。如:教师的语言要热情、明快、富于鼓励和启发,语气要声调柔和,吐词清楚,顿挫分明,举例要生动活泼,绘声绘色,教态要和谐可亲,富有亲切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学内容。如用形象语言来教导学生:“兔子是怎么跳了?”“马儿是怎么跑了?”“大熊猫是怎么做滚翻动作?”又如前滚翻的动作要求他们“一蹬,二撑,三低头,团身滚翻”,投掷垒球:“蹬地转身似箭弓,挥臂和碗快如风”,等等。在高年级的教学中,一般应采用语言教学法,如用带有故事性的游戏目标,目的地,拟人、拟物的模仿动作,激发他们的情感,适时抓住他们好奇的特点,使他们自觉地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习和锻炼。

四、课堂设计的新颖性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就必须注重他们的生理心理要求,所以在课堂设计上要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如音乐舞蹈图片等来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实例来丰富教学内容,用新颖多样、形象生动的动作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用新颖别致的场地、美观合理的器材布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一节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开始部分用提问小动物的动作和模仿练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准备部分用音乐舞蹈来代替,基本部分做循环练习和游戏性动物跨越诱导练习,以对抗性的游戏比赛来活跃课堂气氛,结束部分用简单易懂的集体舞做放松。在场地、器材上,布置合理整洁简单,如画一个12―15米直径的大圆圈,自制五支标枪,在每个等分的边沿上插上一支标枪,用两条橡皮筋绕过中心标枪,接到周围的标枪上成“(+)”字图案,然后使各条线靠近中心的高,边沿稍低,让学生练习过竿动作,这样可分四组同时练习,加上其他几个简单学过的动作作为辅助内容,这样既能增加运动密度,又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始终有新颖的感觉,有求知的欲望。

在场地小、器材缺的情况下,只要大胆地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创造条件,就能传授学生运动知识、技能、技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静艳.小学体育游戏的作用与选择.2009,(01).

篇2

一、字母类游戏

字母教学是英语学习入门阶段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英语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学习好字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智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学习习惯,对他们进一步学好单词、句子、课文,提高自身英语能力甚至终身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字母类游戏教学,则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快速、准确地认知字母。本人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字母类游戏主要有以下两种:

1. “谁不见了?”游戏

在学生已学习掌握了若干个字母的情况下,将这些字母写在一张张卡片上,并将这些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认读。之后将纸片背面朝上随机抽去其中一张后,再全部翻过来,让学生寻找哪个不见了。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急于表现自己而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会更加深刻,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

2 . “找邻居”游戏

让学生准备好26张字母卡片,教师随机出示一个字母,由学生找出这个字母相邻的字母,并请最先找到的学生将字母卡片拿到讲台相应的位置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认读这些字母。

总的来说,字母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必要而有效补充,通过各种游戏形式,帮助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英语字母的拼读和书写,为日后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词汇类游戏

自然教学法的倡导人特蕾西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输出都至关重要。有了丰富的词汇积累,即使不了解语法结构,也可以有效地理解他人意图和表达自己想法。如果离开了丰富的词汇量和高效率的词汇学习,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如同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1. “bomb”游戏

在英语单词教学中,学生往往存在不愿意跟读的情况,到了高年级这种现象尤其严重。用这种游戏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单词,在某一个词下放一个地雷,这个词是不能读的,如果有学生不小心跟读,就是“踩到雷”了。大家一起数“one, two , three, bomb”,然后向他砸过去.这个游戏趣味性高,课堂氛围也好,学生在玩中也学得扎实。

2.“猜袋中物”的游戏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有的写中文,有的写英文)和图画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让学生轮流上来摸宝,如果摸到写有英文的卡片,则要翻译成中文;如果是中文则要翻译成英文并且拼读出来;如果是图片则要看图说英语,最后以答对次数最多的学生获胜。这个游戏需要注意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因为如果游戏缺少了竞争,学生的反应就不会很激烈,那么效果就不会很好。

这两个词汇类游戏的趣味性很浓,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因而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很好。英语学习中单词的学习就相当于汉语学习的初级识字阶段,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再在基础之上进行建设,这和建筑楼房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句型类游戏

句型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句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1. 连锁反应游戏

这种游戏重点培养学生的句型掌握和使用的能力,比如由教师问一名学生:“what time is it?”该学生回答后再以同样的问题问下一个同学,可以横排、纵排、斜排依次传下去,也可以随意点人回答。这样反复操练相同的句型,但答案却在不停变化。既可使同学们熟悉所学句型的用法,又能保持注意力集中,还能够了解学生对句子的掌握情况。

2. “猜袋中物”的游戏

单词学习中用到的游戏也同样适用于句型学习。比如这种游戏可以由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个盒子,并在盒子中放一样东西,当然这种东西的英语单词是之前课堂中学习过的。然后教师问学生:what is in the box?由学生回答: It is …… 该游戏既可以让学生学习掌握新的句型,又能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单词,可谓一举两得。

篇3

一、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

设问作为启发式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应经常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设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努力进取,从而为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产生"启"的作用。经过教师精心设计而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可以说一堂高效的数学课离不开有效设问。但目前数学教学,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忽视学生年龄特征,脱离学生“思维发展区”,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课堂提问随心所欲,目的不明确,一问一答与频繁问答现象严重;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教师控制答案,打断学生回答、草率加入个人评价与左右学生想法的现象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如何让提问更富有成效,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出发,立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根据课堂的进程,对课堂上提问的有效展开进行论述,并由此提出几点可操作性的有效策略。

二、课堂教学中有效设问

1.注重启发性与基础性

导入环节的设问的作用可以用“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来概括。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彩的、匠心独具的引入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它不仅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还是学生实现创新的基础和动力。而课堂教学中的引入问题,就起着关键 性的作用。我们要怎样设计引入问题呢?

在课堂的导入环节,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出发,逐步提升到要学习的内容。例如,我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引入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倘若我不小心将它的一部分用墨水涂没了,结果只剩下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同学们还能重新将这个三角形补充完整吗?在学生讨论的之前,我先是引导学生回顾上一个课的课程,即“三角形的性质”。从学生已具有的知识或经验引入新课,先具体后抽象,有利于学生对新概念的形成。其次,引入问题的设计还应当注重启发性与趣味性。比如我在“圆的基本元素,对圆的定义”教学中,就如此设问:“同学们,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三角形、四边形?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如果做成上述形状到底会怎样呢(同时用课件展示几个奇形怪状的车轮动画)?”当学生看着各种车轮忽高忽低前进时,我接着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就不会忽高忽低?学生经过讨论猜想: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至此水到渠成地引出关于圆的定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通过教师的引导,还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

2.提问等待和分层设问

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破的关键离不开提问等待策略和分层设问策略。每一堂课都要有明确教学目标,而且整堂课的教学都要以此为重心逐步展开。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都会不同程度地感到难学,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往往将成为他们今后学习的障碍。因此,突破重点与难点,是初中数学课堂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学生所接触新知的重点处设问,引导他们正确掌握知识实质,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教师要根据课时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在适当时候设疑质问。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而思考问题需要一定时间。心理学研究理论认为,提问一般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即“第一等待时”和“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不马上重复问题或请学生回答,而是要有一定的等待时间;“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提出另一问题或者评价学生的答案。问题的设置还应当考虑考查对象的知识能力。将简单的问题让优生来回答,很难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同样不可取。因此,问题要因人而问,也只有这样才会有效发挥设问的作用。

三、注重学生的问题反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同时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学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在这环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让他们自己概括,讨论,并最终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并针对课堂教学中的疑点以及模糊点进行提问质疑。这里的“问”是为了教师的“答”,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针对学生自己的问题反馈,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生有了“疑”,就会产生求知欲,学生思维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在结课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问题反馈,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在学习(ab)n=anbn结课环节,有学生提出(a+b)n=an+bn。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反馈,先让学生猜想(a+b)n,然后让学生用具体数据进行代入求值,让学生发现原先自己的错误,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之,在结课环节,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反馈进行及时的点评可以使设问的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继续设问成为可能: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问题反馈,引导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还可以纠正探究的偏差,提高有效设问的效率;此外,学生各具特色的“问”还能帮助教师发现问题,从而为下次更好地进行教学问题设计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刘电芝主编. 学习策略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篇4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灵活自如的操作和准确清晰的表达体现了学生的良好信息素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需要听听、看看、做做,更需要大量的读读、说说、讲讲。所以学生有效的表达能力主要体现于用流畅的课堂语言进行交流、用规范的技术用语描述操作过程、用科学的信息思想分析问题等等方面。

        一、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操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长期以来,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种误区:过于偏重操作技能的训练,而轻视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学生动作思维的训练,而忽视了语言思维的渗透;过于关注学生操作的结果,而忽视了专用术语的积累,从而导致学生的计算机“语言”障碍。

        曾今有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认识powerpoint》一课时,就曾遭遇这样的尴尬。

        师:powerpoint 和word 是窗口相同用法相似,我们可以在word 菜单附近找到它的踪迹。请你根据已学的word 操作经验,尝试启动powerpoint 应用程序。

        生:先按“开始”,再按“程序”,接着选“附件”,最后点这个“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桌面上就出现了这个。老师本意是通过迁移情境让学生掌握启动powerpoint 的方法,但学生不规范的表达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它反应了学生中存在的信息技术学科基础薄弱、技术术语匮乏的弊病。很多的学生不知道用什么术语去表达操作,也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组织去表达观点。

        这种教育现象已引起了不少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往往高于基础理论分,这说明学生对基础概念的认知仍停留于表层。他们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对文字的表达能力不足以胜任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学习的需要。

        二、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1、表达是人与人交流的需要

        众所周知表达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人的成功要素中,有15%源于智力,却有85%源于沟通。信息技术学科表达不仅是课堂交流的现实需要,更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生活的需要。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只会操作、不擅表达的人如何实现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价值。表达能力的训练并不限于语言学科,一定意义上说,基础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科都有训练语言表达的任务。信息技术学科表达既有所有课程的共性要求,也有其学科特质。

        2、有效表达能够促进学科学习

        强调学科表达是现代教育“轻视结果,注重过程”的重要体现。语言表达是注意、阅读、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能力的综合运用。 

事实证明,小学正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从小培养规范、准确、精炼、主动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交流的需要,也是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课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1、引导性的表述,让教师成为语言表达的典范

        课堂中教师清晰的示范讲解、仔细深刻的分析点评都是学生有效表达的典范。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及语言感染力,还应善于运用即时性评价,发现学生表达中的问题,组织评价,教给学生科学的表达方法。

        2、主动踊跃的表述,让孩子成为语言表达的主角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由于缺少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表达的欲望明显弱于操作。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敢说。在课堂中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操作中的偶然失误,就忽略了他们为之付出的种种努力;不能因为技能水平的差异,就忽视了学生的点滴进步。教育是慢的艺术,只有努力呵护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时常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点滴进步,才能使学生由最初的“不敢做、不想说”到“敢做、敢说”,再逐步走向“能做、能说”。

        3、精确性的表述,让信息技术课堂彰显学科规范

        信息技术学科中术语很多,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中强调术语的规范和积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单击、什么是右击、什么是快捷菜单、什么是对话框等等,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术语表达的规律,形成相对稳定的术语表达方式。

        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学生要循序渐进,让规范表达成为一种习惯。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要有一个持之以恒、逐渐提高的过程。这就需要逐步深入、及时纠错、不断完善、长期坚持,最终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

        4、全程性的表述,让思想在交流表达中升华

        课堂中流畅、规范、精彩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对上机实践表现兴奋,却唯独缺少细致周密的审题和静心思考的习惯。信息技术教师应重视操作前的讨论与分析,要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等。通过上述分析,可以使每一项操作的目的更明确、流程更清晰,这就体现了在操作前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而后有步骤,有目的的操作练习。

        人们都说操作中“说”的过程,实质就是对技术操作逐步规范的过程和对问题的深入理解过程。所以,在操作中要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这样,学生就能有机会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呈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疑难问题,也让教师有更多时间直面学生的问题,让师生能在共同的交流碰撞中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操作后表达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展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所思、所疑、所获。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口头的表达,也要重视书面的表达。教师不能忽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记录有关的操作过程、技术要点。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传统的表达,也要重视现代化的表达。信息技术表达并不局限于课堂内,学生也可以通过qq 等进行表达,可以是传统的对话式表达,也可以是作品表达,从而彰显信息技术学科的特色和技术优势。

篇5

什么是探究?探究即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

课堂探究性教学的内涵:通过动手尝试、实践与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与综合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性的规律,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实验、思考、验证等探究活动,组织好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擦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探究”的乐趣,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概念的生成

教学案例1:《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

课前叫同学们准备好一张矩形纸和小剪刀或小刀。开课伊始,我叫同学们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虚线剪下,打开后,叫同学们观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然后根据操作结果来探究菱形的特征。

评注:《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概括出菱形的特征,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让已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体验成为科学的结论,进而理解菱形的概念并从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形成探究创新的意识。

二、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案例2:《日历中的规律》

探究性活动1:课前探究

问题①:日历的由来、日历的作用;问题②:月历表中的数字规律。

探究性活动2:学生探究成果交流

下图是2011年8月的月历:

问题①:日历中数字的排列方式中每一横行中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每一竖列中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②:在这个月历表中,十字框出5个数,这5个数之间有哪些关系?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十字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这5个数的和能是45吗?能是54吗?若5个数的和是50则十字框中是哪5个数?

问题③:问在这个月历表中,用长方形框出9个数,这 9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对其他方框成立吗? 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月历都成立吗?如果九个数之和是90,你能求出这个长方形中的9个数吗?

探究性活动3:应用反思、拓展创新

将上述月历表改成将自然数1~1001按如图的方式排列成一个长方形阵列,用一个正方形框出9个数,这9个数之和能否等于:①2008 ②2025 ③2016 ④2034?若可能,求出框中最中间的数,若不可能,说明理由。

探究性活动4:课后探究

日历当中还有许多规律,等待着同学们课后去继续发现。如:(1)今天是12月6号,星期三,请问:①再过8天是星期几?②再过20天是星期几?③2012年12月31日是星期几?

(2)除闰年之外,公历年中的每年第一天总是同最后一天的星期数相同。

(3)只要公历不是闰年,1月1日是星期几;10月1日也是星期几;4月1日与7月1日、9月1日与12月1日也是如此。任何一个世纪的第一天都不会是星期三、五或星期天;每隔28年公历中的月、日、星期的日子就会重复一次。

......

评注:日历表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图表,日历的由来、日历表中数字规律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为此执教者设计了一条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可行性的“任务链”,完成了“课前自主研究学习――课堂合作探究学习――课后自主拓展学习”这一系列步骤。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共享资源,互助合作,从做中学,在学中用。重视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实现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教学活动从封闭式的知识型变成开放式的智能型。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

三、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符合下述两条那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灌输的、死记硬背的:其一是合理联系;其二是实质联系。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要从新知识产生的过程设计问题,突出新概念的形成过程;从学生原有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而不是将公式简单地告诉学生;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类比、归纳、猜想等探究性活动得出结论,再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论证。

探究1:依次连结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它是什么图形?(人教版,八年级下册P128活动3)

探究2:依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探究3:依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探究4:依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探究5:依次连结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探究6:依次连结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探究7:依次连结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充分掌握四边形这一章所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强化沟通常见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三角形中位线等。使学生感悟出: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是什么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这种归纳不是概念、性质的重复和罗列,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复习,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它是通过对许多知识的提炼而得出的条理化、规律化的东西,学生亲历探究才能进行概括,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案例5 :如图1,在ΔABC中,∠C=90°。在ΔABC外,分别以AB、BC、CA为边作正方形,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记为S 1,S 2,S 3 。探索S 1,S 2,S 3之间的关系。

探究2:如图2,在ΔABC中,∠C=90°。在ΔABC外,分别以AB、BC、CA为边作正三角形,这三个正三角形的面积分别记为S 1,S 2,S 3。探索S 1,S 2,S 3 之间的关系。

探究3:如图3,在ΔABC中,∠C=90°。在ΔABC外,分别以AB、BC、CA为直径作半圆,这三个半圆的面积分别记为S 1,S 2,S 3。探索S 1,S 2,S 3 之间的关系。

篇6

一、引言

烹饪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旅游餐饮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高效烹饪专业担负的重任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型本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创新问题一直比较难,如何区别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本文提出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烹饪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的素材、课件、案例的集合,包括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在理论研究较多,个案的使用也不少,但在实践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学习资源库在烹饪专业的使用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

三、烹饪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部刺激(例如学习内容)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在这种专制模式下,只有符合教师愿望的行为才是“好的”,而学生的那些建设性的发现、突发奇想和超前性思考得不到鼓励,创造性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而我们烹饪这个行业有个必要的能力就是继承和创新。当前课程整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巾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资源库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的是“主体一主导”的教学设计。教师尽量要用课件(多媒体)上课。常用的有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电脑、课件、贴板图画、挂图等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记忆15%,通过视觉记忆25%,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80%一90%。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于烹饪教学的媒体信息除了录像带、VCD、图片外,其他的资料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使用。必须利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工具,将与课程有关的媒体信息收集起来,以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以紧跟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餐饮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强调如下“三性”:一是包容性,即教师讲授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拓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交叉中融合一句话:凡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虽然教材中没有,都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二是前沿性,即着眼于未来餐饮业发展需要,贴近餐饮业建设实际需要,反映餐饮烹饪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餐饮烹饪技术实践的最新经验。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从高等烹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到餐饮业的发展中去;三是应用性,高等烹饪教育因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的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仅要理论阐释清楚,而且要给学生评介其应用的价值、范围及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深层次思维:在技能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方法,而且要给学生揭示技术规律与技术应用,启发学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技术突破。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烹饪教学中使资源库有效地支持教学的途径。探讨如何运用学习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如何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

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现在来看,这方面教学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作为演示工具的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停留在辅助教与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媒体的应用层次有待深化。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学校的烹饪专业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比如已经具备电脑、多媒体教室、数码设备等基础设备。另外一般都有烹饪工艺实验室可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篇7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于1975年提出沉浸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进行活动时如果完全地投入情境当中,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即进入一种沉浸之状态。这种沉浸体验是人们完全投入一项活动而体验到的整体感受。沉浸理论为游戏教学中的真实情境体验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换言之,在实际课堂中设计良好的教育游戏兼具教育性和游戏性,能够吸引学生沉浸于游戏所创造的学习情境中。这种游戏沉浸能够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体验,增加其参与教学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课堂学习内容。

2游戏教学及其重要性

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是把游戏活动引入英语课堂的一种教学方式。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1)动机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从这一层面上游戏教学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2)沉浸性,也即体验性。在设计良好的游戏教学中学生能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而这种学习体验的获得主要是指沉浸于游戏所创造的学习情境中的学生通过有效的运用英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的真切学习体验,而非空洞直白的知识点。

3游戏课堂组织原则

3.1课前

沉浸理论中提到,挑战和技巧是影响沉浸的两个主要因素,这两者必须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沉浸才有可能发生。具体到游戏教学形式及内容,若挑战过高,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或挫折感;反之挑战太低,学生又会觉得无聊而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游戏教学时应当注意:第一,恰当性。也即教师要通过了解学生现有水平,确定教学实际目的,整合教材内容,选取难度恰当的游戏任务将教学内容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有机融合。只有合适恰当的游戏教学,才能够凸显其特有的教育意义。第二,多样性。游戏教学要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参与。体现在游戏任务的设计上应当难易程度适当,形式多样,满足各个学习梯度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非个别学生的独角戏。比如针对后进生的游戏设计可以采取单词击鼓传花,错误连连看等考量基本知识的识记,而针对善学者,则可适当提高游戏难度满足其对知识的进一步应用。确保每一位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同时也是以人为本教育观在游戏教学中的体现。这点教师在课前准备游戏教学形式内容时,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教师在游戏教学中的组织者身份。

3.2课中

游戏教学是否有效很大程度取决于课中的开展情况。故而在课堂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有效指导。教师选取的沉浸理论学习任务有一定的挑战性,并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的同时,还要指导教授给他们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使其专注其中。教师有效的示范,可以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沉浸在游戏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第二,即时反馈。沉浸形成的另外一个因素则是活动的互动性,即随时可以看到努力的结果。只有这种持续的对自身的肯定才会促使其不断挑战新的高度。而这种及时的反馈体现在游戏教学中就是教师要即时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客观正向的反馈,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不断促进其下一步的学习。具体而言就是游戏教学中评价的设计必须合理客观有效,不管是一个拟声的动画掌声,还是一个加分,还是教师的口头即时表扬,都必须能够进一步服务于学生在游戏教学中的真实体验学习。

3.3课后

篇8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62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要想顺利开展口语、阅读与写作教学,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储备大量的词汇,而很多学生都是在倾听他人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词汇。纵观当下的英语课堂,尤其是低年级的英语课堂,学生回答的内容往往是别人已回答过的。这是由于他们没有倾听别人的发言,只专注自己的表达而造成的。所以在英语课堂中,让学生学会倾听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情境中领悟倾听的重要性

1.在愉悦的氛围中感悟倾听的重要性

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讲授倾听的重要性,学生不仅无法理解,而且还会产生抵触的情绪。所以我们应营造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气氛的渲染下感悟倾听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文化角,张贴学生易懂的语言,如“你今天倾听了吗”“小耳朵准备好了吗”等,也可以利用早读的时间,让认真听讲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以同龄人感化同龄人,让其他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悟倾听的重要性。

2.在教师的言语中感悟倾听的实用性

在英语课堂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倾听状态,并以此积极调整教学手段,以保证学生听得更有效、更实用。教师也应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了解他们对这节课的掌握程度,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匆忙地打断学生的发言。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用激励的语言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也要用委婉的语言纠正学生的错误。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的长期引导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在活动中培养倾听的习惯

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英语学习更是如此。众所周知,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长年累月的实践。

1.在游戏中激励学生的倾听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师常常会采用游戏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一课时,我在导入环节引用了“根据提示猜单词”的游戏,如“animals,plants,big”,学生猜出“farm”;“animal, black and white,milk”学生猜出 “cow”。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游戏环节,既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倾听兴趣。学生在游戏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并学会了倾听。

2.在儿歌中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创编儿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将本节课的重要单词和句型结合起来,编成适合学生说唱的儿歌形式。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一课时,我让学生试着创编四季的儿歌:“Spring,spring,I like spring.Warm,warm,it is warm.Boating,boating,I can go boating.”学生创编的形式多种多样,学习兴趣浓厚。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在丰富的形式中,学生提高了倾听的能力。

3.在示范中改善学生的倾听效果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对于英语学习,模仿的功能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每节课,我都会让学生跟着磁带朗读;跟着配套的光盘模仿英语发音。然后,认真倾听学生的朗读,耐心地帮助他们读准新单词的发音,指导他们读准新句型的语调。新学期开学时,给每个学生发放一盘原版课文朗读磁带;学期结束时,我都要举行班级的朗读竞赛,选出“朗读小明星”。学生在竞赛中展示自己的倾听效果,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并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在学情中指导倾听的方法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小、心理特点不稳定,所以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基础上,进行倾听方法的指导,以保证其倾听的效率。

篇9

在小学开展英语教学,每位英语教师都深感困惑,孩子们年龄小,学习兴趣不持久,参与度不高,抑制力不强,学习质量很不理想。提高英语教育教学效果是每位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从多年的英语教学研究中发现,游戏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值得提倡的教学方式,孩子们年龄小,乐于活动,喜欢游戏,因为爱玩是他们的天性。为此,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至关重要。下面结合我的英语教学经验,从实施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实施游戏教学的基本途径及注意事项三个步骤,谈谈我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游戏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实施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工作多年的英语教师知晓,我们最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应是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我们的孩子获取到汲取英语知识的有利时机,让孩子们沉浸于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中,从而完成英语教学任务。英语课堂游戏正好解决了英语教学的难题,为孩子们创设适宜的英语学习氛围。教学中适当运用英语小游戏,不要小瞧英语课堂中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却完全可以扭转我们原来枯燥无味的英语课堂,为英语的课堂教学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小游戏,就可以全方位激发中高年级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持久地保持下去,逐步形成W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及兴致。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课堂游戏非常重要。

游戏教学方式完全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孩子乐于活动,喜爱表演,极易接受新鲜事物。游戏教学法就是针对孩子们所呈现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参与到英语课堂游戏中,形成有利于孩子们正常发展英语学习的习惯,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二、实施游戏教学的基本途径

1.利用恰当的游戏引入新课。游戏引入是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第一步,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充分利用恰当的游戏引入新课是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更是一节英语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

例如,我在上一节课时:

T:Dear children,let’s play a game?

Ss:Good!

T:Look at the teacher’s gesture like?

S1:The boat.

T:No,I’m not gesture.

S2:A heart.

T:No,I’m not gesture.

S3:A bridge.

这种以猜谜方式引入新课的方式所呈现的优点举不胜举,既可以引导小学生复量的英语词汇和英语句子,为英语的新课做好铺垫,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动脑、动口能力,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这种课堂引入方法来得轻松愉悦,孩子们乐于接受。

2.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带领小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例如谜语猜猜猜、词语接龙、找伙伴、击鼓传花等等。孩子们对于这些活动的参与度都很高,为此,在活动时,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努力做到游戏而不慌乱,动与静有机结合,努力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小学生都有参与锻炼的时机,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与发展。

三、实施游戏教学的注意事项

1.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是因为我们懂得英语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英语教学而服务的,是完完全全从教学角度出发的,必须与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息息相关。设计英语游戏的时候,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及授课要求。

例如,学习动物名称的英语单词时,我为孩子们设计了幸运转转转游戏:做一个活动的转盘,上面分八个区域,每个区域有一种动物,教师问:Can you guess?What kind of animal is it?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有的猜小鸡,有的猜小狗,有的猜小猫,有的猜小羊。之后,英语教师转动转盘,猜对的学生可以得到小红花贴奖励,这种游戏目的性极强,班级学生参与的幅度也大。

2.开展英语游戏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带领孩子们进行英语游戏的宗旨是为了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活跃英语课堂的教学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英语游戏的形式应该多元化。孩子年龄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厌倦也快。为此,我们选择游戏方式的时候,要不断充实设计新的英语游戏内容,使学生永远不厌倦。

篇10

数学这一门学科本身就比较抽象,以至于小学数学课堂也是比较枯燥无味,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比较贪玩,很难对这比较单调的数学课感兴趣。因此,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游戏与小学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游戏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了高效的数学课堂。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养成了很多优良的品质,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就是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懂得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一颗童心,都比较爱玩,尤其是对游戏情有独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不使学生们感到枯燥无味,可以将学生们感兴趣的游戏引入到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知识并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让学生们做了一个游戏:“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做一个游戏,同学们自由结组,这个游戏叫‘凑十游戏’,你们这个小组里的人每个人说几个十以内的数字,最后你们说出的数字加起来要等于10,比如小宁说出了2和3,那么小明为了将这些数的和凑成10,就可以说出4和1或者5。下面大家来做做这个游戏吧!”做完这个游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将数加起来的总和为十几的知识,慢慢地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这种以游戏的教学方法愉悦了学生的心情,在游戏中既紧张又兴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化教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游戏化教学的运用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更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例如苏教版的四年级下册的《乘法》教学中,老师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笼子中有兔子和鸡,总共有18个头,54只脚,问笼子里到底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鸡。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做这道题,这就需要相互合作,一起数够题目要求中的18只头,54只脚,有的学生需要扮演2只脚的鸡,有的学生就要扮演4只脚的兔子,在游戏中去探索新知。这种游戏化教学就突出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在游戏中不能只顾自己,要考虑这个小组这一整体所需要你扮演的角色,需要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去探索数学的奥秘,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三、游戏化教学,丰富数学课堂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容,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而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开展游戏化教学,使课堂变得丰富精彩。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加形象地体会可能性的概念,进行了游戏化教学:“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大家看桌子上有一个不透明的箱子,10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3个红色的5个黑色的2个蓝色的,下面我将这些小球全部放入这个箱子中(摇晃一下),有哪位同学想上前来摸一个小球出来,看看你们会摸出怎样的小球来。”这时学生们会陆陆续续地到前面去亲自试验一下,并互相叙述自己最后的结果。这样让学生们在摸球的游戏中体会可能性的概念,让学生们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使单调的课堂生活变得丰富精彩,活跃了课堂氛围,感受到学习小学数学的乐趣。

四、游戏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自律能力,对一些新奇的事物都比较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这些新奇的事物带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最主要的就是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长时间的放在老师的授课上。将游戏引用到数学课堂中,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游戏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进位加法》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引用了扑克牌游戏,几个人一组,让两个人分别拿着1到10的牌,这两个人任意出一张牌,算一算这两牌加起来等于多少,谁先准确的回答上来,这两张牌就归谁,看看到游戏结束的时候,谁手中的牌最多。这个扑克牌游戏的运用,很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数学课堂中,同时推动着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在游戏竞赛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欢乐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从而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课堂内容,使数学内容不再那么抽象化,变得更加的形象生动,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采用游戏化教学,使学生在游戏中领悟数学思想、学到数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