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高效学习技巧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4 16:31: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尖子生高效学习技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尖子生高效学习技巧

篇1

培养尖子生,首先要严格要求,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进一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学习英语必须加强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掌握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所以每堂课我都要求学生全体参与,尖子生尤其是要扎扎实实地完成活动单上每个活动过程,对他们的背诵默写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我要求学生每天用英语写几句话,描述身边发生的事情;每天坚持阅读1-2篇英语短文;每周利用辅导课的时间进行听力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尖子生因为一次成绩的降低而变得消沉,或有了一些成绩就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不愿意打好基础。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安排适当难度的语法和阅读训练,让他们独立解决,并从思想上加以指导,肯定他们的成绩,树立其信心;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加以辅导,积极引导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提高他们抵抗压力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使他们通过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真正成为优秀学生。

二、精选资料,提高能力

根据尖子生的学习水平,在合理利用活动单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必要的课外学习资料,帮他们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必要地指导。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尖子生收集、整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中考题,并要求尖子生之间定期相互交流,汇总。对尖子生来说,做练习题也讲究科学性,不是练得越多越好。所以我让尖子生自己整理出有深度,有效的练习题,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我每周要求尖子生出一份练习试卷,互相交流,营造一个愉快、自然、融洽、上进的学习气氛。同时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适宜的英语文章,扩展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不断的增强理解能力。

三、结对帮助,双赢进步

“面向全体学生”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在现有的班级实情下,用尖子生帮助后进生,才能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尖子生受益更多。他们在学习中会带动更多的学生,帮助老师挖掘更多学生的潜力,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尖子生。在此过程中还能复习旧知,查漏补缺。同时可以让后进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激发学习热情,改正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进而使整个学习小组乃至整个班级共同进步,使教师教学更省力而有效。但是由于尖子生在班级中人数偏少,无法做到“一帮一”结对,所以我以小组为单位,由尖子生担任组长,提高尖子生的辐射作用,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进行高效学习。在“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这两个环节中,尽量安排后进生多说多写,尖子生起到辅助讲解的作用。不过,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要从思想上提高尖子生对“领头羊”工作的充分认识,培养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乐于当小老师;二要加强检查互帮互助实效,对每一小组的课堂活动参与度、作业完成、默写背诵等进行考核与奖励;三要经常与尖子生交流,一旦发现尖子生受到周围环境明显的不良影响,要重新安排座位,调整好心态。

篇2

二、英语尖子生的定义

什么是尖子生呢?总的来说,尖子生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善于概括,思考和判断,有超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尖子生还应具有对学科知识有强烈的渴求,学风踏实的优良品德。针对英语这门学科来说,结合高中英语新课程目标结构,尖子生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呢?笔者认为:英语学科的尖子生应具有良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优秀的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扎实的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浓厚的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具有个性的高效的学习策略(认知,调控,交际,资源策略)和健全的情感态度(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和估计视野)。

三、高中英语尖子生的培养

1. 提高尖子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对每一位学生,我们都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尖子生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有优秀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再给予他们一些指点,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渗透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尖子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尖子生领悟能力、接受能力都很强,是完全有能力领会老师的方法的。他们自己会尝试着去寻找一些新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的自学能力也就逐渐提高了。

设立竞争机制,是提高尖子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动力。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争强好胜、不肯服输的心理,而尖子生表现得更为要强,更希望自己能取得胜利。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教师要为每一个尖子生找一名尖子生竞争对手,给他们设置一些竞争的项目:阅读课外读物;优美文章、诗歌、故事的背诵朗读;听力抢答竞赛;限时写作等等。每个星期布置一项任务,每个月进行总结。通过与其他尖子生的对比,让他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与其他尖子生的差距,从而督促自己,学习就会变得更主动、更积极。

2. 培养尖子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一位世界闻名的教育家也说过:“一个人的好习惯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款,它的利息将使人终身受益;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像欠了别人一大笔高利贷,怎么还也还不清,将使人终身受害,甚至逼人走向歧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尖子生养成“五勤”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帮助他们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口勤——勤朗读,勤背诵。学好高中英语的一个关键就是培养语感。良好的语感是提高高中英语能力的关键。好的语感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运用语言,更好地理解文章。语感的培养主要是多读、多背。朗读和背诵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每个单元的单词、短语、句式和语法,而且还能培养语感,同时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会有所帮助。

耳勤——勤听。听课本录音,听英语电台广播,听英语歌曲,看英语电视节目,看英文原版电影等等都有助于提高英语听力。

眼勤——勤阅读。首先,应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在阅读中不断积累阅读知识和相应的技巧。其次,阅读时要力求把文章读懂、读通,正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再次,每天应坚持阅读2-3篇短文,阅读时应该有计划地阅读各种体裁与题材的文章,尤其要多涉猎交流功能和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最后,每天看英文报纸和杂志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21st Century,English Salon,Shanghai Students'' Post等,这些报刊杂志中的阅读材料时效性强,语言原汁原味,学生阅读这些文章既能丰富词汇量,又能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手勤——勤记,勤写。每天记录下学习心得,学习疑难点,摘录优美句子、长句、难句。

脑勤——勤总结,勤对比。学习过程中要随时随地地将自己不太有把握的知识以及练习和测试中的典型性错误及时地记录到专门的笔记本上,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进行训练和强化记忆。考试可以让考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很多薄弱项暴露出来,因此考试过后做好试题的分析非常重要。通过分析,学生尽可能地探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总结,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以便及时地获取经验,得到启发。

3. 英语教师的情感教学投入

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美国教育家Henry Brooks Adams曾说过:“教师的影响是永恒的,很难说他的影响何时终止。”英语的大气候将英语教师推上了重要的地位,比之其他学科,英语教师的角色与学生的成败关系更为密切。一个好老师应善于用情激励学生,用情温暖学生,用情鞭策学生,把微笑、轻松、信任带进课堂。执教二十多年来,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要真正令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真正能令学生折服的集多种才智于一身的高素质。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演员,要有亲切丰富的表情、端庄自然的教态、敏捷严密的思维、纯正优美的语音、规范漂亮的板书。在课外,教师可以跟学生们一起谈中国如何加入WTO、比尔.盖茨如何发迹,谈NBA赛场、好莱坞大片,谈美洲豹的速度、金星凌日……时代在变,学生的实际心理年龄在变,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只有真正能让学生怀有一种亦师亦友的情怀的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他们的情趣,塑造他们的人格。

4. 注意尖子生的心理教育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尖子生往往具有一些不良心态:自负心理、虚荣心理、自私心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尖子生自尊心特别强,老师跟他们讲的道理他们也都懂,可是却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这时教师就要抓住他们的心理,要想方设法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尖子生而变得高傲甚至都没有一个朋友。因此,教师要注意他们的心理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交流合作意识。

在近十年来的高中英语学科尖子生培养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7年高考,指导的尖子生班级平均分135.5,有2人英语成绩为148,为自治区第二名。2008年高考,尖子生有20人140分以上;2011年高考,我校取得自治区文科状元的同学英语成绩是147分,名列自治区第三。

总之,高中英语学科尖子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着很多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只要我们能够潜心培养,就能够在21世纪知识爆炸的时代中为更高一级学校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在复习中,教师依据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认真制定了复习计划。同时,结合这几年的考试评价报告和高考数学题,探讨高考数学命题的变化规律,提高复习中备课、选题、测试的针对性,努力提高复习的质量。

二、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我们共同研究高三两种课型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专题复习课,把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复习;课前全批全改,了解学生自己复习的情况,便于针对性教学;课上精讲点拨,包括要点、重点、难点、疑点、错点;引导学生纠错、归纳、整理、概括、总结,使知识网络化,思想方法条理化;加强反馈练习,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和方法。

试卷讲评课,每次考试全批全改,认真统计学生出现的错误,上课时,先让学生自己改错,找出错因,提高讲评的针对性。教师一定做到三讲三不讲,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的恰当时机进行启发、点拨、诱导,对典型题目进行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优化解题方法,强化通性通法,适时引申变化,拓展提高,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升华,并且配备一组补救性反馈练习,使学生切实过关,加大解题反思和错题纠错的力度。

三、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复习时要求全面细致,重点突出,注重教材的科学体系,打好“双基”;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新高考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适当增加教学的难度,为更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优秀的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学困生充分利用辅导课的时间,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他们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挖掘潜力,最大限度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四、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1.加强边缘生的培养

每一名边缘生的基础、理解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尽管都是边缘生,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边缘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

2.重视尖子生培养

积极做好尖子生的思想工作,注重培养尖子生主动学习、自主总结、主动探究和反思的习惯,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提高尖子生的数学素质,积极引导,开阔思维空间,加深、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重视限时训练,优化练习,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篇4

“问题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改革探究,着重于对学生问题意识、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堂创设多重情境、提供足够的时空和媒体,应用激励性评价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精辟概括、大胆展示,建构终身学习能力。

在实施问题导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观察到有两个很突出的问题,一是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尖子生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不高,问题已经解决,参与探究意义不大,还不如自己学习算了。二是潜能生难于融入集体学习,问题超出他能理解的范围,根本在小组讨论中插不上话,自己沦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在实施问题导学的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是两头不讨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使尖子生得到发展,潜能生得到提高,成了课改避不开的课题。针对这个课题,本人从问题导学课堂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应强弱搭配,学生在各科各环节应有不同的分工

(一)小组人数一般以6人为佳

人数过少,交流的信息量必然有限,人数过多,交流的时间又受限,导致学生参与机会减少并出现个别学生懈怠。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每组人数,并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整。 小组围坐要方便讨论,同时要克服由于6个脑袋合在一起头碰头,桌面的上空被封闭起来,这样也不便于教师随时检查学生讨论的成果是否正确。

(二)组内的强弱搭配,要“”

全班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既有利于增强小组竞争的信心,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组内异质”是为了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潜能生得到帮助、促进。“组间同质”是为了使小组之间形成合理公平竞争意识,促进组内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但“异质分组”可不仅仅“按成绩分组”,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

(三)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对各小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也就是给他们下达“任务”,分配“工作”,包括各科目的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这里要注意,尖子生并不是科科都拔尖,潜能生也总有优势科目,要给尖子生在弱科上学习的机会,也要给潜能生在优势科目上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问题的设计应有层次,满足不同阶段、类型的学生探究、讨论

问题导学课堂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转移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上,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来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培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师生、生生共同围绕“问题”展开双边活动。教师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问题研究的组织者,问题解决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学生是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动参与者,问题解决的积极主体。

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情境,问题性水平高,即是指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重,形成潜能生无法逾越的门槛。问题性水平低,甚至根本不具有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使尖子生丧失参与的兴趣。

因此课堂上的问题,要适时适度,有质量,有梯度,有层次,以要教会学生的知识为核心,调动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就是拨开云雾,层层剥茧,淘去黄沙始见金。同时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教师,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教师应适r参与,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展

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建立真诚合作、平等交流、互相帮助的朋友式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依托合作学习使尖子生领着飞,中等生忙着飞,潜能生跟着飞,这样我们的课堂就能突破尖子生和潜能生两个瓶颈问题,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教师要引导尖子生往学科小老师的角色转变,一要督促其往更高要求发展,只有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别人“半杯水”;二要清除他们对后进生的鄙视心理,唤起他们帮助对方提高进而带动整个小组的责任感;三要引导他们发现后进生的优点,促使他们向后进生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另外教师要把潜能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一来,他们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加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我常在上完课走出教室时,把本节课发挥表现比较好的潜能生叫来聊几句。比如,“你今天的表现不错。老师以前都没有发现你这么厉害,以后好好学,多表现,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老师。”总之,和谐、默契、民主、信任的学习环境,可以给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尽情发挥。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评价的形式、内容和方法片面,不易激励学生。在新教学模式中,教师评价更要体现出民主、平等、个性、赏识等方面,充分调动尖子生的参与和潜能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淡化等次评价,重视过程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益于体现尖子生的综合素质和突出潜能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我在问题导学课堂中评价学生采取了下面一些具体做法。

(一)目标不同、任务不同、及时评价

给学生的任务要分层次的目标和难易度。同时我会抓住任何一次可能的机会,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有意识地表扬,让尖子生和潜能生感觉到我参与,我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容小错、勤肯定、赏识评价

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对知识理解不够深刻,知识记忆不够牢固,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包容他们的错误,肯定他们努力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进行赏识性评价。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

(三)正心态、重情感、微笑评价

在新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善待每位学生,注重情感交流,以自己智慧性的微笑面对,让微笑走进他们的心田。例如在学原子构成时,学生就展示电子在绕原子核运转,那么有多个电子的原子,电子在运动时会不会发生碰撞?看到这些问题时,我就微笑着说:“你们怎么都和科学家们想到一块去了。”简单的一句评语,给了学生莫大的鼓励。

(四)重结果、多元化、展示评价

对小组讨论完成情况的检验,我一般选了小组讨论充分,组员发言积极,组长点评到位的小组中一位潜能生来展示。我先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再让学生进行问题评价,鼓励他逐步完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促进同学的互相学习。

合作学习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尖子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潜能生的“达标”学习,同时对优等生又是提升能力的锻炼。只有切实解决尖子生和潜能生两个“瓶颈”问题,才会有课堂改革的“增效”和“提质”。

【参考文献】

篇5

1 优化计划,明确目标

中考是对初中三年知识的综合考查,相对于平时的复习,知识量更大,难度更深,系统性更强。因此要想取得好成绩,实现“质”的飞跃,首先就得未雨绸缪,优化计划,明确目标。我主要通过三方面来优化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标的,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1.1 提前定计划,保证复习游刃有余。 思想品德课的中考复习得有时间做保证,为避免讲课与复习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在进入九年级时我已规划好一年的时间安排,定出讲课与总复习的时间分配计划,保证能有一个学期的复习时间;使中考复习时间更加充分。

1.2 研读《中考说明》,保证复习免走弯路。 中考复习,一定要把好考试动向。按《中考说明》要求,明确方向,定好复习步骤,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复习。

1.3 落实措施,保证复习兼容高效。 中考复习得落实相应的保障措施。一般至少做到三轮复习安排,每一轮复习的时间和侧重点,达成的目标要求均需得到明确,并贯彻落实。为避免遗忘,每一阶段的复习或练习应兼容前面的复习内容,注重提高复习效率。

2 优化教法,依“法”复习

思想品德课中考复习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新授课中,教师主要是帮学生把知识从“薄”变“厚”;而中考总复习,应变为帮学生把知识从“厚”变“薄”;因此,优化教法,依“法”复习,方能提高效率;具体做到:

2.1 细研课标与教材,把好重点。 思想品德教师平时要读懂课标,读透教材,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上复习课,同样要仔细研究课标和教材,明确中考的主攻方向和要求,才能把好重点,实现省时高效。

2.2 理清逻辑线索,构建知识网络。 思想品德教师在中考总复习中,对基础知识要做到全面、系统的梳理。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从而能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做到“心中有书”,中考中就可以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2.3 精选练习,力求触类旁通。 中考总复习,时间紧,知识容量大。因此,教师更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比较、归类等方法,精选练习,增强针对性,适当拓宽,才能触类旁通。只有讲究效率,多做有用功,少做和不做无用功,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培优补差,全面提高。 中考复习综合度高,学生因基础、能力的差别而呈现出两极性。要实现中考“质”的飞跃,培优补差工作得常抓不懈。对尖子生的培养要有灵活性,对后进生的辅导要有针对性。指导学生熟悉课本和练习巩固相结合,使尖子生成绩得到提高,后进生基础得以夯实,从而全面提高。

3 优化学法,激活学习

新课改形势下的中考试题,更倾向于对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的联系。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帮助学生优化学法,激活学生的学习,从而实现预期目标,要求:

3.1 注重课本,善于积累。 思想品德科中考试题有一个特点:就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其实就是“课本”。学生熟悉课本知识是正确答题的基础,“读懂读通读透读薄”教材非常关键。注重课本才能积累起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整理答案提供“源头活水。”

3.2 比较、归类,善于梳理。 中考涉及初中三年的知识,内容繁杂,学生复习容易混乱。教师应指导学生善于梳理课本,采用比较、归类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从而较好地整合知识,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3 注重细节,善于反思。 中考复习,重在“点”、“线”、“面”的结合,学生只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易于训练形成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因此,对课本复习要精研细究,不放过基本的知识点,然后进一步挖掘深度和广度。只有注重细节,并加以反思和探究,才能不断巩固,提高效率。

3.4 拓展思维,善于联系实际。 近年来的中考,本着“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来命题,体现出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等特点,重在于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复习中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提高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在复习中积极拓展思维,多关注社会中的时政热点,留意身边的生活事例;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结合起来,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4 优化应试技巧,提高正确率

中考所考查的各种能力是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形式反映在试卷上的,所以规范答题,优化应试技巧,可以提高正确率,适应中考能力测试的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掌握中考的应试技巧:

4.1 认真审题,把好关键词。 认真审题,读懂题意,这是中考中答好每道题的前题。重视学生审题方面的训练,就要教会学生把好关键词,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4.2 读透材料,找准结合点。 思想品德科的中考试题,更多是采用社会或生活中的热点和事例来作背景,注重考查学生对教材观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所以学生在答题时,要读透教材,理解问题与教材中哪个或哪些知识点是有联系的,才可以避免乱翻书,提高效率和正确率。

篇6

这种智慧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贯穿整个教师生涯,是体现一个教师的价值所在。

智慧一:做一个有德性的为师者

德性是一个教师的灵魂。不能为人师表者,怎能堪称教学?

德性应该是指一个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责任心、爱心。用责任心为学生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用爱心为学生搭建一座温馨的家园,相信,无论是尖子生还是学困生,都乐意学习,都乐意进步,这样,师生之间就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在和谐的环境中稳步前进怎能不实现!

德性应该还指一个教师“传道”的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该把“传道”作为自己工作的一个重心。何为“传道”,即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如果能把学习和做人一起传授给学生,我想这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智慧二:做一个聪明的设计者

作为教师深厚的学科功底固然重要,然而精妙的教学能力也是重中之重。做一个聪明的设计者也就是要具备运用理论和技术的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吃透教材,才能运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才能设计出一节节让每类学生都能有所得的课;才能让每类学生乐意去参与、去学习、去进步,才能娴熟地驾驭课堂,和学生融为一体;才能既把知识方法传授给学生,还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当然,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段、技巧。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特罗列如下:

1、激发兴趣

这种方法最适合活动课。记得在设计“我读书,我快乐”的活动课时,我就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活动要求,让每类学生都有兴趣参与,都乐意去展示。具体如下:①我记名言最准确②我讲故事最生动③我讲方法最有效④我的作文最精彩⑤我的鉴赏最精辟。这五项活动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出现,这样学生们兴趣十足,不仅让每一类学生都有所得,而且也让学困生在展示中找到自信。

2、逼迫“就范”

这种方法最适合文言文。何为逼迫“就范”,就是指在规定时间内逼迫学生掌握本节文言知识,并在规定时间内,在了解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达到背诵。这样学生们都能在课堂上达到高度集中的状态,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在讲《伶官传序》时,两节课下来,90%的学生都能达到既掌握文言知识,又能背诵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前提是在规定时间内①借助注释读全文,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②逐段学习a、掌握文言知识并抽查;b、理清具体思路;c、背诵。③总结写作技巧。

以这种“逼”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3、如诗如画

这种方法适合于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这类作品的特点就是“美”,在读者面前展示的会是一幅如诗如画的卷幅,如果我们也以如诗如画的课堂学习如诗如画的作品,那是怎样的赏心悦目?这种如诗如画可以以“吟”“唱”“画”“演”的形式出现,既便是学困生也会深入了解、掌握作品的内容,最后的鉴赏留给有一定见解的尖子生,这样的课堂应该也算是“美”的课堂了。如柳永的《雨霖铃》以画和吟的方式设计,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唱和吟的形式设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吟、唱、画的形式设计,王实甫的《西厢记》以演、吟的形式设计。想想,这是怎样精彩纷呈,迭起的课堂!

4、读听并济

这种方法适合于说明文。说明文的特点是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如果以训练读、听能力为主,会轻松地掌握课文。可以是教师读,也可以是学生读,可以打开书读,也可以合上书读,学生则以听为主,在初听时能筛选出主要信息,再听时能理清思路,再听时要知道说明方法,再听时要能掌握表达方式、写作技巧。如学习《景泰兰的制作》,以这种形式设计,各类学生都能提高自己读、听的能力。

以上是根据文体特点而设计的一些方法、技巧,当然,我们还能以别的形式或综合几种形式来处理教材,驾驭课堂,目的只是一个,用老师的智慧提升学生的能力。

智慧三:做一个轻松的督促者只有高效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监督学生巩固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怎样做一个轻松的督促者呢?

1、知识细化,任务到人

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分基础、技能、创新三部分细化到具体的练习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领取不同的任务。当然,基础部分应是独立完成的部分,技能、创新部分可以交流、合作。

2、组长牵头,互帮互助

组长是本门学科的佼佼者,他既是带头者,也是检查者。他要带领同组人员完成各自不同的任务,并要把不同的展示任务分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还要检查组内人员的完成、落实情况,这样组内各个层次的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乐意做,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3、比赛竞争,劲头十足

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让组与组之间,各个层次的学生之间有竞争。这样课堂气氛会十分活跃,学习任务会按时完成,学习成效也会稳步提升。

4、及时测试,温故知新

一个单元后,设计适合好、中、差三类学生的综合试卷,检查学生近期的学习效果,以达到知识的稳固化。

智慧四:做一个幽默、机智的点评者

点评在教学中也是很关键的,幽默的点评不只是搏得学生一笑,而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亮点,明白自己的不足。机智的点评不是要显示一个老师的能力,而是要激起尖子生勇于创新的决心,中等生精益求精的决心,学困生完善自我的信心。

篇7

――分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科学备考的前提

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人施教,分层教学。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其强势学科和相对薄弱的学科以及薄弱点,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做好“保苗”培养工作,突出尖子生培养。

对尖子生要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找准他们各自的强势,逐一确定拔高措施,限时进行突破。每周安排适当的时间段辅导,各科指定辅导老师,辅导老师要订好计划,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详、措施得力、落实到位。要在照顾全面的基础上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尖子生,习题当中带有星号的题目要求尖子生完成;校领导、班主任和老师要分层次找尖子生谈话,不断给尖子生暗示,挖掘尖子生内在潜力,调动尖子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强势更强、优势更优。

做好“边缘生”培养工作,巩固第二梯队。

要加大对“边缘生”的跟踪培养力度,对于那些平时成绩接近或浮动在重点线或本科线上下的学生,要下深功夫,想实招数,搞清薄弱点及其成因,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指导他们改进学法,帮助他们查缺补漏,使他们备考成绩稳步提高,最终升入理想学校。

加强学困生指导,实现大面积丰收。

要指导他们学好课本,夯实“双基”;要指导他们采取“ 甩包袱”的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补差采取一讲二练三总结的方式进行,即教师先讲基本知识,学生再进行针对性训练,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力争每次补差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补差的实效性。特别要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和心理障碍,保证他们在备考复习期间能学有所得,走上考场能充分发挥,确保实现大面积丰收。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合理定位,明确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年度奋斗目标,以及计划和措施;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开展良性竞争,做好特优生、优生、临界生、特长生、后进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引导与心理疏导工作,不断扩大优生队伍,努力营造“层层赶学帮、人人争榜样”的良好学习竞争氛围。

――严把“四关”,突出“五练”是科学备考的基础

严把备课关。充分发挥学科备课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扬团队精神,定期举行备课组活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高考大纲研究,在吃透大纲、考纲和教材的前提下,突出学情研究,精心备课,反复锤炼,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严把课堂教学关。教师上课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原则,对考纲中的知识点既逐点落实,又突出重点;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教师上课充满激情和热情,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实效。

严把作业试卷批阅关。每份作业批阅、每张试卷的批阅都要求详细认真,以便从中发现问题,收集学生信息,反馈教学效果,年级组安排专人对教师批阅作业、试卷情况进行检查。

严把辅导关。教师每次辅导都要有细心和耐心,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导处、年级组加强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的监控和检查,使各环节都能有续的进行,落到实处。任课教师要克服本位主义倾向,确立全班、全校一盘棋意识,顾全大局,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要避免“牺牲其它学科,以求自己学科出人头地”的现象发生。

高三下学期自三月开始,每周要进行一轮训练,突出“五练”,即练规范答卷、练答题速度、练重点知识、练综合能力、练解题技巧。每次训练前由学科组精选试题,避免学生重复劳动;使用高考标准答题纸,要求学生规范做答;训练中监考教师认真监考,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考试结束后,授课教师限时阅卷、限期讲评,检查人员跟踪检查,使训练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一月一考 ,严格进行仿真高考,检验学生复习效果,指导教师复习方向,演练学生估分能力。

――注重“五要”,夯实基础是科学备考的核心

要全面研读考纲,吃透命题精神。要搞好《考纲》中规定的考点和课本上知识点的对照,用考点寻找知识点,切实夯实基础。根据教学进度、学生发展状态,分阶段确定指标,研究学科最切合学生实际最见实效的教法学法,研究调剂学生学习、运动与休息以及教师身心的办法;研究教学、检测考试、质量分析以及调整改进各个环节最省事、直接、有效的办法。

要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复习效率。要把训练重点放在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把功夫下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论述论证的能力上。要切实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注意各学科间的平衡,弱科应多投入时间,强科少投入时间;鼓励学生“三管齐下”――管好自己的口,不懂就问,不留后患;管好自己的手,多动笔,勤动笔,切实避免考场上“看到题目,题题会做;做起来,题题有误”,结果眼高手低的现象;管好自己的脑,独立思考,对同类问题注意归纳比较,将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强化“考感”,即规律感、时间感、答题感和考试感。

要注重巩固与整合知识,回归课本,巩固“三基”。高考前,主抓知识点和主干,进行强化记忆,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以便答题时,能够根据主干线索,迅速回忆并形成解题思路。其次应查漏补缺。依据第一、二轮所做过的题,认真翻阅查看当初做错的题目,加深记忆,避免重复出错。

要加强应考策略指导,避免无谓失分。要指导学生突出一个准”字,注重解题步骤的规范。从历次考试看,很多学生在答题规范性上很欠缺,经常出现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的问题,严重影响答卷质量,甚至有的学生在计算上出现失误。要在解题规范性上进行强化训练,力争收到最佳效果。要教育考生注重书写的规范性,尤其是作文,绝不能出现错别字。

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调整好生活节奏。既要提倡惜时如金,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考前疲劳过度,高耗低效。特别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自身活动的生物钟,并能有效、适度地进行调控,以保证临场的精力充沛和最佳竞技状态。

―――循序渐进,认真组织“三轮复习”“三次测验”是科学备考的关键

第一轮为基础复习,以考点为线全面系统地夯实基础,考纲中的所有考点都要复习到位,帮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层面上,知识梳理到角,在全面复习巩固所有知识的基础上,查漏补缺,扫除学生知识点的盲区和理解上的障碍,构建学科知识技能体系;能力培养上,围绕知识点,串点成线,串线成面,使学生在整体把握知识脉络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知识;方法策略上,以学科为单位,按章节单元顺序,以学生手中的教辅资料为蓝本,精选练习题,以练为主,讲练结合,巩固知识点,培养解题能力。

第二轮为专题复习,分知识板块,加强综合,突出应用。知识层面上,紧扣主干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能力层面上,采取专题训练方式,在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能力;方法策略上,以单元板块为线,以考纲考点为纲,精选典型试题,专题突破重难点。一方面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性的难点往往是考试中的易错点和易混淆点,容易变成考试中的失分点,因此要采取比较、辨析的方法解决;个体性的难点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个体理解能力的不同或个体知识缺陷疏漏造成的,这些难点往往成为个别学生的拦路虎,要通过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的方式解决。另一方面,要关注知识的交汇点,综合分析能力弱的学生往往望而却步,因此专题复习阶段要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在学科知识的交汇点上精选典型考题进行专题辅导专题训练。

第三轮综合复习,以查漏补缺为主,以考代训,适应高考。知识层面上,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与整合,回归课本;能力层面上,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正确解答综合题目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策略上,以考代练,围绕摸底诊断考试,规范解题思路,总结归纳解题规律,提升解题技能技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补充。

三次模拟考试围绕三轮复习进行。考试从命题、题量、分值、制卷、施考、评卷等方面都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这种形式的仿真是为了让学生尽早接触、认识、适应高考,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

第一次:让学生感受高考,提高学生高考复习的兴奋度;让教师了解学情,提高教师指导复习的针对性。试题难度略低于高考难度。

第二次:贴近高考,适度从难。检验第二轮复习的效果,查漏补缺。试题难度稍高于高考难度,尽量达到仿真效果。在组织考试和评卷方面也参照高考的要求进行。

第三次:实战综合演练,心理素质调整。试题难度略低于高考难度,旨在激励学生参加高考的信心,调整好应试心态,进一步提高适应高考的各种能力。在组织考试和评卷方面及试卷布局上也参照高考的要求进行。

――开展心理辅导,建立良好的心理暗示是科学备考的保障

高考不仅仅是智力水平的检验,更是非智力因素的较量;心理素质是增强剂,它能使考生各种能力发挥到极致。高三是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学生高考压力大,思想状况较为复杂,所以,加强心里疏导工作尤为重要。

班主任一方面要认真上好班会课,要做到每次班会一个主题,告诫学生“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另一方面,要大面积找学生谈心,对学生中出现的烦躁问题,要耐心与其交流,做他们的朋友、知心人,及时排解思想压力。各授课教师也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通过与学生交流,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也增进师生的了解,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学校定期举办文体活动和心理辅导讲座,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压力,调整学生心态,保持自信心,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随着高考的临近,部分学困生心理压力太大,出现厌学思想。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班主任一方面要和家长携手做好思想工作,保持与家长高效率、高频率的接触,互通情况,提高学生抗外来因素干扰的能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应考能力发挥至最佳状态,帮助他们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要为他们辅导功课,帮助他们恢复信心。考场就是赛场,“七分靠水平,三分靠发挥”,在实力确定的前提下,心态常常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一定要确保考生做到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要抓住一切机会,帮助每一名考生树立自信心,控制焦虑感,调整期望值,提高抗挫力,努力克服怯场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心理负担和压力,确保在考试时都能正常、超常发挥。

――密切关注高考动向,注重信息收集是科学备考的有力补充

认真研究“两纲”与教材,分析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走向,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向。高考试题的命制一直在向课改的要求靠拢,重视能力迁移综合,突出表达应用,考试素材体现时代脉搏,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面向社会发展,面向科技进步,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增加开放性题目,弘扬创新精神,强调问题探究,这些都应该在复习备考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参加各地的高三复习备考研讨会,获取高考信息,及时指导高三复习;特别是后期复习中,注重收集各地的信息卷,指导考前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高考备考要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夯实基础,稳步提高,在“实”中求活,在“稳”中提高,整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从容应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高考备考策略是考生决战高考的有效武器,本文试图从备考前提、备考基础、备考核心、备考关键、备考保障和备考补充等六个方面谈谈备考策略,以为共享。

――分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科学备考的前提

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人施教,分层教学。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其强势学科和相对薄弱的学科以及薄弱点,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做好“保苗”培养工作,突出尖子生培养。

对尖子生要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找准他们各自的强势,逐一确定拔高措施,限时进行突破。每周安排适当的时间段辅导,各科指定辅导老师,辅导老师要订好计划,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详、措施得力、落实到位。要在照顾全面的基础上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尖子生,习题当中带有星号的题目要求尖子生完成;校领导、班主任和老师要分层次找尖子生谈话,不断给尖子生暗示,挖掘尖子生内在潜力,调动尖子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强势更强、优势更优。

做好“边缘生”培养工作,巩固第二梯队。

要加大对“边缘生”的跟踪培养力度,对于那些平时成绩接近或浮动在重点线或本科线上下的学生,要下深功夫,想实招数,搞清薄弱点及其成因,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指导他们改进学法,帮助他们查缺补漏,使他们备考成绩稳步提高,最终升入理想学校。

加强学困生指导,实现大面积丰收。

要指导他们学好课本,夯实“双基”;要指导他们采取“ 甩包袱”的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补差采取一讲二练三总结的方式进行,即教师先讲基本知识,学生再进行针对性训练,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力争每次补差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补差的实效性。特别要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和心理障碍,保证他们在备考复习期间能学有所得,走上考场能充分发挥,确保实现大面积丰收。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合理定位,明确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年度奋斗目标,以及计划和措施;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开展良性竞争,做好特优生、优生、临界生、特长生、后进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引导与心理疏导工作,不断扩大优生队伍,努力营造“层层赶学帮、人人争榜样”的良好学习竞争氛围。

――严把“四关”,突出“五练”是科学备考的基础

严把备课关。充分发挥学科备课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扬团队精神,定期举行备课组活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高考大纲研究,在吃透大纲、考纲和教材的前提下,突出学情研究,精心备课,反复锤炼,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严把课堂教学关。教师上课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原则,对考纲中的知识点既逐点落实,又突出重点;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教师上课充满激情和热情,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实效。

严把作业试卷批阅关。每份作业批阅、每张试卷的批阅都要求详细认真,以便从中发现问题,收集学生信息,反馈教学效果,年级组安排专人对教师批阅作业、试卷情况进行检查。

严把辅导关。教师每次辅导都要有细心和耐心,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导处、年级组加强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的监控和检查,使各环节都能有续的进行,落到实处。任课教师要克服本位主义倾向,确立全班、全校一盘棋意识,顾全大局,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要避免“牺牲其它学科,以求自己学科出人头地”的现象发生。

高三下学期自三月开始,每周要进行一轮训练,突出“五练”,即练规范答卷、练答题速度、练重点知识、练综合能力、练解题技巧。每次训练前由学科组精选试题,避免学生重复劳动;使用高考标准答题纸,要求学生规范做答;训练中监考教师认真监考,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考试结束后,授课教师限时阅卷、限期讲评,检查人员跟踪检查,使训练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一月一考 ,严格进行仿真高考,检验学生复习效果,指导教师复习方向,演练学生估分能力。

――注重“五要”,夯实基础是科学备考的核心

要全面研读考纲,吃透命题精神。要搞好《考纲》中规定的考点和课本上知识点的对照,用考点寻找知识点,切实夯实基础。根据教学进度、学生发展状态,分阶段确定指标,研究学科最切合学生实际最见实效的教法学法,研究调剂学生学习、运动与休息以及教师身心的办法;研究教学、检测考试、质量分析以及调整改进各个环节最省事、直接、有效的办法。

要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复习效率。要把训练重点放在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把功夫下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论述论证的能力上。要切实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注意各学科间的平衡,弱科应多投入时间,强科少投入时间;鼓励学生“三管齐下”――管好自己的口,不懂就问,不留后患;管好自己的手,多动笔,勤动笔,切实避免考场上“看到题目,题题会做;做起来,题题有误”,结果眼高手低的现象;管好自己的脑,独立思考,对同类问题注意归纳比较,将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强化“考感”,即规律感、时间感、答题感和考试感。

要注重巩固与整合知识,回归课本,巩固“三基”。高考前,主抓知识点和主干,进行强化记忆,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以便答题时,能够根据主干线索,迅速回忆并形成解题思路。其次应查漏补缺。依据第一、二轮所做过的题,认真翻阅查看当初做错的题目,加深记忆,避免重复出错。

要加强应考策略指导,避免无谓失分。要指导学生突出一个准”字,注重解题步骤的规范。从历次考试看,很多学生在答题规范性上很欠缺,经常出现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的问题,严重影响答卷质量,甚至有的学生在计算上出现失误。要在解题规范性上进行强化训练,力争收到最佳效果。要教育考生注重书写的规范性,尤其是作文,绝不能出现错别字。

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调整好生活节奏。既要提倡惜时如金,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考前疲劳过度,高耗低效。特别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自身活动的生物钟,并能有效、适度地进行调控,以保证临场的精力充沛和最佳竞技状态。

―――循序渐进,认真组织“三轮复习”“三次测验”是科学备考的关键

第一轮为基础复习,以考点为线全面系统地夯实基础,考纲中的所有考点都要复习到位,帮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层面上,知识梳理到角,在全面复习巩固所有知识的基础上,查漏补缺,扫除学生知识点的盲区和理解上的障碍,构建学科知识技能体系;能力培养上,围绕知识点,串点成线,串线成面,使学生在整体把握知识脉络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知识;方法策略上,以学科为单位,按章节单元顺序,以学生手中的教辅资料为蓝本,精选练习题,以练为主,讲练结合,巩固知识点,培养解题能力。

第二轮为专题复习,分知识板块,加强综合,突出应用。知识层面上,紧扣主干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能力层面上,采取专题训练方式,在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能力;方法策略上,以单元板块为线,以考纲考点为纲,精选典型试题,专题突破重难点。一方面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性的难点往往是考试中的易错点和易混淆点,容易变成考试中的失分点,因此要采取比较、辨析的方法解决;个体性的难点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个体理解能力的不同或个体知识缺陷疏漏造成的,这些难点往往成为个别学生的拦路虎,要通过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的方式解决。另一方面,要关注知识的交汇点,综合分析能力弱的学生往往望而却步,因此专题复习阶段要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在学科知识的交汇点上精选典型考题进行专题辅导专题训练。

第三轮综合复习,以查漏补缺为主,以考代训,适应高考。知识层面上,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与整合,回归课本;能力层面上,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正确解答综合题目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策略上,以考代练,围绕摸底诊断考试,规范解题思路,总结归纳解题规律,提升解题技能技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补充。

三次模拟考试围绕三轮复习进行。考试从命题、题量、分值、制卷、施考、评卷等方面都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这种形式的仿真是为了让学生尽早接触、认识、适应高考,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

第一次:让学生感受高考,提高学生高考复习的兴奋度;让教师了解学情,提高教师指导复习的针对性。试题难度略低于高考难度。

第二次:贴近高考,适度从难。检验第二轮复习的效果,查漏补缺。试题难度稍高于高考难度,尽量达到仿真效果。在组织考试和评卷方面也参照高考的要求进行。

第三次:实战综合演练,心理素质调整。试题难度略低于高考难度,旨在激励学生参加高考的信心,调整好应试心态,进一步提高适应高考的各种能力。在组织考试和评卷方面及试卷布局上也参照高考的要求进行。

――开展心理辅导,建立良好的心理暗示是科学备考的保障

高考不仅仅是智力水平的检验,更是非智力因素的较量;心理素质是增强剂,它能使考生各种能力发挥到极致。高三是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学生高考压力大,思想状况较为复杂,所以,加强心里疏导工作尤为重要。

班主任一方面要认真上好班会课,要做到每次班会一个主题,告诫学生“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另一方面,要大面积找学生谈心,对学生中出现的烦躁问题,要耐心与其交流,做他们的朋友、知心人,及时排解思想压力。各授课教师也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通过与学生交流,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也增进师生的了解,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学校定期举办文体活动和心理辅导讲座,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压力,调整学生心态,保持自信心,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随着高考的临近,部分学困生心理压力太大,出现厌学思想。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班主任一方面要和家长携手做好思想工作,保持与家长高效率、高频率的接触,互通情况,提高学生抗外来因素干扰的能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应考能力发挥至最佳状态,帮助他们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要为他们辅导功课,帮助他们恢复信心。考场就是赛场,“七分靠水平,三分靠发挥”,在实力确定的前提下,心态常常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一定要确保考生做到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要抓住一切机会,帮助每一名考生树立自信心,控制焦虑感,调整期望值,提高抗挫力,努力克服怯场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心理负担和压力,确保在考试时都能正常、超常发挥。

――密切关注高考动向,注重信息收集是科学备考的有力补充

篇8

年级主任办公室由1名年级主任、3名德育组长和1名教学干事组成。学校派一名校级分管领导。在校长领导下根据学校及德育处、教务处、教研室工作计划制定本年级工作计划。年级主任带领各备课组长、德育组长及其所管辖的班主任开展工作。贯彻落实对班主任、各备课组成员和年级学生的各项管理和考核、表彰和处罚,完成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任用和调整,实施德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确保质量优良。

二、具体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年级各阶段目标,用目标引领各部门的作为。高一:重在规范、养成教育,重在教学常规管理和夯实基础。高二:重在师生和班主任的拼搏意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研究的效果和教育教学成绩的质的飞跃;高三:全方位总动员,向高考发起冲刺,圆满完成高考升学目标。

2.抓好生源关,首次积极会同教务处做好新高一尖子生招生工作,积极向全垦区逐个宣传学校对尖子生的招生政策,促使绝大部分尖子生选择本校,为品牌效应奠定良好的基础。

3.重视军训,开发亮点,打造品牌。狠抓跑操、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在十五天军训和学规范活动中,我们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以活动和比赛等形式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拼搏精神,同时也很好地落实了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绝大多数班级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好的年级风气初步形成。

4.构建年级办公室协作机制,完善德育组长管理制度和教学干事工作职责。年级办公室由年级主任负责把关、决策,德育组长、干事出谋划策,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有效地推动工作的开展。年级完善了德育组长管理制度,将年级二十六个班分为三个德育组,将年级考核和德育组考核相结合,具体到管理的每个班、每一小项,尽可能把工作细化,不留管理漏洞。三位德育组长对所管班级,无论是学习氛围的营造还是常规工作都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5.组建并完善年级学生会,发挥学生干部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学校管理工作重心前移,本年级学生会也随即成立。主要由各班主任推荐规定数量的品质优秀、能力相当、致力于学生会工作的优秀学生组建各部,开展工作。为了不断提高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每次年级学生会会议又都是一次培训会,既让学生干部们增强主动工作的意识,又让他们切实学习管理的技巧。

6.实行面向全年级班主任和备课组的每周总结以及下周工作通知的做法,精简会议,透明而高效。年级很庞大,不可能事事召集会议,于是定期用上周总结和下周工作安排的纸质形式及时将相关内容发到学校有关领导、各班主任和备课组长手中,便于各部门更快更好的了解和执行。年级办公室各成员及时提供属自己管辖的考核内容信息,一人执笔完成,年级主任过目、通过。各部门都越来越重视本部门工作的质量。

7.在活动中强化班级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我们以跑操、广播操比赛、球赛、拔河比赛、运动会团体操排练、运动会集体项目、元旦晚会、艺术周为契机,对本年级的管理进行强化,及时指出在班级管理及对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班主任个体或共性地问题进行指导。对于在活动中表现好的班级及班主任,及时表扬、奖励。通过活动,增强了凝聚力,锻炼了意志品质,提高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水平。

篇9

当今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对于育人目标的达成尤为重要。如今,有的学校越来越倾向于精细化管理,对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的一举一动,不论巨细,都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有的学校则受到人本主义思潮和美式教育管理理念的影响,大力推行自由化管理,如教师自我约束、自主安排课程,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似乎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和管理。正所谓“过犹不及”,这两种倾向都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应该互相借鉴,否则就容易走向极端。精细化管理本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过分强调教育的精细化就会忽视师生是富有创造力的生命个体;而自由化管理是“无政府主义”的主张,过分强调“自由”,不利于校园学习氛围的形成与学生良好素养的提升,更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所以,权衡二者,立足实际,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实施精致管理,打造有品位、有内涵的教育生态环境,努力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

一、精耕细作加强管理:提升质量的关键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学校注重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文氛围,抓细抓实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发挥主体环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落实好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坚持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和谐统一,向管理要成绩,向管理要效益。

1.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纠正其错误行为。学校通过国家级课题“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开展了探索与实践,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学习习惯自我完善对照表》,鼓励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和自我学习的进度做好学习常规管理,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向学生灌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学习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件值得用心去雕琢的事情。

2.为教师生涯发展创设良好环境,提升教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

学校创造有利条件让教师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自豪感与归属感,从而使学校更具凝聚力。全体教师强化责任意识,继承发展了百年一中的敬业奉献精神,牢固树立“精心、精细、精品”的工作观念,做到了“八个一点”,即“多一点责任心和事业心、多一点时间下班辅导、多一点时间备课、多一点课后反思改进、与学生多一点交流、多听取一点学生的建议、早一点到班候课、多做一点面批工作”。

3.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学校突出“校长―年段工作领导小组―班主任”“校长―教务处―年段―教师”两种管理模式,教师具体落实教学工作,年段处室负责督促,并制订好计划稳步推进。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各类会议,了解教学情况,分析学生现状,商讨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认真落实管理规划,为师生提供对性的指导。学校广大教职工合心、合拍、合力,形成了一个高瞻远瞩、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奋发进取的集体。

学校坚持将精致管理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中,用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管理来抓实教育教学工作。精耕细作的工作和管理态度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二十四个“要”:从管理的角度,领导要范、权力要放、落实要透、教师要和、队伍要齐、榜样要树;从方法层面,眼光要远、思路要广、目标要明、责任要清、措施要细、方法要实;从教师角度,考纲要研、教研要真、试题要选、经验要推、课堂要精、斗志要昂;从学生角度,信心要鼓、压力要调、尖子要独、后进要爱、优势要扬、薄弱要补。

二、精益求精高效教学:提升质量的基础

教师有品质的发展是学校品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施高效课堂是优秀教师教育品质的重要体现。加强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是实现高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实施“122”校本教研推进策略,以优秀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打造“引领、互动、共享、反思”的教研文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聚焦课堂,精打细磨

实施精致化教学管理,狠抓课堂教学主阵地,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夯实基础―当堂达成”。以录播室为平台,以课题为载体,融合校长点课、新进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推荐课、名师观摩课、一师一优课,通过“六环联动”,即备课、研课、上课、听课、评课和磨课六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微课教学,借助“沙龙式”校本教研对课堂进行精打细磨。

2.教为基础,研为动力

实施周二、周四教研活动制度,以期中、期末及高考为时间节点,深化主题推进式教研,开展讲评课专题研讨和试题命制、专题研讨活动。落实“七星拱月”工作方法及思路,从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师徒结对、公开教学、进修培训、技能大赛和微格教学七个方面入手,努力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教研强师”发展之路,办好《教研天地》,打造展示教师教科研成果的平台。推进草根教研,实行教研联动及教学公开周系列活动。以进行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为教研主题,推出精品课,聘请专家和名师进行点评。通过评选“教研先进个人”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的动力,形成浓厚的教研文化氛围,在教学中不断精益求精,在教研上不断提升发展。在精致管理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已成为一种自身追求和品位的体现,涌现出了一批教研先进个人。

3.锤炼内功,借力发力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教师的成长,而教师内在发展需求才是他们成长的不竭动力。学校通过调研、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教师需求,优化内部资源,不断锤炼内功,借力发力,打造科研型校园。施行“培青工程”,推行师徒结对制度,为青年教师“指路子、压担子、创牌子”,建立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组长的培养体系。同时,积极派遣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岗位练兵等教育教学技能大赛,申报各级教育教研课题,承办各类学科会议,邀请专家讲座讲学。通过内外兼修,学校现已形成一支有浓厚学习文化,积极提升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精雕细刻培育英才:提升质量的落脚点

精致管理的最终指向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发展。学校坚持把“举高、抬中、提低”作为教学工作思路,面向全体学生,秉持工匠精神,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实践国家课程标准的同时,开发精品化的校本课程,采用多维评价机制,注重丰富活动载体,为不同层面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成长舞台。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助力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莆田一中得到积极健康的成长,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1.三重“举高”,培养尖子生

尖子生的培养重在细节、重在过程和重在积累。学校推行导师制,鼓励教师积极争当“伯乐”,发现和培养“千里马”。每个科任教师负责2~3名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业、生活、品行、心理、体质等各方面的情况,充当他们学习、生活的“伯乐”,激发学生自我提升的欲望。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做了适合“千里马”发展的教学及管理措施、策略,帮助“千里马”脱颖而出。学校采用九个创新培养方法精心培育尖子生队伍:认真听课,适当笔记,赢在踏实;遵循规律,加强复习,赢在扎实;适度练习,不猛刷题,赢在效率;复习在前,练习巩固,赢在习惯;系统总结,实现内化,赢在深刻;失分分析,对症下药,赢在技巧;查缺补漏,有效应对,赢在行动;加强反思,扬长避短,赢在智慧;师生同心,其利断金,赢在团结。

2.“抬中”“提低”,提升整体实力

篇10

高效课堂应是真实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因为,课堂中有了学生的参与才变得实在,也因为有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才变得生动而有活力。我们在听课的时候,最出彩的往往是一些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绝不能因为没有说出老师心中理想的答案而抹杀孩子们的天性。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最真实的感悟表达出来,只有老师从容,耐心的期待,加上老师优美的,充满诗意的激励语言,学生才会入情、入景、入理地畅思畅谈,课堂也就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因为课前,老师对课堂有了精心巧妙的预设,在课堂上,大家才能形成一个融洽的整体。学生也才能够积极地参与思考与讨论。当一个个本真的,富有个性化的见解让我们感慨和喝彩时,课堂流淌着的那种质朴的、活力的、灵动的、智慧的美,就会荡漾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田!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学生不累。这样的课堂不仅幸福着学生,也幸福着教师自己!,可谓高效哉!

高效课堂,应是学生兴趣高,主体能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学习的兴趣不是极少数孩子的兴趣,也不是一些尖子生的兴趣,而是全体孩子的兴趣。不管他的基础知识怎么样,教师心中都要有一种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应有发展的观念,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点染他们最亮丽的人生底色。当然,实现这样的发展观,要求教师对全班孩子应有全面的了解和高超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