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1: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风景园林工程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生活、生产等活动场所和室内外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风景园林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质量。为了能创造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园林工程精品,就必须加强园林施工项目管理,通过充分的安排和计划,从根本上提高施工建筑的水平,达到物与美的完美结合。
一.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的现状
(1)施工单位对现如今的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缺乏了解,与设计师之间缺少了必要的沟通,使设计者的创作意图得不到充分的表达。施工单位对施工情况不够清楚,使得人员和材料的调配不合理,没有发挥出人员和材料的真正价值。技术措施和质量标准不够完善,导致无规则可依,妨碍了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的进程。
(2)在风景园林绿化施工中各个独立的工程之间缺少了交流与协调,使得在建筑工程中许多环节发生冲突,给施工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还延误了交工的时间,最严重的就是损害了施工单位的信誉。
(3)在风景园林绿化工程中施工单位只对栽培比较重视,却忽视了养护的重要性,因此,对养护人员的要求不高,大多是农民工,而他们缺少专业的知识以及技术等,这不仅使经济受到了损失而且景观效果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4)目前为止,我国的风景园林绿化建设施工队比较多,但是正规的、具有专业素质的队伍却较少,只有加强知识的积累,才能正确的领会和执行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除了施工人员的不足还有就是施工现场,主要是管理的落后,表现在组织计划性不强以及不严格按照执行标准来进行操作,使规章制度得不到落实,浪费大、质量差、技术落后的问题相继出现。
二.风景园林施工步骤
(1)施工的前期准备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在施工中要抓重点,发掘出资源的最大价值,把每个环节都做细、做精,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达到了创优的最终目标。
(2)在施工过程中
全面控制好施工过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唯一途径。由于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工序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只有每道工序的质量都达到了要求,才能保证整个风景园林工程都符合要求。
(3)后期的保养与维护
后期保养与维护是工程项目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由于风景园林容易受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园林管理人员要做好对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持久保持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
三.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首先是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任何工程,没有严格的管理体制做保证,完工后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整体景观效果,或者说很难长期维持在预期的景观效果。其次是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风景园林工程建设是集建筑学、生物科学、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这就对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
首先是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主要反映在混乱,施工组织计划性不强,操作不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等。园林施工项目的施工过程目的是把园林设计转化为具体的园林景观,园林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园林景观是否能够被
良好地营造出来,因而加强对风景园林施工项目施工过程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然后,施工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在管理方面的发展与进步,都需要有先进科学技术和理论作为支持和保障,否则都将面临停
滞不前,甚至是倒退的现象。
四.加强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对策
1. 提高风景园林的施工技术
高水平的施工技术是保证风景园林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关键,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施工技术的提高,从苗木育苗到苗木的栽培管理,再到苗木的修剪整形,再到苗木的合理配置,都需要高水平的施工技术来实现。因此,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园艺师对园艺工作进行技术管理,加强对园艺技术的科研,从而保证风景园林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2.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施工人员是风景园林施工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风景园林的施工效果,因此,为了保证风景园林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就必须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就要加强对园林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园林施工认识,并且对他们的施工操作进行有效地指导,制止一些不正确的施工方法,从而保证施工人员施工的质量。为了防止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忽视施工质量,还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将施工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当出现问题时,施工人员就得受到一定的惩罚,从而使他们从意识上认识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在行动中主动提高质量意识。
3. 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根据绿地性质和功能,对绿地进行合理布局;按照生态学原理,合理配置乔灌木,使得落叶树和常绿树混合搭配;科学地栽植绿地植物,保证绿地植物的成活率,从而减小绿地植物在后期养护管理中的难度,降低风景园林的施工成本,保证风景园林的景观效益。
4. 提高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是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主要目标,要实现好的风景园林施工质量,,就必须保证园林施工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在图纸设计阶段,认真地检查图纸和编制质量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质量源头。对于施工过程的技术措施进行精编分项,加强在分项过程中的监控力度,重点控制关键的施工工序。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培训效果,做好园林工程的三级交底。当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纠正和解决,加强预防措施,并且进行科学.文明的管理,建立起高效的质保机制,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总结: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加快,我国对城市环境的建设与改造都加大了管理力度。因此,对风景园林的需求量很大,使得我国目前的风景园林设计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由于忽视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以及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等许多原因,导致我国的风景园林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上参差不齐,既浪费了材料和资金,还没有得到人们真正需要的风景园林景观。在中国景观园林蓬勃发展的今天,风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严峻的问题,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重视质量的管理。为了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过渡浪费,就要对园林绿化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园林艺术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启文;;城市园林景观施工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2期
该书围绕风景园林发展历程、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等内容展开阐述,理论框架清晰,对读者阅读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全书共由七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风景园林概述”借鉴《风景园林导论》和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描述了风景园林的定义;第二部分“园林史论”通过西方园林史的一些论著回顾了世界风景园林发展的历程;第三部分“近现代风景园林发展”运用近现代风景园林教育家、理论家的一些论述展现了风景规划、公园、庭院在近现代取得的发展;第四部分“近现代风景园林任务、思潮及作品”介绍了玛萨舒瓦茨等人对风景园林发展的影响;第五部分“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阐释了场地、景观、生态等多个方面的规划设计;第六部分“工程与技术”从技术层面和施工层面指出了风景园林设计及建造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七部分“研究与动态”展现了当前风景园林的设计思潮及发展方向。从中不难看出该书内容丰富,不仅追溯古今讲解了风景园林的前期发展与现在发展趋向,还详细具体地讲述风景园林涉及的多个方面知识,如设计、影响人物、建造技术。此外,该书内容具有一定客观性,从微观方面来讲,该书所用的词汇、语句都有根有据,且运用准确;从宏观层面来讲,该书所用的文章基本原理出自西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材、专业团体文献、核心期刊论文以及著名设计师著述,相比其他更具权威性与客观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138-02
1 引言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将风景园林专业定为一级学科专业,这标志着风景园林学科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1]。由于各类学校办学层次、办学历史、学科背景以及地域影响等因素不同,出现了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尽相同的局面。多数高校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强,不能适应人才市场对风景园林人才的需要。要进行高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必须随之进行改革,为进一步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和转型动力,教育部把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作为“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因此,地方本科高等院校转型发展成为必然[2],培养应用型人才,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面向基层,服务社会为目标来进行。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是一所三本院校,生源质量较重点大学和二本院校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想培养出能为地方风景园林行业做出贡献的合格毕业生,就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因此,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根据所处的地域、教学条件,重新修订了原有的培养方案。在教学中发扬专业优势,与园林行业对人才需求接轨,将人才培养定位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2013年起进行“3+l”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
2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2.1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从2013年开始,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修订了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风景园林“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入学后的前三年进行系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最后一年去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学习。
2.2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意义
目前,由于风景园林专业在吉林省开设较晚,园林行业急需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园林市场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充分发挥“3+1”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使学生能够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成为复合型人才。学生可将理论知识融入园林实践,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可以在一年的园林实践中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实践经验,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完善的实践能力于一身。“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3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3.1 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优化课程设置
3.1.1 培养目标
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学习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还要着重提升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等工作,成为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的技术人才。基于此目标,提出了风景园林“3+1”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3.1.2 优化课程设置
风景园林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需要文学、艺术等多学科的融合和支撑[3]。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要突出“应用性”、“复合性”、“设计性”的特点。因为“3+1”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前三年把全部课程讲授完毕,笔者结合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次讨论与研究,科学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如:将原来培养方案中的《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与开发》等与园林就业关系不大的课程删减下去,将其学时增加到《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规划设计》等与学生就业相关的核心课程中。又如:把《测量学》的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设置,《测量学》实验改为独立设置的课程。这样,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了设计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比重,从而建立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
3.2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3.2.1 增加实验、实习的实践教学比重
在构建实验、实习课程体系时,打破过去传统的实验、实习教学模式,增加了一些实验课的学时数。如《测量学》的实验课由原来的16学时增加到24学时,《测量学》、《园林树木学》教学实习周数由原来的一周分别增加为两周。通过实践教学比重的增加,提升了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学研究等能力。在实验考核上,增加了实验操作考核的项目,增强学生动手、亲身参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3.2.2 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
该校十分重视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建立了“吉林省中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中景园林建设有限公司”、“长春钰霖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12个能够长期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
在本科最后一年的毕业实习前,首先利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然后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和专业课学习情况将其分成参加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或园林工程实习两部分;再结合实习公司的用人岗位,分配学生去不同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如有的学生手绘和电脑绘图能力强就分配他们去以设计为主的园林公司;有的学生想去施工为主的园林公司,就分配他们去这样的园林公司进行毕业实习。
学生在实习期间,结合实习单位的生产实际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由校内导师和实习单位的导师共同指导,提高设计(论文)的质量。学校规定在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给每个参加实习的学生做实习鉴定,只有实习合格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这样,能够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并积极参加毕业实习。
学生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一年的顶岗实习,提升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一些在实习期间表现好的学生能够被园林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通过毕业实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解决了一些学生的就业问题。
3.2.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如组织学生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创新精神、专业技能的全面提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敏捷的思维能力。
4 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果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总结“3+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4.1 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
风景园林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由于校内的实验、教学实习及校外的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加强,学生的实践内容更贴近生产实际。学生在园林公司由具有专业经验的技术员现场指导,使学生的园林施工能力、设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用人单位一致评价“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毕业生的实践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如2013级的学生在刚刚参加3个月的毕业实习后,已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了就业合同。
4.2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效果明显
结合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各级创新创业竞赛,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近年来,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多项,如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分别取得吉林省级竞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国家级竞赛三等奖一项。
4.3 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长春大学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来到学校工作的,缺乏园林生产实践经验。学校支持青年教师深入园林生产第一线,安排青年教师去校外实习基地带领学生参加园林公司生产与管理等活动。在实践中,把园林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实践教学的能力。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后,青年教师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有助于对教材上生产实践方面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提高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如风景园林专业的一名青年教师在2015年全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中,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青年教师通过在园林公司的实践,更加了解企业对风景园林人才的需求,在今后课程讲授中能够根据生产实践的需要进行讲授,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我校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技能的师资队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4 探索科研方向,促进企业发展
“3+1”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与管理等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行业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园林企业提高工程及管理的效益。教师在解决园林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可以探索科研项目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教师科研项目的申报,提高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大四学生经过一年的生产实践锻炼,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一些学生已经成为今后企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校外实习基地可直接把毕业生留下工作,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又为企业输送了专业人才。
5 结语
风景园林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更能适应园林人才市场需求,使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提升职业岗位技术能力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同时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获益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学校、企业和社会来说也能够满足各自的需求[4]。
参考文献:
[1]华 颖,程泊淞,边亚光.风景园林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山西建筑,2013(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life pursuit to improve at the same time. So landscape has been the focus of people, nowadays, convex glass by people more and more applied to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through the different forms of landscape's overall layout. Convex glass is now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afforestation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is paper throughout the flowers grow in the garde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further inquiry.
Key words: convex glass plant;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花境种植概述
花镜种植技术逐渐渗入我国园林的绿化建设工作中,对我国的绿化建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那花镜种植技术具体又是什么呢?综合相关文献以及专业人士的高度概括,可将花镜种植技术具体概括为:根据地形以及个人喜好,可以利用地块边缘和园林最吸引让你们眼球的地块,结合各种花卉的混合种植、个性化的园林设计艺术手法,形成自然的园林景观。其实花镜种植是一种高端的模仿,是一种艺术造景的手段。其对花卉的使用达到淋漓尽致的地步,比如球根以及宿根都是设计者们比较亲睐的造景材料。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合理的搭配与运用,做到美学与生态学并存的自然景观。在园林工程设计中,设计师们不光要注意选材,同时还要抓住背景、环境以及园林边界的装饰等这些在艺术构造的重要元素,这样可以更好地将花镜糅合到植物造景中。所以利用花境种植完成的园林工程就是一件艺术作品。
花镜的主要分类
通过花镜对材料的运用不同、对颜色、形状以及花期季节的需求不同,将花镜分为三大类。
1、混合式花镜
此花镜的主要种植材料是宿根花卉,其具有较强的抗寒性。除此之外还要结合灌木植物、曹龙草、球根花卉等混合搭配使用。颐和园等较大型的园林都部分用到此花镜,以宿根花卉为主,灌木植物为辅的搭配结合。充分的突出质感艺术,使园林整体感觉不仅自然而且和谐。此类花镜不仅季节分明显著,而且色彩绚丽多姿,容易运用植物材料,因此普遍运用到各种园林建设工程中。灌木植物主要有杜鹃、紫叶小柴等,球根花卉包括美人蕉、郁金香等。
2、专类植物花镜
这种花镜比较特殊,其本身就有许多不同,主要的材料组成种类与品种不可兼容,或者是品种的不同,或者是种类不同。在我国南方地区投入使用最频繁的几种花镜主要包括杜鹃类,秋菊类,还有牡丹类等。专类植物花镜对植物花卉的花期控制非常严格,一定要是在其最旺盛期,另外对花卉的色彩形状要求也比较高。说严格一些,就是要求其色彩丰富,整体形象独特。
3、宿根花卉花镜
宿根花镜容易管理,因为其露地即将过冬。这种花卉作为花镜的主要材料应用也想当广泛。其易于管理的特点得到了许多普通小型园林设计者的喜爱。适合于大众。配合其使用的花卉主要有八宝,宿根福禄考,翟麦等。
花镜种植在园林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1、花镜种植材料的选择
植物的选择一定要与其生活习性相符合,防止环境的改变导致花卉不能呈现出其最美的姿态,这样才能做到设计出来的花镜保持长期有花有景;在选择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易于管理,如果花镜需要长期的特殊管理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就会适得其反,即使得到了很好地园林也要费尽心思去打理它,而失去了它的真正的意义。所以要易于管理,降低成本,就要要求对其管理粗放,有很好地季节变相,理想状态当然是自然的繁衍生长。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达到观赏期相对较长;花镜表现为一种配置方式,应以最好的效果表达出花卉以及植被的美感,因此在选择组成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到整体的和谐,而不是单独的把某一点过分的梅花,显得整体的不和谐;既然是花镜;所以就要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综合花卉的整体生活习性,搭配好花卉的色彩配置,花型等。
2、设计花镜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设计花镜时,首先就要考虑花卉植被的生活习性问题。而不能为了得到一时的效果忽略这些问题,这样的花镜设计就算再华丽也是失败的。比如考虑植被的采光条件,是否向阳。根据不同花卉对光线的需求量不同选择不同的植物花卉。根据空间的大小,使植物的配置凸显出立体感和空间感,自然的封闭曲线是花镜的主要设计形体,因此运用单种花卉装饰一小块区域会有更好的效果,事每一个区域内植物都要是成丛种植。花镜的设计需要一定的背景进行衬托,根据施工的场所不同设计不同的花镜背景。绿色总体给人一种清新爽快的感觉,因此绿色篱笆成为设计者理想的花镜背景。在园林管理中,不仅花镜需要精心的管理,背景也需要一定的措施保持其美感,所以花镜与背景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同时还可以防止花卉与背景相互侵犯。花镜短轴宽度得设计要合理,宽度过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过短则导致整体美感不足。
3、园林工程设计中花镜种植的主要应用形式
在宽阔草坪地带的使用:庭院花镜中,主要讲花卉种植在建筑物之间、或将建筑物围起来,比较普通,只是通过中心及周围来营造气氛。而在草坪区域应用中可达到景观的丰富,色彩的自然,分为双面或多面的独立观赏花镜,层次感比较鲜明。(2)在建筑物以及墙基下的花镜设计:这种花镜运用较为技术较为成熟,其主要功能就是与周围事物融为一体,软化周围较为生硬的景象,使人们看着舒服和谐。比如高低不齐的栅栏、低矮的花架、房子的墙壁、挡土墙等基面都是很好地花镜设置位置。(3)在风景林边缘的使用:风景林边缘设计完善,为了与周围草坪更好的链接。通常将乔木背景作为过渡植物群,同时能够展示出林带的整体色彩搭配以及形体鲜明,平衡林冠线,气势由此得到体现。(4)道路边缘花镜表现形式:对于那些线路较长而两侧景观又单一的道路而言,在其两边种植一定量的花卉可以走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使道路整体给人一种活跃的气氛,同时能够达到净化空气的双重效果。而对于公园小区等小路而言,周围布置一定的花镜能够做到引领空间的作用,使格局分明。小路的风景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不自觉的走入其中。
四、结语
通过整篇文章的阐述,花镜的种类繁多。运用后的效果极佳,不但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而且不需要太大的空间,花镜对植物种类要求也不是非常高,因此花镜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花镜的建设结合一定的艺术形式,呈现出很好地艺术景观效果,还在一定意义上对生态发展做出了贡献。经济合理,美观和谐并且兼有管理便利。这是花镜最鲜明的特点。如今经济的发展,人们队精神享受追求日益增加,设计者们应跟上时代的脚步,将花镜的应用推广到极致。不断提高花境种植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美萍.长效型混合花境应用初探-以上海市闵行体育公园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10-211.9
[2]张建平;易军红;;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划分教学方向的可行性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罗恒栋;;科学技术加科学管理是创建优质园林工程的有效途径[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5年
包括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的实验环节,用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和发展潜力。
2学科基础
学科基础是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中的实验实践环节所构成,使学生获得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绘画及表现技法、制图方法、规划设计方法、插花技法、园林植物认知方法、栽培养护技术、育种技术,具备进行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表达、城市园林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及园林植物的繁殖、栽培、养护、管理与应用的基本能力。
3职业基础
职业基础是由综合实践、社会实践、园林综合实习2(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构成,着重培养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园林行业各岗位能力的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组织大一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全国园林及相关专业的开设情况,每年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专科生招生和毕业的人数;全国园林相关就业单位的情况;园林行业不同岗位对园林人才知识结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情况。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对园林行业有一个较直观的认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社会实践: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会安排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低年级学生主要围绕当年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达到“未进社会门,先做社会人”的目的,促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将自己的才能服务于社会,体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高年级学生主要进行就业创业见习实习,根据专业特征、自身定位,提前进入行业,了解行业特征和需求,为将来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社会打好基础。综合实习:大三下学期进行的园林综合实习2直接安排学生进入到园林设计公司、园林工程公司、设计院、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学生直接接触公司的实际岗位,了解园林行业每个岗位运行的具体情况、园林行业对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具体需求,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进行很好地转换,发现自己的不足,给自己将来的职业进行更准确的定位,并在大四最后一年的在校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锻炼职业所需的各项能力。毕业设计(论文):大四下学期为毕业设计环节,时间为16周。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在校外进行,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鼓励根据就业意向单位/实习单位的实际项目制订毕业设计题目,使研究项目与具体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设计成果能被企业直接采用。这些与职业相关的训练,促进学生对园林行业的了解,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进行角色转变,更好地融入行业。
二、四个模块应对园林行业多样化的职业能力需求
突出实践教学理念中的“综合专业知识、重视职业训练”两个理念,将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践课按照园林要素类型和课程性质归纳为绘画与制图技法模块、园林植物与生态模块、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园林工程与管理模块4个模块,以模块为单位,系统研究这些课程实践大纲的内容、训练方式以及前后的衔接,做到必须训练的内容不重复、不遗漏。除了课程包含的课内实验实践训练外,还安排综合实习环节融合模块内所有课程实践的核心内容集中进行训练,促进学生综合理解相关课程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1绘画与制图技法模块
绘画与制图技法模块包括园林美术(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形态构成、表现技法等)、方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效果图制作等课程的实践内容。通过此模块的实践训练,学生能具备基本的艺术素养,掌握绘画技法、风景园林表现技法及电脑制图方法,具备手绘和电脑制图能力,能将设计思想和设计思路通过图纸完美地表达出来。除了课内实践训练外,园林美术实习和园林综合实习3也对此模块内容进行重点训练,主要包括园林景观写生、手绘制图和电脑辅助制图等内容。
2园林植物与生态模块
园林植物与生态模块包括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草坪与地被、园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园林苗圃与树木养护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盆景学等课程的实验实践内容。通过此模块的实践训练,学生能掌握园林植物的认知方法、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栽培养护技术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知识,具备园林植物的繁殖、栽培、养护、管理、造型与应用的基本能力。除了课内实践训练外,园林综合实习1和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实习重点训练此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园林植物认知、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园林植物应用、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等方面内容。
3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
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包括园林设计初步、园林植物造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园林建筑设计、生态景观设计、图案设计、室内绿化装饰、遥感与GIS概论、园林史等课程的实验实践内容。通过此模块的实践训练,学生能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室内绿化设计的方法,能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除了课内实践训练外,园林综合实习3重点训练此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典型园林案例实测、园林综合设计等内容。
4园林工程与管理模块
园林工程与管理模块包括园林工程测量、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预算与决算、园林施工图设计与制图、园林工程管理等课程的实验实践内容。通过此模块的实践训练,学生能掌握园林工程的测量、设计与施工、预算与决算及管理的方法,能从事园林工程制图、预算、施工、管理等工作。除了课内实践训练外,园林综合实习2重点训练此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园林工程材料认知、园林工程设计、制图、预算、园林工程施工及管理等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79-02
我国有关园林方面的知识从古就有,我国的古典园林曾创造出令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成绩,在世界园林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园林教育开始于建国以后,在这期间我国园林学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园林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现在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为社会培养绿化施工、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现代经营等各方面园林专业人才的园林专业教育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随着人们对自己所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园林教育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会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人才。
一、当前园林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良莠不齐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各个专业的招生规模也逐年增多,而教育发展不仅仅要看数量更重要的是要看质量。由于目前园林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园林专业人员需求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看好,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林院校对园林专业进行扩招,甚至很多其他建筑、师范、艺术类院校也开设园林专业,随着扩招政策的推进,许多不了解、甚至不喜欢、没有园林艺术天分的生源也进入了园林专业的学习,这样就导致了园林专业生源良莠不齐,毕业后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二)园林学科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
园林其实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它是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工程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园林所涉及的知识包括建筑学、工程学、土壤学、生理学、植物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独立体系。目前我国园林学科定位模糊、教材缺乏、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首先是定位模糊,专业名称混乱,归口不统一。目前各个高校对于园林学科的叫法不一,有的叫园林专业、有的叫风景园林、园林与城市规划、景观学、景观建筑学、观赏园艺等,学科专业课程和挂靠院系也有很大的不同,各个院校定位非常混乱。专业课程体系也比较混乱,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农林院校侧重于园林绿化;综合性院校则侧重于区域规划或是在景观地理学上深化和延伸。有些艺术院校虽无此名称的专业,也设有一些相关的课程,不过他们更侧重于园林美学,对园林工程、植物造景知识了解甚。
其次是教材缺乏和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由于各个园林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专业教材也是非常匮乏。教学与教材没有统一的大纲,每个院校都各自为政,对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很不明确,一味的扩大招生规模,而没有对教育质量做出长远规划。
(三)教育质量不高
我国当前园林专业的教育质量不高,主要是许多设有园林专业院校的软硬件跟不上教学要求。首先是软件方面,软件方面主要是园林专业的教师队伍。一流的人才培养,需要一流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的质量是园林教育发展中的关键因素。目前,许多园林院校的教师自身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这样就导致了园林专业的教学质量不高。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和高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大量承接园林工程,把过多的精力放到工程项目上,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其次是硬件方面,园林专业对于实验室、设计室和实践教学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园林设计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注重实践经验,但是目前许多园林院校实践性教学不足,实验室、设计室和实践基地在许多高校的非常缺乏,园林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习期间无法得到提升。
(四)教学方式陈旧
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他们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园林专业教学方法还是比较陈旧,很多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过分偏重于课堂教学和书本授课,忽视了专业设计课程和工程实践相关的课程,这样导致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目前对于园林专业学生成绩的考核上还是采取传统的书面测试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得死记硬背,加上实践课程和相关实习经历的缺乏,使得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学到的知识根本不能够融会贯通。
(五)品牌意识不够
市场经济下,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必须证明自己对市场的价值,从某个角度来说,学校也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的产品就是学生,学校的学生是否能够找到好工作,是否能够走俏除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个人能力以外,学校园林专业的品牌建设也至关重要,在目前园林教育迅速发展的态势下,各个园林院校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的价值和提高自己学生在社会的认可程度,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
(六)与企业之间缺乏合作
园林教育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为现代化的园林产业服务。而园林企业是园林产业的主体,所以园林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符合企业的要求,要注意把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园林教育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与企业加强合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与企业合作,可以发现教育自身的不足,及时反馈用人企业对专业学生的要求,以便及时调整,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也是学校向企业推销自己产品的过程。在这方面,许多院校做得不够。从学校方面讲,通过与企业之间合作一方面可以解决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
因为普通高校的教师多以其承担的理论教学时数、从事的科研课题、发表的学术论文等为主要考核指标。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很少具有从事园林产业方面实际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另一方面,也可解决实践教学基地无保障的问题,使园林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要更紧密地结合。但这种合作要以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前提,合作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否则,这种合作就会演变成部分教师捞取外快的借口,演变成为了赚钱而合作。这对园林教育是非常有害的。
二、园林专业教育改革对策
(一)提高园林专业招生质量
要提高园林专业的招生质量,首先要稳定园林专业的招生数量,园林专业教育的发展应该以数量发展为主转到以质量发展为主的的道路上来;其次要加强招生宣传,在高考招生时,各个院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园林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并对专业的具体能力要求进行说明,引导考生正确填报志愿,尽量吸呐适合本专业学习的生源。入学后,有必要由学校的老师、企业工作人员或优秀毕业生为新生开设专业导读讲座,灌输“园林”是什么,将来会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应具备什么能力,应如何学习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
(二) 制定园林专业统一标准和规范
首先要对园林专业进行准确的定性,目前我国园林专业在农林、建筑、艺术等不同院校都存在,各个学校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都不同,统一专业名称不仅有利于学术交流,而且还可以使专业培养目标更明确,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其次要制定一套园林专业相关的标准,可以由权威部门制定一套园林专业的专业标准,编写一套统一的教材。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各大院校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的,他们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真正的实践能力,而园林专业对于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很难教好自己的学生。另一方面园林专业比较有经验的老师外出“走穴”现象严重,花在教学上的时间较少。因此对于设有园林专业的院校来说,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另外一方面也要制定一定的规范,减少有经验的老师到处承接社会上的各类工程。
(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
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课题参与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加强与各类企业、单位的合作,拿出更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去,多给学生创造赴生产第一线学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能把自己课堂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五)加强园林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园林专业是一个非常强的综合性的学科,它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种艺术,因此园林专业学生最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园林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应加强与这些绿地主管部门的联系。如条件允许,也可与外地公园、风景区等建立联系,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城市的各种城市园林绿地,也可以开辟外地的教学实习基地,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工程建设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发现自身知识的弱点和不足,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嘉乐. 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回顾与展望[J ] .中国园林,1999 ,15 (1) :40-43.
[2] 韩鹏,董君.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改革与课程建设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56-58
[3] 张汛翰. 加强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J ] .中国园林,2001 ,17 (4) :10-12.
[4] 陈俊愉. 从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到园林学院[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4(9):277-279
收稿日期:2011-06-28
作者简介:吴玉琴(1976―),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245-02
1引言
大地园林化和城市园林化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城市的不断扩展,风景园林设计和施工的任务不仅是设计和创造新的景观,同时还在于对自然景观保护和环境的恢复,这就要求园林从业人员不仅具有工程技术和设计学的创造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知识。新时期的园林工作对园林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标准的日益提高,目前市场上急需一大批优秀的具有园林生态学知识、能够做好园林工程工作的人员。结合几年来园林专业就业市场的反馈信息,以生态学为基础实现对园林的营造和管理成为需要,因而在园林教学中引入生态学的内容势在必行。
2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麦克哈格的名著《设计结合自然》开拓了园林设计与自然结合的风气,园林生态学在西方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骆天庆调查(冷平生,2008),美国这类课程的开课率占风景园林类专业的30%以上,其中生态技术方法型课程多属必修课,生态学已成为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主要支撑;而我国有80多所本科院校将园林生态学作为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目,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园林专业也将其列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全球“大生态”和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浪潮推动下,园林生态学已迅速发展为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支撑课程。有关园林生态的学术文章大多散见于《中国园林》、《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及相关的大学学报,如赵慎等(2001)、康兴梁(2005)对园林生态学进行了界定和刍议,蔺银鼎等(2006)、冷平生等(2008)对园林生态学课程建设进行了讨论,张永兰(2008)、张文华(2008)对高职、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另有冷平生(2003)、周志翔(2003)、刘常福(2004)、唐文跃等(2006)先后出版了园林生态学的教材。从中不难发现,总体研究过少,教改论文尤其少,教改成果过于笼统;缺乏围绕就业岗位的需要进行知识的整合,没有体现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实践中具有创新性的素材;缺乏生态学理论与方法技术在园林实践中的作用的示范项目,与园林行业的发展及其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园林生态学课程贯穿了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植物这3大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学校制定的风景园林类专业教学计划并未显示出生态教育的重要性,对生态类课程不重视,认为其偏重理论;另外,风景园林专业本身处于快速发展中,对如何开展园林生态学教学,仍处于探索中,没有成熟的经验。
(2)虽然园林生态学的重要性逐渐被大多数人所认识,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与风景园林类专业的特点相结合传授给学生值得探讨。
(3)实际教学中,课时安排不够合理,理论教学比重过大,实践教学课时偏少,考试形式以及评分标准太过偏向理论知识的检查,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应用能力注重不够,能力培养欠缺提高。
(4)目前使用的教材,还没有体现出园林人才目标市场的最新变化,并且缺乏结合华南地区生态设计和工程的特色,提出相应的园林生态项目的案例和示范。
3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1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园林生态学”课程教改研究,包括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实践大纲、课程考核大纲等的研究。为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内涵,围绕职业技能应知、应会的人才培养目标,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探索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生态系统中有关绿化生态效益的问题,城市园林绿化中有关植物生态的问题,城市景观中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协调问题,城市园林的生态设计,城市园林的生态工程,现代园林生态经济,城市绿色廊道、园林生态系统中植物配置与利用。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明确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开发项目课程;加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和针对性,最好能校企合作共同编写教程;加强实践教学,科学地安排实验实习内容,突出实训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加强教学效果的考核,积极探索适应学科发展的考核方式。可采用野外调查、数理统计、实验分析、定位观察、生态网络等研究方法。充分反映园林生态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体现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成果。如通过实验、场地调查分析等方式实现园林植物特性与应用的个体生态学的教学;实现对生态系统理论、城市生态系统平衡问题、群落构成的规律、植被恢复重建的原理方法的教学;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生态工程理论和方法技术等指导园林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工程。教学体系的改进和创新,突出教材结构的发展观,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理论理解、基本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突出生态示范项目案例教学和工作过程情境教学,优化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华南地区的特色,增强学生园林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的能力,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
3.2项目教学法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项目的选择、项目的成功完成、形成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4个方面进行。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专业课的教学应更多地考虑依据工作而设计的项目,搞好的关键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等方面。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技能训练,以项目的实际训练为主导,把学生推到项目活动中去。教师只是提供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充当问题引导的组织者,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探讨中寻求项目的解决方案、思路和最终的解决办法。依据设计好的项目,认真做好准备,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保证学生掌握应学习的内容。项目从设计、实施到完成必须要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成品出来,作为项目的成果,使学生完成项目后有一种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兴趣。
(1)教师可以把优秀的已落成项目作为设计题目给学生做设计。学生完成自己的方案后,带学生到项目实地看现场,让学生通过对成熟项目的现场勘查,对比分析自己方案的不足,并分析已有方案的优缺点,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另外,利用各类绿地,采用现场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到各类城市绿地中实测与调查,加强感性认识。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是园林专业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可以先选择一两个实例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动手演示一个具体的操作,并在演示中和演示后总结出相关的普遍性原理,最后再进一步用不同的设计实例说明和印证相关的原理。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和实践中快速提高。同时,学生在自己操作时,应强调自身的创造性。
(2)以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程序为例。园林植物景观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林的主体,一个园林项目的规划设计作品是否优秀,植物景观的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每一个项目的实施一般来说都经历从策划、方案规划、方案深化设计、施工图设计及设计变更等一系列的工作程序。整个过程有设计师、业主、主管部门、专家、群众、其他相关技术人员等直接或间接参与,从项目策划到设计变更的最终完善,通常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程序分成5个阶段,第1步:项目策划阶段;第2步:方案规划阶段;第3步:方案深化设计阶段;第4步:施工图设计阶段;第5步:设计变更阶段。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训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训练了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利用工学结合对培养出来的合格毕业生,熟悉了工作岗位环境,掌握了相应的技能,走入企业后能马上融入到企业中进行工作,促进了学生就业,提高了企业对学校的满意度,得到社会对学校的认可。
4结语
通过以上的改革,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生态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重点强调把该领域最新的技术成果及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和实践方法,体现基础知识“必需”、基本理论“够用”、基本技术“会用”的原则。紧扣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中心,体现就业和发展需求相结合的理念,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推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高职教学中形成更有实效、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园林生态技术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庄雪影.园林树木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 刘庭风.岭南园林[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的特点分析
园林景观工程属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中的一个种,其主要是以风景园林建设为目标的工程项目,正因如此,使得园林景观工程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涉及的工程学科相对较多,如土建工程、市政工程、绿化工程、植物学、环境生态学、管理学、美学等等,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建筑学科。与常规的土建工程相比,园林景观工程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布局的艺术美。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园林景观工程不仅是城市形象的直接表现,同时还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与提高。为此,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除了要确保安全性、适用性和可靠性之外,还必须讲求一定的艺术性,应当在布局上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这就要求其整体施工更加精细;其二,材料的特殊性。在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中,除了需要用到常规土建工程的一些材料之外,还需要配置诸多有生命的植物,如乔灌木、花卉、草皮、绿地等等,并使这些植物构成相应的景观小品,(如图1所示),借此来营造出多种生态功能。所以,在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中,应当细心栽培种植,并做好灌溉、除虫、修剪等工作,以确保苗木能够健康成长;其三, 维护长期性。从本质上讲,园林景观工程属于民生工程,现阶段,其已受到城市居民及地方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在近几年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大城市中的公园、广场等建筑越来越普遍,几乎已经达到随处可见的程度,居民小区中的园林景观建筑也随之获得了相应的发展。由于园林工程的重要性,使其后期维护工作的时间和工作量都比常规土建工程大很多,也更加复杂;其四,工期紧、任务急、施工工艺复杂。园林景观工程具有非常之多的特殊工艺,特别是一些追求外观造型的园林景观,这使得施工工艺更加复杂。同时,因园林工程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活体植物,故此会受到气候、温湿度以及水分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加之园林中的植被种类较为繁杂,在实际施工中需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为此,园林景观工程的工期要比常规土建工程的工期更加紧张;其五,工程成本难于控制。因为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图纸实现难度较大,加之施工工期紧张和材料特殊等原因,导致了园林工程的变更量较大,由此使得工程总体成本的波动变化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成本控制的难度。综上,想要确保园林景观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
二、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对影响工程质量因素的控制措施
在园林景观工程中,质量目标应当注重生态效应和感观效果,并以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作为主要的控制要素,质量管理工作也应围绕这五个方面展开,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应将人员作为质量控制的第一要素。由于园林景观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无法按照施工图纸生搬硬套,而是需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以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的境界。为此,工程项目的监理工程师应当进一步加强对相关人员及各个工种的资质审查工作,这有助于确保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2.应当将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中,需要使用诸多种类的材料,同时,植物本身又属于活体性材料,这给材料质量的控制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对材料质量的控制除了应当遵循常规建设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原则之外,还应当重视材料本身的艺术价值,例如,对苗木质量的控制,除了要使各种苗木满足设计要求之外,还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孤植树要突出树形和姿态的观赏性、列植树要确保高度和姿态均匀得体,在这方面,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的植物材料坚决不能使用,这不但有助于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还能进一步提升园林景挂的整体效果。
3.要优先最佳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在园林景观工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检测手段等等。在实际工程中,应当从不同专业出发,进行全方位、综合性考虑,除了要确保采用的技术先进、可行之外,还要保证经济合理、操作方便,特别要注意的是,反季节栽植措施和苗木养护计划的制定。同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分项工程,如假山、喷泉、花园、灯具布局、广场铺装等等,还应单独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并经由审批后方可付诸实施。
4.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现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机械化施工越来越普遍,在园林景观工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机械设备和机具,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必须保证这些设备的性能良好,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园林景观工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土方工程机械、种植养护工程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等。相关的操作人员应当持证上岗,并熟悉机械设备的操作和控制要点,同时,还应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以此来确保设备的性能良好。
5.合理控制好环境因素。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环境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客观因素,由于园林工程的建设多数都是在室外露天的环境中进行,从而使得水文地质、气象等条件对施工过程产生了较大的制约,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施工难度更大。
(二)制定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目标
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质量总体目标是贯彻执行园林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规定要求,正确配置施工生产要素,采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确保园林工程达到预期的使用功能及质量标准。该目标的实现需要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其中,建设单位是通过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来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单位则是凭借验收签证和设计变更来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施工单位则是以施工过程的全面质量自控来实现这一目标;监理单位是通过相应的控制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三)工程进度控制的有效措施
在园林景观工程中,进度控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园林景观工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加之施工中的不确定性较大。为此,必须对工程进度进行有效控制,这不仅关系到工程质量,而且还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在实际工程中,应结合工程特点,编制出最佳的施工进度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同时要认真做好施工情况的检查工作,并对工程进度进行实时跟踪,以此来找出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存在的偏差,并针对偏差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工程项目如期完成。
(四)加强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
在园林景观施工中,应当以施工图预算为依据对支出成本进行控制。一方面,应当合理控制人工费用,另一方面应当控制材料和设备费用。在原材料的选购上,应当做到货比三家,尽可能选用质优价廉、运输方便的苗木,这有助于降低工程总体成本。
参考文献
[1]余文.王文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创新——以北京龙湖唐宁ONE园林景观工程为例[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4).
1前言
园林是使用一定工程和技术手段,让规划范围内的地域环境进行艺术手段的加工,其手段包括筑山、叠石、种植和理水等,营造出具有特点的园林路径和建筑风格,以供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进行观赏和休憩。园林工程的设计蓝本为市政工程,其理论是对工程造景技艺的诠释,其中园林工程绿化种植过程是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学科共同参与的环节,并且以施工的形式参与到各种领域的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园林工程种植工程由于其特殊的生命性也被称为生命工程类别,可以根据当地的季节变化和人文精神做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2园林工程绿化种植施工组织管理的分析
园林工程中的绿化种植施工是园林施工工作中有着绿化种植参与的阶段,也是风景园林中形成新生态系统和具现化景观的主要工程,其中发挥着主要作用的就是植物,因此绿化种植施工也可以称为是将种树、铺草、栽花的过程根据相关设计方案进行的过程,其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如图所示。
2.1土壤处理
园林绿化种植工作开始之前都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花岗岩的铺贴工作,为清理垃圾、石块以及其他种植环境不利的环境问题,还要对施工现场已经废弃的管道和其他混凝土构筑物进行拆除,同时将用于拆除作用的坑洞做出掩埋和回填的处理,在植物对土壤有特殊要求或者是施工土壤已经污染的情况下,还需要将土壤进行隔离或者是更换处理,把原本的旧土翻新或者是处理掉,维持土壤的平整和空隙。绿化种植部门是以此土壤为基础开展施工和设计工作,因此需要对土壤的成分和营养进行研究,将原本土壤中的成分和植物需要的营养结构相对比,如有必要将更换后的土壤进行基本的试种实验,在实验合格后,对土壤进行消毒、翻新、施肥以及其他形式的技术改造,让其具备可以进行长久绿化和种植的素质,含有植物成长足够的有机物质,在维护土壤团粒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透水、保肥以及通气能力,为绿化种植工程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2.2定点放线
园林工程绿化种植施工现场需要经过定点放线的工序才能决定植物的栽种距离和比例,这也是为形成更好的园林造型和生长效果做出的基本部署。园林中的植物有很多,其中属乔灌木和成片式的植物种植较多,因此下文将会对乔灌木和规律式植物的定点放线过程进行分析。乔灌木的定点放线方式有三种,坐标定点、仪器测放以及目测的形式。坐标法是将乔灌木根据园林工程的设计要求,确定好最佳的生长间距,将这个间距进行一定比例的缩放并且直接形成网格式的设计方案,根据施工现场和设计图纸的比对,为乔灌木的种植间距做出正确规划。仪器测放的方法是将施工现场原本的建筑物作为定点和放线测量过程中的基点,使用平板仪或者是经纬仪将乔灌木的设计位置,作为在施工现场种植的实际位置。目测法是需要一名具备园林设计施工工作经验的人,在施工现场对于没有固定化的灌木和乔木按照设计图纸中的位置进行细化处理,并且使用目测的方式确定乔灌木的具体种植位置。对于具有种植规律的植株来说,可以使用仪器和量尺进行定点和放线工作的依据。首先测量植株在现场种植的位置,然后将每一株植物的间距和数量进行统一化的编制,以此确定不同植物的距地位置。行道树在定点和放线的过程中往往都是以道路的中心点或是道牙为园林绿化种植的基点,在施工现场使用量尺或者测量绳可以对现场种植的情况进行掌握,确定植株在种植时的位置,在种植一定数量的植株之后可以设立相对应的定位牌,若是在顶点的过程中遇到了构筑物对植物生产进行的影响,就需要在避让的基础上进行植物的定点和放线工作。
3园林工程绿化种植施工组织管理的关键
3.1种植位置的挖掘问题
种植位置在挖掘的过程中需要在间隔五十米之后进行较深沟渠的开挖,同时对沟渠内部的土壤环境进行了解,将土壤中的管线和暗道系统进行全面了解,包括管道的使用情况、分布情况等,而且应当在挖掘工作中尽量避免正在使用的管线,并且将废弃后的通道进行有效的回填。这个过程中监理部门应当发挥出核对现场与图纸之间差异的作用,将开挖后的区域再验收程序之后再进行接下来的种植工作。对于不同种类和形式的植物应当采取不同尺寸的挖掘方式,带有裸根的乔木一般挖掘区域都在0.486立方米左右,带土球的乔木一般挖掘区域都在0.245立方米以内,灌木类型的植物一般和带土球的乔木对种植区的要求一致。
3.2植株起挖和运输问题
在园林工程绿化种植施工的过程中尽量使用生长渗透较为良好,以及健康情况较为稳定的苗木作为种植用苗木,在起挖的过程中要摸清植株的根系位置,对于大根系的处理环节要时刻遵守精细和小心的原则。较为大型的乔木则是要带土开挖,将根据挖成类似于球体的形状,直径在0.45米左右,之后用麻绳将其捆好外部设置好具有密闭性质的塑料薄膜,要避免植物的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原因,形成水分流失或者是磕碰影响到植物的健康。对于较为小型的灌木或者爬藤类的植物在起挖时更需要对根部和土壤统一挖起,使用草袋的形式将植物的根部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植物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将植物的主体进行固定,让植物保持原有的形态避免主干树枝破损的情况出现,若是运输时间过长,还应每隔一段时间在苗木上洒一些水,或者在植物根部使用稻草进行覆盖,维持植物根部的湿润。另外,每一种植物上必须挂好对应的标签,标签上的文字要包括植物的名称、规格、尺寸、环境要求等等,对于某些乔木来说还需要对树龄进行精准的说明。
3.3绿化种植的栽种问题
在植物运输到园林工程绿化种植施工现场时,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植物的种类将其进行有效而准确的分类,并且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有顺序的施工。以裸根植物为案例,需要在植物种植之前把地表土先铺设在坑底,让较为松散的土层维持在1.5米的厚度,并且在上面施加有机肥料,再在有机肥料上覆盖0.05米的土层,放入植株后将该区域进行回填,每0.15厘米执行一次压实工作,并且在种植范围内围成一个盆型,便于日后植物的浇水和其他处理工作的开展。对于花卉的种植,应当尽量减少其栽种过程中的时间,并且避免植物在栽种时被修剪,栽种成活之后再为其造型进行修剪,还要设立对应的警告牌,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绿化种植施工组织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针对园林工程设计方案的需要,同时将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逐一排除,根据不同种类植物的特点,围绕绿化种植施工的质量,保障园林植物的成活几率和造型完整,形成有组织有规律的施工程序,为我国园林工程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广杰,李伟,李建东.浅谈园林工程中的绿化种植和铺装施工管理[J].山东林业科技,2015(4):110~113.
[2]马尚斌.关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3.
二、基本条件
1、助理工程师(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2、工程师(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五年上。
3、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5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彩照5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