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1: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财务风险指标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近年来世界相继经历了金融风暴、金融危机等,直至现在仍留有危机的后遗症,这一系列的财务风险不断地警醒着企业,需不断增强其抗风险的能力,使决策者和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做出相应决策规避风险,使企业持续良好地发展。
遵循行业的特殊性是建立预警指标的首要原则,同样预警指标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对于每个煤炭企业需要有各自的独创性,从而我们确定的预警指标才符合本行业的实际需求,才能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将“预警”真正落实到位。
结合煤炭行业的实际,本文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分析重点,即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动能力及成长能力指标,详情见表1。
表1将各项指标单一列出,但是独立的预警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煤炭企业存在的风险,还可能会因为风险因素考虑不全面,使得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抓住指标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才可以建立具备整体性和高度概括性的预警指标体系。
二、煤炭行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分析
(一)煤炭行业财务风险现状
煤炭行业是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煤炭企业财务具有高风险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特点,如负债比例过大,融资渠道不够广阔等等。财务状况的好坏主要反应在财务指标上,企业可以建立财务危机的识别指标体系、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和财务安全检测指标体系等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高煤炭行业财务预警意识,建立适合该行业的预警体系尤为重要,进一步推动煤炭企业加强风险管理。
(二)建立符合行业特殊性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要建立针对煤炭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则要了解煤炭行业的具体生产运营流程及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生产特点。图1表现出了该行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活动模式,更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
(三)煤炭行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分析
1.主要预警指标的合理性分析
本文以我国煤炭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上市企业2009年财务数据为样本(分别为:中国神华、西山煤电、兖州矿业、大同煤业、开滦股份、中煤能源),分析了该行业的财务预警指标(如表2)。本文中的煤炭行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涉及到的指标标准值是根据该行业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得出的。首先确定一定权数,根据公式G=ΣGi×Wi,其中,G为该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Gi为单项功效系数变量,Wi为权数。其次计算出本文所选择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最后可对其属警区经行业划分并对这6家上市公司的综合功效系数进行排名,得出结论为本文所选择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是合理的。
2.主要预警指标的适用性分析
据表2样本企业2009年数据,可得出行业资产负债率均值为54%,这为公司进行多样化融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购置采掘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兼并收购其他企业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然而比我国设定的正常资产负债率50%要偏高,应适当地减少负债比例,从而稳定经营生产。
煤炭行业资金密集也是其特殊性之一,而大量资金又表现为固定资金,现金流转不畅,容易引起财务危机。现金流转的流量和速度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物资流通的正常运转,影响了材料采购、设备维修、工资发放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所选择的样本企业在2009年净利润现金含量均值为97%,该指标的最近一期行业水平为84.29%,适时地反映出这几家样本企业近年来对现金流方面的重视和控制,从而达到财务风险的预警。
本文中选择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大多保持2次,较为正常。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使用“固定资产现金周转率”来与煤炭行业的特殊情况配比,作为衡量财务风险的另一指标。公式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平均固定资产,该指标的意义在于讨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衡量企业是否面临固定资产投资饱和的问题。通常来讲,该指标值越大越好,说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还未饱和,同时与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结合分析,确定比较合理的投资规模。
对煤炭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最终都要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对这些风险进行量化。成长能力指标则可在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企业销售变动趋势和资本扩张方面去衡量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本文选择的是总资产增长率,可以划分到资本扩张能力,均值在31%,说明所选择的样本企业有很好的成长势头,财务抗风险能力同样得到很好的展现。
三、建立预警指标体系,防范化解风险
(一)避免盲目举债扩张,确定符合本企业的负债规模结构
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以较快速的速度对外扩张,适度举债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但是过度负债将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财务危机。
首先,要使煤炭企业资产负债总水平低于50%,事实上很难做到,所以尽量避免单一化的负债模式,需采用多层次、多元化负债方式,使得债务来源结构合理。
其次,对于中长期的企业负债应合理搭配,对于不同期的债务要使用时间的“剪刀差”,尽量不要安排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偿债,同时负债中的流动负债比例不宜过大。
最后,要使煤炭企业能够按期还本,合理的负债结构就显得颇为重要。必须使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不低于2:1,还要把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调整到不低于1:1的安全区域内,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会增强,降低了举债风险,增强了企业的变现能力。
(二)提高投资收益水平,确保资金安全及资本金运行速度
煤炭企业在进行新项目投资的时候虽然分散了风险,但是随着管理幅度增大,就会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尤其是一些大型煤炭企业会涉猎很广泛的行业,管理决策的失误时有发生,容易造成投资无法有效回收。
首先,应该把握准确的市场定位,确保新项目产生的资产利润率高于该项目负债利息率,使得企业投资在一定预期内收回,不会因新项目的经营而降低原有项目的利润水平,同时不会因新项目的投入而增加负债,产生不良资产。
其次,注意加快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提高资金使用率,减少坏账和材料储备的占用空间,使得“死水”资金活用起来。煤炭企业可以借鉴物资超市供货模式,减少材料库存量,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
最后,需与适度负债相结合,将资金点活,在投资、筹资等环节高效运作,形成一条复杂有效的资金链。
(三)强化财务风险意识,特别是决策层和会计人员的意识
煤炭企业中有一部分人对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使得再好的预警指标体系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首先,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要想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引起领导层的足够重视,否则在资金、人员等基本素质无法得到充足的利用。同时中高层管理人的财务风险意识应该有更高的水平,将各项风险指标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牢牢掌握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抵御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经营管理良好有序的运行。
其次,煤炭企业不仅需要一个单一的财务部门,更要专门设立财务风险预警的特殊职能部门,配备专门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干预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
最后,要加强员工的财务安全风险意识教育。通过各种会议、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并提炼出资金资产安全理念。
四、结束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财务风险,而煤炭行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充分利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指标基础数据健全风险分析、评估和风险报告,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引导高层决策,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引领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谐,孙永波,张晓天.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7(5).
[2] 王伟.建立预警指标体系防范煤炭企业财务风险[J].现代商贸工业.2010(4).
2.营运能力分析。2003年-2010年莱钢营运能力指标大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略有波折,还是出现在2005年以及2009年,同上面分析的情况相同。但是整体状况良好,总资产周转率以及存货周转率一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持平,2005年起存货周转率一直较高,2008年跻身全国第二,这也是由于莱钢与多家客户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销率都很高。
3.偿债能力分析。2003年-2010年莱钢股份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始终不高,几乎全部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差,但是2005年之后逐年上升,到2008年超过行业平均水平。2005年之后,流动负债大幅上升,导致资产负债率升高,并且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是由于2004年开始组建战略联盟,进行结构调整,从国外引进了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生产规模扩大,资金需求大幅增加所导致。之后几年为满足企业扩张的需求,负债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财务杠杆的效用利用良好。
4.增长能力分析。2003-2010年莱钢股份增长幅度不稳定,在2005年开始组建联盟时,总资产有较大规模的增长,由于莱钢2005年扩大生产规模的发展战略,而营业收入增长率并不高,与钢铁行业生产过剩利润不景气有关。2009年,受到国际经济危机扩散影响以及钢铁市场价格的波动,经营业绩有所下降。
二、杜邦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莱钢股份2005年和2009年财务状况较差,为了更进一步分析指标之间的内部关系,找出可能存在财务风险的动因,引入了杜邦分析法:经分析发现,莱钢2005提高了融资能力和举债经营的能力,增加了大批短期借款,用于扩大生产规模,财务杠杆运用增强,并没有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而净资产净利率下降的原因是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都有所下降的结果,相比之下销售净利率下降所占的比重较大。2005年莱钢净利润比上期减少43.96%,而本期的营业收入比上期高,营业成本的增加率同营业收入的增加率规模基本相同,净利润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期间费用,主要是销售费用的大幅增加。销售费用是上期的1.9倍,这一方面由于莱钢H型钢产销量很高,另一方面由于公司的运费结算方式发生变化,将运费包含在售价中,同时运费也计入销售费用。导致本期净利润减少的另外一个重要项目是投资收益。本项目的减少是由于莱钢本年度扩大了生产规模,实行扩张性的发展战略,新增大批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改造。总资产周转率下降的原因不是本期营业收入下降,而是总资产规模增加。总资产的上升主要是由于本年度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项目投资增加所致。莱钢2005年各项财务指标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寻求新的发展途径,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积极进行结构调整,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投资,引进新的生产线和改进技术,企业的经营状况是良好的。而之后几年的经营状况也证明了莱钢选择的战略是正确的,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2009年莱钢净资产收益率下降,是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钢材市场价格波动、经济效益大幅下滑等影响,经营业绩较上期有所下降,下降幅度远超过营业收入,主要是由于所得税费用增加。总资产周转率下降0.62,主要是因为营业收入减少过快。总资产降低幅度不大,但是资产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所占比重大幅下降,预付账款大幅增加,在建工程规模下降,无形资产增加。权益乘数下降0.08,根据公司60%以上的资产负债率的标准,权益乘数应该保持在2.5以上,2009年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依旧大于2.5,资产负债率与行业平均水平比适中,充分利用了财务杠杆效应。2009年莱钢各项财务指标表现较差的原因是经营业绩下降。这与金融危机之后钢铁行业不景气有关,总体上来说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需求不足,钢铁行业所需的原材料、煤、电、油、运等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下降。根据上述研究,莱钢股份的战略联盟生命周期可作出如下划分:2003年-2004年为选择形成阶段,2005年-2008年为平稳运行阶段,2009年-2010年为衰退解体阶段。
三、结论及战略联盟生命周期风险的防范
通过对战略联盟财务风险的定性分析,结合对莱钢股份财务数据的定量分析可以得出,战略联盟在选择形成阶段和平稳运行阶段财务风险较小,在衰退解体阶段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加大。战略联盟的风险贯穿于整个联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风险的防范可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形成阶段。能否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是战略联盟成败的关键,要充分考量对方对联盟目标的一致性、综合实力的对等性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在选择战略合作伙伴时,要遵循“3C”原则,即“兼容性(compatibility)”、“能力(capacity)”、“信任(confidence)”。兼容性是指联盟双方在经营目标、经营战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表现为当遇到问题时,双方能否较快达成共识;能力是指潜在的合作伙伴能与自身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能增强所有联盟成员的竞争力,从而保证各方都积极投入合作;信任是指要考量潜在合作伙伴的信誉,是否能尽到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一)相关概念界定 股份制医院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利益主体,以集股经营的方式自愿结合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它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对分离、利于强化医院经营管理职能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医院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医院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据财务报表结构界定对象划分,财务风险可分为资产风险(含投资风险)、权益风险、收益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指以医院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信息为基础,并以反映医院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本管理、发展能力和现金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若干财务指标和相应比率作为预测企业财务风险的要素,同时引入医院管理者能力、知识、经验及职工素质、工作效率等非财务指标,对其生产经营和财务风险进行评估的一套体系。
(二)构建预警指标体系的目标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首先要对医院财务活动中所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行正确分类和评估,以便有效判断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环境与市场是否可以保障等,从而将财务风险杜绝在萌芽状态。目前,虽然国内已经建立了一些财务风险的预警模型,但真正针对股份制医院的财务风险的预警还很不成熟,只能借鉴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股份制医院必须针对自身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环境,结合财务风险预警目标与管理水平,选用适当的财务风险评估与分析模式,以保证医院对财务风险的结构分类、程度测评、结果分析和对发展趋势的可能性做出准确判断,及时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指令。
二、股份制医院财务风险分析
(一)股份制医院资本结构不合理,盲目追求规模效益而过度举债 从投资方面来看,过分投入固定资产,使得医疗设备的投资收益率很低,造成资源浪费;从资金使用上来说,大量的物资、医用耗材、药品的积压,占用过多流动资金;另外,由于医院投入过多资金而负债经营,偿债能力下降,商业信誉降低。此外,医院患者欠费、医疗纠纷赔偿、医保结算缺口等,造成医院财务会计报告与实际财务情况不相符而蕴含财务风险。
(二)内部监管不到位,财务经营机制欠缺 股份制医院是新兴的医疗体制,没有科学的财务经营机制,资金的使用随意性强,内部监管不到位,无法控制营运资本,资金、资产治理力度不大,造成会计信息不实。
(三)医院业务盲目扩大,经营收入受到冲击 医疗市场的竞争激烈,医院过分追求规模效应,资源配置不当,造成资源闲置。另外,目前医疗市场的竞争激烈,医改政策的倾斜使得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快速发展,社会各种医疗服务机构的并存,造成病源分流,患者本身所需要的服务提高要求,给医院造成较大的经营压力。
三、股份制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一)预警指标设计方法 由于非财务指标与医院的长期战略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并体现为医院某种程度的“无形资产”,因此,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时,还应结合一些相关因素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的特点,充分估计各种不利因素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以便更好地预测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时应逐项分析各项非财务指标,综合考虑,以期达到预警的最佳效果。
单变量模型是从医院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出发,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变化趋势来确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其具体结构见图1。
(1)偿债能力。从偿债能力上来预测医院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极为重要的。当财务危机发生时,最直接的表现是丧失现金流上的支付能力,反映为资产的变现能力低,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即现金净流量为负值。一般来说,一个医院的资产流动性越大,其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
(2)营运能力。营运能力主要衡量医院资产营运效率,指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医院营运速度快,反映其资本周转率高,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强,从而有利于医院的运营。
(3)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根本。通过对成本指标的控制,来达到有效降低医院的成本费用,实现成本目标化管理。
(4)发展能力。反映医院积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该指标越大,反映医院资金越充实越雄厚,医院筹融资能力越强,则财务危机越不易发生。发展能力包括医院经营的安全性、赢利性、应变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对医院发展能力的分析往往是对其综合能力的分析。
(5)现金控制能力。现金流是贯穿于医院经营全过程的枢纽,基于一个理财学的基本原理:医院的价值应等于预期的现金流量的净现值。如果医院既没有足够的现金用于支付到期债务,又无法从其他途径获取资金,则最终导致破产。现金流量指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能较客观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二)预警指标选择 具体如下:
(1)偿债能力指标。一是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这个揭示医院经营状况的指标,不仅反映了医院利用债权人资金的规模,也反映医院的风险程度。当资产负债率大于100%时,表明医院已经资不抵债,财务风险非常大,经营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做出必要的举措,扭转局面。一般而言,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二是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指流动资产总额和流动负债总额之比。是对衡量医院在某一时点偿付即将到期债务能力情况的考核。流动比率过高,意味着医院过多的资金停留在流动资产上;反之,流动比率过低,说明医院偿债能力较差。通常认为流动比率达到200%较为合适。
(2)营运能力指标。一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在医院流动资产周转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医院的应收账款如能及时收回,资金使用效率便能大幅度提高,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表明医院收账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坏账损失少,资产流动快,偿债能力强。二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周转天数越短越好,说明应收账款变现的速度越快,资金被外单位占用的时间越短,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三是存货周转率。反映存货停留在医院的时间,也可用周转天数来表示,存货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周转速度越快。
(3)成本管理指标。一是门诊收入成本率。门诊收入成本率=每门诊人次支出/每门诊人次收入,反映医院每门诊收入耗费的成本水平。二是住院收入成本率。住院收入成本率=每住院人次支出/每住院人次收入,反映医院每位住院病人收入耗费的成本水平。三是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药品、卫生材料消耗/(医疗收入+其他收入)×100,反映医院的是药品、卫生材料消耗程度,以及医院药品、卫生材料的管理水平。
(4)发展能力指标。一是总资产增长率。资产总量方面反映医院的发展能力。总资产增长率越高,表明医院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但分析时,需要关注资产规模扩张的质和量的关系,以及医院的后续发展能力,避免盲目扩张。二是净资产增长率,反映医院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和发展潜力。医院要发展必须有所积累,积累是医院事业发展的基金。所以,净资产增值率分析是分析医院业绩的重要环节,反映医院资本的投入产出比。三是固定资产净值率,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该指标值越大,表明医院的经营条件相对较好;反之,则说明需要投资进行固定资产的维护更新。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因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它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汇率风险等。
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是基于广义的财务活动,从动态和长远的角度出发,设置敏感性财务指标并观察其变化,对企业潜在的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监测预报的财务分析方法。它是财务指标和财务预警模型的统一。前者是企业财务评价分析体系对财务风险报告的体现;后者是在多个财务指标组合的基础上,选取多个企业样本,建立多变量数学模型,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的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具有宏观分析价值。本文拟对企业财务风险指标中的比率指标进行分析。
二、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设计原则
分析财务风险指标的目的是在检测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设定财务风险预警警报指数来识别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防止和减少风险损失。
财务风险指标的设计原则主要有:
(一)预见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方向,即选取的指标变化应超前于企业的实际财务活动及其产生的问题。这就要求所选指标能准确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及趋势,并以此有效界定能使企业生产经营处于稳定发展态势的合理界限。
(二)灵敏性原则
灵敏性原则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根本目的,即所选指标能够快捷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遵循该原则能够通过改变财务系统的控制参数和变量,及时调控企业资源分配,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异常变动得到收敛和控制,从而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始终运行在合理的置信区间内。
(三)配合性原则
配合性原则指各项风险指标能够相互协调和配合。企业在分析财务风险指标时,要保证将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经营领域都纳入考察范围,这就要求所选指标既包括传统的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指标,又包括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既包括静态指标,也要包括动态指标。
(四)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是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指标运作效果的重要条件。企业应先通过相关的财务模拟操作,对所选指标的变化幅度进行科学、有效地划分,使指标能够在较长的经营周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更好地揭示风险。
三、我国现行的财务风险指标及其局限性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将公司各种分散的经营活动归纳为客观的数据信息,并通过财务报表呈示出来。财务管理人员借助财务分析指标,将财务报表数据转换为具有决策支持价值的信息,帮助相关利益集团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预测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对象是企业所进行的、即将要进行的,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一切经营活动。
我国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由1999年财政部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组成,以会计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指标主要有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依赖这些指标分析财务风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这些财务分析指标几乎都局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于最易反应潜在危机信号的现金流量状况缺乏分析
多年的实证研究表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只能静态地反映一定时点的存量流动资产、速动资产偿债的能力和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并且这两张报表的数据也最容易被粉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要客观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潜在财务危机,就应该转向按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为核心的财务分析。这就要求更加广泛和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来适应当前的财务风险预警。
(二)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出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的均衡情况
对于企业潜在的现金收支缺乏动态预期,对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效率的估计不准会影响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准确评价。
(三)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给现行财务会计计量带来强烈冲击
衍生金融工具既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也会使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这就决定了信息使用者必须对其格外关注。但现行的财务风险指标中却缺乏有效的指标来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些指标的局限性。
四、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建议
(一)以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设计财务风险指标
现代财务管理学认为,企业的内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企业价值评价应当侧重于参考未来获取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和速度。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是价值评价的基础,也是财务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和核心。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偿还债务、降低财务风险的根本保障。因此,笔者建议在设计财务风险指标时考虑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并构建现金债务比率指标。
1.现金到期债务比,即企业本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到期债务之比。
本期到期债务包括本期到期的表内、表外债务,通常不能展期或调换。该比率可以灵敏地反映企业的近期财务风险变动,集中和直观地表达本期财务风险的高低。当该比率较低时,企业到期债务责任加重,财务风险增加;反之,到期债务责任减轻,财务风险降低;到期负债资金为零时,表明企业的资金来源是单一的权益资金,没有财务风险。
2.现金流动负债比,即企业本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负债之比。
该指标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作为偿还保证,以反映企业短期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通常该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越有保证,企业财务风险越低。
3.现金债务总额比,即企业预计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债务总额之比。
债务总额包括表内和表外债务。计算公式为:现金债务总额比=(预计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到期年限)/债务总额。该指标表明企业在债务期内预计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对全部债务的保证程度,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越多,能够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4.现金利息倍数,即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息支出之比。
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企业获取现金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获得现金能力对偿付债务利息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标准。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表明企业将面临偿债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设计的现金债务比率指标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科学地评价财务风险。但从经营角度看,现金债务比率指标也不是越大越好,过高的现金债务比通常意味着企业的闲置现金过多,会造成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和获利能力的降低,所以应该综合考虑。
(二)对周转率指标的改进
1.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配合“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标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应收账款收回越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以将计算出的指标结果与该企业前期指标、行业平均水平或其他企业的指标相比较作出判断。但一些影响该指标计算的因素却未能被全面反映,如:季节性经营的企业;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年末销售大量增加或下降。所以,在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同时还应分析应收账款平均账龄,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后者计算公式如下: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某项应收账款账龄×该项应收账款金额)/Σ各项应收账款金额。
2.将“存货周转率”指标配合“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分析。
通常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但有时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增加可能是经营策略,如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行为、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等。因此,企业应增加“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公式为:存货平均占用期=Σ(某项存货占用期×存货金额)/Σ各种存货金额。
(三)对盈利指标的改进
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应注意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潜在的风险,故笔者建议增加以下指标:
1.现金销售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之比。
现金销售率用以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收回速度越快,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企业财务风险也越小。
2.资产现金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平均资产之比。
资产现金率越高,企业的现金经营能力越强。这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3.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
企业利润总额中包括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因素,这些因素是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收入。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
研究、完善现行企业财务风险指标,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揭示潜在的财务风险,及时调整经营管理决策,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从宏观的角度看,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有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提高灵活应变力,并提高我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地位。目前,我国所采用的一系列财务风险指标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现金流量研究的深入,建立一套融合现金流量指标分析为一体的,更加系统、完整的财务风险指标将成为未来企业财务风险指标发展的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 田媛. 正视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J]. 企业研究,2006,(4):77-79.
一、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概述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主要是为了预防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财务风险,它利用专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等相关财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监测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及时发现并报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以便管理者快速采取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当前,仅仅依靠人力无法迅速做出反应,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实施监测,企业财务必须实现信息化才能对企业财务风险做出迅速的预测。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构建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预测性原则。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企业财务控制指标众多,在构建预警体系时要选择独立性较高的能够反映财务状况的指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实施监测,预测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采取措施及时预防风险的发生。其次,动态连续性原则。财务分析预警体系是对企业财务指标实时监测的动态连续的过程,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监测分析,不仅能够反映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还能够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加强管理者防范风险的能力。最后,统一性原则。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以财务相关资料为依据,相关财务资料信息的核算方法和口径必须保持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预警体系预测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剖析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
1、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外部原因
引发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环境竞争日益激烈,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变化,这些都造成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对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产业发展的趋势的改变,经济的发展要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国家大力发展低污染、低耗能、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这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困境,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会增大。
2、引发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首先,不合理的资金结构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加大财务风险。目前,很多企业的资金结构都不合理,负债资金的比例远高于权益资金的比例,如果负债资金过高,权益资金就会过少,企业的偿债能力不足,财务负担加重,企业可会因为资不抵债而破产。其次,企业的应收账款所占的比重过大。目前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为了扩大产品销路,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盲目采用赊销的方式忽略对客户信用的评价,应收账款的坏账增加。应收账款比例过大而无法周转资金,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加大。最后,企业投资决策失误,盲目多元化。现在经济的发展日益多元化,很多企业也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适度多元化有利于企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如果企业不具备足够的实力盲目收购其他企业,这种错误的投资决策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重点监测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主要监测的风险,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负债过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财务支付风险和财务结构风险两种形式。监测财务支付风险主要检测现金流动能力、资产变现能力、内部融资能力和逾期负债能力四个方面。现金流动能力反映了企业现金支付的风险程度,资产变现能力是企业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资产变现能力越大,支付风险就越小。内部融资能力强也能够减少企业支付财务风险的发生,逾期负债越少对企业越有利。
企业财务结构风险的监测主要是表现在资产结构风险、负债过度、应收账款坏账风险三个方面。财务项目的比例分配不合理容易导致财务结构风险的发生,资产结构风险是由于企业各类资产所占总资产的结构比例不合理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企业中流动资产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在企业资产结构中,负债所占的比例不宜过高,容易引发因为负债过多无法再融资的情况发生。除此,不要忽略企业债权的收回,应收账款坏账率过高容易导致企业资产周转不灵,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三)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方法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主要是依据企业相关财务资料,对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独立性较高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为了准确的分析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第一,比较分析法。企业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要遵循动态连续的原则,要将企业现在的数据资料和过去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现在与历史的差异,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对于预测未来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因素分析法。企业财务风险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利用因素分析法对财务风险体系指标的分析,找出影响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措施。第三,比率分析。比率分析是财务分析方法中的一种,能够直观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企业潜在的风险。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外部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所应对的风险问题也越发严重,尤其是在当前经济趋于下行时期,企业各类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问题频发,预警防范控制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为了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各项管理工作的安全规范,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防范措施,为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经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这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二、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及其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开展各项业务经营以及财务管理活动中,由于外部市场环境以及内部经营管理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企业出现的财务状况不稳定的问题。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主要包含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以及连带财务风险等几类。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财务风险往往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有着直接的关联,通常情况下,负债总额越高,财务风险问题也就越大。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的原因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主要表现如下:
在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上,导致企业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的问题主要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盈利能力较差,企业的成本投资难以实现相应的效益收入,整体运营管理能力较差;在财务工作方面,应收账款控制不力,存货周转率处理不合理,成本控制效果较差;企业的成长潜力较弱,发展能力不佳,难以支撑长期的经营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内部决策管理等各个方面存在较多漏洞和薄弱环节,论证决策流程不够科学合理,内部审计监督不及时等等。
在外部环境上,有可能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更易导致财务风险;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调整,特别是金融信贷政策的变化波动等等,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或者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些问题都有可能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指运用财务管理以及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通过比率、比较以及因素分析等相关的分析手段,依靠对企业各类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及时监测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为企业制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企业内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该重点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有效性原则。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上,应该遵循科学、合理、有效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上,应该充分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企业自身的实际规模、政策要求以及内部管理情况等,确保整个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2)可操作性的原则。一些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失效的重要一方面原因就是由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选取不当,难以对财务风险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因此,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有效性,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上,应该结合企业能够收集到的财务数据以及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等,合理地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提高可操作性。
(3)预测性的原则。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上,应该充分突出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预测功能,通过对各项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以及财务指标的分析,及时发现企业风险点,进而指导企业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财务风险决策。
四、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具体建设研究
(1)科学合理地选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上,应该确保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同时又能够体现行业的特殊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可比性。在财务指标的具体选择上,选择指标重点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全面地反映企业、债权人以及投资者之间的权益关系,通常通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等财务指标进行反映。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以资产负债率以及流动资产比率作为风险衡量指标。营运能力,主要反映企业运作企业内部各项流动以及非流动资产的能力,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上主要是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主要评价企业赢取利润的能力,通常以营业毛利率、营业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反映。成长能力指标,通常以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来评价。现金流量指标,目的是为了评价分析企业现金流转能力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评价指标主要是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比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等指标,也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关键指标。通过合理地选择指标,为评价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提供良好的前提基础。
(2)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权重确定及模型构建。在明确了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以后,需要进一步确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权重。现阶段对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往往采取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并通过专家论证的方式,以确保各项指标权重赋值的科学合理。在完成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后,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统计分析软件,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建立相应的控制函数,准确地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不同等级,明确不同财务管理活动可能造成的财务风险隐患问题。
(3)优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方法。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各种信息化的技术、信息管理手段和风险计量工具,依托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等,建立风险实时监控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第一时间掌握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同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应该尽可能地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依靠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监控,对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可度量指标,依靠指标体系检测;对于操作风险、政策风险等不可度量的风险指标,依靠优化业务流程来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效果。
(4)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管理。在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管理上,首先应该建立畅通、高效的沟通机制,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的联系组织。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各个部门应该及时就经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相互沟通,并进一步制定完善的风险确认、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及风险控制的操作流程,提高财务风险控制以及风险监督能力,进而实现降低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目的。
五、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因素多种多样,为了控制财务风险问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全面深入地总结可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合理地确定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依靠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防范各类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作者单位为青岛公交集团市南巴士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无法按期支付负债融资所应负的利息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企业如何认识财务风险,如何减少财务风险是提高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1.企业财务风险概念
传统西方经济理论认为企业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西方国家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企业已经建立了风险管理职能。虽然已经发展比较成熟,但是国外风险管理理念主要针对于如何摆脱财务风险,而非分析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同时也没有关于财务风险如何进行预防的研究。与其面对风险、摆脱风险,不如分析风险、预防风险。因而,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是今后风险管理发展的方向。
目前,我国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概念的界定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来自于筹资、融资活动。这种观点认为,企业进行筹资所形成的负债,不仅要偿还本金,还需要支付相应利息。如果企业不举借任何债务,将不会存在任何风险。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可能存在资金流转问题,如果不举借负债,势必会出现经营困难。而且这种观点没有考虑财务杠杆作用,可见这种观点不具有科学性。
另一种观点是广义的观点,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在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财务结构不完善、企业所在环境的改变等一些内外部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较大的偏差,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或者部门,甚至一笔订单,都可能引起企业财务风险,如果财务风险控制不好,就可能导致企业产生损失,甚至导致破产。这种观点是从企业整体出发,结合整体环境进行的分析,也是我国财务风险理论中主要的观点。
2.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具备了风险的两个基本特征:客观性和不确定性。
首先,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不可避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市场经济运行下企业资金运动的必然产物。财务风险受到国民经济、市场环境以及国际金融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次,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虽然企业要面对各种财务风险,但是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什么事件发生、以何种形式发生,甚至是否发生,都不是能够准确计量的。
二、目前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对当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来看,现有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着与企业经营环境不适应、指标无法真实反映企业情况、缺少行业针对性的问题,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不能很好地应用在实践中,在对风险的有效评价和控制上还有一定的欠缺。
1.与企业经营环境不适应
由于我国的风险理论起步较晚,与国外的风险管理比起来,理论基础上,又加上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较晚,体系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在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时,财务比率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是单量判定模型法,基于这种模型法的体系反映出来的信息量有限,企业由于使用了较多的抽象概念和函数,不利于推广,无法适应企业随着经营规模扩大而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
2.指标无法真实反映出企业情况
评价指标对企业真实情况分析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不足、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不足,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不足三个方面。
在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时,企业资产的流动比率和速度比率的指标是从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得出的,它是从静态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的-而如果企业是实际资产流动的质量差,就会高估企业的流动资产,且这些从财务报表中出的数据不能将一些影响企业变现能力和短期债务负担的因素反映出来,使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可能产生偏离。
与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一样,评价方法中资产的负债率和负债经营指标不能准确地估量出企业的实际资产,另外,在企业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利润进行调节时,利息赚取率的指标不能对企业虚增的利润进行辨别,无法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体系中包括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净利润率等一些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在对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分析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3.缺少行业针对性
在我国,由于对财务风险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对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不多,企业在对自身进行财务风险评价时,常常是使用通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而不是根据自身行业和自身企业发展的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风险评价体系,这就使得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在实践应用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出原有的作用。
三、重建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如何重建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是多数学者正在研究讨论的问题。笔者从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结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为增强企业财政实力以及实际应用效果,进而可以保障企业正常运行,促进企业良好健康发展提出改革方向。
1.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谨慎选择财务指标。
众所周知,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重重,财务指标的选取能够体现出企业财务风险大小,进而采取相应措施。可是目前财务指标很多,如果每个指标都进行计算,虽然可以从多方面反应企业财务风险大小,但是同时会增加财务人员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谨慎选择和企业相关的财务指标,尤其重要。例如,生产制造型企业可以对营运能力方面的指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进行相应分析,分析存货周转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而进行改进。
2.多角度选择指标
企业经营不是单方面的,着想系统、科学地了解企业承受的财务风险,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评价。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要求财务人员从数学建模等方面进行分析选择财务指标,可能不太现实,也不易操作。因而,笔者提出,在进行财务风险指标选取时,应当针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以能够对企业财务状况作出合理描述为基础-按照企业财务危机相关理论,合理选择财务指标,使选择的财务指标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一致。
3.重点关注企业经常使用的指标
对于制造业而言,存货周转速度快慢、存货资金占用量是否合理是企业经营中非常关键的信息,“存货周转率”这样的指标就应当重点关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都有各自的计算指标,只有将这样的指标持续关注,才能提高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当然,重点关注的指标也是在全面选择指标的基础之上择优选择出来的,其选择的标准也是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
4.保持财务指标的动态性
在财务指标选取的时候,应当考虑时效性。如果财务指标已经不能发映出企业财务风险情况,或者已经被淘汰,就应当用其他合适的指标进行替换。这需要企业全体部门共同关注,而不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市场变化了,原指标的计算意义不复存在,就应当进行替换。
5.根据需要自行设计财务指标
目前在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理论中,主要涉及了负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四类财务指标。企业在进行指标选取过程中,如果发现这几类指标无法反应企业自身财务风险,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设计。当然,设计的财务指标主要是针对于企业内部管理进行分析,并非对外进行公布。
施工企业面临来自上述内外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为了防范和规避风险,应通过计算财务预警指标和对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和预测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是从企业的运营效益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企业营业额和利润明显下降,或营业额在增加,但利润在下降,子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投入资本贬值。
二是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未完施工迅速上升,资产质量不高,运营效率低下,潜亏风险增加。
三是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为过度举债,利息负担沉重,到期债务丧失偿还的能力,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总资产低于总负债。
四是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低,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五是从企业发展能力看。企业盲目扩张,投资过多过滥,摊子铺得过大,效益低下。
上述财务风险,是导致施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只有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中,应坚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预警指标不宜过多。具体按以下五个顺序实施;一是设计财务风险预警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二是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三是测算监测指标的实际值;四是根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和临界值,做出预警警度判断;五是提出预警报告。
(一)设计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重点和难点是预警指标的选择和指标权重的确定。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也不尽相同;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财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特点也不一样。根据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变现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以财务效益指标和资产营运指标为补充,重点突出变现能力指标。具体包括10个指标,总分100分:
1.财务风险预警核心指标占70分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20分)、资产负债率(10分)、已获利息倍数(10分)、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10分)、流动比率(10分)、速动比率(10分)。
2.财务预警辅助指标30分
净资产收益率(10分)、应收款项周转率(10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5分)、借款货币资金比率(5分)。
(二)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
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应以企业近三年各项财务指标实际值(按照2:3:5的比例)为基础,参考同行业和同规模企业平均水平,参照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结合市场情况和金融环境等宏观因素测算确定。
(三)计算指标的实际值和预警指标的得分
财务风险指标的实际值计算出来后,同区间表下达的标准值进行比较,采用内插法计算单项预警指标的得分,最后计算综合得分就可以计算出该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得分。
(四)预警警度判断
为了更加形象地标识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应该把财务风险预警区间分为安全区(绿区)、预警区(黄区)、危机区(红区)三个区域。指标在安全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指标在预警区,表示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指标在危机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根据财务风险评估得分,对照相应的预警区间就可以判断出各企业的预警警度。
(五)提出预警报告
对于财务风险处于预警区和危机区的单位,应提出专题的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财务风险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本单位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指标当期值与上期变动情况以及发生异常变动的原因;指标处于预警区或危机区的原因分析;降低财务风险和改善财务状况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等。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做好基础工作,否则,财务风险预警将成为空中楼阁。
(一)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是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运行有序、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落实。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通力配合。
(二)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风险预警的前提。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建立在虚假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的财务风险预警肯定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背离,根本谈不上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三)建立完善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随着ERP等财务软件的成熟,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离开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大大降低企业财务预警效率和效果。
(一)财务风险概述
狭义的财务风险也称为传统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传统财务风险实质上是指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风险,很难在市场上化解,只能通过不断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来解决,如采取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等措施。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这样财务风险的概念得到更为广泛的外延,涉及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环节,包含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及营运管理风险等。广义的财务风险理解有利于经营者充分和完整地认识财务风险的宽度与广度,更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和功能
由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财务风险不可能被完全防范和管控,必须理性认识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应是协调企业财务风险容量(riskappetite)与战略,增进风险应对决策,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识别和管理多重贯穿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积极实现机会,协调企业改善资本调配。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一是监测功能;二是诊断功能;三是免疫功能。
二、建设投资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现状的分析
建设投资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建设业务,具有投资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计划性、投资建设周期长、一般都会跨会计年度、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建设项目业务复杂、财务杠杆率高等特点。经作者对所在地区建设投资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大都存在如下问题:(1)没有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基础,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仅将财务风险狭义理解为财务支付困难的流动性风险。(2)企业没有将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措施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系统,没有量化的、科学的风险识别手段和评估方法,风险应对措施粗放,缺乏事前预警和事中诊断能力。以主观判断为主的风险识别工作失误率较高,往往是在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之后才被动采取补救措施。(3)企业的突发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不足,没有建立应急反应机制,若发生对外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形成的重大风险,往往会使企业陷入严重危机。(4)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方法落后,风险防范机制僵化,有的企业甚至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资金管理方式和方法,严重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和业务拓展的新常态。(5)重大投资或融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没有进行必要的财务风险研究,造成财务风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三、基于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分析
(一)实施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基本情况
2014年,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建投集团)部署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防范和管控目标为“及时识别风险、客观评估风险、科学应对风险,重点防范筹资风险,合理保障资金链安全,为企业价值创造活动提供安全保障”。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基本思路:首先筛选与财务风险相关的财务指标,建立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评测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测指标的重要性与相关性配置权重进行综合评分;再后,按综合评分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置信区间;最后,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内容
1、评测指标体系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每个方面由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以修正指标对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作进一步的补充和矫正。(1)偿债能力指标选取“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作为修正指标。(2)盈利能力指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修正指标。(3)营运能力指标选取“总资产周转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不良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作为修正指标。(4)发展能力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增长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作为修正指标。2、财务风险评测指标按权重综合评分评测指标实行100分制评分,指标权重依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各指标的引导功能设定,将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权重分别确定为50%、20%、20%、10%。3、指标评分方法根据企业实际值与全国国有企业行业标准值对比,按照功效系数法计算指标测评分。功效系数法:各项指标的评价档次分别为优、良、中、低、差五档;对应五档标准值赋予五个标准系数:1、0.8、0.6、0.4、0.2;按以下方法对每个指标计分: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调整分=(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单项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总得分=∑单项指标得分。4、测评标准值确定和修正财务风险测评行业标准值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年度《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选择确定,企业根据本地区和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正,经董事会批准后应用。5、财务风险等级和置信区间根据评价分数结合定性分析,确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并推定风险等级:得分X|85分,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0,15]范围为“优质”级别;得分X为70≤X<85,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15,30]范围为“良好”级别;得分X为50≤X<70,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30,50]范围为“中性”级别;得分X为40≤X<50,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50,60]范围为“危险”级别;得分X<40,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60,100]范围为“高危”级别。6、定性分析补充验证当置信区间推定财务风险处于“中性”、“危险”、“高危”等级别时,采用定性分析法进行补充验证,避免出现错报或漏报。财务风险联系会议制度。由财务总监召集,财务与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召开会议,通过沟通验证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外部专家调查咨询意见。组织外部财务、法律等各领域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直观的归纳,对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及危害程度提出咨询意见。“四阶段症状”分析。对照财务风险“病症”特征,判断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所处的阶段。7、财务风险应对机制(1)当企业处于“优质”或“良好”风险等级时,一般不需要采取特别措施;(2)当企业处于“中性”风险等级时,列为关注,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到每周一次,与业务部门协同进行风险跟踪;(3)当企业处于“危险”风险等级时,启用风险应对和化解措施,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至三天一次,向管理层提交风险报告,控制非主业投资、对外兼并收购、固定资产投资、债务融资等事项;(4)当企业处于“高危”风险等级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或申请外部救助,测评数据转为实时更新,成立由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危机管理委员会”监管企业财务风险危机处理事宜,停止非主业投资和非日常经营性的重大支出事项,严格控制主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日常经营支出。
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所面临的一种经济风险,是企业的财务活动未来的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这里提到的财务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财务的活动成果,也就是收益;另一方面指的是财务状况,包括企业的偿债、营运以及获利能力等。财务风险指的就是财务实际结果比预期结果要少,财务状况变坏的情况。此外,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损失性与收益性、可预知性与可控性等特点。
二、电力财务风险概述
电力企业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能源企业,电力企业的健康运行保证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需求。电力企业和普通企业一样都存在着财务风险,但是由于电力企业其别于其他企业,它的财务风险也与其他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电力财务风险的表现
由于电力企业主要经营的是电力供应、安全供电、电网维护等,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为:政策性风险、供需失衡风险、电费回收风险、资产设备效用风险、融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筹资风险等。
(二)电力财务风险的特征
电力企业主要经营的业务就是将电能通过输配电装置安全、可靠、连续、稳定地销售给广大客户,满足其在经济建设以及生活用电的需要。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财务风险主要有:受政策影响大、资产负债率偏高、客观存在、不确定性、与收益正相关、全面性、损失性等特征。
三、财务风险预警概述
(一)财务风险预警含义
财务风险预警指的是以企业的财务数据、生产或者是预算方案、会议记录等相关资料为基础,依据财务风险预警理论,通过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选定预警指标、设置警度、观察风险指标异动,最终达到在财务危机发生前向有关部门发出警报并且提出规避建议的目的。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
第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具有监测作用,财务危机的爆发不可能是突然发生的,是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下来的,最终才达到不可控制的局面,出现财务危机的爆发。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检测,及时发出警报避免财务危机的爆发。第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具有识别作用,识别作用指的是预警系统不仅可以在发生重大事故时发出警报,它还可以及时找到出现财务危机的决定性因素,这样就可以为管理者制造时间和空间,尽快地找到解决方法,有效防止财务危机的爆发。第三,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具有借鉴作用,财务预警系统能够详细地记录危机的产生以及处理过程中采取的措施,这样就为以后提供了经验,而且能对现有的管理制度提供改善意见,可以消除潜在的隐忧。
四、构建电力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原则
对于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来说,最关键就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观察财务指标细微的变化,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出潜在的一些财务风险,为经营决策者提供依据,通过防范风险的发生来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在选择财务风险指标时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一)预知性原则
预知性原则指的就是企业根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变化,来预测财务的发展变化的趋势,总结并且制定出这一指标合理的数值,达到有效的界定企业管理经营的状态。
(二)敏锐性原则
敏锐性原则指的是财务风险指标要具备敏锐的反映出企业财务发展方向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调整财务系统的一些变量以及参数,合理地配置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控制财务指标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这样就可以减少财务危机发生的几率。
(三)整体性原则
电力企业是一个完整的经营整体,自然它的财务风险指标监测也要全面完整,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对待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其产生的原因都要进行综合考虑,为企业的整体发展进行考虑。
(四)关联性原则
关联性原则指的是电力企业各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相互关联、互相影响,也相互配合。在对指标值进行分析时,要将所有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都涵盖在内,要考虑到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以便更好地监测和预防财务风险的爆发。
(五)实用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