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合同管理流程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4 16:31: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规范合同管理流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规范合同管理流程

篇1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21. 058

[中图分类号] F27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21- 0113- 04

1 实施背景

深圳供电局(以下简称“深圳局”)成立于1979年,承担着深圳市(蛇口除外)1 952.84 km2的电力供应任务,服务客户约256万户。深圳局作为南方电网创先试点单位,按照网公司部署,学习和借鉴香港中电、法国EDF等国际先进供电企业管理经验,勇于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创先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需持续改进的问题,一是业务规范性不足,如制度内容冲突、运转冗长、部门职责不清、工作指引不明确、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二是业务协同性不足,如业务流程对接不畅,横向协同性差,协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业务断点、组织断点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深圳局根据战略引领、业务驱动的原则,以流程体系为载体,厘清战略、业务、制度、岗位、绩效、风险与流程之间的关系,按照流程梳理、制度标准匹配、岗位职责匹配、绩效指标识别、风险管控融合的实施路径,构建了多要素整合的流程管理体系,以推动管理的规范协同发展。

2 具体做法

2.1 梳理各管理要素,搭建体系模型

制度、标准、风险等体系是企业员工在日常的业务操作过程中做事的依据和标准;表单、信息系统、管理术语等体系内容是工作中重要的载体和参考依据。为了实现各体系内容与流程的有效融合并同时保持体系内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结合企业自身已构建的制度、标准、风险等体系现有成果,在流程管理平台上分别搭建组织、制度、标准、风险、表单、信息系统、管理术语等体系模型。如下图1所示。

2.2 以流程为核心融合各管理要素,规范业务过程

将体系中的各管理要素的相关内容与对应的流程、流程节点进行匹配。

(1)制度、表单、信息系统匹配:将制度中对流程环节有指导作用的具体条款匹配至对应的流程环节。将流程相关的输入、输出表单、信息系统与对应的流程环节进行匹配。

(2)风险匹配:依据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成果,识别流程关键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按全面风险的标准进行定义和评估,在流程中识别风险的关键控制节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避免控制措施不能落实到流程进行执行、无法成为岗位的工作职责等问题。

(3)岗位匹配:由于公司的组织架构不断调整,而流程相对稳定,为了建立岗位与流程之间的松耦合关系,在进行岗位匹配时采用“流程-角色-岗位”的间接匹配方法。流程的角色设计是从业务流程出发,切分流程职责并授权到对应岗位的一种方法,可以从流程角度清晰地展现出流程职责的划分、实现脱离组织架构的束缚进行职责切分;建立职责与岗位之间的清晰但“相对变化”的松耦合关系,便于流程到岗位的职责落地,也支持岗位的职责分析。

图2为一个具体匹配示例。

2.3 流程浏览平台,从不同视角展现管理内容

为了满足以流程为管理对象,结合需求从不同视角查看相关知识和规范的需求,公司开发了可以与现有OA门户集成的流程浏览平台,见图3。

流程浏览平台主要包括个人界面、组织界面两个界面。组织界面为管理者了解目前企业管理体系的整体情况提供了一个易用的平台,通过组织界面既能够看到单独的业务,也能够看到体系化的管理内容,同时通过引入“部门、科室、班组”三个管理视角,可以使不同层级管理者快速、清晰的看到其管辖范围内的业务及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个人界面可以将员工涉及的所有流程、流程步骤、制度、表单等内容集中进行展现,大大提升了员工查询的方便性和用户体验。通过流程体系浏览平台,公司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个人都很便捷地查阅公司的所有制度规范,从而把各项工作要求转化为员工可以理解和执行的具体行动,也即: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与“我”相关的流程和职责是什么、与“我”相关的管理标准和制度是什么、与“我”相关的考核指标有哪些,见图4。

以计量中心运维班班员岗位为例,明确了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如何管控等一系列问题。即这岗位执行的流程17条,制度5项,业务指导书7项,考核指标5个,需要注意的风险点5个。通过流程体系的设计,得以将制度标准、岗位职责、指标绩效、风险管控等管理要素匹配到流程节点中,确保每个员工在岗位工作中落实所有管理要求。

同时通过以流程为载体的管理要素整合,可以从中抽取满足不同管理视角所需要的管理文档。如以岗位为视角,可生成《计量中心运维班班员岗位手册》,计量中心运维班班员营业员通过查询手册,就能明白自己的所有业务及要求,能很快掌控自身的业务。以流程为视角,可生成《计量自动化终端故障处理流程》,流程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流程手册明确流程的所有管理要素和职责分工。以风险管控或指标的视角,可生成相应的《风险管理手册》及《指标体系手册》等。

2.4 穿接关键业务的端到端流程,打通业务协同

通过穿接关键业务的端到端流程,梳理发现各部门在协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业务断点、组织断点等问题,从而打通横向业务协同和贯通纵向业务衔接,全面提升业务和组织管理的系统性、协同性。

在深圳局的客户全方位服务体系中,建立了面向客户的跨部门、跨专业高效协同的作业流程和服务机制。横向协同方面,形成从“客户需求―业务流程―作业操作―结果反馈”的横向闭环(紧紧把握客户需求,以客户需求作为所有业务的触发点)。如构建了:高压业扩端到端流程,其由18条流程构成, 从“报装受理流程”开始,到“电费收费流程”结束,实现客户报装、方案制定、业扩收费、停送电管理、计量检定、抄表核算、电费收费等业务的横向协同。原传统定义的需求就是让客户“用上电”,从接受报装开始到装表接电结束,见图5。而通过端到端流程的构建,把“服务好”的战略目标落实到高压业扩用电需求的具体定义上,让客户“用好电”,涵盖了从客户提出的用电需求,到初次缴费等完整过程,真正体现“服务好”的价值导向。

纵向贯通方面,从上到下,形成从战略―流程―指标的纵向贯通。承接集团公司战略,并将战略指标分解为业务指标和流程指标,业务指标由客户关系管理、营销服务、生产运行、规划建设各业务模块承接,流程指标由各业务模块下的具体流程承接,再向下进行指标归集,形成指标库,通过运营分析与监控进行指标的分析和展示。目前,该体系建设的相关系统已同步上线,营业网掌厅、服务调度、营销移动作业全覆盖应用及运营监控等功能均已实现。以服务调度功能为例,服务调度基于营配主数据管理和实时数据信息,贯通主配网停电信息,将多系统信息高度集成,实现故障情况下,应急处置过程可视化操作、复电情况全过程监控、重要客户信息及时。

3 实施效果

3.1 整合核心管理要素,形成了工作规范

以流程体系为载体,厘清流程与各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把制度标准、岗位职责、指标绩效、风险管控四项管理要素匹配到流程节点上,确保每个员工在岗位工作中落实所有管理要求,理清“做正确的事”,管好“正确地做事”,控制“事情做正确”。

3.2 构建了端到端流程,提升了业务协同性

在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构建端到端流程(即从“需求提出”到“满足需求”),实现价值有效传递,探索解决业务业务界面不清晰、流程协同效率不高、跨业务不协同的问题。

总而言之,通过流程体系的建设,将各管理要素有机地融合,把职能管理的“线”理清楚了,管理顺畅了,基层的“针”则能具体干好活了,企业管理正逐步实现“理清楚”和“管起来”。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二、国内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基本情况

1.传统工程合同管理的现状。传统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主要体现在合同管理意识不强、管理不严格、职责不明确等方面,给工程项目的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主要现状有:(1)没有完善的合同管理网络,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形成职能明确的管理网络,部门职责不清,现有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缺乏专职合同管理人员;(2)没有规范的合同管理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及职责不明确,且管理方式还以手工管理方式为主,合同管理水平低下,使得施工项目工程的管理和执行得不到有效保障;(3)没有规范的文档管理制度,在签订书面合同时,往往不够规范,周期长,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够理想且易给企业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4)合同管理数据不能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丢失现象严重,查找调用费时费力,造成后期合同管理困难。总的说来,合同体系不规范不健全,合同管理水平低,仍是我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基于此,传统的合同管理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工程项目发展的需求。2.工程项目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2.1思想认识不足,投入力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对合同风险缺乏防范意识,没有认识到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等方面支持不够。2.2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流程不够明确,职责不清。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制订统一规范的合同管理工程流程,由于缺乏统一的要求,各部门权责不分明,意见很难统一,造成权力大家争、责任大家推的局面。甚至有些企业合同管理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缺乏沟通,各自为政,造成合同管理脱节,效率低下。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之大忌,最终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隐患。2.3合同文档不规范不统一。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需要有规范统一的合同文档来全面体现双方的责任、权利和风险。但有些业主和承包商不能完全按照合同规范文本签订合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有些业主甚至通过自制的、笼统的、含糊的文本条件,避重就轻,转嫁工程风险。2.4合同监督管理不到位。现阶段,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合同的申报审批、谈判签约、合同评审、履行等整个环节因无规范化管理,难以对合同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2.5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不少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常常还是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要的管理方式,比如,在签约前的合同审批和评审环节,涉及人员众多,程序复杂,周期长,造成有些合同长时间不能签定,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成本费用,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效率,制约了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现代化进程。2.6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许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思想品德不过硬,文化水平不高,业务不精通,没有受过正规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无法对合同涉及的各项法律问题作出正确判断,无法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实现工程项目合同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规范化的本质是“统一”,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这也是规范化的基本出发点,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规范化的根本目的。针对以上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对规范化管理建设进行探讨。1.加强思想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实施措施。不断强化思想的引导,加大宣传的力度,让工程企业的主要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工程合同管理意识,促进企业对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视。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建筑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管理知识,尤其是对于相关的《合同法》、《建筑法》等,从根本上提升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实施措施,有效增强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水平。2.结合行业特点,引进技术,建设集合度较高的工程项目合同统一管理平台。传统的管理方法效率相对较低,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来进行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必然趋势。应鼓励工程企业根据相关工程行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引进相关科学技术,以合同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基本原则,结合合同操作全过程中的因素,构建具有网上申报、审批、审查、签订管理、履行管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汇总等功能,属于企业自己的集合度较高的工程项目合同统一管理平台,有效推进本企业工程合同规范化管理进程。3.建立工程项目合同规范化管理流程。要确保工程项目合同统一管理平台有效运作,实现工程合同的规范化管理,笔者认为前提是需建立统一且规范的合同管理流程。首先,企业需形成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网络,明确合同主管部门、承办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及要求,从而保障统一管理平台各个环节运作的有效性。其次,企业需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合同操作流程,明确每个操作环节的功能及要求,以及操作的标准流程指向,使操作人员有明晰、规范的工作指南,从而确保统一管理平台快速、有效、规范的运作。最后,企业还应制定一系列与合同相关的统一标准程序文件,如在建工程一览表、合同项目申报表、合同评审表、合同标准模板、合同管理数据台帐等,以保障统一管理平台操作的有效性。建立工程项目合同的规范化管理流程,除了能够保障统一管理平台的有效运作,还能够全面完善合同管理数据,易于对合同各个环节的控制,易于对合同项目全过程的监管,也易于企业管理层查阅调用合同管理数据,快速做出经营管理决策。

篇3

加强和规范合同管理,对企业规范交易行为,防范交易风险,控制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武汉石化逐步成为华中地区炼化产能“龙头”,市场交易大幅上升,合同主体复杂,类别繁杂、数量及金额大、管理层级多,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原有分散管理的合同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为此,中国石化积极探索实施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突出合同综合管理,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分专业审查”的管理体制

按照集中归口管理,多专业一体化运作的思路,明确企管法规部门为合同综合管理部门,提高对合同运行的控制力,初步建立起以适度集权、有效授权、规范操控为特征的合同管理体制。

(一)实行“三个统一”的集中管理

统一制度:武汉石化制定了统一合同管理办法,严格实行领导一支笔签约制度、公司领导审批制度和依据合同付款制度,形成了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体系。统一分工:公司明确规定合同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合同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法律审查以及监督管理,合同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各自主管范围内的技术审查,合同经济管理部门负责经济审查。统一平台:以合同管理和财务结算系统为基础,并把市场准入、招标等系统接入,作为合同运行平台,使合同立项、签订、审查审批、履行管理等能够规范有序进行。

(二)实行“三级负责”的授权管理

针对武汉石化所属单位多、管理层级多、合同量大,难以做到公司完全集中管理的实际情况,综合合同种类。按照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实行年度授权,对内控权限指引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划分,将合同审批审查权交权限领导。分级负责的授权管理,实现了不同业务类别、风险等级的合同都能得与之相应的管理。

(三)实行“三项审查”的签约管理合同管理部门严格按职责和流程进行技术、经济、法律审查,不得签约未按规定进行三项审查的合同。技术审查主要审查合同相对人资质是否具有订立及履行合同的能力、项目工作量、质量、验收、履行期限等专业性条款;经济审查主要审查计划(预算)等签约依据、价格、价款支付期限和方式等条款;法律审查主要审查各方当事人主体资格、合同条款是否存在违法违规内容,各审查部门审核意见是否齐备并符合规定等内容。通过三项审查把关,有效防控了交易风险。

二、优化合同系统功能,实现合同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有机融合

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武汉石化稳步推进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不断完善和优化系统功能,实现了各类合同全面上线运行。

(一)完善系统功能设置,合同管理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完善合同管理相应环节的流程设置,使交易过程所涉及各项管理有机融合。完善签约依据审批功能,依据计、预算签约;完善市场准入、招标审批功能,优选合格供应商;完善合同签订审批功能,规范有效签订合同;完善履行付款审批功能,财务部门依据合同系统付款审批单对外付款。实现从市场准入、合同选商、签订、变更解除到履约结算全过程信息化、标准化封闭管理。

(二)推行系统集成对接,全面提升合同运行质量武汉石化全面推进合同系统与财务结算系统对接,通过系统间数据信息自动传输,使财务部门严格依据合同进行结算付款,有效提升了合同履行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分析评价功能,发挥合同信息对经营管理的支持作用把合同签约主体、市场准入、选商、签订、履行、合同运行效率等信息细化为40多个具体分析要素,定期或不定期对系统信息数据进行横、纵向的比对分析,实时掌握合同运行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对合同管理制度流程进行优化完善。对于合同系统反映出的专业管理问题,及时向公司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较好发挥了合同信息在经营管理中的服务和支持作用。

三、优化合同审查审批流程,提高合同运行质量和效率

武汉石化制定了年度合同转委托授权书,明确了领导会签审批的目标、原则和标准,通过优化流程、简化环节、做到了既规范管理、又提高效率。

(一)审查必要性原则无实质审查内容的职能部门不再审查,采用招标选商的合同,在合同系统中上传相关招投标资料;使用标准文本签订合同的,除变动条款审查外,其余条款不再重复审查;对关联交易合同、内部合同、金额小风险小的合同,相应简化审查内容。

(二)不重复审查原则,减少审查环节同一合同审查部门对同一交易事项仅做一次审查;同一合同审查部门内容不交叉审查。

(三)高效及时原则,明确审查权限所有合同都必须经过财务、法律、计划部门审查;审查会签人员在2个工作日提出审批意见,对于超期审查人员在公司范围内通报。

四、抓住合同管理关键环节,强化合同全过程控制

(一)严格选商管理,提高签约主体资质能力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和招标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管理、分类审查、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规范选商审查程序,确保合同相对人主体适格。同时对供应商履约情况进行考核,对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等重大违约行为时,及时与其终止合同关系,保障了交易安全。

(二)规范签约管理,确保事前签订合同公司对影响合同正常签订的计划、预算、价格等签约依据滞后等管理行为做出相应调整,理顺业务管理制度流程,合同管理部门参与项目计划的制订及申报、重大项目论证、招标、谈判等工作,制订合同签约计划,督促和指导相关部门提前准备合同签约资料,保证及时、规范签订合同。

(三)严格考核兑现,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合同管理系统指标管理,严考核、硬兑现,对不完成指标的单位及合同经办人进行考核。严格合同管理人员考核,实行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合同综合管理部门每年对合同管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合同管理员资格。

经过多年来不懈努力,武汉石化合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法律管理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地支持和保障了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交易额和合同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合同管理质量和效率都有较大提高,从而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武汉石化战略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篇4

一、引言

随着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实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得到重视,合同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经济合同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防范经济损失、法律纠纷、名誉受损为目的,根据合同类型分类确定归口管理部门和合同执行部门;明确签订合同的业务和事项范围以及合同授权签署权限;明确合同拟定、审批、执行、登记保管等环节的程序和要求;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有效履行;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切实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随着相关主管部门对教育经费使用的规范化程度和使用绩效的重视,经济合同管理日趋重要。

二、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目标

1.合同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完整。合同实行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合同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明确。合同业务所涉及的岗位设置合理,符合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各岗位职责分工明确。合同归口管理部门、财会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有畅通高效的沟通协作机制。2.合同调查充分。详细调查合同相对方的主体资格,对其资信、信誉、经营状况及履约能力有明确的掌握。合同谈判准备充分,合同内容与条款按照自愿、公平原则经过充分磋商,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明确,确保实现业务目标,学校权益得到可靠保障。3.合同文本准确表达签订双方的真实意思。合同文本有严格的审核程序,法律关系复杂或后果影响大的合同文本适用会审制度。合同审批签署权限合理,有规范的授权制度,合同签署在签署人的权限范围内。合同用印程序规范合理。4.合同履行全程跟踪监督管理,确保得到全面有效履行。合同价款支付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合同纠纷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及时得以解决,维护学校利益。合同执行过程中,履约条件发生变化能够及时根据需要得以调整。合同补充与变更的授权审批权限明确,报告及时。5.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等情况登记完整、准确。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等情况登记完整、准确,合同和相关资料被及时统计、分类、归档和妥善保管,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到位,合同管理检查评估机制健全,合同实现全过程封闭管理。

三、合同管理控制风险点

(1)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导致合同存在风险隐患。(2)对须报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的文本合同,未履行相应程序。(3)合同的授权审批权限不明确,出现未经授权或越权审批,可能造成学校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的风险。(4)合同文本拟人员和合同审核人员责任划分不清晰,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导致合同审核人员发现的合同不当内容和条款未能被纠正。(5)合同审核审批滞后,可能导致合同存在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造成学校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的风险。(6)合同的签署权限不明确,出现未经授权或越权签署合同,可能造成学校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的风险。(7)合同签订授权书缺少授权范围、授权时间、授权人签字盖章及被授权人个人信息,可能导致被授权人滥用授权,造成学校经济损失或引起外部法律纠纷。(8)未按规定程序加盖学校合同专用章,或未经授权在合同上加盖学校各二级单位的公章、合同专用章,可能造成学校经济损失或引起外部法律纠纷。(9)合同条款中存在未明确约定的事项或约定不当事项,没有及时补充、变更协议,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10)对合同履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未能及时发现已经或可能导致单位经济利益受到损失的情况;或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弥补损失,致使单位遭受损失;或由于疏于管理,未能及时催收到期的合同款项等。(11)未能详细登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情况。(12)未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跟踪记录,可能导致合同纠纷处理时无依据可追溯。(13)合同变更未按规定严格审核审批或者审核审批流于形式,可能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造成学校面临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风险。(14)合同纠纷处理意见未经审核,可能导致纠纷无法处理或处理不当,造成学校在诉讼或仲裁中处于不利地位。(15)合同及相关资料的登记制度不健全,可能导致合同登记混乱,合同序号不顺,或未详细登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情况,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和纠纷处理工作。(16)合同及相关资料归档不规范,可能导致合同资料丢失,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和纠纷处理的举证工作。(17)因保管不当导致合同泄密,导致单位或国家利益遭受损失。

四、高校合同管理现状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开展时间短,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经验、意识方面都存在欠缺之处。1.在管理机制方面。大部分高校负责合同监督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职能不明确,缺少合同履行监督机制,未对合同履行过程进行监管。学校未建立适用于全校范围内的合同纠纷处理机制,无法对合同经办部门的合同纠纷处理提供指导,合同经办部门遇到合同纠纷自行处理而无需经学校审核,可能因处置不当给学校带来声誉、法律、经济等损失。2.在合同订立环节。同类型经常性业务没有制定统一文本的格式合同,不能有效规避合同文本拟定过程中的风险;对合同当事人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调查不够充分,容易造成履约困难的风险;在合同签署环节无权越权签订合同,可能会造成合同失效、业务不能正常开展。3.在合同履行环节。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各行其是,合同签订、审查、监督、法务等工作分散进行,缺少统一管理,松散的管理方式极易导致合同履行方面的风险发生。比如合同违约条款未能按实际违约情况履行,分步实施的合同未能按既定时间节点履行到位,收入合同因不涉及预算支出考核而无人追讨款项等情况。4.在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方面。由于对内部控制的理论方法掌握不透彻,认为控制效果与控制流程的环节多少成正比,参与流程控制的部门环节越多,控制效果就越好。基于这种认识基础之上的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往往导致程序烦琐、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参与控制流程的各部门相互依赖,反而影响内部控制质量。5.专于合同管理的人力资源匮乏。合同管理工作、内部控制流程的实施,都要依靠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人力资源。高校经济业务、合同管理的参与者大多为教师兼任,除了部分专业技术岗位外,都较缺乏会计、审计、基建、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使有足够数量的业务培训也难以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准,往往导致内控管理流于形式,控制质量因为人力资源的匮乏而受到相当制约。6.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滞后。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系统,将合同管理的相关业务流程和关键风险点控制嵌入到信息系统加以固化。即使使用了信息化的合同管理系统,也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单一地进行合同业务管理,没有做到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因此无法有效解决业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两张皮现象。7.缺少对合同执行过程的跟踪管理。合同管理具有持续性、动态性的特征,尤其对履约阶段多、时间跨度大的合同。目前的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对合同磋商、签订及保管等方面关注较多,对履约过程关注不多,履约过程中主要依靠项目实施部门自我监督,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控制薄弱。

五、加强高校合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制度建设,明确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对合同业务的统一管理,使得松散的合同管理工作形成有机的整体;由其负责拟定合同管理相关制度并监督参与合同管理的各业务单位、职能部门严格执行以确保合同管理水平;建立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主持、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合同履行过程监督机制,对合同履行情况跟踪管理;对于学校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牵头相关业务部门制定学校统一条款、经过相关职能部门尤其是法务部门审定的格式合同,规范合同签订。(2)加强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学习理解,全面把握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区分不相容岗位,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流程,既要避免烦琐的程序影响工作效率,也要确保流程的控制效果达到要求。同时,只有对内部控制理论理解透彻,才能实现对内控流程有目的、有方向的动态调整,推动内部控制程序不断优化发展。(3)重视加强合同管理流程参与部门、人员的内控意识、内控能力培训。任何系统、流程的运转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人力资源在合同管理流程中既是实施控制管理的主体,又是被控制管理的客体。因此合同管理控制对参与其中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业务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更要对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理解透彻,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职业道德。(4)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将合同管理流程加以固化,既涵盖了合同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极大提高了合同管理业务的处理速度,也减少了差错和舞弊的发生,从而更加规范、更加高效。同时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使合同业务相关数据规范管理、互联互通,为高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

参考文献

篇5

首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发展和完善,传统的合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经营需要,而电子商务合同在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风险等方面成效显著,所以,广泛应用并且使之规范化,这是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其次,是企业规范化建设的需要。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所以,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体现在方方面面,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电子商务必须规范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的规范化建设保持高度一致,才不会拖后腿。

第三,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需要。有市场就有竞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时刻都存在竞争,提高竞争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加强企业电子商务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电子商务合同规范化建设的途径

(一)规范文本

一是签订有效合同。切实掌握住缔约资格、履行能力、缔约要件缺失等环节,避免在根本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如无权人订立的合同、单位内部不具备签约资格的职能部门对外订立的合同、不具有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主体订立的合同等等。二是严谨合同文字。严谨是合同的命脉,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就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愿。而这种体现只有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三是清晰明确地表述合同条款。如果合同内容不全面、不完整,不明确,有缺陷、有漏洞、前后矛盾等,就会造成具体执行时的困难。故而要形成统一标准、达成共识,避免纠纷。同时要对其进行周密的预计和详细的规定,同时在条款里真实、明晰而准确地表述。

(二)规范制度

一是加强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组织机构,明确合同管理的工作流程,在管理过程中抓住“四个环节”,将合同管理融入项目管理全过程,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加企业的实力,实现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行。二是重视合同文本分析及合同变更管理

合同文本分析着重两个部分,第一是合同的合法性。包括:当事人是否具备相应资格;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法》和其他各种法律的要求。第二是合同的完备性分析。包括合同涉及的问题是否全面、合同用词是否准确等等。三是建立电子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管理给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合同在签订、履行乃至终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既是现有合同的总结,又为今后的合同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资料。

(三)规范流程

操作程序是执行的依据,程序科学合理,工作才会有条有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合同愿景才能够顺利实现。故而要在合同签署、合同履行、合同关闭三个环节制定详尽周密的工作流程,才可以保证在操作和执行过程中不出偏差和纰漏。

1、合同签署阶段

一是加强资信审查。首先要对合作单位进行资信调查,对重大合同可委托中介机构或律师进行,确保合同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其次要对合同主体方提供的资信资料要进行核实,向对方当地工商部门进行咨询,必须要时可亲自到对方进行调查。再次要求对方提供的资信复印件必须加盖单位公章,有法人签字,身份证复印件必须有本人签字。二是严守合同签署流程。严格按照合同签订流程进行签署,必须做到先签合同后施工。对于重要重大合同,可咨询外聘律师,力求合同条款约定严密。对于违约、争议解决、质量保证、法院管辖等重要条款要约定清晰,明确责任。规定合同会签部门必须写清会签者意见、会签日期,否则退回主办单位。

2、合同履行阶段

一是实行动态管理。为防止合同签署后,束之高阁的现象,在实践过程,洪荆处采用动态管理的办法,采取定期不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一般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一个月检查一次,要求合同主办部门两周进行一次检查。二是严把结算环节。为杜绝合同履行过程中不按合同约定进度付款甚至付款随意的现象,在实践过程中,合同管理部门严格审查,不按合同约定结算,坚决不予签字放行。三是加强资料管理。严格执行工程资料保证金条款,工程资料不交齐,一律不予签字确认,各项资料在规定期限内必须归档保存。四是加强督促检查。经常加强合同履行检查,对于合同履行过程中内容变动较大的,如超标的20%以上,要及时履行合同变更手续,避免合同漏洞。

3、合同关闭阶段

篇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71-03

一、现代企业对合同管理的要求

现代企业运作离不开法治建设。现代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是建立在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技术现代化基础之上的。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之一就是公司制。以法治理念作为构建原则的公司制较好地实现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可以说现代企业的运行离不开法治建设,法治建设促进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现代化。

合同管理是企业法治化运行的基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管理的运作必须坚持法治化的方向。企业法治化运行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合同管理。合同管理贯穿于企业成立、发展、壮大等各个纵向过程,合同管理遍布于企业采购、销售、运输、劳动用工、技术管理等各个横向层面。优秀的合同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合同管理合法性、预测性、规范性的特点,为企业提供业务性和法治性完美结合的合同,为企业提供市场现实性与前瞻性完美结合的合同,进而将合同管理与企业愿景完美结合,避免在合同决策、合同执行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最大限度地为企业避免因主观因素造成的失误和风险。反之,一个企业做得再好、再强,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企业合同管理模式也不会走得更远,一个不经意间的合同风险可能会使企业多年的努力与积累瞬间崩塌。

企业合同管理核心的工作就是做好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合同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实现合同目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依照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本单位的合同相关人员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纠纷解决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规范和标准的总称。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在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企业要想做好合同管理工作,首先应有一个科学的、好的制度,这是做好制度建设的第一步,做到“有法可依”。当然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制度不是写在纸上,发个文件就万事大吉。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有明确的企业合同管理目标、符合企业实际但又要对企业合同管理适度超前引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如果合同管理制度没有超前性则不利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如果过度超前则在执行中遇到阻力过大,同样不利于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因此,一个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至关重要。

二、构建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存在的几个误区

1.对合同管理的系统性认识不到位,将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人为地割裂开来。如将招标管理、供应商管理与合同管理割裂。

2.对合同管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认识不到位,简单地照搬法律条文,合同制度空洞无物。

3.重视合同签订管理而忽视对合同履行的管理,没有使合同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4.在合同管理制度的制订上没有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了一个过度超前的合同管理制度,在执行中遇到困难。

三、构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

注重合同管理制度框架的顶层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合同管理制度建设的水平,促进合同管理的整体有序推进,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设计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应当符合合法性、前瞻性、统一性、预防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1.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企业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理论界通常分为合同业务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合同批准机构、发文归档机构等。不少企业在实际中分为合同业务部门、合同管理部门、合同批准机构等。笔者认为后一观点更准确。企业的每一个有对外职能的部门都可能是合同业务部门,是企业特定标的合同管理的基础部门。合同业务部门是专业性的部门,不是综合性的部门。合同批准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企业决策层的授权情况设置不同的审批环节,并且动态调整。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在合同管理的流程中是最重要、最关键、工作压力最大的一个环节,企业对该部门的设置是合同管理机构设置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在合同运行环节中主要职能是对合同业务部门在合同运行中的形式、内容和程序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并发挥管理职能,也就是对合同运行情况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因此,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部门,应当能有效协调合同招标、文本起草、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争议处理等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践中不能以“权力岗位分段设岗”等理由限制合同管理部门综合管理职能的发挥。

2.授权管理。授权委托是合同签订履行的前提,加强授权管理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表见制度也对企业的授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大型的企业集团应当通过年度经营授权的形式加强对下属分公司对外经营的管理,将分公司的日常对外经营业务纳入规范管理和正常轨道,非日常经营业务纳入单项授权管理。其次,对合同人的授权坚持权责相适应的原则,让实践中真正负责合同运行的人员直接签订合同。实践中存在为控制人数量代签合同的情况,也存在为控制人数量部门领导直接签订合同的情况,这都有很大的弊病。单位及部门领导应当通过审核去控制合同而不应当直接参与到合同签订过程中。最后,企业应当加强对表见、口头合同的控制。表见、口头合同与市场经济的诚信、便捷交易相适应,同时也给企业合同管理带来风险。企业应当通过备忘录、提示书等形式让对方书面确认本企业对授权管理行为的控制,管控企业授权风险。

3.流程管理。建立符合法治理念和企业制度的流程体系。流程管理是法治理念从意识理念转换到行动层面的产物。流程管理具有可控制性、可追溯性的特点,其实质就是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法治理念的具体表现,同时可以控制领导层决策时“拍脑袋”的人治模式。一整套优秀的、科学的、体现法治理念的合同管理流程是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合同管理流程是一个综合体系,而不仅仅是合同审核流程。有的企业在流程管理中将合同管理员排除在合同前置流程、合同履行流程之外,容易导致合同在审核之前已经在法律上形成的尴尬或者合同管理头重脚轻。合同管理员最了解合同运行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应当在合同运行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流程的设计要通过合同流程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营造对合同运行行为相对的“体外监督”,减少“体内监督”。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合同流程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并不是相互保密。否则只能是失去监督制约的意义。

4.标准文本管理。标准化文本是指企业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合同事前拟定合同条款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内容而多次使用的合同文本。标准合同文本的使用简化了合同的订立过程,也简化了合同的审核过程,提高了合同流转的节奏与效率。标准合同文本的推行通常是在企业合同管理发展的中级阶段,合同条款带有一定的“霸王”特征。首先,企业在推行标准化合同文本的过程中要统一规划,使标准文本体系尽可能完整,尽可能覆盖企业经常易,达到制定标准合同文本的目的。其次,标准合同文本要考虑到交易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以考虑对标准合同文本的合同条款制定多个选择项以适应不同的商务需要。最后,标准合同文本要有一个动态的修订过程,要向文本进一步细分,条款相对公平,制度、流程、文本相对配套的合同管理的高级阶段过渡。

5.合同履行管理。签订一个好的合同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合同的履行才是真正重要的环节。签订合同是为了履行合同,如果只是重视合同签订管理而忽视合同履行管理,所有的一切工作都可能成为无用功。但是合同履行管理具有的分散性、长期性、实践性及多部门参与的特性决定了合同履行管理难度最大。首先,企业应当着力加强合同业务人员队伍建设。合同管理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决不是合同管理员一个人的事。企业合同履行管理更要注重培育合同业务人员的交易知识、法律知识、技术知识和对企业忠诚度的建设,奠定合同履行管理的基础。其次,制定合同履行切实、可操作的制度。建立严格的合同履行责任人制度、严格的合同履行不符合项即时报告制度、严格的合同履行日程管理制度、合同履行信息收集管理制度等。再之,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则应根据企业合同分类管理的原则介入到重点合同的履行管理中去,为合同履行提供全过程履行支持和监督,避免只有在合同履行出现异常时才被动介入处理。最后,企业应当建立并加强合同履行中异常情况处置流程和合同异动、终止时的应对机制。

6.合同管理信息化。随着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企业总部、部门、分支机构之间空间分离现象日渐增多,与企业精细化管理要求的矛盾日渐突出。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耗时费力。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合同信息的快速提取和科学高效管理,节约管理成本,创造经济效益,使合同管理的作用变得更加直接。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人员要发挥主导作用,系统性地提出合同管理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合同管理权限和功能模块。合同管理信息化是为合同管理服务的,合同管理员不能沦为合同信息化管理的工具。合同管理信息化要在合同履行中充分发挥提示预警的功能,充分利用合同信息为企业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提升合同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四、结论

建立在法治基石上的现代企业一定要注重构建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优秀的合同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防范与控制现代企业法律风险,促进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合同管理师职业考试辅导教材.合同管理操作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

[2] 胡科峰.企业合同管理实务指南.法律出版社

[3] 陈新文.浅谈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才智,2009(1)

篇7

二、构建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存在的几个误区

1.对合同管理的系统性认识不到位,将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人为地割裂开来。如将招标管理、供应商管理与合同管理割裂。

2.对合同管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认识不到位,简单地照搬法律条文,合同制度空洞无物。

3.重视合同签订管理而忽视对合同履行的管理,没有使合同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4.在合同管理制度的制订上没有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了一个过度超前的合同管理制度,在执行中遇到困难。

三、构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

注重合同管理制度框架的顶层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合同管理制度建设的水平,促进合同管理的整体有序推进,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设计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合同管理制度框架应当符合合法性、前瞻性、统一性、预防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1.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

企业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理论界通常分为合同业务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合同批准机构、发文归档机构等。不少企业在实际中分为合同业务部门、合同管理部门、合同批准机构等。笔者认为后一观点更准确。企业的每一个有对外职能的部门都可能是合同业务部门,是企业特定标的合同管理的基础部门。合同业务部门是专业性的部门,不是综合性的部门。合同批准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企业决策层的授权情况设置不同的审批环节,并且动态调整。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在合同管理的流程中是最重要、最关键、工作压力最大的一个环节,企业对该部门的设置是合同管理机构设置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在合同运行环节中主要职能是对合同业务部门在合同运行中的形式、内容和程序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并发挥管理职能,也就是对合同运行情况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因此,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核部门)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部门,应当能有效协调合同招标、文本起草、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争议处理等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践中不能以“权力岗位分段设岗”等理由限制合同管理部门综合管理职能的发挥。

2.授权管理。

授权委托是合同签订履行的前提,加强授权管理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表见制度也对企业的授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大型的企业集团应当通过年度经营授权的形式加强对下属分公司对外经营的管理,将分公司的日常对外经营业务纳入规范管理和正常轨道,非日常经营业务纳入单项授权管理。其次,对合同人的授权坚持权责相适应的原则,让实践中真正负责合同运行的人员直接签订合同。实践中存在为控制人数量代签合同的情况,也存在为控制人数量部门领导直接签订合同的情况,这都有很大的弊病。单位及部门领导应当通过审核去控制合同而不应当直接参与到合同签订过程中。最后,企业应当加强对表见、口头合同的控制。表见、口头合同与市场经济的诚信、便捷交易相适应,同时也给企业合同管理带来风险。企业应当通过备忘录、提示书等形式让对方书面确认本企业对授权管理行为的控制,管控企业授权风险。

3.流程管理。

建立符合法治理念和企业制度的流程体系。流程管理是法治理念从意识理念转换到行动层面的产物。流程管理具有可控制性、可追溯性的特点,其实质就是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法治理念的具体表现,同时可以控制领导层决策时“拍脑袋”的人治模式。一整套优秀的、科学的、体现法治理念的合同管理流程是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合同管理流程是一个综合体系,而不仅仅是合同审核流程。有的企业在流程管理中将合同管理员排除在合同前置流程、合同履行流程之外,容易导致合同在审核之前已经在法律上形成的尴尬或者合同管理头重脚轻。合同管理员最了解合同运行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应当在合同运行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流程的设计要通过合同流程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营造对合同运行行为相对的“体外监督”,减少“体内监督”。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合同流程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并不是相互保密。否则只能是失去监督制约的意义。

4.标准文本管理。

标准化文本是指企业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合同事前拟定合同条款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内容而多次使用的合同文本。标准合同文本的使用简化了合同的订立过程,也简化了合同的审核过程,提高了合同流转的节奏与效率。标准合同文本的推行通常是在企业合同管理发展的中级阶段,合同条款带有一定的“霸王”特征。首先,企业在推行标准化合同文本的过程中要统一规划,使标准文本体系尽可能完整,尽可能覆盖企业经常易,达到制定标准合同文本的目的。其次,标准合同文本要考虑到交易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以考虑对标准合同文本的合同条款制定多个选择项以适应不同的商务需要。最后,标准合同文本要有一个动态的修订过程,要向文本进一步细分,条款相对公平,制度、流程、文本相对配套的合同管理的高级阶段过渡。

5.合同管理信息化。

随着企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企业总部、部门、分支机构之间空间分离现象日渐增多,与企业精细化管理要求的矛盾日渐突出。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耗时费力。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合同信息的快速提取和科学高效管理,节约管理成本,创造经济效益,使合同管理的作用变得更加直接。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人员要发挥主导作用,系统性地提出合同管理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合同管理权限和功能模块。合同管理信息化是为合同管理服务的,合同管理员不能沦为合同信息化管理的工具。合同管理信息化要在合同履行中充分发挥提示预警的功能,充分利用合同信息为企业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提升合同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篇8

2系统设计

2.1总体架构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构架共划分为4层。

(1)数据层:主要用于数据的存储,为其它各层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持。包括合同信息、变更信息审核信息、附件信息、统计信息、基础信息6个数据库

(2)支持层:对系统的基础和公共功能进行整合,形成平台,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管理、数据字典管理、数据导出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登陆管理等模块。

(3)业务层:业务层是合同业务处理的核心内容,基于数据层和基础层建立,包括:合同起草管理。合同变更管理、财务信息管理、合同执行管理和合同模板管理5个模块。

(4)访问层:使用平台层的登陆管理,进行认证后,对业务和平台操作在页面中进行统一展现。

2.2系统功能设计

按照系统功能分析结果,为实现系统建设的目标,系统在提供人员部门、角色管理等基础功能的情况下,需要实现5个应用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合同起草管理、合同变更管理、财务信息管理、合同执行管理和合同模板管理。各业务模块基于支持层建立,是实现企业合同管理规范的关键。起草合同在审核通过后,可以进行合同变更,变更合同也必须在审核后才能生效。起草合同和变更合同进入执行管理。只有录入了财务数据的合同才能进行结项管理。在进行收、付款合同统计和合同管理统计时,不区分是否为结项合同。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各子系统关系。

2.2.1合同起草管理起草合同管理是办理合同业务的入口,为合同管理人员起草合同时使用,在此处提供新合同信息、审核未通过合同信息、待办事项的提醒等功能。系统中要管理的合同关键信息包括合同基本信息(名称、类别、对方单位、签订日期、起止日期、签订人等)、财务信息(合同金额、计划到付款信息、多部门联合分劈信息等)、合同文本等。

2.2.2合同变更管理当已签订的正式合同需要变更时,由合同管理人员发起变更申请业务流程。此功能主要包括合同内容修改和合同变更申请的提交,以及对未通过审核的变更合同的修改,并提供合同变更历史和审核意见的跟踪查看功能。

2.2.3财务信息管理财务人员对已签订的合同进行日常管理。包括财务工作号记录、实际到付款信息、发票开具与接收信息、税款信息等。

2.2.4合同执行管理执行管理功能主要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重点是对合同查询和统计功能。

(1)收/付款提醒:依据收付款计划,提醒合同管理人员近期收付款信息;

(2)结项管理:当合同履行完成时,进行合同的结项操作,同时应对特殊情况,系统支付解除结项功能;

(3)查询与统计:在对合同进行分类别、分形式管理的基础上,重点统计与分析系统的收/付款情况、税款情况、开具发票等。

2.2.5合同模板管理针对铁路科研企业合同种类多而杂的特点,方便合同起草人正确的使用最新的合同模板,系统提供外部合同模板、企业内部合同模板以及版本管理。

2.2.6系统管理功能模块主要为以上系统功能提供支持,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管理、角色权限、人员管理、数据字典管理和系统日志等功能。其中数据字典涵盖了合同内容中的所有选择项的内容,包括合同类别、企业实体等内容,并与查询与统计功能紧密衔接。

篇9

我国国企传统签订合同流程并不规范,传统合同流程中,国有企业过度重视员工考核的资金收益,忽视了员工业绩考核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违背,致使我国国企合同有效性受到威胁,企业无法将合同的有效管理作为员工考核的指导基础,导致国有企业难以及时解决合同管理中的问题,长此以往,企业合同管理问题越积越多,对国企发展十分不利,与此同时,国企管理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过分注重工期和效率两大方面,弱化了国企事务管理部门指导作用,导致国有企业管理效果并不明显。

(二)合同管理制度问题

企业合同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国有企业合同具体、精细化是避免合同管理出现问题的有效措施。但是,在国有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具体事务难以落实下去,影响企业科学决策,不能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企业进行管理,不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另外,我国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缺失还表现在宏观调控方面,受到国有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影响,部分管理者忽视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难以把握合同签订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在市场经济交易中的收益。因此,优化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优化有效对策

(一)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第一,岗位责任制度。企业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度,能够促使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各员工明确自身主要工作职责,构建清晰的权责利关系,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并为企业年度考核提供支持和依据;第二,资格认证制度。国企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合同管理人员具有招标师资格以及管理资格证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国企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还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水平,避免合同管理失误带来的风险。

(二)加强对合同管理法律知识的宣传

在国企合同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合同管理的法律知识的宣传,促使员工能够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提升企业整体合同意识和法制观念,而在国企合同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将企业管理者作为实施基础,并让企业全体员工能够了解相关内容。另外,国企还可以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合同法相关内容,通过加强对合同法律知识的宣传,能够强化员工合同法律知识,确保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促使合同能够发挥积极效用,为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设置专门执行机构

签订合同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民事关系的过程,合同本质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签订合同的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需要专门的机构才能够执行。因此,国企在进行合同管理过程中,需要设置专门的合同执行机构,确保企业合同的合法性。通过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执行机构,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企业运行风险,还能够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四)管理者要重视合同管理

国企管理者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主体,其思想、观念直接影响整合企业运行情况。因此,国企管理者要重视合同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企业向科学化管理转型,实现现代化管理目标,将企业合同管理纳入到企业决策中,加强对合同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签订流程,促进国企合同管理科学、合理化,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篇10

中图分类号:F7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逐步迈进了全面信息化管理的时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广泛,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实力,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合同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合同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承发包双方通过施工建造过程来完成合同中约定的工作内容、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安全文明施工目标和合同金额,并通过合同条件来约束和保障双方的权利、义务,所以实现有效、可控的合同管理是每个建筑施工企业都要思考和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何种方法来解决也就至关重要。

2.合同管理具备周期长、标准高、逻辑严密、内容广泛的特点。而将合同管理过程划分阶段、划分时段,应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对其不同阶段、时段的信息进行跟踪、记录、研究,保证了建筑施工企业对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掌控。

3.合同的网上管理,极大地缩短了信息的传递时间,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节约了合同的管理成本,也节约了企业上下级单位业务人员异地往来签字、盖章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了人工成本,也减少了办公设备的消耗和纸张的浪费。

4.以往合同管理人员要花费很多时间制作、收集和整理合同,而合同在网上传递、评审后,管理人员腾出了大块时间,将精力投放到合同条件的研究、变更索赔地分析等专业工作中,进一步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5.实现了数据的网上采集,便于数据收集、整理和不同数据间的对比、分析,更容易发现风险,总结经验。同时,也方便了其他业务部门查询和使用数据,减小因数据传递时间长、传递环节多而易产生错误的概率。

6.合同在网上评审,加强了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以往只是造价人员关注合同条件的局面,加强了资金、技术、质量、工程、材料、安全等部门对合同条件的关注,有利于合同管理的全面性、完整性。评审过程在网上公开,增强了合同评审的透明度,加强了过程监管,有利于反腐倡廉、树立良好的管理氛围。

二、合同管理信息化的要点分析

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的建立,需要确定管理目标、管理制度、标准和流程,功能需求分析,制订解决方案,建立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系统试运行,跟踪、完善系统,正式运行系统、系统信息维护九个步骤。为了合同管理信息化的成功实现,要特别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制定与信息化要求匹配的合同管理制度。要健全和完善合同管理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细化合同管理阶段;其次是制定合同管理环节标准和要求,包括合同信息的录入、上传,合同的网上评审,合同执行过程中记录的留存,不同合同文件的分类、归档等;为了防范信息外泄,要制定可行、有效的安全措施,提高合同信息的保密性。

2.建立统一的合同管理标准。标准规范化是合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要求合同执行的各级单位应充分利用统一的合同管理办法,实现合同的集中管理。特别要注意标准录入合同基本信息、规范上传合同文件、避免合同评审的形式化、及时留存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记录等。如果没有规范的标准,合同信息资源平台就无法建立;如果各级单位合同管理部门不按统一的标准去做,各自为政,像一盘散沙,那么企业的合同信息化系统就无法畅通,资源共享也就难以实现了。

3.通过良好的技术保障,建立稳定、易操作的管理系统来实现软件功能。技术人员会根据管理目标、管理办法和标准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分析不同功能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前置事务、后置事务,明确需要输入的信息和应该输出的信息;对比较复杂的环节再分解,优化处理。因为流程图具备逻辑性强、条理清晰的特点,所以采用流程图实现系统功能是非常好的方法。合同管理的流程图可分为总流程、事务流程和环节流程。总流程是将合同全寿命周期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不同阶段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事务流程反映不同合同管理阶段中各项事务间的逻辑关系;环节流程则明确了某一项事务中环节活动间的流转过程和先后时间顺序。好的流程图可以直观地描述整个活动中的全部信息流,使阅读者很容易掌握。

4.建立优秀的合同管理队伍。优秀人才的作用在企业中越来越重要了,同样合同管理信息化的实施的关键也离不开优秀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由于信息化文件的录入、上传、评审、归档、检索、传递等都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这就要求合同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管理办法和标准,还要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以确保合同管理各阶段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合同管理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立足本职岗位,强化自我学习意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要重视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企业要积极创造学习氛围,定期举行合同管理信息化的培训,分阶段、有侧重地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

三、合同管理信息化的优势所在

合同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实现了合同信息的网上录入。信息一次录入后,就可以在整个信息网路内循环、多次使用,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同时保证企业中的市场营销、人事、行政、财务、造价、技术质量、工程安全部门的数据统一,各级管理人员在相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决策,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损失。

2.实现了合同网上评审。参与合同评审的上下级单位的业务部门结合自己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并根据自身的审批权限独立评审,评审过程并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评审过程透明,评审结果受到监督,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评审采用分级授权,下级单位评审后再由上级单位评审,评审时间长短有严格的限制,从制度和流程上提高了评审工作的积极性,有效节约了评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由于合同管理的周期长,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在合同外部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合同实施的条件不断变化,合同内控条件也要随之调整,以保证合同目标的实现。通过合同信息的网上跟踪,针对付款、变更索赔、现场签证真实过程的记录、描述和分析,实现合同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即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也提高了各部门对合同管理过程的了解,便于集中各个部门的意见,确保合同管理在项目部及上级单位的控制下良性发展。

4.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技术、质量、安全或进度的风险都可能会导致施工成本费用的增加。合同管理要求合同的风险始终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成本的支出也在受控状态。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风险的发生,首先应制定风险管理预案,识别不同施工过程可能产生的风险源,对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状态定义,提出处理风险的提示,并落实到人;通过合同风险的信息化管理,便于各级单位、不同部门预先掌握本业务的风险控制点,制定出风险管理预案。若出现了突发事件,也便于各级单位掌握真实情况、分析产生原因、结合预案,快速、及时地处理,避免事态的扩大。

四、结束语

为了实现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不仅要拥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也要具备与之配套的内控管理制度。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得企业向精细化管理大步迈进,企业良性发展的同时也减少了资源消耗,为节约型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