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1: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本科生技能培训现状
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参加过校外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为46.8%,从未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学生比例为53.2%。其中,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学生大多为理工专业,其主要原因为,理工专业大都属于技能类学科,所学习的技能基本可以满足学生未来工作的要求,因此理工类学生对于校外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较小。
相对于理工科而言,文科类专业对于校外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较大,比例高达65.3%。由于文科专业本身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学生们大都希望通过校外技能培训来获得更多的技能,如计算机培训、速记培训、商务礼仪培训、外贸业务培训、口译培训等,以提高自身竞争优势。陈胜军(2011)指出,有经验、有技术的人相比于那些只有文凭的大学生就业会容易得多。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多数学生只是迫于某种外界压力选择培训项目,并非自愿去学习某项技能,从而大大降低了其培训效果。
2、原因分析
大学生对校外技能培训的需求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宏观来看,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和学校本身教育内容过于落后、单一;此外,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加深了学生就业的危机感;微观来看,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够清晰,眼高手低,实践能力差等导致大学生对于校外课外技能培训的依赖有所增加。
(1)高校课程设置“落后”。由于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知识转换能力差、实践经验等缺乏问题。高校缺乏对市场的周密预测,无法应对就业市场的快速变化,使得高校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发生了错位现象,也就是大学生所学知识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曾湘泉(2004)从就业结构和供给角度分析指出就业能力是根本,他认为“就业能力取决于知识、技能等资产,取决于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和向雇主展示的方式以及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当大学生无法进行双向满足时,便会去寻找第三方,即选择有助于自己就业的技能培训。
(2)高校扩招盲目。由于高校的盲目扩招,造成高校人数激增,然而岗位需求较少,出来了岗位供不应求的现象。据教育部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大学毕业生为212万人,2004年为280万人,比上年上涨了32%,2005年后上涨率虽然有所下缓,然而人数却在增加,2014年人数高达727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直至2015年达到最高峰749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便会主动或被动地选择相应的技能培训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差。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显示:高校毕业生通常都会高估自己的预期收入,因此在这种心理驱动下,他们往往会去参加培训机构以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以此作为提高自己自身价值的途径。大学生大多认为价值越高,企业支付的薪水也越高;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一点,现代企业更加关注大学生的“使用价值”,即大学生的真实技能和实践水平。
二、技能培训机构现状分析
2014年最新的《教育蓝皮书》指出:2008年至2012年间,培训机构数量有增有减,基本保持平稳发展状态,约有14.4万家之多。培训机构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设置单一
调查研究发现,培训机构开设课程过于单调,种类单一,主要集中于计算机类(高级办公自动化、二级C语言等)和使用技能类(驾照培训)。培训机构未能针对企业实际需求状况进行有效调研,因此不能充分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培训机构并不了解学生需求状况,也就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未来职业技能学习的预期,从而降低了技能培训的有效性。
2、教学手段陈旧、师资力量薄弱
培训机构对于学生的培训只追求速率,并没有在教学设计、安排和师资配备等问题上下功夫;教学水平和教学设施的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落后,致使培训机构培训效率远不及预期。《教育蓝皮书》(2014)指出“民办教育培训行业目前存在供给弱,格局乱,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在这种紊乱的教育模式下,大学毕业生容易产生更多的惶恐与迷惘,这无形中为将来的就业增添了路障。
三、解决思路与策略
1、提高大学生专业素养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开拓者,应该对未来作一个详细的计划和安排,并根据自身需要合理地选择相关技能培训,拒绝盲目跟风报班,在扰乱自己正常学习、生活步调的同时也牺牲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同时,大学生应注重专业素养的提高,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实践,了解相关行业技术规范与要求,进一步增强实践技能,缩短未来上岗培训时间。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的知识转换能力差,不能真正达到未来岗位对其技能的基本需求。
2、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培训机构
大学生选择培训机构,应详细了解该培训机构的具体信息,包括课程设置和教师资质,而不应单方面听信华而不实的宣传。大学生应该重视技能培训,将校外技能培训视作自己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以切实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而不应将其视为最后的退路或万能急救品,更不能过分依赖校外技能而忽视了本专业的学习和培养。
3、政府有关部门应促进培训机构良性发展
培训机构作为大学生掌握未来职业技能的桥梁途径,应对所属地区的高校在校生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以了解该地区大学生对于技能培训的实际需求,并根据其需求设置相关培训科目。培训机构课程安排和设置应符合时代变化,教师的知识掌握和水平也需顺应社会变化,满足学生知识和技能需求。培训机构应遵循“优胜劣汰”原则,发现不足,及时补充、改正,不断完善、发展,才能真正地做大、做强,从根本上迎合市场和学生的需求状况。《教育蓝皮书》提出,“建立地方性教育培训网上平台,公开各种类型教育机构的办学资历、成绩等,使得广大市民及时了解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充分发挥教育培训行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功能”。
4、加强政府的适度介入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含校园网络中心、校园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班班通”设备、校园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等建设内容;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网络远程教育系统以及用于学校管理的学生、教务、科研、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系统的建设。
万州区共有学校134所,其中职中5所,中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22所、幼儿园7所。城区和农村信息化基础差异较大,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基础不同,在“数字校园”建设内容上也有很大差异。要建好万州区“数字校园”,必须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首先制定一份科学的切合万州实际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
组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专家组
由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组织,组建了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专家组,由专家组负责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工作,同时组织专家组成员走出去,到“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或学校开展实地考察学习,从中汲取成功经验;另一方面组织专家组深入万州区各级各类学校调查研究万州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为制定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抓好建设规划和方案的实施工作
建立健全了“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专家组等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年度实施规划、工作措施、经费保障机制等,建立了不同类别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规划和方案重在落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严格按照规划和方案推进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保障经费逐年到位,按年度顺利完成“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同时加强对已建“数字校园”学校在“数字校园”设施设备管理和应用方面的指导。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要求有一支与之相匹配的技术队伍,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数字校园”建成后,由于校园网络管理的涉及面大,范围广,技术要求高,要发挥校园网络的巨大功能,学校首先必须要有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负责网络的系统、信息管理及网站建设维护等,确保网络的畅通安全运行及各项应用功能的正常使用。万州区一方面通过面向高校或社会公开招聘,加快引进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对现有网络管理人员以及有一定网络技术基础人员加强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提高现有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解决技能人才的缺口问题,保障数字校园系统的运行和应用。
“数字校园”最主要的应用是教学应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要求教师具备三个层次的信息素养:一是熟悉计算机的概念和基本操作,二是能够运用各种应用软件,三是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区教委制定了关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培训的规划,逐年对全区教师分批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在培训层级上,建立市、区、校三级培训网络,对于市、区级骨干教师,派送参加国家级或省(市)级信息技术专项技能培训;区级培训由区教师进修校和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共同承担,对全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普及和提高培训,校级培训由学校举办,由本校市、区级骨干教师担任主讲,对全校教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信息技术专项培训。通过分层培训,推动了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和技能提升。
大力建设万州区教育资源库
万州区在制定“数字校园”建设规划时,站在战略的高度,克服“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的观念,同步规划并建设本地教育资源库,保障“数字校园”网络充分发挥效用。
万州区教委作为本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领导、组织、协调作用,发动区教育系统各部门单位人员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建资源库。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建设,提供资源,成为资源库资源开发、应用的主力;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积极开发搭建维护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快捷的万州区教育资源库系统平台。教育科学研究所发挥教学研究的示范带头作用,带领学科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组织开展各种说课、上课、教案评比及论文竞赛等活动,把教师优秀的研究成果上传到本地教育资源库交流、共享,不断丰富资源库资源,提高资源库的应用价值。教师进修校将教师每年上传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到万州区教育资源库的情况纳入当年继续教育分数,促进教育资源库资源的不断更新。
建设教育资源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方便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教育资源库资源以学科为中心根据学科知识特点进行建设和科学分类管理、上传资源。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教科所、进修校围绕教育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研讨、竞赛活动,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库应用价值。
加强“数字校园”应用研究
数字化的校园环境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产生了众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与具备良好研究条件的学校共同积极申报国家级或市级“数字校园”专项课题,同时,以本中心承担课题为总课题,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并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设立涵盖“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的全方位的区级“数字校园”研究子课题,建议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申报,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从而形成完善的“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研究课题体系,解决“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CAXA数字化实训工厂是在实训基地建立真实企业的生产环境,学员按照真实企业的生产过程组织实训项目,学员按照企业的生产岗位分工协作,学员生产的成果按照企业的模式来检验,使学员通过项目式的实训项目掌握进入企业就业所需的先进制造技术、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和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同时实现实训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信息化,成本的可控性和图表化。
整个CAXA数字化实训工厂包括了理实一体化讨论区、可视化管理、PLM体验中心、车间管理、库房管理和实训资源管理、绩效管理、设备管理部分,这模块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和实训基地学员实训的每个过程紧密连接,利用基于网络的CAD/CAPP/CAM/PDM集成技术即PLM技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具体的应用如下:
一、学员进入基地:进入PLM体验中心和实训车间参观,调用实训资源管理平台中的资源如开学第一课视频、多轴数控加工视频等树立企业和岗位的概念,并了解课程与岗位的对接。
二、实操实训:
在PLM环境下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实现产品无纸设计和全数字化制造。在无纸化的设计、生产过程中,产品按照流程实现设计、工艺及制造,所有数据之间相互关联。同时在对外培训过程中,实现了理实一体化,融洽的匹配了学员理论和实操的整个过程。
1、零件加工前的分析讲解及加工完成后老师的总结评判:通过一体化讨论区老师调用教案、课件及视频讲解等资料现场讲解,实训零件的加工示范学员可在一体化讨论区清晰直观的看到,实训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杜绝围观。
2、零件加工前需要准备的刀具和材料:老师可以通过库房管理刷卡领用,完成后刷卡归还。根据实训规划,库房准备工具及物料,库房管理员负责制单及发放物资,由带班老师刷卡领取,实训管理员负责审核单据;
3、库房物料编码管理:对入库的物料进行统一编码,自动为单据设置想要格式的单据编号,编码自动生成,不需要人工手动再设置;对到库房办理相关业务人员统一使用ID卡。
4、库房物料消耗跟踪管理:通过读卡器识别并记录到库房办理相关业务人员的ID卡,库房管理系统可以对该人员进行统计和跟踪查询。
通过扫描枪扫描条形码,能够直接把某物料部分信息直接写到作业页面内,并通过系统软件显示该物料价格、库存情况等信息。提升工作人员效率和准确率,提升数据电子化的使用率和利用率。
可以对库存、台账、出库单、入库单,出库明细、入库明细、单据明细、物资借出等信息进行查询和追踪。
5、零件加工所需的代码文件,实训前由老师审核并通过车间管理的机床联网DNC下发到学员实训的机床,保障实训安全。
6、对于多人共用一台机床进行实训,一人加工操作,其它的学员可以通过可视化管理了解零件时间加工的过程,在实训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可以通过一体化查询终端自主学习,带实训的老师可通过可视化设备时时了解学员实训的现场及碰到的问题,及时答疑。
> 实训内容的可视化,每2台机床配置1台触摸屏电脑,通过触摸屏电脑查看实训内容和工艺要求,同时跟资源库相连,初学数控的学员可以通过触摸屏电脑查看机床的操作要点及操作过程的注意点,同时能够在操作过程中有问题,通过资源库查询解答。
> 实训场地视频监控 ,在实训车间设置全方位视频监控,对实训车间的整体情况的视频可以连接到领导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和实训老师电脑显示屏上。
> 通过引入现代化企业7S现场管理理念,提升学员的企业“见识”,为培养学员良好的职业素养奠定了基础。
7、老师授课的教案、课件、课程相关的素材通过资源管理平台老师可随时查阅、上传。管理各种教职工资料及教学中使用的课件、题库或科研成果,不断积累公共资源、分级授权访问。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管理教案、课件、企业实例、题库,实训项目等资源。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规范化管理。同时可以将现场加工视频连接到实训中心机房,通过投影的方式,让学员在接受软件教学的同时,可以同步切换到现场生产加工环节,从而理解软件教学中关于工艺设置等方面的理论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入一体,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三、综合实训:基于工作流程的项目式教学
学员阶段性的综合实训:实例项目通过PLM体验中心模拟企业产品的计划、设计、工艺、编程、仿真、零件加工最后装配,学员完成企业生产流程过程的体验,并对所学课程与企业岗位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知。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职业学校的培养模式,采用项目式分组规划,按一个班42人的规模来规划分7组,每组6人为一个项目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目标(组合件),作为共同的综合实训成绩,老师作为指导和最终的评分。总共有7个项目,每组完成一个项目。完成后轮换项目,这些项目以数车和数铣的加工零件。
通过CAXA数字化实训工厂的整体项目式教学,对整个教学有了极大的改善,具体表现在:
1.融入企业工作流程
实训项目按照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组织,学员按照真实的角色进行协同工作,尽早适应企业角色、岗位。实训流程定义:实现企业面向产品的订单、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数控编程及仿真、生产派工、检验、进度跟踪、工时核算等整个产品制造过程的模拟与组织。
2.符合技术形成规律
按照单项技能、综合技能与生产型技能的递进关系,培养全方位技术型人才,符合本专业人才的技术形成规律。
3.创新实训模式,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对浙江省制造业产生三个方面的引领作用:一是通过基地的先进平台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从设备场地的共同使用,到教师及优秀学院直接参与企业的产品创新、生产制造过程,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面临的加工和工艺难题;二是引导企业对自身的企业开展虚拟制造和并行工程项目改造,保障高效、高质生产;三是极大地改变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等模式,提升企业在现代市场中的竞争力。
总结: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功能定位:面向主导产业及企业、面向院校、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平台、以全市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重点,满足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的需要,成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和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及企业事业单位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成为新技术、新工艺、新职业推广和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的公共实训基地。通过引入CAXA数字化实训工厂,极大深化并拓展了先进机械制造实训中心的服务能力。
作者简介:
【关键字】微格教学 信息技术 微格教学系统 教育信息化
一、微格教学及其教学技能
(一)、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法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微格教学法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国从80年代初期引进微格教学,开始对教学技能进行研究和训练。微格教学的引入,对改革教学法课程,实现师范生培训方法、手段现代化及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90年代后,我国对教学技能培训方法来看一般是采用微格教学的模式。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微课的出现,又给微格教学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许多的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微格教学模式,从不同角度论述微格教学的培训方案。周兰桂在《微格教学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中的优势》一文中认为,微格教学作为师资培训中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与手段,不仅使师范生将所学知识转变为能力成为了可能,而且具有理论上、设备上、实际操作运用上的优势。王邦雄、雷体南在《微格教学中教学技能的分类、训练和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认为,通过用微格教学方法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实验研究,阐述了教学技能的分类方法和应遵循的分类原则;提出了在大面积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过程中,教学技能的动态组合的观点以及具体实施训练的步骤;介绍了微格教学中的评价方法和制定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王槐源在《微格教学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模式研究》一文中阐述了微格教学的特点及其在高师教学技能训练工作中的作用,并从理论上提出了微格教学手段在高师教学技能训练工作中的两种应用新模式。
(二)、微格教学中的教学技能的分类模式
为了保证教学的高效化,人才的优质化,必须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通过微格教学模拟课堂教学,在有条件的指导监控下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不同国家对微格教学中的教学技能分类模式也是不同的。
1)、美国斯坦福大学将教学技能分为14类,并同时提供技能录像示范和技能评价表,以提高师范生所要求的教学技能。然后师范生进行实践训练,一次只训练一至两项教学技能,并用摄像机记录下来,在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以录像记录和评课进行反馈,然后再修改教案,再重新讲同一内容。并按斯坦福教师评价标准进行分析评价。从传统微格教学的角度来讲,这是运用简单的摄录技术对师范生集讲授、评价、反思反复训练于一体形式,有利于目标性的教学技能的提高和师生、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教师技能的提高的。
2)、我国课堂教学技能分类模式则在借鉴国外微格教学的基础上综合我国的教育特点,对教学技能中的行为要素进行描述而分类的。包括两项十条:一项是基本技能包括:语言表达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和板书技能;另一项是综合技能包括:导入技能、变化技能、Y束技能、组织技能。从宏观层次上的教学技能分解为各项教学技能,而每一项的教学技能的概念又是通过对该类教学行为的教学功能特点和行为方式进行概括描述,强调教学技能的目的性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单项技能的实践训练。应该说,这两项十条教学技能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对大多数专业而言是适应的。
除了以上列举的美国斯坦福和我国的教学技能分类模式,还有包括像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教学技能分类模式,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学技能的分类模式以及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和印度等的教学技能分类模式。无论哪种教学技能分类模式,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技能的分类原则。包括教学技能必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并且为教师的时间经验所证实;教学技能必须是客观的,能够提供鲜明、具体的范例,便于师范生感知和学习;同时教学技能必须具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要求,便于师范生掌握,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教学技能能够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价,为技能被掌握的程度和效果提供反馈,有利于训练和完善。
二、信息技术变革时代中的微格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实践,微格教学也融入了时代的元素,理论研究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实验系统,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系统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和提高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和传统的微格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微格教学中教学理念的变化
首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现代教学理念早已经不是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注重“双主”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且借助信息通信技术的网络平台,提供多元化的实时有效并且生动的教学。其次,对于学生的认知风格,已经从传统的依赖教师转变为多样化的合作独立式学习,学生更多地喜欢通过教师、图书、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多种媒体中来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现代学生的知识视野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知识,他们更多的关注自己喜欢的知识。像很多如“翻转式”课堂理念的出现,就是鼓励学生课外自学,课堂集中讨论,教师起一个引导、答疑解惑的作用。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的培养势必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再次,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方面,微格教学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尽可能利用先进的多媒体,优化评价体系,在注重专业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应更多地关注培养其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人格魅力的熏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在教育中的不断应用,传统的微格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脱离了轨道,或者说不能行之有效地实施教学技能的培养,以至于很多高校的微格教室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地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微格教学环境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变革的时代下,微格教学环境变化的核心是微格教学系统的数字化。将微格教学教室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配备视频采集仪、数字化大屏幕投影机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建构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音视频、存储、传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化微格系统,为现代教学技能的训练创造物质条件。
与传统的微格教学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软件控制。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改变传统的机电控制的方式,采用软件管理,既增强了控制的精确性,同时简化了指导教师或专业人员的操作程序,体现了易学易用的特点;②数字传输。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采用数字传输的模式,改善了信息的传送质量;③资源共享。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将文件纳入网络文件服务器中,改善了传统微格教学系统主要在控制室和观摩室使用文件的局限性,使校园网中的特定用户随时可以调用文件,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呼叫可视对讲功能、远程遥控功能、多播功能、评课功能、示范功能、系统多媒体监控及扫描功能、远程传送功能等。可具有以下用途:
1、优秀教师的重要课程实况录像,以利于其它教师观摩、学习;外聘特级教师的示范课。
2、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在主控室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记录缺点、问题进行课后的对比、提高;专业教研组的实验课和教研组针对该课的讨论、修改。
3、学校重点课程的资料留存;学校重大活动如外请专家、学者讲课,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4、和闭路电视系统结合把微格教室的活动和课程向全校实况转播。
5、学校送审的优秀公开课的节目录制;精品课程视频的制作;学院留存档案和兄弟院校之间的资料交流。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微格教W目标的多元化
传统微格教学要完成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练习并掌握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技能培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强调师范生在技能训练中,要注意学习如何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实施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学习如何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去“导学”,而非“灌输”。因此,微格教学的目标体系应多元化,既包括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技能培训,也包括以导学为主的教学技能训练;既包括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的尝试,也包括社会型教学模式的体验;既包括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也包括课堂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微格教学培训技能的多样化
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具有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适合信息时代需求的人才,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技能训练中,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整合,如何指导受训者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个别化网络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技能必将是微格教学培训技能时要研究的课题。
(三)微格教学评价反馈的及时化、自动化
网络化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高速公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建立。基于此,微格教学的评价反馈将由自动评价教学效果的计算机系统来完成,它能及时指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通过无线上网传输系统,同步将这一过程传输出去,也可由其他观众对教学情况发表评论并实时传递回来。
四、总结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格教学将继续成为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微格教学系统将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能够传播最新教育观念与教育信息,创造重视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校园环境,是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通过网络在校内和校际间进行教师合作专业发展途径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分析和反思提供的素材准确度高、真实性强、信息量大,并可重复反馈,便于自我分析评价和集体讨论评价;并且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克服了传统教师专业化发展手段的缺陷,有效地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作为真实的研究对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速了教育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蒋文彬.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构建方案[J].高校理科研究,2007年,第6期:88
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不断推进,各级公共图书馆都配置了规模相当的电子阅览室,而且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
我馆的电子阅览室于2009年8月建成并正式免费对外开放,总建筑面积360平方米,有终端电脑42台,DVD及液晶电视各16台,10M专用光纤,装有中央空调和烟火自动感应器,是一个基础设施较完备的现代标准电子阅览室。本人对近两年郴州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统计,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电子阅览室共接待各类读者116500人次,其中青少年学生87375人次,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三,成年人到电子阅览室上机查询各类资料的只占四分之一;从到室上机时间上看,寒暑假、双休日、节假日读者多,这反映出目前电子阅览室的读者主要是青少年学生。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有三项主要职能。
第一是信息检索职能,它包括了文献信息查询和政府公开信息查询。我馆是基于lnterlib图书馆管理系统OPAC数据库,读者可以通过WEBOPAC书目查询系统检索馆藏文献信息及读者的借阅情况。文献信息查询除了可以检索实体馆藏外,还可以检索本馆购置的各种中外电子图书、期刊全文数据库,如:维普、读秀等。读者还可以通过电子阅览室的网络服务功能,浏览各类信息,如政府公开信息、看新闻等。
第二是计算机应用培训职能,包括计算机操作培训、常用软件应用培训、网络知识培训。我馆电子阅览室主要针对青少年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及老年人读者培训一些基础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及网络知识,培训的方式以个别辅导为主,让不太懂计算机操作的读者通过培训也能很快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方法和检索信息的技巧。
第三是网络学习与娱乐职能,为了方便中小学生在线学习,我馆购买了“知识视界”的视频库,供青少年读者知线学外语,看电影,听音乐,增长青少年的见识。
在认识到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清醒的看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认真的加以思考和解决。
一、电子阅览室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读者对电子阅览室缺乏了解,资源利用率不高
部分读者特别是未成年人对电子阅览室的认识不够,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素养较低,还没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资源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读者不知道电子阅览室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在电子阅览室能干什么。以娱乐为目的到电子阅览室来上机的读者比重较大,上网聊天、玩QQ小游戏是小读者们的最爱,成年读者以看新闻、玩牌、下棋居多,更有甚者,利用电子阅览室炒股,把电子阅览室等同于“网吧”。馆藏及共建共享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
郴州市图书馆于2010年自购了10万册电子图书,并与湖南图书馆共同出资购买了维普、读秀等数字资源的使用权供读者免费使用。2011年,读者通过电子阅览室共下载各类论文14358篇,VOD视频点播508次,在声读物点播298次,在线查阅本馆自建电子读书2892篇,与全年到电子阅览室上机的读者数6万余人次相比,数字资源的使用率实在偏低。
2.电子资源的建设力度不够且缺乏特色和深层次服务
电子资源是电子阅览室的优势特色所在,是开展一系列服务的前提条件。目前,很多图书馆由于人才缺乏和资金紧张,对电子资源的建设力度有限,没有自己的特色资源,对已有的电子资源的宣传介绍和培训也不重视,与读者沟通交流少,很多读者不知道图书馆具有哪些电子资源,怎么样使用这些资源。如此状况,必然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也拉大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薄弱
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不但要具有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更要有现代化管理的技能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而目前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经费紧张,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主要由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组成,还缺少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培训与进修的机会,无能力指导读者正确上网。以郴州市为例,市本级及11个县市区图书馆工作人员中,计算机专业人员只有5人,而且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11个。由于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读者进入电子阅览室后,不能对其提供有效的指导,导致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阅览室功能的发挥。
二、解决电子阅览室当前问题的对策
1.做好服务宣传,加强教育培训
相对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服务窗口,电子阅览室是新生事物,对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要加强宣传力度,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设备、开放时间,提供的服务对市民进行宣传,让其了解并利用电子阅览室。此外,对电子阅览室内能检索查阅到的数据库等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向读者进行介绍。我馆把电子阅览室内的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制成图片,并把图片作为各端电脑桌面背景,读者一开机就看得到,同时,还把使用方法印在借阅览证上,极大的提高了数字资源的知晓度,读者对数字资源的使用率明显提高。
广大读者是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对象,面对无序的网络信息,读者特别是未成年读者难以选择,在查找过程中“迷航”现象难免发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用户想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有如大海捞针。所以,图书馆要加强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教育培训,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检索能力。通过讲座让读者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的理论知识,通过培训、演示、上机实习,帮助读者掌握处理信息的一般方法,包括期刊、电子读物、VOD视频、有声读物的阅读观看,以及在因特网上浏览网页、在线学习、网上交流、下载资料、收发邮件等,并让他们学会应用各种搜索引擎,如目前常用的百度,谷歌,通过搜索、查找、分析、比较、处理等手段,较快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2.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进一步丰富数字资源内容
广泛整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系文化民生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不断增强文化信息资源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利用共享工程国家配送的设备优势,按照数字图书馆框架体系,统一规划、统一格式,重点整合制作一批体现本地特色的数字文献资源和适合公共电子阅览室使用的,特别是适合青少年、新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子弟需求的资源。
3.加强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要熟悉计算机技术,善于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能得心应手地帮助读者使用电子阅览室,使用新技术。管理员除了有专业管理技能及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外,还应有一定的图书馆情报学基础,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熟练掌握文献检索技巧,熟悉各种信息系统软件,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特别是版权方面的知识。针对目前图书馆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可以根据人事部门协调,面向社会公开招考,郴州市图书馆、资兴市图书馆就是用招考方式招入了3名计算机人员。同时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如郴州市2011年就组织了一次全市性的共享工程专业技能培训,邀请省内专家为现有从事图书馆自动化及电子阅览室管理的人员进行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各基层馆对电子阅览室的认识及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管理人员不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要在改善服务态度上下功夫,对于读者上网时常见的问题,要热心、耐心、及时地解决。
总之,如何让公共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充分发挥作用,让广大读者走进图书馆、吸引他们利用电子阅览室,实现资源共享,还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马英.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质量的提升[J].科技情报与经济,2010(14):119-120.
与传统环境相比,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有新的特点。集中表现在:第一,服务对象的社会化。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仅局限于在校师生,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是信息来源的一个部分,任何网络主体均可以对处于网络体系中的所有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加以利用。第二,信息资源数字化。传统环境下,信息资源主要表现为纸质文献,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更多呈现数字化的特征,比如数据库、搜索引擎、联机检索系统等,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这些数字化的文献资源已迅速成为读者获取利用文献资源的第一载体;第三,信息获取的主动性。相教于传统环境下读者更多是被动等待接受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下读者则更加主动的选择信息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方式。
二、网络环境下构建和谐服务型高校图书馆的路径
(一)转变服务理念
网络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信息服务平台,众多的机构、企业、个人参与到网络信息服务领域中来,比如以Google 、Baidu等搜索引擎为代表的信息服务技术平台的发展壮大已经使得高校图书馆失去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这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内容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不同的要求。即要求作为信息服务者之一的高校图书馆于网络环境下,也应顺势转变服务理念,树立“读者至上、服务优先”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供给,真正满足读者的差异化信息服务需求。
(二)加快信息资源建设
当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繁杂无序,高校图书馆应从读者的需求出发,对网络资源进行收集、筛选、整合、加工、分类,突出不同学科的特点。此外,信息资源的建设应与本校专业设置、服务对象、科研方向等情况相一致。一方面,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即高校图书馆应对传统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引入读者常用数据库,确保信息资源的可得及易得。另一方面,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高校内部院系文献室之间、与学校图书馆之间应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之间也应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各馆际之间借用和文献传递服务,让读者在得到更加丰富的馆藏资源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供给需求大与重复建设成本高之间的矛盾。
(三)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满足读者的多元化、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一方面,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当利用掌握读者基本数据的优势,充分挖掘读者所学专业、借阅历史、习惯,检索历史、咨询建议、常用数据库的使用等情况了解读者的信息服务需求,利用微信公众号、图书馆首页、电子邮件等方式为读者及时更新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文献资料,改“被动检索”为“主动推送”,改“人找资料”变“资料找人”,提升读者获取信息的针对性、有效性。另一方面,进行课题辅助服务。高效的教师普遍需要承担教学和科研的任务,在其开展课题工作时,普遍需要大量、新颖、针对性的文献资源或者数据等信息作为支?巍>痛硕?言,在课题正式立项前及立项到正式结项期间,图书馆都应当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将申报立项的课题建档,及时跟踪课题的研究进度、成果、重难点等情况,收集、整合课题所需文献资源,以便研究者能够及时掌握该课题的研究现状、最新进展。
(四)加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一是所设计的系统界面应当作到功能完善、布局简洁了然,能够让用户一看就懂,能够快速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二是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并为用户设置多元化的页面选择以符合不同读者的需求,当然,与此同时,也要重视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防止泄漏;三是赋予用户一定的自主权,可以让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需要推送和禁止推送的信息服务。
(五)注重信息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82-01
档案工作者要增强现代化意识、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一是档案职业道德意识。档案工作者必须维护档案和历史事实的原貌,既不能任意篡改和歪曲档案的内容和特征,也不允许主观臆断随心所欲地鉴别档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实事求是,坚持据实立档,据实用档,尊重历史,忠于职守,维护党和国家档案的历史真实面貌,同一切篡改档案、歪曲历史的行为作斗争。二是档案信息传播需要档案工作者增强其对信息性的认识程度,提高鉴别水平和处理能力,增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档案工作者要开发档案信息并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为市场服务。四是档案信息传播要求档案工作者努力学习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技术,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跟上时代节拍。五是档案信息传播要求档案工作者在履行服务职能时要有强烈的依法办事意识,按照党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档案的开发、开放、公布与利用,正当参与市场竞争。
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网路技术发展很快,档案管理工作应充分利用现在已经成熟的网络技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使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与各单位 的协调,经常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宣传档案信息化的知识,鼓 励各单位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按规定格式、程序和要求上报 有关档案资料,以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建设。档案工作不是独立的,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依赖于方方面面的 配合,要及时以数字化的手段收集、加工、整理、传送和接收 以及储存。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档案 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
一、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文化知识学习
1、掌握文史知识。语言文字与档案管理和服务是不可分割的,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搞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晓历史,才能了解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更好地熟悉、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书写水平也很重要,因为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编目、著录、标引等与书写水平是分不开的,若所写的文字难以辨认会直接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
2、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现代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档案工作者应有重点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如现代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还应具有一定的经贸、法律知识。
3、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建设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熟悉和掌握复印、缩微、音像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知识,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1引言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常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微格教学产生于美国,它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把现代视听设备应用于教学,对师范生“角色扮演”课程进行改造而形成的。1963年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被人们肯定并成为一门课程,被列入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中[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微格教学成为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中教学技能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微格教学理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教师技能培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格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2教育信息化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在教师教育中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手段等方面的问题,难以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具有更强大教学功能的教育媒体进入课堂,教学环境从单一趋向复杂,以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得到广泛的建立和使用,语言实验室、多功能教室、虚拟实验室等适应于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环境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不再只是信息源和知识拥有者、传播者,而是更多地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辅导者和学生的伙伴,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信息资源的查询者,知识的追求者和学习者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探究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远程学习模式、个别辅导模式等[2]。
教学环境的复杂化、教师角色的多元化以及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必然导致微格教学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要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全面整合的要求来确定微格教学的目标、内容、对象,设计教学策略与选择教学媒体。在微格教学的技能训练中,重点要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能力。
3教育信息化中的微格教学
3.1教学环境的数字化
微格教学环境变化的核心是微格教学系统的数字化。将微格教学教室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配备视频采集仪、数字化大屏幕投影机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建构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音视频、存储、传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化微格系统,为现代教学技能的训练创造物质条件。
与传统的微格教学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软件控制。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改变传统的机电控制的方式,采用软件管理,既增强了控制的精确性,同时简化了指导教师或专业人员的操作程序,体现了易学易用的特点;②数字传输。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采用数字传输的模式,改善了信息的传送质量;③资源共享。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将文件纳入网络文件服务器中,改善了传统微格教学系统主要在控制室和观摩室使用文件的局限性,使校园网中的特定用户随时可以调用文件,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呼叫可视对讲功能、远程遥控功能、多播功能、评课功能、示范功能、系统多媒体监控及扫描功能、远程传送功能等[3]。可具有以下用途[4]:
(1)优秀教师的重要课程实况录像,以利于其它教师观摩、学习;外聘特级教师的示范课。
(2)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在主控室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记录缺点、问题进行课后的对比、提高;专业教研组的实验课和教研组针对该课的讨论、修改。
(3)学院重点课程的资料留存;学院重大活动如外请专家、学者讲课,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4)和闭路电视系统结合把微格教室的活动和课程向全院实况转播。
(5)学院送审的优秀公开课的节目录制;精品课程视频的制作;学院留存档案和兄弟院校之间的资料交流。
3.2微格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使学生掌握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多元化的教学技能目标体系。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强调师范生在技能训练中,要注意学习如何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实施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学习如何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去“导学”,而非“灌输”。多元化的教学技能目标体系,既包括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技能培训,也包括以导学为主的教学技能训练;既包括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的尝试,也包括社会型教学模式的体验;既包括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也包括课堂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5]。
通过这样的多元化目标,帮助师范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问题的处理方法;有关人际交流的主要沟通因素分析;训练在课堂上如何与学生交流的方法,促进反馈评价。
3.3微格教学培训技能的重点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数字化环境下,注重课堂日常教学的信息化,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将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手段方法、数字化学习环境融合到课程教学系统中的诸要素中,开发设计数字化学习课程,掌握、运用数字化学习方法,构建数字化学习模式,构建“学教并重”或“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
(2)构建数字化视频案例库。案例库中包括专家教师、一般教师等的不同教学案例,案例中包含“精选案例”、“名师授课”、“典型范例”、“实况录像”等,每个案例附有背景介绍、分析说明、教师解说和评论、专家点评、适用对象、参考资料等。学生可以看到每项教学技能的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视频示范片段,包括优秀教学范例、基本技能的示范及综合技能的示范、问题示范等,来增强对教学技能的感性认识,提供学习的样板(包括正例和反例),便于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感知、理解和分析[6]。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能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学生信息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如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基于任务的学习环境);能在不同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教学评价能力。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理论,对学生的评价是包括过程性评价的综合评价。教师要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等不同环节,将教学评价与教学的全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辩证的价值观和德育教育。能结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能利用技术资源使全体学生都能公平受益。
(6)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和整合技能。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媒体。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要遵循施兰姆公式,即教学媒体选择几率(频度、次数)与教学功效成正比,与成本成反比。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媒体。教师不但要会选择媒体和使用媒体,还要能够在微格教学活动中适时地、合理地优化组合不同的媒体,将媒体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媒体的作用,同时要使教学媒体和教师的口头讲述、板书、演示、学生的练习有机结合,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3.4微格教学训练模式多样化[7]
基于方法导向的多元技能训练: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方法上倡导以学为主的方式,更加提倡师生相互作用和个别化的教学方法体系,如活动教学、发现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探究教学等等。教师技能方面强调教师“导学”的能力、设置问题情境的能力、认知工具选择的能力、组织有效活动的能力、设计探究学习任务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沟通能力等等。在微格训练的课堂上,除基本教学技能训练外,受训者们还应采用更加建构化的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如学习怎样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怎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励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以何种方式鼓励学生交流和采取有效人际沟通、怎样发挥学生专家的作用、对活动和教学情境如何设计等等。
基于角色扮演的多元技能训练:由受训者分别进行“师”和“生”的角色扮演是微格训练中的常规做法。它的优点是使得复杂的课堂教学变得清晰、易于控制。但在实际教学中,任何一项教学技能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多项教学技能的运用需要一个整合过程。实际上,在训练中,让每一位受训者都完成多项教学技能从分解到整合的全部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采用教师角色扮演协作的方法,以训练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多项教学技能训练,并通过内容使之初步整合起来。在协作小组中,教学任务由小组成员共同分担,分工明确,任务量适中,根据任务决定每人训练的技能项目。由此既完成了一定量的个体训练,又针对某一完整教学内容完成了各项技能的综合训练,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具体描述及评价,同时又不割裂训练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基于合作学习的学导式训练:学导式训练,即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导生”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训练小组的成员可以是多元化的,可以包括本科生、专科生,也可以包括研究生、进修教师,还可以包括其它不同专业的学生。使成员间信息的交流更加多元化,信息流量更大。这种学导式的合作学习利于发展受训者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间的沟通能力和对个体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同时使受训者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了解组织合作学习的技巧,而且不同学科间学生的合作可以使教学训练更具变化和趣味性,可以使受训者尝试如何协作组织设计多学科知识内容的以社会为中心的教学,而不是只局限于传统的学科中心课堂教学组织中。
基于教学设计的说课训练:“说课”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某一节课,按某种具体要求,向同行或专家进行全面讲解的一种备课方式。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能组织教学,而且能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组织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不是作简单的“应然”分析,而是客观、完整、基于理论支持的“实然”分析。通过说课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教师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对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的理解程度,对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掌握情况,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估价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因此,对于师范生而言,说课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由受训者对课的内容进行分析,包括该部分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理思路、可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选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这样做的教学理论根据等等。说课时间同样可以控制在3~5分钟内,讨论分析,作为进一步改进的依据。
4结束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格教学将继续成为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微格教学系统将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能够传播最新教育观念与教育信息,创造重视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校园环境,是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通过网络在校内和校际间进行教师合作专业发展途径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分析和反思提供的素材准确度高、真实性强、信息量大,并可重复反馈,便于自我分析评价和集体讨论评价;并且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克服了传统教师专业化发展手段的缺陷,有效地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作为真实的研究对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速了教育的信息化[4]。
参考文献
[1]蒋文彬.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构建方案[J].高校理科研究,2007年,第6期:88
[2]陈婷.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93-94
[3]李宗颖,江玲.智能微格教学系统的构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年,第2期第20卷:12
[4]田国生.运用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信息化,2006年,4月:60
1引言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常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微格教学产生于美国,它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把现代视听设备应用于教学,对师范生“角色扮演”课程进行改造而形成的。1963年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被人们肯定并成为一门课程,被列入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中[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微格教学成为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中教学技能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微格教学理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教师技能培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格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2教育信息化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在教师教育中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手段等方面的问题,难以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具有更强大教学功能的教育媒体进入课堂,教学环境从单一趋向复杂,以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得到广泛的建立和使用,语言实验室、多功能教室、虚拟实验室等适应于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环境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不再只是信息源和知识拥有者、传播者,而是更多地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辅导者和学生的伙伴,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信息资源的查询者,知识的追求者和学习者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探究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远程学习模式、个别辅导模式等[2]。
教学环境的复杂化、教师角色的多元化以及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必然导致微格教学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要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全面整合的要求来确定微格教学的目标、内容、对象,设计教学策略与选择教学媒体。在微格教学的技能训练中,重点要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能力。
3教育信息化中的微格教学3.1教学环境的数字化
微格教学环境变化的核心是微格教学系统的数字化。将微格教学教室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配备视频采集仪、数字化大屏幕投影机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建构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音视频、存储、传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化微格系统,为现代教学技能的训练创造物质条件。
与传统的微格教学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软件控制。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改变传统的机电控制的方式,采用软件管理,既增强了控制的精确性,同时简化了指导教师或专业人员的操作程序,体现了易学易用的特点;②数字传输。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采用数字传输的模式,改善了信息的传送质量;③资源共享。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将文件纳入网络文件服务器中,改善了传统微格教学系统主要在控制室和观摩室使用文件的局限性,使校园网中的特定用户随时可以调用文件,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呼叫可视对讲功能、远程遥控功能、多播功能、评课功能、示范功能、系统多媒体监控及扫描功能、远程传送功能等[3]。可具有以下用途[4]:
(1)优秀教师的重要课程实况录像,以利于其它教师观摩、学习;外聘特级教师的示范课。
(2)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在主控室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记录缺点、问题进行课后的对比、提高;专业教研组的实验课和教研组针对该课的讨论、修改。
(3)学院重点课程的资料留存;学院重大活动如外请专家、学者讲课,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4)和闭路电视系统结合把微格教室的活动和课程向全院实况转播。
(5)学院送审的优秀公开课的节目录制;精品课程视频的制作;学院留存档案和兄弟院校之间的资料交流。
3.2微格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使学生掌握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多元化的教学技能目标体系。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强调师范生在技能训练中,要注意学习如何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实施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学习如何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去“导学”,而非“灌输”。多元化的教学技能目标体系,既包括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技能培训,也包括以导学为主的教学技能训练;既包括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的尝试,也包括社会型教学模式的体验;既包括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也包括课堂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5]。
通过这样的多元化目标,帮助师范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问题的处理方法;有关人际交流的主要沟通因素分析;训练在课堂上如何与学生交流的方法,促进反馈评价。
3.3微格教学培训技能的重点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数字化环境下,注重课堂日常教学的信息化,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将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手段方法、数字化学习环境融合到课程教学系统中的诸要素中,开发设计数字化学习课程,掌握、运用数字化学习方法,构建数字化学习模式,构建“学教并重”或“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
(2)构建数字化视频案例库。案例库中包括专家教师、一般教师等的不同教学案例,案例中包含“精选案例”、“名师授课”、“典型范例”、“实况录像”等,每个案例附有背景介绍、分析说明、教师解说和评论、专家点评、适用对象、参考资料等。学生可以看到每项教学技能的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视频示范片段,包括优秀教学范例、基本技能的示范及综合技能的示范、问题示范等,来增强对教学技能的感性认识,提供学习的样板(包括正例和反例),便于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感知、理解和分析[6]。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能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学生信息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如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基于任务的学习环境);能在不同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教学评价能力。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理论,对学生的评价是包括过程性评价的综合评价。教师要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等不同环节,将教学评价与教学的全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辩证的价值观和德育教育。能结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能利用技术资源使全体学生都能公平受益。
(6)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和整合技能。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媒体。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要遵循施兰姆公式,即教学媒体选择几率(频度、次数)与教学功效成正比,与成本成反比。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媒体。教师不但要会选择媒体和使用媒体,还要能够在微格教学活动中适时地、合理地优化组合不同的媒体,将媒体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媒体的作用,同时要使教学媒体和教师的口头讲述、板书、演示、学生的练习有机结合,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3.4微格教学训练模式多样化[7]
基于方法导向的多元技能训练: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方法上倡导以学为主的方式,更加提倡师生相互作用和个别化的教学方法体系,如活动教学、发现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探究教学等等。教师技能方面强调教师“导学”的能力、设置问题情境的能力、认知工具选择的能力、组织有效活动的能力、设计探究学习任务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沟通能力等等。在微格训练的课堂上,除基本教学技能训练外,受训者们还应采用更加建构化的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如学习怎样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怎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励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以何种方式鼓励学生交流和采取有效人际沟通、怎样发挥学生专家的作用、对活动和教学情境如何设计等等。
基于角色扮演的多元技能训练:由受训者分别进行“师”和“生”的角色扮演是微格训练中的常规做法。它的优点是使得复杂的课堂教学变得清晰、易于控制。但在实际教学中,任何一项教学技能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多项教学技能的运用需要一个整合过程。实际上,在训练中,让每一位受训者都完成多项教学技能从分解到整合的全部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采用教师角色扮演协作的方法,以训练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多项教学技能训练,并通过内容使之初步整合起来。在协作小组中,教学任务由小组成员共同分担,分工明确,任务量适中,根据任务决定每人训练的技能项目。由此既完成了一定量的个体训练,又针对某一完整教学内容完成了各项技能的综合训练,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具体描述及评价,同时又不割裂训练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基于合作学习的学导式训练:学导式训练,即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导生”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训练小组的成员可以是多元化的,可以包括本科生、专科生,也可以包括研究生、进修教师,还可以包括其它不同专业的学生。使成员间信息的交流更加多元化,信息流量更大。这种学导式的合作学习利于发展受训者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间的沟通能力和对个体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同时使受训者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了解组织合作学习的技巧,而且不同学科间学生的合作可以使教学训练更具变化和趣味性,可以使受训者尝试如何协作组织设计多学科知识内容的以社会为中心的教学,而不是只局限于传统的学科中心课堂教学组织中。
基于教学设计的说课训练:“说课”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某一节课,按某种具体要求,向同行或专家进行全面讲解的一种备课方式。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能组织教学,而且能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组织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不是作简单的“应然”分析,而是客观、完整、基于理论支持的“实然”分析。通过说课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教师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对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的理解程度,对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掌握情况,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估价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因此,对于师范生而言,说课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由受训者对课的内容进行分析,包括该部分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理思路、可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选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这样做的教学理论根据等等。说课时间同样可以控制在3~5分钟内,讨论分析,作为进一步改进的依据。
4结束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格教学将继续成为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微格教学系统将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能够传播最新教育观念与教育信息,创造重视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校园环境,是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通过网络在校内和校际间进行教师合作专业发展途径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分析和反思提供的素材准确度高、真实性强、信息量大,并可重复反馈,便于自我分析评价和集体讨论评价;并且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克服了传统教师专业化发展手段的缺陷,有效地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作为真实的研究对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速了教育的信息化[4]。
参考文献
[1]蒋文彬.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构建方案[J].高校理科研究,2007年,第6期:88
[2]陈婷.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93-94
[3]李宗颖,江玲.智能微格教学系统的构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年,第2期第20卷:12
[4]田国生.运用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信息化,2006年,4月:60
【关键词】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心肺复苏(CPR);实训教学
心肺复苏(CPR),是一门常见的急救技术,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急救技能。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了提高实训教学效果,进一步加快教学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于2012年引进高智能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GD/H1200)。以下就该系统的功能特点、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CPR教学方面的利与弊与大家探讨。
一、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的技术特点
CD/H1200高智能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程学技术与仿生学技术完美结合,将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模拟技术赋予一身,他会说话,会呼吸,有心跳,有脉搏,可以自主表现生命体征,对所给与的治疗措施自主而非人为的做出反应。该系统由全身男性模拟人、生命体征仿真器、多参数模拟监护仪、计算机为一体:具有基础护理和高级护理的功能,可提供心肺复苏术、体外除颤等多项急救操作技能。通过虚拟护理案例,制造实际医疗工作场景,提供不同状态病人,不同病情变化,使学生置身于创建的情境当中,利用所学知识做出各种判断并实施相应急救措施,教师可通过计算机教师端对每个在线学生的操作手法和过程进行实时视频监控,综合计算机同步统计数据,便于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训练考核情况。
二、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在CPR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CPR做为应全民普及的急救技能之一,在养老护理员岗位技能培训中显得越发的重要。护理人员对该急救技术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对急危重老人的抢救效果。但由于其过程复杂,学生很难顺利掌握。
CD/H1200系统以PPT的形式将CPR课程,通过大量的图片、案例演示给学生,其形式形象、生动,易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规范的操作技巧,应达到的标准,通过不同的训练模块使学生能从感性和理性上迅速掌握知识点。该系统执行美国心脏协会(AHA)2011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实训操作提供3种训练模块:自操作练习、标准操作练习和实战操作练习。
(一)自操作练习:可以随意进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FLASH同步演示标准动作,时间控制区、统计区、吹气、按压条形码和操作时间实时显示。不需要按人工呼吸:心外按压=2:30的比例操作。适用于基础动作的自主练习。
(二)标准操作练习:(1)检查模拟人初始状态:瞳孔散大,颈动脉无自主搏动,判断是否符合心肺复苏操作标准。(2)单击“开始”,计时开始。(3)开始操作练习,FLASH同步演示标准动做。(4)胸外心脏按压。系统可依据按压深度和频率统计正确率。当按压深度过浅、正确和过深时,条形码显示为黄色、绿色和红色。(5)人工呼吸。系统可根据吹气量(系统默认为500-1000ML)自动统计正确和错误次数,支持口对口、简易呼吸器对口等多种通气方式。当吹气量不足、正确和过量时,吹气条形码分别显示黄色、绿色和红色。(6)系统实时显示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的波形图。操作成功后模拟人自主出现胸廓起伏,恢复自主呼吸,可触及大动脉搏动,瞳孔LED发光显示。(7)操作结束后,系统自动进行统计,显示学生姓名、操作日期、教师、成绩,并可打印成绩单。本模块适用于标准操作流程的训练。
(三)实战操作练习:根据系统内存案例或自定义案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病人意识状态的判断、标准的急救操作流程。本模块适用于应急演练。
三、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在CPR实训教学中的优势
(一)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的应用使实训教学真正进入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主动式、开发式、研究式的学习,更新了教学模式。
(二)实训教学过程中更加体现互动性及人文的特点: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而是参与到逼真的环境教学中来,从根本上结束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模拟环境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该系统可以模拟病人病情发展全过程,设置病人生理参数,设置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后的效果,可对各种不同的病情进行训练和考核,丰富了教学及考核手段。
(四)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更好的培养教师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从基础生命支持到高级生命支持,可以全方位的帮助养老护理学员进行标准化的技能培训。
四、使用CD/H1200系统在实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不足
(一)CD/H1200系统功能强大,涵盖了护理教学大纲中几乎所有的训练项目。可能由于考虑面较广,一些细节问题做的不是很完美。比如模拟人为了进行气管插管的训练,口腔会较大,但在做CPR训练时会发生漏气现象;比如静脉穿刺的管路设置、关节部位的固定装置等等都存在一些小小的瑕疵。
(二)新设备的引用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手段,但如果教师无法尽快的掌握使用方法并运用自如,提高教学效果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应用前一定要请专业人员做好培训,熟练掌握软、硬件系统的操作非常关键。
(三)精心维护CD/H1200系统的软硬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建设一支计算机业务过硬又热爱实训室工作的实训技术维护队伍,适时进行维护保养。同时要与厂家人员随时沟通,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及时将解决,定期保养。
五、结语
通过实践证明,CD/H1200系统非常适合老年服务与护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尤其在CPR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迅速便捷的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仿真的模拟环境还增加了学生的职业感,更提升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在以后工作中,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研究和开发CD/H1200系统,才能使这一高智能的教学系统得到最大化的使用,才能使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成为实践型精英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