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综述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5 17:08: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外科护理综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外科护理综述

篇1

1.1分析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教材为曹伟新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外科护理学》第九章第二节烧伤内容,课时40min。内容包括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处理、护理等。其中部分内容与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休克、感染等相关章节紧密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相关课程内容融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其中的护理规律,融会贯通地学习。授课对象为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根据其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制定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烧伤病理生理,掌握烧伤面积计算和分类,掌握并发症预防和护理。②能力目标。准确进行输液护理,维持有效呼吸,会妥善护理烧伤创面,促进患者舒适,掌握烧伤病情观察方法和要点。③情感目标。重视患者情感和自尊需求,提供人文关怀。

1.2教学方法

1.2.1目标教学法

以教学目标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在讲解烧伤抗休克治疗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输液管理。为达此目标,将教材中抗休克治疗和输液相关护理内容整合,综合为5个问题系统讲授:什么时候开始输液、部位及液体种类选择、液体量计算、如何安排输液、输液效果观察,使学生明确重点,掌握输液时机、输液通道选择、输液量的安排以及病情观察等临床护理技能。在讲解重度烧伤内容时,配合临床实例图片,以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讲授,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强化学生的同理心,培养爱伤观念,提高其人文修养。

1.2.2比较法

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容易混淆、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如在讲解不同深度烧伤体征特点时,分别将Ⅰ、Ⅱ、Ⅲ度烧伤进行比较,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进行比较,并将Ⅰ、Ⅱ、Ⅲ度烧伤特点分别归纳为“红斑”、“水疱”、“焦痂”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抓住关键词掌握重点。

1.2.3案例练习法

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在讲解吸入性损伤时,先以案例讲解,然后播放临床典型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其临床表现、提出护理措施,使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学会以科学的思维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

1.2.4数据延伸法

烧伤课程知识点分布零散,采用数据延伸法进行课堂小结,如提问学生“5、6、7”、“1.5mL”、“30~50mL/h”等数据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学生就能够立即思考“5、6、7”是指成人的双上肢体表面积,“1.5mL”是指成人烧伤后第一个24h的输液总量为每1%烧伤面积(Ⅱ°、Ⅲ°)每公斤体质量应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1.5mL,“30~50mL/h”代表烧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后成人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30~50mL/h。数据延伸法可有效的突出重点,提高学生辨析力,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1.2.5教学过程

篇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28-02

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但能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并能使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从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结合外科手术的特殊性,必要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手术前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

1.1 手术前患者的心理特征:在手术前,通常情况下,生活现状和方式的突然改变,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的中断,对自己的疾病的关切和猜疑,平时身体健康的人一旦住院就很快进入患者的角色。而且,由于患者对未来手术和麻醉的不了解及对手术效果的担忧,其心理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1.1.1 焦虑。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和将要接受的手术大多会感到焦虑、悲观,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出汗、语速急促,在病房来回走动,以及急于向人倾诉等。一般情况下,从悲观焦虑的程度来看,老年人和成年人重于儿童,而女性重于男性。

1.1.2 恐惧。手术患者由于自身对所患疾病的不了解,在医院看到各种病患和手术后的患者,以及和一些非专业人士的交流,都会使患者在住院后产生各种恐惧。表现为害怕打针、害怕手术和所要做的各种检查会带来的疼痛和不适,害怕手术后会出现一些后遗症等。

1.1.3 多疑和情绪的不稳定。手术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的陌生,心理的高度紧张,对身体变化的过度注意等,身体稍有不适和疼痛,就会紧张不安,情绪波动,不断向医生护士咨询自己的病情,或从家庭成员的举止来判断是否对自己的病情有所隐瞒。遇事较为激动,甚至会与医生护士发生口角冲突,对病人呵斥等。

1.2 护理措施:鉴于手术前患者的心理特征,为了达到手术顺利进行的目的,圆满完成手术,护理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2.1 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病情。医护人员应以恰当的方式想患者和家属解释病情,让他们全面了解病情及与此相关的一切信息,最大限度的争取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

1.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和理解病人,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表现出对患者的同情和关心,通过自己的言行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从而减轻心理负担,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

1.2.3 术前教育。在手术前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性别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术前教育。

2 手术中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策略

2.1 手术中期患者的心理特征:手术患者一旦要进入手术,与之相对应,患者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2.1.1 抑制心理,进入手术室,在大多数患者看来表面都十分镇静,但实际上全部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是一种过分紧张后的心理抑制,从内心来讲渴望手术的完满成功,但也有一种生离死别的感觉。

2.1.2 紧张。处于手术室这样的环境之中,医生、麻醉师、护士繁忙的工作和严肃的态度都会刺激患者,患者会自觉不自觉地进入紧张状态。

2.2 护理策略:鉴于以上特征,医护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2.2.1 加强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提早到手术室门口迎接患者,和患者一同走进手术室,亲切称呼并妥善安排患者,询问患者心里是否不适,加强心理安慰。

2.2.2 营造良好的手术氛围。术中要保持手术室的安静,医护人员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要尽量避免各种不利于患者的因素,患者在清醒状态时,医护人员切不可在术中谈论患者的病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和物品的来回穿梭。

3 手术后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和防护措施

3.1 手术后期患者的心理特征:随着外科手术的结束,受身体的疼痛,对效果的担忧及手术花费等因素的影响,和以前相比,患者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3.1.1 恐惧和忧虑。手术后刀口疼痛,身体不适会导致患者出现恐惧感,部分患者还会对手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等忧心忡忡。还有患者对手术带来的医疗费用的担心,害怕会给家庭增加负担而忧虑。

3.1.2 情绪不稳定。手术后患者也会因疼痛、不适或康复不顺利而发生情绪急躁,这通常是人在疼痛和环境变化的抗争中,不能自控而激起的情绪发泄。

3.2 防护措施:鉴于以上几个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3.2.1 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医护人员要让患者明白,手术治病虽然很重要,但疾病的康复只靠手术的治疗是不够的,还要依赖患者自己的努力,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持之以恒。

3.2.2 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做好家属的工作,使家属全面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以及后续的康复所要注意的问题,协助护理人员努力实施各项后续治疗及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3 重视心理安慰。当患者清醒过来,护理人员应以温和的语调告诉患者手术效果。向患者祝贺,这对刚刚苏醒的患者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经常访问患者,对于已有不良心理反应的患者,应细心了解,具体分析,通过心理开导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整个手术中是不可忽视的,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外科护理人员,心理护理应始终贯穿在护理过程中,善于应用心理护理,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彦玲,贾晓梅,曹月敏.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

[2]林秋琴.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02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5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男48例,女27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5.5±8.5)岁;手术类型为肾结石取石术38例,肾囊肿去除术15例,肾切除术12例,肾肿瘤切除术5例,输尿管成形术5例。研究组男47例,女28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5.8±7.4)岁;手术类型为肾结石取石术37例,肾囊肿去除术16例,肾切除术13例,肾肿瘤切除术5例,输尿管成形术4例。2组在性别、年龄与手术类型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均成功实施开放性泌尿外科手术;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认知能力。排除标准:慢性疼痛病史;长期酗血或药物成瘾;贫血、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有精神疾病史。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创口情况;全面实施引流管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基础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术后疼痛与睡眠情况应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1.2.1术前护理:⑴疼痛指导:疼痛是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而泌尿外科术后创口疼痛是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护理人员应于术前向患者讲解术后疼痛的发生原因、镇痛方法、如何评估自身疼痛程度等,以便增强对术后疼痛的认知度,做好身心准备。从客观的角度向患者分析使用镇痛药的优势及对机体的影响,在说明镇痛药物的安全与重要性的同时,也需要告知其不可过于依赖药物,合理掌握用药时机与频次,特别是对于疼痛感不明确者,不可随意实施镇痛药物治疗。⑵心理护理:有研究发现,心理因素是除疼痛外,导致手术患者失眠的另一重要因素[4]。多数患者担心疾病治疗情况、手术意外、预后、术后是否影响生活质量等,出现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继而影响睡眠质量。针此对,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等,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消除不良心理顾虑。对于惧怕疼痛者,护理人员应给予足够的同情心,通过语言与肢体交流,引导其淡化或摆脱对疼痛的意念,并可通过谈话、读书、看电视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感受。⑶环境护理:病房环境也是影响患手里术后睡眠质量的关键原因[5]。多数患者对于医院存在陌生感受,所以在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带其参观病房,熟悉病区环境。每张病床间均安装隔帘,充分保护患者的隐私,以便其入睡。此外,为患者准备各类型的多功能病床,满足不同泌尿外科疾病患者的需求。夜间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尽量集中操作,并为夜间膀胱冲洗者备好大包装的冲洗液,减少更换频次,保证其他患者睡眠不受干扰。1.2.2术中护理:手术当日,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全程的陪护,术前向其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医护团队,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同时,通过激励与鼓励性的语言帮助患者放松情绪,树立起对手术的信心。术中以眼神或肢体语言等疏导患者的紧张情绪,避免心理应激反应过重而影响生命体征指标,同时注意做好保暖措施。1.2.3术后护理:①疼痛护理:麻醉药物代谢后,多数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便可感觉到创口疼痛。护理人员应于麻醉消失的第一时间向患者说明术后疼痛属于正常情况,并根据疼痛的原因、部位、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指导患者取舒适、正确的,由于术后需要留置引流管,所以普遍选择健侧卧位或平卧位,每间隔2h更换1次,尽量减少后腹膜牵拉作用,并指导家属监督患者以正确的休息。患者在床上翻身、活动或咳嗽时,应用双手适当固定腹部,减少腹部张力。待患者病情,可采用按摩、松弛肌肉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或以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肌肉,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不定期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对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4分者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治疗。②胃肠功能支持:由于多数患者术后喜好进食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加之活动量减少,疼痛感抑制了胃肠功能,所以极易出现腹胀、便秘等症状,不仅加重了疼痛阈值,同时也使其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护理干预,嘱其术后1周时禁食产气食品,例如牛奶、豆类、糖类等,适量补充蛋白质,多食物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同时,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离床活动,以便加强胃肠道蠕动,预防便秘。③换药护理:每次换药前指导患者适当摄食,以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度。换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通过耐心且亲切的交谈开导患者,并指导其配合换药手法,最大程度上减少疼痛感。

1.3观察指标

采用VAS量表评价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24、48h时的疼痛程度。VAS量表满分为10分,其中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无法耐受的剧痛,评分越高说明疼痛越重。通过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入院当日)与干预后(术后2d时)的睡眠质量。PSQI量表分值范围为0~21分,包括睡眠总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睡眠效率、日间状态与睡眠质量7项,每项0~3分,评分越低说明睡眠质量越佳。观察对比2组患者镇痛药物平均使用频次与每夜平均睡眠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前与术后

24、48h时的疼痛程度对比2组术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48h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对比

2组干预前PSQI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PSQI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3镇痛药物平均使用频次与每夜平均睡眠时间对比

篇4

疼痛是患者外科手术后普遍遇到的问题,尤其是麻醉作用消退后,伤口组织受损引发的有害性刺激给患者带来疼痛的主观感受。术后疼痛给患者的身体、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延缓患者病情的康复。术后疼痛可能会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伤口易于受到感染,良好的术后疼痛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有利于患者提高食欲和睡眠质量,同时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康复的进程。因此,采用积极的护理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综合护理干预的对象

选取2012年11 月~ 2013 年3 月于住院治疗的手术患者共80 例。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2 组,观察组40 例,对照组40 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 例;其中泌尿系手术11 例,胃肠手术6 例,乳腺手术5 例,肺胸部手术5 例,脑部手术8例,阑尾炎手术3 例,甲状腺2 例; 麻醉方式: 局麻者11 例,连续硬膜外麻醉者29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5 例,男女之比为1. 67∶ 1;年龄11 ~ 77 岁,平均( 42. 7 ± 13. 4) 岁; 其中泌尿系手术13 例,胃肠手术8 例,乳腺手术5 例,肺胸部手术3 例,脑部手术6 例,阑尾炎手术3 例,腹股沟疝2例;麻醉方式: 局麻者13 例,连续硬膜外麻醉者26 例。

二、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策略

1、健康宣教

良好的健康宣教工作是护理中重要的环节。在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宣教的同时,还应通过简单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为基础,积极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麻醉方法、手术步骤等,并就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时间、程度以及止痛措施、镇痛药物等适应内容也一一告之患者;使患者充分了解术后疼痛产生原因,加深患者对术后镇痛的进一步认知并做好配合工作。

2、饮食护理

患者行外科手术后, 极易出现并发症情况, 此时,必须注重患者的饮食护理, 使其抵抗能力得到增强, 确保患者体内营养充足。医护人员需定时给患者提供营养丰富的流食。术后禁止过度运动, 加强患者的胃胀现象, 遵循少吃多餐原则, 每天可食用顿饭, 每顿饭切忌吃饱, 便于减轻患者心脏负担, 一旦其心脏负担加重, 就会出现心理衰竭症状, 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患者在住院期间需禁烟、禁酒, 禁止食用一切刺激性过大的食品, 术后必须食用清淡食物, 多吃水果、蔬菜, 补充其体内的营养和维生素, 除此之外, 还可以食用瘦肉、鱼等。需注意的是, 少食肥肉, 有利于确保血压的稳定。饭后可适度运动, 例如打太极、慢跑等。

3、心理护理

术后, 患者的疼痛感加强,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情, 严重情况下, 甚至给其留下心理阴影, 此时, 护理人员需鼓励患者接受治疗, 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告诉患者手术的成功率非常高, 减轻其心理压力。除此之外, 还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 给其传授一些相关的健康知识, 让患者能够从中了解到自身的具体症状以及手术的具体实施情况。另外, 还可以向患者讲解手术中需重点注重的问题, 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给其一个缓冲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使其愿意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治疗。

4、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需定时查巡病房, 对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另外, 对其的情绪变化也要密切关注, 一旦发现患者的生理或心理存在问题, 都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定期按摩患者的手术部位, 并帮助其翻身, 避免因卧床太久, 发生压疮。检查患者皮肤有无发生异常, 若有异常, 则要及时用药治疗。有的患者可能由于疼痛过度或心理压力过大, 导致失眠, 针对这种情况, 除了上述所说的进行心理护理外, 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 使其失眠状况逐渐得到改善。定期为患者打扫病房, 保持室内清洁。消除病房中的一切安全隐患, 地板需防滑, 避免出现患者摔倒的情况。病床设置要合理, 无需太高。

5、行为干预

首先,指导、帮助术后的患者选择一个更加舒适的,尽量放松肌肉以达缓解疼痛感的目的。当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可每2h指导、帮助其更换一次,以减少切口的张力,进一步促进其局部血供、减轻疼痛。其次,护理人员需注意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对探访时间及人数须加以严格控制,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空间。第三,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皮下组织按摩,使其肌肉松弛,加速血液循环,有效促进致痛物质的吸收,进而提高患者局部组痛阈。第四,可播放一些舒缓、柔和的音乐,令患者的心情放松,可不同程度地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感。第五,协助患者家属创建积极、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这也更加利于患者保持一个愉悦、轻松的心情,从而提高痛阈值。

6、 合理用药

控制疼痛的有效方法是及早使用止痛药物,以预防疼痛的发生或防止其加重。这样取得的效果较好,用药量也少。在应用止痛药物的同时,也可应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如身体松弛疗法、分散注意力等,不仅能提高止痛效果,而且使止痛药的用药量减少、有效时间延长,甚至逐渐停药而不出现疼痛。

综上所述, 随着现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术后疼痛的处理势必成为今后护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在社会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医疗的服务内容除了维护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培养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生活态度。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提出,正是这两种社会趋势下所迸发出的新的火花。因此,通过具体的试验对照研究,来确认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处理术后疼痛方面的疗效,富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洁群,刘紫燕.护理干预改善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2):1671-1672.

篇5

普外科是医院的主要手术科室之一,包括胃十二指肠手术、小肠手术、结肠癌、直肠癌手术等。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较为复杂繁琐,是外科护理中的一个难题。如何做好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心身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1],术后疼痛及相关的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术后恢复。 现将近年来本院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收集

我院普外科2005~2010年收治的手术患者1500例,男1000例,女500例,男女比例是2∶1,年龄20~67岁。 由于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配合,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任何护理差错和并发症。

2 术前护理

2.1 加强护患沟通,增进服务意识,强调护理人员必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放在心中的服务理念,在病人入院时做好接待,强调4个“第1次”满意,即第1次入院介绍,第1次健康教育,第1次饮食,第1次检查时的护送,让病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护理活动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交流技巧,遇事能“换位思考”,并努力学会“移情”,最大程度地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2.2 心理护理:手术患者对手术都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多数患者对手术不了解,同时对手术能否成功产生种种疑虑,从而表现出心态不平衡及焦虑。针对手术患者存在术前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该以热情主动通俗易懂且科学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介绍手术和疾病的有关知识,并举出成功病例鼓励病人清除顾虑,解除紧张不安的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2.3 戒烟:向患者宣传吸烟对疾病的危害及戒烟的重要性,有效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2.4 呼吸功能训练:对不同的手术患者进行相应的呼吸训练,如老年患者应术前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对预防术后呼吸功能不全起重要作用。并训练病人正确的咳痰方式。

2.5 对高血压、冠心病或心电图不正常的患者除给予针对性降压扩冠治疗外,应进一步提高心肌的储备功能。

2.6 糖尿病病人血糖要控制

⑦床上训练解大小便等。 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伤口疼痛:是由于皮肤表面及内部组织的疼痛神经末梢直接受到切割性损伤,引起化学物质的释放与传导,经由脊髓传至大脑而感受到痛,是主观的体验[2]。几乎所有的手术病人都会经历疼痛,疼痛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手术当天[3]。疼痛认知时病人对疼痛问题的信念、态度,归因及期待,也包括影响疼痛过程的因素,如意识状态,过去的经验,疼痛的意义,应对策略。因此应正确引导病人对疼痛的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分散术后患者的注意力,以此减轻患者疼痛。

3.2 一般护理:加强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肠瘘患者由于大量丢失消化液,因此容易发生水、电解质而和酸碱失衡。护理上重点观察神志、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皮肤温度及弹性,观察肠蠕动及腹胀程度,有无恶心、呕吐、瘘口渗出液,精确计算腹腔冲洗引流量,动态监测水电解质、肾功能和血气变化。 3.3 基础护理:患者长期卧床者,需要协助其定时翻身及按摩受压部位,鼓励患者有效咳痰,定时给予翻身叩背,协助排痰,必要时给予药物支持,预防肺部感染。口腔护理每天2次,保持口腔清洁。高热时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

3.4 专病护理:不同的手术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如引流管的护理、瘘口的护理、营养的护理等等。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社会和家庭角色以及经济状况的改变,适应能力减弱,机体承受手术创伤的能力下降[4]。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护理人员应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较顺利的康复。

3.5 术后心理护理与出院指导:术后开展积极的心理护理,对减轻疼痛,加速患者身体康复十分有利。由于手术做的成功,切除了病灶,患者卸下了负担,愿意接受治疗和护理。尤其对于腹壁造瘘的患者心理护理及其重要,护理人员要给予特别的关怀,既要尽快教会患者自我护理肠造瘘口和使用人工袋,注意观察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要使患者尽快适应术后腹壁造瘘的改道生活。患者出院时要指导伤口的坐浴、换药及人工袋的使用,指导饮食,避免大便过干或过稀。掌握劳动强度,避免腹压过高,定期门诊复查。指导用药、生活护理、心理疏导、注意自我调节,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向家属讲明心身护理的重要性,鼓励、支持、体贴、安慰患者,保持心情愉快。通过对2700例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观察,我们认为对术后患者的身心护理十分重要,做得好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注重术后患者的身心护理是每位护理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4 讨 论

随着公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进行业务素质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护患沟通,推进护士礼仪服务,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 Yuen TS,Lrwin MG.The’fifth vital sign’.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2005,11(3):145~146

篇6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33

在临床上,患者在实施腹部外科手术之后,往往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最为多见的就是肺部感染。一旦出现肺部感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将在生理上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加强对腹部外科术后的综合护理,以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笔者将对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所收治的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80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获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所收治的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在19~78岁之间,平均年龄(41.6±3.5)岁。手术类型:34例为胃肠道有关手术,27例胆道有关手术,19例肝脏有关手术;全部患者都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

1.2方法

对本组80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术前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同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以便使其能够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且做好术前准备。加强营养吸收,提升机体的耐受力,对于吸烟者,护理人员应当告知其在术前必须戒烟,从而防止感染的出现,依据择期手术的要求,患者必须戒烟两周以上[1]。

(2)术后护理:①术后,在情况允许下,护理人员应当协助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加大肺活量,促使分泌物的排出,从而保证呼吸的畅通[2]。②注意对患者的保暖工作,以避免患者感冒着凉。夏季,护理人员应当对空调的温度进行调节,而冬季应当加强保暖,不可忽热忽冷。③护理人员应当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以便帮助患者进行正常的咳嗽与排痰,同时积极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假使患者无力咳嗽、排痰,那么应当对其进行雾化吸入。④加强口腔护理,采取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对口腔进行清洗;针对口腔炎患者,可采取2~4%的蹦酸溶液予以清洗,同时用棉球对口腔黏膜、牙齿进行清洁,以此防止肺部感染的出现。⑤保持良好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开窗通风,且控制探访人数,以保证病室空气的清新。⑥注重鼻胃管的护理,定期对鼻腔进行清洗,在胃肠功能恢复之后,应及时将其拔除,同时也将腹腔引流管拔除,从而使腹腔保持密闭性[3]。⑦依据临床医生的叮嘱,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切不可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剂量,否则极易引发各种感染。

1.3术后肺部感染判断标准[4]

患者出现新的亦或者是进展的影像学肺部渗出阴影,并且出现两个以及以上的临床症状(痰液变成脓性或者是变多、白细胞降低或增加、高于38℃的发热等),那么则确诊为术后肺部感染。

2结果

(1)肺部感染情况:在80例患者中,有9例出现术后肺部感染(5例真菌感染,4例肺部细菌感染),感染率为11.25%。

(2)临床治疗情况分析:对肺部感染患者采取抗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综合护理,有8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率是88.9%,1例死亡。

3讨论

在外科手术中,腹部手术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手术类型,其在治疗腹部外科疾病上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然而,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由于受到原有基础疾病与手术的影响,在手术后往往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最为普遍且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就是肺部感染。患者在实施腹部外科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与以下几点原因有关:(1)手术前患者已经患有基础性呼吸系统疾病,例如气管支气管炎,在对其进行麻醉时,正压呼吸可能会把气管支气管中的细菌向肺泡扩散,从而引起肺部感染[5];(2)在咳嗽或深呼吸的过程中,切口疼痛会加剧,因此不敢进行有效的咳嗽或腹式呼吸,无法将气管中的分泌物排出,进而导致细菌定植。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是极为有必要的。

在本次研究中,对本组80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获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其中有9例出现术后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1.25%,而在通过药物治疗之后,有8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死亡。由此可见,对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的效果,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宏,王莉.260例老年腹部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2):218.

[2]黄春桃,黄丽霞.28例腹部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4):71-72.

篇7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6月在本院泌尿外科择期行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198例患者,平均年龄(68.7±9.5)岁,平均病程(5.9±1.8)年。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症状评分、尿动力学检查、泌尿系超声检查等明确诊断,排除具有手术禁忌证患者。其中,87例发生尿路感染,75例伴发尿潴留,32例出现双肾积水,48例出现膀胱结石,64例伴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各9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伴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在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综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以心理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1)术前护理措施:告诫患者戒烟戒酒,进行清淡饮食,术前12 h禁食,8 h禁饮,术前常规清洁肠道,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消除患者对手术的不安、焦虑和恐惧心理,嘱咐患者安静静养,以保证充足的休息;(2)术中护理措施:术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调整患者焦虑、抑郁和紧张等不良情绪,让患者以最好的状态配合手术;患者取截石位时动作要舒缓,提前将海绵衬垫垫在腿架上膝关节处,以避免因小腿受压迫而造成神经和血管损伤;术中对冲洗用的生理盐水加温至体温开展低压灌注,以保证良好的术野;(3)术后护理措施:术后对膀胱进行冲洗,保证冲洗畅通,观察冲洗液量和颜色变化,冲洗速度避免过快;叮嘱患者多喝水,加强会护理,避免发生尿路感染;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便秘的产生;尽早指导患者开始盆底肌肉训练,以促进恢复排尿功能。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随访3个月,对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和生活质量(QOL)评分情况进行比较[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效果情况的比较 综合组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综合组的膀胱痉挛发生率9.1%(9/99)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1.2%(2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657,P=0.017)。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综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067,P=0.005),见表2。

2.3 两组随访3个月后远期疗效的比较 随访3个月后,综合组的残余尿量和前列腺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最大尿流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是目前临床治疗BPH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但是,患者术后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出现尿道口疼痛和膀胱痉挛等症状,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5]。因此,加强对BPH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围术期全过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显示,综合组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了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与李慧娟等的研究结论相同。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心理状态,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效果,并且有助于改善远期手术效果,减少尿液残余,缓解尿路梗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91-01

前言:

加强患者的疼痛教育,提高对术后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术后镇痛服务,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在医院泌尿外科的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 2011 年7月~2012 年 6月在我院院泌尿科进行手术的100例患者。 男59例,女41例,年龄 18~79 岁,平均(57.45±11.35)岁,原发病情况:前列腺增生38 例,鞘膜积液12 例,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22例,膀胱癌 13 例,尿道断裂8例,肾癌5 例,其他 2 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泌尿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综合的入院宣教。内容包括:①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感觉,但心理作用对疼痛感觉的影响不容忽视,良好的健康心态能够明显减轻疼痛感觉[1];②通过健康宣教,正确使用镇痛药不仅不会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而且减轻疼痛的同时增加患者的舒适感,促进睡眠质量,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2];③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从根本上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平稳过渡到手术时期[3)。

1.2.2术后护理 (1)责任护士在病房做好接术后患者的准备,整个过程流畅、准确且训练有素,让患者感到安全放心。(2)应用镇痛泵的护理[4] 支持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PCA),PCA不仅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且不会影响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安全无成瘾性。(3)按时给药,即患者在未出现疼痛感之前已服用镇痛药,在疼痛出现之前镇痛药的药力已经发挥,而不是等到疼痛难忍时再给药,这样就可以使患者一直出在不痛或不是很痛的状态,而且这种“按时给药”的方式较疼痛剧烈时用药量小,且镇痛效果好。给药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动态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做出处理。

1.3 评价指标

①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VAS法是目前临床上止痛药及止痛技术的最常用的评价标准,具体的做法是利用一条10cm的线段,从左边的“0”到右边的“10”表示疼痛程度不断增加,左端“0”表示无痛,右端“10”表示无法承受的剧痛,中间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己的感觉在线段上进行标记以表示自己的疼痛程度,标记处的数值就是VAS值。具体分级标准为:“0”表示无痛;“1~3”表示轻度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10”表示重度疼痛。②满意度调查:采用自行编制的“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沟通交流等方面。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经核查全部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近年来,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疼痛理论,疼痛控制已成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所在。对泌尿外科来说,术后不仅有切口的疼痛,往往会有多种原因导致剧烈疼痛,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只是培训,使其改变传统的“镇痛药会成瘾”的观念.正确地使用镇痛药能起到镇痛的效果,且不会发生药物依赖。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结论

综上所述,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总体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静,张元菊,杨健,等.儿童疼痛评估工具及选择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7A):1698-1700.

篇9

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主要是由手术治疗或外部刺激所引起的不舒服感觉。在临床研究中,疼痛是指有真正存在或潜在的身体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舒服知觉和心理感觉。经相关调查,80%术后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对于腹部外科手术来说,术后疼痛主要因手术伤口和引流管刺激所造成。如果术后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和处理,就会影响机体恢复,影响手术伤口的愈合效果。因此,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疼痛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我院收治并行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将其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方式,并进行对比分析,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并进行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7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均在12-50岁之间;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均在11-54之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方式等方面,均无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现就综合护理的方法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1.2.1术前护理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主要是正确认识术后疼痛及止痛药,让患者了解疼痛评估标准,使病人认识到术前适当活动和术后及时报告疼痛,处理疼痛的重要性,从而加强手术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知,使其能够在术后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做好日常护理工作,进而在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方式下早日康复。

1.2.2术后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及时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通过观察和询问来了解患者疼痛程度。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还需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对疼痛生理学、心理学要所有了解和掌握,以此对患者疼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其次,术后患者会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情绪,这时患者的机体忍受能力就会下降,对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精心照顾,耐心沟通,根据每例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讲解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现象,并让患者了解病情状况,消除焦虑不安的心理情绪。最后,术后患者疼痛可以使用适量的止痛药物,在使用止痛药前,需要根据术后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用药时间需控制在患者疼痛发作之前。对于术后伤口疼痛较为明显且诊断确切的患者,需进行预防用药和定时用药,避免患者术后疼痛较为严重时再给药。止痛药需选择正确合理的给药方法,患者服用止痛药后要及时观察患者的体征和不良反应情况。

1.3评价指标观察术后患者清醒时、术后1天及术后2天的疼痛情况,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为评价标准,术后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疼痛情况给出不同评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强烈。另外,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束后,需进行护理问卷调查,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采用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组间感染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VAS评价比较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VAS评价,可以了解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情况。

2.2护理结束后需要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此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从上表可知,观察组综合护理方式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7.33%,对照组为73.33,两组调查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篇10

90%以上的胸外科患者是恶性肿瘤,入住胸外科时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由于手术能够引起心理应激反应,在手术前后常产生焦虑情绪,有报道称,其主要表现为恐惧性焦虑,术前焦虑发生率高达54%[1]。开胸手术作为大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原,患者术前会产生较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医护人员在鼓励患者继续保持积极应对方式的同时,更应重视对消极应对方式进行有效的干预,进行正确的综合护理措施,使其克服消极应对行为,以降低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水平[2]。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共92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46例。观察组46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38.7±2.6)岁,对照组46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39.1±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及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干预措施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胸外科手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为:①护理人员耐心的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方案,心理疏导 1 次/d,每次约20 min,鼓励患者适当宣泄消极情绪,并给予针对性疏导、安慰和鼓励,缓解患者负性心理,改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片面认识,正确面对现实,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消除顾虑及无助感,激发生存欲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②入院后积极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取得患者信任,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基本知识及治疗现状,详细讲解术前准备及术后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及恐惧心理。保持病区安静、整洁,床垫被褥舒适,枕头高度适中,保持适合睡眠的房间温度、光线;③护理人员适当增加巡房的时间和次数,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患关系,并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以取得患者充分的信任。同时提醒患者家属按时进行探视,多与患者交流,征求患者本人意见,以突出患者对其家庭的重要作用,增强其对疾病治疗的渴望,从而令其积极主动地配合医院治疗。根据患者家属及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可适当放宽家属等的探视时间,尽量让患者家属陪伴在患者身边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增强治疗信心;④加强医疗病区的管理,尽量保持病区安静整洁,加强禁止病区内车辆鸣笛等的监管力度。治疗期间由于焦虑、疼痛等原因不易睡眠的患者可通过音乐等方式促进其睡眠。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第1d、术后第3d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第1d、第3d SAS评分情况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手术前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d及第3d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由表2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胸外科患者病情多较重,手术创伤大,引流管留置较多,患者的心理、生理易出现较强烈的应激反应,围手术期患者也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其中以恐惧性焦虑为主,其可通过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增强伤害性感受器的自发活动,同时刺激神经内分泌系统,相应增加了机体内致痛物质和抗镇痛物质,加重术后疼痛[3]。患者对住院环境不熟悉,如果缺乏亲人陪伴,缺乏对手术的了解,担心手术失败、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等,更易致焦虑情绪加重,这种负面情绪对手术及术后康复都会造成明显不良影响。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干预、社会支持、信息支持、促进良好睡眠等,有效改善了胸外科患者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利于术后恢复[4]。系统的信息支持可有效缓解围手术期患者焦虑,通过向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与手术相关信息的解释与宣教,使得患者对手术及预后有全面了解,缓解了心理压力,积极面对手术,增加适应能力,同时有利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有利于术后恢复[5]。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两组患者手术前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d及第3d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综上,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焦虑水平,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颖.综合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3):258-259.

[2]李莲玉.综合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及睡眠质量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3):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