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08: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教委1994年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把教学技能分为5类:教学设计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变化技能。其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技能是师范生专业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是指师范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提高师范生管理课堂、协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能力的实践训练。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以及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工作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作为中心环节,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试讲是为师范生上好一堂课打好基础,因此,师范生课堂教学训练是为师范生走向教师岗位的基础。笔者通过观察大三学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发现师范生在课堂教学试讲中经常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表达方面不足。在试讲中,常会出现叙述不清、用词不准、口头语言过多、语言节奏快慢不当、音调平淡等一些问题。这些情况,会导致学生听不清教师所讲知识点,抓不住学习重点、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学习的兴趣等问题,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学设计方面不足。试讲中常会出现导入不当、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混乱、内容选择不适、重难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当出现这些问题时,一堂课就会出现思路混乱、学生听不懂,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板书设计方面的不足。板书是利用简练的文字、符号、字母和图形等将课堂教学的内容概括、精练地书写在黑板上形成的板面,以便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试讲中可以看出师范生的板书质量不是很高,板书缺乏设计。
(4)应变能力方面存在不足。试讲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的状况,如课件不能正常播放、教师操作失误等,如果不能灵活应变的话,将会影响整堂课的进度,导致整堂课无法正常进行。
2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综合考虑试讲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要上好一堂好课应做到:
(1)通过语言吸引学生。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教者的语言清晰、简练、生动、趣味盎然、富有感染力这是语言关的标准。课堂上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且通过适时适当的提问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思考和学习,这样课堂才能变成有生命力的课堂。
(2)通过好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好的教学设计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教材)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环境、教师自身能力等因素,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课堂教学作出具有特色的规划和设计。
首先,导入技能在课堂教学中也十分重要。导入是教者在学习开始前对学生的引导行为,有直接导入、旧知识导入、案例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不同的导入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及学生特点选取合适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兴趣。其次,教学过程应该是完整、合理的。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完整的、思路清晰的、时间安排合理的,并且做到目标明确、知识准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以及合适的板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只有清楚课标、对教材知识点熟悉、了解自己的学生特点、并且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设计好一堂课和上好一堂课。
(3)善于应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相同。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教师事先没有预测到的突发事件,所以教师必须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面对课堂上的各种突况,教师应该做到沉着冷静、灵活应对。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善于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
(4)不断反思。一堂真实的课往往都是存在一定缺陷的,是值得改进的课。所以在每次上完课后,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做出反思并改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善于总结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度、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合适度等问题,并且不断在总结和改进中进步。
3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时候专家们认为的好课,学生往往并不认可。其实,原因很简单,专家们评课时往往忽视了授课主体即教师的作用。结合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实践训练,笔者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什么是一堂好课:
(1)从教师角度看,准备充分的课是一堂好课。在课前,教师应熟悉教材及知识点,并且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教学计划,使得整堂课结构设计合理,教学思路请晰,突出重点难点,教法适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听会学会。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讲授过程无知识性错误。并且教师应该关注每个个体,按照每个学生的特征促进其发展,到课堂教学结束时使得所有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和变化。这对于教师来说,实现了一堂课的有效性,完成了一堂课的基本目标。因此,准备充分的课是一堂好课。
(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提高的课是一堂好课。一堂好课不仅是教师教得好,更应该是学生认识、学习了一定的知识,学生学得好、有一定收获的课。而学生要学好,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才能真正的从课堂中学到知识。所以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课。一堂课只有设计简单独特,才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并且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这样学生才能从课堂中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因此,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的课才能算是一堂好课。
(3)从课堂角度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是一堂好课。一堂好课应该是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并且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与学生都积极参与的课。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应该让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获取,这样获取的知识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长久的记忆并在需要时被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一堂好课,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设计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解决理论、实践问题的欲望和能力的基本方法。
2.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及其技能训练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设计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丰富、鲜活的事例吸引学生,适当扩充教学内容,将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引入课堂,对一些常见的“老问题”,要力争讲出新意,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次,要注重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更开阔的空间,使学生在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矛盾冲突中进行思考。
再次,要注重情感启发,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才能真正完成政治课感人、化人、育人的特定任务。
(二)讨论式教学及其技能训练
1.讨论式教学的含义
讨论式教学方式是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它是与“一言堂”相对立的。
2.讨论式教学的运用及其技能训练
讨论式教学在运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选好讨论题目,最好找当时社会都在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2)要做好讨论的准备工作,提前准备好相关问题的资料。
(3)要加强对讨论的调控和引导。
(4)要做好讨论总结。
(三)研究性教学及其技能训练
1.研究性教学的含义
所谓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学习、小组合作或全班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接触社会,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2.研究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研究性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1)确定研究的问题,即在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共同确定研究的问题,确定的问题既源于教材,又与实际紧密结合,同时确定的问题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贴近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2)开展课前调查研究,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分小组或个人搜集加工处理信息。
二、思想政治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技能训练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方法、途径和手段。
(一)讲授法的运用及其技能训练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1.讲述法。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事实材料,交待问题产生、发展经过,描述人物形象或情节的基本教学方法。
2.讲解法。指教师用精确的语言、确凿的实例,分析、论证基本概念和原理,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常用教学方法。
3.讲读法。指以教师的讲和引导学生读相结合进行教学。
4.讲演法。指教师以生动的演说,针对某一涉及面较广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地论述,从而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方法。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教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的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所提高。
(2)注意启发。在讲授中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3)讲究语言艺术。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近年来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在各高等师范院校不断强调“综合化”的办学理念过程中却呈现出不断弱化的趋势。实践表明,师范学生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化要求的基本内容,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是解决师范学生成长为专业化教师的重要途径。
一、教师职业技能的界定
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一般包括教学语言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学质量测评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等。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具有抽象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物理学自身的学科特点要求物理教师要除具备所有教师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以外,还应有物理教师的学科职业技能,可归纳为物理实验教学能力、抽象物理模型的教学能力、物理新课导入的教学技能以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教学技能。
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缺失现状与原因分析
多年指导大学四年级学生教育实习的教学经验以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表明,许多新任物理教师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演示目标不明确,演示实验与物理教学衔接的不够,没有充分发挥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功效;也有的教师把物理课讲成了数学课,繁杂的数学推导吓倒了学生,导致学生厌倦学习物理;也有的教师把物理课讲成了物理学史课,不注重培养学生物理学研究方法,没有高度和理论深度。例如,在物理新概念的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概念的引入显得僵硬、死板,常和学生已有的前概念或定势思维相冲突,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没有兴趣。
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就是高校在追求办学综合化的过程中,弱化了培养学生教师职业能力的工作。过去以培养教师为主流的师范院校逐渐在向综合性大学过渡,增设理工农医类专业,一本院校开始招生三本非师范类专业,办学规模日益增大,从而导致没有了师范特色。办学规模增加的师范院校,往往受人力和物力的限制,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有弱化的趋势。其二,近年来教师岗位饱和,毕业生供大于求,教师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很多师范生对教师行业没有信心,刚入学就以考研究生提高自己的学历为目的,也有学生以大学为跳板,为将来考取公务员提供一个基本条件,这些学生平时只会一味的学习基础文化课,对教师必备的技能全然不顾。
三、在“普通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可行性
很多院校都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安排在教育实习时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为时已晚。要从入学起就应开展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有意识地开展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训练。认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无关,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结合物理专业知识的教学,合理开发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其意义重大。以下结合普通物理学的内容及其课程特点,讨论在“普通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可行性问题。
首先,普通物理学的内容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自然科学之一,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力、热、光、电物理知识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所以,“普通物理”课程中适合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有很多,主要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有意识地开展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对于学生所熟悉的内容,经过中学的学习已具备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在新课学习中对重点、难点的把握比较准确,教师在这些内容的讲解上较为容易,可以在较少的时间内完成大学物理知识的教学任务,将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组织学生开展课前小讲台教学活动,或开展模拟授课比赛,大学教师给予在教师职业技能方面的点评,同学之间也可互相点评,把自己的见解认识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有目的地将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活动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初步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
其次,从大学“普通物理学”课程的特点来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也是完全可行的。相对于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学等理论性很强的理论物理课程来说,普通物理学较简单易懂,应用性较强。在不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某些章节的内容比较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将师范生的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和其未来将成为中学物理老师要具备的各方面的教学技能结合起来,在恰当的时机渗透当今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让学生明白探究式教学的一些基本技能是完全可行的。
四、“普通物理”课堂教学开展物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施建议
1.实验教学技能的训练
物理实验不单是物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大体上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边学边实验和课外实验与制作。课堂演示实验不一定非得用实验室提供的成套仪器,一些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完成的“非常规”实验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演示实验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明显直观、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要有启发性。
“普通物理”课堂教学的教师完全可以应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将物理规律传授给学生。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师在课堂的演示实验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特殊途径,使他们理解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进行实验教学,不仅能较好地完成普通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起到培养“未来中学教师”的实验能力。首先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模仿教师的教学风格,所以教师出色的实验能力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再者大学教师若能适时地针对实验教学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技能进行点拨,强调实验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会对未来从事教学工作的师范生产生积极的作用。
2.抽象物理模型的教学技能训练
物理学家面临的是一个错综复杂、五彩缤纷的世界,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抓住主要的特征而舍弃那些次要的因素,建立“理想模型”,采用物理模型来代替实在的客体,可以使事物的规律具有比较简单的但往往是本质的形式,通过研究这种典型可以便于人们去认识和揭示自然规律。常见的物理模型有将研究对象模型化,如质点、刚体、点电荷、弹簧振子、理想气体等;有将所处的条件模型化,如力学中的光滑面,热学中准静态过程等;有将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模型化,如力学中的自由落体、匀速直线运动、简谐振动和弹性碰撞等。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对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物理方法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渐熟悉这种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使构建物理模型的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与习惯,这也是物理教师应具备的特殊教学技能,即物理教师要有运用物理模型进行教学的能力。
抽象的物理模型教学,可以通过教师具有启发性和幽默感的语言,通过与生活实际中的相似案例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模型的建立。“普通物理”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应用简笔画,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物理模型的理解,如滑块、小车、斜面、滑轮、弹簧以及人与物体的作用等可用多种板画素材。
3.物理新课导入技能的训练
物理新课的导入技能,是物理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成功的导人课题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例如,在讲解能量一课时,学生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学习了质点的运动学、动量和第一个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可采用问题导入法。所谓问题导入法,就是教师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巧妙设问,利用问题,让学生产生疑惑,激发学生思维。采用问题导入新课时,学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那就是能量是否连续,在同学们的认识中能量是当然连续的,那么老师提出的问题肯定会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为了得到答案,同学们便会认真地学习本课。
4.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教学技能训练
要使物理实验上升为理论,成为普遍规律,就需要一种定量的研究方法,物理学中常建立物理模型,应用数学演绎或推导办法进行定量研究问题。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能够熟练应用数学工具,来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对公式进行数学推导能使实验定律得到充分的验证,使学生对理想条件假设下的实验规律有证可循,心服口服。围绕数学为物理服务的原则,有机地将数学推导、演绎和物理实验、模型的结合起来,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恰当的教学方式。既不能把物理课讲成了数学课,否则繁杂的数学推导会吓倒学生,使学生厌倦物理学习;也不能把物理课讲成了历史课,光谈古往今来的物理故事,直接告诉学生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述,这样不能培养学生物理学研究方法,物理课堂也没有高度和理论深度,违背了物理学的教学原则。
五、结束语
普通物理学具有和中学物理衔接性好、课程内容较简单、实用性和实践性高等诸多特点。在“普通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与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任务相互渗透,采用一些恰当的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成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指标,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参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普通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机地开展物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任务是可行有效的。
参考文献: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然而,孩子是怎么做的呢?不尽如人意。家长、老师的要求笼统抽象,怎样做才是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呢?凡此具体实在的指导,几乎是空白。如何纠正这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指导偏差呢?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往能否顺利与和谐,与交往技能相关。因而,我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探索。
1.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我们把课堂交往技能训练内容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1.1 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倾听同学发言。要求学生积极做好倾听的心理准备,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索的学习问题,先独立想一想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然后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记住他人的发言要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所谓非言语信号,主要包括交换目光、侧耳倾听、举目凝视等;所谓言语信号,主要是对他人的发言赞同、接受时,说出表示支持性的言语,如“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觉得你说的对”;如果他人说的不全或答错了,则应该陈述自己的想法,扩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见;学会质疑、发问,学会向他人请教,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
1.2 学会陈述自己想法。陈述自己想法包括回答教师的提问,参与学生间讨论时的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步做到语言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生动自然,注意恰当控制音量。即参与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让全班学生都能听见。
1.3 学会修正他人观点。修正他人观点,主要指修正同学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谈出自己的意见,切忌讲伤害对方的话。当然,教师也要敢于接受学生的“挑刺”。
1.4 学会接受他人意见。接受他人意见包括接受批评与建议。我们要求双方本着平等的态度,乐于接受意见,耐心的听对方说完。意见中肯,点头表示感谢;意见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甚至于不恰当时,也要听得进,提醒自己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如果时机适宜,也要学会适当的进行辩解,以保持交往双方心理的融贯。
2.我们所进行的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关注的不仅是训练的目标和内容,更重视训练的过程和方式。
2.1 认知指导。不良的交往方式往往是缺乏交往策略知识所致。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有关交往策略知识,以指导交往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指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讲解时,遵循技能训练的基本规律,在把握交往技能的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具体行为,分要点进行训练。如倾听技能分解为:注视对方目光、身体前倾、点头微笑等。在分项讲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综合应用于实际交往中。
2.2 榜样示范。课堂上进行训练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学生进行模仿。教师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美国的J。奇尤依指出:交往技能是教师的一种素养。对学生来说,教师应是交往方面的“专家”、“典范”。如课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不轻易否定,哪怕学生说错时,教师也要耐心等待,让学生说完,充分展现其思维过程。教师还要注意树立学生榜样,学生观察到自己与榜样的相似性,更会用心观察学习。
2.3 体验引导。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必须诱感体验,因为从认识到行为都离不开以情感为核心的意向系统的驱动。交往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他人情感,体验交往之乐,体验交往技能训练的价值感、成功感。
2.4 行为演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抓住契机进行练习,也可设定相关情境,塑造良好的交往行为。练习时,当学生的交往行为表现接近预期目标时,应及时予以适当的鼓励,如教师微笑肯定、口头表扬等,从而促进交往技能的保持与内化。
3.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儿童的许多课堂行为是带有偶然性的,这种偶然性可以向必然性转化。教师要强化课堂交往技能训练的意识,促使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促使学生的课堂交往行为规范化。训练时注意两个问题。
3.1 课堂交往技能是一系列行为的、认知的、情感的过程和谐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因而训练时应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认知指导是训练的起点,体验引导是训练的中介,行为演练是训练的落脚点。如课中提问,学生应答时,教师轻轻地提示一句“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其将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学效果。而当学生答错被部分同学哄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别人说错了,你应主动修正,积极帮助他。试想:如果是你说错了,别人取笑你,你又怎么想呢?”移情性的话语将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波澜。而当大部分学生做得正确时,教师的一句“说得好,大家听得也很投入”,这种语言表扬又无疑对学生的行为给予了积极的强化。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7—0029—01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往能否顺利与和谐,交际能力的强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展开讨论。
一、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把课堂交际能力训练内容具体化为三个“学会”
1. 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倾听同学发言。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做好倾听的心理准备,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索的学习问题,先独立想一想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然后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记住他人的发言要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所谓非言语信号,主要包括交换目光、侧耳倾听、举目凝视等;所谓言语信号,主要是对他人的发言赞同、接受时,说出表示支持性的言语,如,“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觉得你说得对”;如果他人所说的不全或是答错了,则应该陈述自己的观点,扩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见;学会质疑、发问,学会向他人请教,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
2. 学会修正他人的观点。修正他人观点,主要指修正同学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说出自己的意见,切忌讲伤害对方的话。
3. 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接受他人意见包括接受批评与建议。要求双方本着平等的态度,耐心地倾听对方的建议。意见中肯,点头表示感谢;意见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甚至不恰当时,也要听得进去,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课堂交际能力的训练,关注的不仅是训练的目标和内容,更重视训练的过程和方式
1. 认知指导。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有关交往的策略知识,以指导交往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指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讲解时,应遵循交际能力的基本规律,在把握交往能力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具体行为,分要点进行训练。如,倾听能力分解为:注视对方目光、身体前倾、点头微笑等。在分项讲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综合应用于实际交往中。
2. 榜样示范。课堂上进行训练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学生进行模仿。教师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教师应是交往方面的“专家”、“典范”。因而,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不轻易否定,哪怕学生说错了,教师也要耐心等待,让学生说完,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教师还要注意为学生树立榜样,因为学生观察到自己与榜样的相似性,才会更加用心学习。
3. 行为演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抓住契机进行练习,也可设定相关情境,塑造良好的交往行为。练习时,当学生的交往行为表现接近预期目标时,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从而促进交往技能的保持与内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027-01
家长、老师经常会对儿童提出诸如“上课要认真听讲,回答老师的问题”、“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这样笼统、抽象的要求,怎样做才是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呢?具体实在的指导,几乎是空白。如何纠正这一重视结果而忽视实现过程的指导偏差呢?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从实用和可操作角度出发,把课堂交往技能训练内容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1、学会倾听他人发言 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倾听同学发言。要求学生积极做好倾听的心理准备,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索的学习问题,先独立想一想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然后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记住他人的发言要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学会质疑、发问,学会向他人请教,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
2、学会陈述自己想法 陈述自己想法包括回答教师的提问,参与学生间讨论时的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步做到语言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生动自然,注意恰当控制音量。
3、学会修正他人观点 修正他人观点,主要指修正同学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谈出自己的意见,切忌讲伤害对方的话。当然,教师也要敢于接受学生的“挑刺”。
4、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接受他人意见包括接受批评与建议。我们要求双方本着平等的态度,乐于接受意见,耐心的听对方说完。意见中肯,点头表示感谢;意见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甚至于不恰当时,也要听得进,提醒自己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关注的不仅是训练的目标和内容,更重视训练的过程和方式
1、认知指导 不良的交往方式往往是缺乏交往策略知识所致。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有关交往策略知识,以指导交往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指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讲解时,遵循技能训练的基本规律,在把握交往技能的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具体行为,分要点进行训练。
2、榜样示范 课堂上进行训练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学生进行模仿。教师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教师应是交往方面的“专家”、“典范”。如课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不轻易否定,哪怕学生说错时,教师也要耐心等待,让学生说完,充分展现其思维过程。教师还要注意树立学生榜样,学生观察到自己与榜样的相似性,更会用心观察学习。
3、体验引导 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必须诱感体验,因为从认识到行为都离不开以情感为核心的意向系统的驱动。交往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他人情感,体验交往之乐,体验交往技能训练的价值感、成功感。
4、行为演练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抓住契机进行练习,也可设定相关情境,塑造良好的交往行为。练习时,当学生的交往行为表现接近预期目标时,应及时予以适当的鼓励,从而促进交往技能的保持与内化。
三、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儿童的许多课堂行为是带有偶然性的,这种偶然性可以向必然性转化。教师要强化课堂交往技能训练的意识,促使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促使学生的课堂交往行为规范化。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个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展开学习竞赛。
(一)必须优化组合学习小组,培养得力的组长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最好是4~6人为一组,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
同时要选一些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较好,具有专长,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同学当组长,并进行积极培养。
(二)必须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
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交流技能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五会”1.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评价;2.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3.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4.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5.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也可以轮流组织,让每个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三)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间合作学习的效能,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并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每月让同学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形成合力。为合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角色扮演法
既然角色不同会引起角色冲突,那么,扮演他人的角色就会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人的处境和立场,有助于我们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体验他人所体验到的情绪。这样也就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人,原谅他人,化解怨恨,融洽相处,能宽宏大量地谅解他人的过失、冒犯、误解、甚至对立。
下面介绍一种简易可行的角色扮演练习。
*如果你发现你恨身边的某个人,与他(她)经常发生冲突,并且这种冲突影响了你的学习劲头,影响了你对学习生活的适应。那么,可以试一试以下的方法。
找一个知心的朋友,在一个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房屋里,面对面地坐下来。你扮演你所“恨” 的那个人的角色,让你的知心朋友扮演你的角色。然后你们就一些有意见分歧的或常引起冲突的问题进行对话,甚至争吵。你一定要从你所“恨”的那个人立场出发,时时注意问自己:“ 如果我是他(她)的话,会怎么说?”尽可能多地就所有冲突进行讨论。 然后交换角色,让你的知心朋友扮演你所“恨”的那个人,你就扮演你自己,就上述相同的问题进行争辩。 最后,丢开所扮演的角色,你和你的知心朋友以“超脱”的方式(即不从你的角度出发,也不从第三者的角度出发)冷静而客观地分析冲突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讨论的结果以巧妙的方式告诉你所“恨”的人。
三、行为协议法
行为法是专门用以调节问题较多的学生与老师及家长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指教育者与学生共同协商后,签订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例如规定老师或家长不得随意指责、讽刺漫骂、惩罚学生,必须做到……学生不得随意违反有关规定,必须做到……协议上还要明文规定对双方的奖惩办法,对违反协议和符合协议的行为分别给予奖惩。
一、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我们把课堂交往技能训练内容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1.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倾听同学发言。要求学生积极做好倾听的心理准备,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索的学习问题,先独立想一想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然后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记住他人的发言要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所谓非言语信号,主要包括交换目光、侧耳倾听、举目凝视等;所谓言语信号,主要是对他人的发言赞同、接受时,说出表示支持性的言语;如果他人说的不全或答错了,则应该陈述自己的想法,扩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见;学会质疑、发问,学会向他人请教,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
2.学会陈述自己想法。陈述自己想法包括回答教师的提问,参与学生间讨论时的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步做到语言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生动自然,注意恰当控制音量。即参与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让全班学生都能听见。
3.学会修正他人观点。修正他人观点,主要指修正同学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谈出自己的意见,切忌讲伤害对方的话。当然,教师也要敢于接受学生的“挑刺”。
4.学会接受他人意见。接受他人意见包括接受批评与建议。我们要求双方本着平等的态度,乐于接受意见,耐心的听对方说完。意见中肯,点头表示感谢;意见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甚至于不恰当时,也要听得进,提醒自己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如果时机适宜,也要学会适当的进行辩解,以保持交往双方心理的融贯。
二、我们所进行的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关注的不仅是训练的目标和内容,更重视训练的过程和方式
1.认知指导。不良的交往方式往往是缺乏交往策略知识所致。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有关交往策略知识,以指导交往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指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讲解时,遵循技能训练的基本规律,在把握交往技能的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具体行为,分要点进行训练。如倾听技能分解为:注视对方目光、身体前倾、点头微笑等。在分项讲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综合应用于实际交往中。
2.榜样示范。课堂上进行训练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学生进行模仿。教师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美国的J?奇尤依指出:交往技能是教师的一种素养。对学生来说,教师应是交往方面的“专家”“典范”。如课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不轻易否定,哪怕学生说错时,教师也要耐心等待,让学生说完,充分展现其思维过程。教师还要注意树立学生榜样,学生观察到自己与榜样的相似性,更会用心观察学习。
3.体验引导。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必须诱感体验,因为从认识到行为都离不开以情感为核心的意向系统的驱动。交往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他人情感,体验交往之乐,体验交往技能训练的价值感、成功感。
4.行为演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抓住契机进行练习,也可设定相关情境,塑造良好的交往行为。练习时,当学生的交往行为表现接近预期目标时,应及时予以适当的鼓励,如教师微笑肯定、口头表扬等,从而促进交往技能的保持与内化。
三、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儿童的许多课堂行为是带有偶然性的,这种偶然性可以向必然性转化。教师要强化课堂交往技能训练的意识,促使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促使学生的课堂交往行为规范化。训练时注意两个问题。
一、引言
200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2010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一系列的国家层面的政策说明了国家对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视,以及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技能训练推动了课程实践教学效率的提升,突出了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了技能训练与素质提高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二、技能比赛训练方法和传统课堂教学的方法之比较
2009至2011年期间,我校影视动漫集训队参加了全国、广西、南宁市的各级动画、影视技能比赛,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在连续三年参加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影视动画技能比赛中,我校获得了区级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人次,市级一等奖5人次,二等奖7人次,三等奖5人次。我集训队的容丽萍同学通过层层选拔,从全国无数所大学、大中专院校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化比赛”FLASH项目全国以及广西区的一等奖(全国排名第三名)。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FLASH项目的比赛中,我集训队的学生获得了全国、区级、市级的多个奖项。参加我集训队训练的学生从平面设计到动画制作到影片的拍摄、剪辑、制作,通过系统的训练,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那么如何将集训队训练成果转化为教学实施是我们在获得成果后所要进行的进一步工作。
能够代表学校参加中职技能比赛的学生,都是各个学校的技能精英。这就要求我们对集训队学生的技能比赛训练方式必须具有针对性。我们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训练:
项目教学法。通过完成教师指定的案例,从中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独立思考解决项目进行中碰到的困难,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是我们在训练集训队学生的一种常用方法。比如在指导他们学习Adobe After Effects这个软件的时候,我先用这个软件制作出一个综艺节目常用到的文字发光效果,给他们先看效果,引发他们兴趣后,再指导他们制作,他们从这个案例中掌握了运动模糊、径向模糊、扫光、图层混合模式的基本运用方式,并通过此案例能够举一反三,对这几个特效进行合理运用。
自主学习法及合作探究法。我们不能为了教学而教,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主动的去学习。在训练他们的过程中,不断的去鼓励他们主动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去等老师来教学,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不管有没有指导老师,在我集训队的训练室里,经常会看到我们集训的学生独立自研究制作参考书上的案例,或者两三个学生一起研究新的案例,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很高,不需要老师的督促,而技能提升也很快。
竞争学习法。有竞争才会有动力,太舒适的氛围会使人懒惰。每年我们都会以兴趣班的形式吸引学校的高一新生加入我们的队伍,在一年的培训中,从他们的表现进行层层选拔。从开始报名的几十人中选取出2-4名素质较高的苗子作为备赛选手,并让他们和高二、高三参加集训的学生共同学习,到达一定阶段就进行一次比赛,一直到正式比赛前,我们才他们中选取出真正可以参加比赛的选手。这样不仅可以鼓舞新加入队伍的学生以技能有经验的学生作为榜样,努力上进,而有经验的学生对学习也不能松懈,因为他们知道有新的力量不断督促他们要更加努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运用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方式根据需要不断交替使用。
三、技能比赛训练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对比赛训练的方法取得一定的经验之后,笔者把在集训队当中的方法运用到课堂上,对所授的课程进行调整,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如笔者教授过的电脑美术99(一)班曾是一个学风较差的班级,学生学习两极化较明显,部分同学有自大情绪,觉得学习的内容较浅,没有必要学习;而另一部分的同学存在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在进行《Coreldraw平面设计与制作》教学活动中,笔者这样进行教学设计:
1、得学校近期的需要,给他们布置的一个任务:为学校设计新的校牌样式,并在设计作品出来之后由全班进行评判,推选出最佳作品并作为校牌的候选作品。使他们掌握图形、渐变色、文字的合理搭配。
2、以评选出的校牌的模板作为素材,按要求把每个同学的数码照片贴到校牌的相框里,对照年级、班级、姓名进行录入。笔者以抽签的形式决定他们为哪个年级、班级服务,以时间、数量及修改次数作为成绩的评判标准,并请各个班的班主任作为评委。使他们掌握对相同内容的合理排版方式。
四、课堂教学与比赛训练相促进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课堂教学与比赛训练会不会冲突?会因为参加比赛训练而耽误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吗?”经过长期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但不冲突,而且是相辅相成的,技能比赛训练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教学工作效果更会显著提升。
笔者在进行相关活动中按照以下这些步骤进行:
第一步:我们先对集训队的学员进行前期的培训,让他们先学会要教学的案例,当教师讲授课程后,由他们去辅导其它的同学。主要让他们适应和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及沟通技巧。
第二步:经过培训,由他们去讲授和示范老师提前布置好的教学任务。主要让他们在掌握知识后能把所掌握的知识讲授出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第三步:教师指定大方向,由他们提出自己在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得到教师批示后就由他们来自主讲授和演示。主要让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能自主分析和掌握那些才是重点内容和讲解要点。
五、用实际项目促进学生技能训练和课堂教学
中职学校的教学不能为了教而教,而是要让学生成为企业型人才,能够为企业所需。那他们在校学习的就必须和企业接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和“想不想学习”。笔者所在的学校在2011年11月份邀请了本市各个专业的对应企业、用人单位的相关专家到我校对我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研讨。专家们在研讨会上畅所欲言,针对当前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为我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对我们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很高,期望学生在学校里能更多的接触到实际工作的项目需求。他们也通过参与这些项目,获得相应的奖金。判定项目成功与否的不再是教师,而是由任务的企业决定是否采用,学生们通过不断的完成这些项目活动,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企业的要求也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完成项目后的相应奖金也极大的刺激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供,使学生全面地、健康地、主动发展。
六、以赛促练,以赛促学,通过比赛促进技能训练和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090-01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阶段,必须利用课堂,多方面训练,过好计算关。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是其他理科学习的基础,计算能力不过关,学习更高层次的理科课程时,就会收到致命的限制。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至关重要。
一、加强思维训练
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1.正确引导,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54+15÷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先乘除后加减”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5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54与积的和最终等于63。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简便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简便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例如109与98相乘积是多少?可引导学生探究:109×98=(100+10-1)×98=9800+980-98=10682。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估算,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897扩大5倍大约得多少?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897接近900,用900×5等于4500,897小于900,如果积小于4500就应该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二、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2.养成认真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3.养成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
三、加强课堂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重点突出。例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