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08: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专题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论文摘要:专题性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寓实验教学于科学研究之中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它从生产实践选择研究专题,并建立专题实验课组,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将多门专业课的实验有机地结合统一。实践证明.专题性教学应用于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课中是可行的,它改变了陈旧的实验教学模式,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向产、学、研方向发展具有良好的效果。
1引言
实验教学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人格品质的培养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②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判断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我国高校一直以上述目的为任务进行实验教学活动,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向前两项倾斜,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创造性思维、工作适应期较长,难以满足新时期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改变上述状况,使大学生在有限的大学学习期间获得较强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院高分子材料系经过多年的专业教学实践,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及校外专业实习基地(企业)急需解决的生产技术问题,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寓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之中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专题性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有效地实现了专业实验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2专题性教学的内涵及应用
2.1专题性教学的内涵
专题性教学是指教师从专业培养目标着眼,结合教学实验现状,精选实验教学专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学习任务的教学形式。其主要内容就是以专业体系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验、实训内容及企业生产需求提出研究专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指导学生围绕拟定专题,查阅书籍及文献资料,拟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完成专题研究。专题性教学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研究式的实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并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2专题性教学在专业实验课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的改革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上的改变,而是整个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根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精选实验课题,以所选专题作为主线和载体,贯穿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中,以保证教学体系的完整。
(1)精选实验课专题。经过专业教师到我系校外实习基地及相关高分子材料企业进行调研,近几年来先后选择了如下专题性实验专题:①木粉填充聚丙烯的研究;②无卤阻燃塑料的研究;③纳米金刚石添加在塑料中的应用。教师精选好实验课题后,于专业课开设前的上一学期下达给学生,并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开设“文献检索”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所选课题,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撰写实验课题综述,并于专业课开设学期初提交给教师。
(2)统一规,建立专题实验课组。根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课整体改革方案,整合多门专业课“高分子材料与助剂”、“塑料配方设计”、“塑料成型设备”、“塑料成型工艺”、“高分子性能测试”的实验教学内容,建立3个专题实验课组。合理安排实验时问,由各实验课负责人集体讨论核定每门实验课在该专题中应当承担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各实验课负责人再分别就各自承担的内容进行实验规划,做到每一个专题实验都要有明确、合理、全面的设计思想。各实验课负责人根据各自所承担的教学内容构建专题实验课组。
“高分子材料与助剂”、“塑料配方设计”实验课为一实验课组,主要根据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的关系、材料的选用和塑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对专题材料进行选料及各种配方设计,制定出多套实验配方方案。如2004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选择木粉填充聚丙烯课题组,其设计的几个配方中,充分考虑木粉与聚丙烯的极性差异大、相容性差等问题,配方中填加各种份额的接枝材料、相容剂,考虑易于成型加工、增强等方面的问题,配方中填加不同份额的增强剂、内外剂等。尤其在木粉的添加量、粒径方面作了研究。在无卤阻燃材料的研制配方中,选用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红磷等无卤阻燃剂及具有阻燃性能的添加剂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阻燃性能的研究,以及对树脂的力学能和加工性能影响的研究。
“塑料成型设备”、“塑料成型工艺”2门实验课为同一实验课组,主要研究同一配方下,选用不同的成型加工设备以及不同的加工工艺条件对材料性能产生的影响,制出标准样件。在实验过程中,随时都有不可遇见的问题出现。每当出现问题时,引导学生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修改工艺参数,而后再进行实验,反复数次,最后加工出较为理想的材料,以便对材料进行性能测试。
“高分子性能测试”课为另一课组,综合分析检测各实验课组的各种材料样件的有关性能。综合评价各种配方、各种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材料是否符合社会生产需求。这样以精选的研究专题为载体,把相关的实验知识、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有机地串连起来,使学生较早体验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乐趣。
(3)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在专题性专业实验中,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没有现成的书本照办,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较强,但也显得不知所措。教师要加强引导,使学生去掉急于求成的心理,认识到专题性专业实验课题并非1节课、1本书、1门专业课和1种学习方式就能完成的,要注意把长期学习的各门课程知识形成体系。注意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训练,引导学生分析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专业基础理论,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寓实验教学于科学研究之中的专题性实验课教学模式,完全改变了以往专业实验教学主要以训练基本技能为主,实验课的内容比较孤立、陈旧,也改变了以往按课程进行各自的专业实验,其内容不可避免地会相互重复,导致有限的实验经费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弊端。对专题性实验教学的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实验内容、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实验室开放的时间自由选择做实验的时间。
专题性专业实验课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课题资料的查找、课题综述的撰写、开题报告的撰写、实验的准备、实验的设计、技能的基本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以及毕业论文等诸方面。考核的视角不仅注重结果,而更重视过程。在成绩评定上实行“两紧”,①开题报告的答辩从紧,要求学生对查阅资料进行综述,讲清实验配方及选用工艺条件的依据;②实验所用大型设备的使用技能要求从紧,严格规范按照操作程序操纵大型设备。
3应用于专业实验课教学的意义
2004级学生就将专题型教学应用于专业实验课教学,实践证明:专题性教学由于内容新、措施完善、体系设计科学合理,从而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1)实验课体系科学合理。专题性教学模式将多门专业实验课,统一规划整合,并有机地结合统一,使学生将各门专业课程知识融会贯通,自成体系。更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良好地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符合人们认识问题内在的规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并有效地避免了各学科实验的重复和浪费,使有限的教学实验经费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2)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专题性教学中,每一个专题都从查阅相关资料开始,基本按照科研流程进行;而选题又多来自企业生产的需求,其内容新,科学体系合理,完成这样的专题,既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术技能,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易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3)注重实验全过程。由于每一专题是贯穿于学生在学校一年半的专业课实验教学中,学生集实验知识、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的训练为一体,不单重视结果,更注重过程。以渗透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和不追求功利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规范严谨的科学方法。
(4)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专题性教学不是单纯的为教而教,它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同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直接为社会生产服务,体现了它的服务性。
(5)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将专题性教学实验课题与学生“毕业论文”课题嫁接,较早地引导学生撰写课题综述、开题报告,创造条件使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移与专业课实验融合贯通这对于解决困饶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无从下手等问题也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学校制订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计划中,复习教学策略与进度计划是:201X年7月―201Y年2月进行第一轮基础复习,复习内容为: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和选修Ⅰ;201Y年3月―201Y年4月进行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201Y年5月进行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这种三轮式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模式被很多学校采用,从中看出,二轮专题复习时间安排地较长。
专题复习,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进而形成与专题相关的历史知识体系。它揭示问题本质,探明历史规律,既是对基础知识复习的深化和巩固,又使知识形成一个网络化的立体知识体系,是知识系统化的关键。同时也为第三轮综合训练进行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阶段。由于新课程标准下教材的编写特点,学生的通史知识基础薄弱,历史时空观念混乱,要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在教学中从大通史的角度把握历史知识体系,把具体的历史知识看作是可以从一定的序列中分解开来又可以用新的线索串联起来,从而组成新的序列的不同链条。专题复习以形成知识网络、揭示本质、探明规律、发展思维为目标,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从内在联系上建立知识、认识和能力三位一体的专题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感知、整体联想和整体思维,进而增强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尽管专题复习在理论上有上述的巨大作用,这种巨大作用在新课程之前的传统教材下的高考中充分显现。可在当前现实中,新课标下的专题复习教学中暴露的问题比较多,其一就是重复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把与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相关的知识进行简单地按序罗列,是对基本知识的集合与回顾。其二是专题复习过多注重教师讲解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讲与练脱节。其三是教师对教材进行重组而建立起来的某一问题的知识体系,对少数历史基础知识好、时空观念清晰的学生来说,一点就明白、一看就清楚。历史基础知识薄弱、时空观念混乱的学生,对此不知所云,雾里看花,会在不理解的基础上,把教师整合好的专题知识死记硬背,反而把自己仅有的历史知识搅得更加混乱。更为重要的是,专题复习不适合现在高考需要。新课标下的高考历史无题不材料,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处理能力,每年高考结束后,学生对历史考题的感慨是:读不懂题;没有看明白考题的内涵,出现这样的感慨是由于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形成对历史材料的处理能力。新课标下的高考历史试题未出现专题试题,面对这种高考现实,如果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还安排较长时间进行专题复习,只是让复习教学过程完美;对于时间很短的高三,是在浪费学生时间;对于高考的学生学习是事倍功半。
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时间是很短的,怎样科学、合理地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进行教学与复习?将复习教学分为第一轮基础复习教学和第二轮综合训练复习两个阶段较为合理有利。加大、加强第一轮基础教学复习,这一轮的教学复习质量决定着学生高考成绩,要非常重视和用心。这一轮复习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和练习,教师可突破教材章节,不能遗漏知识点,让学生搞清概念内涵、掌握知识和知识间的联系。第一轮基础教学复习阶段,可用“滚雪球”式教学复习,即一面讲新知识,一面复习,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在第一轮基础教学复习阶段,每当教材中某一中心问题的相关内容学习完毕,教师应及时就这一中心问题进行专题复习,把学生零散的知识组成一个个知识群,这种专题复习是针对某一中心问题、小角度地进行,即小专题复习。小专题复习不宜大系统、多角度、详细化,只是追求一个粗略的知识框架,搞清某一问题的知识脉络。小专题复习应与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学相结合、纵横交错、同步进行,不必专门安排时间段进行专题复习。
现在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是为高校选拔科研人才的作用,以借此推动中学教材与教学的深层次革新。把新课程理念更深层次地体现在试卷上,考察学生的学科素质,拒绝简单再现知识的题目。纵观高考历史试题,不论是全国试卷还是各地的地方试卷,从选择题到非选择题,都是无题不材料。面对高考历史试题材料化现象,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若不进行充分的史料教学,学生就很难形成对材料的处理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高考历史试题的解答。学生对材料的处理能力形成,一方面学生自身要掌握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在历史复习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史料教学,通过对学生处理历史材料的训练,培养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
浩瀚如海的史料,如何选择,要把握好以下几点。①立足于课本,以教材为依托。最有效的史料教学,是以教材的知识为依托而进行的,脱离教材的知识背景去单纯分析史料是不可取的,必须与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②史料的选择要精不要多,要有典型性。历史材料汗牛充栋,选择历史材料要立足于基础知识,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来选取,选择最有效、最恰当、最能说明问题、最切合教材内容的材料。③史料的选择要注重史料的多样性。多样性一是史料的类型,在复习教学中适量选择文字、图表、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等不同类型的史料,既能让学生掌握处理不同类型史料的能力,也能让学生学会处理不同类型史料间的关系。多样性也指对同一历史问题的不同立场和观点,把对同一历史问题的不同观点、立场的史料选择出来,培养学生多角度或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④史料的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力。选作教学的史料,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阅读、理解等水平,不能选择离奇偏难的,也没有必要选择过于简单的史料。⑤可选择历史试题做史料练习。以《考试说明》的要求为准,精选一些思维性较强的考试题,组织学生当作史料练习,使学生达到离开教材模式完成重新组合知识,创设一种新的历史情境的能力。
二、本专题中《看云识天气》是精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是建议略读课文,两篇文章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可以引导学生自读,对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及语言的准确性等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使相应的说明知识得到巩固。
三、《古代诗词中的物候》是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打开一扇新窗。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有关气象物候的知识,启发学生从学习过的古诗文、成语俗语、美术作品中搜集并整合有关的知识,作好积累。
四、本专题涉及到地理、生物、气象等相关知识,只宜作简单介绍,务勿在气象物候专业知识方面“深挖洞”。
五、具体教学策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
2.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能考虑用专题的形式整合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3.学会经过精心观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初步具备辨别析难的意识,培养一种基本的科学意识,注意从日常事物中找寻学习的内容。
4.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学习劳动者积累的各种经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看云识天气》,让学生了解气象与物候之间的关系。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会整理某方面的知识,并进行有条理的介绍说明。
2.通过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和《参考资料》二,弄清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的有哪几个因素,研究物候有什么意义。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学法指导:朗读――释疑――积累――运用
媒体设计:用投影方式介绍相关资料,总结概括教学重难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体会文本中七首古诗词,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
2.了解诗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3.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4.搜集课外有关气象物候古诗词,探讨其中物候现象及成因。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本中七首古诗词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4702
1实施专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在概论课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制约着概论课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概论课的时代性与概论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时代性是“概论”课程的特征之一。概论课程的名称最近一些年几易更改,名称的变化恰恰反映了课程关注现实、面向时代的时代性特征。然而,课程内容作为理论知识,主要是对过去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以及前人知识的继承与发展。课程内容的编撰虽尽可能地考虑了实践的演进,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社会实践变化与理论创新之快,使这门课程的部分内容仍然难以跟上变化的形势,其课程内容相对滞后、知识老化也经常为人诟病。这就使很多大学生觉得“概论”教材上这些内容他们都似曾相识,无非是老生常谈,没什么新意,因此激发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概论”课程的时代性要求与内容相对滞后之间形成的冲突,要求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性,适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对党的重大政策、社会重大现象进行解读,及时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要解决这对矛盾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推行专题式教学。所谓专题式教学法,就是打破传统的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方式,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和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形成既有先后连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着专题确定教学方案,相对集中深入地进行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专题式教学法大胆打破教材体系,在板块设置的基础上,围绕理论热点和难点以及重大社会热点确立专题,从理论与事实两方面加以充分论证并开展教学,既能展示出理论的逻辑魅力,也能反映教师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渊博的学识,还能体现时代性,充分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真正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实现理论深刻性与教学生动性的和谐统一,提高概论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因而,推行专题式教学就成为“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必然选择。
2专题式教学的设计思路
为了提高专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落实“学理论要少而精,要管用”,在专题教学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解析热点。为此,我们概论教研室根据教学内容、教材体系的理论逻辑关系和系统完整性,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精心设计专题教学实施方案,确定了专题教学体系的框架和重点。最终将课程分成了八个专题,进行了专题式教学的初步运用。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课堂主体的作用,在每个专题讲述结束之后还为学生设置了一些讨论题目,这些讨论题目都是与现实社会尤其是与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相连的,例如,如何看待现在收入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如何看待腐败问题;应该怎么看目前存在的就业难、看病难、房价高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让学生们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只是学习空洞的理论,而是要解决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又迫切需要理解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实践证明,这种专题式的教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增强了时效性和针对性,在实践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的培养,也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教学的开展。
3推进专题式教学必须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概论”课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和标准,这种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考查学生的记忆和背诵能力,很难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一纸试卷根本无法检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而且这种考试方式也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平时不愿意去上课,有个别学生甚至一个学期也没上过几次课,但是他们一点也不用担心,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考前突击背一下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考试就很容易过关。这样的考试方式会直接导致学生上课率和听课率的逐渐下降。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应放在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知识、情感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测评上。因此,要保证专题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还必须应当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既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校在近两年的概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中,随着“概论”专题式教学的推进,我们对概论课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考核的内容主要包含两部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理论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平时作业、课前发言、课堂讨论、课堂表现等)和期末成绩,为让学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增强其听课的动力,我们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重,在理论考核中,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的方式。平时成绩的判定主要是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是否积极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讨论发言的情况怎么样,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怎么样,是否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等,同时还加强了与各班的辅导员的联系,以辅导员那里回馈回来的学生总体表现为划定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之一。在加重平时成绩比重的同时,我们还改革了考试内容,考试不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的内容,考试内容的选取主观题的比重加大,这些主观题主要是来自教师与学生平时共同学习、研究和探讨过的问题,同时还会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热点难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论”课知识合理进行分析解答。这就使学生不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而是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概论课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能从概论课的学习中达到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的目的。通过我校这两年来概论课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了这种考试方式既让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不再是死记硬背条条框框,但又不完全脱离课本,使学生灵活掌握了的观点、方法、原理。
对于实践环节的考核方式,教师可先给学生提供一些调查题目作参考,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并且指导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在学期结束后交给任课教师,据此作为实践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因此,要逐步形成一套闭卷与开卷、课堂考核和课外考核、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理论认知与实际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要考核学生的平时表现,最重要的要考核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考核,让学生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去参与、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并通过一系列制度使“概论”课实践教学常规化。
4实施专题式教学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
4.1取得的成效
近两年的概论课专题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使我也获得了学生一定的支持和赞赏。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的主体性。我在每个专题之后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分组发言讨论。有些学生确实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他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讨论形式,有图片,有歌曲,有课件,有讲稿,有板书,有些还恰当的结合了时事热点,内容丰富,观点明确,也不乏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看法,有个别同学的讲解特别好,发言非常精彩,出乎我的意料。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使他们对很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2缺点和不足
(1)对于教师而言,还应扎实自己的理论功底。
深厚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授课艺术、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所必备的。在这几个方面中,对教师制约最大的就是综合知识的欠缺。尤其是概论课更要求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教师知识的丰富与否,教师在课堂上是不是有足够大的信息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由于教师本身知识和能力所限,对很多问题研究的不是很深刻,有很多学生比较关切的问题教师却不能深刻的对学生加以引导,这难免会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还需尽可能多的研究多方面的学科知识,扎实自己的理论基础,丰富多方面的知识,并积极进行本学科领域科研项目的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增强科研能力,并把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以科研促教学。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2)对学生而言,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制约了教学活动的展开。
众所周知,我校的学生相对于其它重点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各方面的能力也有限。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知识有些同学都一无所知,这些因素都会制约我们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很多同学依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在开展讨论课的时候,虽然他们也都做了很认真的准备,也有些个别同学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但大部分同学依然是对材料的简单照办,这就没有达到我们开展讨论课应该达到的教学目的。有时开展的与学生互动环节,也是因为学生知识的有限而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应更多的去思考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如何由简入难,由浅入深,如何去寻找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内容和讨论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进而逐步改变学生这种懒于思考的习惯,最大限度的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参考文献
[1]
专题一: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基本训练
专题二:与二次函数相关的代数式符号训练
专题三:二次函数的对称性训练
专题四: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训练
专题五:二次函数与不等式方程的训练
专题六: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组合训练
专题七: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训练
专题八:二次函数的几何变换训练
通过以上这些专题训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形成更加透彻的认知,同时对于知识的应用有了一个新的提高,达到了把握问题、形成解题思维的目的。下面以专题四作为依托来说明课时设计。
一、关于二次函数增减性训练
这部分是对知识点的回顾。
二、知识点应用
1.比较函数值的大小
(1)点在对称轴同侧的函数值的比较
2.求函数的最值
(1)自变量取值为全体实数情况下求最值
例3.已知二次函数y=-x2-4x+5,存在最___________值,(填“最大”或“最小”),是_______,此时x的取值为________。
(2)给定自变量取值范围情况下求最值
①顶点在取值范围内
例4.已知二次函数y=-x2-4x+5,其中-4≤x
②顶点不在取值范围内
例5.已知二次函数y=-x2-4x+5,其中-4≤x
例6.已知二次函数y=-x2-4x+5,其中-4≤x
这部分是针对于知识点在问题中的应用进行分类,目的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问题来认识知识点的作用。
三、知识点的练习
1.设A(-2,y1),B(1,y2),C(2,y3)是抛物线y=-(x+1)2+a上的三点,则y1,y2,y3的大小关系为( )
A.y1>y2>y3 B.y1>y3>y2
C.y3>y2>y1 D.y3
3.已知抛物线y=ax2+bx+c(a
A.y1>y2 B.y1=y2
C.y1
4.y=x2+(1-a)x+1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当x的取值范围是1≤x≤3时,y在x=1时取得最大值,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
A.a=5 B.a≥5
C.a=3 D.a≥3
5.已知点A(x1,y1)、B(x2,y2)在二次函数y=(x-1)2+1的图象上,若x1>x2>1,则y y2(填“>”、“
6.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中函数y与自变量x之间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所示,点A(x1,y1),B(x2,y2)在函数的图象上,当0
A.y1≥y2 B.y1>y2
C.y1
7.某居民小区要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15m)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花园ABCD,花园的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为40m的栅栏围成.若设花园的宽为x(m),花园的面积为y(m2).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0x2+40x,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2.5≤x
8.小李想用篱笆围成一个周长为60米的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单位:平方米)随矩形一边长x(单位:米)的变化而变化.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x2+30x,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
知识更系统 语文知识琐碎庞杂,丰富多样,很难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逻辑上升的学科体系,专题式教学的模式,可以通过聚合相似文章的专题形式,使知识更系统集中地体现。例如在学习《诗经》的“赋比兴”手法的时候,如果把《蒹葭》《关雎》《氓》《采薇》《无衣》等放在一起,形成专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对《诗经》的认识也会更深入。
思维更深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曾经说过:“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批判意识、综合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发展。”专题式教学给了学生阅读的挑战、成功的喜悦和难以忘怀的阅读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思维、磨砺了思想,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更强。例如,吴泓老师的王安石专题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王安石的背景材料后,对王安石的个性感悟仍然不够深入,在这种情况下,他甚至把心理学家岳晓东的文章引入进来,由此引发学生对王安石心理健康的思考,学生从中感悟到,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与他偏执的个性也有着巨大的关系,这些都带给学生巨大的思想冲击。
实施步骤
专题式教学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步骤:精读――泛读――活动――写作。第一步,精读。由师生共同研读同一专题下的不同篇目,深入地探究文本,将文本读懂读透。第二步,泛读。学生自读,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地探讨、研究,读出自己的感悟。第三步,活动。主要由教师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更多的感悟。第四步:写作。教师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写作题目,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将自己的所感所得,书写成文,形成文字的积累,并通过写作这种形式,将阅读的效果落在实处。
具体案例
为了探究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笔者积极参加了《中国教师报》中国特色品牌学校共同体特聘专家梁恕俭的“学科建模指导”讲座;在学科大组教研活动中,运河中学高二语文教师陶彦睿做了“专题教学初探”的代表发言;运河中学高二语文教师李峥还上了一节“语文学科建模研究课”,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精心指导。在通州区视导活动中,全组老师集体备课,专题式教学模式得到教研员的好评和支持。不仅如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全组老师齐心协力,积极展开专题教学。例如,学校开展了以作家为组材的专题,有鲁迅专题、李杜专题、苏轼专题等;开展了以体裁组材的专题,如骈文辞赋、唐宋诗词、唐宋散文等;开展了以教材选篇为主的专题,如京味文化、诸子百家、品味秋天等专题。
例如“鲁迅诗文专题”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做了社会调查:鲁迅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当代中国还需要鲁迅吗?要求学生选择五个年龄段对象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并谈谈个人眼中的鲁迅形象。从调查结果上看,被调查者们基本上认同,经典作品该读、鲁迅先生的作品该读。然后,师生共读《自序》《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呐喊》等小说集中重点篇目。推荐阅读《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起死》《出关》《铸剑》等篇。最后是发散写作:“我眼中的鲁迅”“鲁迅启迪我们做怎样的(或怎么做)社会人”“我画鲁迅”通过读其文,为你心中的鲁迅画像一幅;或者自选角度评论鲁迅在你心中的形象(可以绘画、也可用诗文,还可图文并茂)。
效果和体会
在考核方面,我们以学生的课堂参与及学期末的课程作业为考察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案例的分析、话题的讨论占50%的分值,凡是参与积极,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较高的分数。学期末的课程作业则要求学生撰写听课心得或针对某个专题撰写调查报告、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占50%的分值。另外,鼓励学生对教师授课、专题设置及其它相关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并将酌情给予考核加分。总之,在考核方面突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提升问题处理能力。
二、教学组专题模式在医科大学生人文教育中的优势
1.满足学生对高水平教师的渴望
对于喜欢追求个性和新知的大学生来说,教学组专题模式恰好具有“三新”优势,首先是教师新。一学期下来,有16位老师先后授课,学生不仅转益多师,而且对课程保持着新鲜感,避免了听课疲劳。其次是知识新。每个专题均涉及到不同的专业领域,且各专题皆是任课教师的特长所在,授课内容融入了教师的研究所得,增强了专题教学的学术性、前沿性。第三是风格新。教学风格是教师内在品德修养、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思维习惯的外在展现。良好的教学风格会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组专题模式改变了由一位教师从头至尾上一门课的模式,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风格的教师,领略老师们不同的人格魅力。
2.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术成长
教学组专题模式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备课时间,但提高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要求老师将更多时间用于提高课堂的思想性和实效性,将自己最拿手的教学才能展示出来。这一模式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既是挑战又是激励,鞭策教师不断钻研业务,加强教学理论修养,提高教学能力。在学术上,任课教师不仅要有厚积薄发的资本,也要有深入浅出的本领,通过科研服务教学,提升教学的质量,拓展学生视野。最终做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3.有利于培养教学团队,推动学科建设
在医科大学,人文医学的学科建设不可或缺。在遵义医学院,通过为医科学生开设《社会与文化》这类与医学交叉的课程,使不少年轻教师得到教学锻炼和专业成长,找准了自己在科研方面的努力方向,加速了人文医学学科的建设步伐。近年来,遵义医学院在该领域已取得不少成就,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医药文献、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等研究领域成就突出。总之,教学组专题模式对年轻教师而言,不需要担负整门课程的教学压力,又能在团队中得到锻炼成长,还可以通过教学推进自己的学术研究,有一举多得的效果。教学组专题模式的整合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如有学者曾说:“教学组是培训教师队伍,特别是培训青年教师队伍的实用而便捷的办法。”
4.有利于学生接触多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自高中以来实行的分科教育使医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人文知识明显缺失。而且,无论是医科大学生还是医学教育者均不同程度存在片面看重专业课程,忽视人文教育的观念,更使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演绎为对技术的崇尚,而缺乏人性中的敬畏、爱和温暖。通过教学组专题模式开设人文课程,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较广泛的学科知识,打开了学生的视野,明确了医学与人文的内在联系,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医科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义利观。还将对学生们踏上医务工作岗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医者仁心有所帮助。
三、教学组专题模式需要继续完善
教学组专题模式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已在不少高校得到推广应用。在我们开设的《社会与文化》课中,这一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使一门普通的选修课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知识性和教育性兼备。但要把这一门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这一教学模式还需要继续优化完善。
1.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专题
在专题设置上我们坚持专业优先原则,虽然这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准的发挥,却将学生置于被动位置上,忽视了学生的教育诉求,背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学生为中心,方是赢得高教质量的法宝。”[2]因此,在专题设置上应鼓励学生参与决策,倾听学生对课程设置的建议和要求。专题设计应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视野,激发想象力,促进自主延展性学习。
2.畅通师生交流渠道
运用教学组专题模式的一个不利之处是师生只有“一面之交”,导致在沟通交流方面存在障碍。如果学生对某个专题感兴趣,那仅通过一两节课是很难满足求知需要的。因此建立师生间的交流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一方面发挥网络平台和现代通讯工具的优势,便于师生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教学组负责人制,负责本课程的统筹规划,同时负责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个别谈话、书面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师的看法,进而汇总各种意见,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3.根据需要调整教学组成员
当这门课的专题设置不再单纯坚持专业优先原则,而同时兼顾学生的需求时,对教学组成员进行局部调整是必要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教学组成员的调整也有利于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增强团队的整体实力。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学单位里是否有可供挑选的师资,也是一个潜在的困境。因此,如果在教师选任上放眼全校,突破岗位限制,以矩阵式组织结构调配师资,将对一门课程的建设及教学组专题模式的实施有更大的帮助。
一、专题教学的作用
语文课堂常常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学生认为听与不听没什么区别,至少与分数的高低关系不大;甚至,语文课堂沦为了学生完成其他学科作业的时间段。面对“人在神不在”的学生,语文教师大为神伤。仔细思考,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停地围绕课文反复咀嚼,直到连渣滓都嚼不出味儿来了方肯罢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光难说“文学味”,更难以吸引学生仔细聆听。因此,语好者的数量正惊人地流失着。
我认为,将《祝福》一文反复“压榨、拧干”,获得的感悟不会比从《呐喊》、《彷徨》中提炼出的养分多。要了解鲁迅,多读其小说、杂文方为读懂他的最佳方法。祥林嫂不过是钻石上流光溢彩的一面,打磨得再亮,也无法折射出钻石本身的光芒,以蠡焉能测大海之水量!陶渊明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言之有理啊!见多识广,读多了,自会思考。
专题教学围绕某一教学目标,在深入研究若干文段的基础上,进行“板块式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形散神不散”,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参与中,形成细致、深入思考的能力。如前文所述,为了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专题教学包含两个环节――教师的专题教学和学生的专题研究。前者必须是教师在结合学情的基础上对教科书、知识点进行合理化整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贴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实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后者一定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实现的,在之前板块化的知识梳理、整合后,实现自主阅读与思考。
“教”是为了“不教”,专题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知识点的整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彻底掌握,为日后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无师自通打下基础。因此,专题教学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更重视对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更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同时,因为涉及的知识、内容更广、更多,课堂上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就更高。因此,专题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会调动教师自身的积极性,要求教师努力开拓与延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所以,专题教学势在必行!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以教学的手段挖掘教科书的深度,用专题的方式拓展教科书的宽度。
二、专题教学的方式
如何进行有效的专题教学呢?方式如前文所说,分成教师的专题教学和学生的专题研究两部分。本文将主要探讨专题教学的有效方式――教科书的专题整合、知识点的专题整合。
(一)教科书的专题整合
1.以一个单元为单位。高中语文的教学一定要有整体意识,课文不能孤立开来单篇单篇地咀嚼。一个新单元的教学,首先应找出本单元课文中重要的相同点,其次再以此为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思路,这样能够避免各自为政、零敲碎打的弊端。如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有3篇课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都是我国散文中写景状物的名篇,都是通过细致描绘山川大地、自然风物的美景,来表达作者对自然、对人生、对时代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而学生对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理解得并不深刻,只是肤浅地记住了,并没有灵活掌握。对此,在设计这个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时,我就将“让学生深入理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为了首要教学目标。
寓情于景的散文往往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神奇的大自然,来展现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读这类课文,需要透过文字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情感,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和意境。因此,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我先展示一幅清晨露水荷花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说出看到图片时的心情,用语言描摹图片中的景色,再分析情、景关系,之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片段,感受景物柔美、蒙之感,体味作者由不宁静―欣喜―回到现实、再到推古及今越发低落的心态。教学《故都的秋》一文,我先让学生找出故都秋的特点――清、静、悲凉,再让学生体味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景物描写来反映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教学《囚绿记》一文,我先让学生思考那株被“我”所囚的常春藤有哪些特点,再联系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当时的心境,最后总结作者所运用的手法――托物言志。之后,为了强化学生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理解,又拓展了几篇此类佳作《我的空中楼阁》、《绿》、《花床》等,以深化学生思维。
这样的专题教学,整合了教科书的内在联系,抓住一个重点,深入研究,避免了面面俱到的“填鸭式”知识灌输,能更好地实现“一课一得”。同时,大量课外文章的阅读,既扩大了教学容量,又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2.以一个学期为单位。语文教学更应该有全局观,语文教师大可以展开拳脚,拓宽思路,以一个学期为单位,通过整合本学期最重要的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思路。如人教版必修三议论文的教学“表达与交流”这一专题中,4个写法指导(“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都是围绕议论文展开的,而这学期的课文中恰恰有《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师说》、《过秦论》等几篇经典议论文。于是,结合这几篇课文,我设计了作文教学专题“在借鉴中成长”,由4课时组成:通过借鉴《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巧妙避开梁惠王“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问题、将话题自然过渡到“仁政”观点上来,让学生学会巧妙选择论点,然后结合《语文报》(高考版)2011年第45期作文“距离”,训练学生寻找最优的议论角度,确定最佳论点,并完成同题作文;通过借鉴《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正、反面比喻的大量使用,让学生学习广泛使用正、反面论据,使文章论证更充分;通过借鉴《师说》中对从师的正确态度――以道为师的论述,让学生学习对比论证法;通过借鉴《过秦论》中对秦国由崛起、发展、统一天下到灭亡过程的记叙,让学生学习扣合文章论点进行详略得当的记叙,并完成作文练习“宽容”。这个文言文单元的教学,不再是单一的以文言知识为主,而是以议论文的写作为线索,整合教科书内在关系,以期让学生通过4课时的学习,初步具备议论文的基本写作能力。
这种以学期为单位的专题教学,突出了本学期教学重点,更利于学生综合地学习、感知语文。它有效地避免了以单元为单位的专题教学的相对单一性,内容更全面,形式更多样。
(二)知识点的专题整合
1.成堆的套题、散乱的练习往往让学生晕头转向,找不出规律。因此,必须以单个知识点为单位,深入思考、探索,方能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如高三阶段的专题复习“病句”,我先让学生完成一套包含各种错误类型的病句习题,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逐步启发学生总结出病句的8种常见错误,使学生对病句形成一定的敏感度。
这样的专题式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语感,强化了他们对病句的本能性认识,提高了做病句题的速度和精准度。
2.语文课堂不应囿于教科书,这样会限制学生的视野,束缚他们的思维,出现语文教学中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境况。所以,专题教学应该打破教科书的限制,大胆引入大量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感知语文之美,而不是在对仅有的几篇课文干巴巴的咀嚼中厌倦语文。
比如诗歌鉴赏,结合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知人论世后方能更好地了解作品表达的真实感情。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词”的教学,教科书中选择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4位词人各2首作品,共8首词。但事实上,此4人最能代表两宋时期豪放、婉约之词风,一两首词怎够?不过略见一斑,焉见宋词之洋洋大观?因此,我以4位词人为单位开设了4个专题教学板块(“多情柳郎”、“旷达东坡”、“遗恨稼轩”、“率性易安”),在广泛了解作者生平、阅读(诵读)其作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词作更深广的内涵。如在“旷达东坡”专题中,我按照苏轼人生的4个时期分别选取了一些作品,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去体会词作背后真实的东坡。选择的作品,有他初入仕途时期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翠蛾羞黛)、《望江南》(春未老)等;外调贬谪时期的《江城子》(十年生死)、《浣溪沙》(簌簌衣巾)、《临江仙》(夜归临皋)、《鹧鸪天》(林断山明)、《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等 ;召还又外放时期的《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八声甘州》(寄参寥子)等 ;远贬惠、儋时期的《归朝欢》(我梦扁舟)、《木兰花令》(霜余已失)等。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以“代数式的几何意义”为题上了一节专题课,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本人将高中内容中具有非常明确的几何意义的代数式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截距型
这种类型的代数式一般形如ax+by,因为只要令z=ax+by,
再将式子变形为直线方程 ,就可以看出此时z和直
线的截距之间的关系。
例如,若x,y满足下列约束条件,求z=3x+5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x+3y≤15
y≤x+1
x-5y≤3
事实上此题就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再将目标函数变形成直线形式
(如图1所示),
z最大(最小)就是直线与平面区域相交时截距最大(最小)。这就是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实际上就是利用代数式的几何意义通过数形结合达到解题的目的。
二、斜率型
这种类型的代数式一般形如 ,此时可以将式子看成
是点(x,y)和点(a,b)之间连线的斜率的c倍。
例如,求函数 的值域。
上述式子只要变形为 ,则可以将y看成是
点M(cosx,sinx)和点N(2,0)
之间连线的斜率的 倍(如图2
所示)。我们知道点M(cosx,sinx)
是单位圆上的动点,而N(2,0)是
定点,那么斜率的范围就很容易求得
了。这里也利用了代数式的几何意义
通过数形结合解题。
三、距离型
这种类型的代数式一般形如 或(x-a)2+(y-b)2,此时可以将其看成是点(x,y)和点(a,b)之间的距离或者距离的平方。
例如,如果实数满足约束条件3x+2y-1≥0,那么求u=x2+y2+6x-2y的最小值。
二、发挥兴趣小组阵地对语文教学的促进功能
兴趣小组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延伸,具有拓展语文教学空间,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功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但是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因素制约了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拓展,此时,教师可以发挥兴趣小组的作用,将语文教学从课堂向课外进行延伸。首先,在兴趣小组设置上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兴趣爱好,让兴趣小组成为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拓展环节,如作文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在课外组织作文写作技巧训练兴趣小组,再比如学生朗读能力不足,教师也可以在课外开设朗读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发音和情感朗读技巧方面的指导,兴趣小组应当紧扣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能力状况。其次,兴趣小组的活动应当体现学生自主原则。教师帮助学生成立相应的兴趣组织,还要安排专人负责,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内容,拟定活动计划与进度安排,在课余提供充足时间让他们自主开展活动。有了这样的基础,兴趣小组的活动能够有效地组织起来,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开展语文知识点的探究和能力的训练,将会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