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08: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高效数学课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46-02
新课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改变各种模式,来适应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对此也非常乐意接受。学生们在培养活跃的课堂气氛、合作精神、创新能力以及高效的学习效率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他们全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不足是存在的,这也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2]。
一、以偏概全
每当学生们团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表面看是非常热闹的,其实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发言和表达意见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所以这就成了好学生的一言堂,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重视,那么必然会对正常教学形成很坏的影响。因为这样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非常不公平,他们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而且在成员讨论过程中如果表达自己的建议,很可能被其他同学嘲笑,甚至是忽视。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打击很多同学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讨论团体自然会瓦解。例如讨论某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在讨论过程中,好学生一直阐述着自己的观点,虽然这些观点不一定都正确。而学困生大部分只是安静的听,偶尔一个学困生的大脑中产生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在他鼓足勇气提出之后,不会被大家注意,亦或者是被好学生打断,然后思想被其他人阐述出来。这种现象非常多,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选择逃避讨论,主要也是因为这方面造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合理引导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候的态度,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学困生的这种心理,可能会带到他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因为这些言行对他的心理打击太大,所以选择回避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保护[3,4]。
二、任务分配不清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作为组织者和规则制定者,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就在于教师在布置任务是,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分工,太过信任这些学生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由于没有一个合理的布置,学生合作技能的不足,导致不能够讨论不围绕主题展开。导致出现,你说你的,我表达我的,谁也不服谁。这种现象尤其明显的表现在成绩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之间,他们在虚荣心的影响下,不顾全局发展,导致讨论成为了几个人的争吵。让其他同学反感,很多同学自动退出了这种组织。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自由讨论的前提是给他们明确的分工,并制定合理的章程,不能成为甩手掌柜。这是一种不负责的教学态度,更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极度浪费。例如,奥数题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但是解决起来苦难重重的问题。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没有讲清楚具体每个人负责哪一部分。那么学生的工作就很有可能会出现重复,这样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和教学资源。学生以解决奥数问题作为一种荣耀,但是如果学生一旦被这种问题难住,他们就不会有心思去学习其他内容了。例如很多学生在历史、政治以及其他科目学习中,心里想的是数学题。更有甚者,在其他课堂上,学生还手里拿着数学题。这样的结果就不是新课标想要的了,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5]。
三、问题难度没有分析清楚
教师有时候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不论题目的价值、难易程度,都统统交给学生去讨论。有的问题太过简单,学生们根本就没有兴趣去讨论;而有的问题又过于困难,让学生们无法解答。他们会变得沉默和无精打采,这样的效果不是新课标所预料的。新课标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重点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者的素质水平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都有可能导致教学秩序的混乱。所以,教师应该在给学生布置任务之前,认真思考问题的适应性。努力把问题设置的更科学,让学生们更有兴趣,而同时又可以很好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6,7]。例如讨论中很多问题,教师觉得繁杂,会通过学生表态来选择是否需要讲解这些问题。学生时代都要面子,当教师问某一道题有谁不会时,基本不会有人举手。所以整个卷子问下来,学生们都没有动静,教师也就默认学生们都掌握了这些知识。其实,这种隐患是非常大的,知识的负担不断压到学生身上,终究有一天会出现崩溃的现象。
四、缺乏合理的引导
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面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学生讨论没有一个正确的结果的时候,要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引导。有时在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他们的团体无法解决的,但是老师认为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所以他们就放任学生去讨论。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导致他们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时,他们就会选择索性放弃,不解决了。而教师如果发现不了这种现象,就必然会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所以,教育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师永远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合理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引导,使他们的思维跟着题的思路走,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学生没有很强的心理素质,所以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如果努力还是解决不了,就会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甚至是出现厌学的现象。初中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水平的表现。全面考虑学生整体素质水平,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够称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郭凤云.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24).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相和,李保臻.农村中学数学课堂讨论的有效策略探讨[J].数学教育研究,2011,(02).
[4]王增良,蒋玉梅.新课程下的几个课堂合作学习案例的反思[J].数学教学研究,2007,(06).
1重视学习动机,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有关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益于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践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学意义的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有关于高斯解答1+2+3+……+100=?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虚数单位i的来历,使学生了解复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史。引导学生向数学领域靠近;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痛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能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样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参与热情。
2重视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参与机会
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起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首先,要让学生多观察。数学虽然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扒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其次,要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再次,要让学生多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当然发,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扮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3重视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参与质量
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合学生积极、主动地控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呜,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佑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跃、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4重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和推动作用,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所谓数学的生活化,就是将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运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数学教学,从而让数学学科变得生动具体,并让学生意识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从死读书变为活学活用,进而真正地达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效果。学生通过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就能够产生积极的学习反馈,从而进入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之中。提升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切合学生数学道路发展的需求。教师务必主动探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
一、在教学中巧妙利用情景创造生活场景
有效的教学模式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入生活化情景,加强学生和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之后,就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导有关概率方面的知识的时候,设计了如下的生活化场景:小雯一家打算在暑假的时候出去旅游,但是小雯的妈妈希望能够在北京玩,小雯的爸爸觉得北京太拥挤,想去贵州玩耍;可是小雯却对黄山情有独钟,希望能够去爬山,谁也不能说服谁。在这样的情况下,小雯说,我们用两个硬币来决定,都是正面就听妈妈的,都是反面就听爸爸的,一正一反就听我的。通过这个事例,笔者很自然地引入了概率的相关知识,学生对于学习概率的兴趣显著提升,学习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二、将数学问题的表现形式生活化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记忆,通常都会使用到课后作业这个环节。多数教师教学过程可以做到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依旧十分古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会有所降低。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在问题环节也要做到生活化。
例如:笔者在教导学生有关黄金分割点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布置作业的时候设计了如下问题:每一位女孩子都是爱美的,小明的身高为170CM,肚脐以上80CM,肚脐以下90CM,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最完美,应当穿多高的高跟鞋呢?这样的问题就将生活和所教导的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将生硬的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学科具备很强的逻辑性,其包含的诸多概念十分抽象难懂,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对学习数学有所抵触。因此,数学教师务必做好充分的备课,赋予书本中生涩难懂的概念以生活化的属性,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例如:笔者在教导有关圆的一个概念“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的时候,该概念十分抽象,笔者为了让概念具备生活化的属性,在讲课之前准备好了一面特殊的镜子,完整版本的它是一个圆,但是此刻却是残缺的。通过这枚镜子,让学生在镜子上寻找三个不同的点,看是否和所说的结论一致。学生在经过不同的试验之后,接受了概念。此时,笔者将生活中的事例切入到概念的讲解中,深入浅出,从而让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下学习新知识。
四、课外活动中数学知识运用的生活化
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学习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结合课外活动,劳逸结合,一张一弛。但是在课外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既不能脱离数学知识,也不能为了学习数学概念而做活动,这样会十分生涩呆板。因此,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懂得使用生活化的场景设计相关的课外活动,从而保证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既能够得到放松,也不会将课堂的努力白费。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更应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只有全面覆盖学生的学习场景,才能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意识。学生才能养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难题,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深入思考,将数学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化数学教学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主流形式,是符合大环境需求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师不要逆势而行,而要顺应潮流,挖掘其中的精髓。学生通过生活化数学的教学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密度以及教学效率也能够得到质的飞跃。但是,此种教学模式还有待开发,需要广大同仁精益求精。此路漫长,任重而道远。
在课程改革新时期,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高效数学课堂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投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进步、提高,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掌握最多的知识,进而使数学课堂达到最满意的教学效果。从学生角度讲,高效数学课堂是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从一开始对数学不感兴趣转变为感兴趣,从不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参与,从不会学习转变为会学习。所以高效数学课堂是指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
一、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时候要根据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合理运用教学手法进行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加深学生的记忆,并及时进行课堂训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点。同时,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对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联系实际,把数学课本中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常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从周边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知识,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教师也要注意的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运用哪种教学方法,最终教学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提出问题之后不要急着让学生思考、解决,而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究问题解决方法。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习情况,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是教师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会主动深入研究、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会被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因此,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心理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例如,学习“数的次方”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数的次方”基础知识后,可以向学生提问把一张纸对折一次、两次、三次后纸的厚度是多少?那么把一张纸对折一千次以后纸的厚度又是多少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肯定会积极思考、计算,学生学习兴趣立马被激发出来。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真的可以把一张纸对折一千次么?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惑,到底可不可以呢?在学生猜测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随便拿出一张纸动手试一试。最后教师进行引导,得出结论:一张纸在实践中是不可以对折到一千次的。这样的小游戏不仅能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另外,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表扬,不要经常批评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地、耐心地引导,让学生回归到正确的认识上,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兴趣和需求出发,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打下基础。
三、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数学的环境
有研究表明,当人处在活泼欢快的教学环境中的时候,学习能力会提高到平时的三到五倍。因此,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数学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富有民主精神,允许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提出不同意见和见解,在学生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教师要用心倾听并给予正确评价。并且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研究,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要以学生现阶段的数学水平为标准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提问形式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一问一答轻松氛围中逐渐提高,最终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四、结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不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广大教育者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另外,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最后,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数学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环境中积极探索,不断深入学习,从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中高效是重点,所谓的“高”主要是效率高、质量高、效益高,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各种教学技巧,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质量。也就是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技巧和方法,不仅如此,也要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但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怎样才能尽可能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呢?笔者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给予分析,以期国内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实现高效。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不断深化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可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数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要强化数学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科学技术的水平有很大的提升,在各学科教学的舞台上活跃着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教学器材,使用多媒体可以综合处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把抽象化的数学变得更具体,把复杂的内容变得更为简单,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进一步拓展,这可以极大地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三、采用激励性教学方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和结果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方式是激励性教学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心里不再害怕数学、抵制数学,让他们有学好数学的自信。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完毕后,笔者都会对他们报以鼓励的微笑,然后加上具有鼓励性的话语,如:你太棒了,你的想法很新奇,值得大家学习等等,在这样的话语中,学生会直观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充满自信。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我们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教材为基础,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让数学课堂日渐高效。作为一线教学的老师,我们要转变教学思想,研究教学方法,强化责任意识,以推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相比于简单的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难度有很大提高,在以后的高等教育中,初中数学水平,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初中数学也是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较多的科目,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教学目的。随着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高效数学课堂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改善学生的惰性学习方式,除此之外,高效数学课堂提倡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现状
现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的教学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们的教学,太过局限于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不停地给学生灌输枯燥的运算法则,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太过严肃,不够活跃,使得众多初中生对数学这一科目,产生了严重的厌学心理。
(2)初中数学缺少趣味性;老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一味要求教学速度和学生的解题量,不够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太过枯燥,这种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3)不能将学生从小学的学习方式中转换出来;一直由老师来指定学习内容,当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时,会慢慢失去对数学的兴趣,进而不再主动研究,深入学习。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最终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达不到标准水平,更严重的,会丧失整体的主动学习能力[1]。
二、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1.高效备课。备课是每个老师的重要工作环节,只有自己对于教学内容有了充分、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教会学生。由于数学是一个要求准确性与严密性的学科,对于备课的要求会更高一些[2]。但是一套备课方案,并不能适应于每一届学生,每一个班级,甚至细化到每一个学生,因此老师的备课内容应及时做出调整与创新,可以适当引用当下初中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在课堂上才能更高效的教授给学生知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是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老师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将抽象的数学公式、法则、概念,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与能力。与此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有效缩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这种抽象的情感,可以引发和巩固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3)渗透数学思想。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目的,运用渗透思想,让学生在慢慢接受数学的逻辑思维时,提高学习效率。在渗透数学思想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分类意识,例如,在进行图像相关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首先依据图形的特点及存在的关联,进行简单划分[3]。在渗透数学思维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种高效的逻辑思维。
三、高效课堂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的发展的意义
(1)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活跃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师生互动较少,不利于推动数学教学理念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模式。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也是课堂教学中积极性和活跃性的实现,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并有利于数学教学的有效改变[4]。
(2)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让学生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自己不同的见解,与老师同学分享,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发展,有利于培养新型师生关系。在高效数学课堂上,鼓励师生多交流,多互动,如此能够打破传统的师生模式,在师生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和谐、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推动教学发展的基础条件,因而,广大教师群体,都应为此做出改变。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必要趋势,教育研究及工作人员,需要不遗余力的,推动构建高效课堂。更好的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探索研究能力的提升,使初中生l现数学学习中的有趣之处,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们,应该跟上教育改革的脚步,总结经验,提出更加新颖、高效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詹颖.初中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应用[D].苏州大学,2004.
[2]阴朝群.海南省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
初中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由于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显得较为枯燥,因而成为难学的课程之一。素质教育中的初中数学教育旨在为学生打好基础,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在新课标下如何创造出农村初中的高校课堂已成为当前的教学热点。
一、农村初级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很多农村初中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不高,基础不牢固,很少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教师花费很大精力,但课堂效果仍然不理想,常常是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而同学们在讲台下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①教师教学观念陈旧。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有些老师依然沿用以前的应试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只顾给学生们灌输知识,传授解题技巧等,不注重对数学本质的揭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也仅仅停留在为了考好试而学数学这个层面上,学生对数学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②家长不重视。很多农村地区,家长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不重视,认为孩子只有会算个账就够了,没有必要好好学习数学。③学生本身的原因。有些学生比较喜欢玩乐,学习主动性较差,上课喜欢开小差,不认真听讲。
要想改变当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低的现状,作为教职人员首先应该从教师本身以及学生身上入手,改变课堂模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每一名同学都能学好数学。
二、如何创造高效数学课堂
1 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学生好好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考好试,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而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做到:
(1)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引导
为了使学生对某个抽象概念理解更全面,应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层引导。比如在教授“正负数”时,学生们刚刚接触可能感觉很不可思议,此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联系实际,抓住正、负数的基本特征——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用“+”和“-”来表示,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的刻度、汽车的南北方向行驶、费用的收入与支出等例子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表象,然后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概念更具体化,从而使学生更好掌握这一概念。
(2)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先不讲授知识概念,而是放手让同学们自主学习,比如在教授“图形的初步认识”一章时,可设置一定的问题,或者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让同学们讲出这一章讲了哪些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用直观的方式表示出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们相互启发,使他们养成阅读、讨论、启发、再阅读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注重建立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归纳和概括,教师课堂教学中应从建立思想方法的角度出发,为学生们提炼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观点,这样可以使数学教学简化。数学思想方法甚至比数学知识更重要,只有数学知识与思想协同发展,才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美,以及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如在教授“旋转”这一章时,可以给学生们展示一些精美的旋转对称图形,使学生不但可以更直观了解旋转的概率,同时也领略到对称之美。这样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必然会很感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行操作。
3 分层式教学,确保每一名学生的进步
学生由于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的差异,对数学的掌握程度是有差异的,教师首先要对每一名学生都有信心,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学好数学的。在课堂教授时不能只注重对学习尖子生的关注,也要多关心后进一些的学生。对数学尖子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可以问一些较难的问题,而对后进生提问时,可以问略简单一些的问题,通过这种分层的教学方式,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学习的成就感,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数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要求我们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课程理念,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农村学生在素质不高的情况下,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对教育过程和数学学科作更深入的分析,调动教学中不同方面的积极因素,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二、备课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
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抄抄教案,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认为所抄的这些“教案”都是由一些教育名师、甚至是教育名家编写的,有什么不行?其实我认为这些“教案”的编写大都是以本为本,是以教科书为本而编写的,不能以人为本,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备课就不仅要以本为本,备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而且还要以人为本,重点是要备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就好比是营养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可学生却不原意吃,怎么还谈得上消化呢?可见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我却不认同,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40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一个好的课堂,就好像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诸全可口的菜。我们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还必须添加适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菜不好吃,不放佐料也不行,虽然有营养,但难以下咽。数学课堂也是如此,总得让学生感觉味道好,爱听,所以就得放点作料(笑话幽默),但不能太多,因为笑话幽默多了,课堂冲淡了,喧宾夺主,课堂没内容,学生学不到知识。所以课堂里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足以引起学生们的兴奋,然后再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上来。
四、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五、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小燕.构建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综合)
[2]张莉英.构建初中数学自主性学习课堂的多维思考[J].考试周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十分的重要。以下是本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力求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适当选取和补充一些实际生活中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兴趣。其次,加入一些有一定弹性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发展,给学生的创新提供空间。最后,适当安排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内容。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运用,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实践活动内容。通过实践,既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从古代的问答、背诵、串讲、练习等,到近代增加了演示、参观、实验、实习作业、讨论、合作学习等新方法,后来又形成一些教学模式,如传授-接受学习、启发-探究学习、问题-发现学习等。经过继承、改造,逐渐形成了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D.P.奥苏伯尔研究发现,教学成效的关键不在于哪种方法好,而在于是否能使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即学习者能否理解学习对象的实际意义。例如,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本身就是一种规定,学生在已掌握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先乘方后乘除再加减,有括号先去括号”直接计算,便可接受这一知识。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长处和不足,教师要根据知识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建立起适应现代教学的带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方法体系。
三、不断完善组织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组合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把课堂教学中的诸要素,如教学内容、方式、时间和学生等诸要素有机地组织成一个整体,发挥其功能,达到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资源以教师为中心,创新教育下的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中心,因此,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创新教育环境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更具开放性、多样性、主体性和民主性。同时,组织教学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经常进行教学组织方面的创新,在面向学生整体的同时,也要注意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还应有一定的灵活性,随时应付突况。比如,在教“同底数幂的除法”时,我先和同学们在一起探讨105÷103,25÷23,a5÷a3(a≠0)等情形,并且提出下面结论:105÷103=105-3=102,25÷23=25-3=22,a5÷a3=a5-3=a2(a≠0)。至此,“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呼之欲出,突然有个学生问,反过来相除会怎样?按照事先的教学组织设计,这是下节课要讲的内容,这时老师完全有理由说,下一节课我们再来讨论,问题是这个学生会等到他的下一节课吗?下一节他还会有兴趣思考吗?学生现在想讨论这个问题,那么他对老师后面所讲的内容,甚至会充耳不闻;而且既然这个问题已经提出来,自然会引起其他同学的思考,这样一来不“专心听课”的人多了,说不定还会闹出点师生误会来。当时我还没来得及想这么多问题,只是觉得这是一个让学生创新的好机会,于是我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有创新,下面就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这不仅化解了尴尬局面,而且也让学生初尝了一点有关新颖想法的甜头。这堂课突破了“精讲多练”的模式,也改变了老师的教学设计,学生虽然未就某个知识进行足够的训练,但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不断采用新的现代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有着重要的关系,因为一节课的质量需要一种和谐的关系维持,那就是师生融洽的合作、学习关系,师生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和谐。就会导致效率低下。
1.教师“教”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依然离不开教材的束缚,一部分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知识没有拓展,教学没有延伸。新课改实施以来,有的教师也在努力迎接着教学活动的改革,对教材大动手脚,随意更换内容,不管内容是否合适,都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课堂教学气氛表面活跃了,但是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没有提高,对知识一知半解。
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考核依然是关注结果,主要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则相对忽视。不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不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和教导,长期下去,将会严重地降低数学教学的效率。这种教学模式重结论、轻过程,学生的学习还在记忆、模仿的模式下开展,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没有体验过,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效果也就没有提高的可能。
2.学生“学”的问题
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很被动,学习不自觉,基本不复习,厌学情绪严重,没有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愉快体验,没有形成探索的习惯,缺乏兴趣的学习很难提高效率。
二、打造高效课堂的途径
1.巧设题目,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改的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教师由以前的主宰变为今天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成为首席学习者,改变了实行几千年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颠覆了教师的尊严。教师应该俯下身子,和学生做平等的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高效课堂,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采取合作探究的理念,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创新火花,给予适当鼓励,及时进行评价、引导。
2.分层搭配,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