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等级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5 17:08: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风险等级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风险等级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65-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培养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随着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各高校在学风和考风方面暴露的问题愈来愈多,尤其是考试作弊风气着实令人担忧。考试作弊在高等院校已是一种普遍现象,作弊手段高明且方式繁多,作弊学生数量及作弊率呈现递增趋势。有学生将考试作弊形象描述为“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在学生群体中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考试作弊就像阅读、写作一样已成为了大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关于高校考试作弊风气的蔓延滋长,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等现象,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义不容辞地担负起遏制考试作弊这一丑恶风气的神圣职责,应认真分析问题根源所在,积极思考当前考风不正的主要原因,及时发掘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切实加强考风建设,以“抓考风,促学风,树校风”为主线,逐步提升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1 导致高校考风不正的原因

关于考风的问题,高等院校历来是比较重视的。每逢考试前夕,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通过通知或召开专题会议的形式,重申、强调考试纪律,考试中除至少安排两位监考老师外还特意选派楼层巡视员对整堂考试进行监督。尽管如此,当今高等院校大学生舞弊的不良风气屡禁不止,作弊势头还有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1社会因素导致学生作弊风气蔓延

当今社会上存在着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不劳而获的不良风气时时侵蚀着大学生的头脑,部分学生学习上不下功夫,企图考试舞弊提升成绩,因而考试风气每况愈下,作弊一度泛滥。此外,学生就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社会现实严重挫伤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据统计,2011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率占38%,据分析毕业生就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率将会有增无减,这些客观的就业因素使大学生学习方向迷失,缺乏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因而在学习中他们显得消极被动,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信奉“分不再高,及格就行,学不再深,作弊就灵”的消极论调,因而每到期末考试各种舞弊行为就习以为常了。

1.2学校考试模式僵化老套,考试管理不完善

在“质量工程”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大力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而关于考试改革和研究恰恰总体滞后,现行考试制度和模式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在:考试内容重理论、轻运用;偏记忆考查、轻能力考核;考试方式实行期末考试一卷制,淡化平时考核;考试形式重笔试、轻口试,重闭卷、轻开卷。这种呆板的、僵硬的考试模式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死记硬背路径上,容易让学生对平时的学习产生懈怠情绪,期末考试穷于应付,这样也为夹带、抄袭等各种作弊行为提供了可能性。此外,考试管理不完善,也为学生作弊提供了“可趁之机”,学校教务管理工作者未充分认识到考试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把考风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教学重要工作来抓,在具体工作中重形式、轻实效,考试前关于考风考纪宣传力度不够,内容单一老套,没有让学生在内心深处认识到作弊的危害及影响。同时,考试组织缺乏严密性,考试管理缺乏规范性,作弊行为的处理缺乏及时和严厉性等也是考风不正的诱因。部分监考教师对监考的意义理解不深,监考不投入,常有“人在考室心在外”的现象,有的即使发现作弊行为也熟视无睹,既不对作弊者进行批评教育也不上报教务主管部门。部分教务管理工作者忽视学校考试制度及规范的严肃性和客观性,对作弊者宽容以待之,处理不严,作弊者即使背上了作弊的罪名,但实际上对他们学业及人生发展影响不大,因而助长了作弊丑恶风气的蔓延。

1.3学生自身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

越过了“万人挤独木桥”的困苦阶段,有学生认为“高中拼命,大学养病”,因此在大学阶段显得松懈懒散,把学习摆在次要位置,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社团、兼职或其他课外活动中,有的甚至玩游戏成瘾,谈恋爱度日,平时不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考试时企图作弊蒙混过关。

2 加强考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2.1提高对考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校、院二级齐抓共管,多部门联动的考风管理体系

各二级学院和教务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考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考风建设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还是学校维持良好社会声誉的有力保障,所以形成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考风是考风建设的一项重要而又十分紧迫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学校应建立以教务学工为龙头,纪检、宣传为支持,各二级党政为支撑的考风建设联动体系。教务与学工部门要以“抓考风,促学风”为共同宗旨,统一思想,联手行动,共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2加强考试队伍建设,落实业务培训

考试队伍建设是严肃考风考纪必须的重要环节,各高校要安排那些工作认真、作风正派、责任心强、忠于职守的人员担任监考教师,并实行先培训后监考的原则,学校还要采取激励奖惩措施切实提高监考人员的工作热情,对工作出色的监考人员要给予表彰,同时对监考失职的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严肃处理。

2.3完善考试监督机制

要建立健全校院两级考风考纪巡视制度,对监考教师在考场上是否正确履行其职责进行监督,对不能有效履行相关职责的监考教师要及时调换并给予相应处理。同时各高校应设立群众举报箱对监考失职教师及考试作弊学生进行暗中监督,并认真做好违纪举报的查处工作。教务管理部门对群众的来信、举报电话要认真对待,详细做好记录,及时做好调查处理和反馈工作。校纪检部门要积极关注并监督违纪处理工作,确保考试监督机制每个环节的畅通有序。

2.4切实做好考生的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诚实守信”是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社会生活能够稳定、经济秩序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当前高等院校学生作弊风气不正,说到底就是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各高等院校应通过讲座、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或其他渠道切实加强对的学生诚信教育力度,让学生意识到作弊是有损人格、缺乏道德的丑恶行为,让他们以沉着考试为荣,以作弊为耻。

2.5认真做好考试期间的宣传工作

考前学校应向考生宣传考试政策规定、考试纪律等,提高考生遵纪守法的意识,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让考生感受到考试的严肃性,打消部分学生对违纪舞弊的侥幸心理。每堂考试后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栏各种有效形式,及时公布当堂违纪舞弊事件,提高考生认识,形成良好的考试氛围。

2.6建立健全考试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学校要对过时的、守旧的考试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对考试及监考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违纪情况,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发现一起就严肃处理一起,要坚决捍卫考试的公正性、公平性,坚决与违纪作弊行为作斗争。

考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各级领导和全校教职工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要将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多级联动的考风建设监督体系,将考风建设与学风、教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狠抓考风,树立优良学风,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求真、务实的教育教学环境,逐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篇2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世界银行总结拉美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经验时提出的概念,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李扬,2011)。“中等收入陷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增长问题,更是一种社会现象,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负效应”,又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中等收入之后出现的“发展悖论”。

广州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与可能性分析

(一)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且固定资产投资乏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广州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继2009年大力推进和实施各种措施的“保增长”后,“十一五”期末(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有所回升。但进入“十二五”以后,主要经济指标开始滑落(见表1)。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广州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与可能性加大,即使没有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由于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广州也有可能面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投资增长乏力的窘境。

(二)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及居民收入分化严重

国际经验表明,城乡发展差距控制在1.5∶1的范围内相对合理,2012年广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2.27∶1(见图1)。虽然广州的经济总量位列全国三甲,但广州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比较明显,北部山区农村发展依然落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扶贫开发任务繁重。

(三)居民收入和就业增长态势慢于GDP增速

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如果高于GDP增长速度,则表明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居民福利水平及生活质量提升上,反之则表明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让居民从中得到实惠,是一种“虚假的繁荣”。从图2可以看出,2001-2012年中,除个别年份外,广州GDP增速都高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致依赖外资拉动模式受到挑战

改革开放后,广州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商品出口总额在2003年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一直呈现2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增长出现回落,2009年增速同比下降12.86%,2011、2012年持续下降(见表2)。广州出口商品总额和外商实际投资的下降趋势,使广州依赖外资拉动的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五)居民劳动报酬过低而政府所得过高

从表3可以看出:2011年广州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比重为44.4%,比北京市低4.8%;政府所得生产税净额比重为16.4%,分别比北京、上海高3%、4.4%。广州政府收入增速快,是以居民或企业收入比重下降为代价的。广州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速,表明经济增长的福利较多地向政府倾斜。2012年GDP增速为10.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为12.5%,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8.1%。

(六)科技创新能力弱致转型发展动力不足

创新能力是支撑转型的根本动力,创新能力弱是一些国家和地区跌落“中等收入陷阱”的“硬伤”。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广州创新能力远逊于北京和上海。以R&D投入占GDP比重指标来看,广州仅为1.8%,北京5.83%,上海3.11%;而专利授权量指标,广州15091件,仅为上海47960件的1/3左右;而最能代表和说明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指标,广州仅8项,北京56项,上海41项。

广州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深层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藩篱无法打破

表面上看,广州已进入高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而实际上广州城乡差距仍然比较明显,北部山区农村发展依然落后,这种城乡二元结构是广州乃至我国区别于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地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更具有本土化标签意义的特征。城乡二元结构有可能会成广州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考量因素,广州如果能在城乡二元结构上有所突破的话,则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时间和周期可能会有所缩短,风险成本也有可能降低。

(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未能推进

由于广州一直未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无法从宏观层面上调控、规范收入分配。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表面上看,只要在增加居民收入、调整收入结构、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做些努力就能收到成效,但实际上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改革工程,与当前正在推进和实施的战略选择、制度设计以及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可以说,选择了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就基本确定了什么样的收入分配格局(李扬、裴长洪,2012)。因此,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如果缺乏通盘考虑难以有效推进。

(三)丧失了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最好时机

金融危机没有让广州清醒地认识到危机背后潜伏的“中等收入陷阱”,而是不断密集地地出台各种“保增长”的措施,忽视了调结构、促消费及转变发展方式的努力。丧失了利用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最好时机(王一鸣,2011),只是一味地通过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保增长”,未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没有能够处理好以牺牲眼前和短期的增长来换取长期发展后劲和竞争力的关系。

(四)相关改革配套措施严重滞后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无论是在市场体系改革,还是国有企业改革等多方面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是名副其实的改革“领头羊”,但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近年来广州的改革步伐迈得不大,改革的亮点少,一些诸如国企改革、投融资改革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措施明显滞后。促进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视野不开阔、观念陈旧、思路少、措施不得力。

(五)社会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进入“十一五”以来,广州虽然不断加大社会建设步伐,但由于积重难返,加之有些社会问题本身就牵涉到众多利益群体,很难权衡和兼顾各方利益,因而无形中加重了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目前社会管理已进入到“攻坚克难”阶段,各种利益格局错综复杂,社会管理越是向纵深和精细化管理推进,其成本和风险也就越大,但不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就更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广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路建议

针对广州所处“中等收入陷阱”的程度与特点,提出广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总体思路是一个核心、两大重点、四大战略。

(一)一个核心:转变发展方式

转变发展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投入结构的调整,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因此,一定要改变和摆脱既有思维方式束缚和路径依赖,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为最终目标。

在发展中实现转型。从某种程度上讲,“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也是一种“转型危机”,但发展方式的转型不是孤立和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动态发展中实现的。因此,一定要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转型的难点也就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着力点。

在扩大开放中实现转型。不断扩大开放也是广州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途径,因而,广州的发展必须放到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来思考和谋划,必须在扩大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实现广州发展模式转型升级,要在“走出去”和拓展国际新市场上实现新突破。

在不断创新中实现转型。必须改变以往主要依靠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突破原有体制机制的框框和束缚,打破原有的路径依赖,在不断创新中推动和实现转型。广州未来发展“红利”的取得要更多地依靠“制度红利”、“创新红利”和“人才红利”,唯有此,才能突破转型制肘和瓶颈约束。

在深化改革中实现转型。转型是对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和挑战,必须要借助不断的改革才能予以推进和实施。应该从围绕加快发展推进改革开放,转向围绕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更大,积极探索通过发展方式转型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道路。

在发挥广州的优势中实现转型。一定要把握好、发挥好、利用好广州已有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把这些优势条件和要素予以合理的挖掘和整合,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成转型的推动力量,转化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资源、政策和环境,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广州自身优势和特色的转型道路。

在人民生活的逐渐改善中实现转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住房、医疗、教育、交通、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把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和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让经济发展的成果、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更好地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马晓河,2010),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同步协调发展,从而体现社会公正、公平。

(二)两大重点:保持适度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一是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当前广州经济发展之所以增长速度放缓,出现滑落状态,原因在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原有发展模式不适合现有经济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扩容”和“提质”上下工夫。在副中心和新城区寻找经济规模“扩容”的空间,在制度创新、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提质”。二是积极构建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完善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谋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较好经济效益、较强带动作用的生产力骨干项目,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高品牌价值、领先技术水平、良好市场前景的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功能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三是积极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国家战略,集中资源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时尚创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推进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国家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基地,建设新能源汽车公共技术创新、检测和试验平台。

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进步。一是完善社会建设投入机制。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优先的财政政策,明确各级政府社会建设的职责、事权和支出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适当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薄弱的地区适当倾斜。二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重点,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马岩,2011)。三是健全群众利益保障机制。对城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城市更新改造等与民生权益息息相关的重大事项及时进行公示,在征地拆迁、劳动用工等矛盾多发领域搭建平等协商平台,完善利益平等协商机制,保障各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平等对话权。

(三)四大战略:改革创新统领、重塑动力机制、结构优化为先、社会公平公正

战略之一:改革创新统领。一是刷新体制红利。随着改革由易而难地深入推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减速或弱化现象,即所谓“改革疲劳症”。为此,必须创新改革思路与改革方式,刷新体制红利,为迎接新的繁荣周期,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体制动力。二是强调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结合。尤其要在推动增量改革的同时,加大存量改革力度,彻底突破旧体制壁垒(蔡,2011)。要做到渐进改革与重点领域突破性改革结合;突出整体协调推进与局部率先突破结合,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改革。

战略之二:重塑动力机制。一是实现由投资驱动转变为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二是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跨越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发展方式的核心驱动力。三是实现由规模和速度驱动转变为质量和效益驱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的数量规模,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是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推动经济发展由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转化,使驱动力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

战略之三:结构优化调整。一是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培育以服务经济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优化投资结构。在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的基础上,兼顾好社会及民生事业的发展,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市民。三是优化区域结构。由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转向城乡并重、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实现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不再区分谁重谁轻、谁主谁次,使城乡协调发展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明显标志(彭刚、彭忆欧,2011)。

战略之四:社会公平公正。一是以健全的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建立一个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社会公平制度保障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建共享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成果,真正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扬.借鉴国际经验 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拉丁美洲研究,2011(3)

2.李扬,裴长洪.广东经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2020年的发展战略转移、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动力重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王一鸣.“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和原因分析.学习时报,2011-3-28

4.马晓河.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需求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调整.宏观经济研究,2010(11)

篇3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y Style Survey,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SU Yongmei, WANG Zhenyu

(Zhengzhou Technical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121)

Abstract Style is a outlook of the spirit of a school scholarship,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academic attitude, learning methods, and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ole mental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oday's society and market economy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and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to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ood health style is also the need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learning style in fou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Zhengzhou City,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style of stud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yl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学风是一所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和师生整体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根据当今社会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党的教育方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优良的学风也是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被调查的高职院校主要以郑州市的几所院校为主,我们选择了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和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四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近年来河南省的高职院校也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无论从学校数目上还是从招生规模上都在逐年增加。河南省的高职院校72所,郑州市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拥有的高职院校几乎占全省的一半。因此,选取郑州市的高职院校作为个案研究地点意义深刻。

通过问卷与访谈情况分析,高职院校学风总体情况尚好,但是也存在一些相对突出、严重的问题,经过具体归纳和总结,认为当今社会优良学风应该有8条标准:

(1)整个学校具有良好的学习风气(无旷课、迟到、早退现象,课堂上无交头接耳、玩手机、说话现象);(2)学校就业率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毕业时都能如愿以偿的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3)宿舍风气好(无不文明现象、随地吐痰现象、不讲卫生现象,宿舍内无打游戏现象,能按时熄灯休息、能按时起床);(4)校园文化体现职业特色(校园文化不应以问题活动为主,而应以科技竞赛活动为主);(5)校园和谐(无打架、斗殴等不文明现象);(6)课外学习气氛浓厚(自习室、图书馆被充分利用);(7)整体教风良好(课堂和谐、师生经常沟通交流、共同进行科学研究);(8)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合理(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了解,学习目标明确)。

当今,高职院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分工都很明确,如一般的高职院校都设有学生处(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教务处(主抓教师、教学管理)、团委(主抓党团工作)等部门,各部门分工明确,在日常工作中也都各尽其职,很少有沟通、交流,而事实上,学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各项工作之间应是相互联系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也都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各个部门协调工作才能把学校的整体工作搞好,同样学风建设也不仅仅是哪个部门的工作,需要学校各个管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才能使学风建设取得成效。

根据当前学校分工明确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在高职院校增设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质量监控处,其主要职能是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加强各部门的联系,对各部门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并把信息及时反馈给各个部门,对各部门的工作作出指导。据此,质量监控处应由以下人员组成:监控处处长(总协调、总指挥)、学生学习风气监控员、学生宿舍文化监控员、学生就业情况监控员、教师教风监控员、校园文化监控员、和谐校园监控员、专业、课程设置调研员等,各个学校根据自己实际具体情况可以确定人员数量。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内质量监控处就是学校的生命线,不应该仅靠国家教育部五年一次的评估来监控自己的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在平时也应该自己监控、评估自己,这样学校才能获得长效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想使学风建设取得长效机制,必须建立质量监控处以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使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建立良好的学风。

良好的学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习惯养成的过程,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对新生大学学习方法的引导。新生从中学步入大学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中学阶段课程时间安排很紧凑,学生被迫的在某个时间段学习某门课程,自习课学习内容也都是老师安排好的,所以中学时学生只需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来就行,学习方法也以题海战术、背书为主。而大学阶段强调以自学为主,课余时间较多,面对大量的课余时间,要引导学生合理地分配和运用,引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大学学习方法和中学也截然不同,大学学习不在于做了多少题,背会了多少书,而在于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努力在大学一年级中形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良好学风。

(2)引导新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中学时代学习的都是基本知识,几乎所有的大一新生对“专业”的概念很是模糊,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有很多也都是跟着感觉填的,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将来有什么用,大一新生对专业的认识都处于迷茫的状态,从而导致新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专业不了解等问题。因此,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应及时召开“新生专业教育大会”,邀请有关领导、教授、学科带头人为新生介绍所学专业在实际中的用途以及发展前景,以此引导学生尽早进入专业角色。与此同时,辅导员老师要主动与新生谈心,引导新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习兴趣、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学会自学、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等,促使大一新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逐渐适应大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乐学、勤学、会学”的学习习惯,为优良学风的养成奠定基础。

(3)借鉴国外经验,在高职院校中推行导师制。导师制度是英国大学中的一大特色。导师制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得到普遍应用,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也将导师制引入到本科教育中,但大都没有像英国一样形成一种制度。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导师制几乎无人问津。笔者认为我们也应借鉴英国大学的经验,在高职院校中引入导师制。从分析英国的导师制模式的规定我们知道,导师制最大的作用就是其导学功能,尤其是对于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说,导师的导学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总体上,导师的导学的作用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第一,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介绍专业特色、前景,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信心。第二,适当安排专题报告。不同的阶段,导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报告,进行宏观指导。例如,对新生而言,导师要帮助他们顺利实现由中学向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大学与中学在教与学上的差异做充分的说明、使学生明确大学教育的目标。第三,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第四,多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通过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同时赛前的训练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技能竞赛无论对于学生就业还是进一步学习深造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所以导师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或者省市级的技能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也可在校内自行定期组织学科竞赛活动。

良好的学风是市场经济人才机制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是保证学生成才、顺利就业的保障,是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一所学校倘若真正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和校风,就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反过来对每位学子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尽快成才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还将对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后的持续发展和成就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 “河南省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建设研究”研究成果 编号:[2012]-JKGHAB-0071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程胜.课堂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4.

[3] 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

篇4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high grade highway subgrad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common faults, expounds the main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mmon embankment,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high grade highway subgrade forward 5 requirements.

Keywords: high grade highway; Subgrade; The common faults; causes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路基通病的类型及成因

1. 1 路基沉陷

1. 1. 1 高填方路基由于压实度不够而下沉。

1. 1. 2 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与路基衔接处由于所用材料不当或未能充分压实 ,造成路基逐步下沉。由于沉降值较大 ,即使增设桥头搭板也不能完全解决桥头跳车问题。

1. 1. 3 修建高等级公路 ,建设期一般较短 ,路基没有自然沉降时间 ,常在新填筑的路基上修建路面 ,面层又多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软基未加处治或处治不当的 ,软基上高填土路基是会逐步沉降的 ,路基的沉降也会反应到路面上。

1. 1. 4 路基施工时 ,土壤含水量过大 ,填土无法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 ,有时为了赶工期 ,明知土壤含水量过大 ,也进行路基填方施工 ,从而给路基留下沉降的隐患。

1. 2 纵向裂缝

1. 2.1路基起始填筑宽度不够 ,到填至一定高度时经检查才发现填土不够宽或中线偏位 ,进行镶边时 ,又不按规范砌台阶和由下而上分层填筑碾压 ,造成工程竣工后镶边下沉 ,产生纵向裂缝。

1. 2. 2清淤不到位。在路基质量检查时 ,常发现有的施工单位清除植被层时或软基清挖时 ,在边上还有 2 m 宽未清倒 ,或堆放的淤泥尚未完全运出路外 ,就做填土施工 ,致使路基边缘下沉 ,产生纵向裂逢。

1. 2. 3半填半挖路段的路基 ,在填砌交界处发现未按规范砌台阶进行分层填筑压实 ,也易产生纵向裂逢。

1. 2. 4路基压实不到位 ,致使产生纵向裂逢。路基施工中 ,应适当加宽填土 ,一般每边要加宽 50 cm ,同时压实宽度也应加宽50 cm ,才能保证路基边桩部位的压实度及填方边坡的稳定性。

1. 3 边坡严重冲刷

新建的高等级公路挖方边坡时常有塌方现象 ,下暴雨时填方边坡冲刷严重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 3. 1对土质较差的高填方、高挖方路段的边坡作护坡处理 ,或边坡比的设计不合理。

1. 3. 2排水设施不完善。有时未及时疏通天沟 ,及吊沟太少或吊沟设置位置不合理。

2 防治路基通病的主要措施

2. 1 提高高等级公路路基的设计质量

目前的高等级公路的设计在计算机应用上已卓有成效 ,线路的纵横断面、路基、路面工程数量均由计算机处理 ,但其设计质量与国外差距还很大。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位置和设计图纸是齐全的 ,但实际施工中变更太多 ,设计院、业主、监理、承包商就必须组织专门班子从更设计的有关工作。国外高速公路一旦交付施工的设计文件 ,需要变更的极少。国内的路基设计一般只有线路图、横断面图、土石方工程数量表。国外路基设计中包括大量的地质勘探调查资料 ,沿线的土质鉴定试验资料 ,路基填方借土场、路面材料料场的分布图及较准确的试验资料 ,正式施工时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只需做进一步的调查试验就可以了。

2. 2 加强软基勘察设计与施工处理

以某地区公路为例,该地区为多山岭地区 ,软基虽不及沿海地区广泛 ,但山坡间零星软基也不少 ,公路设计遇到这些软基路段的地质勘察应按有关设计规范进行 ,但目前软基勘察设计文件较为简单。如公路穿过山谷间 ,有 2 m~3 m 深的软基 ,面积不到 3000m2,设计方案为抛石挤淤 ,实际上淤是挤不出的 ,路基的稳定需要较长时间 ,在尚未稳定的路基上修建路面迟早会出现问题。

软基路段处理工程成败的关键是要有完整的基本能反映软基性状的地质资料 ,应做到几点:首先是间距布孔问题 ,要按规范规定的间距布孔 ,在地质变化大的路段还要加孔 ,但往往由于设计单位搞承包 ,布孔远远达不到规范要求 ,更谈不上加孔。其次是取样和试验问题 ,软土不仅其水平方向性状变化大 ,常常垂直方向层理性状变化也很大 ,因此钻进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土层的变化 ,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孔 ,钻孔式样。由于软土的角变性 ,要防止密封和运输过程中的扰动土样 ,避免影响试验结果的正确性。最后是室内和室外试验问题。进行土工试验的经验非常重要 ,应按规范测定软土的固结系数和抗剪强度。关于路堤软基处治方法选择原则 ,应根据沿线不同性状 ,再结合具体环境和经济技术条件来选择恰当的处治方法。为减少路基的沉降 ,多采用清淤土 ,在地下水较多的路段采用清淤适当抛石 ,并做渗沟或盲沟将水引出 ,如能严格按这样的处治方法施工 ,路基是容易稳定的 ,且比抛石挤淤更为经济合理。

2. 3 注意路基施工过程的测量放样

路基施工测量放样是个很重要的工作 ,有时被施工单位忽视 ,在路基质量抽查中 ,往往发现路基的中间错位 ,路基宽度不足 ,清淤不到位 ,压路机碾压不到位 ,填挖方边坡比与设计不符等现象 ,这些都会形成路基的施工质量通病。国外公路工程非常注意施工过程的测量放样 ,每层填土都要恢复边桩 ,监理工程师在任何时候抽查 ,都要看桩位。承包商做起来并不难 ,可在放样准确的基础上做好寄桩或保护桩的工作 ,这样随时都可以恢复中桩和边桩了 ,这是一项保证路基施工质量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2. 4 压实机具和其它直接与质量有关的机械的配套

土石方施工机械配套可以提高路基施工速度 ,保证路基施工质量。尤其路基填土机械的配套更为重要 ,碾压工具的压实功能、压实效果与压实度有密切的关系。最佳含水量和被压实层的厚度规定后 ,要通过试验掌握最佳压实遍数。

2. 5 坚持正确的施工程序

这是预防路基通病的保证。通常每条高速公路都根据具体情况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制订了技术规范 ,明确了路基的施工程序。公路的施工中 ,承建第二标段的施工单位为了保证路基的施工质量 ,坚持路基施工程序 ,强调全面施工 ,提出严格控制路基填方层厚的措施 ,雨季施工方法 ,在路基填方时坚持碾压一层 ,验收一层 ,验收合格后再施工。

2. 6 重视挖方路基的处治

2. 6. 1 挖方路基要根据地质水文状况 ,确定好边坡比。为了保证挖方边坡稳定 ,在不设护面墙的石方地段少挖 30cm ,这30 cm土边坡以后再用人工或平地机修刮 ,以保证正确、顺直的边坡比及较好的外形。

2. 6. 2 土质较差的挖方路段应根据土质鉴定试验 ,确定换填土的深度。

2. 6. 3 在挖方路段有地下水渗出或土壤过分潮湿时 ,应设置渗水沟、盲沟或加深边沟 ,以将水引至路体外。

2. 7 构造物衔接处回填土的质量控制

构造物衔接处的回填土压实有时被称为特殊夯实区 ,它包括桥台台背、通道墙身两侧、拱涵或圆管涵两边及挡土墙背面的填土 ,这些区域若不采取特殊夯实 ,常无法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 ,工程竣工后形成桥头跳车的通病。这一通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桥头填土差异沉降造成的。治理这一通病的关键在于配备好压实机具、选择合适的填筑材料及填筑时的施工质量控制。

2. 7. 1 压实机具。能用重型压路机的部位 ,则用重型压路机压实 ,同时 ,各施工单位必须配备小型振动压路机与振动打夯机压实那些重型压路机因结构物的安全问题而不能碾压的地方及压不到的地方。对于小型压实机具仍无法压到的微小局部 ,应采用人工用铁锤夯实。

2. 7. 2 填筑材料的选择。构造物衔接处的回填材料 ,宜选择那些稳定性较好、易于压实的砾石土、级配砂砾掺土、粉煤灰或水泥、石灰稳定土材料。但无论选哪一种材料都必须夯实 ,或用机械压实。

2. 7. 3 质量控制。桥台、挡墙、八字墙背部的回填与路基衔接处 ,应做台阶 , 分层填筑 , 其压实度应比路基填土的压实度高2 % ,为了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选用任何一种填筑材料均应通过碾压试验来确定相应压实机具的填筑厚度及其所需的压实遍数。

3 结束语

防治高等级公路路基质量通病 ,一是要切实提高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提高建设各方的业务和管理素质;三是强化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四是要推行投资体制改革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工程招投标制 ,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建立起“严格监理、帮监结合” 的工程监理体系;五是要认真执行批准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 ,使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篇5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22-01

项目本身具有一次性、创新性和独特性等特性使得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如果不能很好的管理这些风险就会给项目相关利益主体造成损失,因此可以说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风险评价作为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发生时间、后果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和估量。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开展风险的控制工作。

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运用模糊集和隶属度函数等概念,应用模糊变换原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对事物隶属度及其他等级状况进行整体的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考虑了人为判断情况又将风险进行了量化,实现了风险因素的重要排序。

一、项目风险因素的确定

识别项目风险是风险评价的基础,按照风险的属性不同,大致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一) 政策与环境风险

国家政策与自然环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项目的开展及实施,从给给项目带来风险。

(二)项目管理风险

实施项目管理是为了使项目更好更顺利的实施,但如果管理者出现没有全面了解项目,提出错误的决策,又会更项目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项目进度风险

项目进度风险是指项目实施某些环节或整个项目的时间延误所造成的风险。这种时间上的延误往往伴随着成本的增加。

(四) 项目财务风险

项目财务风险是指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资金融通、资金调度、资金周转、利息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项目的预期收益的可能性。

二、建立风险层次分析结构

根据上述风险因素的分类分析,项目的风险因素层次分析结构。将风险发生时可能的损失和风险发生的概率作为模型的一级指标,从这两个方面来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然后按照项目中可能发生的几种风险作为二级指标,即上面提到的政策与环境风险、项目管理风险、进度风险和财务风险。这一层是主要因素层。然而这四种风险因素还包括下一层因素,这一层因素作为模型的三级指标。其中政策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自然条件风险;管理风险主要包括高层战略风险、决策风险、项目实施风险;进度风险主要包括成员技术熟练程度、工作效率、突发事件;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集资金、资金的调度、资金周转、利润分配。

三、建立模型

(一)建立模糊集合

(1)评价对象集

评价对象集就是更重会给项目带来风险的因素。对于风险的评价体系,我们这些评价对象又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指标。

(2)评级等级集

评级等级集可定义为某一组定性的形容词(例如:高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的集合。

(3)评价权重集

权重集就是所有评价因素的各自权重系数的集合。个数n与评价因素的个数一致。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里不再赘述。

(二)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在建立了决策的模糊集合之后,要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就必须确定评价因素集中各因素与权重系数集中各权重系数的模糊隶属关系,也就是各因素对应于各权重系数的隶属度,这种隶属度可以用以下方法得出。

(1)请参加评价的每位成员分别根据等级说明和自己的判断能力,确定每个评价因素所属的等级。

(2)在同一个因素中,把选择相同等级的人数相加,再除以参加评价的总人数,则可以得出各因素隶属于各等级的隶属度。

(三)建立综合评级模型及计算

由前面的模糊集合和模糊矩阵,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式中b1,b2 ,… bm 即为对评价因素的综合评价结果,反映了该层次所有评价因素对应于个评级等级的隶属情况。

(四)数据处理的结果

利用已经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得出的下述数据结果进行处理:

给每个等级从高到低确定分值,如:如果等级分五等,则可以分别确定各级分数:小于0.2则风险低,0.2到0.4之间风险较低,0.4到0.6之间风险一般,0.6到0.8之间风险较高,大于0.8说明风险高,用下式计算其总得分:

BQ:可以理解为是被评价对象经过评价所得到的平均等级分。

:相应的评级等级分数范围的中间值。

篇6

南方电网公司从2003年开始现代安全管理的课题研究,结合电力行业的实际,在PCAP体系成果应用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形成了涵盖9个单元51个要素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其中人机工效管理对应于要素4.6。

通过运用信息管理平台对基于供电企业核心业务的人机工效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建立一套适用于供电企业的人机工效风险识别、评估方法,从而有效降低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人机工效危害。

1人机工效调查

1.1调查问卷

人机工效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员工概况、人的因素、机的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组织管理等五大部分:

(1)员工概况:主要包括员工姓名、部门、身高、体重、年龄、工作年限等。

(2)人的因素:人在工作过程中做出的重复动作、不当姿势、过度用力等。

(3)机的因素:使用的工器具、手工具、设备、仪器仪表等的设计与配备;操作的对象,如开关、仪器仪表等的界面设计与安置位置等。

(4)环境因素:工作场所的条件,如照明、空气质量、噪声、温湿度等是否超标;工作空间,如是否经常在狭小空间作业等。

(5)组织管理:轮班合理性、作业方式与方法、作业标准、防护措施等。

1.2信息管理平台

信息管理平台服务器端管理软件采用B/S结构,客户端为操作系统中最常用的IE浏览器,使用JAVA技术开发,使用Mysql等关系型数据库,可形成包含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在内的综合管理,同时构建实用的、便捷的在线问卷调查功能,能够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人机工效评估

2.1人的因素评估

危害因素等级分析:进行危害因素等级分析时,需从两个维度进行:危害因素覆盖范围以及危害因素危害程度。两个维度的权重各占50%。

等级评估公式:风险值=(危害因素覆盖范围分值×危害因素覆盖范围权重值)+(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值×危害因素危害程度权重值)。

危害因素覆盖范围:体现为调查数据分析中的该危害因素选项的百分比(频率)大小,百分比(频率)越大,代表其涉及面越广。危害因素覆盖范围分值=危害因素选项的百分比(频率)×100分。

危害因素危害程度体现在该危害因素一天内累积时间长短,累积时间越长,该危害因素危害程度越高。人的因素危害累积时间长短对应的风险分值如下表所示:

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值=((不足2小时选项频率×对应的风险分值)+(2-4小时选项频率×对应的风险分值)+(4-8小时选项频率×对应的风险分值)+(8小时以上选项频率×对应的风险分值))×100分。

2.2机与环的因素评估

危害因素等级分析:进行危害因素等级分析时,需从两个维度进行:危害因素危害程度;是否曾发生过事故、事件等。

等级评估公式:风险值=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值+曾经发生事故、事件分值。

危害因素危害程度:体现员工感知的该危害因素对人体的损害程度大小。体现为调查数据分析中的该危害因素选项的百分比(频率)大小,百分比(频率)越大,感觉到该危害的人越多,其对人体的损害程度越大。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值=危害因素选项的百分比(频率)×100分。

曾经发生的事故事件:通过对过往事故、事件报告的回顾、分析,曾发生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等,该项分值取为50分,没有,则该项分值取为0。

3人机工效评价

等级:某危害因素风险值得分在某一区间,得到员工对该危害因素的等级评价情况。对应表如下:

(1)现有措施:在现行工作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包括:操作规范;工作计划安排;防护用品配备;人员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使用的工具(手工具)、设备、仪器仪表等。

(2)建议采取的优化措施:针对人机工效危害因素,综合考虑组织管理优化、人、机、环界面优化等因素,按消除、替代、转移、工程/隔离、行政管理、个人防护顺序制定优化措施。

(3)建议措施的采纳:根据该危害因素的风险等级高低与优化措施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判断,确定改进措施的采纳与否。

结束语

在南方电网《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指导下,本文基于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紧紧围绕生产区域、办公区域两条主线,建立了人机工效的量化评估方法和开发了信息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人机工效管理要素在供电企业各组织的有效落地,确保了所建立的管理模式符合供电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

参考文献:

《南方电网公司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全文

《广东电网公司地区供电局人机工效管理标准》

(S.00.00.10/SM.0200.0003)全文

篇7

关键词:

河北省;海冰灾害;致灾因子;权重分析;风险评估和区划;冰情;承灾体

河北省所辖海域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1]。海冰对海上交通运输、海洋(岸)工程设施、海水养殖以及渔业生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并会造成损失。其中,仅2009—2010年冬季,河北省因海冰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55亿元[3]。因此,海冰灾害是河北省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多年来,河北省及沿海地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海冰防灾减灾工作,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减轻海冰灾害造成的损失,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成果作为依据,不仅影响了防灾减灾效果,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灾害应对成本的增加和行政资源的浪费。因此,要使海冰防灾减灾工作科学、有效,必须对海冰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包括海冰灾害在内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目前尚无成熟的技术方法[4]。本研究从河北省所辖海域历年冰情监测资料和承灾体(即涉海经济社会活动,下同)实际状况出发,通过建立海冰灾害致灾因子指标体系,利用权重分析等方法,对河北省所辖海域的海冰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区划,得到较为符合河北省海冰防灾减灾实际需求的评估和区划结果。

1资料来源与时限

本研究所用资料包括冰情和承灾体两大类。冰情资料主要为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历年对河北省所辖海域进行的海冰监测数据;承灾体资料则由河北省各级海洋主管部门提供,资料截止时间为2011年末。

2评估和区划方法

2、1评估指标和评估单元选取根据渤海海冰灾害特点[5],结合海冰灾害孕灾环境[6]和致灾原因[7]分析,其致灾因子基本为冰情和承灾体。因此,河北省海冰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主要选取冰情和承灾体两类因子。冰情因子确定为冰厚、冰期和密集度;承灾体则确定为交通运输、海水养殖、海洋(岸)工程和有人居住岛屿。基本评估单元确定为县级行政区所辖海域。河北省沿海地区所辖县级行政区(自北向南)依次为秦皇岛市的山海关区、海港区、北戴河区、抚宁县、昌黎县,唐山市的乐亭县、唐海县、滦南县、丰南区和沧州市的黄骅市、海兴县等共计11个县(县级市、区)。由于个别行政区的评估指标值难以获取,将县级评估单元作了适当调整。(自北向南)依次为秦皇岛市区(包括山海关区、海港区、北戴河区)、抚宁县、昌黎县;唐山市乐亭县、曹妃甸区(包括唐海县、滦南县、丰南区)和沧州市渤海新区(包括黄骅市、海兴县)。考虑到河北省沿海大型港口的年均吞吐量均在亿吨以上且港口地位普遍较高,将大型港口作为独立单元进行评估,(自北向南)依次为秦皇岛港、唐山港京唐港区、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和黄骅港等共4个基本评估单元。

2、2致灾因子评估指标体系(1)冰情致灾因子:选取各评估单元多年平均严重冰期、海冰厚度和密集度作为冰情致灾因子[8],并分别划分为5个等级,以确定其在海冰灾害风险中的影响大小,建立冰情致灾因子评估指标体系(表1)。若同一评估单元出现不同等级的冰情致灾因子,则选取其影响等级最高者。(2)承灾体致灾因子:将各评估单元承灾体分为交通运输、海水养殖、海洋(岸)工程(包括核电厂等)以及有人居住岛屿等4大类,并将其作为评估指标,然后对各类承灾体按其规模大小确定其风险影响等级,每个指标按4个等级划分(表2)。若同一评估单元出现不同承灾体,则选取其风险影响等级最高者。将表1给出的冰情致灾因子影响等级和表2给出的承灾体风险影响因子影响等级作为评估指标,分别确定两类因子不同等级评估指标的自重权数和系数,计算出各自的等级权数,形成海冰灾害风险综合评估体系,见表3。

2、3风险评估值确定各评估单元的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值(犚),根据其冰情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综合影响两类指标,按表3给出的不同代码进行组合并且相乘,其乘积(综合权数值)即为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值(犚。根据冰情与承灾体指标值,按表1至表3以及式(1)计算出的各个评估单元的海冰灾害风险综合评估值(犚)见表4和表5。

2、险等级划分目前,我国尚无划分自然灾害风险等级的国家标准。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河北省海冰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现状,本文将海冰灾害风险按照高风险(Ⅰ级)、较高风险(Ⅱ级)、较低风险(Ⅲ级)和低风险(Ⅳ级)4个等级进行划分。具体划分标准见表6。

3结果与分析

3、1海冰灾害风险等级划分将表4和表5所列各个评估单元的风险评估值,按表6给出的划分标准确定各个评估单元的海冰灾害风险等级,结果见表7和表8。

3、2风险等级调整由于各个评估单元的承灾体属性以及海冰防灾减灾需求不同,其最终风险等级应结合典型历史灾害状况和防灾减灾的具体要求综合确定。考虑到渤海新区附近海域冰厚,密集度高,且有严重堆积现象,对经济社会活动影响相对较重,因此在县级评估单元中将渤海新区的风险等级Ⅱ级上调为Ⅰ级;由于黄骅港海域海冰密集度较高,港口航道两侧修建有大型防浪堤,航道内的浮冰不易向外海漂移,易出现海冰堆积现象,冰情对来往船只的影响明显。同时,黄骅港不仅是河北省沿海的区域性重要港口,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输出港之一,因此将黄骅港的风险等级Ⅲ级上调为Ⅱ级。

3、3风险等级分布及分析根据调整后的最终风险等级可知河北省海冰灾害风险等级分布情况。河北省海冰灾害风险等级最高的评估单元分别是渤海新区和秦皇岛港。渤海新区主要受冰情指标较高影响,秦皇岛港则主要与承灾体指标较高有关。

4结论与讨论

(1)通过建立冰情和承灾体致灾因子指标体系,利用权重分析等方法对海冰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据此对海冰灾害风险进行等级划分,较为科学、合理与可行[9]。(2)所得到的区划结果比较真实地揭示了海冰灾害在河北省所辖海域的分布状况,可以满足河北省当前海冰防灾减灾的实际需要,也可为河北省海洋经济建设布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规划等提供依据。(3)应当指出,将评估单元确定为县级行政区所辖海域,虽然为各类指标值尤其是承灾体指标值的获取提供了便利,但容易出现因各自所辖海域面积和海岸线差别较大而导致的评估结果偏离实际。这种不足应当结合海冰防灾减灾以及典型海冰灾害案例分析等予以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王相玉,袁本坤,商杰,等.渤黄海海冰灾害与防御对策[J].海岸工程,2011,30(4):46-55.

[2]白珊,刘钦政,李海,等.渤海的海冰[J].海洋预报,1999,16(3):1-9.

[3]孙劭,苏洁,史培军.2010年渤海海冰灾害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6):87-93.

[4]高庆华,马宗晋,张成业,等.自然灾害评估[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205-207.

[5]张方俭,费立淑.我国的海冰灾害及其防御[J].海洋通报,1994,13(5):75-83.

[6]丁德文等.工程海冰学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210-213.

[7]李志军.渤海海冰灾害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J].海洋预报,2010,27(1):8-12.

篇8

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手足口病实时统计个案信息、全市手足口病监测资料以及文献检索资料。

1.2评估方法召集传染病防控方面专家组成风险评估团队,由传染病防治科手足口病监测人员收集监测信息,有关专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按照《浙江省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采用专家会商法确定手足口病流行的风险形式、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用风险矩阵法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提出风险管理建议。

1.3风险发生可能性判定准则为便于专家统一认识,将可能性等级分为“几乎肯定、很可能、可能、不太可能、极不可能”五级,各类事件发生概率分为“<5%、5%~、30%~、70%~、≥95%”。

1.4后果严重性判定准则将后果严重性等级分为“极低、低、中等、高、极高”五级。

1.5风险等级确定根据风险评价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分析结果查询风险矩阵表,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分为“极高、高、中等、低”四等,见表2。

1.6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每个风险等级水平相应的控制措施原则,便于专家按照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具体的实施措施建议,见表3。

2结果

2.1提出风险问题根据当前疫情形式提出需评估的风险问题:丽水市下一步手足口病流行可能受影响的人群、暴露的可能性以及人群暴露后产生的不良后果。

2.2组成风险评估团队召集丽水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专家7人,平均年龄(42.4±8.1)岁,平均工作年限(20.3±9.6)年,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管医师2人和医师1人。

2.3风险识别信息

2.3.1疫情概况2014年3月1日—4月30日全市报告手足口病2270例,2008—2013年同期报告(652±637)例。最近三周平均发病445例,达到往年5月中下旬的发病高峰水平。疾控机构接到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报告18起,而2013年同期为0起。2013年11月—2014年4月手足口病监测277例,检测阳性176例,其中EV71占39.20%,CoxA16占34.09%,其他肠道病毒占26.71%;而2013年1—10月手足口病监测556例,检测阳性397例,其中EV71占22.67%,CoxA16占17.63%,其他肠道病毒占59.70%。

2.3.2关键知识文献综述通过查询相关文献资料,提炼有关证据。(1)病原:系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以EV71及CoxA16型较为常见。(2)临床特征:分为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极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可致死亡。2011—2012年全国年均罹患率为138.60/10万,重症率10.50‰,病死率0.29‰,重症病死率27.23‰[2]。在实验室确诊病例中,EV71占41%,占重症病例的81%和死亡病例的93%[3]。(3)流行特征:人是唯一宿主;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通常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多为2~10d,平均3~5d。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4]。(4)疾病分布:全年发病,5—7月为发病高峰,无明显地区性。5岁以下婴幼儿占91.17%[2],发病年龄中位数为2.3岁,1岁组病例最多。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3岁以下儿童分别占79.57%和87.50%,重症率以1岁组最高为13.77‰,趋势性检验发现重症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减小呈升高趋势。散居儿童占73.01%,托幼儿童和学生分别占23.31%和3.07%,散居儿童中重症和死亡比例均高于托幼儿童。(5)实验室检测与诊断:以临床诊断为主,实验室主要靠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和疱疹液等标本中检测到人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一般检测CoxA16、EV71和肠道病毒通用3种。县级疾控中心可开展此类检测,但医疗机构未开展。(6)危险因素:安庆玉等[5]认为托幼儿童、户籍类型为流动人口、便后少洗或不洗手是危险因素。邓鹏等[6]认为近一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公共场所暴露史、共用玩具接触史、饮用生水和居住在农村为危险因素。(7)治疗措施及效果:普通病例多1周内痊愈。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危重病例需重症医学科(ICU)救治。早期识别重症和及时干预处理是降低重症发病率和严重临床综合征导致死亡的关键[7]。(8)控制措施及防治实践经验:EV71疫苗进入III期临床试验与评估,尚未大规模应用。未见推荐预防性药物。现行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主要干预措施包括监测,健康教育,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设施,托幼机构和学校的指导,防止医疗机构和社区传播,改善临床病例管理,加强重症病例救治,防控经验交流,政策、机制的支持,监控和评估[8]。尽管缺乏足够证据显示关闭托幼机构能控制手足口病传播,现阶段还是普遍接受停课做法[8]。

2.3.3已采取的措施自3月份以来,疾控系统内部通过QQ群等非正式渠道交流了疫情信息,部分乡镇卫生院开始对上报的病例开展追踪调查。

2.险发生可能性7名专家分别认为后期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为100%、99%、99%、99%、98%、95%和95%,可能性等级均属“几乎肯定”。

2.5后果严重性7名专家中有6人认为后果严重性等级属于中等,1人认为属于低等,经会商讨论后,该专家表示服从大家意见,认可后果严重性属于“中等”。

2.6风险不确定性分析如果手足口病病毒传染性及毒力下降,疫情可能影响轻微。如果病毒毒力突然增强,出现多例死亡病例,会引起新闻媒体关注。

2.7风险等级判断根据专家意见,本次疫情风险发生可能性为“几乎肯定”,后果严重性为“中等”,查风险矩阵表,确定本次手足口病流行的公共卫生风险等级为“高风险”。根据高风险因素的控制措施要求,需要专家讨论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建立应急指挥组织架构,采取一系列应急控制措施,如提请相关部门关注,共同加强监测和应急准备,并采取必要的行动。

2.8风险形式经专家讨论确定丽水市2014年5月手足口病公共卫生风险形式有两种:一是正值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预计此期间病例数将持续增多。托幼儿童和低年级学生的聚集性疫情仍将会出现,不排除庆元、云和、松阳、遂昌等低发地区发病快速上升。二是与2013年同期相比,EV71和CoxA16构成上升,不排除出现重症病例甚至死亡病例。

2.险管理措施经讨论,专家们建议措施如下:将风险评估报告发送给各地卫生局、教育局和民政局,各单位通过公文系统、电子邮件和QQ群等渠道紧急传送疫情信息。各级卫生、教育和民政部门通过文件、会议等形式传达防控任务,组织人员开展工作督导。托幼机构、学校和社会福利院等集体单位强化晨检、日常消毒等管理制度;各级医疗机构加强预检分诊和医院感染控制,将手足口病疫情信息通报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加大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及救治准备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辖区内手足口病病例首次访视,督促隔离消毒措施落实,促进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各级疾控机构密切关注本辖区内疫情,及时规范处置聚集性疫情。

3讨论

篇9

中图分类号:F830.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17303

0 前言

基于IT技术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着社会经济中各个行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要求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客户关系管理(CRM)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客户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即是最大化客户价值,并对客户进行分类。伴随着银行业的发展,个人信贷逐渐成为银行中的一个重要的盈利点。信用卡,房贷,车贷等各种个人商业贷款得到普及,银行个人客户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细分化的特点。银行要提高利润率,控制风险,必须主动进行客户信用评价和贷款申请分类,从而采取差异化的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策略。

1 基本概念

对于数据挖掘(DM,data mining),一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W.J.Frawley,G.Piatetsky-Shapiro等人提出的:数据挖掘就是从大型数据库中的数据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隐含的,事业位置的潜在有用信息,提取的知识表现为概念(concepts),规则(rules),规律(regularities),模式(patterns)等形式。而更广义的说法是:数据挖掘意味着在一些事实或观察数据的集合中找模式的决策支持过程。它是一个利用各种工具在海量数据中发现模型和数据间关系的过程。数据挖掘技术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次的末端查询提高到为决策层提供支持。

在国内,从1993年开始,一些基金和企业开始自主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研究。当前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研究方兴未艾。数据挖掘算法和技术可概括地分为下面六种使用类型。

关联发现-典型例子是市场菜篮子分析,此分析与一组产品相关联。通过挖掘事务数据可派生关联规则,利用此规则可以了解客户的行为。

聚类分析,分类,神经网路,规则发现和决策,顺序模式和顺序序列。

2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类步骤和方法选用

传统上客户细分的依据是客户的统计学特征(社会个人信息,交易记录等),分类是数据挖掘领域中的一类重要问题。许多挖掘问题本质上可以等价地转化为分类问题。分类可以描述如下:

大量的样本构成输入数据集,即训练集。每个样本又多个属性,其中属性及可以是连续属性,也可以是离散属性。其中有一个属性被称为类别属性,用来标明该样本所属的类别。本次研究中关心的是,到底有哪些属性,它们是怎样决定了一个个人贷款申请是高风险的还是低风险的。一旦此模型建立就可以划分一个新的风险类别。

数据分类是一个两步过程:

第一步,建立一个模型,描述预定的数据类集或概念集。通过分析由属性描述的数据库元组来构造模型。假定每个元组属于一个预定义的类,由一个称为类标号属性的属性确定。

第二步,使用模型进行分类。首先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这些样本随机选取,并独立于训练样本。

客户细分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它把客户分成一些客户群,在客户群中,客户的消费特征(资产等特征)一些决策性属性值非常类似。而在群与群之间,群与群相互独立,特征差异较大。银行可以对不同的客户信用值进行测评,分类,从而控制信贷风险。基于数据挖掘的客户分类是数据挖掘技术是数据挖掘技术和银行业丰富客户数据资源的完美结合,其特点是充分利用银行内部数据,细分维度多,因此可以帮助银行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客户的差异和资产状况,从而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分类。

3 实例分析

篇10

1.土木工程投标报价风险因素

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会带来损失的,同时又是客观存在的状态。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以及破坏性随着构成风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大。影响投标报价的风险因素有很多,投标人需要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大量而又系统地积累资料,最后全面汇总分析,这样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影响投标报价的风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

1.1主观风险因素

1)技术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工程是否有精通本行业的工程师、会计师、造价师和管理专家组成的组织机构;是否拥有类似工程实践经验;是否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合作伙伴;配备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是否达到该项目的标准。

2)机械设备实力。主要指投标人拥有的机械设备是否品种齐全、数量充足、性能和型号满足项目要求。

3)管理水平。主要指配备的实施该项目管理人员的数量是否足够、素质是否过硬;本单位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是否能够控制和保证该项目的实施等。

4)资金支付条件。主要指招标方的支付方式能否接受;招标方的资金要求能否满足。

1.2客观风险因素

1)投标环境。其中主要包括有:法律、法规的健全度,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性,自然条件的状况,以及竞争对手的投标积极性是否强烈等;

2)竞争对手的数量和实力。主要包括了:往常类似工程竞争对手的投标情况,竞争对手的实力大小,竞争对手是否很多等;

3)实现工期的可能性。主要指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该项目;

4)社会效益。主要是指若是该项目中标,该地区对本单位的印象,以及以后在该地区参与招投标带来的影响和机遇。

2.土木工程投标报价风险管理

2.1投标报价风险初步预测

通过对影响投标报价的主客观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

1)按照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分别为其确定权数W。

2)利用模糊数学概念,以风险因素指标对投标项目进行衡量,将各项指标按照满足投标项目要求的程度分为差、较差、一般、较好以及好五个等级C,并且给各等级赋予定量的分值,比如可以给这五个等级分别赋予0.2,0.4,0.6,0.8,1.0的分值。例如,如果承包商的管理条件完全能够满足项目要求,则将该项指标可以打为1. 0分;相同的,如果该单位的管理条件很糟糕,不能满足项目要求,则将该项指标可以打为0. 2分。

3)每项风险因素权数W与等级C相乘,得到的WC就是该风险因素指标的得分。各项风险因素指标得分之和ΣWC就是这个项目投标报价风险的总分。

4)将总得分ΣWC和其他投标报价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或者同事先准备接受的最低分数相比较,来确定是否投标报价。

以深圳地铁科技大厦BT项目为例,承包商必须对这个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众多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后,有选择地参加投标竞争。根据往常承包工程的经验,本次纳入招标范围的项目,需要考虑它的结构、规模、施工条件、工期要求以及各竞争对手夺标的实力。投标者可考虑十项指标,按照十项指标各自对企业完成该标项目的相对重要性,分别确定权数,见表1.

用10 项指标对投标项目进行衡量,按照模糊数学概念,将各标准划分为五个等级并分别打分,将各项指标权数W 与等级分C 相乘,并累加求和ΣWC,即为此项目投标机会总分,将总得分与过去其它投标情况进行比较或和事先确定的准备接受的最低分数比较来决定是否参加投标。本例中,利用本公司过去的经验,确定ΣWC 在0.6以上即可投标,同时还要分析一下权数较大的几个项目,也就是要分析重要指标的等级,如果太低也不宜投标。此外还可考虑若干投标项目,ΣWC 最高的可考虑优先投标。

2.2风险报价最终决策

1)方法以及使用范围

适用范围:当投标人不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只是根据自己的实力决定对某项工程如何报价的时候,这就是典型的风险报价决策问题,,可以使用决策树分析法进行判断;特点:简便易行,用树状图表示决策的过程,,通过计算比较事件出现概率和损益期望值,来辅助投标人对投标报价做出抉择;具体方法:决策树从出发点,也称为决策点开始不断分枝来表示所分析问题的各种发展的可能性并给每个分支确定其期望值,而选择的依据就是从期望值中最大的或者最小的分支中进行挑选。是从出发点分出的“枝”,而概率枝是从方案枝分出的“枝”。损益值点是概率分枝的终点,自然状态点是方案“枝”所分出的各概率枝的分叉点。

2)决策过程

(1)首先按照上面所述,遵从已知情况画出决策树。

(2)计算自然状态点的损益期望值。计算期望值一般是从终点开始,反向向起点进行逐步计算。每个自然状态点处的损益期望值E 用公式:Ei =Σ P iB i 进行计算。其中P i 和B i分别表示概率分枝的概率和损益值。

(3)确定决策方案。每个方案枝端点自然状态点的损益期望值就是各方案的损益期望值。在进行比较方案的时候,如果考虑的是损失值则取最小期望值;如果考虑的是收益值则取最大期望值。根据计算出的期望值以及投标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分析,才能做出最后的判断。

3.土木工程投标报价风险管理的意义

1)在土木工程施工投标过程中,采取提高投标基础价格水平、下调消耗指标的策略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中标,而且更可以为实施阶段新增项目重新造价奠定良好的基础;

2)注重市场开发阶段的投标策略,抓住那些变更可能性很大的项目,提升价格的水平,为实施阶段的索赔变更、调价补差工作做好准备;

3)注重经营和技术的紧密配合。

4.结束语

在进行土木工程投标报价风险管理的问题上,是当前我国土木工程行业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在工程投标报价中,施工单位只有根据各个工程的特点及竞争对手的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只有不断的变化和创新,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才能在工程的投标报价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在保证了土木工程真正的做到有的放矢的前提条件下,为人们生活水平的健康发展提供现实的需求,为国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