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09: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学教学内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不仅可以使人明智,而且能陶冶人的性情。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其文化功能和人文价值得到了广泛的发掘和利用,数学中的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数学毕竟是注重理性的学科,它以数量关系,几何图形和缜密的逻辑推理为基本内容,因而数学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教育因素一般不具有外显性,它是深藏于具体教学内容之中的。因此,要落实数学教学的情感目标,首先就要学会如何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艺术处理,以满足学生的情感审美需要,从而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一、挖掘数学背景之美,赋经典内容以时代特色
任何数学知识,数学问题都有其产生的生活背景,数学的背景之美,实质上是生活之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数学引向生活,通过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揭示数学的背景之美。教学中,我们经常处理的是一些经典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不因岁月的迁移而变化,其内容也不能随意地更改。如数学公式,基本定理,数学规律等,这些内容很容易给学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善于情感性地处理这些教学内容,就会使原本枯燥的内容更加枯燥。那么如何使这些内容变得鲜活起来,变得富有生动活泼的情感呢?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这些经典内容中注入时代精神,比如与当代社会和科技进步联系起来,设置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究时,能够感受时代脉搏,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具有时代意识,感悟数学的文化功能,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教学“二次函数”的内容时,我们可以从市场商品经济角度设计问题情境:某商场在原有成本与利润核算的情况下,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现有20件电器,计划今后两个季度内逐步降低销售价格,如果每季度都比上一季度的价格下降x倍,那么两季度后这种电器的价格y将随计划所定的x的值而确定,y与x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表示?如果你能利用二次函数去解决这一问题,你将成为一个精明的商人。由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入手的,使得“二次函数”这一经典内容,一下子变得有了时代感,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新奇的心理,营造了一个轻松富有积极情绪参与的课堂氛围。问题的解决可以为得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做好铺垫,并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而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挖掘数学多态之姿,展现数学之美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也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入入胜的。”只是数学之美不像音乐美术之美那样显性化,它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挖掘,去发现,进而欣赏它。数学教师要善于发掘教学内容中美的因素,将数学之美一一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数学美的神韵,让枯燥的运算变成充满快乐的探索。数学之美不像文学艺术之美那样形象化,感性化,它主要是通过概念、符号、逻辑关系来反映理论内在的逻辑美、结构美和方法美等。因此,人们要有更多的知识上准备,学生也更需要有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才能领悟到蕴藏在公式和符号后面的数学美。
有真才有美,数学之美首先在于数学的求真。数学老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缜密的数学思维,而且要经常利用数学家追求真理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求真,以激励学生在求真中求美。
简洁也是一种美,数学之美突出地表现在简洁之美上。数学的一个概念、一个定理、一个公式、一个方程式或一个函数关系式,往往在形式上表现得极为简洁,高度体现出数学的概括性,给人一种强烈的简洁美感。数学的最大功能就是能够用最简洁的数学语言,表现出复杂的事物。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特别是数学语言的简洁之美。让学生发现,数学上一个简单的公式,一个简洁的图形可以代替一大段语言叙述。数学语言的表述,往往是不能多一字或少一字,也不能调换一字。如“小于”和“不小于”,“增加了”和“增加到”,其含义完全不同。
对称美在数学中有多种表现。数学不仅有数字的对称美,图形或图像的对称美,而且数学规律也有其对称美。如我们在指导学生解决数学习题时,常常启发学生凭借感观直觉,去判断某些数学对象的规律具有对称性,从而努力去发现、去构造、去运用其可能的对称性。挖掘数学对称美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如认识一些概念、公式、定理的对称美,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领略到美的同时,更好把握数学概念实质,有利于记忆,便于掌握运用。在如平面几何证明中利用对称性进行构造,常常给我们的解题带来一种另辟蹊径的新思路。
总之,数学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美的因素,通过充分揭示数学内容中隐含的美的因素,引发学生相应的美感体验,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三、揭示数学新奇现象,引发乐学效应
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不仅仅因为数学是基础学科,而且学好数学可以开发潜能,开拓思路,对提高全面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内容,必须坚定不移实行义务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层教学,为激发学习兴趣,进行情感教育,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要求都需要教育部门,根据政策要求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落实。
一、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侧重
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首先是作为承上启下的过度,加深小学的深入学习,有为进入高中学习打下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已经不单单像小学一样以教授课本知识为主,而是按照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将侧重点放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侧重于学习学习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书本上的知识永远都不是学生自己的,只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学会知识并得到应用,真正学会一种能力。学习能力包括许多方面,学习欲望是基础,这是最基本的端正学习态度和控制注意力的能力,还包括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诱发创新的动机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时间能力就十分重要。这首先是在教师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适宜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时刻思考如何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坚定的意志品质,创造机会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践体验,通过实际的认知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趣味和成就感。
2、侧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就我国现在的教学国情来讲,仍有很多地区初中数学教育处于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水平的进步,教学方法亟待改进。因此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要求,着重解决教学模式落后的问题。
根据一线教师以及各界教育学者的经验总结,总结出了一些创新有效的教育方法。包括分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等。分层教学法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的差异教学发,以避免出现两极分化,使生基本齐头并进,全面进步。分层教学需要老师有非常强的责任心,利用课余时间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特长发挥。分层不光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课前准备的备课过程中就应有分层的意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拟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时要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难度级别进行,合理设计分组以便进行讨论和总结,使学生之间也能有所促进和帮助,一定要注意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在进行完备课之后,课堂中的分层就容易把握一些,主要是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按计划进行合理的学习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自信,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落实
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已经取得了很丰硕的成果,尤其从各种国际数学竞赛中的获奖情况来看,我国初中学生数学能力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高分低能现象,书呆子现象等等,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没有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对初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没有实现教育人士提出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和实行。我国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日渐深入,成果显著,但是实际应用情况堪忧,因此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切实落实初中教学方法的理论。
1、提升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首先应该从教师的能力入手。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人生的导师,不光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也是很重要的地方。教师之所以为教师,就是因为教师能够按照学生的需求将自身所学全部教给学生,而不是有些专家涂有知识而无法传授出来。加之初中数学所处的特殊重点地位,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切实落实教学方法的基础。学校在进行教师招聘以及岗前培训时务必把好关,教师的质量决定教学的成果和学生的未来,因此决不可懈怠。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在职进修、参加各种讲课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在全国各地初中基本上都能覆盖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实际教学应用率很低。经验总结得出结论,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参与度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方法,对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感觉身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最终全面开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建立数学第二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学校多多举办数学竞赛、师生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多提意见,多学习多创新,构建起一种培养数学能力的体系,以各种活动刺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强化课堂上的教学效果。
总结:
自从我国新课程标准以来,各界人士都十分重视,尤其对于初中数学教育者来说,分析数学教学内容的偏重十分重要,并且将这些重点部分付诸于课堂中落实下去更加重要。首先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并树立起责任心,注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便进行分层教学。善于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全面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将新课标初中数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曹培英.中日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0(06)
[2]沈九强.如何让沉闷的数学课堂焕发活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2)
[3]蔡跃阳.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实践与认识[J].福建中学数学.2005(09)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年夜,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出色描述。生活化的数学进修资本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无穷无尽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普遍的应用。所以,《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目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自动地运用数学常识剖析生活现象,自立地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正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联系,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经由以下过程可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当场进修,并要全体学生揭晓进修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辅助学生体味有关数学知识的发生和成长,把握数学与生活现实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经由过程体味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年夜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进修材料。搜罗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本,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本,体味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本。校园、家庭、社会情形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经由过程对这些资本的收集操作,使学生感应感染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精彩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进修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水平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重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进修需要,使学生积极自动地投入到进修试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等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下落,但宿舍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便利,选择建在公路旁,A镇人但愿建在C处,B镇人但愿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以调整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技痒,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等分线的常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空气,使学生体味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主要浸染。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美丽绝伦地合适所有学生的常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联系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乐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恰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乐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现实的数学问题来替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酿成一道联系班级现实的应用题:“在我校前不久进行的七年级拔河角逐中,划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角逐都要分出输赢。若是我班想在全数22场角逐中获得4O分,那么我们班的输赢场数应分别是多少?”因为学生亲自体验了拔河角逐的全过程,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谈判问题的空气中。
(3)操练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晰地说了我们教学的根据目的,是以数学操练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操练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操练:旧中打算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前提是采办1O台以上,从第l1台起头每台按7O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前提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处事均不异,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出理由。经由过程此题的操练,让学生体味若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抉择妄想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现实,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抉择信念。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目光去观察、剖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成长数学。例如:在进修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进修了统计图表往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指导他们运用所学常识和体例去剖析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常识真正为我们的进修、生活处事。
(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题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恰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结构等。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8―0052―01
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是由封闭式教育走向了开放式教育,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在小学,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和进程是经常变动的,有的学生学习快一点,有的就慢一点。在收集和整理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综合考虑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来制订教学策略,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根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内容,来研究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现今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学的责任与意义也越来越大。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革与深入。相比以往的教学方式,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更`活多样,而不是单一地跟着教材一步一步教学。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前提,在不违背教学初衷的情况下,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教学。在以前,小学教育多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数学也不例外。而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主要就是从学习的过程、解题的方向以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等方面来下功夫的。学生要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原因,以及动脑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教学,就是为了能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是符合新课标提倡的教育理念的。我国现今的小学教育也在趋向于多元化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有丰富想象力的阶段,而这种教学方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如此人性化的教学模式下,他们会爱上数学,爱上学习。
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1、注重基本概念教学。
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是数学的特点之一,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成,形成概念是掌握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必所要条件。如果概念明确,才可以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在教学中,教师能否以基本概念、原理为中心,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所包含的丰富知识,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如在三年级下册中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问:书本表面的大小就是书本表面的面积,那么课桌表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物体表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平面图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这样做使具体事物的个别特点逐渐消去,留下事物的共性特点,再让学生用比较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出面积的概念,再解释关键词义,增强概念的清晰度。这样把概念回到具体事物中,使概念具体化,如让学生指出所配镜框玻璃的面积,用彩笔涂出三角形的面积,观察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达到更为清晰的程度。
2、注重知识结构教学。
小学数学知识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针对这种结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抓准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是学生循序渐进地将基本知识学到手的一个重要条件,引导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并通过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不感到突然,又使旧知识不断得到加深与巩固,收到温故而知新之效。例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时,要帮助学生复习好有关的分数应用题。利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密切联系,利用知识的正迁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先让学生练习一道题:李明有8张邮票,张小强有5张邮票,求李明的邮票是张小强的几分之几?张小强的邮票是李明的几分之几?通过练习,总结出规律: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就用甲数除以乙数。即:甲数÷乙数=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出示例题:六年级有学生80人,五年级有学生50人,五年级人数是六年级的百分之几?学生根据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的规律列式计算,最后将分数化成百分数,即求出50÷80=5÷8=62.5%。这样在传授新知识过程中,紧紧抓住“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与“求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两种应用题的共同结构,利用迁移规律,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新知识。优化教学内容,教师紧紧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吃透教材,用活教材,使学生获得最大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
1、教学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影响着数学方法的选择。只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选择教学方法时,由于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应注意到多种教学方法穿行,达到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者。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和活动的空间,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如“圆面积的推导”,课本是把圆平均分成16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进行推导的。显然按照书本的方法进行探索,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而在教学时,先引导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公式及推导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剪、拼、摆方法把“圆”转化为近似于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接着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结果,学生把圆平均分成了8份或16份,分别拼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就这样,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公式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显然,这样的教学更具探索性,可使学生多角度灵活思维,学得更为主动活泼,也能促进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创新。
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可选择讲解法,演示法;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可选择讨论教学法、讲解法、实践练习法;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兴趣多变这一特点,选择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直观性、趣味性、灵活性。所以要善于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把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到知识。
2、训练层次的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主动性,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学以致用,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很多指导文件,目的是进行课标改革。在当前的新课标要求下,高中数学的内容日趋简单,其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c提高学生创新水平方面。新课改的教学意见虽然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也导致学生学到的实际知识愈加有限,从而使大学和高中数学在知识结构上相距甚远,在难度上也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多数学生认为大学数学过于抽象、深奥,致使其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屡屡受挫,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此,相关人员应积极研究可行性方案,做好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
一、大学与高中教学阶段在数学教学内容上的衔接问题
[JP+1]数学学科是进行科学文化研究需要应用的基础学科。在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其教学内容都独自构成一个体系,各个体系之间又彼此存在关联,互相作用。数学学习的后一阶段,将直接受到前一阶段学习效果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改革政策实施以后,高中数学在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之间出现脱节,因而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惑与负担,也使大学数学教学无法顺利、高效地开展。
二、针对大学和高中阶段数学衔接问题的解决对策
1从高中数学角度进行的改革
(1)适当增补教学内容。在新课改要求中小学教育“减负”的形势下,高中数学教材删减了很多内容,在整体教学难度设计上,也变得容易许多,但是其删去的知识很多是大学数学中的基础内容,如果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接触或深入学习过此类知识,在大学数学的学习上会感觉吃力,难以跟上教师的讲解思路,从而导致考试“挂科”现象出现。因此,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适当增补一些必备的教学内容,以此为大学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普及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为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实例,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参考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使其能够学以致用,而不是高分低能,导致将来无法适应社会。
(3)应用软件等教学资源。当今社会科技进步很快,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各类软件等教学资源纷纷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在此情形下,学生掌握计算机与软件等高科技教学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与必然趋势。应用数学软件,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方便,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在大学数学方面进行的变革
(1)删减重复内容。当前,在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有一部分在高中已经出现过,对于此部分内容,在大学课程中应予以删减。删减重复内容不仅可以使大学数学教育减轻负担,也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避免将教学资源与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学过的内容上。比如,学生在高中就已经学习过数列、极限以及导数等知识,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对此部分重复内容予以适当删减。
(2)推进实践教育。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养成了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方法的思维习惯。在此前提下,大学的数学教育应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并进一步推进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工作,力求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育得到有效对接,也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深化。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数学是在高中数学基础上所做的递进,是相较于高中数学级别更高级的存在。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要注意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之间的关联,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中适当深化知识内容,为大学的数学教学打好基础,做好衔接工作,此举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白秀,杨培凤,祁根锁新课程标准下大学数学(微积分部分)与中学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4,7(9):71-73
一、教学内容的经验化方式
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通过复习、提示、铺垫、引申等方式,激活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找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由已知育未知,由旧知促新知。例如,在讲授《等腰梯形性质》的内容时,在引入等腰梯形的概念之前,先给学生呈现比较性等腰三角形:“用平行于底的直线与两腰相交”和“用等腰梯形延长两腰相交于一点”,有助于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等腰梯形概念及其性质。
二、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方式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这样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它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于汤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使教学内容情景化。创设教学情景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性的构思设计,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此基础上,有效运用影像资料、案例等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氛围。
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方式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数学跟生活和社会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今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能源、环境、粮食、生命的进化等)均与数学有关。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经常接触的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思考社会问题,并进行决策,力求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方式
以“问题”方式呈现教材,能唤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的内在需要。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的关键是教师要从教材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求事物本源的欲望。例如《分式方程的解》一节的教学,可以把分式方程的解的概念这个知识点设计成以下三个问题呈现给学生:①方程解的概念;②由原方程解得的值是否原方程的解;③用什么方法去检验原方程的解。通过以上问题讨论分式方程的解的概念的过程、原因、结果和实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内容的可视化方式
数学是研究物质的数量及图形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所以可视化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函数中质点运动的教学,可以采用模型的可视化策略,让学生观看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类比,运用抽象思维把握各种模型的本质属性;图形性质的教学可向学生展示实物和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与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思考、归纳得出正确的运动规律等,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性理解。板书和板画的运用,除了生动的直观性外,还能将知识信息以简要的、结构化的形式动态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深入参与教学的整个流程,增进其对教师的教学思路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六、教学内容的活动化方式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使教学内容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化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生动活泼的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例如,正负数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同时也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基础的基础。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我运用多媒体放映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的一系列场景,如冰箱里的温度与冰的关系,冰琪淋在常温下的温度变化,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以零度为界限,那么冰块的温度在零度以下,融化了的冰琪淋温度在零度以上,用既简便又直观的数学方法表示“零上”和“零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完成了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数学表示,地下商场离地面的高度的数学表示。这一环节的创设,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讲授轴对称这一知识点时,我先带领学生参观美丽的西湖中学校园,再问学生印象最深的校园建筑是什么?学生都说新校门特别气派,我们都引以为自豪。我接着问:“新校门有什么特点呢?”有的说有两个一样大小的自动门,有的说医务室和保卫科的外观一模一样,顶上的造型也一模一样……学生各抒己见,兴致很高。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于是我不失时机的引入了数学概念轴对称,由于把学生带入了熟悉的可以形象感知的具体情景中,这节课的课堂效率也特别高。
在讲水位的变化时,当我按部就班的讲完教材上的例题后,发现学生还是没有弄明白实际水位、警戒水位、历史最高水位三者的关系。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呢?我在讲台上踱来踱去,突然,我灵机一动,教室的地面、讲台、将桌不正好可以类比实际水位、警戒水位、历史最高水位三者的关系吗?于是我利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跟学生讲解完后,同学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这就是情境带来的效果,它比抽象的讲授要强百倍,有的甚至会让学生终生难忘。
二、内化生活经验,抽象数学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内化生活经验,抽象数学问题。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平行”这节课的教学时,我把学生带到了学校的操场上,先引导学生观察操场边四号公路两旁的电线,并让学生知道,如果空中的两根电线如果相接的话就要短路了,那么空中的两根电线这么长怎样使它们不相交以此避免电路短路呢?大家通过观察明确,这两根电线只要保持平行状态延续架设,就永远不会相交,同时也对“平行”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有了直观的印象。这时让学生单独或分小组再去观察操场上或附近有没有这类平行现象,并要求学生尽量把观察到的用图画下来。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了很多的平行问题,如:操场直线跑道上的跑道线之间是平行的;两根双杠也是平行的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平行”的定义:即“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在归纳了平行的定义后,学生很有成就感,这时教师可再让学生想想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平行的例子。凭生活经验,学生自然会想到火车的两根铁轨;商场自动扶梯的两根扶手等等。这样学生在既愉快又轻松的气氛中学会了“平行”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融入生活实践,体验数学情趣
数学既然是从生活中来的,就应该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后,就应该把这些知识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应用,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的情趣。
讲完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我带领学生参观了枝城长江大桥,学生被大桥深深吸引了,个个发出感叹,太宏伟了!我趁机让学生观察大桥上的钢架有哪些几何图形,学生说有三角形、四边形等,我接着问,哪种形状最多,学生经过争论,最后一致同意,三角形最多。我趁热打铁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马上想到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学了《相似三角形》后,我们又组织学生去测量旗杆、树木、房子等等不太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这样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派上了用场,都非常兴奋。学生在这个过程既体会到了成功乐趣,同时也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从内心深处喜爱上了数学,学习数学的热情不断高涨。
“众数”与“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两个重要而又基本的统计特征量,结合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反映“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良好素材。在进行众数与中位数教学时,首先我用手机号码进行讲解,效果不错。
例如,周老师的手机号码是13677177973
老师:这组号码出现最多的数字是什么?
学生:7
老师:把这几个数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看看中间的数是什么?
学生:还是7
老师:由此推知,什么叫作一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呢?
(学生按自己的想法阐述……)
然后给出数据个数是偶数的继续讨论……,学生很快便掌握了这一基本概念。接着,同学们又把兰老师、刘老师、张老师等的手机号码拿来分析、验证,加以巩固。
高等数学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学生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机电类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然而,目前机电类专业的数学课程还存在着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多、知识跨度宽、教学效果不甚明显等问题,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在教材和教法上做到“两个面向”,即面向专业和面向学生。面向专业,就是根据机电类专业设置的要求,使数学教学与专业设置的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相融合;面向学生,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实施数学教学。
要实现“两个面向”,在具体的做法上就必须将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引入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同时利用数学实验、数学活动,丰富教学方法,将数学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增加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知识水平。以此,降低学生对这一课程的轻视或畏难情绪,提高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具体阐述机电类专业数学课程的改革。
1机电类专业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
目前,虽然高职数学教材的数量不断增多,但能够真正符合高职学生数学基础特点、适应高职教学模式的仍然不多。部分教材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过强,理论内容过于艰深晦涩,有的教材内容只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删减后,简单地增加了一些操作实践,没有进行系统性的整合。笔者认为,机电类专业的数学教材应该从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基础出发,针对高职院校面向应用的学习特点,一方面要涵盖数学基础知识理论,一方面也应教授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专业中去。高职机电类专业数学教材应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作为教材内容选取的原则,避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同时,还要体现“注重应用,联系实际”的理念,力求合理编排课程结构,与专业课程结构相匹配,体现高职教学特色。
1.1数学教学体系的编排,以专业课进度为依据
高职学校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在数学内容体系编排上要结合专业课程进度,融入有代表性、启发性的实例解释概念,以增强学科间的交互融通,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的同时,提高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导数概念的教学中,加入变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质量非均匀分布细杆的密度等例子。
1.2科学介绍数学知识的起源和演变
以往高职机电类专业的数学教材,大都按照定义—定理—公式—性质的层次展开,学生的学习以识记为主,重视运算技巧,不利于培养其数学思维。面向应用的数学知识教学,应是以“产生、理解和应用”为线路,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简化运算技巧的教学,即更多地引入数学知识产生的源头、背后的思想方法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意义等,从而使数学内容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在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3丰富知识练习内容和方式,突出操作实践和团队协作
计算能力是传统教材练习的重点内容,但是往往忽视了借用专业背景做应用练习。要提高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应根据机电类专业的课程进度,适当选择应用题、实操题等,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融合。与此同时,可以另外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共同研讨、互助,以强化课后练习的趣味性,并培养其团队协作的能力。
1.4增强数学人文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机电类数学教材中,可以增加对数学这一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重要人物和突破性成果的介绍,使数学知识更加丰富、立体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使学生了解数学家探索数学奥秘的艰辛历程和闪光智慧,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从而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5引入生活案例,力求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将数学知识中与专业、实际紧密相关的内容提炼成教学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题目,如何联系生活中的简单模型来思考复杂模型。如人口预测、传染病例分析、死亡时间的鉴定等与现代技术结合紧密的教学案例;又如分段计算函数实例、最优的投资方案、建立微分方程的实例等。以此拓宽学生视野,并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作用,促进其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2机电类专业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应当以数学实验、数学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专业能力。
2.1减少、简化推导过程
高职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要把艰涩、抽象的理论简化,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而不是过分强调对定理、公式的推论。例如,函数极值的必要条件、函数单调性定理,也不作严格的数学证明,只要给出几何图形,做出几何说明,学生也就能接受了;在讲求导的四则运算法则时,课堂上可以只推导函数乘积的求导公式,不推导和、差、商的求导法则;要注重概念、结论及其应用,让学生知道学了有什么用,用在哪里,怎么用。
2.2建立学习情境
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思考,教师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或规律。教师要注重课堂创设问题环境,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条件。例如,在讨论函数的极值与最值之前,先让学生思考:汽车车身为什么是流线型的?蜂窝为什么是六棱柱状的?为什么水杯等用具是制作成这种形状,而不是其他的形状?由学生自行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给出答案,然后再引入极值与最值的概念。
2.3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尝试将高职数学的教学与运用数学软件相结合,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试举两个例子。
(1)借用数学软件演示数学概念。数学软件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起到直观化数学概念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定积分和二重积分时,可以通过动画直观地了解这两个概念的实质和几何意义,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观看图形模拟,来帮助理解定理的实质内容。
(2)通过软件编程演示基本数学分析与代数运算。利用软件可以简便地进行数学实验和绘制空间曲面、演示傅立叶级数的生成以及级数部分和逼近函数的情况;也可利用数学软件进行积分、求导数、解微分方程、展开函数的幂级数计算等。
2.4改革考核方式
关键词:高等数学;高中数学;内容衔接;研究分析
在高中时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重点课程,而在大学时代,高等数学就成为了高等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的基础课程。大学有突出的专业,强调专业特色,但是数学会成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可以为专业的学习提供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所以,高等数学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很重要的。
一、高等数学教育现状
高中数学主要介绍关于常量的内容,是初等数学的范畴。而大学的高等数学主要是关于变量的。他们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甚至思维方式和逻辑的严密性上都存在很大差异。随着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都在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它们之间内容重复的部分和知识延伸的重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导致有些学生高中数学成绩优秀到了大学却不得要领不断下降甚至学习有障碍,反而有些学生高中数学成绩普通却能轻松自如地学习高等数学。虽然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仍然存在比较大的跨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与教学阶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教师一般会注重现有理论的教学,没有延伸和拓展,大学教师又常常会忽略二者之间的联系,造成高中数学教学和高等数学教学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让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尤其是在高中艰苦学习的阶段过渡到相对轻松和自由的大学阶段,学生更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内容衔接存在的问题
1、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存在脱节的问题
普遍存在的情况是,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是为冲刺高考而服务的,一切以迎战高考为中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会按照高考考纲进行教学,这样就忽略了一些高考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教学,而这些知识点很有可能恰好是大学数学教学中涉及到的问题。如此一来,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在数学的学习中就会存在脱节问题。例如,在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y″+py′+qy=0时,学生要先求出其特征方程r2+pr+q=0的根,然后根据特征方程根的情况,写出方程的通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由特征方程所得的一元二次方程r2+pr+q=0解答的认识主要停留在Δ=p2-4q≥0实数解上,这给微分方程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2、高中数学存在逻辑严密性问题
无论是在高等数学还是初等数学中,严密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必要的逻辑推理训练是不可少的,因为它是创造性数学思维中不可少的工具。这也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个特点。但是与高等数学比较而言,高中数学教学存在逻辑的严密性问题。如在高中教材中没有单独给出极限的定义,只有描述性表述,但在介绍导数的概念时又利用了极限的概念。
3、时间间隔造成的知识点遗忘
在大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知识点是与高中数学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的。比如集合、实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函数、极限、导数、概率等。在高中阶段,这些知识点会频繁的用到并会不断的重申,学生记忆深刻。但忙碌的高考过后,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时间的间隔导致他们忘记了原来的知识点,而大学教师清楚的知道他们学习过这些基本的知识点,所以会一次性的复习或者根本就不复习而直接开始新的课程。学生一时间难以接受,学习就会怠慢,久而久之,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三、如何避免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衔接问题
1、避免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知识点脱节的问题
例如上面讲到的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主要认识。那么学生在学习在微分方程内容时,应先补习求一元二次方程r2+pr+q=0在复数范围内的解和重根的概念。要解决“脱节”的问题,大学教师应该主动去了解高中教材,了解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范围及教学的侧重面,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知道那些知识点是要补充的。例如:反三角函数、正余割函数、函数有界性及周期性的数学描述、曲线的参数方程、极坐标系、复数的概念。
2、解决逻辑严密性问题
高中数学注重理论本身的教学,忽略了延伸和拓展,大学教师需要把这些知识点重新详细系统地讲述一遍,给予严格的定义并澄清概念,加强学生严格的数学语言描述训练。但抽象的数学语言描述常常让大一新生望而却步,因此从高中阶段的直观描述到大学阶段严格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要结合直观描述让学生理解严格的数学语言描述。例如高中数学是这样介绍对数理论的:“一般地,如果ax=N(a>0,且a≠1),那么数x 叫作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x=logaN”,利用指数函数的逆运算产生了对数函数,并且用对数的定义给出了对数的运算性质:loga(MN)=logaM+logaN。事实上,在数学发展史上对数是出现在指数之前的。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积分的知识重新审视对数理论。由双曲线y=1/x下面的面积得出了自然对数函数的定义 这种新函数的引入是极其自然的,符合数学的历史发展。这样讲既避免了与中学数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又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补充和拓展。
3、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
对于一些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重复的内容,在进入大学后,教师应该进行一个知识点的梳理,帮助学生尽快的复习之前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学生尽快的进入状态,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众多学科和专业的基础。无论是在高中阶段还是在大学阶段,数学的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存在一个比较大的跨度,这个就导致了高等数学的学习和教学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点的重温和衔接,弥补疏漏。这样才能提高高等数学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季素月,钱林;大学与中学数学学习衔接问题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