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的要求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5 17:09: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施工的要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建筑施工的要求

篇1

中图分类号:TS95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215-01

引言

针对目前建筑市场存在着城乡建设模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等突出问题,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要求全社会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绿色建筑”战略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为使绿色建筑行动落地,国家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

(1)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大类方面,在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大类指标的基础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增加了“施工管理”,更好地实现对建筑全生命期的覆盖。这意味着建筑施工企业不再是绿色建筑评价活动的事后旁观者,其建设阶段的施工管理活动正式被纳入评价体系中。

(2)适用建筑类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适用范围,由原适用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进一步扩展至民用建筑中各主要类型。这意味着从事各类民用建筑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将参与到绿色建筑的评价活动中。

2 建筑施工企业的应对方案和管理要求

GB/T50378- 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施工管理”章节内容,绝大部分是对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或者技术管理的要求,个别是由设计、建设方等单位控制但是施工单位应参与的相关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接项目时应关注招标文件和合同的要求,对相关方有“绿色建筑”要求的建设项目,应提前做好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策划和准备。项目部成立后应组织学习GB/T50378- 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针对评价标准对“9施工管理”章节做好以下各项管理工作。

2.1 学习与管理工作

(1)项目部成立专门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根据预先设定的绿色建筑施工总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实施和考核活动。比选优化施工方案,制定相应施工计划并严格执行,要求措施、进度和人员落实,实行过程和目标双控。保存记录:项目组织机构的相关制度文件,在施工过程中各种主要活动的可证明记录,包括可证明时间、人物、事件的纸质和电子文件、影像资料等。

(2)建筑施工过程是对工程场地的一个改造过程,不但改变了场地的原始状态,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扬尘、噪声、污水排放、光污染等。保存记录:环境保护计划书、施工单位ISO14001文件、环境保护实施记录文件(包括责任人签字的检查记录、照片或像等)、可能有的当地环保局或建委等有关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如扬尘、噪声、污水排放评价的达标证明。

(3)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保护。建筑施工项目部应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落实,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保存记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施工单位O H S A S 18000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文件、现场作业危险源清单及其控制计划、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发放台账,必要时核实劳动保护用品或器具进货单。

(4)参建各方应对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重点内容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施工前由参建各方进行专业会审时,应对保障绿色建筑性能的重点内容逐一进行。保存记录:各专业设计文件专项会审记录。

2.2 评分项,环境保护

(1)施工扬尘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施工中应采取降尘措施,降低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施工中的降尘措施包括对易飞扬物质的洒水、覆盖、遮挡,对出人车辆的清洗、封闭,对易产生扬尘施工工艺的降尘措施等。在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密目防尘网或防尘布,具有很好的扬尘控制效果。保存记录:查阅降尘计算书、降尘措施实施记录。

(2)施工产生的噪声是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居民投诉的主要对象。为了减低施工噪声排放,应该采取降低噪声和噪声传播的有效措施,包括采用低噪声设备,运用吸声、消声、隔声、隔振等降噪措施,降低施工机械噪声。保存记录:查阅降噪计划书、场界噪声测量记录。

(3)目前建筑施工废弃物的数量很大,堆放或填埋均占用大量的土地;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建筑垃圾的淋滤液渗入土层和含水层,破坏土壤环境,污染地下水,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同时建筑施工废弃物的产出,也意味着资源的浪费。因此减少建筑施工废弃物产出,涉及节地、节能、节材和保护环境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问题。施工废弃物减量化应在材料采购、材料管理、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实施。保存记录:建筑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计划,建筑施工废弃物回收单据,各类建筑材料进货单,各类工程量结算清单,统计计算的每10000m 2建筑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2.3 资源节约

(1)施工过程中的用能,是建筑全寿命期能耗的组成部分。由于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的用能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能和用能方案,提出建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目标值,预算各施工阶段用电负荷,合理配置临时用电设备,尽量避免多台大型设备同时使用。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保存记录:施工节能和用能方案,用能监测记录,统计计算的建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值,有关证明材料。

(2)施工过程中的用水,是建筑全寿命期水耗的组成部分。由于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的用水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水和用水方案,提出建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目标值。为此应该做好水耗监测、记录,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节水。保存记录:施工节水和用水方案,统计计算的用水监测记录,建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值,有关证明材料。

(3)减少混凝土损耗、降低混凝土消耗量是施工中节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一般规定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是1.5% ,但在很多工程施工中超过了1.5% ,甚至达到了2%?3%,因此有必要对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提出要求。保存记录:混凝土用量结算清单、预拌混凝土进货单,统计计算的预拌混凝土损耗率。设计评价预审时,查阅减少损耗的措施计划。

篇2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和旧城改造的大力推进,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尤其是城市扩展时的建筑用地资源更是日益紧张。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城镇化建设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也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由于高层建筑容积比较大,具有庞体性,底部承载能力的要求极高,且高层建筑比普通建筑施工在工程量上存在着巨大差别,所以这就使我们在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采用的工程材料、施工技术、整体结构处理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尤其是混凝土施工过程更是重要。

一、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目前的高层建筑中,其结构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框架结构,主要是由柱子和与柱子相连的横梁组成的基本建筑框架,它的平面空间布置相对灵活,能同时满足很多种生产和生活工艺的需求,可用于旅馆、公共建筑等建筑物。2、2、剪力墙结构,它是有效利用建筑物的内外墙作为承重载体的建筑体系。它比框架墙体系的框架结构更大,更加适合高层建筑物,目前这种体系主要用于40层以下、不超过140米的建筑物使用。由于它可以有效的把建筑物面积分为很多部分,可以灵活变化,所以非常适用于高层住宅建筑和大型酒店建筑。当今的地震频发,这样的建筑体系同样也适用于震区的高层建筑。由于剪力墙体系使建筑物的平面空间有很多变化、使建筑物布局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这种建筑体系一般不用于需要大开间和需要灵活空间的建筑中。

3、框架剪力墙结构,它是通过把框架和剪力墙有效的结合,它既有框架体系的灵活性,又有很高的承载能力,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建筑结构体系,多数用于20层以下的建筑。

4、筒体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围成侧向刚度很大的筒体的结构形式。筒体的受力特点就类似于一个固定在基础上的筒形的悬臂构件。筒体可以作为剪力墙,也可以采用密柱框架。筒体结构可分单筒、筒中筒体系、桁架筒体系、成束筒体系等。筒体结构多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公共建筑中。

二、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混凝土的施工是建筑施工单位高度重视的部分,尤其是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混凝土原材料选择的基础上一定要优化混凝土的原料配合比例,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能力。其施工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选取上,水泥选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要选用级配较好的10~30毫米的花岗岩碎石,含泥量要控制在1%以内;大沙选取系数在2.8~3.0的中砂,含泥量不应超过2.1%,且通过0.3毫米的筛孔出沙率要在40~45%左右。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温度,在满足设计前提下可适当的参入粉煤灰,同时适当地减少水泥的用量,将水泥用量控制在450kg/m3,并延迟水化热高峰期的到来,这样做有利于混凝土的强度增长,避免由于温度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缝。在施工现场还必须加强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输送、监督及调度工作。另外,还应依据浇筑部位的不同来选用不同强度等级和坍落度的混凝土,并且控制好浇筑的进度,确保强度等级不同的混凝土在初凝前整体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要尽量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时间从搅拌地点运到浇筑地点。

2.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应该每个自然层采取两次浇注或者一次性浇注。采取一次性浇筑时,可以加快工程进度,但要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倘若在柱、核心筒墙混凝土浇筑到梁、板底之后,就紧接着对楼面梁或板混凝土浇筑,并没有经过充分沉实,这样容易造成柱、墙混凝土在梁、板混凝土浇筑之后还会继续沉落,造成该处发生干缩裂缝。因此,柱、墙混凝土与梁、板混凝土最好采用分两次浇注的方式进行。

3.混凝土的振捣由于混凝土的塌落度大,混凝土斜坡的摊铺较长,每个作业面要分前中后三排来振捣混凝土,边浇筑边成型。振捣棒的插点要均匀地排列,同时必须按一定顺序有规律地插棒,可采取“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但最好不要混用,以免造成混乱或发生漏振。每一个插点都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混凝土,过长可能会致使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通常每点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且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混凝土的振捣顺序要从浇筑的底层开始,然后逐层往上移,在每个浇筑层的上、下部布置三道振动棒。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的振实,第二道设置在中间,第三道安放在坡角处,主要是振捣下部混凝土,使之自然地流淌成坡度,然后全面振捣。混凝土振捣时应由坡脚和坡顶同时向坡中振捣。而针对截面较窄,深度较大的剪力墙,插人式振捣棒很难插到底,不利于振捣。

4.由于混凝土表面覆盖有较厚水泥浆,在浇筑后2~3小时,须根据标高用长刮尺初步刮平,然后用木槎反复搓压若干遍,使其表面密实平整,在混凝土初凝前再用铁槎板压光。同时,还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底板浇筑振捣到标高后,待混凝土收水初凝时,要用木抹子仔细将其表面压平,并在混凝土进行养护之前,再认真检查表面有否龟裂,如果存在裂纹须再用木抹子收缝抹压后才能覆盖养护。

5.混凝土的养护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原因就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没有做好。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才能让其不会因温差和强度等级的不同而产生收缩裂缝或出现片状、粉状脱落,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养护,要从人员,水源,昼夜.覆盖等多方面措施进行考虑,其中要把重点放在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的控制上。

三、结束语随着中国建筑业的发展,高层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对混凝土施工技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的质量及其使用寿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合理科学地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完善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体系,进行层层把关,以保障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篇3

泵送混凝土在掺加粉煤灰,特别是它与减水剂复合使用时,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又改善了混凝上的技术性能,有利于发挥泵送工艺的优越性。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改善混凝土可泵性,扩大泵送适应范围

由于泵送工艺的要求,泵送混凝土对水泥的最小用量和高砂率的要求较为严格,因此水泥用量较多的高标号混凝土一般都可泵送,反之贫水泥的低标号混凝土就难于泵送。倘为满足可泵性要求,势必增加水泥的掺量,造成水泥的浪费和混凝土的超标号,为此有关单位曾限定C15以下的混凝土不得泵送。当低强度混凝上中掺用粉煤灰后,混凝土中浆体料总量增加,其町泵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粉煤灰经磨细后旱光滑致密的球形细颗粒,在混凝土中能起很好的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和易性(也即降低了混凝土在管道内的摩擦),从而扩大泵送工艺的适用范围。上海宝电工程先后用过掺磨细灰和减水剂的C10、C15低强度泵送混凝土,其可泵性良好,在用布料杆和300m水平硬管输送中,没有发生过堵管事故。

(2)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稠度,提高工程质量粉煤灰掺入混凝十后,它除了可取代部分水泥外,还取代了部分砂子,降低了砂率,从而减少了细集料刘・轴送管壁的摩擦。同时粉煤灰磨细后的微细球形颗粒,能使混凝土在不增加需水量的条件下提高和易性,又增加了浆体料总量,因此具有流动性大、黏聚性“良好”、泌水“少”等特点。工程实践证明掺粉煤灰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良好。现场坍落度一般达11~15cm,并按施工需要可增至19~21cm。其黏聚性好,在输送管口混凝土能以柱状连续泵出而不发生分离。混凝土人模后自流性好,易于振捣密实,拆模后表面光洁。

(3)降低泵送压力、减少机械磨损由于掺粉煤灰的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好,故正常泵送压力可以降低。例如在水泥用量为200kg/m3、磨细灰掺量为80kg/m3、水平输送距离为300m和坍落度为13~15cm时,其泵送压力仅需40~45MPa。由于泵送压力较低,混凝土与管壁的摩擦也小,减少了泵车的动力消耗,相应延长了泵车的使用寿命。

(4)水泥用量少、工程成本低根据宝电工程实践,与宝钢现行定额相比,用42.5级矿渣水泥配制C15泵送混凝土,可节约水泥25%(68kg/m3),节约砂子18%(141kg/m3)。(5)充分发挥混凝土后期强度泵送混凝土中掺用磨细粉煤灰后,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因此把非早期受荷结构的混凝土28d设计强度改用60d设计强度,在技术上是町行的,在经济上是有利的。宝电工程采用这项技术措施后,既满足了强度要求,又节约了水泥。例如采用42.5级矿渣水泥,可节约水泥11.5%。

二.配合比设计

1、配合比设计原则粉煤灰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汁,必须满足两项基本要求: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均匀性、耐久性、满足现场施[要求及具有良好的稠度和可泵性。另外还应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CJ 552000)、《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和《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行配合比设计。即以基准混凝土为墓础,按照与基准混凝土等稠度、等强度的原则,用超量取代法进行设计。对于有抗渗要求的粉煤灰泵送混凝土,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水泥最小用量水泥用量除满足强度、耐久性外,还需满足可泵性的要求。对于普通泵送混凝土,我同规范中规定的水泥最小用量宜为300kg/m3。根据工程实践,对于有抗渗要求的粉煤灰混凝上,水泥最小用量宜为320kg/m3。

(2)坍落度坍落度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浇筑和泵送。混凝土泵的工作压力和摩擦阻力一般随混凝土坍落度减小而增大。对于普通泵送混凝土,规范巾规定的坍落度宜为80~180cm。根据工程实践,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泵送混凝土,最大坍落度不宜超过140mm,而混凝土经过泵送,坍落度损失20~40mm。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施工前应根据气温、水泥品种等因素,进行坍落度损失试验。

(3)水灰比水灰比不仅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有影响,而且对泵送混凝土的流动阻力也有很大影响。工程实践证明,当水灰比小于0.45时,混凝土的流动阻力很大,泵送较为困难;当水灰比为0.5时,可泵性较好;水灰比超过0.6时会使混凝土保水性、黏聚性下降而产生离析。因此,水灰比宜在0.5~0.55范围内。

(4)砂率根据工程实践,在原材料级配良好,掺用磨细粉煤灰和减水剂时,砂率宜在40%~42%间。

(5)磨细粉煤灰与减水剂复合掺用减水剂为表面活性剂,掺入混凝土中能对水泥颗粒起扩散作用,把水泥凝聚体内包含的水释放出来,保证水泥充分水化,从而减少用水量,降低水灰比。掺人粉煤灰可增加混凝土中浆体的浓度,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节约水泥。国内外的试验与实践证明粉煤灰与减水剂复合掺用,是改善和提高混凝土性能的有效措施。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泵送混凝土,磨细粉煤灰的掺量宜为基准混凝土内水泥质量的15%,取代水泥)10%,超量部分取代等体积的砂子。减水剂选用FDN高效减水剂时,掺量宜为水泥质量的0.3%~0.5%。

2、配合比设计示例以下为宝电工程粉煤灰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示例。

(1)原材料

a.细集料。中砂,细度模数Mk=2.6~2.8。

b.粗集料。碎石(连续级配),粒径2~38mm。

c.粉煤灰。某厂磨细灰(由某厂干灰磨细加工而成),质量符合国家颁发的有关技术

标准。

d.减水剂。木质素硝酸钙(吉林开山屯产),JN减水剂(镇江焦化厂产)。

篇4

关键词: 建筑企业  组织结构

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业主满意的、符合要求的建筑产品。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目的?就在于追求以低成本管理获取高经济效益。这就促使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必须科学、经济的管理手段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带动整个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有的施工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没有大的变化?多数企业组织结构形式趋同。虽然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进行了十多年?但智力密集型的管理型企业仍然很少?原有大中型企业劳务力量没有分离出去?总体上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新成立的乡镇企业走的还是以人数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路子?很多企业是靠全县、全市企业联合形成的规模获得的高资质?管理水平未见提高?本质上也不占有专有技术或核心技术。结果是企业结构趋同?技术水平趋同?只得在同一层次展开竞争?形成全行业的过度竞争形势。

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缺乏行业组织的统筹规划和安排落实。虽然提出了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三个层次的设想?但是有目标没有规划?有设想没有措施?大多数企业只能去争取施工承包企业的地位和资质。因此?需要研究行业组织结构构成?制定行业组织政策?通过建筑业资质管理等行政手段?根据市场需要去引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从而达到行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优化。

建筑业应适度垄断行业组织结构是指行业内各类企业的构成、协作方式、企业与企业间的垄断或竞争关系的框架等?涉及企业规模结构、组织关系、进入与退出、技术进步等问题。行业组织政策的作用是为调整行业组织结构而制定的指导性政策?以促进企业调整组织结构?促使企业组织向更高的组织层次跃升?并推动行业组织结构的进一步变化和优化。进行行业组织结构调整、推行行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就是要造就行业有效竞争?能否实现有效竞争是行业组织优化的标准。非有效竞争有多种表现形式?过度竞争是其中之一。过度竞争一般发生在集中度较低的产业中。建筑业是行业集中度很低的行业?本各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均在以上?美国汽车业高达?我国建筑业只有。产业集中度过低?一方面极难达成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造成大量企业为同一工程过度竞争。过度竞争阻碍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导致企业利润率过低?造成无效工作和隐形失业增加。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谢菲尔德对美国产业中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利润率进行回归分析?证明了集中度与利润率的正相关关系?即市场份额增长十个百分点?利润率可以提高个个百分点。很显然?相反的结果是利润率下降?这在我国建筑业中有充分的体现。

篇5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settlement observational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of more and more wide application, settlement observation is a building or structur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process essential work,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settlement observation, the building settlement observ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settlement observation of graphic and recording is fine for analysis.

Keywords: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settlement observatio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the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 [TU19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1沉降观测的对象

沉降观测的对象包括: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加层、扩建建筑物;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地下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及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1.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的点位,一般布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在转角及沿外墙每10-15米处;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基础类型、不同基础埋深、不同上部结构、沉降缝和建筑物裂缝处的两侧;建筑物宽度大于或等于15米,或宽度小于15米但地质条件复杂的建筑物的内纵墙处,以及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结构体系的楼、电梯井和中心筒处;筏基、箱基的四角和中部位置处;多层砌体房屋纵墙间距6-10米横墙对应墙端处;框架结构可能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基处;高层建筑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应尽端处。各种构筑物沿四周或基础轴线的对称位置上布点,数量不少于4个测点。观测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一般不小于30-50米且数量不应少于两个。

观测点的布设是沉降观测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观测数据能否真实地反映出建筑物的整体沉降趋势及局部沉降特点。

1.3沉降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的测量精度等级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米,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5米,宜采用闭合法消除误差。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再未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2 在建筑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步骤

2.1要有固定的沉降观测路线

建筑工程现场内各个位置的水准控制网,可以根据沉降观测的埋设需求,由设计方案中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位置,确定沉降观测点的方位。固定的观测路线应建在沉降观测点与控制点外为最佳距离。设置观测仪器的观察点与转点之间要做标记木桩,用以保证以后每次沉降观测时,有一个统一的观测路线。

2.2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500mm)。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2.3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某个观测点的每周期沉降量: c=Hh,I―Hn,I -1 . N表示某个观测点,I表示观测周期数(I=1,2,3……)且 H1=H0 累计沉降量: C=∑ c(n),n表示观测点号

2.4汇总统计

沉降观测结束后,要根据每次观测时期的平均差来核算沉降量,制表汇总。为了更直观的看出沉降各个观测点的情况,可以制定沉降曲线图。建筑施工人员根据沉降量汇总表和沉降曲线图,可以很清晰的预测出建筑物将要沉降的趋势,马上将预测出来的沉降趋势上报给上级领导部门,领导根据呈报上来的数据,正确的指导工作。尤其针对座在沉陷性偏大的地基上重点建筑物的不均沉降的观测更是重中之重。经研究人员对建筑沉降观测的结果汇总分析后发现,还可以了解同区域相似类型的建筑有哪些主要原因会对沉降产生影响,依此总结经验,为勘察设计部门提供非常宝贵的第一手现场资料,并在以后设计建筑工程时有很大的益处,设计出更完善更美观更安全的施工方案。

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特别座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图1 沉降量统计表

图2 沉降曲线图

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的倾斜度:q=│Cm-Cn│/Lmn,Cm,Cn分别为m,n点的总沉降量,Lmn为m,n点的距离。

3 沉降观测的图示与记录要精细

3.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3.1.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3.1.2沉降观测的记录应采用建设部制定的统一表格。观测的数据必须经过严格核对无误,方可记录,不得任意更改。当各观测点第一次观测时,标高相同时要如实填写,其沉降量为零。以后每次的沉降量为本次标高与前次标高之差,累计沉降量则为各观测点本次标高与第一次标高之差。

图1 沉降观测记录表格示意图

3.1.3房屋和构筑物的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应不大于地基允许变形值,可参见设计规范具体规定。

3.2沉降观测资料应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用户或房屋开发商在建(构)筑物沉降尚未稳定的情况下,应继续进行沉降观测工作,并建立档案。如沉降量超过规范和设计要求,则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只有这样,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才能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才能为建(构)筑物的结构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篇6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建筑工程产品质量合格是我们建筑工程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前提,假如不能保证产品质量,不仅不能获得经济利益,而且会带来经济损失。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产品质量是指在产品的约定使用期限(或使用次数)内,在规定使用环境条件下,在使用过程中产品能够全面发挥其明确和隐含功能的保证率。保证率达到100%,即可认为质量很好,若保证率很低,则认为其质量极其低劣。质量是产品的使用价值体现,产品的质量不好,它的使用价值就大打折扣。建筑产品质量是从勘察设计直到工程施工各个环节而逐步形成的,任何一个环节质量控制的得失,都对最终产品质量的优劣产生影响。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产品质量合格,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

因为它的目标是向国家和用户提供满意的优质工程或优质产品,所以管理的对象不应该仅限于工程或产品质量本身,还应包括工程或产品质量的基础,即工作质量和工序质量。

2.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

因为工程或产品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检验、服务等过程。因此,要保证工程或产品质量,就必须对这个全过程进行管理,而不要仅限于抓施工过程的质量。对建筑企业而言,则要求从施工准备、施工组织到回访都要进行管理,做出质量保证。

3.全面质量管理的参加人员是全面的

因为工作质量和工序质量是工程(产品)质量的基础和保证,因此,要组织全企业所有行政管理、生产技术、政工部门等共同对工程(产品)质量做出保证,并发动企业里各个岗位的全体人员,通过提高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确保整个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

4.全面质量管理是全面地采用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综合性质量管理

由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错综复杂,诸如人、物、技术、管理、自然、社会等因素,所以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根据质量波动规律,控制质量波动,稳定地提高质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技术基础工作

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教育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可以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对从事质量管理的专业人员进行专门训练和培养,通过脱产学习,短期轮训或业余进修等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他们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和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他们的专业管理能力;二是对一般职工也要进行质量管理的普及教育,根据不同对象,按工序、按岗位、分工序讲解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还可以在工人中开展多种质量管理活动,使全体职工都能结合自己的岗位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把好生产质量关。

2.标准化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分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标准;二是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有:产品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原材料标准、技术定额、试验标准和验收规程等;管理标准有: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标准、经济定额、机构编制、信息传递报表等。

3.计量工作

做好计量工作,目的在于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以实现质量管理的定量化。在管理工作中要逐步开展计量化工作,由于这些工作对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因此,计量用的仪器和设备要做到配备齐全,完整无缺,及时维修,保证发挥它们在生产和计量中的作用。

4.建立质量责任制

建立质量责任制是把质量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工作岗位,把与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

5.质量计划工作

质量计划工作是实现质量目标,具体组织与协调质量管理活动的基本手段,也是各部门、各环节质量工作的行动纲领。

三、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1.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QC)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施工准备阶段、编制质量计划以及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等。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是依据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如技术准备中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技术交底的质量;现场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作业条件准备工作的质量;组织物资供应准备工作的质量以及人员进场、后勤准备工作的质量等。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质量管理的宣传教育,成立QC小组。

(2)编好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是指在计划期内各部门、各单位明确质量达到的目标,规定具体工作内容,使其有计划地进行质量管理工作。质量计划分为质量发展计划(质量目标计划),质量攻关计划(针对质量难点而定),保证质量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根据工程特点而定)。每种计划都要有达到的目标及指标,具体实施措施,落实到有关部门或个人。质量计划,应列入企业生产计划中去。

(3)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阶段,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①选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和生产技术方法,制订科学的施工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

②制订合理的工序材料消耗标准和劳动量消耗指标;

③明确工序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检验方法,明确质量检验人和其职责。确定关键部位的检查复核要求;

④明确工程产品质量检查和验收信息记录形式、信息传递流程和存档要求。

⑤实时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对工程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

⑥凡是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设计要求的,都叫工程质量事故,凡已形成的质量事故,均应进行调查、分析、统计、记录,提出处理意见,采取有效的对策。

(4)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

①制订好原材料、半成品进场的质量技术标准、检验程序和方法。

②科学合理规划原材料、半成品进场的堆放和仓储,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产品质量不改变。

③制订原材料、半成品进场、领用信息记录形式和验收方法。

(5)施工机具、设备的质量保证

①明确施工机具、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完好维修保障措施,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

②建立质量检查仪器仪表的定期检验和专人管理制度。

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依据

根据其适用的范围及性质,大体上可以分为共同性的依据;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所谓共同性依据主要是指那些适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与质量控制有关的通用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必须遵守的基本文件,它们包括以下几方面:

(1)工程承包合同文件

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文件和监理合同中分别规定了参与建设的各方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条款,有关各方必须履行在合同中的承诺。尤其是监理单位,既要履行监理合同的条款,又要监督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履行有关的质量控制条款。

(2)设计文件

“按图施工”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约定俗成的事,因此,经过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说明书等设计文件,无疑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但是从严格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监理单位在施工之前还应组织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工作,以达到能使施工单位了解设计意图和质量要求,以及发现图纸差错和减少质量隐患的目的。

(3)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

这些文件涉及质量管理机构与职责;质量监督工作的要求、程序与内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质量问题的处理;设计、施工、供应单位质量体系建立的要求、标准,以及它们的资质等级的标准和认证;质量检测机构的性质、权限及其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它们都是基本建设行业质量管理方面所应遵循的基本法规文件。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从基础施工至结构封顶,从内外装修至竣工验收,要始终贯彻“二全管理”的原则,建筑施工企业要本着为用户服务、替用户着想、对用户负责的宗旨,实事求足,认真落实各项质量要求,做到防患于未然。此外,施工企业还要文明生产、文明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为工程的优质、高效提供静提与保障。

参考文献

篇7

1沉降监测的基本要求

1.1 仪器设备、观测者寮质的要求

依据工程测规范, 沉降监测工作精度要求较高,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 一般规定测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P10一1P20,并能反映出1一2mm的变形量,故沉降监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水准尺必须使用高精度锢瓦合金水准尺。观测人员必须接受测量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技能培训, 熟练掌握精密仪器的操作规程, 熟悉测理论, 并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及具体工作情况采用合理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进行监测工作, 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1.2 变形监测观测周期的确定

建构筑物的沉降监测工作对观测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监测工作的首次观测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 否则沉降监测便得不到合理的原始数据, 因而使整个监测程序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数据资料。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 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一般深基坑的支护结构每隔1-2d观测1次,在浇筑地下室底板后, 可每隔3-4d阳观测1次, 直至支护结构变形稳定为止而对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在施工期间,建筑结构每增加1-2层应观测1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 可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1.3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对深基坑的支护结构, 其变形监测点应埋设在支护结构的锁口梁上, 一般间距10-15m巧埋设一点, 在结构的阳角处和施工现场周边的己有建筑物离基坑很近的地方应加密设置监测点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其主体结构的沉降监测点应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四周且应埋设在基础底板上。

1.4沉降监测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侧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测量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者应固定每次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这样可以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观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1.5沉降监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 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进行观测,以满足沉降观测工作的精度要求。

(1)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往返较差、附合或闭合线路的闭合差:fh≤0.30nmm。

(2)前、后视距:每站的后视距离、前视距离均不大于30m。

(3)前、后视距差海站的后韧醒巨离与翻卿巨离之差不大于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各站后视距离与前视距离之差的累计值不大于3.3m。

(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许差不大于0.5mm。

2沉降监测实施过程

2.1 监测步骤

技术人员根据编制的沉降监测方案及确定好的观测周期进行施测,首次观测一定要在变形观测点稳定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或有数层地下结构层,首次观测应从其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临时沉降观测点,待其稳固好后进行首次观测。

2.2 监测结果的整理

将各次沉降观测数据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计算出各变形观测点的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

3 沉降监测几个技术问题

3.1 沉降观测资料的完整性问题

沉降观测时的施工概况记载是完整的沉降监测资料的一个重要部分。沉降观测中对施工概况的记载如工程的进展、施工条件的变化、工程荷载、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等,对分析整理和利用沉降资料,特别是当差异沉降量大于规定的要求时或阶段沉降量较大时显得尤其重要,它是正确作出决定的依据,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3.2 点位布设及其观测技术指标问题

篇8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房屋建筑业能从某一个角度反映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也正是因为如此,房屋建筑业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却常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导致部分建筑工程的质量不高,甚至存在质量上的缺陷。经常出现的建筑质量问题有房屋裂缝、渗漏等,甚至有的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存在严重问题,这些建筑质量问题不但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甚至为人们的人身安全买下了安全隐患。在整个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我们一定要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过程。

1、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特点分析

首先,所受影响因素较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受到如材料的选用、技术措施以及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建筑的质量具有隐蔽性。房屋建筑工程具有相对复杂的施工过程,其工序多,专业交叉及中间产品也较多,这会产生较多的隐蔽工程,致使房屋建筑的质量存在隐蔽性。因此,在质量管理中需要通过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与检查来减少质量隐患。再者,最终验收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房屋建筑工程不能通过拆卸手段来检查内在质量,使得工程竣工验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企业形象,甚至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建筑业亦然如此,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只有将工作具体化,并在每个具体施工环节实施全面的管理才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在实施管理时要针对工程特点分析其较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与部位,结合施工方自身情况确定质量目标,并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详尽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目前的房屋建筑呈现出多类型多功能发展趋势,使得施工作业难度大大增加。为了在规定期限内以最低成本完成预期功能要求,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管理尤为重要。

3、房屋建筑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体系不健全

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是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可是目前却并没有构建起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由于不具备健全的管理体系,施工过程中的许多质量问题很难被发现,尽管这些质量问题最终会在工程完工之后被发现,可是很多问题却无法得到及时纠正,日后会对人们的使用产生不利影响。对监督部门以及工程管理部门来说,也没有重视施工过

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在建筑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

用。

3.2施工中影响因素众多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十分复杂,不仅工期长,而且工作难度也

大于其他行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因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操作并不容易。建筑材料、建筑设备、施工人员、地质条件等因素都能够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另外,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偶然事件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如施工技术落后、施工设备出现故障等,这些因素加大了施工质量管理的难度。

3.3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整体较低

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主要由农民工组成,而农民工在学历程

度、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这就导致施工过程的纪律性、规范性以及技术性都不高。另外,工程的管理者忽视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很少对其进行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培训,甚至很多施工单位招人之后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就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工作,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3.4施工建筑材料不合格

如今,建筑材料生产商数量不断增多,部分生产商为了减少生产成

本,不惜在生产过程中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导致建筑材料的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而且现在很多工程都采取分包制,这为项目管理人员谋取个人私利提供了可能,施工人员可以用于建筑工程的资金远远低于使用高质量建筑材料所需要的费用,施工人员只能选择质量较差的建筑材料来保证工程目标的顺利完成。由于建筑材料达不到先关标准的要求,建筑工程质量必然难以保障。

4、加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4.1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只有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施工单位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案,构建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单位一定要在准确分析投资项目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提前做好工程项目质量计划书,并将工程质量责任分配到每一位施工人员,贯穿于每一个施工环节。每一位相关人员在施工

过程中要逐一检查、监督;一旦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应该及时将问题汇报给上级,并根据问题确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4.2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力度

在整个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环节处于最核心的地位,如果施工人员能够做好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那么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能顺利进行,否则,工程质量管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之前,施工单位应该充分分析研究施工地点的地质条件,还要检查施工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设备、仪器。另外,专门的技术施工人员还要从各个角度细致检查施工质量,每隔一定时间就要检查一次施工设备,避免施工过程出现故障。重视监测管理施工现场,监测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按照一定的程序将质量问题上报、解决。

4.3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不但要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建筑技术,而且还要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但当前很多施工单位都忽视这一点。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综合素质较低,忽视建筑材料的正确使用,导致某些建筑材料被过度使用,增加了材料成本。另外,由于施工人员不重视建筑施工过程的重要性,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必须重视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同时还要提高施工人员待遇,以便留住高素质的建筑人才。

4.4努力提高建筑材料质量

材料是房屋建筑的基础,因此建筑材料的质量将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要选用合格的建筑材料。施工单位要挑选出专门的材料采购人员,该采购人员必须了解建筑材料的质量差别,同时也要了解建筑材料市场,不但能够区分不同质量的建筑材料,而且也要懂得材料的报价。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新的建筑材料也不断出现在市场中,因此,施工单位也要深入考察新型建筑材料是否适用于建造房屋,当确认无误之后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应用新型建筑材料。

结语:为了提升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必须要重视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环节,只有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提高房屋的实用性,延长使用周期,而且房屋建筑工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而房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加突出。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另外,一定要在实践中很好地落实这些解决策略,最终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善贤.浅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1,01:63-64.

[2]甄春华.如何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286.

篇9

1.建筑工程中低压电气安装施工的现状

低压电气即在交流电压1200V以下、直流电压1500V以下的电气设备,是低压系统中控制、配电、保护线路及其他电气设备的重要电子元器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电气行业也逐步向智能化发展。目前,我国第四代低压电气产品不仅体积小、工作可靠、性能优良、可通信,而且呈现出模块化、智能化、组合化等趋势。但是,我国低压电气安装施工技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目前由低压电气引起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据调查研究显示,其中大多数是由于产品质量较差或者系统配套能力不完善。因此,我国近年来对低压电气行业进行了整改,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而且,我国低压电气安装施工技术也不断改进,进一步保证了施工质量。但是,由于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作业繁琐、环境复杂,如何提高低压电气安装施工的控制技术还有待深入探讨。

2.建筑施工低压电气安装施工的特点

2.1施工过程繁琐

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过程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工期较长,而且施工过程复杂多变。低压电气安装施工的前提是确保预埋底盒、管件、线管,接地网等工作的高质量完成。而且,在安装过程中不仅要对低压电气试运行,还要进行总调试,严格检验其对电路系统的控制和配电状况,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作。此外,有关部门还要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验维修,及时发现故障并解决。因此,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过程耗时较多,涉及范围较广,这不仅是其安装施工的特点,也是难点。

2.2干扰因素较多

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过程的干扰因素颇多,比如工期、工序、产品、部门协调等,都会影响到安装施工的质量。首先,低压电气在安装过程中会涉及到各行各业,并且相关部门机构交叉性强,稍有协调不当便会影响施工效率。而且,建筑施工过程中,其他施工方面的干扰也会影响电气安装的质量,比如线路的设置、接地操作等。当然,工作人员过硬的安装技术也是确保电气安装质量的关键。因此,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受到人为与自然因素的干扰较多,这也是引起电位故障的重要因素。

2.3安检程序严格

低压电气安装施工中风险因素很多,因此后期的安检工作十分重要,以防患于未然,_保工程质量的安全。目前我国低压电气安装施工单位都有相关的安检部门,不仅仅是检查产品质量、专项工程进度,更多的是对工程后期的电气运行状况进行检修。尤其是对容易中断出现故障的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确保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

3.建筑施工中低压电气安装施工的要求

3.1预埋施工要求

底盒、管件、线管的预埋工作是低压电气安装施工的前提,因此,务必要确保预埋工作的质量。目前由于施工人员经验缺乏、查看图纸疏忽等原因,使得漏埋、错埋、失败埋管道配件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施工的正常进行,甚至还为后期工程的安全质量带来较大的隐患。而且,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施工特点,对预埋管道的相关配件进行科学处理,比如管道涂料、焊接等。预埋工作过后还要根据图纸、工序等要求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工作质量。

3.2采取避雷措施

低压电气安装施工中务必采取相关的避雷措施,防止漏电、火灾等事故。首先,要对接地装置的选址进行严格把关,对接地电阻值进行科学的设置,并确保防雷接地主干铺设在行人通道的埋深不小于1m,使接地模块与地面保持水平或垂直。其次,对引下线采取隐蔽操作,经过涂漆反腐处理后,将其尽可能平坦的装设在抹灰层的表面。此外,需要穿越墙壁的接地线应该有钢套管的保护,并且装设电流互感器,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和电路的畅通。

3.3部门协调作业

施工部门的协调作业是低压电气顺利安装施工的保障。由于建筑工单位的部门较多,交叉性强,施工中出现冲突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效应,提高施工效率。比如,在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要对电气线路管道进行设计,当与下水道线路发生冲突时必须通过部门之间的协商,确保下水管道低于电导管,从而保证电导管的安全。

3.4电气安装规范

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务必遵守相关要求,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首先,要确定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并进行科学的内部连接,保证电流稳定,有利于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其次,低压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要把握各种技术参数,将其控制在正常状态范围内。而且,要对电气设备之间的馈线进行严格的处理,严格控制绝缘电阻,做好防止漏电工作。

3.5电气调试运行

篇10

1. 门窗施工的基本要求

1.1 门窗安装前的检查工作

施工人员在进行门窗的安装前,必须要依照设计和厂方提供的门窗结构图和节点图进行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核对零件、附件、组合件是否齐全,是否有出厂合格证;规格、品种、开启形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如果在检查中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就必须要马上进行修理。在检查门窗的洞口尺寸时,必须要按照国家设计规定的标准,如果采用的门窗不是国家标准的门窗产品,那在洞口尺寸的选择上,必须要参照地方或企业的标准。

1.2 门窗的运输与存放

为了保证门窗在运输和存放的安全,确保门窗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不受损伤和变形,需要在底部均需垫l00mm×l00mm的方枕,间距控制在500mm左右,在这过程中,需要保持枕木的水平放置、表面光洁,同时要有可靠的刚性的架来支撑。

同时,如果门窗是露天存放,将就应该用苫布遮盖,避免门窗日晒雨淋。如果是金属门窗,要确保其存放处不能有酸碱等杂物,尤其是易挥发性酸,如盐酸、硝酸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都必须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门窗被酸碱腐蚀。在运输和存放的过程中,塑料门窗一般是不能水平堆放的,而必须要竖直放,同时在放窗与窗之间用如粗麻编织物、玻璃丝毡片、泡沫塑料等,非金属软质材料隔开,并固定可靠,此外要注意的是存放处2m内不能出现热源。因为,塑料门窗主要材料是由聚氯乙烯塑料型材组成的,这种材料是属于有机高分子热性材料,材质很较脆,同时型材大都是中空多腔的。尽管在组装成门窗时,需要插装型钢骨架,但这些骨架未经铆或焊接,所以整体刚性一般都比较差,很难承受外力的强烈碰撞和挤压,此外,塑料受热时会变软。

1.3 门窗不得作为受力构件使用

金属门窗、塑料门窗在安装过程中,一律不能作为受力构件使用,不能在门窗框、肩上安放脚手架或悬挂重物。因为,在进行门窗的设计和生产时,并没有考虑其作为受力构件使用的功能,只是从门窗本身和使用过程中的承载能力进行考虑。所以,假如在门窗框、扇上安放脚手架或悬挂重物,就可能会引起门窗变形,甚至可能引起门窗损坏,进而造成人员伤亡。

1.4 要保护门窗的表面

由于铝合金表面的氧化膜、涂色镀锌钢板表面的镀膜,可以保护金属不受腐蚀,但如果薄膜被破坏那就失去了保护作用,这将直接导致金属锈蚀,进而会直接影响门窗的装饰效果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施工中一定要注意保护铝合金门窗和彩色镀锌钢板门窗的表面。

而在搬、吊运塑料门窗时,必须用非金属软质材料的衬垫和非金属绳索捆扎。因为,塑料门窗表面平整光滑,本身就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如果在搬、吊运过程中遭到磨损或擦伤表面,那就好影响美观。

1.5 金属门窗和塑料门窗采用预留洞口后安装的方法

为了在施工中能够很好的金属门窗的安装质量和使用效果,在进行金属门窗和塑料门窗安装的过程中,应该采用预留洞口后安装的方法,禁止使用边安装边砌口或先安装后砌口的做法。

1.6 门窗的固定

一般来说,可采用焊接、膨胀螺栓或射钉等方式进行门窗固定,但是砖墙不能用射钉,因为砖受力冲击后很容易破碎。门窗的安装固定直接关系到安全的大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有安装隐蔽工程记录,同时还需要进行手扳检查,这样才能保证安装质量。

2. 施工技术要求

因为建筑门窗的种类和智能各有不同,因此在实际的建筑门窗施工中,也有不同的技术要求。

2.1 木门窗的施工技术

2.1.1 安装前的施工准备 在进行木门窗安装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准备:在木门窗的扇、框、套等材料进场时,需要对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等方面进行检查;

对人造木板的甲醛含量进行复验;准备好安装用的机具设备,包括粗刨、细刨、单线刨、手锤、裁口刨、锯、线勒子、斧子、扁铲、线坠、红线包、塞尺、墨斗、木铅笔、电锤、小电锯、铝合金工装、笤帚等;如果施工的对象是普通的木门窗框,那在安装前必须要先进行抹灰,而门窗扇的安装则应该在抹灰后进行。

2.1.2 普通木门窗安装工艺 普通木门的窗安装工艺主要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在安装门窗框前,首先完成门窗洞口尺寸、垂直度及木砖数量的检查,同时用钉子固定在预埋木砖上,而且每边的固定点至少要有两处,间距控制在1.2m以内;对于门窗走头的缺口,应该在完成门窗框调整后,马上开始进行封砌。

当然,在安装门窗框时还必须要需注意保持水平线在一条直线上。特别是在多层建筑的门窗在墙中的位置,要在一条直线上。安装时,横竖均拉通线。如果由于工程的需要。门窗框的一面需要镶贴板,那就要保证门窗框凸出墙面,并保持凸出的厚度等于抹灰的厚度。

木门窗扇的安装要注意以下要点:在量好门窗框的高低尺寸后,再进行施工安装,然后在相应的扇边勾画出高低宽窄的线,双扇门要打迭。首先要在中间缝处准确的标出中线,紧接着再画出边线,此时要保证梃宽窄一致,并对上下冒头进行要画线并做好刨直工作。

2.2 金属门窗安装施工技术

金属门窗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弹线门窗洞口处理框就位并临时固定固定门窗框填缝安装门窗扇五金安装纱扇安装清理。

下文将就其中主要的一些环节,如弹线、门窗洞口处理、框就位并临时固定、固定门窗框、填缝进行详细的探讨。1)弹线。为了很好的控制窗框的垂直方向,需要先从建筑物顶层,找到外窗口边线的位置,接着用大线坠垂下,然后在每层窗口上眉及窗台处弹短线。而墙厚方向的安装位置,一般来说都需按照设计,保持在墙中、偏中或齐边的位置。在窗台板的房间,就应该按照同一房间内窗台板外露20 mm为依据,来完成墙厚方向框口位置的确定;2)门窗洞口处理。门窗框为后塞法施工。在安装前要对洞口实际尺寸进行检查。洞口尺寸允许偏差值为:宽度和高度±5 mm,垂直度偏差1.5/1000;洞口中心线与建筑物基准轴线偏差±5 mm;3)固定门窗框。在进行木楔临时固定前,需要先根据已经放好的安装位置线进行安装,并且要吊正找直,确保没有任何差错;4)填缝。在完成铝合金门窗的固定施工后,应该尽快处理门窗框与墙体缝隙。如果填塞材料品种没有设计要求,那就需要通过矿棉或玻璃棉毡条,来完成分层填塞缝隙工作,一般要保证外表面留5~8 mm深槽口填嵌嵌缝膏,禁止用水泥砂浆来进行填塞。

3.结语

总之,在建筑门窗的施工中,施工人员首先要了解基本的建筑要求,然后在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在综合各方面的情况,选定好实用的技术方法,并根据相应的技术规范,从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