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09: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西方经济体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当把这两张图(图1、2)摆在你的面前,你是否要惊讶山寨的能力,你是否还相信它是山寨?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如何辨别?
由于经济适用房政策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原有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容易导致寻租腐败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经济适用房的功能,帮助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房问题,不仅需要市场的调节作用,还需要国家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制定国家低收入的标准,把经济适用房切实分配到低收入群体中去,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寻租腐败现象的出现。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居民住房的供需矛盾,满足了部分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要,从而提高了我国整体的居住水平。
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适用房内在问题
由于经济适用房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经济适用房在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政府在监管和规划经济适用房时遇到的问题。下面我们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详细分析一下经济适用房内在问题:
(一)基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适用房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经济适用房作为我国为解决城镇低收入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一项工程,经济适用房的开发与建设关系到城镇人民的生活状况,因此对经济适用房进行很好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的经济房的开发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房的建设需要政府和建筑企业的有力合作,然而在当前的经济适用房的开发过程中两者却抱有不同的目的,政府是为完成国家相关政策,建筑行业则是为了获取最大利益。经济建设房的建设靠政府的拨款来补贴建筑费用,建筑企业又要从其中盈利,因此在经济建设房的开发过程中两者都没有从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入手,使得经济适用房的开发步履维艰。难以达到国家预期的效果。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得不到解决,从而在国家经济建设中也会出现比较混乱的因素。
(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政府在监管和规划经济适用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在规划和监管经济适用房的开发过程中提出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如免收土地出让金、开发贷款优先拨放和免收一些税费等,把经济适用房的开发权出租给开发商。这就涉及到经济学中的寻租理论。所谓的寻租理论主要是指人类社会中维护既得利益或者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的经济利益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一般都采用一些行政和法律手段对既得经济利益进行再次分配。政府作为这一行为中的主要负责机构,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程建设过程中应该经济合理的计划,对投标的建筑企业的施工过程进行有力的监管。然而在当前的很多地方政府却没有起到这一作用,他们对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没有进行全面的规划,从而导致建筑用地较为混乱;另一方面,对相关工程缺乏有力的监管,很多建筑企业在建设经济适用房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偷工减料的现象,影响了经济适用房的质量。
二、针对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任何政策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政策本身存在的不足,从而找出解决办法。针对上述经济适用房政策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改革经济适用房投标体制。在委托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一些激励约束措施,从而帮助解决经济适用房在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政府在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中应该健全相关的投标机制,采取先进的投标机制,改变原有政府控制的运作方法,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从而减少不正当竞争行为,更好的促进我国房地产事业的发展。政府拥有对经济适用房承包给建筑企业的权利,因此政府在工程招标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把好质量关,抱着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思想做好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政府应该在保证建筑企业合理盈利的同时还要保证经济适用房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第二,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是为了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解决这一问题上还显得不是十分的完善,有时会表现得捉襟见肘。为更好的解决当前住房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健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让我过的经济体制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适用房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同时,还应该健全相关的经济房建设的监督机制,防止在经济房开发和建设过程中的不合法现象的出现,对不合法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制裁,从而促进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正常进行。同时为了保证我国的经济建设能够稳步前进,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加大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监管力度,在保证不违背我国宏观经济建设的条件下,让我国的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
三、总结:
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是当前我国一项重大的决策,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保证国家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解决相关低收入人民的住房问题,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安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尽快解决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更好的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为保障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贡献。
参考文献:
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的起步晚、发展快,但是在快速催生的房地产泡沫之下,我国的房地产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作为支持中低阶层能够住得起房、买得起房,国家出台了保障住的起房的廉价公租房政策以及保障买得起房的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但是由于在销售的时候经济适用房的在制定的价格上略高于人们的接受价格,或者是由于在经济适用房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交通、医院等设施的不完善导致了经济适用房没有成为全国城市和乡镇的居民在消费的关注力上以及对于城镇的消费的突破口上有很大的阻碍。
1 经济适用型房产经济出现的问题
1.1 经济适用房实际的建造不合理
在经济适用房建设的计划不够合理,建设的经济适用房的数量不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使得经济适用房的数量的提供和居民的真正需求的数量存在偏颇,有很大的矛盾。经济适用房的制度的出台是根据社会的具体情况以及经济的形式上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经济适用房所应用以及保障的要求放宽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会造成供应和需求之间更大的矛盾,即使是在将在保障的人群的控制在对于城市之中在收入上相对较低在住房有很大困难的家庭中施行的,但是在经济适用房中的建筑的建设的总体的数量上仍然不能够满足这些人的需求。
1.2 寻租的手续不合理,政府的政策无法正常的运行
在社会上自己寻找租房的行为十分的普遍,使得政府在政策的实施以及在政府的威信上存在很大的挑战。为了减少经济适用房的建造楼房成本,国家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中所占用的土地不是通过在市场上竞标的方式得到,这样就保证了在经济适用房从规划、设计、建造到出售的过程中全部都是保持透明性,避免发生通过权利和金钱的交换的受贿行为的发生。但是在经济适用房的实际的销售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使得真正的中低收入者很难购买。例如,由于经济适用房过程中的违反政策的规定的不合理不法的行为导致了实际上并不是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的资格的人购买,这就让社会的住房体系的发展更加的不平衡。
1.3 经济适用房是否是既经济又适用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由于价格以及政策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了经济适用房在价格以及适用度上都存在了很大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在经济适用房的住房的地址的选择上相对远离市中心,地理位置较远。经济适用房为了减少成本所以土地的价格以及在施工上所用的材料主要关注对于是否适用是否安全等最现实的问题,而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譬如医院、学校、菜市场等配套设施是否完善,交通是否便利等方面有所忽视,这样就使得在生活的成本上会有所增加,这样对于中低层收入者的生活存在很大的问题。
(2)在户型的设计上较为单一和实用,因此人们在户型的选择上并不是很理想。根据经济实用型住房的户型上的设计,理论上经济适用房每一套房的总面积主要应该控制在六十平米之内,虽说在实际的施行上存在偏颇,实际的施行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之前的经济适用房的建筑过程中由于在设计以及建造中使得经济适用房的面积偏大,因此在价格上有些高使得中低层的收入的家庭没有办法承受;而在近些年又由于在设计上或者设计的面积太小使得住房的户型上设计的并不是很合理,这就导致了部分购房的中低收入的阶层由于房子既不够经济又不够实用而导致了没有合适的住房而放弃购买。
(3)经济适用房主打的是价格经济合理、在户型具有实用性而广受欢迎。但是在实际的施行中却由于国家的对于中低阶层的优惠的政策很难真正的落实到实际上而导致了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与普通商品房的价格差距不是很大。这与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的最初的目的相悖。
1.4 由于信息贷款的时间较为时效性较低而产生的资金链条的不顺畅
在中国国内的房地产的市场发展上,商业银行对于房地产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在商品房的开发上,商业银行起着十分重要的资金的支持。而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业务就是在城市之中的住房的贷款的消费,但是由于中国的发展的滞后性以及政府的调控以及监督的作用使得商业银行大多数由国家控股以及在发放的速度上有所欠缺。
1.5 经济适用房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居民持币代待购
经济适用房在总体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成本的控制导致了在房产的设计和规划上缺少专家的科学的论证和对于居民的需求的详细的调查,导致在筹备和施工的过程中准备仓促,施工效果不理想。居民在购买和入住之后发现与看到的概念房有很大的出入。同时在质量上以及面积上都有出入。
2 经济适用房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改变政府在工作的眼光。我国在住房领域是需要政府的调控的,但是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目标不同这就导致了政府在政策的施行过程中有很大的问题。中央政府在政策的目的的设定更加的长远,这就将目标主要集中在了对于经济的总额的增长率以及对于人口的就业率的提高,物价是总体水平的稳定以及居民收入差距逐渐减小等问题。对于地方的政府则是更加的倾向于对于短期目标的实现,是为了短期内就可获得成效的问题。政府获得业绩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发展房地产行业,所以对于经济适用房等住房的支持比较的被动,积极性弱。
(2)建立对于房地产的价格预防警示机制,同时还要加强对居民住房购买的价格的检查测控以及调节控制。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为何炙手可热的原因是由于成本的不断提高,由于房价的提高促使了建材和施工成本的提高,供求关系的的紧张导致了房价的越来越高。
(3)当前的房地产的行业在对于楼盘的开发和楼盘的销售上存在很多的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例如,在楼盘销售中,对朝向和楼层上好的房源打着“已售出”的旗号囤积起来以此来太高价格、对于有瑕疵的楼房没有据实相告而是采取隐瞒的态度严重的影响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再加上房屋中介在进行中介操作的过程中采取的提高价格、垄断市场等操作行为有误的种种问题。应该建立关于企业在土地的投资和房屋的销售等方面的企业的信誉的积累,一方面有利于居民在购买房产时能更加的了解开放商,买到真正的放心房;另一方面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行为,关系到企业的声誉以及未来的发展,所以在楼盘的建造和销售中会更加注意安全和信誉等问题。
3 结 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人民对于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关系到衣食住行中重要的“住”的部分,企业要约束自身的行为和成本的控制。良好的企业信誉和高质量的楼盘开发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对于经济适用房而言,则是提高中低层收入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还要注意对于质量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邓卫,宋扬.住宅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244-02
一、前言
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其作为大学财经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整个教学阶段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由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体系及知识结构十分庞大,因此导致学生学习无味、中途放弃甚至厌学等普遍性教学问题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的突出性题。在此形势下,不断提高各大高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探索一种既符合时展规律又符合师生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互动媒体技术也深入、广泛在高校教学课堂中使用。但是,这种深度教学一般只在高校的PPT课堂教学中使用,因此定位不准确及设计制作突出性和目的性不强等问题,使PPT教学媒体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互联网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不但不能全面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枯燥、知识理论复杂、学生互动参与程度低等特点,作为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教师,需要立足于高校实际,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成长规律,采用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浅显的知识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我国高校教学事业不断发展。
二、互动媒体下的教学优势分析
其实,互动媒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英文字母“Multimedia”,即多媒体。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课堂教学逐步全面实现了信息化和网络化。互动媒体的本质属性就是信息的友好交互及不同交互对象之间的信息展示,通过远程技术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尽管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及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及网络化和信息化,但是在信息的双向交互及信息传播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教师单方在传递信息,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所以,面对主流形势下的信息沟通与人机交互实践,要想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双向信息交流中发挥最充分的作用,必须通过“人”这一最核心的交互主体,采用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使教学媒介服务于教学过程,还要使教学对象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教学媒介。
而互动媒体下的研讨式教学方案设计的核心,就在于通过具体的科学教学交互活动安排,从而使师生充分利用数据互动媒体设备与信息资源,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具体而言,从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目的来看,其已突破了传统封闭式及单向性教学模式,使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三、互动媒体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方法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整体设计方法
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的整体设计方法主要是在互动媒体环境下对教学总体方案进行科学设计。通过教学活动的整体优化设计,从而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进而结合相关的教学课题去设计所需要及必须经历的教学情境。在此交互设计过程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全面熟悉所有教学流程,因此使教学的任务更加明确,使教学的目的指向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在后续教学实践环节展示自己的专业才能。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预设,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课堂教学群体之间的经验分享提供了良好的渠道。通过教学情境设计,旨在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同时为共同制动教学目标、计划及优化教学流程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如下图为互动媒体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案总体设计构架: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交互的媒介设计
交互学习中核心是师生,基础是媒介。因此,交互媒介工具设计需要进一步明确师生之间应该使用哪一种互动媒体及哪一种课堂教学的信息展示工具更为合适,同时要结合教学特点及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选择恰当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工具及行为管理评价工具。信息展示工具的功能,在于使学习者能够以恰当的身份及方式去接触和介入、加工、甚至内化教学信息内容。因此,从这一层面而言,信息沟通工具设计,其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责任意识,使之能够以教学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环节始终,从而构建师生之间的良好交互体系。这就要求在互动媒体设计过程中,选择具体的信息通信工具及信息共享工具和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协同学习的工具。与此同时,需要科学选择教学管理评价工具,通过不断优化设计,能够对互动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进行积极评价,从中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建议,对教学方案进行不断调整。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交互的内容设计
交互内容是学习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教学信息资源,从而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信息资源目标内容、支撑内容、交互规则等进行科学设计。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互动媒体下的交互内容设计,首先需要学习者充分了解教学的目的,从而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相关教学资源与信息,并逐步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设计者而言,首先需要对交互性学习中的学习资源类型、学习资源具体来源及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进行科学归类总结,以此充分发挥学习资源在互动媒体下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在此过程中,学习者需针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设计相关的支撑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自我独立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和建议。除此之外,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要对相关的活动进行风险控制评估,并提供相关的可供参考借鉴的(包括行动操作手册以及教学互动方案指南在内的)交互规格说明。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核心作用,使学生尽快融入到学习过程中,以评促教。
(四)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设计方法
互动媒体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师生交互设计是重点。而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核心依然是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要突出学生的的学习认知能力,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取及知识理论体系的构建和情感交流态度的变化记录等。在互动媒体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共处于同一个教学维度中,因此互动媒体可发挥其良好的交互性作用,这种多维性的交互既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同时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互,甚至是学生与互动媒体之间的交互等,从而构建一个基于“人――机――人”的信息交互传播链条。
(五)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设计方法
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设计主要是基于不同学习差异个体之间的交互性学习探索实践方式。基于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安排,可使不同学习者之间进行合作交互及竞争交互,甚至可在不同学习者之间进行角色的深度交互等。因此,从上述师生交互模式设计分析中可知,其实质上是一种学生主体与学习客体之间的交互性学习模式,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设计,从设计目的来看,其本质上是不同学习主体之间,为了同一个学习目标而达成共同学习意愿,从而通过小组角色互换、研讨甚至争论,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能力的学习模式。因此,基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媒体教学设计,有助于不同学习团队之间进行沟通、展示和汇报。从而以差异为前提、以个性为核心、以共性为目标,在相互沟通交流中达成统一的学习共识。
四、互动媒体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优化策略――研讨式教学法
基于上述互动分析,本文为了设计一种更加契合互动性学习特征的教学方案,创新性地引入了研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构建的一种基于师生之间共同交互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教师的教学任务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研讨性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理论的学习局面,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及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其具有互动性及探究性、灵活性、自主性等特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按照以下策略科学实施。
(一)优化课前准备工作
为了尽可能避免教师自发性及盲目性等不切实际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等情况出现,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到“三备”,备学生、备主题及备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全面了解学生在既往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习过与西方经济学相关联的课程,同时明确其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外,在此过程中还需了解学生是否具有主动独立去图书馆以及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学习资料,从而提炼自己观点的能力,教师可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形式或纸质问卷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其次,针对教学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在确定教学研讨的课堂主题时,教师需要充分把握不同教学资源之间的横向及纵向联系,从而使网络平台中海量的信息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
除此之外,教师要合理选择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参考书目。
在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教师指定的西方经济学课外读本或者杂质、媒体、APP甚至财经类公共账号等,不断拓展自己的眼界及知R迁移能力、显示问题分析能力和海量信息检索和识别能力等。在研讨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路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及比较和借鉴等方式,加强生活实际与经济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在此信息检索与利用过程中,经济学界知名人士的微博、微信、博客及校园论坛,还有网络平台中的各大门户网站、校内图书馆电子资源、纸质资源等都要尽可能成为延伸学生学习链条的新领域,但教师需给出学生具体的参考意见,以免学生盲目学习。
(二)重视过程的考核导向
当前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教师不愿将日常研讨性教学的学习情况纳入课程的最终绩效考核中。因此,导致学生搭便车的侥幸心理存在。在研讨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中引入课程考核环节,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教学模块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使学生参与的每一项活动及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纳入到教学质量考评过程中。与传统的终期教学考评模式相比,研讨式教学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教师可于互动媒体平台中设置各个环节的考核日期截止时间,从而督促学生强化自我考评意识。
(三)重视软硬件的投入
如前所述,研讨式教学模式总体而言利大于弊,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花费时间长,而且研讨式教学更加适合于学生的小班教学,因此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教学,师生之间可以展开更加频繁的交流。对此,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互动媒体为核心,充分完善高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从而加大对高校文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平衡硬件设施及互动媒体资源设备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数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在经济学教学课堂中与教师及教学设备进行友好交互,从而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旺霞,夏力.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方法及改革研究新进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
[2] 杨建云.“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2)
[3] 吕指臣,刘贞,朱开伟,蒲刚清,郭伟.基于云平台的宏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分析[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5)
[4] 刘越.提高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效果的路径――兼论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荆州市水体污染日益加剧,可饮用水资源逐步短缺,更重要的是,水体污染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已知疾病中约百分之八十都与水污染有关。荆州市曾经发生过严重的血吸虫病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水体污染现状
(一)人为活动使水体污染加剧
随着市区全年GDP不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空间不断拓宽,社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废水日渐增多,由于缺乏完善的排水管网系统,大部分废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到城市水管网和河流、沟渠,导致该市中心城区和四湖流域内河水系污染严重。据相关部门统计,2009年全市废水排放量超过1亿吨,特别是严重污染的水体会发出恶臭气味,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影响了周边居民饮用水质量。
(二)有机化学物品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一直是市民关注的问题,荆州市经济发展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一方面,市区内化工厂,医院等为了发展高效经济而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大部分含有重金属元素及强腐蚀性物质,未经处理排放到水域,使水体变黑。特别是人类饮用了重金属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的水后可引起中毒,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为了发展高产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利用率低,残余物通过植被间接进入水体,使水域大量富集氮、磷元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此外还造成土地盐碱化、荒地的形成,严重时可导致农作物减产。调查显示,荆州市农业化肥使用量平均达40吨每平方公里,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单位面积施用量的安全上限。
(三)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使水体污染日渐突出
随着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为追求片面经济,向养殖场投放大量的饵料,由于投放量大,饵料利用率低,水生动物产生大量粪便,由于资金有限,缺乏较科学的养殖技术,大部分养殖场很难对其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大量残余饵料及粪便堆积与水体中,严重破坏了水体自然净化能力,水体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影响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水体污染原因
(一)企业缺乏环保意识
荆州市工业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以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为主,企业单位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忽视了污水治理环节,部分企业甚至没有建设污水处理设备,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沟渠中,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一些大型化工企业排放污水中的重金属及酸性物质含量普遍偏高,使水体酸化,微生物大量死亡,水质下降,部分企业排放的污水中携带大量的好氧细菌,使水体溶氧量减少,生物大量死亡,严重破坏了淡水湖泊生态系统。
(二)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市区尚未建立以《水资源保护法》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配套法规体系,环保部门实施的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职能还未确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制度不够完善,政府部门对造成水污染的企业单位监管力度不够,有的部门甚至未将保护水环境摆在重要的工作会议上,各部门之间缺乏完善的协作机制,更不用说在社区建立保护水资源制度了,水污染局势严重。
(三)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建设滞后
荆州市规划中的两座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大量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内河流,加重了下游内河水体的污染负荷。市区缺乏完善的污水排放管网系统,导致面污染日渐突出,由于污水治理难度大、资金高,有的部门甚至放弃建设二次处理设备,水污染日益加剧。
(四)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造成面源污染严重
随着市区人口的不断增长,社区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及固体废弃物。由于缺乏指定的堆放垃圾场所和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垃圾填埋水体中,使水域面污染加剧,甚至影响居民饮用水质量,特别是生活垃圾还会携带病原菌,一旦进入水体,将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疾病的扩散,影响人体健康。
三、污水防治对策
(一)加强污水处理设备建设,提高水体质量
环保部门加强污水处理设备建设,一是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与保护,从源头控制水污染,遵循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的原则。企业生产单位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对高效污水处理设备建设的力度。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市规划局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布局,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网排水系统。二是要充分利用水资源,对未遭受污染的水体进行统一管理与保护,而对已经污染的水体进行多级处理,综合利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净化水体,有效提高水体质量。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加大力度宣传水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及法规:一方面,利用3月22号世界水日在市区开展各种活动,使保护水资源成为市民心中的使命;另一方面,政府积极引导市民做好水体保护工作,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营造一种保护水资源为荣,破坏水资源为耻的社会氛围,使水资源保护深入人心。
(三)加大对企业的执法管理力度
一方面,政府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向节约型转变;另一方面,各部门之间要分工合作,积极配合,加大对重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企业生产设备改进力度,落实好对企业排放污水的各项指标的检测工作,对未达到标准而直接排放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关闭取缔。
参考文献:
1、任南琪,赵庆良.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明军.荆州市水资源保护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J].荆州纵横,2008(11).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6-0051-02
西方经济学在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课程设置中一直作为核心课程,管理类专业也视其为专业基础课。如何教授好这门课程,使学生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运用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是所有经济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探讨与西方经济学体系及原理相适应、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在西方经济学授课中遇到的问题,联系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理论体系庞大,授课内容多且抽象,学生普遍感觉不易理解。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学科。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西方经济学理论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理论体系日益庞大,授课内容覆盖面广,涉及知识多,加大了课程的难度。不仅如此,西方经济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媒体中虽然频繁体现,但要真正理解其理论体系或实质问题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观察力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西方经济学更加抽象和难以理解。
2、学生对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普遍感到困难。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由各种经济变量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它的数学模型与定量分析较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大多对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不习惯接受,尤其不容易把这些图形和公式的经济学涵义同文字描述统一起来,从而很难真正理解经济理论的含义。学生很容易对西方经济学产生乏味、枯燥、难学的印象,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3、教学手段、方法单一,教学中理论讲授过多,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高校教学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很多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支笔一张嘴,进行“填鸭式”灌输,从课程开始到结束,老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理论、画图表、讲模型、推公式。因为内容多而课时有限,教师只能注重理论的讲授,没有时间联系实际和补充理论以外的信息,致使教学内容更枯燥乏味。这种以教师“教”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缺乏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习惯于通过被动的死记硬背来了解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一些结论性的原理,而对于原理的形成思路却不甚了解,不能也不会主动去学习和研究原理背后的原因。同时,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背景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有较大差异,客观上也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错位,另外开课年级较低,学生对社会各方面的认知度,特别是对西方经济发展的认识、理解较为肤浅,都影响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4、教材内容老套、陈旧,重技术而轻经济思想,导致教学质量偏低。西方国家的初级经济学教材注重基础和经济学普及,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书中几乎没有数学,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了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并能在生活中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适合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作为西方国家经济实践的理论研究、总结和指导,伴随着西方国家经济实践的快速发展而发展,其内容已不再局限于新古典综合派的体系和内容,而目前我国各高校所用的教材尽管版本不同,但都仍以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为主,内容老套、陈旧,无法为学生理解某些经济现象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不仅如此,由于学时的限制迫使我们的教材在技术和思想之间选择了侧重技术,即数学表达居主导地位,教师在介绍数学表达方式后再介绍经济学思想,结果使许多学生掌握的经济学似是而非。此外,高校教材市场的垄断导致教材抄袭现象严重,习题质量偏低。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注重课程铺垫,讲授好导论。其实,经济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往往在学的过程中感觉经济学抽象、枯燥、晦涩难懂,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缺乏必要的“经济学”铺垫。因此,讲授好课程导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尤为重要,在导论的讲解上多花点时间是必要的。首先,简要讲解经济学的发展史,从19世纪90年代马歇尔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的出现,再到20世纪70年代“滞胀”现象的形成,让学生树立一个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其次,明确微观经济学的主体是消费者和厂商,宏观经济学的主体是政府部门,在此基础上将宏观、微观经济学进行联系和区别。再次,构建课程学习框架,引导学生顺着“框架”去学习。最后,明确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均衡分析,为学生以后把握微观供求模型和宏观AD-AS模型打下基础。
2、讲授好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现代经济学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学作为分析工具。虽然数学表述比文字性表述更具有确定性和精确性,但是经济学毕竟不能等同于数学,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于初学者本来就比较抽象,如果再在课堂上大量使用数学工具,学生会觉得这门课远离生活实际,挫伤其学习积极性,所以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理解经济模型背后的经济涵义上。基本概念是决定该课程内容分析正确与否的关键,没有基本概念作为思维的根据和手段,就不可能找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基本原理是对各种经济问题的分析,力图寻找出经济现象本身的客观规律,包括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乘数原理等等,这些基本规律在理论上得到了证明,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实践中也得到了证实。这些概念和原理是我们解释现实经济现象,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工具。只有掌握了这些概念、原理,才能提高学生逻辑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入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精髓。
一、绪 论
企业竞争力的来源有三个基本因素: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源。员工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组织的效益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每个岗位的有效行为表现予以界定,而绩效考核过程就是界定什么样的员工行为是有效的过程。
因此,首先企业要确定了员工的有效行为,并据此开发出有效的考核评测工具。考核评测工具的效度是通过比较员工在评测中的行为表现得分于该行为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来决定的。当二者高度一致时,考核评测工具被认为是有效度的。
二、通过现状分析,明确绩效管理目标
实施绩效管理,首先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有明确的目标,若群体承担责任,惰性将导致团队效率低下。
横向分解,明确任务。细节把握程度越高,做得越细,执行效果越好,反过来,执行动作越清晰细致,有助于员工对策略本身更深地理解,能理解得越透彻,能保证团队上下对战略战术策略的理解的一致性和清晰性,从而形成合力,提升绩效。
纵向标准化流程,把握细节。企业可以推行标准化流程作业与管理,帮助员工更清晰地把握工作细节,尤其对于过程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将任务分解为统一的标准化细节动作,大幅提升团队的执行与作战能力。
三、优化结构管理,确保绩效目标实现
当任务结构化程度较高,步骤清晰,工作内容固定,则任务流程容易标准化,利于监督控制,这一类工作适合成熟度较低和工作意愿不高的员工,往往是新员工;而当任务比较模糊和不确定时,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如果在细节上,无疑是对员工缚手绊脚。
优化人事结构,确保目标均衡、顺利达成。非结构化任务,授权给能者。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其实是对应着集权与分权的管理思想,孙子兵法云:“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结构化任务的控制点比较明显,易于提取目标形成绩效考核的目标体系,并随之形成控制体系,而非结构化的任务难以提炼关键的动作加以控制,往往采取结果管理的手段。两种不同类型的目标共同组成目标体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让适当的人做适当的事的统筹思想,其意义在于最大限度保证每个控制点以最大的可能实现,从而保证整个目标体系均衡与协调。
四、加强有效沟通,统一绩效管理目标
绩效管理通过上下充分沟通,形成共识。当员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时,纵使任务分解得再清楚,由于缺乏对方案本身充分理解,往往不能根据实际情境权变。其结果也往往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加强团队横向协调与沟通。团队沟通,旨在执行层面上,让每个团队成员在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以及公司的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将自我目标与公司远景发展规划协调一致,有明确的方向感,也促进管理者与员工达成一致目标,让主管对工作有明确的了解,以便后期执行阶段的监督、控制与协调。
管理者应走动的动态管理与协调。管理者要下到基层,置身于日常的工作中,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去感受渠道中的各个细节部分,从细节中去更准确的把握市场,得到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的灵感与启示,从一开始就制订出容易被采用、可行程度高的市场方案。
五、结合企业实际,实施绩效考核
为符合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成立由公司高层管理领导、人力资源部经理及财务部经理组成考核小组,总经理任组长,技术总监、营销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及财务部经理任组员。考核过程中,有意见分歧,讨论决定,最终由考核组组长核定。
业务部门考核,根据业务部门的实绩结合本部门的考核办法,进行KPI考核。由财务提供相关考核项目相关详实数据。部门自评、上评、综合评分,根据自评与上评的结果,得出综合评分。
管理岗位考核,管理岗位考核,按“360考核原则”进行。按德行操守等原则进行考评,主要考核指标有:品德、出勤、工作质量、工作计划、差错率、合作精神等。其中,业务部门得管理岗位结合部门业务考核结果同时进行,按比例分配。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管理岗位评分组成为自评、旁评、上评、上级评分,按比例确定。部门(副)经理以上的能力项目考核按比例计入管理岗位考核评分。
考核结果面谈,各级领导根据考核结果对下属进行,考核面谈,肯定长处,指出不足。将面谈结果形成记录,同时双方签字。被考核员工允许对有异议的考核结果越级向上申述,要求复议,考核小组根据申请进行复议,总经理最终仲裁,形成决议。考核结果与分配,考核小组根据考核结果,对员工上半年的考核工资进行分配。
六、通过考核激励,实现绩效管理目标
绩效管理的源动力是绩效考核与激励。绩效目标体系是维系人员,战略与运营的纽带,它也是绩效管理循环体系的开始,绩效目标做好了,为后续的绩效管理开了一个好头,也就成功一半了。
在每一个团队,不同的人、不同的任务以及不同的环境决定了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多元化、多层次的结构,以有效引导和约束个人行为动机与公司的发展方向在空间上(个人与整体)与时间上(短期与长期)协调一致,并将之与个人动因直联系,增加其约束力,避免员工只是被动的执行上级指令,通过激励形成目标,将考核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方案合理化只能使员工接受,但并不能成为执行的诱因。传统激励仅狭义地与工资和奖金挂钩,激励应是一个多元体系,因人而异,更重要的是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相联系,以形成员工执行的动因。
七、小结
构建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起一种合同的作用,它明确地表明了组织对员工的要求,相当于一个监察员,代表组织检查每个员工工作的有效性。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控制系统,对促进员工的自我管理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绩效管理把绩效考核、绩效反馈、沟通与所建立的工作目标阶梯相连,实现员工开发与激励的功能,使员工自身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结合,提升企业文化层次,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方振邦,《绩效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30日出版
[2]饶征、 孙波,《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10日出版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如何配置和利用稀缺的社会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及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西方经济学中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环境、运行方式、调控手段的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而成为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最重要核心专业基础课。由于西方经济学在学术规范上采用数学模型研究经济现象,提出经济理论,是最偏重于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其繁琐的假设条件、抽象的概念与内涵、复杂的数学推导和几何图形、使得老师和学生普遍感到这门课程难教难学,因而在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中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梳理保证其基础性与前沿性的基础上,重视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以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我们在这方面提供了效果良好的解决路径。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把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合成处理并组成一个交互系统的技术。把多媒体技术引人课堂教学之中,使我们得以突破传统教学中“黑板+粉笔”的局限,在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现已成为高校教师包括经济学教师普遍应用的教学模式之一。要想使多媒体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表现优势、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需明确一个关系、遵循两个原则,注意一个问题。
一、明确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凭借广泛的集成性、灵活的控制性和信息的多维化等特色,成为一种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手段的典型代表,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的模式,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然而无论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多么优越,也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其优势在于信息的大容量与影音图像的动态表现力,但也不可避免的具有局限性,其最大的不足是由于使用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进行教学而产生教学过程机械化、教学内容固定化的弊端,对教师的思维是一很大的束缚而难以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同时不应忽视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多媒体教学课件仅是辅的工具,无论多媒体技术如何先进、功能如何完善,它也只是一种辅的教学工具,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与完善,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传统教学,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尤为如此。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是内容广泛、理论抽象,有大量的数学推理和图形分析,单纯依靠多媒体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两者充分结合、优势互补,方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应用原则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两者是春兰秋菊,各有千秋,在应用时不能绝对化,应注意遵循两大原则。
1.内容决定形式原则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而内容决定形式。用不用课件什么时候用课件是由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四大模块,基本经济理论的文字演示、数学公式的推导、图表变化的演示和教学案例的播放,构成了两大内容体系:一是以文字为主的理论体系(包括案例),二是以数学公式和几何图形为主的模型体系。内容的差异决定了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手段也应有所不同。
(1)理论内容课件具有教学优势
多媒体教学在文字性的教学内容时具有不仅具有信息容量大、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更能通过文字、影音、图像的有机结合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直观、形象、较之传统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在课件设计上,首先,内容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不能把教科书搬到课件上,其次课件层次要清楚,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思路西方经济学特点之一是内容广泛且前后内容关联性强,因而在课间制作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超链接功能,实现各内容板块的适时转换,实现逻辑结构的清晰。再次,课件设计应追求简洁明快,色彩要搭配合理,既增强视觉刺激,要避免课件太花太过凌乱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2)模型部分板书具有教学优势
数学模型的推导与几何图形模型的演示方面板书具有相对优势,如果教师的板书功力较高的话,可以通过一遍讲解一边书写、画图的形式带动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用多媒体,教师一定要在课件设计上下功夫,使其服从于教学需要。例如在利用图形讲解某一内容时,最好是对图形进行几何分解,讲一条曲线,就现“画”一条曲线,一边“画”,一边讲,这样将一幅图分解完成,同时也将分析问题的思路展示给学生,效果会比较好。
2.以人为本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贯彻以人为本为本的原则。
(1)注意节奏,忌放电影模式,跟着课件走
新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中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是完全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机械地点击鼠标完成所有工作,教师的思维限制于课件中。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互动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面部表情呆板茫然、说明学生没有理解领会该部分内容,教师就应该调整教学节奏、必要时重复梳理教学内容,不注意这一点,即使课件做得很新颖,效果亦未见得好。
(2)充分发挥教师得主观能动性
设计专题是专题式教学实施的首要步骤,教师在设计专题前,必须对课程的整体结构和内部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同时还要了解与课程相关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构建专题。选择标准的依据是有利于学生学习。例如,历史课程往往以时间顺序构建专题,文学课程往往以体裁或流派作为标准构建专题,经济理论类的课程大多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专题。选择合适的划分标准,可以清晰展现课程结构,可以突出学习难点、重点。专题的设置切忌片面性。理想的状态是单个专题独立成篇,且内部逻辑关系清晰,而从整个课程看,各个专题间又保持内在的联系。
1.2针对不同专题
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学效果的保障。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和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因素有关。进行专题式教学时,一门课程被分成了若干个不同的专题。各个专题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专题,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侧重基本概念、重要原理的专题,多数教师会选择课堂讲授,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点。对于侧重实际问题分析的专题,教师一般会选择课堂讨论,在引导学生辩论是非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侧重技能培训的专题,教师会采用演示、实验、实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正确地做。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专题式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如“中国革命史”专题化教学中,很多教师使用了《大决战》《》等影视剧中的片段来丰富教学内容,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1.3教研室教师间的分工
协作已有的研究证明,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研究专长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一门课程的主讲教师要承担该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这就意味着教师也必须完成自己所不擅长部分的教学任务。而专题式教学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各个教学专题的内容相对独立,教研室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研究专长把一门课程分配给几位教师。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补充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升教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专题就是本人的研究领域,教师会自然而然地以研究者的心态来对待教学,实现科研和教学的深度结合,这将非常有利于教师的个人发展。
2专题式教学
在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价值我们将专题式教学引入西方经济学教学,是建立在对该课程特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的各部分内容都有着极强的社会实践性和应用性。传统西方经济学教学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向学生传授经济学概念和原理,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向学生灌输诞生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理论。学生无法将遥远国度的经济学理论与自己的生活现实相联系,因而也无法对其产生兴趣,为了通过考试只有机械记忆。传统模式的缺陷是不仅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还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灌输式教学不利于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专题式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首先,专题式教学可以将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因而提升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采用专题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都由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导入案例。学生面对问题,自然而然地开始探究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对策。在发现学生探究过程遭遇瓶颈后,教师就要开始讲解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在掌握了经济学基础理论后,学生开始思考用这个理论如何解释现实经济问题。由分析实际问题到学习抽象理论,再到解决实际问题,专题式教学打破了理论与现实的界限。我们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发现,通过把经济学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专题,将各个专题下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经过全面、系统的剖析、探讨,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确定的第一个教学专题是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决定。在其下有三个分题,我们精心设计每个分题的学习过程,力图起到启发学生主动探究的作用。在弹性这个分题中,我们用2009年欧盟国家奶农倾倒牛奶作为引导案例,将若干个经济学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了纲举目张的体系框架其次,专题式教学背景下,经济学教学内容高度凝练,应用型高校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学时和学生专业灵活选择学习内容。我国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主要培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承担相应的管理工作。用人单位对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是必须熟悉管理工作的操作流程,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管理岗位和市场竞争环境。因此,和研究型高校相比,应用型高校设置了较多的实习、实践等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课程。这就导致了包括西方经济学在内的理论课程的学时被不断减少。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的做法是压缩每个部分教学时间来应对学时的减少。这样做的结果是,从表面上看教师对知识的讲授面面俱到,但实际上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进行西方经济学专题式教学改革后,由于各个专题的教学内容高度凝练,而且相对独立,这就解决了知识点过于分散,无法突出重点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学时来安排哪些专题为课堂教学内容,哪些专题为自学内容。如,同样是要素价格的决定专题,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是必修内容,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自学内容。这样就保证了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目的,满足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西方经济学专题式教学改革的启示
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发现,为了提高专题化教学的质量,需要在专题设计、考核体系设计和课程组内部协调方面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3.1精心设计专题
保证课程的逻辑体系严谨专题式教学不是以教材的章节顺序授课,而是以专题形式授课,因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是在专题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清晰的逻辑主线,要让学生在学习一个个专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课程的内在逻辑,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该门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如果随意设计专题,学生面对高度跳跃的学习内容,体会不到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支离破碎,难以形成体系。我们在设计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教学专题时,以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线,将整个宏观部分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了“核算、决定、变动、问题和政策”五个专题。“核算”是指国民收入核算,“决定”是指国民收入决定,“变动”是指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问题”是指通货膨胀和失业,“政策”是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由于我们对宏观部分的专题设计遵循了基础知识、核心理论、现实问题、解决对策依次出现的顺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容易地体会到了课程隐含的主线和各专题的逻辑关系。
3.2组建课程组,发挥团队作用
目前,多数高校的基层教学单位是教研室。一个教研室要承担若干门课程。每门课程根据班级的数量由一位或几位教师主讲。招生班级不多的专业,一位教师就可以完成某门课程的大纲、教案、课件的制定和授课的全部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对课程的认识对教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些教师会将自己不擅长的部分从授课内容中剔除,然后加入过多不必要的补充内容。教学的随意性必然要影响教学质量。专题化教学模式下,由于要进行不同教师分专题授课,就有必要在教研室内组建课程组。课程组长组织所有老师参与从大纲制定、专题设计、课件和教案制备、专题分配、集体备课、反馈教学效果整个过程的工作。这样就使教学工作从教师的个人行为变成了课程组的集体行为。所有教师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保证了专题教学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3.3设计科学的考核体系
专题式教学的目的是提升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应该设计综合性、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评价考核体系的标准有两条。第一是能否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第二是能否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如果学生的成绩主要由一次期末笔试决定,就有可能在学生中造成平时不学习、考前背笔记的不良导向。专题式教学下的考核体系应该具备综合、全面考核学生整个学期学习情况的特点。我们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上尝试了将小组答辩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基本过程是教师布置社会实践问题,学生分组调研后,写出案例,结合理论给出对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由老师和同学打分,最后加权平均给出各个组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验到了探究的快乐,又学习了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专题化教学下的考核体系中还可以包括口试、小论文、社会实践报告等形式。这些形式的测试都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特点。
一、绪 论
企业竞争力的来源有三个基本因素: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源。员工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组织的效益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每个岗位的有效行为表现予以界定,而绩效考核过程就是界定什么样的员工行为是有效的过程。
因此,首先企业要确定了员工的有效行为,并据此开发出有效的考核评测工具。考核评测工具的效度是通过比较员工在评测中的行为表现得分于该行为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来决定的。当二者高度一致时,考核评测工具被认为是有效度的。
二、通过现状分析,明确绩效管理目标
实施绩效管理,首先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有明确的目标,若群体承担责任,惰性将导致团队效率低下。
横向分解,明确任务。细节把握程度越高,做得越细,执行效果越好,反过来,执行动作越清晰细致,有助于员工对策略本身更深地理解,能理解得越透彻,能保证团队上下对战略战术策略的理解的一致性和清晰性,从而形成合力,提升绩效。
纵向标准化流程,把握细节。企业可以推行标准化流程作业与管理,帮助员工更清晰地把握工作细节,尤其对于过程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将任务分解为统一的标准化细节动作,大幅提升团队的执行与作战能力。
三、优化结构管理,确保绩效目标实现
当任务结构化程度较高,步骤清晰,工作内容固定,则任务流程容易标准化,利于监督控制,这一类工作适合成熟度较低和工作意愿不高的员工,往往是新员工;而当任务比较模糊和不确定时,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如果在细节上,无疑是对员工缚手绊脚。
优化人事结构,确保目标均衡、顺利达成。非结构化任务,授权给能者。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其实是对应着集权与分权的管理思想,孙子兵法云:“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结构化任务的控制点比较明显,易于提取目标形成绩效考核的目标体系,并随之形成控制体系,而非结构化的任务难以提炼关键的动作加以控制,往往采取结果管理的手段。两种不同类型的目标共同组成目标体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让适当的人做适当的事的统筹思想,其意义在于最大限度保证每个控制点以最大的可能实现,从而保证整个目标体系均衡与协调。
四、加强有效沟通,统一绩效管理目标
绩效管理通过上下充分沟通,形成共识。当员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时,纵使任务分解得再清楚,由于缺乏对方案本身充分理解,往往不能根据实际情境权变。其结果也往往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加强团队横向协调与沟通。团队沟通,旨在执行层面上,让每个团队成员在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以及公司的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将自我目标与公司远景发展规划协调一致,有明确的方向感,也促进管理者与员工达成一致目标,让主管对工作有明确的了解,以便后期执行阶段的监督、控制与协调。
管理者应走动的动态管理与协调。管理者要下到基层,置身于日常的工作中,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去感受渠道中的各个细节部分,从细节中去更准确的把握市场,得到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的灵感与启示,从一开始就制订出容易被采用、可行程度高的市场方案。
五、结合企业实际,实施绩效考核
为符合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成立由公司高层管理领导、人力资源部经理及财务部经理组成考核小组,总经理任组长,技术总监、营销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及财务部经理任组员。考核过程中,有意见分歧,讨论决定,最终由考核组组长核定。
业务部门考核,根据业务部门的实绩结合本部门的考核办法,进行KPI考核。由财务提供相关考核项目相关详实数据。部门自评、上评、综合评分,根据自评与上评的结果,得出综合评分。
管理岗位考核,管理岗位考核,按“360考核原则”进行。按德行操守等原则进行考评,主要考核指标有:品德、出勤、工作质量、工作计划、差错率、合作精神等。其中,业务部门得管理岗位结合部门业务考核结果同时进行,按比例分配。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管理岗位评分组成为自评、旁评、上评、上级评分,按比例确定。部门(副)经理以上的能力项目考核按比例计入管理岗位考核评分。
考核结果面谈,各级领导根据考核结果对下属进行,考核面谈,肯定长处,指出不足。将面谈结果形成记录,同时双方签字。被考核员工允许对有异议的考核结果越级向上申述,要求复议,考核小组根据申请进行复议,总经理最终仲裁,形成决议。考核结果与分配,考核小组根据考核结果,对员工上半年的考核工资进行分配。
六、通过考核激励,实现绩效管理目标
绩效管理的源动力是绩效考核与激励。绩效目标体系是维系人员,战略与运营的纽带,它也是绩效管理循环体系的开始,绩效目标做好了,为后续的绩效管理开了一个好头,也就成功一半了。
在每一个团队,不同的人、不同的任务以及不同的环境决定了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多元化、多层次的结构,以有效引导和约束个人行为动机与公司的发展方向在空间上(个人与整体)与时间上(短期与长期)协调一致,并将之与个人动因直联系,增加其约束力,避免员工只是被动的执行上级指令,通过激励形成目标,将考核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方案合理化只能使员工接受,但并不能成为执行的诱因。传统激励仅狭义地与工资和奖金挂钩,激励应是一个多元体系,因人而异,更重要的是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相联系,以形成员工执行的动因。
七、小结
构建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起一种合同的作用,它明确地表明了组织对员工的要求,相当于一个监察员,代表组织检查每个员工工作的有效性。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控制系统,对促进员工的自我管理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绩效管理把绩效考核、绩效反馈、沟通与所建立的工作目标阶梯相连,实现员工开发与激励的功能,使员工自身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结合,提升企业文化层次,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方振邦,《绩效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30日出版
[2]饶征、 孙波,《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10日出版
[3]美,杰里·W·吉雷 《组织学习、绩效与变革-战略人力资源开发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19日出版
[4]美,乔治·T·弗里德洛布《企业绩效评测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23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