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执行力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5 17:09: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效执行力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效执行力的重要性

篇1

1.物业管理和服务质量关系着政治问题

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会集一起,而且还有国外的学生。由于他们生活地区不同,生活习惯自然也有不同的要求,还有学生们各自的生活条件也存在很大差别。那么物业公司在实施管理时,注意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生活习惯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办法,为学生创建一个舒适、安全、方便、温馨的学习和居住环境。这样学生在生活上就消除了后顾之忧,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之中。也有效地维护了校园的稳定。

2.具体的工作水平决定物业公司的生存空间

高等院校的院系、专业设置很多,各基层单位均成立自己的管理体制,进行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目前国内现有的物业公司又没有能力承担的了一个学校的物业管理,那么各院、系的物业只能承包给不同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这些公司在校内自然就以比拼工作能力,工作效益,工作成果来争得生存、发展的空间。物业公司一定要非常清楚的认识到:学校内的老师和学生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他们的需求也有很大不同。学生在学校生活的目的是学习,他们正处在青年时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需求也广阔。教师对物业公司的要求相对简单一些,如:教室干净整齐,多媒体、音响和照明有保障,他们的办公区域卫生好,他们的工作时间不被别人干扰。物业管理工作是对学校内的基本设施:楼宇房屋,即: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和寝室进行必要的服务管理,这些都和学生和教职员的生活紧密相连。那一家公司管理的好与差,学生们通过实际生活内容和比较是最有发言权的群体。院系在聘请物业公司时要广泛的听取学生们的具体意见,作为对物业公司的论证和取舍现有物业公司的重要参考意见。

高等院校的物业管理工作目标是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和工作环境,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信誉,用优质的服务工作稳定、开拓和经营市场。这样才能赢得在学校广阔的生存空间。

物业公司要健全管理制度和专业化的队伍

高等院校实施物业管理工作的公司是由:服务、经营到管理三个工作方面组成了一个管理工程。他们的工作重点首先体现在为学生服务;其次体现在为教学科研服务;再其次体现在为教职员服务。这是物业公司在学校参与具体事务管理工作的要素和宗旨。

篇2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我国高等院校也受到一些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体现在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校园学生管理工作中。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除了一些基本的财政行政事务,实际上是以学生管理工作为主,高校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因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当下社会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并且逐渐交融的大前提下,我国高等院校管理工作中的文化因素不容忽视。随着文化因素的逐渐显现,文化也逐渐与我国高等院校的学校组织相融合。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高校管理来说,加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不仅是我国高等院校稳定长期发展的需要,实际上也是高校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的需要。

1 高校组织文化建设概述

一般来说,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组织所形成的固定的核心价值观以及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等约定俗成的规定就是组织文化。而对于一个组织来说,组织文化是将组织成员紧紧结合在一切的黏合剂,是组织和组织成员发展和进步大方向制定的依据。可以这么说,组织文化是组织的核心,不仅对于组织成员来讲,对于整个组织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对于高校来讲,组织文化则具有了更加具体的含义。通常来说,高校中的组织文化是指受到高校大部分成员认可,并对高校全部成员具有教育、管理作用的文化,高校的组织文化往往是高校的领导者和有关部门有意识创造,是具有一定目的性和倾向性的文化。

大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组织,它既是对社会主流文化进行选择、学习和传承的地方,也是进行文化创新和创造的场所。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高的一环,高等院校的文化应该具有前沿性、创造性和引导性,其文化必须是包容的、创新的、发展的。而高校的文化发展需要通过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来实现,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高校的文化建设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息息相关,高校管理者和有关部门必须对于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有所了解,才能够对高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规划,才能促进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以及高校管理工作的不断提高和长期发展。

2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首先应该明确,高校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指一些财政和行政上的事务,文化、教育、教学及学生等方面的管理也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的组织文化事实上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种软性因素,其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也许不能立即显现,但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更为深远的影响。

2.1 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有利于高校和谐校园文氛围的营造

实际上,比起依靠资金等物质条件来建设的高校硬环境,例如:教学楼的建造、教学设备的引进等,高校校园文化氛围这一软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及高校的整体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硬环境所涵盖的教学设备、教学材料,毕竟只是物质基础,其价值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来实现。而如何更好地利用其价值,则需要一定文化原则和价值观的指导,而这些思想、精神方面的准则则是包含在高校校园文化氛围这一大环境之下。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实际上代表了这所高校的核心价值取向和教育教学大的发展发现,而这种价值取向和教育教学发展方向对于高校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换句话说,高校的管理工作,不论是哪个方面,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行政事务的管理甚至是财务方面的管理事实上都是为了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所服务,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为了使高等院校在社会上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文化方面的导向作用。具体到细节方面,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友好关系的保持,有利于学生学习,在高校管理工作实际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情况下,也有助于高校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高校的形象,这是一种软形象,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社会对一所高校的看法。

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建设需要通过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来实现,而通过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来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更需要学习组织文化建设的帮助。

2.2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有利于高校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教学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也可以说是最为核心的内容,高校的建设宗旨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各种类型的优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是通过高效合理的教学来实现的。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有利于我国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学术水平的提高。

首先,高校良好有效组织文化建设的开展,可以促进高校和谐人际关系网络的形成,而一所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网有助于留住教学人才、吸引教学人才,而作为具备较高文化知识素养的高素质教学人才,其对一所高校的文化建设工作也必定是十分重视的,这也是教学人才在进行就业选择时通常会考虑的一个因素。而优秀的教学人才是一所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并且,良好有效的学习文化组织建设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教学氛围,在这种环境中,各种前沿教学理念的引进,教师和教师之间经验与学识的交流,学校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以及校际间的友好交流都有利于高校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此外,学校组织文化建设这种软性文化环境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高校教学物质基础价值的充分发挥,例如:在良好有效学校文化组织建设下,引进了新的教学设备,并且这些教学设备是由一整套合理的使用理念来辅助教师的实际操作过程的。也就是说,这些新型教学设备的价值和有效性能够得到真正的发挥,有益于丰富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有助于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学习组织文化建设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高校学术水平的提高。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为教师的学术研究提供大量且丰富的研究材料,从而促进教师学术研究的开展。而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意味着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也无疑有益于教师学术研究的进行。而且,高校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和谐的文化氛围以及友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教师安心进行学术研究,不被不必要的事情所打扰,从而提高高校整体的学术水平。

从大的方面来看,学校的良好组织文化建设实际上可以为高校的教学和发展奠定一个大的基调:是更加重视教学和学术还是更加关注其他方面的建设。而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开展显而易见,是将高校的发展重点放在了前两个方面,这是正确的也是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发展必需的关注点。

2.3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有利于高校民主化管理的实现

在现代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中,以往以强权压迫为主的僵硬化模式已经渐渐被管理者所抛弃,现在更为重视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尤其是对于高校管理而言,人文关怀的因素是高校管理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学校的组织文化其本身就带有人文关怀的内涵,因此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对于高校管理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具体来说,高校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因素,强调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要求高校应该实行民主化管理。在良好有效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开展下,高校的管理者不是一个强权者,反而更像是一个服务者,对于其服务对象教师和学生来讲,高校管理者所起的是一个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而不是像以往的高校管理模式,是使用自身的权威对被管理者进行限制。并且,高校真正的服务和管理对象其实是学生,教师虽然也受高校的管理,但教师事实上是高校的二级管理者,并且是直接面对学生,其对学生的影响是即时的,也是深远且难以磨灭的。因此,一所高校良好有效的组织文化建设,对于高校管理者所起的是一种引导、指导和督促作用。高校管理者在组织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了解一些重要的人文知识,意识到以学生为本这一重要的管理理念,是有利于高校民主化管理的实现的。

2.4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有利于高校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培养

上文已经提到,高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对于财务、行政等事务的安排和管理,还应该包括一些软性方面,而对于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培养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换句话来讲,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各个方面的发展,而其价值取向也就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

良好有效的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其目的之一就是在高校形成一种正确的文化走向,为教师和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其提供正确的价值培养方向。学校组织建设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的影响,一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和高校校园氛围的营造对学生直接起作用,二是通过对教师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学生。前一种方式是潜移默化起作用,而后一种方式的效果则更为直接。

总之,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引起高校管理者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3 结 语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不仅高校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高校的整体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理应受到高校管理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峰,白强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2010(19).

篇3

我国的高职院校不断扩招,生源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导致辅导员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难度加大,逐渐出现了管理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加之学生人数较多,辅导员人数偏少,常常导致辅导员不能兼顾到学生各个方面的需求,因此需要实行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管理。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实现共同管理对于学生与辅导员来说都为双方带来益处。

一、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管理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中学校的日常工作例如,通知、任务要靠辅导员下达,但由于时间、精力等多方面原因,辅导员既要授课又要管理学生事务因此导致一些工作不能全面深入地执行。所以,要依靠靠班长和各类学生干部的配合管理和执行。但同时,如今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性格都比较个性,自我管理能力也较差,学生干部往往又不一定能够有效的管理,这时就又需要辅导员的指导以及约束。

一个战斗力、凝聚力强的班级能为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是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带头人,对于整个班级的发展具有指向作用,辅导员应该让学生干部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与个人能力,增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心,从而提高学生干部的个人管理能力。学生干部与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朝夕相处,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可以透过学生干部马上了解到。除此之外,辅导员也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辅导员与学生共同管理的优化机制下,让班级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管理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大多数以班级为单位,民主选举出来的,如班长、纪律委员、团支书等管理着班级日常事务,而学生会则是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而工作的。因此,辅导员与班干部、学生会干事共同管理学生事务,双方相辅相成。

(1)对于辅导员来说共同管理带来的优点

首先,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都不能全面管理学生,辅导员也兼任着上课和学生事务管理等工作,很多辅导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在班内重要信息或个别学生动向的汇报,只靠辅导员自己去发现,是很局限的。因此,让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管理,可以分担辅导员的工作。第二,辅导员不是长时间与学生相处,有些学生在学风作风上发生变化,辅导员不可能第一时间发现,所以,学生干部在日常生活中与同学相处就能较快地发现问题,并且马上向辅导员汇报情况,把不良的学风作风遏制在萌芽阶段,有利于学生日常的管理。第三,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班风学风尚未能提高,对于辅导员的工作落实得也不够到位,这时需要通过学生干部起上传下达的作用,更有利于辅导员开展教育工作。第四,通过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为学生带头起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带动学生积极向上。

(2)对于学生干部来说共同管理带来的优点

对于学生来说,与辅导员共同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事务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干部的个人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都带来很大的益处。学生干部是由学生中投票产生的,其个人号召力与个人能力都得到班上其他同学的认同,这也说明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辅导员下达任务时,学生干部要对辅导员下达的工作进行整合,再通知到班上的各位同学,这就要求学生干部个人的信息接收能力、个人表达能力要提高,通过日常工作的不断训练,学生的个人能力也有所提高。作为学生干部,如班长、团支书等班干需要时刻保持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学习作风,这就要求学生干部要严格地要求自己,为同学们做好带头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共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队伍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进而顺利提升学生的班风与学风,形成良好的学习分为,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提高。

三、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管理的措施

要做好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管理,关键是要实现高效的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对话机制。例如,一部分对自身条件感到自卑的学生,班上的贫困生、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会羞于向辅导员或班主任提出帮助,但是却又十分需要人帮助时,学生干部起到了学生与辅导员相互沟通的纽带。学生干部通过与班上同学沟通,得到同学们提出的意见以及建议,及时反映给辅导员。通过与学生干部沟通,了解班级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对于班上的学生出现的问题,也能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引导学生们顺利毕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同时,辅导员应该适当地为学生作指导工作,对于事物管理方面要适当给予指导与帮助,使学生感到辅导员是个亦师亦友的角色。

其次,发挥学生干部的核心作用。要实现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共同管理,必要条件是学生干部的选举有做到民主、科学,这样才能建设具有团结力和战斗力的学生干部组织,要让学生干部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才能让学生干部成为学习生活工作的中流砥柱。

更重要的是,辅导员与学生共同管理要做到以下环节。第一,要为班级制定发展方向。对于学生干部,要做到每周进行学生干部例会,在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上进行指导。第二、要协调好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干部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干部与任课老师的关系要进行协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优秀的班。第三、要时刻进行督促,这不仅要做到学生干部督促学生,还要学生干部之间的互相督促,互相促进,要及时发现班级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建设出良好的班风学风。

而单纯依靠学生管理也是不行的,有些学生干部不能做到十分的公正严明,会出现包庇同学的状况。例如,上课出勤率执行的问题上,有时班干部并不对此真实上报,这就需要辅导员偶尔自己抽查;学院活动的组织及宣传如果只靠班委去组织,可能学生的积极性就不够。

综上所述,实现辅导员管理与学生干部管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建设出具有良好班风学风的班级,让科任老师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为各位同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者单位:河南化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4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作为一种开发与整合教育资源的管理活动,必须借助一些具体的手段来实现最终目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是构成管理活动的五项基本要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基本手段。本文主要探讨有效管理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及对策。

关键词:有效管理;思想政治;重要性

当今,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曾经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变迁。科学技术特别是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发展,使得学生不必按照传统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问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接受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从而扩大了视野,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问和渠道。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形式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现状、成因、对策研究等方面。论文还从宏观的角度对如何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存在的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我国自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包括但不局限于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和大学生自身原因。解决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途径,包括加强高等教育的政策调控和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在调整就业政策,规范人才市场、合理确定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要端正就业心态,提高就业竞争力等几个方面。在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和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大学生的需求稳中有升。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

二、有效管理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需要引导学生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它需要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它需要管理学、运筹学的专门知识,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组织管理学生群体的水平和效率;它还需要社会学的有关知识,教育和指导大学生成功步入社会,为他们的人生进行导航。所以,辅导员要认真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培训进修,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不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步入社会,为学生最关心的思想、政治、生活、工作、学习和就业等问题释疑解惑,首先自己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只有经过社会实践的锤炼,积累较为深厚的人生阅历,才能做好工作。要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工作研究。辅导员对工作必须要有理性的思考,及时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教训,思考学生工作的科学规律,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思想动态开展研究。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管理

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正如法国学者亨利·法约尔所说的,“管理是所有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非常普遍且相当重要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人类管理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要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无论如何都离不开管理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目的

教育管理主要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服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白由全面地发展,激励他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也就是通过加强对人的管理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2.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基本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不同于社会其他领域的管理活动,它具备社会其他管理领域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白身鲜明的特征。首先是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是思想政治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始终把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首位。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和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广大师生的头脑,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为依据,正确处理教育与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其次是管理的民主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人对人的管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应该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必须充分发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传统“管教型”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和民主作风,与被教育者平等相处、交流思想、交换意见、相互监督。坚持民主方法实现管理的计划、决策、组织等职能。其三是管理的开放性。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处在开放的时代。全球化、信息化、法治化和多元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大趋势。在这种开放的教育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准确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动向和行为规律,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社会资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3.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属于管理的领域和范畴,应遵循管理工作的规律,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完成。当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更注重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塑造,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准确把握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根据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做出符合实际的价值评判,以便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思想管理。(作者单位: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蒋佳,伍波,张双秀,唐丽娟.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科技风,2009(12)

篇5

关键词 财政绩效管理 政府执行力 重要途径

现代国家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国家的财政公共资金得到最有效的使用。为保证公共资金的公共利用,需要从两个端口扼制公共资金的不当使用:一是以公权公用的制度设计保证公共资金的公共使用,并最大限度地保障这种公共使用的绩效;二是有效防止甚至杜绝公权私用导致的公共资金的私人化滥用,将公共资金用于谋私性的用途。

一、财政绩效管理与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关系

根据绩效理论要求,财政绩效管理是对财政资金实施事前绩效预算、事中过程管理、事后绩效问责的过程,建立绩效实现制度,预算单位是使用财政资金的主要承担主体,是我国政府实现财政资金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目前,我国各区域的财政存在重分配与轻管理、重收入与轻支出的问题,许多精力、时间都用在争取项目上,而不重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财政环境处于一种人为分配资金,而不是一种制度分配资金的状况,某些部门单位使用财政资金时,使资金使用绩效明显下降,未能合理支配公共财政资源,不能有效为人民服务,导致政府执行力普遍不高。

财政绩效管理以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作为管理、作为对象,财政部门承担分配资金的职责,预算单位承担使用资金的职责,强调用钱单位以工作绩效进而决定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财政绩效管理,则是通过管理方法,建立起一种用钱单位自负责任,并自我承诺的管理制度,从而更好落实政府的各项财政政策,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可以说,财政绩效管理是为约束和提高相关部门的财政资金预算,从而合理科学、公平、公正分配国家财政资金。

二、我国政府执行力较弱的原因

首先,部门的权力过大,出现责任缺位问题。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原因,遗留的部门分权导致了部门权力过大,部门重视申请财政资金扩大的规模,以获取更多资金与利益,达到行使权力欲望,缺乏责任感,进而逃避责任。

其次,财政分配权力下放较为过分。我国的“中央与地方分税制度”实施以来,使地方自主性得到充分调动、发挥,同时也由于财政资金的过分下放,使得上下级政府部门容易出现各种利益矛盾,出现许多诸如转移和截留资金、重复建设的问题,对政府执行力造成严重影响。

第三,执行主体的财政绩效观念缺乏。项目方案的执行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对执行力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部门申报预算时,通常是先获取资金,再想怎么使用资金。在申请之前,没有具体的工作计划、资金使用效果等全盘方案,摸着石头过河。往往出现专款没有专用,没有达到预期使用效果,甚至出现许多公款私用的问题,极大损害了政府形象。

第四,缺乏财政绩效的问责机制。财政绩效管理的改革进程中,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不可或缺。现阶段,我国尚未建立一个完善的问责机制,缺乏事后责任追究机制,导致政府执行部门逃避责任,无法自我约束,出现了许多扭曲、中断、错误、延缓执行的问题,严重降低了政府财政资金执行力。

第五,财政预算缺乏公开、合理、科学性。公共财政预算一直是国家重要研究热点,从多年实践表明,我国政府预算的合理性、公开度、科学性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财政绩效管理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重要途径

1、对部门权力进行适度限制,实现责任归位。

利用财政绩效管理机制,转变传统按需分配,向绩效分配转变,对部门权力进行适度限制,实现机制分配资金,使预算部门成为承担责任的主体。相关部门在申报预算过程中,必须满足预算目标明确,方案科学合理,论证充分,申请资金的同时作出自我承诺,重视做事方案科学合理,强调做事科学性和目的性,实现责任归位,有效提高政府财政执行力。

2、适度下放财政资金分配权力。

加快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清晰事权同财权关系,以事权划分为基础,强化农业、就业和教育等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资金分配力度,提高制定方案主动性、积极性,降低执行阻力。通过财政资金分配,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目的,建立正向激励制度,重视财政绩效管理,提高部门的办事效率与执行力。合理确定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坚持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内部考评与外部考评、传统考评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确实适度下方财政资金的分配权力,建立合理、科学的考核机制。

3、强化执行主体的财政绩效意识。

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主体的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绩效观。财政绩效管理时,执行主体只有提升财政绩效意识,纠正执行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等缺陷,进而提高政府公信力,全面提升公务员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政治坚定与清正廉洁的执行队伍。同时,建立科学的财政绩效问责机制。通过高要求、高标准的执行财政任务,按照责任追究原则,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绩效问责制度,赏罚分明,公开透明考核资金使用效果,使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得到切实提高。

4、提升财政预算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针对政府部门而言,绩效预算能够全面反映政府施政绩效,客观反映政府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水平,财政预算实现合理性、科学性,使预算清单细化,使政府财政预算建立阳光预算工程,利用绩效预算改进财政绩效,进而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切实加大专项绩效管理力度,协调有关部门对涉及重大公共政策、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和各类专项工作开展绩效考评。需要强调的是,政府绩效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部门要强化领导责任、部门协调和督查指导,确保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提供制度和作风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财政绩效管理中,存在部门的权力过大,出现责任缺位问题、财政分配权力下放较为过分、执行主体的财政绩效观念缺乏、缺乏财政绩效的问责机制、财政预算缺乏公开、合理、科学等问题,要求政府对部门权力进行适度限制,实现责任归位,适度下放财政分配权力,强化执行主体的财政绩效意识,建立科学的财政绩效问责机制,提升财政预算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而提高政府的执行力。

篇6

关键词: 档案管理;素质提高;策略;重要性

Key words: file management;quality improvement;strategy;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132-02

0 引言

目前为适应发展工作中的新形式和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其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建筑方面则着重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服务效能极为重要,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则体现在工作人员的文化和技术的专业程度的提高上。现行的档案管理工作上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其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档案管理事业的重要内容。

1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企业不断的发展,从事此领域的工作人员技术专业和文化水平有了新的标准,在档案管理上也有了新的启发。各部门对档案工作也越来越重视,正在逐步的扩大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队伍,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上现状上,工程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运用需要适应我国发展的新形式,以陈旧的档案管理知识只能制约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由此不断的进行文化素质培养,提高工作人员在领域上的专业程度就变得极为的重要。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相关工作人员就需全面的认识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并为此学习新的文化知识,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以提高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素质。新的方法在运用上想要得到良好的效果,离不开管理工作者自身主动的去更新已有的知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和单位领导都需要加强档案意识,并了解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与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是息息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也有了新的要求,为满足这一要求则需解决其技术工作和设备落后这一问题,并建立稳定的、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团队,以提高现有的档案管理水平。

2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提高的有效策略

2.1 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提高,档案工作人员需继续进行终身文化教育,以更新现有的文化知识、扩大现有的知识面以及专业技术的创新。掌握专业知识,不仅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档案工作人员需掌握的重要专业技能。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提高需需因人而异,相关教育培训机构则要根据档案工作人员实际所缺乏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和教育,做到具有实效性。提高专业知识不仅需要单位领导的重视,也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有所认识,做到自觉的、主动的去提高业务技能,也才能符合企业在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要求。提高专业知识也需根据所学知识去实践,再根据实践不断的累积工作经验去加强专业技能、去改进陈旧的科学观念。

2.2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意识 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职业意识,档案工作人员需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全面认识和充满职业热情。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其工作内容也是繁杂而辛苦,档案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面也很广,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需要有足够的事业热情和强烈的事业心。只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热爱自身的事业,忠于自身的事业并愿意为事业奉献,才能做到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上的重要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为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提供着重要的服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档案的管理上就需做到严谨和细心,在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以及档案的保管上都需要做到精益求精,以保证为社会所提供的档案是准确无误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档案的管理上还需要做到实事求是,收录虚假信息、篡改真实信息以及销毁档案信息都可能在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巨大的损失,在需要查找使用档案时也会出现难度。所以档案管理人员的个人职业素养、职业热情都需要不断的培养和提高,只有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意识,在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上才能做到有效化。

2.3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团队的建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持续性强的特点,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是枯燥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许多工作内容也都是单调的。比如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这些都需要管理工作人员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和长时间的进行教育。只有不断的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扩充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面并加强专业技能,才能得到在档案管理工作上的人才。在进行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上,以培养出专业人才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骨干,培养复合人才作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目前,在社会新形式的发展下,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适应不了新的社会环境,在为社会发展提供档案的服务工作上也就做不到可利用性。此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团队建立也就尤为重要起来,为达到这一目的,档案部门就需要定期的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的教育,为档案管理工作者自身所缺乏专业知识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并为此建立培训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团队建立还需在培训教育上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实践并根据实践不断的累积自身的工作经验,再用累积到的专业经验去解决在档案管理工作上所遇到的问题,做到学有所用。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团队建立关系着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关系着在档案管理工作上使用方法的完善。

2.4 加强创新意识培养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现代的社会发展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上有接轨,我国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适应发展的新形式上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有所要求,包括在业务能力上有所创新。档案收集的信息化管理是目前的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档案信息的有效化控制在需要建立档案电子化,由此可见培养出新型网络型的人才是极为重要的,有着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团队则具备与时俱进的特点。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不仅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档案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工作中需做到的有效化、合理化的利用,也取得了显著效果。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思维习惯上的改变做到真抓实干,在更新已有知识上的畏难情绪的克服上也有所体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做到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开拓创新。

2.5 提高法律意识 档案管理人员法律意识的巩固,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需严格按照《档案法》规定,只有这样才能称为有章可依。也只有在其相关规定下去实施管理工作才能称为有法可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便是《档案法》,并按照相关规定贯彻执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备依法管理档案资源、依法适用档案资源的深刻意识,才能使其遵循法制的轨道。档案需要维持其完整和安全性,要杜绝和防止发生违法乱纪的可能。由此可见增强档案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档案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在进行改革,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是迫不及待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与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息息相关,也关系着档案工作在社会新时期的繁荣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应不断的积累经验,在工作中总结出有效措施和方法,做到规范化,并能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只有做到不畏惧艰苦,不断的进取和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工作,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才能为发展档案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雪飞,王文峰.浅谈如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J].黑龙江史志,2010(7):50-51.

[2]王玫,郁影.如何提高现代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J].兰台世界,2011(30):44-45.

篇7

近几年,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心理问题引起的出走、休学、退学甚至自杀、凶杀等事件呈上升趋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工作在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心理辅导不仅仅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要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角度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就业、择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适时有效的辅导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促使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继而会产生困扰和冲突,最终形成多种多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交织在一起。所以从根本上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前提。因此,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在理想信念、行为养成、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层面展开,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专门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高职院校负担着培养高素质、专门性人才的光荣使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优劣决定着高等院校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成败。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和成才的迫切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使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代大学生作为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在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的大环境下,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需要人帮助他们疏导和调节。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制订有针对性且定期的心理辅导计划。

高职院校辅导员可以利用观察法、谈话法或者跟其他学生或教师了解等方法,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家庭、品德、性格等方面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同时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试,为心理辅导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对存在个别问题的学生要建立心理档案,进行个别辅导、追踪辅导,并制订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计划,找出共性问题,制订小组辅导计划,进行团体辅导。

(二)认真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

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还要了解学生在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不同,对事物的反应速度、强度及灵活性也有差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辅导员应做到因人而异,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三)增强自身人格魅力,提高对学生的影响力和亲和力。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一定意义上说,身教重于言行。因此,辅导员不仅要把道德讲清、讲深、讲透,以理服人,还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到“欲正人,先正己”。

(四)正确把握工作类别,做到以学生为本。

首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真心实意地与学生交流和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纳,才会对辅导员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讲解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惑,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其次,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价值观、性格和兴趣爱好等。尊重意味着理解、接纳和关怀,是温暖的代名词;尊重意味着平等,即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

三、结语

工作在第一线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只有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充分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认真做好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沟通疏导教育工作,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篇8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对于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来说,通过考试可以检验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教学管理方法是否有效;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是否得当。对学生而言,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又对学院改进教学管理、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教学工作中的考试与组织管理

在高校中,考试工作主要在分管教学的主管院长领导下,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全面负责制定有关规定,对考试的全程进行组织管理。教务处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期中、期末考试周全院各门课程考试的时间安排和考场编排,同时负责试卷的接收、印制、装订,并组织学院(系部)有关教师领卷进行考场的监考工作。考试组织管理工作由教务主任根据学院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实施。组成考试领导小组,全程监控考试各项工作。因而,教学工作需要有严密、科学的考试与试卷管理制度,才有利于良好的教风、学风、考风的形成,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教学管理中的考试与考试管理

2.1 考试命题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考试的命题、考试与试卷管理、考试纪律、阅卷的评分关,必须逐步实现考试与试卷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考试命题制度应在有关教研室主任领导下进行,由任课教师或教研室指定有经验的教师命题,系部主任、教务处主任对试题进行审查后方能进行考试。考试命题则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启发和引导。试题的覆盖面要广,应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做到对学生考入高职院校后的学习潜能的考查,因为,学生潜能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在高校学习中的发展水平。

2.2 试卷管理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题库是一个比较好的试卷管理系统。很多学科都采用题库的方式进行考试,考教分离,这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进步。一般说来,一套题库可以供四五届学生使用。对于同一题库的试题来说,试题的重点、难点和考试范围基本相同。而试卷命题的有效性则要通过考试来检验。因此,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每学期系部所提交的学科课程纸质试题试卷由教务处统一保管,学生毕业五年后,由教务主管院长同意审批后方可做处理,题库建立在系部。教务处管理部门可以对四五届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考查学生不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变化程度。就可以知道历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几年下来,通过对学生的不及格率和优秀率幅度差异分析就可以考虑是否应该及时的修改题库,此时也应该对试卷进行合理的调整。

2.3 考试方式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考试的方式包括:随堂测验、单元或章节评估、期中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等。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都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又分为集中考试和分散考试。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可采用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答辩、操作演示等各种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某些实践性课程(实验、实习和实训等)直接可以评定学生成绩。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选用恰当的考试形式。集中考试的课程一般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如果需要采用其他考试方式,则必须由任课教师写出命题方案,经系部主任审定,主管院长同意后,报教务处批准。其他非集中考试的课程主要着重平时的考核,此类课程期末考核应采取有别于期末集中考试课程的考试方式,可采用小论文、案例分析、开卷论述、实验操作等较为灵活的方式考核。

3 教学管理中考试的组织实施

3.1 组织实施

根据我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每学期集中考试课程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在期中、期末考试周进行,非集中考试、考查课程也是由教务处按照学期教学实施计划执行进度在集中考试周的教学时间(机动周)内进行。由教务处主管考试工作的教学干事专职保管,教务处专职教学干事印制(刷)试卷。系部建立题库的考试课程由系部主任会同教研室主任协商共同抽出四套,再由教务处主管考试工作的教学干事抽出其中一套作为考试课程进行考试,其余三套作为备用。按照教务处的考试规定和要求,试卷格式、试题的打印必须做到字迹清晰、准确。教务处必须加强试卷的保密工作,交接试卷时必须做好登记手续填写有关表格,确保考试试题交接工作顺利进行,凡不符合要求的试题一律退回重做,由各系部自行负责。

3.2 阅卷评分和试卷保存

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评分的一致性,使用高职高专同一教学大纲的班级实行统一考试,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任课老师的课程,必须实行统一评分标准,可采取流水批卷或交叉批卷。各系部会同教务处领导和教学干事要组织系部有关人员对已批阅过的试卷进行教学检查,确保阅卷的质量。考试成绩的记分采用百分制。满60分以上为合格,不满60分为不合格。课程学习成绩的评定以学期考试成绩为主(占60%或70%),平时考核成绩(占40%或30%)为辅。任课老师应在期末考前一周根据平时的考核记载(平时作业、小测验、考勤表现)和教务处所规定的期中、期末学生成绩考核方案评分标准,计算出学生的平时成绩总分,各科考试的课程考试结束后,再结合计算出的平时成绩进行汇总。成绩汇总后任课老师将在2天之内(流水批阅的课程在考试结束后的4天内)评完试卷(在特殊情况下不能如期评定的,必须报教务处或教学主管院长同意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上网传送到学院教务处教学成绩管理软件以备存档。

纸质成绩按教务处的规定除电子版登录成绩后,任课老师也要填写一式三份纸质成绩登记表,经本人和系部主管教学主任签字后(一份留存教务处、一份留存系部、一份由任课老师自己保管),交教务处分管教学成绩管理的教学干事随即存档。期末每门课程的试卷(包括补考、缓考考试试卷)批阅后应即刻上交到系部主管教学干事处,由系部按学院考试试卷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将试卷装订成册归档存放在系部。学生的所有考试课和考查课成绩一经评定,不得随意更改。如学生对考试成绩有异议,可提出申请核查试卷。提请核查试卷或成绩的学生必须在开学前第一周内提出申请,系部主任签字后由学院主管教学院长同意后和判卷老师一起复核原始试卷方可查询后更改。逾期提出申请的,不予受理。

3.3 考试质量分析

考试质量分析有助于改进教学和提高命题的质量。教务处对全院课程的考试结果进行抽样分析,并报告考试质量(包括平均分、标准差、信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供有关课程改进教学和命题参考。各教研室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应对本教研室开设课程的考试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即在对考试结果的纵向比较的基础上,判断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也可避免给学生一个笼统的分数或者一个简单的结论。分析内容包括:命题的内容、覆盖面、难易程度、阅卷的程序、评分标准、考试结果与预期结果等,还要分析考试反映出的各种问题,总结教学的得失,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不断改进。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严格执行的评分标准,不得随便改变,要认真负责做好试卷分析工作,试卷分析也要纳入教师的教学档案。在此基础上,也可在全院(系部)范围内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最后以书面形式上报教务处备案。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1培养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高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指高校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各种素养的综合,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和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高低紧密相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数量不断上升,高等院校管理日趋复杂,管理手段逐渐多元化,这对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2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是由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性质、目的、内容和对象等决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治素质。政治素质在高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中占据主要地位,高等院校管理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它要求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即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应遵纪守法,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其次,业务素质。高等院校管理工作错综复杂,对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如果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达标,显然是不能胜任管理工作的。第三,能力素质。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对管理人员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在高等院校管理工作中,免不了与各个部门打交道,为了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协调能力要强。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也要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从容应对不同内容的管理工作。此外,管理人员还应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满足管理工作需要。

3当前高等院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部分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当前,在高等院校管理人员中,部分人员认为自己的经济收入、物质条件、社会地位等与一些行业存在较大差距,心理落差较大,产生了一些消极思想,如对工作缺乏热情、责任感不强等,这对高等院校管理水平十分不利。

3.2部分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

由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等院校数量快速增长,造成高等院校专业管理人员数量不足,许多不具备管理能力的人员混入其中。在高校管理人员中,许多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缺乏专业的管理理论知识与管理能力,业务素质低下。高等院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造成高等院校管理工作无序、混乱,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的发展。

3.3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高等院校正在迅速发展,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等院校管理人员中,部分管理人员创新意识不强,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管理工作上缺乏主动性,思想懈怠,也不能及时更新管理方法,这导致高等院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混乱。

4培养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具体对策

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人员数量庞大,其中不少管理人员素质都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发展,极大制约着高等院校的发展。因此,加强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做起。

4.1提高思想认识

随着高等院校的发展,高等院校管理工作日趋复杂,管理难度与日剧增,因此,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应进一步提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思想模糊,必然会导致管理工作盲目、随意、失控。只有从思想上充分重视管理工作,才能对自己严格要求,切实做好管理工作。

4.2强化管理意识

在高等院校中,管理者是中坚力量,特别是层次较高的管理者,他们对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强化管理者的管理意识。首先,要明确各项管理制度,严抓管理,细化健全各项管理方案;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执行能力;第三,要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加紧落实,督促管理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3加强教育培训

高等院校管理者的理论水平对高等院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理论水平,对于提升高校管理水平非常重要。首先,立足实际,进行针对性培训。不同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育培训方面,必须以管理者的具体工作内容为根据,进行针对性培训。其次,要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以适应新时期高校管理工作的需要。第三,应加强德治教育,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管理人员应具备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全身心地投入管理工作。

5结语

在新形势下,推动高等院校发展必须不断提升高等院校管理水平。高等院校管理人员是高等院校的直接管理者,加强高等院校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意识,加强教育培训,积极探索和创新,才能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推动高校发展。

篇10

教务员在一所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承担着做好日常教务工作的职责,比如安排考试,课程安排等。同时还需要起到协调和沟通的作用,比如院系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学通知的下达、各部门间工作的交流及协调等。因此教务员对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务员在日常工作中所形成的职业素养非常重要,具体体现为: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会对工作起到监督、保障和促进的作用,也会不断激发工作者的创新意识,促使教务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的去总结方法,发现问题,并不断的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也使得工作方法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反之,如果是消极的职业素养,则会在日常的工作中,造成工作者有拖延、排斥等不良心?B,这样,会极大的影响到正常工作。而教务工作都是较为琐碎和重复,有时,或许是一个简单的通知,但都需要教务员相当重视,因为要负责将通知发给每位被通知对象。因此,积极的职业素养是每位教务工作人员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二、高校教务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1.加强思想文化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人的一生,都应当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跟得上社会前进的脚步。而作为从事教务工作的教务员而言,更需要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教务员是一个服务性的岗位,他服务于院系全部老师和学生,协调解决好老师和学生间出现的课程、考试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是其他各部门与本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做好通知的及时下达、课程的安排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细小,但是每一件事都要很强的责任感,因此,教务员除了做好日常的教务工作外,更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而不断去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意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拖延、不负责等消息心态。

2.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随着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数量也在不断扩大。而相应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也在逐渐增多。作为面向院系全部学生和老师工作的教务人员,也需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务员的教务工作,很多都是围绕老师。学生进行的,比如课程安排、考试安排等。而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对考试及课程安排是不同的,比如有些课程需要在教室考试,有些课程则在机房考试等,这都需要教务员提前进行全面了解。这样,在自己具体工作中,才不会被动。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务员,也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3.不断加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