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09: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音乐教学对小学生“智”与“美”平衡发展的辅助作用
熟记乐谱的过程能够不断刺激学生完成瞬间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活动,在巩固其基础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开发大脑的潜能;视唱练耳和乐器演奏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或抽象或具体的思维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大脑发育,使其从小形成灵活敏捷的思维方式,为日后的智力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往往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乐曲。一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是宽泛的、不确定的,这种朦胧的联系给学生创造了丰富的联想空间,为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三、当前我国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
(一)乡村小学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究其根本,当前我国乡村小学对基础音乐教育的漠视既有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主观原因。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普遍经济实力薄弱,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当地小学的教育管理者也就无暇顾及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乡村小学的教学理念较为传统,校方与家长普遍为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都是副科,学生应当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语、数、外的学习中来。一些乡村小学取消了音乐课,部分小学减少了音乐课的课时、占用音乐课进行文化课的教学活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接受基础音乐教育的权力。
(二)乡村小学音乐课堂内容空洞,教学质量不高
现阶段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学内容多以演唱红歌为主。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社会历史积淀不深,不能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也就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导致其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审美能力无法进步。此外,乡村小学的音乐课堂主体多为教师本身,教学方法以机械式的灌输为主,不仅使得学生的音乐感知与艺术表现力得不到锻炼,更限制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加之学校的音乐学科教学设备配置不齐,教师多使用教材、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既无法适应当前新课标课程改革的节奏,也无法同国内外音乐文化的发展接轨,最终导致乡村学校的音乐教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四、因地制宜,优化乡村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一)灵活利用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制造土乐器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声音是音乐创作的源泉。虽然现阶段我国乡村小学的多媒体音乐教学设备尚未得到普及,但教师可以灵活利用当地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创造基础音乐教学的物质条件,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例如,在竹林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教师可将竹块做成响筒,通过置入容量不同、性质各异的填充物来改变其音色与响度,使之成为一套极具地域特色的土乐器。因地制宜,将自然物品进行创新性的手工改造,不仅能够扩充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更能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丰富其自然常识与社会生活常识,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全面地发展成才。
(二)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本土的热爱之情
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设计的社会文化导入过程,鼓励学生把对家乡的热爱大胆地表现出来。例如,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的乡村普遍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深厚的水文化积淀,当地的小学音乐教师可将水元素有机融入到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中。以《长江之歌》的教学为例,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都不适合小学生演唱,教师可以巧妙地改编歌曲,力求在教学中加入当地主流的、经典的文化元素,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堂,使教学内容契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音乐创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歌唱家乡、赞美家乡,既锻炼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加深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二、鼓励小学生在演奏中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
小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过多表现出了好动、好奇等特征,这样教师在音乐快乐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音乐活动的特殊形式,使小学生全方位参与到音乐演奏中,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欣赏《鸭子拌嘴》时,教师就可先拿出乐器小镲,询问小学生这是什么乐器,在小学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可鼓励他们上台和自己一起用小镲进行演奏。在用小镲表演鸭子拌嘴的过程中,教师可让一个学生讲解两个鸭子之间对话的小故事,其余两个学生则用小镲演奏你一言我一语的小鸭子,在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演奏乐趣时,教师就可以把乐器放手给学生,使小学生尽情地自我演奏,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当然,教师鼓励小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体验快乐教学时,应该注意不定时穿插一些小故事或者小表演,以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尽可能体验音乐的不同节奏、音色和情绪等。
三、鼓励小学生在歌声中表现学习音乐的快乐
传统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以学生合唱为主,难免使一部分学生的演唱过程被动、机械,甚至兴趣不高,根本无法达到音乐演唱要求的意境。这样,随着新课改不断实施,教师就可以在学生演唱过程中采取快乐教学法,鼓励不同性格小学生演唱不同声部,尽量克服和避免各种不足。如学习《小蜜蜂》这首歌曲时,歌曲的旋律和要表达的意境都比较欢快,虽说小学生聆听的时候能很好地感受到音乐的氛围,但是演唱过程比较困难。这样教师就可以对全班小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鼓励他们使用不同速度进行演唱,通过评比方式,选择出最佳演唱和表现手法,往往激励小学生参与。在鼓励小学生演唱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演唱方法培养,注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以使小学生在和谐的歌声中,感受到莫大的快乐。
四、鼓励小学生在创造中享受学习音乐的快乐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关注小学生自身的想法和创造,以积极和肯定的态度接受小学生的审美和音乐表现形式,以促进他们音乐素养提高,鼓励他们创造出自身快乐。如欣赏音乐《请你跟我跳个舞》时,教师就可以借助音乐鼓励小学生随着节奏跳出自己最拿手或者最喜欢的舞蹈,同时可以鼓励小学生自由组合,在舞蹈跳跃过程中,小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整个课堂会比较活跃。这样教师就可进一步鼓励他们从自身角度考虑,如何对这首歌曲的演唱方式进行改进,尤其在其中融入一些个人色彩之后,小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智慧火花和艺术灵气往往会触动教师,使教师对学生多一些关注。小学生在音乐创造过程中表现出的天赋不同,需要教师保持足够耐心,选择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时不设置太多规定,以给予小学生自由发挥空间,促使他们快乐学习和快乐成长。
五、结语
在小学音乐快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关注小学生的自身成长规律和个性发展,注重从小学生认知和情感方面入手,以使小学生真正以轻松和愉悦的心情参与到音乐学习过程中。因此,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不断进步,教师应该积极进行课程探索,以使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汲取音乐知识,实现心灵随音乐的飞舞。
作者:耿春笑 单位:赤峰市红山区第五小学
1.乡镇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音乐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而乡镇地区小学属于师资较为薄弱的地区,专业技能较强的老师不太愿意到乡镇里教学,因此就造成了乡镇地区音乐教师稀缺的现象。同时,乡镇地区对于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考虑的并不是很完善,他们更加注重小学生的基础学科教育,忽略了音乐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次,乡镇小学的音乐硬件设施还不太完善,对于音乐课最基本的教学用具———电子琴,很多乡镇小学都不具备,老师在课堂上先把要学的歌词抄在黑板上,然后自己示范性地唱一遍,然后一句一句教学生唱。因此,要想乡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全面提高,就必须增加硬件设施,必须增强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鼓励更多年轻人到偏远或者条件比较差的乡镇地区教学,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对音乐有所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城市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位于市内的小学,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学校对于学生的音乐教学有很多优势。比如音乐硬件设施的建设,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有专门的器乐教室,还有专门的歌曲排练教室,这些硬件设施无疑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音乐、了解音乐的机会。他们学到的不单单是课堂上的歌曲,还可以利用这些条件对歌曲进行舞蹈编排,可以让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音乐的改编指导,让小学生自己发现音乐的魅力。城市音乐教学在初始阶段主要采取听,唱,反复练习这几个阶段。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欣赏一首歌曲并不容易,对于抒情性的歌曲小学生并不容易产生兴趣,比如《摇篮曲》《口哨与小狗》《水族馆》等这些歌词没有故事性的,只是欣赏性的歌曲,只让学生听一下就可以了,这些歌曲本身没有太多的故事背景,所以音乐老师针对这样的音乐教材基本都是先示范性地唱一遍,然后学生跟唱一句一句地学就可以了,有些旋律简单的,只需要教几句,学生就可以摸索出下面几句是怎么唱的。
二、如何将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多样化
单一的教唱教学模式并不能实现新时代对小学生音乐认知力的培养。因此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小学生提高音乐素养所需要的。
1.将音乐教材排成小型歌舞表演或情景表演
音乐这门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唱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他们从对歌曲的作者、创作背景、创作目的等方面对歌曲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歌舞剧考验的就是小学生对音乐旋律以及歌曲情感的理解,表现手法就是将舞蹈融入歌曲里面。对于小学生来说,自导自演似乎有点困难,舞蹈部分可以在老师的协助下完成。拿《摇篮曲》来说,这主要是听赏型的歌曲,老师可以将这首歌曲作为背景,引导学生根据歌曲进行舒缓的舞蹈,让他们体会这首歌曲的节奏以及优美意境。情景表演主要考查的是小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故事性画面感比较强的歌曲编成情景剧,进行分组表演。比如《小鞋匠》这首歌曲,是一首律动性较强的歌曲,主要是让小学生体会物体碰撞发出的声音。还有第二单元《小乌鸦爱妈妈》,老师可以指定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让他们自己选择角色进行扮演,充分调动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丰富对音乐的理解。
2.将乐器带入课堂
乐器是进行音乐教学的基础工具,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或者演奏乐器,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口琴、葫芦丝、电子琴等教学辅助用具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新奇,音乐老师要抓住这一特点,给小学介绍乐器的结构,然后简单演奏,让学生体验一下这些乐器的音色。演奏的歌曲不一定非得是教材上的曲子,最好选择更能体现该乐器音色的曲子。口琴主要是要把握气息的变化,葫芦丝的音色是清脆型的,电子琴演奏则具有多样性,可以欢快,可以清脆,可以低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别用三种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曲,让学生体会是三种乐器的音色,自己体会哪种乐器适合哪种音乐风格,从而让学生在对乐器的了解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乐器。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乐器作为自己的特长来培养,既能发展特长,同时又能培养音乐素养。3.组织小学生欣赏儿童音乐剧音乐教材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素材,除了教材之外,音乐剧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一个很好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生动的表演,形象的画面,鲜活的人物是最能吸引他们的,儿童音乐剧具有这些特点。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儿童音乐剧欣赏,这样的活动意义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为有些儿童剧是教育性的,爱护动植物,保护地球,或者是热爱家人等主题性质的。因此,儿童音乐剧是丰富小学生音乐教学的课外课堂。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阻碍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因此,这就体现了兴趣爱好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在目前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在如何培养学习兴趣这方面却不是很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以及学校思想上的忽视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学音乐的重要性,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很多小学都是重视学生成绩,认为开展小学音乐对学生是一种牺牲。还有就是学校只是用文化课成绩来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师眼中音乐课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并且教学时间会被很多文化课教师占用。有一些学校,虽然有条件进行音乐教学,但是因为面对的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很多教师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摆正心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是重要的,是有趣的。
2.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小学生的年龄以及理解力都比较特殊,这就要求教材内容不能偏深。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比较吃力,很多教师对一些乐理以及五线谱专业知识讲解过深,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差,这就需要因材施教。对于一些新教材,教师需要慢慢渗透,有些教师讲的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对音乐产生了畏惧心理。
3.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
在小学,缺乏一些音乐教学设施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比如,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师,教室内的桌椅以及其他设施,会对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造成很大的影响,并且为了不影响临近班级的教学,学生不敢发出过大声响。缺乏电脑、投影仪等一些高科技的教学设施,就会导致一些音乐鉴赏课难以实施,有些学校只有一架钢琴用做摆设,很少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必须改变这一现状,才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音乐专职教师缺乏
音乐专职教师缺乏,不能使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培养。小学教师一般都是“一专多能”。语文教师兼任音乐教师,或者数学教师兼任美术教师,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不到保障。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识谱,会使教学效果过于死板,学生丧失积极性,就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鉴赏以及审美了。
二、要能够激起小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发挥学生主动性,这里包括交流、互动、信任,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愿意去听你的课,在你的课上下功夫去学。这除了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了解外,对教师本人的接纳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教与学是相互的,尽心尽教是学生学好的前提,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设计合理而又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并,要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地完成音乐教学,将理性和激情相结合,使小学音乐课堂充满乐趣,更加精彩。(1)首先要保证愉快的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结合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比如欣赏一些民俗音乐时,可结合一些神话、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音乐加以鉴赏。音乐课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作为小学音乐,尽量设置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而不单单只是讲一些教材知识。选择一些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作品进行鉴赏,第一点就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找到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第二点就需要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要动情,语言要优美,动作要足够有吸引力,让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不会让学生们感到乏味。最后一点,促进老师和学生感情升华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在课下的时候,老师可以经常与学生交流,结合作品延伸一些课外知识,这样会加深师生之间的信任。学生们喜欢音乐老师,自然会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提高审美情趣。(2)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进行开放性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展开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快学生对音乐深层次理解。老师更要主动去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寻求他们的探究点。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增加兴趣。提高主动性,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要求才可以让其有最大的发挥空间。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保证每个学生的个性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发展性、明确性、过程性以及多元性原则,要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心境、想法,对生活的理解都是有差异的,因此对音乐,对美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合理的评价制度,会使每个学生都受到重视,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老师要学会肯定学生的音乐能力,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给与肯定,对较弱的一些学生要给与指导。小学音乐的评价应该以尊重、民主、公平为原则,低年级学生可以给与一些物质激励,大一点的学生主要就是精神上的激励。教师的夸奖或者一句认真的评价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吸引学生兴趣
师资力量是教育的根本。对教师进行培训才能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起到根本作用。在培训过程中,增加教学经验,才能更好的落实关于音乐的专业知识。目前,我们缺少音乐方面的专业老师,所以教师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一个专业的教师必须保持自己教学水平的连续性提高,必须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工作态度和教学方法,还要改变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组织结构。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4、给学生演唱音乐作品时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
肢体语言在歌唱过程中是很容易被接受的一种表现形式,恰当的形体语言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音乐作品的内涵得到升华。教师不仅是通过歌词,曲调给学生听觉上的感染,更要结合自己的肢体语言去诠释作品。在演唱过程中,要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的变化,以获得与学生之间更好的互动。有些情感单单靠演唱是表达不出来的,需要肢体语言的辅助。所以肢体语言是演唱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教师恰当的使用肢体语言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教学效果主要就是受教师状态的影响,有了肢体语言的帮助,就会使教师进入一种兴奋的状态。一旦兴奋了,忘我了,也就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一些肢体语言。比如,当我们听到演唱者演唱一些轻松、欢快的歌曲时,会发现他们的肢体语言非常自然、优美。但是,当听到一些很直白,僵硬的歌曲时,会发现歌唱者的肢体语言也是紧张的,不自然的。音乐不只是发声,而是身体的各个部位互相协调。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好肢体语言,给学生听觉与视觉的感染。音乐是开启小学生智慧宝库的钥匙,让我们紧握这把金钥匙,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带领学生走入音乐的海洋,喜爱音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盛娟 单位:南通市通州湾示范区三余小学
参考文献:
音乐,是洗涤和启发灵魂的美妙乐章,伴随着我们一路成长。小学音乐课堂的设立使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音乐,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基础乐理知识、经典名作以及音乐和我们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等。小学音乐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对音乐有主动想要探索学习的冲动,进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但是在音乐教学中难免会有一些问题,下面就分析目前音乐教学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新型的音乐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发展音乐教育事业。
一、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现如今,我国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还有一部分受到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影响,虽然新课改不断实行,但是小学音乐教学仍然有一定的问题和缺陷:
1.小学音乐教育不能得到高度重视
小学是学生接受一切事物的初级阶段,小学音乐是学生时代接触音乐艺术、培养音乐美感的初级阶段,教师需要在这一阶段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感悟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多让学生听一些美妙的经典名作,多接触一些乐器。每个人对不同的乐器喜爱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与长处,积极鼓励学生学习音乐,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更能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变现力和创造力。然而,很多学校不能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他们有的占用音乐课讲解习题,有的甚至不上这门课,宁愿设立自习课也不安排音乐课,更不要说请好的音乐教师了。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和美术一样,都属于艺术类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和美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等。
2.小学音乐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
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小学音乐的教育,也就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了。主要表现在:音乐教学内容不够全面,小学音乐的课程内容并没有随着新课改而改进,很多还是按着教材授课的传统教学方式,没有额外的创新内容,很难跟上现在的社会发展水平;音乐教学条件不过硬,有些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相对落后,故障多,课堂上不能让学生更多地听,音乐课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听,激发学生的兴趣,落后的教学设备不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对策研究
创新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热词,它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注重学生的发展、潜能、利益等,从各个角度全面考虑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化的音乐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感悟能力以及审美观念。如何改进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创新是必要的要点之一。
1.将音乐教学目标理解透彻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音返闹匾性,学校要高度重视音乐课,一周适量安排音乐课,教师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改革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给学生灌输音乐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后,培养学生多听音乐,积极鼓励学生学习一种或几种喜欢的乐器,让学生爱上音乐,并鼓励学生探索音乐和我们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生活中找到灵感,并有可能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风格的音乐。音乐教学的目标其实就是让学生在对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感悟能力和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丰富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育;趣味教学;课堂教学
小学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基础与启蒙,在小学生情操陶冶、智慧启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趣味教学是一种更加重视小学生心里活动的教学模式,将趣味教学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在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氛围中完成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教学目标,同时又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到了教学中[1]。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显著的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能够使师生感情得到良好的交流。笔者以下就结合自己的相关教学经验,对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趣味教学应用进行一些阐述,以期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参考。
一、小学音乐趣味教学概述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模式指的是以围绕学生的音乐理想、音乐兴趣、音乐感情、音乐情绪以及音乐目标等多方面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音乐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其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给小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2]。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趣味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利用游戏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
就小学生而言,其对于音乐课的求知欲望是比较强的,但是就其本身来说,其理解能力和坚持性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化繁为简、由简入深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此基础上,可结合一些生活经验和儿童成长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小游戏,将其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以游戏带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融入到音乐学习中来[3]。例如在进行歌曲《大鹿》教学时,可采取小小擂台赛的游戏方式,首先由教师教唱,并且在教唱之前告知小朋友们,教唱完成后要进行歌唱擂台赛。然后将小朋友分为若干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大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小朋友们进行表演唱,力求表现出与其他组不一样的,属于自己的内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担任组织和评委的角色,而每个学生都是歌唱选手。然后教师对每组小朋友的歌唱表演进行点评,并且评比出最佳表演小组,可给予“表演星”等称号作为奖励,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又例如在进行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欣赏一些小花猫与小老鼠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小花猫与小老鼠的灵巧特征,并且提前制作一些猫、鼠头饰,让学生戴上,然后以轻快、风趣、幽默的曲调进行演唱。演唱完毕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歌词?”、“你能给大家演唱一段你喜欢的歌词吗?”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起来,积极调动课堂趣味性。通过这样的游戏、评比、创编、表演活动,不仅仅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到同学间合作的乐趣,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感知音乐美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二)利用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生动音乐教学
实现生动音乐的教学根本在于变更原有的课堂模式,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好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够很好的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知识的教育中,往往存在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对于这类知识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进行理论性讲解,那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难以理解,印象浅薄。因此,在这类音乐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力挖掘学生的主体性的精妙之处,利于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4]。比如说在教授《国旗,国旗真美丽》这一课时,老师完全可以避免对学生的简单传授,如果只告诉学生歌曲,带学生唱那么就不能达到这一课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容易导致课堂的氛围死板。因此,在教授《国旗,国旗真美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一面国旗,让学生面对国旗行少先队队礼,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在进行授课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交流有关国旗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对国旗有一个心理上的感受,这样可以便于下一步的教学工作的开展。这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枯燥难懂的音乐理论知识转变成通俗易懂又具有特色的肢体语言,不仅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同时也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有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利用音乐的节奏性提升课堂教学趣味
音乐本身具备的律动性就是一种极具趣味性的东西,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把握并且利用好音乐本身所具备的这种律动的特性,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小朋友具有爱动的天性,这种天性与音乐的律动性具有非常好的契合性[5]。基于这一点,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配合着音乐的律动,活跃起来,从而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例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跟随自己演奏的旋律,用不同的形状的动作来表示音符的高低,例如在旋律低时,学生可以将手放在身体下方进行摇摆,而在旋律高时,则将手举过头顶进行摇摆。例如在进行《杜鹃圆舞曲》乐曲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感受整支曲子的3/4拍的节奏感,并且让学生对三拍子舞曲的特点进行理解。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辨听《杜鹃圆舞曲》中各个部分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对舞曲各个部分的旋律进行表现。还可以鼓励个别小朋友跟随旋律进行舞蹈,然后通过师生的一致努力,编排出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全班的小朋友们都跟随舞曲旋律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对整个舞曲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音乐教学课堂趣味盎然。
三、结语
将趣味教学模式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实现音乐的趣味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趣味性以及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并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围绕教学大纲,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就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趣味教学目的,从而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不断地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
作者:伍菊香 单位: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小学
【参考文献】
[1]葛玉婷.小学音乐教育与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02.
[2]次仁德吉.音乐是用来听的:有感一堂小学音乐示范课[J].教育,2011,03.
一、给学生提供大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二、运用视频影像,感悟音乐内涵
有美感,才有可欣赏的地方,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指导时,应当充分运用审美知觉的规律,让学生的全身感官都参与到对美的欣赏中,并感受音乐各方面的美,从而让学生将一整首歌曲理解通透。只有运用这种方式,才能让学生把握好音乐的整体情绪,才能更理解音乐的风格和内涵,从而对音乐的整体有所知觉。以《七子之歌——澳门》为例,在教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介绍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让学生学会理性的感受歌曲中的内容和情绪。《七子之歌——澳门》是《澳门岁月》的主题曲,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那种爱国情怀,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澳门岁月》这部纪录片,并让学生明白曲中的情感。让学生了解歌曲中的“母亲”指的是中国,澳门就像中国的孩子,它曾是被他国掠夺的中国国土,经三百年后回到中国母亲的怀抱中。每个地方的民俗、民风及民族灵魂是不相同的,尽管澳门被夺,但掠夺者无法将那种民族的灵魂改变,澳门流淌着中国的血液,拥有中国的灵魂,因此,它一直期盼着能回到原本的位置上。这是歌词“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最本质的意思。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全部情感调动,让学生获得音乐情感。
一、基于多元文化的视角研究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可行性
对于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做进一步的研究,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方面,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不论是在形式上、内容上、方法上,还是理念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给其提出的新要求,而且暴露出一些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
另一方面,当今时代是多元文化背景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入有助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规避不必要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基于多元文化的视角做好小学音乐教学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基于多元文化的视角做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而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就是需要我们教师一直思考和努力的一个问题了,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对小学音乐的教学研究和经验总结,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教师要具备多元文化的理念并做好引导工作
为了确保多元文化教育能够真正地在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中得以呈现,首先就需要教师具有多元文化的理念,同时能够做到引导和指导的工作,让学生也具有多元文化并能够接受多元文化的理念。具体来说,一是要求教师能够有一颗包容宽广的心,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真正地摈弃一元论的教学理念,并能够以平等的心态去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跨文化背景的音乐;二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明确音乐课程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并能够将不同背景、不同风格的音乐带入课堂,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三是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之所以不同的音乐在风格类型上有很大的不同,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音乐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并能够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让学生对其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音乐的魅力和价值。
2.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小学音乐教师要想能够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以确保自己能够为学生传授多元文化的音乐内容,并能够及时地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获得学生的信服。因此,需要小学音乐教师能够从两个基本的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能够在备课的时候下工夫,即能够根据课本中谈及的一些素材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多多搜寻和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和资料,对于涉及跨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在讲授前自己一定要吃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加强对课余时间的利用程度,也就是说在课余时间能够多多阅读、多多欣赏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并能够做出一定的鉴赏,总结一些特点和规律,以在课上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值得信赖的资源,进而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3.加强对学生文化涵养的培养力度
就目前情况来看,更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工作时比较注重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但事实上,不是每一个上音乐课的学生未来都需要成为音乐家,对音乐能够有独特的见解和评价。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能够通过音乐来培养学生的情操,提高W生的修养,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的价值和魅力,并能够为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所以说,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文化涵养的培养力度。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多多地为学生提供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学会听和赏。例如,在进行“冬天的节日”单元主题的训练时,教师可以将本土冬天的节日与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的相关背景资料呈献给学生,并能够让学生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在节日时所唱音乐的不同,从而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产生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以及其涵盖的文学、哲学、艺术等层面内容的不同。
我校处于城郊结合部,生源80%以上为外来农民工子弟。结合实际情况及课标的学段要求,教师对所教班级尝试结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制定了一套音乐素养评价标准,并注意联系教学,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基础。那么现行的小学音乐课堂模式的成效到底如何呢?我们由调查数据一看端倪。
一、研究对象
六X班全体学生43名,男生27名,女生16名。
二、研究内容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学科分段目标,确定了以下调查内容:
(一)感受与鉴赏音乐的能力
(二)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三、研究结果
优秀(100-90分)——A类良好(89-70分)——B类尚可(69-60分)——C类加油(59分以下)——D类
(一)感受与鉴赏音乐的能力
1.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A.24人56% B.13人30% C.4人9% D.2人5%
2.体验并能用语言简单描述不同情绪的音乐。
A.32人74% B.9人21% C.2人5% D.0人0%
3.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能说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风格。
A.9人21% B.14人34% C.16人37% D.3人7%
(二)表现音乐的能力
1.学习课堂乐器(竖笛)的演奏,能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A.14人33% B.13人30% C.9人21% D.7人16%
2.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符号。
A.8人19% B.19人44% C.11人26% D.5人 11%
3.主动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在情节性音乐表演中担当角色。
A.29人66% B.9人21% C.6人13% D.0人0%
4.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并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A.13人30% B.15人35% C.14人33% D.2人2%
(三)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1.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A.9人21% B.13人30% C.17人40% D.4人9%
2.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A.7人16% B.20人47% C.9人 21% D.7人16%
四、研究情况分析及反思
(一)横向分析
1.由调查表可以看出在感受与鉴赏音乐的能力这部分中,“体验和描述不同情绪的音乐”是学生最容易做到,也是优秀率最高的。而带有记忆特征的部分,例如熟知各地民歌、民间歌舞、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情况就不容乐观,这说明大多数的学生都有一对音乐的耳朵,他们听得懂音乐,也能浅显地理解音乐。后者由于受到地理、人文等知识的局限,加上音乐课程设置的特性导致欣赏过程都是“一遍过”,学生所接受的新知识没能得到巩固和拓展,因此大多数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是浅薄贫瘠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三多”,即“多听、多看、多感受”,并通过丰富有效的活动设计加深音乐记忆。
2.由表现音乐的能力这部分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学生既乐于参加又有非凡表现。对于知识技能(认识常用符号)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显然没有这么浓厚,因此得分率并不高,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让能力掌握先行,在此基础之上再认识相应的知识符号。对于器乐及歌曲演唱的部分,由于缺乏表演环境和自信,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教师应注意多让学生有展示演练的机会,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人前表现的自信心。
3.想象力是智慧的“翅膀”。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无所谓创造。我们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音乐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会想象、有智慧、很有个性。在艺术想象和创造力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学生其实是愿意表现和创造音乐的,但是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创造它,而男生在这方面显得更欠缺,与音乐相关的姊妹艺术如舞蹈、律动显然没有女生来得驾轻就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他们的思维创造空间。如在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这首乐曲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片段:
师:在这段音乐中出现了哪些自然中的声音?(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风声、雷声、雨声等等)
师:我们能不能自己创造这些声音呢?小组讨论,用我们身边的物品创造、模仿出这些声音。
(学生分组讨论,利用自备物品和教室里现有的音源,惟妙惟肖地塑造了这段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他们抖动塑料袋、纸张、书本表现风声,撩起水桶里的水模拟雨声,用铁皮的铅笔盒互相碰撞模仿雷声,教室里响起了风声、雨声、雷声等。)
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就是音乐的源泉,只要大家平常用心观察、发现这些声源和音源,并把它们运用于音乐中,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纵向分析
从学生的三类素养调查中可以发现,学生的音乐能力表现呈金字塔状,即:
1.感受与鉴赏音乐的能力在塔底,最容易掌握,这部分的优秀率也最高,这说明学生的内心是愿意了解音乐的也是喜爱音乐的,因此在难度不大的这部分,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色。
2.位于塔中的是表现音乐能力的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不只停留在聆听和感受上,而逐渐转化到愿意合作表演,用身体、声音或者器乐表现音乐,融入音乐。只是这时候的一些知识技能对很多学生来说还稍显困难,比如,在学习《跳柴歌》这首歌曲的过程中,可让学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演这首歌曲:校合唱队的学生采取了演唱的形式;有的学生采取打节奏或打柴的形式,因为他们更擅长节奏的演奏;有的学生在歌曲前奏时采取朗诵的形式。这是学生从形式上与经验自觉联系的范例,在评价时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难度,让学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想要的“桃子”。这样,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更浓厚,一些知识性的东西才能在耳濡目染中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
3.对于我校学生来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得少,自然也就想得少、创造得少。因此,每每遇到需要孩子发挥具有童真的想象时,一个个课堂中的“精彩”都似乎变得可遇而不可求。当然,艺术想象与创造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这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和学生的大胆协作,尝到了创造的快乐和甜头,学生才会明白什么是创造音乐,如何创造音乐。我们不该让学生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的项目上,而应该让学生投入到喜欢的、感兴趣的项目中,从而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得到发展。
其实,擦亮一根火柴,我们就可以点燃一片天空,新时代的音乐老师要走在教学的前沿,做那手持火把,带领学生进入音乐天堂的引路人。让快乐的音乐课堂能够还学生一个梦想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