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6 04:38: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校后勤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指导思想
全面执行学校20XX年工作计划,树立后勤为教育教学、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逐步推进学校后勤规范化管理进程,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后勤保障。
二、工作目标
1、以管理为中心,狠抓学校后勤的常规管理,通过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使学校后勤工作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形成后勤工作良好循环发展的工作局面。
2、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
3、加强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要统一规划,提高校园文化的品味和档次,凸现环境育人的功能。
4、进一步加强后勤人员法规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强化管理,牢固树立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逐步通过引进竞争机制和后勤改革,提高后勤管理及后勤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技能。牢固树立为师生、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使学校后勤产业服务水平达到优质服务的标准,为师生和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优质、周到、一流的服务。
5、加强财务审计、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中心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增收节资,量入为出,管好用好有限资金,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运转正常。
6、加强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顿学校周边环境秩序,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继续执行校园封闭式管理制度,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7、加强校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严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管理实施方案》开展校园卫生工作。
三、工作措施和途径
加强后勤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召开后勤工作会议,树立爱岗敬业思想。为师生、为教育教学服务好。
(1)学校在围墙修筑好后,建立门卫室,坚持非本校师生进出学校登记制度,维护校园及周边秩序;在没建立门卫室之前,还是每天安排值班老师和护校队人员巡逻值日,确保师生安全。
(2)学校与后勤用工人员签订责任书,后勤服务人员必须服从学校领导和管理,做好学校各项后勤服务工作。
(3)搞好义务教育阶段营养午餐干预计划实施的准备和宣传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实施到位;实行学校规范管理,按上级要求把好入出库关,加强库房和供给程序管理力度,确保这一民生工程保质足额提供给每位学生。厨房工作人员要关心学生生活,讲究卫生,
每年要进行一次体检,严格按上级要求开展工作,严防饮食中毒事件发生。
(4)各室管理员要管好用好校产,充分发挥图书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辅助教室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管理,防止被盗和人为损坏丢失。做好教具和教学用品的发放工作,保证后勤供应。
一、努力做好学校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美丽校园
(一)加强学校节能宣传工作,开展系列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增强创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校园的意识。
(二)积极做好国家、省市各职能部门节能项目的申报及节能资金的申请工作。做好省发改委、教育厅、住建厅等部门日常能源统计数据收集上报工作。
(三)做好日常用电用水保障,逐步完善水电智能监控系统,做好用电试点单位电能统计分析与推广工作,努力发挥节能监管平台的作用。
(四)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完成西校区学生宿舍热水系统升级改造工作。
(五)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节能减排等工作。
二、加强后勤服务监管工作,优化后勤管理与服务体系,为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一)根据相关合同,进一步加强后勤日常服务工作的监管,特别是对物业、宿管、交通车、零星维修、餐饮等服务工作的监管力度,建立质量监管、维修工作、节能管理、后勤规划工作台账,确保学校教学、科研日常工作有序运行。配合相关部门完成西校区一期物管招标工作。积极配合校园扩建二期工程建设,协助做好二期校园后勤规划工作。
(二)加强学生食堂管理,确保食品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形成“食品安全人人讲,食品安全人人防”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排查宿舍安全。以加强学生寝室设施和文化建设为导向,改善学生住宿环境。按照国家有关学生公寓的规范标准和要求,完善公寓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四)加强校园绿化、卫生管理工作。加强校园绿化规划,组织开展校园植树绿化和绿色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作用。
(五)推动实施南区西村、石园村一户一表水改工程,协调处理校外用户搭接我校自备水源的关闭工作。
(六)继续做好本年度维修项目的立项、预算、施工监管和有关结算工作。加强维修项目预算管理,努力提高工程质量,严把工程初审关,为学校节约资金。
三、加强后勤规划管理,促进各项工作进程
(一)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调整完善工作管理制度,形成内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信息共享,运转有序的工作制度,使规划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积极收集整理高校后勤规划管理有关文件资料,加强调研、督导工作,熟悉了解学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立资料库。
(三)建立健全质量监管、工程维修、节能管理工作计划和指导安排体系,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开展时间和期限,加强对实施项目前期安排、中期排查、末期督促工作。
(四)加强动态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有序开展对后勤实体工作规划监督,做好统计分析,为学校后勤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后勤工作,把后勤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高校后勤节能减排工作是建设绿色、和谐、高效后勤保障体系的着力点和出发点, 不仅是高校后勤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对学校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后勤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的工作目标,努力提高服务育人意识,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后勤相关的水电暖等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以做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提高认识,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高校后勤工作量大、面广、头绪多、层次多,而人员少。在工作内容上:对财务,基建,水电,绿化,教师伙食,样样要管,服务对象是大量教师和学生。要根据后勤工作繁杂,细琐,临时性,突发性,任务多的特点,多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后勤工作,使全体教师关心、理解后勤工作。使后勤工作人员热爱后勤工作,立足岗位,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后勤制度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购物,领物,收费登记制度,实物台帐制度,,校产校具管理制度。图书,教学器具,电教器材,文教器具等专人负责,专人保管。
(一)财务管理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上一级财务管理意见。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会人员认真遵守财会制度,帐务处理、统计报表及时、准确,账目清楚,帐帐相符,各项资金能够严格做到专款专用,现金管理使用严格,支出审批手续严格,无违规收费行为。做到积极开源节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方针,加强了对公车使用,招待费的管理,水电管理。
(二)校舍管理
校舍管理制度健全,校舍档案资料完整齐全,校舍使用合理,严格按规划要求使用,不得随意改动和乱建。
(三)财产管理
高校应建立健全财产管理制度,学校固定财产总账、明细帐、各专室分户账记录清楚、符合要求,能够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对于损坏设备能够做到及时查找责任人、及时维修,保证教育教学的需要。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和要求,努力做到物尽其用,设备无闲置无损坏现象。加强对宿舍的管理,不定期的对宿舍内床铺、衣物柜进行安全检查,做到损坏及时维修。
(四)学校食堂管理
高校食堂要健全制度,账目清楚,核算准确,开支合理。严格做到按上级主管部门指定供货商采购,记录登记详细,加工制作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严禁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节约用电、用水、用气,使用要根据人员情况合理调配;按厨房电器的使用要求进行操作,不使用时必须切断电源;随手关水龙头,避免水资源浪费。
二、因地制宜,自己动手,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校园”
要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因地制宜,自已动手,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校园”。
(一)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提倡无纸化办公,精简各种会议和文件,严格文稿审签,报送程序,从源头上精简文件,最大可能限制文件数量。改造旧式开关,安装节能灯,对一些陈旧老化的照明设备,需及时淘汰更换;对设计不够合理的电路,重新布控;杜绝长明灯、环境照明灯加延时,师生养成人走灯纾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二)加强校园建设,历行勤俭节约,创办“节约型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日
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管理质量,并影响着学校的生活质量,对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后勤管理的机制,切实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高素质人才培养,迫切要求我国各高校进一步完善后勤管理。
一、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问题有待改观,制度不严。后勤部门缺少保障制度或措施,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社会竞争意识不强,参与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从而使服务工作相对滞后。后勤部门的自我宣传工作做得不够,直接影响了高校后勤的服务效果。
(二)后勤队伍建设缺乏科学性和稳定性,人员整体素质低下。知识经济时代对后勤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在现阶段的高校后勤工作者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达不到上述要求,这支队伍在数量上虽能充其数,但在质量上还不能适应当今后勤工作的开展,其整体综合素质低下,严重影响后勤管理工作的水平,这样的后勤人员队伍,必然存在着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不甚合理现象,在知识结构方面,具备后勤专业知识的人员数量极少,且专职后勤工作者中也大都存在知识老化的现象,其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尚需提高,而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如现今的计算机的使用已深入到各行各业,后勤工作的交流也日渐频繁,但既精通软件的设计又深谙后勤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却并不多见,精通外语的后勤部门人才则更是凤毛麟角。在职称结构方面,后勤工作者中高级职称比率与其他部门相比明显较少,比率偏低。
(三)后勤工作基础设施陈旧,技术手段落后。高等学校是传授和创造高新知识和技术的前沿阵地,教学和实验设备、技术设备十分先进,但高校的后勤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大多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传统方式方法上,与现时代的高新技术形成很大的落差。计算机是实现后勤工作现代化管理的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设施,目前在大多数高校,特别是一些理工院校,计算机已基本在管理层得到普及,各系都用上了高档次的计算机,甚至有的部门还不只是一台。而后勤部门在此方面却显得相形见绌,用的是低档次的或者是别的部门淘汰下来的微机,更甚者有的后勤部门连一台微机也没有。至于多媒体设施、扫描仪、刻录机、服务器等其他设施,更是大多数后勤部门可望而不可即之物,这严重制约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校资金紧缺;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领导对后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分配不合理造成的。
二、高校后勤管理对策
(一)进一步增强后勤部门的服务意识。加强制度管理,做好年度工作计划、岗位责任制度及考核范围。后勤人员要改变过去那种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服务方式,面向市场经济,把开发利用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服务中来。转变思想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确立后勤的重要地位。
(二)推进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知识经济时代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大量文件材料不断产生,后勤工作也不断地绵延增多。传统的以纸质为主的单一后勤载体形式必然导致后勤数量不断膨胀,馆场建设永无休止;同时,文件的归档、组卷等一系列传统的手工操作流程,已远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后勤工作必须加快现代化步伐,因势利导,与现代化建设接轨。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后勤工作,实现后勤管理、检索、利用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加速后勤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1、加快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步伐。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后勤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等日常管理工作,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同时,为方便利用传输和联网,通过建立后勤信息数据库,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密集存贮和快速检索功能,这是后勤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工作。
2、加快高校后勤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后勤信息的网络化。网络以其高速的信息传递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同时也打破了在传统沟通体系上建立起来的管理原则。因此,各级后勤部门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新的管理模式在后勤工作中的应用,加快后勤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建设高性能的后勤信息网络,加快后勤信息加工处理的现代化步伐,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将后勤信息公布于网上,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后勤信息的网上服务,我们应抓住机遇,有计划、分步骤地步入高校校园网、国家教育科研网、国际互联网等计算机网络,接待网上的来访者。这是实现后勤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知识经济对后勤信息需求的必然措施。雷蒙・哈德在其《数字化的商业》中指出:“全球电脑网络的发展将成为塑造这个星球上生活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尽早建立后勤网络化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
3、进一步加强高校后勤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后勤信息的计算机智能化、网络化管理,首先要求后勤信息处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但就各高校后勤部门目前现状看,标准化工作做得还不够,比如后勤的统计、著录、标引等虽已有国家标准,但许多后勤部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未按标准执行。在现代技术与设备方面,如计算机数据库设置,后勤信息载体格式和转换标准,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等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各高校后勤部门开发和购买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形式各异,难以兼容。为此,应进一步强化标准化建设,有国家标准的应实行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暂缺的,可先制定地区或行业间相互协调的统一标准,使各后勤部门都能按照标准建立起后勤信息资源数据库,按照标准对后勤数据进行规范的加工,以便实现联机联网及后勤信息资源共享。
(三)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高校后勤工作者的素质。后勤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后勤工作者不破除一次性教育的旧观念,就难以胜任后勤工作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与创新的速度更快,这使得传统的知识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工作技能与服务水平的要求。因此,认真探讨和研究知识经济时代后勤工作者的继续教育问题,就是个非常现实与重要的问题了。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与非基础的高起点的教育形式,是后勤教育的一个特殊领域,是后勤学历教育的一种延续和完善,它是使后勤工作者形成创造力,取得创造成功的基本条件;是后勤工作者实现智能更新和改组,保持和发展创造力的有效措施。它可以弥补学历教育中的不足,增新和拓宽后勤工作者的知识面和创造力。因此,培养高素质后勤人才队伍,必须加强继续教育,并把它作为一种终身教育,使后勤工作者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01
[中图分类号] F8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002 -02
1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资产权属不明确
当前,很多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后勤服务实体,但是后勤服务实体在与高校进行资产分离时,其资产权属问题出现了争议。由于不同高校的后勤资产积累方式不同,数量多少不同,而且后勤资产的主体也存在特定的变化,这些都使得高校与后勤服务实体之间出现了资产权属不明确的现象,从而导致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高校管理行为与企业管理行为无法得到明确的划分。也正是由于高校后勤资产存在权属不明确的问题,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对于高校划归资产的流失、保值或增值等不会承担任何的风险,这也使得后勤服务实体的相关人员无法在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无法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开展有效的自主经营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
1.2 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对于财务管理而言,它的目标一般主要是利润的最大化、价值的最大化以及企业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对于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而言,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的全体师生,对于这一特殊的群体,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不仅要遵循一定的企业运转机制,实现独立的核算和盈亏,还需要突出高校的公益特性,为高校的师生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最终实现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保本经营和教书育人的目的。正是由于这两个方面,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无法树立起明确的目标,既不能是简单地追求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不能仅仅是为了实现公司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这种经营目标的不明确,使得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相关人员往往安于现状,对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创新精神,导致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长时间都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1.3 财务核算体系不完善
高校后勤包括很多方面,不仅有医疗、餐饮、通讯、宿舍管理,还有水电暖服务维修、幼儿园、绿化卫生、校园维护等。在进行后勤财务管理时,会计核算有的是按照“收付实现制”,也有的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此外,高校后勤财务会计核算中的会计科目的设置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使得高校后勤财务人员在面对实际财务问题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进行,从而可能导致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出现问题。
1.4 后勤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在当前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知识和学历水平普遍不高,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在处理高校后勤财务问题时应变能力有待加强,财务管理中的意识和观念比较落后。此外,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分析、预算控制、财务监督、预测以及决策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对于高校后勤工作的开源节流以及为后勤服务实体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都很少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无法实现后勤财务管理为领导决策的参谋作用。
2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2.1 制定科学的高校后勤资产财务管理制度
新时期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要求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校企分开、科学管理,高校应该组织专门的人员对后勤资产进行全面详细的清查和评估,对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高校后勤实体资产进行清晰划分,对高校资产和后勤投入资产进行全面的区分,并对其相应的产权归属等问题进行详细的划定。对于高校资产应该进行全面的评估,然后制定相应的管理方式来抽取其中的使用费用。对于后勤投入的资产也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然后利用专门的企业管理方式提取其固定资产折旧。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合同的方式来对后勤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并制定详细的资产管理、评价及奖惩制度。
2.2 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师生提供服务的同时,还应该遵循“微利经营”的经营管理策略。因此,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为,在适当满足师生满意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应该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在为高校师生学习、科研及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尽量实现经营过程的开源节流和合理管理。
2.3 制定完善的后勤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后勤管理要想实现企业化的运作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强化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后勤财务管理制度。①高校后勤财产物资清查制度。对高校后勤物资的购入、出库、损坏、报废等过程实施严格的管理手续制度,对高校后勤的固定资产、易耗品等物资的使用、维护等制定严格的操作制度,对高校后勤物资进行定期的清查盘点。对于高校后勤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也应该制定相应的详细的制度规范,比方说货币资金收支及保管授权批准制度、后勤财务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和稽核制度等。②健全成本费用核算制度。后勤实体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必须将全成本核算贯穿于后勤实体一切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逐步完善成本核算内容,如其自行购置的固定资产,应按照确定的计提折旧办法,计算折旧费用,计入会计期间成本,避免虚增利润;使用的学校固定资产,应与学校签订资产使用协议,按照一定标准收取资产使用费;对关系学生利益较大的成本开支,如学生食堂,在控制销售价格的情况下,学校可制定政策予以补贴,变暗补为明补,正确核算各服务项目的盈亏。③财务分析与监督制度。高校后勤的教育属性与经济属性决定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为了做出适合高校后勤发展的决策,必须对各项财务指标加以分析,包括经营管理水平、环境、政策等。与之相适应的监督制度是经过一系列的财务分析,对各项指标的变化和差异进行梳理、对比、分析,力求发现问题并及时完善。
2.4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对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全面预算管理是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各种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最终发展目标和计划。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定是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根据高校后勤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对各种经费的收支进行预算,利用预算来准确地掌握高校后勤工作中各种经费的使用方向和具体安排,并可以对其中的预算进行适当及时的调整,从而避免高校后勤管理中,不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重复投资的现象,从而对高校后勤物资进行优化整合,使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高校后勤全面预算管理制定后,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追踪分析制度以及考核制度,从而对预算的执行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全面的监督,从而保证高校后勤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实施到位。
2.5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对财会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定期安排财务人员到社会上接受相关的财税知识培训及会计继续教育,使财务人员的知识面得以拓宽;另一方面对现有财务人员落实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奖惩分明,并积极引进大专院校的财务毕业生充实财务队伍,实现财务人员的新老交替,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总之,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财务管理工作必将遇到诸多新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本着科学发展、开拓创新的态度,力求高校后勤稳步、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高校后勤社会化实行“小机关、多实体”的契约化管理模式。总务机关作为甲方,代表高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服务实体乙方依靠自己优质的服务获取合理增长的收入。必须对甲乙双方在高校后勤体系中的地位作出科学判断,完善运行机制,理顺双方关系。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多数高校后勤服务单位从行政管理序列中分离出来,实行“小机关、多实体”的契约化管理模式。成立总务小机关作为甲方,代表高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对后勤运作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服务实体作为乙方依靠自己优质的服务获取合理增长的收入,适应社会化改革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甲乙方关系协调、融洽,高校后勤改革才能顺畅,后勤服务才能到位。
一、甲乙方在高校后勤体系中的科学定位
总务后勤管理部门与后勤服务企业签订契约,建立甲乙方关系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对甲乙双方在高校后勤体系中的地位作出科学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1.规范契约关系,摆正双方位置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重组后勤机构,把行政管理职能和经营服务职能分开,把资源分配、监督、考核部门和资源使用部门分开,形成甲、乙方。甲方通过合同方式加强对乙方服务项目的管理。从甲、乙方的定位可以看到,甲方和乙方并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委托与被委托,发包与承包的关系,两者在职位上没有高低、上下之分。甲、乙双方在处理相互关系时,要注意把甲乙双方的联结点放在合同和契约上。乙方工作的重点是根据所签订的协议或合同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保障。甲方工作的重点是对乙方完成任务进度、服务质量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价。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甲、乙方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2、机构职能分开,分清工作职责
甲方是代表学校处理后勤事务,属于学校行政管理机关。在处理甲、乙方关系时,重点应该通过制定后勤改革政策进行调整。创造一个适合乙方发展的环境,增强乙方的竞争力,引导乙方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使企业能够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一般来说,甲方职能主要是: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要求,制定后勤发展规划、年度后勤工作计划等。组建由师生代表组成的监督检查机构并使之开展工作;协调学校与政府及社会等关系;协助乙方处理校内职能部门及院系关系;主持房改办、绿化办、爱卫会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和房地产管理等。乙方主要职能是: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三服务、两育人”宗旨,坚持为学校教育、科研和师生服务的方向,实现“把优质服务搞上去、把服务收费降下来”的目标。发挥后勤人才和资源的优势,发挥规模经营效应,立足校内,开拓社会市场,开展特色服务、教育服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市场竞争中求壮大、求发展。
3、正确对待分工,明确双方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办后勤,学校办社会,形成庞大的、封闭式的后勤结构,这样的后勤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高校后勤“一分为二”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甲、乙方的出现是符合高校后勤改革客观规律的。后勤工作质量的好坏,与甲乙双方都有关。实践证明,乙方服务水平的高低,反映出的是甲乙双方的工作水平,乙方服务能力的提高和发展,离不开甲乙双方的互相监督、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由于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就要求甲乙双方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互相配合与支持,达到“双赢”的效果,相反就走进两难境地,甚至造成后勤改革的倒退。
二、当前高校后勤契约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高校后勤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校办社会”的旧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依然太慢,不适应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1、改革步伐加快,思想观念滞后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由于受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和学校办社会的模式的影响,一时难以适应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缺乏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缺乏以服务取胜、以质量取胜的经营观念。从学校方面看,还没有将后勤企业真正看做自主经营的公司,仍然习惯于将后勤企业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经常对后勤企业的经营管理事务进行行政干预;从后勤企业方面看,“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独立能力不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找学校解决,以学校稳定和后勤职工为借口,向学校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从而影响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步伐。后勤实体与学校的后勤管理处有甲乙方的契约关系,但在工作中又存在着不完全按甲、乙方这种单纯的经济关系来对待,后勤实体难以逾越学校直接参与市场竞争,难以有效引入竞争机制和提高运行效率。
2、剥离尚不规范,权责有待明确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都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改革,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后勤实体是校内模拟企业化管理,按照“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原则,学校与实体是甲、乙双方合同关系,实施合同管理,从“学校办社会”走向“学校办校内企业”,其实相当于政府用承包制管理传统的国有企业,后勤实体在走国有企业承包制的老路。后勤集团是从高校“剥离”出来的,其本身没有自己独立的财产,没有取得主体资格的财产特征。这部分资产是“划转”还是作为投资均无法律依据。后勤服务中心(集团),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后勤已经完成了从行政组织到经济组织的转化,但实际上,这种分离仅仅是为后勤组织成为真正的经济组织建立了一个平台。
3、后勤人才奇缺,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的后勤队伍成建制从学校行政后勤中分离出来的后勤人员,队伍素质不高,人才奇缺,难免在校内不但没有开辟一些市场,还丧失了许多市场,更谈不上在校外开拓市场,因而也就没有办法提高创收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壮大后勤经济实力。反过来,没有经济实力或经济实力弱的后勤,举步艰难,很难提高服务经营的档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学校率先开展,后勤实体逐步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实行企业化管理,使大部分后勤职工丢掉了长期以来“吃皇粮”的铁饭碗,但是学校其它院系及处室一般职工并未触及到实质问题,因此后勤实体职工感到心里不平衡,因此在人员安置上难度比较大。
三、高校后勤契约化管理亟待进一步规范
甲方代表学校行使后勤行政管理职能,必须维护学校利益,加强协调,加强监督检查,并能根据管理与经营分开的原则,“管少、管活、管好”,以保证备种服务工作目标的实现,充分保障后勤集团经营的自主杈;作为企业运行的乙方必须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方向,又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企业,更不能把盈利作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
任何改革首先是一场思想和观念的变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同样是这样,需要不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新形势下,甲方要树立为乙方服务的思想,在做好宏观规划、目标管理以及检查监督考核等工作的同时,也要热心地为“剥离”出去的乙方做好服务工作,要深入了解和体谅乙方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共同帮助他们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积极为乙方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条件,努力提高乙方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乙方是存在于学校这个特殊市场的特殊企业,应树立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观念,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要靠自己的优质服务占领学校市场和社会市场,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校内后勤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有立足之地,否则就会被淘汰。
2、讲求经济效益,确保社会效益
学校后勤的首要任务是搞好服务。由于后勤的经费投人严重不足,也要求有相应的经营收入来补足事业经费的需要。但是高校后勤是培养人的地方,讲求社会效益更要放到提第一位。任何损害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都是不可取的。在由“福利型”服务转向有偿服务的过程中,价格是一个突出的敏感问题,它体现了高校服务者和被服务对象之间利益的调整。在这个目前社会服务系统不完善,不能满足高校需求的情况下,高校服务实际上处于垄断状态。价格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后勤的服务形象。而且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因此,后勤管理部门要有严格的经济核算,加强价格检查和监督,关注管理盲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服务机制的市场化不是完全商品化,高校后勤改革成效的目标尺度是甲方有权不越权,乙方有利不唯利,脱离了这个标准和条件,改革就失去了意义。
3、完善运行机制,理顺双方关系
鉴于后勤实体与学校的关系还没有理顺,作为学校直接与乙方打交道的甲方,理解、支持、积极帮助乙方发展壮大,就成为其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要尊重历史、相互理解、加强沟通。甲方具有管理职能,没有经营职能,不能直接参与后勤实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更不能成立小实体,搞第二后勤,变相参与后勤经营活动。双方是后勤服务的契约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当后勤服务的项目和内容确定以后,乙方有自主经营、独立运作权利。甲方则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对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跟踪服务上。乙方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应该看到主动地把各项后勤服务工作搞好,使师生员工满意,使各级领导放心,这才是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最佳选择,才有利于后勤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论文摘要:高校后勤社会化实行“小机关、多实体”的契约化管理模式。总务机关作为甲方,代表高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服务实体乙方依靠自己优质的服务获取合理增长的收入。必须对甲乙双方在高校后勤体系中的地位作出科学判断,完善运行机制,理顺双方关系。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多数高校后勤服务单位从行政管理序列中分离出来,实行“小机关、多实体”的契约化管理模式。成立总务小机关作为甲方,代表高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对后勤运作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服务实体作为乙方依靠自己优质的服务获取合理增长的收入,适应社会化改革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甲乙方关系协调、融洽,高校后勤改革才能顺畅,后勤服务才能到位。
一、甲乙方在高校后勤体系中的科学定位
总务后勤管理部门与后勤服务企业签订契约,建立甲乙方关系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对甲乙双方在高校后勤体系中的地位作出科学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1.规范契约关系,摆正双方位置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重组后勤机构,把行政管理职能和经营服务职能分开,把资源分配、监督、考核部门和资源使用部门分开,形成甲、乙方。甲方通过合同方式加强对乙方服务项目的管理。从甲、乙方的定位可以看到,甲方和乙方并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委托与被委托,发包与承包的关系,两者在职位上没有高低、上下之分。甲、乙双方在处理相互关系时,要注意把甲乙双方的联结点放在合同和契约上。乙方工作的重点是根据所签订的协议或合同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保障。甲方工作的重点是对乙方完成任务进度、服务质量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价。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甲、乙方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2、机构职能分开,分清工作职责
甲方是代表学校处理后勤事务,属于学校行政管理机关。在处理甲、乙方关系时,重点应该通过制定后勤改革政策进行调整。创造一个适合乙方发展的环境,增强乙方的竞争力,引导乙方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使企业能够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一般来说,甲方职能主要是: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要求,制定后勤发展规划、年度后勤工作计划等。组建由师生代表组成的监督检查机构并使之开展工作;协调学校与政府及社会等关系;协助乙方处理校内职能部门及院系关系;主持房改办、绿化办、爱卫会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和房地产管理等。乙方主要职能是: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三服务、两育人”宗旨,坚持为学校教育、科研和师生服务的方向,实现“把优质服务搞上去、把服务收费降下来”的目标。发挥后勤人才和资源的优势,发挥规模经营效应,立足校内,开拓社会市场,开展特色服务、教育服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市场竞争中求壮大、求发展。
3、正确对待分工,明确双方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办后勤,学校办社会,形成庞大的、封闭式的后勤结构,这样的后勤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高校后勤“一分为二”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甲、乙方的出现是符合高校后勤改革客观规律的。后勤工作质量的好坏,与甲乙双方都有关。实践证明,乙方服务水平的高低,反映出的是甲乙双方的工作水平,乙方服务能力的提高和发展,离不开甲乙双方的互相监督、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由于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就要求甲乙双方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互相配合与支持,达到“双赢”的效果,相反就走进两难境地,甚至造成后勤改革的倒退。
二、当前高校后勤契约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高校后勤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校办社会”的旧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依然太慢,不适应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1、改革步伐加快,思想观念滞后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由于受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和学校办社会的模式的影响,一时难以适应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缺乏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缺乏以服务取胜、以质量取胜的经营观念。从学校方面看,还没有将后勤企业真正看做自主经营的公司,仍然习惯于将后勤企业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经常对后勤企业的经营管理事务进行行政干预;从后勤企业方面看,“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独立能力不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找学校解决,以学校稳定和后勤职工为借口,向学校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从而影响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步伐。后勤实体与学校的后勤管理处有甲乙方的契约关系,但在工作中又存在着不完全按甲、乙方这种单纯的经济关系来对待,后勤实体难以逾越学校直接参与市场竞争,难以有效引入竞争机制和提高运行效率。
2、剥离尚不规范,权责有待明确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都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改革,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后勤实体是校内模拟企业化管理,按照“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原则,学校与实体是甲、乙双方合同关系,实施合同管理,从“学校办社会”走向“学校办校内企业”,其实相当于政府用承包制管理传统的国有企业,后勤实体在走国有企业承包制的老路。后勤集团是从高校“剥离”出来的,其本身没有自己独立的财产,没有取得主体资格的财产特征。这部分资产是“划转”还是作为投资均无法律依据。后勤服务中心(集团),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后勤已经完成了从行政组织到经济组织的转化,但实际上,这种分离仅仅是为后勤组织成为真正的经济组织建立了一个平台。
3、后勤人才奇缺,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的后勤队伍成建制从学校行政后勤中分离出来的后勤人员,队伍素质不高,人才奇缺,难免在校内不但没有开辟一些市场,还丧失了许多市场,更谈不上在校外开拓市场,因而也就没有办法提高创收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壮大后勤经济实力。反过来,没有经济实力或经济实力弱的后勤,举步艰难,很难提高服务经营的档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学校率先开展,后勤实体逐步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实行企业化管理,使大部分后勤职工丢掉了长期以来“吃皇粮”的铁饭碗,但是学校其它院系及处室一般职工并未触及到实质问题,因此后勤实体职工感到心里不平衡,因此在人员安置上难度比较大。
三、高校后勤契约化管理亟待进一步规范
甲方代表学校行使后勤行政管理职能,必须维护学校利益,加强协调,加强监督检查,并能根据管理与经营分开的原则,“管少、管活、管好”,以保证备种服务工作目标的实现,充分保障后勤集团经营的自主杈;作为企业运行的乙方必须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方向,又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企业,更不能把盈利作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
任何改革首先是一场思想和观念的变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同样是这样,需要不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新形势下,甲方要树立为乙方服务的思想,在做好宏观规划、目标管理以及检查监督考核等工作的同时,也要热心地为“剥离”出去的乙方做好服务工作,要深入了解和体谅乙方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共同帮助他们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积极为乙方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条件,努力提高乙方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乙方是存在于学校这个特殊市场的特殊企业,应树立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观念,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要靠自己的优质服务占领学校市场和社会市场,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校内后勤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有立足之地,否则就会被淘汰。
2、讲求经济效益,确保社会效益
学校后勤的首要任务是搞好服务。由于后勤的经费投人严重不足,也要求有相应的经营收入来补足事业经费的需要。但是高校后勤是培养人的地方,讲求社会效益更要放到提第一位。任何损害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都是不可取的。在由“福利型”服务转向有偿服务的过程中,价格是一个突出的敏感问题,它体现了高校服务者和被服务对象之间利益的调整。在这个目前社会服务系统不完善,不能满足高校需求的情况下,高校服务实际上处于垄断状态。价格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后勤的服务形象。而且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因此,后勤管理部门要有严格的经济核算,加强价格检查和监督,关注管理盲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服务机制的市场化不是完全商品化,高校后勤改革成效的目标尺度是甲方有权不越权,乙方有利不唯利,脱离了这个标准和条件,改革就失去了意义。
3、完善运行机制,理顺双方关系
鉴于后勤实体与学校的关系还没有理顺,作为学校直接与乙方打交道的甲方,理解、支持、积极帮助乙方发展壮大,就成为其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要尊重历史、相互理解、加强沟通。甲方具有管理职能,没有经营职能,不能直接参与后勤实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更不能滥用职权成立小实体,搞第二后勤,变相参与后勤经营活动。双方是后勤服务的契约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当后勤服务的项目和内容确定以后,乙方有自主经营、独立运作权利。甲方则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对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跟踪服务上。乙方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应该看到主动地把各项后勤服务工作搞好,使师生员工满意,使各级领导放心,这才是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最佳选择,才有利于后勤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年来,自己作为后勤总经理,能积极参与学校和集团组织的各类学习和干部培训,能自觉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通过学习调研,自己深刻认识到,随着学校快速发展下后勤集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因为高校后勤服务涉及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学校改革、发展和安全稳定大局,范围广、任务重、难度高、责任大。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阶段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我们高校后勤安全等工作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增强了自身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明确的认识到后勤集团的发展必须紧紧依托学校,围绕学校的发展,坚持服务宗旨,把握“服务经营型”后勤集团改革战略目标,加强集团资源一体化,服务标准化,队伍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建设,构建集团文化,着力提升后勤服务质量、水平和科学发展能力,坚持规范管理和服务创优的发展方式,着力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使高校后勤工作能够有定位、有目标、有作为。
二、强化培训,岗位练兵,持续打造能征善战团队
自己非常重视员工的日常培训,常抓不懈。坚持以人为本,把600多外聘员工当成自己家人一样,帮他们办实事和好事,关心他们的生活。同时,注重后勤文化建设和家园文化建设,使员工真正融入到高校后勤这个大家庭,把校园当做自己的家。使大家与单位共呼吸,同命运,激发主人翁责任感,共同推动高校后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训,教育大家规范作业,注意安全,质量第一。在全体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培训提高上,实行外出参观与本单位培训相结合、单位组织集训与个人自修相结合、学习政治法律与学习业务专业相结合,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创新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并且完善了人才交流引进及干部考核,聘用轮岗等制度,打造一支特别守纪律、特别能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后勤铁军。
三、围绕保障,创新机制,建立符合发展的后勤管理体系
为了适应广大师生对后勤工作的需求,在自己的倡导下,我们以服务保障为中心,建立和完善了适应学校改革要求的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具体做法是:一强化服务,规范经营:过去的一年,中心按照“服务经营型”建设发展思路,工作重心逐步向服务保障工作转移,对原办理有工商执照的公司,根据经营情况进行了清理,先后注销了江明文化公司、江达节能公司、江勤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和褔祉物业管理公司等,规范了中心经营管理机制,强化了相关部门服务保障职能。二理顺服务机制,配套实施机构调整:学校机构设置调整成立了后勤服务保障中心,明确了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和思路,在坚持集团运行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校内服务保障职能和要求。为了更好适应学校发展要求,中心及时进行了机构设置调整,在原二级机构保留的同时,按校内服务体系进行了更名,原各公司印章统一由中心管理,加强经营性活动、合同和各类文本的审核和管理,对外经营性活动的管理不断规范,重要是各部门服务保障职能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和加强,校内服务机制得到了理顺,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的方向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
四、服务创优,狠抓落实,彰显优良后勤服务传统
1、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创建活动,传承良好的中心文化特色。将中心制度建设、管理建设、队伍建设等全部纳入活动,进行部署和要求。活动开展几年来,逐步形成了中心服务质量优质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在“争先创优”活动中,中心群众广泛参与,用“争先创优”活动内容和要求指导中心服务工作实践。另一方面,在优质服务创建活动中,党支部给予行政组织开展的创建工作大力的协助,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我们把活动的创建与表彰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中心组织的“党员示范岗”、“优质服务窗口”、“绩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以及“服务承诺制”等创建活动形式多样,各部门还分别组织有“优质服务示范岗”、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等创建活动,在创建中,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在活动中,特色的中心文化悄然形成。
2、抓好日常服务保障基础工作,全面落实绩效目标任务,保持和发扬了“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后勤服务传统:日常服务工作是中心的基础工作,保障着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生活,中心在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将学校下达的年度责任目标纳入日常管理加以落实,工作中,始终把学校的需求放在首位,坚持把师生的利益作为前提,务实地计划和解决好了“实惠于师生”的几件实事,切实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成果落实在了一年的服务保障工作实践之中。在过去的一年里:物业服务部大力倡导和践行适应时展的服务管理理念,从制度化管理入手,努力提升教室管理、环卫工作和维修服务效率。在圆满完成各项基础工作同时,花房自产各类草花502万余盆,培育各类植物1500盆,为美化校园环境奉献了辛勤汗水。水电保障部坚持实行行业化的规范管理,水电设施维修维护到位,运行确保正常。巡查检查制度化,责任严格落实。节能降耗工作常态化,取得一定成效。在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巨幅增长,教学办公设备大量增加情况下,全年学校用水110.28万吨,用电1374.1万度,用0#柴油160吨,实现水电回收226万元,水电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呈合理性增长。
五、精细管理,强化标准,建立了后勤绩效考核机制
2014年,中心实施工资增量的绩效考核分配,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检查考核力度,完善了检查考核细则,严格了发放规定,中心各项工作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推动。部门工作计划性不断增强,劳动纪律管理更为严格,岗位责任和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文明服务和规范化服务有所加强,办公和服务环境大为改观,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成效。全年,中心自筹发放绩效工资40.95万元。在廉政建设方面,没有出任何问题。
六、下一步有待提高的问题
高校后勤维修管理如何从高校校情出发,按照高校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保证学校各项事业正常开展的前提下,经济有效地调用又显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搞好校园、校舍建筑设施的维护、维修服务工作,是高校维修管理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维修工作的特点分析
1、维修工作的综合性。维修工作面广、事多、量大、专业性、技术性强。涉及物资管理、水电、装修、房屋修建、木工、铁工、焊工、泥瓦工、采购、工程施工管理、工程设计、工程预算等。
2、维修工作的复杂性。由于建筑年限不同,原有建筑设施的功能逐渐落伍,已经不适应现实需求,而单体建筑及日常使用情况不同,建筑物需要维修的部位各不相同,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性给维修的质量、资金、进度控制带来很大的难度。
3、维修工作的经常性。目前高校规模扩张,各项建设密集上马,大小工程不断,存量房屋数量加大,而房屋的水、电、暖、内外墙、门窗等部位都存在一定的维修周期,因此,对高校管理部门来讲,维修工作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
4、维修工作和突击性。高校维修与教学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教学的要求,高校维修工作中的施工阶段多数安排在假期进行,在短时间内形成了“时间短,工作量大难度高”的现象。
5、福利性和教育性。高校后勤维修工作,在现阶段的又一特点是存在一定的无偿服务,费用由学校支付,对教职工免费。福利内容越多,供求矛盾将越大,维修压力越重,这是当前后勤维修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维修工作的教育属性由整个后勤工作的性质所决定,其核心是体现“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这也就决定了维修工作的服务和保障功能,不能与社会的企业一样,以追求赢利为目的。
二、高校维修工作管理中的难点
1、维修项目受资金的限制,在维修项目的选择上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必须有选择性地立项审批和施工。这就要求维修管理人员必须按照轻重缓急原则来确定维修项目,这一过程是对众多信息的分析、比较、排除和优选。当面对信息量比较大,需要选择的维修项目较多时,负责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就必须具备相当水准的专业知识和熟悉掌握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
2、维修项目的质量控制。高校维修项目由于存在单项工程量及维修金额较小的特点,使得维修项目的管理人员无法像大型新建工程一样采用委托监理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同时,维修项目所具备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施工点变换快,使得管理人员无法对所有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针对维修项目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维修质量是高校维修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
3、维修项目的经费。控制高校维修项目有工程量小、施工内容增减弹性大的特点,施工过程中窝工现象十分普遍,施工效率低下,造成人工费在工程项目中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另外,维修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数量相对较少,采购成本较高,也造成了维修项目成本较高,从而在维修项目结束时的决算中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4、维修项目的工期控制。高校维修项目的施工过程往往与教学办公同时进行,施工受影响较大。同时,室外作业受天气的影响,施工工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维修的工期伸缩性很大,给施工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加上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进度难以保证整齐划一。
三、高校维修管理的服务性
维修工作管理是整个维修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维修工作管理首先要健全职能机构,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为使维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就必须培养与引进素质水平高的管理人才,这是提高后勤维修管理质量,包括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水平的根本途径。
1、确立维修工作的实现目标。无论是高校整个维修工作或者是某一建筑物的维修任务,均应确立明确的计划实现目标。若目标定得太高,计划的立项、资金、人工先天缺口较大,则施工环节再努力亦无法完成,计划目标必成空谈;若目标定得太低,则毫无激励作用,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造成虚假节约、实质浪费的后果。在确定实现目标的同时,要进行目标控制,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等,进而达到强化维修工作计划与决策的严肃性的目的,减少以至杜绝维修工作中的盲目性。
2、加强维修工作施工质量。施工队伍的质量、信誉直接影响着维修工程的
质量,工程质量是维修工作的生命,必须强化对维修工程的质量管理。要认真调查施工队伍的营业执照、注册资金、企业等级、技术力量配置情况,挑选合适的施工单位与之签订工程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工期以及违约责任,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事实上,维修施工管理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和施工队伍的确定等都是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服务的。施工质量控制涉及维修管理的方方面面,应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来对待,抓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3、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维修工作是一项内容多,涉及面广的工作,它影响到教学、保卫治安、校园管理、资产管理、水电维修等工作。仅把维修工作看作是维修部门的事是不切实际的,必须由学校有关部门统一协调各学院、计财处、保卫处、国资处、后勤和需维修的用户单位等共同负责,形成维修管理网络,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维修工程质量。维修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努力走在学校的前列,在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要同解决教学、科研、教职工和学生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持之以恒,务求实效,是教职工和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4、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维修保障服务队伍。维修管理人员要爱岗敬业,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素质,严格把住质量关和人情关,不做金钱俘虏,廉洁自律。
总之,在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中,维修服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它涉及到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环境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很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历史悠久,经久不衰,并为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茶文化的内涵丰富,蕴含着中国千年的历史文化精髓,所以,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应用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当中,并积极地予以借鉴,能积极地推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
1中国传统茶文化
第一,《茶经》。中国的《茶经》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茶书,其中记录了茶史和茶学以及完整的茶文化。而且,《茶经》也同样确立了茶叶饮用与清饮的主导地位。而在此后,茶叶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必需品,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茶经》一书使得中国的传统茶文化从朦胧阶段发展成清晰阶段[1]。第二,茶艺。从本质上来讲,茶艺是茶文化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可以利用茶与饮茶礼仪程式当做学礼与施礼的重要手段,进而使人实现修身养性的目的。而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不断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当中,也逐渐形成了茶的品饮艺术,进而饮茶也逐渐向着艺术化与审美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品饮的过程中也将茶树、茶叶等赋予了美的含义,人们可以通过茶艺来陶冶性情,使日常生活更加具有情趣。第三,茶道。所谓的茶道,其实就是饮茶的程序与方法,而饮茶则能够养心,提升个人精神品质。茶叶的生长环境优美洁净,蕴含着静与和的内涵,也正是因为茶具有节俭的特点,所以,能够以俭养德,随着茶叶地位的提升,其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终形成了以茶为礼的习俗,并且沿袭不衰,在各个民族与地区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俗与茶礼。茶道所提倡的就是十三宜七禁忌,将修养、人际、情绪、环境和品位等连成一体,充分融入选水、火候、冲泡和煮法等内容,实现了饮茶的规范性[2]。茶道充分展现了古人思想品德,应做事有规矩,通过茶来积极地传播仁义礼智信等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在历史时期,茶道也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道德与伦理,并且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第四,茶馆。茶馆是中国人饮茶的专业场所,同时也是人们休息和娱乐,甚至是买卖交易的场所。茶馆可以被称为浓缩社会,四海之内皆兄弟。茶馆当中的茶事也是茶文化在社会生活当中的具体表现。然而,在茶事活动当中,喝茶并不是简单的生理需要,其实也是将修身养性融入到社会中的一种有效途径。第五,茶文化传播。在中国和世界接轨的过程当中,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茶叶也同样在此过程中被传播到亚洲与欧洲的各国。最初,中国的茶文化在亚洲传播,中国鉴真和尚与日本荣西禅师是中日两国茶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臣。而后,随着茶文化的广泛传播,日本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饮茶艺术。其中,日本的茶道,其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沏茶与饮茶来更好地养心修德,更好地学习礼法。现阶段,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超过几十个国家种植并生产茶叶,而且饮茶的国家也逐渐增多[3]。通过茶文化的广泛传播,人们也逐渐习惯了饮茶,并且形成了本土的新文化,由此可见,在世界范围内,茶文化也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2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积极推动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而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站在学校的角度上分析,也是对学校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学校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分析,就是严格管理学生的生活与环境,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并且实现学生学习的高效性。由此可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与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领导在重视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上,还应该提高对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视,进而积极地完善并发展后勤管理服务体制,确保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具有人性化的特点,进而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问题
3.1后勤管理观念落后,制度规范性不强
目前阶段,因为高校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大,而且学生的数量极多,所以,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该工作的开展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所以很难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难以建立起健全的管理制度,进而导致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其自身的管理意识与能力都比较薄弱,无法保证后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2后勤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大部分高校在改革的过程中都偏重于教学工作,所以,严重忽视了后勤管理部门工作的重要性[4]。同时,高校后勤管理的工作人员,其自身的学历较低,大部分的管理工作人员都无法全面地理解管理制度内容,而且,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无法予以及时地解决。长此以往,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对后勤工作正常开展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前,大部分高校后勤管理队伍仅在数量上具备独特优势,然而,在素质与质量方面却十分欠缺,并且大部分的管理工作人员,其工作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本身的素质偏低,无法全面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发挥后勤管理工作的作用。另外,学生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后勤管理队伍未建立完善与全面的管理制度,最终导致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无法体现自身价值。
3.3后勤管理设施落后,技术手段不先进
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高校发展较晚,而且在后勤设备与设施的更新方面速度较慢,先进技术手段的引进也不及时。所以,在高校后勤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等方面仍然停留在传统技术层面,同先进高新技术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最关键的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效果也十分不理想,严重制约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所以,在完善并强化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先进的方法与设备,还有全新的理念,进而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4高校后勤管理借鉴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具体策略
上文阐述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改善上述问题,就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茶文化历史悠久,并且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强化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借鉴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4.1借鉴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讲究的是修身养性,而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同样也可以借鉴这一内容,不断增强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5]。众所周知,在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与后勤管理工作者是分不开的,所以,增强后勤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服务意识,并且积极地制定出详细工作计划,使得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与健全,进而制定出相对完善的后勤管理工作规范,保证对后勤管理的工作予以实时监督,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与处理。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其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积累工作经验,进而更好地开展后勤管理工作。
4.2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在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当中,茶道对人们的思想、道德与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完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也可以利用这一影响,不断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一定要对管理工作者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并对其予以定期的专业培训,积极地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手段,使得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对后勤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教育,进而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对后勤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地制定出后勤管理制度,贯彻并落实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进而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创造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事业深入发展与改革的过程当中,高校的发展也必然会应该改革的新时期。所以,高校中的后勤管理工作也必然会更加复杂,由此可见,一定要加强后勤管理工作,进而保证高校在竞争市场当中可以更好地站稳脚跟,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然而,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改进与完善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予以借鉴也是十分有价值的策略与手段。通过茶文化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使得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具有人性化,并且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由此可见,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完善与改进的过程中借鉴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志贤 单位:塔里木大学后勤管理处
参考文献:
[1]朱海燕,王秀萍,刘德华等.中国传统茶审美方法略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6):64-68.
[2]宋燕鹏,崔素芳,安永平等.浅谈中国传统茶文化[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74-76.
小学是教育机构中最为基础的教育单位,其后勤工作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影响。针对后勤工作,学校应该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保证后勤管理工作每个细节做到完美,搞好学校内涵建设。完善小学后勤管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精细化制度管理
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为学校成功开展教学活动作出了充分的准备,从整体上说,小学后勤精细化工作管理需要从制度下手,优良细化制度的约束管理作用。一般来说,小学后勤工作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财务的管理、校产的管理和设备的采购等,为了避免管理疏漏,还需要重视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和后勤管理系统的严密性。满足以上要求,可以说是完善小学后勤工作制度管理精细化的基本要求。但是,精细化的制度建设应该要把一切意外扼杀在摇篮之中,防范一切可能发生的未知因素,避免意外情况带来的重大损失,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确立一套备案作为应急方案。那么怎样设计一套合理可行的制度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处理好上下级的管理关系,而后勤管理工作也要注意这一点,做好工作计划,确保工作的顺利执行。举例说明:从短期计划上说,该小学本学期校园建设该如何进行并且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对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明确其目标,全面开展计划,然后进行分工合作,最后检查结果;从长期计划上说,近几年该小学的绿化建设、宿舍的修建、教学设备的采购引进等问题需要时刻强调,陆续实现,不能冲动同一时间全部开始,否则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由此可见,精细化的管理制度能够让小学后勤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从大局上确保了其整体工作计划的平稳开展。
二、精细化校产管理
校产是指学校的固有或非固有资产,如房屋和教学设备等等,而小学后勤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校产,对其进行精准全面的管理。实现精细化校产管理,主要细化分为:建立记录制度、实施校舍管理制度和公开演讲等三个方面进行。第一,记录制度就是对于学校的资产,如其房屋不动产、设备引进换新等等进行记录。前期记录,应该创办资产登记卡,记录学校每项资产的购买时间和花费,确保账目清晰明确,这种传统的记录模式优点是容易起步,缺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录内容累积过多,容易造成误差。针对这种情况,后期记录作出了很大改善,每年根据实物清查情况重新登记记录,然后利用计算机程序制作电子版,同时保存原始记录和电子版本;第二,校舍管理制度主要是对学校固有资产进行检查和维护。要定期检查学校的排水系统、电路情况和消防器材,对有问题的部分及时维修,保证不对学生造成伤害。并且需要定期清查校舍,尽快解决查出的问题,检查频率每月一次为最佳;第三,定期开展校舍维护的早教演讲,通过学校早操时间发起安全教育演讲,发动全校师生,鼓励大家爱惜维护公物。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
在系统管理时,精细化管理往往是最常使用手段,所以尤其引人重视。特别是在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之中,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重的一部分,它占据了管理系统很大部分的比重。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系统包括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又有预算、支出、监控、统计等几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整体中的一份子,它们相互依赖,相互约束。首先从支出角度上看,最重要的部分是采购,如何花费是一门学问,那么对于采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答案不言而喻,第一采购不是谁都能做,我们要选出适合的人去做,第二要清楚了解采购路径,保证消费价格在合理预算当中。其次预算亦是财管中着重重视的,计划经济在这里看来就非比寻常了,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计划重点,统筹兼顾,满足学校正常支出,着重计划经费,监控公务费支出,既能满足学校工作需求,又能满足计划经费。通常情况下,有一些不可控的原因需要增加支出指标,必须到计财处申请追加支出指标,之后交给校长审批,审批通过后便能得到相应的支出预算指标。
四、结语
通过上文阐述,校园建设离不开管理系统,精细化的管理系统是具有优越性,小学后勤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弥补了制度建设的缺陷,强调了校产、财务的重要性。因此小学后勤采用精细化管理系统保证了工作效率,更为校园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作者:蔡剑波 单位: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