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数字媒体教育专业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6 16:46: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字媒体教育专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数字媒体教育专业

篇1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4084-05

以IT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数字媒体产业极大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相互渗透和飞速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我国的数字媒体业近几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于数字媒体专业人才需求极为旺盛。因此,从2002年开始,各高校纷纷开设数字媒体专业,本科层次教育作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了解国内数字媒体本科专业教育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数字媒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和促进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数字媒体专业数量、类别及学位类型

我国数字媒体本科专业分为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以历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进行统计,2002年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获准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成为首个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院校,2003年浙江大学成为第一个获准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院校。此后,各高校纷纷开办或改办数字媒体专业,至2011年,获批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院校达到209所,其中独立学院为40所。我国历年获批的数字媒体本科专业数量与学位类型如图1所示。

1、专业数量

2005年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四个“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拉开了数字媒体产业高速发展的序幕。这一年我国数字媒体专业数量大幅增加,2007年有所回落;2008年又开始增长,2010年回落,2011年继续增长。从图中红色线框可以看出,数字媒体专业数量总体呈螺旋增长趋势,且增幅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未来五年将是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缺口将达到60万。可以预测,在今后若干年内,数字媒体专业仍较为热门,数量将继续增长。

2、学位类型

从授予的学位类型来看,数字媒体专业一般授予工学学位,占70.8%,文学学位占27.8%,只有哈尔滨师范大学和南昌大学两所院校授予理学学位。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的学校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而有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但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按艺术类进行文理兼招,需要进行艺术类的专业考试。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各高校招均收理工科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也有的学校考虑到艺术素养的重要性,欢迎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报考。

3、专业类别

2007之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较多,主要由一些传媒类、艺术类院校在艺术设计学等相关专业基础上申办。2007年之后,游戏产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地方理工科院校在已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开始申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导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量多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10年持平),如图2所示。

二 数字媒体专业开设院校地域布局与产业发展

按照我国传统的区域划分,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院校数量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开设数字媒体专业高校的总体布局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平衡现象,大多数高校集中在东部与中部地区,这固然和我国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积弊有关,同时更具有深层次的原因——与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2005年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北京、上海、成都和长沙四个国家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对数字媒体产业积聚效应的形成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也对数字媒体专业地域布局产生了直接影响。

1、东部地区

在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209所高等院校中,东部地区有118所,占56.5%,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北京和上海作为国家级数字媒体产业基地,对数字媒体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北京市高校独占23所,辐射了周边天津、河北,辽宁三省(市)。位于上海市的数字媒体专业高校虽然只有10所,但是上海基地园区延伸至浙江、江苏、山东等地,联手为数字媒体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产业环境,同时也带动了这几个省份的数字媒体专业发展。广东省向来是我国经济强省,地域优势和产业环境优势非常明显,为数字媒体专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高校共51所,占24.4%。由于处于中部地区的长沙是国家数字媒体产业基地之一,动漫和传媒业非常发达,所以湖南省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高校较多,同时还辐射了周边的湖北、江西等省份。安徽省作为上海数字媒体基地外省分园区之一,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较快,也促进了本省的数字媒体专业发展。

3、西部地区

篇2

广告教育在国内目前更多只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钻研,在研究范围已经是落后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广告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课程内容依旧在传统知识的架构的基础之上,不仅形式单一,在艺术设计观念和内容上依旧延续从前的框架。以影视和二维,三维动画为主要形式,理念并没有与现代新媒体广告设计的先进性相结合。事实上传统的广告业一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创新能力是广告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最重要能力,而优化广告专业课程也随即成为颇紧迫的工作,不断的在新的领域,实践中保持先进性。

广告教学需要突破的是与时代结合,与艺术发展结合,与世界市场结合。进入艺术设计的前沿领域,进入市场。例如,现在很多艺术院校在课程中引进大赛,课程跟进诸多赛事走,这种广告课程的形式虽也是突破原有的课堂教育,与实际接轨。但远远不够,因为广告课程的进度,学生的设计思想,都是受到赛事的局限。而设计理念本身是在自由游戏过程中得到更好地创意,跟着赛事走会缺少灵活性。学生只为某一个固定的选题来做作业。而这个选题的局限是只为某产品或品牌做的广告所要求的是一个传统形式与模式,例如,以影视广告,或动画形式表现,对学生来说是在原有的模式下得到的锻炼,依旧是某个品牌下的影视或动画创意,或是是技术的熟练。与赛事结合的广告教学弊端更大,首先对广告专业学生的学习期间只针对某品牌而创作作业便不是一个先进的锻炼学生创造能力的模式,而是在一个定式中寻求创作。其次不能够让学生进入一个精神自由的创作领域,更没有实验性的空间,广告教学教授的重心应该向实验性创新性倾斜。使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得到的是一个创新思维模式。数字多媒体艺术发展领域会给我们更多启示,更多关乎广告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字多媒体艺术带给广告教育不仅仅是此艺术与彼艺术很多种结合的可能性,而更多的是方法论,全新概念和艺术观念的广阔思考空间,帮助我们建设多元化的广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程建设与活动结合,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例如音乐会,音乐舞蹈院校的表演,或者是大型产品开发发展示会等博览会活动,通过这样的具体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以自己的手段方法记录再现自己对艺术活动的感受,这种情况下创作会引进更多新媒体形式来表现,甚至是发明创新一种艺术形式来展现自己对此活动的记录和理解。同时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唤起学生精神深处的不同的内在气质与才能,给学生彰显个性的人性化平台。每个人都是艺术家,都具备创造的天性和动机,只是在生活中被思维的程序化消弱了,要帮助学生激发和启动这种天性中宝贵的创造能力。从感官,视觉,听觉,触觉 甚至心灵对现场艺术氛围的感应来进行自己的再创作。学生会发明出很多创作形式,即使是纯粹记录性的创作也会有丰富的形式,例如作品可能试听结合,或者只有采录的声音来进行创作,或者是通过影像的非写实来性传达意境的超现实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到形式会有无数种可能性,于此同时新媒体的概念已经植入教学。

主动开展交叉学科、跨学科课程的设置,推进广告学科新建设。建设综合学科建设,融合交叉多学科,跨学科课程。从人文,历史,各个学科建设入手,不再局限原有的课程领域,而是构建更广阔的知识结构课程。有利于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和个性充分发挥,潜力的开发。例如,如果学生创作电子艺术作品的愿望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并得到相关知识与技术的支持。如果开设人文历史的综合型课程,能够让学生锻炼到用自己的角度来审视人文社会,并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学生更多关注人的生活状态,关注社会问题,担负社会责任,不再是象牙塔式的生活,从而有能力对经久不衰、永恒性的话题进行探讨,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呈现出对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和历史文脉的思考。改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传统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能动性。在教学方法上打开约束学生积极丰富联想的形式,不一定只是教师在前面,学生在下面的授课方式,而是共同参与到一项制作中,转变为互为融合的团队作业。不一定是广告公司的项目,也可以是大中型互动装置。这样的制作特点相对工作量比较大,耗时切包含内容丰富。当学生与老师花一个学期共同完成一个创作,教师和学生都会收益很大。例如,创作一个大型互动装置,使用者或观众经由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以不同的方式能够引发作品的转化——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这种创作提供给个人有能力建构自己的现实、重新自我创造、充分利用影像空间的自由”,随着观众的参与而互动,许多艺术家对于让观众参与到作品中深感兴趣。由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在知识技术上共同探讨学习和创作。在每个环节的参与中,学生能够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能动性,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知识综合能力和付诸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跨专业的活动,学会从跨界中找到与广告专业合作交叉的可能性,达到从一个环境中来寻找创作灵感。后现代新媒体影像是对艺术、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意识、心理的综合性研究的冒险探索与实践。这也是对艺术意识形态的重构,鼓励学生选择理工,电子,甚至更加专业性强的课程。让学生参与其他专业的活动,从其中来找到合作和交叉的可能性。例如利用计算机实现的影像的多种可能性操作,使用数字逻辑功能去实现艺术创作。很多学科都够带来艺术创作的源泉,完全与艺术不相关的严谨科学-医学,艺术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出有无数种医疗器械工具的装置展示。可以把一种新技术作为创造艺术的手段,通过对其他专业学科的参与来找到广告教学中作品形式和内容的交叉和融合。激发学生的对新媒体艺术创作的灵感。

篇3

2015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再一次明确提出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行进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媒体专业作为互联网内容生产力供给的源头之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全社会对数字媒体内容的消费需求空前旺盛,这就要求数字媒体专业的教育和人才输出能够做出及时和前瞻的反应。

1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传播与体验

众所周知,当今的媒体和信息环境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的时代,并且已经以生态圈的形式渗入到文化、经济、生产的各个领域。如同历史上发生过的技术载体对艺术本体的影响一样,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必定也会对数字媒体艺术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传播工具和呈现工具的变革,数字媒体艺术中图形、图像、声音处理方式的改变,不断地给数字艺术本身带来新的内容,从而使得数字媒体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联形式越来越丰富。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这种改变体现在内容质量和传播速度上。随着移动数字技术和宽带条件的不断优化,以往对数字艺术内容和体量的限制逐渐变小,数字艺术对现实的反映、再现、思索可以从更广更深的层面展开。以上作品的传播效率也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观众和艺术家之间能建立即时甚至实时的艺术创作联系。

从体验的角度来看,数字媒体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能创造出更丰富的综合体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展现和应用场景延伸到观众的日常生活中,这正是传统艺术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主题之一。传统艺术运用各种表现技法,或现实或抽象,都是希望观众能参与到艺术作品本身的表达之中和作品产生交流。而同时具备交互性、链接性、即时性特点的移动互联加上虚拟现实等技术,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在完成后实现作者和观众的互动体验,在创作过程中观众就能参与其中,成为艺术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和作者极为一致的艺术情感体验。

2信息环境下技术手段与艺术形式的深度跨界融合

目前,在数字媒体教育领域内,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将学科分为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大类。这种兼顾文理的分类方式有别于其他艺术学科,从这点可以看出,数字媒体专业在学科整合上的跨界性,对于这种跨界性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和挑战:

首先是观念的跨界。在数字媒体教育范畴下,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首先从观念上要跨界整合,虽然这两个分类看起来是横跨工科和文科两个大类,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不兼容性,但是,这恰恰是数字媒体艺术触类旁通、文理兼收的魅力所在。当数字媒体艺术出现的时候,我们认为打破传统意义上学科划分的时间节点已经来临,虽然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还不能从制度层面实现,但从观念上应该向前迈一步,塑造兼顾文理的复合性艺术人才,从培育兼顾文理感知能力的艺术人才人手,实现观念的整合。

其次是技法的跨界。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和展现高度依赖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而产生的艺术形式,所以在表现技法上是在传统艺术形式基础上的扩大和衍生。这个概念中要避免两个倾向,其一是唯技术论倾向,其二是唯艺术论倾向,无论偏向哪种都会不可避免的导致最终艺术作品的畸变。因为现代媒体艺术是高度融合的艺术形式,从其表象来看,技术本身也已经是技法的内在基因,离开了电子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无从谈起,而离开艺术内容,数字技术又不具备艺术气质。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应当把所有信息技术手段纳入到艺术技法的范畴去理解和运用,才能真正从艺术创作的整体性上去宏观的整合技术与艺术。

再次是内容的跨界。数字媒体艺术形式的诞生给艺术表现带来了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表现内容也空前丰富。随着技术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内容已经在声光电等多媒体形式基础上,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带入到艺术创作和艺术消费领域,数字艺术形式所表现的对象也从传统文艺内容向精神和物质层面探索掘进。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感受距离在无限缩小,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已经能从互动的角度去和观众进行直接的艺术情感交流。因此,艺术家可以从更广阔的空间人手,从全社会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内容去考虑,内容更为丰富,创作更为自由,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实现文化内容的跨越。

3培养具有媒体感知意识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高职专升本是选拔优秀专科学生进入本科学习一项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重要举措[1]。高职专升本教育适应了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了人们渴求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发挥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缓解就业压力和维护社会稳定[2]。全国各高等院校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3],实践表明:做好高职专升本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及实践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是高职专升本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一个宽口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具有高科技、跨媒体、多学科、新文化、强传播的特征,培养的是具有技术和艺术两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其知识体系涵盖计算机通信、艺术设计两个学科领域。计算机通信知识体系包括信息管理、数字信号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基础、图形学与可视化计算等,但其知识单元情况与计算机等专业需有所不同;艺术设计知识领域包括艺术基础、视觉传达和影视动画。

1 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问题:

福建省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升本的入学考试是归类在计算机信息类而不是艺术设计方向,因此,生源都是跨专业方向录取的,存在专业背景多样化和基础薄弱问题。据统计,福建省2010―2011年生源的专业来源很多,比较复杂,大部分来自web程序开发、软件工程、数据库管理等计算机方面专业,占了60%多;小部分学生来自图形图像、多媒体技术等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应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从事艺术创作的新兴专业,涉及的领域包括影视制作、动画创作、平面设计、虚拟互动、图形图像编程等技术与艺术相关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新兴学科。高职“专升本”的学制是两年,在短时间内完成上述知识框架体系的基础和专业课程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高职专升本生源的专科基础多偏重于软件类相关课程,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课程存在衔接问题。

因此,针对专升本教育面临的这些问题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殊情况,在加强学生思想文化建设的同时着力解决专升本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和课程体系结构的建设,并加强实践

教学环节,这是专升本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笔者根据这几年的经验浅谈高职专升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2 正确定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最终决定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按照产业发展对企业员工理论、技能的最高要求进行专业规划和建设,要将“就业岗位需要什么,专业就教授什么”作为高职专升本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纲领[4]。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专业培养能满足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熟悉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规律和较强的制作能力或具有较强的图形图象、手机游戏、互动游戏等编程能力,具备将科学技术思维和文化艺术思维相融合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除具有必需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外,学生通过学习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知识面宽广、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即具有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又具有丰富的专业设计实际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复合人才。

3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专业教学计划来体现,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合理、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在制定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方案时,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增加部分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相应调整了课时分配;对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则增设新课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充实,突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实用性;科学论证,对有关课程进行整合,课程开设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目前的专业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四大部分,实现了课程模块化,综合考虑了对学生的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必须的专业理论及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具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的特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更准确,能顺应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4 课程体系构建与建设

4.1 专业方向设置

针对生源专业背景的复杂情况,在培养方案中,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分成影视动画方向和互动技术方向,第一学期安排两个方向公共的课程教学,包括艺术基础课程和互动技术基础课程,在第一个学期末让学生进行专业方向选择。调整后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每个专业方向的课程结构合理。

4.2 艺术设计基础

改变以往艺术基础性课程如素描、色彩、形态构成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艺术类基础课程调整成《艺术设计基础》,包括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两个部分内容。在专科已有的基础上,对艺术基础部分进行加深,实现专科与本科的课程衔接。

4.3 构建合理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影视动画向和互动技术两个方向分别设置专业课程组,例如:影视动画方向,课程组的设计主要包括摄影与摄像、影像与剪辑艺术、数字影视合成以及视觉设计基础、动画设计基础、三维造型艺术、网络动画、虚拟艺术、三维动画等课程,实现培养目标中熟悉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创作的能力。互动技术方向,课程组的设计主要按照图形学软件编程的设计思路,结合艺术基础进行图形图像软件的程序设计,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indows编程、网络编程、计算机图形学基础、3D程序设计基础、三维引擎及应用、互动游戏设计、手机游戏设计等课程,实现培养目标中具有较强的图形图象、手机游戏、互动游戏等编程能力,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

5 加强实践环节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的模式、实践课程的设计也因此发生变化。为了体现高职专升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色,提高办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必须长期深入的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产学结合的高职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的要求、动向,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在增设相关课程的同时,创建实训基地,进行校企合作。

本专业属于应用技术型专业,着重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掌握影视动画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理论构架,能独立完成小规模(或协同完成大规模)游戏架构设计与策划、手机游戏开发、网络游戏等工作。在教学过程中,70%以上的课程都是在机房里面完成,每门课程的学习、考核基本都是以作品形式完成。同时安排大量的课程实践环节,并要求教师把真题始终贯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企业的项目或参加竞赛的题目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

除了常规性的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之外,还以增强项目实践小组的建设,采用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相关实践环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协同学习兴趣。由专业任课老师担任兴趣小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以企业项目或参加竞赛的题目进行辅导。项目实践兴趣小组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影视动画创作小组。参加该项目小组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具备影视创作的能力后,鼓励其承接影视的制作以及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增强实践机会。

2) 动画制作小组。主要学习Flas和三维动画的制作和设计,指导老师帮助学生解决作品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其兴趣,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提高专业技术

水平。

3) 互动技术小组。主要学习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知识,掌握在艺术基础上实现技术的融合,包括Flash编程、虚拟互动技术、手机游戏开发等内容。通过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相关的项目,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6 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行业前景广阔,社会诸多行业都需要大量的从业工作者。加强教育规律研究和专业学科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为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以及就业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小红.对我国”普通专升本”教育20年的回顾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10):116-117.

篇5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2.044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ng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System of Digital Media Art In Hoai University

MENG Xiangbin, LOU Lilv, ZHANG Heng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iscipline of digital media art under the colleg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On the ground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media art and the constructing system, we built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system of digital media art which is fit for the environment of colleg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actions and methods of training program of digital media art in Hohai University,in which we combine the preponderant subjects of Hohai University and refle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conservancy.At the same time,the original training program is optimized in order to adapt the market demands for talents.

Key words digital media art;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and practice system; discipline fusion

1 目前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随着国内互联网、电子商务、CG产业及移动游戏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对相关领域的设计人才需求呈现出井喷的趋势,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行业的发展要求从业人员综合具备多种素质能力,培养具备良好科学素养及艺术审美能力,既懂技术又懂艺术的复合型创意人才,便成为了各设计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从2000年开始截止到目前,全国共有253所高校设立和数字媒体相关的专业。这些专业在建立之初大多设立在计算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或媒体与传播学院,但该专业的交叉性一度使数字媒体专业处在一种悬浮状态。2004年教育部在本科目录外新增“数字媒体技术”(080628S)和“数字媒体艺术”(080623W),从专业归属上来看两个专业均从属于电气信息类。①而在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又将“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两个专业严格分开,将数字媒体艺术划归到艺术学下面的设计学类,而数字媒体技术则保留在工学下的计算机类中。专业目录调整的情况反映出社会与高校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认识上的混乱。从全国各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的办学情况来看,普遍出现的问题为专业办学时间短、课程设置结构混乱、师资队伍薄弱、办学无特色、同质化倾向严重等。

2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点及构成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研究对象及时代背景决定了其所具备交叉性、融合性的专业特点。数字媒体艺术融合了美学、艺术设计理论、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工业设计、软件工程等多学科领域知识(见图1)。通过研究分析数字媒体艺术的内涵及交叉学科,可以为我们设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了解数字媒体专业人才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奠定基础。从数字媒体对象的表现形式来看,其表现形式超越了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等传播媒介,以互联网、移动设备、交互媒体为主要载体。传播内容突破了传统媒介以文字、图片为主的表现形式,而更多的是采用图像、动画、视频、游戏,这类传播内容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体现出信息量大、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性,其实现则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②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与知识结构必须围绕上述分析来展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知识与能力体系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艺术设计基础。学生应该具备采用新媒体形式进行艺术创意表现的能力与审美能力,具备数字内容艺术设计的基础。(2)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基础。掌握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媒体创作的能力,了解工程师的思维模式并能与之进行良好的沟通。具备整合多领域人才,进行项目设计管理的能力。(3)传播学及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知识基础。了解市场需求,熟悉数字媒体传播形式,能有针对性的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广传播。

图1 数字媒体艺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

3 河海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现状

河海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立在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正式创办于2007年。河海大学的教授、专家和科研人员早在90年代后期就开始了水电站建设的多媒体演示动画研究、航道疏浚的虚拟仿真研究、三维动画软件插件关键技术研究,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科研和师资基础。经过七年的办学实践,在取得丰硕教学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在2012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以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本科专业目录归属上属于电气信息大类,因此所招收的学生为理工科出身。大多数学生在刚入学时普遍对本专业理解错位、信心不足、内心茫然。(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科建立之初课程体系相对独立,既无法借鉴利用河海大学优势学科的平台,又不能体现河海大学水利行业特色,因此需要进行课程改革。(3)从学生评价体系上来看,有些地方与理工科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相互冲突,需要在评价体系做出相应调整,以符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规律。

4 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改革举措

从国内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育教学现状来看,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1)依托各校风格与优势学科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2)在教学模式上以项目案例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精神;(3)在强调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注重艺术基础理论、设计通识类课程的教育,在本科教学上实现厚基础、宽口径。(4)利用不同院系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兼容并蓄、跨界融合的创新教育思维。

因此,我们针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1)从研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科内涵、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关系、知识范畴、能力要求等方面入手,理顺思路、明确定位,构建符合艺术教学规律体现河海大学自身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③通过教学改革,对原有的数字媒体艺术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的定位,结合河海大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常州市地方产业特色,确立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今后的培养方向:以水利为特色,培养服务于信息及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交互设计、虚拟仿真方向的设计人才,引导学生进行与水相关的创新设计,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与水文化的对接。

图2 校内外平台资源与重点研究方向

(2)分析可结合的校内外平台及教学团队资源,最大限度将身边的优势资源整合利用,重建与之相关的课程模块,强化相关研究方向,建立能够体现河海大学水文化特色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结构(见图2)。通过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与校内优势资源平台建立联系,通过这种跨平台与跨专业间的交流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④目前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密切相关的平台资源有机电工程学院疏浚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室及其教学团队、物联网学院计算机图形学及虚拟现实科研团队。依托这些科研实力雄厚的平台与教学团队,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必能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从校外的平台资源来看,结合常州创意产业基地,以学生实践为核心,实现教学、科研、服务产业与社会三者的有机融合。⑤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及转型需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将核心课程整合为两大模块:信息与交互设计(交互电影,交互APP,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虚拟与仿真设计);影像与非线性编辑(动画与CG视效,水利工程仿真设计)。这种培养模块既体现了工科背景下的数字媒体专业特色,又突出了河海大学以“水利”为特征的办学特色。

(3)将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两个专业统筹考虑,在设计理论、基础专业技能、美学及艺术史、社会学研究方法与认知心理学等设计基础通识类课程模块上实现统一。目前现状是两个专业在基础专业技能方面的课程达到了较好的统一,但由于忽视基础艺术设计理论与设计史的教学、受本科教学职业化倾向思想的影响,相关的基础通识性课程开设得非常少,大量的软件技能教育充斥在三四年级的本科教学中。⑥即便是现在已经开出的设计理论基础课程,虽然授课内容一样,但由于课程名称、授课学期不一致而无法统一。我们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革。

(4)强调基础教育、设计通识教育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学生的专业就业方向。在解决上述三点问题的基础之上,我们调研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所面向的就业行业,根据行业要求调整三四年级专业课程。做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分出大概2~3个与具体的就业相一致的方向,去掉与之无关的专业课程,明确专业定位。

5 结束语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伴随着信息产业、创意产业发展而生,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强调跨界融合,设计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及工程技术的支持。与此同时,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也应紧随时代潮流发展变化。只有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科才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生命力。专业创办环境、学校自身优势特色、周边产业环境的不同,决定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能是单一的、一元化的“一刀切”模式,各学校应该结合自己本学校的特点与优势,培养能适应时代需求的特色人才。本文作为河海大学的教改项目成果,在探索具有河海大学水利特色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为与本校情况、环境相类似的院校创办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提供了参考经验。

项目基金:河海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艺术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课程与实践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ZX/13A001-O1)

注释

①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12(4):1-5.

②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探索[J].装饰,2008(11):100-101.

③ 候薇.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数字媒体教育研究[J].黑龙江高校研究,2011(2):150-153.

篇6

从事数字媒体专业人员要具有良好的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基础,能后进行数字媒体作品的设计,熟练掌握数字媒体的制作基础。同时具备坚实的数字媒体软件系统开发能力。技术与艺术并重,既有丰富的艺术细胞,又有坚实的技术操作。从就业方向来看,影视、出版、图书、游戏、新闻等媒体行业人才需求量大,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要基地,培养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才势在必行。

一、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现有的教材为类软件的基础教程,课程种类较多,而在实际学习中,缺少课程种类的事情经常发生。课程衔接的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没有做到两门课程能紧密相联,会出现课程重复或者课程断节现象。课程没有系统性,学生学习的种类很多,但实际真正能掌握的太少,技术熟练程度也不够。数字媒体教学没有显现出学校的特色,一味的按部就按的教W,致使学校的在该专业上教学水平降低。

(二)教学理论和时间操作课时分配不合理,设备设施落后

数字媒体专业分理论课和操作课。高职院校存在时间分配不合理的情况,理论课过多,操作课相对较少,学生不能及时的掌握掌握知识点在实践操作中的应用,实践课偏少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设备落后会让学生浪费掉大量的时间,硬件跟不上去,很多实践操作项目不能实行,或者性能不能跟上教学的需要,不利教学的组织,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三)教学模式有待改革

在现在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仍然运用传统的模式,教学模式仍得不到创新。以往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基础部分,没有与专业课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学生循规蹈矩,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创作水平。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不能达到学生自己的预期,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考试机制不够完善

对学生的考评方式不够系统,没有将学生的平时的测评成绩考虑进去,使学生不能在每个阶段的到肯定,学习不抓紧,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考试过分注重形式,减少了学生自我创作发挥的过程,忽视了综合能力的考察。

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强化课程设置

以现有的教材为基础,教师备课多涉及实用案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将知识点学习扎实。教师编排课程的时候,要有承接关系。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学习不仅美术、音乐等的课程,还应当开设影视、网络等跨专业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的学习数字媒体专业。学校还可以设置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就业意向的不同,增开课程,更加人性化的为学生提供帮助。

(二)改革课程体系

调整课程结构,理论课和实践课时间应该合理分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专业课程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实践操作,对理论课的知识点进行理解、练习、巩固、钻研。高职院校也要积极筹建实验室,增加视频采集卡、独立声卡、录音卡座、数码版、专业监视器等设施的配置,让学生能亲自的实践,提升实践操作的质量。为了展开更加全面的教学,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录像机等最好配备齐全,能满足不同课程的不同需要。

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的与校外的设计公司、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将学生带到实训基地学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并加以调整,了解社会中数字媒体行业的需求关系。

(三)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将基础课与专业课紧密的联系起来,打破“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将“素描”课程改成“设计素描”课程,“色彩”课程改成“装饰色彩”课程,增加学生的实地考察和课外写生课程,来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使思维更加活跃缜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努力使基础课程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四)完善考试机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考评成绩应该综合整个学期,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可以按比例计算,一个专项一次考察。考试的时候,应该由以往注重基础知识转变考察学生实践能力为主,兼顾基础知识的考察。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做出点评,评价不是要评价出作品的好坏,而是要指出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要积极的为学生提供作品展示的机会,辅导学生制作一些优秀作品,将好的作品进行网站推荐。

三、结语

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改革要针对其学科特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重视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整合,积极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职院校要创办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数字媒体专业,培养出多适应数字媒体产业需要的创新型技术人才,为推动国内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篇7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立和发展是在“市场导向”(Market-oriented)这一教育大环境下展开的。过去美术院校的“精英教育”模式培养下的是艺术家式的人才,而“大众教育”模式是针对市场的。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过去,传统的办学模式导致高校专业教学与市场严重脱节,造成“知识型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从而使大量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这充分说明原有培养模式不是针对社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已经不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高度技术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时代,所有最先进的技术、理念、都会被市场立刻消化,而且,这个消化过程正逐渐呈加速化发展趋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紧密联系高科技,因此,专业教学必须加强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与市场有效衔接的实习、实践环节,及时从市场获得最快的信息,才能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求。

一、专业教学建立与市场衔接的实习、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包豪斯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现代艺术设计实践引入设计的感知训练。吉迪恩曾评价过“自然,学生靠这些练习不会成为艺术家,但这些练习可为他们打开表达之门,给他们新的视野。诚然,在我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中,缺乏足够的设计实践是影响我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其中有办学条件的限制,也有观念的问题。很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不了解相关的行业知识。如交互媒体设计方向的学生经常由于缺乏对某类产品以及相关产品特性、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和消费者期待等方面的了解而使自己的设计成为空中楼阁、花俏而不实用。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寻找和创造条件,将专业教学同设计实践结合起来,才是解决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实习、实践环节是锤炼学生艺术思维和技术成熟的过程

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也普遍开设了许多操作性、应用性的软件设计课程,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与社会工作实际需要存在差距。其中有由于数字设计所结合的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造成硬件设备及教学软件更新的问题,同时也有因文理科复合型人才匮乏,理论、实践并重的师资稀少,最终导致课程教学肤浅、实际应用性差的情况。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上需要科学、合理的结合设计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的、顺利的适应这种“技术性的艺术表现”方向。实践就是带有很强技能技巧的揣摩与创作,这种揣摩与创作也正是锤炼学生艺术思维和技术成熟的过程。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实习、实践环节是对专业教学的有力促进

无论怎样的时代,艺术与社会、市场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在商业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国内艺术市场体系开始通过各种途径介入到中国的当代艺术系统的各个环节。作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教学需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实践环节,加强专业教学与社会、市场的互动关系,才能培养出很好的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学生。

虽然专业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但人才培养也是学校为企业服务的核心内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是改革发展学校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建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建设实习、实践基地的过程中。可依托企业,让企业来推进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学院要积极争取让企业和媒体单位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由企业与学校共同“量身定做”培养方案,根据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特点,突出学生创意实践环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根据企业中相应的岗位要求确定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等要素,并将各要素分解到专业教学与实践环节中,形成校内创意理论、专业技能训练与校外企业实践环节的渐进性循环,从而有力地促进专业教学的发展。

四、专业教学实习、实践环节建立的设想

(一)在专业课教学中采取一定的以服务社会项目为策略的设计实践

专业教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基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取一定的以服务社会项目为策略的设计实践,这样就会使师生不可避免的面对艺术、技术与市场三者关系的协调问题,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理念等。

(二)与社会企业、市场合作,建立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

通过与社会企业、市场合作,建立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专业对软硬件更新投资大的客观限制,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与市场结合更为紧密的教学场所。

篇8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校内教学研究项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性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编号:KJY2014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5-01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许多高校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1]。目前高校评教主要采用统一的评价结构,这影响不同学科评教的合理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不同其他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各个课程比较重视艺术设计和软件的综合操作能力,采用统一的评价模式难以评价该课程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在评教过程中,评教样本较少,不适合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灰色理论的基本思路是以小样本为基本出发点,实现对系统行为的正确认识[2]。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是根据该专业的教学目标为准则,判断课程教学效果与目标的实现程度。由于教学评估过程中既有已知明确的信息,也存在许多未知信息,因此,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

1.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计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是评价指标的设计,评价指标应该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既有客观指标,也有主观指标,根据国内高校评教体系,我们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二级指标分别表示为:教学内容(反映学科的新思想和新成果;内容充实、深浅适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准确性和科学性)。教学方法(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态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了充分准备;教学认真、有耐心;教学中充满活力;遵守教师行为规范)和教学效果(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学生掌握了本课程知识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灰色理论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主观与客观结合的方式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主观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客观方法采用熵权方法。采用灰色理论进行评价的基本思路是对教师评价数据进行灰色聚类,判断教师教学质量属于哪个灰色类。下面以某次评教的4名教师得分为例,来说明灰色理论综合评价过程。首先构建评价特征向量,如表1所示,表示4名教师在各个评价指标上的得分(按照百分制计算)。

表1 教师的各个评价指标得分

其次,对原始特征向量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标准化后的数据在[0,1]之间。接着求序列差、最大差和最小差,以表中最大值作为参考序列,求出每个评价指标值与参考序列的差值,序列差Δij。接着可以求出教师的关联系数如表2所示。

表2 教师的灰色关联系数

关联度越大表示教师教学质量越接近最优值。教师的灰色关联度为:

教师1为0.61107,教师2为0.62644,教师3为0.62864,教师4为0.60978。

最后进行白化权函数聚类,将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差”等灰类,可以计算出这4个教师的评价得分都属于“良”类。

结论

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仅需要一个系统科学的评教体系,也需要有一定的评教水平,但是目前对教学评教体系的研究还不完善,有许多问题还不清楚,这说明评价系统是一个信息不完备、不确切的灰色系统,本文正是基于此而采用灰色理论评价方法,这能够提高评价效果。

篇9

近年来,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数字媒体产业迅猛发展,数字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各行各业也伴随着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大。据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公告: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已被列为国家12个重点振兴产业对应的高职高专专业之一。基于这一现实环境,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纷纷开设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应用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教学内容

《UI界面设计》课程是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中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也是一门操作性强的实践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用户界面设计流程及制作方法。它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1、目标分析。通过UI界面设计原则与方法讲解,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了解人机交互的概念。(2)会比较不同时期用户界面特点。(3)理解用户界面设计的原则。(4)学会综合运用数字色彩与图文表现及图形输出等基础知识。(5)掌握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设计流程及制作方法。(6)能够对用户界面进行可用性测试和评估。

2、内容整合。为进一步实现目标,使学生达到相应的能力,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的整合,较以往专注于“先理论,后实践”而言,本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同步实施”的思路,将UI界面设计有关于社会学、心理学、人文学科等领域的知识由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穿插讲解,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结果,最终达到学生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教学方法

虚拟项目教学模式是建立在项目教学模式上的一种教学范式,主要体现为由教师虚拟项目,学生以虚拟项目为任务驱动,实现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教师根据特定的课程内容、知识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进行项目的虚拟设定,除教师的知识点引导外,有关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都由学生来完成。学生通过对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过程中的开发、实施、评价等基本要求,锻炼自己独立参与项目制作的能力。

三、教学实践

1、确定任务。由教师搜集相关用户界面设计的行业应用信息,了解市场需求动态。在大二学生已具备独立完成图形创意设计、色彩设计的专业能力上,最终确定虚拟项目任务为以“某灯具品牌的网站界面设计与制作”为例探索用户界面设计与制作。

2、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获得教师认可后方可实施计划。教师指导:首先,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确定网站设计的五个步骤――目标设计、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布局设计、视觉设计。其次,讲解网站界面设计的原则:以用户为中心原则、统一性原则、简易性原则。

3、项目实施。

①目标设计。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目标设计内涵,并确定目标内容。网站目标:通过界面设计形成品牌模式、进行品牌营销。用户目标:面向国内需求的消费者,通过界面的视觉效应,使之对产品类型有深入了解。

②功能设计。教师与学生对网站界面设计功能进行探讨,可选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拓展思维,最终确定功能设计方案:体现品牌创立与发展;展示企业荣誉证书;呈现室内分类灯具及应用工程案例;行业领域最新资讯平台;提供服务的技术资源;加盟合作交流区;邮箱号、地址及联系电话等。

③结构设计。建立在目标设计和功能设计的基础上,学生可开拓思维,梳理出结构。如,(1)导航包括首页、关于我们、实力见证、产品中心、工程案例、资讯中心、技术资源、加盟合作、联系我们。(2)产品图包括整体、面罩、散热器、灯体、驱动电源、接口、应用场景、色温示意等图。

④布局设计。学生搜集界面设计布局样式,通过分析、比较,结合界面布局的最新设计样式,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布局规划,做到区域的整体性、简洁性、易懂性。

⑤视觉设计。依据布局区域,学生进行每个区域的文字、图片、色彩设计。最终运用所学数字色彩的属性进行界面色彩定位。

4、检查评估。学生进行整体设计的检查,并模拟交互行为,通过模拟反馈,了解观看及操作网站的感受,自写评估感受,补充想要达到的设计效果。这些都拓展了书本上的知识范围,达到了相关课程知识的完整性融合。

5、应用测试。检验一个界面设计的标准即不是某个项目开发者的意见也不是项目成员投票的结果,而是最终用户的感受。所以界面设计要和用户研究紧密结合,通过市场调研,为最终用户设计满意的视觉效果。制作者赴灯具品牌市场进行走访,向多个品牌商老板展示已完成的界面设计,询问感受及改进内容,客观记录,并修改不足。通过实地现场调研,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索热情,倾听品牌商的建议,更对自己的设计有了进一步改进认识。

篇10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集中体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的理念。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是一个交叉学科领域,涉及戏剧与影视学类、设计学类、计算机类、美术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以及新闻与传播学类等多个专业,涉足广泛,内容丰富。

近几年,国内众多高校纷纷开设或者正准备申报该专业。相比于传统老牌艺术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虽然也属于艺术类学科,但该专业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在各高校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学科归属及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也不尽如人意。针对目前状况,我们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与兄弟院校共同摸索和实践的基础上,e极开展项目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将项目教学引入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创作课程的授课中来,以虚拟或现实的项目为依托,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完成专业的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艺术类学科,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关注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更应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课程比重;重视学生将课堂上的知识点转换为实践掌握的能力,而项目式教学就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个教学目标。

随着项目式教学的深入实践,在不断探索和经验积累过程中,我们专业逐步摸索出了一些适应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创作课程特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项目从立项开始到完成创作,共分为三个教学阶段,分别是影视创作前期、影视创作中期、影视创作后期。

1影视创作前期重视项目可行性方案的论证

影视创作前期,是整个项目教学开展的关键,在这个阶段重点要解决的是让学生理解整个项目教学开展的意义,清晰整个影视创作前期需要具备的知识点。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参与兴趣,为下几个阶段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影视创作前期阶段将着重于整个项目的前期策划,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于项目开展可行性的论证。教师在授课伊始会根据班级学生特点,让学生提出项目的初始方案,然后针对学生的方案提出分析讲解,根据学生的创意和想法提出修改和指导性意见,并让学生在论证项目可实施前提下,结合班级学生特点,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共同来承担项目中的不同分工,以团队的形式参与项目教学的实施,在班级中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

2影视创作中期强调学生团队中项目实施的实践性

在这个阶段重点要解决的是引导学生如何用一个正确的心态去积极参与项目的开展,需要让学生有一个身份转换的过程,明确自己将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准备担任的角色,转变自己学生的心态,对应项目中职务的需求去进行身份转换和自我要求,以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份和责任心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来。这个阶段非常重要,也是学生问题暴露最多的时候,教师需要认真且极富耐心的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学习和实践,并注意学生因遇到各项困难而产生的心态变化,在纠正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同时,及时解决和引导学生心态的问题,这对于整个项目的实施及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有益且及时的。

创作中期则是整个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对前期的教学进行一个系统整合,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实践,特别重视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也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有一个很好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