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税务风险指标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6 16:46: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税务风险指标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税务风险指标管理

篇1

一、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增长时期,正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时刻。以“营改增”为代表的税种改革强化了税收在促进分配正义、鼓励投资、扩大消费与就业以及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的调控作用(陈晴,2015)。2014年6月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于2016年基本完成重点工作和任务,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由此确定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建立科学、公平、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三方面改革目标(贾康,2015)。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资金为辅的多元化经费格局。高校作为非盈利组织,在公益目标完成的前提下,对部分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依法取得科研项目经费,技能培训、房屋场馆租赁等方面的收入,能够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随着高校涉税收入的增加,其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也在不断上升。高校应该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认识,评估税务风险关键控制点,建立科学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方案,采取相关措施,有效降低税务风险。

二、高校税务风险管理概述

(一)高校税务风险的内涵

税务风险是指高校在日常运转过程中,因涉税行为未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未来利益的潜在损失(王雄英,2011)。税务风险的产生受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变化以及纳税人主观行为的影响。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经典的“五因素理论”将税务风险管理要素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控制环境:风险管理与高校其他管理活动一样,都会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控制环境是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2)风险评估:将己经被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出风险的级别和影响程度。风险评估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重点。(3)控制活动: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研究应对措施,完成预先设定的控制目标。控制活动是税务风险管理的核心。(4)信息与沟通:在税务部门、高校内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间搭建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保证信息获得的及时性。信息与沟通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5)自评与监督: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检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接受监督,发现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自评与监督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税务风险类型

1.按照风险来源不同划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指由于高校管理层未对税务风险有正确的认识,内部控制建设不到位、税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产生的风险。外部风险指由于国家相关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断更新完善,外部的市场环境变化等产生的风险。2.按照风险类型不同划分为资金支出风险、信誉损失风险、税务违法风险。资金支出风险指由于未按税法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产生的风险。除补齐税款外,还要缴纳滞纳金和罚款,会对高校的现金流产生影响,造成额外资金支出。信誉损失风险(陈天灯,2013)指高校因纳税行为不规范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严重后果,使高校信誉遭受损害。税务违法风险指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导致高校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存在重大偏差,在涉税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3.按照影响程度不同划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税务风险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一般风险影响较小,通过及时纠正,所产生的后果是可控的。重大风险影响程度大且后果难以控制。

(三)高校税务风险管理

高校税务风险管理指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的过程。税务风险管理包括制订风险管理策略、落实风险管理权责,不同程度的风险采取对应的措施,将控制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对潜在的风险建立预警机制,提前识别风险发出的信号,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管理效率,在涉税行为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开展税收筹划,降低税收成本,实现降低税务风险的管理目标。

(四)高校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高校对税务风险管理认识不够,而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尚处于建设初期,存在税务风险管理人才缺乏、信息化建设不到位的现象,导致税务风险管理还不规范。1.税务风险管理认识不够。高校内部控制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制度和体系建设处于不断完善中。税务风险管理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约束机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税务风险管理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但高校长期以来对税务风险缺乏科学的认识,认为税务风险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责权落实不明确。2.税务风险管理人才缺乏。随着高校事业的发展,外部税收政策和税收环境的变化增加了税务风险。大多数高校还是采取财务人员兼任税务会计的方式,缺乏税务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导致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高,对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和税收法规信息缺少研究,不能全面准确把握最新的税收政策。3.税务信息化建设不到位。高校的税务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薄弱环节,高校的财务系统、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组合,使得税务信息无法进行合理利用和数据对比分析,对高校纳税情况不能进行合理的评估。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无法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只能采取被动和应急方式应对税务风险。

(五)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也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税务风险管理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内部控制这一重要手段,可以规范高校经济业务活动,明确权责分配,合理控制税负水平,保证涉税事项合法合规。高校税务风险管理首先要完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准确、有效决定着税务风险管理的效率。税务风险管理的效果也反映出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对高校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COSO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理论给高校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启示,风险管理概念应贯穿于高校所有的经济业务中。将内部控制作为风险管理的关键点,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深入研究符合高校税务工作特色的管理方法,通过税务风险识别评估,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税务风险。做好税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

(一)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目标

高校税务风险管理要求以风险为导向,对高校面临的税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强化高校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税务风险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间的融合,构建出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税务风险的系统,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高校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对涉税业务采取事前预防、事中管理和事后反馈的管理方式。积极做好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与配合,防范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税务风险。

(二)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原则

1.独立性原则。高校要按照税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对涉税事项进行纳税申报,及时缴纳税款,对税务资料进行存档。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针对不同的业务性质和岗位要求,明确职责权限。对于机构设置、治理结构、业务流程和权责分配应符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要求。工作人员按照权责分配,履责尽责,保持良好的独立性,以确保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公平和公正。2.协作性原则。随着高校涉税事项的增多,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时,需要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间的配合,及时沟通,信息共享,以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效率。要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避免因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3.重要性原则。在税务风险管理中,把握重点事项,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对涉税业务进行分析,识别关键风险点,对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税务风险采取控制措施,进行重点监控。对影响程度一般的风险,保持适度关注。高校要结合具体情况和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有重点地开展税务风险管理活动。

(三)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指标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是实施高校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评价的首要步骤,高校税务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满足科学完整、具体实用的要求。设计指标时要考虑到评价的目标,符合评价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本文以COSO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框架为理论依据,结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的要求,参照税务风险测评和内部控制要素,选取控制环境、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信息沟通、监督改进5个层面共20个指标构建出高校税务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四、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评价

税务风险评价方法有很多种(沈峰,2015),有德菲尔技术法、层次分析法、沃尔评分法,等等。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对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由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专家对税务风险管理指标运行情况进行打分,评分标准见下页表2。对于完成情况优秀的指标得5分,完成情况良好的指标得4分,完成情况中等的指标得三分,以此类推。专家对税务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中所有的指标进行打分,统计汇总后得出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评价表,见表3。根据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评价总得分情况,按照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标准,可以对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一个综合评价。得分在80—100分的,说明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是有效的,暂不存在风险。在60—80之间的,说明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基本有效,不存在重大风险,但还是有风险因素存在,继续给予关注。得分在40—60分之间的,说明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效果较差,要结合具体指标发现问题,找出关键影响要素,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的产生。得分40分以下的,说明内控基本是无效的,存在重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改善内部环境,分析风险点,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五、加强高校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内控机制,强化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在高校内部树立全面风险意识,确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管理层要从高校发展战略的角度优化内控环境,将内部控制建设作为高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税务风险管理内控方案,并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内控体系建设中要明确对象,厘清职责,落实职责范围,加强税务风险防范责任。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配备合格的管理人员负责外部涉税工作,对涉税事项可能带来的税务风险进行分析。对各项政策法规和税收政策进行研究,找到适合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规范纳税行为。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有效识别税务风险

高校应推进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在税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以信息化为依托,健全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准确提供各类税务信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大数据”,有效识别税务风险。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整合现有资源,搭建共享信息数据库,设置预警线,逐步实现税务风险管理的系统化。通过内控机制的强化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对掌握的高校税务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监控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税务风险。

(三)加强控制活动,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税务风险管理中涉及的内外部机构、部门之间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将从外部获取的最新的税收政策法规及时传达到各业务部门,提高高校涉税行为能力,以利于风险控制活动的开展。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藏的税务风险。对涉税业务进行事前风险检测与评估,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重要性排序和定量评估,确定出税务风险级别和影响程度,制定必要的应对策略,全面提升高校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运转的效率与效果。高校应借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政策出台的契机,把握国家财税改革总目标和要求,推进税务风险管理,更好地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教研等各项经济业务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晴.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理念变迁与制度回应———以税收正义为视角[J].法商研究,2015,(3).

[2]贾康,刘薇.论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J].税务研究,2015,(1).

[3]王雄英.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1,(10中).

[4]陈天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3,(6).

[5]沈峰.略论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的构建与测评[J].税务研究,2015,(7).

篇2

一、前言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建筑企业的税收征管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因其独特的特点,纳税环境较为复杂多变,税务风险日益显现。为了企业的和谐发展,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关键。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在管理机制、预警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

(一)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中存在问题

企业领导和项目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风险管理过于被动,缺乏主动、整体、系统的体系,许多施工企业往往过于看重眼前利益,税务管理意识薄弱,加大了税务风险;岗位未设置或设置不合理,大多数施工企业并未有设置特定的税务管理机构,有些设置相应岗位的也没有行使税务管理职能,只是做简单的报税工作,例如某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税收管理岗位上只是由一般的财务人员兼任,没有分管税收的专业人员,这导致在多次工程建设工程中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税务风险;税务信息收集不全面。某大型股份制建筑施工企业其业务遍布中国多个省份,在浙江、江苏等地均设有分公司,然而各个分公司却未设置税务信息收集岗位,全国各地的税收政策会有差异,其税务信息不共享让该企业在后续的税务管理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成本。总的来说,税务风险管理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其管理机制存在的不少问题,需引起重视。

(二)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存在问题

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就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评价监测税务风险。其问题主要表现在:税务风险识别不到位,风险模型研究不深入,仍以指标为主;风险判断评估不正确,缺乏系统的操作办法和科学方法论指导;风险控制应对措施单一,不能根际实际企业情况和风险等级细分策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收益分析不够深入。某建筑施工企业是省级重点企业,公司积极推进内部管理,在税务管理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对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出每个指标的税务风险绝对额和相对额,并通过公式得到相应的评价值,从税务风险指标之中,60%属于税务风险正常区域,30%属于税务风险关注区域,只有10%属于税务风险可疑区域。然而该施工企业却忽视了10%的可疑指标,从而没有制定有效的规避手段,结果在之后工程建设之中,就是这可疑的部分导致了企业的重大经济损失。可见,税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三)缺乏风险管理的有效监督

税务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审计部门往往对税务风险的认知和关注程度不够,对于税务机关的核查都只是临时应对,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让税务风险管理没有良好的监督机制,从而放纵了企业对税务风险的有效管理。

三、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

应建立起企业的税务文化,公司领导层应首先提高税务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税收观,起到典范作用。其次,将企业的文化建设之中增添税务文化建设。再次,更应加强各个员工的税收意识,共同参与到企业税务管理的工作之中,积极开展税务管理工作,有理有节的减少企业税务风险成本。

(二)建立企业税务管理机构

应设置独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配置专业人员进行税务管理工作,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对于项目较多,分公司较多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其项目多,税务复杂,其税务管理效能低下,为保证税务信息流通顺利,降低税务风险,应设置相应的专业负责人,主管总公司、分公司的税务工作,对各级人员明确其责任和权利,并定期进行岗位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税务管理能力。

(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体系

应建立起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实现良好的税务风险控制机制,这有助于企业对税务风险事前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减少企业的税务风险。应建立起实时动态的风险评估制度,不同的施工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自身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情况等方面评估税务风险种类、可能及影响程度。在有效的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兼顾成本经济原则,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在我国有不少应缺乏风险评估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实例,故在重大资产投资时或者是重要的企业决策时,应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评估。

(四)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监督

在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监督之前,应首先建立起长久有效的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平台,确保企业对税务信息进行准确的收集、传递与沟通,建立起相应的法律案例信息库,加强同社会税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为税务风险管理监督机制的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之后,应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建设纳入企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中,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中明确各个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对在监察中发现的问题,企业应及时处理,制度相应的措施,对于典型案例应纳入信息库,供相关人员学习借鉴。

四、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税务风险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建筑施工企业因其纳税环境复杂多变,税务风险更为增大。只有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才能让建筑施工企业良性和谐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青平.论大型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2,(1).

篇3

一、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及方法

(一)国外研究情况

国外对于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美国颁布的萨班斯法案,该法案第一次对税务风险管理提出了全面具体的要求。在萨班斯法案的基础上,美国COSO委员会于2004年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定义了企业风险管理内涵。澳大利亚的学者Michael Carmody(2003)认为,税务风险就是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T0M Neubig(2004)认为,税务风险管理是指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进行审核,寻找最易引起税务执法机关关注的事项并事先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既不引起税务执法机关关注,又能尽量地少缴所得税,这个过程就是税务风险管理。Erle(2007)认为,税务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体系的一部分,由董事会负责,税务风险最终由股东承担。

(二)国内研究情况

范忠山、邱引珠(2002)认为,税务风险管理是指,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事中控制、事后审阅及安排,以免于或者降低税务处罚,从而尽可能地规避纳税风险,尽可能地获取“节税”的收益,降低税收负担。金道强(2005)认为,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之一就是构建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即把税务风险纳入到日常管理中,同时在机制方面构建一整套完善系统。张晓(2010)认为,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应纳税但未纳税、少纳税,因此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法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相关优惠政策,多缴纳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

本文遵循税务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控”基本方法,在识别、评估电力企业主要财税风险的基础上,以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为核心,前移财税风险管理端口,将风险应对、监控有效衔接,改善财税风险管理滞后的问题,实现财税风险事前预警、事中管控、事后监督的闭环管理。

二、电力企业税务风险框架及主要风险

(一)电力企业税务风险框架

财税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在财务风险下管理财税风险。从实务来看,财税管理又包括纳税申报、财税核算、发票管理、纳税筹划等主要业务,应从业务入手识别风险。因此,财税管理风险应包括4个三级风险,如下图所示:

(二)电力企业税务主要风险及成因

1、纳税筹划风险

由于对税收政策掌握不到位,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受限,筹划方案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公司纳税成本增加或面临监管部门处罚。

风险成因:未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到位,财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及经验受限,税收筹划方案不合理。未建立完善的纳税筹划方案实施策略,方案实施中相关措施执行不到位。

2纳税核算风险

由于对税收法律法规掌握不到位,计税依据、税率适用不准确,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财税核算不准确,纳税成本增加或公司面临监管部门处罚。

风险成因:税收优惠政策理解与执行不到位,多计税款。增值税应税收入未足额计提销项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进项税额未足额转出。少计、漏记营业税应税收入,税目、税率适用不当,差额征税政策执行不到位。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不准确,收入未完整入账,逾期应付未付款项、政府补助未及时转收入,超范围、超比例列支人工成本,业务招待费调整不完整,列支与收入无关的支出,成本中列支资本性支出,资产减值准备未进行纳税调整等。合同提供不完整,税目、税率适用不当,少计、漏记印花税。少计、漏记其他税费。

3、纳税申报风险

由于纳税申报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等原因,导致纳税申报违法违规,造成公司面临监管部门处罚,影响公司形象。

风险成因:未按时申报,且未及时到财税机关办理延期申报手续。纳税申报资料相关数据不准确、不完整,审核不严。未及时组织资金足额缴税。未依法办理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手续。各项税收优惠未依法办理备案(审批)手续。

4、发票管理风险

由于发票领、用、存、销不符合规定,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等原因,导致发票管理不规范,公司面临监管部门处罚。

风险成因:未经审核开具发票,为调节收入或利润虚开发票。转借、转让、代开发票、自行扩大专业发票使用范围。未建立发票使用登记制度,未设置发票登记簿并按规定存档。未按照财税机关的规定存放和保管发票,擅自损毁。取得的发票违法违规或未及时取得发票,发票审核不严。应取得而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未及时认证抵扣。

三、电力企业主要税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一)电力企业主要税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1、基本思路

为实现事中、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的转变,实现对财税风险的动态、量化、在线监控,拟建立的财税风险预警指标模型应包括财税风险预警指标、指标阀值和应用机制三个组成部分,三者互为依托、相互作用。

2、预警指标选取

为确保预警效果,税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指标的可操作性。选取的指标数据应易于获取,能直接或间接地从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提供的年报、季报等得到。

指标的显著性和敏感性。税能够灵敏地反映企业税务风险产生变化的情况,使得预警结果具有前置性、及时性特点,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撑。

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即指标选取过程及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指标应该能够消除公司规模、地域差异等所带来的影响,使得不同公司具有可比性。

3、预警指标阀值设置

阈值又叫临界值或阈强度,是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常用的阈值界定方法有三种,分别为比较法、波动法和专家征询法。

(二)预警指标体系

遵循前述方法,选取并测试了预警指标,建立了应用机制,完成了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1、财税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内涵

以财税风险为导向,以“主要税种、高风险领域、频发业务”为主体,以“依法合规、定量评估、动态管控、在线监控”为原则,“点对点”选取财税风险预警指标,综合运用比较法等方法设置财税风险预警指标阀值,能够实现实时、在线、量化的财税风险预警工具。

2、财税风险预警指标及应用说明

(1)增值税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匹配率

指标公式:

年度增值税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匹配率=年度增值税进项税总额/年度增值税销项税总额*100%;

月度增值税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匹配率=月度增值税进项税额/月度增值税销项税额*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比对年度增值税进项税额总额与年度增值税销项税额匹配度,检查公司增值税抵扣比率是否合理、充分。

(2)可抵扣进项税额费用类支出比率

指标公式:

可抵扣进项税额费用类支出比率=可抵扣进项税额费用类支出/费用类支出总额*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检查公司可抵扣进项税额费用类支出占公司总费用类支出比例,分析公司增值税进项税额获取是否充分、合理。

(3)所得税贡献率

指标公式:

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收入总额*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核算应纳所得税额占收入的比例,检查公司所得税贡献率是否符合税务机关相关要求,同时检查公司所得税贡献率是否达到公司纳税筹划目标。

(4)职工福利费税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

指标公式:

职工福利费税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职工福利费实际发生额/年度应付职工薪酬*14%*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测算各公司职工福利费实际发生金额与税前列支限额的一致率,检查各公司是否依法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行为。

(5)工会经费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

指标公式:

工会经费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工会经费实际发生额/年度应付职工薪酬*2%*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测算各公司工会经费实际发生金额与税前列支限额的一致率,检查各公司是否依法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行为。

(6)职工教育经费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

指标公式:

职工教育经费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职工教育经费实际发生额/年度应付职工薪酬*2.5%*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测算各公司职工教育经费实际发生金额与税前列支限额的一致率,检查各公司是否依法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行为。

(7)业务招待费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

指标公式:

业务招待费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业务招待费实际发生额*60%/年度营业收入*0.5%*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测算各公司业务招待费实际发生金额的60%与税前列支限额的一致率,检查各公司是否依法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行为。

(8)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

指标公式: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实际发生额/年度营业收入*15%*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测算各公司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实际发生金额与税前列支限额的一致率,检查各公司是否依法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行为。

(9)公益性捐赠支出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

指标公式:

公益性捐赠支出发生额与税前列支限额一致率=公益性捐赠支出实际发生额/年度利润总额*12%*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测算各公司公益性捐赠支出实际发生金额与税前列支限额的一致率,检查各公司是否依法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行为。

(10)加计税前列支研发类支出占研发性支出比率

指标公式:

加计税前列支研发类支出占研发性支出比率=加计税前列支研发类支出金额/研发性支出总额*100%。

指标说明:

本指标旨在通过测算各公司加计税前列支研发类支出金额占研发性支出总额比率,检查各公司研发性支出资本化比例情况及是否依法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行为。

(三)应用机制

建立财税风险预警模型定期评估更新机制。电力企业财务部门应至少每年一次定期组织财税人员、涉税业务人员、外部财税专家等业务骨干,采用集中研讨等方式,评估现行财税风险指标、指标阀值、结果应用的实用性、适用性与合理性,并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完善财税风险预警模型。

建立财税风险预警情况定期分析报告机制。电力企业财务部门组织下属单位每月或每季度开展财税风险预警结果分析工作,针对财税风险报警情况,深入查找原因,挖掘管理薄弱环节,如确认为财税管理漏洞,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

篇4

一、引言

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董事会和管理层决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型能够更加有弹性地应对可能带来遵从风险的经济环境的变化。财政部从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相关税收政策,至此“营改增”改革政策将全面推行。据统计,关于增值税的法规文件2010年有650项,2011年有569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完成申报任务要填300多个表格。这对企业的会计、财务系统和电子化要求都很高。企业为了符合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情形和范畴,如果不从改变经营安排入手,而是简单采取一些账务处理技巧靠近政策规定,忽略享受税收优惠必要的程序和备案手续,将存在很大的政策风险。

二、熵在税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税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诸多学者借鉴美国2002年COSO公布《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来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芦笛,2013)。也有一些学者提出构建一个能融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盖地,2009,胡国强,2012)。王玉兰(2013)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审计结果公告,构建了国内大型企业税务风险分级体系。

由此可见,目前大多研究主要集中于论述税务风险体系的构建,同时缺少以内控为研究视角、以项目为对象的风险评价模型,通过这种模型,既能衡量企业疏忽导致的企业税务损失的增加,又能激励企业正确筹划带来的企业税务利润的创造,各部门能够依照模型设计的指标细化分工、明确权责利。

为此,我们引入物理学上“熵”的概念来计量税务内控的有效程度,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充分发挥作用时,企业的经营活动将呈现出有序的状态,一切行为都按照预先规定的经营轨迹开展,企业中的人、财、物井井有条,熵值越小。而当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出现疏漏或失效时,如企业税务内部控制系统的某项控制要素与理想状态产生了偏差,将会使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某个局部、甚至全部经营活动游离于管理层的控制之外,从而在企业内部产生混乱,使企业活动处于无序的状态,熵值就越大。

根据管理熵理论,我们把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系统各要素的管理熵值的计算公式确定为:

…………………………公式1

其中,为企业税务内控活动系统的第i个要素的管理熵值;为该要素的平均偏差率。i代表税务内控系统的第i个要素,j代表某要素所包含的第j个指标,为第i个要素出现偏差时,其风险是由该要素的第j个指标的偏差所引致的概率 (即要素内各指标的偏差率占要素总偏差率的百分比)。

三、价值驱动的税务风险评价模型指标设计

本文将税务内控与会计内控相结合,以经济内容作为项目分类,设计了各种细化指标,将一个企业全年的税务行为(按对税务利润的影响有正有负)确认为样本量,统计出偏差数值、偏差率和该偏差率占要素总偏差率的比重作为熵公式的影响因子,最终计算出衡量企业税务风险的熵值,以此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与税务协调指标

1.具体评价标准有:①收入款项入账不及时―偷税;②货币资金损失―非经审批所得税前不能列支③向特定人的借出款项不及时收回,需借款人承担个人所得税④已发生的应付费用不结算、不支付,导致相关费用税前不得列支;⑤长期货币资金出现红字;⑥货币资金结余额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严重不符;⑦不设置“银行存款”账户,收入全现金循环;⑧“物流”与“资金流”不配比。

2.主要涉及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及附税、企业所得税。

(二)销售收款内控制度与税务处理的协调指标

1.具体评价标准有:①收入计量不准;②隐匿实现的收入;③实现收入入账不及时;④斯视同销售行为未作纳税调整――(注意:视同销售收入可以作为扣除业务招待费及广告宣传费的基数); ⑤销售货物的税务处理不正确;⑥收入和成本、费用不配比,成本分配不正确;⑦虚计销售数量,多转销售成本;⑧销货退回只冲减销售收入,不冲减销售成本。

2.主要涉及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及附税、企业所得税。

(三)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与税务协调指标

1.具体评价标准有:①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及初始计价不符合税法规定;②固定资产折旧及摊销不及时或不符合税法规定;③固定资产后续费用的处理不符合税法规定;④固定资产清理的处理不及时或不符合税法规定。

2.主要涉及税种:房产税;企业所得税。

(四)投资内部控制与税务协调指标

1.具体评价标准有:①固定资产投资;②无形资产投资――不能合理区分研发支出与开发支出;(3)股权投资;(4)债权投资。

(五)筹资内部控制与税务协调

1.具体评价标准有:①不同筹资下的税收成本最小化②资本结构合理性问题③在保证资本结构安全合理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负债的抵税效应;④协调处理金融负债与内部负债的税收负担;⑤股东向企业的借款比例应适当控制(5:1,2:1)⑥充分发挥租赁的节税与资金转移效应;⑦筹资利息(资本化、费用化)纳税筹划。

(六)薪酬内部控制与税务处理协调指标

1.具体评价标准有:①薪酬兑现、考核制度必须做到与税法的协调;②薪酬的税前列支不合理;③职工薪酬的个人所得税税负过重。④薪酬兑现方式充分发挥税收临界点效应;⑤补贴包干方式下如何与个人所得税政策协调;⑥投资人的薪酬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七)经济合同内部控制与税务处理的协调指标

1.具体评价标准有:①合同中货物销售价格的确定 。如含税价格与不含税价格;离岸价与到岸价;出厂价与目的地价。②合同中经营方式的确定; ③选择有利于降低税负的货款结算方式 ;④合同中正确表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经营行为;⑤违约责任与税前列支,违约金赔偿金,罚款与罚金、罚息。⑥合同签定应当考虑税收成本。

(八)并购活动控制与税务处理的协调指标

四、建立“以项目为中心、以价值驱动为主线、权责明确”的税务风险评价模型

基于熵原理的税务风险评价模型,以项目为中心,明确了评价主体、范围和业绩考核的对象。以价值驱动为主线,从经营、筹资、投资等环节寻找税务的风险识别点和价值创造点,将风险和绩效匹配,做到权责明确。

文章以广西某房地产企业作为实例,对该企业的税务风险活动按照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全面调查,得出了其2012年度税务内部控制调查测试结果,计算出企业税务风险活动的熵值,如表3所示。

该房地产公司税务内部控制调查测试结果表明:该项控制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出现疏漏,将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管理熵增加。就该项控制活动本身而言,增加了 0.053 个单位的管理熵。

五、结语

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税收管理严格的日益规范给企业规范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十年将会迎来除增值税以外的个人所得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诸多税种的改革。正确识别、评估税务风险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的细化,也是制定税务风险应对措施、及时控制风险的依据。基于熵的税务风险评价模型设计,通过度量风险偏差和波动性,将事项的重要性和波动性自动评级分类,层层解构各项风险指标,实现系统、动态地监控每一项价值活动。

参考文献:

[1]盖地,张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9(8).

[2]胡国强,吴春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综述与框架构建[J].会计之友,2012(31).

[3]赵序海.税务系统会计集中核算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11(44).

篇5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税收法规体系不断健全,营改增不断推进,税务稽查力度不断加大,加之市场化程度加深带来的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日趋剧烈化,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税务风险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隐蔽性、突发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更加关注税务风险问题,积极探索和不断增强防范控制商业银行税务风险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商业银行的安全、持续、高效、健康发展。

一、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含义和特点

(一)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含义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是指在现有的税收政策体系条件下,由于作为纳税人的商业银行未能够科学、正确、有效地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使得商业银行计算、缴纳税款以及进行税务管理方面不规范,从而可能面临法律制裁、声誉损害、财务损失等直接或间接损害的风险。商业银行税务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税务风险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具体表现。

(二)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特点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是税务风险在商业银行领域存在的风险,因此它必然具有税务风险所具有的共同性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存在客观性,税务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杜绝的风险。二是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虽然税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由于受到内外部因素的综合而复杂的影响,对于具体的某家商业银行而言,税务风险的发生常常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三是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与收益存在不对称性,如果商业银行存在少缴税款现象,一旦被查出可能面临着巨额罚款和滞纳金惩罚,惩罚金额可能远远大于少缴纳的税款。四是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结果具有可度量性,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能够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技术方法,从而识别、评估商业银行的风险发生概率和利益损失程度,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举措。

二、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主要变现形式

1.确认与计量会计要素不准确。根据会计准则来准确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是准确反映商业银行会计信息,为商业银行应税事务提供真实、准确数据的基础。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如果存在会计行为失误、会计制度执行偏差等情形,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并引发一定程度的税务风险。2.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全面。一些商业银行从事税务工作申报的税务人员,如果不能够深入了解税收法规和政策,会在无意识中为商业银行带来税务风险。3.涉税工作管理力度不够。由于商业银行税务管理直接涉及到纳税申报、计税资料提供、税务统筹、税款缴纳等多个部门,如果在商业银行税务管理全过程中,各部门之间不能够各司其职和规范操作,就给可能银行带来缴纳滞纳、申报金额错误等风险。4.缺乏税收策划的责任意识。税收筹划能够在涉税行为发生前,通过统筹安排、全盘谋划,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税收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商业银行内部从事税收筹划的主要为一线部门,部门的业务人员因为缺乏对税收法规政策的了解,或者对涉税事项的责任意识不强,与财务部门不能够进行有效地事前沟通,造成涉税行为发生后为商业银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商业银行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内部因素方面,一是由于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大多实行“一个城市对应一个纳税机构”的模式,在同一个城市内又进行纳税机构的县区划分,每个纳税机构都对应不同的税务机关,使得纳税环境比较复杂多变,导致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系数不断增加,税务管理难度增大;二是由于部分商业银行个别中高管理层对税务风险认识不到位,对税务风险源头管控不够重视,存在侥幸心理,不注重对涉水活动进行初期预测、分析和处理,缺少对业务交易方式方法的筹划和探索,从而带来税务风险;三是大数据时代的业务系统升级改造,推动了商业银行税务业务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职能弱化,从而为商业银行带来许多潜在风险;四是一些商业银行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能力和素质不高,产生一些理解和操作错误从而带来人为性的税务风险。外部因素方面,一方面由于税收法律法规本身缺乏明确、具体的可操作性,使得不同地区的税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可能对税法、税目理解不同,从而为商业银行带来税务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期,税收政策作为一种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的变化调整相对比较频繁,加之税收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使得商业银行产生新的税务风险。

三、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实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缺乏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动态化的自律行为和管理手段,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在现实的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错误观念和落后意识的影响,加之商业银行对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一些商业银行管理者缺乏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导致商业银行内部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责任难以真正得到有效落实。

(二)尚未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纳税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

一些商业银行尤其是一些分行、支行缺乏基础性的税务风险内部管理的制度、标准和流程,还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纳税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在对税务风险点的辨别、判断和防范方面,只能够单纯依靠专兼职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使得商业银行纳税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差异性,难以实现长期性的商业银行纳税风险管理。

(三)常态化的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尚未完全形成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不能是“一阵风”,而需要采取常态化的管理和防控措施。落实在商业银行的务实性操作实践中,由于商业银行从事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人员、机构等不健全,对税务风险防控的研究部署不到位,使得商业银行尚未真正形成常态化的税务风险管理和防控机制,导致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和防控工作出现抓一阵、停一阵的现象,难以产生持续有效的效果。

(四)存在商业银行税务风险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

由于商业银行具有经营规模大、分支机构多、业务层次繁杂、信息数据量大、经营风险点多等特征,要实现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必须要高度重视商业银行税务风险信息的沟通交流。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由于人员、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管理层统筹协调不到位等问题,常常使得一些商业银行存在税务风险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不利于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真正、有效实施。

四、商业银行构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环境

一是要在商业银行系统加大税务风险宣传力度,并将税后经济经济效益与员工绩效考评体系紧密挂钩,增强商业银行全体人员的税务风险意识;二是要结合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和税务风险管理实际,建立完善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职责分工;三是要明确考评指标和奖惩条件,建立科学有效的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审计和内控管理绩效考评机制。

(二)建立完善纳税评估风险及预警指标体系

纳税评估是加强商业银行税收征管的重要措施,它不仅有助于税务机关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税源监控,减少征纳税成本,而且能够有效帮助商业银行分析评价自身涉税情况,从而减少纳税失误和降低税务风险。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将商业银行的纳税风险分为收入类、成本类、费用类、利润类、资产类等不同类型,并确立对应的相关指标和计算公式,建立完善的纳税评估风险及预警指标体系,从而切实加强对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

(三)加强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常态化管理

一是要加强对分支行设立、迁址、撤并以及业务创新、金融产品研发、发票管理、重大合同签订或变更等日常经营活动的税务风险管理。二是要加强对商业银行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纳税核算的风险管理。三是要加强日常纳税申报和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纳税申报和税务缴纳的风险管理。四是要加强税务风险分析,注重税务筹划与管理。五是要加强对重大交易和决策的税务管理。

(四)强化商业银行税务风险信息沟通

一是商业银行要积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信息汇报与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信息;二是要加强商业银行同行业之间的信息沟通联系,实现好经验、好做法的相互借鉴;三是商业银行还要加强与其他部门尤其是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时刻明晰税务风险点和明确具体的税务风险责任;四是要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业务特点,加强税务风险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提升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五是要通过税务自查、内部审计和业务监督等形式,加强商业银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

五、结束语

税务风险存在和贯穿于商业银行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是当今世界企业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是加强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几年前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商业银行应切实强化税务风险意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科学有效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和管理体系,从而确保商业银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予.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

[2]邱海娟.浅议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J].新经济,2015,02:34-35.

[3]王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4:15-16.

[4]董营,董彧.浅议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环境优化[J].税务研究,2014,06:95.

篇6

目前,国家颁布的税务法律还不健全,税务法律的有关内容还存在瑕疵。在依据相关法律条文的规范下,企业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的财务制度和税务处理制度,并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有关的国家法律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有关企业税务风险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该文件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文件的内容很呆板,实际操作性不强,该文件给出了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岗位职责,也包括具体的监督和改进机制以及信息管理的内容。但是每一个企业的行业性质、经营特点、企业规模不一样,在笼统的制度规定下,进行实际的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不可行的。

2.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力度不强

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中,还有一些企业没有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人员开展工作,税务风险的管理更是无从谈起。当真正发生税务纠纷事件时,企业的领导者不知道从哪里可以发现税务风险,更别说找到税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如何降低风险,这也给税务风险的善后工作制造了困难。目前,税务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定性的指标,可信度不强,说服力较弱,因此,应该建立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税务风险控制的定量指标。目前,企业还不存在反映企业全面税务信息的报表,企业相关的税务信息大都是在财务报表中找到,财务报表中一般会有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和所得税费用等会计科目,但是这些会计信息的反映一般比较笼统,不具体不详细,不能达到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因此,企业可以考虑建立完善的税务量化指标,从而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3.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才不足

目前,我国的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是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理论研究还很不成熟,税务风险管理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随着税务风险案例的不断涌现,现在的企业管理层已经注意到税务风险管理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有些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上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缺乏拥有税务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在税务筹划和风险控制方面。另外,有的企业设置了税务风险管理的专门的岗位,但是这些职位的岗位要求很高,有的企业招聘不到具备专业资格的人才,从而出现这些职位形同虚设的现象。

二、企业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对策

1.增强对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重视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税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管理者应该增加税务风险的管理意识,防范风险的发生,只有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提高警惕,才能及时的发现风险,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企业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及时处理税务风险外,还应该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做好宣传工作,不仅要求财务人员重视税务风险,还要要求其他职员重视提高税务风险的意识。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更应该加大重视,规模大、利润高的房地产行业涉及8个税种,包括金额较大的土地增值税。2014年税收专项检查大幕已经拉开。在往年的税收专项检查的数据统计中,房地产行业成了查补税款的“大户”,有些年份甚至占到全部查补税款数额的一半。

2.不断完善税务法律制度

为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符合单位经营特点和业务规模的税务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目前,正在实行的是2009年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随后有地方的海南省国税局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引导帮助大企业建立完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以及广东省茂名市地税局三措施提升大企业防范税务风险能力等地方性的政策指引。但是,这些税务风险法律制度,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要求。另外,企业应该依据相关税收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地传输税务风险信息。

3.增强税务风险的控制力度

企业应该进最大可能控制风险,最大化降低损失。在税务风险发生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当企业面对税务风险时,应该及时地找到风险发生的原因,找到应对风险的方案。增强税务风险控制强度时,首先是确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健全税务风险防范机制,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可以采用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的开展、进行税务检查等一系列工作,并客观处理税务风险,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实施不同的、实用的风险管理应对方案。企业可以采取资金储备的方式应对税务风险,在风险发生时,利用储备资金应对资金紧张的压力,同时,企业也可以提高银行信用,这样才能保证及时的筹集到资金。

4.培养高素质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人才

现在,在高校的课程中已经出现了税务筹划方面的课程,但是,讲授课程的教师一般是做理论研究的学者,并没有实际的税务处理经验,税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的经验更是欠缺,并且课程讲授的对象主要是高校的学生,受众面较窄,税务风险管理的人才输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众多企业的需求。另外,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要求高,需要改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财务和税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税务风险识别、管理、控制方面的知识。税务风险管理人才还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的学习和了解最新的财税政策,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工作中去。

篇7

关键词:

税收;监控;预警;指标;数据库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完成,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税收收入总量逐年提高,企业数目不断增加,企业类型复杂多样,国家税收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传统的税收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税收管理工作的需要[1]。伴随着国家“金税三期”税收系统的正式上线运营,国家税收管理的现代化程度逐步提高,极大地简化了税收业务办理的难度,但电子信息自动化办税还远未达到完美。针对税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疏漏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结合税务工作的实际情况需要,本文主要探究基于B/S模式[2]的对税务人员进行及时预警提示的系统设计与实现。

1税收监控预警系统的需求分析

税收监控预警系统的设计基于国家统一推广运营的“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税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主要依赖于“金税三期”系统,对纳税人进行登记、缴税、开票等。由于税务业务的复杂性、时延性等原因,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时、差错等,因此需要税收监控系统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业务实际,对税务人员的工作数据进行校验,以检测其中存在的问题。税务人员根据监控预警提示实施规范化操作,降低执法风险,提升征管数据质量,提高执法效率及管理水平。

税收监控预警系统通过自动定期调度监控预警指标,检查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涉税数据,查找出即将超期的税收业务或由不规范操作产生的数据风险,实现风险监控,构建实时监控风险特征库。构建监控预警特征库的核心是要构建监控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是税务机关在长期的工作实际中,可以反映税务工作人员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业务的标准规范。通过预警指标体系,系统能够筛选出具体的业务问题并对应到相应的指标,对税务人员进行更具体、准确地提示。建立建全一个具体、科学的指标体系,是税收风险监控预警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指标体系构建完成的风险库,包括个人风险和部门风险两类:(1)个人风险是指税务人员个人在办理某项税收业务时处理不当出现的风险监控信息;(2)部门风险则是指由该部门处理税收业务时出现的风险问题。针对个人风险,可以直接推送到具体税务人员进行直接处理,而部门风险,则需要由部门的主要领导结合工作实际分配到本部门具体税务人员来进行风险处理。而当税务人员接收到预警提示信息后,则要根据风险产生的来源到“金税三期”系统中进行相应处理。由于指标的不完善性及具体税收业务的特殊性,可能存在一定比例的误抓风险,则需要由税务人员对此类风险进行标记识别,以做排除,同时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应的指标以提升预警系统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2税收监控预警系统的设计

2.1指标体系的设计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综合税务部门长期执法的实际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保证指标的科学性、可靠性及可行性。由于税收业务的需要,要将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按扫描时间类别进行具体划分,包括天、月、季、半年、年,各类指标按照相应的时间类别分别调度;根据税务部门执法产生的风险类型,又可将指标做如下分类:涉及税务人员行为、涉及纳税人税费、涉及税务人员行为及纳税人税费等;根据产生的风险的重要程度及办理优先性,还可做不同的划分。总体而言,对指标可做如下几种分类,分别对应指标类(TA_HT_FXZB)中的相应字段属性,见表1所列。除此之外,指标本身依据一定的法律条文,具有特定含义,由此可以定义出单个指标的数据抓取标准,对税务系统中的数据做出相应筛选。在定义指标取数口径时,需要同时考虑最终抓取的风险所包含的信息,主要有预警信息相关的纳税人信息、产生的风险预警提示信息、风险相关的税务人员信息等。为了减小取数口径的定义复杂度,同时综合考虑预警风险必要的信息。在上述程序中,SYS_GUID()为抓取后写入的预警信息表主键‘,00001’与‘变更法人代表、股东监控预警’为该指标的指标代码与指标名称,SYSDATE为事务抓取的时间戳,DJXH为纳税人在税务系统中的唯一性编号,并可由此来获取纳税人的相关登记信息,YJTS则是描述针对该纳税人当前所存在的税收风险问题,CZYBM与CZYBMBM分别表示在数据来源系统中为该户纳税人办理相关税收业务的操作人员及其所在部门,YWZJ是风险事务在数据来源系统中原业务表中的相关业务主键,这里作为区分风险事务的唯一性标识。

2.2风险监控预警信息的数据库抓取设计在构建好监控指标库后,根据指标的扫描时间类别调度相应的指标,抓取预警监控信息并插入到预警信息表(TA_HT_FXSBB)中。为减化抓取过程的代码量,设计各时间类别指标共用一个抓取过程PROCEDUREPRO_FXYJ_RUN(V_SJLBINCHAR),以时间类别为区分参数,0、1、2、3、4分别对应天、月、季、半年、年,多次调度。先使用游标暂存指标取数口径,然后再逐一调度,最后根据抓取到的指标代码、纳税人登记序号来更新相应的监控预警信息及纳税人信息。由于税收业务数据量庞大,考虑到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荷及效率,同时设计一个历史表(TA_HT_FXSBB_HISTORY)存放历史预警信息数据,而TA_HT_FXSBB只存放当期要处理的数据,包括扫描时间为天类型的最近一天数据、扫描时间为月的最近一月数据、扫描时间为季的最近一季数据、扫描时间为半年的最近半年数据及扫描时间为年的最近一年数据。

2.3预警信息的Web页面处理流程设计由数据库指标体系抓取的预警信息,在页面直接展现给每个税务操作人员,其界面展示如图2所示。税务局人员登录本系统后,选择相应的省、市、区县、分局,即可查询涉及到操作人员本人的风险预警提示信息,展开从表,可以看到详细的预警说明,然后对具体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操作即可;如果操作人员认为当前风险属于系统误判,则可以对风险预警信息进行标记,提交由部门主要领导进行二次审核甄别,主要领导判定确属误判,则税务人员不需要再应对,并且以后不再推送;领导审批不通过,则仍要求税务人员进行正常应对。税收监控预警系统整体流程图如图3所示。

2.4类的设计预警监控系统主要是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定时抓取风险预警信息到TA_HT_FXSBB,同时把往期数据移入TA_Ht_FXSBB_HISTORY中。当税务人员在处理预警信息时,针对个别特殊纳税人存在误抓的预警提示信息要进行标记,数据会写入审批表TA_HT_FXSBSP中,由部门主要领导对数据进行二次甄别审批。预警监控系统核心类图设计如图4所示。

3税收监控预警系统的实现

税收监控预警系统考虑采用.Net+Oracle数据库架构,采用IIS网站,其开发和运行环境设计如表2所列。当数据量达到一定数量级后,数据库的查询效率会变得极为低下,为了提高查询效率,通常我们会在相应的数据表上建立索引[3]以提高效率,这里需要在TA_HT_FXSBB和TA_HT_FXSBB_HISTORY建立索引。由于预警系统采用独立数据库,在抓取风险预警事务时就需要对远程数据库进行数据抽取[4],这里可以由Oracle数据库中的DataBaseLink来实现这一需要,DataBaseLink定义一个数据库访问另一个数据库的路径,允许本地数据库用户访问远程数据库或查询、执行程序,但需要注意DataBase只是一种单向访问,如果想从远程数据库访问本地数据库则必须在远程库上定义访问本地库的DataBaseLink。

4结语

本文主要探究了基于Oracle数据库的税收监控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希望对实际的社会生产管理产生积极影响。随着国家税务管理自动化的逐步推进,预警系统也必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申山宏.我国纳税评估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北方经贸,2013(8):96-97.

[2]张基温.计算机网络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8

一、煤炭企业加强税务管理和税务风险防范的作用分析

(一)有利于为国家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保障

我国的企业众多,尤其是煤炭等特殊行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随着煤炭企业的不断发展,会承担更多的税负,因此将面临更大的税收风险。只有通过强化税务管理和税务风险防范,才有助于煤炭企业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才能为国家整体税收收入的增长提供保障。

(二)有利于确保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营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煤炭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因此煤炭企业一旦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就会可能影响整个企业的运作,甚至会形成行业波动,不利于企业的稳定、正常运营。通过煤炭企业加强税务管理和税务风险防范,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税务风险的发生,降低煤炭企业产生波动的可能,从有利于保障煤炭企业的稳定发展以及正常运营。

(三)有助于煤炭企业实现更好的财务控制,为各项经营活动保驾护航

煤炭企业要想有效降低税务风险,就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财务计划和科学的财务管理加大对财务的控制力度,确保自身各项经营活动可以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保证各项财务活动符合预期的经济目标,保证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有助于煤炭企业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有助于煤炭企业合理规避税务风险。

(四)有助于煤炭企业对经济活动中资金使用、支出、回收、分配等各环节的有效把控

在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煤炭企业需要对自身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等各个流程和环节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以此来有效增强企业对自身税务的管理。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对资金周转的情况进行实时的了解,企业管理者要对资金和各项目的运作情况、物资、库存、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和优化,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无效损耗,帮助企业自身节约能耗,降低成本;其次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指标加大更新和研究力度,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项指标以及成本消耗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企业挖掘发展潜力,对内部控制与管理进行优化与完善,有助于提升煤炭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税务风险防范能力。

二、煤炭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风险防控的现存问题分析

(一)缺乏税务风险预警系统

目前,我国的一些煤炭企业尽管构建了相应的税务风险防范体系,但是并没有在税务风险防控体系的最后环节构建税务风险预警系统,自然也就无法对自身所面临的税务风险进行及时的发现以及遏制,而且许多煤炭企业并没有将税务信息搜集的途径信息化,缺乏畅通的数据信息收集渠道,无法将所有相关税务风险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也就无从构建税务风险预警系统。

(二)税务风险评价系统无法发挥效用

许多煤炭企业构建的税务风险评价系统更多的是摆设,并没有发挥出相应的评价作用,而且相关人员根本无法理解税务风险评价系统如何发挥出相应的效用。因此许多工作人员并不会对税务评价风险评价系统进行持续性优化,最终使得税务风险评价系统流于形式。

(三)税务风险控制目标不够明确

煤炭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目标通常是尽可能的分散税务风险,但是其作为目标来说较为笼统,很难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以及责任人身上。现阶段,不少煤炭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目标并没有进行细分,同时在侧重点上也没有进行明确,只是一味的要求降低风险。

(四)税务风险防控水平的整体性较差

尽管煤炭企业都比较注重税务风险的防控建设,但是由于其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十分多样化。许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而且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税务风险不断变化,煤炭企业的税务防范体系无法发挥出效用。从根本上来看还是由于煤炭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税务风险管控能力的整体性较差,没有构建出相应的实时性的应对策略。

(五)税务风险管控人才队伍的缺乏

煤炭企业的税务管理和风险管控工作通常是由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兼任,而财务部门工作人员本身就拥有较为繁杂的财务基础性工作,很难再分出精力进行税务风险管控的建设。因此税务风险管控人才队伍的建设就存在缺陷,而人才队伍的缺乏,就无法为税务风险管控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根本不利于煤炭企业构建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并且落实相关的工作,也不利于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煤炭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风险防控现存问题的策略分析

(一)构建税务风险预警系统

税务风险预警系统通常是煤炭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极为容易忽略的环节,其主要的目的就是针对煤炭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风险识别主要是为税务风险防范策略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只有对风险进行识别,才能够制定出相应的防范策略。构建税务风险预警系统最关键的是需要开拓税务信息收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构建,通过畅通的数据信息收集途径能够针对相关风险进行快速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其次税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帮助煤炭企业提升税务风险识别的能力。然后煤炭企业能够针对各种税务风险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历史资料,帮助煤炭企业在未来税务风险防范工作当中提供借鉴资料。

(二)重视税务风险评价系统的作用

在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当中,税务风险评价系统是最容易忽略的。首先需要针对煤炭企业的税务风险体系进行税务风险评价,运用恰当的评价指标与计算模型对即将引发税务风险的概率进行预测,从而确定煤炭企业的税务风险数值。然后将相应的风险评估报告直接通过信息化平台传送给相关的部门,由相关部门结合煤炭企业的现状直接制定出有效的、可执行的税务风险管控策略,从而降低该风险产生的概率,为煤炭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三)税务风险管控目标分层次划分

煤炭企业一定不能够笼统的制定税务风险管控目标,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侧重点将税务风险管控目标进行划分,结合煤炭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策略,主要将税务风险控制目标分层次划分,首先第一层次主要是符合煤炭企业整体持续性运营的目标;第二层次也就是税务风险所控制的直接性目标,更多的是针对各种税务风险指标进行管控;第三层次则是各个税务风险管控环节作为目标。要强调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逐渐形成有效的税务风险控制机制。

(四)着重提升税务风险管控能力

税务风险管控能力是煤炭企业亟待提升的,税务风险一旦发生就有可能对煤炭企业形成致命的打击,所以煤炭企业必须要注重提升自身税务风险的管控能力,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首先需要提升税务风险管控团队的风险意识,要时刻的灌输税务风险对于煤炭企业的危害;其次要逐渐形成税务风险管控的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着手逐渐的普及到煤炭企业的各个层级的职工。

(五)强化税务风险管控人才队伍的建设

篇9

一、引言

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这是我国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正式下发的首个指导性文件,标志着我国税务机关已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列入重点研究课题。《指引》明确指出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与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本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其税务风险防范能力相对较低。因此,有必要在中小企业建立税务风险预警系统,以确保企业能及时发现风险前兆,便于中小企业管理者对潜在税务风险进行合理评估与分析,进而更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以及化解风险。

二、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指标

(一)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指标选取原则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外部风险,由于主观因素较大,很难进行量化评估。要构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确定风险预警指标。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数量变动特征,可以通过财务指标(变量)的数量变动特征表现出来,财务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测定企业税务风险的指示器,在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监测预警分析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以建立一套高效、灵敏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1)指标的可操作性。选取的指标数据应易于获取,能直接或间接地从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提供的年报、季报等得到,并加以选择。如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负债比率等意义重大,且统计数据明确的能够用来估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指标。并且每个指标都应该概念确切、含义清晰、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明确。降低预警活动的成本,提高预警活动的效率,并增强预警的普遍意义。(2)指标的显著性和敏感性。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预警系统要求预警指标的灵敏度高,能灵敏地反映企业税务风险产生变化的情况,及时纳入能够反映企业目前所处环境或阶段特征的变量,更好地体现模型的适时性。

(二)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指标选取 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可以分为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交易及行为风险以及会计核算风险,其中对于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的分析应属于定性分析,很难从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进行定量分析;而交易及行为风险、会计核算风险则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及管理水平,因此,可以通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发现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本文将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的预警指标分为四大类:(1)资产管理类指标。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资产。销售资产比率=平均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其中销售收入为“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为“资产负债表”里的“期初资产合计”与“期末资产合计”的平均数。如发现销售资产比率升高,而盈利水而降低,则存在少计收入或收入不入账、多转成本和费用的可能性;如果销售资产比率与历史相比大幅升高,或与同行业相比明显偏高,则存在销售收入不入账、少入账或虚列资产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方面的税务风险。成本存货比率=平均存货/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销售成本。其中销售成本为“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为“资产负债表”中的“期初存货”与“期末存货”的平均数。可结合盈利水平进一步分析,若该指标升高,应考虑是否存在多转成本和费用;还可以结合两年的数据比较,如果存货周转日天数缩短,说明销售实现状况好,存货库存积压少,销售收入应该有增加,增值税税负较高;但如果销售收入没有增加或增幅很小,增值税税收负担率低,就有可能存在少计收入或多转成本少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风险。应收账款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其中销售收入为“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为“资产负债表”中的“期初应收账款”与“期末应收账款”的平均数。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一般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好,税负稳定提高。如果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可能存在虚假购进,多计进项税少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风险。(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其中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为“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负债合计”。资产负债率提高,如果与企业借款变化有关,应重点关注借款合同,防止因将应税收入挤入负债金额造成的税务风险;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果负债率高,则企业的经营风险就大,同样,不能及时缴纳税款的风险就大;如果负债率超过1,需关注“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金额,注意亏损的弥补;同时,还应关注合同看是否存在少缴印花税问题。(2)生产销售类指标。税收来源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收入、成本等指标进行分析,发现潜在的税务风险。例如利用企业的利润表,经过计算对比发现,某一年度的产品销售成本比率大幅增加,而在正常情况下,销售收入与成本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的增长幅度应该基本相同,销售成本比率大幅增加,可能存在漏记销售收入或多转成本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直接导致企业少交税或迟交税。税金负担比率=销售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中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收入为“利润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与“营业收入”。如税金负担率较高,则有可能存在少缴营业税及附加的风险。销售成本率=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其中销售成本、销售收入为“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如销售成本率较高,则有可能存在少计销售额、销售价格偏低导致销售收入降低;直接转销售成本,不确认收入,也就是收入不入账,商品发出后,成本照样结转;少缴增值税,又少缴企业所得税的风险。销售期间费用率=期间费用/销售收入。其中销售收入为“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期间费用为“利润表”中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的合计。如销售期间费用率较高,则有可能存在少计销售额、销售价格偏低导致销售收入降低;多列支费用,从而导致少缴企业所得税的风险。销售其他支出率=营业外支出/销售收入。其中营业外支出、销售收入为“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支出”与“营业收入”。营业外支出包括了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值产净损失等资产减值及其他损失项目。因此,如销售营业外支出率较高,则有可能存在少计销售额、销售价格偏低导致销售收入降低,少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风险;同时也存在增值税进项未及时转出;多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风险。(3)盈利能力类指标。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同样也是企业应纳税额的基础,如果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降低,可能是由于企业自身经营不佳造成,同时也有可能存在收入、收益少计、没有按规定时间计入或费用、成本多列支、没有在当期列支等问题。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还可以进一步对销售收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等情况进行涉税分析。营业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中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营业税金及附加为“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营业税金及附加”。如营业业务利润率过高,则可能存在购进货物已入账,但在销售货物时,只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而不计或少计销售额问题,从而导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资产利润比率=平均资产总额/净利润。其中净利润为“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数据来自”资产负债表“中的”期初资产合计“与”期末资产合计“的平均数。资产的本质是预期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一定数额的资产与净利润之间有内在关系,与历史数据相比,如果指标数据明显升高,就存在多计费用、支出,少计收入的可能性,从而导致企业所得税风险。净资产利润比率=平均净资产/净利润。其中净利润为“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平均净资产为“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合计”与“期末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合计”的平均数。该指标反映企业净资产的获利能力,从而判断有无漏记收入或多转成本、多摊费用等问题;以净利润、所有者权益作为起点进行分析容易发现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净资产利润比率在同行业中显著偏高,可视为异常情况;再通过分析影响利润的收入、成本、费用等会计项目,发现企业存在的涉税问题。(4)短期偿债能力类指标。偿债能力是企业对到期债务清偿的能力和现金保证程度。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可能产生各种债务,此时企业必须能够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否则就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危及企业生存。企业应纳税额,同样也可视为企业对外负债的一部分,是企业享受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必须支付的报酬。这种特殊的负债比一般的债务更具强制性,在规定的期限内如无法偿还,企业除了要支付滞纳金及罚款外,还可能因此受到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由于企业的对外账务可以按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应纳税额应该归为短期债务,因为大部分税额的计算缴纳周期不超过1年。这种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流动资产负债比率=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其中,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为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期初、期末合计数。该指标反映企业到期的支付能力,企业向外借款能力与企业的流动资产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流动资产负债比率过高,则应注意企业负债的真实性,特别是“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的真实性引发的税务风险。关注是否存在销售收入没有入账,少缴流转税和所得税;是否将销售的回笼资金记入“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账户;是否有多进材料多抵扣增值税进项税,少缴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等问题。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为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期初、期末合计数。“存货”为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期末数。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为税务风险预警提供依据,如果在某一期间速动比过高,可能就存在取得货款而未记销售问题。速动比率指标低,流动比率指标正常,说明存货占用水平高,增值税税负率就低,企业可能存在多计进项税问题。

三、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应用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应用步骤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

y process)简称AHP,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的。层次分析法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按照各个因素不同的属性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层次,处于同一层的所有因素都应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会影响到上层因素;同时又会受下一层因素的影响,或可以支配下一层的因素。处于最上层的即为目标层,一般由1个因素组成,中间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最下层通常由准则或指标构成,称为方案或对象层。

(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从模型的第2层开始,根据每一层各因素对上一层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同时采用1~9比较尺度来构造成每一层的成对比较矩阵。具体方法为:将某一层第i个元素与第j个元素进行两两比较,通过判断两个元素相对上一层某个因素的重要程度,采用相对权重aij进行量化。如有n个元素参与比较,则A=(aij)n×n,该矩阵就称为成对比较矩阵。成对比较矩阵中的aij可以采用1~9 及其倒数进行量化取值,aij=1,表示元素i与元素j对于上一层次元素而言同样重要;aij=3,表示元素i与元素j相比,相对于上一层次元素略为重要;aij=5,表示元素i与元素j相比,相对于上一层次元素重要;aij= 7,表示元素i与元素j相比,相对于上一层次元素重要得多;aij=9,表示元素i与元素j相比,相对于上一层次元素极为重要;aij= 2n,n=1,2,3,4,表示元素i与元素j相比,重要性介于aij=2n·1与aij=2n+1之间。同时还要满足条件:aij=■(n=1,2,…..9 当且仅当aij= n);aij>0,aij=1,aij=■。(当i=j时候,aij=1)。

(3)计算组合权向量及一致性检验。对最下层各因素组合权向量进行计算,并检验公式组合的一致性,若能通过检验,则可以根据计算出来的组合权向量进行决策,否则,就需要考虑重新构造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新模型。具体检验方法为:如果矩证A是完全一致的,则应有aijajk=aik,1?燮i,j,k?燮n。但实际上在构造成对比较矩阵时不可能同时要求满足上述众多等式。因此可以允许成对比较矩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一致性。 假设矩阵A=a11a12a1na21a22a2nan1an2ann,是针对上一层进行两两比较的定性描述。层次单排序就是根据判断矩阵求出指标C1,C2,…,Cn相对于准则Bs的相对权重,通过计算最大特征根得到判断矩阵的权重。同时,还要根据特征根计算衡量成对比矩阵A(n>1阶方阵)不一致程度的指标CI:CI=■。CI 值越大,表明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越严重,CI 值越小,表明判断矩阵越接近于完全一致性。一般判断矩阵的阶数n越大,元素之间的关系就更难达到一致性。可以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来修正CI。RI对于固定的n,随机构造成对比较阵A,其中aij是从1,2,…,9,1/2,1/3,…,1/9中随机抽取的。这样的A是不一致的,取充分大的子样得到A的最大特征值的平均值见表(2)。再按公式CR=■计算矩阵A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最后进行判断,当CR

(二)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应用分析 根据AHP分析法,计算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首先用影响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四个一级指标构造来判断矩阵,见表(3)。通过计算得到该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lmax=4.12,判断矩阵为4阶判断矩阵,n=4,则CI=■=■=0.04,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表,得到R.I=0.8931,则有CR=■=■=0.0448。根据判断准则,得到该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再根据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可以得到判断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对该特征向量做归一化处理后就得到这四个指标的权重向量,Wi=(0.058,0.606,0.129,0.207),即资产管理类指标的权重为0.058,生产销售类指标的权重为0.606,盈利能力类指标的权重为0.129,短期偿债能力类指标的权重为0.207。依据同样的步骤,得到资产管理类指标、生产销售类指标、盈利能力类指标和短期偿债能力类指标下各指标的相应权重。由表(4)可以看出,生产销售类指标对中小企业税务风险总体水平影响较大,其次是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在此基础上,将企业不同时期实际经营的各项数据带入到上述税务风险预警体系中,就可以得到企业各个时期税务风险值,根据该行业平均的税务风险值就可以判断出该企业税务风险的大小,从而为该企业管理者对潜在税务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分析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10

1.企业税务风险具有高发性。由于企业发展经营的根本目的便是实现利润收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势必会缩减税收成本,如果对于国家税法或者税收政策认识不全面,采用违规或者违法的措施节税,则就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企业的税务风险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纳税主体以及税务主管部门对于税收政策认识差别,或者是税收制度存在不同的歧义,均会造成税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因此税务风险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与涉税主体的主观认识有很大关系。

3.企业税务风险具有可预测性。企业的税务风险由于在企业缴纳各项税费之前就是存在的,因此可以通过相应的税务风险防范体系,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控制企业税务风险的发生。

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措施研究

1.针对企业的涉税业务成立单独或兼职的税务风险控制机构。税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如果出现税务风险问题将会造成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规模较大,税务经济活动较多的大中型企业,则应该由税务管理部门以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牵头,成立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机构,对税务活动以及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对于经营规模相对较小,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相对简单的企业而言,则可以由稽核等岗位兼职或借助外部税务处理中介机构的力量,对企业的税务活动进行委托处理,避免税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为企业防范税务风险提供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依照《会计法》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规定中的要求,并结合企业从事业务经济特点以及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建立全面的企业内部财务核算制度。设立全面的会计科目,对涉及到企业税务活动的一切经营活动以及账务进行会计处理,并及时为企业税务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以便于会计管理部门及时开展税务筹划工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经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