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46: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关于网络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1-0083-03
一、问题的提出
网络教育是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时起,就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也饱受争议,并形成了观点对立的两大派别。一派崇尚网络教育,认为网络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育目标。另一派则不认可网络教育,认为网络只是技术手段和传输工具,缺乏教育理论支持,不能实现教育目标。崇尚网络教育的派别主要是从事技术研究的人员,不认可网络教育的派别主要是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人员。从网络教育的发展来看,存在许多投入了大量经费支持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网络教育项目。香港学者张伟远在《国外高校网上教学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剖析》一文中指出:“网上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错误地认为网上教学就是通过网络把现有的课程传递给大量学习者从而获得高利润;错误地认为网上教学是低成本的;错误地认为著名高校可以凭声誉把课程直销到世界各地而无需顾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者特征[1]。”通过对网络教育失败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对网络教育存在认识误区。明确人们在网络教育上的认识误区,找出有利于网络教育发展的因素,对于网络教育的发展意义深远。
二、相关概念界定
在我国,远程教育一词来源于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是一种函授教育的教学形式,其教学传输的载体是磁带、光盘、视频、广播和电视等。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和互联网成为了远程教育学习的主要载体和传输媒体,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教育成为了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并被称为网络教育。国内学者认为,网络教育就是“E-learning”或“online learning”。国外学者认为,“E-learning”是强调电子化和数字化的学习,不认为“E-learning”就是远程教育或网络教育。对于“online learning”,国内国外学者的意见基本一致,认为“online learning”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网络可以是互联网,也可以是局域网。网上学习是“远程教育”的一种模式。皮斯库里齐(Piskurich,2003)在《网上学习手册:有效设计、实施及技术解决方案》一书中提出:“网上学习是使用计算机网络或者万维网作为传递或者媒介的学习[2]。”阿利(Ally,2004)提出,网上学习是学习者通过网络与学习内容、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交互。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学习支持服务,从而获得知识,并使经验得到增长[3]”。国内学者顾日国认为,网络教育从概念上讲,包括网上资源开发、学生获取资源、学生利用资源、学生生成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支持服务、对学生生成的知识和技能作评估与承认、质量监控与保障、社会对质量的认同等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而不仅仅是一种手段。网上学习并不等同于网络教育。简单地利用网络作为教学手段只能算是网上学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育。网络教育绝不是传统教育的网络化[4]。
本文中“网络教育”的内涵是:学生和教师在空间上是分离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是主要传输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通信反馈;学习以集体学习为主、个别辅导为辅。本文中的“网上学习”是指“online learning”。
1.关于网络教育适合人群的认识误区:网络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适合各类学习者
学习者的构成及学习者的特点是任何一种教育形式必须首先考虑的要素。如今,网络教育已经覆盖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领域,如高等学校有网络学院,中小学有网校等。学习者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其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决定着网络教育的成败。网络教育适合于成人教育,不适合于未成年人教育。从年龄角度看,网络教育适合20岁至45岁的学习者。学习者可以是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在职成人学生,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专科学生、本科学生、研究生)在年龄、学习背景、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等方面大致相同,而成人学员间的年龄、学习背景、知识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等差异很大。因此,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和在职成人学习者的网络教育应该是不同的。在职成人学习者对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要非常明晰,通常结合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展开学习,寄希望于用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技能来解决工作面临的问题。在职成人学习者追求学习的直接有用性和高效性,喜欢“边用边学”。他们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独立学习,具有较为丰富的学习经验和社会阅历,这都是进行网络教育的有利因素。而未成年人(中小学生)的学习具有依赖性,缺乏主动的自我学习能力,不适合进行网络教育。
2.关于网络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数量的认识误区:网络教育可以同时培养大量学生
学习者的网上学习主要是通过网络课程及网络教学平台来实现的。现在来看,一门课程进行网上学习究竟适合多少学生尚无定论。参与网上学习的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一门课程在网学习的人数。如果是成人学习,学习者数量可以较多,而对于未成年人(如在校中小学生),人数就不能太多甚至不能采取网络教育的形式。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也会影响网上学习者的数量。对于像学历教育这样考核要求比较具体和严格的教育类型,网上课程学习人数不宜过多。更直接的制约因素不是来源于课程和学习者而主要来自网络教育本身。一门课程的学习完全靠学生在网上自学是不现实的,至少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现实的。每门课程都需要专业的教师进行辅导和答疑,需要专业的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专业教师的数量限制了网上学习者的数量。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一个教师在网上对50名同学进行辅导,其工作量就已经很大了。可以说,50人基本上是网上学习学生数的上限了。这样就可以推算出网络教育的班级规模最好不要超过50人[5]。增加辅导教师的数量、提高技术对于课程辅导的贡献率是扩大网络教育班级学生数量的有效途径。
3.关于网络教育成本的认识误区:网络教育成本低廉
成本是经济学的概念,是指生产一件产品的全部费用。教育成本是指培养一名学习者,社会和学习者自身直接和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包括可以计算的显性成本和不易计算的隐性成本。网络教育成本是否低廉,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得出“网络教育成本低廉”这样的结论,基本上是从网络课程制作的角度进行计算的。实际上,网络教育成本不仅包括网络课程制作成本,还包括硬件环境搭建、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成本。国内外学者在网络教育成本效益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Greville Rumble将网络教育成本分为在线资源开发成本、在线资源传送成本、日常管理成本和基础设施成本[5]。美国马歇尔大学学者摩根(Brian M.Morgan)把网络教育成本分为技术特性成本、人力支持成本、行政管理成本、课程开发成本、课程教授成本、隐藏成本[6]。清华大学吴庚生、李海霞将网络教育成本分为开发成本、传送成本、教学与支持成本、日常管理成本与基础设施成本[7]。认为网络教育成本低廉者多是不了解网络教育的全部成本包括哪些内容。实际上,各高校网络学院及其他网络教学机构的主要投入是在硬件建设方面和课程开发方面。网络课程开发成本和传送成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另外,网络教育成本与学习者的规模和数量也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硬件设施一次性投入后会随着学习者数量的增加而使学习者的平均网络教育成本降低。
4.关于网络教育质量的认识误区:网络教育比传统教育质量低
产生这样的认识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学习任务、学习动机、学习者特征、教学方法等都影响着教学质量。网络教育只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基本原理,恰当地使用技术和方法,其教育质量不会比传统的学校教育差,这一点从非学历教育(如企业职工培训)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证实。一些网络教育机构盲目地追求规模效益,忽视了教学质量管理,影响了网络教育的社会声誉。二是网络教育出现的时间短,社会对于网络教育的认识不够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网络教育学历含金量低,以至于一些用人单位抵制和排斥网络教育人才。三是网络教育机构对于进入网络教育的生源缺乏严格的审查,网络学院的学生来源不能像参加高考的学生那样经过严格的选拔。四是网络教育提供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不能满足网络教育的需要。实际上,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不对等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5.关于网络教育时间、地点的认识误区:网络教育不受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约束
一些人认为网络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网上学习。事实上,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网络教育一直在追求的目标,但在当前的实际操作中还不能实现。网络教育学习地点的选择受到计算机设备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制约,这一点随着移动学习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和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会逐步得到解决。另外,学习者需要一个不受干扰的场所,家庭和办公室往往不能达到这种要求:有时因为接打一个电话,学习的兴趣和思路就会被打断,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就会严重影响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网上学习者通常要制订一个完整的课程学习计划。这个学习计划一经制订,其学习时间基本上就固定了。如果因为突发事件或在学习期间受到打扰,计划就可能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完全做到网络教育不受学习时间限制其实也不现实。
6.关于网络课程的认识误区:大部分课程都适合做成网络课程
不是所有的学科、课程都适合进行网络教学。适合于做成网络课程的通常是学习内容中包含有大量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资源,学生在普通教室不能很好利用上述资源完成学习任务的课程。对于那些只需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便可以掌握的浅显内容,不需要制作成网络课程。不能为追求网络教育的形式而将所有课程制成网络课程。这样做既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符合教育成本核算原则。只有适当选材、恰当使用,才能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功效。
7.关于网络教育与个别化差异学习的认识误区:网络教育适合个别化差异学习
网络教育中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可以实现对每个学习者的个人资料、学习进程、学习状态等进行跟踪记录。根据跟踪记录的结果可以为不同的学习者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提出不同的学习建议。但在对个体需求的满足和适应上则十分有限。一方面,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一般都由任课教师统一准备、安排,教师只能考虑大部分学习者的需要,不可能满足到每一个学习者的要求。一些学习者错误地认为网络教育可以实现针对每个学习者制订计划、单独指导。事实上,网络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于每个学生进行单独指导,更谈不上“因材施教”。通常教师只是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处理。网络教育中所谓的个别化差异学习通常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学习需要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例如,可以重复收看某段课堂实录或重复进行网上测验,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次进行浏览,合理调配自己的学习时间等。现阶段的个别化差异学习只能是在教学资源比较充裕的前提下,学习者的“各取所需”。
8.关于网络教育与自主学习的认识误区:网络教育可以实现学习者自主学习
我国现行的网络教育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网络课程及相关学习资源。教师制订课程学习计划,安排网上教学和学习活动。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定期在网上下载学习任务、上传作业、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学习资源包括视频、音频、动画、课件和文字材料等。如,教师上课的实录(视频),教师的课程讲义和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阶段性检测(文字)等。这种模式是一种有组织的教学模式,学习者的自由度较小。另一种模式是把课程的教材和学习光盘发给学生,光盘里包括教师上课的实录和相关的学习内容。学生自己安排时间来进行观看学习,并定期访问课程的学习网站参加社区讨论、答疑等。这种模式下,学习者的自由度很高,但是完成学业的比例不高。这种网络教育模式对学习者的自律性、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力的要求很高,一般的学习者很难坚持下来。大部分学习者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还能坚持一段时间,期间常常因为各种事情而间断学习,而临近考试的时候又紧张地进行学习,造成学习的效果较差。大部分网络学院采用第一种模式,学习者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9.关于网络教育对学习者计算机操作技术要求的认识误区:学习者需要具备很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实际上,网络学习对于学习者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要求不高,通常只需要会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即可。如会访问学习网站、会下载和上传资料、会收发邮件、会文字聊天等。通常情况下,网络教学平台或学习网站都会有比较详细的操作指南和使用说明,学习者只要跟着操作指南的步骤就可以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参与网络课程学习。在进行网上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一些网络应用技巧,如快速准确地检索需要的材料、有效地在网上与人交流沟通、避免网络冗余信息干扰、提高网上学习效率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四、结论
网络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众多因素影响着 网络教育的成败,其中对于网络教育的认识是重要因素之一[8]。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于网络教育的正确认识是网络教育成功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对网络教育的正确认识是有效开展网络教育并进行正确教育决策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张伟远,吴廷坚. 网上学习的发展和三大理论派别的形成[J].中国远程教育,2006(9).
[2]Piskurich, G. M. The AMA Handbook of E- learning: Effectiv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technology solution. New York: AMACOM.2003.
[3]Ally, M. Toward a theory of online learning. In T. Anderson & F. Elloumi (Ed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online learning. Athabasca University.2004.
[4]王一波. 解读网络教育误区[N].中国教育报,2002 -08 -30 .
[5]汪琼. 网上教学成功四要素[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基于网络开展的教育中,资源建设对整个教学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论及的网络教育主要是指基于网络开展的课堂教学,因为就我国的国情来说,课堂教学仍然是教育的最主要实施方式,这一点在基础教育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另一方面就远程教育的发展来说,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将逐渐一体化,两者没有分流,网络只是手段,重要的是内容。
由此我认为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应该是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辅学”服务的,应该从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角度出发进行建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应包括人才资源建设、知识资源建设和应用资源建设,人才资源建设是指优秀教师资源和学有所成的学生资源的共享,例如把优秀教师和学生的E-mail地址公布于网上,让学生可以与他们联系,请教问题,交流心得体会;知识资源是指网络课程、优秀课件、学习资料、教师的个人网页、学生的电子作品集等等;应用资源是指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的资源,例如题库,或者是资源建设中心提供的需要有兴趣的学生在网上协作完成的课题等等。
我国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各大院校、企业也在积极的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总有一些制约网络资源建设的因素存在,而由谁来建设,怎样去更好的建设以及建成后使用效果如何检验成了一直困惑我们的问题,下面从个人的认识角度加以分析,不妥之处有待商榷。
一、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
(一)各级组织高度重视,资源建设积极发展
教育部高度重视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2000年5月,教育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出台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资源建设,标准先行,有了统一的标准,各个单位进行资源建设才会有的放矢。
国内一些大型的教育软件开发公司也先后出台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平台、公布了自己的远程教育网页、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2001年3月,“现代教育资源建设全国共享行动计划”在清华同方揭开帷幕,该“计划”包括三个部分“2001/2002高考名师资源共享行动”、“基础教育多媒体教育教学素材库与知识库”、“中国名师教育网”。科利华公司研制开发的中国教育资源网也逐步走向成熟,这是一个以面向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性教育资源网站,是中国第一个提供E-ASP的网站。
(二)教育资源种类繁多 学习者选择面广
目前网上的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品种齐全,有支持教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提供给学生课后自学;有支持某一课程全程学习的网络课程;有支持学生进行电子作品创作的各种素材资源库——音频、视频、图片等;还有大量的网校,提供对课堂教学中的辅学教材或课后自学的各种资源。网上教育资源建设的蓬勃发展,为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但由于资源种类的繁多,也导致了各种资源的不系统性和重复建设,而且就资源的利用情况来说,由于没有完善的导航系统,迷航想象严重,学习者在各种链接的吸引下,观看了大量光怪路离的信息后,反而忘记了自己最初的学习目的。
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关注的三个方面
教育资源建设应关注三方面的事情,一是由谁来做,二是怎样去做,三是做出来效果如何:
由谁来做
1、政府统筹 校企结合
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已经成了网络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资源的质量,教育部应重点扶持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研究所、企业等分门别类的开发具有全国范围的大型资源库建设。
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课件、大量的教学素材;学生有深刻的心得体会、不断完善的电子作业集还有个人课余收集的学习资料以及个人网站;企业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专业的研发人员,对于大型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应采取校企结合的形式进行。
2、教师积极 学生参与
每名教师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所教课程的系统研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这对于网络资源的建设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仅只限与对本学科的熟知,还应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在局域网或者全球网范围内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学生可资借鉴的资源。
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体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作业通过电子作品集的形式出现,学生们不断探索计算机新技术,制作出了大量具有个人特色的网页,学生们的经验体会和学习成果成了资源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学生参与资源建设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生通过对资源的筛选、鉴别、利用、重组,创新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了个性,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全面教育的目的,所以不应忽视学生在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怎样去做
1、系统规划 明确分类
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资源内容有长有短,针对教育资源的这个特点,在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前,应对所要建立的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明确的分类,并在资源的建设中对分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正。
资源的分类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有时也无济于事,在实际的资源库建设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分类。可根据其表现形式分为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可根据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分为教学课件、背景资料、自学辅导等等。
2、抓好选题 加强交互
选题时要认真分析所要表现的教学内容,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出发,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此外,在选题时,还应分析论证此选题以网上教学信息资源形式出现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推广价值,以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网络教学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方式进行,所以良好的交互对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存在个性差异,每个学习者都希望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力、学习方法、学习进度和适合自己接受能力的媒体形式进行学习,所以在客户端的界面上除了一些常规的操作键以外,还应该设置一些专用键,以提高灵活性,加强交互。
3、开放性 小粒化 网络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nter网的普及,各种网络教育的平台不断出现,每个网络教育平台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应用于网络教学的资源应能够在各个平台上应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具有跨平台的开放性;同时资源应不断的小粒化、可拆分,人对知识的需求具有整体性,而对资源的需求较多的具有定向性,例如需要一张圣诞老人的图片,需要Photoshop烟火特效的制作方法等等,小粒化更有利于使用者取其所需。
根据教育资源的应用环境,可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单机版主要用于个人自学,网络版适合于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所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建设多采用Web网络版形式,随着网络的普及,Web网络版教学资源显示出了强大的优越性。网络版教学资源可满足小粒化、可拆分的要求,它克服了有些课件打包后不可改变的弊端,能够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方便的进行修改,学习者可以把有用的资源copy下来,进行重组,成为自己的资源。
4、自动索引 合理导航
网络教学资源种类繁多,要想从中查询所需的资源较为麻烦,所以索引工具和导航系统非常关键。索引工具有关键词检索和主题检索等等。关键词检索是让用户选择关键词进行检索,有些可提供全文检索,有些只能从文献的题目和标题中检索。主题检索是让用户选择主题词进行检索,这种方式快捷高效,能够收集大量的教学信息,将所有与查询内容相关的信息检索出来。综合利用各种索引工具,可以迅速检索出所需网络教学资源,减少盲目寻找所浪费的时间。
高效的导航系统应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元认知理论,针对学习者的特点进行设计。一是突出主干导航线。根据教学资源的内容设计几条主要的主干导航线,一般不宜超过三条,对非主干线上的次要节点的链接应进行限制,减少次要节点,降低Web页的层次,避免学习过程中的过多翻页,以降低迷航的可能性和导航系统的复杂程度。二是体现多渠道访问功能。每个节点的设计均应能实现从不同角度呈现同一内容的不同信息资源,也能实现从不同内容的不同角度反复呈现同样的信息,以体现认知的灵活性,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三注重提示。节点上除设计返回上一节点或主页面的按钮外,还应在主干线的关键分支处特别是易迷航的地方设计帮助说明文字,以方便学习者的访问,增强学习者的定位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做出来效果如何——注重反馈
资源的建设是为了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把教育资源放在网上并不等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结束,还应注重它在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如何,建立友好的反馈系统,不断的从学习者处得到反馈信息,调整信息资源的内容,加强其教育实用性。
反馈系统的建立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整个教育资源系统共用的BBS定期或不定期设立对教育资源意见的专题讨论;可以通过意见本或留言薄广泛征求学习者对教育资源建设的意见;可以通过“网镜”效果,确知在线学习者人数、姓名,资源建设者实时征求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建议和看法,取得第一手的反馈信息;还可以通过Chat实时的开展有关资源建设的讨论,听取学习者的建议,改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
反馈系统的建立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于网络教育资源的补充、修改、完善,对于教育资源不断适应学习者的需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反馈系统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位教育资源建设者在进行资源建设时都应建立相应的反馈系统。
三、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转变观念,自觉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网络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是教育资源的建设者,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中“中心地位”的观念,既懂得教育艺术又懂得教育技术,以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要参与应用于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
网络教学打破了学生单向获取知识的渠道,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自参与,去发现问题和体验结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也要适应网络教学环境,学会使用网络进行知识的摄取,并运用网络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同学交流,在协作互助中不断进步。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转变观念,同时各级部门应加强对教师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培训,使建设者从资源建设的自发状态走向自觉建设,不断充实网络教学的资源。
(二)提高技术,保证网络教育资源的运行畅通
包含视频在内的网络教学资源,数据量很大,一个文件一般都是几十MB,甚至几百MB,对于这样的网络教育资源,即便是采用加了扩展功能的数据库系统来存储,存取率仍然很低,不能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因此,在进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时,要注意资源库系统硬件、软件和开发工具的选择,采用合适的方法,保证多媒体教学信息在教学应用中存取方便,稳定安全。可采用“分布式外挂牵引技术”,使数据库和文件服务器无缝连接。索引信息存放在数据库中,而资源信息则存放在文件服务器中,使教育资源的存取不受文件多少、数据量大小限制,并且有较快的存取速率,解决网上大数据量教学资源(包括视频)的存储和管理这个技术难题。
多路并发是指网上多个用户在同一时段内访问同一数据。多路并发是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资源共享。影响多路并发的主要因素有数据库系统、交换机、路由器的功能和传输网络的带宽等。因此在建设网络教育资源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参考文献
[1]朱百刚 陈洪生 《现代远程教育及校园网建设全书》 中国工人出版社
[2]崔亚峰 杨保明 邓祖道 《突破网络教学的“瓶颈”》 《电化教育研究》2001.4
[3]陈玉宝 《美国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2001年中国网络化教育国际研讨会报告
[4]汪琼 《网上教学支撑平台现状分析》 2001年中国网络化教育国际研讨会报告
网络教育中,师生关系平等,每个人既是学生又是教师,是一种真正的平等,既可进行个别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教学。将这两种教学结合起来,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知识的掌握上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学习者。虽说教师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方案,但是却不能控制学生对自己所设计方案以外信息知识的延伸了解。例如教学《年、月、日》,设计方案教学生去了解平年、闰年的定义,大月、小月的识别,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学生除了看书,还会上网去查询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学习《圆的认识》,他们不但了解到圆的直径、半径、圆周率、周长和面积等知识,还可能了解对圆的知识的研究形成的过程、更多与圆有关的小故事等。
网络提供了比书本更广阔的知识,教师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都不会远远高于学生从网络处了解的相关知识,也就不会出现教师对所教学的知识早以熟悉,学生却是一无所知。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灌输,而是着重帮助和指导他们学会学习。教师的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为学生提供获得信息的线索,指导学生运用什么方式到哪里去获得信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知识的建构者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学生的主动性和随意性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而课堂恰恰相反,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教育的人文价值——人类学习的天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他们的成长、学习提供自由空间。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容量的信息,可是这些信息不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它也不会考虑接受信息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例如在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网络呈现的可能有国画大师的作品、画国画的知识、画国画的技法、国画的发展史、一些名人的故事等。学习《》,网络提供给我们的可能是分类、对社会的危害、现实中的案例……可是小学生面对这些知识他会觉得多而烦,觉得深奥、看不懂而失去信心,认为网络对学习没有好处而置之不理。
从教与学的角度来分析,教师仍起主导作用。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寻求知识、理解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能力。网络给学生大量的信息,然而信息无法代替知识。知识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记录与经验的总结,而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由信息转化为知识就要人类经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将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形成认识后才成为知识。例如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讲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提出问题:“什么是?可以分几类?对我们有什么危害?”然后由学生在网上查找,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然后开展讨论,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这个主题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三、道德的监控者
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工作更加复杂、艰巨和紧迫,这是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的。这个网络社会,是一个崭新的信息世界,基本上没有多少法律规定,没有太多的道德规范,只是按照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体验来约束自己。个人道德规范又不是强制性的,只能靠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大家交流互不见面,所有的谈话都是通过屏幕上的字母和语句来完成,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和语气,看不到表情,为人们的撒谎和说真话同时提供了空间方便。在网上发表言论随心所欲,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也不考虑自己能不能这样做、该不该做。
网络信息给人们带来无限实惠和财富时,它也是垃圾的生产源和网络犯罪的工具。青少年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正处于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辨别能力还比较弱。教师要有超前意识,又要有一种现实态度,考虑到如何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教师要为学生指出,对于网络提供给他们的信息不能全面接收,要严格按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来要求自我,要把网络当成现实世界,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他人的监视下,说话、做事不能损害他人利益和身心健康。
现代教学理念下,网络教育,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进行教学的手段,它是当前较为现进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结合网络教育自身的功能特征,分析了网络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一 网络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计算机网络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多机、从终端技术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时期。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开创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美国ARPANET网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随着局域网的诞生与推广应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随着多媒体、智能化网络的出现,人类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信息处理的互联网技术时代。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科技、军事、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缩短了人际交往的距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 网络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网络教学是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针对相关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运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网络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密切:
网络与教育教学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是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首先,网络的资源共享、交互性强、信息传递便捷的特点,可以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其次,网络是有效的信息查询获取工具,借助网络载体,能够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能力。
再次,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是当今社会普及终身教育的有效方式,网络优越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和多向交互功能,为现代社会教学质量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 网络对教育教学的意义
相对来说,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网络教育教学的意义:
1 网络应用有利于师生建构新型互动交流关系
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学活动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缺乏情感沟通。网络环境下,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师生之间能够有效地互动交流、合作体验,关系平等融洽。
2 网络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渠道
以往的学习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学生的学习形式与渠道仅局限于课堂;网络技术的应用,学生学习范围扩大化,可以通过互联网形式,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查询,学习或交流。
3 网络应用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方式是集体化的,教育手段单一笼统。网络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学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向丰富灵活,学生不受空间条件制约,可以自由探讨、合作学习、体验感知。 转贴于
4 网络应用有利于教学环境的优化与设置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能使教师创设相对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优化活泼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更加严谨灵活。
5 网络应用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科学高效发展
网络技术与教学教学的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有效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进行学习探究、研究体验活动,促成学生在获取处理信息的同时,掌握发现解决问题的技能,推动了教育教学的高效发展。
三 网络教育教学方式在中学课堂上的应用
1 借助网络资源,创设课堂相关学习情境
生动丰富的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基础,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技术,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2 应用网络技术,拓展提供学习信息资料
现代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由于课堂信息的需求量大,学生在自主探讨学习过程中,传统的信息查询方式效果弱差,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资源,能够有效快捷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信息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系统的监控辅助功能及时向学生提供相关辅导提示。
3 综合网络技术,丰富课堂教育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素质、自律水平以及认知接受能力的不同,教师可以应用网络教学系统,充分发掘有效资源,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创新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调节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状态。
4 借助网络资源,促进学生协作探究学习
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网络系统的交互性特征,为学生的协作探究学习提供了可靠保障。通过网络互动交流,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体主动性思考,通过网络交互活动,促进学生质疑反馈,合作探讨,交流体验,共享集体智慧,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
【结束语】
总之,现代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环境和信息交流平台。同时,网络资源的教育功能,又促进了学生发散性与创新性思维的开发。新形势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创新与整合网络信息技术,有利于运用网络教育来推动学生思维素质的综合性提升。
论文摘要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教育成为了教育发展的新模式,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高低便对教育的成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资源共享程度的高低与与其开发过程有密切关系。因此,笔者对网络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便对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提高提出合理的意见。
经过相关的数据分析与问卷调查,在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影响其共享的因素主要有教育资源开发单位、学校与教师以及政府政策等,因此我们需要对各个影响因子进行详细的分析。
1 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单位与市场经济
1.1 研发机构与学校单一的客户关系影响资源共享
目前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大多是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如课件,网络课程,教学网站等一些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在客户上普及的不是很广泛,多是学校、网络教育结构等,而且教育资源开发的专业人员很少,因此,网络教育资源相对比较小的市场空间,使网络教育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研发产品也没有太大的经济效益,在后需研究上缺乏资金上的补充,这无疑进一步阻碍了资源的共享。
1.2 在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不能遵守资源建设标准
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使用对我国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我国教育普及和建立终生学习体系,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促进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支持系统的互操作、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避免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工作和人力物力的浪费,并能与国际网上教育体系相沟通,保障网络教育服务质量。①但是当下的问题是:按照这个标准开发造成了难度的加大,因此很多机构为了省事而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这种没有标准的教育资源,在共享上便受到了限制。
2 高校和教师
2.1 高校管理者与教师保守观念无法推进共享
数据显示,很多高校教育不喜欢借鉴别人优秀的教育资源,认为那样体现不出自己的水平,或者害怕使用了别人的资源体现不出自己的独创性。学校也是这样,高校之间不情愿实现彼此的教育资源共享,感觉使用别的资源就是自己实力不够强大。这些保守落后的观念使得教师们开发出的优秀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拥有这些资源的学校更不愿意拿出资源与人共享,正是这些观念使得教育资源共享收到了阻碍。
2.2 学校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与合作
由上可知,由于落后观念等原因,致使学校间的教育资源不能实现共享,虽然有些学校在实施教育合作,如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在共同参加教育部“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系统和天地网结合项目”的推动下,提出基于天地网的远程教育优化解决方案及技术规范;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共建、共享优质数字化课程,实现学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及信息的共建、共享和共管。②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合作仅仅是局部的区域或同类的学校,这些资源的共享与整个国家的教育资源合作来说作用甚微。
2.3 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的目的逐渐向功利化方向发展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最初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但是在实际状况中,教育资源的建设性成果如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掺杂了不少我饿了评职称的因素,这样导致了网络教育资源的重复性建设,扎堆现象严重,大多的教育资源多是教师临时为了职称而进行的创作,致使教育成果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发挥很大的用处,造成了资源建设的浪费,可见网络资源的开发不再是单纯的教育,而是逐步向功利化发展。在全国开展网络教育的学校不计其数,尤其是网络教育学校的生源上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收入。这使得网络教育学院组织编制自己的教学资源就成为一种创收的手段,自己的有特色教学资源能够吸引学生,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愿意使自我的教育资源与其它学校共享,这也是影响的重要因素。
3 政府政策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信息化社会我们对网络教育的需求也相应的增加,为了应对这个新形势,(下转第27页)(上接第17页)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某种意义上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现实发展中,都还未充分对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做到足够的重视。表现为:
(1)国家缺乏统一的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在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现状中,重复建设现象很普遍。这由于缺少网络教育资源管理上的统一协调机制、专门的远程教育法律法规等,这样使得各个高校为了维护自己的教学特色而不使用其他学校优秀的教育资源,而是花更多的费用去请专门的科研单位开发一套教育资源,结果网络教育资源内容基本相似,花费多,制作出来的网络教育资源在质量上并没有很大的提高。可见,国家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缺少统一的机制,已有的教育资源也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致使在资源建设上的资金投入不断重复,网络教育资源的水平也得不到明显发展。
(2)网络教育资源知识产权制度不完善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标准推广力度不够。影响我国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工作的另一个来自政府方面的因素就是缺乏合理、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在现实中,我国公民法制意识淡薄,侵权盗版现象司空见惯,这使得各个教育资源开发单位与各高校都从维护自己的特色网络教育资源出发,必然使得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得不到更好的实施。
(3)对网络教育资源缺少长期的资金支持。远程教育是在大量化的专业网络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运行的,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制作一个专门的网络教学课件就是几十万的费用,也就是说一个网络教育学院有200门课的话,要投入上亿元,这个是一般的高等学府所不能够承担的,因此,为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需要国家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如教育部实施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政府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了三百余门基础性、示范性网络课程、试题库等,到2004年,有近一半验收,但是这些成功的网络教育资源只有一小部分在个别的教育学院使用,这也使得资源得到了浪费。
另外,政府或者社会团体不能给科研单位提够长期有力的资金支持,致使教育资料在质量上与共享上受阻。社会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完善,那些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的一方为了保护自己的版权不愿与人共享,这对教育资源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为防止自己的利益被损害,网络教育资源所有者在资源开发之初就要求教育资源开发单位对所开发的资源中所含知识给予适当的保护,很多网络教育资源在开始就设置了用户和密码机制。网络教育资源市场体制也不完善。
一、搭建网络教育培训平台的意义
(1)引进外部优质培训资源的需要
1.一是电力企业内部培训资源相对不足,不能较好满足安全、技能培训需要
电力单位工种多,如果配齐所有工种的培训师资、实习设备和场地,难度很大,也不现实。而电力远程教育网具有丰富的培训课程资源,如果能与企业培训资源结合使用,就能弥补一些专业、工种培训资源的不足,也可为同工种的培训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培训资源,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培训工作服务。
2.电力员工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历教育有广泛的需求
如果能够引进高校远程学历教育资源,就能有效减少工学矛盾,方便员工学习。根据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相关规定,电力新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在上岗前必须进行1 年以上的职业技术教育,电力的班组长要求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持续提升学历。这些需求都可借助行业协会、高校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教学,使员工在提升素质方面能有更多的选择。
3.开拓电力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培训的方式
如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取得安全资格证书,中、高层管理人员需要取得工商管理或职业经理人培训证书,专业技术人员需要继续教育合格证书等,而远程教育可以提供这些培训,使管理人员不出企业就可参加培训,从而节省很多时间,做到工作、培训双兼顾。四是电力员工更新知识的需要。电力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需要及时跟踪学习电力新的科学技术,了解新法规、新理论、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而电力远程教育网络能够为企业打开一扇门窗,开辟一个经济适用的渠道,使员工不出企业就能了解有关知识和信息。
(2)整合内部优质培训资源的需要
目前,优质培训资源分布不均,他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培训专业和项目,但也有劣势的专业和项目。尤其是一些小型电厂,培训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培训需要。因此,作为电力企业集团,有必要将企业现有的优质培训资源按专业进行统一整合,让企业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材、最实用的培训方法、最先进的培训技术等借助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平台,打破机构、单位、地域、时间的限制,使其在集团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达到优质资源共享,从而弥补一些单位培训资源的不足,优化一些单位的资源结构,加速电力先进知识、技术的培训普及,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3)方便员工自主学习的需要
搭建起企业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平台,在网上为员工提供电力各专业、工种、岗位所需的安全知识、岗位技能、学历教育、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等培训,员工既可通过参加培训班培训,也可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个人上网完成学习,参加相应考试考核,取得资格证书、学历证书等,将会极大方便员工学习,减少对实体培训资源的依赖和对培训时间的占用,降低培训支出,起到常规培训难以达到的效果。这也符合人人、时时、处处享有学习资源,能够自主学习的学习型企业建设目标。事实上,电力远程教育网络已经具备这些培训功能,企业只要将网上培训资源引进企业,搭建相应平台就可实现这些目标。
二、搭建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平台的途径
(1)建设远程教育网站
电力企业通过与行业协会、电力高校等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的所有者签订远程教育网络使用协议,通过按期缴纳年费,获得远程教育使用权和建设企业远程教育网站权。根据协议,网络培训资源所有者负责向电力企业提供培训资源服务,电力企业在协议规定的范围内,获取使用网上培训课程、课件等资源,提供给培训机构、基层单位、员工个人。同时,电力企业应与网络拥有单位建立网上学历教育、职业资格等培训合作项目,充分依托远程教育网络拥有者的培训资质和学历教育资质等开展相应培训,使企业网站成为培训机构、电力高校的校外机构或远程分校,这样,远程教育网站的功能就能得到进一步扩展,成为空中大学、空中课堂,为高校架起通向企业的桥梁,为企业提供服务。
(2)组建企业远程教育编辑制作平台
电力远程教育网上资源如何得到有效利用,开通网络还不够,还要有一个中间转换、筛选、处理的环节来保证远程教育网站能够为受众使用。这个过程的实现由相应组织机构来完成:企业建立远程教育网站之后,要建立远程教育网站使用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使用网上培训资源:
1.要对远程教育网络资源进行下载、筛选、分类、编辑、储存等,为特定的培训受众提供简便、快捷、高效的网络培训资源。
2.合理编排布置网上面向大众、全天候的培训资源,包括合理规划编排培训内容、安排培训时间,及时更新培训内容,满足各种人群的培训学习需要。
3.要保证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的互联、互动。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平台,应以能够实现授课教师与受众、培训机构与培训机构、培训学员间的交流、互动为条件,这样才能保证远程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四是能够采编、录播授课实况和实现网络同步传输。
(3)搭建远程教育传送及终端接收系统
电力远程教育的终端用户应定位到什么程度,其实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根据电力安全生产的实际,笔者认为,电力企业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平台的终端用户应包括:
1 网络教育的特点
1.1 网络教育以学生兴趣选择为主
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依据“筛选式”教育制度,其目的是为选择精英式的人才。受教育者在一次又一次筛选中失去再次受教育的权利,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兴趣选择”。“学生借助键盘和鼠标就可以轻松地在网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及上课时间和地点,甚至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教师”。
与此同时,评价教育的好与坏也转变为看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让学生在自己选择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面对网络教育,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教师的作用是怎样才能使学生正确而又迅速地进入自己的兴趣选择上。并非一味地传授知识和检验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
1.2 网络教育内容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
网络教育不仅信息量大,内容涉及面广泛.而且教育内容形式新颖、生动,它借助多种媒体设备,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体,学习者既可以看见文字和图像,同时也能听见声音。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开展学习,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提高。网络教育这一大特点,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启发教师对新的教育方式的思考:在这丰富的教育资源中,教师以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以便因材施教。
1.3 网络教育形式具有开放性
在网络教育时代,教育的开放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完全平等的。传统教育把教育与人的平等发展隔裂开来,限制了人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而在网络教育中。受教育者对教育信息占有是公平的。网络资源是无限的和具有可持续使用性的,不会因过度使用而减少。二是无年龄段的限制。传统教育对学生按年龄段划分,使教育的内容因年龄而受限制.而网络教育向全体受教育者开放,受教育者可根据自己接受能力水平适当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速度。因此,这给新时期教师角色带来新的挑战:怎样才能因人而异、最大限度地将教育内容开发给受教育对象。
1.4 网络教育具有跨时空性
所谓跨时空性就是教育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随时随地都可学习。首先,在网络教育中,人们再也不必在规定的时间去固定地点接受指定内容的教育。网络能够在学习者认为适合的时空为其提供独特的教育信息。然而传统学校教育定时定点,不能因实际情况而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网络下的教育者也不局限于传统教室里的教师,其角色更加多变和灵活。
1.5 网络教育具有互动学习的间接性与多维化
网络技术使学习者的网上互动学习成为可能。这种互动学习方式是间接的,主要通过文字和声音进行,缺少面对面相互间直接体态语言的交流。网上交流对象多维化,可以是一个.同时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同伴,也可以是老师、专家等,并且这些学习者可能来自语言、风俗习惯和观念完全不同的地方。这些特点,对教师在网络教育中的地位和角色扮演提出了挑战。
2 网络教育下教师地位的新转变
(1)在教育观念上,由“占据强势”、“独霸威望”到“勉励强势”、“共同上进”。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教师对于新技术、新文化知识必须加速更新。在当前信息技术疾速变化、知识周期变短的时代,教师的知识容易老化,教师的强势智者形象会受到巨大冲击。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日益融合的网络文化环境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紧跟当代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知识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从独霸权威文化知识转向为鼓励学生和自己一起平等的追逐权威文化。
(2)在文化知识的传承上,由“前喻文化”到“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共存。“前喻文化”指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向和传递方式的文化,即年长者向年幼者传递文化知识;“并喻文化”是指按照同龄人和同辈人的方向和方式,同辈成员之间相互传递和互动学习知识的文化:“后喻文化”相对于“前喻文化”而言。指由下而上的方向和传递方式的文化,即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世的前辈的过程。传统学校教育,教师在整个文化知识传递过程中居于“前喻文化”的地位,整个教学过程是由上到下的单向式过程。而在网络教育中,要求打破教师的这种独居地位,由前喻文化转向前喻、并喻和后喻三者共存的文化地位。
(3)在师生人际关系上,由“敬而远之”到“远而敬之”。传统教育中,整个教学过程是严肃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常常是“师威生惧”,学生对教师也是“敬而远之”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早已被孤立起来了,甚至加上了一道防卫线,这样的结果很不利于师生间平等交流,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效果。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地位。由于信息与知识的平等化趋势不断加强,教师严肃的支配地位在新时代将会加速瓦解,而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也会日益稳固。网络教育中的人机互动使得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和对话,遵守他们共同遵守的规则,享受他们共同享受的快乐.在共同活动中实现感情的融洽和理解的加强。
3 网络教育下的教师角色创新
(1)对于学生个体发展而言,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开发者。主要表现在:①教师是学生情感兴趣的激发者。传统教育只注重学生机械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自身情感的培养,轻视了情感兴趣对学生学习效率的促进作用。网络教育中,教师引入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②教师是学生学习意志保持者。网络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激发动机,保持学生的学习意志来达到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教师通过信息技术集声音、文本、图像、图表、动画于一体,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可触可感的方式,使学生多方获取信息,加强学生兴趣从而保持学习意志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③教师是学生行为实践的促进者。教师可运用网络教育的虚拟化体验,促进学生学习行为实践最大限度的实现。网络教育的跨时空性打破了传统教育空间、时间、年龄和环境等现实限制,根据每个学生信息加工能力的差异,指导学生在网上自主选择练习场景和内容,增强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学历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目的,而以何种方式学习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烹饪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而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更是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直接影响着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其中办学条件的局限性、办学成本的加大等因素是影响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烹饪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特点。烹饪专业作为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又要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不断的修改,以便更好的指导烹饪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将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可以把职业教育中的办学场所问题、办学成本问题、学员经济条件问题予以解决,这样烹饪专业的教学会有一个新的、快捷的、方便的教学模式。本文以烹饪专业为例研究将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
(一)远程教育的特点
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通过直播课堂进行教学的一种授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而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配备一台电脑、接通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这种授课形式方便、快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到网上去学习,并且可以在指定的时间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直接答疑解惑。但是这种方式没有真实感,不直接,对于那些需要实际操作的专业则不适合。
(二)全日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成为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属于全日制教学,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授课,很直观。特别是对需要实际操作、需要技能训练的课程更是方便,而且是必须的。但是,要想把职业教育做好,加强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则是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受重视程度也不够,好多职业的中等职业教育设置更是空白。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讲,关乎着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提高,而职业教育在我们国家的普及与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是相差甚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远程教育提供了一个区别于传统全日制教育的虚拟学习环境,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个性化学习,实现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无限沟通的学习环境。
三、我国烹饪专业的基本情况
在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烹饪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与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出一套适合于我国烹饪专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就是说,本文主要是要研究一个以烹饪专业依托,延伸到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
烹饪专业是一个高成本的专业,而且,来职业学院学习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又存在着这么一些情况:一是学生基础较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这些学生来学校学习烹饪专业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个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二是学生想通过学习学到一些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烹饪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学生仅仅是为了要个毕业证。
四、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一)烹饪专业的教学特点
1.课程设置。烹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不同的学校其设置虽是各不相同,但是主要有《烹饪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烹饪营养学》、《烹饪原料学》、《饭店经营管理概论》、《餐饮管理与实务》、《烹饪成本核算》、《中国饮食文化》、《厨房组织管理》、《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技艺》等课程。上述课程,有些是纯理论性的,有的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2.专业建设。以往我国各类院校的烹饪专业都是进行着全日制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比较符合普通高校教育,它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我国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多是“注入式”的、“填鸭式”的以及“教师主导式”的,这些教学模式理论多,实践少;讲的多,做的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感性认识,毕业之后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低。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有办学成本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受限等,因此,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搞好专业建设是每一个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予以化解。
(二)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远程网络教育与全日制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大大节省办学成本,可以节省一部分教室、师资、宿舍等设施,而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却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要。
烹饪专业中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前所述,可以全部实行网络远程教学,开通直播课堂,使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进行学习,能够随时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网络上直接与教师对话,并且可以通过视频与教师进行交流。如《烹饪营养学》这门课程完全可以将烹饪过程中涉及到的加工的时间和火候、加工的方法等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影响、不同食物具有哪些营养成分、哪些食物是不能混在一起食用的、不同人群适合哪种配餐等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进行网络远程教学;《烹饪技艺》课程中的切墩、摆盘、配料、烹制等教学内容就必须要在实验室完成。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学历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目的,而以何种方式学习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烹饪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而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更是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直接影响着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其中办学条件的局限性、办学成本的加大等因素是影响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烹饪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特点。烹饪专业作为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又要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不断的修改,以便更好的指导烹饪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将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可以把职业教育中的办学场所问题、办学成本问题、学员经济条件问题予以解决,这样烹饪专业的教学会有一个新的、快捷的、方便的教学模式。本文以烹饪专业为例研究将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
(一)远程教育的特点
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通过直播课堂进行教学的一种授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而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配备一台电脑、接通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这种授课形式方便、快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到网上去学习,并且可以在指定的时间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直接答疑解惑。但是这种方式没有真实感,不直接,对于那些需要实际操作的专业则不适合。
(二)全日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成为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属于全日制教学,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授课,很直观。特别是对需要实际操作、需要技能训练的课程更是方便,而且是必须的。但是,要想把职业教育做好,加强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则是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受重视程度也不够,好多职业的中等职业教育设置更是空白。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讲,关乎着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提高,而职业教育在我们国家的普及与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是相差甚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远程教育提供了一个区别于传统全日制教育的虚拟学习环境,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个性化学习,实现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无限沟通的学习环境。
三、我国烹饪专业的基本情况
在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烹饪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与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出一套适合于我国烹饪专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就是说,本文主要是要研究一个以烹饪专业依托,延伸到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
烹饪专业是一个高成本的专业,而且,来职业学院学习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又存在着这么一些情况:一是学生基础较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这些学生来学校学习烹饪专业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个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二是学生想通过学习学到一些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烹饪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学生仅仅是为了要个毕业证。
四、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一)烹饪专业的教学特点
1.课程设置。烹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不同的学校其设置虽是各不相同,但是主要有《烹饪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烹饪营养学》、《烹饪原料学》、《饭店经营管理概论》、《餐饮管理与实务》、《烹饪成本核算》、《中国饮食文化》、《厨房组织管理》、《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技艺》等课程。上述课程,有些是纯理论性的,有的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2.专业建设。以往我国各类院校的烹饪专业都是进行着全日制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比较符合普通高校教育,它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我国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多是“注入式”的、“填鸭式”的以及“教师主导式”的,这些教学模式理论多,实践少;讲的多,做的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感性认识,毕业之后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低。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有办学成本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受限等,因此,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搞好专业建设是每一个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予以化解。
(二)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远程网络教育与全日制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大大节省办学成本,可以节省一部分教室、师资、宿舍等设施,而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却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要。
2.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已由网络学院完成)。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院在2001年开始开设网络教育《化学》专业2008年在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修订后,专业更名为《化学教育》专业,同时新增《应用化学》专业。两个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采取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的方式突出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特色。教学计划是根据网络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习年限和教学对象而制定投有盲目照搬普通教育计划。网上教学组织严格遵守教学计划作为考核、验收教学质量的标准。两个专业教学计划各自包含不同的11门专业课程、各有特色的6门选修课程、教育实习或工业见习以及毕业论文。《化学教育》遵循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模式和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有所依、学有所用;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是来自基层教学单位,因此依托基层教学单位完成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计合理的与学员从事教学相关性强的毕业论文题目精心进行指导。而《应用化学》则遵循当前经济改革浪潮中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来自工矿化工企业的学生实践优势依托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化学网络教育教材包括文字类(一般使用统编教材制作为电子课件、题库和案例库)、图形(像)类、音(视)频类动画类等教材洛类自成体系J虫立使用。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从资格审查、培训管理、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进行管理。学院规定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教师任课前均需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主导学生的在线讨论活动,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化学网络教育教师档案。教学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有相应要求技照‘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决定”针对学院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缺乏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情况通过外聘请内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军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质量肩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究、高校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鼓励教师总结自己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技照科学论文的规范格式撰文投稿始予相应奖励,推动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网络教育具有“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性质教师角色淡化教学管理弱化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凸显。我们在每个年级实行班组管理启选班长,定期轮换赴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管理锻炼自主能力加强自我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由自我性评价和客观l胜评价组成。自我性评价:学生先完成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目提交后与标准答案比较而做出自我评价。客观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给出具体的分数通过提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学秘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相关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做相应教学调整。
二、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西南大学校是教育部批准开展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化学化工学院是学校较早开展网络教育的传统学科拥有具有学术理论基础的高层次的师资队伍,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为网络教学管理的实施提供智力、人才结合网络教育学院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教务管理,形成较好的资源共享,为化学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点。
1.制度管人。学院制定了《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从教师选派、教材选用、网络课件建设、具体教学(直播、录播、网上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和答辩等)一一做出相应规定使管理有据可依肩章可循制度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