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校园智慧课堂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6 16:46: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校园智慧课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校园智慧课堂

篇1

哲学家培根在其《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孙云晓也曾说:“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可见,幼年养成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小学时期正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为此,我们将“好习惯成就一生”定位为办学理念,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确立为办学目标。

二、创设“分工合作,落实三会”的管理模式

教师的职能应体现合作精神:第一,教师一起谈论教学;第二,教师互相观摩学习,促进思考和讨论;第三,教师通过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一起规划课程安排;第四,教师互相传授各自在教学、学习和领导方面的知识。只有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监督、互相帮助,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改革,因此,我校创设了“分工合作,落实三会”的管理模式,教师之间互相倾听,认真对待彼此的意见,学校管理不再是“我的事”,而是“我们的事”。共同管理极大地凝聚了教师的情感与智慧。

1.分工合作

我校立足学校的实际形成了“六横六纵十九点”的管理系统,“六横”即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教育技术处、总务处、工会等六个职能科室,负责学校相关的规划设计、计划拟定和服务指导;“六纵”即六个科室主任负责1―6年级的全面工作;“十九点”即十九个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的教学管理和教研活动的设计及实施。这样的横、纵、点三维式的“放权”,产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渔网”效应,能帮助教师释放潜在的创造力和领导力。

2.落实三会

为了做到学校的管理重过程、抓细节、强落实,我校始终强化“三会”制度,即每周的学校管理工作例会、每月的教研组长交流会和每月的班主任总结通报会,尤其是每周的学校管理工作例会,通常是按三步走,即总结工作,反思问题,协调下步的工作。由于中层干部兼任科室主任,与本学科教师同处一个办公室,能及时准确地传达会议精神,避免了传达过程中的变形走样,从而实现信息的上下畅通和实施的快捷高效。

三、建构以人为本、德能并重的管理制度

我校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与优化,即突出民主、体现规范、强调实用,在发现问题时寻求解决之道,倡导以人为本,把教师放在学校管理的主人翁位置,遵循“调研――修订――反馈――实践――再修订”的原则,通过教师会宣读、学校网站公示及发放意见征求表等多种渠道广开言路、问计纳谏,力求通过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上的改革创新,使管理制度高效可行,从而达到“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的目的。

同时,我校改革了“评优评先”制度,以“德”为先,以“能”为重,采取“教师会上宣读相关文件要求――分管科室提名推荐――全体教师会讨论投票――校委会集体讨论决定――校园公示栏上公示”的公开透明的方式,使评选出的教师能真正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

四、创设智慧课堂,打造书香教师团队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新时代的教师作为教育科研的主体,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改变“耗时、耗量、耗精力”的外延式发展,从而实现以“低耗”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遵照“好习惯成就一生”的理念,我校要求全体教师以阅读增内涵、以勤练提素养、以团队融智慧,奏响了“学习型、合作型、智慧型”教师团队成长的三部曲。

1.从读书习惯开始,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高品质的阅读,我校注重培养教师的阅读习惯,筹划了一系列的教师读书活动,举办了“阅读成就魅力课堂”专题讲座。此外,我校还主张师生同读一本书,以课堂为载体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课”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初见成效,如课外导读课“那些人,那些事,走进《城南旧事》”分别参加了全区校本课教学竞赛和全省现场优质课竞赛,均获一等奖。

2.从基本功开始,建设教师团队

教师的基本功对教师和学校而言至关重要,我校将写好规范字和说好普通话列为两项教师基本功,把锤炼教师基本功作为“学习型”教师的提升之路。在写好规范字方面,给教师布置练字任务,每周一练,每月一评,每学期进行教师钢笔字、粉笔字考核,优秀的作品分期分批以“朵朵花开淡墨痕”为专刊在学校宣传窗展出。在说好普通话方面,开展“诵读经典,浸润心灵”的美文诵读活动,每天下午课前五分钟,教师们轮流在学校广播室诵读美文,并由学生点评,激励教师说好普通话。

3.从合作教研开始,提升教师智慧

我校在各教研组推行了“团队合作,捆绑评价”的教研模式,教师们在合作中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促进自身水平的提升。通过合作,教师能深入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并充分演绎新课标的内涵,能对课堂教学的得失做出准确的评价,这些无不体现了团队合作的优势。例如,在孔子诞辰日举行的“首届教学节”,将团队合作这一新型教研模式推向了,助推了全体教师 “合作、学习、创新”的阶梯式成长之路,促进了教师智慧的进步与提升。

五、构建多元发展平台,塑造“香樟英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并让良好的习惯伴随他们一生。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根据“好习惯成就一生”的办学理念对学生展开了全方位多元化的习惯塑造,力求打造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1.实施“五净”德育,用好习惯成就“儒雅少年”

我校建成了“好习惯成就一生”的校园主题文化墙,将小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分为做人、礼貌、学习、阅读、安全、卫生、饮食、运动、劳动9大板块共81个习惯,并用简练的文字、活泼的图画悬挂于校园中,以净体、净言、净行、净校、净心的“五净”目标,将81个习惯以儿歌的形式分学段解读,引领各年级学生循序渐进地养成。我校还采取了一些评价措施,例如“周周红旗班”的评比,还有“阅读之星、艺术之星、运动之星、尚礼之星、劳动之星”等多项评比,让学生“人人都有奖状,人人都有自信”,从而打造身心健康、温文尔雅的“儒雅少年”。

2.注重学生的阅读和书法,培养智慧少年

秉承“读书・明理・启智・成才”的校风,我校倾力打造“书香墨香溢满校园”的系列活动,力求让“读好书,写好字”成为每个学生受用一生的好习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校实行了“七色花”阅读考级制度,考核合格后颁发等级证书,证书的颜色分别为赤、橙、黄、绿、青、蓝、紫,紫色为第七级即最高等级,考过七级的学生可获得印有七色花的“阅读考级小博士”证书,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为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我校把书法教学纳入到课程中,让书法真正走进课堂,每学期开展硬笔、软笔书法竞赛,举办书法作品展览,让学生在养成规范书写习惯的同时,感受中华汉字的魅力,从而达到“立字立人”的目的。

篇2

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采用灌注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学中照本宣科,轻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脱离行业、企业的实际,学生难得有动手实践的机会,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1]。

有的教师缺乏正确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仍然沿袭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真正准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反而会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2]。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高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他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甚至还要有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也就是常说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这就要求原来的专业理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以适应高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的要求。但真正达到高职教学要求、专业领域有一定造诣的“双师型”教师实在太少。有的有一些理论知识,有的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很多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往往有名无实。

高职层次的学生普遍理论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及自觉性还有待提高,纯粹的课堂教学难以吸引学生,到课率及听课率往往不高。教学效果较差,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企业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2 改进的思路与对策

基于以上情况,我系在数控、模具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三个专业中尝试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为了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我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模式是采用二加一教学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顶岗实习,在此基础上,对该专业所需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进行梳理,将关联度较高的专业课程集中调整在第三或第四学期,根据该学期课程的关联度,将课程分成几大模块进行教学,考虑到老师知识、能力的局限性,采用多师同堂的方式来弥补。

以我系11数模班为例,本学期该班五门课程进行整合,分成三个模块。

模块1:《塑料成型模具设计》和《冲裁成型模具设计》为一个模块,采用任务驱动法或项目引领法,适当的加入一些实习内容。时间为8周。

模块2:《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由原来的纯理论教学转化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时间为3周。

模块3:《数控编程与操作》和《机械产品检测》两门课程合二为一进行教学,不再单独开设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采用项目驱动法,在一体化教室上课和实习。时间为8周。

以上三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上相互独立,在教学内容上,要求模块一的设计内容,能够在模块二、三中具体实施,也就是说,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期结束时,要能够看见自己设计加工的产品。

所有课程综合后,以项目驱动法来进行教学,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教师配备的过程中,设立主讲老师和辅讲老师。具体过程如下:教师配备(两个或三个教师,理论与实训教师结合)每周具体任务完成任务(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完成任务过程)分析本周完成任务效果,找到问题并及时解决每周考核下一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系部及教学部门随时进行教学检查,以督促教学的正常化。在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中,我们采用学生分组,交叉学习,突出多边互动,这有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提高专业教学效果。现代企业比较看重团队精神,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的过程,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视教改班的建设过程及效果评价,系部经常深入教改班级,定期了解学情信息,定期进行教学反馈,定期进行经验总结,并以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效果评估。促进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由原来的试卷考试转变为能力测试,学生只有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中安排的所有项目,才能通过该课程的考核,这样不仅在教学改革上向前推进一步,而且还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专业技能,最大程度的适应市场的需要。

3 教学改革后的效果

通过一年的尝试,学生普遍对这种教学方式持积极的态度,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满意率达到90%以上。根据对教改班级同学的考核,理论成绩通过率都是100%,操作成绩的通过率也达到90%以上,总成绩优秀的达到30%以上。而以前没有实行教改的班级,就连理论的通过率都达不到80%,就更不用说操作了,由此可以看出教改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4 存在的问题

4.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能紧跟市场的步伐,了解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并且能熟练掌握。有些老师来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教改难度较大。

4.2 设备陈旧落后数量有限是教改的另一难题,无法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要求,往往是几人一台设备,影响教学效果。

篇3

1 引言

语言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想更好的学习一门语言,就必须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如果没有了词汇,就构不成句子,在汉语当中如此,在英语当中更是如此,职业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英语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而词汇就成为了英语学习当中最基础的环节,所以在英语课堂当中使用一些词汇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误区

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也越来越为广大用人单位所重视。然而对于大多数职业院校来讲,英语教学是一个重点,但也是一个难点,教学形势不容乐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除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较差外,还在于学习没有找到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以至于长期在不科学、无规律的英语学习误区中长期徘徊。应英语词汇教学为例,学生往往会迷失在复杂的语法知识和单词记忆中,词汇学习最终变成了没有实用价值的符号记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词汇学习的关联性不足。很多学生在记忆单词的时候都是简单着照着书看,不用比在纸上落实,也不用口念的方式,他们认为依靠视觉就可以记忆很多的词汇,但是这样一来就会使得拼写成为了一个和音标完全独立的一个问题,这样也就使得学生会出现会写但是却不会读的现象,同时这种方式记忆单词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很多学生看着单词不能确定的说出其中文的含义。

其次是词汇学习的规律性不足。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在背单词的时候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规划和安排,经常是想起来了就记忆一两个,学生只是暂时性的记忆了一些单词,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还是不能完全的掌握,而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对词汇进行及时的复习或者是巩固,对时间的应用也不是非常的合理,所以如果时间长了以后就会逐渐遗忘,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还会学习新的单词,学生对词汇学习会渐渐形成一种畏惧和抗拒,学习兴趣也会在这种情绪当中消失殆尽。

再次,词汇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实践性。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可以很好的记忆单词,将单词熟练掌握,但是就英语学习成绩而言却不是非常的令人满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对其予以充分的改进。而出现这种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词汇的应用能力并不是很强,这样记忆单词也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已,在单词融入到文章之后也不能及时的完成单词词义的转换。

3 词汇学习策略在职业院校英语课堂当中的实际应用

3.1 英语词汇学习的原则

3.1.1 结核性原则

结合原则通常就是指针对那些词汇基础并不是非常好的学生而言,词汇学习一定要依靠机械性的死记硬背和理解记忆结合的方式来记忆,人的记忆是存在着一定规律的,而任何人之间的记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对于词汇学习而言找到词汇的固定规律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记忆的时候我们必须承认机械性记忆的方式,但是英语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内容,所以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要结合多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记忆的效果,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

3.1.2 方法性原则

方发行原则通常就是指针对那些词汇量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词汇学习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只有找到了方法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减少了对学习的恐惧和抵制情绪,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用组块记忆法、词音词型相结合的方法等等。

3.2 英语词汇学习的方法

3.2.1 形象记忆法

形象记忆法就是指在词汇学习中,将英语词汇与具体客观的形象、动作、场景相联系,通过客观事物的直观印象来记忆单词的方法。这种记忆法的优点在于记忆效率高、词义记忆也比较准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实现,为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与工具。现在有许多教学软件,可以将英语词汇进行形象化处理,其目的就在于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形象记忆来使单词学习变得轻松容易。而且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动词、形容词等那些难以用具体形象展现的词汇轻松的展现出来。

3.2.2 音形义结合的方法

词汇学习中,语音学习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会被人忽视,一些学生认为只要完成了词汇的拼写记忆就已经完成了对词汇的学习,但是在英语的沟通和交流当中,很多学生往往是最为简单的单词都读错,所以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将音标的学习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这对单词的记忆是十分关键的,在将三者结合的同时也可以将词汇牢牢的记在心里。

3.2.3 实践学习法

所谓实践学习法是指灵活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进行英语词汇学习。英语词汇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记忆词汇,最重要的是让在学生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锻炼培养运用词汇的能力。掌握语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语言,在实际生活中多多进行语言交流。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学习英语词汇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利用英语的词语、句型,叙述自己的思想。对于教师来讲,英语词汇教学应多通过问答式的方法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3.2.4 文化思维培养法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人们通过语言相互沟通交流认识世界,同时不同社会类型和文化环境也造就了不同的语言。对于英语学习来讲,仅仅掌握了英语的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是远远不够。要想真正地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英语词汇的运用能力,还必须要培养敏锐的英语文化意识。也就是说,在平时的学习中,应特别注意英语的民族文化问题以及跨文化比较问题,要充分了解英语母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风貌等,培养敏锐的文化思维意识。这样学习可以仔细体会到中英文词汇之间的细微差别,也会逐渐增强词汇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当前,英语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这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也是适用的,而在英语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对词汇的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针对当前词汇学习中的一些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地方文化资源;高中;政治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071-02

2008年,新疆地区全面展开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以改变原来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地方资源,以丰富课改课堂。

一、新疆巴州博湖县博湖中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1.获得资源的途径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匮乏。目前,新疆巴州博湖县博湖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教师很少接触校本课程,更不用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校本课题的研究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原因在于学校长期采用集中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方式,用教材、教教材,教师备课最多就是看看教学参考或上上网。

2.对资源的整理不够系统优化。即便有个别教师在政治教学中采用了教材以外的资源,但也只是零散的,不够系统化,只是随机、偶尔用了一些资源,教师并没有系统化地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去丰富政治课堂教学。

3.对身边已有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博湖县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县政府也十分重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契机发展旅游业,博湖县每年要举办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但是,教师不能对身边已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这对政治新课改来说无疑是资源浪费。

4.以教师开发资源为主,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或许有个别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偶尔用到博湖地方的文化资源,但只是简单提及,学生被动接受,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

以上问题说明我校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应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立新的课程资源观,走出“教科书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狭窄天地,使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展到社会各个方面,将学科知识、学生生活、地方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二、本地文化独具价值的课程资源分析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都有自己的一方水土和优势,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等。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宝库,而地域和民族文化之所以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是因为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为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博斯腾湖自然风光秀丽多姿,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被评为西部大开发新疆十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博湖县的东归文化、民俗文化、水文化、渔文化、芦苇文化和沙文化、西游记等一系列文化旅游资源正在陆续开发,凭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文化价值正逐渐显现,经济价值不断升温,已经成为博湖县资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博湖人,尤其是政治教师,置身于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除了骄傲之外,还理当充分挖掘利用家乡的文化资源以丰富课改课堂,自觉做文化传播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这样,不仅会丰富和活跃课堂,而且会扩大博湖文化的影响力。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信教改实践必然会促进博湖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课程资源研究目的和意义

博湖县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地方特色文化作为人们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课程资源。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借助地方文化资源,探索地方文化教育新模式,是富有开拓性意义的一项系统工程。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素质教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新课改进程推进缓慢。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为学校教学工作注入了新活力。这种教育形式不仅在于内容的扩展,而且改变了以往空洞说教、强加灌输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搜集、开发当地文化资源,教师和学生接受地方文化的熏陶,不仅能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也有利于师生的文化积淀,特别是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发展。更可以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提高开发课程的能力。还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学生懂得爱家乡才是爱祖国,爱家乡的文化才是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保护、弘扬民族和本土文化,不仅有利于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保护民族和本土文化的固有价值,使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产生精神的认同、自尊和自信。教育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工具,最具感召力和影响力。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所以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建立正确的课程观,确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只是课程的一种载体,不是课程的全部。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联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联系本地文化,用教材而不“教”教材,紧扣课标而不是紧扣教材,根据学习内容与目标,灵活、有效地利用身边的地方文化资源,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实现课程目标。

四、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校本教材

校本开发是新课程改革中留给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一片广阔天空,也是给予教师发挥才干的大舞台。开发校本课程离不开课程资源,而地方文化资源是宝贵、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依据学生发展需求,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个性化的课程资源。

1.进行大量实地走访,获得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1)利用课余时间多次进行实地走访,先后在博湖文化局、旅游局、民宗局等行政主管单位进行走访咨询,请求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为师生调提供必要的机会和资料。

(2)重点了解博湖县有关“四节三会”的历史渊源,活动现状及影响,还专门前往大河口景区、喇嘛庙、清真寺、阿勒齐手工艺术馆等旅游文化场所考察访谈,走访多位民间艺人,聆听他们深情的专业讲述,获得了许多从来没听说过的真实故事。

(3)充分发挥学生及其家长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社会人脉和掌握的文化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活生生的第一手材料。

总之,通过各种途径的走访,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积累了原料素材,提供了诸多启示。但也遇到了走访量不足、工作超量、缺乏资金的问题。

2.总结经验,发动其他教师,调动广大学生,扩大校内影响。随着课题研究实践的不断推进,教师单靠自己难以搜集到更多详细材料,需要更多教师参与协作,需要广大学生参与配合。广大师生都关心热爱博湖文化,愿意传播家乡文化,更希望政治课上有机地利用博湖文化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但他们也普遍反映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挖掘、传播、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如何促成文化与政治、经济的有机交融,为博湖教育改革振兴,为博湖的稳定发展,产生更大的作用,还有不少的困难需要克服。

篇5

我们看到,心智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认知科学在酝酿和创立的初期就表现出鲜明的多学科、跨学科、学科交叉和学科整合研究特色。相关的学科既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又进行着广泛的会聚和合作。就学科的独立性来说,心智哲学偏重于心的存在方式、心身关系这类形而上学问题;心理学偏重于研究感知觉、记忆、思维、注意、想象、情绪、情感、感受、欲望、驱力、动机、决策、意志、人格等一切心理和行为现象;脑科学和神经病理学则希望发现一切心智能力的神经机制,它想解决脑是如何工作的这个自然演化中的宏大之谜;人工智能则专注于心智能力的人工实现和扩展;语言是心智的窗口,语言学关注思维与语言、语言与意义、语法-语义-语用等广泛的问题;教育学则希望借助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改善教育理念和方法。就学科的合作而言,在认知科学中出现了大量的交叉学科,尤其是神经科学与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如神经哲学、神经现象学、神经伦理学、神经美学、神经宗教学、神经经济学、神经管理学等等,这些学科力图在新的科学水平上来理解心智的社会和人文现象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理。此外,就认知科学的发展而言,我认为有如下四个趋势特别值得关注。第一,认知神经科学在心智现象研究的所有领域都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力图揭示心智的神经关联;第二,对心智的具身性和社会性强调日益增强,因为富有心智的有机体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里,他栖居在自然环境中,也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氛围中,生物的心智能力是在与环境的适应性活动中展示出来的;第三,关于脑是如何工作的一般性理论的研究正在加速发展;第四,意识现象日益成为认知科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当然,它也是人类理性面临的最奇异的问题。

从科学研究的整个趋势来看,21世纪很可能是一个“心学”的世纪,一个研究心的本性的世纪。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认知科学特别是神经科学将在21世纪引领“第四次科学革命”,对脑活动之谜的破解和新的神经技术的巨大发展势必带来改造人性(即humannature)本身的力量,这场革命将会在很多方面重塑人类的生命、社会和文化。在国家科学思想库“未来10年中国科学发展战略”这套丛书中,就有专门一本论述“脑与认知科学”。可以预见,认知科学将在全新的意义上改变人对自身的看法,它不但有助于实现“认识你自己”这个古老的哲学梦想,而且进一步提出了“改造你自己”以及人类向何处演化这类更严峻的问题。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在成立的7年中一直在努力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特色。目前,中心重点在两个大的研究方向积聚力量。一个是,基于逻辑视域的认知研究,目前黄华新教授在该领域领衔主持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另一个是,意识的哲学-科学研究。意识研究是当前认知科学中最困难也最活跃的领域,它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介入这个曾经令他们畏葸不前的问题,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希望能扎实深入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不断积聚研究人员。此外,为了因应当前心智和意识研究中日益活跃的认知科学与东方“心学”特别是佛教的对话,中心还与杭州佛学院合作专门成立了“意识科学与东方传统研究中心”。在这些研究中,我们希望与国内学者开展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我国认知科学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篇6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语已经阐明了错误产生的必然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能正视学生的错误,对犯错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斥责。在现代教育中,错误成为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错误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但是,如何让错误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绽放智慧之花呢?

一、反思性学习

1.认清错误的成因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错误的产生必定存在一定的原因,如学生的基础不牢、审题不清等。这些原因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与解题中出现错误,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学习。

2.进行反思与总结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工作不是追究教学的结果,而是判定学生为什么会出错,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明确自己出错的原因,进而在日后的学习中规避错误。

以加法与减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初步学习后在黑板上给出算式:“3+7=?”一名学生立马回答是21。教师需要询问学生得出答案的依据是什么。学生问答因为大家都说:“三七二十一。”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对俗语的认识并不到位,并且在学习中没有探究的精神与意识。经过反思,学生再让日后的学习中变得谨慎,不再从主观臆断结果,以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减少了错误。

二、交流与讨论

1.明确错误的特殊化

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错误是具有特点的。一方面,学生的错误并不是个性的,通常会有几名学生出现相同或类似的错误。另一方面,学生出现的错误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面对同一个题目,学生出现错误的方向可能是多样的。

2.组织交流与讨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不但要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同时也要改正错误,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提升。

“一根长2米,横截面直径是6厘米的木棍,截成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以这道例题为例。教师发现学生容易错误地计算表面积,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提出自己少计算了一个面的表面积,而部分学生则表示自己多算了两个面的面积。经过分析后学生发现,这是因为个人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够。因此,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将其变得形象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计算。

通过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教师让学生对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剖析,不但明确了错误产生的原因,也得出了更好地规避错误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

三、突破与创新

最后,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错误资源进行突破与创新,使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提高。

“老张a岁,小王a-18岁,再过x年后,他们相差多少岁?”在这道题目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受到主观意识的局限而选择错误的答案。

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分组交流,要求学生表明解题的思路。部分学生理所当然地提出过了x年所以相差x岁,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答案是18+x岁,因为之前两人就相差18岁。其中,只有一名学生很肯定地说相差18岁,但他的解释并不能让学生信服。经过思考,这名学生提出利用举例的方法进行验证,因此他将a设为30,经过具体的计算后验证了自己的说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但组织学生分析了自身的问题,同时还通过合作帮助学生学会了利用特定例子进行正确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破。

篇7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064-03

Research on the Typical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Campus

YAN Si-jing

(School of Nursing, Xiangtan Med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gtan 411104, China)

Abstract: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ies includ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big data technology,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s and other technology, through researching on the typical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y which is applied in campus life, student management, teaching management, research management,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mote intelligent campus fully operational, providing better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ervices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eachers.

Key words: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ies; typical application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开展,在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数字化校园平台、校园资源管理系统等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和突破。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发展理念相继提出和实践应用。2010年,浙江大学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理念和应用框架,从而促使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向智慧校园建设迈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智慧校园关键技术简介

智慧校园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传统数字化校园技术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平台等技术,其中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RFID、无线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技术的应用,应用物联网技术能智能感知物体,将各物体连通起来,实现物物相连;云计算技术是通过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虚拟化等技术应用,将不同城市、不同校区、不同系统资源整合起来,通过网络连接访问资源;大数据技术是一种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专门用于处理结构复杂海量数据,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预处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数据结构展现技术等;移动互联技术是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进行结合,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互联网访问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移动网络数据、语音、媒体及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社交网络平台包括校园BBS、腾讯、人人网、开心网等,学生等用户群体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可以获取各种社交信息,展现自我以及进行营销推广等,也可以作为学习交流的场所。

2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典型应用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平台等关键技术可以应用到智慧校园校园管理各个方面,主要应用见下图所示。

2.1 智慧校园生活

智慧校园智能卡、家校通、虚拟校园等能够为师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提供工作、生活便利。

2.1.1 智能一卡通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服务商融合3G与物联网等技术,提供智能一卡通服务,将门禁、食堂就餐、银行支付、借书、职工考勤等功能集于一体。学生可以使用智能卡到食堂、校园超市刷卡消费、凭智能卡进入宿舍、到图书馆借书等,教师可以使用智能卡刷卡考勤,到食堂刷卡就餐、银行卡支付等。智能一卡通设施及数据库中心与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平台数据中心进行连接,可以通过访问校园数字化平台,调取一卡通数据,并将学生考勤、借书、宿舍就寝、食堂消费等数据信息呈现给用户及管理层。

2.1.2 家校通

在智慧校园数字化平台中使用信息系统、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构建家校通平台,使人、物、事之间联系更加紧密,通过网页平台、短信、微信等信息传输渠道,实现学生、家长及老师之间信息互通互动,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可以随时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可以在家校通平台上查询教师信息、教师对学生评价及批语、学生生活学习情况等。

2.1.3 虚拟校园

在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平台中利用移动互联、物联网、数据建模等技术构建虚拟模拟校园,将校园环境面貌、风格特点等生动呈现用户面前,并提供服务导航。师生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终端进行连接访问,进入虚拟校园,根据服务导航,迅速了解掌握校园动态,享受快捷的信息服务。

2.2 智慧教学、智慧图书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能实现智能教学管理,为师生提供智慧学习环境,师生能够智能感知学习环境、识别用户特征、整合呈现各种学习资源、智慧课堂教学、自动记录用户各种学习记录等。

2.2.1 智慧课堂

智慧校园中利用云计算、数据建模、物联网等技术构造智慧学习课堂,利用智能卡或者GPS定位等感知设备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师生身份,经过身份认证进行智能连接,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资源服务,智慧课堂以模拟教室形式进行智能课堂考勤、智能课堂举手提问、智能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智能课堂考勤使任课教师对缺课的学生一览无余,极大方便了任课教师教学,同时也给学生以极大的自由学习空间。

2.2.2 智慧图书馆

智慧校园中利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设备技术等打造智能图书馆,为师生用户提供智慧化图书管理服务。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高端应用,它充分利用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技术,能够对用户身份进行智能识别,为用户提供座位预约、图书资料查阅等服务,具有知识共享、服务高效、使用便利等特性,智慧图书馆大大拓展了图书管理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2.3 智慧学生管理

智慧校园利用二维码、RFID射频、无线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以及GPS、GSM等移动通信技术,为学生制作智能学生证,并实现智能学生宿舍管理。

2.3.1 智能学生证

智慧校园智能学生证一般由GPS模块、RFID模块、GSM模块、主控制器、读卡器构成。学生拥有智能学生证可无障碍进入校园,门禁设备采用非接触式,可以远程读取学生证信息并自动识别,能自动判断学生进出校状态,系统能自动识别和采集信息,并自动将进出校门信息发送到系统指定的手机上,并且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系统可以调取系统采集的学生进出校园等活动情况信息。

2.3.2 智能宿舍管理

智能宿舍管理除了采用传统的信息系统技术外,还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学生身份智能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利用移动互联、GPS等技术实现系统智能访问连接及身份认证。智能宿舍管理系统能够通过智能学生证、智能卡等采集到学生身份信息,并进行智能识别定位,从而实现学生归寝、缺寝等方面智能统计和管理。

2.4 智慧科研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等为教师提供功能强大的科研管理服务及创新协作平台。通过采集建立规范合理的单位、部门及个人知识数据库,为学校科研人员提供知识资源服务。通过创新协作平台,课题参与者可以查询、申请国家、省、市以及校级科研项目,可以提交科研结题等资料,同时还可以查询课题组成员信息,能给项目成员发送有关课题任务通知等,项目组成员可以查询自己参与的课题进度、取得的课题成果等,从而提高科研协作创新水平以及管理效率。

2.5 校园安全智能监控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建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在信息采集方面采用智能卡、无线传感器、二维码、视频监控等设备和技术,能够全面、准确的感应、识别、收集校园所有人、物、事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网、有线网、移动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同时系统使用先进的数字模拟及建模技术,形成清晰的监控视频图像;系统还可以对收集到的信息、模拟图像及校园情景,进行初步判断,对异常情况能够及时进行报警,从而降低校园安全风险。

2.6 智慧门户及社交网络平台

智慧校园拥有智慧化的门户网站和数字化校园平台,且门户网站、数字化校园平台与各资源信息系统相连通,消除信息孤岛,能够根据用户个性需求提炼有价值的信息,生动呈现给用户参考使用。另外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增加校园BBS社交网络平台,平台模块包括校园社团、院系交流、电脑科技、休闲娱乐、谈天说地、实习就业、勤工俭学等,师生可以进行注册登录访问和浏览平台各模块,并根据自身需求有关信息等,校园BBS为师生提供一个可靠安全的学习交流场所。

3 可能遇到的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能提升学校管理效率,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服务,能促进学校改革创新发展,对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提升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智慧校园中使用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属于前沿技术,采用到的设备可能会比较贵,技术创新性很强,服务费用又高,使得智慧校园建设投入较大,部分高校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目前,智慧校园还处于应用尝试探索阶段,存在建设周期长、重全局性等问题;另外,智慧校园各种感知设备技术的全面应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信息如何安全保存、传输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4 结束语

在智慧校园中使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对校园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管理服务进行全面提升改善,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促使学校改革创新发展。不过,目前智慧校园建设也存在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重全局性、信息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篇8

智慧校园和数字化校园的区别在于,数字化校园重在软硬件搭建,而智慧校园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重在应用,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进而实现教育公平,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整合现有教育信息化资源,打通软硬件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智慧校园发展。为学生、老、家长构建一个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平台和高效管理、便捷安全的“智慧校园”环境。

教育信息化的使命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育及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智慧校园采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跨终端数据采集、信息挖掘及分析,贯穿教育与教学的全过程,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多层次的智能化服务。传统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只有一位老师进课堂,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这种情况将得到改变。首先,教师可以带着手机终端或平板,通过学校教育教学平台,将学习内容通过微课程形式进行播放。其次,互联网上有大量特级教师、名优教师的课堂实录视频,其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可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所利用。教师可以在课前对这样的视频进行剪辑,做成“微视频”在自己课堂的某个环节处加以穿插播放,“邀请”这些特级教师、名优教师“出面”为我们的学生上课。最后,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事先与他们取得联系,通过网络视频在课堂上进行实时对话、互动。如下图:

二、建设在线学习平台,促进个性化学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个性化学习已越来越成为可能。学生对课堂上知识的学习也会慢慢地减少依赖,转而更多地向互联网获取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时,可能提前通过网络等途径学习相关的知识。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地发生变化。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学校在线学习平台,无处不在的学习场将会在学生学习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在线平台功能,学生学习的路径将会更加多元,学习空间将会更加多样化。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的教学设计,也不再仅仅是课堂内的教学设计,同时也需要关注课堂外学习空间的教学组织。学校也将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营造更广阔的校园文化,把教育教学工作延伸到更广阔的平台。比如,学生可通过移动终端在线向教师请教问题,实现“一对一”个性化学习,或与同伴交流学习心得等。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具个性化、针对性和及时性,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帮助无疑将是巨大的。

三、构建家校互动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基于移动APP的家校互动平台是一套应用于教育系统的高科技信息互动平台,它是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于一体,实现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信息平台。

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可实现学校与班级动态查询;学生到(离)校刷卡,平台自动将学生到(离)校信息发送到家长的手机,有效地解决了家长对孩子的担心和忧虑,给学校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此外,老师还可以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考勤情况、考试成绩、每周和期末评语、学校的动态和临时通知等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在百忙之中也可以轻松掌握孩子的基本动态,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平台,有针对性地向学校和班主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既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及时解决孩子任何时刻出现的问题,又可以让教师和家长共同分享孩子身上随时出现的亮点所带来的喜悦,使孩子少走弯路,健康成长。它充分调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篇9

文/本刊记者 鲁玉婷

一只手机、一台电脑就能玩转校园?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答案是肯定的。

随着时代信息化潮流,高科技设备渐渐走进师生的学习生活。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师生置身于全网络覆盖的校园,上课不再局限于单调的黑板,阅读不再受限于纸质书,应聘信息无需层层传递……一场数字化教育改革,让学校变成更为智能、人性的智慧化校园。

智慧课堂,多屏互动灵活教学

“今天,我们讲白居易的《琵琶行》。先请同学们来谈谈这三首音乐分别对应《琵琶行》里的哪三段内容?”走进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智慧教室,记者亲临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课堂上,教师的平板电脑、学生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及讲台上方的双屏投影各显其能。学生手中的电子白板能实现资源共享、当堂在线互评、在线考试,多屏互动的课堂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这堂公开课通过智慧教室的录播功能,可以把整堂课记录下来,也能将课堂现场直播到该校任意一间教室。

智慧课堂是该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除了资源共享、在线互评等功能外,还将学校课堂与企业车间融为一体。学生能在课堂上通过电子屏幕与企业工程师远程互动对话,请教专业难题。工程师只要在企业车间装上一个摄像头,就能把现场操作视频传到课堂上,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智慧课堂除了实现数字化设备的更新换代,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师资力量。张国方校长道:“我们一向主张培训先行。在建设智慧课堂前,教师都要经过系统的学习与考核,每位参与培训的教师必须做出符合要求的课件才算过关。”两年来,该校的教师培训都围绕着数字化建设——计算机高级工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培训、“微课”制作培训……一系列培训提升了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大部分教师的办公电脑没有主机,只有一台显示屏,教师的相关资料均放在“桌面云系统”里。每位教师都有一个账号,无论在哪里,只要用计算机登录自己的“桌面云系统”账号,就能与学校内网建立安全链接,实现远程备课与办公。在校长对数字化教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理念的引领下,每位教师都放开手脚大胆实践,让智慧课堂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

陈凌燕是数媒班的学生,现已走上了实习岗位。陈凌燕说:“学校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超前的智慧化教学,为我实习上岗打下了基础。其他学校的同届毕业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企业的先进设备,而我在校时就已经基本熟悉了企业的大多数设备,学习与实践实现了无缝对接。”

创新结硕果,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该校学生还获得了三块金牌、两块银牌的好成绩。

便捷服务,远程遥控智慧生活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智慧校园体现了三大智慧:一是“物”要智慧,二是“管理”要智慧,三是“教学”要智慧。其中“物”要智慧体现在便捷服务上,比如该校会议室实行物联网管理,会议室的窗帘、空调等都能远程遥控。“按‘会议模式’键,会议室的窗帘、电灯、空调等都能遥控开关,即使人在外地,也能通过手机远程遥控。”副校长傅卫东说。在学生宿舍,智慧服务亦无所不在:宿舍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开关空调,当学生下课后回到宿舍,如果室内温度超过28℃或者低于5℃,空调就会自动开启,人离开宿舍,则自动关闭。

在校园里,学生每天都会用到一卡通,该校改良升级的一卡通——“智慧校园卡”给学生带来了不少便利。该校是宁波市“智慧校园卡”的试点单位,如果试点成功将在全市推广。“智慧校园卡”除拥有电子钱包、图书借阅等常规功能外,还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远程感应,学生携带“智慧校园卡”进出校门,无需刷卡,系统能自动感应;二是走班考勤功能,学生上课的课堂不固定,流动性较大,学生携带该卡进入指定教室后,系统能自动显示多少学生已经到达教室,哪些学生迟到、旷课,并能准确定位学生,将名单自动发送到班主任的手机上;三是与宁波市公共自行车、公交车、地铁服务相联,集宁波市民卡功能于一体,实现校内校外服务一体化。“智慧校园卡”的推行为学校管理提供了便捷服务,亦提升了师生的生活品质。今年5月22日,该校的“智慧校园卡”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展览中展出,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等领导参观了该校的智慧校园展位,并详细了解了“智慧校园卡”建设情况。

在该校立体式图书馆,不仅能借阅纸质书,还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移动图书馆里报刊、书籍的二维码,将电子书下载到手机里。傅卫东说:“现在很多学生及年轻教师都喜欢拿手机看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还省去了借阅的麻烦。”移动图书馆是一台立式显示屏,内含杂志、书籍和报纸,内容丰富且实时更新,为师生阅读提供了极大方便。在图书馆一侧的阅览室里,每张桌子上都放有一台iPad,学生可以拿着iPad在图书馆任何地方看书、游戏。馆长孙薇薇说:“学生刚进校时,总喜欢来图书馆上网、游戏。随着来馆次数增多,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学生看到周边同学都在看书,也慢慢放下游戏开始看书了。我们图书馆温馨、舒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兴趣爱好。”

搭建平台,互通共享智慧管理

数字化校园只是对校内各类数据进行收集,提供一个数据集成平台,而智慧化校园则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管理。傅卫东说:“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是智慧化校园建设的集大成者。以往学校每个处室都有自己的数据平台,但互不相融,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仅从满足本部门需求出发,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系统中存在大量重复数据、垃圾数据。智慧校园建设初期,考虑到外面买来的成品软件与学校实际不相符,无法真正契合我们的需求,因此,学校招标了一家软件设计公司。”往年,学校教师都是以各自工作为需求进行行政课题研究,而2013年年底,学校统一以“如何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完善工作”作为年度行政课题。以课题为契机推动改革,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等各个处室均作了详细的课题报告。收集到学校各处室的数字化需求后,学校利用软件公司的技术力量,量身定制开发了“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

“任何高科技的产品只有符合实际需求才会有永恒的生命力,信息化是一种辅助手段,它可以优化我们的工作模式。”傅卫东道。在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上,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等各方均能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提升了学校有效管理的含金量。

首先,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以往每到期中、期末,班主任及教务处都要忙着汇总分数、计算平均分、统计各分数段人数等等,放假前还要将成绩报告单一张张填好,稍有大意,就会出错。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则可以将任课教师输入的每次考试成绩进行系统智能分析,将各科成绩汇总后自动生成统计表格,传送给班主任、教务处等。此外,系统还会对每门学科、每个班级和每位学生的成绩定期进行动态分析,促进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有了这套软件,老师不再需要一遍遍地统计分数,可以将更多时间用于教学研究;同时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准确性更高,毕业生学籍卡上的成绩也由该系统自动生成。”傅卫东道。

篇10

近年来,我校不断改革创新,通过实施“创建智慧校园,争做智慧教师,打造智慧课堂,培育智慧学生”来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创建智慧校园。学校加大投资力度,实现了教学环境从纸介质到屏读,从有屏到多屏再到多屏互动的目标;管理力度适度超前,在无线网络和人手一台平板电脑的基础上,加大培训应用力度,积极探索先进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开通教师云平台,实现“在线辅导、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强化章程建设,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朝着“绿色有机教育”目标迈进。学校还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创建智慧校园的有效载体,以“行走在阅读间”为主题,按照小学生年龄特点分为四个主题活动,即:美丽龙都行――阅读家乡,魅力河南行――桑梓情深,梦想中国行――爱我中华,奇丽世界行――放眼世界,引领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时,学校精心设计、布置了全面开放的校史展厅,让师生、家长和来宾能随时阅读实小校史,领悟实小精神与文化。

争做智慧教师。我校要求全体教师具备“人格智慧、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成长智慧”这五种智慧。“人格智慧”即引领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具备“死角变亮点、责怪变责任、差异变资源、告状变报喜”的教育智慧,学会欣赏与激励,学会尊重与信任,潜心修炼优良师德。“课程智慧”即引领教师建立师生合作开发课程的备课体系,建立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目的的操作体系,建立以问题导学为特征的多元课型体系,建立以师生合学为内涵的智慧导学体系。“教学智慧”即引领教师勇于接受“创客教育”的挑战,勇于成为创客,学习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开创性个性,让学校真正从知识传授中心转变成为实践应用和创造的中心。“管理智慧”即引领教师以热爱与尊重为根本,学会信任与沟通,懂得欣赏与宽容,享受科学管理、艺术管理、人文管理的高效与情趣。“成长智慧”即引领教师以“智慧、创新、开放、发展、融合、精准”为关键词,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打造智慧课堂。学校通过构建全新的学习环境,力求实现“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的目标,引领教师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个人潜能,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学科情感的养成。在强化教材研究的基础上,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抓好教学设计、教学诊断、教学评价、教学补救等环节,达到高效教学目的,实现精准备课、精准练习、精准帮扶。在提升四十分钟“智慧课堂”效率的同时,学校还将继续通过挖掘家长教育资源,激活“班级活动小课堂”;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创新“学校活动中课堂”;拓展校外教育基地,丰富“社会实践大课堂”,让全新、开放、多维、立体的大课堂彰显教育的魅力。

培育智慧学生。要通过推行智慧教学方法,尝试智慧学习评价,搭建智慧活动特色平台,实现“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个人兴趣拓展学习,网众互动生成性学习”的目标。今后,学校将充分利用新建的3D创客教室、机器人教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在“互联网+”时代走出一条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之路,推动学生智慧学习、智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