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46: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诗歌的文学常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968年年末,披头士放弃了现场表演两年多后,保罗·麦卡特尼渴望乐队重返舞台表演。当年的《White Album》录音环节已经看到队员间一些严重的争论,和续渐催向紧张的关系。麦卡特尼认为乐队因为多年没有作现场演奏,已失去凝聚力。这时麦卡特尼想起来母亲曾说过的一句话:“让一切都随其自然”,于是麦卡特尼开始构思这首歌曲。麦卡特尼母亲的名字叫玛丽,所以他用圣经中耶稣的母亲玛利亚来代指自己的母亲,于是诞生了“Mother Mary comes to me”这句歌词[6-7] 。
1969年1月3日,披头士为了拍摄纪录片《顺其自然》,在特威克南电影制作室首次演唱了该首歌曲,该版本中只有保罗·麦卡特尼的钢琴声和歌声。同月31日,披头士在Apple工作室录制了正式版本 。
let it be鉴赏
《Let It Be》是披头士最伟大的歌曲之一,是同名专辑中的一颗宝石,这首福音歌曲的歌词是麦卡尼特写过最好的了。歌曲的伤感引导了它的宏伟气氛。《Let It Be》会持久,因为它的结构和歌词简单而又强大[10] 。麦卡尼特美好的钢琴演奏以及乔治·哈里森精致的吉他独奏,使歌曲完美[11] 。歌曲的音调是A大调,拥有每分钟69次的慢节拍,麦卡尼特的声音跨度从E#4到A#5[12] 。
let it be歌词
When I find myself in times of trouble, Mother Mary comes to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And in my hour of darkness she is standing right in front of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Whisper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And when the broken hearted people living in the world agree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
For though they may be parted, there is still a chance that they will see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Whisper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Whisper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And when the night is cloudy there is still a light that shines on me
Shine until tomorrow, let it be
I wake up to the sound of music, Mother Mary comes to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yeah, let it be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yeah, let it be
Whisper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看过初中学生唱的英文歌的人还看了:
1.初中生必唱的英文歌
2.初中生能唱的英文歌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和服务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必须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鼓励学生提出批判性质疑,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存在着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教师如果能抓这些矛盾点,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势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还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好奇往往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教师应该加倍爱护和引导。
2.鼓励交流,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小学生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在独立思考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改变“灌输”式教学格局,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更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至发散,再由发散而集中,这一交替过程,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使个人的创新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相互弥补、借鉴、启发,形成立体交叉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教师应该努力寻找机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
3.鼓励想象,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思维”
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扩展。
语文教育历来被认为是基础的基础,但对应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其功能也是多层次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程是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其背景,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基础,以社会的需要为其归宿的。因此,在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应有其独特的内容。笔者在多年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上作了些尝试,教学效果良好。
1.利用即兴发言,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高职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练习,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能有效地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以提高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笔者认为应更强调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课内必须改变“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我利用每次课的前15分钟用来做口语练习,每月的最后一节课的用来演讲或辩论。口语练习不规定话题,即兴发言。可以是对学校、社会新闻事件的评论,也可以是介绍一本书、一项活动等。演讲或辩论则在上一次课中由学生自主的确定话题。一般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的话题,如友谊与爱情、高职学院学生能力要求等。这些练习一来增加了学生锻炼普通话的机会,二来提高了他们快速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把平时的口语练习纳人期末考核体系中。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胆子越来越大,由原来的被动听、不愿讲、不敢说变得思维活跃,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和实践训练。
2根据高职语文的特殊性,选择教学内容
高职语文是高职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基础,是他们现在学习、将来工作和科研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从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来看,高职语文应具有独特的功能,即具有很强的定向性和应用性。高职院校的学生被安排在高等学校录取的第五批,这些学生的基础较差,有的学生甚至连请假条、申请书等简单的应用文都写不好,更别说比较复杂的应用文的写作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作了些变通,应用文的比例占了近三分之一。高职语文教师在加强自身文学修养的同时,还要了解所教专业的特点,不断搜集此类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研究有关论文的写作,并用这些信息丰富语文教学。专业不同,侧重点也就不同,如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以市场调查报告、经济合同为重点,机电专业的学生以实验报告、科技报告为重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老师怕作文,怕什么就怕这些困难户,因为老师们缺少有效的方法让他们“脱贫”;孩子们怕作文怕什么?一怕作文枯燥无味,二怕作文无从下笔,无话可写。这也难怪,学校把学生封闭在学校里,使他们远离社会,家长由于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把孩子仅有的一点“业余”时间也挤占得所剩无几,不是请家教,就是送孩子到这个训练班,那个训练班,甚至不准读“闲书”,不准看电视,连报纸也不让接触。生活圈子狭小,活动空间有限,生活内容单调,写作的生活之源近乎枯竭,导致大脑“缺氧”。于是,除了空话、套话,就是假话、谎话,作文千人一面,万人一腔。写母亲,往往联系祖国;写老师,常常比做蜡烛;写路要写人生……打官腔,唱高调,没有童真,没有童趣,没有童言,更没有独特的个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每次习作都源于教师的讲授,起始于教师的命题,终止于教师的批改,学校作文不对孩子们的胃口,因为它是教材规定的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而不是学生所想表达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又怎能写好作文。如果解决了学生对作文感兴趣的问题,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奥秘在哪里?其实很简单,让孩子们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孩子们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二、走出门,生活处处有文章
作文是什么?有人说得好:“作文是心灵的牧场,它抒写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发现和想象,是一种自然的倾吐;它彰显的是儿童生命的本真,是一种瑰丽的灵动;流淌的是儿童的情趣和才思,是一种真情的涌动。”作文即生活,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来再现生活、描绘生活。要让学生抒感悟、显本真、淌才思,就必须把他们从封闭的空间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暂时放弃那些枯燥无味的训练,暂时告别那厚厚的参考书,有充足的时间去亲近青青的山、绿绿的水,还有那空中的小鸟……让他们去感受春的绿叶与生机,夏的鲜花与灿烂;去感受秋的红叶与成熟,冬的白雪与深沉,达到心灵审美的自足、自适和自我写作水平的提升。
生活处处皆文章,我们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敢于对身边的人物评头论足,对周围的事物说三道四,对于热点问题、趣闻轶事指手画脚。只有让学生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思索,在生活中作文,才能让学生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话想说。
三、巧点拨,笔有千钧任翕张
我们知道,就作文本身而言,写作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基本功”好教,而观察、体验、想象等思维能力及外在事物的表现能力难教。最好教的对实际写作用处往往不大,可老师却舍得费九牛二虎之力;较难教的很难言传,却往往又被老师忽视,成了那被遗忘的角落。所以老师抱怨作文难教,也就难在这儿。怎样才能让“笔”轻松起来呢?
1.选材自由,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命题更加个性化。每次作文尽可能提供两个以上的话题供学生选择,作文选题的要求要广泛,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假如在规定的范围内学生无话可说,那么可以放宽到相似的题材。这样可以避免编造,容易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2.情感表达上的自由。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即便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不健康的思想,那也比说些口是心非的谎话强。因为学生说了真话,道出了不健康的思想,老师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住学生思想差异这一课程资源,能更有效地擦去学生心灵上的尘埃。教学时,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逐步引导他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写出有创意的文章。
四、善修改,春江水暖鸭先知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是说文章写成后要反复体味,反复锤炼,反复修改。
“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这是课标的要求。叶圣陶曾提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他还提出了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让学生自改习作,切不可盲目。首先,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分好评改小组,让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能够“互补”,或者形成“帮带关系”。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比如,从作文的内容和写作基本功两个方面入手,先看作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写具体了;然后从字、词、句、段、篇、标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修改,既要用上统一的修改符号,又要将其改正过来,并写上恰当的眉批和旁批。最后,要写上作文的总评,评语应以肯定优点为主,主要是让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当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做才会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一、目前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一直有“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说法,说明了听力在英语学习和交际中的首要地位。在苏州市中考英语试题中,听力部分占总分130分中的20分,听力教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因此,很多学校为此还专门开设了英语听力课。但是根据笔者对现在初中生英语听力水平现状做的一次调查结果表明:他们的听力能力大大低于说、读、写、译四方面的能力。
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是传统的听力教学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他们对英语听力缺乏兴趣,因而不能发挥出其在语言学习方面的潜能。harmer(2007)曾说过,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的听力材料,或者只为提高听力水平,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自我听力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只有丰富英语听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多样化、互动化的课堂氛围,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而在具体实践上,笔者尝试在听力课上加入英文歌曲和电影来进行教学辅助,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选用英文歌曲和电影进行听力教学的优点
1.激发学习兴趣,弥补传统教学不足
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动机和态度等虽然并不直接介入学习,但都起着激发、调节和推动学习的作用。如何加强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而传统的听力课堂教学教材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部分听力题目设置的太难,形式也较为单一,这样的听力训练已经失去了吸引力,教学课堂枯燥乏味,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其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主要障碍。而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音乐的美感能触发共鸣,使我们从心底产生一种热爱的情感。
英文经典歌曲是英语文化传播的大使,是英语文化精华的代表。英文电影中除了有美妙的歌曲,更有生动的人物、精彩的情节和纯正的对白,是一种更为直观的语言。将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和贴近生活的电影运用于听力教学中,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带动课堂学习的整体氛围,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听力课堂上巧妙利用英文歌曲和电影辅助教学,能增强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体学习效果。
2.舒缓紧张情绪,发挥正常听力水平
krashen针对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区分了习得和学得两个概念。他认为两者中,无意识的语言习得对语言发展更为重要,因此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然交流的语境,使之潜移默化地发展语言能力。英文歌曲和电影对学生来说正是这样一个自然放松的语言环境。而戴曼纯曾指出,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易受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听力困难。
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认知因素对听力理解的影响,而忽略情感因素中的高焦虑心理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听力训练是一种强化教学训练,在整个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精神和注意力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如果保持太久,就会产生疲劳。而音乐是舒缓情绪的调节剂,电影则是放松心境的升华剂,利用歌曲和电影培养听力,可以降低学生在做听力理解时的焦虑水平。在多次监考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听力测试时特别害怕出现其他的干扰声音,即使一声轻轻的咳嗽声也会使他们感到紧张。
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水平过高不利于学生发挥应有的水平。而英文歌曲节奏感强、旋律优美,英文电影贴近生活、对白实用,把之作为材料来进行听力训练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产生对英语听力的亲近感,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能正常发挥出自己的听力水平。
3.纠正非标准发音,快速扩充词汇量
笔者在听力训练中发现学生听力的词汇量远远小于阅读的词汇量,他们经常听不清或者拼不出自己实际上认识并会拼写的单词,往往只能听清几个单独的单词而无法听懂整个句子或者短文。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语音知识薄弱,无法正确地辨别弱读、略读和连读等常见的读音现象。他们还缺乏对于语调的判别能力,不能根据说话者的语调变化而揣摩出其言下之意,常常做出错误的选择判断。
因此,纠正学生的语音知识,培养其语调语感十分重要。而英文歌曲是一种很好的语音知识练习教材,因为它们富于情感,节奏感强。听歌后准确地模仿,有助于学生纠正自己以往错误的发音。英文电影中的对白口语化强,紧贴实际,学生能通过模仿这些原声对白来增强语感。同时,英语歌曲和电影主题广泛多样,内容包罗万象,学生能从中接触到大量单词、词组、句形、习语、谚语甚至俚语、俗语。因此听英文歌曲和看英文电影可以迅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从而为其听力水平的提高扫清障碍。
三、运用英文歌曲和电影进行听力教学的策略
1.选曲和选片
选择合适的歌曲和影片非常重要。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用不同的歌曲和影片,兼顾歌曲影片的趣味性和教学的目的性,不能把听歌观影仅仅当作是一种娱乐。听英文歌曲和看英文电影是辅助和促进听力教学的,归根到底,这种教学方式是要为英语教学服务的。选择歌曲和影片时,要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听力理解能力做出正确估计,所选的歌曲影片既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喜好,又要有利于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那些难易适当、易唱易说、吐字清晰、有一定词汇量、主题健康并反映了一定的文化信息的歌曲和影片应作为首选。选择那些由地道英语口语构成的歌曲和影片,可以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真实的语言输入。
2.背景介绍
可以让学生先听歌曲,听完一遍之后向学生简要介绍演唱者或者歌曲的创作背景。比如“last christmas”这首歌讲述的是作者在去年圣诞时被一个女孩抛弃,而今年圣诞从迷恋到觉醒的情感历程。而电影的背景则应该在观看之前先作交代,特别是对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知识的介绍。这样的铺垫可以为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欣赏歌曲和影片打下基础。
3.强化训练
歌曲电影赏析是听力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以赏析为主,而要将歌曲电影赏析与听力训练相结合,借助多种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听力训练:
(1)(选词)填空。可以根据歌词或对白的语法内容设置空格,将空格设置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位置。如果学生的词汇量较小,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设计成选词填空。假如学生听一遍后不能准确地填空,可以让他们反复地听,直到能完成所有的空格。
(2)判断和纠错。可以根据歌词大意或对白写出几句相关的陈述,在反复听过之后,要求学生判断陈述的正确与否。这些陈述可以是歌词或对白的原文,也可以根据歌词或对白大意进行改写。甚至能够鼓励学生找出歌词或对白中不符合语法或者拼写不规范的地方。
(3)模仿。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歌词或对白的发音和读音规则,在模仿中矫正不正确的发音,更好地熟悉读音规律,培养语调语感。充分利用歌曲或对白进行模仿,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英语发音的规律和技巧,从而为提高听力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4)拓展和提高。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听懂英文歌曲和影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提高英语其他方面的技能。在传统的听力课上,教师经常只是一遍遍循环放音,而学生则是呆板地坐着反复听,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在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创设一系列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5)诵读和记忆。歌曲和对白是真实的语言交流,其特点是重复性、连续性强,而且朗朗上口,便于诵读和记忆。所以,可以要求学生诵读一些韵律较好的歌词和对白,加强记忆。
四、利用英文歌曲和电影进行听力教学的实践及结果
上学期,笔者在听力课上经常用英文歌曲和电影进行听力训练。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反复的实践,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听力训练的效果相当不错。一个学期之后,笔者所任教的6个班级在年级听力测试中的成绩平均分明显超过了其他几个班级;而且6个班级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英语听力训练的兴趣很高,他们十分期待每周的听力课。从对学生英语学习态度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对英语有兴趣的学生比例明显上升。不仅如此,很多班级中原有的英语后进生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大胆回答问题。因此,听力课上的“英文歌曲和电影”教学能够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
实践证明,利用英文歌曲和电影开展听力教学寓教于乐,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在听、唱、看、评等活动的轻松氛围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听力水平。同时听力水平的提高又反过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目的。但这还仅仅是笔者的一次教学尝试,有待于更为努力地探索实践下去,应根据教学实际效果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完善,以争取更为显著的成绩。
参考文献:
每个学生由于先天气质与成长环境、个人经历的不同,形成了与别人相异的性情、爱好和审美趣味,因此必须让学生实现阅读对象的自由选择。也正因为能够由着他本人的喜好选择阅读文本,所以更能激发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充沛的阅读激情。学生能够高高兴兴地选择自己喜好的文本,能够自发自觉地潜心阅读,应该是语文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对于这个环节的工作,我通常这样操作:
1.提供书目,让学生自由选择。根据任教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会列出一些文化类期刊和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供学生自由选择,使学生能够将时文与经典结合起来进行阅读。
2.图书馆开设借书课。在图书馆上语文课,任务是借自己心仪的书籍,并交由老师查阅。
3.书店开设买书课。语文课变成逛书店。我想,逛书店也算是一种特别的语文活动吧。任务是买自己想读的图书,并交由老师查阅。
4.每月必须买两本自己喜爱的书:一本文集,一本文化类杂志。
5.学会收藏自己喜爱的书。
二、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接受美学理论的创始人姚斯认为:“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个读者均提供同样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有赖于读者的主体性参与。这是作品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学生的阅读和成年人的艺术欣赏在心理机制上是一样的,起码在本质上如此。对同一个文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同一个人不同时候有不同的解读,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了。但在过去或当前一些教师的课堂上,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一言堂”或者说唯一解读的现象,这往往抑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再创造思维。因此,我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往往是学生谈文论道在前,教师讲授在后,并强调老师的观点和学生的解读是平等的,老师的意见并不一定比学生高明,若觉得无法接受可保留独立见解。有时,学生有精彩论断,我会把它板书供大家做笔记。对某些明显带有不确定性的文本,脆不做结论,只罗列学生的种种见解,供大家争议。我还举行一些当红青春作家的作品价值辩论会,如对韩寒的作品,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其内容真实深刻,语言老练辛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过于油滑尖刻,不够庄重典雅。学生若是觉得在阅读中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自由言说个人体悟,他会觉得自己的阅读人格受到尊重,自然会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保持阅读热情。
三、引导批注阅读
阅读作为一种个人化的活动,它不要求集体协作,最好的效果往往是在个人独处的空间里达成的。所以新《课标》里有关语文学习的三个主导精神(自主、合作、探究),我更强调自主与探究,而合作――从语文的自身特色出发,我认为它是处于次等的地位。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务必将个人体悟写出来,一定要进行勾划评注质疑。正所谓不动笔墨不看书,勾划批注一定要成为读书恒定不变的习惯。恒久如此,一定会有助于深入文本,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我还把学生的批注作了如下分类,让他们明确有所感即可旁批勾划记录:
1.批注欣赏,即对文章激赏类的感受。
2.批注联想,即从文本或其中片段想到了现实或其他文本的内容。
3.批注质疑,即不明和费解之处。
4.批注异议,即不同于文本的观点和对其遣词造句等形式方面的意见。
为了形成这种习惯,我经常发一些阅读材料给学生,要他们勾划批注,并当作作业检查,有时还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上教材里的讲读课文时,我也给学生相当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勾划批注,重视他们的初始阅读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说,勾划批注质疑是达成学生阅读体悟和阅读再创造的最好方式。
四、提供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
大凡主体在深入阅读客体后,总有一种交流的强烈欲望,总想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发现向别人诉说,期望别人的分享与认同。若有独到的发现,则更是希望得到的机会。我觉得,保护这种诉说个人体悟的欲望,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是实现个性化阅读,提高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也在讲读课上设计阅读交流的环节:
1.口头交流
(1)小组交流。我的讲读课的基本结构是:
自读(勾划批注)交流(诉说体悟)质疑(学生提问)精讲(拈精摘要)积累(背诵片段)。其中第二环节就是小组内交流,交流对课文的初步体会。
(2)师生交流。教师从切近学生的程度把自己近期的阅读情况和学生交流。
(3)读书汇报会。可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我在工作中确定每月一次。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一位代表介绍自己近期的阅读体会,推荐美文佳作。
(4)精彩片断朗诵比赛。要求学生在阅读积累过程中,找出一个自认为文质兼美的片段背诵,然后进行朗诵技巧练习,再在教师组织的比赛活动中朗诵。为了营造气氛,还可以进行评奖活动。
2.书面交流
(1)优秀读书笔记评展。将优秀笔记展览,供其他同学翻阅,了解别人的阅读兴趣和积累方法。
(2)剪贴册评展。将学生用于积累素材的剪贴册展览,让全体学生评评谁的剪贴册内容最丰富。
五、阅读方式的自主选择
有些教师喜欢介绍某种自以为很好的阅读方法,规定阅读顺序与步骤,并要求全体学生接受。但我觉得每个人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有属于他个人的独特的做事和看事的方式。比如本人的阅读习惯是先看完正文再看前言后记,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因此,阅读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阅读。
有的人喜欢先浏览后细读,有些人喜欢一开始就慢慢咀嚼,还有些人先看内容提要和各章目录再看正文,更有些人要先看介绍或鉴赏文字再读原作。我觉得皆无不可,你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你觉得怎么舒服有趣就怎么读。因此,我会举行一些阅读方法和积累方式的交流会,让学生明白可按自己的阅读习惯去读,按自己的阅读步骤去读,当然也可借鉴别人的方式方法。
我特别向学生推荐的是林语堂、蒙田和培根谈论读书方法与体会的文章。
六、设计个性化阅读的课型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里,课外阅读应占阅读总量的绝大多数,但我觉得,必须设立专门的阅读课,同时必须对阅读课进行刻意的设计。
我经常采用的阅读课型是自主阅读和交流环节交叉,阅读和积累并行。通常是阅读二十分种,交流五分钟左右――指的是小组交流或个人与全班的交流。小组交流往往是指四人小组之间进行阅读心得与阅读信息的交流,组员之间谈论自己正在阅读的文本与及收获。
个人与全班同学交流的方式有如下几个步骤:1.请一部分同学在黑板写上自己近来正在阅读的书籍名称或篇目。2.请各位同学介绍书籍或文章的内容。3.谈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思想情感或语言艺术方面皆可。
同时阅读和积累必须并行,将自己对文本的欣赏之处摘抄下来,每位同学要准备一个或数个阅读积累本。积累内容的各不相同,也是交流的内容之一。学生的积累本也是我的常规作业,每两天交一次,成为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作业之一。
七、每学期确定读书周
根据我在本校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通常把开学第一周和期中某周定为读书周,再根据学校的工作状况另外安排两到三周。
读书周完全不讲课,也没有繁琐作业,每天的语文课都让学生荡舟书海,自由自在,自然自我。唯一的作业是交积累本,每天积累一面精彩文段。当然也可设计一些活动加以调节,或交流,或到阅览室看书,或到图书馆借书,或逛书店买书。将每学期第一周固定为阅读周是对学生进入阅读状态的最好热身,期中的一周则是对学生的再一次强化。总之,我觉得,只有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持续强化,才能较好地培养起对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只有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自由自在的乐趣,才能形成个性化阅读的良好习惯。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课,是通过视唱和听辨训练来组织、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训练其积极地将听觉运用到表演、创作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并能独立运用所学的内容解决音乐专业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在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得当,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合理,教学进度上要循序渐进,除此之外,学生的学也很重要。首先是在课堂上的学,要把自己的学与老师的教紧密结合,其次是在课外的自主学习,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将学生的主动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紧密结合,视唱练耳学习才会取得长足的进步。然而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对视唱练耳的学习被动且不注意学习方法,因此学习效果不明显。本文针对学生的学来谈谈视唱练耳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能给他们一些指导意见,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
一、视唱练耳技能的培养要重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
视唱练耳虽然是一门技能课,但是也涉及了部分音乐理论知识,对于这些理论知识,我们要将它与相应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学会融会贯通,这样对视唱练耳学习才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视唱练耳学习中,与之关系密切的音乐理论知识有音程与和弦、调式调性、节奏节拍等几个方面。
(1)音程与和弦。音程就是两个音之间的音高距离,它分为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和弦就是三个或是三个以上的音,按照三度叠置的原则组合在一起,它分为三和弦和七和弦。在对音程与和弦的训练中,首先我们要全面了解、掌握各种音程与和弦的构成、性质、名称、以及和声色彩,只有这样,我们在学习时才不会有障碍,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2)调式调性。视唱练耳教学中涉及到的调式有三升三降以内的七个系统调式体系,每一个调式体系中又包括自然大小调、和声大小调、旋律大小调、民族五声和七声调式等诸多调式。对于每一种调式,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它们的调式特点和调内特征音,这样,在旋律听辨和视唱时,才能有针对性、更好地把握调性。
(3)节奏节拍。对于节奏节拍,我们在理论上,首先要掌握其拍子类型,以及每一种拍子适合表现的音乐情绪,其次要掌握的就是各种基本节奏型,对这些节奏型要做到会写、会读、会看。在这个基础上,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才能真正发挥出其教学意义,学生的节奏感才能得到迅速提高。
二、要跟上教学进度,及时消化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说前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学好,越往后学起来会越觉得困难。因此,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跟上教学进度,不能掉队,这就需要我们将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地掌握。
首先,课堂上要与老师积极配合。视唱练耳是一项技能训练课,只有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全面地调动身体的各个感觉器官,运用我们的眼睛来看、耳朵来听、嘴巴来唱、脑子来想、手来划拍打节奏,才能实现技能训练的方法、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视唱练耳课堂是教学相长的。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能影响教师的教。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教学有积极的反馈和回应,可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课后练习要有针对性。很多同学课后也做了练习,但是收效甚微,究其根源,主要是练习时没有目标,泛泛而练。同样是听音,有的同学是漫无目的地听,而有的同学就知道结合课堂上的内容进行练习,或者针对自己还没有掌握好的内容进行练习。
三、模唱要在多听的基础上进行,要有正确的音高概念来引导
模唱是视唱练耳课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但是往往不受重视。在模唱的过程中,如果脑子中没有正确的音高概念,练习再多也没有作用,结果还是跑音。只有通过仔细地听,对所要唱的音的音高有了一个基本的印象和认识后,再来进行模唱,才能唱得准。模唱包括对基本练习的模唱,以及具体视唱曲中音高难点的模唱。
基本练习的模唱有音阶模唱、不同度数音程模进的模唱、和弦模唱等。在唱基本练习时,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一定要看谱唱,而不要背谱唱。可以先看着谱,仔细地听一遍,听的同时脑子中要对前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做出快速的识别与存储,然后再看谱来模唱,模唱时,注意在内心听觉概念的引导与监督下控制好音准。
在视唱曲目中,有时会出现一些音高难点,很多同学在唱的时候只会一遍一遍地听、一遍一遍地唱,结果就是唱不准的地方仍然唱不准。对于这样的音,我们要做的是单独模唱。先单独听几遍这些音,脑子中有了音高概念后,再逐个模唱,可以稍微慢一点,重点是要模唱准,接着将前后的音衔接起来模唱,最后再按照视唱中的节奏和速度要求来模唱。
四、通过构唱来巩固音高概念
“多唱则善听”,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构唱是听辨的前提,它分为音程构唱和和弦构唱。通过构唱,可以巩固脑子中已建立的音高概念,同时也有助于熟悉音程和和弦的构成。
在构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同一低音上进行各种性质的音程和和弦的构唱练习,遵循的原则是先易后难。首先是对音程的构唱。在音程的构唱中,大、小三度和纯四度是重点,它们是构成三和弦的上下两个音程的关系,接下来是纯五度和大、小六度,它们是三和弦的和弦外音的音程关系,最后再是大、小二度,增四、减五度,大、小七度,纯八度。和弦的构唱可以在音程构唱的中间阶段加入进去。当一个音上的构唱练习都做完了后,我们可以换其它的音为低音,再来进行构唱。这样,在构唱练习中,我们就会接触很多的变化音,对这些变化音的反复构唱,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固定音高的培养。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多年的教学实验中,笔者觉得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正视和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
1 实验内容的选择问题
目前初中化学教材版本很多,实验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开展实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要学会选择。以鲁教版教材为例,涉及到的实验有:分组实验32个、演示实验29个、课外实验1个。这就要求教师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和实验员一道对本学期将要开展的实验内容进行选择列表,写好计划,有步骤地去实施。在课堂之外,可适时提出让学生做一些“绿色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小实验,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经济化、趣味化。
2 实验人员的组织问题
演示实验大多由教师完成。那些以学生操作为主的科学探究实验,大多以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按照实验内容的不同,可以2人或4人为一小组,任命好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管理、实验报告的填写和收发。在实验前的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律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良好实验习惯。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要克服畏惧心理,还要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让每个学生阅读了解每个实验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
3 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3.1 仪器和药品的本身安全。
在各种化学实验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玻璃仪器。玻璃仪器的优点很多,如耐酸碱腐蚀、容易加工、价廉物美,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易破碎,它经不得骤然的冷或热,经不得碰撞和摔打。例如,“h”型电解水器操作很容易损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由于重心较高操作时容易歪倒;学生在连接拨插玻璃仪器时用力的不当会导致仪器的破损和身体上的外伤等。
化学药品的存放时间较长,可能会变质失效,影响使用和使用的效果,大多数药品有毒,不能品尝或接触皮肤、衣物,对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也要有所认识、有所防范,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废渣要妥善处理,防止毒性污染。
实验结束后养成清点仪器和药品的习惯,防止个别学生带出。
3.2 操作规范的安全。
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倡导科学探究,在大力开展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愿望得到空前的满足,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家庭实验。以上的这些活动中,如果实验操作规范缺乏,很容易造成仪器损坏、药品中毒、失火爆炸、废物污染等问题。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搞探究,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完成实验;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监督,特别是安全方面,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安全系于责任、责任重于泰山。”“责任多一分,隐患少十分。”建立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很有必要,学生实验设计要经得起老师的安全论证,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监督和指导,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3.3 实验室设施的安全。
仪器药品保管室、实验室门窗坚固,要有防盗、防撬、报警等功能,药品的入库、消耗、报废做到帐册清楚,水路、电路能正常安全使用,通风设施完善、消防器材不过期使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上墙、张贴有序。剧毒物品接受公安部门监督。
4 实验中的测评问题
化学实验操作的测评是化学课程中独具特色的一类测评。它主要重于测试学生的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与水平,如对实验目的、反应原理的理解,使用和组装仪器的技能,以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解释等。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是平时教学注重化学实验的训练,让学生熟悉课本中的每一个实验及评分量化细则,能从容应对抽签结果进行实验操作,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测评对于突出和发展化学教学的特征、对于养成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增添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在平时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多花点时间去研究实验教学。去洞察实验事实发生的实质,搞清楚实验事实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事实,并去寻找支配实验事实的规律等;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向学生介绍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等,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补充一些实验,在内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的确定、实验成功的条件和关键等方面进行反复的研究。以更好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理念,使化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造精神。虽然我们教师的教学任务是繁重的,但处理好以上这些问题也是很有必要的。相信在化学实验中能正视处理好这些问题,其实验效果会是高效的。
一、个性化阅读要以文本为基础
阅读教学如果脱离了文本,就谈不上阅读了。阅读的本质就是读者走进文本与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并感受文本的真正内涵,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换言之,就是读者要把握文本的意义,把握作者的思想,并通过阅读理解,使作者的思想在读者头脑中得以复现或重建,进而替作者说话,替文本中的人物说话,替文本中的事物说话。要让学生走进文本,并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的内涵,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都宜求之于本文,不宜舍本文而他求”。个性化阅读要求反复地“走进文本、走出文本”, 阅读教学必须尊重文本,学生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作出个性化的解读。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文章的本质内容,不能让文本游离于一种表面化的形式,要正确而充分地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使语文教学更扎实、更深刻。
个性化阅读要强调个性,但共性的理解也绝对不能丢弃。读者只有尊重文本,尊重作者,才能真正做到“我心知他心”,进而真正理解文本。
二、个性化阅读要以个性朗读为主
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他们理解文本和表现内心感受的最好方式。学生摇头晃脑地读,抑扬顿挫地读,咬文嚼字地读,甚至是边表演边夸张地读,都会展示他们对文本的个性体验。这样的个性化阅读,学生不但能读出个性,还可深刻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展现出来。
每个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他们的理解能力、朗读水平、感悟能力、感悟角度等也各不相同,当然朗读也千变万化,我们老师心中当然也有自己的所谓标准,在对待学生各不相同的朗读时,千万不能强硬地把学生一下就带到你所认为的“标准”上来。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朗读,就是要耐心地听取他们各不相同的朗读,由学生评议,让他们在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畅所欲言,淋漓尽致。
三、个性化阅读多元化的探究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为一家报纸的《读书》副刊题词:“读书是训练,也是一种发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要善于尊重处于读者地位的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判定课文的“确切“意思。学生阅读,教师应鼓励他们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大胆探索,善于发现,勇于开拓,这是培养个性化阅读,开发潜能的重要一环。要使他们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老师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要树立敢于“班门弄斧”、“标新立异”的思想。
1.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而阅读的角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如《黄河的主人》的语句教学:“一、二、三、四……啊,一共七个人!”小小的皮筏子上共站上了七个人,作者此时会涌起哪些感想,教者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学生或重读、或轻读、或快速、或缓慢,且都言之有理。教师对不同意见的学生给予特别表扬。这对张扬个性、发展求异思维是大有益处。如有一位教师教学周瑜黄盖火烧赤壁的精彩片断“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朗读时,先播放课件,问学生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一段该怎么读?为什么?同学们大多谈了曹军伤亡惨重,士兵们很可怜,应该悲伤、沉重地读,而且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低沉、伤心、入情入境。这时老师没有满足于此,因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怎样解放孩子,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没有多样化的启迪就不可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于是这位教师又以“刚才我们从曹军的角度带着的悲伤的情感来品读。有没有人从别的角度体会出不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灵感,使他们情动而辞发,有的说应该读高兴、自豪点,因为东吴的周瑜赢了;有的说应该读出恨、可悲,因为那些士兵的家属在盼着他们回家团圆。这样的朗读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让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又使朗读训练得到充分落实,从而把语言文字学得更扎实,有效。
课前预习十分重要。预习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资料收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点拨课文中的难点,设计精简习题检测,这样,学生轻松,课堂效果良好。
二 、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读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更要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积累优美词句,受到美的熏陶。
三 、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课文中的重点段,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朗读理解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鼓励学生拓宽思维
阅读教学中,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学生对课文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而在弘扬阅读的人文精神上,应强化读者的“自主”意识,即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御文本的主人意识。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阅读思维有广阔的四维空间,即“解文、知文、论世、察己”。所谓开发阅读的智力潜能,就是要在作品(文)、作者(人)、社会(世)、读者(己)四者之间彼此往返,自由驰骋,发挥读者的聪明才智。因此,课堂上,我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
五、合作探究、
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这句话点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实践证明,传统的封闭性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不愿跟同伴共同克服困难、分享学习的乐趣,失去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只有合作的学习方式才能符合当今时代开放、民主、合作的精神。打破学习的封闭性、倡导合作学习,是我们教师不懈的追求。
六 、激发求知欲
语文阅读教学要植根于情感。具体地说,首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感氛围。良好的氛围、适宜的环境,是使学生产生乐学、愿学的条件,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激活情感的重要保障。建立师生情感网,巧设教师的语言,采用现代媒体手段,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进入情境,带动情感,使其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动,并迅速进入求知的最佳状态。其次,理解感悟相融,挖掘情感因素。再次,朗读积累结合,升华情感体验。诵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的精神 ,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造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向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更是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应该要求整齐划一。教育弘扬人性,也就是弘扬个性。而我们的教学常常不是这样,我们追求标准答案,我们追求和常规相符。我们教育的目标是有个性的人。学生之间有差异是完全正常的,我们教师也应该以一种正常的态度面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当孩子在某些方面和别的孩子出现不一致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想学生哪里出了问题,而应该警惕自己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处理是不是出问题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切不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