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46: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对在线学习的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86-02
1现代教育技术的解读
1.1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学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的过程中,在实现教学和教学过程中,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实践。突出“现代”二字更加注重现代科学技术,针对现代科技成果与系统思维的问题进行探讨,使得我们的教育技术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众多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专家对此有各自不同的阐述,获得广泛接受的现代教育技术被定义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众多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有效地沟通和控制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作者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它紧跟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并为其提供理论与技术的支撑。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过程中应用技术方面的核心。三是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1.2现代教育技术的外延
如前所述,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主要指教育教学活动所使用的物质工具,它往往是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幻灯投影、电影、视听设备、计算机、网络、卫星和其他教育媒体来展现。无形技术,包括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教学思想、理论等教学过程,可以说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技术走向内涵式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但作者认为,把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这个综合体(物质工具和教育理论)的能力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外延将更能体现出其“现代性”,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载体,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而能否灵活运用这两种技术从而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之特性,则是现代教育技术能否在课堂中有效实施的保障。
2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让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现代化,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现代教育技术在实现现代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育民主化,展现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迸发强大的冲击力。然而,在特定的教学应用程序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如技术中介,教师使用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偏离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潜在问题,渐渐浮出水面。
2.1一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调查
为深入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作者在海南S中学见习期间,深入课堂教学实地观摩,同时以针对在校学生发放问卷和针对教师进行访谈的形式,对海南S中学的师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前者旨在以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的反馈情况;后者旨在了解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态度和意识。其中,本次问卷发放数为50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无效问卷1份,空白问卷1份。同时,对该校的硬件环境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与了解。
2.1.1海南S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环境相关情况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若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实施,硬件环境是其必备的条件。包括计算机室、多媒体综合教室、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综合硬件设施。
近年来,海南S中学现有专用的多媒体电化教室/实验室32间、多媒体演播厅1间、语音教室4间、计算机教室5间,有教学和办公用电脑460多台,所有的教室均为多媒体电化教室,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已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不断地扩建的宽带校园网实现了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高速网络化,学校电子阅览室与公共信息网、教育科技网、国际互联网联通。由此可见,该校已基本具备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应用的硬件环境。
2.1.2海南S中学初中某班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应用基本情况
(1)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基本普及
调查显示,96%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有4%的教师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基本普及。
(2)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加吸引学生
另外通过对海南S中学在校生的调查显示,有62%的同学比较喜欢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只有13%的学生不喜欢多媒体教学,另外还有25%的学生对使用或不使用多媒体教学没有什么感觉。总体来讲,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课堂教学手段相比更加吸引学生,
(3)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亟待提升
对海南S中学的调查显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前者更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情况占到将近一半,但另外有21%的学生表示上课容易分神,而另外32%的学生认为与之前没什么两样,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率应及时修正,加以提升。
针对上述产生的教育技术手段应用效率问题,为提升该校的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技术之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化。作者主要从教师角度出发试图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两名不同教龄的教师进行了访谈,(两名教师分别为26年教龄与5年教龄)。同时深入课堂,对教育技术手段的课堂应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观察,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2.1.3海南S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1)教师未能完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含义
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可以分为两个含义,一是对“教育”的掌握(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理念、课程论等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二是对于“技术”的掌握,(主要指计算机及各类教学软件的交叉操作技术)。长期以来,多数教师对教育技术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阶段,即计算机操作技术。如被问及“您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的理解”时,各位教师对“教育技术”一词虽熟悉但模糊,第一印象基本是计算机教学。其实这种对教育技术的片面理解会成为课堂教学的“硬伤”。如果仅仅用计算机和幻灯片代替教材,那么又与传统教学有何区别呢?按照上述理解,我们应重新对“教育技术”有一个新的认识,即教育技术不仅仅包括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技术,还包括课堂教学设计的技术,即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各种方法。大多数时候,这些关于“教育”技术的方法往往是隐形的,大部分时间都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课堂氛围中。因此真正的教育技术包括隐性的“教育”技术和显性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而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掌握教育技术的真正含义。
(2)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不相符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为素质教育服务,也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张。但在很多情况下,现代技术间接却有可能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作者在课堂观摩时便发现有以下两种现象:一种是简单移植型,即教师将教材内容移植到PPT课件上,省去板书环节(或只有很少的板书),而学生由之前的看教材转变为看课件,依然延续了传统教学方式。课堂中鲜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如果有,也只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才能有所展示。一般正式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某些情况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际上恶化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在课堂中的表现。
另一种是表演型,为了应付其他教师的课堂观摩和教学评价,教师倾向于制作华丽精美的教学课件和表演性质的师生互动。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真正目的并非指向学生的主动发展,而是为了自己教学环节的完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成为某种程度上的“表演秀”。
(3)学生自身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升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挑战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学生对电脑的熟悉程度显著提高,并且利用电脑学习率上升,这就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挑战。调查显示,94%的学生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电脑,6%的学生使用电脑时间最短也在一年以上,因此学生对电脑的掌握程度已相当熟练。通过与一名教师的交流,年龄大、教龄长的教师与年轻教师相比,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通过网络资源学习情况都相对较弱。而教师(尤其是教龄长、年龄大的教师)如果平时不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更新,或许还不及学生的水平,这将会严重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才能防止落伍。
3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有效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过程中既有其优势,同时也存在某些潜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教学过程的有效开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低效教学”的一大因素。及时抑制这种现象的恶化,对于提升该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主要针对教师这个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3.1树立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技术理念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将什么作为关注的核心?是简单的教材移植还是制作华丽丰富的课件,还是学生自主的发展和教师知识的指导。无论多么发达的现代教育技术,它始终只能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物而不是主体,必须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否则无论课件如何精美,画面如何丰富,都将脱离教育技术课堂教学的正确轨道。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技术观,避免陷入“操作技术至上”的误区。在课堂教学中,教育技术手段应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性教学、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师生民主活泼的交流互动中,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丰富、更加生动。
3.2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高信息素养
学校要定期为在校教师提供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参观兄弟学校或在此领域较有成果的学校,以借鉴对方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的可取之处,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正确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可以获取、使用并发展信息技术的一种修养和能力。它包含与信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也包含能够获取信息能力和态度。因此,提高信息素养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有效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应掌握的制作,开发和应用课件的基本技能,以及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3利用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学习能力,建立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网络的普及,大部分学生都已具备了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学习的能力,这也为教师的教育技术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机水平,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让学生自己制作一节课的课件,并让他们自己通过网络搜集所需要的教学资料,师生角色互变,每周安排一位学生讲课,全班同学轮流进行。学生在制作课件或讲课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在课上作为倾听者并及时给予学生引导和反馈。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信息搜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对学习内容的深层次掌握,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获得全面提升。
3.4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现代教育技术在该校的课堂应用中虽存在着某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学校中仍然有一些青年教师是一批优秀教师。他们不仅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学科素养、学习能力,并且可以较好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及课外活动。老教师可以向青年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方法,青年教师可以向老教师学习对课程内容的把握能力,新老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技术教学水平的有利途径。
(一)地方感
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概念来源于地理学,Steele(1981)认为,地方感是人与地方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地方产生的并由人赋予的一种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人创造了地方,地方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1]唐跃文指出,地方感是关于人们对特定地理场所的信仰、情感和行为忠诚的多维概念,主要包括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意象和机构忠实等研究领域。[2]张中华等认为,地方感是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某种经历,如激发起的情感、兴奋、欢快或者愉悦的心情等所构成的对一个地方的感觉结构,包含地方精神和地方依附。[3]
从上述观点不难看出,地方感至少涵盖两个因素:一是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某个旅游景点,地理场所,抑或某种特定的环境,比如社区;二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人。地方感就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可以是体验、信仰、情感或者某种经历。当这种地理意义上的地方或者环境指向在线学习环境时,学习者与该环境的相互作用就产生了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Catherine McLoughlin&Ron Oliver(2000)在创造自我导向、所有权以及合作的任务中指出,为了固有的社区成员,地方感对于身份和归属感而言至关重要。[4]Marrett & Harvey(2001)认为,社区感来自共同身份感、]讲感或者价值感。[5]Fontaine(2002)强调关注学习而不是让技术影响课程结构与过程的同时,要考虑如何培养在线学习环境中的“远程存在感”。[6]Agger-Gupta(2002)给我们描述了学习者在没有合适的指导下,因缺乏地方性而出现迷惑,感情寄托错位,甚至是沮丧的问题。[7]Alfred P. Rovai(2002)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学习社区的概念应用于虚拟课堂需要考虑如何最好地设计和实施在线课程,从而培养地理分隔的学习者之间的社区[8]。Brook & Oliver(2003)认为,为了最优化学习质量,在线学习社区需要地方感。[9]Keough(2005)强调,作为在线学习环境的课程设计者和促进者,需要记住学习过程的关系价值,并建议一种更加“亲密的方式”操作。[10]Alfred P. Rovai &Hope M. Jordan(2004)利用因果实验设计,检测了传统学习、混合学习以及完全的在线高等教育学习环境中的社区感关系。[11]纽卡斯尔大学教与学中心的Maria Northcote(2008)指出,学生在在线学习环境中自我定位有时难以引航,难以知道且分辨出自己在所处社区成员中的位置。[12]她认为分析在线学习空间,以及探索在线学习,身份和归属感的概念是有必要的,并且为课程设计者和在线教师培养与刻画学生在线学习环境强大地方感提出了六点建议。
国内对地方感的研究颇为丰富,然而针对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研究还不多。
(三)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
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主要是指学习者处于在线学习环境的体验、信仰与情感,以及忠诚度。它主要包含两个维度:在线学习环境认同和在线学习环境依赖。在线学习环境认同就是学习者对在线学习环境的依恋,认识到自己的身份,从而赢得归属感,它属于一种情感性依赖。而在线学习环境依赖是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上,学习者与在线学习环境之间的一种功能性依赖。
二、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特征
(一)独特性
独特性主要是指,与其他学习环境(学校真实课堂)相比,在线学习环境拥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征。这些特征为在线学习环境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情感与个性。好比北京故宫、洛阳龙门石窟、湖北武当山等,这些风景名胜具有很强的独特精神,都具有强烈的地方感。这种地方感对许多没有直接网络学习经验的人而言,具有重大而独特的意义。
(二)人性化
为了培养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在线环境设计者需要考虑该环境的美观,同时,能够根据学习者个人的学习习惯、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与习惯,尽可能地方便学习者,既能满足学习者对在线学习环境的功能性依赖,又能满足学习者的心理需求。然而,无论是技术设计,还是非技术设计,都必须意识到它们是围绕学习者的需求而展开的。
(三)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个体得到他人或者团队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情感体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层次需要理论”,其中,它指出人们只有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才能“自我实现”。为了在线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在线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他们一种归属感。然而,这种环境地方感,能够让学生消除自己所处学习环境的孤独和寂寞感,获得一种安全感与落实感,从而更加投入地学习。
(四)连续性
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学习者对这种环境日积月累的积聚过程。当学习者对学习环境逐渐产生情感依赖,认识到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以及集体归属感,才能成为在线学习环境的“回头客”。在此基础上,学习者产生功能性依赖。当这种地方感建立以后,学习者才会持续地进行投入学习。
三、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六大要素
(一)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构成要素
Maria Northcote在考虑以往在线学习设计的文献建议,考虑到不同教师和学生对在线学习情境的反应的基础上,为促进课程设计者和在线教师培养以及刻画学生更强烈的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而提出六点建议。这六点建议分别是:人性化、学生贡献、图像工具、指导结构、教师临场、社会化。它们构成了创建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六个要素,如图1所示。
图1 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要素
(二)各大要素分析
1.人性化
总体而言,人性化强调如何确保在线学习环境包含归属感、社区感以及不拘礼节感,从而在学习环境中培养一个更加受欢迎的界面。[13]然而,许多这样的交互并没有很自然地发生。学习者在界面浏览过程中出现迷航现象。这时他们需要一些人性化的教学设计以帮助继续学习。例如:课程设计者可以提供给学生个人联系方式。而且这对在线学习的开始阶段尤其重要。Paxton(2003)建议,创建一个“有吸引力的”的学习空间需要在一门在线课程中包含如下一些因素:(1)尊重;(2)合作与协作的信念;(3)激情理解;(4)信任和真实性;(5)乐观;(6)意向性。所有这些都展示了人性的一面,并鼓励学生这样做。[14]
2.社会化
社会化指的是继承与传播规范、风俗以及思想意识的过程。它使个人具备必要的技能和习惯,从而参与自己所处的社会。[15]社会化包括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教化是跟教育类似的,涉及到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整体环境对个人的影响。个人内化就是个人将这些整体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道德、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进行内部建构与消化。
在线学习设计中,社会化应该是核心,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因素。从教化角度上讲,在线学习设计者需要考虑多维度的交互活动,比如: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以及教师、学生和在线学习环境之外的交互等等。从个人内化角度上讲,在线学习者需要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在参与当中,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地位,找到归属感,从而对在线学习环境产生认同和依赖。因此,在线学习环境的社会化促进学习者确定在线学习环境中的地方感。
3.学生贡献
在线学习环境的学生贡献,就是需要学生将自己创造的资源、心得体会,以及一些内隐的知识与其他学习者,甚至指导者进行分享。分享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贡献精神;二是尊重与评价其他人的共享。针对第一点,在线学习设计者需要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合作分享的活动,让学习者之间进行思想与语言的交流,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尊重与评价其他人的共享需要设计者精心设计评估活动与评估标准。评估应该是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估、专家评估以及同伴评估。前两者与传统课堂的评价类似,只是在线学习环境中,技术支持作用更大。然而同伴评估,就是学生之间的评估活动,需要他们之间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因此,在线学习环境通过给学生提供贡献自己创造的机会,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在线课程,当他们的努力得到其他在线参与者的理解与回应的时候,就能够培养一种在线环境的所有感并且得到肯定。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注意到在线课程的地方感,同时也能够在开发这种环境中起着一定的作用。[16]
4.教师临场
教师临场(或教学临场)不是空间的概念,而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关系。正如Tom Bennett(2010)所认为,教师临场描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或者教师对学生的反应。[17]实际上,教师临场的程度深浅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对话与交流的亲密程度。Edward Brady& Douglas Bedient(2003)认为,教师临场必须依赖作为交流过程中主要部分的有效反馈。[18]Dorit Sasson(2008)认为,激励学生学习,就是教师如何运用教师临场和学生进行“]说”。[19]与此同时,他认为,教师临场和教授学术内容同样重要,它真正关乎教师如何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
在线学习环境因教师与学生真实见面的机会远远低于传统课堂环境,而更加需要建立教师临场,以便在线环境中的教师在学习者迷航,或者出现失落感与无助感时提供帮助与支持。因此,在线学习环境中教师临场建立尤其重要。Bender(2003)认为,教师与每位在线学生的接触被认为是一种培养在线环境中有目标的教师临场的有效方式。[20]Paula Jones等利用Garrison等人开发的“探究社区”模式检验网络课程的教学临场属性得出无论:引导视频能够促进建立指导者与学生的教学临场。[21]Tom Bennett(2010)给出培养教师临场的六点建议:[22]
(1)拥有重要地位。
(2)行动端庄。
(3)有条理地准备课程。
(4)尽可能淡定,行动自信。
(5)奖惩公平、一致以及严格。
(6)保持耐心。
5.图像工具
在线学习环境中,图像工具比文字更加吸引学习者的[球。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心理,设计的图像更加让学习者留恋。因此,有效的在线学习中,图像工具的设计至关重要。这些图像工具可以是图表、图片,也可以是虚拟现实、三维动画、视频以及幻灯片等等。McVay Lynch(2002)认为,图片无论是静止或者其他,能够提供指导,提供帮助导航,理解以及解释,能够创造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23]
在线环境设计者,需要考虑图像元素的位置、色彩以及使用这些图像元素。设计时,需要思考它们能不能促进在线学习环境的地方感。
6.指导结构
指导结构好比路标,指引学生者穿梭于在线学习环境当中,有助于培养地方感。Northcote(2008)认为,为学习者提供课程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能够培养地方感。这种指导包括简单的文字或者图形,学期计划、在线学习者建议清单等等。它们无需是线性的,但是必须站在整个课程设计的高度。
四、结束语
与传统课堂学习环境相比,在线学习环境因其地理意义的缺失而导致学习环境缺乏氛围,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在线学习环境中引入地方感,能为学习者提供归属感与自我身份认同感,让他们能够积极地使用在线学习环境,投入学习活动。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框架模型为创建与培养该环境的地方感提供参考模型,同时也为在线课程与环境的设计者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 Steele.F.The sense of place[M].Boston:CBI Publising,1981.
[2] 唐跃文.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07,11(22): 70-77.
[3] 张中华,张沛,王兴中.地方理论应用社区研究的思考——以阳朔西街旅游社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9,01(29):141-146.
[4] Catherine McLoughlin&Ron Oliver.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cultural inclusivity:A case study of indigenous online learning attertiary level[J].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0,16(1):58-72.
[5] Marrett, C., & Harvey, C.(2001). Getting the systems right:Exper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In E.J.Burge &M.Haughey (Eds.), Using learning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perspectives on practice (pp.38-74). London, New York:RoutledgeFalmer.
[6] Fontaine,G. (2002). Presence in ″Teleland″. In K. E. Rudestam& J. Schoenholtz-Read (Eds.), Handbook of online learning:Innov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corporate training (pp. 29-52).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7] Ager-Gupta, D. (2002). Uncertain frontiers: Exploring ethicaldimensions of online learning. In K.Rudestam & J.Schoenholtz-Read (Eds.), Handbook of online learning:Innov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corporate training (pp.125-148). Thousand Oaks, CA: Sage.
[8] Alfred P.Rovai(2002).Building Sense of Community at aDistance. Rovai, A. P. (2002). Building Sense of Community ata Distance.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Distance Learning, 3(1).
[9] Brook, C., & Oliver, R. (2003).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ies:Investigating a design framework.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Technology,19(2),139-160. http://www.ascilite.org.au/ajet/ajet19/brook.html.assessed,2011-11-23.
[10] Keough,M.(2005).Relationships not technology are the keys toonline learning.Paper presented at the 17th Biennial Conferenceof the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Charles Sturt University,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11] Alfred P.Rovai &Hope M.Jordan. Blended Learning and Senseof Community: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raditional and fullyonline graduate courses [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04,02(05):1-13.
[12][13][16] Northcote,M.(2008).Sense of place in online learningenvironments[DB/OL].In Hello?选Where are you in the landscape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Proceedings ascilite Melbourne 2008.http://www.ascilite.org.au/conferences/melbourne08/procs/northcote.pdf.Assessed,2011-11-23.
[14] Paxton, P. (2003, November 4-7). 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online learning through invitational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DUCAUSE 2003:Balancing opportunities, expectations,and resources, Anaheim, California.
[15] Wikipedia.Socialization[DB/OL].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cializationAssessed.2011-11-28.
[17][22] Tom Bennett. The myth of teacher presence[DB/Ol].
http://newteachers.tes.co.uk/news/myth-teacher-presence/45620.Assessed,2011-11-28.
[18] Edward Brady & Douglas Bedient(2003). The Effects of Teacher Presence on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Attitudes [DB/ OL].5th Annual WebCT User Conference.http://www.ega.edu/facweb/irp/Surveysandreports/WebCTConference2003/papersfromconference/Brady.pdf.Assessed,2011-11-29.
[19] Dorit Sasson(2008). Using Teacher Presence to Motivate Students[DB/OL].http://doritsasson.suite101.com/using-teacher-presence-to-motivate-students-a85350#ixzz1f0qXFSd4 Assessed,2011-11-1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128-02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设计
1.工具设计。本文利用网上调查问卷、现场访谈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并录入有效数据。本研究采用自行编制的《关于在线学习实效性研究的问卷调查表》,其中包括52道题。该问卷采用正项评分,1
2.对象设计。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大学生,而为了准确有效地说明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研究范围是延边大学在读大学生。在该群体中随机抽取13个学院,共43名学生作为被试,其中,女生28人占65.12%,男生15人占34.88%;汉族37人占86.05%,朝族3人占6.98%,其他民族3人占6.98%;大一5人占11.63%,大二30人占69.77%,大三7人占16.28%,大四1人占2.33%。
(二)调查实施过程
首先,针对研究的问题梳理出制作调查问卷的问卷大纲,确定样本容量;其次,细化调查问卷内容,根据情况发放调查问卷;再者,回收调查问卷,确定回收问卷数量以及有效问卷数量;最后,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
赋值:完全不满意1分,比较不满意2分,不确定3分,比较满意4分,完全满意5分;完全不符合1分,比较不符合2分,不确定3分,比较符合4分,完全符合5分。
二、调查结果
本调查中采用网络电子在线问卷,回收43份,有效问卷43份,有效率100%。下面将根据数据分析进行说明:
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社会对于在线学习的需求一般;学校对在线学习的重视程度一般;在线学习对学生学习方式与态度的影响一般;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主安排在线学习时间的情况比较差;认为在线学习利大于弊与弊大于利的学生人数几乎均等;多数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方式能提高学习效率。
由表2可以看出,被动利用在线学习方式学习与在线学习的实施可行性在0.01水平上
呈显著相关,与在线学习的实施目的性、学习效率、在线学习对学习的影响不相关;主动利用在线学习方式学习与在线学习的实施可行性、在线学习的实施目的性、在线学习对学习的影响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与学习效率不相关。通过分析表明,学生对于利用在线学习的学习方式与在线学习的实效性有关,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会影响在线学习的实效性。
由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在线学习的认识程度与在线学习的实施可行性在0.05水平上呈显著相关;与在线学习的实施目的性、学习效率、在线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通过分析表明,学生对在线学习的认识程度会影响在线学习的实效性。
由表4可知,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与在线学习的实施可行性、在线学习的实施目的性、学习效率、在线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通过分析表明,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会影响在线学习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学校对在线学习的重视程度、学生对在线学习的认识,以及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在线学习在新型教育模式下的实效性。
三、分析与讨论
(一)学校的重视程度对在线学习实效性的影响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观念的转变,在线学习成为了众高校的新宠,尤其是在国外,国外很多高校已实现wifi覆盖校园,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学习资源的共享实现了优质课堂的普遍性,并满足了大多数学习者对知识的渴求。而在国内,一流的大学更重视在线学习,更重视对在线学习资源的开发,但是一般的大学却无能为力,并不是说他们本身不具备这样的在线学习能力,而是在高校中并没有具体的实施和落实在线学习,没有强大的师资开发资源,没有完全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也没有具体培养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所以在国内,产生了两极分化,高校对在线学习的重视程度也影响着在线学习的实效性。
(二)学生对在线学习方式的学习态度对于在线学习实效性的影响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线学习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与自主性,学生必须具有动机和自律来完成学习。学习者若能正确看待在线学习并有效利用,对于其来说,会产生正面的学习能量: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密不可分,好的学习态度能决定好的学习行为,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积极的学习态度正是他们所缺少的。
四、建议
1.社会应更加关注在线学习。
2.学校应该提高对在线学习的重视程度。
3.学生应正视在线学习。
参考文献:
[1]杨为民.在线学习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05-01.
[2]侯凤芝.在校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研究――以《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0-05-15.
[3]魏顺平.在线学习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08-05.
[4]王红艳,胡卫平.中国在线学习研究现状与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3-08-06.
The Effect of Online Learning in the New Teaching Mode
―In Yanb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JIN xin
一、推动法国数字大学资金来源多元化
第一,开发数字大学的盈利模式,其中包括:对由考试中心开具的在线学习评估结果证明进行收费;向企业或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有偿的学生在线课程成绩查询服务,以辅助相关招生(招工)录取工作;开发在线课程的付费指导和评估服务;向企业出售法国数字大学的平台,用于企业内部培训;开发一些需要付费注册的课程;对高校将在线课程资源纳入课程教学进行收费;为想要创建慕课平台的机构提供有偿支持。
第二,瞄准继续教育市场。法国数字大学也可以通过开拓新市场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企业的在职员工培训就是潜力很大的市场。开放式在线课程可以为企业的员工培训提供诸多便利,在线培训在时间上的灵活性避免了员工因接受培训而无法上岗工作的问题,节省了企业的培训成本。报告指出,如果能够提供满足企业需求的培训,并能够让开发课程的高校获得应有的回报,员工的继续教育将会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在线课程市场。报告建议高等教育机构、数字大学平台和提供在线教育的专业型企业进行合作,形成一种全新的、高质量的、提供学位的在线教育模式。
二、发展在线课程的认证和个性化定制服务
法国数字大学的在线课程需要满足不同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需发展在线课程的认证和个性化定制服务。
第一,开发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目前,一些国家的高校开发了通过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获取学分认证的模式,如德国的慕课平台“多样化”(Iversity)可以让注册学习者通过完成在线课程获得学分,并可以在通过Iversity的线下考试后获得相应的证书。另外,还有一些高校可以直接为完成在线课程的注册学习者提供证书,如edX(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建的慕课平台)将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在2016年新学期推出等同于一年本科课程的8门在线课程。Coursera也将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合作设置基于慕课平台的第一个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
第二,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在线课程。在线课程应该更加灵活多样,尤其应该强调个性化定制。另外,应该向在线学习者提供免费试听课程的服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提出了“先试后买”的方式,吸引更多学习者注册课程。
三、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式创新
第一,使慕课平台成为教学方式创新的新载体。在线教育为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多思路,如英国的未来学习平台开发了一种类似于社交媒体的“社会学习”模式,可以使注册学习者实时交流、分享知识和心得。美国的在线教育平台开发了名为“适应性学习”的适合每个注册学习者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此外,还有在全世界风靡的翻转课堂等。报告希望慕课也可以为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更多思路。
第二,尝试通过大数据优化教学。对在线课程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有助于教育政策的优化;此外,通过对在线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分析研究(如在线课程学习时间、学习成果等)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继而提供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四、加强法国数字大学的国际推广
报告指出,法国数字大学应服务于法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战略。
第一,面向法语国家与地区。面对英语国家称霸国际在线教育市场的现状,法国有责任提供以法语为授课语言的在线课程。2015年,欧盟各国提供的以法语为授课语言的在线课程比例不到15%。然而,以法语为授课语言的课程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全世界有2.2亿说法语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3%;2050年说法语的人口将有可能达到7.7亿,其中一半人口在非洲大陆。2015年,法国数字大学的注册学生有17%来自非洲,充分说明了非洲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应作为法国数字大学全球推广的重心。法国的工程师院校、高商院校、大学技术学院、高等技术员班等都可以在已有的国际合作基础上,开发满足每一个对象国特殊需求的在线课程。
自2012年起,资本市场对在线教的关注度和投资力度逐步提升。BAT巨头加速了对在线教育行业布局,传统线下教育机构新东方、好未来也加快了在线教育业务的发展,同时,各种在线教育领域的新项目也层出不穷,使在线教育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更多的企业则面临着倒闭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网民和学龄人口巨大,教育消费比重大,教育培训市场规模超过万亿,2016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也达到了1000亿以上。根据《2015年互联网教育产业蓝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中国在线教育领域企业数量约有9500家,包括学前教育、K12教育、职业教育、出国留学教育、高等教育和语言培训类教育领域。但就整个在线教育领域而言,真正可行的盈利模式还没有被找到。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在线教育的产业链和现有盈利模式特点。
1 在线教育行业产业链分析
在线教育的涵盖面十分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如果按照产业链架构进行划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提供方
内容提供方的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企业包括传统教育机构和在线教育机构;个人是指从事在线教育的教师等。提供的内容包括四种:一是教学视频,主要是传统的教育机构或个人将线下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内容上没有太多的变化,因此一般缺少针对性。二是文档资料,一般提供给用户无偿或有偿使用,比如百度文库、知乎等。三是教育工具,主要是指以多种形式存在的辅助类学习工具,包括背单词型产品、题库型产品、笔记型产品、早教类产品、评测与资讯工具。
(二)平台提供方
平台提供方是为在线教育的提供者和使用者提供的中介平台。在线教育的提供者主要包括机构和个人,所以根据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模式:一是B2C模式,指在线教育企业向用户提供服务;二是C2C模式,指个人向用户提供服务;三是C2C+O2O模式,指个人通过“线上+线下”向用户提供服务;四是B2C+020模式,指在线教育机构通过“线上+线下” 向用户提供服务[1]
(三)技术提供方
技术提供方的主要职能是为在线教育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比如华平股份为远程教育系统提供支持,立思辰、天喻息在政府或学校搭建教育云平台等。[2]技术提供方不提供教育内容,而是为在线教育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在线教育技术解决方案。
(四)电信运营方
宽带是实施在线教育的技术基础,而这一切技术基础恰恰是电信运营方提供的。电信运营方掌握着大量的客户资源,在4G时代下推广移动端在线教育产品具有极大优势,信运营方也可以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在线教育类产品。
(五)渠道提供方
渠道提供方是指帮助在线教育机构或从事在线教育的个人将产品和服务推广、销售给最终用户。渠道提供方一般分为三种:一是以百度、腾讯等为代表的网络推广服务商;二是在线教育企业独立建立的推广和销售渠道[3];三是商和加盟商,专门为在线教育机构的产品做。
(六)最终用户
最终用户是指购买在线教育产品和服务的相关群体,包括企业、家长、学生和老师等。这里指的企业,主要是入驻在线教育平台的企业,这些企业会付给平台一定的佣金费,然后利用在线平台上的客户资源,销售自己的教育产品。家长和老师作为最终用户,主要是在学前教育和K12教育领域。家长是为子女选择最合适的在线教育产品,老师主要是利用在线教育产品来辅助自己的教学。
2 在线教育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我国在线教育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一方面,其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寻找到一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提升在线教育行业的变现能力,在线教育行业将无法持续发展。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现有的在线教育盈利模式。
(一)内容收费模式
是指针对用户购买的教学课程和资料收费。代表性的企业有梯子网、第九课堂等。采用内容收费模式的在线教育机构,往往在同行业和领域内有良好的口碑和大量的用户,收费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具有知识产权的高价值内容,一般具有原创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在线教育机构和企业通过建立网站,将这些内容通过网络渠道销售给有需求的用户。
内容收费是在线教育各细分领域的重要收益来源,内容主要以下几种来源:一是部分在线教育机构独自创作的内容,尤其是传统的线下教育机构转战线上后,将原有的具有知识产权的课程和资料上传,针对部分核心内容有偿提供给用户;二是一些在线教育机构购买线下教育资源,然后将这些资源加工、再造和整合,将其上传至网络进行销售;三是一些在线教育机构购买线上个人教育内容的版权,然后在在线教育平台上销售。
从目前来看,在线教育机构和企业要想采用内容收费模式,必须保证课程和资料的质量,因为用户只会对高质量的课程和资料买单。但从在线教育领域来看,盗版以成为影响该盈利模式的重要问题,盗版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内容创作者的积极性,影响了企业和机构的收益。
(二)增值服务模式
是指用户在享受免费学习资源后,产生了免费资源无法解决的进一步需求,在线教育机构针对用户的这些需求提供进一步的服务,但要收取一定费用。比如一些在线教育机构首先会提供给用户一些免费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用户会产生一些问题,这时一些机构会推出网络咨询服务,针对用户的问题进行在线答疑,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这种盈利模式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和互动性,能有效避免盗版问题,所以在在线教育的各细分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比如从事职业教育培训的中公教育推出的线上申论批改,就是针对参加申论笔试的考生希望有老师能够对其申论写作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和指导,而提出的一项增值服务。
(三)佣金费模式
佣金费模式是指一些具有大量用户资源或流量优势的在线教育机构通过开发软件或搭建平台,对入驻的教育机构或个人收取一定的费用。采用佣金费模式比较典型的代表是淘宝同学、沪江网和YY教育。淘宝同学和沪江网搭建在线平台,通过收取教育机构的入驻费来实现盈利。因为淘宝同学和沪江网等这类在线教育平台具有流量优势和大量的客户群,所以能够吸引众多教育机构入驻,保障收益。YY教育搭建平台后,主要是吸引教师入驻。入驻的教师只要能够保证授课的质量,并且平台有足够多的用户,就能实现比较可观的收益。这些收益只需少部分提供给平台做佣金费用,剩余的收入基本上归教师自己所有。
(四)会员收费模式
会员收费模式,是指用户通过缴纳会员费,能够学习平台内部分或所有的课程和资料。这种模式比较典型的代表是华图网校,用户只要交固定额度的包月费,就能观看网校内的所有视频。但这种模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用户不可能需要网校内所有的课程,这样就会使用户感觉机构收取的会员费太贵以及内容的针对性不足。
(五)广告收费模式
广告收费模式,是指向在线教育平台上或教育工具上投放的广告进行收费。鉴于在线教育行业各细分领域用户的特点,学前教育和K12教育领域采用广告收费模式比较少,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语言培训类教育领域采用广告收费模式比较常见。从收费方式来看,广告收费模式主要包括定额收费、按业绩收费和按流量收费。比较受欢迎的是按流量(点击次数)收费,但这需要在线教育机构必须具备品牌优势、流量优势、用户数量优势和点击量优势。然而,具备这些优势的在线教育机构很少,因此,广告收入只能作为在线教育机构收入结构上的一个补充,而不能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六)软件收费模式
软件收费模式,是指向教育的移动终端或PC终端收费[4]。比如一些在线教育 APP 软件,当用户安装使用时,有一些必须先付费购买。
3 在线教育企业发展建议
在线教育企业应该选择价值链中的哪一环,选择何种盈利模式,取决于在线教育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开发能力、技g水平和资金状况。目前进入在线教育领域的企业大部分属于新创企业,资金有限,技术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不强,所以应结合自身最大的优势,做成小而优的企业,而非大而全的企业。比如一个企业要想进入在线教育领域,首先就要对在线教育的各个细分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评估,预测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透彻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最终选择在线教育产业链中的一环或几环,确定市场定位。
如果选择K12教育产业链中的内容提供方,接下来就要分析同类企业市场情况,确认目标人群和产品定位。K12教育可以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不同阶段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阶段学生家长的需求,因为学生家长是最终的买单者,详细分析不同阶段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后,最终确定产品的定位,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同时,产品也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习惯,增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设计,吸引家长购买。最终通过不断完善产品的功能,形成较强的产品壁垒,增强用户粘性,进而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线教育已经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在线教育的产业链已经比较清晰和完整,但是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还比较单一,而且每种盈利模式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从总体情况看,内容收费、佣金费和增值服务是主要盈利模式,其他模式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在线教育领域仍需探索和发展新的盈利模式。本人认为,在线教育可以多借鉴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因为在线教育与电子商务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在线教育企业在借鉴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一定可以找到更多适合的盈利模式,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叶玲莉. 在线教育重塑未来学习模式――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J].计算机世界,2015,(22)
一、高等远程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线学习需求状况
本文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和线下访谈两种方式,围绕在线学习课程内容需求、在线学习资源类型需求、在线学习平台功能需求等,分析学生在线学习需求状况。
(一)在线学习课程内容需求
课程内容设计主要由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等要素构成。因此,本文根据在线课程内容构成要素对高等远程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线学习课程内容需求进行分析,从而全面把握学生课程内容需求情况。教学目标要素,学生希望在线学习课程能够有助于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目标体系,使在线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有力支持;学习者特征要素,学生都表示在线学习课程内容能够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内容设计要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与学生所在的市场营销专业岗位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教学策略要素,学生普遍希望在线学习在策略选择方面,尽量少一些空洞的理论说教,能够选择受学生欢迎的教学策略,例如趣味化教学策略,案例教学策略,项目教学策略等,教学策略要体现出趣味性、生动性和鲜活性等特点;其他要素方面,学生普遍希望运用多种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并且能够营造生动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在线学习更加有趣;另外,教学评价要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实施差异化评价。
(二)在线学习资源类型需求
从整体上分析,高等远程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在线学习资源的类型可供选择性较少,建议进一步丰富在线学习资源类型;从微观层面,我们对当前几种在线学习资源类型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目前的资源类型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文本、表格的网页形式,微课、慕课等视频课程。在上述在线学习资源中,微课、慕课、多媒体课件等资源类型最受学生欢迎,其他形式排在其次。此外,我们对视频的时长情况进行分析,学生普遍对长时间的视频资源不感兴趣。可见,学生更喜欢碎片化的、灵活的、生动的在线学习资源,这类资源更加有助于学生移动学习。
(三)在线学习平台功能需求
目前,在线学习平台种类较为繁杂,主要包括院校自主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远程学院的远程学习平台、互联网公司开发的在线教育平台、慕课平台等。在对高等远程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希望在线学习平台能够支持移动端,能够提供学习进度提醒、学习导航、在线交流、资源推送等服务。此外,学生还对平台的其他方面提出需求,首先,希望平台资源的输出能够更加流畅,从而体现在线学习的高效性;其次,平台还应该便于学习,体现出易用性特点;最后,学生们还对平台的稳定性提出要求。可见,学生对在线学习平台的需求更加注重学习体验,希望平台不仅设计合理,而且性能优异,带给学生更加丰富、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二、基于高等远程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线学习需求的建议
高等远程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线学习需求越来越表现出个性化和多样性的特点,鉴于学生在线学习需求状况,以及提高在线学习有效性,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在线学习:
(一)提高在线学习资源适切性
在线学习资源要激发学生兴趣,需要进一步提高在线学习资源的适切性。高等远程教育实施者要基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自身在线学习资源开发能力,能够切合学生学习实际和办学特色,开发出富有校际特色的在线学习资源,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参与在线学习资源的开发,例如引入多媒体技术企业参与,发挥校企合作在在线学习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二)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7-0020-04
一、引言
情绪渗透在我们学习生活的每个方面,对我们的认知和行为决策起着重要作用,对学习亦能起促进或者抑制作用。什么是情绪?自19世纪以来,心理学家就对情绪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对情绪的本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纵观不同学者的不同界定,本文将情绪综合定义为包括: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表现的心理过程。随着在线协作学习领域的兴起,研究者逐渐发现情绪在网络协作学习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情绪信息在计算机为媒介交流(CMC)中表现的局限性,人们不可能像面对面一样获得丰富的情境化非言语信息,这可能会影响在线环境下的协作效果。在过去几年里,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情绪与在线协作学习之间的关系。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大范围或是小范围都将充实在线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
基于此,本文就情绪对在线协作学习的影响和作用、在线协作学习中情绪反馈方法以及情绪反馈工具的设计和开发等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后续研究铺垫基础。
二、情绪对在线协作学习的影响和作用
无论是面对面的学习环境还是在线学习环境,情绪对学习都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明,情绪和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情绪状态对思维、记忆、判断和信息加工策略都具有重要影响。Wosnitza等人(2005年)也呼吁应更多地研究在线环境下,情绪对学习过程的作用。他们指出:在在线学习环境中,当师生处于永久性的隔离状态时,学习者的情绪唤起方式、情绪指向类型以及情绪状态对学习过程都有影响。当被问及学习者有关在线学习的经验,尤其是在特定的在线教与学的背景下所经历的情绪变化以及这些对他们学习的影响时,与在线学习联系最广泛的情绪包括:挫折感、焦虑、紧张、担心、害羞、兴奋、自豪感等等。而且这些主要情绪影响着他们在线学习的效果。当然,这些情绪的产生与网络本身的性质、学生的性格、课程内容的设计、讨论组等等也是有关的。除此之外,Ann Jones等人(2005年)也研究了情绪因素在三个协作领域的作用:传统的协作学习环境,在线社区以及支持和发展社会情感技能的在线协作环境。考虑这些领域的相关进展,已有的成果,并建议未来的研究方向。他们还指出社会和情感对评价过程、交互以及学习技术相关的纵向研究这三个方面很重要。
有研究指出:情绪指导并影响在线协作学习中学习者的行为投入,不同的情绪对投入的影响不同。例如Minna Vuorela等人(2004年)研究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情绪体验以及情绪调节。研究者的目的在于确定:
(1)当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环境(WBLE)进行协作活动时,什么事件引起情绪反应。
(2)当使用与协作活动相关的WBLE、情绪调节策略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时,情绪如何经历。
来自7个芬兰大学的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参与者此次研究,他们从事三个与课程材料和作业有关的辅助讨论。研究指出:当学生使用WBLE进行协作时,学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情绪,情绪的体验和调节影响学生如何有效地参与协作讨论。结果表明:情绪体验和调节与面对面环境一样,指导和维持WBLE中学生的行为投入。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知识和经验,他们也需要对彼此的理解,因此,推断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是协作学习的核心。Van Kleef(2010年)认为:接收来自合作伙伴表面上生气的反馈,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协作解决问题过程中自己的创造力和合作的意愿。Michael(2011年)认为:当个体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处理对方的情绪时,有利于协调、共享共同的目标。Ulises XolocotzinEligio(2012年)在探索计算机支持协作期间的情绪理解的研究中,也认为相互的情绪理解有利于协作学习。由此可见,在线人际交流中,理解他人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对协作学习显得尤其重要。
以往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极性对学习有不同的作用。积极情绪对学习产生积极作用,消极情绪对学习产生抑制作用。例如Tainyi(Ted)Luor等人(2010年)对具体的表情符号在以任务为导向的IM交流中的影响做了探索性实验,确定最常用的表情符号表达积极、消极和中性情绪;测试接收到的带有或者不带有表情符号的文本信息的情绪效果;检测IM中表情符号的意图。结果表明,消极的表情符号在简单和复杂的面向任务的交流这两方面都可能导致消极效果;积极的表情符号在复杂的交流以及在简单交流中对女性员工创建了一个积极的效果;而是否有中性表情符号对两种任务的信息交流没有区别。但并非所有的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也有研究者指出:拥有负面情绪的人更倾向于寻求新的材料,从事分析信息处理以及产生更高质量的决定。而Gwen Noteborn(2012年)在探索虚拟情境中情绪与任务价值的作用中,得出了一个有趣的发现,在个人层面上测得的厌烦与团队绩效呈正相关。虽然有点难解释,但是这个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在线情境中感到厌烦时,对团队任务仍然执行的很好。
综上可知,情绪对在线协作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情绪、情绪反馈、情绪极性、情绪体验以及共享情绪影响在线协作学习的效果。但对于不同极性的情绪究竟是如何影响学习绩效的,由于存在相左的观点,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在线协作学习中的情绪反馈方法
为更好地促进在线协作的效果,深入理解情绪与在线协作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者提出了情绪反馈方法。通过情绪反馈,缓解在线协作环境中情绪交流的缺失或者限制,从而提高协作者之间的交互频率,甚至延长交互时间。这里笔者介绍几类情绪反馈方法,分析它们在网络协作学习活动中发挥的作用。
1.自我报告式的情绪反馈法
Ulises Xolocotzin Eligio等人(2012年)使用自我报告情绪的方法来研究本地协作者和远程协作者同步玩游戏后,对彼此情绪的理解和绩效。结果表明远程和当地的合作者在分享他们的情绪之后,都提升了他们的绩效。证明了通过分享自我报告进行情绪反馈,对在线协作学习有益。Gaelle Molinari等人(2013年)”也使用自我报告式的情绪反馈方法来研究情绪反馈对交互质量和绩效的影响,并验证了它的有效性。
2.积极的情绪发音
Tanghe等人(2010年)认为积极的情绪发音可以增强团队的协作和效益。作者研究情绪与信任以及协作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两次实验得出如下结论:低信任的人更愿意与那些具有高激活情绪状态的小组成员合作,而对高信任个体来说,合作并不取决于其他小组成员的情绪展示。因此,他们认为:当信任处于衰竭状态时,积极的情绪发音在组织和小组工作中可能起到保持协作的作用。
3.比喻性语言(figurative language)
Manuela Delfino等人(2007年)指出,运用比喻性语言,有助于相互参与意义建构,在建立说话者之间更紧密的亲密气氛中起到核心作用。比喻的力量促进分享个人经验和创建参与,交流意义和情绪。(Ortony&Fainsilber,1989年)强调具体生动性是隐喻和比喻性语言在表达情绪方面的主要特点。基于此,(Manuela Delfino et al,2007年)调查在线学习环境中的参与者如何通过使用比喻性语言这种方式创造性地来使用书面语言。内容分析显示比喻性语言是表达社会维度的一种方式,指的是自我,感受和情绪,或概念化的虚拟学习环境的组成部分。研究背景是一个10周的课程,通过远程计算机会议系统递交,参与者为57名实习教师。这项研究有三个不同的目的:调查在课程期间比喻性语言的分布:探索参与者的教育背景和比喻性语言使用的关系;检测比喻性语言和交流线程的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有意义或关键事件发生时,参与者更倾向于使用比喻性语言。情绪参与更高时,采用的隐喻语言更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比喻性语言的使用与个体的态度而不是其他因素相关。最后,比喻性语言出现并没有集中在特定类型的帖子或线程,也没有鼓励进一步使用比喻性语言。
四、在线协作学习中情绪反馈工具的设计和开发
情绪包括生理基础、表情行为和主观体验三个部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情绪的交流,在面对面的协作中,协作者可以通过观看他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运动、眼睛注视等等非言语线索来感受来自合作伙伴的情绪,但是在计算机为媒介的协作学习中,由于这些情景化的非言语线索的缺失或者是严重受限,同伴间的情绪交流和反馈存在严重不足。因此有研究者从技术的角度开发了情绪反馈工具,以弥补在线协作学习中情绪反馈的缺陷。
1.情感按钮
Joost Broekens等人(2013年)设计了一个新的数字互动自我报告法测量人类情感。情感按钮( Broekens& Brinkman,2009.ACII2009:IEEE)是一个按钮,使用户能够按照知名的三种情感维度――,唤起情绪反馈。情感按钮是一个接口组件,它的功能和外观像中型按钮。该按钮呈现一个动态变化的面部表情图标,基于按钮上的用户指针坐标改变。为了得到情感反馈,用户按一下按钮,选择最合适的表情,能够1次点击,对应三个情感维度。研究者介绍了情感按钮的优势,并分析了8个情感按钮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了情感按钮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可用性。
2.情绪意识工具(EAT)
Gaelle Molinari等人(2013年)设计和开发了情绪意识工具EAT,来共享协作者的情绪,以此为依据,提供情绪反馈,促进同伴情绪的共享。结果显示EAT促进参与者参加一个共同的情绪模型。在情绪意识工具的作用下,参与者将时间更多地花费在情绪模型上,并且显示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3.情感辅助系统(ATSs)
情感辅助系统,全称为Affective Tutoring Systems,简称ATSs。它是一种智能辅助系统,它能够适应学生的情感状态。“隋感辅助系统”这个术语可以追溯至RosalindPicard 1997年出版的书籍――情感计算。ATSs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的嵌入式设备来检测学生的情绪和其他的生物信号。它将会适应学生,通过一个逼真的Eve来展示情绪。Abdolhossein Sarrafzadeh等人(2008年)介绍了ATSs及其执行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上的实时性能,以及结果对一般的人机交互和在线学习的影响。
五、小结和展望
以往在以计算机为媒介进行的协作学习中,无论是基于面对面环境还是基于远距离环境开展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了行为、认知以及社会功能,很少考虑情绪因素对在线协作活动的影响。而根据Kathy Robinson的研究发现,在基于文本的在线协作中,由于缺乏物理线索以及情绪表达的非言语线索,对学生的学习经验有很大的影响。在持续与其他学生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学生希望增加两个方面的信息――知识、对学术问题的理解以及情绪上的支持。由此可见,对在线协作学习中情绪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议题。
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在线协作学习环境下的情绪及情绪反馈研究,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仍然存在很多难点与挑战。
(1)情绪反馈类型的选择。
由于情绪定义和分类的不同,情绪反馈类型可以不同。将它运用于在线协作学习中,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如何选择合适的情绪反馈类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情绪反馈途径的选择问题。
在计算机为媒介进行的学习中,如何获得自己和对方动态的情绪信息,这也是一个难点。目前使用的运用量表测量主观体验并告知对方的方法,因为需要中断正在进行着的任务,故而会影响协作的结果。虽然可以运用生理指标间接测量,但生理指标一方面存在一定的精确度问题;另一方面双方交流起来不方便。因此,寻找其他更有效的途径进行在线协作过程中的情绪反馈值得思考。
二、在线辅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分析
在线辅导教师的教学过程与传统面授教学不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与学,还包括更多的情感交流、更多的技术支持、更多的教学资源的提供等方面,在线教学过程的相对复杂性决定了在线教师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和要求。
(一)在线辅导教师的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同时也对教学过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个完整的在线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在学习开始之前的准备阶段、学习中的辅导阶段以及最后的评价阶段。在学习开始之前的准备阶段。学习开始前教师应当从自己和学习者两个方面做好准备。自身主要是课程了解、专业知识的储备、教学工具使用技能掌握等方面。对于学习者,了解他们的教育背景等个人基本情况,帮助他们进行学习计划制定,获取必要的学习工具,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时间安排等等。学习过程中的辅导阶段。在线教师还要进行课程设计,协调学习目标、活动、资源与评价之间的关系,组织教学过程。辅导教师要引导学习,围绕学习内容,根据不同媒体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在网络海量资源中选择适宜的学习资源。对学习者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帮助解决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同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监控学习进度。在线辅导的最后一个阶段为评价阶段,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给出评语和分数。评价往往是和课程的教学过程结合在一起的,有助于学习者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者交互信息等进行分析。另外,评价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建设性,有助于激发学生未来的学习过程。
(二)在线辅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在远程教育在线辅导教师教学过程中,在线辅导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导为主”,由教学内容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监督者。角色的转变要求在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备与之角色相应能力,不但要掌握教学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情感支持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等。
1.教学能力
(1)专业能力。在线辅导教师首先是课程专家,熟悉教学内容,了解专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所任学科方面有一定的见解和认识,了解学科前沿。
(2)教学设计能力。在线教育依托网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课程建构的一致性,教师要充分结合网络特点和优势,正确处理好学习环境、学习者需求、教学目标、课程资源、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目标驱动着学习评价的设计,继而驱动着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目标、活动、学习资料与课程评价等各要素之间的一致性。
(3)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线课堂教学能力,在线教师通过课堂作业完成、交流讨论、学习效果反馈等学习行为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动态,利用评论、鼓励、质疑等方式,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意见或建议,帮助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思路,引导和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二是开展个性化教学指导能力,根据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对学生的个人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的记录、储存,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建议指导,帮助学生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又能够按时完成学业计划,提升自己能力的有效学习途径。
(4)教学评价能力。课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不仅是判断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依据,还是引导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的基本手段。评价不仅要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衡量完成一个特定任务时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情感支持能力
(1)加强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情感交流。在线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师生分离这一基本特征,辅导教师在做好网上教学的同时,提升沟通交流技巧,通过论坛、电子邮件、微信、电话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学习者及时有效沟通交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之,营造一个积极的、相互帮助的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在自己的周围,使学生有归属感。
(2)注重策略设计。在与学习者交流沟通过程中应当注重策略设计,要基于教学目标,围绕学习者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内容上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能够引起学习者的共鸣,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1)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在线辅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在线辅导教师应当成为一名熟悉网络环境,能够熟练应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服务的技术专家。突出表现在掌握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恰当的利用工具和技术传输不同的学习内容,诊断学生可能面临的技术问题并能够随时进行解答。
(2)帮助学生通过网络甄别获取信息的能力。面对海量的网络学习资源,在线教师应当具有很强的信息检索、信息鉴别、信息选择能力。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需求,辨别出学习资源的优劣,甄选出所需要的资源,最后将所需的资源运用于教学。(3)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根据《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的资源建设规范标准》,按照学习资源建设的实用性、适配性和系统性原则,开发出满足学习者学习需要的教学资源。另外,目前移动教学资源建设渐成趋势,各种教学资源开发呈现出微型化、专题化、碎片化特征,在线教师在开发教学资源过程中,一方面体现网络资源的特点,实现资源在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切换,方便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仍然要注意资源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在线辅导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适应远程教育的发展,解决目前远程教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是对提升在线辅导教师技能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转变观念,树立以生为本和终身教育的基本理念,加强培训和研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是提升在线教师技能的重要途径。
(一)树立终身学习和以生为本的理念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很大的改变,教师要从思想上接受并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积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课程开发者、监督者、引导者、支持服务者、资源建设者等角色。同时,一定要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参与是进行有效教学过程的关键;做好教学支持服务是进行教学的核心;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是进行教学的根本目的。教育部在建设数字教师标准时关注的三个问题之一就是教师要具有以学生为本、面向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在线教师要意识到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和资讯,更新知识结构,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自觉性。
(二)注重在线辅导研究
一是了解和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变化的形势,特别是有关远程教育前沿的一些问题。二是要研究远程教育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深入对在线辅导教师能力的认识。三是针对在线辅导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加强在线教师培训
培训是有效快速提升教师技能的途径之一,培训前学校要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目前发展的现状,结合对远程教育教师应必备的技能,提出目标和要求。培训过程中,根据培训目标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每一阶段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指导教师的课程,并制定出培训的考核制度。同时,制定出详细的管理方法,例如,采取有效激励措施,注意培训时间的合理性,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的交流互动等等。最后,要注意多样化的培训方法,例如案例教学、观摩教学、小组讨论等等,特别是要大力加强远程培训,在远程培训中体验、学习远程教育,有效促进培训目标的最终实现。
2013年是中国在线教育迅速发展的一年,其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未来发展趋势、运营思路备受人们关注,众多企业纷纷立志在在线教育领域做出一番成绩。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吸引众多关注的同时,在教育行业也愈发频繁地被提及。大数据被描述为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在这种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将会何去何从?教育行业中的个体又该如何应对这次信息化数据的革命?
在前不久召开的新浪2013中国教育盛典上,一场有关“中国教育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辩论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在线教育以其便捷性、经济性、灵活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它以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投资者加入其中,市场在蓬勃发展,竞争越发激烈,盈利模式的探索创新也层出不穷。
2013年末,国内主流媒体纷纷联合调研公司、教育机构推出了在线教育调研报告,通过深入分析在线教育培训用户的总体用户状况和用户特征,得出了不同类别在线教育的市场状况。
用户对在线教育花费的承受力有限
2013年11月,新浪联合尼尔森推出了《中国在线教育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近4成用户半年内使用过在线教育,平均每周参与2.8小时,仅不到1成用户非常满意;用户对在线教育花费承受能力不强,约8成人月花费在500元以内,只有约1成用户能承受每月千元以上的花费……
此次调查对象重点是中国社会中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及消费意识、关注在线教育的中坚阶层。本次调查为期一个月,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收到的有效样本2946份,其中不少数据对于教育机构的资源配置和投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被访者中,过去半年参加过线上教育培训的比例为39%,低于线下培训的参与度,但已比较接近。考虑到巨大的网民基数,在线教育的绝对规模目前已然不小,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在线教育的使用者中,选择在线教育平台的比例最高,超过六成,而选择APP的比例较低,为13.0%。在线职业技能培训参与率最高,达到16.8%,其次是在线英语培训和中小学课外辅导。不同用户参与在线教育的频率差别较大,近两成的用户每天都会参与,但也有近三成的用户每月只使用一次甚至更少;用户平均每周参与在线教育时长为2.8小时。而本科以上学历及发达城市的女性对在线英语培训的需求更强。
近八成在线教育用户月相关花费在500元以下,用户对在线教育花费的承受能力有限。此外,如同电商一样,随着用户以及社会对在线教育的普遍接受,用户的花费意愿会日益提升。用户在出国留学行业在线教育中花费最多,月均花费800元;职业技能培训的月均消费最低,月均花费646元。66.7%在线教育用户能接受的每节在线教育课程的价格在50元以下。
缺乏互动性和现场感是在线教育的短板。
在线教育用户中51.7%的人对在线教育课程表示满意,只有不到一成的用户表示“非常满意”;他们认为在线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其缺乏互动性和现场感。近八成在线教育用户表示选择课程时最看重教学质量,选择师资的用户也高达59.3%,师资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可以看作同一因素;其次,超过一半的用户表示看重课程的价格。
超过七成的在线教育用户在近一年内开始使用在线教育产品,这意味着最近一年在线教育的规模有加速扩张的态势;用户通常在工作日休息时间或者休息日参与在线教育。
中国在线教育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
无独有偶,网易教育2013年的年会主题也没有离开在线教育。
2013年12月,由网易和有道联合发起的《2013中国在线教育新趋势调查报告》。该调查涉及约30个问题,重点调查对象是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年轻网民。调查时间持续一个月,从网易教育及有道收集到约3千份有效问卷。
《报告》指出,七成白领有在线教育需求,可能成为在线教育井喷点;网络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的比例,首次超过书籍达到86.1%,书本为82.9%。
在线教育年增长率超过线下教育14倍,预计2015年在线教育产业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占整体市场的40%。
《报告》指出,中国在线教育呈现出六大趋势:第一,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最常见渠道,占到受访者86.1%,首次超过书本获取知识的82.9%;第二,英语依旧是在线学习的最主要内容;第三,内容是在线教育的瓶颈;第四,依靠移动端的学习增长明显;第五,在职教育获得在职人士的追捧,学习人群拥有明显的支付意愿;第六,父母为孩子在线教育的支付意愿和费用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
通过报告发现,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的比例首次超过书籍。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途经的最前两位分别为百科与搜索引擎,为62.2%和61.2%;42.6%的人曾利用教育网站获取知识。调查中有39%的人有过线上学习的经历,虽然在线教育在学习的灵活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上已经获得了用户,还有32%的人有意愿参加在线学习。但是在内容的质量和吸引力上,并未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优质的在线教育内容已经成为在线教育成长的瓶颈。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依靠移动端的学习方式已经开始成为人们接受的学习方式,特别在学生群体和在职用户群体中,依靠手机端的学习的使用率都超过了80%。
出于自我提升和工作需求,在职人员在线学习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七成白领有在线教育需求,英语学习和工作技能学习成为在职人员学习的最主要需求,在职人员只能利用自己业余的碎片时间,对自身进行充电,因此在职人员学习必将成为未来在线教育的井喷点。
《报告》还指出,在职人群每年平均在业余学习上花费2842元,在每年学习花费超过500元的在职人群中,40%的花费投入到在线教育当中。调查中56%的用户有意愿为手机在线教育APP付费,约50%的受访用户表示可接受的产品价格在10元以内。父母愿意为孩子在在线教育上进行投入,投入的意愿和费用伴随孩子的成长而快速增长。在子女进入初中以后,父母的意愿明显增长;当子女进入高中之后,对于在线教育的投入达到顶峰。
在线教育是中国古代泛在式学习的延伸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泛在式学习的思想,强调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可以学习。如今,在信息化社会环境里,这种学习方式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习,以及在线学习和终身学习等,从而构建了一个大的泛在式的教育学习体系。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提出了Ubiquitous—MOOCs理论,倡导从系统的角度来探讨在线教育的发展。
线上教育是一系列远程教育产品的集合,包括在线教育平台、网校、APP(应用软件)等,从受众面向的角度而言,又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如在中小学课外辅导、英语培训、职业教育培训、考研培训、出国留学培训,公务员考试培训等。当教育的各个领域纷纷推出线上教育产品时,一个庞大的市场自然应运而生。
“在线教育是一个系统。从整体来看,在线教育有六大要素,有高速公路,即网络环境;有车,即在线教育平台;有货,即在线课程内容;有库,即资源库;还要有应用、组织管理和评价。”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建钢认为,这一理论支持泛在式学习,强调在线教学资源是开放的,与OERs接轨,并且支持多系统、多终端学习环境,可重组、可扩展开放式在线教育系统。
“十几年来,中国在线教育一直在大浪淘沙中。”程建钢强调,要从系统工程的思想出发,构建中国在线教育体系,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签约美国MOOCs,有意义但非长久之计,中国教育机构应该自主创新,开发自己的在线教育系统。”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从2008年开始至今,针对MOOCs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MOOCs目前正趋向于不断借鉴开放远程教育的研究方法与成果。
一方面,程建钢肯定了MOOCs是在线教育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他建议中国在线教育人士还要充分借鉴已有网络教育和开放远程教育的研究成果,发展完善MOOCs。
大数据时代在线教育的新课题
“线上教育的勃兴正如电子商务一样是大势所趋。” 多贝网CEO陈广涛在描述网上课堂时喜欢比照电子商务,“网上课堂的校长创办一所学校,却不用付教室的租金,就好像淘宝网的店主开店不用花钱租店面;网上课堂的学生学习只需呆在家里,就像淘宝网的用户买东西可以足不出户。”
他创办的第一个网上课堂,以每小时15美元的工资聘请一位美国口语教师,教师通过互联网在大洋彼岸向学生视频授课,学生花上不多的钱就能与外教直接交流。这家网上课堂当时的流量并不高,学生也没多少,却能每月创造出几十万元的收益,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公司仅有三五个人,由此节省出的大量成本转化为了利润。投资与消费双向的超高性价比,使得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得以形成。
据统计,中国网民已达5.91亿,手机网民4.64亿。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发也为在线教育开辟着新的市场、创造着新的需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推广,把在线教育的市场开拓进APP领域。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大数据成为正在爆发的信息革命,未来的PC会像照明的蜡烛被电灯取代一样,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更先进的设备所取代。
尽管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教育技术的发展、盈利模式的创新也在不断为在线教育创造出新的可能。然而,缺乏互动性和现场感这两大短板,加上互联网教育产品先天的“黏性”不足,已经为大数据时代的在线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E度教育网董事长沈文博认为,投身最前沿的在线教育市场,从业者需要的不仅仅是投资与研判,还要有对这一行业的信仰,“一开始需要无数次尝试,要有本钱试错”,并在一次次试错中寻找成功的可能。很多投资最终没有赢来收益,而只是交了“学费”。
高丽网络教育集团总经理文柄喆认为,如何开发出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软件是在线教育最需要做的事情。古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但是“迄今为止,韩国在线教育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缺乏持续性,最开始学习时有一个新鲜的过程,但新鲜过后马上进入低谷。”
没有简单的规则或处方用于设计与传递有效的网络学习活动,网络学习教师需要具备洞察力与灵活性,善于思考,知识渊博,能够在各种情境下灵活地应用原则与指南处理偶然事件与紧急事件,这需要批判思维能力[2]。现代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的角色主要具有“教学”、“激励的或情感的支持”、“组织与行政管理”三部分职能,需要具备组织协调与管理,基本的心理辅导与干预,不断学习与自我提高,归纳总结与提炼,较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基本素质能力。面对庞大的组织教学系统,远程教育教师想要做出改变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造成在线教学辅导顾此失彼,教学质量一直不能有效改善与提升等现象,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升。为保证在线教学辅导质量,辅导教师要构建团队。这里假定参与在线教学辅导的教师,就称为辅导教师,辅导教师的角色由多名具有不同特长的教师组成,教师团队成员包括网络技术支撑者、教学资源建设者、教学内容辅导者、教学模式设计者和教学理念创新者。因此,在确定在线教学辅导教师角色时,可以把辅导教师角色和其他教师角色合在一起,统一称为在线教学辅导教师团队(简称“教师团队”)角色,科学组合后的在线教学辅导教师团队应该包括校内全部教师和外聘教师,每位教师都可以称为辅导教师,教师团队成员按照教师的基本素养、技能、特长等要素进行有机组合,使教师团队整体具有远程教育教师的全部功能。理想状态下在线辅导教师任务应由教师团队来完成,实际情况中的教师团队可能是一个松散型的,也可能是正式成立的在线教学辅导团队。但总体上来说教师团队都没有把学习者数量作为主要参考依据(这一点值得研究),每学期选课人数不定,教学团队一般都保持固定。运行良好的在线教学辅导教师团队平台,具有简单系统应具有的功能,能够保证每位教师都能够发挥各自优势,为完善在线教学辅导做贡献。同时,也能够为教师团队成员提供必要的理论和经验支持。
在线教学辅导优劣势分析
影响远程教育在线教学辅导质量提升的因素可分为外在和内在两部分。外在影响因素包括:团队内部构成人员的有机整合及运行保障机制,决策者把握远程教育发展规律的能力,阶段研究成果理论提升及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实践条件或实践能力检验平台的搭建等。由于网上学习基于互联网且时空分离的特殊性,因而相对于个性、认知策略、知识迁移能力等内部条件,学习者自身所具备的信息素养是决定在线学习能否发生的首要内在影响因素之一[3];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不高也是导致在线教学辅导难以持续提升的内在影响因素之一。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包括: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办公软件及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在线教学辅导相关问题总结及反馈能力,在线教学辅导的过程管理能力。通过内、外两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在线教学辅导动态地表现出优势与劣势,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在线教学辅导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等特点做出合理性调整,教育环境的复杂化使得在线教学辅导模式的优劣势之间保持动态的转化。理想状态下一切合理的解释与行为,都在假设的状态下存在。在线教学辅导涉及的要素,都在理想状态下发挥各自的功能,要素之间保持相互激励和促进。在线教学辅导体系能够保持顺利运转,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论是实时交互,还是非实时交互,二者的在线交互过程都能得到保留,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思想的持续发酵。二是促进人际关系扁平化。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教师之间不受个体因素影响,使跨文化、跨地域交流成为可能。三是鼓励学习者发出自己的声音。促进学习者独立思考,并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参与讨论,在众多讨论中更容易找到与自己观点相同的志同道合者,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的主动性和平等化。
其次,把在线教学辅导放到在线教学实践中,理想状态下优势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劣势,在线教学辅导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总能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当前在线教学辅导已经不能满足复杂的教育需求,下面结合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实践,总结在线教学辅导存在的劣势。一是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在线教学辅导教师包括课程责任教师及部分课程辅导教师,在线教学辅导工作量几乎全部由课程责任教师完成,而学习者在线参与讨论的帖子内容丰富且数量众多,课程责任教师只能做机械性重复劳动,不利于深入某一主题引领学习者展开讨论。二是在线教学辅导中很多学习者缺乏对课业内容的实质性参与。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与传统的面对面辅导方式有很大区别,其约束性大大降低。同时,大多数学习者不习惯在线学习,有很强的孤独感,辅导教师也很难像面对面教学那样直接约束,所以学习者交互内容与课业内容的相关度、深度就受到很大影响,也很难有计划地完成固定的任务,互动质量和效率难以保证。三是教学管理质量是保障在线教学辅导中师生交互顺利实施的基础,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当教学经验,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低水平的决策和反复无常的管理、评价行为使教师与学习者常常失去最真实的初衷,只是为了交互而交互。四是学习者目前尚不能自觉按照教师引导主体开展学习,学习者发帖内容还与教学主题要求相差较远,或跑题现象严重。教师对学习者新建的帖子内容回复,以期进行一个正向引导,也较少引起学习者关注。五是设计的在线教学辅导平台无法承担在线教学需要,模式设计和技术应用不能较好地满足教学互动要求,形式比较单一。六是在线学习可能成为学习者网瘾的诱发因素(仅对少数学习者,不代表群体和大多数潜在者)。学习者参加在线学习首先要保证登录互联网,个别学习者参加在线教学的同时,被网络游戏、小说、新闻等更鲜明主题所吸引,即使成人也不例外。参与在线学习与面授课学习相比更容易转移注意力,且教师无法制止,造成主次颠倒。七是现阶段的远程教育在线教学辅导与面授教学相比,其积极作用尚未较好体现,仅仅属于浅层次的一问一答,功能比较单一,形式比较呆板枯燥,不能满足多方面的教学需要[4]。在线教学辅导的现场氛围尚未达到理想预期,学习气氛不浓,学习者表现出群体性冷淡。如何激发学习者参与在线交互学习兴趣,这里给出几点建议供参考。一是要设定鲜明的、可广泛参与的主题,并随时关注重点,引导讨论方向;二是针对不同学科特点,集中于某一时段开展在线教学辅导;三是要通过合理形式(包括:电话、短信、邮件、通知等)提前邀请学习者参与主题讨论,同时提前相关主题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讨论建议;四是针对学习者特点,鼓励采取学习小组的形式等登录在线平台进行学习、讨论,教师点评;五是在线教学辅导教师与面授教师共同拟定在线教学辅导鼓励手段。面授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与在线教学辅导主题相关的讨论和引导说明,鼓励学习者参与主题讨论;在线教学辅导教师将在线教学辅导情况反馈给面授教师,保证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辅导相互补充;六是在线教学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文字表达方式、用词和所处的角色;七是建立、健全管理规范、激励措施,例如:参与主题讨论有效贴、参与次数在线时间等可作为平时成绩,工作实践成果可替换在线有效贴等。
根据一般的经验,学习者参加规定的面授课教学后,大部分学习时间要完成自学和在线交互,而学习者剩余时间的零散特点,注定要造成在线教学辅导平台讨论内容的非实时性、主题的浅易性。因此,形成学习者与老师之间、学习者彼此之间能够针对一个主题渐进式深入讨论的情况并不多见,而非实时性的特点又进一步影响同一主题的连续探讨,这让学习者主动与老师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在线教学辅导模式分析
与国外远程教育学习者相比,国内学习者普遍缺乏在线学习的实质互动力。在线学习交互的约束性不高,大多数学习者不习惯在线学习氛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交互信息与学习内容的相关度较低,学习者也很难有计划地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亟需可靠的管理模式促进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在线教学辅导要求具有较高的教学辅导能力和与之合理匹配的运行模式,才能够采用合理的手段按照特定方式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线教学辅导模式能够按照教学目标,通过网络在线的方式实现“教”与“学”,是基于网络技术深度应用的教育环境,以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提高协作学习能力的一种交互式学习引导方法。在线教学辅导模式的建立使得在线学习交互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远程教学,师生交互可以突破时空局限性,是进一步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线教学辅导模式由学习者、教师、在线教学辅导平台、在线教学辅导资源四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交互作用(详见图1),其主要功能是辅导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在线交互,促进学习者学习信息传递,以满足多样性、个性化、自主式的学习需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需求是信息传递的核心推动力,在线教学辅导模式运行的最终目标是完善学习支持服务质量。
在线教学辅导模式设计
在线教学辅导模式贯穿远程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它按照教学递进关系可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入学教育。辅导教师通过网络在线向学习者介绍课程教学要求、培养目标和考核方案等基本教学要求,使学习者了解即将学习知识的总体要求和构成体系,明确学习任务。第二阶段:学习者自学。学习者根据阶段学习目标采用单独或学习小组的方式学习辅导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同时登录在线教学辅导平台总结学习成果、反馈问题。第三阶段:在线教学辅导。辅导教师定期提供在线教学服务,随时查看并解决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布置在线形成性考核任务,讲解教学重点,引导学习方向。第四阶段:在线教研活动。辅导教师定期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团队成员交流教学经验,总结教学和学习者学习规律。第五阶段:在线自测练习。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的同时,可以随时通过在线自测练习功能开展测试,完成在线形成性考核任务,通过学、测结合,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第六阶段:在线考核。学习者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后,可以在线预约考试,通过在线考核功能完成最终考核。在线教学辅导模式构建示意图详见图2所示。在线教学辅导模式不是远程教育在线教学过程的简单固化,也不是呆板的实施程序,它吸纳了启发式、案例式及情景式等教学模式的优点,强调从认知角度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综合运用教学元素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动态、开源的教学交互体系,是实践学习支持服务理念的重要基础。在设计研究远程教育在线教学辅导模式中,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其实施效果。通过对在线教学辅导的主体要素、关键环节等进一步分析,探索建立一套可以评价在线教学辅导质量的标准体系框架(见表1),以保证远程教育在线教学辅导模式顺利开展。在线教学辅导模式的构建,将作为深化在线教学辅导、提升学习支持服务水平的持续推动力,为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作出重要贡献。在线教学辅导模式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时间优化”等作用因子,下面结合因子的正负作用分析其影响效果。
两个关键控制因子
1.学习兴趣激发因子
学习者“参与度”是在线教学辅导顺利开展的基础,现阶段远程教育学习者对在线教学辅导的“参与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在线教学辅导平台设计不合理,教育技术不能较好地为教育服务。目前在线教学辅导平台不是真正意义的在线教学交互,仅仅是论坛式的低级运作,其对内容展示方式、教学创新的支持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教师教学理念的实施,更不能满足学习者在线学习的需要。第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不足,在线教学辅导模式尚未建立。团队教学模式,学习能力评价,网上教学指导规范,学习者网上交互规范等制度亟待建立。第三,在线教学工作的管理、评价手段落后,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重“任务”不重“效果”。管理和评价的创新不能仅靠增加教师工作量来完成,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思路,激发学习者提高参与在线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教育目标与岗位需求脱节,重文凭轻能力的现象依然存在。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造成企业用人先看学历后看能力,企业用人及考评以学历挂钩,造成学习者学习目的不明确,许多学习者为应付考试、拿到文凭,学习方法和策略得不到改进,思维方法得不到有效训练[5]。终身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很多远程教育决策者没有能够很好调整自己的教育目标,希望能做到不仅要给学习者一张毕业证,还要助其拿到职业资格证,同时还要给学习者一份支持其继续向上的信心。最后,教育商业化迫使办学重点向招生转移,部分地区远程教育在线教学辅导的地位已经下降。远程教育以招生为第一要务,间接增加了在线教学辅导的难度。作为远程教育的特色,在线教学辅导的角色很尴尬,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激发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兴趣成为提升在线教学辅导质量的关键。
2.时间管理优化因子
构建在线教学辅导模式中,时间管理将作为提高在线教学辅导效率的主要手段,时间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与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资源选择、文化基础、辅导效率、学习计划、学习毅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在线教学辅导拓宽了学习者的学习机会,充分发挥了网络的开放性、广覆盖性、及时性,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教育平等,可以有效解决上班族的工学矛盾。有效管理时间遵从主题集中原则、有效性侧重原则,在时间管理过程中,应着重从学习方法、学习计划、时间利用三个方面。学习者参与在线教学辅导的时间通常受到工作、家庭、网络环境的影响而不能固定,有些时候也无法保证按时登录学习。因此,有必要在学习初期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表,明确每周参与在线学习的时间安排,保证每周最低在线学习时长和次数,同时与教师定期保持联系,以便做到随时调整。
其次,在线教学辅导模式时间管理策略的核心是“时间管理的自我监控与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在线教学辅导教师作为支持服务直接提供者,需要指导学习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提供学习进度表,包括重要的学习时间点和学习内容。为学习者提供清晰的导学图,让学习者明确在特定时间段中需要做哪些事情,在哪完成,如何完成,从哪里可以获得帮助。二是提供适合学习者零碎时间学习使用的零碎学习资源,如仅需几分钟学习一个的知识点(形式可是视频、也可是文字,一定要短小、完整)。三是定期回复学习者的问题。一般一周两次为宜。回复学习者问题尽量先做到梳理统筹,对提问进行归类整理,共性问题统一回复,避免重复性劳动。学术争议问题可以组织学习者跟帖讨论,启发学习者探究性学习。四是提前公布教师在线教学辅导时间安排,并增加邮件、短信等提醒服务,便于有需要的同学与教师同时在线进行沟通。
再次,优化在线教学辅导的时间管理策略,促进完善人性化服务功能。同步更新学习者的学习计划,增加学习进度提醒、预警和补充学习功能;统计教师在线教学辅导的活动信息,总结个性化教学周期规律,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计划,给出建议性在线教学时间、内容等提示,保证学习计划与在线教学习性相一致;增加教学进度、学习进度提醒手段,如:自动发送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留言、msn留言、语音信箱、网络语音留言等;增加学习资源汇总、教学内容总结功能,包括每次在线学习内容、任务和要求,教学内容自动汇总,知识点链接、辅助学习资源链接等;增加“问候性发帖”的自动回复、拒绝连续重复内容发帖、链接信息安全验证、小广告屏蔽及多帖群回复等功能;为学习者和教师增加个性化学习资源云存储和云共享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