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46: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212-02
一、班团组织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组织完善、有效运行的班集体的形成是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的。要形成一个在心理上有认同感、归属感,同时又具有良好学风的班集体,班干部就要发挥其重要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所以班干部是学生思想教育、文化知识、班风建设、课余生活等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班集体的核心力量。能否很好的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和活动氛围,是衡量班级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班干部是一个班级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而一个班集体的正常运行,有赖于班干部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班干部要制定班级管理计划,班级纪律管理制度,管理好班集体生活日常事务,确保班级各方面的信息畅通,理顺人际关系。让每一个同学有规可循,减少阻碍班级工作正常运行的不利因素。
班干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位。校园活动分为学校教育活动、课外活动、文体活动、班级小团体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班干部的带动、组织和协调。作为班干部,不能只带着“重在参与的心态”被动地组织某项活动,而要在活动中让整个班集体得到锻炼,提高班级整体素质,增强班级凝聚力。
无论何时何地,班团干部与班集体的每一个同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一个优秀的班干部团队必须传递带领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正能量。这就要求我们作为班干部不仅要努力学习、培养综合素质,而且还必须具备帮助他人、服务他人的精神,以及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这些都是作为班干部的基本素养。在某种程度上,班干部是辅导员的代言人和扬声器,向学生传达信息,通知到人;另一方面,班干部及时如实地向辅导员反映本班级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情况、学生学习生活动态。
班风是整个班集体所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态度、行为举止等方面的精神面貌和共同倾向。班风学风建设对每位同学的成长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有着良好班风学风的班集体,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班集体中主动并且积极地学习。因此,所有的班干部都要支持并参与班级建设中各项措施的实施,让同学在愉悦的环境中翱翔书海,发展自己的个性。
同时,班干部又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开拓者。大学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而班干部团体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层单位。为了培养有能力、有个性的大学生,就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以,在进行班级建设时,班干部应当考虑创新性这一个时代与现实问题,要避开以前所走过的旧路、错路,寻找一个贴合实际、贴近生活、符合时展潮流的方法,即不断创新,不断变革,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学情,开拓出一条属于本班级的学习道路。
最后,班团干部还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领跑者。一个良好学习风气的养成要靠班集体中每一个人的努力,而每个人的行为无不在影响着校风的形成。所以,作为一名班干部,需要以自身的优良品行、优异成绩、良好的生活、工作方式引导同学共同进步,做良好的表率,带动全校学风建设。
总而言之,班团干部既是班级建设的中心,又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明确班团建设目标,有助提升班级凝聚力
打造一支精干的班干部团队,目的就是让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熟悉融合、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在学习生活中,努力让班上同学做到最基本的不旷课、不逃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枉大学学习之行,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各项技能考试,为毕业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努力让班级同学多投稿到系刊、院报,拿更多的奖项,把班级建设成优良学风班。以上这些,其实可以将其看做班级团委建设班级的一个计划和目标,班级团委力求将班集体培养成什么样的班级,就要依赖于班集体的建设目标。确定目标之后重在抓落实,人各有所长,但是却各有所志,一个班集体没有明确建设班干部团队的目标的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就难以将一个班集体凝聚起来,把班级整体功能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整个班集体就犹如一盘散沙,一个没有罗盘指向的大船,只能随波逐流,就算有再好的舵手,都容易出现触礁的危险。所以要加强班风学风的建设,班干团队必须有一个可实施并且得到广大同学接受的方案,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目标的建设当中,激励他们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唤起他们为奋斗目标不懈努力的欲望,使他们在通过努力后达到目标所获得成功和快乐,从而提升自身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自信心。比如学校“倡勤学,品书香,强体魄”――“三查、三走”共建优良学风活动启动,其中的”三查”是指“查课堂”“查宿舍”“查心理”,“三走”是指“走下网络”“走进课堂”“走向操场”。班干部可以将学校目标作为指引,建设班级目标,将“三查”“三走”落到实处,协助辅导员巡查宿舍,关注学生宿舍生活情况;严肃课堂纪律,做好考勤工作,激起班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鼓励学生多做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运动;多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学生群体,对其进行心理咨询和指导等,营造一个学习风气良好,积极向上、团结凝聚的班集体。
三、加强班团干部内涵建设,为大学生活增添光彩
学风是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形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气等内容的总称,其内在本质体现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学风建设不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还关系学校声誉。现阶段的衡水学院正值教学评估的关键时期,学风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对衡水学院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正确评价。本文针对衡水学院学风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1.衡水学院学风现状
衡水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23年的直隶第六师范,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衡水师专升为衡水学院。衡水学院坚持“进步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师生共同进步,激励学生发展,但新时期高校学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譬如,学生思想浮躁,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心理松懈;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松散;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不佳等。
1.1学生思想浮躁,学习动力不足。
高校作为社会组织之一,必然受到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受到网络、手机的影响,学生思想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冲击,造成学生风气浮躁、急功近利,对学习认识不足,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读书只是混文凭、混日子;有些学生即使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是学习目的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只着重考试、考证,不讲求真才实学。
1.2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松散。
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甚至存在厌学情绪,再加上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信心,学生学习没有目标,认为学习没用。有些学生经常迟到早退,有的学生甚至上课不露面,或找人替上课,有些同学来上课也是玩手机、玩游戏等。学生平时学习不踏实,考试时只能作弊甚至找人代考,一个班出现多人次学生成绩不及格现象。
1.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不佳。
大学阶段每一学期、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课时非常有限,有些学生面对厚厚的教材,不知所措,学生学习没有很好地区分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本质区别,面对不同专业的不同学科,应注意抓住它本身的学习规律,抓住本学科特点,找到与其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但现实中有部分学生学习方法单一,造成学习效果不佳。
2.衡水学院学风建设发展策略和建议
衡水学院自2004年升为本科,2008年第一届本科生顺利毕业以来,学风有了长足发展,学校不同层次的人员对学生学风高度关注,在各自领域不断深入思考。鉴于现状,笔者特提出如下建议:
2.1加强教风和师德建设。
教师队伍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教师的道德品质对高校学风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新时期要求优秀教师不仅钻研业务,而且在人格修养上感召学生,提高政治水平,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观能动。在学校层面上,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到日程上。
2.2建章立制,完善规章制度。
大学阶段是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期,学生成长乃至一生的优良习惯都在这一阶段形成。为了更好地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学校在各方面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学分制度、奖惩措施、日常行为规范、学籍管理、课堂管理等。学校有关部门要把各项工作落实好,严查和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和违纪行为,要学生遵守常规,教育学生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要学会宽容,才能遵守规矩。
2.3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新时期,学生出现的各种现象,如思想浮躁、学习松懈等,都和学生思想状态有关,学校各级部门要对学生积极正面地引导,积极宣传正能量的事件人物,学习某些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刻苦钻研的态度、自学成才的品质等。学生个体差异性很大,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教育的立体网络,关心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尤其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及时给学生解惑,使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形成高尚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不同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班会、社团活动及各种竞赛活动等。
2.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体现在校园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体现学校育人氛围,要加强大学文化价值对学生的渗透,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精神。通过学校举行的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入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辅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中短期目标,刻苦学习,认识到学习的紧迫感和针对性,有意识地努力掌握各种知识,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自身各种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得自己全面健康地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2.5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
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人才培养,教育的目的是学生成人成才,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在学风建设中,上述各项都是学生发展的软件及环境要素,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班干部为抓手,发挥党团员和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学生之间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参考文献:
[1]丁喜旺.从学生工作度探究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10):162-163.
[2]潘宏伟.大学生学风建设探究[J].科教导刊,2013,(05):9-10.
[3]王建允,王金祥,李美鲜.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18-21.
推动学风建设是高校改革与发展永恒的主题,是高校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学风是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1],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具体反映在其学习、活动、人际交往等过程中。良好的学风一旦形成,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巨大力量,激励学生“想学”、“勤学”、“善学”、“乐学”的热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学风建设对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校自身发展和提高、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校学生学风问题
当前,高校学风总体是好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但当前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换导致入学门槛降低,以及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给高校带来的影响和冲击,高校学风建设形势严峻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2]:迟到、旷课严重,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宿舍里上网、玩游戏、追剧;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等等。总结来说,高校学风建设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困境:
1.学习目标缺失,危机意识缺乏
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目标明确,就是考取大学,而进入大学后则认为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不能及时树立新目标,或者说家长及中学教师给予了“大学很轻松,玩着就能过”的错误理念。理想的缺位、认识的片面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目标缺失,且认为毕业尚远,寒窗苦读十二载,现在要充分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享受人生,从而缺乏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
2.专业兴趣不足、学习热情不高
学生不能适应“基础知识学习”到“专业学习”的过渡,且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专业知之甚少,很多学生的专业是家长或老师代其选择,或者因为成绩的限制,调剂为非志愿专业。因专业兴趣缺乏,逐渐对专业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演变为排斥和逃避的心理,出现过度上网、游戏、追剧等行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
3.学习方法改变滞后、学习纪律不严
大学教育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上课只是起到引领、提示的作用,且课时短、容量大,学生不能适应从高中灌输式的被动学习到大学探索式的主动求知的转变,呈现出“跟不上进度”、“一拖再拖”的现象。大学里注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习惯养成,学生在脱离了高中阶段学校和家长的严格管束之后,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不足,出现了自由散漫、纪律松散的现象。
二、造成高校学生学风问题的原因
1.缺乏理想信念,学习动机模糊
荀子言“志不强智不达”。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为谁学”,没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做支撑,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学习原动力。
2.诸多客观因素阻碍学风建设顺利开展
首先,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不如有个好父亲”等歪风邪气,甚至有家长或者中学老师“大学学习很轻松”的错误理念灌输,以及大学高年级学长对“60分万岁”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对学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扩招形势下学生人数增多,而相应的教学资源有限,增加了学风建设的难度;再者,传统授课方式存在弊端,部分教师理论素养、教学水平一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教师受学生教学评价的制约,为得高分出现“媚学生”、“不敢管学生”的现象[3],严重影响学风建设;最后,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电脑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品,而这些电子产品功能的扩展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也极大干扰了大学生的学习。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
学风的形成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要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实现良性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促其“想学”;需要老师的引导、平台的推动,使其“善学”;需要管理与监控等教育手段的运用,保其“勤学”;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乐学”。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
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所在。志当存高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来激励学生,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感召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学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学生,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有效抵制社会不良理念的侵蚀,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正确对待学习、学术,提高自身学术修养的一种态度和方法[4]。尽快适应中学到大学的改变,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成就辉煌人生。
2.整合学校学习资源,创造安定学习环境
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高校学习资源紧张、学习场所紧缺,尤其是临近期终考试时。另外供考研同学学习用的教室太少,甚至出现“一座难求”、“花钱买座”、“早6点出门排队占座”的情况,且自习场所不时有人打手机、聊天,打扰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建议高校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学习生活环境的硬件建设,多设置自习场所,为学生创造安定、安全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良好学风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硬件保障。
3.重视教师主导地位,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科学、严谨的教风可以带动学风、促进学风的发展,对学生产生“从游式”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5]。教师发挥引领作用,需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学术水平,做到有德、有才、有爱、有严。有高尚的师德,学生才乐于追随;有精湛的业务能力、高超的教学才能,学生才能受到点拨与启迪;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才愿意亲近;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治学要求,学生才会敬畏,不敢懈怠,从而实现春风化雨的教化。同时,作为教师应坚持原则,坚持底线,勇于负责,针对课堂出勤率低、学习氛围差和上课违纪等纪律问题要敢于亮剑,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引领学风建设。
4.立足学涯规划,发挥辅导员督导作用
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应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立足于学生的学涯发展,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针对大学各阶段的特点,以学风建设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并督促落实。大一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发学习动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管理(如大一强制规定上好晚自习等措施),做好过渡引导,不可放手太快、太急;大二要求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确定主攻方向,培养综合能力,可以英语四级为抓手,培养学生树立目标、热爱学习、主动学习的理念;大三加强专业学习,提升职业技能,鼓励创新教育,并以考研为着力点,培养学生自己做出人生抉择的能力,砺炼其坚定的学习意志,统筹安排学业的能力,并通过其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感染周围学生,带动学风建设;大四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就业择业教育,引导角色转换,助力自我突破,并以自身经历引领带动学弟学妹。从而有效发挥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形成良好学风、良性循环。
5.搭建学风建设平台,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平台共同推进,促进学风建设深入开展,助力学生历练成长。如:举办学术报告和讲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传递学科最新前沿信息,拓宽专业视野,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注重朋辈辅导,树立优秀的学习典范,将某一方面领先的学生引到台前,将其经验推广到同学当中,营造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开展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深化第一课堂学习效果,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创建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三下乡、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从而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建立就业实践基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拓展第二课堂教育,邀请专业教师进行启发式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动脑筋想办法来改进方法、节约成本、提高性能等,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严明学风纪律要求,建立学风监控体系
要保障学风建设,严明学习纪律要求并建立健全的学风监控体系势在必行。要让学生熟知学生管理、学风建设、违纪处分、学业警示等相关规章制度,从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将考试违纪导致的后果让学生理解吃透,以考风监督学风,引导学生不能有侥幸心理,功夫要下在平时。当学生所学达不到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时,严格执行学习警示、退学警示制度。建议大学推行淘汰制度,不做“温水煮青蛙”,严进严出,保证培养质量。当学习不及格情况达到一定程度时,坚决劝退,从而使学生形成危机意识,促使学生努力学习不掉队。学风建设有效推进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自管”与“他管”完美结合,保障学风建设持续进行。要加强任课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加强监考老师对考试过程的监控,加强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如上课考勤、是否存在沉溺网络、沉迷游戏等行为),特别通过学生自律会组织对学习行为常规化的检查,强化学习纪律,并将其制度化,实现“罚有所依”,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7.重点帮扶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特点,确定重点帮扶对象,提高此类学生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全面推动学风建设。关注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督促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组织高年级或同年级学习优秀的学生予以“一对一”、“结对子”辅导,帮其树立信心,勇于挑战;关注心理出现不适的学生,通过心理疏导,释放其压力,并以健康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心他们生活,激励他们成长,通过资助政策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对于专业学习特别困难或无法建立专业兴趣的同学,建议通过休学、留级、退学或调整专业来调整认知。
8.结合家庭教育,发挥家长作用
家长的亲切关怀是大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虽然大学生普遍远离家乡,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距离已不成为限制,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大学的表现,强化家庭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学校要与家长建立联系沟通制度,可采取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等快捷方便的方式实现信息沟通,还可以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新生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能够建立大学教育认知,并给予孩子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思想不稳定、学习兴趣不高、沉迷游戏、出现学习困难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将学生在校情况进行反馈,并征求家长意见,找出合理的教育方案,从而做到点面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家长也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关心孩子成长,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并教会学生感恩,从而珍惜来之不易大学就读的机会。“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与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6]。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大环境的推动,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需要高校、教师、学生、家长高度重视,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从而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促进校园良好学风的形成,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李娜 范勇 郝军 单位:济南大学
参考文献
[1]焉丽平.独立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学风建设策略分析.教育现代化.[J].2016,(4):170-171.
[2]赖军辉.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6,(8):112-113.
[3]邹团.论“师道尊严”与当代高校学风建设.高等农业教育[J].2013,6(6):71-74.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大学生学风的现状
1.1 学习目的
近年来,在大学校园中,普遍存在着逃课、考试不及格等现象,大学校园里学的气息已经越来越淡化。
长春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所做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和端正,有长期学习计划的学生只占1/3。楚雄师范学院和湖北省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对武汉8所高等院校所做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更注重实际利益。上海理工大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理想抱负趋向于实际主义,而因为国家利益角度上的学习动机较少。学生缺乏学习原动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于如何安排大学期间的学习还比较茫然。江南大学的研究显示部分大学生缺乏科学、明确的学习目的。
1.2 学习兴趣
长春大学的调查显示,只有少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很感兴趣,且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课质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影响。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对专业了解程度”与“对专业兴趣”成正相关,有近13%的学生“对专业不了解”、“不感兴趣”。由此可见,对自己专业的了解程度和喜爱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1.3 学习态度和习惯
长春大学的1/3的学生认为自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增加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难度。湖北八校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20%~35%左右的同学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学习计划、预习复习、听课、总结等方面都不理想。江南大学部分学生学习纪律松懈,观念淡薄,缺课、听课效率不高、与老师主动交流少。上海理工大学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少自制力,但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是积极健康的。多数学生逃过课,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对图书馆的利用情况不理想,有较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来学习。楚雄师范学院的研究显示大学生学习态度较好,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缓慢。河北理工大学的学生有较大的课程重修比例和旷课率。
1.4 学习时间
长春大学将近半数的学生每天自学时间在2~3小时,15%的学生在4小时以上,28%的学生课余时间上网。湖北八校的上课时间主要集中在3~6小时,这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在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里,进行学习的人数仅占18.2%。
1.5 学习能力及自我评价
湖北八校学生认为能力一般的比例最高,都在40%~43%之间;大学生认为与自己在高中时相比,思维能力有所提高;比较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的标准主要是自己的学习目标、未来工作的需要和考试分数。
1.6 参加学术活动
长春大学有关的调查显示77%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学术课题的研究或论文的撰写,一半学生没有获得过任何级别学科竞赛奖励,学术讲座数量应提高。
2 加强学风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长春大学的对策:从学生入手,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领导,优化学校的管理机制,以教风带动学风。
楚雄师范学院:重视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不断健全学风建设,并且不断寻找学风建设的新方法。
上海理工大学: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在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珍惜在校教育的机会,并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江南大学:提高全校对学风建设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学风建设的主动参与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重庆师范大学: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其思想教育;一手抓就业培训,一手抓班级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校整体学风建设。
哈尔滨工程大学: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价值观,并积极开展活动促进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建立良好品质,并完善相关制度。
河北理工大学:以学者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并结合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加强学校管理工作。
3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日益严重,影响了学生自己和学校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各高校展开了对大学生学风现状及其成因和对策的研究。从各高校的研究现状来看,研究角度、程度各有不同,成因研究相对较少,对策研究大体相似。对学生的现状研究,有的高校研究得不太全面,对学生学风的改善效果就不会很好;而有的高校却研究得非常细致,有利于学风的全面改善。对学风现状的成因研究,只有少数高校进行了研究,这不利于学校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对对策的研究,各高校的大体方面相似,具体工作程度却相差很多,各高校应该细化各方面工作,制定能落到实处的全面的具体工作项目,从而能用实际行动来改善当前大学生的学风不良现状。目前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不是很全面,只有部分高校进行了研究,而大学生学风问题却非常普遍,基本上每所高校都存在学风不良情况,尤其是普通高校,而且每所高校的具体情况也都各不相同。因此,各高校都应重视起学风建设,从本校情况出发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对策,切实全面改善学生学风现状,使大学生能够抓好在校的最后时光,充实自己,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邓克金,薛蛟,程如冰.大学生学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
[2] 张奎,李祥永.对高校大学生学风情况的调查及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学生管理工作,2008(125).
[3] 缪娟.大学生学风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26(1、2).
[4] 刘昌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动力态度伦理[J].石油教育·管理之窗,2003.2.
[5] 姜明.从大学生就业难的角度谈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25(4).
[6] 刘昌明.新世纪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学研究,2003.26(1).
[7] 杨梅.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及建议[J].科教文汇·教研教改,2008(7中).
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学风状况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但是当前学风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状况,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风问题上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只有针对其特点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高校才能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主要通过对我校学生的调查研究,提出加强学风各年级建设的建议。
1.各年级学生的学风状况及其成因
1.1 一年级为学习迷茫期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面对新的环境,在学风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主要是面对新的环境,学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是离开父母到异地求学的,处于陌生的环境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人际关系处理的不好又会使得他们更加的想家,导致情绪不稳定,没心思学习;大学的学习模式不同与高中,部分学生课堂上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课后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学习;部分学生甚至将“60分万岁”的错误观点奉为信条,因此盲目的投入到了众多社团活动或者是流连网吧,丧失了学习的动力;部分学生是被调剂进入现在的专业的,由于对专业的不满意,不知道所学专业前景如何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等,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总之大一的学生处在环境转换的适应阶段,是一个矛盾形成和隐蔽的阶段,也是一个学习的迷茫时期。
1.2 二年级为学习分化期
进入二年级,经过了一年迷茫的时期,随着对环境的熟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往的频繁,大多数学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一时期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整个大学的全盛时期。那些对本专业有浓厚兴趣,在大一时就是踏踏实学习的同学会更加意识到大学学习的紧张和难度,开始专心读书,并且开始认真思考、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对于是考研,参加工作还是出国深造,都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会在课外补充相关知识以丰富对本专业的进一步学习。而那些大一时就学习松懈不认真的、生活懒散、沉迷网络或因交友出了问题的学生,他们将不挂科、取得毕业证书作为自己的目标,当然也就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大一学习成绩不太好,自我反省之后开始努力,争取进步。
这一时期,也是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阶段。大二年级结束后,每个学生在集体中的定位也基本形成。部分学生被各种荣誉环绕,学习动力较足;部分学生则经常被老师批评、考试补考、受到处分等,失去学习兴趣,迷失方向,没有学习动力,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1.3 三年级为学习问题爆发期
到了三年级,在前两年累积的各种问题也发展到高峰,于是三年级大学生处在了矛盾爆发和转化的阶段。有明确方向和目标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了较好的自学能力,精力集中地向高标准努力,准备考研的学生则整日埋头苦读,准备就业的学生则努力增强自己找到满意工作的筹码,准备出国的则在各种学习班间奔波。
贪玩、懒散的学生则感到了深深的危机,其中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开始反思,重新审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他们加倍努力学习,恶补之前拖欠的课程,且颇有成效;另一部分虽然也意识到问题,但还是不能正视学习,彻底的成为了学习困难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在感叹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的同时,工作、升学的压力也更加明显。
1.4 四年级为学生毕业前最后努力
大四学生的大部分学习任务已经完成,毕业即将来临。大四上学期是学生最忙碌的时期,考研的、出国的学生埋头学习在做最后的冲刺;准备就业的则将学校学习的专业技能与社会联系起来,对社会政治经济非常关注,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到了大四第二学期,考研的学生在准备复试的同时留校安心做毕业设计,力求拿个好成绩;签了工作的大部分人在奔波于学校与单位之间,工作实习则成为了他们的主要任务。这一时期学生忙在考研、求职、实习和毕业设计间忙碌,对自己的生涯规划、就业前景关心随之多起来,随着毕业去向大局已定,他们在为使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圆满句号而努力。
2.加强各年级学风建设的建议
各年级学生在学风上存在的问题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驶向理想的彼岸,高校应该在认真贯彻16号文件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工作方针,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2.1 做好一年级学生的入学教育
新形势下,我们应该用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把握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一年级是大学生理想起航的阶段,要通过系列的入学教育,让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的转变,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刚一入学,新生对专业的概念很模糊,可以安排专业课老师多和学生交流,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设置情况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出路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够课堂认真听讲,课后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加强学生间的交往,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班级风气,以形成良好学习风气。适当的将一年级的课程排的相对紧凑一些,让学生将更多是心思放在学习上,因为经过紧张的高考生活,一下子过渡到非常轻松的大学生活,很多学生会失去自制力,一旦养成上网游戏、懒散的习惯,想要改变十分困难,这也是导致学风差的原因之一。
2.2 加强二年级学生的警示教育
2002年媒体报道了某高校叫“小良”的学生,大学四年将父母卖血挣来的6万多元钱花费在玩游戏、谈恋爱上而荒废了学业,游荡京城,这被称为“小良现象”。针对二年级容易出现学习困难、沉迷网络、感情困惑等问题,可以重点在二年级学生中广泛开展“小良现象”道德警示教育,并认真组织学习宣传时代先锋、道德楷模、杰出校友的事迹,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学会感恩,承担责任,勇往直前。这样通过正反方面的事例,让学生重新审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二年级最容易引发各类心理问题,这一阶段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层面,可以通过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关注他们的学习、情感,加强心理疏导,及时随访。让学生明白,成长是一个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在社会实践中磨练的过程。
2.3 引导三年级学生的职业规划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思想成熟、目标明确的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引导他们分析个人情况结合社会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通过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做好他们的思想动员工作,坚定他们的信心,引导他们只有树立顽强的毅力和信念,刻苦学习,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进一步深造。同时可以邀请往届已考上研究生的和大三学生一起交流经验、传授复习方法,为他们的复习备考提供有效帮助。准备就业的学生则是加强他们的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科竞赛、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实践动手能力,能够使很多学生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将来他们进入社会的有力保障。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从思想上重新重视学习,督促他们抓紧时间恶补落下的课程,告诫他们如果再不努力很可能毕业都会出现困难,最终荒废学业。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不同状况的学生则向着各自的目标去努力。
2.4 树立四年级学生的合理就业观念
进入四年,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复习考研、找工作,在课程安排上会相对宽松些。这段时间务必让考研的学生一定要坚定信心,安心复习,做好考前的最后冲刺,不要因为其他同学找工作,而受到影响无法学习,蠢蠢欲动。找工作的同学面对当前高度竞争的就业市场也不要茫然不知所措,流连于招聘会而无心学习耽误了功课。学校可以在组织好就业指导课教学同时,通过开设专就业题讲座、举办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通过对企业、市场的调研,向学生及时传达就业信息,保证绝大部分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就业形势,顺利就业,同时还保证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不耽误学习。
3.结语
总之,学风不仅体现的是学生的状况,而且还与高校教风、校风关系密切,只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风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教育管理,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学风状况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但是当前学风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状况,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风问题上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只有针对其特点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高校才能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主要通过对我校学生的调查研究,提出加强学风各年级建设的建议。
1.各年级学生的学风状况及其成因
1.1 一年级为学习迷茫期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面对新的环境,在学风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主要是面对新的环境,学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是离开父母到异地求学的,处于陌生的环境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人际关系处理的不好又会使得他们更加的想家,导致情绪不稳定,没心思学习;大学的学习模式不同与高中,部分学生课堂上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课后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学习;部分学生甚至将“60分万岁”的错误观点奉为信条,因此盲目的投入到了众多社团活动或者是流连网吧,丧失了学习的动力;部分学生是被调剂进入现在的专业的,由于对专业的不满意,不知道所学专业前景如何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等,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总之大一的学生处在环境转换的适应阶段,是一个矛盾形成和隐蔽的阶段,也是一个学习的迷茫时期。
1.2 二年级为学习分化期
进入二年级,经过了一年迷茫的时期,随着对环境的熟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往的频繁,大多数学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一时期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整个大学的全盛时期。那些对本专业有浓厚兴趣,在大一时就是踏踏实学习的同学会更加意识到大学学习的紧张和难度,开始专心读书,并且开始认真思考、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对于是考研,参加工作还是出国深造,都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会在课外补充相关知识以丰富对本专业的进一步学习。而那些大一时就学习松懈不认真的、生活懒散、沉迷网络或因交友出了问题的学生,他们将不挂科、取得毕业证书作为自己的目标,当然也就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大一学习成绩不太好,自我反省之后开始努力,争取进步。
这一时期,也是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阶段。大二年级结束后,每个学生在集体中的定位也基本形成。部分学生被各种荣誉环绕,学习动力较足;部分学生则经常被老师批评、考试补考、受到处分等,失去学习兴趣,迷失方向,没有学习动力,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1.3 三年级为学习问题爆发期
到了三年级,在前两年累积的各种问题也发展到高峰,于是三年级大学生处在了矛盾爆发和转化的阶段。有明确方向和目标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了较好的自学能力,精力集中地向高标准努力,准备考研的学生则整日埋头苦读,准备就业的学生则努力增强自己找到满意工作的筹码,准备出国的则在各种学习班间奔波。
贪玩、懒散的学生则感到了深深的危机,其中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开始反思,重新审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他们加倍努力学习,恶补之前拖欠的课程,且颇有成效;另一部分虽然也意识到问题,但还是不能正视学习,彻底的成为了学习困难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在感叹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的同时,工作、升学的压力也更加明显。
1.4 四年级为学生毕业前最后努力
大四学生的大部分学习任务已经完成,毕业即将来临。大四上学期是学生最忙碌的时期,考研的、出国的学生埋头学习在做最后的冲刺;准备就业的则将学校学习的专业技能与社会联系起来,对社会政治经济非常关注,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到了大四第二学期,考研的学生在准备复试的同时留校安心做毕业设计,力求拿个好成绩;签了工作的大部分人在奔波于学校与单位之间,工作实习则成为了他们的主要任务。这一时期学生忙在考研、求职、实习和毕业设计间忙碌,对自己的生涯规划、就业前景关心随之多起来,随着毕业去向大局已定,他们在为使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圆满句号而努力。
2.加强各年级学风建设的建议
各年级学生在学风上存在的问题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驶向理想的彼岸,高校应该在认真贯彻16号文件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工作方针,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2.1 做好一年级学生的入学教育
新形势下,我们应该用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把握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一年级是大学生理想起航的阶段,要通过系列的入学教育,让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的转变,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刚一入学,新生对专业的概念很模糊,可以安排专业课老师多和学生交流,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设置情况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出路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够课堂认真听讲,课后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加强学生间的交往,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班级风气,以形成良好学习风气。适当的将一年级的课程排的相对紧凑一些,让学生将更多是心思放在学习上,因为经过紧张的高考生活,一下子过渡到非常轻松的大学生活,很多学生会失去自制力,一旦养成上网游戏、懒散的习惯,想要改变十分困难,这也是导致学风差的原因之一。
2.2 加强二年级学生的警示教育
2002年媒体报道了某高校叫“小良”的学生,大学四年将父母卖血挣来的6万多元钱花费在玩游戏、谈恋爱上而荒废了学业,游荡京城,这被称为“小良现象”。针对二年级容易出现学习困难、沉迷网络、感情困惑等问题,可以重点在二年级学生中广泛开展“小良现象”道德警示教育,并认真组织学习宣传时代先锋、道德楷模、杰出校友的事迹,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学会感恩,承担责任,勇往直前。这样通过正反方面的事例,让学生重新审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二年级最容易引发各类心理问题,这一阶段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层面,可以通过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关注他们的学习、情感,加强心理疏导,及时随访。让学生明白,成长是一个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在社会实践中磨练的过程。
2.3 引导三年级学生的职业规划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思想成熟、目标明确的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引导他们分析个人情况结合社会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通过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做好他们的思想动员工作,坚定他们的信心,引导他们只有树立顽强的毅力和信念,刻苦学习,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进一步深造。同时可以邀请往届已考上研究生的和大三学生一起交流经验、传授复习方法,为他们的复习备考提供有效帮助。准备就业的学生则是加强他们的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科竞赛、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实践动手能力,能够使很多学生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将来他们进入社会的有力保障。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从思想上重新重视学习,督促他们抓紧时间恶补落下的课程,告诫他们如果再不努力很可能毕业都会出现困难,最终荒废学业。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不同状况的学生则向着各自的目标去努力。
2.4 树立四年级学生的合理就业观念
进入四年,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复习考研、找工作,在课程安排上会相对宽松些。这段时间务必让考研的学生一定要坚定信心,安心复习,做好考前的最后冲刺,不要因为其他同学找工作,而受到影响无法学习,蠢蠢欲动。找工作的同学面对当前高度竞争的就业市场也不要茫然不知所措,流连于招聘会而无心学习耽误了功课。学校可以在组织好就业指导课教学同时,通过开设专就业题讲座、举办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通过对企业、市场的调研,向学生及时传达就业信息,保证绝大部分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就业形势,顺利就业,同时还保证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不耽误学习。
3.结语
总之,学风不仅体现的是学生的状况,而且还与高校教风、校风关系密切,只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风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教育管理,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1.1加强新生入学教育,为学风建设奠定基础。以良好的新生教育促进学风建设。学院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校史院史学习、专业介绍、学籍管理、培养方案、学生手册学习、图书馆检索培训、大学学习规划等一系列入学教育,并组织新老学生交流会,旨在增强爱校爱院意识,消除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断点”,使大学生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进入“良性循环”,并将学风建设、诚信教育融入入学教育中,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对后来的学习生活及学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1.2开展“启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为学风建设营造氛围。学院开展“启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主要是邀请土木建筑行业社会名流、国有大型企业负责人、知名校友、学校教授以及艺术大师等,以开展讲座、座谈的形式,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感悟,对学生的大学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为学风建设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启程”计划开展以来,学生反应热烈,在加深对专业了解的同时更清楚将来就业方向,另外也加强院领导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从而更加有利于今后学校学风建设措施的实施。
1.3不断优化管理方式,为教风学风建设上保险。为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规律作息,营造学生队伍的优良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请假销假制度,学院规定晚上自觉定点熄灯,并长期开展早读、早锻炼及晚自习等活动。通过对早读早锻炼、课堂及晚自习的周考勤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建立学风督促小组监督考勤,建立班干例会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学风建设班会,以宿舍为单位通过宿舍之间的竞争和评比,加强全院学习氛围的营造。通过争先创优活动评先进班级、文明宿舍,促进学生爱学习、讲文明,并树立榜样作用。发挥辅导员、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的联动作用,课上课下注意自身行为举止,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督促学风建设。
1.4以党建促学建,拓展新领域,开辟新平台。以学院党员活动室为载体,开展党员、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学生当中一批先进分子开展“学风建设,我建言、学习目”的大讨论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方式,并树立起学习典型,号召大家向榜样学习。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机制,促进学风建设落实。在加强学风建设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新平台。例如,创建土木学院党员之家微信平台,在发送学风建设相关信息同时开通“传递正能量,厚土华木人”这个栏目,把学生身边的榜样展示出来,让大家学习。
1.5开展学生活动,促进学风建设。开展学风建设活动、科技竞赛活动。例如连续几年组织的结构设计大赛,倡导和发扬建大学子笃实、创新的精神,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通过要求参赛大学生综合应用结构、力学和美学等多方面知识,自主进行模型结构的设计,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此类科技竞赛活动带动整个学院的学习风气;通过开展“重拾上课礼,课堂无手机”系列教风学风建设活动,让“尊师重教”传承,让手机远离课堂。
2促进学风建设建议
高校学风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抓好学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关键在于结合具体学校具体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可实施的学风建设方案,并且长期坚持执行,在摸索中不断前行。
2.1加强师德教风建设促学风。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高校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但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要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促进教学实践更新,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风转变。
2.2完善学校学院的规章制度促学风。科学,规范的制度,严格有效的管理,是形成良好学风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纪律管理、行为管理、学籍管理、考试管理;加强教师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课程建设管理、教材建设管理、实验与实习管理等;建立科学的学风建设管理体系,坚持做好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使教风和学风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3营造良好班风促学风。班级是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最直接、最稳定的环境,是学校进行教学和育人工作的基本单位,班风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风。通过班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是高校学风软环境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情商与现代大学学风建设的基本内涵
1.现代大学学风的基本内涵。学风,即一个学校学生学习风气,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学习纪律等方面。一所大学的学风是该所大学文化底蕴的精髓,反映该所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学校知名度。学风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每所学校的学风建设都有他们的共同点,也有他们的特色。学校的学风是由学校每一代学生和老师积累下来的,是经验的总结,是心血的结晶。
2.情商的基本内涵。情商最初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正式提出来的。1995年,丹尼尔・戈尔曼概括和总结了桑代克、加德纳和塞拉维对于社会智力、自我智力、人际关系智能和情绪调控能力等观点和论述,发表了《情商》一书,对情商理论加以通俗化诠释,使得情商及EQ一词风行世界。情商传入中国后,不少心理学家对它做出研究,唐映红对情绪智商的内涵做了进一步修订,认为情绪智商应包括自我意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等。由此可以看出情商是我们控制自身情绪,调节自己的心理世界,保持自己心理健康的关键。我们大学生虽然生理基本上成熟但我们心理还是处于幼稚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是我们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自身心理素质的黄金阶段。
3.情商与学风的基本关系。情商是一个人的内在表现,是一种心理活动。而学风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师生的想法,只有大家都有想把学风建设好的想法,学风建设才能高效快速施行。一个正确的心理思想是学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情商才能建设好学校的学风。
二、现代高校存在的学风问题
学生的学风也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它甚至比教师的教风还要令人重视,当然他表现出来的问题更为突出。关于这个问题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做出了详细的研究,下面我就用他的研究来表达我的观点。
第一,袁驷认为,师生互动不够是学风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清华大学参照研究发现,其中的四大类指标清华和美国顶尖大学可以说不相上下,但是在一项指标上,清华比美国的大学有显著的差异,这项指标就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问题。清华大学教学研究所做过一项调查,清华大学有30%的学生反映他们从来没有得到过教师对其学习状态或表现给予任何口头或书面的反馈。这明显的表达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不好,和老师之间没有很好地沟通,使老师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出符合学生口味的教学内容。这是学生情商缺乏的表现之一。
第二,袁驷说:“随着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带来很大的冲击,当代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市场经济和金钱价值观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功利化,甚至以能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物质条件为学习目标。学生模糊了学习的目标,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影响,使大学生的学习过于功利化,没有对学术真正的喜爱和尊重。这些导致学校的学习氛围变差,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是学术大家做学问、从事研究的地方。如果蒙上了其他因素会使学校的风气变差。这也是情商缺乏的表现。
第三,当今的社会上经常爆发出大学生犯罪,这是大学生心理问题,没有高尚的情操。2004年震动整个社会的马加爵案件,每个人对于他残忍的杀人手法深恶痛绝,当着背后表现出来的是他心灵的极端贫乏与人格的极度扭曲。这应该引起大家的深思,当今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自私自利,自尊心强。一旦碰到问题容易崩溃,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大学生这样的性格也使学校的学风建设增加了难度,这些大学生身上发生的社会性事件也是学生情绪控制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差的原因所在。
第四,中国重视应试教育,虽然现在朝着素质教育发展,但还是也以考试为主。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东西,这使学生有了作弊,抄袭等事情发生。而一个学校的学风,考风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学生考试作弊,影响了学校的学风。而这种思维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好,是情商的一部分。
三、学风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1.设置情商课程。学生是大学学风建设的主体,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交流困难,实际上由于现在网络发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忧郁症、心理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越来越差。学校要多开展学生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寝室,走出网络,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情商课程,总结教学效果和经验,不断完善并形成一套适合我国高校学生特点的情商课程设置方案;另一方面,可以在其他课堂(如体育课、英语课)中引入情商教育的相关内容,结合课程的自身特点、具体案例等对学生进行情商培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重视班级情商建设。多举行一些班集体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纠正学生的心态,建立正确的心理思想。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让学生能多为他人思考。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锻炼学生自立能力,培养学生自己处事的能力,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面对挫折时学生的抗压能力等等。重视大学生心理讲课教育,注重对大学生情商方面的培养。
3.重视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既有利于学生增长见识和才干,又有利于锻炼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对风险、突发事件的判断和抵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社会教育是大学生情商培养的重要力量,推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可以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会加快,这有助于学生社会情商的提升。
4.学校要创新学校的体制,加强情商的建设。以培养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增强适应能力,充分挖掘潜力,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避免作弊、逃课等事情发生,配合学校的学风建设。学校的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及德育老师和一些专业课老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情商教育,将情商与短期教育相结合,与课堂活动和课外学习相结合,与个人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觉提高情商学习意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高智商、高情商的高素质人才。
情商是建立良好学风的工具,只有师生拥有良好的情商,在学风建设上就容易了很多。所以我个人觉得情商在学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个高校应该把情商教育加入到学风建设当中,提高学风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国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91-01
学风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学风是一所大学中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一种良好的学风的形成需要大力的倡导,也需要教师、学生和其他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1]。学风建设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做事都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做人之风。学风主要是指学生在学校培养教育下养成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性的态度和行为[2]。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松散、态度不端正等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够明确。从根本上讲是由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缺乏而导致的。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很难获得当代学生的全部认同,只有牢牢把握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继承优良传统,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融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为一体,塑造新的理想信念教育,并让这种理想信念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部成才动力和学习动力。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是学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与受益者,这就要求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原则,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全面激发学生内在的成才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3]。只有不断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正确的学习观,才能使学生激发和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成才,这是大学生学风建没的基础工程。
2.建立全方位的学风支持系统.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
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4]:着力加强学风建设。要大力倡导淡泊名利、科学严谨的学风,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要完善学术规范,加强教育引导,将校风、教风、学风考核结果作为学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要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形成重质量、重效益、重长远的正确导向。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勤奋好学、诚实守信、踏实严谨的良好品质。
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每个师生员工,而且与学校的文化精神、管理体系密切相关。优良学风的形成需要学校教学、行政、后勤等各方面的引导和推动,需要纳入高校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要与教风、管理作风、服务作风相结合。学风建设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学风建设工作体系上。学风建设体系主要包括学风建设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反馈体系和考评体系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可能会影响到高校学风建设的整体效果,因此,高校在推进学风建设时。必须从全局出发,分阶段设计、分序列管理、分层次要求,使学风建设取得实效[5]。
只有建立完善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才能建立健全各种有效机制。才能让各种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更有针对性。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才能让学风建设渗透到高校办学的各个角落。完善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要由学校牵头。由教务、学工、组织、人事、宣传等核心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坚持"以教风带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服务护学风、以环境育学风"的建设原则。统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等,充分利用各种建设载体。营造浓厚的学术学风氛围,杜绝各种不良学风行为,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向上,共同营造优良学风。
3.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统一.提升学风建设实效。
大学的教育功能不仅是培养专业人才,更在于造就人才,养成健全的人格、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符合时展要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地,因此,学风建设一定要把专业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通过调查反映出学生对综合能力提升的迫切要求。从这个角度理解,学风建设内涵是根据时展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社会人才。针对学风建设调查现状。我按照新的学风建设内涵要求。就学风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转变教育观点,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高校教师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通过知识传授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品行、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高校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人文教育、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摆脱各种功利主义教学思想。让教学技巧不死板、教学内容不枯燥,真正吸引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另外还要通过实训课程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成才。
第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落实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意识等,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校园文化活动是素质教育实现的各种载体,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要本着与学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让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素质教育功能,真正促进学风建没发展。
学风建设是高校长期发展的根本性任务,是全校师生员上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提高对学风建设的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建设机制,提升办学质量,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优质服务,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达人.谈大学学风[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
[2] 宋美兰.高校学风建设简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6,3(1):163。
随着民办教育的迅速发展,各民办高校开始意识到,民办院校的发展不能停留在当初的规模建设和基础建设上,而是要向现在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的竞争上转化,也就是走内涵化建设发展的道路,这是民办教育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必然局势。要想走内涵化建设,促进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学风作为校风的基础,是一所学校治学态度、精神风貌、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效果的整体综合反映。学风建设也就是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等的建设,学风建设在民办院校是一个破弱环节,需要大力加强。
一、民办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的动力,这是导致学风恶化的根本原因。许多大学生在高三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考大学,所以他(她)们认真、刻苦、努力地学习。但上大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好多学生还认为,进入大学就进入保险箱,自己辛苦十几年考大学,到大学了,就可以放松,所以对学习无所谓。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表现出的是学习纪律松懈,学习兴趣低落。偏科、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除此之外,迟到、早退、旷课也是大学生的家常便饭。更有甚者作业拷贝、论文抄袭也少不了。总之,学生自己的主观愿望、主体能动性差,不想自己动手去学习和研究,这大大地影响了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校教育
民办院校发展二十余年来,虽说从长远利益考虑,追求教学质量是根本,归根结底必须抓学风建设。但民办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招生和安全稳定永远是第一,教学便处于从属地位。学校管理中心的偏移,导致教师和管理人员不重视教育教学和学风建设,所以大大影响良好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家长教育的缺失
中国家庭的教育是一好带百好,只要学生学习好和分数高,其余什么都不用管。高中时家长督促和检查,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考分,所以学生有压力,认真学习。大学时,因地域问题很少有家长过问学生在大学的学习,总想钱给孩子了,做好孩子的坚强后盾,剩下的靠孩子自己去努力了。殊不知90后的孩子自控能力差,自觉性不高,在学校懒懒散散,学习积极性一点也不高。原本学生的教育学习、家长和学校是共同来抓的,可大学时家长教育缺失,孩子缺乏监管和督促,学习的意愿、动力大大减低,阻碍了各民办院校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社会的原因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消极腐败现象等负面效应,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诸如“利益分配不公”、“知识贬值”、“权力至上”、“读书无用”等,让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态,学与不学一个样,所以学习没动力,这样的状况,何谈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解决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调动学生主观学习的积极性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现在必须好好学习,学到真本领,才能立足于天下。大学时期的学习对大学生来说:好比向银行存钱,今天储备了知识,明天才能支取,今天不储存,明天怎能支取?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自己,学习是大学生的职责及应尽的义务,大学不是保险箱,大学是进入社会的预备期。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主观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主动的努力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良好的学风自然而然的形成,教学质量随之提高。
(二)学校转变观念,严格考试制度,促进学风建设
1、学校的领导班子要转变以往的思维观念,招生、稳定为第一位,而是要树立长远利益目标,把学风建设、教学质量提高到第一位,学校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良好人才,社会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招生越来越好,生源质量越来越高,学风越来越浓,教学质量自然而然会越来越高。
2、学校要严格考试制度,以考风促学风。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对学生的学习有导向和促进作用。学校要严格考试制度,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又让学生通过学习上的努力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除此自外,要对学生加强考风考纪、诚信考试,杜绝考试作弊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诚信为本、平等竞争的思想观念,发现学生考试违纪,坚决处理绝不姑息。严格考试制度,是促进良好学风建设的一个有力措施。
(三)家长配合学校教育
学生的教育、学习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促进学风建设。老师除多方位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向他们宣传加强学风建设的意义和具体的做法之外,建议家长大力配合学校管理,及时监管、督促孩子的学习,鼓励他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家长的参与使学生更有动力和信心,认真去学习。孩子愿意学习,良好的校风学风随之形成。
(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的不良风气
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等在爆料一些负面消息时,要充分考虑到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时期的大学生,要正面引导他们。当然社会上难免存在一些不良风气,但总是好人多,坏人少,教育学生要正确的看待,应看到社会上积极的一面,阳光的一面,走出不良风气影响的误区。真正走向社会靠的是能力,所以大学生在校必须学习。
总之,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相辅相成,浓厚学风的形成一定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关乎一个学校的长远发展利益,是学校的重中之重,所以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促使民办院校良好学风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