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培训课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6 16:46: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计算机培训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计算机培训课

篇1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几天几位辅导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二、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

篇2

职业教育宗旨是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而这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主要通过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实训来实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职业院校纷纷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这是一个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大部分职业院校能够注重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在许多课程中开设了实验实训,但其实施基本按照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顺序开出,实际上仍然是围绕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的技能训练,在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缺少整体性,因而不能使学生对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建立全面的认识,从而无法形成真正的职业核心能力。

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如何将分散的知识、单项的技能指向各科知识和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在于校内的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是指职业教育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专项训练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校进行的综合性、系统性的职业认知培养训练的课程。如何提高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体现职业教育的目标,一直是笔者努力探讨的课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集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技能型紧缺人才方案中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系统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计算机系统常用工具,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直接从事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以及能够熟练进行网络方案实施、网站建设、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工程安装与技术支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从事网络管理、网络工程、网站建设、网络维护、网络设备售前售后服务、网络监控等工作。

综合实训的总体思路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训是在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条件下,营造出计算机网络工程和软件开发的职业活动氛围和企业管理氛围,不谋求完全替代真实工作环境,而是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在此平台上通过模拟实践训练,将学科知识、技术理论、操作技能有机整合,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和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和协作精神。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作实际的“零距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综合实训功能定位在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站开发与维护等主要岗位能力训练。网络组建与管理实训覆盖的相关课程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工程及结构化布线;网站开发与维护实训覆盖的相关课程包括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技术、网页制作、网络数据库开发与管理、网站建设等。

综合实训课程的实施

1.基于工作项目的课程设计

在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建设上,应以职业岗位的工作项目作为核心。工作项目指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中分析和整理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围绕工作任务展开。将完成此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术性知识、工作过程知识(工作程序、组织方式、业界标准、专业技术文档制作、规范的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要求编入实训)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有机的组合,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块,而“综合实训课程”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教学模块组成。

2.基于工程规范的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训练相对于理论教学更难以把握,要提高实训效果,首先要研究训练内容,规范训练方法,提高实训过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由于计算机工程项目个体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我们在进行计算机实训教学内容设计时,如果能将实训模块内容进行细分,规定每一部分的内容和方法,确定考核目标,就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学质量的可控性。这里以构建中小型企业网络为例,将整个实训内容分为项目需求分析、网络规划设计、实现原理分析、实现过程分析、系统实现、调试运行等若干部分,控制好每个部分的训练效果,就保证了整个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见表一)。

规范化的综合实训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变单纯的技能训练为系统的工程项目实训,通过工程设计、规划、实现到调试运行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规范的系统工程知识和理念。

3.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组织

综合实训的组织形式要适应实训载体的工作要求、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需要。行为导向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一种教学思想,其目标层次是培养人的行为能力,方法层次是人的行为活动。追求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并举兼得。在课程实施中可以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如在网站建设综合实训中开发一个在线购物系统模块,要求前台具有用户登录功能、商品展示、商品选购、下达菜单、查看订单,后台具有管理登录、商品管理、订单统计、订单处理等功能。教学组织流程为:

(1)信息收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4-5人,并设定组长。学生通过互联网、教材、参考书等手段,收集在线购物系统的有关信息,确定项目的名称、具体任务、技术难点、解决方案等项目要素,并形成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等文档。

(2)制定计划。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项目及收集的相关资料,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编制项目进程表。

(3)实施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进程表,进行数据库、编码、测试、修改等工作。这一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负责检查监督、个别指导、技术咨询等工作。

(4)检查完善。学生对自己的项目进行整体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功能缺陷进行修改,并最终形成测试报告文档。

(5)项目评估。制作PPT并进行讲解,回答教师和同学的提问,并根据项目完成的质量和完成项目的过程进行综合评分。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通过“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理解、应用进而扩展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启迪思路,掌握正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亲身体验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形成团队意识、有效提高协作沟通能力;而教师对项目的评价,则使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梳理、归纳知识,构成自己经验性的知识。

4.基于技术标准的实训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是高质量综合实训的基础。实训教学评价设计时要坚持发展观念。综合实训效果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以过程为主的评价,同时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不仅需要关注技术技能达成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搜索与分析能力等。如在网站综合实训课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指标完成对学生的整体考核。(见表二)

(2)对综合实训课程的评价。实训课程要有一套严格的质量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使得综合实训更具高效性。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重点应放在教学文件的齐备、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匹配、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时间规定和效果要求等几个主要方面。

综合实训的效果还可以从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工作的被认可程度以及毕业生对企业工作的适应程度这两个方面来反映。因此要特别要重视对上岗实习后学生进行认可度与适应度评测。

综合实训对推动教学改革的意义

1.有助于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综合实训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和有控制地完成的。指导综合实训的教师不仅需要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的工作要求、技术规范、开发范式,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能力。从事综合实训工作的教师在工程能力、教学理念和工程意识方面参差不齐,势必要影响到课程实训的效果。

篇3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6-8345-03

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给出并定义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1] 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信息技术科学从前沿高端到基础普及的转型,改变了关于信息技术“狭义工具论”的观点。[2] 2010年11月,陈国良院士在第六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上所作的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切入点的倡议。[3]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融入计算思维,主要是指教学方法改革。其中,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计算机的问题求解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最主要的两个培养目标。[4] 计算思维从依托程序设计思想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当一个问题有解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思考还有哪些问题可使用相同的思维和方法来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形成的启蒙者,对中小学生未来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的形成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方法也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主。因此,要使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中具有计算思维,必需先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计算思维的意识。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如何建构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型,具有一定的讨论意义。

1 构建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模型的理论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学习的内容以信息技术的内容为主,有利于计算思维的开展与应用。另一方面,大部分课程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信息化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建构教学情景,即将学习者置身于真实任务情景中;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具备研究性学习的知识、技能与经验,这些都有利于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因此,构建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一是计算思维理论,二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1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具有设计、构造的特点,以抽象化与自动化为特征。[1] 人类的活动总是受到大脑思维的支配,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思维对人的知识获取、技能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思维活动(即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思维活动)属于哪种思维类型?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设计构造为指导,思维可分为实证思维、逻辑思维、计算思维三类。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用知识技能的思维活动、以及主要从事的教学研究工作所运用的思维具有设计、构造的特点,同时具有抽象化与自动化的思维特征(即程序设计式的特征)。根据思维的分类与计算思维的含义,这种思维属于计算思维。培养具有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助于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乃至知识技能,带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变革,将最新的思维方式传授给下一代。

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在更接近实际情境的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明确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2 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型建构

2.1课堂教学模型建构的要素分析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型需要关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领和丰富学习资源的支持下,通过专题,为学习者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习者的协作、会话提供保障。

以专题为中心组织研究与学习,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认知能力与实践经验。[5]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专业背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训学习者有较高的学习需求,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职业能力。这些基本因素,为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协作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知识、技能支持,具备创建教学情境的先决条件。

协作。协作是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调、配合、协商。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小组学习成员围绕学习专题,以计算思维为意义建构的核心展开研究性学习。反复思考、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商榷、讨论和辩论,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新的认知与思维的升华。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最基本的方式。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专题学习任务、制定研究计划。同时,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通过会话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建构的意义是指掌握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学习过程中,将计算思维作为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帮助学习者建构对学习专题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依托信息技术进行专题研究时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即计算思维。

2.2 课堂教学模型建构的教学策略设计

课堂教学模型建构的总体思路是: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计算思维培养目标,首先教师以专题为切入点为学习者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习者带着问题、任务进入真实的情景。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通过自身及相互间知识、技能、经验的再重组,运用约简、归纳、抽象等思维方式,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升华。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强调学习意义的建构,即计算思维的建构。

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着重关注以下6方面的问题:①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学习意义建构的核心。②教学关系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为主导。③学习活动具有个性化特点。④学习方式以专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动。⑤学习过程以协作、会话、共同建构为主。⑥学习成果具有创造性、创新性、典型性特征。

2.3 课堂教学模型构建

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教师为主导,学习者为主体,计算思维培养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主导-主体-思维”课堂教学模型

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主题任务、确定学习活动的时间与进度,随时监督与引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则在教师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模型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领学习者的学习、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架,并积极参与到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中;学习主体则通过“专题学习选择主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交流评价检测修改成果创新提升”的主线展开学习;重视评价反馈。该教学模型,建议每4~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学习。具体教学过程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

①教师以专题的形式,全面讲解,提供学习讨论的主题。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全局,阐述研究主题的全貌、最新发展方向、研究热点等,引领学习者的学习,使学习者形成概念并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小组提供可选择研究、讨论主题,供学习小组选择;鼓励学习小组自定研究主题。

②选题。学习小组根据成员的自主意愿,选择1个研究专题。

③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小组依据讨论主题,应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围绕主题查找资料、文献,进行自我探究以及小组内部研讨、合作学习,并形成统一的小组研讨成果(观点、结论、方法、方案)。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达到探究学科知识与提高计算思维的目的。

④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示自己的研讨成果,交流各自的收获与心得,发挥人才资源优势,通过归纳、约简,阐述问题求解的思路、方法、算法设计。使学习者能共享相互之间的研讨成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⑤评价纠错。各小组间相互评价,学习者学会正确评价的方法;共同研讨,肯定正确的方面,改进不足之处;完善成果,抽象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习者在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得到检验与提高。

⑥创新提升。通过前面的学习,在教师的引领下,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升华,总结经验,理清思路,提高认识,形成此类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并且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思维解决新问题。

该课堂教学模型中,强调学习者计算思维的培养。即在学习的每个环节,重视学习者分离、归纳、递归、约简、抽象等思维方法的运用与提炼。通过具体知识、技能的合理运用,总结出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一般问题的思维模型(算法),提倡思维模型的建构与拓展。其中步骤①、②可以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步骤③、④、⑤为学习者协作、会话提供有利条件;步骤⑥实现最终意义建构。通过该课堂教学模型的六个步骤的教学活动,可以达到计算思维的培养、了解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加强专业技能的应用培养、提高职业素养、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与智盟资源的教学目的。

3 结束语

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型优化了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计算思维的培养展开,使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与计算思维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同时强调了学习者的计算思维,是一种符合学习者(信息技术在职教师)认知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型。

建构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型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可促进教师教育理念、计算思维的全面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进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能力,使教师的计算思维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10(9): 5-9.

[2] 姜永生. 基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型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4):3316-3318.

篇4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普及以及现代科技不断向家庭教育进行渗透,传统的家庭教育受到猛烈的冲击,一旦改变它的形式,也将改变人们在家庭教育上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目前,家庭教育面临着教育内容片面失衡、教育观念守旧、教育方法方式单一等问题,使得家庭教育功能缺陷。而计算机辅助的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是用于家长教育的,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领域学科,它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研究现状

全国妇联调查组织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家长反映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不成功;95%以上的家长表示对如何教育孩子苦无良策;近80%的家长在喂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培训,只是用经验法教育。面对儿女教育知识和技能的缺失,需要迫切地解决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新模式。

伴随着家庭教育法律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全国家教工作“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支出的不断增加,家庭教育越发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尽管如此,面向家长的教育培训仍寥寥可数。

另外,调查显示,在中国,教育软件已经占领了整个软件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而现今的教育软件也主要分为家用教育软件、校用教育软件和远程教育软件。但是,大部分软件都是以孩子学习为目标,意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升学率,几乎很少出现面向家长的教育培训软件。尽管存在少数的家长培训机构,但因为大班教学的模式,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且价格高昂,费时长,难以保证效果,也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因此覆盖面低,推广性不强。

再而,家长获取教育方法的渠道一般为杂志、教育网站、论坛等,家庭教育知识零碎繁杂,家长难以抛下工作或者无法在如此浩瀚的网络和大量的杂志中获取相关有用的知识。因此,家长的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和专门性,无法保证其科学性。

所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人们都很难从家长教育的角度去透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很少从怎样培训家长及其教养素质的角度去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这是家庭教育领域研究的一种缺陷,也是本培训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二、计算机辅助的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由于目前人工智能水平的局限以及家庭教育方法对策研究的片面性,目前的培训系统仍难以做到针对特殊儿童的家长教育。同样,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适合在6至18岁的儿童的父母,旨在引导家长们发现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并给予科学的方法对策。

在设计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前,我们根据前期的需求调研,确定了系统的目标与架构。本系统旨在提供一个平台让家长更为客观科学地评价与教育孩子。对于系统的架构:1.我们通过调研提取家长关注的重点内容,即亲子关系沟通与孩子性格培养。2.针对其内容设计一套完整的测试系统用来准确评估目前用户与子女之前的沟通状况和子女性格。3.根据测试系统结果匹配相应的教育方法。4.将教育方法规划到日程安排上,使家长养成科学的教育习惯并跟踪家长对教育方法的实施情况。5.最后家长根据效果调整教育行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设计200多条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法,并以任务的形式将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周期显示在日历中,旨在使家长养成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习惯,能持之以恒地运用。

对于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所需的内容,目前随着家庭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网络的日益普及与资讯、论坛,特别是家庭教育网站的大量出现,使得系统所需要的资料来源十分丰富。为此,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设计具有大规模的资料库以满足系统的需要。

对于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的技术支持,采用新的界面框架WPF(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来实现友好的交互体验,提升培训效果;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0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实现了亲子沟通关系评测、子女性格评测、教育方法筛选和教育方法任务规划等基本功能,不存在难以冲破的技术问题。

三、计算机辅助的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的难点分析以及对策

计算机辅助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的基本思想是构建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量表测试—教育方法数据库,这个库包含有关亲子关系沟通和子女性格的测试量表,并且根据不同的测试结果匹配相应的教育方法。

(一)难点剖析

利用计算机建立系统的量表测试—教育方法数据库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亲子关系沟通量表。目前对亲子关系沟通的测试量表种类繁多,题目分布散乱且缺乏系统性,不能明确地指出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哪方面的沟通问题。而本培训系统旨在将亲子之间的沟通细分成几个具体的方面,让家长能够对症下药,改善亲子之间的关系。

2.子女性格量表。用于对性格测试的量表诸多,如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等。然而,本培训系统需要一份能够专门针对孩子性格测试的量表,能够权威准确地测试出孩子的性格特征。

3.针对亲子关系沟通和子女性格的不同匹配相应的教育方法。现今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杂志非常多,但是不一定每种方法都适用于每个孩子。本培训系统要求其教育方法不仅要有针对性,更要保证科学合理性,这需要通过查阅、整理一系列资料,最后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对策研究

在建设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中,针对上述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的解决方案:

1.对于亲子关系沟通量表的设计,我们首先引用亲子沟通的5个维度:发起交往,提供情感支持,施加影响,自我袒露,冲突处理。其中,“发起交往”指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主动性,用于考察父母是否能够引导孩子进行交流;“提供情感支持”用于测试沟通双方是否愿意沟通、提供帮助、互相倾听以及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测试双方对互相的理解与接纳程度;“施加影响”考察家长能否以身作则,说服子女同意自己的观点或做法,以及父母能否尊重孩子的隐私等;“自我袒露”旨在说明一方能否主动或被动地通过语言或行为向对方传达任何关于自己的信息;“冲突处理”指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否用合理的方式处理冲突,包括亲子间能否换位思考等。根据这5个维度,系统能够生成量表同时给出每个方面的沟通等级,让家长能够明确地了解到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处于怎样的阶段,哪个方面还做得不足等信息。

2.对于子女性格量表的设计,我们采用了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它自七十年表以来,研究证实其信度和效度较好,也是在众多的儿童行为量表中用得较多,内容较全面的一种,是目前被公认为评估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并且,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训系统是一款面向家长的教育软件,而CBCL也是让家长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填写的量表,符合系统的需求。CBCL量表中的测试题目分属9个综合征,分别是抑郁、分裂、交往不良、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和违纪行为。家长完成这份量表后,系统会给出孩子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够使得家长了解子女在这九个方面的性格表现。

3.针对亲子关系沟通和子女性格的特点匹配教育方法的原则。

关于亲子关系沟通的培训:由于沟通细分成5个不同的维度,每个维度划分不同的等级反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情况,因此系统会依据不同的情况匹配具体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均遵从以下几个教育原则:定时沟通;尊重子女人格;鼓励表达;耐心倾听;宽容异见;解释规则。

关于孩子性格方面的培训:系统会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匹配具体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也将遵循美国的《父母》杂志和“保持孩子健康”网站相结合的10个训导原则: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父母要保持一致,态度要持之以恒;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家长立规矩要趁早;家长要少对孩子说“不”; 家长要表扬孩子的好行为;孩子发脾气或者大哭大闹时候要“忽视”他们,千万不能让步;家长不要打孩子,不要体罚;家长要分清奖励和贿赂;父母要讲究说话技巧。

同时,为了能够让家长更加行之有效地使用这些教育方法,系统会以日程安排的形式,使家长按照日程表实施。不仅令家长有“法”可依,还能为家长的实施提供了监督机制。实现了操作简单、科学教育、方便快捷的目标。

四、结语

一个现代家庭,能否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创造家庭幸福的重要基础。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利用计算机进行家庭教育也已经变得切实可行。家庭教育方法对策培养系统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使家长学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教育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且,系统以日程表的形式安排教育方法,既可以让家长方便快捷地获取教育信息,又可以让家长持之以恒地实施教育,从而养成科学的教育习惯。

参考文献:

[1]宣兆凯.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模型—家庭支持系统[J].教育研究,1999,(11):63-66

[2] Buhrmester,D., Furman,W., Wittenberg & Reis. (1988), Five domains of 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in peer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5(6), 991-1008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199~204

[4]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1,(06):49-53

[5]张卫民.美国家长训导孩子培养好性格的十原则[EB/OL].

篇5

一、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解析

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有这样的表述:“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将“技术应用性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并倡导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不仅是一种理性思维使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对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对接与呼应。能力本位体现在目标追求上,它强调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却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

二、实训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与作用

实训课程作为实践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教育来说自然非常重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而实训课程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实训课作为实践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对高职教育来说自然非常重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而实训课程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中,坚持“以专业课为主体,以技能培养、实训操作为重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达到岗位合格的目标,贴近工作实际,强化能力培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三、《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课程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构建

1.岗位需求分析

通过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专业招聘网站对北京、上海、哈尔滨、南京、天津、武汉、广州、深圳、沈阳、杭州、西安等大中型城市的人才招聘信息进行分析统计,确定了与高职网站设计与开发相关的职业岗位。

在这些岗位需求中,选取了800个岗位进行分析,将技能要求相似的岗位进行合并,主要岗位有: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美工、网站开发设计、网页编辑、网站运营、网站管理、网站维护等。基于上述的岗位,对于《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这门课程来说,主要岗位指向是: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编辑、网站开发设计、网站管理。

2.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课程建设在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专业建设方面: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结合不够紧密;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针对性不够强,缺乏整体性。

(2)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针对知识点进行设立和讲解;教学案例主要是针对知识点的案例;教学内容缺乏对岗位技能知识的整体糅合。

(3)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基于知识点的案例教学法。

(4)考核方式方面: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或加入少量的上机考核。

上述存在的一些问题造成了不利于学生和就业岗位的对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等一系列的教学后果。

3.课程改革设计方案

网站设计与开发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培养目标,因此开设《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综合实训课程是必需的。同时该课程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为专业核心课程。

(1)课程改革设计理念

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按照“职业岗位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项目”的项目导向式的运行机制来组织教学。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学习主体,鼓励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的理念。在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又要关注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遵循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式教学为主要手段,进行岗位职业分析与课程内容的选取,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相结合,合理地设计实训教学环节。

具体的实训任务为:密云旅游网站设计、北京政法学院系级网站、学院教研室网站设计等。每个实训任务又分为十个具体实训项目:项目一、网站规划;项目二、网站首页制作;项目三、网站首页美化;项目四、网站二级页面制作;项目五、网站页面特效实现;项目六、注册登录表单功能的实现;项目七、数据库的选择和连接;项目八、对数据库数据的修改操作;项目九、网站测试与;项目十、网站整体的管理和维护。

4.教学模式的设计

本课程教学模式采用了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组教学的教学手段。课程整体设计分为了四个阶段,具体每个阶段的设计和实施如下:

第1阶段:案例引入,提出问题。通过案例演示,提出问题,讲解案例应用背景,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第2阶段: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具体实施的过程是将案例分解为若干个可行的任务,然后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逐步完成案例的制作。

第3阶段:归纳总结,引申提高。在每次课结束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对本次课的意义、重点、难点、易出错处等及时进行总结。

第4阶段: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每次教学结束时,及时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复习巩固,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触类旁通。

5.考核方式设计

对《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课程实行课程项目的考核方式势在必行,即对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或技术点采用教师给出项目要求或参考项目需求的方式,让学生分组选择项目或者自己调研确定项目,小组合作进行项目规划和页面设计。

本课程项目注重学生工作过程的考评,项目分为几个任务,每个任务完成后,需要提交相关的技术文档资料和成果,各个小组分别进行考评,采用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组员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总成绩为各个任务完成的百分比之和,总体分配如下:

总成绩=调查与规划5%+构建新系统逻辑模型15%+系统的设计10%+系统实施55%+系统运行和维护15%

四、教学建议

采用项目教学法,融教、学、做为一体。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大致为1:5,建议64学时。在组织形式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每个小组5~6人,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以分工合作方式,以规范的企业工作流程遍历项目调研、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要伴随任务的实施,课堂活动应体现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思路,教学活动参照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大体按照:“1.获取信息、明确任务。2.制定计划、安排进度。3.选择方案、做出决策。4.任务实施、完成工作。5.对照要求、检查控制。6.总结评估、提出改进。”6个教学步骤来设计,使学生了解工作过程的规律,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工作方法。

针对每一个任务,学生认真阅读任务书,对任务的内容、解决方法、学习重点、考核标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根据任务书的具体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参考文献

[1]李倡平.高职实训基地功能定位与建设原则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4.

[2]刁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

[3]黄荣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篇6

********************************************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热门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保定学大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4(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 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保定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1、保定学大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4

【中央峰景校区】——保定市 新市区【山水华庭校区】——保定市 北市区【七一路教学点】——保定市 新市区

2、保定聚智堂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1578

【诚明校区】——保定北市区【少年宫校区】——保定新市区【新市场校区】——保定新市区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学大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中考、高考命题和阅卷任务。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

教育心得:

篇7

一、引言

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硬件也更新频繁。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深入现代化企业的各个领域,职工计算机培训更是学无常态、教无定法,如何针对各个层次需求,卓有成效地进行职工计算机培训,成为摆在微机培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的体会是:做好三件事,找准起点、选对教材、活用教法,是提高职工计算机培训成效的有效途径。

二、方法

(一)找准起点。职工计算机培训面向的对象主要是来自企业各基层单位的职工,他们的工作性质、文化水平与计算机基础知识都参差不齐,因此,为培训课程选取合适的起点尤为重要。如果起点太高,开篇第一课讲得过深过难,学员听不懂,往往会产生畏惧、厌学的心理,失去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如果起点太低,学员一堂课听下来,全是他们已经了解掌握的知识,便会认为培训内容太简单、内容过时,不用好好学习,失去参加培训的热情,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学员的进一步学习。培训主讲教师在备课、讲课之前,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培训班学员的年龄、工作情况和文化程度,这些能反映学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了解学员接触、使用计算机的情况,这些能反映学员的计算机基础如何,应用能力如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培训班中大多数学员为主体确定出整个培训班的起点,以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程度浅、水平低的学员有所收获,程度高、能力强的学员有所期待,让大家都有收获。

(二)选对教材。企业职工计算机培训以短期培训为主,没有固定教材,也不能采用大专的计算机教材,教师根据培训目标为学员选取恰当的教材,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目前,计算机普及教育方面的书籍名目繁多,内容大同小异。从编排风格上大体分为以下三类:1.操作指导型:编者以简单实例操作为主线,操作步骤编写详实,插图丰富,它适用于低起点、无相关使用基础人员的入门培训。2.深入提高型:编排突出“新”字,以界面中主要菜单功能项为主线进行介绍,内容侧重于软件特色功能、操作技巧及深层开发应用的讲解,它适合有一些相关软件使用基础的人员学习时运用。3.蜻蜓点水型:编排上从安装、界面到菜单功能面面俱到,却处处不详。这类图书对于入门者而言,缺少可操作性,对于已有一定基础者而言,缺乏深度和系统性,多数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证培训的考试专用书。

因此在职工计算机培训教学中,为提高计算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技能性,最好选用可操作性强,能和企业日常工作结合,带有实践操作项目的计算机实用教材。

(三)活用教法。恰当的起点、合适的教材,还要配合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员真正学有所得。计算机教学既要借鉴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要充分发挥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常见的比较有效的几种教学方法有:1.项目教学法: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真实的生产应用中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作任务。2.形象比喻法:借助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介绍有关计算机的抽象概念和原理。类比学习法:从功能相近、界面差别不大的诸多软件中选一个作详细讲解,在学员掌握的基础上,只需讲解其他相似软件的不同之处,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可对同类软件作全面的了解、掌握。例如:详细讲解Word之后,在指导学习Excel、PowerPoint时只要说明相同与不同之处,就可以使学员基本掌握有关知识。3.应用扩展法:在常见的各种计算机软件中,很多应用程序功能不同、操作界面和处理对象不同,使用操作方式不同,但操作思路、基本步骤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讲授时,教师可以把相关思路从一类扩展到其他类,引导学员学会触类旁通。4.演练结合法:在计算机实训室进行培训,配合电子教室教学系统,把教师的讲解、计算机操作演示与学员的上机操作练习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在练中学,学中连,练后有总结,螺旋式上升。

篇8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138-02[ZW(N]

[作者简介]陈丹婉(1978―),女,浙江台州人,本科,浙江省台州市图书馆工作人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

一、参加计算机培训群体的特殊性

第一,参加培训的老年读者都有明确的目的,有人要求能和晚辈QQ聊天,有人要求自己能上网浏览新闻、听音乐、看喜欢的视频……对自己需要学到什么内容和方法,他们非常清楚。

第二,老年读者的学习热情非常高,而且能坚持。我馆一期培训有六节课,每周一节课,每节课约两个小时,参加培训的老年读者从不迟到早退,课堂上遇到不懂的也会主动询问教师。很多读者会在课后带着读者证到台州市无障碍图书馆上网,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三,目前参加培训的老年读者在年轻的时候没有接触过电脑。尽管有些老年读者是退休的知识分子,但他们的计算机技术都是零基础。电脑键盘上大部分是英文字母,大多数参加培训的老年读者要从熟记英文字母开始。

第四,老年读者的记忆能力与年轻人大不相同,有些新知识刚学完就忘记了,他们在记忆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培训方式的针对性

计算机内容博大精深,应用知识不仅多而且广。因为老年读者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融入当前的信息化社会,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丰富多彩,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台州市图书馆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了调整。

(一)教材调整

1.计算机基础介绍。包括认识电脑的外观、开关电脑的正确操作(启动电脑、关闭电脑、认识鼠标、使用U盘)、认识操作系统(认识桌面图标、认识任务栏、认识窗口、打开程序)。2.打字基础。包括键盘的主要功能、操作的姿势与指法、各种输入法。3.计算机上网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1)介绍上网前的准备、认识上网能干什么,包括如何关闭、放大、缩小页面;页面过长,如何查看整个页面;页面字太小,看不到怎么办;怎么收藏页面;如何搜索图片;如何下载图片)。(2)新闻资讯全接触:如何查看新闻详细内容、如何阅读数字报等内容。(3)使用网上媒体:如何上网听音乐、看视频、看电影和电视剧等内容。(4)使用QQ聊天:如何申请QQ号、如何添加朋友、如何发送表情图片等内容。

(二)选择特定的教学

年轻人学习计算机时,大多没有专门学习过鼠标、键盘的操作,教师也会认为这是很简单的,可以忽略不教。但是对于老年读者来说,鼠标键盘的操作不好掌握,有时双击太慢成了两次单击,有时一点击鼠标就偏离目标位置,有的老年读者过了很长时间还分不清左击、右击和双击。教师在课堂中,会多次提醒老年读者眼睛一定要盯着光标和目标的位置。教师的反复强调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老年读者掌握鼠标操作的时间,也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因为生理原因,老年读者动作笨拙迟缓,要想很好地掌握鼠标、键盘操作等基本技能,离不开反复练习。如果教师在一些细小的环节能运用好的方法,培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老年读者刚刚接触鼠标操作时,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玩翻纸牌游戏。老年读者对玩游戏都是有兴趣的,当他们游戏玩得熟练的时候,鼠标操作也掌握好了。教学结束时,教师还会布置作业,让老年读者在回家以后不断练习,家里没有电脑的,台州市无障碍图书馆免费为读者提供上网场所和设备,好学的老年读者会结伴而来,不断练习,效果显著。

三、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第一,将课堂教学进度放慢,耐心地等老年读者一步一步理清思路,对于他们理解能力下降以及动作迟缓表现出足够的理解与关爱。随着年龄的上升,老年读者注意力下降,影响他们在课堂上学习新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放慢教学节奏,每个环节之间都留一定的时间给老年读者吸收、理解教师讲授的新内容。教师讲授新知识后,要及时询问学员的学习情况,或者走下讲台到学员中间,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调整讲课节奏。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大的耐心,要确认前一个步骤或程序已经被学习者了解,然后再继续下一个教学要点。教师还要注意说话条理清晰,尽量放慢语速。

第二,重复讲解新知识、新概念,教师反复演示并要求学员不断反复练习操作。因为老年读者上了年纪,接收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他们一边要维持注意力学习新知识,一边要排除与新知识无关的旧知识或生活经验,这样学习起来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不断重复同一概念,而且要一边讲一边操作演示,这样就留给老年读者强化并记忆新知识的时间,能够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知识。另外,每次培训开始时,都对上一次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在讲授新知时,如果要用到旧知识,也应该及时帮助老年读者复习旧知识。这样既有助于老年读者理解新知识,又有助于他们记忆旧知识。在老年读者计算机培训中,重复讲解和反复演示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三,讲课语言尽量贴近生活,不要单独出现老年读者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因为他们大部分人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知识水平相对不高,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尽量使用比较生活化的语言,当然,专业术语的说法也要提及。例如:当我们要输入文字时,授课教师在表达将光标移动到输入栏时,除了说你看到“光标闪动”,也可以说你看到“一小竖一闪一闪的”。这样老年读者很快就能理解授课教师要讲解的概念,也很快就能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教师在授课时还可以使用“趣味联想记忆法”。例如,“文件”“文件夹”这种说法对老年读者来说不好理解,也不好记忆,教师在讲授时就将“文件”“文件夹”比作“货物”“仓库”,因为是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老年读者一下子就理解并记住了。

第四,在课堂操作过程中,老年读者一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耐心地帮助解决。台州市无障碍图书馆的老年读者计算机培训班最大的特色是拥有一个“义工团”,这些义工在有时间的时候都会来协助教师授课,每节课一般都有3~5个义工参加。在老年读者计算机培训的课堂教学中,义工一直站在老年读者旁边,根据他们的实时反应,及时而耐心地回答他们的疑问,并将主要问题反馈给授课教师,这样,教师就能调整教学进度,把握教学内容。由于参加培训的老年读者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比如在学习上网搜索视频时,有些学员喜欢看广场舞的视频,有些学员喜欢戏剧视频,有些则喜欢看热点新闻视频,对于有不同需求的老年读者,在全班统一讲解的基础上,义工会有针对性地对有要求的老年读者讲授特定的内容,从而满足他们的需求,增强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第五,鼓励老年读者。鼓励是激励人前进的最大动力,老年读者也需要鼓励。老年读者由于思维、记忆的衰退,学习新事物比较困难,并且因为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需要面对诸多困难,例如,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经常生病;过去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担心学不会等。这时,教师的一句鼓励,甚至只是一个鼓励性的微笑,都能给予他们学习计算机的信心。表扬应该随时在课堂上呈现:对于一些接受能力强学得快的老年读者,也可以请他们当“老师”辅导别的老年读者,这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不仅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还能给没掌握相关内容的老年读者提供帮助;对于一些掌握得较慢的老年读者,要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给予表扬,不断给予他们信心。

四、结论

很多老年读者都认为学习计算机是年轻人的事,即使有心想学也会望而生畏。其实,只要教师用心引导,在培训中注重老年读者的特点,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原则,认真做好教学的每―个环节,老年读者同样能掌握好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篇9

1 “高原现象”分析

1.1 培训层次乱

笔者参加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中,几乎所有的培训形式都不分学科、年龄等层次结构。各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出动,使培训降低了与各学科的整合,忽视了老教师的接受水平,导致青年教师积极性不高,不能满足各层次、岗位、学科教师的需求。

1)学科层次。学校不同岗位的教师对计算机培训内容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学校计算机学科的教师、非计算机学科的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等应用计算机的方式有区别。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的计算机学科教师有一部分是其他学科转行的,对这部分人员要加大技术培训(如校园网络、课堂广播),使他们能够胜任所承担的工作;非计算机学科的教师需要加大对计算机教学工具(如PPT、白板)的培训;学校管理人员由于业务需要,要加大对各办公软件(如EXCEL)的培训。在培训时,部分培训学校没有认清实际,搞一刀切,不将参训教师分清学科层次就盲目培训,使很多参训教师不能学以致用,甚至学到的知识不能用。

1.2 年龄层次

目前阶段,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普遍不均等,老教师、中年教师还占有相当一部分比重。各年龄段教师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学习进度有差异,各自对计算机培训的需求也不一样。老教师需求计算机公共基础与应用基础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操作熟练性、巩固培训;中年教师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培训与技术基础培训,特别是一些计算机常见问题的处理;而对于各农村中小学校的青年教师与每年招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整体计算机水平远远高于学校原有教职工的平均水平,他们更多需求的是对计算机新技术、新事物的不断开发与创新。

不同年龄阶段共同培训的形式,没有根据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实际需要与可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很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各自的需要。

2 培训实效低

部分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已经进行了多次计算机培训,但是在某些农村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室里,仍然会出现一位学科教师上课、多位教师齐上阵的局面。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便是针对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实效低,其中,培训内容重复、缺乏计划性,重理论、轻应用便是直接原因。

2.1 重复,缺乏计划性

长期以来,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培训,缺少必要的直接领导部门,不能指导各地的培训工作,使培训活动处于无组织无领导状态。培训全凭个人意愿,学校安排,上级要求。培训活动缺少师资培训计划,无步骤、无重点、无培训教材。每次培训活动涉及的广度都很广,许多内容重复培训。由于无计划,培训不能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形成系统的计算机培训。每次培训,时间短,任务急,没有长期规划,形成稳定的学习过程,导致培训效果不佳,于是再次开展培训,形成重复循环。重复培训,浪费时间,无形中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负担,部分教师对计算机产生畏难、厌烦情绪。

2.2 重理论,轻应用

计算机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是计算机的使用者,而非制造者和开发者。他们最需强化的是计算机操作能力,而非理论知识的大量积累。那么,针对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就要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知识教学为辅。然而,许多培训活动重点偏离,不注重讲述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方法与技巧,没有留给教师充分的上机时间,而是花大力气搞专题讲座,搞知识细化。结果培训结束后,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只能自己钻研笔记,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一部分教师似是而非、不会用,一部分教师理解、用不好,不能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 解决“高原现象”的对策

解决“高原现象”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必须分析农村教师当前的培训现状以及教师对待培训的心态,深刻认识“计划”面临的艰巨性,从而找到舒缓之法,让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柳暗花明又一村”,顺利渡过“高原”。

3.1 以受训教师为中心,关注受训教师需求

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目的在于期望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授教养中的实际问题,改良教授教养方法,优化教授教养效果。因此,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培训效果的要害所在。所以应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各种方式进行培训,需要剖析通过调研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这是制订培训方案内容的重要依据。前期调研工作必须以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同时征求教师对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教师团队组成、培训方式及培训手段上的基本要求。因为培训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他们的学习风格及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制定的培训方案和内容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3.2 针对差异,分层培训

根据中小学校的区域差异、教师的年龄现象以及资源配置情况等进行灵活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教授教养安排。通过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然后把问题汇总,再对那些教师迫切需要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授教养。培训工作可从骨干教师和勇于探索的教师中优先展开,尤其是那些已具备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有条件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的领军人物,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励自己,并引领更多的教师在培训活动中前进。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说课、评课等评比活动,或教学课件、论文成果的展示,并抓住这一契机,让那些有张力的学科教师从中凸现出来,从而影响整个培训系统的发展态势。又如校内某些学科组师资力量相对较强,教学和科研较为突出,应着力将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实践,实现学科教育技术应用的优先突破。

篇10

在我成长的十几年中,我感谢的人有有很多很多。首先感谢的老师是原来班主任李老师,因为李老师对我的帮助实在是太多,问寒问暖,每当我有困难时,李老师尽老师能力来帮助我。我还能读动漫专业,都是李老师那无私的帮助。

虽然李老师不教我了。可我还记得李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和上课的情景,让我回想起是那么的回忆无穷。因为我在学习生涯中,是我遇到唯一帮助我、教课吸引别人又有严厉的好老师。

也要感谢其他帮助我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帮助,就不太可能让我知道怎样感恩和对一件事负责到底的那种毅力。

接下来,我感谢的老师是2008年劳动局开设的低保子女培训计算机培训班的金昌成老师和姜明顺老师。因为我在计算机培训班学习中,金昌成老师和姜明顺老师是认认真真在教我们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知识。与此同时,金昌成老师和姜明顺老师对我们一种说不清的关爱。只要我们有不懂得地方,金昌成老师和姜明顺老师会再次讲解。直到听懂。

虽然开学(是指秋季开学)到课程结束前,没怎么去学习,但是我对俩位老师的感谢之情不会变,因为老师的教学的认真,对我们的关怀,是我无法忘记。

虽然那时金昌成老师和姜明顺老师教我们知识短短几个月,但无法忘记对我们的关怀。如果还能继续学习的话,我要好好珍惜学习机会和老师所讲的知识。

计算机培训班的学习结束已经快一年了,可我无法忘记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快乐。

培训班的学习已经结束,我会好好利用老师所讲的知识,来报答俩位老师的教育之恩。

在这里,我向金昌成老师、姜明顺老师和班主任李老师说一声:“老师,您们辛苦了。”

我祝愿三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我还要感谢的是我的同学,是你们让我懂得了友情,懂得有人陪伴,互相倾诉的快乐。在这里,我跟同学说一声: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让我懂得人生的美妙时刻。也让我懂得怎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还有感谢的是我的俩位朋友,虽然我们刚认识俩个月左右,可是他们让我懂得了朋友之间的友谊。也让我懂得朋友之间的那种依赖和朋友之间的倾诉。我有了这俩位朋友,使我快乐了许多。因为和他们在一起,多多少少可以把烦恼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