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36: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人物通讯的特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Key words:The communication writes character communication event communication work directory style communication
通讯,是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方法详细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或问题的新闻体裁。通讯报道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或一件事有联系的几个侧面。它要求在描绘与叙述相结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地再现新闻事实的现场与人物,较充分地表现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结果、影响,较形象地表现其内在规律,并取得使人如临其境、如经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特殊新闻效果。
通讯和其它新闻体裁一样,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新闻性。通讯是一种报道性的新闻文体,它与文学创作、历史故事的区别之一,是它的内容具有新闻性。即,它所报道的人应该 是新闻人物,所报道的事应该是新闻事件;它必须真实可靠,强调时效性。如果报道人物,人物要有时代感;表现人物时代精神的材料,不仅要典型、合乎逻辑,而且要生动、形象、具体;要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基础与思想境界。如果报道某一事件,这一事件应具有新闻性、政治性、时效性、生动性合一的特点,看它有无普遍的、典型的或较深刻的教育意义。有些事看起来“热闹”,但并不具备上述特点,因此,没有写的必要。
二是形象性。通讯不仅要用事实说话,还要求用形象说话。人物通讯要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行动与思想,表现时代的脉搏,展现人才辈出的时代画卷,用活生生的人物及其行动,再现特定形象与现实生活,从而感染和激励读者。事件通讯要有与事件有关的人物群像,风貌通讯则要有活灵活现的景物形象,真正做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三是评论性。通讯不仅记叙事实,还可以通过议论、抒情的手法表明作者的倾向,表现作者明显的感彩。当然,并非写通讯都要有议论和抒情,这要根据题材而定。有些通讯如工作通讯与工作研究等其容纳量较大,内涵丰富深刻,除了一般地叙述事实,还需要适当运用议论和抒情,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意义、深化其主题。通讯中的议论与评论文章不同,它是精彩事实的升华,全篇乃以记叙为主。通讯中的抒情与散文也有区别,散文中的抒情以抒发作者的情怀为主,而通讯中的抒情则是缘事而发,多是和感人之处的点睛之笔。
通讯写作中的四种分类:
(一)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指以反映人物活动及其思想为对象的通讯。常用的结构方法有:
1、传记式。按时间先后顺序写人物的成长过程,或把人物的成长过程或经历分为几个阶段,然后把每个阶段中的典型性强的事例组织起来。
2、故事组合式。它是以典型性强、故事性强的事例为结构单位,有的只选取人物成长过程或成熟后的二、三件事动笔,通过二、三事来透视一个人物的个性、思想、品德,如《万里不停步――记老甘祖昌二、三事》就是一例。有的则将人物的事例先行分类,将相近的或按品德、思想的各个侧面、各种表现来分类组合。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样的结构,也叫分类组合法。
3、主题组合式。完全突破时空和事例分类的一般限制,按事物的内部的逻辑性,按主题的表现、展开以及进一步开拓的顺序来组织材料。
4、缘事显人式。即通过事情或工作进展本身来显示人物。
5、群像组塑式。强调在一定的画面下,用一个个特写镜头再现人物,全篇有如一组一组的塑像。它可以用于一个人若干典型镜头的有机连缀,也可以用于“群像”的“雕塑”。
6、印象式。即印象记的结构法。它是随着访问的深入和对人物感觉、认识的层次而逐步展现人物的。这种形式,可以有环境、气氛、心理、对话的描写。
7、小故事式。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断,通常表现一人一事,线索单一而有故事情节,短小精悍,生动活波。
另外,还有特写式、速写式等结构方法。
(二)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它重在记事,以形象地、相对完整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揭示其影响及意义为已任;也可以把全过程压缩成概括性的叙述,还可以把事件中的某个片断作突出的描绘。
(三)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通过典型事实来反映研究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情况;反映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和尚未解决的各种问题,对一些新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
《采访札记》、《记者来信》,都是工作通讯的一种新的变通形式。它在取材、写法、叙事口吻上,都有着更大的灵活性,笔法也较自由。
主题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结尾才有依据。
材料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人与事: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作方法可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采用描写、议论等写法,只要运用得当即可。
4.校园常见的通讯
(1)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社会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2)事件通讯
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例文:(1)
9月25日晚,我院计算机科学系“《系统理论》硕士点考研动员大会”在讲学厅208室召开。出席本次大会的系领导有系主任陈潮填教授和系副主任谢赞福教授。本次大会面向的对象主要是03级毕业生。
大会上,陈潮填教授就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发表了重要讲话:1、为什么考研;2、有没有资格考研;3、考什么;4、怎么考;5、考上研究生后学习什么内容;6、考上研究生后可以做什么工作;7、本学科点《系统理论》硕士考点的基本情况。其中,他也指出了本院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分析了目前我院学生与外校学生的差距与优势所在。陈潮填教授精彩详尽的报告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在场毕业生,激起他们报考研究生的热情。
在讲座完毕后,陈潮填教授和谢赞福教授还就在场毕业生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详尽的回答。
暨本次动员大会,我院考研将于10月10日开始网上报名。相信经过本次动员大会,我院我系将回有更多的同学参加报考“《系统理论》硕士点”。
附:普通通讯稿三步走:
(一)标题
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
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书”。
(二)称呼
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三)正文
应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
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地行动。
2.写清楚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均须一一写明。
(四)结尾
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五)落款
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通讯稿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文体。
(一)通讯的特点
⒈严格的真实性。
⒉报道的客观性。
⒊较强的时间性。
⒋描写的形象性。
(二)通讯的种类
⒈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⒉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三)通讯的写作
⒈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结尾才有依据。
面对浩如烟海的新闻资源,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须“借我一双慧眼”,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新闻报道,以此作为阅读教学的补充读物。机遇终于不期光临,我读了《湖南教育》2012年4月中旬刊重磅推出的人物通讯——《向日葵女孩:因为心中有个太阳》,心灵受到强烈的撞击,仿佛触摸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我想,这篇通讯至少有四个理由可引入语文课堂。一是通讯的主人公何平与九年级学生一样,同为90后,学生阅读,容易拉近彼此间心理上的距离;二是何平是湖南本土产生的新闻人物,学生对她易产生亲切感;三是何平身上所彰显的精神,恰是对当今中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的弥足珍贵的活教材;四是这篇通讯以语言质朴、细节感人见长。学生读它,不会有阅读障碍,且学生已在八年级学过人物通讯,对通讯的文体特点已有所认知。
我把这篇通讯引入课堂,采用“读”“写”“说”“评”四个教学环节。
读原文,整体感知。因原文较长,我要求学生速读,从整体上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速读时边读边勾画文中感人至深的细节,并画出富有哲理性的语句。
写感悟,走进文本。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以自己感悟最深的东西为切入点,联系自我的生活经历或写成读后感,或写颁奖词、短文或小诗均可。
而作为中铁二局新运公司石武项目部,这样的生产施工单位,新闻写作更是起着记录生产、描述施工、阐述人文风情和烘托单位氛围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新闻写作是一支笔,一支软性却强有力的笔,它记录的不仅是当下,更为日后的施工生产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人文积淀。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思想宣传这一条途径的话,只能证明这个企业没有文化基础,没有人文建树;而一个思想活跃且氛围和乐的企业,很多时候就需要新闻写作来记录它存在的真实感和质朴性。
所以,新闻写作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有其重要,而对于中铁二局新运公司石武项目部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基于两年来项目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自身的一些写作经验,现在来浅谈一下对于施工现场新闻写作的认识和收获的感触。
一.新闻写作的种类
新闻写作的对方繁多复杂,但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四点,这也是工地新闻写作的主要着手点。
1.工作通讯
对于施工单位来讲,工作通讯是最主要的一项表现形式,因为它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施工生产的各个重要环节。通过新闻通讯的形式,以最快捷,最方便的形式传达给他人当前的工作情况。
在石武项目部开展工作的两年多当中,工作通讯稿尤其多,比如:《石武项目部箱梁架设突破600孔》《石武项目部元氏制梁场提前51天完成制梁任务》《新运公司石武项目部新年箱梁预制拉开大幕》《石武项目部CRTSII型轨道板单日灌浆创全线新纪录》等,都是比较成熟的通讯稿内容。其中都以较为精准的通讯稿语言,短小精炼的形式表现了当下石武项目部的施工生产进度和在其中收获的工作成绩。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以重大的或者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它是记录新近发生的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事情。在事件通讯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事件的的条例、线索的清晰、语言的言简意赅和鲜明生动,要有重点有突出地将事件叙述清楚。
事件通讯稿也是石武项目部宣传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类似的内容也非常多,比如:《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莅临石武项目部视察工作》《股份公司安置部长吴海强一行到石武项目部进行安全质量专项检查》《石武项目部开展“廉洁从业指导手册”授书仪式》《炎炎夏日送清凉,石武项目部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再次深入》等,都是比较优秀的事件宣传通讯稿。它们都以明晰的语言阐述了石武项目部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主要事件,清晰地表明了该部的工作态度和生产成绩,较为突出地向外宣传了该部的事件存在。
3.风貌通讯
风貌通讯只要是以小见大的叙述形式,通过一个事例的存在,表明整体的状态。所以一般选用的都是常见的细小的事例,但是却从从小见大,以一隅看整体。所以石武项目部中的一个分时段存在的事件,也会反应出其整个项目的人文气氛。
石武项目部连续两年获得和谐项目第一名的成绩,这充分证明了该部在人文建设方面的突出成绩和作为,所以这方面内容的通讯稿,更能直接地表明该部的和谐气质。比如:《石武项目部举办“庆祝中铁二局成立60周年暨第三届企业文化节”系列联欢会》《石武项目部举行“庆五一迎五四”趣味运动会》《心系灾区,石武项目部为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降半旗致哀》《石武项目部欢庆“三八”妇女节方式多,女员工福利深入工作根基》等,这些表现石武项目部风貌的通讯稿都较好地为该部赢得了口碑和赞誉,将该部发展的点滴记录下来,并营造了和谐、积极、向上、团结的大氛围。
4.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形式,是以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特点特质,来反应他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在报道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但是要做到突出重点,反应阶段,用特定的场景、简单的笔触,把人物描绘出来。当然,这也是企业当下形式的侧面的报道。
选择典型是我们在进行人物通讯过程中的主要手段,要将其具有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事迹材料表述出来,令读者有举一反三,看现象知本质的感觉。在工作中,涌现了大批的优秀的工作人员,所以类似的通讯也不胜枚举。比如:《项目上有了全能兵》《项目经理杨格的“格”式管理理念》《石武项目部工地上可亲可敬的工会“妈妈”》等,这些通讯稿都以质朴的语言描述了石武项目部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代表和典型,这也能从侧面很好地反映出石武项目部的人文风貌和工作特质。
二.新闻写作的特点
新闻写作和一般的文学性写作不同,文学写作强调的是文学性,更突出的是浪漫的文笔和虚拟的情节,而新闻写作的特点则与其大大相反,它要求高度的真实和语言的精简,在短时间内令读者充分获得新闻线索和信息本身。
1.形式短小精炼
新闻的短小精炼,这是新闻写作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因为短小精炼的形式,才便于读者迅速及时地捕捉到新闻报道的事实。长篇大论的形式,不符合新闻写作时效性和当下性的特点,所以这一形式特点已被淘汰。
2.语言生动简洁
新闻写作有它特质的语言,那就是生动、简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拖泥带水,不重复出现,这样的语言才能吸引读者,也才能最准确地表达新闻事件本身。而浪漫的、曲折的、华丽的语言,根本不能将新闻事件的精髓抓到,所以这样的语言是新闻写作中很大的忌讳。
3.结构独特倒置
新闻写作的结构不同于文学写作的倒叙、插叙、总分等性质,而是要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新闻稿件的最前头,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的关注程度分前后做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才是读者阅读过程中真正要捕捉的内容。这是新闻写作的倒置结构,也是它的特有结构。
4.叙述详细深入
尽管新闻写作形式短小,语言精练,当不表明它就是肤浅的表述,新闻通讯一定是详细且深入的报道。类似那些表面化的、毫无内容而言的新闻写作是完全不合格的,只有生动的形象,感染力的语言,才能将新闻说到位,说到点子上,才能真正吸引读者的眼睛。
上述的新闻写作的特点,都制约并很好地服务了我们写作新闻通讯的内容,它们不仅让通讯员明确地规划了下笔的范畴,更明确了通讯员写作的角度,这样写出来的通讯稿才是可观的。
石武项目部历来重视新闻宣传通讯这项工作,所以专门举办了通讯员培训班,接近二十名的专业的通讯员在培训班中都收获了不小的进步,这也充分保障了石武项目部文化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
谈及写新闻,不少人常会觉得新闻报道有时“无物可写”;有时东西值得一写,但一提笔又无从下手;有时觉得手头的素材都很重要,难以取舍,于是来个“信息”大堆积,结果稿子投出去却见不了报,觉得上稿很难。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过。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首先应解决如何发现新闻?其次是解决如何撰写新闻?最后才是如何提高上稿率?
首先,如何发现新闻
新闻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对于每个人来说,有的人感觉得到,有的人却熟视无睹。为什么?这就是“发现”因素在起作用。
那么如何从纷繁的事物中发现新闻线索?我觉得要练就一双“火眼金星”,要从漫无边际的沙海中淘出金子来。这是我们从事新闻写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可以说是一种起码的素质要求。否则,就是新闻在你身边,你也可能发现不了,而与之失之交臂。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去发现新闻?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信息网”。一个具有较强新闻敏感的人,往往有着广泛的信息来源渠道,以保证其新闻资源的迅捷和丰富。只有有了广阔的信息源,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二是苦练“识金术”。俗语说:“功夫在诗外”,“处处留心皆文章”,对于新闻作者来说,大量新闻线索都是在平常的观察中随机发现的。所谓新闻敏感,通俗地讲就是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别人没注意到时你注意到了,或者说在别人发现之前你抢先一步捕捉到了。这就要求你有“点石成金之术”。从事新闻报道的人每时每刻都要象猎手一样,耳聪目明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不要让每一个都有可能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从身边溜走。三是学会“换角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观点。在发现新闻线索的过程中,每一个观察者都有自己的视角切入点,也就是新闻角度。很多情况下,稍微转换一下视角,你所要解决的“写什么”的问题便变得极容易操作了。素材与视角的关系,往往在于我们独特的把握之中,大题材经过小视角的放大,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想从纷繁的事物中发现新闻线索,还应该掌握新闻线索的特点。每个时令、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这就需要根据季节特点,发掘有价值新闻。系统内外活动很多,这就需要善于从各种活动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党和国家的政策、措施也是我们挖掘新闻的好线索。各行各业、各个岗位的工作特点,也是有价值信息所在。所以,每个通讯员要充分利用岗位优势捕捉新闻线索,从日常工作中找到好素材,提炼好新闻。
其次,如何撰写新闻
如何撰写新闻?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首先起一个醒目的题目。文题如文眼,读题而观全貌。现在的读者大都是只读题不读文,对感兴趣的题目再读全文,探其究竟。前面也说过,标题很重要,能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就得看你起得题目是否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是否能引起读者想往下看的欲望。其次,在导语上作文章。导语一般在第一段。导语往往说明的是事件的结果。它通常用简要的话来说明全文的主要思想或事实,让人一看就知道主体中要说的是怎么回事。好的导语,能引人入胜。最后是写好主体和结尾。通常按“五个W”要求叙述一件事件的经过。主体的写法有顺序、倒序、插序等写法,但一般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突出、最需要表达的部分放在最前面。所以有“倒金字塔结构”和 “非倒金字塔结构”之分。
同时,也要注意一下新闻体裁的应用。目前,我们常用的有消息、通讯、速写等。当然还有图片新闻、短讯、新闻特写、评论、言论、调查报告、广播电视新闻等,这些用得不多,也就不多说了。下面重点说一下前面三种。消息的写作是我们目前新闻写作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因为它简洁、迅速,既容易让人接受,也容易上手。写消息一定要注意体现实、快、新、短的特点。它的结构通常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结尾五部分组成。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把一件事客观地叙述清就可以了,不要发表感慨,不要过多地描写。通讯的写作就比消息要丰富、具体、形象的多。它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段,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通讯的标题也和消息一样,可有引题、正题、副题,主体部分就比消息灵活的多,特别是开头和结尾,比较讲究。通常通讯有人物通讯,就是写人物的通讯,一般写的都是在社会上有特殊意义的人,他们的精神、业绩,对人们有特殊的教育作用;有事件通讯,就是详细报道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事件的通讯,这种通讯重在记述和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相对完整的过程,显示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社会意义;工作通讯,就是报道工作中新鲜经验、探讨工作中的新鲜问题的通讯;还有就是概貌通讯,报道一方一地的社会面貌、风土人情,特别新成就、新变化为基本内容。速写的写作,它现在也是新闻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文体。它源于美术写生,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手法,引用到新闻写作上,就是对现场和人物的再现。它的特点短、快、现场感强,既不能像消息那样纯叙述,又不能象通讯那样详细、具体。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131-02
典型人物报道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类型,通过对具体人物的刻画与描述,往往更能引导社会舆论、弘扬正能量。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新闻报道要“多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1],观照高等学府的典型人物报道,从传统意义来讲更多地是“有思想”的作品,即以展现教育成果与大学精神为主。然而,随着新的媒介环境和高校传播格局的变化,高校典型报道也应加强创新,既要“有思想”,也要“有温度”“有品质”,典型人物报道既要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也要“以小见大”,展现师生群体的时代精神与蓬勃朝气;既要有通讯报道,还要结合新媒体特征,丰富报道形式,通过融合报道,增强报道的感染力与传播力。
一、新时期高校典型人物报道的类型
当前,高校典型人物的类型可从报道对象、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三方面进行分类。
从报道对象来看,教师和学生是高校两类人物群体,教师分为专职教师、兼职教师、行政管理和技术人员、工勤人员、退休教师等几种类型,学生则主要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和在职学生等。
从报道内容来看,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典型人物的报道越来越脱离传统高大上的宣传色彩,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越来越受到挖掘与关注,高校的典型人物也从业务能力强、学习水平高等一类典型人物扩展到具有典型特征的校园普通师生身上。从内容上看,高校典型人物报道更准确地可以描述为人物典型特征与故事的报道,典型人物不一定都是“思想水平高、学习能力强、科研能力高”的“全才”,普通师生身上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的特征,只要能展现向上向善的时代精神,能打动读者的或者能引起读者一些思考,也能成为其报道内容。
从报道形式来看,通讯报道是常见的人物典型报道形式,而在新媒体时代,为了更直观形象或更生动地报道典型,我们常常以文字通讯、摄影专题、广播电视甚至当前还可尝试网络直播等多种媒介形式报道典型。比如,摄影专题以展现典型人物在不同场景工作的组图,或者在一定时间跨度内的人物活动等。广播电视和网络直播等形式可更多地展现与采访对象的对话,这些对话与交流让报道摆脱概念化和抽象化,更加真实与可信。
二、当前高校典型人物报道的误区
1.先入为主。高校被社会认为是教书育人的象牙塔。象牙塔里的典型人物往往具有几项“刻板化”的特征,典型教师往往具有“教学名师+科研骨干+学生爱戴对象”等几项特征,典型学生则以“思想好+学习好+能力强”为主要特点。在这几项模式化特征前提下,高校典型人物从采访到写作的过程,都容易被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典型人物报道不是挖掘人物身上有哪些典型,而是根据论点找论据,判断先行,往往写出的通讯就成了模板化的人物。
2.仰视视角。高校典型人物往往是充满正能量的正面典型,采访报道这样的正面典型,容易出现仰视视角。当采访者带着敬仰和佩服之心与被采访者交流时,往往会过多相信其“一家之言”。缺乏多方位、多角度的深入采访,人物就会缺乏真实性、丰富性和生动性。
3.以全概偏。身正为师,学高为范。高校典型人物报道尤其是教师典型的报道,经常会由于人物身上闪光点较多而均衡用力,教学、科研、育人各个方面均有提及,但最终形成的通讯稿反而缺乏特色,难以吸引人。
三、创新高校典型人物报道的方法
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种传统报道样式,是最具影响力、最具导向性和最为常见的宣传模式[2]。在高校新闻舆论工作中,典型人物报道通过挖掘典型故事、汇聚感人力量、传递向上精神,实现着新闻舆论工作“以人兴文、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
当前,对高校典型人物的报道,应在克服先入为主、仰视视角和以全概偏等报道误区的基础上,立足时代和受众的特征,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等,增强感染力和传播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1.创新报道内容,增强典型人物报道的感染力
(1)把握“纵坐标和横坐标”两个思维空间
高校人物典型的挖掘,要把握“纵坐标和横坐标”两个维度。所谓纵坐标和横坐标,首先是指典型人物的选取要结合历史空间和时代特色。从历史空间这个纵坐标范畴来看,过去对高校典型人物的选取更多体现为“高大全”人物身上的榜样力量和宣传价值,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典型的标准逐渐多了一些人文化、个性化和多样化。教书育人的好老和三好学生能成为典型,科研能力强、课堂有特色的老师和有创新思维、标新立异的学生也能成为典型,只要人物能体现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涵盖的价值取向,就可以因其独特的特点而成为典型。
另一方面,从时代特色这个横坐标来看,高校典型人物的选取一定要具有时代气息。比如,在当前倡导大学校园学术清流、创新创业等环境下,关于“甘做学术冷板凳”的典型、创新创业的师生典型等,就具有较强的报道价值。
同时,除了典型人物的选取要把握好“横坐标和纵坐标”,典型人物在采写过程中也需要有“纵坐标和横坐标”思维。既要从历史的维度,将人物放到专业、学科等的发展过程中来写,也要结合时代眼光,写出人物在当前时代价值体系中的典型性。只有综合把握好这两个坐标维度,典型人物作品才能出思想。
(2)以故事叙事,用细节感人
如果说把握好“纵坐标和横坐标”两个思维空间,以凸显典型人物报道的深度,那么“以故事叙事、用细节感人”就是让典型人物报道有温度。
新媒体时代,人们阅读习惯的快餐化与平面化,使得新闻的采写、供给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典型人物报道作为通讯报道的类型之一,由于体裁的限制并不容易获得受众的青睐。这对人物报道的内容和方式都提出了许多挑战。就内容而言,故事化、图片化可能是当前人物报道内容的一大探索。
故事,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故事化的报道有血有肉,有事实的描述和情感的烘托,有思想的逻辑和有温度的文字,都会成为最走心的报道。无论是采写者本身还是阅读者,人们往往会通过一个个的故事来记住报道中的人物,通过故事来定义人物身上的特征,更进一步达到感染自我、感染他人的新闻舆论效果。
而故事的选取也不是随意的,无论是人物报道的开头、文中还是文末,故事的选择和呈现看似信笔拈来实则恰如其分。有的故事重在讲理,有的故事重在言情,有的故事则为突出生动和趣味,还有的故事一语双关、承上启下。
人物以故事动人,故事则以细节出胜,细节的刻画往往是故事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在典型人物报道中,精彩、生动而富含韵味的细节描述,更能突出人物的鲜明特征和真实形象。这对采访者提出很高的要求,如何挖掘高质量的细节,如何不留痕迹地呈现细节打动读者,都需要不断揣摩和考量。
对于高校人物报道而言,由于报道的主体和阅读的主体都偏年轻化、精英化,因而在故事的挖掘和细节的呈现中则更应下功夫。要把握好故事与人物报道之间的逻辑关系,注重故事的真实性、贴近性、趣味性和人情味,故事要从师生中来,注重对话性与平民性。
2.促进媒体融合,增强典型人物报道的传播力
传播力,即指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在新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尤其是高校典型人物报道有效传播的能力,必须通过媒体融合的方式得以实现。
《北大新闻传播评论》一书中,对“传播力”的定义为“传播的能力”和“传播的效力”两个方面,认为传播力就是指传播主体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实现有效的传播的能力[3]。就高校典型人物报道而言,要实现传播的能力并不难,在当前多媒体环境下,充分运用校园内外纸质媒体、广电媒体、新媒体等多种媒介进行全覆盖报道即可实现。然而,在这个青年人占比为大多数的高等学府,新闻传播的能力并不等于其传播的效力,要让青年受众看得见的同时,愿意看、主动看,实现人物报道背后真正的传播力。
媒体融合报道是前提。不同的媒体有着不同的传播特征与需求,纸质媒体以刊登深度类文字报道为主,广电媒体以对话性报道见长,新媒体又注重碎片化、可视化和互动性。针对不同的媒体特征,典型人物报道在策划阶段就要做到精准策划,传播语言、形式尽量贴台特征,实现综合信息采集、多种内容生成和多元渠道传播。
全媒体、多元化报道是融合性报道的一方面。在新媒体日渐兴盛的时代,互动性、参与类的报道似乎更容易受到青睐。在典型人物报道策划和传播过程中,如何吸引新媒体阅读对象及时参与和互动,既可以加强典型人物报道的传播力,也可能促成人物报道的二次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典型人物报道既要加强媒体融合,探索多元化报道形式,也要坚守品质,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以展现向上向善的时代精神为主,以此才能提高人物蟮赖墓信力和传播力。
参考文献:
不仅如此,三峡日报还提供了多项制度保证,如把典型宣传作为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实行重大典型项目负责制,要求领导带头进行典型报道策划,选派大员上阵采写典型报道,推行典型报道的激励机制,等等,表明狠抓典型报道是全集团的自觉行动。多组报道的成功也是明证。
米芾是宋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在涟水做官时,有人拿了唐代画家戴嵩的《牛图》沿街叫卖,米芾见了爱不释手,借了带回衙门,自己摹了一幅。看了戴嵩的《牛图》,越看越爱,起了私心,就把自己的摹本拿给卖画人了,米芾得了真本,正在高兴,不料第二天卖画人找来了,他说:“请把真本还给我吧!”米芾吃了一惊,连忙问道:“你怎么看出来的?”卖画人说:“我那真本的牛眼珠里有牧童的影子,这幅画里没有,一定是你临摹的。”戴嵩《牛图》中的童子影就是一个细节,它在整幅图画中,虽然只是一个细微的地方,但却是整幅图画的精神所在,有了它,才能区别出真假《牛图》。
绘画可用细节描写,文章也要有细节描写。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是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装饰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的描写。
1.肖像细节。即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阿累的《一面》写道:“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个细节,表现了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不屈的大无畏精神。
2.服饰细节。即描写人物的衣着打扮。鲁迅的《孔乙己》写道:“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作者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他很穷,又说明他很懒。不肯脱下长衫,是惟恐失去读书人的身份。这个细节描写,揭示他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他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揭示得入木三分。
3.景物细节。即描写细小的自然景物。伏尼契的《二六七号牢房》,写“我”被打得脓血淋漓、动弹不得的时候,“老爸爸”利用放风的时机采来了一小朵雏菊和一根青草。这一小小的景物,具有典型意义,它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是处于黑暗环境中对光明未来的希望。
4.动作细节。即描写人物的细小动作。魏巍的《我的老师》,写蔡老师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老师的这一细小动作,极富情趣地表现了蔡老师非常热爱孩子。
有篇学生作文《亲情》写道:“今天,家里吃蟹,父亲见我吃得很香,便把他那只也给了我,我吃完了,放下碗出去玩了,跑回家要球拍时,我发现父亲正在吃他刚才给我并被我吃得精光的那只蟹壳,生怕漏掉了什么。最后,实在在里头找不到什么,他又把饭填进蟹壳,津津有味的吃起来。”这段文字描写了吃蟹壳的细节,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5.心理细节。描写人们细微的心理活动。都德的《最后一课》写道:“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就这样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这段文字是心理细节描写。表现我上最后一课时懊悔的心情。
6.事物细节。即描写细小的事物,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柳青的《创业史》写梁生宝在小饭馆吃完汤面,喝了面汤,便取下口袋中的别针,掏出红布小包,再打开一层纸,才取出那五分钱。这个细节表现了梁生宝这个翻身农民一心为公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