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后记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8 10:36: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音乐教学后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音乐教学后记

篇1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中小学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成为普及基础音乐教育,实施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执行者、组织者。面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持续改革和发展,加强音乐教师入职后的再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就成为不断地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全面提高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必要保障和途径。因此,深入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职后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首先要通过职前教育既高等师范的学习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如音乐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所要求的相应的学历学位。职前教育为新任教师进入教学角色做好了专业准备,然而再好的职前教育也不能替代真正的教学,尤其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职后的教师教育通过对知识的必要的补充和更新以及教学能力的有针对性的提高,成为教师教育中更为重要的一环,它与职前教育构成了完整的教师教育机制,是教师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

2、加强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小学音乐教育已经在学科发展、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师作为未来人才的缔造者,自身的专业素质,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知识结构直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人。因此教师加强职后的再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探求新成果,才能跟上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3、音乐教师职后教育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首先,笔者对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调查显示,在119人在职音乐教师中,专科学历10人,本科学历106人,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以及以上学历占总调查人数的90%以上,其中70%是通过职后教育提高的学历层次。其次,现阶段的高等音乐师范教育在职前教育阶段,虽已取得从事教学相应的学历,但教学更侧重的是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职后教育则提供了大量机会通过教学科研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理解,消化,补充,更新教学理论,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职后教育更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可以说是事半功倍。职后的继续教育是教师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都直接建立在教师职后教育的基础上。

二、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和教师自身的终身发展都是以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与科研为基础的。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能不能迅速地调整观念,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职后教育能否跟上就成为了重要一环。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在职音乐教师职后教育和科研状况,能够更好地明确音乐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哪些需求和不足之处,以求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继续教育工作。

1、本次调查的119位受调者全部为专职中小学音乐教师,其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达到84%,中、高级职称分别为60%和30%,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90%,调查显示出我市音乐教师师资结构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方面均比较合理。结果还表明,调查中60%的教师对自身学术水平有继续提高需求,有90%的教师经常参加学科专业会议,有93%的教师定期参与学校及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一线中小学音乐教师们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必要性,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意愿,并积极参与其中。

2、调查也显示了职后继续教育客观方面存在的不足。首先教育内容覆盖面的狭窄,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教师的内在需求有所脱节。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内容,以教材教法和教育理论培训的居多,而调查显示现代化的教学技术、音乐制作技术如计算机音乐课件制作以及国外的教育音乐信息等是教师职后教育的最大需求。其次,由于各地区,各学校条件不同,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参差不齐,缺乏多样化,不利于职后教育的持续发展。对于音乐教师的职后教育应因地制宜,根据音乐教师对继续教育的不同需求,不同接受能力,采用多样的,多途径的培训形式,如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等。具体的如音乐教学公开课,音乐教育专家讲座,音乐教学论文交流演讲,进修性质的教学研讨等等。

三、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实施对策

1、加强职后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学以致用是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职的教师希望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针对性的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将学到的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立竿见影的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当中。美国成人教育教授达肯沃尔特所认为的“学习与生存密切相关是成人教育的特征,……也是成人教育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①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职后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它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实施者就应当密切关注在职教师的不同需求,关注当前教育的热点、难点,关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问题,有的放矢的加强教师职后教育环节。这种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育培训,可以极大调动教师再学习的动力, 提高工作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注重职后教育的时效性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到来,知识翻新速度不断加快。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层出不穷。而教师接受新知识是有过程的,这就容易出现教育滞后的现象。所以,对于在职教师的培训要关注当前,关注国内外最新的行业动态,反映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实时有效的培训,以最快的速度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使其教学能跟进时代的步伐,永不落伍,才能确保完成21世纪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3、教育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职后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特殊教育活动,他的内容必须是实用的,科学的,完善的,和教学前沿密切相关的。多样的内容必须要有多样的形式与其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所以形式不要局限于教研活动,公开课等单一的形式,要扩宽思路,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将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如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等。

教师的职后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事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工程,做好音乐教师的职后教育工作是保证学校基础音乐教学的关键。

注释:

①吴立宝、宋维芳、曾意:《教师继续教育的特征》,《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第18页

参考文献:

[1]刘丽主编潘海燕副主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

篇2

多媒体技术广泛地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深刻的影响,让语文课堂更加多姿多彩。那么在一节课中,多媒体技术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具备怎样神奇的魅力,以《桂花雨》一课为例,多媒体技术是如何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适度完美交融。

一、适时呈现,在想象中激感

教学时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特征,抓住文本关键词句品读,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激感。(1)激发想象,感悟“乐”。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纷纷落在我们的头上、颈上、身上,有什么感受?在再现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充满诗意的想象,引起心灵和情感的共鸣。(2)情景再现,喊出“乐”。出示动画和音乐,教师激情叙述。于是师生一起进入桂花飘落的情境中。学生纷纷举手,喊得入情: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在想象中美读,和作者同摇同乐,师生脸上洋溢着幸福,课堂上满载着快乐。

二、补充出示,在对比中体味情感

多媒体技术在理解课文重点,突破难点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的话时,课件出示补充资料,把家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进行比较。学生在一次次的倾听和解读文本中,读懂桂花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接着课件出示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假如我们来到作者母亲的身边,我对她说:这里的山真美,她会说……课件的呈现,让学生在感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文本中走出去,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从而体味母亲的思乡之情。

篇3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8-0027-02[ZW(N]

[作者简介]陆颖(1976―),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音乐教育审美价值的实现能力、音乐教育默会知识和音乐学科教学法知识的传递能力,是音乐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需要不断完善的重点,而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完善,是传统继续教育所不能承担的。于是一些新的模式便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校本培训与学习共同体,成为了比较突出的两种模式。

一、基于区域联动的路径选择

区域备课小组参与的主体是同区域的音乐教师,小组需专家的介入和引导,邀请音乐学科教育专家、音乐演奏专家共同参与,以防止“草根运动”,迷失方向。在备课小组内,大家地位是平等的,备课组长的作用是组织大家开展教研活动,共同开展研究。备课小组内成员的相互交往中,互相汲取自身所需要的养分,除了能对音乐教学激发更高的热情,对音乐艺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技能有更大的进步外,还可以通过相互交流与互动产生团体动力,发挥集体优势,解决在实际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完善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区域备课小组是有任务指向的,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类似,即同伴教师共同面对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我们倡导这样的研究模式: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方法―行动反思,着力点放在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案例,从小事件中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共同讨论,寻求解决办法。我们提倡教师们合作,让备课组中每个教师都发挥个性与特长,大家共生共补;每个教师都发挥作用,在集体中体现个人自己的价值。我们提倡教师们进行相互对话,彼此分享经验,交流困惑;开展集体的互助教研沙龙,使教师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做法、感受与更多教师交流分享,迸发出更多智慧火花。

定期开展音乐教师学习共同体教研沙龙。一是展示共同研究的成果,分享并为别人提供帮助,或是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带给更多同行,寻求更多解决的办法。二能聚在一起演绎共同的音乐爱好。以教学为中心的活动: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同课异构、开发课程等;以演赛为中心的活动:小型器乐合奏、小型合唱、舞蹈、集体观摩音乐会、音乐讲座等。

音乐是艺术,音乐教师是艺术的。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他们交流的内容可以是预设性的,但也可能是临时生成性的。可以设想,在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共同体中,他们交流教材中某一内容各自独到的教法;相互切磋歌曲的伴奏演唱或器乐、舞蹈、戏剧的表演;各自畅谈对某一乐曲音乐精神的感悟;相互介绍一些音乐文化和对音乐事件的见解;探讨对某一教学课题的研究;聆听音乐教育专家或艺术家的现场指导;相互慰藉在教学中的尴尬境遇;互相品味音乐教学中的心灵鸡汤,也可以你吹我弹,你唱我跳,共同演绎音乐艺术。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不断吸收新的信息与新的知识,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

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好的环境,更是为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推开了一扇崭新的窗。

二、基于网络平台的路径选择

运用网络平台,促进有效互动,一些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的载体,构建BBS学习平台,建立教育博客,教师之间构建一个虚拟又实在的“互动社区”,他们之间互为主体,在共享、开放的状态里实现有效互动。利用网络平台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现在已经有了好的实践,从形式上基本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利用网络交互技术,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间以网络的交互活动为基础,进行对话学习,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比如教育部的新思考网(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http:///),在新思考网平台上还专门开辟了音乐教师学习的地方(http:///)。在新思考平台,教育部组织过新课程的研修学习,全国的教师都可以集中到平台来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共同提高。在这些平台上,教师可以通过专题研讨、在线交流、BBS、视频教学系统,开展远程课堂教学研究交流活动,跨时空进行网上教研,为音乐教师实现更大范围的互动,实现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网上结识一些平时难以接触的音乐教育大家、音乐家,与他们进行网络交流,能大大促进音乐教师专业的发展。

另外,时下流行教师空间(博客)、微信,就是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空间(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这超越了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音乐教师空间(博客)或微信既是一种行动研究过程,也是一份行动研究档案。教师用这些来记录个人生活和思想体验,记录教案设计、课堂实践、教学后记、课程资源,记录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件。通过这种以时间为坐标的轨迹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工作和研究的进程;通过过程的分析,了解发生了什么变化,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变化,变化的趋势和倾向性。

从共同体来看,空间(博客)是构建虚拟空间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平台,这是一个群体互动的过程。一方面,空间(博客)打破了传统信息隔离难以沟通的状态,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同时空间(博客)还可以形成交流社区或者主题社区,经常并有效地分享、切磋、研讨交流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另一方面,空间(博客)将高校理论工作者的资源和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两者可以互为借鉴,高校的研究更实际,一线的行动更理性。

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很便捷地构建学习共同体。作为无形的虚拟组织,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正在打破校际的疆界,值得推广。通过网络连接个人、群体知识、经验与记忆,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沟通、分享与创新。这种虚拟空间的反思与对话、协作与分享,在共同体成员的信任、依赖、承诺的催化下,一定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149-0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现代教育的特征也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要求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有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理念到实践的转变;教师和学生角色地位的转变和教师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就不断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程度,真正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地发展,使学生爱上、乐上音乐课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首先我在课前、教学过程中和课后都会进行教学反思。课前的反思主要体现在备课上,这里所说的备课不单指文字或课件形式,还包括教师自我对教学的预测和前瞻,即头脑中设计的思路、手段等。仅仅做好了课前的反思是不够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去思考,不能简单的照章办事,而是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备课做出合理的更改。课后的反思更是必不可少的,我采用记教学后记的形式及时的对教学目标进行修订,这非常有助于提高我的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我在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还借助教研组的力量和作用,采用:发现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践修改方案再次实践的方式和大家进行合作研究,找寻各种方法,使学生爱上、乐上音乐课。

其次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会创设有效的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如我在《开火车》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火车站这样一个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坐在火车上的情景,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中,淡漠了教师教的痕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很快的学会了歌曲的旋律,并随着歌曲进行着歌表演,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学的开心,老师教的省心,愉快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在进行歌曲教学时,还会要求学生感受旋律,体验音乐的美,因为艺术教育是自由地,协调地,完全处于精神的自由状态对于小学生,这种精神的自由很大程度地受身心自由的影响。如果一言一行都受牵制,又何来艺术体验时的精神愉悦呢?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上对学生应做到“少点限制和规范,多点宽容和鼓励”。

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这一教学原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我在课堂上就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的情境里,充分的感受美,情感得已激发和深化。如我在进行《田野在召唤》这一课的教学时,没有刻意的去教歌曲的旋律,而是犹如一个领航者,引领着学生徜徉在音乐知识的海洋。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聆听中,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音乐,用不断的设问来帮助学生感受着歌曲的节拍、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在反复的聆听、感受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攻克了知识的堡垒,很快自己掌握了这首歌的旋律,节奏,并随着音乐的节拍创编出各种动作进行表演,在学生热情高涨的课堂气氛中,我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除此之外,我在课堂教学中还比较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情感的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在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必须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

篇5

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安排力求体现这一点,涉及的题材很广,包括个人生活、学校生活、体育活动等,学科体系融合了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知识,充分显示了英语学科的整合性。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英语语言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必须过硬,才能使教学顺利开展。而要使英语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学生乐学、善学,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还必须具备综合教学技能,即唱、画、演、玩等技能。下面谈谈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唱出英语的音乐美

运用歌曲和音乐学习语言是外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小学阶段,用教唱英语歌曲的方法把学生引人英语的广阔殿堂,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将对孩子的学习产生稳定而深远的影响。它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益,完善学习品质,充实文化知识。因此,我在教学别重视对歌曲的教学。小学英语教材安排的歌曲很多,它们大多歌词简洁、旋律优美。非常适合儿童演唱,像《Jingle Bells 》、《Do Ri Mi 》、《Old Lang Syne 》等是传唱不衰的经典英语歌曲,有利于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习俗,在欣赏和吟唱过程中获得美的陶冶;像《Two Little Eyes》、《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Two Little Eyes》等歌曲诙谐幽默,使学生过目不忘乐学爱唱;为了配合课文知识要点,教学单词或句型时,我常常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谱子,配上教材知识要点,使教学由难变易。在我的课堂上,每节课伊始,伴着悠扬的歌声,学生进入状态,在课间,课程结束,也会有歌声响起,学生沉浸其中,放松身心,既营造了氛围,又学到了知识,可谓一举数得。

二、画出英语的色彩美

简笔画是用最简单的线条和平面图形概括地勾画出物象的主要特征。运用简笔画可以用来教学单词、对话和阅读,使英语教学变得灵动起来。实践证明,边讲边画对学生记忆力的保持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三天后记忆保持率为65%,而只看图或只口述,记忆保持率分别只有20%和10%。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简笔画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对话也能用到简笔画。将对话内容用图画逐步展现,边画边问边答,使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增强了趣味性。在教科教版第四册Lesson 5,Let’s talk.时,我先画了一个蛋,教学egg,然后再添几笔,画出十二个蛋,教学twelve,同时引人句子Can you see any eggs? How many eggs can you see?接着画一棵大树,鸟蛋正好在树杈上。我在树枝上画了三只鸟,问答引人句子What can you see?等,这样层层深入,展现Let’s talk.内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眼睛始终牢牢地注视着黑板,脸上还不时绽放欣喜的笑容。

三、在表演中学英语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布鲁客西斯曾说过:“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帮助学生保持长时间注意,以便与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的确,英语教师充分利用体态语,以丰富的表情,协调的动作表达意义或情感,做到有声有色,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单词elephant、monkey、fish、bird等词时,我会边做动作边读单词,学生很快会意,随即大声模仿。在教天气单词sunny、windy、rainy、cloudy时,我也编了形象的动作,学生很快理解It’s sunny./It will be sunny.的意思和区别,时态教学也变得轻松容易了。我会边笑边教happy,装作哭的样子教sad,扇着扇子教hot,假装发抖教cold,故意吞吞吐吐,皱着眉头费力地说fa——fa——fa——family,学生忍不住笑出了声,异口同声地模仿起来,很快记住了这个单词的读音。我会伸伸懒腰,打个呵欠,做出睡觉的姿势,顺势出示bedroom这个词,学生立即就明白了。当我捂着肚子,舔舔舌头,装出很馋的样子,学生便知道hungry的意思了,并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这样演得自然、生动,学生学得轻松,玩得开心,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扎实。

四、在玩耍中用英语

学以致用,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让学生会玩、爱玩,在玩耍中应用学习英语知识,无疑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实践中,我因材施教,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大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英语活动小组就是其中之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报名参加了英语歌曲演唱组,英语朗诵组,英语戏剧表演组等。记得表演组的一次活动特别引人注目,同学们根据教材和课外知识,编排了许多短剧,有《The red hen》,《Snow White》等等,学生自己化妆,准备道具,编写剧本,表演时,每个人都那么认真、专注,引得观看的同学也非常投入。演出完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之后又有不少同学报名该小组,由此可见,只要善于引导,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有让人刮目相看的地方。

五、总结

教师教学技能的全面提高,对教学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听说读写唱画玩演等基本功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学习、应用,一定能让英语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英语教学也能变得灵动起来。提高教学技能,展现英语魅力,让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6

对于西方音乐文化的写作,无论运用怎样不同的角度和手法,都不可能避开对西方音乐史上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重点介绍,因为西方音乐在这两个时期已经高度发展与繁荣,不仅乐谱资料和乐器种类极为丰富,各种音乐形式亦发展到一个高峰,目前我们所深入研究的作曲家和作品绝大多数来自于这两个时期,因此,对于这些书籍关于这两个时期的论述进行对比,也变得十分必要。

首先来看叶松荣的《论稿》,作者对于每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所启用的标题都呈现出承上启下的逻辑性。而章节下面的小标题体现了该书主观性的特点,如描述古典主义时期的“莫扎特的美学思想与音乐创作”、“贝多芬音乐创作的独特性及评价”,浪漫主义时期的“舒伯特音乐创作的独创性”、“肖邦音乐创作中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融合”等。在论述方法上,作者叙述的方式却突破了传统的史书,较为自由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且评述性很强。对于作曲家、流派的评价分析也十分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比如在谈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情感内容独特性时,作者将该曲与席勒的《欢乐颂》一诗各自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进行审视,使这一段的论述渗透着厚重的历史感和深刻文化内涵。

篇7

新课程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教育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对于音乐教育改革来说,千变万化,音乐教师的变化乃是核心的变化。在音乐新课程中,音乐教师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能否让音乐教师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热情地投入新课程、积极地研究新课程、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音乐教师将与新课程共进同行。

本刊2009年“新课程大家谈”栏目将围绕着“新课程与音乐教师的发展”和“新课程与音乐教学的变化”两个话题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目的是把音乐新课程的研讨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本期首先推出深圳市刘宏伟音乐教学工作室几位教师纵谈音乐课改的文章。欢迎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教研员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师生踊跃参加讨论。

课改虫诞生 团队中成长

刘宏伟

课程改革是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浩大工程。在这个工程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教师,因为课改的千变万化,教师的变化乃是核心的变化。如果没有最基层教师的积极参与,没有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课程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深圳市“刘宏伟音乐教学工作室”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中诞生的一种新型音乐教师教学研修形式,它的产生不仅体现了课改呼唤新型音乐教师的理念,更体现了教育管理部门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的战略目光。工作室成立以来的两年多实践,充分证明了音乐教师与新课程同行的必要性,音乐教师不仅需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给自己的工作重新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音乐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实现自我转变和自身发展。我们紧密围绕音乐课改进行研修活动,逐步加深对音乐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并将其运用到音乐教学实践之中,获得了一些具有学术价值的教学教研成果。可以说,课改不仅提升了这个团队的音乐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对音乐教师职业的认同感,真正感受到音乐教师职业的自豪与快乐。

一、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

上课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教师们对新课程究竟有怎样的理解和准备?他们在实施新课程中存有哪些困惑与难处?怎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益?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工作室研修的主要内容。

工作室规定,每人每学期必须上一节研讨课,让大家感受到公开课的执教者是受益者,在公开课中成长。记得李林岚老师上第一节研讨课《雪绒花》时,她又是中、英文范唱,又是舞蹈表演……这节课中教师的技能得到了充分展示,但学生却是冷冰冰,课后李老师感到“自己很辛苦,学生很被动”。工作室就“学生为什么动不起来”展开了讨论:“课堂上教师是一个充满热情的表演者,但不是一名关心学生的老师”;“教师关注的是展示自己的技能,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没有关注学生的状况,只顾走自己的教学流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直指课改的核心――教师角色的定位。在传统观念中,教师是课堂主角,教学设计大多体现了执教者的愿望和意图,表演多于交流,灌输多于启发,专制多于民主,这是学生动不起来的根本原因。后来李老师又上了第二节研讨课《草原就是我的家》,课堂氛围有了明显的改变,学生兴趣浓厚,教学过程流畅,令人耳目一新;但大家对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喊唱问题又提出异议,指出教师在歌唱方法上没有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导致学生的歌声不美。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种现象,对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一是不敏感,二是不解决。如果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充耳不闻,不予以及时地纠正,就会使他们产生错误的听觉,形成错误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又从何谈起呢?《对鲜花》是李老师前不久上的第三节研讨课,在经过工作室集体观课、议课后,她参加了深圳市中小学音乐现场教学评比活动,这节课教学环节设置合理,教学实施有效,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获得了一等奖。每学期工作室都安排一定数量的研讨课,并在此基础上推出面向全区乃至全市的公开课,为大家搭建交流、成长的舞台。现在安排上课不再是件难事了,甚至还有的教师主动要求上课,因为他们从中受益并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二、音乐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教科研能力是音乐教师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而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是课改赋予教师新的使命。音乐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会做什么,还应该探求为什么要这么做,懂得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支撑。我们在读书学习中起步,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一些特级教师成长录和教学精华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工作室经常举办专题讲座,主讲人既有外界专家,也有我们自己的成员,涉及的内容有教育教学理论、音乐课改理论与实践和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等,开阔了大家的学术视野,了解到课改的相关信息与发展趋势。我们在自我反思中前行,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学最优化。张娟老师设计的《这是什么》一课先后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试教,写下了多篇教学后记,通过对不同教学对象的分析,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教学的思路更宽、方法更灵活、经验更丰富,这节课获得了第四届广东省中小学音乐教师现场教学比赛第一名。一位学生下课前情不自禁地对她说:“老师,我从未上过这样开心的音乐课。”这种评价比她获得第一名更有价值。工作室成员都能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善于发现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并在关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这是教师研究意识提高的表现。我们在评课交流中碰撞,如果说反思是一种教学自省能力的提高,那么评课则是大家共同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过程,从而加深对教学的理解,提高教研能力。我们评课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谁都可以唱主角,大家从以前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更多关注学生的“学”,正所谓以学论教。同时,课评从终止式走向开放式,即描述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时,能以“我会如何处理……”来陈述自己的观点意见,既直切问题,又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评课时大家都抢着先说,因为落在后面往往会“无话可说”了。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成长,为了加强工作室群体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我们请专家在音乐教育科研选题、论证和研究方法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并在教研员的支持下召开全区音乐科组长会议,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集思广益,寻求当前音乐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目前,我们申报的深圳市“十一・五”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实践研究》获得了批准立项,并已举行了开题会。我们相信,这一举措必将大大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音乐教育科研能力。

三、音乐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提升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获得人生的乐趣。音乐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工作室研修内容的难点之一,试想,一个不爱自己职业的人能有发展的可能吗?

课改需要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课改更需要具有思想境界的教师,音乐教师只有在工作中体验到了职业的乐趣,才能同课改形成共鸣。这种职业乐趣来自于课堂上师生间的真情交流,来自于音乐学习过程中产生审美体验的瞬间,来自于备课时解决问题后的豁然开朗,来自于学生对我们音乐课堂的依恋……就我本人来说,虽然身兼许多社会职务,工作繁忙,但我依然对教学工作情有独钟,一见到学生我就会兴奋,一走上讲台我就会有灵感,这是音乐教师职业带给我的一种极其美妙的感觉。在工作室里,我把这种美好体验传递给我的同伴,让他们也加入到寻找这种职业快乐的过程之中,通过团队的坦诚交流、温暖互助和智慧分享来拥有职业的快乐,通过品尝音乐教学的审美圣境来提升对音乐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令人十分欣慰的是团队中的许多人都拥有了这种思想境界,功利的东西离大家越来越远,而与学生分享音乐教学的快乐成为上课的基本动力。

感谢课改,使我们有机会面对新的挑战,使我们能同新课程共同成长,我们获得了双赢。但愿我们的实践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但愿全国有更多的工作室诞生,共同为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事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课改需要研究型团队

李林岚

课改对教师们是个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也给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要更好地理解课改思想,内化新课程理念,教师就必须要有研究的意识,具备教学研究的能力。正是带着这种需要和渴求,我成为刘宏伟音乐教学工作室的一员。

一、名师引领,身体力行

工作室汇聚了全区的中小学音乐名师和教学骨干,在刘宏伟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新课程研修。刘老师对音乐教学的热爱让我们折服,她不仅总是身先士卒地给大家上示范研讨课,而且在老师们的课出现一些棘手问题时,总会有自己也来挑战一番的冲动。刘老师每上完一节课总会陶醉在课堂教学的情境中,回味与学生交流的瞬间,沉浸在教学过程的快乐里。她总是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诊断问题,与老师们探究解决方法。为了备好一节课,她经常忙到深夜,我们偷偷地称她为“课痴”。当我们在她的影响下,解决了一个个教学问题,完成了一节节精彩的课例,沉醉在一次次与学生融洽地交流音乐之中时,大家也越来越多地体验到音乐教学的快乐。

二、分享智慧,共同提高

工作室的成员每人每学期都要上一节研讨课,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大家提建议、出点子,一节节好课在灵感的碰撞中不断完善。张娟老师在唱歌教学中“关注音乐、融于音乐”的理念表现得尤为突出;张定远老师的欣赏课教学设计巧妙,趣味性强;在深圳市和广东省音乐现场课比赛中,工作室推出的三节课彰显了新课改理念,受到评委和听课教师们的高度评价。而我这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在研修中也是不断进步成长,我设计的一堂音乐课,在大家的反复听课、评课、磨课中得到质的提升,从第一次课表现出的青涩,到取得深圳市第五届中小学音乐现场课评比一等奖的成绩,自己进步的脚印历历在目,铭刻于心。

三、立足课改。不断前行

工作室每学期都有音乐现场课向全区教师开放,让教研活动辐射全区多个学校,让更多的教师受益。这个工作室在深圳市、广东省乃至全国,在音乐教学教研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我深深地体会到,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音乐教师非常需要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如果全国能有更多像刘宏伟音乐工作室这样的教学研究平台,将会对音乐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课改需要研究型团队,凝集的智慧,合众的力量,将让音乐课改之路走得更加宽阔精彩!

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

陈秀清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作为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其永恒的话题,研究也能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

课改要求我们做研究型的教师。其实,教师职业本身,就注定了教师是一个研究者,因为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难题,这就是一种研究。音乐教师要注意养成各种意识习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一、问题意识习惯

课题,从教学问题中来,没有问题,就没有所谓的课题研究。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起点,而且是甚为关键的一步。从前,我们怕课堂中出现问题,但刘宏伟老师常说,她遇到问题眼睛就发亮,因为它带给你研究的动力。的确,我们不就是要研究各种音乐教学问题吗?没有问题哪来的音乐教学研究?回首我们的磨课经历,就是相同的教师相同的课,到各个不同的学校上,面对不同的对象,出现的问题也不同,这样就积累了更多的方法和经验,并借助其他教师的慧眼使自己尽快成长,如今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做法。

二、过程意识习惯

用数据说话的研究是最有力的,而数据则来源于平时研究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积累,因此必须重视每一次音乐教学研究过程。一张照片,可能勾起无限的回忆;一节录像,错过后不可能完全复制;一样的问题,下次不一定再来。应当勤于动手,勤于笔耕,做好记录。平时的常规音乐课,可做简单三言两语的课后记,而精心准备的研究课,应把预设与生成、成功与失败、收获与困惑等做好详细的记录,直到很熟练地驾驭这节音乐课,才能找到成功的轨迹。

三、归纳意识习惯

做任何研究都必须善于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否则,我们可能总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应着眼于小问题、小研究,以小见大。我们常常在自己的音乐课堂中用一个很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主动寻找知音,让更多的教师对这个方法作进一步实验和论证。归纳与总结可以帮助自己建构音乐教学模式,越教越轻松。比如我从张定远老师的欣赏课中总结出“以多种形式识记主题”的设计模式后,多次用这样的设计思路上欣赏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善于研究会让教师更有品位!课改使我们走上研究之路,只要眼界开阔,就会发现问题层出不穷,研究永无止境。

是什么改变了我

罗 戎

课改以来,作为一名相对年轻的教师,我面对着差距和压力。为了迎接这种挑战,我需要提高和进步,需要和课改同呼吸,于是我幸运地走进了“刘宏伟音乐教学工作室”。在这里,我经历了观念改变和自我突破,不仅跟上了音乐课改的步伐,而且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一、终于绽放的笑容

记得我第一次上展示课《苗岭的早晨》时,工作室多位老师批评我上课爱摆架子,太严肃,和学生交流不够亲切,课堂气氛沉闷等。但

我想,端庄、严肃是我上课一贯的风格,因为在我记忆中,老师的形象就是不苟言笑的。大家的评价让我疑惑和不安!

课改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师角色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呢?工作室的老师以此为切入点,建议我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用热情和微笑感染学生。看到工作室的老师们与学生之间毫无障碍地沟通,看到她们举手投足间都在给学生传递着信息,看到在她们引领下学生开心的笑脸,我被深深打动和折服。通过反复上课,在工作室老师的不断提醒与肯定中,渐渐地我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亲切地和他们交流,当我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时,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出学生更喜欢我了。正是因为我放低了自己,才能和学生没有障碍地进行沟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当刘老师举着相机高兴地让我看,“你终于露出了笑容”时,我看到一张灿烂无比的笑脸。现在我深深体会到,教师需要亲切的笑容,而学生更喜欢老师的笑脸。

二、我可以唱

还是这堂展示课《苗岭的早晨》,因为我不善于唱歌就避开了范唱这一环节。对此,工作室的老师纷纷指出:“为什么不唱飞歌,这是乐曲的灵魂啊”,“教师不范唱,学生的体会是不够的”……我又一次疑惑,虽然我知道自己不完美,但扬长避短是我教学的策略呀!一位老师的话深深印在我心里:“教师的示范是调动学生的最好途径,范唱环节的缺失是造成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些中肯的意见和真诚的帮助,让我下决心突破自己,由起初的不敢唱到后来的想唱和一定要唱,我经历了课改中音乐教师成长的一个必然过程。特别是刘宏伟老师“以情动人”的话点醒了我,音乐感觉的传递与情感的表达比演唱技能更为重要。当我开日范唱的那一刻,学生的情绪立即被调动起来,由于我的引领和示范,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轻松地完成了学唱环节。当我们又以歌唱的方式进行互动时,我感受到了学生的激情,原来唱是一条跟学生沟通最好的纽带。

我变了,由原来上课的笑不露齿到现在可以忘我地表现,从一开始逃避范唱到如今可以自信地歌唱。是新课改使我发生了改变,是工作室使我发生了改变,正是因为这种改变,我的《苗岭的早晨》一课在深圳市现场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我感谢课改带给我的机遇和挑战,感谢工作室给予我的关爱和帮助。

我的依恋,我的成长

张定远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曾下决心当一名好教师,可是面对一成不变的课堂,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激情。课改的春风一夜吹遍大江南北,我强烈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好机会,特别是我荣幸地成为“刘宏伟音乐教学工作室”的一员后,更加体验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快乐!

记得上完第一节研讨课后,听刘老师和室友们一评课,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竟是一只井底之蛙,远离课改实践,对外面世界浑然不知。我下决心要跳出这口“井”,于是开始反思,开始读书,开始写课后记。我知道了上好一节课,确定合理教学目标的重要,懂得所有活动形式的设计都应该为目标服务,学会了用音乐的手段解决教学问题。我在交流碰撞中不断进步和成熟,我的课堂明显变了,学生们的歌声美了,他们能记住的作品主题多了,他们喜欢上音乐课了。而我也品尝到音乐教学带给我的所有快乐,我喜欢和盼望上课,愿意和学生们交流。每次上课前,我都会不断地思考:有没有新的内容可以补充,是否可以调整教学顺序,是否可以改变课堂结构,还有没有更新的教学方法……我逐步在市级、省级赛课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音乐教学并获得成功。课改使我的教学视野变得开阔,使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发展。这个理念一直鞭策着我,我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我想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因此,备课时我经常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同时,我还极力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精心地设计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尽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我还在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方式、学生的心理世界、学生的独有文化等问题与有效教学的关系,希望我的课堂能让学生享受幸福快乐的音乐生活,能让学生学会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获得生存的本领和生活的智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想努力创建一种具有个人风格的新型课堂。

音乐课程改革给我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机遇,而工作室则是我成长和发展的摇篮。我依恋课改,依恋工作室!

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张 娟

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现在看这八年课改之路,其实就是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到“复杂”再回归到“自然”的过程。我也从中领悟到了教学的真谛――“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会让你享受课堂,享受快乐! 课改以来,我先后参加过全国、省、市级现场教学评比,也多次获奖。我听到过太多的赞美,也曾引以为豪。但在工作室耳濡目染了老师们对待平常课的高度热情,感受到大家对每一个学生真诚的关爱,我体会到,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让所有的学生受益才是音乐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刘宏伟老师为了一节常规课也会去查找很多相关资料,电脑上一个个课件包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与名师的差距!现在,我的内心有了某种渴望,开始期待自己也能像刘老师一样达到“把公开课与平常课划上等号,信手拈来就是一节朴实生动的音乐课”的那种境界。

篇8

一、创设开放的课堂,让英语课教学“活”起来

英语是一种很活泼的语言,英语学习应是快节奏、带有动感的。教材的设计有音乐伴奏的Let’s go和Let’s chant等。为了适应学习内容的灵活性,把英语变成开放民主的交流现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要想课堂“活”起来,教师先要“活”起来。教师作为平等发言中的首席,自始自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语调抑扬顿挫,语言风趣幽默,表情丰富、手势恰当,以此做出榜样,渲染气氛,感染学生。要想学生“活”起来,只有教师的引导是不够的,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关键。那么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课堂上教师可设置各种游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Let’s Guess,Follow Me等属复习型游戏。学习新内容后可用“表演之星”或“模仿秀”的形式让学生复述对话或把对话创作成小故事进行表演。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动耳,实现“动中学、学中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造“大课堂”,实施“大英语”

“大课堂”就是一切时间、一切机会、一切交流都是英语课堂,学生学过的单词、句子都要在日常交流中运用。“大英语”就是使英语变大、变广。“大英语”还可以在汉语语言氛围中练习学过的英语。比如刚学pen,book等简单的单词后,学生可在交往时说:“我能用一用你的pen吗?我有一本新book。”等到学了相应的句子时再代替原来的句子:“May I use your pen?I have a new book.”时时处处说英语,既能巩固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达到学习的目标要求。

“大英语”还表现在诸多活动上,如:

(1)课堂前十分钟的英语口语交际,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氛围。

(2)开英语角。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在英语角与同学交流,充分展现自己。

(3)举行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如讲英语故事、英语歌曲比赛、英语绘画等。

(4)英语大搜集。搜集身边的英语与同学交流,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

通过“两大”形式与实践活动,学生真正地把英语纳入自己的生活,形成一个英语学习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中学英语、用英语。

三、创新思维空间,巧记单词方法

记忆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石。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把单词背熟,会经常布置学生抄写单词,这种做法常常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小学英语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如果从一开始就采用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学习方法,那他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大量的单词、句子时将会一筹莫展。因此,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运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去记。从中,我总结出了几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1.展开联想,音、形、意相结合记忆单词。

有一部分单词的音、形、意之间有许多有趣的联系。只要大胆地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就能找到比较好的记忆方法。带着新奇和创新的悦感去记忆单词,不仅能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学习,而且记忆效率高,保持时间持久。

2.字母接龙游戏。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对抗性、竞争性的游戏,并对智力游戏日益感兴趣。在对高年级的单词教学中可开展字母接龙的游戏。如:am―milk―kite―eat―teacher―room等最后看哪一组表现最好给予奖励。

3.及时作出归纳总结。

篇9

我们面对的学生正是这一群体,他们活泼,渴望获得新的知识,但同时又很脆弱,心理和学习压力加大,变得胆怯,不愿意再上古板、照本宣科的音乐课,不再满足于课本上那些知识,更渴望新奇的东西出现在面前,对于音乐课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尽量找出他们对音乐课渐渐失去兴趣的原因,指导他们自己走近音乐,认识音乐,热爱音乐,让学生创造高层次的音乐生活。学会从浩瀚的音乐海洋里选择吸收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将音乐的美融进心灵,使之成为他们世界里极其丰富而生动的一部分。

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现状的分析与调查

1.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现状。

小学是人生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高,学生一天天长大,从幼稚顽童向成熟个体过渡。他们的认识水平、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能力都在飞速发展,已从儿童向少年迈进,在人格发展方面,产生“独立感”和“成人感”,需要水平有新的发展,增添不少新的内容,但在心理方面未达于成熟的程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力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进入青春期,常呈一种不安静的状态,因为在不久以前,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因为身体的变化,其兴趣已改变方向,但他们未能发现新的有趣的事物。因此他们一会儿想做这个,一会儿又想干那个,却没有一件事情能使他们真正满意;(2)对事物的评判不合逻辑。大多数少年由于经验的不足和认识的偏差,以及过去许多错误的见解和信仰,他们往往是有成见与不客观的思考者;(3)善于幻想。青少年心比天高,但不能脚踏实地,他们喜欢设计未来、幻想未来,但不肯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所以对家长或老师的监督、教育和批评,常有抵触情绪甚或反对和敌视。②

这一时期的学生已不满足于唱几首经典歌曲,然后记一些枯燥的乐理知识。对任课老师的话有些满不在乎,对音乐课也不在乎。而那些游戏、律动在他们眼里变得幼稚、可笑,逐渐地,他们迷失了学音乐的方向,音乐课对他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加上他们那些不成熟的见解,逆反心理使他们对音乐课越来越不感兴趣。

2.调查和分析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淡薄的原因。

(1)调查报告(小学生对音乐的喜欢程度的调查报告)

我对长春市第108中学小学部二年级的一个班和四五年级的两个班分别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6%的二年级学生都非常喜欢上音乐课,而且都很喜欢在音乐课和老师一起唱歌、跳舞。还有4%的学生对音乐课的喜欢程度是一般,会选择性地喜欢一些老师在课上教他们的舞蹈和歌曲。

四年级的调查问卷则表明:四年级只有68%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而且愿意接受老师上课的内容,30%的学生觉得对音乐课很一般,不喜欢老师上课教的书本上的内容,更喜欢流行歌曲之类的,还有2%的学生根本就不喜欢上音乐课,觉得音乐课很无聊。五年级喜欢上音乐的学生只占全班的48%,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却占到了20%。由此可见,音乐课在随着同学们年级的增长,兴趣在慢慢降低,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通过研究和调查,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大家考虑。

(2)分析原因

小学生越到高年级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就越淡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①越到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大,学习负担就越重,没有时间学习音乐,更别说是对音乐有兴趣。

②小学生的课本太古板,不能和现实时下流行的音乐接轨,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流行的、时尚的音乐,所以产生很大的代沟。

③现在很多学校都设置快班制度,所谓快班,就是尖子生都在一个班里。老师为了出成绩,让自己班的学生多考进快班一些,就会经常占用音乐课的时间,可见音乐课在老师那里就不受重视,更何况学生和家长呢?

④越到高年级的孩子就越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出一种对什么都感兴趣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态度,什么都想学,但是又什么都三分钟热度,所以上音乐课时也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再加上教材的老套,更没有可以吸引他们的地方,所以就导致课堂纪律混乱,越是这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越淡薄。③

三、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1.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环境,让学生感觉到学习音乐的轻松。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创设一个轻松、欢快、愉悦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美感之中。③在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在音乐的气氛中要心平气和、轻松愉快,准备进入新课。这就要求我们课前的准备必须充分,音响资料要准确、生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抒情、优美的音乐为先。当然用什么乐器演奏是要考虑的,如“吉他”、“小提琴”、“萨克斯”、“钢琴”……以独奏音乐为先考虑。想方设法地创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精神饱满、气氛热烈、勇于发问。④

2.利用游戏以导趣,使学生寓学于乐,轻松愉快。

游戏对于在校学生,尤其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趣的事情,他们非常喜欢游戏。因为在枯燥的课堂中,一个游戏就相当于一颗糖果,让他们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又体验到甜蜜。在教授小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欣赏课时,因为欣赏的是一首管弦乐《玩具交响曲》,我就会联想到学生在小的时候喜欢玩的玩具,喜欢看的动画片,让他们把自己最喜爱的童年玩具拿到课堂上,让他们为大家讲述这个关于他们的玩具和他们的童年的故事,还会给他们播放些他们耳熟能详的、喜欢又乐意接受的卡通片的主题曲,边放边让他们猜这是什么歌曲,最后播放《玩具交响曲》让学生欣赏,让他们在玩乐中感受音乐的美妙,轻松愉快地上好这节课。⑤

3.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力,让他们在艺术实践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心理学认为,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的兴趣必须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延伸。这种艺术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就音乐艺术而言,可以让学生学习器乐演奏,我们把器乐引进课堂,如牧童笛、口风琴等乐器的教学目的;学习声乐,放声高歌,可以自娱自乐;欣赏作品,可以提高自我,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作品,从而了解作品的民族化特点。因为“民族的才是国际的”。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组织合唱团,可训练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更体会音乐的和谐美;组织各种艺术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开辟广阔的天地。

4.丰富教学内容,扩充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⑥教学教材的精心设计,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收发自如,以及给予学生更大程度上的学习空间,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及兴趣。⑦如在小学音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欣赏课中,欣赏莫扎特父亲莱奥波特·莫扎特的《玩具交响曲》时,应如何从音乐音响当中,从音乐要素语言之中发挥想象力,联想到这首交响音画的“静态”、“动姿”:那布谷鸟顽皮的叫声,那夜莺清脆明亮的叫声,那上紧发条后玩具兵们走正步的声音,加之欢快活泼的音乐,浑然天成,让人听了很舒服,心情舒畅,仿佛回到童年,忘却一切的烦恼。在六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时:琵琶仿鼓,洞萧轻吹,夕阳西下,晧月东升,江面微波涟涟,水云深处,鱼歌唱晚,远处白帆点点的音乐形象。利用这样的教法,给学生“插”上翅膀,让他们完全有能力翱翔于音乐的美感空间。如此一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音乐兴趣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5.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多给学生们以启迪,把现代的东西和课本有力的结合起来,让他们的兴趣更加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明显认识到高年级学生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兴趣要远远高于对音乐课本的兴趣。所以,我在上课时就把时下最流行的电影和流行歌曲和课本上所要学习的《荧屏乐声》有效结合起来,给他们播放《变形金刚》的MV,现代方言版的《泰坦尼克号》的视频,最后让学生和着本课所要学习的歌曲《冰山上的来客》的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表演影片中的片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上课效果也非常好,这就是利用电教手段先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官上的认识,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演歌曲。

四、结语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的美丽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培养人确立奋斗目标的潜在动力。学生只有在对某一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于是产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紧密相连的,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转化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时,我们才能引导学生轻松地走进音乐的殿堂,感受美妙的音乐。因此,兴趣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的性格的重要前提和原动力。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兴趣。

注释:

①普凯元.人是怎样接受音乐的-谈音乐与心理.人民音乐出版社.

②徐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J].河南教育,2005(04):42.

③[美]莎莲娜·哈伯迈耶著.音乐让孩子更聪明.中信出版社.

④罗小平.音乐美的寻觅.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⑤倪端.音乐小童.长春:长春出版社

篇10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英语是一种很活泼的语言,英语学习应该是快节奏,带有动感的。教材的设计有音乐伴奏的let’s chant等。为了适应学习内容的灵活性,把英语变成开放民主的交流现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要想课堂动起来,老师先要动起来。教师作为平等发言中的首席,自始自终要给学习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语调抑扬顿挫,语言风趣幽默,表情丰富、手势恰当,以此做出榜样,渲染气氛,感染学生。要想学生动起来,只有老师的引导还不够,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正如刚才所说,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因此,课堂上教师可设置各种游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新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复述对话或把对话创作成小故事进行表演。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让他们动脑、动口、动耳,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二、创设具有童趣的游戏活动,要寓教于乐

比如,我们在教学生打招呼用语时,常用的形式是教师问学生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

如果我们换换方式,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头像或者教师装扮成孩子们喜爱的人物形象,如黑猫警长,走到孩子们中间,说Follow me,please!这时候,学生们都会非常乐意与你打招呼,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进行pairwork.有的学生装成唐老鸭,有的装成白雪公主等进行对话练习。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操练了招呼用语,而且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愉快和谐的氛围,教师只需进行引导,学生便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又如,我们在教对话时,常用的教学形式是分组说、男女说或者大组与大组说,长此以往,学生便会觉得这些活动形式陈旧老套没有新鲜感。那么我在教对话时,设计了小羊过桥的游戏活动。如果对话有三四句长的话,我在游戏时就选三四个学生扮成小羊,张开双臂,跳过小桥,同时按顺序说出对话。如果其中的一名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接不上来,那么他就会掉入水中国。这样的游戏极富童趣,有助于克服腼腆羞愧的心理障碍,提高并保持良好的身心愉悦状态,激发主动学习的欲望,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们跃跃欲试。

三、革新枯燥的单词教学,要掌握读音规则,增强记忆

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呈现材料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听觉感官呈现新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感知印象,使之尽快地进入长时记忆,同时利用在呈现环节中获得的丰富的语音信息完善该词在学生脑海中的存储形式,以便随时被激活提取。如动物词汇教学中,以听声音的形式呈现单词snake\elephant\panda,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可以为单词记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中,我总结了几种有效的记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