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学生教育心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8 10:36: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学生教育心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学生教育心理

篇1

下面谈谈中学生心理偏差的纠治。

一、思想教育法。

1、强化理想教育。首先,传统上的理想教育有许多合理之处,但从现在的社会情况及学生情况看,必须强调让学生清楚社会和个人现实,明确自己的未来,后确立远大的理想。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一样,家庭经济实力有差别,家庭相关背景不一样,将来对学生个人教育的支持、就业的提携也就完全不同。如某一学生家庭贫困,而确立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就不够现实。学生明确了这一点,就不致于使理想和现实产生矛盾,产生心理障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悲剧并不少见。

其次,让学生明确,美好的未来对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公正而均等的。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以现实为出发点,从现在做起,必须为可能的将来奋发攻读。我们要教育学生千万不可在努力的问题上徘徊,不可为前途产生无端的忧虑,因为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能力基础,才能实现每个人的既定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及挫折。

2、青春期教育问题。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异性情感和对异性的想往,甚至做不切实际的追求。要防止一味的批评、指责或鄙视他们的现象出现,因青春期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心理偏差在中学生中比例很大。作为教育者,对中学生的异性情感要注意疏导和迁移,我们不可以把其贬为一种不光彩的行为,我们对学生要从思想上进行疏导,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除了让学生掌握青春期有关知识外,还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迁移,如书法、绘画、歌咏、体育比赛等,使学生的异性情感融于知识的荟萃、情操的陶冶和集体氛围的情趣之中。

对青春期思想上易产生问题的方面可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明是非,如"为什么中学生不能早恋?""当有早恋倾向时怎么办?""什么样的婚姻观才是健康的?"等等。可把男女生分开,就一些较敏感的话题指定专门的人组织探讨,以防有些话题说不出口而影响教育效果。"婚姻的理想"和"理想的婚姻"应成为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一个重点,包括"结婚的理想年龄"、"理想的婚偶"、"理想的家庭模式"等问题都应认真讨论,组织者可联系现实生活中幸福与不幸的婚姻例子教育学生,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青春期的思想教育应放开一点,大胆一点,过去进行青春期教育时欲言又止、"犹抱琵琶半遮脸"的做法已不适合思想开放的现代中学生。

二、劳动矫正法。1、适量的劳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对劳动的需要是人的正常的心理需求,任何心理需求的满足都有一个适量的问题。现代中学生普遍的劳动不足,也是造成他们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他们不承担一定的劳动,久而久之,自然把别人对自己的照顾和保护看做理所当然,渐渐地,周围的人在他们的身边逐渐缩小,他们重视自己的需求,忽视他人的存在,只想到索取,忽视付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得依赖,这本身是一种不健康心理。只有成功的劳动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体会到劳动者劳动的辛苦,才能培养出稳定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中学生承担适当的劳动是获得健康心理的基础。

2、劳动能从行为过程对心理偏差进行纠治。"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已体会到,不健康状态及心理对人的危害,艰苦劳动对人的坚强意志及健康心理有巨大作用。有这样的一种经历,许多人可能都体验到:当心情恶劣时,有时我们就选择一种体力劳动以发泄。在劳动中,经历了许多艰苦的细节,当我们满身大汗地完成任务时,心里的愉悦是难以言喻的,这时候对原来的问题的看法已截然相反,甚至惊异于自己竟会产生如此的想法;这时候,只觉得周围阳光灿烂,鸟语花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自己已充满了信心。--劳动的魔力竟有如此之大。因此,安排劳动以纠治心理偏差是一个有效且必要的措施。

三、体育锻炼法。利用体育锻炼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体育锻炼改善心理环境,增进心理健康,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有的学生怕羞、自卑感强,可多安排游泳、跨栏、单双杠、跳高等项目的锻炼,使他们克服胆怯、害怕心理,以勇敢的精神战胜困难跨越心理障碍,既锻炼了胆量,也增强了自信心。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则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拨河等,使他们逐渐与同学相互沟通感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遇事急躁、易冲动的学生,应多参加太极拳、越野等需持久的项目锻练,以帮助他们调节神经中枢系统,有效缓解和改善急躁、易怒、冲动等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四、心理咨询疏导法。中学应设立心理咨询处、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当前各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情况看,心理咨询活动开展得较少,应有的效益没有体现出来。

在学校的心理咨询活动中,要注意给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安慰,以疏导,不仅要使其开心,更要力图使其将不愉快的经历当作自我成长的良机。心理咨询活动要竭力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个人所经受的挫折与磨难,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要竭力使来心理咨询的学生自己想通问题,自己认清问题的本质,知道该怎么做,达到了人们常言的心理平衡。要使学生从挫折中认真反省自我,总结经验教训,增强生活智慧,以更好的应付日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挫折。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避免依赖他人,增强个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形成健康的心理。

五、活动纠治法。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课内外、校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中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是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环境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这些,学生健康心理就有了基础。(2)集体精神是积极向上的,是一种凝聚力。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可以消除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因不健康心理而产生的紧张的关系及敌对心理,形成互相友爱、关系融洽、密切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彼此亲近,相处愉快,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就能互相帮助,互相安慰与鼓励,获得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

篇2

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心理健康指的就是指人心理情感、人格、情绪等方面能够完整和谐,且具有正常协调情绪的能力,能够控制好自我的情绪,能够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不会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心里状态发生很大的波动,能够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

当今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经济信息时代,社会竞争压力大,而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压力,升大学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家长期盼带来的压力等等;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承受不住这份压力,学习的动力会减弱,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变得消极,对待人生会缺少希望,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疾病和怯弱的性格,这些对于我们肩负祖国未来的中学生来说是不应该存在的,所以下面笔者主要分析了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不良的表现和其原因,并且笔者就如何通过中学体育教育来解决中学存在的心理健康不良给出了建议。

2、中学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

2.1.关于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中学时期,学生主要就是围绕着学习这个问题在生活,在学校要学习,在家父母要关心你的学习,自己想着成绩,想着升学,想着父母的殷殷期盼,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考试失利的和遇到学习中的问题不能解决时,就特别容易焦虑,容易悲观;对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而且又十分积极向上的学生而言,在心里就特别的自卑,每次看到同学能够一次就掌握的知识,自己怎么努力都学不会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是存在智力问题,对自身的价值会否定到一文不值,产生扭曲的人生的价值观。

2.2.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对于中学生而言,接触的人群大多为,教师、同学、家长。因计划生育制度的原因,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居多,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学生因在家收到过多的溺爱,而形成自私自利,不懂得团结合作,不懂分享的性格,导致在学校与同学教师的人际交往存在许多的矛盾,而学生自己不懂的处理,就采取不处理或逃避处理的方式,导致人际交流圈窄,而产生孤僻、不自信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和家长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家长怕青春期的情感问题对学生有影响而相互之间产生矛盾,学生可能容易产生情绪激动等心理健康的不良行为。

2.3.关于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方面的心理问题。中学时期,学生的挫折是来自多方面的,例如学习方面的挫折,情感方面的挫折,人际交往方面的挫折等等。这些挫折产生的原因也是有多种的,由于独生子女从小的生活模式,由于这个时期叛逆的性格特点,由于这个事情渴望成功、渴望被尊重、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如果学生在遭遇挫折时,不加以引导,可能导致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甚至危害到学生的生命健康,存在许多这样的例子,某学生因为感情失利而走上自杀的道路。

3、如何通过中学体育教育解决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3.1.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多进行集体性质的体育活动,重视学生团结合作和与人和谐交流能力的培养。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具体表现,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笔者建议体育教师能够选择集体性强、合作性强的体育活动,例如:拔河、乒乓球双人赛这种需要全班参与的活动,学生之间必须进行沟通和合作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这样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多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间的感情;因活动过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了解到团结合作的力量,了解到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必不可少,了解到同学间互帮互助的乐趣,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团结协作的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3.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教育。青春期,中学生不仅是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学生内心情感“发育”的重要时期。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在学生平时的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查看学生的处事特点、行为是否规范等方面,研究学生的心理,从而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能够健康发展;体育教师还应该要重视中学时期男女生生理的差异,针对差异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具体情况,让他们了解到在青春期出现的许多生理和心理情况都属于正常范围,例如:男生开始长胡须;女生生理期的到来;男女生都会萌发的对异性的情愫等,这些情况在青春期几乎每个人都有经历,同时教师应该传授相关的处理方式,辅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惑,使他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3.3.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心理情绪不良的学生进行心理调控。在青春期,学生都特别敏感,容易因为学习或者是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而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这些情绪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笔者建议体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注重情绪不良学生的心理情绪的调节问题。借用体育教学来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几个要点:1)对学生多鼓励,少打压,因为学习的压力,鼓励和赞美能够让学生更有信心做好当前的事情,对自己更自信;2)在体育活动过后应该要注重学生的放松练习,学生可以在放松练习过程中,平静内心的情绪,也可以缓解一定的心理压力。

篇3

据有关研究报道:“我国青少年有10%~3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个别学生还相当严重。这种问题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上升的趋势。”有关专家认为,中小学生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不健康现象,其比率高至50%。各种严重的精神失常如精神分裂症等当然很少,但大多数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病症。如强迫症、恐惧症、忧郁症、焦虑症,还包括神经衰弱等。在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身上,也存在着如迷茫、失落、孤独等心理脆弱的问题。以上情况说明现在的中学生明显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因而聚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目前,中小学德育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少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机制,并能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去解决学生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的一些问题。诸如把孤独处事的学生说成是脱离集体,把性格内向说成是不愿暴露自己思想,把焦虑情绪说成是患得患失,把心理缺陷或心理疾病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一些因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一概当作思想处理的方法,显然舍本求末。因而通过多种方法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势在必行。加强对学生自身、个人、内在的道德培养,如自主、自立、自尊、自爱、自信等辅导至关重要。笔者呼吁,应加大力度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注意和指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呢?

我个人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有细心和耐心,细心是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一步,耐心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一个人的心理变化总是有个时间过程,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总是有一个缓慢而微小的重复,而我们也常常在悲剧面前惊叹:他怎么会变成这样?他可不是这样的人,平时怎样怎样。就是因为我们平时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没有注意到他们的细微变化,所以,在其悲剧发生后才吸取教训,不如及早作好预防工作。需细心的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尤其是学生的微妙变化,耐心地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化解烦恼。

其次,加强家庭教育,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离不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做到:

(1)转变只重分数,忽略做人的思想观念。

(2)父母要以身作则,要注重对孩子在“德行”方面的培养。

(3)理智地看孩子,大文学家高尔基说过:“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

(4)多与孩子沟通,常言道,要知心中事,但听口中音,因而沟通至关重要。

总之,过高的期望往往带来孩子的无望,不要对孩子进行过度的保护,过度的保护会带来孩子的无能;不要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分的溺爱会带来孩子的无情;不要对孩子进行爱的指责,过多的指责会带来孩子的无奈。我个人认为成长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付出比给予重要,对话比对抗重要,激励比指责重要。创设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氛围,培养孩子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再次,社会环境的熏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都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篇4

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所处的社会学校、家庭的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冲击,使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升学压力、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造成中学生心理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当代中学生不良事件频发,这使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为了能够提升中学生的总体素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1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1学习问题

中学生产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属于学习上的问题,如今中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从而造成学生精神不振,严重的导致学生出现记忆力下降、思维不振、失眠等问题,严重影响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1]。中学生厌学是目前中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比较严峻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不好的中学生不爱学习,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中学生也出现了厌学情绪,同时中学生还存在一定的考试前焦虑问题。以上中学生存在的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方法等方面影响,学生不仅面临学习压力问题,还面临以后升学难、就业难等难题,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对升学有绝望的感觉。这些情况一一反映在中学生的学习上,造成了中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1.2人际关系问题

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还有人际关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中学生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除了想得到老师的认可外,还想得到同学的接纳,在班级中有属于自己的归属感,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得到同学、朋友的信任和理解[2]。若中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那学生自身会感觉到孤独感,要尽力去维持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但是具体又不知道如何去做。其二是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中学生与老师之间问题的大多原因是老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造成了学生压抑的心理,从而对老师产生攻击和言语。

1.3青春期心理问题

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还包括青春期心理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两大类,其一是青春期闭锁心理,主要表现为中学生外在的表现和内在心理不同于一个整体,中学生闭锁的心理问题主要在中学生消极心理下存在,中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下,会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意与任何人进行交流。其二是中学生青春期情感激荡问题,这种激荡的情感往往会使中学生内心激动、兴奋或难过,但是表现出来较为平淡,中学生有心理问题和秘密想要与人倾诉和分享,但是遇到家长和教师的询问,又变得缄默不言,这种中学生心理情况若是得不到教师家长及旁人的理解,中学生会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所以说,当中学生这些心理问题出现时老师及家长要理解中学生,不能够对其进行一味指责,要给予适当的包容。

2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2.1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生的学习课程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自己掌握一些自己调节心理情绪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本质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讲解课,也就是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课程[3]。其二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对中学生的训练操作部分,主要包括中学生之间的角色扮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学生之间的互相询问,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排解心理问题的方法,例如如何有效发泄痛苦,克服自卑问题,在有负面情绪存在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发泄不良情绪,帮助中学生树立自信心,利用有效的心理调节手段调节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2设立热线信箱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许多心理问题都不想告诉老师、家长和同学,在这种情况下在学校中设立热线信箱能够与中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方式能够让不善言辞的中学生也能够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心理问题。建立信箱既能够免去中学生害羞的顾虑,而且还能让中学生在信中将语言组织的更加准确严密,陈述问题的重要性,让老师能够根据信条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4]。

2.3设立心理咨询室

现如今中学生对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急切,所以说在学校中建立心理咨询室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时代在不断发展,心理咨询室开展的服务已经能够帮助一代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中学生从一开始面对心理咨询产生的试探性心理到如今能够大方向心理咨询师吐露自己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开展的心理咨询服务已经成为现展的重要趋势[5]。心理咨询若想取得有效的成果,在咨询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心理咨询老师应该注重保密性的原则,这样能够与学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让学生与老师之间心理与情感进行交流。有时候心理咨询老师要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指导关系,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这样能够适当消除或减轻学生负面情绪,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情绪,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2.4全面心理宣传

现如今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平时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关系,有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是家庭问题的表现。所以说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详细的矫正方案,实施有效的处理措施,对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的过程中取得家长的配合和认可,在学校心理教育过程中要获得家长的支持,这样才能够在家、学校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

3小结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如今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如今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人才培养的过程是艰巨的,所以说要培养人才良好的心理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让人才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正处于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很多问题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在各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中学生为了跟上时展的步伐,也投入了竞争中。一些中学生受到了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心理问题,所以说为了中学生健康的成长,需要格外关注他们心理问题,发生问题后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和劝诫,这样才能够保证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更生,葛爱莲.社会文化适应对进城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4(9):7275.

[2]李强,李凌.用社会营销理念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的可行性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12):886890.

[3]李莉,杨玉宇,张燕,等.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群体心理健康教育视角[J].学术探索,2017(8):150156.

篇5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健康是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基本条件。然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根据调查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依赖心理:当前,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2、自私狭隘心理: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3、易怒心理: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报复性强,常有干危险、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

4、逆反心理: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5、嫉妒心理:这是一种恐惧或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重点中学的学生尤为明显。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外界的客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二是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三是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因素。从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家庭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通常情况下,家庭内部成员关系和睦融洽,孩子性格开朗乐观,适应环境的能力会更强。

(二)社会负面因素。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另一方面,影视宣传、文化娱乐随处可见暴富和暴力,计算机和网络又轻而易举地提供给中学生容易成瘾的暴力和赌博的游戏,使他们陶醉于自身价值得到体现的虚无世界中,从而更不愿与世界交往,甘愿独处于封闭之中。在社会大环境下,酒吧、游戏机房以及随处可见的网吧等等,极大地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家庭教育方面。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优点和长处。通常血缘关系使子女对父母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与亲切感,父母的喜怒哀乐时刻感染着子女,他们之间的心理相通使子女时刻受到父母的不自觉的影响,从家庭教育的影响途径和方式来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过耳濡目染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有严密计划和系统性的正规教育。

(四)学校教育方面。学校应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坚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对少数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应耐心的启发诱导,而不能动辄批评指责,甚至把他们当成典型的例子张扬,致使这些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

(五)社会环境治理方面。教育体制要改革,要搞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要真的“减负”,要让我们的孩子活得轻松些,使他们能有精力突发奇想、展开幻想,去搞科研、搞发展,让他们去实现祖国飞速发展、繁荣昌盛的中国人的愿望:影视宣传、文化娱乐网络世界的病毒要下大力量、下狠心快速查杀,否则后患无穷。

四、总结

青少年做为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既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同时又是一个情绪多变、情感冲突的时期。因此,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和谐发展,帮助青少年学会心理调适,社会适应,才能真正地实现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美好和谐!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舒适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卫生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季成钧,《家庭教育学》,南方出版社,1998年4版

[3]金盛华、张杰,《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篇6

中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当然与我们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面临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等闲视之。

一、深入了解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据有关心理咨询机构统计,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不健康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承受能力弱。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一旦遇到什么风险和挫折,心理提防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

(2)自私狭隘,虚荣心强。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数理化”,造成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封闭与狭隘。一些学生缺乏包容开放意识,不愿听批评,对强于自己的人犯红眼病,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

(3)缺乏意志、毅力。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现在农村子女也不多,生活条件好,而他们读书学习缺乏主动和毅力,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二、有关中学生心理咨询教育的对策

1.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保障心理咨询教育有序进行

首先,学校要成立校长为组长,各处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以政教处为核心,会同全体班主任组成执行机构。其次,培养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现阶段的中国农村学校还没配备专职“心教”教师。为此,对心理咨询工作有热情的、较高道德素养的、较强影响力的教师要多派出培训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心教”教师将由两部分人担任:一是大学心理专业教师。目前不少学校配备了这样的教师,教育效果比较理想。二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受专业培训的中小学领导或教师。我们认为后一种途径比较广阔。

2.完善保障体系,为心理咨询教育提供条件

(1)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地点僻静又方便,房间大小适中。分别设有心理测验室、档案室、资料室和晤谈室。室内环境的布置须清新宜人,应摆放鲜花,窗帘颜色以天蓝、橘黄、绿色为好,切忌大红、大紫或灰暗等色调。另外,还应布置有“心理咨询人员的道德准则”和“心理咨询的原则”等内容,以及深受青少年喜欢的画、装饰品。

(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要有档案,每次活动、每次咨询等都要有记录,实行跟踪教育。重c掌握那些高危人群或心理障碍的学生。

(3)制定相关制度,保证心理咨询教育常规化和制度化。

三、探索途径,有条不紊地开展心理咨询教育工作

1.个别点击,和谐发展

个别咨询是学校想咨询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帮助学生敞开心扉的有效途径。为了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心理的需要,学校可以开设“心情驿站”(学校领导)、“诉说心语”(班主任)、“心灵沟通”(“心教”教师)等心理咨询处。每月出版一次“心语”板报专栏,让学生倾诉心语。学校领导、咨询机构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课、座谈会等形式,配合年级组、政教处、保卫科、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广播室、学生会、家长信箱等,针对当前中学生“网瘾”“早恋”“偏激”“依赖”“自卑”“厌学”“困扰”“哥们”“攀比”“嫉妒”等各种心理进行调查问卷、研究分析、引导解决,使心理咨询处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驿站,精神的乐园。

2.团体辅导,渲染氛围

学校把具有相同心理需要的同学组织起来,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咨询辅导。比如,聘请心理专家专题讲座;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团体活动,如“集体过生日”“相约在周末”“开心困惑共分享”等。

3.启动帮扶,提高能力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相近、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和朋友的建议。因此,学校开设“沟通你我他”的帮扶小组,启动“传”“帮”“带”心理咨询帮扶工程。帮扶小组的组长定时向老师汇报本段时间里小组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状况等,帮助老师确定本段时间的心理咨询教育方案。

4.家校沟通,拓宽覆盖

篇7

长期以来,人们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强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对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升学压力大,学业负担重,心理压抑且得不到释放。繁忙学业、激烈竞争,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残酷的升学竞争,家长们都望子成龙,这种迫切的愿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频繁的测验、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当他们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答卷时,总是抱怨自己,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而一旦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高三更为突出。青少年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叛逆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成长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叛逆心理,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

(三)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他们从未吃过苦、受过挫折,在日常的学业或生活中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这种脆弱封闭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事就会惊惶失措,甚至精神崩溃。而他们的父母因忙于事业,大多无暇顾及他们,有些孩子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谈心里话,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

(四)早恋问题的困扰。高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男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成绩开始下降。尤其恋爱中受挫折,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高中生在恋爱中人为地缩小了中学生自己的社交圈子,使之囿于两人世界,不利中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里生机盎然,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倾诉的忠实听众,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二)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重视精神引导,加强文化投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分析,创造,审美的能力。

4.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5.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三)从自身做起,健全心理品质

1.面对现实、适应现实。当受到挫折时不悲观,不失望,而能从中找到光明和温暖及令人鼓舞的一面;同样,在胜利和成功的面前,也不可忘乎所以,妄自尊大。正确协调自己和环境的关系,保证速写的心理反应。

2. 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逐渐学会以诚恳、平等、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在与人交往中,处处与人为善,并信任尊重他人,这样会有更多的朋友,摆脱狐独。

3.了解自己,悦纳自己。要使自己和环境相适应,做一个能全面了解自己的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并能理智地避免去做那些自己力所不及的事。

4. 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工作适度,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才能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健康。而适当的劳逸对于保持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总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中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论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国家的未来,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这不是一项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程,但我们要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 青少年如何获得健康的心理 .问渠心理网

篇8

1 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

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

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中学生实施教育、有意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2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重视对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鼓励树立建功于国家的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注意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人格。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分析、创造、审美的能力。

(4)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也必然知道怎样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篇9

所谓以人为本指的是在整个活动中,要将人作为中心,真正做到尊重每个人。在教育中,人是被教育的对象,人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如果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完全忽视了人本身所具有的感性及个性,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毫无意义的。在心理教育的活动中,教师要围绕着人来进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严格按照教育性与愉悦性有机结合的原则来让学生真正学习到这些知识。教育性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对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分析之后来评价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愉悦性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选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利用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育形式,以此来营造活泼、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到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愉悦的教学活动还可以缓解初中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确保初中生人格的不断完善,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换句话来说,教育性与愉悦性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被看作为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内容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从而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都调动起来。总而言之,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的、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愉悦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二、预防性与发展性有机结合,彰显人文关怀

预防性与治疗性有机结合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发展初中生的心理素质与预防初中生的心理素质相结合起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既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以此来培养初中生的心理品质,将初中生的心理潜能开发出来。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者,其要发现学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还要预防这些心理问题,减少日后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预防、治疗与发展相统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目标:第一种目标,消极目标;第二种目标,积极目标。所谓消极目标指的是预防初中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治疗初中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所谓积极目标指的是帮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最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要遵循着这两个目标,按照初中生的发展特点,坚持人文关怀,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

三、全体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体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教师要对全体学生开展教育活动,但是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要关注个别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只有将全体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起来,那么才可以推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确定与每一位学生发展相符合的教育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因此教师只有将全体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才可以顺利地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仅仅重视个别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却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这就会导致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一目标无法顺利实现。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将全体性与个体性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单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发挥全社会力量

所谓单一性指的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学校是开展的主体。然而多样性指的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真正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要想让初中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这还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帮助,为初中生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篇10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按照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地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由于中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年龄,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生学习的一个基石,

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自身的和谐全面发展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使命。因此,本文立足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本,结合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阐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措施以及在整个教育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更新观念,建立合理与有效的心理课程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常常被一些学校或者老教师所忽视,他们认为心理健康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对其学习效果并不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学生无法从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知识,更有甚者还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一门课程。所以,即使学校有意开设这门课程也常常被占用,用来让学生进行主要科目的学习。其实不然,中学生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不同于小学生的明显变化,如果教师一味地教授知识而不注重学生内心的想法,就无法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无法求得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势在必行的,是一门学校和教师都应该重视的科目,它就是学生进步的一块基石,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启发,让学生正视自己、正视学习和人生。其次,对于这门课的教授,很多学校大多采取以班主任讲授为主,或者以班会的形式来展开。班主任固然是最了解本班的学生,但是由于其自身对心理学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专业,所以这样的心理教育往往流于表面化,学生往往无法真正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基于此,对于这门课程的教授,学校需要配备专门的心理学教师,通过其自身的专业性和合理化的安排和讲授,对学生的教育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于学生,对学生心理有全面性和差异性认识

初中学生大部分处于13岁至16岁这个年龄段,这是人生的一个桥梁,是学生从儿童时期到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青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不论是学生的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学生在这个时期极易走向极端,走向心理危机,因此教师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立足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关怀以及教育。所以,这一时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是大处的教育,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学生,为其排忧解难。例如,在“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这一章节,教师首先要排除学生的紧张和害羞心理,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时期是每一个人所必须要经历的时期,因此不要恐慌和害怕,更不可焦虑,要以平常心对待。特别是对于班级里害羞的学生,教师更要走近他们,帮助每一个学生解开心结,让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

三、深入学生,为其排忧解难

初中生在这个时期,自身的生理、心理甚至是心智都在发生极大的转变。因此,教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才能达到为学生排忧解难这一目的。初中学生在这个时期生理上有极大的变化,心理又处于叛逆期,对很多事情很容易急躁、焦虑,再加上自身学习的压力又特别大,因此,教师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正确引导,当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在“把握与异往的分寸”这一章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异性之间的关系,既不可过分亲昵也不可过于疏离。有些男生女生之间过于接近,这样极易激发暧昧之情,教师要深入学生内部,及时分离,让其认识到早恋的不良后果。同时,这个时期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教师一定要合理引导,最好是私下解决。但是还有个别学生过于和异性疏离,不敢和异性说话和交流,教师也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其以平常心对待男女关系,最终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立足学生,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身体、心理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通过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校和家庭协调发展、配合努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是不同的,这样也造就了每一个人的性格、特质等都有差异。可是,有些家庭对孩子教育方式不正确,或者家长过于忙碌,对学生不管不问等,这些学生常常处于边缘化,缺乏关爱,心理很容易出现危机。所以,针对这些情况,学校或者教师要定期举行专题性的心理讲座。这样的讲座不仅要求学生参加,也邀请家长同步学习,家长和学生一起进行心理学习,让家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度过心理危机期。例如,可以开展这样的讲座:“家长和孩子如何更好地沟通”“青春期生理卫生及心理特点”“怎样治疗青春期厌食症”“如何处理男女同学关系”等等。心理教师通过讲座给每一位学生和家长普及知识。同时也可以邀请做得比较好的家长讲解经验和教训,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成一致,共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五、关注发展,建立学生心理发展档案

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的起伏变化之中,教师无法时刻都在学生的身边,也无法随时都能感受到学生的变化。所以,比较可行与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学生心理发展的档案袋或成长记录袋。这样可以记录学生的发展变化,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发展道路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以这些方面为基点,可以进一步寻求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优方法。同时,教师可以设立“我心里的小秘密”环节,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写出来,寻求教师的帮助。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建立在学生中的信任度,对学生的秘密绝对保密,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得到健康的发展。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与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石。特别是这个时期,学生面对自身生理的变化、自身心理的叛逆和学习的压力,身心肯定要受到一定的波动和变化,这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最好的一剂良药,它能够打开学生的心结,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一定要以这一方面为契机,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学校自身课程设置、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与家庭教学相结合等发面为出发点,谋求学生身心真正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献新.以育人为己任,开拓心田净土[J].班主任,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