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重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8 10:36: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语文重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语文重点

篇1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

减轻学生负担,改善教学方式。小学生本不应该有那么多的作业负担,作业的数量在慢慢地侵蚀着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他们天真快乐,学习能力强。如果只是一味的用枯燥的课堂和繁多的作业来对其进行语文教学,那么必然会使小学生的天性很快泯灭,沦为作业和考试的奴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减轻学生的负担,改善教学方式。只有寻找到更好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提起兴趣,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这样老师也就没有必要留很多的家庭作业来填补课上的不足。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上文提到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怎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小学生又怎么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本文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应该就是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达到老师开心教学,学生快乐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在课上,老师与学生融洽相处,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在课下,小学生与老师相互交流,这样学习才不会疲惫,教学也不会显得机械僵硬。

鼓励式教学。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他们还不懂事,不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他们往往更愿意听到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应该包括激励和鼓励学生学习的鼓励式教学。这种鼓励不是一味的赞扬和夸奖,而是在孩子学习比较出色的时候,或者是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给他们学习下去的精神动力。这样比一味的惩罚效果要好的多,也能使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篇2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想情感价值观,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明确这一点,并在阅读教学时充分引导小学生的阅读。语文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创造新颖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以小学生为主导,充分发挥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表现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讲《雪孩子》时,可以先有感情地朗读示范,其次,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找同学读,最后齐读,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讲解每个自然段的时候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

二、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难点则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情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还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林海雪原》时,可以带领学生逐段地理解其描述的风景,然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学习后提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三、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阅读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在课后也能够积极地学习。

篇3

一、实现角色转化,实行有效指引

小学语文和其他学科一样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认知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沟通。学生是具有比较强个性的独立个体,教师不应该一味地面向学生强制性地传输知识内容,而要站在发展和活动的角度分析学生的特点,要把学生看成是主动学习、生动灵活的人之主体,将传统的教学变成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将传统的教师主导变为现在的教师引导的角色。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操纵者的角色,由主导变为引导,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接受知识的角度发展。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由和空间,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自行阅读,分析知识内容,进一步提出学习问题,并且独立分析解决总结知识规律;另外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无定法,通常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引领学生展开学习。首先就是自主式,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识,同时结合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就是讨论式,教师可以提出讨论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定向阅读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全班展开交流。这个教学形式重点在于强调班级学生的互动,重视其集体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增强集体意识和成就感,还能强化学习兴趣。最后就是辩论式,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辩论内容,分出正反两部分学生,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新的知识内容、独立查找资料,之后在课堂上辩论,最后教师做出教学总结。

二、认真设计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有几个步骤,各个步骤的组成部分几乎一致,教师一定要明确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详略得当,适当安排。虽然不同的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会有些许不同,但是不管如何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要突出重点的文章和内容,要做到快速、高效、重点的展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保证内容具有递进性的难易程度以及启发性的思考内容;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堂训练习题,在设计练习内容的时候要保证习题具有代表性、难度适当,并且切合新的教学思想,要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三、讲解适当,强化实践训练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过于注重内容讲解,讲解过程使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在实际训练方面就会有所忽略,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把作业留到课后让学生完成。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大了学习负担,也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效果。新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讲解重点、难点和知识混淆点,不要在课堂上将那些学生已经掌握的、学生自学能够掌握的、还有讲了学生也不能掌握的内容。要强化实际训练的实践,引导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认知。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以此巩固并提升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要保证内容合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并提高其学习效果。首先,要布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作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按时完成。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布置课后训练,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不断变化的内容,教师要紧抓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强、有极强的训练价值的课后练习内容;再有教师要通过一些多变性并且有挑战性的题目,结合教学重点,布置一些数量少内容精的课后训练;另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语文课堂上重点训练的内容,进一步反馈学生的训练效果,分析教学训练的实施效果;要强化学生高效的作业完成时间。要实施精讲多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获得更多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并指出学生的不足,进一步强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重视强化实践,提升创新水平

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教师的深入引导才能实现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能力,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获取语文知识,进一步理解知识内容,实现知识的消化吸收,学会运用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想要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强化自身的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角色,重视教学指引,要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强化教学效果,结合适当的讲解强化学生的实际能力,通过教学引导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为其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朗读 语文课堂 重点戏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主要就是把无声的文字内容转换成为有声语言情感,从而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朗读教学的作用,不断优化朗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升,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于朗读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对于朗读学习的意义缺少准确的认识。在朗读学习过程中,学生不知道学习的方法,盲目地根据教师的教学来学习。所以,教师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的时候,学生也就会跟着进行机械性的朗读。这种既缺少理解,又没有情感的朗读练习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朗读的效率。这种形式的朗读也难以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难以提升,最终影响语文教学的效率。

2.教师没能够有效发挥指导作用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指导作用没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盲目地进行朗读,起不到理想的效果。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要掌握朗读的方法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在缺少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同时,尽管一些教师进行了简单的指导,但是因为缺少目的性,没能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技巧掌握,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缺少教师的指导,学生语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受到阻碍,表达能力提升缓慢。

3.朗读形式化比较严重,学生参与度低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朗读教学形式化比较严重,学生参与程度比较低。在朗读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朗读任务,没能够深刻融入其中。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有可能手里在做别的事情,心理在想别的事情。一味地想要应付教师,最终只会导致小学朗读教学形式化严重。形式主义严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学生不愿意参与其中,最终严重影响了语文朗读教学的效率。

二、让朗读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重点戏的策略

1.保证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

想要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关键就在于保证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例如在学习《海伦・凯勒》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使学生能够在朗读过程中深入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过程中明确朗读的重要性,更好地感受朗读能够带给自己的收获。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对于这篇文章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还能够保证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2.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会有一些发音不够标准,生字词不认识的现象。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的引导,就会是学生养成错误的习惯和认识。例如在学习《七律・》的时候,教师在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指导学生诗中的字词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七律诗,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朗读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丰富的情境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参与朗读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黄果树瀑布》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黄果树瀑布的景象展示出来,然后在让学生进行朗读。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课文朗读,从而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对于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朗读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语文朗读学习过程中。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篇5

小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奠定基础。小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重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课下可以搜集不同少数民族的服装和与不同少数民族生活相关的有趣视频,课堂上教师通过开场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你们都是哪个民族的呀?有同学知道不同民族之间的习俗差异和服装差异吗?若是你们都不清楚的话,教师带你们了解一下怎么样?通过几句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说一说不同民族的学生一起学习时的场景,自然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使接下来的语文教学环节更好地展开。

二、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得好,字如其人,学生的字写得不好,人们对学生的第一印象也会不好,学生写不好字,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一定影响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能力,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板书情况,书写板书的时候不要写连笔字和错别字,将字写得清清楚楚、漂漂亮亮地展示在黑板上。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对例字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提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观察例字的特点。以“森”字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问学生“森”是由三个“木”字简单叠加组成的吗?利用多媒体将“森”字放大,方便学生观察。很快会有学生观察到第二个“木”字的捺变成了点,通过提出问题,给予学生观察的时间,快速总结出字无双捺的规律及在同一个字中重复笔画的变化。除了让学生自己观察外,教师也要在课堂上进行对比教学,以“星”字为例,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分别向学生展示不同写法下的“星”字,让学生自己判断哪个字写得漂亮,并寻找另外一个字写得不漂亮的原因,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知道写字时也要符合人的审美观。最后,在班级中展开竞争教学。教师定期在课堂中开展写字竞赛活动,将学生写出的优秀字词进行展览,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运用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少年闰土”的学习为例,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播放与文章相关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音频的带领下阅读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讲解段落内容前,教师有感情地将段落内容读出来,并在学完这篇文章后举办班级间的朗读比赛,对于朗读分数最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比赛带动学生大声朗读文章。其次,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阅读的氛围,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班级图书角或是班级图书馆,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放在班级图书角中,供学生自由阅读。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好班级中的墙壁资源,在墙壁上张贴名言警句及趣味性的小故事,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班级生活中自然地阅读。

四、学生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语文的写作与阅读是分不开的,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仿写、续写等方式提高写作水平,以“詹天佑”的学习为例,文章介绍了詹天佑在资本主义的嘲讽及严峻的修路条件下,费尽心血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人字形的京张铁路。学习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以我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为开头进行写作练习。又如,学习“开天辟地”时,文章中介绍的各个身体分别化成不同的事物的段落结尾运用了省略号,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段落内容进行续写,开展写作练习。新编制的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口语交际”部分内容的学习,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环节,根据环节的内容让学生进行与单元内容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实力。

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设置谈话的环节,让学生开口说话。以“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学习为例,文章中体现了父爱的伟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在学生说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说话中的语病进行纠正,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此外,语文是博大精深的,同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气下有不同的意思,教师在学生口语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的实例,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注重语气、语调和用词。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篇6

字、词、句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单位,字作为基础的基础,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果小学生的识字数量储备不足,必然直接影响到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学习识字是低年级小学生由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过渡的必要环节。

一、低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低年级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小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入门阶段,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开端,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识字作为教学重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小学生在一二年级要掌握将近两千字的常用汉字,面对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小学生,如何顺利完成教学要求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当前的低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与缺陷。首先,小学学校和语文教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上,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课时之外并没有安排专门的识字与写字课程。而在小学语文教师看来,小学生对于课本上要求的汉字可以正确认知便是完成了教学内容,并没有关注小学生的写字姿势是否正确,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教学质量。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识字内容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难以满足小学生的需求,影响了低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果。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刚刚步入小学的校园生活,对一切充满着好奇,又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活泼好动,理解能力有限,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师单纯的填鸭式识字教学,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认识不到识字教学与小学生学习写字之间的重要联系,忽略了小学生的写字训练,阻碍了识字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的策略

1.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必须以识字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将识字作为教学重点,激发小学生对识字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必要。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单一的教学方式,深入研究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需求,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迎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激发小学生对语文教学中识字的热情。同时,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可以适当增加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增加小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设计既符合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也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使小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识字教学中来。比如,画图画、讲故事、做游戏、编儿歌等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将其灵活地应用到课堂识字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课堂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日、月、明”三个字的教学中,“日”与“月”都是象形字,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向低年级小学生展示由太阳的图案向文字“日”的转化过程,加深小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和记忆,同时,通过播放多媒体动画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于“明”这一汉字的学习,语文教师可以将其讲解为“日和月交朋友”,一个太阳和月亮的转换后便是新的一天,即“明”。

2.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必须以识字为重点,联系学生日常生活

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小学生而言,将语文课堂的识字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更容易引发小学生的共鸣,激发小学生对识字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自主学习习惯,在生活中主动学习识字。例如,小学语文“菜园里”一节的汉字学习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超市中蔬菜选购区拍摄成照片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加以展示,在蔬菜图片与名称文字结合中让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识字。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将文字和蔬菜正确对应,更可以激发小学生在生活中对识字学习的热情。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在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打好学生的识字基础,才能保证学生在今后阅读与写作的学习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必须以识字为重点,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学习与创新,激发小学生对小学语文识字学习的热情,更好地实现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2)指导科学预习方法,把握好学习准备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预习方法有效性,将指导科学预习方法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提高预习效果:首先是筛选预习重点,针对性地开展课前预习活动,不仅要把基础知识的解决作为重点,还要能够对课文的主题、框架、线索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依靠课前预习活动,对将要学习的语文教材做到初步熟悉。其次,要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补充信息,这样的信息包括作者的信息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点、背景资料等,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教学内容。另外,还要把自己预习中发现的难点整理出来,进行下一步的重点研究分析。通过这样的科学预习方法指导,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新授之前就掌握一定的内容,为课内的互动有效开展做好准备。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把握好课堂探究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走出“灌输给予”的思维定式,否则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有效激发,死记硬背的理解效果也远没有主动探究获得的效果深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主动深入思维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从“师生一问一答”式的互动转向“教师引导思维、学生深入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这样的自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更为自主的平台。在自主探究教学环节,教师要抓好思维载体的科学设计,在探究题之中要能够体现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要求以及涵盖教学要点,学生进行独立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予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之中逐步完善与提高。通过这样更为自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效果,提升思维敏捷程度,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4)及时掌握学习成效,把握好教学反馈环节。知不足,然后才能有针对性改进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也是一样。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顾着研究教学方式的改进和优化,却忽略了教学成效及时反馈环节,导致教学设计与组织活动和教学薄弱环节出现了不完全对应,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一定要把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作为重要的方面,以便于及时分析研究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优化。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采取单元检测的方式获取反馈信息,其实采取更加细化的考核关口更加有利于反馈信息的及时传达,教师可以以课时或者课为单位进行教学要点检测,较为典型的就是当堂检测,依据反馈信息进行教学活动调整,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优化。许多教师采取当堂教学内容检测的方式,效果较好,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师获取的教学反馈信息准确性强,另一方面及时性高,能够对下一步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优化以及调整,提高教学成效。

篇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化教育技术也逐渐被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电化教育技术,轻视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推崇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能因此而轻视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主导地位。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电化教育技术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必然会使学生对生字生词、课文分析和朗诵的学习不足,从而造成学生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基础不牢的问题。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电化教育技术

小学语文教师过分依赖电化教育技术,在教学课堂上大量播放多媒体课件,追求生动的视听和动画效果,虽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却分散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关注,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这种教学形式上,忽略了对内容的学习。教师应当认识到电化教育技术只是课堂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过分的使用会使电化教育反客为主,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正确应用

(一)使用电化教育技术突破语文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中涵盖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对于这些内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而电化教育技术在辅助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创设必要的情境,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将重点知识内容转变为易于把握理解的内容。同时,辅以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学生更容易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但也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等电化教育技术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重点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一课时,卧薪尝胆一词的字面意义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是比较晦涩难懂的,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并结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成语故事,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其背后所代表的深刻含义,明白胜不骄败不馁,只有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二)合理利用电化教育技术,引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感情共鸣

小学语文的学习范围广泛,很多课文都有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可以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带领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的精神世界,引发学生与教学内容、作者的情感共鸣。电化教育技术能够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展现一个图文并茂、声情兼备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氛围,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之自觉地以景触情,得出对人、事、物的体验和感悟。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作者对师恩的难忘之情,让学生去感受这种至深的思想感情,体会其难忘的至深含义,引发学生对于“师恩”的思考。

(三)合理利用电化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某些教学课程的传授时,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去进行解说和演示,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授课时间,还未必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使语文教学程序化、自动化和科学化,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增加课容量,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时,学生可能认为海洋只是观光旅游度假的场所,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教师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针对这一课时进行教学,往往很难充分地进行讲解,也很难解释得特别直观、透彻,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改善这一弊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来告诉学生,人们是怎样利用海洋、开发海洋、可持续保护海洋的,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海洋对人类未来的生命意义和发展意义。

三、结语

电化教育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主导力量,在现在的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但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要合理地运用电化教育技术,不断优化小学语文的教育模式,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既具有语文教学的语言共性,又具有小学阶段语言教学的特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发展能力,基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水平,选择合适的语言进行教学。笔者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共性与特性两个方面出发,探寻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生动性与情感性等方面特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案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鲜明特色与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规范性语言特点

“为人师表”,教师的语言与行为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将教师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重视自身语言的规范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掌握规范性的语文教学语言,严格控制语言、词汇及语法方面的规范性,避免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出现误读、读错、乱读现象。如某些区域受到地方性语言特色的影响,将“杭州”读成“黄州”,将“故意”说成“得为”,还有一些地方不能区分“zhi、chi、shi”与“z、c、s”,这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不符合普通话的基本规范,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准确、规范的教学语言,造成学生无法区分词语的正确读音,也无法使用规范性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有效运用语言文字,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性语言特点

科学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的关键特征,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保持语言的科学性特征,保证字、词、句等方面语义的正确传达,情感的合理理解,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准确理解词语、句子等的含义、情感色彩及语体色彩等,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递科学性内容。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很多教师都存在理解误区,认为“落花生”中“落”字是动词,引导学生将“落”换成“种”,并讨论两个动词互换的效果,这其实就是教师对题目的望文生义,缺乏语言应用的科学性,也表现出教师查阅资料、理解能力的缺乏[1]。在小学语文语法教学中,通常会出现有歧义、多余或缺失等问题的句子,教师必须通过句子基本结构的讲授,让学生掌握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形式,避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性错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实现小学生语言表述的简洁与准确。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动性语言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应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导,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运用语言的艺术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时,学生无法深切理解“幽静”一词的含义,教师可以利用一组语言:“冬日的夜晚、朦胧的月光、波光粼粼的水面、远处的茅屋”的描述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幽静”的内涵,用动静结合的语言表述衬托幽静的氛围,以此引发学生联想,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2]。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性语言特点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性语言是“活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充满情感的语言进行教学,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感性色彩,当教授比较欢快的内容时,教师要能够通过情感语言的表述,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当教学比较严肃的内容时,教师应通过语气的变换,使学生表现出肃然起敬或正襟危坐的行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调整自己的语言特点,通过自身情感的渗透与参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学生心灵震撼。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济南冬天的场景,或者展示济南冬天的各类图片,以此表达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情感,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通过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与现在济南的冬天对比,深刻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丰富学生对四季变化的感受与体验,促进语文教学情感性目标的实现[3]。

五、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及认知规律,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语文教学,通过语言的变换与转化,形象生动地表现语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感知与体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0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均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更有助于学生各种观念的养成,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对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本文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原则为基本出发点,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进行探讨和浅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原则

1.以积极鼓励为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应该以积极鼓励为原则。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国学经典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对学生的批评,学生可能不能很快地对国学经典进行流畅的诵读,教师在这时候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让学生对国学诵读充满信心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达到诵读国学经典的目的。

2.以精读精讲为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应该以精读精讲为原则。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结晶和精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学生在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精读和精讲,让学生对国学经典中的道理或理念均有一个较好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目的。

3.以尊重差异为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应该以尊重差异为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其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均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要尊重这样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1.通过范读引领加深学生诵读节奏的掌握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范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因为国学经典属于文言文,其与现代文的诵读存在一定的不同。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起到一个范读引领的作用,那么学生是不能正确掌握诵读节奏的。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应该通过范读引领加深学生诵读节奏的掌握。

例如,教师在对选自国学经典《孟子・告子上》中《舍生取义》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诵读时,应该通过范读引领加深学生诵读节奏的掌握,虽然文章中有标点符号,但是单单仅依靠标点,学生并不能正确掌握这一文章的诵读节奏,因此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范读引领,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中的重读字和阅读间隔均进行充分体现,让学生将有意思的节奏掌握变成顺其自然的节奏运用,进而让学生更好地对诵读的节奏进行控制,提高其国学经典诵读的质量。

2.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为学习国学经典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反复进行诵读,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对国学经典的内容和大体意思有一个掌握,通过有节奏的反复诵读实现对国学经典内容的更好掌握和了解。

例如,教师在对《三字经(节选)》这一国学经典节选内容进行诵读的过程中,就应该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内容。《三字经》相对于其他国学经典来讲,较为通俗和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中有很多内容在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依然是较为困难的。教师在讲解《三字经(节选)》的过程中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诵读,让学生对其韵律和内容均有一个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保证每一个学生均可以对教学中的国学经典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通过故事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其自身较为独特的特点,其形象思维占据着一定的优势,而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并不能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就应该通过故事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让小学生感觉到国学经典诵读的轻松和愉快,同时消除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排斥感和枯燥感。

例如,教师在对《论语》四则这一国学经典内容进行诵读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故事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中的“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进行小故事的编排,通过一个个故事的讲解让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掌握,之后再带领学生进行诵读,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小故事中体会到真正的道理。由此可见,通过故事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有效实践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