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22: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的常用类型
1.以文字叙述为主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一般都是先进行文字叙述,而后设问题要求考生作答。这类题往往首先对化学物质、实验环境和对象进行说明,而后会设问要求学生推断出可能存在的物质、一定存在的物质以及不可能存在的物质。学生在解答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审题,对叙述之中的条件和类型进行仔细分析,分清文中给出的字眼的先后顺序,找到突破口。
2.带图式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通常会给出化学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一般没有限定的化学物质范围,要求学生推断出图中所带有的未知物和已知物,学生可以利用以果求因等方法来进行物质的推断。比如北京市中考题里面有一道题目给出五种物质、五种溶液和一种气体,要求根据图表来进行未知物质的猜测(如下图)。
3.带有表格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往往以带有的表格为主,通常来说,表格中都会附有在有物质限定范围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实验现象,从而要求学生进行未知化学物质的推断。这类题一般会采用对照的方法来进行解析,比如下题给出五种无色溶液,已知是NaOH,HCl,MgSO4,BaCl2和K2CO3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
4.带有网络图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通常会给出物质范围以及用箭头将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给标示出来,从而形成一个状似网络的物质反应图,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图示来推断出未标明的物质,这类题型一般要求学生根据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推断。
二、初中化学归纳题突破口归纳
1.根据常见的化学元素或者物质进行推断
解答化学题的时候很多题目里面会有一些提示性文字,要求学生根据文字叙述进行推断,比如,浙江省中考题:“A,B,C,D,E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酸,另一种是碱,还有三种是盐,D在医院用作诊断胃部疾病的药品。”其中,D便是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推断出来的物质,这些都需要进行归纳总结,比如: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这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确定的知识点。
2.根据化学实验发生的反应进行推断
除却以上那种突破口推断,还有一种便是说明了物质的特征现象从而让学生进行推断。比如安徽省里有一道题是“将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这便要求学生熟悉化学实验中常发生的化学反应。
3.根据物质特征颜色进行推断
化学推断还有一种便是根据化学物质的颜色了,化学中的物质通常都有着固定的颜色,而在发生化学反应时颜色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记住这些颜色学生便能很容易地了解到题中所给的物质是什么。这首先要求学生熟记化学物质的原色以及发生反应后的颜色,比如:Fe、C、CuO、MnO2、Fe3O4这些物质都是黑色的。
4.根据物质的状态进行推断
除却以上三种方式,还有一个便是根据物质的状态进行推断。物质的状态通常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学生只要熟记便可以知道化学物质的类型,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推断。比如常见的固体单质有Fe、Cu、C、S,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等,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便是H2O。
三、初中化学题归纳题解答步骤
第一是要阅读题目。学生首先要通阅全题,统领大局,掌握题中所表达的意思,找到关键点并且反复阅读,弄懂题目所包含的重点、难点,接着再进行具体分析。
第二便是寻找突破点。这就要求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从而快速准确地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第三步,进行了以上两点之后,学生就要进行正确推断。这便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最后一步是验证答案。学生要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在进行检验之后学生需要推断出这个题推出的结果是否是正确答案。最后便可以进行验算和写答案了。
由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版到化学教科书上的内容全面而具体,除了应对化学学科的测验,更多的是能够学有所用,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并且有所创新,这才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本文将探讨高中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即化学生活。
一、化学生活
化学生活,即生活中由化学元素组成的部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一切都是物质,一切都是化学。化学与物理相似,都是贯通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区别于物理的是,化学,是微观世界展现的学科,寻找的是不同的宏观现象之间的微观联系。同时,化学也是一门极其神奇的科目,有限元素的排列组合,有限物质的随机碰撞。化学世界有太多的可能性,也正是这种可能性,让化学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相联系。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和化学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化学与生活的这种密切联系,我们简称为化学生活。当今,化学在各大问题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例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人民温饱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等。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许多元素和组成我们生活环境的元素。大部分化学物质都是天然存在的,是化学家们在不断探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发现的,但有一部分是化学家为了得到性质更优、价格更低的化学物质而合成的,比如合成橡胶。总之,生活中处处都是化学。
二、生活化学
生活化学,即生活中的化学,这一部分,主要解释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生活中现象的化学解释。
1.化肥:化学肥料,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去制造肥料,把农作物需要的营养保留而耗散其余不需要的成分,以增加粮食产量。
2.化学药品:针对病菌的某些性质,例如表面是蛋白质等,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达到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目标,保证人体健康。
3.化学能源:能源的利用本身就是一个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而对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加以利用,这就是能源。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不仅解决了当代的生活需求,也是为了地球未来更好的发展。
现在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看看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1.醋。醋在化学中的专有名词叫乙酸(CH3COOH)。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功能,醋还有更多的用途:①醋,可以使钙质和磷质大量溶解,在煮汤时,适量加醋,可以提高营养的有效提取率。②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被破坏,烹饪时适量的加一些醋,可以保护食物中的维生素C不被破坏。③醋有解除腥味,杀灭细菌的功效。在生鱼片中放入适量的醋可以消除鱼腥味。
2.除水壶垢。①在水壶中放适量的醋,然后加水烧至沸腾,水垢便可除去。化学原理:水垢成分主要为CaCO3和Mg(OH)。②在水壶中放适量的小苏打,然后加水烧至沸腾,水垢便可除去。
3.去除衣服上的污渍。许多污渍仅仅利用洗衣粉、洗衣液等常用的去污产品根本不能有效清除,其实对污渍进行了化学组成的分析之后,去除污渍就会显得更为简单:①血渍:将有血渍的部位用过氧化氢或者漂白粉水浸泡,再搓洗。化学原理:因血液里含有蛋白质,可以通过过氧化氢和漂白粉进行溶解。②油渍:在油渍上滴上汽油或者酒精,油渍会随着汽油和酒精的挥发被带走。化学原理:酒精是能溶解衣服上油污,油污与其相溶后再溶于水,汽油能与衣服上油污相溶后直接挥发。
三、生活中使用化学药品注意事项
化学反应在生活中是普遍的,但是生活中化学药品较少有直接使用,不过有的物品的内部可能包含了一些化学药品,而有的化学药品是具有毒性或者强腐蚀性的,对于这些药品的使用,我们必须注意。有的化学药品甚至同时具有挥发性和毒性,例如水银。由于升温快,水银被用于温度计中,可是,温度计一旦被打破,水银泄漏,将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化学药品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必须了解化学药品的性质,并且尽可能地避免和未知性质的化学药品的直接接触。所以作为教学者,在校应教导学生在化学试验中注意事项如下:
实验室内大多数药品的化学性质我们都已经在课堂上介绍过,但是,部分药品的部分性质,对于化学家们而言,依旧是有待探究的,所以,在进入实验室之后,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不可随意触碰药品,不能将未知反应的药品随意混合,更不能将未使用完的药品带出实验室。对于试验中使用过但没有使用完的药品,不能倒回原来的试剂瓶中,以免影响试剂的纯度。同时对于一些激烈的化学反应,很多学生都还不具备充分应对的能力。总之,学生要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实验,不能轻易尝试危险的未知的实验,其余的操作必须咨询在场教师。
1.具体的内容规划
化学课程被分为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选修课程的测试范围是对《化学与生活》和《有机化学基础》二择一。必修测试中的内容规划有认知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的应用。而具体就化学的基础知识认知来划分内容,则包括化学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和能力、化学与生活以及可持续发展中的利用。
2.测试能力要求的表述
化学必修科目的主要测试内容是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化学基本技能的考查以及化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对化学的学习目标具体可分为技能、认知和体验三类,在每一类的学习目标中再进行由低到高的层次划分。其中技能类分为三层次:技能性考查要求学生初步学习能力过关,能够独立操作基础简单的化学实验,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要熟悉并掌握;初步学会化学实验中基础性的检验、过滤、蒸馏、配置等化学方法,并能对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灵活应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对基本实验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认知类分为四层次:认知性考查则要求学生对化学元素、基础无机物和有机物有足够的认识和识别;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能,化学物质之间反应和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相似物质之间能够做比较和归类,认识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掌握和认知化学反应原理,并在实际问题中能够运用。体验类亦分三个层次:在知道化学是一门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的基础上,认识并学会化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体验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在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上化学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等。
3.考点突出主干知识
江苏化学学业水平必修测试中,考点的分布紧扣化学知识主干,并通过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的优异。对主干知识考查的试题中多为常见和难度一般的题型。试卷中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理解化学的基础性知识和核心内容。紧扣主干知识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化学大框架的整体把握,在学习相关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做到更加的系统全面。
二、江苏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必修测试对教学的启示
化学教学如何做到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以及现代公民在当今的人文社会该怎样习得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近年新课程改革以来化学教师一直讨论的话题。而江苏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必修测试给予了很好的启示。
1.基础化学知识教学
高中化学基础中很多常见知识是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最基本应该了解的化学常识,是属于公众素养的必修知识。高中化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其实也是作为具有科学观念的现代人所应该筹集的基本事实性材料。对于参加必修考试检测的学生,我们应该根据化学中所研究涉及的物质层次,以及化学的各类型反应、能量变化、反应方向及限度对学生进行事实性的教学,为学生充分了解化学基础知识,构建学科知识框架打下坚实的基础。
2.知识价值体验的强化
在镁的制取中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进行了巩固,在镁的性质学习中,从原子最外层电子入手,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介绍镁的还原性。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一专题中铝与铁性质和冶炼的学习做铺垫,也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镁的提取及镁的应用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了化学与社会生产、
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学生的经济效益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镁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海水中镁的含量、镁的存在形式。
(2)通过对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的讨论,理解工业生产中海水提镁的原理与过程。
(3)了解镁的物理性质、掌握其化学性质、熟悉其原子结构,形成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问题探究、合作讨论,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学的知识,在讨论中步步深入,层层揭示问题的答案,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习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方法。
(3)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重温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体验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进一步获得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讨如何从海水得到镁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鉴赏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强了利润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和流程、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和流程。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闻链接:离奇火灾大雨浇不灭反助火势原是“镁”在作怪。
2010年6月10日凌晨3点20分左右,苏州工业园区云海镁业有限公司一间存放镁制品的废品仓库发生火灾,约20辆消防车赶往现场,消防官兵用黄沙、水泥进行扑救。中午11点,大火基本被扑灭,仓库燃烧殆尽,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初步分析起火原因可能是金属镁自燃。
学生迅速进入浓厚的化学氛围,激发起学习金属镁的欲望。
2.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围绕上述新闻提出三个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金属镁可能自燃?
问题二:为什么“大雨浇不灭反助火势”?
问题三:为什么用黄沙水泥进行灭火,而不用泡沫灭火器
扑灭?
首先学生通过镁原子结构的分析推导出它在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2价的镁离子,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然后通过回顾镁和氧气的反应,引出镁和空气中氮气也能反应,学生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也认识到镁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最后将镁与水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并与钠和水的反应形成对比。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因“猜想”继而紧张,继而沉思,这样的过程易于促使学生产生联想、迁移,从而激活思维,主动参与。
3.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内容一:镁的存在
引导学生回顾海水中常见元素的含量图,了解到镁离子在海水中的贮存量很大。
内容二:镁的提取
镁在海水中主要是以镁离子的形式存在,工业生产中是通过电解氯化镁得到金属镁的。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如何实现海水中镁离子的分离?沉淀剂如何选择?可否综合利用海洋资源获得石灰乳?得到氢氧化镁后如何转化为氯化镁?教学中,我将给出一些资料并结合海水提镁的工艺流程图,围绕一个个细小的问题,联系生产实际,考虑生产成本,层层深入探讨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镁,着重培养学生的经济和环保意识。
内容三:镁的用途
在镁的化学性质的探讨实验中,学生可以观察到镁的一些物理性质,通过课本的讲解及图片的展示,学生联系镁的性质,归纳出镁的用途:
(1)制合金,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
(2)制造信号弹和焰火。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方法或第一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只有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制定教学目标,才不会使制定的教学目标流于形式。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是每节复习课的“指挥棒”,它决定着整节复习课的方向、过程和结果评估。实践证明,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初中化学总复习具有重要作用。除了设计合理的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以外,如何达成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是另外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基于长期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并进行反思,积累一些经验和感想,期望对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有所帮助。
一、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国际上有很多流派,笔者比较赞赏格朗伦的提法。格朗伦在1978年提出:教学目标应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来陈述概括,再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例子使目标具体化。笔者对此的理解是,教学目标要注重学生的三维目标,具体表述应关注到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表述的对象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2)用尽可能具体且可以测量的方式来表述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的表述内容应能反映出学习结果的类型和 层次。
在初中总复习过程中,有些学校采用按教材章节安排复习的方式,笔者所在学校是采用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划分的五个一级主题进行专题复习。无论采用什么顺序复习,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总依据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二级主题中所列“标准”分化几课时完成,再把一课时的“标准”按照格朗伦方法设计成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标准”有7条,我们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安排完成:
1.了解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方法: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pH试纸。
2.知道酸碱性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生长。
笔者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具体细化表述如下:
1.通过教师的引导能说出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用指示剂,如石蕊、酚酞等;能识别指示剂本身的颜色以及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显示颜色;能描述pH大小与酸碱度的关系,认识pH是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知道酸碱性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生长,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几种常见液体的酸碱性;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并能用文字描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体验通过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乐趣。
二、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达成策略
“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中这段话说明了“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在近几年的泉州市中考化学科目考试卷中,“身边的化学物质”在考试的知识结构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考点渗透到各种类型题中,若能完成好该专题的复习,无疑为中考打胜仗清除了不少障碍。根据该主题知识结构特点并针对笔者所在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堂复习课设置“三步曲”,促进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
1.第一步:实验趣激法引入复习课
“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的知识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归纳、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从重难点知识梳理到典型习题剖析及解题方法分析,教师讲得即使非常细致,分析得十分透彻,总结得特别全面,对学生来讲纯理论的复习仍然会觉得枯燥无味。如何能在复习课的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使他们能专注并充满热情地参与到整节复习课的活动中,有趣的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但复习课的实验绝不能是重复平时课本中的[实验与探索]或[观察与思考]栏目中的实验,必须是有趣味的,能引发学生思考且又能与本节复习课的课时教学目标相吻合,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复习课时教学目标对常规实验进行整合开发,创新设计,做好课前充分的研究和准备。
【案例1】“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复习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会写相关化学方程式,能描述减少误差的操作细节。
选择的实验:
图1实验装置左侧的现象能唤起学生头脑中知识的再现,使学生顺利完成对空气的成分这一目标知识的梳理,而右侧的异常现象又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为何不能用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随着教师的释疑,学生对该实验的原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该实验我们还进行了弹性处理,对基础好的班级还进一步讨论右侧的实验装置如何进行改进也能得到和左侧装置一样的实验结论。
【案例2】“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主题复习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学生实验,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出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用途,会熟练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选择的实验:化学小魔术“魔水”
通过这个趣味实验,引导学生书写相关的方程式,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归纳。
这一环节,虽然仅花了3-5分钟,却是每节课的“课眼”,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专注于复习课后面的各个环节中,大大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2.第二步:师生学案齐亮相,进行知识的全面梳理
我们每节复习课课前都会布置学生根据配套复习用书《复习指南》,针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对要复习的专题设计一个简单的《复习学案》,让学生通过三个问题得到一份比较合理的学案:1.“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引发学生整理知识;2.“你有什么问题”引发学生的真实问题;3.“我想问老师的问题”让学生关注可能存在的问题。当然学生的《复习学案》对知识的梳理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漏,教师也要对本专题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精心设计一份较规范、完整《复习学案》,印刷装订成册形成校本复习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这个环节是每节复习课的核心环节,关系着学生对本专题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有了第一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对每节复习课都充满期待,他们体会了教师的辛勤付出,因此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也乐意配合。在此环节中笔者也大胆利用知识基础扎实、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来讲解重点知识,教师做好补充,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保持课堂活跃的气氛,同时能让学生以他们的视角来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梳理方法,在课堂上能擦出很多火花,转化成许多新的教学资源。当然,这个课堂环节要因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具体调整时间和人数,因此也就要求教师除了备课还要充分地备学生。以下是笔者所在备课组整理归纳的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1】“氧气化学性质知识梳理”(表格法)
【案例2】“金属与金属矿物”主题复习(知识结构梳理图)
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归纳
1、用盐来搓洗
用盐搓洗黄金耳钉,细小的盐粒可以让黄金焕然一新。可用2克食用盐、7克小苏打、少量漂白粉以及60毫升清水混合配制成清洗剂,再把黄金耳钉放到一个小碗中,倒入之间调剂好的清洗剂浸泡,2个小时后将耳钉取出,用温水冲洗过后放在阴凉处或埋在木屑中风干,待干燥后用柔软的绒布擦拭干净即可。
2、用中性洗洁剂清洗
用少量的中性洗洁剂与温水混合,再将耳环放到碗中进行浸泡,用软毛小刷子擦洗耳钉边缘顽渍处,在放到清水下面冲洗拭干即可。但是在选择洗涤剂的时候大家需要注意一下,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洗洁精,其化学物质会改变金子的色泽,所以千万不能使用洗洁精来对黄金耳钉进行清洗,而是应该选择中性的、温和的清洗剂。
(来源:文章屋网 )
初中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从理论层面来进行知识教授,远远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我们的教育者只有进行化学教学生活化的体验尝试,才能真正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生活化体验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实践中探讨化学知识,树立化学知识生活化意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总结,我们的化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去发现探究,这主要是为了转变一些学生的厌烦心理,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当然,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颜色一节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图片的形式来使学生获得实际体验,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形态,对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分为固、液、气三块分开展现,对每一形态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进行分类。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实际上和自己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二、引导学生亲身实践
化学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绝不单纯是让学生背诵的,否则,知识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我们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一定要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调查活动,运用相关的化学指导原理来进行生活实践,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发现新的理论,提出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社会调查有很多种,例如对社会污水排放的调查等都是非常好的学习途径。
初中化学知识由于阶段特征的限制,其内容难度并不是很高,对此,教师应该从初级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
1.纸袋和塑料袋
常用的各种装食物的纸袋和塑料袋是不可以直接与食物一起放进微波炉加热的,很容易着火从而引起炉内起火和释放有毒气体。
2.一次性塑料盒
一次性塑料盒包括普通的快餐盒以及常见的牛奶盒、酸奶盒,这些材料都是不能承受高温的,放进微波炉加热很容易融化,将各种化学物质渗透到食物中,危害健康。
3.鸡蛋
微波炉是通过微波加热的,而鸡蛋就像一个密封的容器,在高温环境下鸡蛋内的压力出不来很容易引发爆炸。
4.部分水果
有些水果可以放进微波炉加热,那是因为它们可以承受高温,但是葡萄是万万不能的,它一加热就会冒烟和爆炸。
5.金属制品
无论是镶嵌有金属的盘子还是金属容器,都是不能放进微波炉的,因为微波穿透不了金属,很容易反射微波,从而损坏微波炉。
6.辣椒
辣椒加热不会爆炸,但是在高温下容易将体内的化学物质挥发出来,当你打开微波炉的时候容易被熏到眼睛和鼻子。
如果需要用微波炉加热的话,必须使用专用的加热容器,例如玻璃保鲜盒。使用的时候小心烫手哦。
微波炉不加热了是哪里坏了
首先,检查微波炉是否供电正常,打开微波炉的外壳,检查机内保险丝是否烧断,如果不是,则可能是因为变压器次级电路出现故障,检测高压二极管、磁控管是否正常,如果正常的话检测高压电容器,如果出现短路的现象,造成通电开机烧坏保险丝。建议更换同型号的高压电容器。
逐一排查是高压电容器、高压二极管还是磁控器的问题,用替换法逐一更换,当更换二极管后,开机时发现不烧保险丝了,加热回归到正常。这就表示是高压二极管出现故障,而这种故障一般使用普通万用表是测不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高中化学是比较抽象的,实验是化学的前提,很多的化学内容都是借由实验的方式获得真知的,因此,借由实验去创建教学情景,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比如教师在讲到硫与含硫化合物的转变的时候,能够先给大家展示一些由硫磺构成的东西,首先咨询学生这些是什么,知道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之后,让他们对于这种物质的颜色与外表进行细心的记录,或是采用实验的方式让大家研究这到底是什么化学物质。如此一来,学生们对于这种物质就会印象十分深刻,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索真知的能力,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十分不错的。教师借由科学实验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认真去研究这个实验,自然而然就能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关注化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高中化学的情景教学一定要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才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用在现实的情况中。比如,用什么东西能够很好地除去水中的污垢,答案当然是醋,那么这其中包含着什么化学原理,借由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化学知识。教师通过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来创建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之中就能轻松掌握化学知识,把握好化学内容和实际之中的练习,吸引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内容的好奇之心,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增强高中化学的教学主动性。
3.借由旧知识创建情景
高中化学的教育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连接,教师要依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去安排好新的化学知识的教学,因此创建教学情景也要根据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比如在盐类水解的实践中,教师能够依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让学生猜想某些盐类水解之后的酸碱性质,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把握情况,接着使用ph试纸去做酸碱性测试的实验,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看到某些盐水解之后是呈现酸性的性质,某些则是呈现中性的性质,不免就会猜想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化学老师再根据学生们提出问题进行耐心的分析。
二、科学教学的原则
1.适度性。教师要针对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及课本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可行性较强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为了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可以分四个阶段提高教学效率。感受指在刚刚接触化学知识时,学生仅对教师讲解的课本内容有基本了解和大概印象,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心相类似的内容,自己要注意总结和对比记忆。如讲解常见化学物质的分子式时,要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分子构成。联系指将讲解的科学方法和解题思路贯穿学习中,在学习中注意方法和内容联系起来,通过练习和思考逐渐熟练运用方法。例如,在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些金属元素和盐酸发化学反应的化学方式是不一样的,系数也不一样,但都是金属元素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联系金属的相同性质书写方程式,从而举一反三,降低书写难度。应用指通过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解决化学问题。例如,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在主要物质中掺有其他化学物质,如何检验这种物质的存在等。评价指根据自己建立的科学知识体系判断他人的学习研究是否有价值,当然这要求学生自身知识能力足够高。
2.适时性。适时性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确实有进行科学教育的必要时采取措施,否则会适得其反。化学课本中隐含科学的方法,有的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联系密切,在讲解那部分时要注意渗透教学方法。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讲解化学理论的来源及相关知识等,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常见的酸性溶液有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如硫酸氢钠,对于其他不常见化学溶液没有讲解的必要。
三、科学教学的方法及措施
1.充分利用教学模具进行教学。在学习化学分子式及空间结构的时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而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很难形成空间想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教学模具进行教学和讲解,让学生通过空间想象和模具帮助,先学习基础知识,再通过了解和讲解揭示其奥秘。例如,在学习一些化学分子式的结构书写时,首先要记得该化学分子式是什么,然后才能知道在画结构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元素和几根化学键,如写三氧化二铁的分子结构时,先想想其空间结构,或者借助化学模具,再进行书写,久而久之,也就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比较、分析,熟记多种化学知识。化学元素太多太乱,很容易记错记混,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对比记忆,根据自己学到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刚刚接触化学的时候,最基本的内容有固体、液体、气体。除了状态不同外,还要区分固体的颜色、性质等,如铜和氧化铁都是红色固体,但两者的化学分子式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通过分类和比较进行记忆,可以按照状态、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3.运用学到的化学理论对不了解的方法进行探索。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就是化学假说法,化学假说法指运用已经学习和掌握的化学原理,对未知的化学现象和化学规律进行探索,而探索结果就需要时间和真理验证,初中生不能对自己得出的结论做出对或错的判断,但是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实,化学假说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学习中的独创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科学方法的基础。例如,化学家拉瓦锡根据燃烧现象与空气中的化学成分相联系,通过思考和研究,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
4.善于归纳和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归纳所学知识和整理知识体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养成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的好习惯,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归纳从一些具体事例中概括整理出相应的结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归纳内容和归纳形式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所决定,在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达到复习效果,所以说归纳和整理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时,根据教师思路学习和掌握前二十号元素的电子排布情况,在观察和归纳的过程中,很容易得出电子的排布和变化规律,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和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从而得到排布规律,这样就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5.充分利用化学课本。学习化学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离不开化学课本,而化学课本中的内容排版就是按照学生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进行的,这就是一种隐含的科学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例如,初中化学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分为这几部分,地球周围的空气、氧气、碳和碳的氧化物、自然界中的水、金属与金属矿物、溶液、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等其他部分,是按照简单到复杂安排的,简单来说是教材中的一条知识线。抓住这条知识线能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还能使教师讲课条理清晰。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