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9 16:22: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43

1 引言

风险控制就是人为地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把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避免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难以承担的后果。

2 政府风险控制对策

2.1 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处力度

采用法制手段倒逼矿业开发者进行一定程度的污染控制研究是一种传统的对由企业造成的污染的控制措施。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造成地下水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较小,某些地区甚至出现包庇污染企业的现象。政府部门应牢记“两山论”,切实把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基本环境质量作为自己的责任,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处力度。

2.2 对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严密监测

由矿产开采带来的地下水污染,政府有责任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实时检测,并向民众公布相关数据。近年以来,媒体对于地下水污染的曝光越来越多,也反映出政府对地下水状况的监控不到位的问题。对于矿产开采区,应针对其开采区域科学布设地下水监控站点,实时检测,并做好向民众公布的工作,PM2.5数据的可以作为最好的例证。

2.3 积极探索地下水污染治理新途径

“谁污染,谁治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但除少数大型企业专门设立污染治理部门外,大部分企业并不具备对污染治理研究的能力,政府应积极探索地下水污染治理新途径。政府自身对污染的治理也缺乏专业性,因此,可积极引导建立第三方治理模式,将“谁污染,谁治理”转变为“谁污染,谁买单”,既能降低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又能使污染得到专业性治理。

3 企业风险控制对策

3.1 矿产开采企业要树立起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责任心

随着人们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关注加深,政府对地下水污染企业惩处力度的加大,企业不能再“有恃无恐”,矿产开采企业要树立起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责任心,加大对安全环保部门的资金投入,及时革新防控污染的工艺,采用最新技术防控开采过程中污染物的泄漏。

3.2 企业要加强对生产系统的监控

矿产开采企业要对生产系统实施密切监控,对污染物泄漏的现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开采企业对现有设备工艺,要严格管理,对于易出现污染物泄漏的薄弱环节要加强监控,对于跑、冒、滴、漏,要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消除或控制,防止地下水污染,取得环境效益。

3.3 企业内部建立起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责任制

在矿产开采中,对于容易造成污染物泄漏的薄弱单元,要建立起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责任制,实施专人专管,专人专控。企业领导要从思想上对地下水污染防治重视起来,把该任务与生产工作、安全工作等置于同等地位,对其进行必要的安排、评比、奖惩。

4 社区风险控制对策

4.1 社区要对地下水污染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社区的宣传工作:第一,使民众了解掌握必要的地下水污染的相关知识,提高用水安全意识;第二,排除或降低民众对于地下水污染的恐惧心理,使民众知道地下水污染虽有可怕之处,但并非不可治理;第三,使民众增强维权意识,发现地下水污染的现象,要及时反应,与政府、社区形成联动,及时控制污染。

4.2 社区要对所在区域内地下水污染相关情况进行调查

社区要对所在区域内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状况进行调查,对周边企业生产工艺中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风险进行掌握,对污染的特征进行研究,建立具有社区特点的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控的档案资料,方便社区宣传工作,为地下水污染的防控提供帮助。

4.3 社区要担任起地下水污染防治中联络、协调的角色

地下水污染现象一旦发生,社区要积极担任起联络、协调的角色,做好民众意愿的收集和反映的工作,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掌握,为政府和企业开展地下水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

5 个人风险控制对策

5.1 增强个人自身对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意识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不只是政府、企业等要采取相关措施,每个人都要从心里提高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意识,无论是政府公职人员,企业工作人员,还是市井百姓,都要补上地下水污染这一“课”,真正使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做到全民参与。

5.2 增强个人良好环境享有权利的维护意识

在我国,许多法律都有对保护公民环境权益的相关内容做出规定,如《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等。目前,对于地下水污染,公民仍缺乏维权意识,这也是地下水污染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为了加强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控,构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综合防控体系,一定要增强个人良好环境享有权利的维护意识。

篇2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的预算编制、分析、考核,是财务管理的前提。凡事“预则立”,河南能化集团所属煤炭、化工等企业高度重视成本费用的事前控制,充分发挥全面预算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指导作用,建成了全面预算编报与预算过程管控两套系统,达到了对成本控制、跟踪、分析、评价的管理目的。

预算编报系统能够满足河南能化集团煤炭、化工等企业内部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自动采集、整理、汇总、分析数据,并生成报告,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现金流、资本性支出等预算的编制与平衡,完成年度全面预算指标与上年实际指标的同期对比分析。同时满足了月度滚动预算的编制需求,实现月度滚动预算指标与年初预算指标、实际核算指标的对比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

预算过程管控系统基于企业内部局域网构建,通过优化工作流程,传递实时信息,全过程跟踪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实现了预算的动态控制。通过试运行,目前已实现了资金、费用审批的电子化,有效地杜绝了预算外费用的发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资金的支出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基本杜绝了不合理费用的发生,提高了企业成本费用控制能力。

二、以成本的规划、控制与改善为切入点,全面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一)建立成本分析模板,有效开展成本规划

河南能化集团所属煤炭、化工等企业根据逆向思维模式,适时转变观念,将“成本+利润=售价”变为“成本=售价-利润”,即以用户能接受的市场售价减去企业必要的利润,得出用于制造的成本,把企业为保证利润需要提高售价与保证客户价值的外在矛盾,变成企业“降成本、保利润”的内部矛盾,实现从成本决定售价到售价决定成本的转变,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目前原材料市场、产品销售市场瞬息万变的复杂情况下,找准产品理想成本、目标成本,快速准确测定实时成本,对提高煤炭、化工等产品自身市场反应能力,提升企业战略决策水平至关重要。为有效应对危机,把握发展时机,河南能化集团所属煤炭、化工等企业根据理想成本、目标成本、实时成本,迅速建立了煤炭、化工等产品的成本分析模板,及时跟踪产品成本变化情况,合理估计产品成本升降趋势,充分运用边际成本法与计算付现成本等核算方法,将供、产、销业务紧密结合在一个可控平台之上。

通过成本分析模版可以及时获得产品的完全成本、付现成本、制造成本、边际成本数据。完全成本用以测算产品盈亏平衡点下的售价,反映不同售价下的产品利润水平;付现成本反映产品现金流水平,确定产品售价的底线;制造成本反映不含期间费用的生产成本状况,体现生产环节、管理环节对成本的影响程度,便于找出成本控制侧重点;边际成本以明确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为基础,反映产品的边际贡献大小,测定固定成本消化程度,为产品定价及产量的合理安排提供参考。

采用成本分析模板进行测算时,参照固化在模板中的标准成本数据,据实修订测算当时的最新定额及指标,并依据主要原材料最新采购价格进行实时调整,从而取得最新成本数据,克服了目前成本仅能按月结出的滞后性,为企业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参考依据。

(二)以制度与体系建设为先导,实现成本全过程控制

河南能化集团以制度与体系建设为先导,实行成本全过程控制,煤炭、化工等企业制定了成本控制体系建设纲要,明确了构建成本控制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集团收益最大化为总体目标,围绕生产经营全过程,建立成本控制体系,营造成本文化氛围,不断提升集团化成本管理水平。企业力求从战略高度挖掘降低成本和获取效益的潜力,创新成本控制理念,建立起基于整个价值链形成过程的成本控制体系,实行从产品设计和试制、生产工艺的优化、物资的采购和储存、制造过程的生产组织、质量、销售、运输等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原材料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生产成本中的大宗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整体采购额的85%左右。从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分析,目前大宗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难度较大,所以企业密切关注大宗原材料的市场走势,全面科学地进行市场预测分析,以保证大宗原材料低价位批量采购。将先进企业的各类成本数据作为制定目标成本的标杆,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分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原材料的消耗基本达到同行先进水平,增强了企业降低成本的信心。

(三)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降本增效

河南能化集团所属煤炭、化工企业在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强调精细化管理,努力改善成本状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提质增效,遏制下滑

提质增效是河南能化集团2013年的中心工作,各板块都把提质增效作为主要工作来抓。要求煤炭板块把效益和质量提上去,产出效益,提高采煤效率,建立标准,消灭效率低、用人多、成本高的工作面,实现优胜劣汰,“多上设备少上人”。在开拓掘进上,根据矿区实际,明确各矿区主导的、效率最高的掘进方式。练好内功,通过优化工艺、成本控制、节支降耗等工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充分发挥河南能化集团在选煤方面的优势,做好煤炭洗选和配煤工作,选出效益。煤矿从源头控制好煤质,选煤厂选出效益,做到算 账搞销售、算账搞生产、生产围绕销售转。要求化工板块减少亏损,降低成本,减出效益。系统的安、稳、长、满、优运行是化工企业提质增效的主要方法,传统装置要继续提升,新装置要减少失误。供应方面,减少资金占用,降低成本,买出效益。要求有色金属和装备制造板块,抢抓订单,提升产品质量,减人增效。

2.持续推进重点成本与成本对标管理工作

河南能化集团以“低成本、差异化”战略为指导,以行业领先企业为标杆,以管理提升为手段,从技术经济指标、管理经营、节能降耗、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对标活动,建立健全对标体系,找准差距,深挖内潜,不断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成本对标工作,找出与对标企业或控制成本标准的差异,分析成因,从而对生产技术、物资采购、产品研发、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改进,进而提升公司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公司设立了成本对标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成本对标的日常工作,制定成本对标方案和实施细则,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对成本对标工作进行日常检查落实和协调指导,督促制定改进措施,进行对标工作总结,提出相应的奖惩方案。通过选定的几大重点成本项目制定出控制目标、实施进度、采取的措施,责任到人、考核到位。

3.签订内部各单位资产经营责任书,严抓成本费用管理

河南能化集团为全面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年初与下属子公司及职能部门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明确各单位收入、成本、利润及两金占用等考核指标,通过预算分解到月,其完成情况与该单位效益挂钩,逐月考核,以达到激励各单位推进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的目的,降低成本费用,防控经营风险。

4.苦练内功,控本降耗

只有苦练内功,企业才有竞争力,才有生存空间。成本管理涉及生产、销售、成本核算、非生产性开支等各方面,各部门要齐抓共管,把工作做细,要分解成本的构成要素,实行对标管理。

三、多措并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定市场份额

一是通过加强市场网络建设,合理规划区域市场数量和区域市场规模,合理规划区域市场内网点数量和网点规模,避免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二是把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作为企业提升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树立“服务市场,就是服务企业”的理念,加强与目标顾客的沟通以降低销售费用。三是加强科研开发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产品结构体系,在注重现有产品开发利用的同时,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的前瞻性,不断创新,促进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

(二)加强现金流动态管理,防范资金风险

一是注重资金运作的效率,定期组织编制现金流表和现金流预算表,加强现金流入流出的动态管理和控制。二是统一银行开户管理,统一资金调度,强化资金运作监管,跟踪应收账款动态,加大催收力度,合理谨慎估计坏账额度,在努力实现增加收入的同时增大现金流入。三是注重存货管理,促进现金周转速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通过预算、跟踪考核,对资金从物资采购、存货盘点、产品销售等全过程实行控制和管理。四是按照市场化手段和风险控制原则实施资金有偿调配,促进内部资金融通,切实履行理财责任,做好资金筹划,维护资金平衡,确保资金链安全。五是密切关注企业的资金状况,加大对债务负担重、营运资金紧张、资金链脆弱的子公司的监控力度,坚决杜绝短贷长投融资现象的发生,防止局部资金链条断裂产生连锁反应,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三)调整激励机制,激发经营人员的积极性

为全面落实集团公司“煤为基础,化为方向”的发展战略,指导和督促化工企业树立危机意识、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全面快速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推动化工企业运营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激发全体干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化工板块2013年度扭亏增盈总体目标的实现,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监督、相互约束;依据业绩、激励先进的原则,制定了利润目标、安全目标激励考核办法。通过明确职责分工及激励考核指标,极大地调动了经营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了市场竞争合力,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促进了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篇3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的预算编制、分析、考核,是财务管理的前提。凡事“预则立”,河南能化集团所属煤炭、化工等企业高度重视成本费用的事前控制,充分发挥全面预算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指导作用,建成了全面预算编报与预算过程管控两套系统,达到了对成本控制、跟踪、分析、评价的管理目的。

预算编报系统能够满足河南能化集团煤炭、化工等企业内部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自动采集、整理、汇总、分析数据,并生成报告,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现金流、资本性支出等预算的编制与平衡,完成年度全面预算指标与上年实际指标的同期对比分析。同时满足了月度滚动预算的编制需求,实现月度滚动预算指标与年初预算指标、实际核算指标的对比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

预算过程管控系统基于企业内部局域网构建,通过优化工作流程,传递实时信息,全过程跟踪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实现了预算的动态控制。通过试运行,目前已实现了资金、费用审批的电子化,有效地杜绝了预算外费用的发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资金的支出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基本杜绝了不合理费用的发生,提高了企业成本费用控制能力。

二、以成本的规划、控制与改善为切入点,全面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一)建立成本分析模板,有效开展成本规划

河南能化集团所属煤炭、化工等企业根据逆向思维模式,适时转变观念,将“成本+利润=售价”变为“成本=售价-利润”,即以用户能接受的市场售价减去企业必要的利润,得出用于制造的成本,把企业为保证利润需要提高售价与保证客户价值的外在矛盾,变成企业“降成本、保利润”的内部矛盾,实现从成本决定售价到售价决定成本的转变,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目前原材料市场、产品销售市场瞬息万变的复杂情况下,找准产品理想成本、目标成本,快速准确测定实时成本,对提高煤炭、化工等产品自身市场反应能力,提升企业战略决策水平至关重要。为有效应对危机,把握发展时机,河南能化集团所属煤炭、化工等企业根据理想成本、目标成本、实时成本,迅速建立了煤炭、化工等产品的成本分析模板,及时跟踪产品成本变化情况,合理估计产品成本升降趋势,充分运用边际成本法与计算付现成本等核算方法,将供、产、销业务紧密结合在一个可控平台之上。

通过成本分析模版可以及时获得产品的完全成本、付现成本、制造成本、边际成本数据。完全成本用以测算产品盈亏平衡点下的售价,反映不同售价下的产品利润水平;付现成本反映产品现金流水平,确定产品售价的底线;制造成本反映不含期间费用的生产成本状况,体现生产环节、管理环节对成本的影响程度,便于找出成本控制侧重点;边际成本以明确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为基础,反映产品的边际贡献大小,测定固定成本消化程度,为产品定价及产量的合理安排提供参考。

采用成本分析模板进行测算时,参照固化在模板中的标准成本数据,据实修订测算当时的最新定额及指标,并依据主要原材料最新采购价格进行实时调整,从而取得最新成本数据,克服了目前成本仅能按月结出的滞后性,为企业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参考依据。

(二)以制度与体系建设为先导,实现成本全过程控制

河南能化集团以制度与体系建设为先导,实行成本全过程控制,煤炭、化工等企业制定了成本控制体系建设纲要,明确了构建成本控制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集团收益最大化为总体目标,围绕生产经营全过程,建立成本控制体系,营造成本文化氛围,不断提升集团化成本管理水平。企业力求从战略高度挖掘降低成本和获取效益的潜力,创新成本控制理念,建立起基于整个价值链形成过程的成本控制体系,实行从产品设计和试制、生产工艺的优化、物资的采购和储存、制造过程的生产组织、质量、销售、运输等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原材料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生产成本中的大宗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整体采购额的85%左右。从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分析,目前大宗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难度较大,所以企业密切关注大宗原材料的市场走势,全面科学地进行市场预测分析,以保证大宗原材料低价位批量采购。将先进企业的各类成本数据作为制定目标成本的标杆,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分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原材料的消耗基本达到同行先进水平,增强了企业降低成本的信心。

(三)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降本增效

河南能化集团所属煤炭、化工企业在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强调精细化管理,努力改善成本状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提质增效,遏制下滑

提质增效是河南能化集团2013年的中心工作,各板块都把提质增效作为主要工作来抓。要求煤炭板块把效益和质量提上去,产出效益,提高采煤效率,建立标准,消灭效率低、用人多、成本高的工作面,实现优胜劣汰,“多上设备少上人”。在开拓掘进上,根据矿区实际,明确各矿区主导的、效率最高的掘进方式。练好内功,通过优化工艺、成本控制、节支降耗等工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充分发挥河南能化集团在选煤方面的优势,做好煤炭洗选和配煤工作,选出效益。煤矿从源头控制好煤质,选煤厂选出效益,做到算账搞销售、算账搞生产、生产围绕销售转。要求化工板块减少亏损,降低成本,减出效益。系统的安、稳、长、满、优运行是化工企业提质增效的主要方法,传统装置要继续提升,新装置要减少失误。供应方面,减少资金占用,降低成本,买出效益。要求有色金属和装备制造板块,抢抓订单,提升产品质量,减人增效。

2.持续推进重点成本与成本对标管理工作

河南能化集团以“低成本、差异化”战略为指导,以行业领先企业为标杆,以管理提升为手段,从技术经济指标、管理经营、节能降耗、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对标活动,建立健全对标体系,找准差距,深挖内潜,不断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成本对标工作,找出与对标企业或控制成本标准的差异,分析成因,从而对生产技术、物资采购、产品研发、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改进,进而提升公司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公司设立了成本对标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成本对标的日常工作,制定成本对标方案和实施细则,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对成本对标工作进行日常检查落实和协调指导,督促制定改进措施,进行对标工作总结,提出相应的奖惩方案。通过选定的几大重点成本项目制定出控制目标、实施进度、采取的措施,责任到人、考核到位。

3.签订内部各单位资产经营责任书,严抓成本费用管理

河南能化集团为全面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年初与下属子公司及职能部门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明确各单位收入、成本、利润及两金占用等考核指标,通过预算分解到月,其完成情况与该单位效益挂钩,逐月考核,以达到激励各单位推进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的目的,降低成本费用,防控经营风险。

4.苦练内功,控本降耗

只有苦练内功,企业才有竞争力,才有生存空间。成本管理涉及生产、销售、成本核算、非生产性开支等各方面,各部门要齐抓共管,把工作做细,要分解成本的构成要素,实行对标管理。

三、多措并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定市场份额

一是通过加强市场网络建设,合理规划区域市场数量和区域市场规模,合理规划区域市场内网点数量和网点规模,避免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二是把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作为企业提升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树立“服务市场,就是服务企业”的理念,加强与目标顾客的沟通以降低销售费用。三是加强科研开发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产品结构体系,在注重现有产品开发利用的同时,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的前瞻性,不断创新,促进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

(二)加强现金流动态管理,防范资金风险

篇4

商务部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消息,日前,两岸(江西)经贸文化合作交流活动周在台湾举行。江西省及各区市代表团在台北、高雄、台中等地举办了29个经贸活动,拜访了台湾工业总会、工商协进会、商业总会、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等协会,同台湾远东、东元、宝成、旺旺等207家知名企业集团,400余名台商就159个投资项目进行洽谈推介,参加赣台经贸交流合作活动累计人数超过3000人。据统计,活动周期间,江西省与台湾签订经贸合作项目66个,签约金额达47.6亿美元,涵盖机电、汽车零部件、化工、轻工制造、有色冶金、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服务贸易、医药制造业、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其中工业项目43个,占项目总数的65.15%;服务业项目19个,占28.79%。

内蒙古促进煤炭工业转型升级

日前,政府出台新的《关于加快发展重点煤炭企业的指导意见》。新《意见》称,为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煤炭工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大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力度,支持重点煤炭企业成为新矿区开发主体。按照相关规定优先配置煤炭资源,保障重点煤炭企业持续发展的资源供给。原煤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的重点煤炭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自治区各类优惠政策。新《意见》指出,鼓励重点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其他煤炭企业,支持重点煤炭企业重组其他煤矿,逐步提高煤炭开发生产集中度。

山东服务业转型发展任务艰巨

山东国际经贸网日前报道,据介绍,当前山东缺乏高层次创新型的服务业人才,创业门槛高、管理过度、政策缺失的问题较突出;对于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业态的扶持培育政策不够。数字的背后存在结构层次不优、信息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等问题,这是制约山东服务业发展的“短板”,转型发展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面对新一轮服务业转型发展的机遇,山东应抢占新兴和高端服务业市场,统筹传统和新兴服务业,提高产业各环节高端化和国际化水平,争取区域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上半年安徽茶叶出口量价齐升

商务部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消息,今年上半年,安徽省茶叶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累计实现出口额9608万美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其中,绿茶实现出口2.13万吨,同比增长23.09%,出口额8779万美元,同比增长43.62%;红茶出口829吨,较上年同期增长3.06%,出口额427万美元,同比增长29.79%。茶叶出口增长主要原因:一是价格拉动,绿茶每吨出口均价由上年3533美元提高到4123美元,红茶每吨出口均价由上年4092美元提高到5150美元;二是出口市场多元化,除传统的非洲市场出口增长之外,安徽茶叶对亚洲和欧洲的出口市场也得到进一步拓展。

云南在泰北投资的最大物流项目开建

商务部驻昆明特派员办事处消息,日前,云南省在泰北投资的最大物流项目――捷丰(泰国)国际物流园正式开工建设。捷丰(泰国)国际物流园项目位于泰国清莱府清孔县,紧邻昆曼国际大通道,占地总面积627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由云南捷丰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保税区、商务展示中心、清孔论坛区、小商品贸易区等多项核心功能区域,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计划2年内建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滇泰贸易的最大交换平台。

海峡两岸合资基金公司成立

新华网江苏频道报道,首个由海峡两岸企业合资设立的基金公司日前在昆山开发区落户。由台湾中华开发金控与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共同设立的华创毅达(昆山) 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规模达20亿元。这是江苏省首个外资基金公司,也是昆山试验区获批一年多以来,两岸金融创新又一成果。该基金主要以华东地区优质企业为主要投资目标,投资范围涵盖华东地区特色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及高端设备等产业,将有助于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陆资企业赴台投资、两岸企业赴第三地共同投资等。

“郑州-卢森堡”货运航线开通

《河南日报》报道,日前,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8F全货机平稳降落在郑州机场,卸载欧洲商品、装载中国货物,停留近6小时后,再次起航直飞卢森堡芬德尔机场。“郑州-卢森堡”直飞航线的开通运营,让卢货航成为入驻郑州机场的首个国际货运航空基地公司。“郑州位于中国的腹地,正如卢森堡位于欧洲腹地,共同的区位优势必将产生共振效应。”卢货航董事长保罗-海明格表示,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入驻中国内陆省份,必将为两地经贸交流与合作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通道,带动和促进欧亚的交流与发展。

超500家台企入驻闽台农创业园

中国新闻网报道,福建省农业厅日前透露,今年前5个月,福建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引进台资农业企业18家,合同利用台资5600万美元。至此,福建6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在规划面积266万亩、核心区建设面积105万亩的园区内,已累计吸引518家台资农业企业入驻,引进台资9.2亿美元,涉及水稻、水果、蔬菜、茶叶、花卉、苗木、渔业和农产品加工及休闲农业等产业,涉台农业产值达70亿元人民币。

可口可乐在哈尔滨建绿色工厂

商务部驻大连特派员办事处消息,日前,可口可乐(黑龙江)饮料有限公司绿色工厂项目在哈尔滨开工。该项目地处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20万平方米,累计投资将达6.2亿元人民币,规划投资九条生产线,用于生产包括“可口可乐”、“雪碧”等品牌在内的各种饮料,建成后预计年产能将超120万吨,新厂一期工程计划于2016年正式投产。该项目将秉承绿色建筑、绿色运营、绿色办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建成世界级绿色工厂,体现了可口可乐系统对中国市场发展的信心。

辽宁财政多举措支持企业走出去

商务部驻大连特派员办事处消息,辽宁省财政从出口企业面临的出口渠道不畅、收汇风险较大等实际问题入手,进一步调整完善相关政策,积极助推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辽宁省财政针对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出口渠道不畅的实际问题,对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的展位费,以及境外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资质认证、境外投(议)标等发生的相关费用给予适当扶持,支持出口企业拓宽出口渠道;针对出口企业收汇风险较大的实际问题,省财政通过保费补助和融资贴息等方式,鼓励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降低出口风险。

金门打造亚洲最大畅货中心

中国台湾网日前报道,为吸引更多来自的客源,金门于今年5月打造了亚洲最大的免税店――升恒昌金湖广场。该广场占地面积2.21万平方米,可供500个以上的品牌厂商进驻,预估年底将可以正式开幕。据台媒报道,目前,金门大部分的观光线都与金门高粱酒有联系,观光一直是金门的重要发展目标,但目前仍以台湾本岛的旅客、大陆旅游团为主要客源,个人游部分甚少。金门县政府观光处处长杨政浯表示,若能做到落地签注,将会对金门观光业有很大帮助,目前各项条件都已经备足,就等批准。

广西加强出口退税厅际协作

篇5

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的专门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宣布,将室外空气污染列为对人类致癌(一级),这是空气污染首次被列入与吸烟、汽车尾气、石棉同级别的一类致癌因素。同时,该报告还指出,空气污染不仅会诱发肺癌,还会引发膀胱癌。

污染的大气与烟草处同一致癌等级

这份报告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组织专家小组,综合研究了国内外最新的1000余篇科学论文后,得出的结论,即认定在户外呼吸脏空气可诱发癌症。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致癌评估报告被视作“致癌物百科全书”,是致癌性物质的权威科学参考资料。该机构对物质致癌性的评估分为4大类,由轻到重依次为第四类“不大可能对人类致癌”、第三类“无法界定是否对人类致癌”、第二类“可能或很可能对人类致癌”以及第一类的“对人类有明确致癌”。也就是说,大气污染在致癌方面的危险程度已经与烟草、紫外线和石棉等已知致癌物处于同一等级。

该报告显示,最近几年,全球部分地区的空气污染程度大幅增加,尤其是那些正在经历快速工业化的人口大国,例如中国。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数据称,在2010年,全球因空气污染引发肺癌的死亡人数达到22.3万。

报告明确指出,接触颗粒物和大气污染的程度越深,罹患肺癌的风险越大,还会增加呼吸系统和心脏病、膀胱癌等一系列疾病的风险。尽管大气污染物成分以及人们与污染的接触程度因地点不同而差异明显,但这一结论仍适用于全球所有地区。

此前,该机构已经评估了许多存在于在室外大气污染中的化学品和具体的混合物,包括柴油发动机的排气、溶剂、金属和粉尘等。但是,这是第一次专家们把室外大气污染列为第一类致癌物。

“我们呼吸的空气已经被一些致癌物质所污染。”这一报告的专题部门负责人克里斯托弗·怀尔德博士表示,此次将空气污染归为人类致癌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份报告向全世界发出了强烈的信号,由于空气污染影响范围甚广,采取行动降低空气污染刻不容缓。

癌症并非单一因素造成

其实,在此之前,空气污染已被证实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但正式公布其会导致癌症尚属首次。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曾在本刊参与主办的“科学传播沙龙——空气和健康”主题活动中明确表示,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严重。

“空气污染的加重增加了心肺疾病患病率及发病率,污染程度与肺癌发生率密切相关。”在谈到PM2.5对人体的危害时,钟南山更是强调其对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影响非常严重。

“PM值在5以上的话,就可以到达气管、支气管,到1-3微米时,就会进入肺泡,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对其他都会有影响。不单纯是对呼吸系统。”

此次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可以说验证了钟院士的观点。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癌症的发病原理是十分复杂的,并非某单一因素导致。

总体来说,癌症主要是外因(环境)与内因(遗传基因)作用形成的。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等人在国际学术期刊《肿瘤学年鉴》上发表的论文指出,中国居民的总体癌症死亡中,57.4%可

避免。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的癌症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原因所致,但这个“环境”是十分复杂的。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告诉记者,比如肺癌就是一种“气”出来的病,不仅包括大气,还包括烟草烟雾、由于房屋装修或装修材料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厨房油烟等,还有就是癌症性格生“闷气”。

支修益认为,世卫组织将大气污染列入一类致癌物,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对于政府、医疗研究机构、临床从业人员以及民众都能带来触动。但我们也应当科学看待这一结论,报告中所说的致癌原因并不是绝对地说某一种因素一定能够致癌,而只是一种间接的诱发因素。“比如,PM2.5的颗粒非常小,当它搭载着含有致癌化学成分的附着物进入人体,沉积在肺部的深处,或者随血液等在其他器官上产生影响,再综合其他因素,就可能引发这些器官发生癌变。”

大气污染致癌也要“量化分级”

在提到某一疾病时,我们往往会说某一类人是患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但其实高危人群这个概念并不可怕,因为它并不意味着绝对化,但这一概念的提出对我们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吸烟指数’,如果每天吸烟20支超过20年,患肺癌指数达到400,即每天吸烟的支数20乘以吸烟年限20的所得数,我们就定义这些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最终是否会患癌,还跟遗传、基因等其他因素有关,但这一可量化指数的提出,会让一些抽烟的人意识到这种危害程度。”

支修益认为,同样,对于大气污染的危害,我们可能也需要这样一个分级量化的指数,去界定这个高危人群,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个是PM2.5的浓度或者说是空气质量指数,也就是污染的程度。第二就是人接触这种空气污染的时间有多长,比如在北京,每年在中重度污染,也就是PM2.5大于100的环境下待多少天。第三是大气污染的地区,“颗粒物能否致癌与颗粒物上搭载的附着物有关。如果是工地扬尘污染,这个颗粒一般是PM10,这里面一般不会有致癌物质,而是一些不干净的颗粒物吸到肺里。但如果在汽车尾气、工业废气集中,或者石化、石油、煤矿等地区,本身颗粒物上就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和致癌物质,吸到肺内,进入身体,患病的几率就要高一些。”支修益说。

也许由于大气污染成分的复杂性,世卫组织的报告中并没有界定这一点。事实上,目前我国也还没有开展相关空气污染与癌症关联性的研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确定的评估指标,此外,还缺乏对固定观察人员的跟踪监测,甚至对其进行医学机理研究,以确定大气污染与癌症的关联程度。

在北京地区,也没有大规模空气污染致癌方面的研究,只是做过雾霾天气对于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影响的统计。但由于近年来污染变得严重了,包括医学界在内的各界对于这种致癌因素的关注度也就提高了。而对于北京这种大城市,这种环境因素对于癌症的发生有着更多的影响。

健康是治污的最大动力

在报告时,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研究院达纳·卢米斯博士通过媒体向大众呼吁:“空气污染是真正具有典型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空气属于每一个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拥有私人空气,我们共同为它负责。因此,采取集体公共卫生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相比其他污染和致癌因素,空气污染显得更具有不可回避性。“你可以不抽烟,不吃受污染食物,不喝被污染的水,但是却无法不吸被污染的空气。无论是相关机构还是个人,世卫组织的这份报告给每一个人都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感觉到压力。”支修益说。而在国外,比如雾都伦敦的空气治理,其成功的最大动力,也在于全民性的健康需要。

尽管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负责致癌评估工作的负责人强调,就个人而言,大气污染构成的致癌风险较“低”。但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大气中,生命健康面临的危险系数就会在无形中增加。

9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被认为是史上最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要求2017年全国PM10浓度普降10%,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和15%左右,要求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北京市委常委会本月16日也讨论通过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预案规定根据空气质量预报结果对应的预警级别,北京市将分级采取健康防护、建议性污染减排和强制性污染减排等相应的重污染应急措施。当启动预警一级时,将实施“停产、停工、停放、停烧、停车、停课和冲洗道路”等“六停一冲”措施。

除了相关机构在空气治理议题中加码,对于每个人来说,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有更多的空间。少开一天车,多采用绿色方式出行;少燃放烟花爆竹,做到垃圾分类;少开空调,养成节约节能的习惯。同呼吸,共责任,治理污染,还我们所在的城市一片洁净的蓝天,在于每个人的配合,在于每个人的点滴行动。

如何在重污染天气保护自己?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公众,在雾霾严重的极端天气里,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均衡饮食、饮食要清淡、多喝水,注意增减衣物、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减少外出,缩短室外活动时间,年老体弱者和孩子、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居民更应注意保护自己,外出时注意增减衣物,注意保暖、要尽量戴口罩。

3.老年人在雾霾天气时不要在室外晨练,建议只在室内做些简单活动,并减少活动量。

4.注意保持室内空气卫生,极端天气期间不利于开窗通风,因此在这段时间应禁止和减少室内吸烟、过度烹炸食品和烧烤等加剧室内空气恶化的做法。

5.在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建议老人和孩子少去人群拥挤、空气流

在“绿色北京低碳到底”北京市民节能低碳科普益智竞赛总决赛现场,一名获得三等奖的5岁参赛者用3天时间为获奖者绘制了奖品示意牌。图为活动嘉宾为一等奖获得者、小学女教师王芳颁奖

10月20日下午,在风景如画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激烈的“绿色北京低碳到底”北京市民节能低碳科普益智竞赛总决赛落下帷幕。经过四轮的激烈角逐,来自大兴区庞各庄二小的教师王芳脱颖而出赢得一等奖——一台长安新能源汽车一年使用权。而这场持续一个下午的决赛,对于各位选手和现场观众,也可谓是一次低碳知识的洗礼。

低碳并不等于环保

今天提起“低碳”,想必很多人对此已经并不陌生。在北京奥运会前后,低碳就已经成为中国各地城市居民生活中出现的高频词汇,而且衍生出“低碳城市”“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等概念。“低碳生活”是要让人们把生活中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城市”则表示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

但这些概念等价于环保,或者一定是环保的构成因素吗?答案其实是否定的。尽管在目前中国的科普宣传中,常有将“环保”与“低碳”混为一谈的趋势,但这两个概念有着不同的源流。“环保”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亦即《寂静的春天》发表之时;“低碳”则是英国人在21世纪初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出笼的背景,是人类面临着全球变暖的危机,而二氧化碳是这场危机的诱因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院教授毛显强解释说,低碳与环保有一些重合的地方,比如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既低碳又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选。但是,低碳与环保也有一些不重合的地方,会出现“环保而不低碳”和“低碳而不环保”的现象。前一种现象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会因为消耗(来自火电厂的)电力,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火电厂的末端脱硫设备,则会使电厂电能的2%-5%用于这些设备的运转,从而在环保的同时,加大了电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后一种现象的典型例子是水电站的建设。水电不会产生碳排放,但拦河筑坝的工程,很可能导致大坝周围生态系统被扰乱,也就是破坏了环境。

不过,当我们今天提及“低碳发展”的时候,很显然就必须缩小“低碳”这一概念的外延。或者说,我们只能在“环保”与“低碳”二者的交集内,制订发展的方略。

低碳与发展二者要平衡

“低碳发展”显然并不意味着减缓或者停止发展,而是要选择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让低碳与经济发展二者取得平衡。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已经走过了碳排放的高峰期,其碳排放水平正在降低,或者至少趋于平缓。”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剑告诉记者,“但在中国,由于国家仍然在成长之中,能源消耗的增加会令碳排放不可避免地出现增长。因此,国家目前采取的控制碳排放的方法,是计算单位碳排放对应的GDP,也就是说,企业每排放1吨的二氧化碳,可以产生多少GDP,并且限制那些高排放而相对低产出的低效率企业。”

在能源供给有限,而且碳排放和全球变暖危机近在眼前的情况下,精细计算GDP背后蕴含的碳排放,是目前看来较为适合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方略。通过算“明细账”,那些创造GDP有限而耗能更多的企业就会浮出台面,并因为高能耗而被关注。

著名环保NGO组织“阿拉善SEE基金会”的一位前项目官员则认为,“低碳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个不完美的概念,因为发展经济与产业几乎一定意味着对环境的破坏,消耗资源以及增加碳排放。尽管学界总在呼吁进行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型,淘汰高能耗的、低效率的企业,但企业在本质上是逐利的,因此除非过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引起民怨,抑或受到了政府的扶持或干预,否则很少有企业会主动投入较多的资金,进行旨在降低能耗与碳排放的技术改进。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比较好的低碳发展之选,或许是让它们意识到高能耗不仅意味着高碳排放,更意味着高成本,从而主动地改良技术。相比于从环境效益角度出发的说教,让企业意识到降低碳排放带来的经济利益,或许会更容易让它们自愿着手进行技术的改进。比如说,在上海市,化工企业是耗能和制造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而环保人士在与一些有能力改造设备的大型企业沟通时,便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技巧,也就是告诉它们如果选择更高效的设备,会有效减少企业生产所需的能源消耗量,同时降低碳排放。由于前者是与企业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的,故而从这一角度入手进行宣讲,会比单纯的低碳科普宣传更有效率。

以近年来新兴的碳汇交易加以鼓励,也是一种可行的思路。通过出售碳排放指标和减少购买指标,企业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或是降低生产成本。不过,在这一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特别是此前国内尚未建立起碳汇交易体系之时,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虚报碳排放指标的事例层出不穷。因此,如果想要通过碳汇交易引导企业降低碳排放,还需要更规范的交易环境和更严格的审核标准。

低碳发展需市民参与

而在日常生活方面,我们同样有可能找到低碳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那便是制订顺乎人性的政策,以便每个人能够主动调整生活方式,将经济利益与低碳统一起来。

台北市前副市长吴秀光曾经讲过一些关于垃圾减量的故事,或许可以为今天制订低碳发展的相关方略提供参考。在刚刚当上台北市长的时候,台北市由于垃圾排放量极大,面临着严重的垃圾填埋场供给不足的问题。为此,台北市改变了垃圾处理费的收取方式,改为由市民购买一种高价垃圾袋并且只能用它装垃圾的方式,以经济压力劝导人们自觉进行垃圾减量。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垃圾分类和回收,而不是将所有垃圾一概抛弃,从而成功减少了城市的垃圾排放量,并因为将垃圾资源化,实现了对金属、塑料等资源的循环利用。

但这个故事有一个并不完美的结尾: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了不法之徒伪造的垃圾袋,而台北市政府一时对这种现象束手无策。后来他们才发现,实施类似政策的韩国,早已想到了这种可能性,并且给出了相对较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为每个城区准备不同颜色、不同尺寸的垃圾袋,以增加造假者的生产成本,令他们因为感觉无利可图而主动罢手。

篇6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01-00-04

0 引 言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为推动全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支撑,通过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其必将成为促进全球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力量。

1 物联网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利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通过信息交换,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庞大网络系统。简单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一词最早见于比尔盖茨于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但限于当时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状况与设想有很大差距,因此未引起世人的重视。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天才教授Kevin Ashton提出了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开放网络(物联网)构想,即将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日常物品中,形成一个网络。在宝洁、可口可乐、沃尔玛、国际条码组织、IBM等全球83个跨国公司的支持下,开始了这个发展计划。

2005年11月,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在突尼斯举行,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物联网”概念被正式提出。

2008年11月,“智慧地球” 概念由IBM提出,其含义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铁路、公路、桥梁、建筑、电网、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物体中,通过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的“物联网”,再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物理系统与人类社会的整合。

目前,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是最活跃的创新要素,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物联网正在加速与传统和新型产业的相互融合渗透。

2 全球物联网的发展状况

“物联网”从提出到应用至今,已进入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它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的新需求,受到全球广泛关注。据报道2012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超过1 700亿美元,2015年将接近3 500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25%。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业务与人和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仅在智能电网和机场防入侵系统方面的市场就有上千亿美元。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物联网将有更大的发展。美、欧等发达国家把发展物联网应用视为巩固其综合国力,催生经济动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政府自“再工业化”战略提出以来,逐步将物联网发展和重塑美国制造业优势结合起来,以期牢固占领制造业的制高点。欧盟在第七科研框架计划中开设了一系列项目,对物联网技术进行研发。在智慧城市、智慧电网、智慧交通等方面进行积极布局。德国工业4.0战略是将传感器、软件和通信系统集成于CPS,通过引入物联网和服务,重构制造业全新的生产制造体系。2013年10月,韩国政府“ICT WAVE”计划,未来五年投入80亿美元攻克10大ICT关键技术和15项关键服务,物联网平台被列入10大关键技术。日本积极布局物联网产业逐步实施发展战略,2009年12月,日本政府提出 “i-Japan”战略(2010-2020)。

由于世界各国物联网的战略引领和市场的稳步推动,全球物联网应用加速发展,物联网推动新型信息化与传统领域深度融合,其对行业和市场所带来的机遇倍受关注。

3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速度较快。2014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5 679亿元,预计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7 000亿元,2018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推进,物联网产业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1 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1)我国物联网产业政策日趋完善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为了规范和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适时出台了诸多相关政策措施。2012 年8 月,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确立;2013 年2月,《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由国务院,国家还成立了由30 多名专家组成的物联网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2013年9月,发改委、工信部等10多个部门,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措施、法律法规保障、人才培养十个专项行动计划;2014年5月,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制定了《国家物联网发展及稀土产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2015年9月,工信部召开了电子信息领域标准化工作座谈会,强调加快物联网、传感器件等领域的标准研究制订工作。

(2)部分领域技术取得突破,但相关产业环节所处发展阶段不同

从整体看,我国在二维码、中高频 RFID、 M2M 服务等产业环节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基础芯片设计、智能信息处理、高端传感器制造等产业环节依然薄弱,仍然处于物联网应用初期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商业化物联网服务尚在起步。

物联网制造业中,我国光纤传感器在高温传感器和光纤光栅传感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钢铁、石油、运输、国防等领域实现了批量应用,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 RFID 领域,我国已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频产品,并打入了国际市场,在工业物联网领域,成功研制了面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工业无线通信芯片。国内中高频 RFID 技术产品在数据处理能力、安全防护、可靠性等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业链已经成熟,在国内占有 90% 的市场份额,但是高端传感器和芯片,仍有约60%和80%需要进口。

(3)国内物联网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但应用规模化与产业化水平矛盾突出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物联网产业逐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集群区。长三角因其深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是物联网产业技术和应用的起源地。上海、无锡、昆山、南京、苏州、杭州等地,成了传感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企业的主要集聚地。珠三角地区的物联网产业以智能设备制造、传感器产业,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等产品带动应用示范。以武汉、重庆、四川、陕西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则结合自身优势,在仪器仪表、矿山安全、石化、冶金、汽车电子等方面积极发展应用项目。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条长且范围分散。每个产业环节中小企业众多,大企业较少,缺乏具有产业引领的龙头企业。当前物联网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行业进入门槛低,导致市场未能形成规模效益,政府和企业的大量投入与较少产出矛盾突出,物联网应用成本高。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在应用初期,产品功能单一、价格昂贵、可靠性和产品精度无法满足要求,难以形成产品普及和规模化应用。二是在没有实现规模化应用之前,就无法真正带动和提升产业化水平,部分技术仍停留在仿真、试验层面,无法通过产品化创造价值并发挥作用。

(4)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局部取得突破,获得部分国际话语权

我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化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ISO 和ITU相应物联网工作组的主导国之一,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到国际标准制定的工作中,牵头制定了首个国际物联网总体标准《物联网概览》。2014年9月4日,经33个成员国投票表决,由中国技术专家牵头提交的物联网参考架构国际标准项目获得了国际标准组织ISO/IEC JTC1的正式通过,这是首次由中国牵头主导在全球新兴热门技术领域的顶层架构标准。

3.2 国内物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影响物联网“应用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技术成熟度、标准化、成本降低和商业模式等。

(1)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最具市场潜力。物联网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渠道、技术和商业模式,逐步从行业领域向民生领域渗透。

(2)工业物联网统一标准成为大势所趋。在工业、农业、物流、交通、电力、安防和环保等行业应用仍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领域,首要任务是统一标准。

(3)物联网产生大数据,大数据带动提升物联网价值。通过对物联网庞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产生多种应用的商业模式,未来物联网的产业链条将向下游智能处理聚集,这将是物联网最具商业价值的领域。

4 陕西省物联网发展状况

陕西在物联网产业拥有良好的基础,我省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产品及技术几乎涵盖了物联网行业的全部产业链,并形成了一定优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陕西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超过400余家,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4.1 技术研发优势明显,部分核心技术国内领先

(1)陕西科研院所众多,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陕西是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科研教育基地,聚集了西交大、西工大、西电、有色院、西安光机所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涌现出了大唐电信、中星测控、烽火集团、优势微电子和华迅微电子等一批优秀企业,引进了华为、中兴等国内龙头企业,涉及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和产品,涵盖了核心芯片、射频识别RFID技术、智能传感器、软件与应用平台、智能天线、系统集成方案等全产业链,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了物联网产业发展。

(2)物联网上游核心芯片取得较大突破

航天华迅公司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GPS芯片组。西安优势物联网科技公司成功研发了国内首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核心芯片(唐芯一号),积累了近百项专利。西安西谷微功率数据公司作为国内2.4 G有源RFID国家标准及2.4 G 实时定位系统国家标准起草的核心单位,形成了以Super-Zigbee、i3RFID为核心的44项完整专利技术体系。

4.2 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骨干企业影响力较强

陕西形成了从核心芯片、射频识别RFID、智能传感器、软件与应用平台、智能天线、物联网系统集成方案提供等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条,并形成了一定优势。

(1)芯片生产、外部设备、电子标签等企业成长迅速

目前陕西有70余家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企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物联网领域。西安航天华迅是国内北斗芯片设计、研发、量产领域主要的开拓者和领导者。西安华芯公司自主品牌大容量动态随机存储器产品早已量产。陕西烽火电子已成为省内物联网行业中电子标签领域的龙头企业。西安阿法迪信息技术公司是射频识别RFID物联网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企业,产品在十几个省的电力行业中已有广泛应用。

(2)传感器种类齐全,产业优势明显

我省在西安、宝鸡、汉中集聚了约70余家传感器科研生产单位,共涉及40多类传感器,智能化程度高,品种齐全。尤其在图像传感器和烟雾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应变片、重力传感器以及基于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小型压力传感器方面处于全国首位。西安中星测控、陕西电器研究所、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光厂、西安盛赛尔电子公司、西安飞秒光电、宝鸡恒通电子、宝鸡秦川测控科技公司、宝鸡秦明集团麦克传感器公司等企业,在国内外不同种类传感器领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3)物联网应用企业不断涌现,显示出较强的行业特色

在市场驱动下,陕西物联网产业涌现出了一批致力于特定行业的系统集成商,其应用涉及交通、农业、煤矿、石油、核电、风电、水利、环保、文物等领域,是我国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开发应用领域最宽的地区之一,其技术位居国内前列。

如: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火电厂监控系统、中油测井公司的快速与成像测井系统、西安威盛电子仪器公司具有感知功能的石油测井成套装备、西安大唐电信的煤炭矿用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大唐电信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综合系统、西安元智系统技术公司的文物存护环境监测网、西安航天恒星开发的“飞邻”物联网应用平台、西安贵隆电子科技公司的油田抽油监测系统报警与远程控制网、西安山脉科技公司的水库大坝无线水位安全监测网水利系统、西安优势科技公司基于唐芯核心物联网芯片的airlamp物联网照明系统、西安海联石化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建立基于采油厂与采油区块的统一生产监管保障智慧化系统等,都在全国多个地方应用,并在行业内得到了好评。

4.3 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后备力量潜力雄厚

陕西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聚集了西交大、西电、西工大等知名高校。西安交大在传感器故障诊断方面、西电在通讯方面、西工大在导航控制方面、西安科技大学在煤矿传感安全监测方面、长安大学在运输遥测管理方面都具有雄厚的研发基础和明显的专业优势,为后备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基础保障。

陕西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和科研院所,如中星测控、陕西烽火集团等。西安航空工业拥有4个研究所,在振动传感、加速度、航空传感器研发方面遥遥领先;西安航天拥有5个研究所,在压力传感、称重传感及计算机卫星传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西安兵器工业拥有7个研究所,在无线遥测、光学传感、雷达控制等方面研发技术领先。这些均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实用技术人才的支持。

我省在振动、加速度、光学等传感器方面,在导航控制、传感故障诊断、煤矿传感安全监测、运输遥测管理等方面拥有一大批学术领先、技术过硬的研发人才。同时,我省理工科大中专院校均设有计算机和软件专业,能够提供大批的技能型新生力量。这些均为我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4.4 产业园区承载,集群式发展势头良好

(1)西安国际港务区

2013年,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与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开始共同实施物联网应用产业示范园区项目,形成物联网产业的聚集,以物流业、商贸业等为突破口,开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园区主要依托国际港务区产业优势,发挥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展示中心聚集效应,打造“苗圃―孵化―加速”完整服务体系,促进陕西省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2)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以商务模式为核心,人才为保障,产学研相结合,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下一代融合,现在西安高新区软件新城已初具规模,国家数据出版基地将投入使用,此外为了加快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还规划了一个占地四平方公里的互联网产业园,已经完成一期建设,希望到2020年西安高新区互联网产业园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园区。

(3)西咸新区沣西新城

2012年,经省工信厅批准,“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到陕西省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讯运营商联袂入驻信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达42亿元,为园区建设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

(4)经济技术开发区

自2010年以来,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实施了一些重大项目并开展相关产业园区的建设。先后建设了西安服务外包产业园、中国电子西安产业园、西安经开数据中心等园区,重点发展数字能源与智能电网、数据与灾备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外包服务、工业设计与嵌入式软件等以生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

4.5 北斗导航在陕西省物联网产业中表现突出

2012年12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全国提供民用区域服务,开始成功应用于个人位置服务、交通运输管理、应急救援、精密授时、森林防护、水文气象等多个行业。

陕西省是国内较早从事卫星应用开发和研究的省份之一,在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等领域技术基础雄厚,研发优势明显,在国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芯片制造商有航天华讯、北斗恒通,终端设备生产商有20所、航天恒星、北斗金控、总装1001厂为代表的数家企业,系统集成平台和运营平台有航天恒星、20所、北斗金控、北斗康鑫、陕西诺维、西安航华为代表的数家企业。

2014年4月13日,中国人民总装备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在西安联合启动陕西省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项目。项目由陕西电子工业研究院牵头,按照“以示范促应用、以应用带产业”的总体思路,重点开展“两平台、四系统”建设,为我省北斗产业链的完善,市场的推广,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5.1 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问题

陕西物联网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拥有了较好的技术、产业和人才基础,但由于物联网产业涵盖行业众多,缺乏统一标准,技术边界模糊,跨界发展困难等原因,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我省物联网产业缺乏统一协调的顶层设计,缺少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整体规划。

(2)产业整合资源配置能力欠缺,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3)产业培育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开放型的成果转化和科研中试基地,行业创新成本较高。

(4)物联网产业缺乏重大产业化项目和规模化产品带动,整体投融资能力不足。

(5)示范应用“碎片化”,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的延续性。

(6)物联网产业信息安全风险意识不强,信息安全保护缺乏具体措施。

5.2 对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促进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政府可以从提供公共服务和购买第三方服务,制定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同时更好的发挥政府职能,推动我省物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其具体建议如下:

(1)强化顶层设计,绘制发展蓝图。依据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我省特点,组织省内外相关专家,对我省物联网产业进行顶层设计,制定资源配置合理、发展方向清晰、可操作可持续的一揽子产业政策,规划引领、统筹指导省内物联网产业平稳快速发展。

(2)加强产业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由省内物联网产业相关领导机构牵头,整合统筹协调省内各类开发区,依据各自的资源特点,优化配置物联网产业园区,构建产业系统服务功能,为园区相关单位提供全面、高效、低成本的服务。避免园区之间无序竞争,盲目引进项目,低效重复建设。使物联网产业园区具有统筹兼顾上下游产业链,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产业集成高效、功能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3)通过市场手段,激励第三方机构助力产业发展。通过购买或奖励等政策手段,鼓励扶持产业联盟或第三方专业机构,搭建开放型的物联网产业科研中试基地,搭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自主创新产业链,逐步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4)开展公开咨询,发掘市场需求。适时组织行业专家和第三方机构进行市场调研,发掘大众的实际需求,探索未来市场发展方向,从而进一步推动物联网的全面应用,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5)谋划重大示范项目,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通过市场调研,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统筹资源,统一规划,选取市场容量大、公众认可度高、便于市场化运作的民生公共服务系列项目,利用政府政策支持和第三方机构相结合的办法,开展项目运作,更广、更快、更好的让广大民众体会到物联网带来的福利,推动物联网普及利用。

(6)组织技术研发,构建信息安全防控体系。组织引导相关机构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开发,促进认证与数据加密技术创新发展,使信息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保障信息安全。只有用户信息安全得到保证,物联网产业才能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物联网 百度百科. http:///link?url=l4N31Xo-grw3g0ZRghQobulTwF4EBOHnbGD7kS-0e01qm25gpxZoFRrVDdK5ucpo50pceDlgE6BO7ocx6-sRa_[EB/OL].

[2] 物联网白皮书(2014年)[R].工业与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4.

[3] 陕西省“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年)[R].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2011.

[4] 周栓龙.美国物联网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 2014(16):81-82.

[5]俞阳.欧洲物联网政策措施及发展状况[J].全球科技经济t望, 2013(7):25-31.

[6]朱逊远.韩国最新物联网产业推进政策举措[J].全球科技经济t望, 2015(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