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重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9 16:22: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语文教学重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语文教学重点

篇1

小学的教学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远大志向,学习读、写、听、说,学习数学的各种基础运算和简单的公式模型,同时也能使我国的少年从小就接触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以后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现在大多数小学来说,语文课占教学比重相对较大,因为语文能够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加汉字储备,学习句式语法等知识。小学的语文教学为小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打下基础,学生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汉字,更多的诗词文章,了解语法句型,增强其表达、阅读和背诵能力。我们中国人讲究说汉语,写汉字,这两样都有着很丰富的内容,小学语文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这两种能力,并且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展现给学生们。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多是教师以课本为中心课前备课,再把书本上新出现的文字讲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记忆或者背诵文章段落,通过作业和课前考查等形式让小学生完成课堂所布置的任务。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甚至是教学大纲都有所改善和调整,教学的工具也有了时代的特点。但是总体上看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压力过大。小学生,大书包是现在小学存在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的压力过大。虽然现在一直提倡“小学生减负”,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作业量一直没有减少,甚至在增加。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多读、多写、多背诵,所以课堂上讲完教学内容,老师会布置很多的家庭作业,如,新学的汉字、词汇每个写十遍,文章背诵段落抄写,诗句抄写等等。很多小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不得不写到很晚,而学习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这种“填鸭式”作业教学,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还使小学生为作业而苦恼,小小的肩膀背着大大的装满作业本的书包,有着很大的压力。

2.课堂气氛沉闷。语文往往是被认为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科。小学生原本应该是天真快乐的,在语文课上也应该是积极踊跃、欢声笑语的状态。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孩子们很少有轻松愉快的感觉,有的只是冰冷的文字,严格的考试,老师的督促和检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提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只是在维持好课堂纪律的同时照本宣科的讲授课本内容。小学生没有课堂的自由,不能够与老师形成互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二、小学语文教学重点

1.减轻学生负担,改善教学方式。小学生本不应该有那么多的作业负担,作业的数量在慢慢地侵蚀着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他们天真快乐,学习能力强。如果只是一味的用枯燥的课堂和繁多的作业来对其进行语文教学,那么必然会使小学生的天性很快泯灭,沦为作业和考试的奴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减轻学生的负担,改善教学方式。只有寻找到更好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提起兴趣,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这样老师也就没有必要留很多的家庭作业来填补课上的不足。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上文提到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怎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小学生又怎么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本文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应该就是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达到老师开心教学,学生快乐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在课上,老师与学生融洽相处,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在课下,小学生与老师相互交流,这样学习才不会疲惫,教学也不会显得机械僵硬。

3.鼓励式教学。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他们还不懂事,不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他们往往更愿意听到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应该包括激励和鼓励学生学习的鼓励式教学。这种鼓励不是一味的赞扬和夸奖,而是在孩子学习比较出色的时候,或者是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给他们学习下去的精神动力。这样比一味的惩罚效果要好的多,也能使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三、结束语

教学的重点除了课本的知识以外,还有很多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都能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但是关于教学的形式和课堂的氛围却常常被忽略。少儿是祖国的花朵,教育需要从少儿抓起。只有健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快乐学习,开心成长。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生活都有着很重要的帮助,只有抓住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6).

篇2

一、实现角色转化,实行有效指引

小学语文和其他学科一样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认知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沟通。学生是具有比较强个性的独立个体,教师不应该一味地面向学生强制性地传输知识内容,而要站在发展和活动的角度分析学生的特点,要把学生看成是主动学习、生动灵活的人之主体,将传统的教学变成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将传统的教师主导变为现在的教师引导的角色。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操纵者的角色,由主导变为引导,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接受知识的角度发展。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由和空间,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自行阅读,分析知识内容,进一步提出学习问题,并且独立分析解决总结知识规律;另外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无定法,通常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引领学生展开学习。首先就是自主式,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识,同时结合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就是讨论式,教师可以提出讨论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定向阅读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全班展开交流。这个教学形式重点在于强调班级学生的互动,重视其集体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增强集体意识和成就感,还能强化学习兴趣。最后就是辩论式,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辩论内容,分出正反两部分学生,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新的知识内容、独立查找资料,之后在课堂上辩论,最后教师做出教学总结。

二、认真设计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有几个步骤,各个步骤的组成部分几乎一致,教师一定要明确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详略得当,适当安排。虽然不同的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会有些许不同,但是不管如何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要突出重点的文章和内容,要做到快速、高效、重点的展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保证内容具有递进性的难易程度以及启发性的思考内容;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堂训练习题,在设计练习内容的时候要保证习题具有代表性、难度适当,并且切合新的教学思想,要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三、讲解适当,强化实践训练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过于注重内容讲解,讲解过程使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在实际训练方面就会有所忽略,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把作业留到课后让学生完成。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大了学习负担,也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效果。新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讲解重点、难点和知识混淆点,不要在课堂上将那些学生已经掌握的、学生自学能够掌握的、还有讲了学生也不能掌握的内容。要强化实际训练的实践,引导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认知。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以此巩固并提升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要保证内容合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并提高其学习效果。首先,要布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作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按时完成。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布置课后训练,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不断变化的内容,教师要紧抓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强、有极强的训练价值的课后练习内容;再有教师要通过一些多变性并且有挑战性的题目,结合教学重点,布置一些数量少内容精的课后训练;另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语文课堂上重点训练的内容,进一步反馈学生的训练效果,分析教学训练的实施效果;要强化学生高效的作业完成时间。要实施精讲多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获得更多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并指出学生的不足,进一步强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重视强化实践,提升创新水平

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教师的深入引导才能实现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能力,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获取语文知识,进一步理解知识内容,实现知识的消化吸收,学会运用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想要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强化自身的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角色,重视教学指引,要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强化教学效果,结合适当的讲解强化学生的实际能力,通过教学引导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为其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篇3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并不关注学生的识字量,其往往会在阅读中开展识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质量越来越低,小学生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少,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象,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型教学理念,重视识字教学。

一、先教独体字,后教合体字

依据汉字字形的结构,可以将汉字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独体字;第二类,合体字。所谓独体字,是指由笔画组成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如我们常见的人、大等。在汉字中,独体字所占的比例并不大。由于独体字简单、便于小学生记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看图识字法来教低年级学生认识独体字。当低年级学生掌握了独体字之后,教师可以开始教授学生合体字。合体字的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在记忆起来、书写起来都比较困难,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形声、会意的方法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汉字。

二、完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仅仅将识字教学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在讲解新的课文之前,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的生字,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生字,并且为生字组词、造句,在此之后教师就会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这些生字、生字的笔画等,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生字比较枯燥无味,有时候他们还会产生厌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不断完善识字教学法,如:卡片教学法、找朋友教学法等,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汉字,真正达到增加学生识字量的目的。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识字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如果学生不认识字,那么后续的阅读、写作都是无法顺利开展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识字教学作为日常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以此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他们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4

小学低年级是最基础的三年。在此期间,如果没有学好,到了高年级就很吃力了。不仅会出现拼音不准、语句不通、作文不会写、错别字连篇、甚至闹笑话。因此,他不仅要求老师要不断适应新形式,提高教学水平,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本人教学经验,现就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难点、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抓难点和重点

小学一、二年级的重点、难点是拼音,三年级的重点、难点则是看图说话。汉语拼音练习如果机械地让学生去读、去写、去记、去练,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也会挫伤刚入学儿童的积极性。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将大量的练习寓于游戏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巩固所学知识。借助实物、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把所学内容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可以使单调、枯燥的教学活起来,使孩子们乐起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抓住插图所具有的“图表音”“图表形”的特点,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拼音字母。也可以用实物来帮助学生掌握某些字母的音和形。

例如,教学声母“f”和“t”时,可选用一根带短柄的弯头拐杖做教具。拐杖拄地可表“f”的形,拐杖竖直举起可表“t”的形;又如,教学“d”时,可选用一面小鼓和一支鼓捶做为教具。竖直靠近队鼓的捶与鼓组成的图案,可表“d”的形,鼓捶敲击小鼓发出的“的的的”的声音可表“d”的音;再如,在区分“b”和“p”和“d”和“t”的发音是否送气的教学中,可选用一张薄纸做为教具。把这张薄纸放在唇边,有意识地发出“b”“p”“d”“t”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三年级的重点、难点是看图说话。针对看图说话,一定要因材施教,首先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才能有效实现对图景的观察,并从直观上看清图画中的景物。只有学生看明白了图中的景物,才能进一步引导其充分发挥想象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明白图中所表达的真实意思,并分层次地将其表述出来。归纳起来讲,就是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引导观察、明白图意;启发想象,分步表述。经过前面的步骤,最终让学生整体感知、完全明白图意,并将其表达出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看图说话的能力。

二、灵活方法寓教于乐 引导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加强学作训练 适时施予点评鼓励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篇5

小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奠定基础。小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重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课下可以搜集不同少数民族的服装和与不同少数民族生活相关的有趣视频,课堂上教师通过开场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你们都是哪个民族的呀?有同学知道不同民族之间的习俗差异和服装差异吗?若是你们都不清楚的话,教师带你们了解一下怎么样?通过几句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说一说不同民族的学生一起学习时的场景,自然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使接下来的语文教学环节更好地展开。

二、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得好,字如其人,学生的字写得不好,人们对学生的第一印象也会不好,学生写不好字,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一定影响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能力,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板书情况,书写板书的时候不要写连笔字和错别字,将字写得清清楚楚、漂漂亮亮地展示在黑板上。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对例字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提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观察例字的特点。以“森”字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问学生“森”是由三个“木”字简单叠加组成的吗?利用多媒体将“森”字放大,方便学生观察。很快会有学生观察到第二个“木”字的捺变成了点,通过提出问题,给予学生观察的时间,快速总结出字无双捺的规律及在同一个字中重复笔画的变化。除了让学生自己观察外,教师也要在课堂上进行对比教学,以“星”字为例,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分别向学生展示不同写法下的“星”字,让学生自己判断哪个字写得漂亮,并寻找另外一个字写得不漂亮的原因,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知道写字时也要符合人的审美观。最后,在班级中展开竞争教学。教师定期在课堂中开展写字竞赛活动,将学生写出的优秀字词进行展览,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运用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少年闰土”的学习为例,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播放与文章相关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音频的带领下阅读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讲解段落内容前,教师有感情地将段落内容读出来,并在学完这篇文章后举办班级间的朗读比赛,对于朗读分数最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比赛带动学生大声朗读文章。其次,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阅读的氛围,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班级图书角或是班级图书馆,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放在班级图书角中,供学生自由阅读。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好班级中的墙壁资源,在墙壁上张贴名言警句及趣味性的小故事,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班级生活中自然地阅读。

四、学生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语文的写作与阅读是分不开的,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仿写、续写等方式提高写作水平,以“詹天佑”的学习为例,文章介绍了詹天佑在资本主义的嘲讽及严峻的修路条件下,费尽心血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人字形的京张铁路。学习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以我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为开头进行写作练习。又如,学习“开天辟地”时,文章中介绍的各个身体分别化成不同的事物的段落结尾运用了省略号,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段落内容进行续写,开展写作练习。新编制的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口语交际”部分内容的学习,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环节,根据环节的内容让学生进行与单元内容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实力。

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设置谈话的环节,让学生开口说话。以“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学习为例,文章中体现了父爱的伟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在学生说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说话中的语病进行纠正,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此外,语文是博大精深的,同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气下有不同的意思,教师在学生口语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的实例,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注重语气、语调和用词。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篇6

试题材料新颖,突出能力立意,注重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的有机联系,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从识字写字、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阅读、写作等多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能力与水平;考查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从整份语文试卷来看,涉及到课内的内容很少,但是每个考查点,都离不开教材中所学的知识,离不开平时语文学习中应获得的能力,注重对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

(二)从命题思路来看,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今年中考语文试题在保持往年命题特点的同时,有3点变化:

1.整合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试题,突出试题检测的有效性。

将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整合在同一背景下设题,一方面有效节约试卷版面,减少文字阅读量,另一方面突出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注重语文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所设的5道小题以“书博会”为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让学生在书香浓浓的情境中,去创作设计并写出感受,考查了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关于读书的重要意义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2.设置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今年文言文阅读增加课外篇目,设置课内与课外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而且今后课外文言文的比例将逐步加大,最终将全部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旨在正确引导文言文教学方向,有利于改变教学中猜题押题、机械训练的现象,不断提高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设题主要涉及文言词语、文言句子、主旨把握、内容理解等内容。所设题目切中重点知识,而且所设的课外文言文句子在翻译上只要通顺即可。从考试结果来看,学生在课外文言文试题中的得分反而比课内试题得分高。

3.淡化作文审题,更加关注真情实感的表达。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减少了审题障碍,作文试题改变了以往考查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设题方式,设置了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着重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作文题目为两选一,两个文题都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的抒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既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

(三)从试题的科学性来看,语文试题的命制严谨、规范。

语文试题内容丰富、合理;表述严谨、流畅;问题清楚、明确;图形清晰、美观;形式灵活、生动;试卷布局合理、规范。试题命制坚持原创,屏蔽所有复习资料中的成题,全部由命题人员自编或者改编,较好地把握了难度,易中难的比例控制在7:2:1,有效地检验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体现新课程中考命题的要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具备一定的区分度,试卷结构、考查点的覆盖面更趋于科学性、合理性。

(四)从考试结果来看,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学业水平。

2011年牡丹江市区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为6 919人,试卷满分为120分。根据统计,牡丹江市区语文平均分为84.79分,如果折合成百分制,平均分为70.66。从图1可以看出,90分~100分的人数最多,为2 287人,占考试人数的33.13%,110分~120分的人数最少,为22人,占考试人数的0.32%。低分人数比较少,30分以下的占2%。总体来看,语文考试成绩分布比较分散,从30分到100分,各个分数段人数呈上升趋势,100分以上人数相对减少。如果折合成百分制,72分以上为及格,及格率为80%左右。

二、从学生答题情况看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1.书写不工整、不规范,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大多数的丢分是因粗心、马虎造成,如第1小题,将所给的文字“用楷体字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一些学生因为马虎大意,出现了抄写错误的现象,填字、漏字,甚至写成错别字;在古诗文默写和在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也比较常见,一些学生卷面书写潦草、字迹难以辨认,错字、别字现象严重。可见学生在汉字的规范书写和习惯的养成方面存在问题。

2. 课内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主要表现在:(1)古诗文默写中出错率较高,本属于教材中客观性的内容,却因为记忆不清、掌握不扎实、书写错误而丢分。(2)文言文阅读中课内词语解释(书写注释的内容)、翻译丢分的学生较多。(3)一些学生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语文知识辨别不清,掌握不准确,造成混淆。

3.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须加强。如第4题、第9题,对于图表中的内容不能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进行概括,往往只概括图表中的部分信息,缺少对材料的全面把握。再如第16题,许多学生只是从原文中摘抄句子,不善于从文章中提炼信息、概括文章内容。

4.作文中套写、仿写现象仍然存在,内容缺乏真情实感。尽管近两年中考语文试题强化了对学生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但是,仍然有不少学生作文中出现一些套写、仿写、改写的文章,一些作文大段篇幅套用作文书中的华丽语言,内容浮华,不知所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一些教师应试指导中为了学生得高分,鼓励学生背范文,以备考场应试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鼓励学生抄袭,鼓励学生说假话,作文也自然就没有真情可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问题,对学生作文要求标准过高,用一些优秀作文或者范文的标准要求去“规范”学生的作文,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鲜活的思想和独特的经历,不是可以规范的,被“规范”了的学生作文,一定是失去了血肉的模式化东西。此外,学生作文中套写、仿写的现象,也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中缺少知识产权教育,缺少诚信教育,应该引起语文教学的重视。

三、当前语文教学的侧重点

1.强化写字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让学生写好汉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当前学生字迹潦草、不工整、不规范、错别字比较多的现象,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从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抓起,学生的每天、每节课,每一个写字的机会,都要注意规范写字要求,加强指导,持之以恒,不可松懈。其实语文学习归纳起来就两个字――习惯,所谓“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循序渐进,关键看教师有没有恒心,有没有耐心,有没有决心。

2.夯实语文基础,研究学习规律。

教材中一些文学知识、字词、经典句子、优秀古代诗文等基本知识和常识,需要学生牢固掌握,无论课程怎样改革,语文学习中的必备知识是不可省略不可忽视的,不能因为新课程中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忽略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关注和培养。三维目标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更不可偏废。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语文基础,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并在反复训练中不断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语文学习是有规律的,掌握了学习规律,学生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语文教师要不断研究语文教学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按照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

3.加强对语文教材的有效使用。

篇7

(2)指导科学预习方法,把握好学习准备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预习方法有效性,将指导科学预习方法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提高预习效果:首先是筛选预习重点,针对性地开展课前预习活动,不仅要把基础知识的解决作为重点,还要能够对课文的主题、框架、线索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依靠课前预习活动,对将要学习的语文教材做到初步熟悉。其次,要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补充信息,这样的信息包括作者的信息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点、背景资料等,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教学内容。另外,还要把自己预习中发现的难点整理出来,进行下一步的重点研究分析。通过这样的科学预习方法指导,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新授之前就掌握一定的内容,为课内的互动有效开展做好准备。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把握好课堂探究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走出“灌输给予”的思维定式,否则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有效激发,死记硬背的理解效果也远没有主动探究获得的效果深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主动深入思维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从“师生一问一答”式的互动转向“教师引导思维、学生深入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这样的自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更为自主的平台。在自主探究教学环节,教师要抓好思维载体的科学设计,在探究题之中要能够体现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要求以及涵盖教学要点,学生进行独立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予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之中逐步完善与提高。通过这样更为自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效果,提升思维敏捷程度,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4)及时掌握学习成效,把握好教学反馈环节。知不足,然后才能有针对性改进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也是一样。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顾着研究教学方式的改进和优化,却忽略了教学成效及时反馈环节,导致教学设计与组织活动和教学薄弱环节出现了不完全对应,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一定要把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作为重要的方面,以便于及时分析研究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优化。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采取单元检测的方式获取反馈信息,其实采取更加细化的考核关口更加有利于反馈信息的及时传达,教师可以以课时或者课为单位进行教学要点检测,较为典型的就是当堂检测,依据反馈信息进行教学活动调整,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优化。许多教师采取当堂教学内容检测的方式,效果较好,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师获取的教学反馈信息准确性强,另一方面及时性高,能够对下一步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优化以及调整,提高教学成效。

篇8

如何看待中学语文教学、怎样界定中学语文教学的内涵才外延,一直以来颇多争议。但近两年趋向这种认识:生活处处即语文,中学语文必须紧贴生活才能摆脱困境,走出低谷。这就是所谓的“大语文”教学观。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就远非一两套教材所能涵盖得了;而且,学生在教学中也不应仅是被动的受教育者,他们必须成为教学的主体。电教媒体在拓展教学内容,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拓展教学内容优化信息输入输出范围和途径;2.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3.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优化师生关系。

二、电教媒体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在“大语文”教学观的影响下,在对传统语文教学认真冷静的反思之后,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型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讲读课和写作课两种课型改为讲读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三种课型。下面谈一谈电教媒体在这三种课型中的具体应用。

1.在讲读课中的具体应用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为例子,就要使它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电教媒体在这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创设情境,激感。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课文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将文章内容涉及的事物和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在有声有色、如临其境的情境中理解课文,激发出内心的情感,语文教学就能高效率、高质量的进行。

第二,披情入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文中有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不易讲解清楚,如果适当运用电教媒体则可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因为形象的画面能使学生非常自然的产生愉悦、激励的审美效果,学生在乐中求学,便优化了教学过程,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第三,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2.在阅读中的具体运用

第一,开篇激趣,带情入境。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得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努力使学生这些“读者”也“胸有境”,才能使他们带着感情自然“入境”并“与亲”。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科学的电教媒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努力创设与课文相应的情景,以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能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第二,加强朗读训练,形成语言储备。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强化朗读训练,形成语言储备。

3.在写作课中的具体应用

写作是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技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璧江山”,这是因为一个人在写作时需要整理自己的思想,组织自己的思想,并进行多种多样甚至复杂的比较。这些极有利于创造办的培养。电教媒体在写作课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提供素材,丰富学生阅历。

第二,改进评改方法,提高评改效果。

作文评改一向是令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无论教师全批全改,还是师生共同批改、学生互改,都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面批的效率又太低了。电教媒体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帮助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解决这一难题。学生们可以把作文拷在盘上,评改课上就能通过互联网很方便的调阅、批改每一位同学的作文;学生评改的作文也能很方便的对比阅读,比较中得到提高,还可使学生及时的欣赏到同学的佳作。这样,就能使学生从阅读对比中得到启发,有所进步。

三、使用电教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先进的电教媒体为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少教师在使用电教媒体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注意。

1.要善于把握和调控学生的心理,避免滥用电教媒体的现象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的注意力的保持也因年龄和心理特点而存在差异。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在应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时,也要遵循这种规律,适时调整学生的状态。及时对电教内容的难易程度、数量、速度作出适当的调整,使绝大多数学生易于接受。对少数不能完全接受的学生,则应采取其它方式予以弥补,如当堂给予提示和启发,利用电教媒体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2.注意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突然停电,电教媒体无法正常使用;电教媒体发生故障等,教师需对这些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教师事先也要考虑周密,有所准备,以便随机应变,及时的采取措施妥善的加以自理、理解。

篇9

1.把握好文言文的重点实词

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并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或代词,实词的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实词也是构成句子主题的重点词汇。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实词的作用,学生只要学会把握句子中的实词,就能够推测出句子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和含义。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意义表达中实词的运用十分灵活,同一个实词在不同的句式和语言环境中能够表达不同的意思。因此教师在文言文实词教学时要注意带领学生对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把握好实词在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和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义。

例如,“国”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就十分灵活,且代表的意义会根据句式和语境有所变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国”指的是“国家,国家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中“国”的含义为诸侯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国”则特指国都或京城;“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中的国则泛指地区和地域;“等死,死国可乎。”中的“国”则指国事。只有掌握好文言文中实词的用法,才能正确理解不同句子的真正含义,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掌握典型虚词

所谓虚词是指不能构成句子成分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或叹词。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于、之、则、者、与(欤)、因二十个,这些文言虚词在句子中主要是组织语言单位,帮助表达情感。虚词在高中文言文中十分常见,这些虚词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在文言文中也有不同的用法。

例如“乎”在不同的文章和语境中就有不同的用法。例如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此句中的乎是语气助词,表达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在《师说》中“生乎吾前,其问道也固先乎吾。”,此句中的“乎”被用作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同样要领着学生对虚词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能够牢牢的把握好虚词的不同用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

3.古今异义词

高中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有很大区别,这些词用现代词语的解释方法进行解释是行不通的,这类词被称为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的教学是高中文言文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在进行古今异义词的教学时只有将该词放到句子和语境中,才能表达特殊的意义。对于这类词语的教学,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掌握这类词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义,教学重点是记忆和积累。

例如,《出师表》一文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茅庐之中。”此文中的卑鄙古意是指出身卑微,而今意则指品行低劣。《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度道里会与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此文中的不过,现代是代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则是不超过的意思。在面对这些古今异义词时,学生很容易理解有误,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重点强调这些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其含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让学生把握牢。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的典型句式

1.掌握典型句式

文言文中有几种典型的句子结构,灵活把握这些典型句式,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含义的把握。这些典型句式都是根据句式框架进行的,虽然会有一定变化,但却有着比较明显的共性特征。文言文中的典型句式一般都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掌握好这些句式,对学生理解和学习文言文有极大的益处。

例如在“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用“……者,……也”表达判断;“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中利用“为……所……”表达被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中利用“……非……”表达否定判断等。

2.了解一些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还会有一些固定句式,这些固定句式能够表达反问、感慨、选择等。例如在文言文中,常用“何……为!”“何……之有?”表达范围,利用“何其……”“一何……”表达感慨,利用“其……,其……也。”“与其……孰若……”表达选择等。这些固定句式在表达意思和结构上比较固定,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些固定句式,就能够在遇到这些句式时把握好文章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理清文章条理。

3.培养语感

篇10

现代教育教学提倡“教无定法”,鼓励探究创新。近年来很多学校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应试教育”,至于写字说得过去即可。殊不知,历史和实践证明,众多书法家其文化素养也是他人所不及的。写一手好字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提高自我修养,在电脑时代的今天,写字更应作为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来抓,它的地位不容忽视。

误区二:语文教学偏重“课外阅读”而轻视“课内阅读”,忽视教学的“序”

近年来由于考试制度和考试模式的影响,语文教学抛开教材的文章选材而重点放在名篇的阅读教学上,大量搜集课外名篇,细心研究近几年来的考试题进行专题训练,更有甚者课内部分文章干脆不讲,连学生都说这样的文章不考,在学生的应试上下大 工夫,这样在学生中造成很坏的影响,更可悲的是这种现象的出现还被大部分领导和教师所认可,被称为“好的教师和好的教学模式”,还有被推广的势头。

误区三:语文教学的公式化,彻底走“标准化试题”的教学模式

实际来看,应试教育模式从地上改为地下,表面上看好像是新的教育法,实质上更是题海战术的代名词,有的更是变本加厉。实践证明,从课上到课下都是一个目标――升学或考试分数,特别是一些被称为是“名校”的学校这种现象更是严重,瞄准标准化试题模式,通过各种途径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使部分学生真正成为“考试的机器”,最终从升学率上看效果很好,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被甩在了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