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电厂风险管控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9 16:22: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电厂风险管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电厂风险管控

篇1

1 前言

东风发电厂系上世纪60年代末开工,70年代初建成投产的引水式发电站,对其进行增效扩容改造属首次,整个项目改造由外来施工队伍承担。本文重点分析了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管控的安全和质量风险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地管控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东风发电厂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概况

东风发电厂是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改善环境、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的水电枢纽工程。本次改造历时时间长,施工任务重,存在参与施工的人员多、施工过程复杂、现场交叉作业较多等情况和特点,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管控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涉及外来施工队伍就显得更为重要。

3 风险因素分析及管控措施

东风发电厂增效扩容改造,涉及2台套2.7MW水轮发电机组、机械、辅助设备、电气设备等多个项目拆卸、改造和安装,安全和质量管控的重点有以下几方面:

3.1 施工前重点是施工组织安排和准备

施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的第一道安全防线,如果对各环节考虑不全面、不充分,会直接影响后期施工,需要着重把控的风险点有:(1)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导致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失控;(2)施工准备不充分,影响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3)不按要求对到位设备进行质量验收,影响工程质量。

防控措施:施工单位必须结合工程规模、特点、施工环境及条件,一是制定详细的施工工作方案,成立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施工安全目标、安全职责、施工方法及安全技术措施等,编制质量计划,明确主要质量目标。二是做好人员、材料、设备和施工工器具等方面准备,组织人员安全专项培训并考核合格;合理搭配作业人员,明确各施工阶段的工作任务、主要危险点及安全措施,准备施工用工器具、材料等,满足施工需要。三是对到位的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充分做好施工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等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措施。四是各施工场地及营地按要求配置足够可靠的环保及消防设施,确保安全文明施工。五是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要加强工作沟通和配合,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安全、技术和质量问题,保证施工高效率进行。

3.2 施工中重点是过程安全和质量管控

施工阶段涉及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拆卸、测绘、安装和电气设备安装与试验、土建施工等,易因施工过程组织不力、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不严、习惯性违章等引发人身、设备事故,需要重点把控的风险点有:(1)在机组和主变压器拆卸、安装等过程中容易出现高空坠落;(2)在现场电源搭接和使用的工作电源不合格容易造成触电伤害;(3)在电缆沟洞打开后未及时恢复、主厂房发电机层机坑打开后施工等容易出现踏空伤害;(4)在盖板搬运、起吊发电机转子和土建及基础整治时容易出现重物砸伤及异物飞溅伤人;(5)在动火作业过程中不按《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和技术措施容易引起电弧灼伤,甚至出现火灾事故;(6)整个施工过程中拆卸、安装、试验环节质量把关不严容易出现质量事件。

防控措施:由于涉及多个工作任务,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定期召开施工协调会,认真分析各施工阶段现状、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重点防范施工作业行为和施工质量,杜绝超能力和非计划施工,避免因违章作业、质量问题发生不安全事故和质量事件;完善工程建设应急机制,建立日常安全巡查机制,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小组对重点施工环节实施跟班监督,特别是行车吊装必须有经验的专人负责统一指挥,现场设置安全围栏和明显的标志;涉及升压场、电气设备安装等高空作业必须全过程正确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涉及电气试验等使用的工作电源,必须考虑作业环境并使用合格的工作照明;涉及主厂房发电机层机坑、电缆沟洞打开后要及时恢复,不能及时恢复或工作间断时必须在现场使用围网或警示桩等;盖板搬运要防止磕绊,放置平稳,基础整治必须正确佩戴护目镜,防止飞石入眼造成伤害;动火作业必须按规定办理动火作业票,现场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动火工作间断、终结时清理并检查现场。为确保施工质量,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各工序组织管理的合理性,针对问题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每一项施工任务结束后,要实行“三检”制度,对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特别是隐蔽工程,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设备运行单位东风发电厂要加强安全监管力度,监理、建管等单位要督促施工单位刚性执行施工日计划,全面落实好现场风险管控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做到安全、质量、进度“三不误”,保障作业过程安全。

3.3 施工结束后管控的重点是安全、质量验收

整个施工项目竣工后将进入验收环节,也是检验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的阶段,如果未严格按照“三级验收”要求进行,可能会影响工程质量,导致设备“带病”入网运行。

防控措施:此次施工项目涉及水轮机转轮、主轴装配、导叶及接力器安装调整和发电机轴瓦研刮、定子和转子装配、轴承各部分检查及间隙调整等项目,安装、装配质量非常重要,要严格参照国家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东风发电厂检修规程、竖井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艺等相关技术规范。施工单位施工质量验收小组除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把关外,还要在工程竣工后认真做好整个工程安全和质量验收,以及竣工资料的整理存档;参与验收的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进行专业的安全质量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必须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完善后,方可出具验收合格报告,保障整个施工项目安全和质量。

4 结语

安全和质量是每一项工程控制的两大核心,东风发电厂增效扩容改造由于战线长、任务重,分析和管控好整个施工项目的安全和质量很重要也很必要,本文通过浅显的论述,其最终目的是保障施工项目安全顺利完成,希望能起到借鉴作用。

篇2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意义

2006年6月6日,国资委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对中央企业如何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引》的出台不仅标志着我国有了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更说明了我国企业正向管理的更高阶段——全面风险管理迈进。

风险管理由来已久,近些年来更是逐步成为了国际上关注的热点。但在我国,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则相对滞后,一些企业普遍存在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缺乏风险策略、风险管理较为被动、缺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以及风险管理技术、资金不足等问题。一是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不匹配。我国众多企业在战略目标的制定上承担了过多风险,加之缺乏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导致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不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企业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缺乏主动性。企业现有风险管理对风险缺乏系统地、定时地评估,缺少积极的、主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能从根本上防范重大风险以及损失。三是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四是尚未形成企业的风险信息标准和传送渠道,风险管理缺乏充分的信息支持。五是风险管理职责不清。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职能、职责散落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中,缺乏明确且针对不同层面的风险管理的职能描述和职责要求,考核和激励机制中尚未明确提出风险管理的内容,导致缺乏保障风险管理顺利运行的职能架构。

鉴于目前风险管理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现状,若企业能够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则能有效改进上述不足,原因在于:一是从根本上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建立动态的自我运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风险管理平台,形成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二是达到与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相结合的风险最优化。全面风险管理把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战略执行的层面之上,将企业成长与风险相联,设置与企业成长及回报目标相一致的风险承受度,从而使企业将战略目标的波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支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并随时调整战略目标,保障企业稳健经营。三是避免企业重大损失。通过对企业重大风险的量化评估和实时监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建立重大风险评估、应对、重大决策制定及重大流程内部控制的机制,从根本上避免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二、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含义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含义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养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二)内部控制的含义

对于内部控制的含义不同部门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内部控制会有不同的看法。美国审计权威机构COSO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一个受某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影响的过程。具体包括:1.内部控制是一种程序,它意味着向某一终点努力,但不是终点本身;2.内部控制是用来取得一种或多种互相区分而又紧密联系的目标;3.内部控制受人的影响,而不只是政策、守则或表格;4.只能期待内部控制为公司管理层提供合理的保证,而不是绝对的保证。

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程序或过程。

三、内部控制的目的

1.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2.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有效使用;3.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使各项经营活动有效地进行;4.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可靠、真实、完整和及时提供;5.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6.预防和控制各种错误和弊端,以便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

四、内部控制的内容

内部控制的内容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以及内部监督等方面,从总体上渗透到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一)内部环境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方面。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简历优良的企业组织架构,完善权责分派体系;注重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健全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以审计委员会为核心的内部监控机制。

(二)风险评估

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评估机制包括:识别内部、外部风险;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有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

根据企业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常用的控制活动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核心就是“内部牵制”;授权审批,包括“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会计系统;财产保全,指限制接近,定期盘点、财产保险等措施;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运营分析,包括:资金分析、经营分析、资产分析、投资分析等;绩效考评,使员工感到努力得到认可,收入有一种公平感。

(四)信息与沟通

企业及时、准确的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有效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包括:1.公司机构内部的各个层面都应广泛的收集相关信息,从源头获取准确数据;2.通过内部沟通,包括与董事会的有效沟通,员工间的沟通和举报流程,促使员工相互理解;3.影响控制目标实现的事项应在一定条件下与外界沟通,包括供应商和客户,以及股东;4.建立反舞弊机制,营造发舞弊的企业文化环境,明确反舞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成立反舞弊工作常设机构,接受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的监督。

(五)内部监督

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内部监督的内容包括:1.持续性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2.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程序、方法和要求;3.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4.跟踪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并就内部监督中发现的重大缺陷,追究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责任;5.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6.以书面或其他适当形式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料,确保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过程的课验证性。

六、制度建设的方法、体系

篇3

电力市场稳定性研究因素分析

电力系统实现常态稳定运作不仅需要投资力度大、技术有保障、并且还需要一个规模化形成周期,而发电与输电总量协调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另外,电力市场规模化初步形成阶段,电力能源可以说相当充足,所以相对忽视了可持续化发展建设这一问题。而基于电力市场形态下,发电投资仅能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所以这时的市场规则形成至关重要。即市场规则体系不成熟,会影响投资的激励成效;发电投资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就不可能真正使得发电与输电容量需求得以满足。总的来说,电力市场环境下,长期稳定供需关系被诸多因素所牵制,加州电力市场的历史教训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由此可见,当前电力市场下的风险管理课题研究却始终处于短期均衡状态。为了促进电力市场能够实现正规化与稳定形态发展,政府机关单位与电力市场中各参与主体都希望通过电力市场的量化指标分析或评估出电力市场稳定程度,并期望通过可行性的风险计算模型指导其决策,防止出现市场崩溃现象。目前来说,电力市场稳定性的研究算法模型主要包括:线性化模型;特征值分析;静态稳定分析;局限于均衡点附近的扰动因素,缺乏对大扰动的研究与预警作用发挥;短期稳定性因素研究,对发电容量的变化程度不作考虑;不考虑投资市场与交易市场的作用影响,缺乏闭环反馈控制观念;不计及动态稳定阻塞;不考虑电力市场经济稳定性与电力系统物理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制约。显然,要正确解决电力市场的稳定性问题,就必须克服上述限制。下图为电力市场稳定性研究内容的基本模块。

风险管理对电力市场稳定性的研究分析

篇4

风电场代表年8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6.8 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252.9 W/m2,风功率密度等级为2级。35KV架空线路通常用的是15米的单或双水泥电杆(也用少量的小型铁塔,高度在15-20米以内)和2-3片蝶式绝缘子,电杆之间的直线距离在120米左右。

1 荷载

1.1 一般规定

杆塔承受的荷载一般分解为:横向荷载、纵向荷载和垂直荷载三程。横向荷载是沿横担方向的荷载,纵向荷载是垂直于横担方向的荷载,垂直荷载是垂直于地面方向的荷载。

直线型杆塔应计算与线路方向成0°、45°及90°的三种最大风速的风向;对一般耐张型杆塔可只计算90°一个风向;对终端杆塔,除计算90°风向外,还需计算0°风向;对悬垂转角杆塔和耐张杆塔转角度数较小时,还应考虑与导、地线张力的横向分力相反的风向;对特殊杆塔应计算最不利风向。

1.2 正常运行情况

各类杆塔的正常运行情况,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1)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包括最小垂直荷载和最大水平荷载的组合);(2)最大覆冰、相应风速及气温、未断线;(3)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未断线(适用于终端和转角杆塔)。

1.3 断线情况

直线型杆塔(含悬垂转角杆塔)的断线(含分裂导线时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1)断导线(含分裂导线时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

(2)地线不平衡张力情况;

(3)转动横担或变形横担的启动力,应满足运行和施工的安全要求。

耐张型杆塔(不论多少回路)的断线情况,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1)对交流线路杆塔:在同一档内断任意两相导线(终端杆塔应考虑作用有一相或两相张力的不利情况)、地线未断、无冰、无风;

(2)对直流线路杆塔:在一档内断任意一极导线(终端杆塔应考虑作用有一极或两极张力的不利情况),地线未断、无冰、无风;

(3)断任意一根地线、导线未断、无冰、无风;

(4)断线情况时,所有的导线和地线的张力,均应分别取最大使用张力的70%及80%。

重冰区线路各类杆塔断线(含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时的导线及地线张力,应按覆冰不小于正常覆冰荷载的50%、无风和气温为-5℃的条件,由计算确定。各类杆塔的断线数目应按照非重冰区的规定;同时,尚应验算导线及地线同时存在有不均匀脱冰情况的各种荷载组合。

1.4 安装情况

应按10 m/s风速、无冰、相应气温的气象条件下,直线型(含悬垂转角型)杆塔的安装荷载:①提升导线、地线及其附件时发生的荷载。包括提升导、地线、绝缘子和金具等重量(一般按2倍计算)和安装工人及工具的附加荷载,提升时应考虑动力系数1.1。②导线及地线锚线作业时,锚线对地夹角应尽量小,一般按不大于20°考虑,锚线张力动力系数采1.1,此时,挂线点处的垂直荷载,取锚线张力的垂直分量和导、地线重力及附加荷载之和,纵向不平衡张力分别取导线、地线张力与锚线张力纵向分量之差。③直流线路单柱拉线杆塔,在单极导线锚线时,宜在另一极导线横担端部设置临时拉线。

2 杆塔规划

(1)杆塔规划应根据选择的路径方案,结合通用设计的杆塔塔型,规划出合理的直线杆塔系列。

耐张转角塔一般宜划分为0~20°、20~40°、40~60°和60~90°四个角度系列。

杆塔规划应区分平地(含河网泥沼)和山区(含丘陵、山地和高山大岭),山区杆塔应按全方位长短腿设计,平地杆塔按照平腿设计。

(2)杆塔型式选择

根据线路路径特点,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维护方便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选择合理的杆塔型式。

为节约土地资源,压缩线路走廊宽度,减少房屋拆迁,在房屋密集区、走廊拥挤地段和土地占用费用高地段,应尽量选用绝缘子串“V”“L”型布置、导线垂直排列等占用走廊窄的塔型。

在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35kV及以上大荷载杆塔中宜应用钢管塔:a.杆塔高度超过60m;b.同塔双回、多回线路;c.大跨越线路;d.有景观等特殊要求的区域

3 杆塔结构优化及材料选择

3.1 杆塔结构优化

在杆塔结构的设计优化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与工程可靠性相适应的可靠度以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2)减少线路走廊宽度。

(3)降低钢材耗量。

(4)结构布置合理、形式简洁,传力路线直接、简短、清晰。

(5)优化主材节间,充分发挥构件的承载能力。

3.2 钢材的材质

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结构形式、连接方式、钢材厚度和结构所处的环境及气温等条件进行合理选择。钢材等级一般采用 Q235、Q345和 Q420,有条件时也可采用Q460,耐候钢可在沿海非重要220kV线路试点应用。钢材的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和《低合金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

参考文献

篇5

2计划管理与风险管控的关系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社会角色更加复杂、多样,行业之间、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分工越来越精细,过程越来越复杂,协调关系越来越严密。要把这些繁杂的个体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使每个环节的工作不仅能够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相互衔接,围绕整体目标协调工作,又能相对独立自由的履行自我职责,就必须由一种职能来构建整体框架,进而达到组织调控的目的,而在管理活动中,只论火电厂计划管理与风险管控的有机结合王剑(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40有进行计划管理才能达到此目的。然而,企业风险无处不在,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宏观的管理活动还是微观的机械生产行为,都含有风险因素。当企业预见可能遭遇的风险,而事先没有任何“准备”时,等待企业的将只有遭受损失或者与机遇失之交背。因此,计划管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风险管理又反作用于计划管理,为其制定目标界限,标定“零界点”。计划管理与风险管理共同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它们越来越被企业的经营者重视,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权重比例日益增大。

3火电厂计划管理与风险管控现状

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我国火电企业基本上已形成较为科学全面的计划管理体系,但仍存在一些因领导者意识、专业人员岗位技能以及企业制度等原因,造成计划管理不能及时指导生产经营,甚至会产生误导效果的现象。而火电厂风险管理刚刚起步,除一些管理能力卓越的先驱者外,大部分电厂的风险管控机制功能尚不健全,建设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具有实用性的风险管控理念及方法还在摸索阶段。电厂中实施的管理方法,风险管控只是僵化的针对部门内部工作设立类似计划管理模式的风险管控,并未在企业整体层面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宏观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往往是间接的、间断性的,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全局性。现阶段大部分火电厂的计划管理和风险管控彼此单独行驶各自的职能,未形成相互融合的局面。计划管理不能有效地为风险管控提供依据并全面协调掌控各项管理工作,风险管控也无法对企业计划管理以及其他管理职能起到限定、指导与反馈作用。

4如何做好火电厂计划管理与风险管控

计划管理与风险管控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主导因素之一,欲做好火电厂的计划管理与风险管控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需做好以下几点:

4.1提高管理者对计划管理的重视程度

现阶段,绝大部分电力生产还是由国家统一调控按需生产,自由化电力市场竞争生产方式刚刚兴起,还未达到左右企业电量生产的程度。正是在这种体制下,造成一些电厂管理者未清楚认识到计划管理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的发电机组安全可靠可随时接带电力负荷即可,生产多少电力完全是由国家来调控,认为“计划跟不上变化,编制计划没有意义”,这样一来,对于计划管理重要性的理解就变得肤浅,进而使计划管理的现实职能变得薄弱,不能起到全方位调控作用。因此,在企业内部,要提高管理层的计划管理意识,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为有效的开展计划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风险管控做铺垫。

4.2全员掌握计划管理基本技能

电厂具有复杂的生产过程,对于计划管理的专职人员,必须在拥有电力生产经验同时具备管理学知识以及相应的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胜任计划管理岗位,培养一个计划管理人才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此外,计划管理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就能够做好的事情,需要每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分析、制定计划,付诸实施并实时反馈。计划管理部门起到的是统领、指导、协调作用,而各个部门都是计划管理系统中的关键节点,直接影响全局计划管理的实施效果。所以,计划管理工作应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不应该只属于管理层。做计划管理培训时,应包括自上至下、从领导到基层员工都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包括计划方面、统计方面、财务方面以及生产经营流程方面的知识技能,成为全面应用型人才,更好的为计划管理工作做铺垫。

4.3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意识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及应用相对落后,大多数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具体的风险管理工作较为分散,虽然已渗透到各个部门中,但未搭建起一个相互传递信息并相互促进的网络,在处理风险时表现的较为被动。在实际工作中,可在企业内部构建风险管控平台,定期、汇总工作过程中的相关风险管控技术指标,并依据指标完成情况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这样便达到企业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效果,并且还能清晰的反映出企业发展时期的关键风险因素,帮助企业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计划和措施,尽早将有害风险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便于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优势,突出管理特色,使之成为自身的企业文化,进而转化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4.4加强同行业间交流

管理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同样的管理方法不一定能够适合同行业间的不同企业。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核心竞争力不同、经营理念不同,管理方法就会变得多种多样。电厂也不例外,在自己总结管理经验时,也要多学习借鉴其他企业风险管理的技术和经验,不断摸索适合本企业的管控方法,建立一套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风险管理可以更细致全面的融入到工作的各个角落中,使企业创造独特的属于并适合自身情况的风险管理系统。

篇6

关键词 核电厂 危险化学品 隐患排查 安全管理对策

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造成大量人民群众伤亡,给国家和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如2013年吉林宝源丰禽业液氨爆炸事故,死亡120人,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2015年天津瑞海公司危险化学品库爆炸事故,死亡173人,经济损失68.66亿元,并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国际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天津危险化学品库爆炸事故之后,中国安监总局立即向全国下达开展危险化学品运输、存储、生产型企业开展全面检查的通知,要求在行业内进行全面整治。这些事故的发生和国家有关危化品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情况充分说明了危险化学品应用存在巨大危险性,以及加大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完善危化品管理和监督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然而核电不同于传统的化工行业,其危险化学品的应用特点决定了安全管理存在更为复杂的特殊性。安全风险与化工企业相比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以下介绍了我公司危险化学品的隐患排查整治、管理制度和安全规程建设中的管理实践,并浅析核电企业在危化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核电同行危险化学品管理提供些许参考。

一、核电厂危险化学品应用特点

与化工厂一般仅涉及该企业核心业务的危险化学品种类这一特点形成明显的区别,核电厂危险化学品种异常混杂,这一特点决定了危险化学品在安全、应急、环保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相对要求不明定,管理重心不够突出。这主要是由于核电厂的危险化学品相关的辅助系统繁冗,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品种繁多,如水处理系统、蓄电池系统所需的强酸碱,发机电氢气冷却气系统、机械加工所用的易燃易爆压缩气瓶、取水系统的杀菌化学试剂、电气、机械设备使用的大量油和冷却油、以及品种繁多的机械除垢剂清洁剂(易燃液体)等。危险化学品品种繁多意味着风险类型更加复杂,不同危险化学品之间产生理化冲突的可能性增大,核电厂作为集电气、机械、机重、高空等各类安全风险管理于一体的管理架构,这一特点对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等各环节的安全管控均带来更大的难度。

由此可见核电厂危险化学品应用最大的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少;隐患多,分布广”,在大大宗危险化学品潜在引起泄漏、火灾、爆炸等风险的同时,部分少量品种繁多、性质剧烈的危险化学品同样存在成为重、特大事故的源头。因此核电厂危险化学品的隐患排查任务要紧紧抓住这一核心特点,防控措施要周密完善,既要严防大宗危险化学品隐患,也要密切关注零星分布于库房、车间品种繁多的少量危险化学品。

二、核电厂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

(一)准备工作

要实施核电厂危险化学品系统性的隐患排查,确保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合法、合规性,首先需要熟知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其次要求对于核电厂危险化学品管理构架要做到了然于胸,厘清核电厂在危险化学品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报废各个环节的行政、技术管理手段,这样方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合法、合规性排查。

1.掌握、熟知国家、部门、地方规章制度、行政法规。

危险化学品法律、法规阐明了安全监督管理要求,明确了法律职责,在保障危险化学品风险有效受控,防范重特大生产事故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须不折不扣加以贯彻和落实。核电厂安全管理部门、涉及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相关部门均应熟知、掌握与本厂有关的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作为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最高级别法律文件,核电厂应组织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的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并逐条查验本厂的落实情况;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温湿气候、地质水文、洋流季风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报废处置等个环节的安全决策,且危险化学品在各行各业应用十分广泛,故在法律法规的执行过程中,也要密切关注部门、地方颁布的规章制度、行政法规,尤其各地方环保部门的规定可能各不相同,在日常管理当中要仔细甄别,不可主观臆断。

2.厘清国家危险化学品相关标准和技术文件。

标准和技术文件是实现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目标的具体保障,与其他行业标准相同,按标准化对象,危险化学品可分为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三类,但由于危险化学品由于其理化性质决定的特殊性,我国在管理当中针对工业用量大、风险高的危险化学品制定单行管理或技术标准,针对每一项危险化学品品名还普遍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进行管理。危险化学品标准、分类举例如下:

由于核电厂危险化学品“品种多、数量少;隐患多、分布广”的特点,涉及到的上述标准、技术及技术文件也错综复杂,作为承担核电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部门应厘清相关标准之间的关系,熟知本电厂所有危险化学品相关的管理、技术、工作标准,结合本厂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理化属性、危险等级,做出一个清晰合理的分类。方能在风险排查中做到有的放矢,不出现重大岔错。此外在行业或企业当中如有更严格的标准或安全规范,核电厂也应择善而从,最大程序地降低风险。

(二)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方法

1.采取系统化排查和单项排查相结合。

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应结合核电厂危险化学品使用特点,有针对性、统性地全面开展隐患排查,以防患于未来。排查工作开展之前,建议成立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安排化学部门先梳理核电厂涉及的全部危险化学品清单,按化学属性不同予以分类,并查明储存或在线使用数量等信息。各部门则可按危险化学品的管控不同环节以及其属性分类两条路线收集电厂所有相关的危险化学品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备后用。具体的排查手段如下:

一是对照法规、条例和国家标准开展危化品管理系统化排查。

(1)重新辨识重大危险源,依据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逐项核查危险化学品中所有品名其数量或单元内总量是否达到构成重大危险源标准,及时更新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信息,重新评估其监测、监控措施。

(2)逐项排查危险化学品库房设计是否符合按其理化特性所需的设计规范,包括危化品的防火等级是否满足当下防火设计规范,库房内的温湿度、通风状况是否符合要求。

(3)国家对剧、易制、易制爆品的购买、运输、储存、使用等活动有一系列许可、备案制度,排查核电厂当前这些危险化学品名录,厘清库内储量,现场使用量及分布等;并确认相关报备工作渠道是否畅通。

(4)国家对毒害品、腐蚀品、易燃易爆品(包括易燃易爆液化气瓶)三类危险化学品制定专门的储存、养护标准,对照标准全面排查库内储存的合规性,排查内容包括防火、环保、库房通风和温湿度、堆垛方式等,以及确定是否按规定建立日常及定期检查制度、出入库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范、应急防护用品及设施的配置情况等。

(5)全面梳理和排查核电厂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程序是否涵盖危险化学品在购买、运输、储存、使用和报废各个环节的安全管控措施,建立闭合管理手段,确保危险化学品管理百无一漏。

二是核电厂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所有危险化学品开展逐项排查。

为防止出现个体上的疏漏,核电厂还应对所应用的所有危险化学品开展逐项排查。排查依据有:a)某品种化学品单行的标准,适用于工业用量大、风险高的危险化学品,如工业氢、工业硫酸、溶解乙炔等;b)国际或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文件(MSDS或CSDS)。单行标准和安全技术说明书对照参验,确保风险排查疏而不漏。

2.采用“矩阵法”达到风险全面排查的目的。

隐患排查思路,可用“矩阵法”来实现风险全面排查的目的,这也是我公司在天津危化品爆炸案后的专项整治工作应用的方法。排查中采用的“矩阵法”方法示意图如下:

危险化学品个体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各种属性不一的危险化学品在共用、共存中又产生更为复杂的交叉风险,“矩阵法”主要目的是为捋顺综合性风险和个体风险之间的关系。从危险化学品设计、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和报废各个阶段的行政管理要求的贯彻和依据危险化学品属性、理化特征采取的危险源控制手段和防护措施落实两方面入手,使两方面排查工作做到统筹兼顾,相互参校。该方法可以保证危险化学品排查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出现纰漏。

(三)核电厂危险化学品可能的重要隐患

1.设计和管理方面隐患。

核电厂作为国家环评、安评控制要求最为严格的企业之一,其危化品相关系统、设施在设计之初一般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但危险化学品法规、标准更新迅速、性质温和的化学品代替品推阵出新,核电厂应特别关注合规性升级和新产品的更新。主要出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由于国家标准的更新,部分危险化学品库的设计等级已不符合当下标准。包括库房的建筑物等级,防火防爆,探测报警、泄爆面积等技术参数;

(2)报废处置流程不畅通,主要原因并非来自于公司未建立该制度,而是目前国家和地方出于对环境安全的顾虑,在回收废弃危险化学品方面存在诸多限制;

(3)国家有关易制、易制爆品方面的管控要求容易在一线作业现场出现失控,如车间内随意临时储存上述类型危险化学品。

2.现场具体安全措施落实方面。

核电厂现场广泛分布、诸多品种的危险化学品,容易在应用过程中产生如下安全隐患:

(1)库内的共存性不满足,现场使用缺乏数量跟踪、防盗防丢失措施,以及使用过程安全措施未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要求;

(2)有毒易爆气体场所,窒息性气体场所未设置探测仪表;

(3)现场的泄漏应急处置物资和设施配置不齐全,应急预案制定不完善等。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良好管理实践

(一)落实安全管理职责,确定主体安全责任,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的风险不仅产生于其应用中的各个环节,同时与核电厂多数部门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核电厂采购、仓储、安全质量、消防、化学、运行、维修、技术等在险化学品购买、运输、储存、使用、报废等环节全部或部分承担了相关的生产活动。核电厂应厘清各部门在危险化学品活动中的职责和分工,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或程序应明确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对危险化学品的工作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做出清晰的描述。

危险化学品的职责应包括确购买运输许可证办理、信息报备、出入库管理和日常巡查、防火防盗、定期专项检查、安全防护用品及应急装备和设施等;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厂内运输、接收入库、现场使用、系统输送过程中的防泄漏、防静电、防腐蚀、防中毒、防火防爆等技术措施等。

(二)加强隐患排查和日常检查制度建设

危险化学品风险要素极其繁冗复杂,核电厂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和日常检查工作应建立常态化机制,切忌走马观灯,人浮于事,排查范围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立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和日常检查指导文件,使排查、检查工作兼顾全面性、可操作性,这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指导文件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合规性情况,设计、管理与术标准的落实情况,个人防护用品及应急设施的配置和功能等。具体来讲,隐患排管理更侧重法律法规落实、设计管理方面的缺陷、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日常检查由主要针对储存、使用等过程中具体技术细节和参数要求的落实,落实危险源的有效控制手段,如库房通风及温湿度、应急防护用品的有效性、货物包装严密性等。同时日常检查制度频率和范围不可随意确定,我国针对危险的质量安全检查周期有最低要求的限制,核电厂的日常巡视检查制度应不低于国家标准。好的隐患排查和日常检查制度在危险化学品宏观管理和细节控制两方面做到统筹兼顾,巨无细漏。

(三)侧重重大危险源、剧、易制、易制爆品的安全管理

重大危险源由于其本身具有巨大危险性,一旦产生事故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而剧、易制、易制爆品则由于其具备严重的潜在后果,如果管理失控则可能引起重大社会安全问题。核电厂应将这这些危险化学品作为风险管控的重点对象。前者管理重点在于落实监测控制手段、制定防范事故缜密细致的技术措施、事故应急预案的制订;后者更强调出入库及使用的合法性、日常管控中的防盗措施,核电厂应制定符合国家法规且周详的程序以规范此类危险化学品在申请人员、现场作业人员手中的收发、应用和转流过程;剧、易制、易制爆品在作业现场不应随意临时储存和放置,库内储量应定期实施盘点,严格按国家、地方的有关条例、规定落实这些危险化学品相关的信息报备制度

核电厂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贮存地或在线系统还应制作危险警示牌、醒目的重大危险源信息周知牌,信息牌上要标注现场的限制数量、安全注意事项、应急处置方法等信息,便于现场风险管控。尚未构成重大危险源但贮存或在线使用数量大的危源化学品虽然不用报备,但仍有采取以上措施的必要性。

(四)合理规划危险化学品使用的类型和数量,降低安全风险

鉴于核电厂盘根错节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和性质,给现场安全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在日常应用故应尽可能减少危险化学品的类型和名目,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已有的化学品或与已有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相近的品名,以降低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次应尽可能考虑在满足生产前提的条件下使用理化性质温和、风险管控容易的危险化学品。如以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为例,一些机组使用液氨作为二回路系统PH值的碱性调节剂,而不是其它机组普遍的氨水和吗啉。但液氨性质猛烈,具有爆炸、中毒风险,社会上以液氨为肇因的重特大生产事故也屡见不鲜;尽管液氨作为碱性调节剂从PH值调节的效率和持续效果角度来看更为优质一些,但与之产生的潜在后果相比较,这些优势并不足以称道。故经排查公司当机立断在相关机组上采取工艺变更手段,以废止液氨的使用,从根本上排险这一危险化学品的重大风险。

其次在生产条件允许下,核电厂应千方百计废止剧的使用,尽可能减少易制,易制爆品的使用数量和频度。如剧五氧化二矾在制氢过程中作为催化剂可以增加制氢效率,但其在核电厂的使用势必给剧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核电厂可考虑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废除五氧化二矾的使用,其一:以稍多牺牲一些电力损耗为代价而摒弃使用五氧化二矾;其二:直接废止制氢系统,采取从地方制氢企业输供的方式获取氢气,该方法不但排除了五氧化二矾带来的剧毒风险,同时也避免了制氢系统运作过程中带来的爆炸风险;但相应地当然也应制定地方制氢企业在供氢作业中的运输、传输环节的安全风险控制手段。

(五)解决废弃危险化学品的报废处置问题

废弃危险化学品的报废处置流程一直是困绕核电厂的重要问题,一些由于从业人员安全、环保意识不强,存在随意堆放、丢弃和倾倒危险化学品的现象,给人身安全和周边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但随着我国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环保管理力度的逐渐加强,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应将员工和群众的人身安全、周边环境保护作为责无旁贷的社会道德责任。采取措施解决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问题,从而使危险化学品从采购、储存、使用以及处置四个阶段形成风险的闭合管控。

对于核电厂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其中最大的一部分为电厂用量最大的硫酸或氢氧化钠,两者可通过中和反应进行内部消化,从而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效果。而对于其它不能通过中和反应予以处理的危险化学品则应通过外方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置。然而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危险化学品的回收处置存在较多限制政策,核电厂应在了解本地和回收厂所在地当局有关报废危险化学品政策之后,严格落实审批程序,并严密采取防止废弃化学品运输、接收过程中的泄漏措施之后方可实施回收。由于受废弃危险化学品回收、处置企业在业务范围上的限制,不同类型的危险化学品可送往不同的省份或企业进行回收处置。

(六)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手段的应用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绝不仅限于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日常安全巡视,核电厂只有制订缜密周详的管理流程,使其在“购买―出入库―储存使用―报废―废弃处置”这一循环当中形成闭合的管理体系,方能确保危险化学品管理有效受控,实现长治久安。一套完善周密的危险化学品制度至少应考虑以下内容:购买、运输手续的办理,安全职责的落实,入厂手续有实物稽查与核实,接收手续办理,厂内运输、装卸等环节的安全检查,建立健全出入库台帐的管理,制订日常安全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每日巡查制度和区别于每日巡查的定期安全监督检查制度、运作有效的废弃危化学品报废处置手段、落实强制性安全评价以及外部支持性的安全评价等。

除了管理制度建设,核电厂也应集思广益,尽可能采用创新管理手段,方便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降低危险化学品应用中的安全管理成本和精力投入,从而实现安全管理效率和风险管理最优化。以我公司为例,在管理创新方面的举措有:宏观方面优化化学系统的设计,合理配置危险化学品的品种和数量等;小处方面,在日常管理中使用标明了危险化学品特征和分类的二次标签,便于现场直观的风险辨识,即使非从事化学相关的人员也能轻易判别其风险类型和风险等级。因此危险化学品创新应用应从管理和实用出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逐渐提升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

四、结语

核电厂危险化学品品种繁杂,特点突出。为了解决好危险化学品安全问题,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加强合规性排查,建立危险化学品标准化管理制度,从根本杜绝诸如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危险源日常管理,做到巨细无遗,方方面面满足技术标准,甚至达到比标准更高的企业管理要求,确保每一种危险化学品的理化特征、共存性、储存和使用实施规范化管理。作为主管理电力企业生产安全工作的主管部门,安全管理工作不可偏心偏重,确保危险化学品安全方面足够的资源和人力投力;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也应开阔思路,采取创新手段不断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曾明荣.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04.

[2] 张丽,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12.

篇7

1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电力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国家财产安全和员工的人身安全,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及企业的效益、稳定和发展。只有抓好安全管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才有保障。某电厂2006年8月“以大代小”技改工程开工建设,2007年底2×330MW双机投运。企业实行火力发电集控运行、点检定修管理体制,建立了全厂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运行控制自动化和设备管理、点检定修、技术监控信息网络化,依靠科技进步打造数字化电厂,实现了管控模式的现代化。技改后,该电厂累计完成发电量203.5亿kWh。快速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安全生产固有规律与疏于安全责任之间的矛盾;固有安全管理方法与先进生产力不适应的矛盾;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现代化安全生产要求不适应的矛盾;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间的矛盾;安全管理文化缺失与强化安全执行力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导致现场责任制不落实、制度不落实等问题随处可见,安全生产基础非常薄弱,与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差距很大。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就是通过逐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人、设备、环境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最终实现人员无违章、管理无漏洞、系统无故障、设备无缺陷、环境氛围好的目的,使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得到了有效控制,那么这个企业的本质安全就有了扎实基础。针对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瓶颈,该电厂将生产作业流程“六规”应用于安全管理中,从而改变了安全生产面貌。

2生产作业流程“六规”的定义和内容

生产作业流程“六规”是该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方法,即通过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人员、规定内容、规定指导、规定监督(简称“六规”),切实加强现场作业风险防范。该“六规”是在继承传统的“两票三制”的基础上,采取“一个流程标准、一个实施办法、一个管理平台”的思路,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和作业现场建设,从源头进行深化和管控的管理方法。应用该方法,可实现从临时被动消缺到主动有计划地工作;从传统“两票”上单一安全措施到全面的安全、质量、工期风险控制措施;从员工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现场作业的随意性到规范性;从传统的行政命令模式到自觉的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达到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促进点检定修、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的目的,最终使企业实现零伤害、零缺陷、零违章、零非停的安全生产目标。每项作业任务开工前,仅票面安全措施做完后还不能许可开工。首先,应在规定时间,由规定的人员,在规定的地点,按照规定的内容提示,对参加工作的人员讲述工作任务,辨识本项工作中的安全、质量、工期风险,讲清对应的防范措施,并依次讲明落实每项措施的责任人(简称“三讲”,如图1—3所示),经视频上传后方可到现场开工。其次,根据作业的风险大小,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安全监督人员、厂级领导按照规定的作业项目到规定地点,参与作业任务的指导讲解。最后,建设一个“六规”视频监督管控平台,规定监督人员对讲解后的视频进行抽查点评,并在当日生产调度会上总结点评并进行考核。图1讲任务图2讲风险措施生产作业流程“六规”管理方法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

3生产作业流程“六规”应用效果

3.1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极大增强。该电厂在实行生产作业流程“六规”后,安全管理综合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极大增强。生产作业流程“六规”规定,在讲作业任务前,主讲人要剖析同类作业事故案例,警示本次作业不能出现类似的违章行为;还要和工作班成员一起回顾本企业在此处检修是否发生过不安全情况,克服作业人员的麻痹大意思想;同时各级管理人员要到位补充指导讲解,既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又重温安全知识,达到作业前安全动员的目的。3.2作业人员风险辨识能力显著提高。历年电力安全事故分析表明,要在物的不安全状态下有效控制事故,必须提高作业人员对现场作业风险的辨识和控制能力,并采取相对应的防范措施。生产作业流程“六规”明确要求,对作业的安全、质量、工期风险作完整、详细的提示,如:作业前,老师傅都会回顾以往违规行为并深度剖析,对新员工可起到警示作用;安全风险中“对环境和人员精神状态”的提醒,起到第一时间摁住危险源头、第一地点预防事故苗头的作用;质量风险中对“人员能力要求”的提醒,对能否顺利完成本次作业至关重要。3.3有效提高安全生产管控能力。按照生产作业流程“六规”要求,讲解前主讲人必须提前进行准备,查阅图纸、规程等资料,学习同类事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全面分析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落实防范措施,做到有备无患。通过“两票”流程与“六规”视频管控平台的关联,对“两票”和“六规”视频管控平台实施有效管控,使未上传“六规”视频的工作票和操作票无法开工和操作。3.4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到位做实。该电厂自运用生产作业流程“六规”视频管控平台以来,切实发现了责任制不落实、制度不落实等方面问题。如:主讲人冒名顶替;“三讲室”工作班成员与实际工作票所列成员不符;按照规定一种工作票要求专业专工(点检员)到位参与讲解(指导)的任务,专工却未参与讲解(指导);讲解内容不符合规程要求等。“六规”视频管控平台的应用,切实确保了责任制的落实。3.5提高检修作业人员技能水平。在生产作业流程“六规”的讲解内容提示中,有关质量风险的内容包括缺陷原因和劣化趋势分析、缺陷处理的方法等。主讲人在讲解之前要对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了能准确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就必须了解设备的构造及性能,这是一个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的过程。其次,为了讲解缺陷处理方法,就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有机结合,特别是在讲解检修工序和工艺时,师傅的补充讲解对提高检修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有很好的帮助。如:在找动平衡时,计算的理论重量和相位角与实际会有一定差距,若能结合师傅长期工作的经验,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工作质量。3.6创新培训手段,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为提高讲解质量,电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专业编制了电气运行、汽机运行、锅炉运行、脱硫灰控运行、化水运行、输煤运行等6种运行操作讲解材料,编制了电气一次、电气二次、锅炉、汽机、脱硫、化学、输煤、脱销、热控、土建保温、保洁等11种检修作业讲解材料。由于“三讲室”设有视频监控,主讲人、参与人为了保证讲解效果,便会提前进行讲解材料的准备,促使员工主动学习。目前,外包人员、劳务派遣工逐渐增多,但这些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通过不断学习、讲解,讲中促学,可有效提高了作业人员安全风险意识,成为员工安全培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抓手。3.7责任追究做到有据可依。随着新《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和实施,企业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安全责任追究越来越严格,生产作业流程“六规”在企业的实施,实现了从传统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为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提供了有效依据。每项作业都要进行“三讲”,且每个“六规”视频录像都会做好痕迹保留,通过对现场录制、回播,确保知晓工作负责人是否讲解,讲解内容是否符合规程,专业专工及管理领导是否参与,工作班成员是否全部参与。“六规”视频影像资料可以追溯,现场发现违章可从源头开始追查,如:在某企业作业现场发现,该办理一级动火票的区域办理了二级动火票,当追查该项作业视频时,发现参与讲解的动火执行人不是其本人,因此工作负责人、动火执行人都应对此负责。

篇8

中图分类号:P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247-01

集控运行控制模式被广泛的用于电力开发领域,它将网络通讯技术、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融为一体,使之更加科学与先进。集控运行控制模式在电厂的大范围使用,给电厂带来多方面的好处。首先,可以降低成本;其次,可以提高电力开发的效率,增加收益;最后,能够确保供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

一、 电厂集控运行模式的组成

现今电厂引入的集控运行模式主要由以下三种模式组成,即分等级控制、分散控制及通讯传输控制。具体说来,三种模式作用各异。分等级控制模式主要是针对管理的细化问题,它有利于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分散控制模式则是对传统集控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极大了降低管理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而通讯传输模式则将信息技术作为基础,主要负责处理各种数字信息。三者相辅相成,使得目前使用的集控运行模式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二、火电厂对其应用的现状分析

首先要明确分析这一现状的重要性,其获得的分析数据有助于火电厂的相关管理工作,及时发现运行过程发生的异常情况,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以保持集控系统始终稳定运行。本文主要从气温的控制和压力的控制来进行分析。就前者而言,其控制难度与其控制次数是成正比例的。也就是说,首次的气温控制难度是最小的,随着次数的增加,难度也会逐步加大。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使其得到成功控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通过引入煤气循环来实现气温控制,或是改变喷燃器摆动的角度来对气温进行控制。而对于后者――压力的控制,其方法则要简单的多,它的数值可以通过能力平衡公式计算出来,然后依据数值来增减进炉的煤粉量就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对于主汽压力系统的控制,其理论依据是能力平衡公式,以控制进炉的煤粉量来实现对主汽压力的控制。事实上,当代电厂发电主要采取火力发电方式,所以,火电厂便成了重要场地,电力生产及其传输都在此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火电厂的集控运行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电力生产、运输及使用的安全问题。目前火电厂引入的集控运行系统都是单元制机组,这种模式有利于管理,并能够提升电力生产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集控控制模式成功运行的前提条件

目前火电厂引入的集控运行系统都是单元制机组,这种模式有利于管理,并能够提升电力生产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其分散式的特点也为控制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所以我们要研究能够使这一控制工作成功进行的前提条件有哪些。这里所说的前提条件,不同于上文所说的基础条件。各种高新信息技术时集控运行的基础,而只有具备一些前提条件,即控温系统、电源系统、操作系统与线路系统等的持续供应,运行工作才能安全、可靠、准确。所以,要想成功运行集控控制模式,必须充分具备这些前提条件。此外,由于集控运行系统采取单元制机组的形式,对其的控制就等于是对机组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要做好各种装置和屏蔽工作,确保其不受外界干扰。为了提升系统的安全性,还需要保证发出信号的清晰和准确。

四、认识集控运行控制模式

现今电厂引入的集控运行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即分等级控制、分散控制及通讯传输控制。分等级控制模式,也称分阶梯控制模式,主要是针对管理的细化问题,它有利于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具体说来,它是通过将完整的系统进行层级划分,然后相应完成各层级工作的一种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能够有效实现集约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分散控制模式,正像其名所暗示的那样,其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分散性”。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集控模式的惯性,开始考虑“不要讲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以避免可能遇到的风险。这种分散化模式,可以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大风险、大事故,分散成为一个个小风险、小事故,这样当面临损失时,可以承受并得到及时恢复,不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讯传输控制模式,也称集中控制模式,它将信息技术作为基础,主要负责处理各种数字信息。由于现代工业的竞争核心已成为科学技术的,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竞争,这一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由于其融入了各种先进技术,如数据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它的最大优势是安全性和科学性,其在电厂的广泛使用有利于提高电厂生产电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核心技术的应用

集控运行控制模式被广泛的用于电力开发领域,它将网络通讯技术、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融为一体,使之更加科学与先进。其核心技术是依托于一种综合性控制系统,即DCS系统。其最大特点是强调“分散性”,不仅有利于避免大规模的风险和事故,还有利于实现集约化管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DCS系统将整体控制转换为单独控制,并结合两者优势,使其在电厂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此外,管控技术也是核心技术之一,它主要针对生产线工作的管理。其利用各种高新技术,使生产线工作的自动化水平大大提升,减少了劳力资源方面的开支。4C 技术作为核心技术之一,在电厂管理工作中主要发挥监督作用。它可以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准确处理和分析,在监督生产线的自动化工作时,准确判断生产的电力是否符合标准,提高电力生产的质量。同时,由于避免了不合要求电力的生产,节约了大量时间和能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

六、结语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近年来一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对电厂的供电工作提出了艰巨的挑战。由于电厂生产效率低下,供电安全性较低,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将集控运行控制模式引入到电厂工作中来,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首先,可以降低成本;其次,可以提高电力开发的效率,增加收益;最后,能够确保供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本文通过认识集控运行的三种模式,分析其核心技术的使用,得出电厂引入该技术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肯定了该技术的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艳婷;郑井荣;浅谈电厂集控设计与运行技术[J];科技风;2014年13期.

[2] 程文俊;关于加强电厂集控运行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创新;2015年09期.

篇9

一、引言

火力发电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能源战略企业,在煤炭供应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煤炭供应链系统起始于上游的煤炭采购供应环节,中间经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到下游的煤炭接卸和库存等环节,这一过程涉及煤矿、铁路、港口、航运公司、煤场和电厂等多个企业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任何一个环节的出错和失误都会给整个供应链带来风险,给企业甚至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市场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发展为供应链之间的抗衡。现代火力发电企业的煤炭供应链系统涉及的物流环节繁多,牵涉企业部门主体复杂,存在风险种类,其管控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探讨和分析大型火力发电企业在煤炭供应链上的诸多风险和预控措施,对火力发电企业的电煤供应链风险管控工作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二、火力发电企业煤炭供应链概念

对于火力发电企业煤炭供应链国内外尚未有明确而系统的描述和界定。根据供应链相关理论结合电煤产业运行的实际,可以将电煤供应链定义为:根据电厂的需求,电煤从煤矿开始经过各级的电煤储运中心,通过公路、铁路、海运、内陆航运等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最终流动到电厂,同时信息沿着电厂、煤矿两个方向流动,资金由电厂流向煤矿,由电煤生产企业、运输承运商、各级储运中心和电厂组成的系统。其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三、火力发电企业煤炭供应链系统构成

1.电煤运输通道。

运输通道也称运输走廊,是区域客货流发源地与目的地的密集地带,是社会经济关联的纽带和桥梁。交通运输网的骨干是运输通道,其运输量大并且集中,运输通道主要由运输线路组成,它们是支撑运输通道的线状交通基础设施。运输通道的建设投资巨大,施工周期较长,因此运输通道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互相衔接,适应整个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需要,实现信息和能力的互通与匹配,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效率。

电煤运输通道指连接主要电煤物流结点的运输干线,由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而成,是一种跨区域的综合运输通道。电煤物流运输通道主要由铁路、水运(沿海、内河)、公路等组成,电煤运输通道主要受电煤供需条件和运输子系统衔接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而电煤消费大多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这种供需分布的不平衡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运输格局;运输子系统相互协调,衔接紧密可以充分发挥子系统的比较优势,使得各种运输方式充分发挥各自潜能,实现电煤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缝化”衔接。由于电煤运量大、运距长等特点,电煤运输主要由铁路、水运和公路这三种运输方式完成,铁路和水运在长距离、大运量方面优势明显,而公路运输比较灵活机动,其短距离集散优势明显。

2.电煤物流结点。

电煤物流结点是指电煤物流网络中连接电煤物流线路的结节地方,在电煤物流中承担电煤集散、装卸、储存、中转、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功能。电煤物流结点根据不同生产和消费地点可分为集散型物流结点、储运型物流结点和配送型物流结点。一般来说,集散型物流结点处于煤炭生产区,它主要将各分散的煤炭资源通过短途运输进行集结,通过铁路等方式储运结点运输;储运型物流结点处于煤炭储运区,一般为大型港口,它连接了不同的运输方式,承担转运和存储电煤功能,它主要将上游通过铁路运输的电煤转换为水运方式(沿海、内河),向配送结点进行运输,同时针对下游电煤不同需求情况,调节库存,进行存储或者释放等活动;配送型物流结点处于煤炭消费区,一般为大型港口,同样连接着不同的运输方式,承担着向下游客户配送电煤的功能,它将水路方式运输的电煤转换为以公路等方式向下游客户进行运输。

3.电煤供应流程。

一般来说,电煤供应链包括如下主要环节:电煤生产―公路运输―场站堆存―铁路干线运输―港口吞吐―海上运输―煤场堆存―水陆支线运输衔接等。但电煤供应链各环节上的各种企业归属于不同的行业管理部门,客观上加大了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作难度,增强了复杂性。

三、火力发电企业煤炭供应链的特征风险

1.电能产品不能储存,按需生产。

煤电企业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产品不能储存,发电量超过需要量会形成浪费,发电量不足会影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如果系统供需不对称,则会进一步影响电能产品质量乃至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电力行业成为最早实现产品零库存的行业。然而,社会对电量的需要是一个不定量,它会随着地区、时间、季节、气候、人们生活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这种不能储备,需要量又是瞬息万变的行业,就要求对供给和需求有精确的掌握,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控制,才能够保证整个行业的稳定运行。电能的这些特点使得煤电企业具有最优秀的按需生产的系统。

2.采购链链线较长,链节较多,链接复杂。

一般煤电企业的采购链主要包括煤矿生产链、出矿煤归集堆存链、铁路运输链、港口吞吐链、海上运输链等链节,由于链长节多且各链节的权属归之于不同的行业产业主体,因而在客观上增强了各链节之间链接协作的难度和管理的复杂性。

3.采购链上“两个价格”体系长期并存,互为补充。

“两个价格”体系,其一是国家根据铁路对煤炭的运力分配来制订的煤炭订货计划内指导价格,其二是根据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和运力市场调节机制形成的煤炭采购计划外市场价格。煤炭计划内指导价格国家一年调整一次,对稳定抑制煤炭市场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煤炭市场价格随行定价,振幅较大,煤电双方藉此寻求在国家价格机制外的利益平衡点,客观上是对计划内指导价格的补充与调节。

4.保证安全运行,异常运行和缺货成本较高。

煤电企业运营的一个重要度量指标就是安全性。在机组运行中,非计划停机或机组低质量运行,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库存供应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两个不相互交织的环节: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在运输过程中,当煤炭产量供不应求或运力瓶颈遭遇卡塞,备品备件没有及时补充之时,煤电企业因供应短缺极易引发停机的事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关键的影响因素是生产设备的停机时间,设备可用性概率越高,平均停机时间越少,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越小。

5.采购链与销售链价格机制错位运行。

采购链市场煤价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销售链上网电价由国家行政刚性控制,两者缺乏市场化调节功用的联动机制和制度安排,导致在煤价上涨之时,电价调整严重滞后,且调整幅度远低于煤价上涨。煤电价格机制错位运行,不利于煤炭市场与电力市场的发展。

6.生产链与销售链链线较短,同步运行。

煤炭从煤场输入锅炉后完成了生产供应过程,同时锅炉燃烧产生动力推进电力生产与电力输送,完成输电上网的销售过程。电力企业生产链与销售链较之其采购链节,在管理方式与运作方法上相对比较单一。

四、火力发电企业煤炭供应链风险因素分析

1.煤矿供应风险。

矿区生产是影响商品煤供应、燃煤煤质的直接因素,煤矿生产波动给火力发电企业燃煤供应带来的风险,是燃煤供应保障链条风险分析的起点。要防范、规避燃煤供应对机组运行带来的风险,首先应全面分析、辨识风险源,为后续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和风险预案创造条件。

2.铁路运输风险。

随着铁路部门运输、技术的跨越式的发展,车型不断更新,运量不断增加,线路不断升级等,火力发电企业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给火力发电企业的供煤安全增加了难度。同时,由于铁路部门的正常检修、升级,不免会发生路线的停运,铁路事故的发生,以及国家对铁路部门的政策指导都会对火力发电企业的供煤造成一定的影响。

3.装运港风险。

目前国内沿海煤炭装运港口主要为天津港、秦皇岛港、黄骅港和京唐港。装运港风险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船货不平衡”,即船舶在港时因煤炭储量不足而滞港或煤炭充足时船舶调度困难而出现装货不便。煤炭装运港都具有一定的煤炭储备,但由于矿区煤炭生产紧张、重大节假日以保证局部地区电煤供应等原因,导致矿区发往北方港口煤炭数量在局部时间段紧张,这样就会出现船舶到港之后,等待备货时间较长,船期集中,发生船舶滞期费用;在装运港也存在一定数量的船舶候港,但由于北方港口出现局部时间段的大风大雾天气和部分港口为社会公共港口等原因,在港船舶调度等方面的控制能力出现困难,因无法装货导致船舶在港时间较长,还可能出现因匹配船型无法调度而出现无法装运的现象。

4.海上运输风险。

海上运输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每年夏季,都是我国沿海台风多发季节,对船舶运输构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和航运市场本身波动,增大了海上运输的交易风险,在采用签订长协价租船运输时,因航运市场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在一定期间内协议价格要高于市场价格,使运输成本相对增加;而沿海电厂部分运力采用市场临时租船的方式,当沿海电厂需要补充市场运力时,沿海航运市场的波动将导致市场运力供给方面存在一定缺口。

5.电厂存煤风险。

火力发电企业普遍存在煤场储量小、储存煤种多等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将造成火力发电企业抗风险能力降低,同时,由于个别电厂煤场不通用,与其他电厂共用煤场等原因,也使电厂存煤在燃煤使用高峰期出现煤种比例失调或告急的风险。

6.煤炭市场风险。

随着近几年来煤炭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火力发电企业面临着“电煤涨价、电价滞后、电企亏损、调价艰难”的恶性循环局面,煤炭“两个价格”体系,虽计划内煤价对稳定抑制煤炭市场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计划价格煤炭难以兑现,已对火力发电企业煤炭供应链构成较大风险。

五、结语

对于火力发电企业煤炭供应链的风险因素,目前并无文献进行相关研究,任何一个煤炭供应链环节的出错和失误都会给整个煤炭供应链带来风险,给火力发电企业甚至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受国家战略调整和市场波动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火力发电企业的煤炭供应链系统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组编.燃料管理工程.1995.11.

[2]张赫,李振福编著.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大连海事大学,2007.10.

篇10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1-0213-01

安全是电力生产活动第一生命线,电力安全生产不仅要求保证人身、设备安全,还需要保证电网运行稳定。然而由于麻痹、大意、不负责任等因素,电网安全事故事件时有发生[1-3]。本文将根据一起实际电网事故,分析其原因,并对电网事故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

1 事件发生前运行方式

事故发生前盘县电厂接线运行方式如图1所示,220 kV升压站为双母并列运行,220 kV出线均正常运行,1号联络主变停运(218开关在断位),2号联络主变运行(219开关在合位)。

图1 盘县电厂升压站接线图

2 事件简要经过

2014年8月22日17时53分,盘县电厂2号联络主变220 kV侧219开关无保护动作跳闸,2号联络主变所带地区电网与主网解列。18时05分,孤网因运行不稳失压,导致负荷损失。

3 原因分析

1)保护配置情况。盘县电厂2号联络主变保护使用的是许继电气的WBH-100型变压器保护,于2000年10月投运,保护配置为单套配置,高压侧与中压侧开关各一个屏。

2)保护动作情况。盘县电厂2号联络主变保护未动作,无任何启动报文和保护动作报文,仅有219开关三相分闸信号

指示。

3)跳闸原因分析。经现场检查和试验,发现之前因2号联络主变控制屏上2192母线刀闸位置指示器损坏,故将控制屏后相关线头(该线头原设计为通过常开接点导通送至734回路上,用于显示母线刀闸2192的位置,用万用表测量此线头带有113.7V的正电,如图2所示)进行拆除并用绝缘胶布进行包裹。

图2 母线刀闸指示器回路图

由于年限较长绝缘胶布的黏性受到影响导致胶布脱落并使线头悬垂,同时因电厂2号机组建设工程施工重型车辆经过网控楼旁公路,引起2号联络主变控制屏柜震动,致使该线头瞬时碰触控制手柄KK第7号接点上,导通219开关手动跳闸回路,导致219开关跳闸(开关控制回路如图3所示)。

图3 219开关控制回路图

4 事件暴露的问题

一是风险管控未有效落实。盘县电厂风险意识淡薄,安全措施不详细,针对性不强,对历史遗留的废弃线头未采取有效隔离或固定措施。

二是运行维护管理不到位。盘县电厂2号联络主变服役已达20年,2014年8月13日该联络主变曾因110千伏侧A相避雷器引线断落搭在构架上导致跳闸,但未引起盘县电厂高度重视,未认真开展一、二次设备运行维护,未及时发现长期服役设备运行安全隐患,导致设备跳闸事件短期内重复发生。

5 启示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后,火电厂装机容量小、不满足环保要求的机组陆续退役,取而代之的是能效高、大气污染物排放少的大容量超临界机组,多数火电厂选择异地重建,部分火电厂为降低投资成本而选择就地改(扩)建,但面临着拆除(改造)设备及基建施工作业给现有运行设备带来的安全风险。如何更好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确保安全生产,是每个发电企业亟需思考的问题。

作者认为发电企业要认真吸取本次事件教训,举一反三,切实落实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一、二次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缺陷及隐患,确保设备可靠、稳定运行[4-5]。二是结合厂内一、二次设备运行状况定期组织开展设备风险评估,根据设备风险评估结果,对运行年限较长的一、二次设备尽快制定并落实检修、技改计划,提高设备健康运行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三是做好运行设备与拆除(改造)设备的安全隔离,做好现场施工作业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的落实,在进行相关二次回路拆除施工时对运行设备做好标识及安全隔离措施,严格按照规程规范要求开展工作,杜绝因施工作业等原因导致保护、安自不正确动作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艳丽.对电力安全生产的思考[J].电力安全技术,2012(12):48-50.

[2]罗阳.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8):100-101.

[3]孙爱军.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法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09(20):68-72.

[4]高建明,魏利军,吴宗之.日本安全生产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03):105-111.

[5]乔庆梅.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软科学,2006(0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