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企业税务管理创新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9 16:22: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税务管理创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税务管理创新

篇1

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必要性

1、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税务支付成本,实现企业财务利益效益最大化。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营活动和范围都会逐渐增多,随之税收成本就会相应的上涨,如果加强税务管理,那么企业就会在税务上花费很多辛辛苦苦赚回来的利润,所以加强税务管理是必要的,通过对延期纳税来增强企业税收获得的实际利润,增加企业经营效益。但是如果企业单纯只盯着很低的税负,并通过各个渠道和方法来实现,一旦被税务机构查出涉嫌避税、偷税行为,企业会付出相当大的成本,加重了企业额财务风险,因为一经被证实,不仅要上缴偷税、漏税罚款,还使得企业的信用蒙上阴影,给以后的融资带来困难。企业要加强税务管理,在投资、筹资、利润分配上等进行有效控制,这样会让企业减轻部分应缴税费,还可以防止因违反税法而面临的缴纳罚款,企业的税务成本降低了,反之企业的利润就提升了,企业才能发展的后劲。

2、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

企业要加强税务管理首先就得让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人员、出纳、结算等人员熟悉会计法、会计准则、税收法律、政策、税收制度等,所以企业要检查相应同事是否具备了基本知识,并强化普及,通过培训等渠道进行补充、完善,让大家都有税法观念,具有财务管理能力。

3、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企业财务部门熟知税务知识,可以通过分析对比税法中的税基和税率之间的差别,找出或创造企业自身能够享有税收优惠的经营活动,帮助企业减轻一定的税务负担,使得企业在竞争行业中处于盈利水平高的企业,并且在过程中可以加深对企业业务结构调整,发挥资本在税收中起到的作用,让其在不同的企业进行流动和合理配置。

三、我国企业税收管理现状

1、少缴税与多缴税同时存在

不少企业都存在少缴税的情况,主要是对税收政策理和把握不准确。然而更有一些企业为了减轻税收负担,获得税收利益,铤而走险触犯税收法律,造成偷税漏税。其结果是,一经征收部门查出,势必追征偷漏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一定数额的罚款,严重触犯法律的,给予刑事处罚。多缴税的情况也存在于多数企业,尤其是国营企业。有些税种在发现这些问题以前多交的税金,国家是不予退回的,这样企业多交的税金就成了对国家的无私奉献。

2、涉税风险与税收优惠政策运用不足同时存在

部分企业由于对税收信息了解不够,对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新出台的优惠政策不了解,对一些税法公式理解不透,不清楚税法与会计的差异等原因,而导致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税收优惠政策在给企业带来节税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大部分税收优惠政策都有期间规定的,稍有不慎,则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熟练全面掌握税收优惠政策,规避涉税风险。

3、企业未形成有效的税收筹划联动机制

所谓税收筹划联动机制就是,加强机关和基层之间、税源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之间、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按照流程化管理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协调配合、衔接到位的流程运行模式。对相关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或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的,实行扎口管理,部门联动。加强机关对基层的指导和服务,基层增强对机关的理解和配合,实行机关与基层联动。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税务筹划意识淡薄,尤其是国有企业更是如此。绝大多数企业领导认为税务筹划与安排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这样使得国有企业在重大改革和经营决策等问题上往往不考虑税收问题,没有很好地研究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为了完成经营责任制而忽略税务筹划,导致事后工作的被动,这样很容易产生被动局面。

四、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1、企业领导要更新观念,树立税务筹划意识

由于企业领导对财务知识和税务知识不了解,加上财务人员未能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因此在涉及到企业税务问题时,不能主动积极的应对,而是被动接受,或者通过外界关系解决涉税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法治税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企业领导班子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作为领导不仅要做到自身税收政策法规的学习,树立依法纳税、合法节税的理财观,而且要积极关注企业税务筹划,从组织、人员以及经费上为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规范税务筹划基础工作,建立税务筹划内部治理机制

设立完整、规范的会计账目和编制真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既是国家有关《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也是企业依法纳税、满足税务管理部门要求的基本需要,同时又构成了企业税务筹划的微观技术基础。完整、规范的会计资料便于企业对税务筹划进行量化分析,为提高筹划效率提供依据。

3、培训专门的税务筹划人员,建立一支精干的税务筹划队伍

税务筹划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而税务筹划是一项比较高层次的理财活动,需要财务部门和企业管理者沟通达成一致后实施,若税务筹划比较成功,能够帮助企业起到降低税收负担;若税务筹划失败或无法实施,比如因为筹划组织者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具体实施办法;企业财务人员缺失会计法律、金融、政策、管理等知识带来筹划不完善;以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人员没有执行到位,那么整个税务筹划带来的结果可能会史企业得不偿失。所以企业要重视对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的培养,加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

篇2

关键词 财务管理 创新 体制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企业财务管理在管理能力、风险管理方法的积累之后,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财务管理方法或财务管理方式上有了新的突破,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是推广一种有效的财务管理方式。同时,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把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因素结合起来,淘汰原有的、不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方式。财务管理能力强的企业,能重新有效组合各种生产资源、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组合,能使企业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本文笔者结合所在的港口企业的特点,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推进财务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所谓理念,就是做事的方式和看法,而财务理念就是从事财务工作的想法。财务管理创新的决定因素是财务管理理念。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目前,企业管理非常重视战略选择和全面预算管理,从某种意义说,财务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龙头,做龙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龙头就要有超前性、预见性和主动性,财务如何才能做到这三性呢,我认为是要靠先进的财务理念。所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需要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但理念的创新与目标创新是分不开的。财务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是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所做出的直接反应。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应向高层次方向发展。原有企业管理目标由追求财务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发展为最大程度利用知识资本,实现有形物质资本与无形知识资本最优组合的综合管理目标。

根据我国目前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管理目标有着种种落后之处。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应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有形物质资本与无形知识资本的最优组合。我国企业应根据时代之特征,选择适合促进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

为此,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目标选择上,应该遵循一些原则。首先,企业财务管理应该坚持相关性原则。所谓相关性原则,就是财务管理目标必需反映财务活动的基本规律,与财务管理工作紧密地结合,并且与财务关系人的利益直接相关。其次,企业财务管理必需坚持明晰性原则,也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需清晰,并且能够执行和可操作性;再次,企业财务管理还应该坚持精简性的原则,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应该太多,也不能只用一个目标来表达,应该有几项主要的指标。最后,企业财务管理还应坚持可分解性原则。也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可以分解为几个人控制。有一些人专门负责控制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有一些人专门负责监督财务管理目标的落实。此外,在财务管理目标制定上,企业应该坚持科学性和灵活性互相统一的原则,如根据不同时期的环境特点,制定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

同时,企业还应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企业业务流程、客户目标都发生变化,企业资本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知识资本。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有着深层次地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应向实现向不断转变管理目标的方向发展。

二、改革财务管理方法,推行精细化管理

推进财务管理创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还需要企业改革财务管理方法,推行精细化管理方式。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求财务工作必需做透、做细,为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活动提供详细、完整、真实的参考数据。对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不仅能控制企业成本,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也能拓展企业的产品服务领域,推动企业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而且,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更加清楚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推动财务目标实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为了改革财务管理方法,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方式,作为财务人员应转变工作重心和工作作风。这要求财务人员把工作作风从机关型向服务型的方向转变,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控制方向变化;记账核算型的财务工作职能,向经营管理类型的财务工作职能转变。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基础核算工作是基础,在核算上要“精”。所以,精细化财务工作应该从基础核算工作开始。为此,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向企业提供详细完整的数据,这样有利于财务评价和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在基础财务核算工作中,财务辅助核算是重要的内容,它能为财务管理提供很多财务信息。如项目核算与管理工作,能使企业掌握项目的支出状况,为利润与成本分析评价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因此,财务人员应加强对财务辅助核算体系工作的重视,更新各个部门、各个项目的辅助项目,满足企业经营决策对财务数据的支撑要求。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已发展为企业财务管理一种重要手段,对预算要“重”,即重视预算。因为全面预算是采用集成管理的模式,实现了资金流、业务流与信息流的集成及对企业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整合。它通过组织预算编制、实时的预算控制、准确的预算分析、强化预算考核等方法强化企业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精细化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针对港口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拓展预算管理的深度,探索成本定额管理,使预算编制、预算控制更为科学、合理。落实预算执行主体,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提高预算执行的刚性,增强预算执行与企业经济利益的关联度。

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体现在许多方面,对于港口企业来说,建立和完善单机、单船、单货种核算评价体系是一种非常重要途径。要建立好这套核算评价体系工作,首先需要财务部门制定出《单船、单机、单货种核算管理细则》。在实施过程中,准确了解各个部门的基础数据难度比较大,受的阻力也比较多,这就需要公司管理层给予财务管理人员更多的支持。为此,企业可以成立一个由单机、单船、单货种核算领导小组,以及核算项目组,并且给这“三单”核算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上和人力上的保障。通过不断完善“三单”核算体系,促进成本定额管理,使预算和核算更有机的结合起来。

财务管理工作,是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服务的。因此,港口企业应逐步建立自己的财务分析体系,从财务方法、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财务视角来分析企业经营业绩。来为企业者管理者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财务人员对财务变动和重点业务进行跟踪,定期或者不定期向经营者提供各种财务分析报告,并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分析,公示成本费用运行情况。此外,财务人员还应帮助经营者在精细化财务分析中,摸清企业经营成效,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经营活动的努力方向,为企业未来经营管理活动提供财务上的支撑。

在信息时代,港口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可以为财务管理工作搭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推动财务工作现代化的实现,以及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港口企业可以借助ERP系统,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以项目建设为契机,融入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的需求,实现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的融合。实现了财务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融合之后,拓展了财务管理覆盖的范围,延伸了财务管理的“触角”。ERP系统的运用,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结构化的问题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的实时处理,财务管理者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大量所需信息,并根据企业的具体管理问题采用计算机工具、技术和方法建立模型,解决财务管理活动中的综合性问题,扩展了财务管理方法。

企业为了实现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应不断学习新的财务管理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应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的互相结合,从对物的关注到对人的关注,这些都体现了财务管理工作全方位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也跟随着社会的发展,从简单投资、筹资、分配,发展为可以运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开展投资和融资工作,这些都为港口企业的经营提供了多方面的财务理论支持。因此,我国港口企业在财务管理方法上,应跟上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向国际化的方向衍生。

港口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还应该不断更新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经营从规模上取胜,向速度取胜的方向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对象也从单一要素,向多要素的方向发展,而且,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刚刚出现的时候,财务管理的对象就是用来购买原料和设备的货币;但是在当今时代,财务管理对象是风险资本,并且风险资本也是最具有影响力、最重要的因素。伴随着财务筹资、投资的国际化,财务管理对象也发展到企业所处的网络资源和企业管理内部。因此,根据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港口企业财务管理对象应从有形资本向无形资本、单一资本金向虚实结合的多维度资本,还有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风险资本方向发展,从而推动管理对象内涵不断扩大和丰富,把财务管理对象扩展到崭新的智慧资本等内容。

三、创新财务管理体制

创新财务管理体制,是推动财务管理制度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根本措施。创新财务管理体制,需要企业加强风险管理。首先要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结合当前国内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可通过健全财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其次,对财务风险进行事中控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对财务风险进行观察、计算和分析,对财务风险状况进行监督,如若发现偏差,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调整财务活动,控制偏差,阻止或抑制不利事态的发展,将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之内,以减少损失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最后还要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分析。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定期进行总结,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对已发生的损失,应及时处理,避免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后遗症”。并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为依据,制定今后的风险管理计划。

创新财务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还需要企业加强投资管理。投资决策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当企业开展投资项目时,如新投资项目、技改项目中投入的资本,其收益一般都是在未来才能实现。所以,企业对项目的资本投资肯定是有风险的。作为企业,应尽量降低投资项目的资本风险,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投资责任中心”来开展对各个项目投资资本的管理工作。如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向上,应根据专业化和综合化互相统一的原则,发挥各个企业成员的专业优势,避免交叉经营、相互蚕食的现象出现。

四、创新财务管理方式,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应与管理水平提升密切结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深度与广度。结合港口企业的特点,主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管理方式。

港口企业在采购供应系统可采取集中管理一体化的方式来管理。通过对原材料的集中统一采购,发挥价格比较优势,不断降低企业采购的成本。同时,企业应由物资供应部门,对物资供应业务负责和承担责任。物资部门可以根据采购工作实际,认真梳理工作流程,加强物资采购的管理,及时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比质比价采购工作流程,优化采购工作程序。而且,企业对资产、人员和场地开展整合,推行人员和资产的专业化分工。通过对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整合,实现库存降低,降低资金占用,优化企业管理过程。同时,针对物资材料的分类分级管理,选择合适的物资类别实行“寄售管理”和探索与其他港口企业建立物资“共享仓库”方式。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如何保证“血液”流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港口企业具有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采取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资金的效益和效率。因此,可以选择采取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统一融资平台,合理调剂余额,善于利用票据工具等。同时,可以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启动银企直联模式,实现资金灵活、高效的划拨,缩短资金在途时间。

港口企业还可以建设新兴的财务组织机构,根据现代企业应设置“集权为主、分权控制”的财务机构管理模式,对财务开展相对集权的管理模式。如在公司董事会下面专门设置财务管理委员会或财务管理公司,其主要负责人由公司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或者财务总监来担任,并且吸收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和代表,担任财务管理公司委员会的会员,推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功能的分开,从而实现财务专业化和财务机构的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魏群英.新世纪与财务管理创新.2000.1.

篇3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不断地向实体经济扩张,面对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中国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也感到了深深的寒意,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有效需求的不足加上经济不景气,企业在资金、成本、效益等方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对于渴望成功的企业来说,金融危机又是企业积蓄力量、寻找机会、整合产业做强做大的一个历史机遇。企业要想把握住这个机遇,就要面对变化的经济环境,做到知变、应变,用创新的手段来加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加快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创新更应当首当其冲。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财务管理落后、融资困难、抗风险能力差等不利状况,在经济调整的冬天里生存下来,迎接经济复兴的春天。

        一、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

1、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企业必须全方位更新理财观念:

①树立风险价值观念。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残酷现实面前,企业必须树立风险理财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②树立安全和保密观念。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能使财务管理更好地发挥在提高经营管理和规避运营风险方面的作用,但需树立安全和保密观念,加强网络运用的安全和保密工作。

③树立知识管理观念。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重视对知识和人力等无形资本的管理。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资本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知识,对企业实行新时代的财务管理。

2、 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连的, 这一目标的建立是伴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化而不断深化。现今的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和加速应用,深刻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更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企业股东以外的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 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其次, 知识最大化的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较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第三,知识最大化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各方面的利益, 达到企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和谐统一。

3、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络的普及,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正在向网络财务管理转变,网络财务管理的优势——计算机软件系统和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完美统一越来越明显。在网络财务管理中,距离已不再是管理上的难题,任何物理距离都变成鼠标距离,财务管理的能力可以延伸到管理的任何一点。网络财务的出现,极大地拓展和延伸了财务的管理能力,必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

4、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财务管理创新的成效如何,决定于财务管理制度是否能扫除来自企业内部的障碍,建立起高效而有序的财务管理秩序。因而,财务管理制度如何实现有效的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企业要在遵守合法性、适应市场性、切合企业实际性、责权利相结合性、科学合理性等原则下创新财务管理制度。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积累、人力资本积累与技术创新成了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新资源因素。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就必须充分开发人力资本,引导企业内部大量的配置于非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力资本转向与生产经营活动,促使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由粗旷式转向集约式经营。

5、财务人员工作能力创新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是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来实现和完成。但财务人员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日常核算之中,知识老化严重,理财观念滞后,理财方法落后,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满足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应加快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使用机制,不断调整和优化人员结构,强调其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创新能力,切实提高财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上的支持和保证。

        二、财务管理创新应坚持的原则

1、要简便易行,目标明确。

财务管理创新必须简便易行、目标明确,否则会造成混乱,也容易出故障。举凡有效的财务管理创新都应当以具体、明确、有计划的应用为目标,应当以满足具体要求,产生具体最终结果为明确目标。

2、要结合实际,力求实用。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应面向企业实用目标,而不是过分强调在各方面要有大的飞跃。要结合实际,因企制宜进行财务管理创新。不必追求宏大效应和规模,并且留有足够的时间对创新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

3、要面向现在,持续创新。

不是为将来,而是为现在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必须是对现在的人有用,而且能在当前应用。同时,将创新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动力和源泉。

4、要优化环境,广泛参与。

要培养创新精神,激励财务管理创新者们勤奋工作,勇于献身。要形成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环境, 要善于发现并赞扬创新者,容许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失败。要发动各方面自始至终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活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效率。

        三、财务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

财务管理要促进和实现创新, 在客观上要求进行全方位的制度改革,营造一种驱动创新、以创新为基础的社会环境及经济运行机制,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源泉。具体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环境对创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处在较为紧密人际关系中的管理领域创新更是如此。由于人的素质水平和权力因素的作用,可能造成气氛压抑的环境,使人的价值表达受到压制,人的自信心泯灭,人的安全和稳定意识、人的被强迫和雇佣的意识将超过创造意识,这将成为创新的巨大障碍。创新氛围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领导者方面的原因,因此,领导者应改进领导方法,增强群众观念和民主意识,

        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财务管理“软”环境,有利于创新精神的萌生,激发管理者的创新动力。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大力提倡和鼓励创新,使全公司上下形成一股“比、赶、超”的创新竞争势头,为创新者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创新者的创新动力。

2、确立正确的创新目标。财务管理创新的目标,即为管理创新主体创新时想要达成的最终结果。财务管理的目标在创新开始之时便已存在于创新主体的意识之中或其创新计划之内,它不是独立的,而是与财务管理目标体系有着密切的关联。一切创新活动都是追求目标的行为,目标是构成管理者创新活动经久不衰的动机和动力。财务管理创新目标一旦设定就成为管理创新行动的导向,每向创新目标逼近一步,就会给创新主体带来成就感,对创新的预期收益就越大,从而更加激发创新者进一步创新,保持创新的持久动力。

3、拓展广阔的创新空间。财务管理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程度不高,主要在于创新空间的狭窄。因此,为创新主体提供和拓展广阔的创新空间十分必要。企业不仅要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工程,而且要营造有利于财务管理创新的政策、体制、法律、法规和文化环境,使创新者能够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和创新空间,有效地激发其创新动力,不断创造出最适合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成果。

篇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不断地向实体经济扩张,面对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中国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也感到了深深的寒意,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有效需求的不足加上经济不景气,企业在资金、成本、效益等方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对于渴望成功的企业来说,金融危机又是企业积蓄力量、寻找机会、整合产业做强做大的一个历史机遇。企业要想把握住这个机遇,就要面对变化的经济环境,做到知变、应变,用创新的手段来加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加快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创新更应当首当其冲。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财务管理落后、融资困难、抗风险能力差等不利状况,在经济调整的冬天里生存下来,迎接经济复兴的春天。

    一、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

    1、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企业必须全方位更新理财观念:

    ①树立风险价值观念。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残酷现实面前,企业必须树立风险理财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②树立安全和保密观念。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能使财务管理更好地发挥在提高经营管理和规避运营风险方面的作用,但需树立安全和保密观念,加强网络运用的安全和保密工作。

    ③树立知识管理观念。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重视对知识和人力等无形资本的管理。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资本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知识,对企业实行新时代的财务管理。

    2、 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连的, 这一目标的建立是伴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化而不断深化。现今的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和加速应用,深刻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更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企业股东以外的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 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其次, 知识最大化的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较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第三,知识最大化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各方面的利益, 达到企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和谐统一。

    3、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络的普及,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正在向网络财务管理转变,网络财务管理的优势——计算机软件系统和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完美统一越来越明显。在网络财务管理中,距离已不再是管理上的难题,任何物理距离都变成鼠标距离,财务管理的能力可以延伸到管理的任何一点。网络财务的出现,极大地拓展和延伸了财务的管理能力,必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

    4、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篇5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5-0078-04

一、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分析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fnent,简写CRM)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设计和重组业务流程,形成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最终实现效益的提高和利润的增长。发达国家的税务部门对行政管理中不能实行市场竞争的领域进行“市场模拟”,把CRM应用到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中,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理念,从而提高纳税遵从度。将CRM引入纳税服务中,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细分纳税人。CRM的价值体现在对客户进行细分,税务机关也要对纳税人进行细分,分析不同类别纳税人的需求特征和行为偏好,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二是对纳税人提供动态服务和管理。在CRM理论中,企业必须根据客户当前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制定不同的策略。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在开办前、运营初期、稳定成长期和破产阶段所需要的纳税服务是不同的。三是提供主动的个性化服务。针对多层次、个性化的纳税人需求,税务机关在细分客户的基础上,要把纳税服务也进行细分,要把个性化的纳税服务及时地、主动地提供给需要的纳税人。四是服务加管理。在将CRM引入纳税服务时,同时也要加强管理。对纳税人进行细分实施纳税服务,也可以分类采取管控措施实施监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纳税人数量的增加、跨国或跨区域交易的频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税务机关的组织结构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即从税种管理演变为功能管理,并进一步向纳税人分类管理过渡。这些国家的税务机关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按照纳税人规模细分客户,有针对性地提供纳税服务,特别是组建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对大企业实施专业化管理和纳税服务。

随着中国大企业集团化、多元化、跨国(地域)经营发展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决策集中、信息化程度提高、税收博弈能力增强的趋势,必然要求改革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实施集约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纳税服务,是推进中国税收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自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司以来,国税、地税各级税务机关相继成立或明确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部门。随着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专门机构设置的到位,中国大企业纳税服务进入了实践探索的关键时期。

二、大企业纳税服务需求分析

只有准确了解大企业对纳税服务的需求及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纳税服务方案,为大企业提供各种涉税服务,充分满足其合理的需求,从而降低遵从成本,减少税收损失。通过对部分大企业的问卷调查、举办高层论坛和座谈会,了解了大企业的基本需求,归纳分析,大企业的纳税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性化需求

篇6

内部控制是企业等组织基于经营目标实现及治理层掌控经管层经营信息的需求,在组织内部推出的系列确保资本效益提升、会计信息真实、运营合规的系列活动或行为,属于治理层面的重要内容,不过同时涉及到经管层面的部分事宜。财务管理是企业等组织管理在财务方面的落实,属于经管层面的重要内容。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高水准的财务管理支撑。目前,新常态境遇下,更需要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推进及转型升级。

企业内部控制可为财务管理的创新提供多方面的支撑或者助力。其一,企业内控可夯实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为创新推进提供良好基础,可借助流程梳理,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细度和规范度;借助贯通财务管理工作全流程的优势,为相关决策水准的提升提供助力,等等。其二,企业内控可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原动力,企业内控的终极目的是为资本所有主体赢得尽量大的价值,如是目标会借力内控机制,倒逼推进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其三,企业内控能为财务管理的创新提供有利条件及空间,财务管理的创新需要突破财务部门的限制,企业内控本身就贯通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及层次,是财务创新实现和其他部门及层次对接等相关事宜的主要辅助,或者说现实途径。其四,企业内控之事中控制能为财务管理的创新保驾护航,任何财务管理创新推进均面临着一定风险,内控机制紧跟财务管理创新,在新的方面及环节规章建制储备应对举措,利于降低风险水准,提高成功可能及最终成效。另外,企业内控之事后监督能借助对财务管理创新活动及其成效的审视和评估,为其纠偏、调整及优化提供条件。

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借力内控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

部分企业的负责人尤其是负责管理的高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作用并不以为然,反而把内控当成制约其权力的因素而非辅助力量。在实务层面,往往把内控看成应对外部审计等监督方的工具,而非提升经管水准的助手。相对于财务管理创新活动而言,往往面临着无力可借的境遇。

(二)缺乏到位地清晰认知

部分企业虽然能正视内控的作用,也构建有较为完善内控机制。不过,具体到财务管理部门,甚至是总会计师及公司层面的对口高管,并没有意识到其相对于财务创新之间的关系,不认为内控机制能在多方面推动财务管理创新。所以,他们在推动财务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无意向内控借力。

(三)缺乏扎实的财会基础

部分企业,尤其是规模有限的中小企业,或者原本属于传统国企的企业,财务管理在岗人员素质偏低,会计核算水准不高,基础工作情况不容乐观。这种情况的企业,基本上不具备推进财务创新的条件,也没有借力内控机制的条件。

(四)缺乏足够的覆盖面

部分企业比较重视内控机制的构建,在内控机制及财务管理创新方面也有一定的认知,在启动及探索财务管理创新过程中也存在借力内控的自觉。不过,往往仅局限在财务管理内控方面,对于企业内控的其他方面基本上没有意识和自觉。这种情况和思路,导致财务管理创新虽然能实现部分地借力内控机制,不过不够充分,覆盖面有限,容易制约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度及成效。

另外,部分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定位存在局限,更倾向支持其稳健发展,创新探索的动力不足,或者说缺乏创新的长效机制,偏于随意。在这种情况下,也基本上没有借力内控机制的动力。

三、借力内控机制提升财务管理创新水准的要点

(一)强化意识整改,形成主动借力内控机制的习惯和自觉

应该从企业价值提升及战略目标实现角度,将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推进结合起来思考,进而对二者的内在关联情况有深层次而全面的认知,能充分正视内控之于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积极价值和意义,进而打造在探索财务管理创新过程中主动借力内控机制的习惯和自觉,为提升财务管理创新水准提供保障。

(二)完善内控机制,让财务管理创新有力可借

内控机制起到催动提升财务管理创新的积极作用,首先应该确保本身是丰富的矿源。如是,需要部分企业依据内控理念的具体要求,审视自身内控机制构建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完善和健全。其中,应该构建和完善财务内控机制,并催动财务基础工作的成熟及厚重。另外,还应该全方位地提升其他业务及职能管理方面的内控机制构建,打造成熟度较高的内控体系,如是方能为财务管理创新工作水准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强化事前防范,前置性地为财务管理创新预测筹划

企业在决定启动财务管理创新探索或实践之前,比如某集团公司尝试建立和运行结算中心,落实资金结算一体化管理之前,应该先厘定岗位职责、实施细则、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等系列制度规范文件,并同步思考设置配备流程,规划启动实施计划,以跟进结算中心管理内控机制的构建,以尽可能地确保该创新项目活动的顺利启动,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

篇7

按照国务院国发[1999]2号文《国务院批转改委和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意见的通知》精神,县级供电企业要实行“政企分开”,即趸售县供电企业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对趸售县供电企业,原则上应上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直接管理;暂时不能上划的,可以在产权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代管。在产权关系上看,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受地方政府委托,对趸售县供电企业(以下称“农电企业”)行使出资人职责、履行出资人义务,实行“代管”,其所属的绥化供电公司按照要求,认真履行的代管职能,并针对农电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确立了“夯实基础,狠抓落实,讲求实效,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从强化财务管理和监督入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农电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规范。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集约化、扁平化、规范化”管理理念,为深入落实“加强县供电企业管理,按照‘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实施县供电企业及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的目标要求,绥化公司以坚持深化应用“六统一、五集中”为主线,打破“代管”壁垒,紧扣专业延伸管理主旋律,把握统一、规范关键点,制定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时间节点和实施步骤,将省公司规定动作落实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与国网专业工作同检查、同部署、同总结,创新财务管理,创造性地提出了“1+2+3”的财务管理目标,一个中心:财务管理集约化;两个目标:风险防控、价值引领;三个落脚点:夯基础、改状况、稳增长;辅以实施“四维”财务管模理式,即:一维信息系统建设、二维基础工作创优、三维要素集约管控、四维同步评价提升(同业对标),农电企业一体化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为深化农电企业体制改革和实现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实施背景

(一)农电企业面临的形势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

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农电体制改革将在“十二五”末完成,这意味着农电企业的管理体制实施上划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在代管的过渡阶段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稳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将是摆在代管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电力生产经营关系到国计民生,属于基础性行业,具有公益事业特点,受国家政策制约影响较大,在履行企业盈利职能的同时,还要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电力行业的经济特征使得社会各界对电网企业的监督逐步强化,规范有序的经营理念的植入和有效实施成为必然。

2.内部环境因素

绥化公司农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多年的“代管”中逐步走向规范,但其财务状况也存在“二高三低”(资产负债率高、财务风险高、盈利能力低、资产运营水平低、融资能力低)的问题。资产规模庞大管理效率低下、内部控制虚而不实、经营风险加大、盈利能力走弱、权益被亏蚀,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使得电网持续稳定发展困难重重。依笔者之见,农电企业在谋划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上要从着力抓好财务管理入手,要更加注重财务基础管理,更加注重成本费用控制,更加注重财务风险防范,更加注重财务资源运作。

(二)创新农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意义

多年来,通过各级财务部门的共同努力,绥化公司代管县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体制机制复杂等多种原因,代管县供电企业在依法治企、规范经营、财务管控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农电企业财务管理要实现取得根本性的变化,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是政策原因的争取政策支持,是内部体制原因的深入推进体制改革,是管理因素的规范精益管理,关键是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推进财务管理机制创新。

对农电企业实施财务管理创新,是贯彻国家和网省公司战略部署的重要实践,是夯实代管县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基础、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代管县供电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成果的内涵和做法

绥化公司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总结闭环管理思维实施农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结合农电企业的实际和网省公司加强农电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在抓深、抓实、抓细、抓严上下功夫,打破“代管”壁垒,创新农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引入了“四维”管理模式(图1),提出了“1+2+3”的财务管理目标(图2)。

经过一年多实践运行,绥化公司对农电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取得了实效,拓展了现阶段财务专业延伸管理的维度,加快了实现农电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国网接轨的步伐,实现了预定的管控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一)信息系统建设

1.农电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现状

2013年以前,绥化公司农电企业财务核算软件是远光核算系统2.1(单机版),地市公司不能及时地掌握各代管农电企业的财务核算信息和经营状况,对农电企业月度财务快报、年终财务决算的审核也只是达到“以表审表、层层汇总”的状态,无法行之有效地行使对农电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

2.农电企业应用财务管控系统的必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代管县供电企业实施财务管控项目,就是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先进的财务核算系统,实现对代管县供电企业财务数据的动态实时穿透查询,促进地市公司有效提升对代管企业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全要素的财务管理水平。既是推动农电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依法规范经营的现实需要,也是做实地市公司、切实履行对农电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重要举措,更是农电企业管理提升要求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全省范围内农电企业应用财务管控系统十分必要。

3.农电企业财务管控系统应用实践

(1)项目启动

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从项目筹划、制定实施方案到制定全省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绥化公司全程参与了财务管控系统建设的各阶段工作。由于农电企业会计核算区别于国网系统的核算内容,在创建科目体系的业务中没有成型的体系可以借鉴。绥化公司充分发挥对农电企业会计核算内容全面掌握的优势,将业务经验与会计核算规则有机结合,构建有农电企业特点的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为在全省开展会计集中核算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绥化公司将财务管控系统核算理念与远光2.1版会计核算软件的差异和“管理对象”以及业务分类”等财务管控系统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归结出来,为系统应用的关键工作――静态数据的收集和动态数据的对应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和理论支持。并在2013年6月至7月,绥化公司组织所属农电企业开展了72人次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明确了工作要点。

(2)项目运行

绥化公司集中辖属的农电企业开展项目应用试运行工作,有序开展了系统应用环境的搭建、关键用户权限的收集、报送、导入、使用、统一会计科目下静态数据的收集、整理、植入(共收集了单体工程451个、往来单位3125个、组织机构487个、银行账户57个,共计4120条静态数据)、2013年动态期初数据的对照、录入、核对、2013年已发生业务的凭证补录、数据核对、报表关键数据来源的设置,顺利实现了农电企业财务管控系统的成功上线运行。

(3)项目总结

绥化公司通过对2013年会计业务在财务管控系统(图3)试运行工作的实践,有效开展了运行过程阶段性分析评估,一方面查补财务管控系统功能需补充、调整、完善的内容,另一方收集农电企业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成了项目试点应用总结,共提出包括静态数据收集、动态数据对应、会计科目正确使用等10余项注意事项,有效避免“进去一串垃圾数据,出来一张垃圾报表”的状况,为下一步的推广应用打好了基础。

(二)基础工作创优

会计基础工作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随着管理提升、依法治企等工作的开展,绥化公司实施了“四步工作法”,实现了农电企业的会计基础与国网同步推进。

1.深入调研摸清状况

不打无准备之仗。绥化公司按照省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要求,开展了以会计政策的执行、会计科目的使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实施等主要内容的农电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调研工作。在调研中发现,农电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政策方面不统一,有的农电企业是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有的农电企业采用“直接核销法”核算坏账,即平时不计提坏账准备,发生坏账损失直接核销。通过调研摸清了农电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现状,结合“六统一、五集中”财务集约化管理进行了差异分析,为执行统一政策、规范管控夯实了基础。

2.整章建制贯通应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精髓是“集约”,严格执行通用制度和标准是实施集约管理的有效途径。绥化公司在贯彻执行国网公司通用制度的同时,集中组织培训了《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代管农电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创造性地针对农电企业的管理需求,制定并执行有特色的适合管理实施的绥化供电区财务通用制度,对指导、规范农电企业经营行为管控和经济业务处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3.费用核销典型设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根据会计核算规范性和报销管理的有关要求,针对近年来内外部检查提出的费用报销手续不完备问题,绥化公司对成本费用报销和工程其他费用报销业务进行规范,实行典型设计,即结合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管控,研讨形成了农电企业“成本费用业务核销规范”和“工程其他费用核销规范”,并将上述两项规范作为“操作指南”深度融合了原始凭证规范化、费用审批、流程管控的要求,形成了以规范促提升的良性机制。

4.严格审核防控风险

居安思危,才能防患未然。在农电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实践中,绥化公司在统一规范了29种原始凭证单据样式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财务审核规范,做到“四不通过”:没有业务预算的不通过;审批手续不全的不通过;原始凭证不齐全、不合规的不通过;业务流程不规范的不通过;通过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规范经营秩序,建立和完善以日常稽核和定期稽核为重点的财务稽核常态运行机制,对公司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跟踪稽核监督,确保公司在资金运营、核算管理、资产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依法合规,从而进一步规范经营秩序,有效防范了财务风险。

(三)要素集约管控

国网公司提出的农电企业“双提升”工程,从财务专业角度看,贯穿了财务集约化实施的过程。绥化公司在现有的体制下,以“五集中”的内容为要点,创新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了资产、负债、成本、收入及利润的全要素管控,推动了农电企业财务管理集约深化。

1.率先生成“一键式”报表

按照国网公司要求,2013年度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20%的代管县供电企业要应用财务管控系统生成“一键式”报表。绥化供电公司辖属10家代管县供电企业作为试点单位首批开展此项工作,并于2013年8月24日正式生成“一键式”报表,对农电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绥化公司结合农电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的实施,充分研讨,统一了科目体系,并在此前提下静态数据的收集和动态数据的对应以及财务管控系统的应用进行的“一对一”的集中培训,应用“数据收集与业务核算相结合”、“会计核算与集约管控要求相结合”机制,确保了系统如期上线。“一键式”报表生成后,省、地公司可以通过财务管控系统这个平台,进行实时数据查询,实时生成该试点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会计报表,简化了数据生成、归集、传递流程,在“统一”的前提下,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一键式”的生成,跨越体制限制,实现了农电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准集约”(图4)。

2.严控预算执行

一是严控可控费用。绥化公司针对可控费用的经济特点,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办企”的原则,细化了预算集约调控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国网绥化供电公司农电企业可控费用预算考核管理办法》,加强了可控费用预算的执行管控工作,实行了月分析、季通报、年考核制度。二是动态监控预算执行。通过实时生成的“一键式”财务报告信息为反映基础,动态监控农电企业预算执行,确保预算管控落到实处;通过财务建立健全预算指标管理的绩效考核和监督评价制度,杜绝了预算外支出,提高了可控费用管理的实效性,提升了成本管理水平,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刚性原则,实现了农电企业预算集约调控的“准集约”。

3.资金集约管控

绥化公司严格落实省公司资金管理工作要求,着力推进资金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的创新。一是严格控制银行账户数量,加强账户开立审批和撤销备案制度执行,持续压降农电企业银行账户数量,农电企业银行账户数量由最初的145个压降到目前的65个。二是依托中电财结算平台和服务力量,研究搭建农电企业资金池,提高了农电企业资金集团化管理水平,实现资金归集率95%以上。三是加强农电企业资金运作,提高资金效益。2013年以来,鼓励供电区内的农电企业积极参与省公司的资金运作,使得闲置资金的收益在无风险条件下实现最大化。四是持续应用农行“三级账户”管控,加强资金在线监控,在财务管控系统全面应用的基础上,优化资金月报,提升了农电企业月度资金分析功能,加强日常在线稽核和监控,强化预算管控,防范了资金风险,实现了农电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准集约”(图5、图6、图7)。

4.资产精益管理

绥化公司从农电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在实现财务管控系统成功上线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电企业的财务状况,创新资产管理业务,全面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清产核资工作按照“清查、规范、发展”的原则,遵循“尊重历史、依法确认、实事求是”的总体工作思路,经过制定方案、前期准备、组织实施、现场鉴证、报告出具、账务处理6个阶段,从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底,历时7个月全面完成,共计清查所属农电企业资产盘亏、资产盘盈及资金挂账的净损益共计280.31万元。通过清产核资,在改善财务状况的同时,实现了账实、账账、账证的“三对照”,为下一步实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绥化公司在不断改善优化农电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引入并适应性调整“电网投资能力测算模型”,测算电网投资能力趋势,为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了农电企业资本集中运作的“准集约”。

5.风险集约管控

农电企业由于现有的治理结构影响,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普遍存在。绥化公司在客观分析农电企业风险管理状况的基础上,突破体制限制,利用现有资源,借助内控系统平台,实施资金支付管控和在线稽核,积极构建适合农电企业特色的风险防控机制。创新应用“三级账户”管控系统管控重大事项业务的资金支出,通过制度固化农电企业没发生金额5万元以上的大额资金支付业务,农电企业资金支付在履行内部集体决策后,上报地市公司审批执行,并要求农电企业在重大资金支付业务发生时,须提供经过审批的单据,地市公司财务部门复核人员方可办理业务复核,款项才得以形成支付。这是一种将业务发生与系统应用相结合的管控方式,创新性的业务实施和风险防控的常态融合机制,实现了农电企业风险在线监控的“准集约”。

(四)同步评价提升

绥化公司深入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工作的同时,以专业延伸管理为契机,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开展了农电企业财务评价。以同业对标为手段,有效促进各项集约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实践中的融合和转换,切实促进“双提升”、切实服务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切实为农电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第一,坚持科学有序开展。前期工作突出了“两个到位”即认识到位、宣传到位。首先按照网省公司的专业延伸管理要求,确定适合的管理对标体系架构,实现管理对标的目的;其次,就管理对标体系的应用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对指标定义、计算方法、统计口径、数据来源和具体提升措施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做好了管理对标工作的深入到位宣传;最后建立了定期联络、信息报告、督导检查、管理提升、工作评价考核机制等五个工作机制,确保农电企业同业对标工作有序展开(图8)。

第二,坚持促进管理提升。绥化公司以县供电企业及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为有效载体,克服基础差、底子薄、体制机制复杂等困难阻碍,全面强化财务专业延伸管理,促进农电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一是强化财务管控系统应用水平,集中组织了农电企业财务人员20余人进行了程序的培训、测试,为对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二是持续动态监控日常考核的关键指标的完成情况,积极提出完善提升建议,找短板、强管控,同步提升对标水平。

第三,坚持积累典型经验。在农电企业财务管理对标体系建设过程中,绥化公司充分发挥农电企业管理提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抓重点、找难点,深入剖析,全面总结,努力在同业对标深入实施过程中认真总结工作亮点,树标杆、抓典型,实现以对标促管理提升,以管理提升促对标水平提升的双保双促机制。

三、成效

绥化公司通过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了预期的财务管理目标,农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财务管控系统成功上线后,提升了财务集约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了管理手段的导向、约束、凝聚、融合和辐射作用。

第一,会计基础进一步夯实。统一了科目体系和会计政策,进一步夯实财务管控基础;以财务管控系统成功应用为依托,逐步实现财务核算规范化;对农村低压电网维护费等重点业务规范会计核算进行了逐一分析,有效地保证了省公司“一本账”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财务状况进一步改善。经过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提高了农电企业资产质量和资产运营效率。深入开展资产清理处置,加强资产效用分析,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加强不良资产管理,重视账销案存资产清理追索,建立健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通过“提质量、调结构、保安全”的资产集约管理手段的实施,农电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全区综合的资产负债率由2012年的75%优化到2014年6月30日的37%(不含农网改造因素)。

第三,预算行为进一步规范。绥化公司在农电企业树立全面预算“一盘棋”的理念,逐步强化损益性预算管控,全面完成省公司下达的损益性预算指标,并同步严把资本性预算的“立项关”。对农网工程项目预算的管控引入并适应性调整“电网投资能力测算模型”,从测算结果出发,综合平衡规划需求、利润目标、后续效益因素,优化投资结构和时序安排,2013年投资计划比2012年下降1.69亿元,2014年投资计划比2013年下降0.53亿元,以量化数据引导预算行为,使农网工程投资决策更科学、更合理。

篇8

如上文所述,由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因此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意味着法院应当通过一定的途径来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司法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道德劝说性,有助于维护被建议单位或部门的“面子”。因此,法院愿意采用这种温和的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式来助推其管理创新。例如,浙江省玉环县人民法院就民间借贷纠纷激增的现实向该县人民政府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其降低信贷门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改善投资环境,适当放宽资本市场准人条件;正确引导民间借贷,趋利避害;规范民间借贷,遏制非法经营获得。玉环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县长王国忠作出批示,分管副县长召集相关部门制定规范民间借贷,给融资热降温的具体措施。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该县有效预防了民间借贷案件爆棚现象的发生。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就政府部门为商业目的对外出具承诺函的问题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广东省人民政府全面清理对外担保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广州海事法院就保护国家矿砂资源、降低河道采砂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向广东省水利厅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河道主管机关履行河道采砂审批职能。

2 通过推动公共政策调整来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篇9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特殊性与社会管理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两者相互依存。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就不存在整体。整体也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按一定联系或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优化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一方面,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协调各部分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各个部分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部分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必须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着眼于整体,要求局部服从整体,反对片面强调局部、以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的分散主义和个体主义。在税收工作实践中,我们要把社会管理与税收风险管理结合起来,立足社会管理整体、统筹兼顾税收风险管理,才能使税收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同时,从事物矛盾的存在看,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虽然都有矛盾,但是每一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又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近些年来,税务机关在加强和创新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不断运用社会管理中的理念和方法持续加强和改进税收风险管理工作。通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全方位的联系,建立完善的税收风险管理立体交叉网络,实现治税信息的及时传递与交换。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税源监控,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实现税款征收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税收流失,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如对个体户的电子定税、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的核定征收管理、委托代征管理、网格化管理等;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问卷调查、自查管理、审计和评估、税务稽查管理;搭建与第三方联动协作机制,加强对非居民企业税源管理等等,无不体现以社会资源,用社会力量加强对纳税人的服务与管理。体现出社会管理的普遍性与税收风险管理的特殊性的有机结合。现在,困扰税企双方多年的金税三期征管系统已在重庆国地税上线单轨运行,主要含有核心征管(含出口退税)、个人税收管理系统的综合征管功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统一数据集成平台、会计核算、数据查询、分析、监控等核算、分析功能;并成功实现了与金税二期保留的防伪税控、货运发票、财税库银TIPS(升级到全国集中模式)等系统,以及网络发票、自助办税终端、电子申报(含网络、IC卡)等重庆本地特色应用系统的集成衔接(新旧应用系统共33个)。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管税手段对来自征纳双方尤其是第三方涉税信息实行多角度、多维度、全方位税收监控。可以说,人们特别是征纳双方所期待的金税三期主要征管系统已初露端倪。它具有全国应用大集中、国地税统一版本、数据标准口径统一规范等特点,为实现全国统一执法、统一征管数据监控、统一纳税服务、统一管理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金税三期工程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家级电子政务工程,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可以想像,此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税收风险管理融入社会管理的大格局。同时,为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征管质效,构建现代化的税收征管体系,推动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保障。

二、税收风险管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管理创新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而创新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税务机关通过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手段,预测、识别和评估税收风险,根据不同的税收风险制定不同的管理战略,并通过合理的服务和管理措施规避或防范税收风险,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其实质就是借鉴社会管理理论和一般风险管理理论,建立健全科学、严密、有效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对潜在的税收风险进行确认并实施有效的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事中的预警控制,科学地监测和有效地防范、化解税收风险,实现税收管理效能的最大化,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融整体于部分之中,集共性于个性之中。具体来说:

首先,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要积极参与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优化税务部门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努力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持续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紧密联系税务部门实际解决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税收风险管理部分融入社会管理整体的具体体现。

篇10

税务会计师(CTAC)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及税务统筹管理、税务检查、纳税筹划等一系列与税务相关的税务工作,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企业税务会计专职岗位和专业会计人才。

2008年,在全国中央企业财务工作会上,国资委主任李融荣明确指出,中央集团企业应对财务实行集中管理,发挥集团资源规模效应、控制企业全面风险,适当分离管理职能和操作职能,实施有效益的财务管理体制变革。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根据自身战略转型规划,制定在三年内完成集团范围省级财务共享的总体部署。2008年完成了广东、四川、青海三个省公司的省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试点,2009年8月又在贵州、云南、宁夏、重庆、山东五省区进行第一批扩大试点,2010年中国电信集团财务工作会提出全面加快推进,北方统一模版,南方5-8个省全面实施省级财务集中。由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简称SSC)正式进入中国电信财务管理的舞台,税务会计师或税务会计人员以其独特的区别于普通核算会计的管理职能在指导企业会计实务操作和提升企业价值管理方面的优势彰显出重要作用与意义,并逐步走向舞台的中央,成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最给力的岗位之一。

一、省SSC中税务会计师重要作用与意义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英文解释为Finance Shared Service Center (F-SSC,简称SSC)是国际上大型集团公司通用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近年来也在被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央企所采用,它是将不同地域实体的会计业务集中到SSC来统一核算和支付,统一报告业务管理方式。据统计,70%以上的财富500强企业正在应用SSC,90%的跨国公司正在实施SSC,共享服务模式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SSC的建立,可以实现会计政策的集中管理与深入研究,并通过核算业务集中处理,实现会计政策执行的一致性。通过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形成标准化、流程化、系统化的作业过程,达到核算方法、流程、口径的统一,岗位职责规范、业务操作规范的统一和信息透明,从而显著降低企业日常事务的处理成本,提高效率,并支持企业集团战略有效执行。

因此,中国电信集团要求各省的财务共享中心必须设置税务会计岗,通过组织工作经验丰富具有初级职称和本科或以上学历的核算会计竞聘上岗。以下根据所从事的电信行业具体谈一谈税务会计岗即税务会计师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从组织结构上设置上,确立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改变过去兼职岗位编制设置,从岗位上细分将税务会计从岗职上区别于一般核算人员,归属于企业最核心的财务信息披露部室总账报告室,与报表会计、总账会计同一序列,统筹全省的税务管理工作。

税务会计师在履职过程中,对企业价值提升与风险管控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未成立SSC前,税务性工作一般由核算会计兼任,各分支机构人员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对其工作要求,也主要是指执行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和国家财政税务政策做好相关税金的交纳,配合税务部门检查等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事项。

成立SSC后,分支机构的核算管理职能集中并上移,税务会计岗承担更多重要的管理性事务与延伸性的工作并通过税务会计师来完成,重要成效有:

负责制定全省的税务会计相关制度和省的税金核算业务的总体管理流程。SSC成立后,全省的税务核算格局已被打破,通过SSC这一渠道集中支付全省分支机构发生的各类经济业务,势必改变以往的业务模式。税务会计师依照相关规定,建立新的集中财务核算管理模式下的税务会计制度与业务流程。

负责全省的税务政策的执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后,税务会计岗人员可以根据会计核算资料,随时了解本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并可从中对未按规定计算缴纳税款的问题提出异议,并敦促相关分支机构整改,以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并通过聚拢全省的税务核算业务专家成立“税务政策研究小组”,在有效控制、防范企业的纳税风险和监督合法履行税务义务,有效执行税务政策和创新工作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与公司产品定价的相关税务筹划。参与企业产品定价的税务筹划,是税务会计师发挥主观能力性运用专化知识,在增强企涉税处理和应变能力,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维护企业利益方面的又一项亮点核心工作,也是电信企业在战略发展中对税务会计师提出的新要求。税务会计师在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充分的准备,合理筹划,使企业税负时间和金额安排实现最优化,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结论

总而言之,税务会计师在紧紧围绕中国电信的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和差异化发展策略,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实施积极的税务策略,深化税务管理创新,加强企业风险管理,不断提升税务管理的战略性支撑服务能力,为企业实现全业务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