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22: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音乐教学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纵观人教版中学音乐教材,其在不同侧面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概括归纳为四个大的方面:(1)歌唱及知识;(2)音乐赏析及知识;(3)最基本的音乐知识;(4)实践与创造活动。这四个大的方面里又各分许多小的分支,教师应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逐步接触并掌握,从而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其性情,促进其道德审美观念的形成,真正体现音乐在整个素质教育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下面就这几个方面怎样运用于教学并能迅速准确地达到预定目标而逐一探讨。第一,歌唱及歌唱知识的教学。歌唱教学并不像我们平时讲的把歌唱出来就行了,要把歌唱好,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素养和音乐知识,其次要具备唱歌的能力(即嗓子的发声能力),再次应具备丰富的情感、饱满的热情以及一定的发声技巧。符合以上几方面要求,你就基本上具备了唱歌的能力。当然,学生在中学阶段对于音乐概念还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状态。“乐”者,美也。有美才有乐,有乐才会美。中学的歌唱教学就是要将学生本身潜在的美挖掘出来,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发现美、歌唱美、创造美,把美带给自己,带给同学,带给教师,带向社会,这才是学生学习歌唱的目的,而不是力求每个学生成为歌唱家。
歌唱及歌唱知识的教学,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歌唱教学。从初一开始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最基本的歌唱方法,包括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共鸣等。二是发声训练。了解了歌唱的基本方法和发声训练知识后,歌唱前要配以发声练习。三是节奏训练。根据所学歌曲,练习歌曲里最基本的节奏型。四是视唱节奏型。五是视唱所学歌曲里的乐句。六是进入歌曲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歌唱方法,加上教师对歌曲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第二,音乐欣赏及音乐知识教学。音乐欣赏在整个中学音乐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内容也较为广泛,从中国歌曲到外国歌曲,从中国民歌到外国民歌,从中国舞曲到外国舞曲,从中国古典音乐到外国古典音乐,从中国戏剧、歌剧到外国歌剧等,无所不包,可以说让我们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了一番,基本上达到了了解音乐并被音乐感染深化以达到心灵共鸣的目的,使学生感知继而惊叹:原来音乐如此浩瀚,如此有魅力!音乐作品就像文学作品一样,有其思想性、时代性、针对性和代表性。欣赏它们就如欣赏好的文学作品。它们同属于艺术,只不过一个是文学艺术,一个是音乐艺术而已,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汲取营养。
二、音乐剧在声乐教学中的融合分析
在上面中我们已经简单介绍了音乐剧本身所具备的一些特点,这也使得音乐剧融入声乐教学中具备了初步基础。下面我们将对音乐剧融合在声乐教学中体现的艺术特性进行一定的分析。
(一)艺术性
音乐剧之所以能受到我国大众甚至于世界大众的好评与其浓重的艺术价值优质紧密的联系。尤其从1927年美国上演《演义船》音乐剧开始,主题变得更为贴合时代精神,形式上更为活泼。以后的音乐剧则大多以此为范本,追求轻松幽默又不乏内涵,70年代上映的《奶油小生》一度创造了连续演出场的神话。而英国的传统名剧《猫》则以其绝无仅有的票房引起世界惊叹。此外,音乐剧还具备传统歌剧所不能具备的一个重大特点:通俗性。传统歌剧中虽然不乏雅俗共赏的曲目,但是仍旧对于观众的审美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与之相反的是,音乐剧本身是作为都市文化的产物存在的,具备很高的大众性。在情节设计和歌唱表演等环节多运用肢体语言来使得表现富有张力和艺术性。同时,能在声乐教学中融入音乐剧无疑对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并且能进一步推动声乐事业的发展。
(二)动态性
“载歌载舞,边演边唱”是音乐剧本身所具有的最大特色,也是音乐剧演出所具有的最大难点和亮点。这一点如果能融入到静态的声乐表演中,声乐表演将会具备更美妙的感官享受。现代舞夸张、热情的律动、抒情优缓的芭蕾,无疑能更好的把声乐表演变得动态化,更为直观的感受到热烈的舞台氛围,情节中的冲突转折。这一点对于声乐表演的舞台张力来说是一个明显的提高点。通过动态性的声乐表演,来达到表演实时共享的效果。在实时共享的氛围下,观众更容易被舞台的气氛所感染,更加投入的去观看声乐表演。这一点对于声乐表演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和进步,同时也应该是声乐表演吸收的音乐剧的精华所在。
(三)多元化
音乐剧本身的演唱形式和风格复杂多变,包含了多种流派和表现形式。因此在演出时要求演员必须具有很高的艺术素养,仅仅单一的美声和民族唱法不能完全满足要求。通过对于音乐剧的培训,可以使得学员在声乐表演时具备更大的可塑性,掌握技能多元化。例如,最开始的《猫》《屋顶上的提琴手》《音乐之声》《窈窕淑女》等作品中,其演唱技巧里的呼吸、吐字、支持等基本与美声唱法保持一致,具备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但是在《西区故事》中“阿美利加”则在发声上更贴近于自然声,适合表达青年的原始情感。《奶油小生》则是纯粹的摇滚唱法,《歌剧院的幽灵》就比较贴近于丰富的情感表达。音乐剧本身所具有的多元化的演唱方法的特点,对于学员在声乐表演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使得学员在面对声乐表演的要求时候能够使用更丰富、更多元的表现形式。
(四)趣味性
音乐剧本身具有很大的喜剧特点:活泼幽默、富有趣味。因此,音乐剧在表现中必然会带有大量的喜剧元素,达到一种特殊的讽刺效果,使得整个戏剧表演能够兼顾娱乐和艺术性两方面。把音乐剧融入声乐表演中能够使得学员更好的丰富学习生活,同时也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声乐演唱中对于声音的控制力要求非常高。但是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并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一任务。从整体中看,音乐剧绝大部分的演唱难度比较小,且情节富有吸引力,对于学生在初始阶段的练习来说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音乐剧的表演中还能使得学生兼顾到除了技术以外的一些东西,激励起学生的表演欲望,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音乐剧在声乐融合中的构思
音乐剧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这也为音乐剧在声乐表演中的融合增大了难度,我们结合了多种实际教学案例,总结出一些音乐剧在声乐融合中必须要关注的点。
(一)曲目选择
在声乐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把音乐剧融入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对于音乐剧的选曲中。但是由于,由于音乐剧本身的商业性以及进入中国的时间较短,使得我们在进行音乐剧曲目选择时很难寻找到合适的优秀作品。因此,我们认为在学生的初学阶段,通常提供一些传统的表演性较强的曲目。如《天边有颗善良的星》、《虹彩妹妹》等艺术作品。在后期学习中,则不断加大难度和使用一些音乐剧的片段进行教学。此外,从20世纪60年代后,音乐剧的表演风格趋于多元化,常使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对于这些音乐剧来说,我们并不需要一一演唱,可选取能起到最大代表作用的部分供学生学习,其余的留待欣赏使用。
(二)艺术实践
声乐教育是一种艺术实践的过程,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结果,很要求学生的自主参与和亲身体验。因此,我们应该尝试多安排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关于音乐剧的制定和表演,对于音乐剧作品进行自主创造和改编,同时也能丰富自己的想象和审美能力,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团队意识,把自己的审美感受通过音乐剧的演出表现出来。在学校中,可以开设一些社团专门进行音乐剧表演,丰富课堂内外生活,甚至安排小型的演出和汇演,增加学生的实际演出经验。或者可以举行讲座来普及音乐剧知识,提升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于音乐剧的理解。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教师有效示范以引导
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歌唱技法尚处于刚入门阶段,因此必定少不了老师的引导和示范。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在教唱一首新曲时,要结合歌曲创作背景、意境及情感等进行示范演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逐渐认识、了解这首作品。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所要教学曲目的特色,如从歌曲语言上找特色、从节奏上找特色及从旋律上找特色等,再进行示范演唱,唱出独属于此曲的味道。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进行示范演唱时要富含感情,同时配上与歌曲相应的肢体动作,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当然,教师在选歌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由于小学生大多处于变声期,因此对歌曲的选择一定要难度适中,切不可过于追求声乐技巧锻炼而置学生嗓音保护于不顾。
(二)正确姿势作根本
我国著名声乐学家沈湘曾说:“歌唱这一运动需要有良好的姿势。”的确,歌唱时不仅需要正确的技巧,更需要正确的姿势。好的唱姿对学习音乐尤其像小学生这样刚涉及音乐领域的人而言尤为重要,端正、自然、挺拔的姿势对学生增强自信、提高音乐技能有决定性作用。但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却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音乐教师在台上教学,很多学生则懒散地趴在桌子上,嘴巴一张一翕地随唱,没有表情,没有动作,无精打采。正确的歌唱姿势应该是身体端正挺直、肩膀放松,眼睛自然地平视前方,身体微微前倾,双手自然垂下,两脚自然分开。养成良好、正确的歌唱姿势,不但给别人带来观感上的愉悦感受,而且有利于自身气息释放和控制,以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三)声情并茂造气氛
除了上述所说的几点外,情境创设至关重要。歌唱是内心的精神活动,歌曲演唱需要声情并茂地演绎以深入人心,以正确揭示歌曲的情感内涵,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每一个作品传达的意境是不一样的,因此演唱时需要不同思想情感加以诠释。在歌唱时,教师应注意明确表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以景育情的目的。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借助诸如多媒体技术、DV等现代教学辅助工作。如作者在教学时,时常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播放音乐视频,学生结合画面对歌曲内容进行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还可以增长他们的见识,并且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总而言之,要提高小学生对歌唱的兴趣,巩固教师所教的歌唱技能技巧,必须通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以景衬情,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二、对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
由于当前各校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也使得对教材的使用方法以及课程的开设方面都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说,要想做好音乐课的欣赏教学首先就要设计好教学内容。比如说,要想让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求,然后再在这个前提下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学生学习音乐还是很有帮助的。当前的技校音乐课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以课程内容的精致和典型作为最基本的目标。在开始新知识讲解前,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供他们去赏析,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服务。其次,也要做好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组合,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想办法努力把同类题材或者是同类风格的音乐作品和不同的人文主体的教学内容巧妙进行组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无限的音乐宝库。例如,在介绍我国各民族音乐作品的时候,就可以围绕着不同民族的特点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教学组合方案,比方说,在对蒙古族音乐作品进行介绍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学生先欣赏一组蒙语歌曲的作品,比如:蒙语版的《蒙古人》歌曲(腾格尔演唱)、《祖国》(蒙古国胡日德乐队)等。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也需要考虑多种客观因素,同时也要注意搭配关系,重视把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的作品有效进行结合,指导学生们去欣赏。
三、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在实践中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通过学习音乐,并且把音乐融入到生活实践当中,便于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也是音乐教学目标的有效延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才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实践主要是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观察分析的过程中,逐渐教给学生鉴赏美的一种能力,而且在指导学生自己去模仿、重新编排以及自唱旋律等创作过程当中,让他们在体验音乐的美妙之时,还能够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不断地提高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学生们也能够通过体验音乐活动、音乐游戏以及音乐竞赛等形式,不断地丰富他们的音乐实践经验,为学生把音乐融汇到日常生活当中打好坚实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87-02
在音乐的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能有效的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和音乐的共鸣,可以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让音乐的实践体验深入到学生当中,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质和能量,这是十分重要的。
一、重视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一位教育界的名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对于老师而言,除了给学生讲解学问以外,更重要的是开放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孩子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时,我们再来传授学习方法,这才是好的教育原则。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们已经不能局限于常规的教育模式,教师需要采用很多种的措施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带着学生去创造快乐,体会快乐,好的教育并非是强制性的,而是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所以在音乐教育上,老师应该要重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境教学,通过让学生进入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音乐是来源于自然的,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音乐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举例来说,当我们在教和春天有关的歌曲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随着音乐的响起,学生们的思绪随之飞扬,再通过语言将其描述,比如看到了广袤的田野,灿烂的山花,飞来飞去的蝴蝶和蜜蜂,这么一来,将音乐展现成生动的画面,加强了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学生们很快就进入了歌曲的意境当中,就会学习和领悟的非常快了。
在歌曲的教学当中,给学生设置出一种情形对于学生领悟和感受歌曲的魅力是有着很好的效果的。比如我们在教授一些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歌颂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等歌曲时,可以将优美的插图展现给学生观看,从延绵万里的长江,到奔腾壮观的黄河,从碧草蓝天的大草原,到小桥屋檐的绿江南,从宇宙间悬浮的卫星,到海底潜伏的潜水艇,用一幅幅生动优美的插图,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科技水平的日益进步,进而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和体会。
二、利用多媒体来展现音乐情境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音乐是十分有效,同时对学生来说是很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比如我们在教授优美、抒情类的歌曲时,可以播放着流动的幻灯片,通过幻灯片,学生们看到了广袤的原野,寂静的山谷,觅食的动物等,将音乐的意境完全的融合在幻灯片当中,如此一来学生们就能很好的理解歌曲,曲调掌握的非常快,课堂气氛一旦活跃起来,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又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去播放一些学生熟悉的革命歌曲和励志歌曲,利用一些影像资料,展现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革命历史。在多媒体展现的音乐情境中,学生就会很快的进入状态,更加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创造意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音乐的领悟力不够强,有些乐曲给学生们听上两三遍,学生们也难以领悟音乐传达的意境。比如在教授《伏尔加船夫曲》时,学生们体会不到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们的悲惨,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就在音乐教室中创造一个意境,通过一些历史资料,讲述我们老一辈革命家和俄国人民类似的往事,以及当年俄国人们所受到的磨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播放歌曲。这样一来,学生听着讲述,很容易就能进入到故事的意境当中,通过对于俄国人们的同情和他们所展现出不屈不饶的精神斗争,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激起很强的心理共鸣。所以说教师要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环境,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感受音乐的内涵和力量,这是对于音乐学习很有帮助和指导性的。每一首音乐都有它存在的背景,通过音乐的背景,老师和学生形成亲切的互动和情感交流,不但有益于音乐学习,对于课堂气氛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生动的意境设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让学生沉浸在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意境当中,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正处在最活跃和跳跃的状态,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期,我们通过音乐情境的创造和再现,让学生们迅速理解音乐,爱上音乐,这样他们不仅接受到了新的知识,同时身心也感受到了无比的愉悦和快乐。
创造场景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果仅仅是刻板,枯燥的教授音乐,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受到限制,比如在欣赏《船工号子》时,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创造这么一种场景:在四川境内长江流域广袤的江面上,有着一群正在劳动的船工们。孩子们听了音乐之后,就会感受到船工们面对险滩和惊涛骇浪时进行的搏斗和抵抗。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出适合的场景,用以和音乐相互配合,为学生理解和接受音乐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让学生在歌唱中赞美意境
当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当中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通过歌唱去表达意境,赞美意境。这种在内心真实情感下的歌唱可以说是最为动人心弦的。我们在创造音乐情境中,一样也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比如在教授一些成长类型的歌曲时,老师以过来人的身份回忆童年的趣事,成长的经历等。这么一来,学生们很容易被激起共鸣,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而活跃,我们在这样的气氛中歌唱,老师和学生都会沉浸在美好的音乐氛围当中,在歌唱中赞美意境,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感情和热爱。
总而言之,我们通过展开不同的情境教学,将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在这个过程之中充分地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关怀,在音乐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内涵,唤醒孩子们对于音乐的热情和喜爱。
参考文献: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就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活动设计而言,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情况及心理发展特点,由此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便学生接受音乐知识及音乐技巧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歌曲《小小老虎》的教学中,教师应事先示范性演唱歌曲《小小老虎》,然后再鼓励学生自愿演唱歌曲,注意认真聆听学生的演唱,及时给予表扬。如此一来,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可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二、及时评价
教师的及时评价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因此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练习评价或分层评价,注意时常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面面俱到,即评价的内容应该全面覆盖学生对音乐力度、速度、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及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参与态度、兴趣、情感反应及参与程度,其中音乐的参与程度包括参与过程的配合程度及参与的积极性等。就个人或集体而言,其评价奖励的常用方式包括小印章、小红旗、红五星、小红花等,此外教师亦可以采取他评、互评、自评等评价形式对学生进行定量评价或定性评价,由此充分体现出评价的及时性、差异性、激励性。
三、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曲的情感与内容。例如,鼓励学生自由学唱歌谱及学习或理解歌曲内容等。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彼此合作与相互交流,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唱出自己掌握的歌曲,此外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找出整首歌曲的难点及最美的部分。例如,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学习过程,教师有必要事先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学习歌词,然后再鼓励全体学生跟着录音带自行学唱歌曲,若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向同伴或老师寻求帮助。针对歌曲所涉及的重难点,教师有必要事先或中途进行示范性演唱或及时点拨,由此启发学生以最佳的声音及情绪演唱歌曲。
综上所述,合作交流的方式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旧知识的复习与新知识的获取以及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难点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把对歌曲与歌谱的学习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取歌曲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走向、节奏的跳跃舒缓,进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曲结合所表现出的艺术形象,以便从视觉、听觉、口语表达等方面实现自身音乐知识的全面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合作交流、及时评价及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皆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把音乐基本技能及基础知识的学习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逐步渗透到一起。此外,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始终结合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据现代行为科学研究表明,若未受到任何激励,那么人的潜能仅有20~30%能够被开发;若受到足够的激励,那么人的潜能约有80~90%能够被开发。总体而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限制应尽可能少,引导应尽可能多,即尽可能留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其中针对某些大胆表现自己想法的学生,应该及时给予评价与表扬,进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积极性,并最终实现小学音乐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晓.试论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方法的多样性[J].大舞台,2011(3).
在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辅助,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提升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此,多媒体教学方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必将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其进行实际教学应用时,仍然存在着很多概念上的偏差,所以本文就针对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的小学音乐教学,展开简单的教学分析和讨论。
一、小学音乐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一)多样性的教学素材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主要是打破了传统的单纯讲授模式,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可以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的影像、视频等内容,并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视觉及听觉的冲击,从而利用最为直观的方式来展现教师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有效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同时,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
(二)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
针对于音乐这种艺术类的学科,采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很难起到明显的效果。因为匮乏的语言,很难令学生对抽象的音符和乐感形成明显的感知,从而使学生出现厌学的消极情绪。而多媒体教学大量的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视频、音频播放等方式,可以最为直观的向学生们展现出生动形象的音乐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师生间的教学互动
想要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互动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传统的模式却将教师和学生牢牢的锁定在了自己的位置上,从而使得互动成为了机械化、模式化的问答。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却利可以用信息化技术来构建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以对唱、试唱等众多方式来进行有效的师生交流,最终实现最为优质的课堂教学。
二、小学音乐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影响
(一)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
小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其根本的学习动力还是来自于本能的好奇。而传统教学方式却大大的束缚了孩子们的天性,从而使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大大降低。对此,多媒体教学的图像、音频、视频等相关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手段的有效丰富
伴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开展,以前单一的教学手段完全被取代。原来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完全可以通过Flash来制作一些形象的小动画,从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中还有试唱、伴唱、独唱等功能,可以极大程度的锻炼学生们的音乐实际演唱能力,为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三)教学要求的有效实现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由此而引发了新课程改革活动的运行。而在新课程改革中,主要强调的就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即对学生审美意识及学习能力的强化培养。而多媒体教学通过形象的抽象化难点具体化,有效的实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四)教学活动的有效丰富
然而想要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实际应用水平,就需要大量的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们的音乐实践。可是在学生进行活动演唱时,作为必不可少的音乐伴奏,就必须依赖于强大的信息化多媒体技术来完成,因此其作为得以有效教学开展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是进行丰富课外活动的强大技术基础。
(五)教学情境的有效营造
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大量音频、视频、图片的应用,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异常的活跃,因此令整个课堂的互动显得水到渠成。而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就可以很轻松的根据现场环境来进行有效的情景构建,从而培养学生们的丰富创造力与想象力,是将学生提升为教学主体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小学音乐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虽然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拥有着大量的优势,然而由于使用的不当等原因,令其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开展出现了大量的不足,这对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十分不利。
(一)过渡形式化
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一种有效应用,因此其作为新兴教学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并没有完全被老师了解。所以导致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味的注重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美感,从而忽略了其本身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令整个课堂教学出现了巨大的偏差。这种现象的发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化应用,而没有对其进行概念上的深层挖掘。
(二)教学方向偏移
例如某校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针对《黄河大合唱》一歌的讲解,选用了大量的黄河地理资料与黄河历史资料,虽然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丰富,且不失幽默风趣,可是在其讲完这些“黄河历史”之后,整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从而令自己所要讲的内容没有讲出来,没有用的内容讲了一大篇,出现了严重的教学内容偏移现象。
(三)教学主体忽视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下,强烈要求素质教育的开展,并要求课堂教育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然而大量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虽然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根本上的概念还没有进行有效的转变,从而忽视了学生这一教学主置的确立。
(四)教师素质不足
最后就是教师本身素质的不足,无法有效的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驾驭,从而无法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了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效果提升的重大障碍。
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效果提升中,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其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很多教学观念和应用上的不足,有待于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全力改革,最终实现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实质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琨.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新课改背景下城乡基础音乐教育发展之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134-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教育理念的更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不断的深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简称《 新课标》)的修订后,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深化教育改革,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难度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效果提高了,构建了课堂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关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审美能力、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音乐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探讨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一、信息技术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是音乐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 是学生进行 “美的体验、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美的成长”乐园。以黑板、钢琴、录音机和书本为主要工具的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灌输式的死板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差。传统的教学内容局限、更新慢、知识老化。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也在音乐课堂中大大得到运用,使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得以改革成功,信息技术提供了大量最新的音乐资源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首先表现在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资源环境,形象而生动的音乐教学,情景而又直观地教学法,融视听、示范教学为一体,形象化了音乐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信息技术提供与音乐相关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引擎、相关网址等,扩大了视野。充分启动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求知欲望,感受体验音乐,这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符合音乐素质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其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如在欣赏《民歌拾萃》 这一单元时, 教师把知识设计成一个个有难有易的小问题,让学生自学,然后回答问题,让孩子们弥补在其他课堂中的遗憾[1]。
二、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利作用
传统音乐教学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求知需求。现代教学媒体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广泛地应用于音乐教学中,有多媒体投影仪、数字化教学、互动式个体化音乐软件、现代远程教学等。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新的教材都配备了精美的教学电脑光碟,为中小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形相互结合的教学途径。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查找感兴趣的相关资料, 使学生学习音乐由被动变主动,人机交互方式,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培养其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认识音乐的美,使抽象的音乐概念直观化, 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在学习《 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这首歌时,描绘小芹以洗衣服为由背着母亲到村口河边等小二黑归来的纯朴可爱的形象。通过信息技术平台使学生感知小芹在村外河边抒发的对二黑的痴情的场面,仿佛进入山清水秀的山乡村落, 其次是思念的回忆,使抽象的音乐作品形象化。创设具体的场景时,可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如歌曲《木兰从军》,该曲的故事创设的情景中身临其境的背景、独特的音乐风格,充分体验木兰从军的内心情感。信息技术能能展示和播放各种图像、声音,清晰地展示各种抽象的、深奥的音乐理论知识, 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准确把握歌曲形象的同时,深化对音乐的内在情感体验。
三、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提出的要求
音乐教师 的素质和能力对青少年音乐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 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还有不够的现象,信息技术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2]。在音乐教学中,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及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实现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信息技术的知识与中小学音乐课程所含知识联系、沟通。使歌曲、教学、文字说明、解说、背景、其它音乐作品等组合,音像同步、情景交融。机器、学生、教师很好地沟通。通过网络、实物投影仪,将教学歌曲、乐谱自如放大、形象展现在课堂中。信息技术让学生深切感受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创新信息文化生活,提高了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音乐课堂中, 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充实音乐教学内容, 并根据需要创设一定的音乐教学情境, 以便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索、信息交互自主学习等[3],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信息技术运用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整合,在有利于教学的同时,应注意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全过程,可适时应用。要和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根据音乐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并突破教学难点。创设教学情景,重点突出。音乐教师应在中小学《 音乐课程标准》 指引下, 遵循中小学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教育特点,勇敢大胆地去探索、创新、实践、 要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去追求,去不断完善,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五、结语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和主要阵地,创新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推动素质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进行音乐教学,从一些电视节目中得到最新的音乐信息和知识,获得音乐灵感。
【参考文献】
审美的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基本的教学理念,审美教育是通过教学内容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的基本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美,这种美包含了人性的美好、生活的美好以及奋斗的美好等等,把审美的学习贯穿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了审美教育的终身特性。审美情感不仅能丰富学生们的内心情感还能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文化素养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们的品德与品质。
(二)音乐审美的基本认识
我国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前进,所涉及的教学领域也不断的加深,很多地区的音乐教师对音乐有了新的教学认识。将音乐提升到了美育的教育中来,这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成果也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所在。音乐是集合了美的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双重理念,通过对学生美的培养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对学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未来世界的美好。音乐教育就是人类美好情感的教育,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切身的体验到音乐给自己带来的一种美的享受,每一个学生对音乐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方式,作为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理解,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教师在教育中处于一种引导的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能够给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二、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的误区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音乐训练比较重视,这样就忽视了学生在音乐审美方面和音乐情感方面的培养。由于教师水平的不同,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教师本身节奏感不强就会采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很多教师在基本节奏的展示过程中只是使用专业的术语进行教学,并没有给学生做好示范,这样学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特别是对于刚刚学习音乐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就更加的困难。
(二)学生学习态度比较被动
在音乐的学习中,很多学生由于对音乐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缺乏学习兴趣、对音乐的学习比较被动。由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失去,教师的教学对学生没有更多的意义可言,所以对于音乐审美的学习也就没有了体验和感受。只是被动的为了取得成绩而学习音乐。
三、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知识和方法的教学
(一)不同音乐作品的对比和唤起共鸣的引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形成比较鲜明的反差,这样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比较中体验出不同,帮助学生去更好的理解音乐所蕴含的人文感情和生活之美。音乐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就是音乐的一种审美的形式。在我们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授中,让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学生们就会联想到升国旗奏国歌的场面,引起自己内心对祖国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对一些歌曲进行思想感情的表达然后让学生去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音乐的美感,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这种美的存在。
(二)激发兴趣,产生审美联想
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主要有进行歌咏比赛、分小组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自编创作等等。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来,发挥自己的特长了解自己国家的音乐风格和特点,以此进行审美感受的提升。审美联想是指教师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对音乐中表达出来的美丽画面展开想象,并将这幅画面在自己的头脑中描绘出来,这样才能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三)音乐审美教育案例分析
很多老师疑问怎样在音乐作品中进行审美感觉的设计,而在进行湖南湘教版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新课标的理解,设计出合适的课程,例如对音乐课本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音乐曲目进行分析,包括歌曲的创作时间与创作背景等内容,随后我们让学生共同聆听这首歌,感受祖国山河以及祖国处于水深火热时祖国人民的反映,听过以后,让学生进行回答,这首歌对自己的启发,还有这首歌的演奏特点是什么?通过对这首歌的学习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怀。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继续演唱的方法反复的体会这首歌所蕴含的审美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教学的引导地位,学生是思考的主体,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找出教师问题的答案,从而才会真正的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引言
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展现音乐魅力的课程,更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细心感受音乐之美,所以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大多自制能力不强,所以,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小动作较多等问题,影响到音乐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所以,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中学习。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音乐教学需要的硬件缺失许多小学对音乐课的设计不合理,过于关注数学、语文等课程的建设,音乐课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有的小学一个音乐教师教三、四个班级,从而造成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学到的音乐知识少之又少。甚至还有的小学没有正规师范院校或者音乐专业的教师,由其他教师临时代替,这些教师没有音乐教学经验,不懂音乐的乐理和技巧,在音乐课堂上只教学生唱固定的几首歌或者上自习。同时,由于一些小学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音乐教学设施设备不齐全,缺乏专业的音响设备及音乐教室,音乐课只能在班级教室里上,学校没有钢琴或者用于教学的乐器,音乐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对音乐教材的利用率低,删减内容不科学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许多学校对音乐教材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音乐教材都是循环使用的,即上一年级的学生使用后的教材留给下一年级的学生,甚至还有的小学是几个小学生共用一本音乐教材,给音乐教师讲课带来影响。还存在一些小学音乐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删减音乐教材中的内容,自己认为有用的知识就着重讲,自己认为没用的知识就避开不讲,这样给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带来阻碍。
(三)教学内容枯燥单一,无法激发学习兴趣音乐教师教学内容没有依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手段简单无趣,通常都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严重限制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系统性。音乐教师认为如果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得较难则不利于小学生理解,所以教学往往缺乏创新,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使小学生有创新的见解,也不会得到教师的支持与帮助,长此以往使得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逐步增加音乐设施,提高对音乐教育的师资投入小学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师对小学进行唱歌、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以及欣赏等的教育。因此,学校和教师都要提高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把音乐教育放在与其他学科相同的位置上。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加大音乐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对现有音乐设施的利用率,营造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全新的小学音乐课堂。同时,学校在音乐教师的配备上必须严格把关,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避免其他教师代课现象的发生。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音乐教师认识到自身的水平,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改善教学方法。
(二)灵活应用小学音乐教材,注重音乐教育的生活化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以教材为依据,因地制宜地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材是对音乐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等,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具有促进作用。音乐教师必须做到灵活运用音乐教材,不能孤立教材内容,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有用因素,要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本地音乐和特色音乐等,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同时,音乐是一门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加强生活化教学,找到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符合的教学内容,精心营造生活化的生活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学更有利于小学生发挥特长,积极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三)恰当采用直观教学,结合经验欣赏音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仅仅用听觉是不够的,还必须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如借用影视画面的感觉,发挥听觉与视觉的联觉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音乐。同时在欣赏教学时还要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唱歌、演奏、律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当中。
(四)适当的讲解和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逻辑思维主要表现在对作品的理解认识与分析方面,它不仅包括音乐内容在通过形象思维感受后的理性定位,而且要从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一直以来教师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都只是讲解某一部作品反映了什么,并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去欣赏音乐,所以老师的讲解要力求精练、生动,多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表达,并注意讲解的时机,多采用简要提示后倾听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经过讨论、思考、探索后教师做出必要的讲解和提示。
(五)精心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善,还要在教学观念上做出及时的调整,摒弃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引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元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能够教会小学生唱歌,还能够让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和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尽量给小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和展示的机会,让小学生可以在音乐课上尽情地发挥,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优化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变音乐教学现状的重要手段。要想使有效教学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就需要学校不断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力度,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需要音乐教师负起责任,提高教学水平,发挥引导作用,把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转变为多元化的课堂形式。同时还要增强对音乐的宣传,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让小学音乐教学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