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22: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对民政工作的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TV6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158-02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理念不断深入,相关政策也不断推行,在这一形势下我国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移民安置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实现移民安置工作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稳步进展。
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要做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需要当地政府、工程设计单位、工程施工单位及建立单位的共同努力。现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移民安置相关政策法律及标准不统一
在我国移民安置相关政策法律中并没有针对征地补偿补助制定统一的相关法规与规范,甚至有的是同一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但由于在不同地区省份,其补偿标准也不一样,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征地补偿的公平性,易导致移民形成攀比心理,严重制约了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开展不够合理
导致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前期工作不合理的原因可以从四个方面来阐述,首先,从政府角度出发,我国部分地区政府对移民安置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尚未出台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从而导致水电企业在移民安置前期工作中无法可依,影响了移民安置前期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从设计单位角度出发,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规模较大的系统工程,其移民安置工作也较为繁琐,设计单位没有针对移民安置问题做出合理规范,造成了移民安置工作的混乱景象;再者,从水电施工企业角度出发,我国还有一部分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移民安置前期工作中存在重工程,轻移民的状况,为了尽早地获取核准项目,就会尽可能的压缩移民计划设计以及安置周期,严重忽略了该地区移民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最后,从监理单位角度出发,监理单位本应对移民安置工作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但就目前移民安置工作的开展现状而言,监理单位并没有发挥其职责作用,工作流于形式化,部分监理人员缺乏责任感。
1.3 移民安置工作实施组织管理不够完善
移民安置工作不仅仅是水利水电工程企业的责任,还需要各级政府及项目业主之间的相互配合,各级政府、项目业主及工程企业在移民安置工作中常出现一些不合理因素,比如职责分工不明及角色错位等现象,没有真正贯彻落实移民安置管理工作,对移民安置工作缺乏一定的重视性,且移民安置管理制度不具有权威性,从而致使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移民安置工作实施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1.4 移民安稳致富存在较大的难度
在移民安置工作中部分移民由于自身没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就业过程中门路较窄,面临社会生产资料贫乏等状况,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严重损坏了移民的切身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移民情绪不稳,影响社会生活的和谐稳定,制约移民安稳致富的目标与实施脚步。另外,在移民安置工作中需要足够的基础设置及配套设施,然而一些水利水电工程企业为了降低安置移民的资金投入,购置基础设施较少,根本无法满足移民安置工作中的需求,影响了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2 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的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水利水电工程企业要想工程建设稳步开展,就要正确对待移民安置工作及工作中的问题。上述已经全面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有效开展,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2.1 统一相关政策法律标准,构建高效的工作机制
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及强制性,因此要保证移民安置工作的有效开展,相关政府就要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实际移民安置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统一性与合理性。在移民安置工作中仅靠水利水电工程企业一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国政府及工程项目业主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除此之外,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应针对移民安置工作建立高效工作机制,对其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明确分工,不仅要妥善安置移民,同时还要为移民创造一定的致富条件,确保移民以后的生活质量。
2.2 严格遵循先移民后建设的工作理念,保证移民安置
工作的顺利推进
做好移民安置工作是顺利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前提条件,两者有着互为连带的关系,移民安置工作开展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开展,因此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移民安置工作中应严格遵循先移民后建设的工作理念,明确合理开展移民安置工作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推进。那么要从根本上解决移民安置中存在的问题,使移民安置工作合理开展,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特点及用地顺序,确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范围的移民搬迁顺序,并准确拟定移民安置工作所需要的周期。另一方面应制定移民安置实施计划,从而使移民安置工作有序开展。
2.3 建立综合移民安置体系
合理安置移民是确保社会生活稳定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移民安置工作中包含了诸多工作内容,工程企业应建立综合移民安置体系,打破传统移民安置方式,在移民安置工作中应遵循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原则,认真听取移民本身的意见,采取复合安置、农业及非农业安置等多种方式,确保移民后期生活的稳定,从安置、就业及保障三方面入手,全面维护移民的利益。
2.4 建立移民安置的长效机制
移民安置工作需要合理的实施计划与严谨的管理制度,因为其中牵涉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移民居住、移民就业等多种问题,因此政府、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商讨建立完善的移民安置长效机制,将移民安稳致富作为移民安置工作的重要任务,结合建设地区的实际情况,确保移民安置的合理性,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推进。
3 结 语
移民安置效果如何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紧密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为了避免移民安置工作给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政府应对移民安置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水电企业积极面对移民安置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在移民安置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与规范移民安置,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
从*年至今,乡镇民政工作站建设一直是我局考核乡镇民政工作的一个重点。建设乡镇民政工作站的关键在于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从考评情况看,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把民政工作站建设和民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给予足够重视。一是积极提供用房,大力支持建站。做的特别好的有圪台、界头庙乡和石堡镇。圪台和界头庙乡民政工作站均有4间办公用房,全部粉刷一新,新配了办公设施,制度全部喷汇上墙;圪台、界头庙乡民政工作站救灾库房救灾物资种类齐全、摆放整齐,堪为其他乡镇救灾库房的典范。石堡镇民政工作站虽然只有2间办公室,但2名专干全为专职,且分工明确,站内制度健全、档案完善。二是经常研究民政工作,对重要业务,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能亲自部署、协调和督促,使各项业务都遥遥领先。如社会救助资金发放方面,大部分乡镇都能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成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各村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救助款物发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主管领导兼任,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开展工作。做的好的有石堡镇民政工作站、范家卓子乡民政工作站和白马滩镇民政工作站。如白马滩民政镇,每一笔救灾救济资金的支出,都实行“双挂”,即,救济对象的申请不仅有村主任和乡镇长的签字,还必须有村支书和镇党委书记的签字,严格的把关,避免了款物发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救灾救济款物真正发给了最困难和最需要的困难群众。在乡镇敬老院建设中,范家卓子、圪台乡主要领导能积极与局里联系沟通,商定选址、建设规模、建设资金及选用工队事宜,并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协调处理问题,确保了主体工程的全面完工。
(二)各项救助资金发放到位,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在考评中,经走访群众和到乡镇财政所结算站对帐,我们了解到,*年,我局下拨乡镇的各项民政事业费,除个别乡镇救灾救济款有一定结余外,其余如农村低保金、五保供养金、优待抚恤款和各类增发资金基本全部按政策、按标准于*年春节前足额发放到位。在救助对象的确定中,大部分乡镇能严格按照《陕西省救灾款物发放暂行办法》的规定按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合理确定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群众满意度较高。去冬今春没有出现冻、饿现象,局机关亦没有接到群众因救助不到位、救助不公引发的上访。
(三)大部分民政干部工作扎实,作风良好,群众满意度高。
在考评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基层民政专干工作扎实细致,对民政工作尽心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各类民政对象底子清、情况明。如界头庙乡、柏峪乡、红石崖乡、石堡镇、范家卓子乡民政专干,对辖区民政对象耳熟能详,只要你提出一个名字,基本能说出住哪个村,家里经济状况,是否需要救助,应给予什么样的救助标准等。这与他们长期在所在乡镇工作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工作的有心人,能切实将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记挂在心头。他们中的有些人,虽然已不再年轻,但能坚持经常上山进川,为合理确定救助对象、为服务行动不便民政对象长期风尘仆仆奔走于山间小道上,即摸清了下情,也被民政对象所熟悉,受到民政对象的普遍好评。二是各类档案资料健全完善规范,实现微机化管理。这主要反映在石堡镇、界头庙、柏峪、范家卓子、红石崖几个乡镇,各类民政档案资料齐全,分类明确,签名、印章清晰,并且几乎全部录入微机,做到了有书面台帐就有微机台帐。除此,石堡镇的村务公开基本做到了期期有会议记录,有据可查;柏峪乡将五保户、优抚对象的照片及基本情况全部张贴上墙,使人一目了然,并做到了纸张档案分类归档,一类一档。这些乡镇的民政干事大部分已人到中年,学习和使用微机有一定难度,能将各类台帐录入微机,十分难能可贵,体现出他们较强的敬业精神。三是能积极为民政对象搞好服务,使民政工作站切实发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表现在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中。经了解,在*年县纠风办开展的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中,大部分民政工作站都采取了一些便民措施。如石堡镇民政工作站开展了定点现场办公活动;范家卓子、界头庙乡民政工作站开展了上门发放救助金、优抚金活动;白马滩民政工作站开展了“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活动等,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反响。经过扎实创建,乡镇民政工作站在基层各站所人民满意度总排名中,取得了总评第二的好成绩。表现在对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众的关怀方面。如界头庙乡、范家卓子乡、红石崖乡等民政工作站,春节前几乎对所有优抚对象进行了走访慰问,对低保边缘户和低收入家庭全部实施了临时专项救助,既确保了他们安全过冬,高兴过年,同时也增强了对民政部门的感情。
二、存在问题
在对各乡镇民政工作站的考评中,我们发现,各乡镇民政工作还存在以下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急需进一步改进。
(一)部分乡镇民政工作站建设亟待大力加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专干不专现象严重。原有民政专干普遍有包村下乡任务。全县10个乡镇,除石堡镇民政工作站2个民政专干为专职外,其余9个乡镇民政专干均有包村下乡任务,有的所包村组离乡镇政府还非常远。而部分新招的民政专干有个别还因各种原因不能到位,大部分还将会有包村下乡任务。二是个别乡镇民政工作站无固定办公场所。使得民政站牌子、规章制度牌、门牌无法固定上墙,建设流于形式,与建站前没有区别。全县10个乡镇中,目前还有3个乡镇民政工作站无固定办公场所,临时凑合。三是所配微机无法正常投入使用。目前,还有1个乡镇的微机没有放置到位,4个乡镇的微机没有投入使用或几乎没有发挥作用。四是个别民政工作站工作出现断层,不能正常衔接。个别乡镇在不与民政局沟通的情况下,私自随意将民政工作人员调整,致使部分民政工作无法开展,上级政策无法落实到位,截止目前还没有将应在*年春节前为部分民政对象增发的生活补助发放到位。
(二)部分乡镇社会救助资金的发放急需规范。在考评中,我们发现,部分乡镇社会救助资金的发放需要规范。一是个别乡镇在发放救灾救济款物中,不能严格按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所规定的程序进行,特别是公示工作不够到位,群众对各类救助款物的数量、来源和去向十分模糊,有怨言;二是发放救灾救济款物中,有代领现象,几张救济单一个笔体;三是有滞留救灾救济款现象,个别乡镇去年民政局下拨的救灾救济金目前还大量积压,没有发挥救助作用,瓦子街镇*年救灾救济款物只发了3200元,帐面积压5万余元;四是低保证、五保供养证等填写不详,没有加盖乡镇章子。六是部分乡镇在确定农村低保对象时不能严格按照政策保证救助重点,有平均主义思想。
(三)部分民政工作站帐务管理混乱,有的长期不作帐,有的现金和帐面不符,自从各种帐务交到乡财政所结算站后再不到局里报帐,使局里无法及时掌握乡镇各项民政事业费的支出使用情况。
(四)民政政策法规宣传有待加强。通过考评,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乡镇不重视民政政策法规的宣传,使得辖区群众对民政政策法规和申请各类救助的程序知晓率相当低。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经征集考核组意见,提出以下四点对策和建议:
第一,加强沟通,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切实加强基层民政基础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与乡镇党委、政府的沟通,积极争取对民政工作和民政工作站建设更大理解和支持,确保去年县委、县政府从20*年以前毕业的大中专生中为10个乡镇民政工作站各招录一名民政专干后,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民政专干真正专起来,不再包村下乡,切实达到建站的目的,确保当前基层各项民政工作高效开展。二是加强对新分民政专干的业务培训,切实发挥他们文化程度和工作热情高,微机操作能力强的优势,有效提升基层民政工作站的服务能力,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三是建立健全乡村民政工作网络,真正将农村中有威信、办事公道、为人正直的村民选配到村级民政联络员的位置上来,切实发挥其上传下达作用,确保基层各项工作正常高效运转。四是充分发挥民政局配备电脑、摩托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作用。
第二,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各项制度的公开、公正、公平。对所有救助对象,都要按照“三公布”、“四监督”发放管理程序进行张榜公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
第三,通过半年组织一次检查,及时督促,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确保各类资料档案齐全准确、填写规范,印章齐全清晰,努力做到凡有书面台帐的都有电子台帐。
第四,落实好财务内审制度,加强报帐制度建设,制定出详细的报帐办法,明确和规范报帐内容,坚持民政工作站每季度给局机关报一次报表。
社区的民政工作主要承担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管理等多项社会行政事务,业务面广量大,且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做好社区民政工作对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社区的民政工作主要包含城市低保、五保、慈善捐赠、优抚优待、孤老残弱、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养老院等诸多方面。近年来,河滩社区民政工作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基层民政工作仍存在着基础条件差、资金短缺等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滩社区辖区总面积66平方千米,总户数10493户,总人口32521人。社区共有城市低保对象479户,五保户89户,优抚对象270人。今年来,对54户看病难的困难群众给予了医疗救助。对辖区残疾人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以下简称“残疾人两项补贴”),今年来,对辖区100余名残疾人给予了两项补贴。社区有分管民政工作人员三名,都为全职。河滩社区民政工作基本上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二、工作开展情况
河滩社区民政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增强“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意识,真正做到了“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近年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低保、五保、慈善捐赠、优抚优待、孤老残弱、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养老院等,特别是当前正在深入落实的农村低保工作,民政部门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为维护地方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河滩社区的低保工作取得了尤为瞩目的成果,具体情况如下:
今年以来,河滩社区根据有关城乡低保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完善了工作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严格贯彻有关低保工作的文件精神,以操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结果公平话为目标,做到了对象认定准确、操作程序规范、动态管理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实现了“阳光低保”、“公平低保”的目标。
一是对审批确定的低保对象及时上报街道、区级民政部门,并要求在各村委公示栏内进行张榜公示,及时发放低保证;对审批未通过的,及时告知申请人或其人原因。
二是加强档案管理,完善了城乡低保对象纸质和电子档案,做到一户一档,确保申请审批材料齐全。进一步推动了低保信息化建设,以及城乡低保信息网络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三是加强动态管理。按规定定期对城乡低保家庭的发生变化情况和人员增减等情况进行复核,及时办理增发、减发和停发低保金手续,对超出保障标准的低保家庭及时予以清退。
四是在村(居)设置低保公示栏,对辖区的低保政策、审批条件、审批流程以及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基本信息予以长期公示。加大低保政策宣传力度,向社会公布经办科室、投诉电话,设置投诉箱,采取多种形式推进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社区民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政工作越来越加重视,随着民政部门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工作量不断加大,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是基层民政部门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践中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基层民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显现出来。一是民政工作领域逐步拓宽、任务加大,而民政人员相对较少,给工作造成巨大压力。就河滩社区而言,社区所辖人口32521人,而民政人员仅有3名,容易造成精力不够的问题。二是基层民政经费严重不足。近年来,上级拨付地方民政部门的专项资金数目甚大,低保、五保、优抚对象、救灾救济资金的发放、下乡调研、各种表册印制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但基层民政工作经费异常紧缺。三是民政对象需求呈不断扩增之势,给民政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加快,民政工作对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诉求交织,给民政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矛盾。
四、对加强社区民政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改善社区民政办的办公条件,以提高基层民政工作的办事效率。一方面,整合社区民政现有资源,分类管理和营运。另一方面,加大投入,配备相对统一的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和应急装备,逐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是增加人员配备,提高民政工作的服务质量。由于民政工作政策性强和业务性强,对民政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要求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民政干部数量和稳定的民政干部队伍,解决好有人干事的问题,充实力量,稳定队伍。让民政干部有阵地、有职有权,以增强民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民政工作人员有更多的经理干好本职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三是加大对社区民政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基层民政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我国的民政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对老百姓的服务领域越来越宽,这就要求民政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大对社区民政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民政干部的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使他们具备应有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着力建设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基层民政队伍,是做好社区民政工作的重要条件。
四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逐步理顺管理体制。要提高财政支出比例。民政工作做得好不好,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落实得好不好,关键靠资金投入,这是民政工作的基础。因此,对民政资金的投入,要建立民政资金自然增长机制。参考文献:
[1]杨正勤.乡镇民政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民政,2004(12).[2]刘朝晖,魏国辰.乡镇民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政,2006(8).
(一)专职民政助理员配置不足,兼职情况比较突出。
一是民政办人员力量不足。全县现有人口49.1万,目前22个乡镇有民政助理员53人,其中:属专职的仅33名、兼职的20名;男性32人、女性21人;公务员有20人、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4人、事业编制27人、临时人员2人。在22个乡镇当中,只有1名助理员的乡镇有3个,分别是茶地、珊瑚、太拔;有2名助理员的乡镇有13个;有3名及以上助理员的乡镇有6个。二是兼职情况比较突出。民政助理员极大部分助理员都兼职乡镇残联等工作,并同时负责包村(居)等中心工作。专职民政干部缺口较大,个别乡镇民政助理员配备与人口规模不相称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民政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出现“四偏”现象。
一是年龄偏大。由于长期以来对民政工作的职能、任务认识上存在误区,极大部分乡镇在配备民政助理员时,把那些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充实到了民政工作岗位。在目前在现有民政办工作人员53人中,30周岁以下的4名,占7.6%;30-40周岁的15名,占28.3%;40周岁以上34名,占64.1%。最大的已达58周岁。二是学历层次偏低。在民政助理员队伍中,工作前学历为中专以上的28人,占52.8%;工作前学历为大专以上的只有4人,仅占7.5%。部分干部经过党校、电大、网络教育后,目前初中及以下学历的7人,中专(含高中)学历的24人,大专学历的16人,大学本科学历的6人。三是新手偏多。民政助理员队伍不够稳定。工作时间长的均为一些年纪大的同志,调整岗位比较频繁,从事民政工作1年以内的有10名(其中4名刚上任民政办主任),2—3年的有7名,5年以上的有26名,最长时间23年。新接触民政的同志由于民政工作量大、业务性强,一时难于适应。四是民政院校或民政管理专业毕业的人员比例偏低。目前全县22个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中,仅有1人毕业于省民政学校,占总人数的1.9%,与当前民政工作要求的社会工作者比例相差较大。
(三)民政干部队伍的素质与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
一是部分干部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工作思路和方法陈旧,习惯于老一套的思路和方法,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研究和思考。对民政的地位、职能和任务停留在以前狭义的认识上,适应并融入现代民政反应比较缓慢。特别是随着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难于适应用现代手段做好民政工作,30%以上的助理员由于各种原因还不会操作使用电脑,60%以上的助理员不会网上办事,大部分乡镇民政干部无法较熟练使用电脑办公。二是少数干部工作责任性不够强,主动性不够。“上为国家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宗旨和爱岗敬业精神不够牢固,个别不安心本职工作,怕繁、怕难、怕苦的情绪时有流露,作风不扎实,造成工作质量的不稳定。三是少数干部由于年龄、自身学习、身体状况等因素,加上大部分民政助理员没有参加系统的民政业务培训,对民政有关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缺乏钻研,掌握了解不深;面对面广、量大、实打实的民政工作,无法经常性入村入户了解实情,在及时完成任务方面有些力不从心,难于胜任其工作。
(四)乡镇民政办办公环境普遍较差,与民政对象的需求相差较大。
1、乡镇民政办办公场所情况。据调查,全县有17个乡镇民政办的办公室属于独立办公室,有5个乡镇民政办的办公室属于非独立办公室。大部分乡镇民政办没有救灾物资仓库。只有8个乡镇民政办的办公室所处房屋建于2000年以后,部分乡镇民政办还在70年代建成的破旧简陋房屋办公。大部分乡镇只有1间办公室,且只有20-30平方米,最小的只有10平方米。办公场所普遍偏窄,不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要求。
2、乡镇民政办办公设备方面。(1)2006年县民政局为乡镇民政办配备的电脑、打印机和数码相机使用情况:①目前电脑可正常使用的有18个乡镇,不能正常使用的有4个乡镇(其中被乡镇政府挪作其他部门使用的有2个乡镇,分别是步云、泮境)。此外,有7个乡镇的计算机不能上互联网。②打印机可正常使用的有13个乡镇,不能正常使用的有9个乡镇(其中被乡镇政府挪作其他部门使用的有2个乡镇,分别是步云、泮境)。③数码相机可正常使用的有10个乡镇民政办,不能正常使用的有12个乡镇(其中有1个乡镇的数码相机被盗)。(2)配备复印机、传真机、电话、空调、风扇、交通工具情况:22个乡镇均未配备复印机、传真机。已配备电话的有8个乡镇。只有1个乡镇安装有空调。有9个乡镇有电风扇。所有22个乡镇均未配备交通工具。(4)配备办公桌椅、档案橱情况:办公桌椅不但很不规范、整齐和统一,而且数量偏少,其中办公桌椅2003年以后购买的有6个乡镇,大部分乡镇是90年代甚至是70年代购买的。档案橱大部分是70、80年代购买的,不但数量偏少、陈旧简陋,且大部分是木质档案橱,只有3个乡镇是铁质档案橱,与当前民政工作的档案、文件量极不适应。
3、乡镇民政办制度上墙情况。有7个乡镇没有做到制度上墙。有上墙的乡镇,除才溪镇外,其他绝大多数乡镇只简单张贴工作职责、没有办事程序,且不少还是80、90年代上墙的制度,既不整齐,又不规范,影响办公场所环境美观。
二、加强乡镇民政办规范化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目前我县乡镇民政办规范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配足配强专职民政助理员队伍,逐步建立村级民政协理员制度。各乡镇根据人口规模和民政对象数量,配置3—5名专职民政助理员,建议按照人口数在2万人以下的乡(镇)配备专职民政干部2人以上,人口在2—5万的乡(镇)配备专职民政干部3人以上,兼职民政干部1人以上。人口超过5万以上的乡(镇)配备专职民政干部3人以上,兼职民政干部2人以上。每个乡镇民政助理员至少有1—2名具备国家公务员身份,其他民政助理员应由全额拨款事业性质人员担任(为正式编制人员),在工资、奖金、福利和提拨任用等方面与乡(镇)其它相同身份的干部职工同等待遇。民政办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要配齐专职人员,减少兼职。各乡镇要按照上述条件及时对本乡镇民政助理员进行调整,民政办主任调整时应报县民政局审核同意。今后,民政行政管理专业的大专以上毕业生,要优先招聘到乡镇民政办工作。各乡镇要充分考虑到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直接面对群众、政策法规知识和工作经验要求较高的实际情况,要选派热爱民政事业、政治业务素质好、热心为群众服务、具有较强业务工作能力的同志担任民政办主任。民政工作人员中,至少有1人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备大专以上文化,会熟练使用和操作计算机,以适应信息化、规范化的要求。民政助理员按规定要求配备到位后,要保持适当稳定,除提拔重用外,至少在3年内无特殊原因不作工作上的变动,以保证干部的稳定和业务的连续性。同时,探索建立村级民政协理员制度,延伸民政工作的着落点,提升基层民政办事效率,积极争取参照福建省现有“六大员”制度,由县级财政对村级民政协理员给予适当补助或列入财政转移支付范围。
(二)改善办公条件,确保工作经费。一是落实场所。乡镇要积极为民政办提供不少于面积4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主要满足办公、群众接待、档案资料存放的需要)。,并切实保障好乡镇民政办的工作经费。救灾物资储备仓库1间以上,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二是配备设施。为了保障民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地为广大民政对象服务,适应工作规范化、信息化、高效化的要求,乡镇民政办应统一完善配齐和更新计算机、民政信息网络、电话、传真机、打印机、数码照相机、空调、铁制档案橱等办公必要设备,办公家具,要有一套接待群众来访或办理事务方便群众就座的沙发及其他用具,以全面适应群众办事需求、民政工作信息化办公及档案管理的要求。鉴于基层民政工作经常走村入户的特殊性,建议各乡镇为民政办配备1辆摩托车。规范化建设一次性投入由县、乡镇财政按按1:1比例统一分担解决。
(三)建立健全民政工作制度。按照政务公开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有关要求,以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社会监督为出发点,应根据乡镇民政办主要职能,制定各项规范化制度,民政办工作职责、民政业务操作流程图、各项制度必须上墙,统一制作后上墙公布。同时设立意见箱,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公布县民政局监督举报电话、聘请的行风监督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同时,对现有的民政办规章制度、各项业务工作的操作流程、表格资料和办理时限进一步完善,尽早制作成《民政办工作手册》,通过在上杭民政网站上公布和印制成手写本,使广大基层民政干部言有遵循,行有规矩,工作更加准确规范,确保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
(四)搞好业务培训工作,逐步完善准入机制。一是要倡导建立学习型民政队伍,科学制定民政业务培训规划。除积极推荐乡镇民政干部参加省市民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县民政局要建立民政助理员定期培训制度和新上任民政助理员业务培训制度,每年举办一次新业务培训班,时间不少于3天。通过开展系统业务培训,使民政助理员及时掌握民政相关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二是逐步实行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每年分别组织乡镇民政助理员进行业务考试,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同时组织乡镇民政助理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称职称考试,改善非国家公务员编制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逐步收集整理和完善抚恤定补对象、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大病医疗救助对象、五保对象、水库移民、老村干和灾后救济对象、老龄工作对象等各类民政工作对象的资料,做到档案齐全,登记造册,情况清楚,建立完善规范、实用的民政工作电子台帐。
二、县民政工作信息化情况
目前,县民政局承担着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基层政权、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社团管理、婚姻登记管理、殡葬管理、救助管理、城乡社区建设等工作职能。局机关设办公室、财务股、社会救助股、婚姻登记处、优抚安置股、社会福利股、救灾股、社会事务股、基层政权股、募委办等股室,下属老龄办、地名办、烈士馆、福利院、救助站、慈善会和19个乡镇民政所、28所乡镇敬老院。现有在职职工47人,其中局机关工作人员23人,下属事业单位人员24。全县乡镇民政所有工作人员36人,敬老院工作人员56人。一直以来,我局致力于加强民政信息化建设,但由于专业人员和资金缺乏,目前我县民政信息化工作相对滞后,民政工作只实现了最低层次的网上文件传输和排版打印,民政信息化建设明显成了我县民政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硬件情况:目前,县民政局共有电脑33台,打印设备11台,各业务股室均配备了1-3台电脑(仅2012年民政局购置办公电脑8台,一体打印机2台),使用路由器共享2条宽带网络;19个乡镇民政所有工作电脑19台,打印设备19台,均开通了宽带网络,县还建立了县乡文件加密网,文件传输通过县乡加密网进行。各社区、村硬件设施状况相差较大,除个别外,有的没有微型计算机,有的不具备连接网络条件,硬件环境还不健全。敬老院普遍没有电脑。县民政局及基层民政所也无专项的信息化工作经费和人员。
(二)软件情况:局机关各股室办公软件婚姻登记、救灾、儿童福利、流浪乞讨救助、收养登记、民间组织管理以及综合统计等使用的是部委下发的办公软件,低保、五保、优抚使用的是省厅下发的软件。其中优抚信息管理系统、综合统计分析系统、民间组织管理系统属单机版,省社会救助业务系统、省婚姻登记管理系统、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收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儿童福利信息系统、殡葬管理信息系统是网络版。居民家庭收入核对平台尚未建立。
(三)人员情况:目前,县民政局全体工作人员学历构成为:大学本科学历5人,大学专科学历15人,高中(含中专)及以下学历27人。全局无计算机专业人员,也无专门的网络维护人员。各业务股室及民政所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较为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民政业务软件,有的则不能熟练进行操作。
(四)县及上级民政部门无固定的相关经费投入。
三、问题和建议:
县民政信息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费紧缺,缺乏专业人才。鉴于民政信息化工作事关民利、事关政府形象、也事关县民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推进县民政信息化工作。
(一)强化领导,落实保障资金。虽然县民政局致力于加强信息化建设,但由于资金缺乏,还存在很多困难。一是在硬件方面。目前计算机在民政系统中仅配备到各股室和乡镇民政所,由数名工作人员共用,未能做到人手一台。敬老院目前没有配备计算机。为达到民政信息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标准,需努力争取资金,增加硬件设施,为做好民政信息化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在软件方面。民政部门相比其他部门,业务多,任务重,内部业务交叉少,业务软件开发工作量大。要将全部民政工作全部网络,还需积极争取省、市和县委县政府从政策到资金上的全力的支持。
一、州基层民政系统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运行基本情况
民政机构设置情况为社会事全州共8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其中男性120人,占55%女性98人,占45%从年龄层次上看,30岁以下的11人,占5%31岁至35岁的17人,占7.8%;36岁至40岁的29人,占13.3%;41岁至50岁的113人,务办公室78个,占88.6%独立的民政办公室10个,占11.4%乡镇街道办事处民政办行政编制数151专职民政工作人员218人。占51.8%;50岁以上的48人,占22%从学历层次上看,高中(中专)61人,占28%大专136人,占62.4%本科21人,占9.6%兼职民政工作者17人。长期以来,州民政工作者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扎根基层,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履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救灾减灾、优抚安置、基层政权建设和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慈善事业等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职能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个别地方领导对民政工作认识不足
部分乡镇民政机构人员编制不到位。全州88个乡镇街道办
民政机构平均编制配备数为1.7实际平均配备2.5名专职民政干部,事处。个别县市在每个乡镇仅仅配备了1名民政专职干部,人手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政事业的发展。部分乡镇安排的民政工作人员年龄老化,有的长期兼职其他工作,精力分散。部分乡镇民政干部队伍不稳定,由于基层民政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业务性,人员更换频繁使得新上任的民政干部对民政法律、政策、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影响了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二)紧张的人员编制配备已不适应新时期民政工作要求
机构体制的调整使机构设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原属单独履行职能职责的乡镇民政办与综合治理、残联、计生、劳动保障、慈善组织等办公室进行了合并,全州8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独立的民政办公室仅10个,1机构设置与民政工作职责不完全适应。乡镇机构改革后。占11.4%绝大多数都归口于社会事务办公室,业务庞杂,实质上乡镇民政机构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而新时期的民政工作围绕着解决民生、落实民权和维护民利三大主题,领域不断拓宽,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肩负着社会保障、基层政权建设、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领域的重要职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和维护公平正义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每项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事关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及社会进步,事关党和政府的威望和形象。社会事务办公室不能涵盖民政办的全部职能,也不能全面履行民政办的全部职责。
全州乡镇专职民政工作人员218人,2乡镇民政干部人员配备与民政工作任务不对等。从调研数据来看。兼职民政工作人员17人,构成了州基层民政工作全部队伍。州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全州总人口390万。目前,全州共有城市低保对象55877人,农村低保对象20万人,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对象18万多人,各类重点优抚对象16514人,城市和农村低保边缘困难群众还有数十万,常年因灾造成需救济的灾民也在50万人次左右,基层民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州属山区,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众多的灾民、特困户以及优抚、伤残、鳏寡孤独等特殊困难群体需要得到及时的救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各项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民政工作担负着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基层政权建设、优待抚恤、双拥、收养、医疗救助、行政区划地名管理、民间组织登记管理等多项民政工作。基层民政干部因人少事多,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这些都影响了民政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三)民政干部年龄老化。
40岁以上的民政干部占73%大专以下学历的还占据一定比例,州民政工作者年龄呈老化趋势。总体上看年龄结构偏大。本科学历的不足10%整体素质不高导致一些民政干部在解释政策和执行政策上水平低下。如低保工作,村支部书记“一个人说了算”现象还存在人情保”懒汉保”等现象在个别地方突出,引起了村民上访,形成了不稳定因素。同时,基层民政干部学习新知识、适应新形势下的新业务、探索新的工作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办公自动化、档案资料电子化迫在眉睫,要求基层民政干部必须熟悉微机操作,能及时准确录入、传送各种信息资料,适应办公自动化,实现资源共享。但目前,基层民政干部年龄普遍偏大,且有不少都是职函授学历,拥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更是少数,由于忙于日常事务等客观原因,组织民政助理员集中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因此,许多老民政助理员的业务素质和新时期民政工作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四)基层民政机构工作条件和办公设施与民政工作要求不适应
办公设施陈旧老化,州乡镇民政机构大部分工作条件十分简陋。狭小的办公室里两个人拥挤办公,要完成五大方面一百多项业务工作,接待民政对象和办理工作业务比较混乱,直接影响了民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乡镇民政干部身处抗灾救灾第一线,责任重大,要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核查灾情;低保工作中,乡镇民政干部要建立各村及城镇低保对象档案,要如实掌握第一手资料,按照低保对象动态管理的要求,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入户核查工作;要组织开展社区和村委会的选举工作等等,工作任务十分烦琐,工作量也较大。
三、对策和建议
进一步理顺乡镇民政机构和人员编制一)高度重视民生工作。
各级领导要从“保稳定,民政工作的重心在基层。促发展”政治高度,重视支持民政事业,为民政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构编制人员环境。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民生,关注基层民政工作,切实加强基层民政组织机构建设,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取适应我山区特点的办法,机构改革时,将民政办从社会事务办公室中独立出来,进一步彰显民政办工作职能,并在经费及办公设施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民政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定期研究民政工作,解决民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由于民政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没有充实的民政工作力量是难以完成工作任务的所以,根据民政工作的内容、范围、工作量和工作对象适当增加人员编制,或采取以钱养事,以事聘人的办法,足额配备工作人员,减少兼职,强化职责,切实解决民政工作人少事多的矛盾,确保各项民政工作任务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市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余万,其中非农业人口80余万。全市共59个乡镇,23个街道办事处,1618个行政村,164个社区,43个居委会。目前,全市共有民政对象100余万人(其中低保对象14万多人,五保户2.5万余人,优抚对象20余万,残疾人18万,老年人43.8万,占全市总人口比重的35%)。
历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早在2001年就在全省率先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聘任了231名专职低保员,充实到每个乡镇(街道)、村(社区)。2002年,又在全省率先建立健全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救助工作网络。2009年以来,以省民政厅全面推进基层民政能力建设为契机,第一时间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民政工作的意见》,从制度层面破解了民政工作基础不牢的问题,为全省树立了典型、提供了样板。同年10月,全省民政工作中期分析会议召开,我市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的做法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得到了兄弟市州的一致好评。目前,我市基层民政机构建立到了乡镇(街道)一级,基层民政队伍拓展到了村(社区)一级,基层工作条件大为改善,工作经费来源稳定,各项民政工作任务在基层的落实有了坚强保障。
二、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情况
1、基层民政机构设置情况
我市县市区民政局均为正科级行政公务管理机构,并按照业务设立相关股(室)。所有乡镇(街道)全部成立民政所,内设社会救助站,实行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一站式”服务。每个村、社区设立社会救助服务中心。
2、基层民政队伍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基层民政工作人员2944人。其中,县市区民政局配备民政干部269人,乡镇(街道)配备民政干部309人,村(社区)配备低保员330人,配备民生服务员1618人,配备综治员428人,基本建立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职责明确的民政工作队伍。据此计算,全市平均每个乡镇(街道)配有民政干部4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人),配有民政工作人员32人。这就意味着,全市每9708人中配有一名乡镇(街道)民政干部(符合省定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一点五的比例要求),每1020人中配有一名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每340名民政对象配有一名基层民政工作人员。
从年龄结构来看,基本上形成了老中青相搭配的梯次结构。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384人,占13%;年龄在36-45岁的有901人,占30.6%;年龄在46-55岁的有1659人,占56.4%;年龄在55岁以上的有105人,占3.5%。
从文化结构来看
县市区民政局民政干部以大专及以上文化为主体,乡镇(街道)、村(社区)民政工作人员则以高中、中专文化为主体。在县市区民政局民政干部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97人,占73.3%。其中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79人,占29.4%。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民政工作人员中,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有1102人,占48%;大专文化程度的有557人,占24.3%;本科及以上文化的有220人,占10%。
从人员编制性质来看
基层民政干部的编制得到较好地解决,行政编制、参公事业编制的民政干部占66.9%。在全市578名基层民政干部中,有258名解决了行政编制,占44.6%;有129名解决了参公事业编制,占22.3%。还有84名属于差额拨款事业编制,有107名属于自收自支的编制。其中,有295名乡镇(街道)民政干部纳入了行政编制或事业编制,有35名工作时间较长,政绩突出的乡镇(街道)民政干部享受副科级以上职级和政治待遇。
从从业时间来看
拥有3年民政工作经验的人员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中,从事民政工作时间在3年以上的有2129人,占72.3%;从事民政工作不到3年的有920人,占27.7%。
从性别结构来看
有女性民政工作人员678人,占23%;从专兼职结构来看,有专职民政工作人员908人,占30.8%;从党员所占比例来看,有党员民政工作人员2438人,占82.8%。
3、基层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我市基层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好,基本按上级要求做到三齐全。
一是办公设施齐全
全市基层民政机构共有办公场地76892平方米,有办公用房2794间。平均每个乡镇(街道)民政所拥有4间办公用房(60平方米),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一应俱全。平均每个基层民政干部拥有办公场地26平方米。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共为基层配备了1272台电脑,4101张办公桌、4456个文件柜。平均每2名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就有一台电脑,基本满足了基层民政工作有序开展的需要。有条件的乡镇还配备了打印机、传真机、空调等办公设施。目前,民政所成为了全市各乡镇(街道)站办所中办公条件最好、设施最全、基础最实的单位。
二是信息公开平台健全
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部建立标准统一、内容齐全的民政政务公开栏,将民政的有关政策、申请审批程序、审批结果等内容进行公示,促进民政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三是民生档案健全
我市动员和组织民政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摸清困难群众底数,建立详细的民生档案,实现“村(社区)有专袋、乡镇(街道)有专柜、县(市)区民政部门有专室、市民政部门有专室”的目标,做到分户建档、一户一档,确保民政工作的真实准确、客观公正。
4、基层民政工作经费配备情况
1997年我市城市低保实施之初,在全省率先为每个居委会每年安排民政工作经费1500元。当时,居委会年工作经费仅3000元,加上民政工作经费1500元,每年4500元,民政工作经费占三分之一。2009年市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市民政部门工作经费由财政部门按上年度安排民政资金总量的2%列入财政预算,县(市)区按5%列入财政预算,乡镇(街道)的民政工作经费也作出相应安排,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民政部门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也确保民政专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按照比例测算,2010年,市、县两级财政应安排民政工作经费2477万元。而实际上,2010年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安排民政工作经费2534.5万元,比规定多安排57.5万元。2011年,市、县两级财政应安排民政工作经费2496.9万元,目前市、县两级财政已预算安排民政工作经费2533.2万元,比规定多安排36.3万元。乡镇(街道)民政所的年均工作经费达到2万多元。
从以上我市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统计情况看,我市高度重视民政工作,注重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无论是基层民政机构设置、基层民政队伍建设、基层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基层民政工作经费配备,都情况较好,基本达到和实现了省定标准和要求,基层民政能力居于全省前列,为开展各项基层民政工作,奠定了深厚扎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情况较好,基层民政能力居于全省前列,但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和日益增长的基层民政工作任务,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差距,当前着重需要解决的有以下四方面问题。
1、基层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编制仍然偏少
近年来,民政职能不断增加,服务对象不断增多,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细,基层民政工作队伍建设与工作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市民政部门承担着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救灾、老龄、拥军优属、维稳等多项工作,民政服务的对象由几万人增加到100余万人,年发放资金量由200余万元增加到3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常年管理和服务的民政对象一万余人,管理和发放的民政资金超过360万元。我市平均每个乡镇(街道)民政所已经达到4人,这个数字已经高于全国的平均数量,但相比于日益增加的民政工作任务与民政服务对象,仍显人力不足。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政治和福利待遇低
目前,我市基层民政队伍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高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了73.6%以上,年龄在46岁以上的民政工作人员占59.9%,特别是还存在部分55岁以上年龄较大的同志。乡镇(街道)民政所只有较少部分人员解决了政治待遇,福利待遇也比较差。同样是走村入户开展工作,乡镇纪检、计生、公安、司法、农技干事等都有一定的办案津贴或岗位补贴,民政干部走村入户的时间和次数最多,但无一分钱补贴,这对同是乡镇(街道)干部的民政系统人员来说,有失公允。
3、财政紧张,工作经费配备困难
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保障。我市目前财政每年需配套万的民政专项资金,需安排2500余万的民政工作经费。这对属于吃饭财政的我市来说,安排这样大数目的资金已有难度,要再增加经费是难上加难。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乡镇一级财政捉襟见肘,民政所的工作经费无法保障,这对乡镇民政所开展工作带来一定的不利。
4、民政发展观念与服务理念有待提高
基层民政工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了解群众需求不够细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较少,不能耐心倾听群众呼声;在注重群体需求研究的同时,对个体需求关注不够,为了操作简便,政策细化不多,无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二是保障群众权益方面做得不够。民政工作要在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存权的基础上,向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并重转变。目前由于民政自身资源有限,在保障发展权方面没有大的作为,需要进一步开拓。三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民政人员对服务对象特别是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缺乏深厚感情,没有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不自觉地以“施恩者”、“管理者”的身份落实政策、开展工作,致使有些工作做得不够细致踏实,对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信息掌握不够、不到位,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意见
1、适当增加人员编制,满足日益增长的民政工作需要
我市民政服务的对象由以前几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00余万人,年发放资金量由以前200余万元增加到目前的3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常年管理和服务的民政对象一万余人,管理和发放的民政资金超过360万元。目前,我市乡镇(街道)民政干部除完成自身民政工作任务外,还要承担乡镇(街道)分配安排的其他临时工作、中心工作、突击任务等,工作任务较为烦琐、繁重,常常顾此失彼。为此,可考虑适当增加乡镇(街道)民政干部人员编制,从目前的万分之一增加到万分之一点五,即每个乡镇(街道)在增加2人,达到6人,这样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民政工作需要,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搞好民生工作,获得服务对象的满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基层民政干部素质
要加强对基层民政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作风、业务能力和党风廉政等方面的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能力突出、廉洁高效的基层民政干部队伍。要强化基层民政干部“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等“四个”意识,提高和改进基层民政干部的工作作风,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加大对基层民政干部的业务培训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培训,改善基层民政干部的知识业务结构,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宗旨教育,提高对基层民政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力度,确保清正廉洁,做到干净干事,实现基层民政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提高人民群众对基层民政工作的满意度。
3、增加民政经费,加大改善民生力度
一、调研目的
这次调研要站在全局和整体民政工作的基点上,总结、分析、疏理民政工作30年,特别是近些年民政工作的经验、问题和思路。一是对工作大总结。要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民政事业整体发展和各专项工作进行一次全面回顾和总结。总结30年来形成的理念、创造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为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借鉴。二是对问题大分析。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识民政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找准影响和制约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掌握民政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提供解难的重点。三是对思路大明晰。要把解决当前问题和解决长远问题结合起来,把探索具体工作政策制度和探索民政事业发展方向结合起来,重点分析民政工作发展大势,着力形成新理念、新思路和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调研安排
调研工作在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围绕民政事业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这一主题进行。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部党组成员的调研,主要是结合民政工作30年对整体民政工作进行宏观思考,同时也结合所分管工作,指导业务司局开展调研。二是各司局的调研,主要根据本司局职能,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全面调研和专题调研;三是事业单位和部管社团的调研,主要是立足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进行调研。
三、调研方法
这次调研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结合。一是平时成果积累与深化相结合。要总结利用多年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进行深化,深化的标准就是调研的成果,包括理念、思路、问题、举措是否有利于民政工作的科学发展。二是综合调研与专题调研相结合。综合调研是基础,是各单位的共同任务。专题调研是对综合调研的升华,是对承担专题调研任务的重点要求。两方面调研要通盘考虑,统一安排。三是部机关与地方相结合。要利用学习实践活动互动联系点的平台,广泛了解地方工作经验,归纳各地共性规律,听取地方部门建议,不断丰富调研信息和内容。所有调研都要围绕主题,认真提炼经验,疏理问题,剖析原因,理清思路。“走出去”调研由各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安排。
四、调研时间
调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8年10月下旬至11月底,为集中“调研月”,形成调研报告,12月初组织交流讨论。第二阶段为12月全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调研。
五、调研题目
部党组成员和各司局综合调研题目,可根据民政事业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结合整体民政工作和各项民政业务工作研究确定;各事业单位和部管社团的调研题目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行确定。专题调研围绕民间组织监管、城乡社区建设和村居民自治体制、社会工作发展格局、优抚安置制度、救灾应急体制、社会救助体系、区划地名发展战略、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社会化、慈善事业发展模式、社会事务规范化管理、彩票发行管理等重点题目进行。
六、调研成果
我们征集了各类意见对方67条,从中发现在民政业务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主要有: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困难边缘群众脱离的预期变得列为遥远,城乡困难群众明显增多。如老年人、因病致贫者,这些群众都要求政府给予救助以改善生活;公众对乡镇公益设施的需求呼声越来越高,占总人口的14%的老年人及其家庭对养老设施和服务的需求相当迫切;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群众对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和支配更加关注,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见强烈,对基层政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民政事务日益繁重,基层民政工作存在压力很大,有待建立真正与业务工作相适应的民政工作机制和队伍等。这些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群众对共享经济发民成果的期待。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民政工作实际,民政部门将在“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上做好文章,为保稳促调,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保障,为我县经济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重民生,着力提高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保障基本民生,是民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要完善和深化城乡是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我县当前农村贫困人口约22796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6%,其中农村低保对象20250人,五保对象2546人,是目前农村社会救助的主要对象,他们在制度内得到了相应的最低生活保障。今后我们将根据财政投入的实际情况,从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出发,加大救助力度,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时适度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全部纳入低保。近阶级会特殊重视新生生活困难家庭,城乡低保边缘群体和农民工家庭的实际困难:落实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及时救助生活一时陷入困境的苦难家庭,对低保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予以关照。二是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医疗救助的惠及范围和补助水平,完善及时救助,分类救助,按省里要求将危房改造工作做好落实好。三是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提高农村五保,城镇“三无”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认真落实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尽快完善老年优待政策体系,继续推进敬老院服务,基本满足老年人居院养老的需求。四是推进优抚安置工作,保障优抚对象权益。继续开展“关爱功臣”“永保光荣”等系列双拥活动。继续完善抚恤优待和医疗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优抚对象生活与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步发展。大力推进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建立重点优抚对想医疗补助即时结算制度。完善城乡一体化,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退役士兵就业创业。
二、促稳定,着力加强城乡基层民主,社会组织建设。
一是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发挥城乡社区功能,筑牢基层社会稳定平台。坚持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推进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利。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推进农村基层建设。二是推进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发挥服务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重点培育和扶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传达政策,反映群众心声,疏导社会心理,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的作用。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对生活困难群体提供帮助;促进政府和社会组织,社会各阶层利益群体的和谐互动。加强执法监管。完善社会组织评估机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社会组织和非法组织,维护社会次序,促进社会稳定。
三、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乡镇民政队伍秉承“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牢牢记住“解决民生、保障民权、维护民利”的核心职责;牢牢把握“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任务。,认真履行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服务职能,提高社会保障效能,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重与好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政职能的增加,基层民政工作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反而随着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主要表现在:
一是机构建设缺位,基层力量薄弱。伴随着2006年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取消了乡镇民政办公室,改设乡镇民政助理员一职,且多为兼职。二是人员调整频繁,业务知识匮乏。熟悉和准确掌握民政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是干好民政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据统计,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有17人参加过县及以上专业知识培训,未参加过任何形式培训的有9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数的34.6﹪、占乡镇总数的27﹪,形成了“上面守营房,下面流水兵”。由于乡镇民政工作人员频繁更换,业务知识匮乏,乡镇民政工作无连续性,其结果必是“一年忙到头,万事理不清”,严重影响了我县民政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是民政职能增多,队伍兼职过多。民政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进入新世纪后,民政职能逐渐增多,尤以社会保障任务繁重。今年省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大部分由乡民政所直接承办,至目前,我县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近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0250人,五保供养对象近2546人,年均发放各类民政优待抚恤、定补救助款物过百万元。随着社会保障措施的到位,民政服务对象、各类款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眼下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普遍兼任残联理事长,此外还要住村参与各项中心工作。人员过少,任务加重,兼职过多,势必对乡镇落实民政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注定大打折扣。
四、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民政所涉及的社救、优抚、低保、婚姻登记、殡葬改革、村民自治、社区建设业务,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管理,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高度重视和关心乡镇民政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是加强社会建设,抓好民生工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一)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政工作是和谐之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能有效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利益关系和谐;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对于巩固国防,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军政军民关系团结和谐意义重大;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依法推进村(居)民自治和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对于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有利于弘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乡镇民政工作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民政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一项工作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惠民之举,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的。在当前,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变化的形势下,乡镇民政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严格。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出发,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落实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民主管理权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有利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民政工作在政府的职能转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是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社会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建设村民自治与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都属于社会管理职能范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在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中,民政社会保障占有极重要位置。此外,如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殡葬管理、社会救助管理、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等工作都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府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总之,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必须坚持和强化的主体责任。总理在第十二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深情地说:“作为总理,应该是最大的民政部长,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加强民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清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乡镇民政工作抓实抓好。
五、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努力提高民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总体思路是:按照充实、完善、规范、提高的基本思路,借鉴我省池洲、宣城市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乡镇民政办事机构,加强人员配备,改善工作条件,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乡镇民政服务平台,全面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职责。
纵观2009年的民政工作,在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领导班子的统一指挥下,在机关各科室(局)、局属各单位尤其是广大民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民政工作紧密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紧密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既注重了当前民政工作的落实,又着眼了未来民政事业发展的趋势。可以说,着眼当前有一定力度,面向未来有一定深度,推进民政事业发展有一定广度,有许多经验、体会、启示可以总结,这无论对当前和今后都是有益的。
第一,主动融入大局,凸显民政职能,保持了民政工作昂扬向上的良好态势。2009年我市民政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了主动意识,强化了大局责任,以“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分层分类救助”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成为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作,以养老社会化服务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成为建设幸福铜陵、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重要指标,以“四优”为目标的和谐社区建设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以落实政策、维护权益为原则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成为维稳综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些都凸显了民政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带动了民政工作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在巩固“333一线工作法”、“解决问题月”成果的基础上,全系统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局党组结合向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多方征求的113条意见和建议,梳理归纳了“思想观念不完全适应、体制机制不完全适应、履职能力不完全适应、发展水平不完全适应”4个大方面问题、23个具体问题,制定实施了市民政局整改落实方案,特别是对群众急需和当前能办到的整改事项,做到了“马上去办、边整边改”,使学习实践活动自始自终取得了较好成效,不仅群众满意测评度较高,也受到了省市督导组和上级领导的肯定。
第二,坚持以民为本,注重改善民生,维护了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2009年,我市民政工作认真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按照保民生的要求,圆满完成了省、市赋予的8项民生工程,其中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城区居家养老等补助类项目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并在全省属于领先水平;城乡养老托老机构、“四优”和谐社区建设等基建类项目进展顺利,除个别项目因地质原因等不可抗力因素推迟竣工工期外,绝大多数已经完成并陆续投入使用。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的“七位一体”城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还被民政部授予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按照保稳定的要求,切实发挥城乡社区的功能,圆满完成我市社区居委会统一换届选举工作,并呈现四大特点:即全部实行直选;实行登记选民制度;全部实行差额选举;实行选举“观察员”制度。目前,全市已有近20%的社区被授予“四优”和谐示范社区称号,我市铜官山区还被民政部授予全国首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省委、省政府近期将在我市召开全省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同时,不断完善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体系,加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按照促发展的要求,注重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局。围绕优化地名服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地名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了“铜都地名大家谈”地名命名金点子征集专项活动;在全省率先完成乡镇村行政区地名设标工作。围绕合理调整行政区划,积极做好我市与省农垦集团公司合办江北工业园等有关区划工作。
第三,突出改革创新,大力推行积极的民政政策,完善了现代民政事业的发展策略。
以倡导改革创新为重点,2009年开展了民政“创新年”活动,共收到县(区)民政局及街道社区、市局机关科室(局)和局属单位申报的创新项目32个,其中新出台的规章制度或规范性文件6个;新出台的管理措施13个、新出台的服务项目6个、典型工作经验3个、专项课题研究与运用1个、其他项目3个,在全系统进一步强化了改革创新的意识。以推行积极的民政政策为重点,加强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和规范性文件制订工作。2009年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铜陵市城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并向市政府上报了《铜陵市公墓建设规划》(目前仅有《关于进一步做好驻铜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就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尚未正式出台)。通过加强理论调研和规范性文件制订工作,不仅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民政事业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以推进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变为重点,我局在全省率先提出和实施了“规划驱动、项目带动、政策推动、整体联动”的现代民政事业发展策略,完成了铜陵市民政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5510”民政工程(即实施市老年公寓二期等5个带有全局性、重点性的建设项目,不断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社会福利、双拥优抚安置、专项社会行政事务5大体系,确保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四优”和谐社区达标率等10个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进展有序,部分指标有望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民政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逐年推进,通过“规划驱动、项目带动、政策推动、整体联动”,推动全市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第四,加强协调争取,创优政治生态,改善了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的发展环境。2009年突出了协调意识,强化了争取成效,打造出民政事业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支撑力度,使民政工作更加轻松、从容、快捷地跟上时代步伐。一是通过协调争取,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发展社会组织、开展“三认”活动,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慈善和福彩事业,进一步扩大了民政工作的社会开放度,促进了政府与社会的互动。二是通过协调争取,加大资金投入,尤其是城乡低保资金、社区建设资金、优抚安置资金、救灾救济的配套以及民政专项经费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三是通过协调争取,民政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加强。2009年11月6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倪玉平和副市长叶萍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我局提出的加强民政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12月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市编办研究并提出意见。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军休服务中心易地新建工作圆满完成,市老年公寓二期工程近期可望完工并尽快投入使用。四是进一步加强作风、行风建设,我局在连续多年保持全市机关作风评议良好位次的基础上,被授予全系统文明行业称号,一县三区婚姻登记中心全部实现“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创建目标。五是以培训、管理、监督为重点,突出了能力意识,强化了素质建设,打造了一支能打硬仗、肯于吃苦、团结向上、躬身为民的优秀民政干部队伍,全局上下团结一心、和谐向上的良好风气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扬。总之,通过改善民政工作外在的环境,打造了民政事业发展的基础和载体,为民政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对2010年民政工作形势的分析
(一)从国家宏观经济大局来看,2010年的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据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将企稳回升,绝大多数经济指标将明显好于2009年,各级政府会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改善民生。要求我们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二)从全省民政事业发展来看,各市民政工作你追我赶,创造出很多新的特色亮点,甚至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社区建设、“三认”活动等铜陵优势品牌项目上,差距正逐步缩小,甚至有后来居上之势,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争先创优。
(三)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建设幸福铜陵的战略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民政事业的推进描绘了一个广阔的蓝图。民政工作在加快奔小康进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要求我们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
(四)从民政部门自身建设来看,当前民政基层基础工作已暴露出一些问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夯实基础,奋发有为,科学发展。
三、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继续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更好地发挥民政工作促进公平、维护稳定、增进和谐的核心作用,全面实现“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
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六个四”:
第一,工作要求,要体现"四个着眼"。
一是着眼工作围绕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民政部门在党委政府能否摆上重要位次,关键是看民政工作能否列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10年是谋划我市经济社会及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日前,市发改委已发出文件,正式委托我局开展“十二五”民生保障体系研究。我们要积极抓住机遇,积极将民政事业更加紧密地纳入到全市总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充分发挥以“规划驱动”为龙头的现代民政发展策略的作用。二是着眼工作连续性、统筹性、实效性。近年来,我们按照刘健厅长“大力推行积极的民政政策”的要求,先后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逐步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生活待遇的若干意见》、《关于解决我市公民事实收养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铜陵市行业协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铜陵市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等13个规范性文件,下一步关键是要抓好规范性文件的落实和完善,不仅要写在纸上,还要落实到行动中,不断提高工作的连续性、统筹性和实效性。三是着眼解决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民生问题是决定民心向背的关键。抓住了解决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个着力点,民政工作就有了坚实的依托,发展民政事业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各项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认真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四是着眼社会建设、社会发展、社会服务。现在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建设幸福铜陵的目标。民政部门在健全城乡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要尽心尽责,扎实工作,不辱使命。以上这"四个着眼",是从民政工作的职能、作用上提出的。包含了工作要体现大局,要体现重点,要体现持续,要体现作用。
第二,工作布局,要体现"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传统性业务工作的规范、运作、完善。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规范上,要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和阳光救助制度,实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在运作上,要加强各项救助制度的衔接配套,完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便民化、即时化、准确化、科学化。在完善上,要积极推进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和专项救助工作,完善集基本生活、住房、医疗、教育、就业、法律援助、重大节日生活救助“七位一体”的临时救助制度,通过分层分类救助,实现救助保障常态化,促进救助体系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二是注重新拓展业务工作的谋划、实施、评估。将民政工作纳入民生工程是近年来新拓展的业务。在谋划上,要抓住各级政府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契机,注重超前考虑,科学安排,将民政重点工作和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各级民生工程项目和基本建设计划。在实施上,要集中人力物力精力,科学调度,细化目标,落实责任,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省、市赋予的年度民生工程任务。在评估上,要以吸取经验、查找差距为重点,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客观评价民政惠民政策的实施效果,加大宣传,积极营造民政为民的社会形象。三是注重整体业务工作的统筹、兼顾、发展。民政工作业务繁杂,难以均衡发力。要善于捕捉机遇,审时度势、见微知著、适时发力,善于围绕党政工作大局、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发展需要,找准民政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从中发现和捕捉发展的有利时机,迅速将机遇转化为推进民政工作思路和方案,并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全力以赴、抢占先机。四是注重问题的发现、剖析、解决。现在各级都要求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民政部门也不例外。现在我们一些科室,习惯于坐而论道,夸夸其谈,等到问题发生时才“临时抱佛脚”,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补缺补差,逐步完善。以上这"四个注重",是从业务工作现状提出的,体现了民政工作的特点,体现了民政工作的实际,虽从不同角度提出,但需要面对现实、分类研究、整体谋划。
第三,工作思路,要体现"四个结合"。
一是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比如在以养老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方面,一方面要抓好当前的完善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省、市出台扶持养老服务的政策文件,不断完善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逐步实现社会化服务、社会化运作。二是落实任务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不仅要关注一时一事的解决,更要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前不久在南片十市民政局长座谈会上,刘健厅长就肯定了我市建立社区工作者生活待遇自然增长机制的作法,称赞这是一条好路子。三是总体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对一个区域而言,如何把上级对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对下级的分类指导结合起来,是促进民政事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对一县三区,我们在工作重心、指导重点上都要统筹考虑,分步安排。四是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当前民政工作的内容很多,一方面要整体推进,科学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抓住新的增长极。就我个人的理解,现阶段除了牢牢把握社会救助这杆大旗外,促进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和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应该是民政工作新的增长极,在这几个方面,民政工作大有文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以上这"四个结合"是从思想方法上提出的,也是依据民政工作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民政工作存在区域、城乡不平衡;民政工作业务繁多多元;民政工作要有政策法规支撑的实际。
第四,工作重点,要体现"四个关注"。
一是群众关注的问题。如困难群体生活救助,前期狮子山区民政局和矶山街道低保审批工作被市效能办“曝光”,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要直面矛盾,化“危”为“机”,在困境中寻找办法,在挑战中寻求机遇。二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现在新闻、网络、热线电话等各种媒介十分发达,经常会有人反映民政部门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上作为不力,要高度重视,改进方法,加大宣传,使我们所做的工作和面临的困难更多地向社会展现。三是党政关注的问题。如区划调整、地名服务等,要以各级领导的重视为契机,多方争取理解和支持,为推进工作创造条件。四是自身关注的问题。如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集中财力办大事,争取一年完成一件实事,三年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使民政工作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以上这"四个关注",是从民政工作要为大局服务、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上提出的。体现民政工作要"为中央分忧、"要"为百姓解困",要为社会服务,要做强发展自身。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民政部门的形象,都会影响民政作用的发挥。
第五,工作措施,要体现"四个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