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22: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新型服务贸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有利于推进外贸转型增强服务业竞争力,在促进货物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可以推进外贸结构优化,促进外贸转型,培育经济新动能和带动就业。
去年初,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着力点,有利于稳定和增加就业、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效率、培育新的增长点。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贸易额年均增长14.5%,规模跃居世界第2位,软件、技术、文化等新兴服务出口占据半壁江山,成为对外贸易新亮点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对外贸结构升级作用进一步显现,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服务出口和进口实现双增长,服务出口结构继续优化,国内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带动外贸结构升级作用进一步显现。
毫无疑问,我国已成为服务贸易大国,但同时也是服务贸易弱国――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攀升,与主要服务贸易强国的竞争力水平相差较大,服务贸易依然是对外贸易的“短板”,凸显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亟待提升。而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机制和监管模式将会发生改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新的制度。
在此情势下,创新发展试点的设立能推动丰富我国服务贸易品种,提高服务贸易的效率,扩大服务贸易的覆盖范围。
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指出,要鼓励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在管理体制、促进机制、政策体系、监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服务贸易制度创新高地。推动服务业双向开放,积极商签服务贸易合作协定,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二)创新试点意义重大
国务院在当下进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意义非同小可。
此次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是2016年结构性改革大戏中重要的一幕。要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技术转让、设计咨询、国际运输、金融保险、教育培训、民族文化、信息技术等服务贸易出口。同时,充分利用外资和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产业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此次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也是促进外贸转型的一个重要举措。随着新经济形式的出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机会渐显。去年两会传递出的创新、创造等理念,已成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经济“升级版”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也将是我国服务贸易由弱变强的机遇所在。在一系列的创新理念中,“互联网+”概念的强势推出,为我国服务贸易带来了转型升级机遇。
此次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还可以培育经济新动能和带动就业。当前我国出口形势十分严峻,在中国经济2015年“成绩单”中,对外贸易可能是降幅最大、最引人关注的宏观数据之一。时隔6年后,中国进出口再次出现“双降”。在此情势下,强调服务贸易创新,修补外贸短板的重任在肩,可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发展动能,比如蓬勃兴起的跨境电商,外贸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既可以拓展便捷通道,也可以节省财务成本。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以前基本靠摆摊过日子的传统外贸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正追风逐月跨境电商。商务部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6.5万亿元,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比例将会提高到20%,年增长率将超过30%,有望改写中国外贸的窘迫境遇,可助力中国外贸抵御“寒冬”,实现“优进优出”。
(三)政策支持殿后
试点需要中央给政策,以政策引导,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在面上推广,扩大试点成果。
据此,会议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提出三方面的政策支持,通过减税、设立引导基金和方便融资的方式,有侧重地鼓励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企业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提升服务贸易水平,优化服务贸易结构,促进外贸转型。这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高度吻合。
一是在试点地区推广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将享受政策的企业范围由服务外包扩大到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其他服务行业,给予减按15%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并对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据实税前扣除。
二是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为试点地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对试点地区进口国内急需的研发设计、节能环保和环境服务给予财政贴息。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9-013-03
2007年7月,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在亚洲,人们正以各种方式总结危机教训,反思亚洲经济增长模式。始于1997年7月泰国的这场金融危机,几乎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就连当时号称亚洲榜样的日本也难逃此劫。随后连续几年,金融危机就像飓风一样,席卷了俄罗斯、巴西、土耳其、阿根廷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危机是诸多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多新兴市场国家不顾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而盲目开放金融服务业。
如果说1997年中国幸免于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金融服务业和资本帐户暂未开放。那么入世过渡期结束后的今天,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2006年底,我国在金融服务领域兑现入世承诺,2007年5月下旬,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SED)又对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开放注入了新的内容。因此,在新形势下,金融服务贸易开放与金融稳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是否准备好了应对国内外的各种冲击呢?
一、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新趋势
按照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相关规定,作为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服务贸易”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在这四种方式中,商业存在是最重要的,因此,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主要涉及:一是允许国外金融服务提供者在国内自由建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即市场准入的问题;二是国内与国外、国外之间的金融机构在东道国公平竞争的问题,即“国民特遇”,“最惠国待遇”;三是关键性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的问题。与我国入世所做的原则性承诺相比,美国在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上得到了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当然,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我们对美国的开放承诺,同样对其他WTO成员国有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新趋势。
趋势之一:开放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如前所述,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服务行业均已兑现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市场准入等原则性承诺。现在,外方更加关注我国开放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性问题。例如银行卡问题,银监会曾对《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解读说,“外国银行转制为当地注册的银行法人以后,可以发行人民币信用卡,但有关风险管理的规制以及支付系统的应用等相关的一些问题和技术问题,都将在即将制定和的《银行卡管理条例》中加以明确规定。”直至2007年5月底的中美对话,新《银行卡管理条例》始终未得出台。由于外资银行银行卡业务尚无法律依据,外资银行还是未能发出一张人民币银行卡。这次中美对话,中国答应“具有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资格的外资法人银行发行符合中国银行卡业务、技术标准的人民币银行卡,享受与中资银行同等待遇。”也就是,在新的条例出台之前,中外资银行共同遵循1999年人行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
趋势之二:开放的进度将会逐步加快。从中国入世谈判至今,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始终是我国政府非常谨慎对待的一个领域。由于我国金融业在经济转型中积累了大量的隐患,我国一直坚持有序、渐进的开放原则。但美国人的逻辑是“中国的金融风险不是改革太快了,而是太慢了。” 这次谈判,无论是恢复外资证券公司、外资财险公司的审批,还是扩大已有外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美方都提出了具体的、较短的时间表。在金融服务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西方国家,早已“迫不及待”地要打开中国潜力巨大的金融服务市场。
趋势之三:开放的程度将超出WTO金融服务贸易的范围。在WTO框架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承诺仅限于GATS的四种形式。而目前我国金融领域的开放已超出WTO管辖范围的领域。例如,QFII制度。我国入世时对外资参与我国A股并未承诺,从2002年11月起,我国主动实施QFII制度,允许特定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证券市场。这次中美SED,我国将投资额度从100亿提高至300亿美元。当然,在有些问题上,中国还是坚持原则,如美方在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时,就要求外资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股份持有数从最高25%提到49%,并放宽部分证券公司的33%外资持股限制,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并未让步。
趋势之四: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同时进行。中国不仅对外资开放中国的市场,而且也在逐步放开内资对外投资、经营的限制。例如,在中美这次对话中,中国宣布取消合格境内投资者(QDII)对外投资的限制,同时要求美国在审批中资银行开设分行时,必须根据国民待遇原则进行。
二、开放新形势下的金融稳定问题
金融服务业开放,犹如打开“潘多拉盒子”,我们在为开放可能带来的收益津津乐道的同时,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目前,我国股市、楼市持续过度“繁荣”,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导致资本流动复杂化
以商业存在为例,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对资本流动有重要的影响。从正面角度看,外国银行的进入有助于留住外逃资金,当国内发生金融危机时,本国居民住往倾向于将存款转移至国外银行以逃避风险,外国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的存在往往能够起到替代境外外国银行的作用(Domac等,1999)。从负面角度来看,如果金融服务贸易政策不当,自由化会鼓励境外短期借贷,大规模的资本流入能够动摇货币政策,刺激风险借贷和资产泡沫,影响金融稳定。在亚洲金融危机前期,大量国际热钱涌入东南亚国家,一旦出现危机,大量的外资,包括境外银行贷款便望风而逃,使遭受危机的国家雪上加霜。虽然我国资本项目目前没有完全开放,但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服务业开放的推进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各种热钱通过种种渠道涌入我国,前两年楼市狂涨,这两年股市疯狂,背后都离不开国际热钱的身影。前不久的6月2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通报银行外汇检查情况,19家中资银行和10家外资银行,因违规操作而造成境外投机性资金通过假外贸形式流入房产和股市。
(二)金融服务贸易开放挑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金融业日益市场化和国际化使金融风险表现出不确定性,金融监管部门面临更加复杂的金融环境。一方面,国际金融机构不断进行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上个世纪末的金融危机大多与衍生工具投机有关。目前,我国股票、债券、货币等基础性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不高,监管体系不够完善,金融衍生品将会对金融稳定构成巨大威胁。另一方面,国际金融机构大部分是混业经营,而我国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最近几年,国内金融行业要求混业经营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实践中,我国很多金融机构已经采用控股等多种方式拓展经营范围,这无疑也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三)金融不稳定因素还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动机有关
国际金融机构对外扩张的最直接动机就是在本国金融市场相对饱和、资本边际回报率较低的情况下,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广阔的市场里去攫取较高的回报。外资逐利之本性决定了它们不会主动按照我国的偏好将信贷资源投向我国急需发展的农业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也不会无条件地把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转让给中方的合作伙伴。在逐利本性的驱使下,有的外资金融机构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有损东道国利益的事情。2007年5月17日,俄罗斯海关美国的纽约银行,称其参与洗黑钱给俄联邦造成225亿美元的损失。2006年7月,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因违规给深圳三九企业集团相关企业高达140亿日元的融资,被中国金融监管当局罚款28亿日元。因此,在金融服务贸易开放过程中,既要给外资合理的回报,又要因势利导,形成激励相容机制。
三、在进一步开放中维护金融稳定的对策
WTO的本质决定了中国加入WTO必将是一个权利和义务并存的过程,因此在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让渡部分利益,是合理的、必须的。目前,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对外进一步开放的情况下,政府为了应对持续的流动性过剩问题,采取了放大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多次提高基准利率等政策。然而,升息、升值对维护金融稳定有效吗?
升值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的流动性过剩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持续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能调节贸易顺差吗?其一,升值在一个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国家里是无效的。人民币升值在抬高出口价格的同时,也降低了进口原料的价格,所以出口商可以在维持外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保持自己利润不变,继续按照原有的比较优势为世界提品;其二,在中国存在大量劳动力失业的情况下,升值的效果会被企业降低工人工资所抵消;其三,升值不可能一步到位,名义汇率如果短期内大幅升值,中国经济是无法承受的。因此,调整的过程一定是渐进式的,这就必然形成升值预期,从而继续吸引套利资金的进入。
升息难以达到紧缩的效果,反而可能加速热钱的流入。其一,升息难以控制信贷规模。中国融资渠道既有官方认可的“白市”,又有政府难以控制的地下“黑市”,西方一元化的市场条件下的均衡分析在这里是不适用的。白市的资本价格持续上涨,许多企业就会进入黑市去融资,所以地下钱庄、私募基金以及民间拆借发展起来了。事实上,浙江大部分的企业根本不依靠银行信贷,也不一定依赖于资本市场,整个经济同样增长,而且比其它多数的省分还快些;国有企业还存在许多未分配的红利,不需要借助银行和股票市场来扩大投资规模,因而对利率变化不敏感;其二,升息对股票市场影响不大。相对于近两年的股票收益而言,小幅升息似乎微不足道。央行从2004年10月至今,基准利率持续上调了5次,但中国的上证综合股票指数却翻了两番;其三,持续的升息和不断的升值,加大了对国际游资的吸引力,这些资本的进入可能继续把国内资产泡沫抬高,结果事与愿违,可能导致流动性进一步“过剩”,泡沫继续扩大。
那么,在开放新形势下,如何化解潜在的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呢?
从短期来看,必须强化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实证研究显示,中国短期资本流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都较低,而且所占比例又在提高(刘立达,2007)。而短期资本流动恰恰是触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当前在流动性过剩情况下,尤其要注重加强监管。其实,GATS对于金融自由化仅要求有限的资本流动自由。具体来说,对于跨境交付的承诺,只要求提供构成该服务必需部分的资本流出和流入自由;对于商业存在所做出的承诺,仅要求提供与服务提供有关的资本流入自由,而资本自由流出则不在各国承诺的范围之列。因此,我们必须完善金融机构境内外外汇资产划拨监控系统,提高监管部门风险监测和分析水平,促进信息披露,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此外,在我国分业经营的状况下,加强我国各监管部门的协调也尤为重要。
从长期来看,关键还是夯实金融运行的经济基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金融体系作为储蓄与投资转换的中间机构,其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运行的经济基础。中国能否改变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低质量和低效益的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关系到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也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从产业结构上看,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52%,高于上世纪美国、日本和许多欧洲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所达到的历史最高水平,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服务业具有耗能少、污染小,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特点,并且在改善人们生活,增加居民消费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因此,重化工阶段的景气结束,服务业的景气来临,才是中国增长的景气的新开始。只有宏观经济均衡发展了,投资效率才能提高,积累的金融风险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化解,金融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谈得上有效地去抵御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近年来,由于政府放宽对服务贸易的限制,使其得到一定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对于金融贸易服务来讲,更是相差甚远。一直以来,我国金融贸易服务呈逆差局面且逆差程度在扩大;从国际及国内市场上看,与其他类服务贸易相比,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相对滞后。
从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来看,1991年到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08亿美元增加到7130亿美元,呈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但从贸易结构上来看,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的发展极不平衡,从而导致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这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二位,美国领先局面未改变。从行业结构上看,尽管我国IT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贸易增长速度较快,但传统服务贸易如运输、旅游、建筑等仍占主导地位。从地理区域发展来看,东部地区在IT、信息、保险等服务领域占有比较优势;从城市规模来看,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在咨询服务、银行、证券和广告宣传等领域较有优势,这也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出口地区。
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业务,理论上有“银、证、险”三种大类。以保险服务贸易为例,早在2005年我国就对外全面开放了保险业,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保险业的开放程度远低于银行业。在主营收入方面,中资保险机构的保费收入总量很大且逐年递增,而外资保险机构的保费收入很不稳定,总体上在上升,但增长幅度不大,总量小,这也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中国保险服务业“平安”、“人保”、“太保”三足鼎立的局面。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在快速发展同时积极引进国外龙头企业,如在信用险方面:我国三大保险公司均在2014年6月实现与国外“险企”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上的正式合作。“引进来”当然是必要的,但自身也要逐步成长壮大以适应时展的需求,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重视“走出去”,通过股权及非股权方式在主要的贸易国家设立跨国公司,逐步提高跨国经营程度。
从网络中心度的度量角度出发,将网络中心性分为点度、中介和接近中心性,具体针对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特点,我们以点度、中介中心性为主。将全球保险服务贸易看成是一个有不同国家或地区组成的网状结构,因此在保险服务贸易中具备点度和中介中心性的节点被认为是具备优势地位的节点。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一国政府扮演着以上的两种角色,它既是一国对外贸易的核心也是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从中观层面上来看,保险行业的发展在金融体系中日益突显了其重要地位;从微观层面上来看,各保险主体力量对比悬殊,导致保险服务贸易的出口依赖于有优势地位的几大保险公司,主要保险主体的综合实力在网络结构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实际上,在整体网络中过度依赖于个别节点的网络结构并不合理,如我国保险服务贸易集中在几个大型保险公司,一旦一家保险主体出现失误,而在大部分险企都不曾涉及国际业务时,对整体网络的影响将是不堪设想。因此从点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的角度出发,应允许更多的综合性保险公司出现,充分拓展其海外业务,在更多险种上创造收益,同时抓住中小型险企,逐步扩大保险服务贸易的出口,扭转逆差局面。最后在应对当前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化、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盛行下,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1.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
金融行业具有产品无形性以及其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其人力资本无疑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对于人力资本的要求更高。研究表明,一国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越高,其跨境服务的提供质量就会越高;人力资本要素作为金融服务贸易的重要部分,其所带来的溢出效应是无法想象的。随着金融服务贸易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必然要求贸易双方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因此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上适度倾斜,企业应加强专业和技能培训及专业人才间的交流,同时专业人才自身应在明确方向的同时努力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2.优化金融市场结构
金融市场结构是否相对完善是代表一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具体表现。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这不仅源于我国金融市场自身机制的问题,也体现在金融市场结构上的失衡,而且这种现象也日益突出,侧面影响了金融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是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具体应着眼于金融市场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和梯度化方向,处理好影响金融市场结构的各因素,选择好适当的优化路径。同时,也要为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社会环境、适度宽松的政策环境及良好的市场生存环境。
3.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政府可在多边贸易谈判中争取有利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规则,并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中心及网络中介的优势,对外积极拓展国际关系,尤其是一些资源型大国,为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保证本国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鼓励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一方面把更多的新产品、新知识、新理念引入我国,另一方面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水平,同时通过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也能为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提供便利,通过服务贸易的发展来拉动货物贸易发展。
4.提高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
金融服务贸易市场的适度开放发展是顺应当前金融全球化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在保护与开放二者中去平衡,可以减少和避免由于金融市场的过分开放对国内金融系统带来的风险。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国家政策影响很大,政策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其发展速度;同时,随着国际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以跨境支付和商业存在形式发展的金融服务贸易就越多。总之,一国服务贸易市场越开放,其他国家金融服务提供商进入的机会就越大,这对于双方来讲都是利大于弊的明智选择。
中图分类号:R-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8-0014-03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nd the comprehensive medical institutions
YAO Zhen
(Wujiaochang Tow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continues tension, all kinds of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s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and medical institutions at different level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nd the comprehensive medical institutions from the factors about the scale, service items, treatment expense, types of patients and so on.
KEY WORD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ce
医患矛盾在任何医疗机构几乎都无法避免,不同大小、级别的医疗机构所产生的医患矛盾也各有其成因和特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性医疗机构在门、急诊患者数量、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资源配置、病症严重程度、治疗方式方法、医者学历水平甚至是患者结构分布等方面的不同都会使矛盾呈现明显的区别。
1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
近年来,无论是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程度抑或是医疗资源配置完善与否都已不再是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取而代之的是种种骇人听闻的医患矛盾新闻。这些负能量事件让医患关系不断呈恶化趋势,也为处于新医改体制下的中国医疗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2013年全国医疗机构发生的医患纠纷已达7万件[1],大量爆发的医患矛盾让医患双方都备受煎熬。根据上海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卫生工作者协会不完全统计,2015年上海市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发生的涉及赔偿的医患纠纷事件有3 600多起,即每天大约发生10起左右的中、大型医疗纠纷,总计纠纷赔偿金额达到1.5亿元。
一份在全国5省市30所医院的随机调查显示,患者对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满意的占51.3%,对治疗效果满意的占56.9%,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满意的占44.8%[2]。由此可见,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有不满情绪。从医患的访谈调查中感到,医务人员包括医学生对目前的医患关系表示出了比患者群体更多的担心和恐慌[3]。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性医疗机构医患矛盾特点对比
2.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患矛盾主要特点
以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1―12月的投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表1)。
研究数据显示,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医患纠纷总数61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点之一是以周边辖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患者常年反复于中心就诊,医患之间沟通密切、医患关系易于维持,医患矛盾发生较少;服务态度引发的纠纷共37例,占纠纷总量的60.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应对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老年慢性病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对于此类病情稳定的患者,不满情绪通常存在于服务态度方面;因医疗质量而产生的纠纷共10例,所占比例达16.4%,位居第二。这与医疗事故集中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形成了鲜明反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与技术水平相对欠缺导致医疗事故纠纷较为罕见。而医疗质量原因所占比例位居第二,说明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业务培训提升医疗质量也是一种避免矛盾发生的重要措施。
2.2 综合性t院医患矛盾主要特点
二、三级综合性医院目前是我国医疗事业的中坚力量,也是医患矛盾发生的主要场所,总体数量及赔偿金额较为集中。选择综合性医院就诊的患者普遍对治愈疾病抱有较高期待,且综合性医院可供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案较多,然而在同意医师选定的某种方式治疗未果后,怀有负面情绪的患者或家属会将其视为医师带有诱导性的选择,将矛盾扩大化,患者也很难比较理性的思考和进行协商。医患双方无法正常谈判时,需要以第三方调解或司法机关介入帮助进行赔偿解决。
3 影响矛盾差异的因素
3.1 医方差异
3.1.1 规模差异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性医疗机构最直观的差异就是规模,它体现在占地面积、门急诊数量、工作人员数量、诊疗项目、专科数量等各个方面。规模决定了各级医疗机构的医患基数和潜在纠纷的数量,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既没有夜间急诊也不设置病房,这就规避了部分矛盾发生的风险。
3.1.2 服务内容差异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开具常用药和常规检验两大服务内容作为支柱,实际用于临床治疗的操作较少。而综合性医院手术多、临床治疗方式多,相对治疗的风险系数高、纠纷的发生频率高。
3.1.3 医技人员差异
目前我国综合性医院基本由高等医学院校附属,人员选择方面具有人才输送便利、选择范围广、专业能力强、专业学历高等优势,更有利于吸引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加入。以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的人力资源数据为例,其在岗职工137人,医技专业技术人员114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为5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65人,其学历构成相较于普遍以硕士为执业医师最低标准的三甲医院相距甚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支持力度不够、薪资待遇不高、地理位置偏僻、服务项目单一等现状是造成不同医疗机构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3.1.4 费用价格差异
高昂的医药费用所引起的医患矛盾仍然普遍存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医保报销比例也有差异。患者选择收费相对较为昂贵的综合性医院,若没有获得满意的疗效,就会产生支付医疗费用与所获得服务不匹配的想法,发生医患矛盾的概率就会上升。
3.1.5 资源配置差异
综合性医疗机构相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医疗资源配置更为丰富集中,对资源合理分配的要求也更高,往往综合性医院在提升床位周转率的同时会伴随术后观察期短、康复不系统等现象。甚至存在个别综合性医院将伤口拆线、拆除石膏等后续工作下沉至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情况。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同时如何避免矛盾隐患是目前综合型医疗机构迫在眉睫的问题。
3.2 患方差异
3.2.1 综合性医院患者
选择综合性医院就诊的患者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未明确病因但伴有持续性不适症状;②表现出了严重的突发症状,急需就诊处理;③已经诊断明确有严重病情或某些罕见疑难杂症。这些患者都具有以下特征:病症程度较重、治疗欲望迫切、心理期望较高、治疗过程复杂及治疗花费巨大。以上特征的任何一项都可能成为医患纠纷的发生原因。
3.2.2 基层医疗机构患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以罹患常见病、慢性病的老年患者为主体,随着家庭医生制度的不断完善,患者就诊时有固定或熟悉的全科医师,通常侧重点不在于精湛的医疗技术而是诊疗时有如“家庭”关系般的关爱。患者老龄化伴随的视力、听力、行动力的下降使社区医务人员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此类患者心态稳定、沟通便捷、医患矛盾尖锐程度小,医患关系也易于维系。
3.3 体制差异
3.3.1 综合性医院体制
综合性医疗机构拥有先进的设备、技术和较多科研项目,但政府部门不会为其所需的经费进行全额拨款,为保障自身发展需要,综合型医疗机构难以完全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许多进口或自主研发的药品仍需要患者全额自费。这些体制所产生的问题与群众所期待的理想化医疗模式相距甚远。
3.3.2 基层医疗机构体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二级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运转模式,即医疗、药品等所有收入及时上缴区财政专户,而其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本原则坚持“资金统筹、综合预算、收支平衡”[4]。这种方式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医疗机构服务的公益性质。2016年上海市着力于推行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切实将“患者满意度”作为绩效分配的一项重要指标,促使医务人员重视医疗服务态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侧重家庭医生般无微不至的非医疗技术服务,而综合型医疗机构所产生的医患矛盾多为医疗技术方面的问题。想要解决好目前医患关系的难题,必须二者结合、分工明确,注重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思想转变,逐步形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5]。
参考文献
[1] 麦子. 医患相煎全民之痛[N]. 检察日报, 2014-08-27.
[2] 郭永松, 吴水珍, 张良吉, 等. 国内外医患关系现状的比^与分析[J]. 医学与社会, 2008, 21(11): 1-3.
发烧病人的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一般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稀饭、面条、藕粉等,并搭配一些新鲜水果。
退烧后,可以食用鸡汤面、菜泥粥等食物。到病情恢复后期可以多补充瘦肉、鱼、豆腐等高蛋白食物。
(文华)
鸭血是液体肉
鸭血也称“液体肉”,通常被制成血豆腐,是补血佳品。鸭血富含铁,且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多吃可以防治缺铁性贫血,并能有效地预防中老年人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症。
鸭血还是人体污物的“清道夫”,可以利肠通便,清除肠腔的沉渣浊垢,对尘埃及金属微粒等有害物质具有净化作用。
因此,贫血患者、老人、妇女和从事粉尘、纺织、环卫、采掘等工作的人尤其应该常吃鸭血。
鸭血还含有维生素K,能促使血液凝固,有止血的功效。
鸭血中脂肪含量非常低,适合血脂高的人经常食用。
在日本和欧美食品市场上,鸭血多被做成香肠、点心等。在我国,人们则喜欢用鸭血制成血豆腐做菜,还可以做汤,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可以起到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营养互补的作用。(小康)
奶茶是女性心脏的杀手
多少年来,健康专家一直提醒,饮茶有益于人的心脏。但一项最新研究提出,向提神的茶水中加入牛奶,或茶与牛奶(奶茶)同饮,会破坏茶水中的所有健康成分,对心脏有很大危害。
统计显示,目前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已经是乳腺癌发病率的10倍,是直接威胁女性生命的“头号杀手”。德国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喝奶茶会让人的血管壁的收缩能力明显下降,对心脏十分有害。
目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多数女性知道如何预防乳癌和皮肤癌,但很少有人担心自己会得心脏病。因此,对于疲倦、呼吸困难、恶心、身体不适、背痛和腹痛之类的症状,许多女性都会选择“挺一挺”。殊不知,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很可能是你的心血管出现“疲态”的一个信号。在此提醒广大女性朋友注意呵护自己的心脏,尽量远离奶茶。 (小丽)
孕产妇不宜使用风油精
夏天,风油精是人们随身备用的物品,它具有提神醒脑、解暑避邪、祛风镇痛、驱蚊止痒等功效。而它的主要成分之一樟脑却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风油精所含的樟脑进入人体后,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葡萄糖磷酸脱氢酶会很快地与之结合,使之变成无毒物质,然后随小便一起排出体外,所以不会发生不良反应。
然而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孕妇体内的葡萄糖磷酸脱氢酶的含量会降低,怀孕3个月内若过多地使用风油精,樟脑就会通过胎盘进入羊膜腔内作用于胎儿,严重时可导致胎儿死亡引起孕妇流产。
刚出生的新生儿体内也缺乏葡萄糖磷酸脱氢酶,产妇如大量使用风油精,樟脑会随气味透过新生儿娇嫩的皮肤和黏膜渗入血液,使红细胞破裂,溶解成胆红素。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过高,就会透过脑膜与脑细胞结合,引起婴儿黄疸症,还可出现抽风、惊厥等神经症状,即使经过治疗也可能使婴儿脑功能受损。所以,孕产妇应慎用风油精。
(小美)
碱性食物提高智商
英国科学家发现,人体液的酸碱度与孩子的智力有关。在体液酸碱性允许的范围内,酸性时孩子智力低,碱性时智力高。科学家对6~13岁孩子的智力观察发现,大脑中的体液ph值大于7者比小于7者智商高一倍。科学家把这一发现称为智力水平的“化学标记”。
食品可分为碱性、中性和酸性三大类:
含钾、钠、钙、镁等元素的食品为碱性食品,如水果、蔬菜、豆制品、海带、碱性饮料等。
含磷、氯、硫、碘等元素的食品为酸性食品,如肉类、谷物、油脂、酒类等。
不过,具有酸味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以橘子为例,它含有丰富的钾,所以它不是酸性食品,而是碱性食品。
(大周)
牛奶加蜂蜜少女不痛经
相当数量的未婚女性,每次来月经前往往有下腹疼痛、腰膝酸软、全身倦怠乏力等不适感,这就是令人苦恼的痛经。
经期出现这类症状,主要原因是青春期女性的子宫颈比较细长,或未发育完好,经血流经子宫颈时会刺激子宫肌收缩引起疼痛。
虽然绝大多数女性痛经属于生理现象,但疼痛的恶性刺激常使人坐卧不宁、睡眠不安。
妇产科专家提出的方案可帮你减轻痛苦: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热牛奶,即可缓解甚至消除痛经之苦。
牛奶含钾多,蜂蜜富含镁。研究表明,钾对于神经冲动的传导、血液的凝固过程以及人体所有细胞的机能都极为重要,它能缓和情绪,抑制疼痛,防止感染,并减少经期失血量;镁能帮助大脑中神经冲动传导,能让具有神经激素作用的活性物质维持在正常水平。在月经后期,镁元素还能起到心理调节作用,有助于身体放松,消除紧张心理,减轻压力。
另外,B族维生素对经前紧张症有显著疗效,特别是维生素B6最为重要。此种维生素能够稳定情绪,帮助睡眠,使人精力充沛,并能减轻腹部疼痛。香蕉中含维生素B6较多,痛经女性不妨多吃一些。 (小刘)
盐是女人美丽的天敌
1. 雀斑、黄褐斑吃盐过多,除了会使脸色黑黄外,脸颊还会长出雀斑。若同时摄取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过多,则会影响肝脏正常代谢而使雀斑更显眼。要想皮肤好,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多喝水,帮助皮肤排毒,同时要把每天的食盐摄取量控制在6克以下。
2. 头发脱落、发质枯黄吃太咸不仅会造成代谢性脱发,还会让头发变得枯黄。中医理论上讲,肾气盛则头发乌黑有光泽,肾气虚则头发干涩而枯黄。
3. 面部浮肿浮肿的原因有很多,但吃太咸可能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据世贸组织2006年4月11日的报告,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8位,进口的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并且在1982年到2005年期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5.9%,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出口增速和全球服务贸易主要出口国家(地区)的增速,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更为值得庆幸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学术界也从理论上探讨通过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我国外贸的整体竞争力。这些都将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在今后一段时期更为快速地增长。
但是,在官、产、学各界都大力鼓励发展服务贸易之时,却很少有人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做出探讨。笔者认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不仅有赖于量的增加,更有赖于质的提高,否则,很可能会发生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悲剧。因此在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来比较分析我国现行服务贸易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战略措施,以期从质上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即是本文研究目的之所在。
一、世界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动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那就是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1990年至2005年,运输服务的出口虽然在货物贸易快速增长和运输成本大幅提升的双重推动下有所增长,但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却从28.6%下降到23.3%;受亚洲旅游业的积极影响,旅游服务出口额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旅游服务出口额所占比重也呈下降趋势,从33.9%下降到28.9%。而同期以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通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所占比重则从37.5%逐步增长到47.8%(王小平,2006)。给出了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各部门金额及其所占比重变化情况。
从世界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动情况来看,国际服务贸易竞争的重点将集中于新兴服务行业。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和以高科技为先导的一系列新兴服务将成为未来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强大动力。
发生上述变动的原因在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信息服务业迅速崛起,由此带来资金技术密集型新兴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刘绍坚,2005)。金融、保险、证券、信息、法律、会计等服务行业伴随全球对外投资的扩张而增长,并快速进入全球贸易领域。以新兴服务贸易部门为主的其他服务蓬勃发展,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新兴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同时,与近年来出现的大型呼叫中心、数据库服务、远程财务处理等一样,新的服务贸易业务也将逐渐衍生出来。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在服务贸易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在其中扮演着“主角”。表2给出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06年运输贸易、旅游贸易以及新型服务贸易(此处新型服务贸易主要包括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通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的进出口额及其占世界的百分比。
由表我们可以看出,所列主要发达国家在2006年的服务贸易中,新型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无论是从绝对金额上看,还是从所占世界的百分比上看,都明显高于传统的运输服务贸易及旅游服务贸易。由此充分说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现在的问题是,在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出现了向新型服务贸易部门倾斜的显著变化之时,我国现行服务贸易的“质”的状况如何,其发展趋势是否与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即,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是否也开始从传统的服务贸易部门逐渐向新型服务贸易部门倾斜了呢?
二、我国现行服务贸易结构及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的喜人成就,但却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从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来看,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为1582亿美元,其中占有比重最大的仍然是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两大传统的服务贸易部门,分别为41.39%和30.28%,合计占我国服务贸易的70%以上。已有的实证研究表明(孙文博等,2003),我国服务贸易中,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主要是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而大量的诸如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通讯、专有权利使用等现代新型服务行业则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从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来看,图1给出了1992-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中旅游、运输以及主要包括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通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新型服务贸易的增长变动趋势。
由图我们不难发现,从1992年至2005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和运输服务贸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而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从图我们还可以看出,旅游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增长曲线与新型服务贸易的增长曲线之问的距离越来越大,这表明传统服务贸易与新型服务贸易的增速差距在逐渐拉大。
上述分析表明,无论是从服务贸易的结构来看,还是从其增长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的服务贸易都与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极其不一致。当然,这也正从另一角度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的确是按照所谓比较优势在世界服务贸易格局中进行分工的结果。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应该依然按照现行的比较优势原则,继续发展诸如劳动密集型等资源禀赋优势的服务贸易部门,放弃当前尚不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发展,即,放弃实现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机遇?下文将给出明确的答案。
三、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必要性
服务贸易结构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其结构变动趋势是一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信号,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转变服务贸易结构,促进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对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促进经济转型、提高服务贸易自身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概而言之,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面对近年来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态势,未来大力提高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各国贸易政策的主要着眼点。同时,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承诺得到落实,外国服务提供者的市场准入水平大幅提高。在WTO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了100多个,占62.5%,接近发达成员水平。这都必将使得我国服务贸易部门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确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卫星、数码技术进步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扩张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服务贸易结构正逐步向新型服务贸易倾斜。从长远来看,我国如果不注重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现有的“比较优势”将随着经济逐步国际化而丧失殆尽,甚至转变为“比较劣势”,更无从谈起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二)跨越服务贸易壁垒
尽管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推动下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自由化倾向,但是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下,各国纷纷采取市场准入限制、所有权和控制限制以及经营限制等隐蔽的贸易壁垒措施来保护本国的服务业。相对而言,贸易壁垒限制的往往都是进口国国内能够大量生产或者提供的服务,而对其本国需要却又不能够生产和提供的服务,则减少贸易壁垒的限制。出口国如果能在这些方面拥有比较优势,则往往能够在对外贸易中居于主动地位。据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如果我国服务贸易仍然按照现行的比较优势一味地发展资源禀赋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贸易的话,那么其出口到国际市场上必然会面临着形形的贸易壁垒,增加贸易摩擦,进一步快速增长的机会也因此而受到制约。相反,如果能够逐渐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将现行的比较优势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转变,顺应甚至是引领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那么就将有利于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增强跨越服务贸易壁垒的能力。
(三)避免出现“悲惨增长”
所谓“悲惨增长”也叫贫困化增长,是指一国贸易条件恶化所导致的国民福利的下降将足以抵消从增加供给中所得的收益。有关实证分析表明(林林等,2005),近年来我国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出现了所谓“悲惨增长”的倾向,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实行的“出口导向”的外贸政策客观上刺激了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大量出口。这也就是为什么近来政府以及理论界都呼吁转变外贸结构的主要原因。沿此思路,我们不难想象,如不及时转变我国现行的服务贸易结构,继续按照传统的所谓比较优势出口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服务,如旅游和运输服务贸易,那么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或许能够以低价销售换取量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很可能会步我国货物贸易快速发展的后程,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倾向。
另外,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货物贸易结构的逐步转型升级,应该能够成为快速推动服务产业转型和增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助推器,但事实上并没有出现我们所期望的结果,即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货物贸易结构逐步转型升级不但没有推进我国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快速发展,甚至出现了巨大的贸易逆差。这也说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市场机会。如此之好的发展契机,岂能让“肥水”尽流他人之田。
分析至此,我们不难发现,与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相比,我国现行的服务贸易结构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有着转变的必要性。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结构?
四、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战略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应从以下方面来统筹考虑实施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战略措施:
(一)发挥政府在服务贸易结构转变中的积极作用
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一方面,中国政府要加大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完善财政、信贷等优惠措施,辅之以积极的产业政策,优化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并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分层次地逐步加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步伐,引进竞争机制,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的关系。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仍有不少制约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因素,故而决定了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充分利用GATS条款中的灵活性,分层次、有步骤、稳妥谨慎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对某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要加以适当保护,促使其尽快发展并逐渐地对外开放。
(二)在现行比较优势基础上逐步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结构
在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要实现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转变,不仅不能放弃现行的比较优势,反而应该以此为依托,即继续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例如旅游;在搞好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力量,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电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领域的服务贸易,这是提高服务贸易档次和结构效益的根本。
(三)通过开发高级要素逐步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结构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新型工业 中部地区 融合 发展
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是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工业化的产业支撑点是制造业,信息化则与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密切相关。把握好工业化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切实培育与发挥服务业的经济牵引力、产业整合力与国际竞争力,有助于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的产业格局。
现代服务业的涵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和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的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综上所述,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具有严格的区别。按主要功能和对象分类、按现代服务领域科技的作用分类,可以将现代服务业划分为四大类: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达与落后的评估指标。如果服务行业的比重大,说明现代化程度就高些;反之则相反。
新型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必要性
在经济服务化和工业化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的条件下,发展服务业与推进工业化非但不矛盾,而且能够在更高程度上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力量。新型工业化的推进离不开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的支持,而工业部门的发展也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过程,服务业所占比重最终将超过工业。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等水平转化的时期,产业结构属于快速变动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是一个转折点,服务业发展得快,经济发展就快,服务业发展得慢,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城市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珠三角地区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从这些城市GDP中服务业实现的比例可以看出,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见表1)。从表1中可知,现代服务业发展好的城市,基本上也是新型工业发展较快的城市。所以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已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这是以新型工业经济为基础,借助于信息化手段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新型生产方式。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要遵从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规律,各省市及经济区也要在促进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融合发展。
我国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对策
通过计算得到2010年中部地区六省服务业占GDP的比例统计表(见表2)。由表2可知,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0%,我国中部地区六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均低于全国数值,而与服务业十大城市相比差距就更大。
(一)我国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1.服务业内部部门发展不合理且结构失衡。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落后,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而保险、金融、咨询、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仍然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结构。而目前在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内部结构中,现代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超过传统服务业的比重,这一趋势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表现也较为明显。
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中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3%,这一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省份有较大差距(见表3)。
3.服务业支撑体系不完善。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设计、生产、营销、配送、支持产品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在制造业链条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生产前的服务除研究开发外,还包括人员培训、经营管理、会计服务、信息服务等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服务,生产后的服务包括物流、通信、仓储等能够实现价值、满足最终需求的服务。但是,目前我国服务支撑体系尚不完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制约了工业部门的发展。
4.现代服务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开放,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日益提升,正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制造基地。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现代服务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距甚远,国际竞争力不强,直观的表现就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处于较低水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5.1%,并且自1990年以来一直处于逆差地位,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货物贸易上的顺差。由于目前我国服务业整体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特许和专利使用以及金融等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占出口的比重低于全球水平,我国服务贸易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仍将维持一定的逆差。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部门结构与全球服务贸易存在很大差异,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亟需改善。
(二)我国中部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
1.优化传统服务业。当前国际现代服务业正呈现出技术化、国际化、标准化,与传统服务业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消失的趋势。目前,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商业、物流、交通等行业科技含量较低,与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中部地区要加大科技在上述服务行业中的含量和渗透力度,加大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应用程度,并注意不同行业的交叉和融合,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效率,增加产业的附加价值。同时注意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企业素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加快信息技术应用。不管是新型工业还是现代服务业,它们均是建立在信息化平台上的。传统工业需要进行信息化改造,新型工业更是集中体现为信息科学技术的运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物流、营销等需要通过现代信息科学、网络技术,将不同的经济主体、活动过程连结在一起,并且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本身就是服务过程。为此,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加强区域信息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为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打下信息基础。
3.协调好现代服务业和中部地区工业的关系。一方面,从产业发展顺序来看,我国中部地区工业的发展拉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只有中部地区工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才能分流到服务业,而收入水平的增加使人们有条件去满足个人更高的精神需求。工业化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为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要注意到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因此,中部地区在着力改造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新型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化,加速新型工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提高我国中部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
4.以完善的公共服务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完善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经济性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和制度性公共服务等方面。为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政府应在突出以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为主的经济性公共服务的同时,强化社会性公共服务和制度性公共服务,主要在非市场领域或市场本身无力调节的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在解决“越位”的同时重点解决“缺位”的问题,创造一个有利于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目前,要重点消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完善服务业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健全信用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采取积极的财税、土地、价格等政策,消除产权歧视,强化产权保护,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的发展,形成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要实行政企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业性机构分开,培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竞争需要的服务经济主体。市场化是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服务业的发展程度本身是市场化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要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打破市场壁垒和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放宽准入领域,规范准入条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5.积极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积极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可以采取新设投资、收购兼并、风险投资、不良资产和债务的合作处置以及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等多种方式,引导外资投向我国现代服务业部门,更好地吸引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2002
2.徐冠华.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11)
3.郑吉昌.让现代服务业成为浙江“十二五”时期的主导产业[J].今日浙江,2011(7)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57
1 培养新型外贸人才的必要性
(1)适应新型贸易方式跨境电商发展的需要。跨境电商是对外贸易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国家“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外贸转型的重要支撑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4.8万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年增速将超过30%,预计到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运作方式、贸易链环节产生了革命性、实质性的影响,原有国际贸易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现有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需求。
(2)新型外贸人才供给缺口大。跨境电商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和新手段,也是未来外贸发展的趋势,而能胜任跨境电商业务工作既懂外贸又会平台操作的新型外贸人才显得非常稀缺。据统计未来三年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达到445.7万,高达85.9%的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存在”。
(3)探讨跨境电商外贸人才的培养是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改革,完善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高校要从产业行业的调研入手,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确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并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以及组建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等方面来推动跨境电商平台下新型外贸人才的培养。
2 跨境电商对新型外贸人才的能力要求分析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急需复合型的跨境电商外贸人才,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创新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培养适应跨境电商平台的新型外贸人才。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是复合型的,不仅要懂外贸,还需要懂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核心能力可分为商务英语沟通能力、电商平台操作能力、国际贸易运用能力、营销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
2.1 商务英语沟通能力
跨境电商平台比如说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等平台中,卖家的后台操作是以中文为主,但产品关键词标题的设置、产品描述、与买家沟通等过程都需要使用英语。以英语为主,各个平台还设置了多种语言,小语种尤其热门,如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等。另外,跨境电商人才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产品描述能力以及与买家沟通谈判的能力,要能熟练搜索到相关英文网站资讯,并从中阅读并获取到有效的信息。
2.2 电商平台操作能力
该能力拥有网店运营的基本常识,掌握电商后台实践操作,熟练运用产品关键词及标题设置的技巧,seo优化,产品照片的拍摄与处理、网页的编辑与美化等。
2.3 国际贸易运用能力
该能力包括了解和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掌握交易流程、国际商务礼仪、会展活动策划、控制交易风险、贸易纠纷处理等能力。另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贸实践操作技能、外贸单证填制能力、电子通关系统操作能力等。
2.4 营销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
该能力和素养包括熟悉国际营销的手段,了解目标国家的文化、风俗、语言、法律等专业知识,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消费对象,针对不同的产品能制定出具体的营销策略,具备优秀的文字表达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基于跨境电商平台培养新型外贸人才的对策
3.1 调整课程体系的设置
从跨境电商对外贸人才职业能力要求出发,结合跨境电商的行业需求,坚持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思路,来调整课程体系的设置。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中要以跨境电商项目为主线,以真实跨境电商平台、真实的产品、真实的外贸电商流程、真实的工作任务、真实的市场检验效果为基础开展“真题真做”。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要围绕跨境电商业务涉及到的如何选品、平台的操作规则、跨境平台交易中的报关报检、跨境电商物流、跨境电商结算方式的选择、电商平台的操作实务等内容展开。
3.2 实施跨境电商项目化实训
跨境电商项目化实训是为培养真正与市场对接,与企业对接的跨境电商人才,具备商务英语沟通能力、电商平台操作能力、国际贸易运用能力、营销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先期高校可通过派专业教师参加阿里巴巴的培训班以及到跨境电商企业挂职锻炼,了解和熟悉阿里巴巴后台操作,教师再将相关课程按照跨境电商的业务流程设计成实训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入到阿里巴巴、速卖通等电商平台进行一系列的跨境电商项目化实训,包括跨境电商的平台操作、国际市场调研、如何选品、后台实操、产品、优化排名、产品推广、订单的处理、国际物流、售后服务等真实项目,使学生掌握跨境电商平台实践操作的技能,熟悉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完成整个业务流程,实训成果则最终由企业和市场进行检验。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跨境电商是一个新兴行业,以基于跨境电商平台的真实外贸项目为载体,根据项目化实训的特点,教师团队按照项目化运营模块的需求可安排不同的专业教师组织教学。比如产品详情页描述、标题关键词设置和外贸信函写作可以安排外贸英语教师,网络营销、市场调研、产品推广可由营销教师安排教学,订单的处理和产品售后服务可安排国际贸易教师,产品拍摄、产品、优化排名可安排电子商务教师教学。同时邀请企业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校内专业教师通过下企业挂职锻炼,暑期到企业跟岗实习,提升实习实践能力。校内专业教师通过与企业骨干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共同开发设计跨境电商项目化实训项目,共同负责跨境电商项目化实训的指导。从而建设成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4 实现多赢的校企合作
在新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该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来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实施项目化实训、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基地。依托全球速卖通、Ebay,Amazon、阿里巴巴等跨境电商平台,为当地企业提供服务,学校主要开展产品、产品详情页制作、产品优化排名、回复询盘、在线交易、邮件处理、直通车推广、售后服务、维护客户等工作。在真实平台的操作和运营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外贸创业能力。对学校来说既锻炼了师资队伍,又提高了外贸类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对企业来说,学校为企业提供了免费办公场所,培养了高素质的外贸业务员和储备人才,节约了跨境交易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利润。跨境电商的校企合作使得学生学习实践与企业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学校和企业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多赢的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一、发展国际贸易与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
1.目前,郑州的出口相对依赖初级商品,为了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需要提升商品的营销手段。传统的营销和出口渠道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使用得到改善和扩展。由中小企业生产的大多数初级商品的营销和出口传统上通过中间商引导,导致了高额的交易成本,生产商对市场价格并不灵通。在有些情况下,国外贸易商有意利用郑州生产商对价格信息的不了解,支付的价格低得多。郑州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网站,可以提高透明度,允许价格信息向郑州生产商传播。通过互联网的电子化贸易,可以使生产商能够更好地获得价格信息,同时也能接触到大量的购买者。2.贸易特点使中小企业需要中间商的存在需要新型中间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跨国经营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这是因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所处的战略阶段不同,大企业经过长期博弈,已形成了稳定的供应链结构和供应链契约,它已经与数量有限的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有稳定的分销渠道,它更关注的是供应链管理和渠道管理能力的提升。而大多数中小企业最重要的是生存和成长的需要,更关注如何拓展更多的客户资源,因此中小企业的交易结构、供应链往往会快速成长和变化。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目前郑州中小企业侧重经营国内市场,并且大多是源于对市场变化趋势的高强度的老板式的天生敏感。新型中间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跨国经营能为企业获取更多的供求信息、拓展更多的贸易机会,显然这类服务更加符合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3.电子商务平台网站在企业销售中的作用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隔阂,企业直接对消费者销售的模式是十分困难的。由于Internet的“去中”作用,在电子商务时代,跨国直销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网站得以实现。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网站的出现与发展,其直接的作用是销售链的缩短;更重要的是制造企业可以直接面对国际市场,使得它们能够更快地把握国际市场的需求动态。
二、物流国际化与跨国经营网络化
1.物流网络化成为发展趋势全球信息化加速了经济全球化,使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网络将是影响今后国际物流走向和发展的重大因素,而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的网络贸易将会给国际物流和现有的经济运行模式带来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商业逐步国际化的时候,这种方式的特定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难以适应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当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和普及之后,企业开始依托商务网站来展示和实施市场营销策略。2.国际贸易与跨国经营网络化相互促进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为郑州国际物流的信息化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大力推进国际电子商务,通过Internet沟通世界市场,分享全球贸易利益。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网站,逐步将国际物流所涉及的服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供一站式的国际物流信息与交易服务,使得物流过程大大便利。网络较之以往的工具能够在降低交易成本上发挥特殊的作用。电子商务加速了外贸业务的电子化趋势,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地帮助企业从事业务,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三、跨国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1.对产品负责的服务需要新型中间商网络使得信息和沟通的距离降到零,但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依然存在,而这恰恰是新型中间商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开展跨国经营的机会。对产品负责的服务是很重要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比如手工制作的产品、自创没有一定规则的商品、动态的商品都需要负责任地逐个检查,这种服务是跨国经营供应链中的一块短板,新型中间商要优化这条供应链,成为其中一个优化的节点,使产品的上游和下游对新型中间商都有依赖性。当客户的采购量足够大时,它们往往想直接从供应商那里采购,供应商可以提供它们想要的技术支持和低价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大客户想把物料管理、质量跟踪的苦差事甩出去,这时,大客户就成为优秀新型中间商的客户。2.未来跨国经营需要建设行业网站建设某个行业产品的集中网站,有统一的格式、同样的首页,在世界各地都有分站,各个国家的语言和货币换算都可以在后台修改。中国作为主站,不断登陆新产品,管理系统,在全世界征求合作伙伴,商分别在各个国家当地申请域名和空间,推荐网站,销售发货行为。这样通过市场资源倍增效应,形成真正的网络商务,拓展了巨大的海外市场。但是网络人工昂贵,上传上千上万件产品,成本要控制好,最关键是费用控制。3.专业采购商大量出现,新型中间商逐步形成商业联盟新型中间商发展为专业采购商在国内生产地建立基地,抓住三个环节:专业设计、品牌宣传与贸易支持,在中国生产一流质量、最时尚的产品,用最有竞争力的价格供货给网上店铺、邮购商店、国际小批发商,甚至与国际上的网络销售商合作,实行品牌共享、市场共享、销售模式共享。应当说这是一种崭新形态的采购商,他们建立品牌、拥有设计、参与贸易,与国际网络销售商合作。网络上的价格越来越透明,只有开拓新的模式才是网络销售的正确道路。新型中间商逐步形成自发的分行业、分区域、分主题的商业联盟,它们之间建立了介于市场和企业内部行政之间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这种诚信的氛围,极大地降低了商盟内部的交易成本。4.无形商品交易量剧增,虚拟与实体结合网络已呈普遍之势,许多传统零售业者都在积极进军电子商务。根据ForresterResearch的估计,Tesco光靠现有的据点,就可以服务全英国90%的人口。亚马逊从虚拟到实体的逆向操作,也为网络公司展示了一种新的营销方式。更多的无形商品会加入到新型中间商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开展跨国经营的商品行列中。但是现阶段由于版权、语言、民族习惯等等因素,这部分交易额非常小,产品的国际化程度较低,没有迫切开展跨国经营的需求和能力。但是随着市场的饱和、产品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以及国际社会对郑州生产商制作的无形商品的认可,这部分业务终有一天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作者:帖鹏飞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室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资源和保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应该与普通高校、高职高专等不同办学层次有显著的区别。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在实验室建设上依旧是穿新鞋走老路,建设思路因循守旧,依然固化于学科性、学术型教育的寞臼,导致相关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特色,往往是重形式、走过场,多数实验室形式单一、功能匾乏,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此,笔者将自身多年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和外贸实战经验相结合,意图通过对当前主流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思路。
一、当前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1985年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历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也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总的来说从建设思路、软硬件设备的创新发展上来看,依旧落后于国内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技能方面的需要。
1.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几种建设模式
(1)手工操作型。利用纸质外贸单据的缮制为媒介,简单模拟进出口业务流程的实验室,属于国内高校早期建立的国际贸易实验室,其优点是投入较少,现场感强。缺点是设备较为简陋,功能单一,以制单操作为主,实训范围狭窄,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较高。
(2)电脑制单型。是上述手工操作型实验室的升级版,主要是将外贸常见单据制成电子表格,供学生在电脑上练习填制。其优点是,外贸单证虚拟化,操作方便。缺点是训练依旧集中在外贸制单环节,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和熟悉进出口业务的全部流程和相关技能。
(3)电脑十单机外贸软件型。即电脑加单机版的外贸软件,优点是通过单机版外贸实训软件可以模拟进出口的大部分流程,其缺点是,学生只能单机操作,相互之间没有互动和竞争,软件仅仅停留在模拟演示外贸流程的层面上,数据库内资源匾乏,缺少针对外贸函电磋商、进出口成本核算、外贸制单、国际结算操作、报关报检、外汇核销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训练模块,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采用这种实验室模式。
(4)互联网演练型。将上述实验室放入局域网环境中,并且引进了网络版外贸模拟实训软件,实验室功能得以进一步扩展,实验环境具备了一定的仿真性,主流软件的数据库资料较为丰富,可以进行进出口主要模块的技能训练。目前这一类型的国际贸易实验室成为许多财力雄厚高校国际贸易实验室的主流模式。
2.现有建设模式的不足
综上所述,现有国际贸易实验室主要为“电脑+单机外贸软件型”和“互联网演练型”,这两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如下:
(1)建设思维僵化,实验室模式单一。当前,可重复、低成本的“电脑加软件”成为国际贸易实验室的主流模式,但无论仿真程度有多高,依旧难以避免“照着葫芦画成瓢”的尴尬局面,直接为生产经营第一线进行服务的服务型、创业型、全真型实验没有被列入实验室功能之内。
(2)建设规格偏低,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脱节。例如目前的外贸模拟实训软件侧重于对外贸制单、租船订舱、报关报检等环节相对机械化的模块训练,而对寻找客户、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谈判、成本核算等重要的综合技能环节重视不够,导致人才培养规格与高职高专层次重合。
(3)软件实训功能局限性大,与现实业务操作仍有较大的差距。首先是软件自身数据库内资料缺乏真实性,另外,功能模块不全,一些模块的功能较弱,例如外贸单证制作和某些环节的操作顺序随机性较强,在现实的操作环境中可能几种方式都是正确的,而软件形式却较为死板,非此即彼,无法逐一实现对学生实训结果的兼容性判断。
(4)软件自身的仿真模拟效果与实际操作存在较大距离,教师端控制和演示功能不强,学生得不到及时的操作指导,容易导致学生对现实的外贸操作环境认识出现偏差,难以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二、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原则
1.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确立实验室建设规格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单位应高于高职高专和中专层次,目前企业对这个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是,不仅要掌握国际贸易通常的程式化操作技能,更要求他们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准确的成本核算等综合业务能力,而这部分能力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遵循区域经济对外贸人才的岗位技能要求设计实验室功能
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功能设计,只有合理确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业务能力标准,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相应的实验室功能模块。通过我们对用人单位的实践调查,结合笔者多年的外贸实战经验,可以大致将外贸岗位做一个简单的划分归类。
(1)外销员。是企业产品进出口的项目负责人,要求具备较为全面的外贸技能和综合业务素质,应具备寻找客户、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谈判、成本核算、对外签约等综合业务能力。
(2)单证员。负责从外贸谈判签约到报关、报检、出运和结汇各环节的文件起草和缮制。须具备起码的商务英语信函书写能力和各类外贸文件、单据的审核和缮制能力。
(3)报关员。负责办理公司产品的进出口清关手续。应具备各类报关单据的填制能力、熟悉海关政策法规和报关流程,掌握报关软件的使用。
(4)报检员、货代员、跟单员、结算员等。根据公司规模不同,前述岗位可能单独设立,也可能合而为一,应熟悉相关环节的法律法规和操作程序,掌握外贸制单技能。
(5)其他相关岗位。外贸翻译、银行国际业务职员等,也应具备相关的进出口流程知识,懂得相关国际惯例和国际结算流程。
从上可知,外销员在外贸业务中是产品进出口的项目经理,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应该是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而高职高专层次的相关人才培养定位应低于应用型本科层次,主要针对除外销员之外其他的岗位进行培养。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验室的建设应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培养层次设置实验模块。
3.以多样化实验室模式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日新月异的技能和素质需求
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验室应打破现有主流建设思维,实现产学结合、校内外结合、仿真与实战相结合、模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立体化新模式。现有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均为软件虚拟操作,缺乏实物模拟,更缺少与社会对接的服务型、实战型功能。对于国际贸易行业而言,更加重要的是实战经验,企业欢迎的是经过实际业务锻炼的国贸人才,高校国贸实验室的建设应考虑如何构建学生这一方面竞争力的问题。
据我们调查,目前有90%以上的中小企业有产品外销意图,其中绝大部分缺乏具有真才实干的外贸专业人才,不知道如何拓展国际市场,他们不欢迎从未接触过外贸实战的大学毕业生,急需的是有真正国际市场拓展和外贸操作综合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的专业实验室建设者和经营实验室设备的公司应能够及时捕捉到市场需求的最新动向,适时调整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的整体方案,为企业服务的创业型、实战型实训内容应该在国际贸易实验室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构建
目前,面临着高校扩招,国内经济持续低迷,毕业生就业难的多重压力,很多高校尝试在实践教学方面走出一条实用高效的新路子,例如建立自己的创业园和创业基地,鼓励教师、学生校内创业等等。我们认为,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搞好校内实验室创新,是当前应用型高等院校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可行之路。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既要考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层次与实验室功能设计的关系,又要注意将模拟实训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笔者将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功能界定为:软件训练与实物操作结合,仿真模拟与创业实战相互补充的立体化模式(见表1)。除了校内实训外,创新型国际贸易实验室还应能满足外贸企业在产品宣传、国际市场拓展策划、寻找客户和初期谈判方面的咨询和操作功能。
1.实验室硬件及环境要求
(1)空间布局
按照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构建思路,兼顾各大院校的现实条件,笔者建议将实验室分为两大功能区,即微机模拟实训区和实战操作区。
①微机模拟区。主要通过计算机和主流的外贸软件进行局域网、互联网范围内的模拟操作训练,面积要求应视具体实训人数而定。
②实战操作区。全真的外贸公司办公环境,设置办公区、会议洽谈区两个小分区,一是承接企业委托,进行真实的单证缮制、海外客户查询及洽谈等综合社会服务,二是进行外贸主要环节的实物单据观摩和模拟操作,面积要求应视具体实训人数而定。至于船公司、海关、商检局、外管局等辅助部门的分区,由于校内实验室的局限性,勉强设置的实物空间既不具有真实感,也起不到应有效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建议此部分功能在微机模拟试验区完成。
(2)硬件要求
①微机模拟区:主流电脑,设置局域网,并接入互联网,满足学生局域网内模拟操作和在互联网环境下拓展国际业务的需求。
②实战操作区:配备公司运营必须的办公家具、计算机、电话和传真机等设备。
2.软环境要求
实验室是硬件、软件和实验内容的统一体,在具备了软硬件条件之后,实验项目的开发,外贸软件的配备,实验内容相关资料的准备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室功能的充分发挥。
(1)外贸实训软件平台的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