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9 16:22: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篇1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河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种:

本:

国际刊号:1673-1069

国内刊号:13-1355/F

邮发代号:18-169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200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篇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遵循创新基金的管理要求,采取政府部门决策和监督、专家咨询和指导、基金管理机构组织和实施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紧密结合、决策监督与管理实施相对分离,各尽其责、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管理特点和运行机制。

通过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强化电子政务能力,实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贴近服务;进一步规范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的申报、评审及后期管理,减低材料制作难度,简化申报流程,增强地方管理部门的参与程度和管理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一、系统目标

借鉴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系统的经验,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实际管理情况,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从项目申报、审核、受理、评审、监理、验收等全过程一站式业务流程网上办理。为加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建设原则

(一)遵循安全性、可靠性原则

系统支撑较大并发用户同时进行浏览、交互、检索文档等与数据库的交互式的操作,并且相对占用较少的硬件资源。当意外事件发生时,能通过快速的应急处理,实现故障修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避免丢失重要数据。系统建设将充分考虑系统运行时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系统在运行时反应快速、安全可靠。

(二)实用性和易用性原则

系统具有一致的、友好的客户化界面,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使用户能够快速掌握系统的使用,用户终端全部采用浏览器方式。具有快速部署、零客户端维护、操作简便的特点,具有易用性。

(三)成熟和先进性兼顾

在项目管理系统的技术选择上,始终兼顾成熟和先进性,选择当前国际上先进、成熟而又实用的技术,在满足系统各项功能稳定运行基础上体现技术创新,不盲目、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四)可扩展、易扩展原则

系统采用标准的SSH软件开发架构,严格按照表现层、逻辑层、数据层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方便日后代码维护以及新功能模块的植入。在数据的扩展上,利用系统后台可视化的工作界面,进行数据的增加,或通过数据库管理工具,创建新的数据库、词典。在应用的扩展上,具有良好的外接接口,将来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充,整个系统中能够方便地添加新的业务模块。

三、系统用户分析

项目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类用户:

(1)领导用户。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数据、合同数据、监理数据、验收项目、历史项目,掌握统计分析数据。

(2)管理用户。主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根据各自职能及管理员分配的权限,在系统中进行审核管理、评审管理、立项管理、项目推荐、合同管理、项目监理、验收管理、信息查询、汇总、统计分析等操作。

(3)市(县)科技管理部门用户。负责辖区内企业申报项目推荐、合同数据的审核、项目监理(半年报、年报)、组织项目验收及验收数据审核等工作。

(4)专家用户。负责评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根据评审要求、评审时间,阅读项目材料、填写评价表、打印、签字、提交,完成评审或项目验收工作。

(5)企业用户。全省范围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用户,可在线填报项目申请材料,立项后填写合同书,项目执行过程中可以定期在线填写项目监理半年报、年报,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在线填写验收材料。企业用户是本系统用户的主体。

四、系统功能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统对一般创新项目、科技小巨人项目、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三大类项目进行申报、评审、监理、验收管理等一站式业务流程网上办理。

(一)项目申报管理

通过项目申报管理,企业可以申报新项目、修改项目、删除废项目。申报项目确认不再修改后,提交给管理部门审核。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的项目,可以打印正式纸质材料。

(二)申报项目认证

企业将填写完毕的申报材料发送后,管理部门对企业申报的项目附件材料进行核实、查验。同时,对企业填写的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于申报材料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指导企业调整并完善申报材料、打印申报材料正式版本。最后,对认证过的项目填写认证意见,并将项目发送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

(三)项目受理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用户将在项目受理环节查看到这些项目。在受理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用户可做形式审查等方面的工作并给出相关结论,依据这些结论,项目转发到对应的角色进行处理。根据工作要求,处理结果分为:受理通过、发送至评审环节,受理暂缓,受理不通过、项目退回,不予受理、项目不符合相关要求。

(四)项目评审管理

受理通过的项目进入评审管理环节,完成评审项目确定、专家选择、专家评审项目、查看专家评审意见,处理重复申报项目等有关项目评审管理方面的内容。

(五)项目立项

项目管理通过后,进入项目立项管理,由管理部门填写立项意见、立项金额。立项后的项目才能进行合同签订。

(六)项目合同管理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部门组织企业完成立项合同签订工作。一是合同信息的填写,由企业完成项目合同的填写;二是合同信息审核,通过信息查看合同内容情况,审核、协助企业完成合同的签订工作。

(七)合同变更

合同生效,项目进入监理期后,如果需要修改合同内容,则需要启动合同变更流程。

(八)项目监理

企业在项目执行期内需要上报半年报和年报。在半年报与年报执行期间,项目执行企业通过项目管理系统将项目的执行情况上报到市(县)科技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按照企业项目原来的执行进度,检查、审核企业所报材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并将审核结论及立项企业上报数据与材料提交到管理中心。

(九)项目验收

企业在项目合同到期前2个月启动项目验收的工作。企业填写好后提交验收申请表,科技管理部门逐级审核企业提交验收申请材料并给出审核意见。验收会后进行专项信息的录入、审核。

(十)专家信息管理

篇3

汽车销售企业是汽车制造商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汽车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汽车市场的繁荣,销售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争夺顾客的竞争,汽车销售企业只有最大化使顾客满意,发展忠诚顾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顾客忠诚度的概念

顾客忠诚度指顾客忠诚的程度,是一个量化概念。顾客忠诚度是指由于商品质量、价格、服务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使顾客对某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感情,形成偏爱并长期重复购买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程度。

美国资深营销专家Jill Griffin认为,顾客忠诚度是指顾客出于对企业或品牌的偏好而经常性重复购买商品的程度。真正的顾客忠诚度是一种思想行为,而顾客满意度只是一种情感态度。根据数据统计,当企业挽留顾客的比率增加5%时,经济获利便可提升25%到100%。许多研究学者更是直接表示,忠诚的顾客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保有忠诚度的顾客对企业经营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任务。

二、顾客忠诚度的衡量因素

(1)顾客重复购买次数。顾客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品牌产品重复购买的次数越多,说明对这―品牌的忠诚度越高,反之则越低。对于汽车企业来说,顾客重复购买的情况不会太多,但顾客对品牌的忠诚,会直接表现为对产品的良好口碑宣传,这样的行为会促使周围的亲朋好友进行同样的购买行为,这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宣传,更好的销量。

(2)顾客购买挑选时间。一般来说,顾客挑选时间越短,说明对这―品牌的忠诚度越高;反之则说明对这一品牌的忠诚度越低。汽车消费者挑选汽车产品的时间往往会比较长,但若对某一品牌忠诚度很高,最终不会转移购买目标。

(3)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顾客对于产品价格的敏感程度可以用来衡量其对品牌的忠诚度。汽车消费者如果忠诚度较高,则不会因为竞争品牌的价格降低而轻易转移注意力,也不会对竞品的某些优惠政策而产生动摇心理。

(4)顾客对产品质量事故的承受能力。如果顾客对某一品牌的忠诚度高,对其出现的质量事故会持同情和宽容的态度,对改进充满希望,所以不会从此拒绝此产品。但是,前提是该产品没有出现严重的质量事故或是事故频频发生。

三、提高汽车顾客忠诚度的途径

(1)关注产品营销策略,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从产品营销策略入手,以较高的品牌定位,加大宣传力度,制造名牌效用,树立企业形象。同时也要注重产品的技术升级,追赶时代的潮流。合理制定产品价格,首先,要坚持以获得正常利润为定价目标,坚决摒弃追求暴利的短期行为。其次,要尽可能做到按消费者的“预期价格”定价。所谓“预期价格”,是大多数消费者对某――产品的“心理估价”。此外,还要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重视产品质量,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在―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对其产品质量的忠诚。重视服务,牢固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思想。

(2)建立顾客数据库,识别核心客户群。现代汽车销售企业,普遍构建了统一的动态顾客信息管理和查询系统,能够实时掌握顾客的相关信息,从而使销售人员及时识别核心消费者,确定忠诚顾客群,并及时掌握顾客流失情况,甚至能够从中了解顾客的偏好和习惯购买行为,以便有针对性地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建立完善的顾客投诉响应机制。面对顾客的投诉,企业员工应耐心、妥善地处理。顾客的投诉,说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还存在着缺陷或不足,而这些缺陷或不足往往不容易为企业所发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顾客的投诉是告知了企业问题的所在,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确地处理顾客的投诉,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企业的宝贵资源。企业应该总结经验,建立完善的顾客投诉响应机制。

(4)重视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培养。企业员工是直接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人员,员工的工作行为和行为结果将直接影响到顾客对企业的印象和认知。员工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情绪会最直接地传递给顾客,从而影响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评价。忠诚的员工会对工作充满热忱和激情,会在工作的过程中积极、热情地为顾客提供服务,并为顾客问题得到解决而感到高兴。而在此过程中,顾客也能够充分感受到“顾客就是上帝”的感觉,使顾客获得满足感。反之,如果员工忠诚度不高,那么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便不会有热情和动力,表现在接待顾客时缺乏耐心,态度冷淡等等。员工的这种消极怠工情绪将会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情绪,造成顾客的不满意。因此,企业要想提高顾客忠诚度,首先应注重内部员工的管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四、小结

顾客忠诚度是汽车销售企业管理里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正确熟练运用品牌忠诚度,是企业营销行为必要而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因此,汽车销售企业应根据市场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建立和完善基于顾客忠诚度的管理机制,实现企业目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中小企业网络构建与管理实务”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至今已有7年的建设历程。在课程开设的前三年,我们是按照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传统课程体系,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集成”两门课程作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前者作为理论课,在第二学期讲授;后者作为实践课,在第三学期开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设计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讲网络原理时没有相应的实践验证,学生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讲网络实训时又忘记了相应的理论知识点,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我们开始尝试该课程的改革,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集成”两门课程整合为“中小企业网络构建与管理实务”,基于高职网络专业就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课程教材,全面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侧重培养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的能力。学生在经过项目化课程的学习后,将充分具备中小型企业网络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及网络管理能力。

1以企业应用为目标的课程定位

我们沿着职业分析―工作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的路径开发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面向岗位都以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和管理能力为核心技能。“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和管理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这种核心技能,在经过项目化课程的学习后,不仅具有中小企业局域网的设计与实施、网络管理、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等技能,而且具有建立、维护和管理园区网络的技术支持能力。

如图1所示,本课程以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为主轴,以网络系统三大模块(网络集成模块、网络管理模块、网络应用模块)为核心,其培养目标是从事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运行管理与系统维护、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的高技能型人才。其未来所面临的职业工作是“建网、管网、用网(应用开发)”,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2校企共建课程

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与企业共同分析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我们通过以下形式与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

(1) 校企合作共建职场环境下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本课程教材由课程组成员与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开发,通过与国内主流网络设备供应商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消化和吸收他们的职业培训课程,并且结合高职教育特点,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确保专业课程的技能培训与企业“零距离”接轨,使教学内容,尤其是实践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做到无缝连接。

(2) 校企合作共建以工程项目教学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2007年投资约100万元与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了锐捷网络学院,拥有两间具有60个工位的专业网络实验室,实验室占地面积约500m2,建有10组实验台(RACK),网络设备约100余台(套),服务器及计算机60台,构成实验与验证两套系统。网络学院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经权威、前沿、专业的网络技术培训,让学生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潮流,掌握前沿的网络技术,获取职业认证,打造一身过硬的真功夫。通过学习与培训,使学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进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3) 聘请引进企业行家共建双师教学团队: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坚持企业互聘,将合作企业资深专家请进来,共同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等,聘用合作企业一线工程师来校讲课,鼓励有一定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相关企业的实际项目,提高专业教师的知识面,提升专业教师新技术的应用。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入交流,确立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针对实际工作工程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系统化学习情境入手,全面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设思路。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和管理实务”课程开发的流程为:岗位任务分析确定专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具体流程的起点是市场调研,经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职业行动领域专家评审确认、学习领域开发分析、学习情境设计等环节,最后确定了课程体系,下面具体论述本课程的开发流程:

(1) 审查专业定位和就业面向,论证并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包含的岗位或岗位群,提供翔实的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以及每个任务的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使用工具、劳动组织方式、与其他任务的关系、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实现工作任务向行动领域转换、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以及学习情境的设计奠定生产实际的基础。我们从企业专家提供的十余个岗位中,确定了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络技术应用三个工作岗位。

(2) 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课程组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所能完成的任务,归类整合职业行动领域,提出典型工作和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行动能力。

(3) 学习领域开发分析。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列出学生目前的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点和实训项目,已经具备的能力,研究要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学习者的职业行动能力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训练的项目,形成专业技术学习领域。

(4) 学习领域的构建。一个学习领域由描述职业能力的学习目标和描述工作任务的学习内容所构成,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中的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所有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

(5) 根据学习领域和职业行动领域对应关系,即可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6) 学习情境的设计。“中小企业网络构建与管理实务”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前期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后期则主要以理论分析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前期的实践操作积累感性认识及相关的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名称等操作知识,后期的理论知识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意对操作细节的分析,因为细节会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同时,教师需注意把操作经验、操作诀窍的传授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学到某些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根据中小企业办公室局域网的工作过程分析,初步形成了本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和任务目标。学习情境设计基本目标任务完成后,还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完成详细设计,包括学习情境设计应规定学习时间、职业行为能力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论与方法论的选择等。

根据上述开发流程,我们设计了计算机网络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本课程就是基于中小企业网络构建与管理典型工作过程来设计和开发学习情境(如表1所示),做到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实施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4课程设计以技术应用为目标,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和管理实务”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要求,并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导入课程体系,融进教学内容,突出了课程的职业性;创建了综合性、多功能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实训教学过程与工程应用技术对接,实训环节丰富多样,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坚持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原则,多模块的组合能体现出课程设置和课程选择的动态性,可拓展性,设置和课程选择的动态性,使课程设计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能力模块和知识模块的组合能避免单纯的技能的传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技能,突出了课程的开放性,如图3所示。

5结束语

通过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设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开发为依托,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其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也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蒋洁.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

[2] 游贵荣.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8).

[3] 李志梅. 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 中国电力教育,2008(6).

[4] 铙云波.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探讨[J]. 福建电脑,2006(2).

[5] 李圣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05(35).

[6] 耿建生,李志红. 高职开设模块化综合技能课程的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06(26).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of Network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ourse Design and Practice

PAN Jie,JIANG Yun-li, YI Wen-quan, LI Su-qiang

篇5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倍受关注的一支经济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由科研人员领办或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它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成长和高收益的特征。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创新进化能力较弱,其创新与发展往往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很多国家纷纷构建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体系,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实现其良性发展。

一、相关研究简要回顾

目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出两个特点:(1)创新支持体系内容主要集中在金融财税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尤其集中在政府提供的各类要素方面。(2)创新支持体系功能定位主要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资源的流向,是一类非营利性质行为或活动。由这两个特点决定了目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非营利性的支持体系,该支持体系扶持了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但是,政府主导型的创新支持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往往效率不高,致使创新资源得不到更有效的利用,目前这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我国创新资源极其有限,如何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有限的资源扶持更多高科技中小企业,创造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壮大,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这要求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构成问题。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若干要素构成,包括财税、融资、法律法规、政府行为、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企业孵化器、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等要素。这些要素来自于不同供给主体和运营主体,有的由政府提供,有的由企业提供。由于供给主体组织性质不同,要素供给目的会表现出很大差异。例如,财税、法律法规的制定者是各级政府组织,其目的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风险投资、社会中介服务等要素的提供者是营利性组织,其目的是通过注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需要的要素或服务最终获得利润,具有较强的营利性。组织理论表明,组织的性质与存在的目的不同,其运作机制与运作效率也迥然有异。因此,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各构成要素的供给主体性质不同,其供给目的存在差异,这直接导致了每类要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根据要素供给者不同目的,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构成要素分为两类:公益性要素和营利性因素。

(一)公益性要素

公益性要素的提供者不以赢利为目的,只是为了形成一个更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或提供更有利的发展条件。这些要素的存在状态及变化状况直接影响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是否有利。

具体包括由政府提供的政府政策、法律法规、政府行为等政府性要素和由当地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要素两大类。

1 政府性要素政府只是经济活动的宏观管理者,而不是直接参与者。政府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支持的目的只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而且,它只能是也必须是针对全部企业或全行业企业,而不是某一特定的企业或某一类特殊企业。因此,其典型特点是公平、公正,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2 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一个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构成了该地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整体环境。该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包括诸多要素,如多年积淀下来的社会文化、社会发展进程、业已形成的产业结构、企业社会网络及商业协会发育状况、该地区的智力资本、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程度、政府与企业的合作程度等,这些要素的状况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活动,并且这些要素在短时期内不易改变。

(二)营利性要素

营利性要素的提供者将提供这些要素作为自己的获利手段,其提供者可以是企业、私人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或个人等。具体包括风险投资基金、企业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社会服务机构。

1 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又称为“天使资金”。风险投资基金是针对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创业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和资本经营服务,当企业发育成长到相对成熟后,即退出资本,实现增值后继续投入下一风险投资项目的金融资本。

2 企业孵化器。企业孵化器一般分为赢利性和非赢利性两类。非赢利性企业孵化器一般由政府和非赢利性组织创办,主要目的是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而赢利性企业孵化器一般由风险投资家、大企业和私人兴办,目的是通过向创业企业提供成长条件和环境而获取利润。笔者将这一要素置于营利性因素之列。

3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但由于其规模小,资金技术实力有限,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目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商业化运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4 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转让、技术论证等中介服务,社会服务机构的提供的各社会服务一般都是有偿的。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框架

基于上述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两种性质的技术创新支持要素,兼顾到企业内部创新体系诸要素,构建出一个包括三个层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框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包括三个层面:

(一)企业内部创新体系

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位于体系框架的中心。企业内部企业家与各级员工的创新意识、企业的创新战略、创新机制、所拥有的创新资源、多年积淀下来的企业文化等要素决定着企业创新需求的强弱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若一个企业中这些要素状态非常有利,如创新意识强、创新战略目标明确、创新机制完善、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丰富、企业文化有利,或这些要素中的多数有利,则企业的创新动力强,创新活动频繁而创新成果多,否则创新动力会很弱,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也较低。由此可见,企业内部各类与创新活动有关的要素有可能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动力来源,也有可能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抑制因素。 转贴于

(二)企业外部营利性创新支持体系

营利性创新因素的提供者为了获取利润而提供各种服务,尤其是其中的企业孵化器和风险投资基金机构是通过孵化成熟的企业然后将其高价售出而赚取利润。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些要素的提供者(机构)努力创造各种条件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促使其迅速成长。于是,营利性创新要素的提供者赚取利润的目的就会演变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大的外在推动力量。营利性因素中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基金机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等要素只要是产业化运营的,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外在推动力就存在,只是推动力的强弱与这些要素产业化运营的状况有关。

(三)企业外部非营利性创新支持体系

非营利性创新因素构成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外部环境。这些要素若表现得好,就会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拥有一个规范、秩序的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资源流向该领域或行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引导力量。这些要素若表现得不好,则意味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环境非常不利,会增加创新的难度,成为束缚其创新活动的绳索。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力学模型及分析

若把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及所在系统比喻为一个在斜坡上滚动的球,它在斜坡上上下滚动时受到多方力的作用。这些来自不同方向的力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构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环境。

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中的若干要素,如企业中领导者的创新意识较强、创新机制完善且有激励力、创新资源丰富、创新战略明确、创新氛围浓厚等,意味着企业动力和创新能力很强。企业自身强大的创新动力会拉动企业走上不断创新的道路,因而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拉动力。相反,当企业内固有的氛围排斥创新、领导层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资源不足、企业创新机制不合理等,则会阻碍企业的创新活动,至少会使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停步不前,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阻力或惰性力,用A表示。对于处在斜坡上的企业而言,A表现为一个向下的重力。由于企业自身的生存需求,企业创新活动成为一种必要手段,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支撑力,用B表示。 企业外部营利性因素代表了创新活动的外在推动力。各营利性因素作为一个产业发育得越成熟,其运作越规范,要素提供者营利需要越强,转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压力越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推,动力越强。该推动力用Y表示。

企业外部非营利性因素构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宏观环境,在图2中表现为夹角a。夹角a越小,斜坡会变得扁平,企业向前滚动就会容易些,表明创新活动的宏观环境越有利,企业也会更愿意进行各类创新活动;夹角a越大,斜坡会变得陡峭,企业向前滚动的阻力加大,表明创新活动的宏观环境非常不利,企业会减少或不进行创新活动。由于企业外部非营利性因素供给主体要考虑全民利益,因而与企业的利益不能总是同步,夹角a不可能为零。

据此,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当满足x+Y=A·sina时,企业创新活动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即企业保持原来状态,没有任何变化发生,也就是企业处于创新活动的抑制状态。

当a趋近零时,即环境极端有利时,表明环境对企业的约束力量几乎不存在了,企业创新活动中的速度取决与x+Y,企业处于创新状态;当a趋近90°时,即环境极端不利状态,企业生存困难,无力创新。

企业外部营利性因素所产生的推力Y在两方面受制于宏观外部环境,一是营利性因素的供给主体本身的发展受宏观外部环境的影响,二是,创新主体有权决定是否接受企业外部营利性因素所产生的推力Y,只有x>A·sina时,创新主体处于创新状态时,Y才会被创新主体接受。

五、结论与建议

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由多方面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有营利性的,也有公益性的。要素存在的目的不同,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作用和功能不同,在创新体系力的模型中表现为不同方向的力,这些力的综合作用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总体环境。为了更好地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力,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强企业内部创新体系的优化,尤其是应在加强企业内部创新动力,减小企业自身惰性力方面做好工作

主要应着力于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育、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与企业创新型文化的建设方面。这其中关键在于企业家自身创新精神与素质能力。尽管,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不是创新支持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却是创新支持体系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的介质要素,没有企业内部创新动力与能力的配合,外部环境再好也只能推动企业被动创新,会削弱创新支持体系功能与作用。

(二)在营造和建设创新支持体系时,应该区分不同性质的因素,分别对待

篇6

一、引言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以来备受国家的关注和社会的支持,为其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项目以及政策方面的方面,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外部扶持往往只能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时。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创业者常常可以在企业初创时,获得资金、机遇等外部支持,但是不久其创业素质与经营能力的瓶颈,会逐渐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枷锁。例如,一家在杭创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研发产品为手机充电器。企业自主研发能实现手机信息备份功能的技术优势曾受到媒体和市场的关注。但是,由于缺少合适的营销模式,盲目与手机制造商合作,致使公司一度陷入困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者中有相当数量是从高校实验室走出来的技术性人才,在企业初创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商业模式模糊、市场前景判断不到位、营销模式不清晰、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似乎更需要从创业者等企业内部寻找解决之道。

目前对该类企业的研究集中在政府政策、科技体制、创业环境等外部环境上,针对以创业者等企业内部视角的分析研究仍十分缺乏。因此本研究以杭州为主要调研地点,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能力这一内部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调研结果以及相关分析,为如何更好地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能力对于绩效影响机制:文献综述

1、基于企业能力的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以企业能力为基础分析企业绩效来源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之中。90年代初,人们研究的主要重心开始放在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上。由Prahald和hamel提出的企业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以及戴维.蒂斯,加里.皮斯诺和艾米.舒恩等(1992,1994)提出的动态能力,在能力理论发展中逐步取得了主导地位。

核心能力理论的主要观点有:竞争以能力为基础,战略要以能力为基础;企业是能力的组合,不仅仅是业务的组合;核心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是通向未来之路;企业核心能力是多种技能和知识的整合,它既蕴藏于经营的各种活动和过程之中,也蕴藏于人、管理系统、文化和新产品以及机器设备之中;企业核心能力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等。

从上述对于核心能力的描述,我们可以归纳出企业能力不仅包括企业家能力,也包括企业的组织能力,是将不同的资源整合起来,其需要信息和知识,约定俗成的将各种资源联系起来,驾驭着企业的大部分生产活动。

2、企业家能力理论

企业家能力是与企业家身份相适应的、能够肩负起领导责任的主观条件。或者说,企业家基础素质、思维方式、实践经验,以及对领导方法、技巧的把握是在实施领导行为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Boyatzs(1982)率先提出了能力理论(competencytheory),认为个体胜任工作角色或完成任务的绩效是人格特征、知识、技能和能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能力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并且强调能力必然蕴含于具体行为并能够经由行为得到观测。许多国内学者也对企业家能力作了探讨。如蒋伏利(1999)认为,企业家应具有五种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以及社交能力。

3、企业组织能力理论

第一个提出组织能力概念的经济学家是理查德森(1972),他在《工业组织》中使用“能力”(capabities)概念来指企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组织能力主要包括:市场潜力、组织学习和变革能力,以及战略能力。

Teece(1977)等人指出企业的发展方向受制于它目前的位势和未来的路径,而目前的位势又是由以往的路径所决定的。在形成战略路径的过程中,企业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组织能力是由多种要素和活动所组合为实现企业家所发现的机会的潜在价值而形成的一种机制。

4、企业绩效来源理论

Venkatraman和Ramanujam(1989)指出企业绩效是多纬度的结构,公司绩效应有三种水平:财务绩效;商业绩效;组织效能。Hart(1991)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公司绩效的五个纬度:当前的盈利;增长与份额;未来的位置;质量;社会责任。Cooper(1994)等在研究中同时运用了销售成长、员工成长和获利能力等主观和客观测量指标,研究信度和效度都较高。

贺小刚,李新春(2005)在企业家能力、企业成长以及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中,着重从企业成长绩效考察企业绩效问题,参考Bruton和Rubanik(2002)量表,采用多维度主观指标测量,分为竞争绩效和潜力绩效两个方面。

企业绩效的产生有多种途径,无论是善用公司资产、健全财务内控体系、注重长期投资价值、发挥员工才能,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或者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与思维创新,都可以提升企业的绩效与竞争力。

5、企业能力与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是由企业家生产性努力、企业家能力水平、企业家掌握的企业资源数量和质量,环境的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程承坪,2001)。科技企业无形资源一般占据主导作用,企业家的素质与能力、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对于企业成长与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具有特定才能的企业面对现存的市场环境做出理性反应就表现为企业的市场行为,行为的结果可通过企业绩效来衡量。企业能力与企业绩效的转换效率决定于企业能力的大小和方向。企业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导致企业绩效的提高,这也是企业家与企业问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家能力就像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改变着企业的成长。企业家与企业之问存在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企业家,作用于企业,表现于企业绩效(魏江,2007)。

Chandler和Hanks(1994)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的机会感知能力与初创企业绩效之问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朗。

总的说来,这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企业能力的确影响着初创企业的绩效。

三、研究模型与研究方法

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形资产较少,多数属于轻资产企业。在构建模型时,着重研究企业能力与绩效的关系,将企业能力划分为企业家经营能力和企业的组织能力。

本研究的出发点就是从企业内部着手,探求影响科技型中

小企业发展的内因。所以,基于上述考虑,假定在同一个地区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是相同的。为了简化模型,没有将外部因素纳入模型中。

综上所述,根据企业能力理论,初步构建出待证模型:简化待证模型:

四、实证研究以及相关分析

1、调研描述

此次主要以杭州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创业者为研究对象,并在前期对企业实际情况做了初步了解,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后期,将进一步拓展问卷的数量以及质量,力求达到研究的严谨性。

问卷调查采用了书面问卷和网络电子版问卷两种方式,涉及企业包括杭州市西湖科技园、东部软件园、浙大科技园等园内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面向中小型企业总裁班发放。团队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4份。剔除无效问卷后为12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61.5%。

2、描述性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往往是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尽管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但是由于创业者自身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往往会导致企业经营不善,使得这类企业的成活率很低。所以,我们又对企业家能力和企业的组织能力进行了相应的统计调查,见下图:

以上是衡量企业家经营能力的四个维度:思维创新能力、战略管理能力、日常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上图反映的是每项能力的得分整体情况。这四个维度整体得分值都在3.7(最高是5)附近分布,说明大部分企业创业者的个人能力都较强。在四项能力中,企业家的日常管理能力比其他三项能力强,而思维创新能力最为溥弱。

此外,我们还从业务能力、创新能力、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这四个维度衡量企业组织能力。

企业组织能力方面,接受调查的各企业的自评分数相对其企业家经营能力自评分数具有更大的方差,即分布更分散,两极分化相对严重。总体而言,企业文化的总水平最为突出,企业业务最为薄弱。这说明,显性的外在文化更容易得到重视,而内在的业务能力缺无法得到有效的跟进。

3、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分析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组织能力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1、主要结论和实践意义

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内因才是关键。

自身能力不足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普遍遇到的困惑。稳定的现金流是生存力的保障,创新是竞争力的体现,企业文化是长效机制、统一的价值观和归属感。这三者也往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最为缺乏的。

思维创新能力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家的核心能力,也是目前其最缺乏的能力。

业务能力、日常管理能力、战略管理能力都是可以借助“外脑”来实现,例如通过“知识援助”等形式。唯独思维创新能力是其他能力的整合无法取代的,需要一些特定的引导来实现。不过,在研究中也发现思维创新能力与其受教育年限、从业时间等因素没有必然联系,并不是说企业家和初刨者的从业时问越长、受教育水平越高,创新思维能力就越强。这也为提升思维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援助”。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知识密集型的企业,持续的创新是该类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在加强传统的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外,还应加强对该类企业的知识援助,帮助其提高内在能力。

2、政策建议――全方位知识援助构想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多数既是经营管理者,又是重要的研发人员,在商业思维能力方面普遍存在欠缺。而该类企业又具有高风险和高成长性的特点,内外环境的变化,容易使得因经营管理者能力不足导致的企业失败。

因此,当前政府对企业的援助应该从过去单一的政策扶持、项目扶持和资金扶持转变到“知识援助”上来,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援助,不断完善和提高其自我决策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知识援助的具体体现就是通过制定与实施素质与能力提升计划,为企业家、创业者,提供一系列的综合服务,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文化、商业伦理、创业之道、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决策服务、技术服务等。围绕“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和“整合资源,合作发展”两个重点方面来展开。

加强培训,提升能力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创业者能力的调查和分析,建议所开展的培训应以“素质培训和业务培训相结合;普及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和在岗培训相结合;激励机制和组织引导相结合”等四个结合为基本原则,以系统性的创业型企业运营之道和工商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为主,适应性短期培训与之配套。

借鉴国内各大高校和商学院的MBA类课程设置,建议重点培训内容如下:

整合资源,合作发展

政府号召,行会、商会和其他社会团体组织,加强企业交流合作,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合作创新,联合发展,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对标”学习,促进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对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近年来,浙江大学率先发起了“求是强鹰成长计划”,实现了优秀的浙商企业家与在校大学生的对接。在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者提升能力方面可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兄弟行”:创业先行者结对,合作互助求发展;“师徒行”:知名企业家重点指导,互利共赢求发展。

篇7

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是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中最具有活力和最具有潜力的企业群体,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体国家中重要的因素,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陕西省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研究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为出发点,分析该类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在案例企业试用,进一步完善后应用于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竞争力。

1.2 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本研究项目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个案研究以及归纳等方法,了解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使企业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比较找出普遍存在于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弥补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后应用于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做出中小企业相关调查问卷及分值表(分值5分为满分)。(表1)

2 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策

根据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调查问卷及分值表可知:我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平均分为2.54分、合理的资金管理方面平均分2.6分,经济责任制完善情况平均分为2.5分,财务预警机制完善情况平均分为2.6分,财务人员学历要求方面平均分为2.75分,财务人才易流失方面平均分为3.02分,融资渠道广泛的平均分为2.67分、合理资本结构的平均分为2.56分,由此可知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融资渠道等方面都不尽人意,而且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下面根据调查中发现的中小型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2.1 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1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监控能力不强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型企业在财务处理这方面显得十分混乱,比如项目研发的费用和费用的归集划分的很不明确。从1998年开始政府开始鼓励我国的高新创新技术的发展,并且陆续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来保证中小型企业的稳步发展,比如,2003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家法政委、财政部、科技部、等12部政委在2007年的《关于支持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科技部在2014印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以及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当中,很多的科技中小型企业在关于研发费用上面处理的非常不合理,比如研发费用的核算在管理的二级科目中处理,把一些和研发无关的费用也算到研发费用,或者是把多个研发项目的费用归集到一起等等。这些在财务管理方面不合理的情况在严重影响企业申请政府优惠政策的顺利通过。

财务管理存在于中小型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之中,就目前以陕西省的调查发现,目前存在一些小型的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处于记账的阶段。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在对资金的活动和资金关系处理以及事后控制方面明显存在严重的不足,科技创新是这种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关键,如何保证中小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那么就需要中小型企业把投资方向放在科技创新投资方向。

2.1.2 融资路径不顺畅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生存发展的血液,因为现在科技领域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科技中小型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自己产品研究开发的速度,提高自己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需要巨额的资金,同时技术创新之后带来的企业迅速发展又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撑,因此仅仅依靠企业自己的资金完全无法满足企业技术的创新积极企业的发展。因为中小型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方面具有很高的风险,再加上我国市场上市的门槛非常的高,以及证券市场的容量不多,中小型企业很难和资本市场融资。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小型企业中的资产都是都技术专利等无形的资产,很难用作抵押贷款,因此通过和银行融资这条路也走不通。因此很多的中小型企业采用了股权融资或者债券融资这一策略,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发展。

2.1.3 财务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的流失往往给企业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在这个世纪企业之间人才的争夺也来越严重。由于在高科技方面的财务人才往往是供不应求,虽然中小型企业为了招聘到高技术的财务人才,在薪资方面也是不断的提升,但是这也阻挡不了每年中小型企业中人才的流失,企业之间互相挖墙脚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财务人才的流失不仅让企业在人力资本上的付出毁于一旦,也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2 科技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方面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2.2.1 很多的中小企业起步晚,规模比较小,为了节约资金,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部分原来是技术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意识薄弱。他们往往把精力放在技术的研发上面,完全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财务管理只是负责资金的使用和费用报销的部门,在科技研发过程当中忽视让财务人员参与,导致在资金的投入方面没有计划性,在技术开发的过程当中,也没有很好的监督和控制,严重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让财务管理丧失了在企业中的地位。

所以企业就需要规范好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做好资金使用,资金控制,以及在技术研发过程当中费用的全面预算,让财务管理部门参与技术研发项目的整个过程,做好事前计划,事中监督,事后核查的工作。此外还需要加强企业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培养一支高素质财务管理的团队。

2.2.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企业自身的资金以及债券融资和政府的扶助资金。中小型企业的创业资金有限,而在企业初期的建设过程中资金的投入比较大。比如在场地的选择,研发设备的购买以及招聘人才。这样导致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金非常少。虽然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有扶助政策,但是国家的扶助资金的申请往往需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解决不了中小型企业在建设初期的燃眉之急。在银行方面,由于考虑到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高风险,且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信用状况不明确,很多银行都不愿意把钱贷给中小型企业。另一方面,我国上市条件过于苛刻,忽视了中小型企业的成长潜力。

科技创新型中小型企业应该加强本身筹集资金的能力,积极开发出各种融资渠道,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组织管理的水平,加强把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能力,利用好国家扶助中小型企业的政策。努力争取获得国家科研课题的扶助和创新基金的支持。中小型企业规范好企业在研发项目的的核算。积极申请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各项基金,最大限度的获得国家的各种政策。加强自身的素质和努力提高自己企业的盈利状况,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

2.2.3 财务人才的流失有企业内部管理、员工发展和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小型企业应该树立好正确的财务人才价值观和知识效益的理念,把以人为本的信念加入到企业文化之中。重视对财务人才培养的投资,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还可以用“年终奖”“股份制”等措施来留住企业的财务人才。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

3 结束语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陕西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查,发现在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本篇文章能给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莫苗苗.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策略的研究[J].财视频道,2011(4):41-42.

篇8

1 等比数列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2015年度注册会计师教材26页例题:

20×0年1月1日,XYZ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年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支付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XYZ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

XYZ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为此,XYZ公司在初始确认时先计算确定该债券的实际利率:

设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r,则可列出如下等式:

59×(1+r)-1+59×(1+r)-2+59×(1+r)-3+59×(1+r)-4+(59+1250)×(1+r)-5=1000(元)

采用插值法,可以计算得出R=10%。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1.jpg>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在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会计核算中计算烦琐且易出错,本人尝试将等比数列引入到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中,不仅使复杂的会计核算变得简单,而且便于财务工作者快速计算第n年的利息调整和摊余成本,因此将等比数列应用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P0为期初摊余成本,M为面值,r为票面利率,R为实际利率,Pn第n年末的摊余成本。

第一期末摊余成本:

[①]<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1.jpg>

第二期末摊余成本: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2.jpg>[②]

第三期末摊余成本: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3.jpg>[③]

………………………………………………

第n-1期末摊余成本: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4.jpg>[④]

第n期末摊余成本: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5.jpg>[⑤]

⑤-④得第n期利息调整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6.jpg><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7.jpg>

结论:(P0R-Mr)为第一期利息调整,(P0R-Mr)=0时债券平价发行,(P0R-Mr)>0时债券折价发行,(P0R-Mr)<0时债券溢价发行。(P0R-Mr)(1+R)n-1为第n期利息调整。P0+(p0R-Mr)为第n期末摊余成本,在P0,M,r,n已知情况下,利用期末P0+(P0R-Mr)=M,求解方程,亦可得出实际利率R。

应用上述结论解析2015年度注册会计师教材26页例题:

(P0R-Mr)(1+R)n-1为第n期末摊余成本。

代入数据得:

当n=1时 (P0R-Mr)(1+R)n-1=41

当n=2时 (P0R-Mr)(1+R)n-1=41×1.1=45.1≈45

当n=3时 (P0R-Mr)(1+R)n-1=41×1.12=49.61≈50

当n=4时 (P0R-Mr)(1+R)n-1=41×1.13=54.571≈55

当n=5时 (P0R-Mr)(1+R)n-1=41×1.14=60.0281≈60

末期存在尾数调整应当需要摊销总利息调整减去已经确认的利息调整:250-41-45-50-55=59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QQ截图20151202162028.jpg>为第n期末摊余成本。

代入数据得: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8.jpg><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8.jpg><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8.jpg><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8.jpg><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8.jpg>

理论上在P0,M,r,n已知下,

当n=5时P0+(P0R-Mr)=M,

通过解方程亦可得出R=10%

(P0R-Mr)=1000×10%-1250×4.72%=41

(P0R-Mr)=1000×10%-1250×4.72%=41

计算不仅迅速,而且易懂,便于非会计人员理解和掌握。对于期数较多的金融工具同样能快速得到摊余成本。

2 等比数列在具有融资性质的长期应收款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教材例11-5】20×5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一套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为2 000万元,分5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该大型设备成本为1 560万元。在现销方式下,该大型设备的销售价格为1 600万元。假定甲公司发出商品时,其有关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尚未发生,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发生有关的增值税纳税义务。

根据本例的资料,甲公司应当确认的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为1 600万元。

根据下列公式:

未来五年收款额的现值=现销方式下应收款项金额

因此,7%<r<8%。用插值法计算如下:

r=7.93%

每期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如下表所示。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2.jpg>

*尾数调整。

根据上表的计算结果,甲公司各期的会计分录如下:

20×5年1月1日销售实现时:

长期应收款:

r为折现率,C为每期期末收到现金,An为第n期末未收本金。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9.jpg><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10.jpg>

④-③=An-An-1第n期末收回的本金

<D:\12345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297\61-字11.jpg>

An-1r为第n期财务收益。C-An-1r为第n期末收回的本金,每年末收回的本金为首项C-A0r,公比(1+r)的等比数列。

利用上述结论,可以快速计算每期末收回的成本

A0=1600 r=7.93% C=400

(A0r-C)(1+r)n-1代入数据得:

当n=1时(A0r-C)(1+r)n-1=273.12

当n=2时(A0r-C)(1+r)n-1=273.12(1+7.93%)=294.778416

当n=3时(A0r-C)(1+r)n-1=273.12(1+7.93%)2=318.154344

篇9

一、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九五”以来,中小企业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而且还是增加就业岗位、安置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培养企业家的主要渠道和基本场所。截止1999年末,广州共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38270家,其中中型企业362家,小型企业37663家,占总数的99.36%;国内贸易业企业或机构27635家,其中限额以下企业27029家,占总数的97.8%;餐饮业1936家,其中限额以下企业1758家,占总数的90.8%;私营企业37436家,个体工商户221724家。另据市乡镇企业局统计,至2000年12月,全市共有乡镇企业98557家,从业人数达1195207人,预计全年总产值达1576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1.7亿元,工业增加值249.2亿元,实交税金26.5亿元。

这些企业按所有制结构、行业分布和属地范围,分为乡镇企业、城市工业企业、城市第三产业企业、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以及各集团、股份公司属下中小企业等6种相互交叉的类型。与之相对应,市一级政府行政机构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有:市乡镇企业局、市经委区街工业办公室、市商委企业指导处、市外经贸委企业管理处、市工商局个体私营经济处等。市科委、教委、民政局有关处室还相应承担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校办产业企业和民政福利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

这种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机构重叠、职能重复,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不高,各部门只管各自系统内的中小企业,政策缺乏统一性。二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一些超越所有制形式、行业分布和属地范围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单个行政机构所提供的管理、服务不能全面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政府职能定位不尽合理,宏观管理不足,微观干预过多。

从1996年开始,我市将原各行业的政府主管机构进行职能划分,通过资产分割和重新授权分别成立了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集团公司和9个行业协会。此外,我市设有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产权交易所、软件园、科学城等一系列社会中介机构或服务企业。

目前这种管理体系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行业协会力量较弱,采取挂靠的形式依附于本行业集团公司,职责没有完全落实,工作开展困难较大。二是资金总量不足且分散使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投资引导作用不明显。三是社会中介机构服务范围局限于本系统企业,缺乏市场竞争,服务意识不强。四是缺乏专业人才,服务质量不高。这些因素延缓了中介市场的发育,反过来又影响了中介机构的生存。

二、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的必要性

1.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有助于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中小企业取得平等的发展机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五大突破了所有制的限制,肯定了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获得了宽松的发展环境。长期以来,国家、省、市出台了不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囿于所有制形式、行业和属地范围的局限,受惠面比较窄,客观上造成了中小企业间的“不平等”,与市场经济要求“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相悖。对中小企业实行统一管理服务,政府对各种类别的中小企业在管理和服务上一视同仁,有助于从整体上加强政策引导和综合服务,保持政策措施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完整性,进一步打破经济的“唯成分论”,不仅会激发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热情,进而推动国有中小企业改革转制的进程,而且还会有效克服“无主管”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困难,使政府的服务全面到位。

2.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有助于加快广州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取决于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产业的协调发展。这三个方面都有中小企业发展的无限空间,三者能否实现协调发展很大程度将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其它城市相比,广州在这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要将优势继续保持下去,并在城市综合实力竞争中转化为胜势,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中小企业问题,尽快建立统一高效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和功能强大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中小企业按城市产业方向发展,籍以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都市型工业,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的素质。

3.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有助于解决广州中小企业发展“瓶颈”,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是市场竞争的弱者,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归纳起来有:一是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产品质量档次较低;二是信用能力低,筹资融资困难较大,尤其是发展高科技企业存在着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是很难承担的;三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四是企业管理较为粗放,资源浪费和生产安全问题突出;五是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六是开发设计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七是对政策、法规缺乏了解。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服务机构,为创业和企业发展提供规范的政策引导、资金融通、信息获取、人力支持、法律支援、管理咨询、科技开发、市场准入、教育培训等一系列的综合配套服务。

4.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有助于市政府中小企业管理资源和服务机构的优化和合理配置,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目前,我市从事中小企业管理、服务的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虽然不少,但都自成一体、各自为政,缺乏一个能够承担中小企业管理和扶持责任的统一的专职机构,缺少能够肩负起整合广州科学园区资源、研发资源、资金资源、咨询辅导资源、信息资源等中小企业发展重要资源责任的社会化综合服务网络,造成了政府管理资源的重复配置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按“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归并分散在政府职能部门对中小企业管理的行政职能,是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和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5.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有助于我市中小企业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形势下赢得先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近在眼前,对外开放将迈进一个新的阶段,国民经济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融入世界经济,竞争将是全方位的和更加激烈的。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既是新的发展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挑战主要是在产业组织、企业经营战略、引入现代管理和政府宏观管理等方面,这恰恰又是当前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的难点问题。因此,统建一个以服务于中小企业为基本宗旨的政府管理机构,加强和改进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建立和完善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帮助中小企业扩大优势,弥补不足,是我们的企事业和政府从容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压力的迫切需要。

篇10

“九五”以来,中小企业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而且还是增加就业岗位、安置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培养企业家的主要渠道和基本场所。截止1999年末,广州共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38270家,其中中型企业362家,小型企业37663家,占总数的99.36%;国内贸易业企业或机构27635家,其中限额以下企业27029家,占总数的97.8%;餐饮业1936家,其中限额以下企业1758家,占总数的90.8%;私营企业37436家,个体工商户221724家。另据市乡镇企业局统计,至年12月,全市共有乡镇企业98557家,从业人数达1195207人,预计全年总产值达1576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1.7亿元,工业增加值249.2亿元,实交税金26.5亿元。

这些企业按所有制结构、行业分布和属地范围,分为乡镇企业、城市工业企业、城市第三产业企业、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以及各集团、股份公司属下中小企业等6种相互交叉的类型。与之相对应,市一级政府行政机构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有:市乡镇企业局、市经委区街工业办公室、市商委企业指导处、市外经贸委企业管理处、市工商局个体私营经济处等。市科委、教委、民政局有关处室还相应承担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校办产业企业和民政福利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

这种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机构重叠、职能重复,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不高,各部门只管各自系统内的中小企业,政策缺乏统一性。二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一些超越所有制形式、行业分布和属地范围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单个行政机构所提供的管理、服务不能全面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政府职能定位不尽合理,宏观管理不足,微观干预过多。

从年开始,我市将原各行业的政府主管机构进行职能划分,通过资产分割和重新授权分别成立了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集团公司和9个行业协会。此外,我市设有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产权交易所、软件园、科学城等一系列社会中介机构或服务企业。

目前这种管理体系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行业协会力量较弱,采取挂靠的形式依附于本行业集团公司,职责没有完全落实,工作开展困难较大。二是资金总量不足且分散使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投资引导作用不明显。三是社会中介机构服务范围局限于本系统企业,缺乏市场竞争,服务意识不强。四是缺乏专业人才,服务质量不高。这些因素延缓了中介市场的发育,反过来又影响了中介机构的生存。

二、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的必要性

1.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有助于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中小企业取得平等的发展机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五大突破了所有制的限制,肯定了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获得了宽松的发展环境。长期以来,国家、省、市出台了不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囿于所有制形式、行业和属地范围的局限,受惠面比较窄,客观上造成了中小企业间的“不平等”,与市场经济要求“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相悖。对中小企业实行统一管理服务,政府对各种类别的中小企业在管理和服务上一视同仁,有助于从整体上加强政策引导和综合服务,保持政策措施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完整性,进一步打破经济的“唯成分论”,不仅会激发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热情,进而推动国有中小企业改革转制的进程,而且还会有效克服“无主管”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困难,使政府的服务全面到位。

2.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有助于加快广州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取决于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产业的协调发展。这三个方面都有中小企业发展的无限空间,三者能否实现协调发展很大程度将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其它城市相比,广州在这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要将优势继续保持下去,并在城市综合实力竞争中转化为胜势,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中小企业问题,尽快建立统一高效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和功能强大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中小企业按城市产业方向发展,籍以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都市型工业,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的素质。

3.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有助于解决广州中小企业发展“瓶颈”,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是市场竞争的弱者,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归纳起来有:一是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产品质量档次较低;二是信用能力低,筹资融资困难较大,尤其是发展高科技企业存在着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是很难承担的;三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四是企业管理较为粗放,资源浪费和生产安全问题突出;五是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六是开发设计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七是对政策、法规缺乏了解。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服务机构,为创业和企业发展提供规范的政策引导、资金融通、信息获取、人力支持、法律支援、管理咨询、科技开发、市场准入、教育培训等一系列的综合配套服务。

4.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有助于市政府中小企业管理资源和服务机构的优化和合理配置,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目前,我市从事中小企业管理、服务的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虽然不少,但都自成一体、各自为政,缺乏一个能够承担中小企业管理和扶持责任的统一的专职机构,缺少能够肩负起整合广州科学园区资源、研发资源、资金资源、咨询辅导资源、信息资源等中小企业发展重要资源责任的社会化综合服务网络,造成了政府管理资源的重复配置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按“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归并分散在政府职能部门对中小企业管理的行政职能,是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和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