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9 16:22: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篇1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的价值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但由于受到社会对整个音乐评价环境的影响,音乐教育的功能取向突出表现出技术化、功利化、世俗化。因此,在目前新课改大背景下如何端正音乐教育的功能作用,便成为广大音乐教师必须深思和重视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小学音乐教学必要性再认识

1.是小学生德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有道是:“一个人再坏,只要他喜欢莫扎特的音乐就坏不到哪。”可见音乐对人的思想道德的影响比比皆是。一直以来,音乐教学的道德教育功能为大家所重视,如在教授小学生学唱《卖报歌》时,便会让小学生在唱歌的同时了解解放前贫苦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如在教授《茉莉花》时,可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通过学唱《歌唱祖国》等作品可以加深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2.有利于小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新课标把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从另一个方面也体现出了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本质所在。小学音乐教学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优美的旋律、充满激情的演唱和富有形态美的表演,既能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丰富其想象力,活跃其思想,又能鼓舞士气,展现出小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从小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

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音乐课属于“副课”的观念仍然存在

传统应试教学中,常常把音乐课归为“副课”一类,这是人们急功近利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仍然存在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成绩”,音乐课常常被其他所谓的“主课”占用的情况,学校的教育资源大多向语文、数学倾斜,许多学校很少有专门的音乐教室。这样一来久而久之便会挫伤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很难发挥音乐在小学美育中的作用。

2.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当前,很多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目标还是停留在如何教会学生顺利掌握书本中的内容知识,较少有知识的延展。这样一来,教师的注意力就会集中于唱歌、简单的乐理等知识的传授,教学模式停留在传统简单的“教”“唱”方面,整个音乐课变得枯燥无味,对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较大损害。新课程改革后,提高了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重视人的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小学生能力尤其是个性方面的培养,迫切需要将包括多媒体在内的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3.农村地区小学音乐专业教师匮乏

以作者所在的河北省为例,由衡水学院马少帅教授对河北省232所小学中的235名教师的学历、教龄、专兼职等所做的一项调查统计后发现,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而且很多是刚毕业的学生,教龄在5年以下的音乐教师占到被调查的48%。其中音乐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只占到被调查教师的26%,专职音乐教师占到被调查的41%,“专业不专职,兼职不专业”等现象较为普遍。以上众多情况的存在,一方面对农村音乐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拉大了城乡之间音乐教学的差距,也违背了城乡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原则。

三、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建议

1.教学观念要更新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应当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把音乐教育作为关系到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育的重要手段,提高广大师生和家长对音乐教育科目重要性的认识。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观念由单纯的知识灌输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转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掌握基础乐理知识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2.教学方式要多元化

小学音乐教育最忌讳枯燥乏味、单一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立体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多元化,在课堂上以提问讨论方式精心设计教案,调动课堂气氛;充分考虑小学生爱玩好动的个性,不妨将游戏穿插在音乐课的设计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教学中除了“唱”“听”之外,还应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歌舞表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参与表演的机会。在教学媒介上体现多元化,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如计算机、幻灯片、音响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让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掌握音乐的常识和基本技能。

3.树立正确的考核观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时讲求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的标准,因人而异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唱”“弹”“演”等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以此来充分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挖掘他们的潜能。在考核时要坚持以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学生考核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确保考核结果能真实反映音乐教学课堂效果。

总之,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音乐中找寻快乐。丰富教学模式,利用多种艺术教学手段,使音乐课成为学生的最爱。当然,要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需要广大一线教师长期的研究和探讨,才能真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刘元平,《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甘肃教育》,2005

2.周莹,《新时期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

3.马少帅、刘立新,《河北农村小学音乐师资现状与改革研究》,《衡水学院学报》,2010

篇2

音乐教育在满足学生的审美和娱乐方面有着必要的需求,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小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是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首先,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学校中音乐教师短缺。音乐教育是一项高素质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有着更高的层次,他们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现在有很多教师是兼任音乐教师,这很难对音乐教育有更高的层次要求。很多教师只懂得一点乐理知识,掌握很少的音乐技巧,很难担负起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对于教学目的,很多音乐教师不够重视,很难想到音乐教育对人的培养作用以及音乐教育的目的。

其次,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很多学校音乐设备不全,虚设音乐课,对音乐投入的经费太少,对音乐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学生本身对音乐课的认识也不够正确,有很多小学生认为他们之所以上音乐课只是发泄一下情绪,调节一下自身的压力。教师对音乐课堂控制的不到位,教学和培训的内容太片面,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弊端,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

还有,许多学生家长都认为音乐老师没有文化教育水平,不愿意让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以免影响他们的文化成绩,认为小学生学习音乐没有什么用。甚至学校和教师也都认为主科才是最重要的,音乐成果很难评判,对音乐教师的晋级、评优不能优先,导致了很多音乐课变成了数学、语文的自习课和巩固课。这就不难发现小学音乐教育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使得小学音乐教育很难有发展。

二、小学音乐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1.小学音乐教育是具备开发这种想象力的一种功能。

小学生在倾听音乐的时候,会对音乐本身的魅力产生一种共鸣,会对审美情感、审美体验积累的更丰富。音乐会对小学生的体温、激素分泌、心跳、大脑的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激发鼓励小学生进取的精神,坚定他们的信念,使他们为理想增添了奋斗力。

目前,我国的小学生音乐教育在教师的素质和新课改上有着差距,新课改和教育理念上有着不少的差距。这就影响了小学生的创造力、智力和想象力的深层培养和开发。重智力、轻情感的因素在教材选编、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上造成了一定的缺陷。许多事例证明,音乐对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着重要的开启作用。例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都对音乐很有研究。

2.培养学生想象力

培养小学生一定的音乐创造力,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创造活动,是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开启他们对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的智力,有助于他们在精神和人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里有着明确的规定: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使他们能够做到不自私、不狭隘、遵守法纪,做一个博爱、善良的人。可见音乐教育在人的心理健康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主要通过、舞蹈、声乐以及戏剧的形象和创作,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工程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培养他们正确的感受观、创造美、表现美。能够使小学生的人文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统一的完整的教育。

音乐教育同时也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荣誉观、等多个方面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力,通过情感的沟通、交流、传递,唤起小学生的听觉、视觉上的美感,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学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小学音乐教学的改进方法

首先,小学音乐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转变,对于音乐教育的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要随着科学文化而有所发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加强教学态度,以小学生为中心,启迪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发能力,把传统的教学理念转换为新的教学理念,和小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伙伴,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小学生的情感。利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理念,从一个方面展现社会生活的本质,给学生提供善恶的标准,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增添生活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

其次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积极的导入新颖的故事情节,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对于音乐这种听觉艺术形式,在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增加品味歌曲,体验歌曲、二次对比欣赏等各个方面,使得学生在聆听音乐之美的同时感受音乐。充分体现教师的才华、本领。教师在音乐教学上要做到因人制宣、因材而教的教学理念,利用现代化的视听设备,展示实物、图片以及进行试唱。演奏等等的教学方法。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具体生动的知识。加强教学环节周密而清晰的考虑,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要对鼓励学生、协调关系、控制纪律等各种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

还有,小学生天真活泼,激励他们进行唱演歌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们主动演唱歌曲、配舞蹈,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创造,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利用现代的科学信息技术,通过教学手段不断的拓展音乐教学的渠道和途径。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弥补缺陷。其次面向大多数学生组织课外活动,扩大知识领域,丰富学生们的精神生活,加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培养他们的特长。有组织的积极的帮助他们建立合唱队伍。使他们能够走出校园,走到校园以外的群众中去。这样能使他们活的更多的音乐知识,促进他们的演唱兴趣,提高演唱水平。

四、总结

现代教师对音乐教育的责任、特点,应该有与时代精神相同的教育理念,要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是神圣的、光荣的、崇高的教育,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己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样才能把音乐知识,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小学生,使音乐教育在小学生的发展中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作者单位:河南省泌阳县泌水五小分校)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306-01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然而,农村则存在许多问题:把音乐课临时当成语文数学课来上;将音乐课变成自习课;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不按照统一的音乐教材授课,而是老师会唱什么就给学生教什么或者社会上流行什么学生唱什么;音乐教学经费和器材比较缺乏;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教学管理、学科评价、教师评价与科研等方面都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放任、松散的状态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使音乐教学在广大的农村学校发挥其真正作用?下面就我们教学几年来的体会,粗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长期以来受升学率的影响,只注重语数外的教育思想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要想真正改变农村小学当前落后的音乐教育现状,全面深入地开展素质教育,就必须革新旧的教育观念,代之以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农村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在活动中走进音乐艺术的王国,领悟音乐和人生。所以,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用新的信息和新的观念冲击陈旧的教学方法,加快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步伐,是我们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

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必须有良好素质的小学音乐教师,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学校间要大力开展教学互助活动,在各学校中教师与教师之间应经常开展互帮互助活动,根据各自的专业程度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能者为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尽量聘请音乐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以保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果条件不足也要对兼课或代课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学校还应对音乐教师进行定期考核,检查其音乐知识、教学理论及综合学科知识的学习情况,以促进音乐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当然,理想的情况应该是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趋于专职化,音乐教师的专职化可以加强教师的责任心,使他们能感到学校尊重他们的工作并重视音乐教育,以便发挥自己的特长,轻装上阵,英姿焕发地搞好所负担的教学工作。

三、学校努力健全音乐器材,给教师与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师生要共同发挥创造力,克服不利因素,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在农村小学中,除了一般的风琴、录音机和少数几样简单乐器外,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都是相当缺乏的,这给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带来了不少困难,但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很多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教师不但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组织音乐教学,而且更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让儿童们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通过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以及自动动手创造音乐,取得学习音乐的兴趣,并获得音乐素质的提高、智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

篇4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音乐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学科正随着改革的步伐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一步步迈进。小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新的教育理念提出要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为现代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音乐教育的独特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1.对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对于音乐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尽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好几年,但一些领导和教师依然教学观念落后,始终认为音乐是“副课”。尤其是领导不够重视,脑筋上转不过弯来,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认为上级没有对音乐有具体的考试要求,学不学一个样,因此放松和忽视了音乐教育。具体表现是有些学校准备二套课表,一份按上级要求把课程开齐开足,应付上级检查;一份则对诸如音乐等课程的课时进行缩水甚至全部不要,教师整天就是围着所谓的“主课”转,每节课不是教语文,就是教数学,鲜有教诸如音乐之类的课。因此,老师们忽视音乐教学、甚至不上音乐课的现象比比皆是,音乐课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课。有人戏言:音乐课是“隐约课”。

2.缺乏专职,敬业的音乐教师

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非常薄弱,良莠不齐,很少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任音乐教师,音乐专业的教师根本不想进小学任教,他们认为是大材小用,无用武之地,说得自私点就是在小学带不了专业生,出不了成绩,个人经济上也受到损失。即使有人勉强进了小学,那也是把小学作为跳板,教不到一年半载就溜之大吉往初中高中走了,搞自己的特长班去了。所以,在小学上音乐课的教师基本上是其他教师兼任。

3.教学条件差,音乐教学硬件设施缺乏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音乐教育鲜有“巧妇”,更是“无米”。首先,大部分学校缺少音乐功能室。学生只能坐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课,缺少相关的音乐教具,教师仅凭一张嘴应付一节课。同时,学生在音乐课上的活动空间也受到束缚,学跳个舞更是无用“舞”之地。其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音乐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有些学校虽然有电脑、多媒体等设备,但教师怕麻烦,极少在音乐教学上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老师们认为只要有一张能发出声音的嘴巴就够了。个别条件好的学校有音乐功能室,但里面空空如也,教学得不到保障,处于闲置状态,偶尔用一下也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

1.明确音乐教育目标,转变教育观念

要想改变面临的这种音乐教育状况,需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更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要有彻底改变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思想,多开展有关音乐方面的师生活动。特别是学校教导处,要严格执行《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开齐上足音乐课时。我们的音乐教师要摒弃课程分“主课”与“副课”的旧思想,树立音乐与其他科目同等重要的意识,无论专职和兼职教师都应该有敬业精神,提高师德素养,增强对学生的爱心和为专业献身的精神,认真利用一切条件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音乐课,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并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使音乐课成为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就必须要让他们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创造性活动就是要与众不同,要民主,让小学生从心理上感觉到安全、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是创新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只有在这样民主的教学环境中,才会让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生动活动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要注意把微笑留给学生,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多与学生用歌声和舞蹈来交流,逐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

3.将音乐课与其它非艺术课程结合起来

艺术课程涉及的门类较多,而音乐是其中最重要的,音乐与其它范围领域内的文化密切相连,所以与其它非艺术课程进行结合是非常有可能的。比如,音乐与语文的沟通结合,与诗歌、戏剧等的结合;音调、节奏等与数学课的数量知识进行结合;音乐与体育课的广播体操进行结合,与地理、历史等的结合。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创新,不断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也要鼓励他们勤于创新和勇于创新。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力和想象力的同时,要注意完成基本的教学技能,启发他们研究问题,发现知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篇5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一)师资队伍紧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二)教师素 质低下。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三)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

(四)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0台、风琴100台、二胡50把、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1500册、音像资料30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二)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三)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篇6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和“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名称:“‘新课标’背景下高师音乐教材教法类课程优化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SJG212);江苏省中小学音乐师资和教学的现状调查(项目编号:201311460013Z);项目来源:江苏省教育厅。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日益相互交融,音乐艺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学在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的推广、宣讲与实施的不断深化中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音乐教师的队伍和基础教育的水平也随之得到不断的扩充与提高。

尽管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带领下,江苏省的音乐教学在理念、手段与方法等方面均有了相应的进步与提高,教学活动思路和形式也在日益更新与发展,但与11版课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出的目标、内容与实施建议相比较,依然存在值得研究、探索与发展的空间。在深入中小学一线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本课题依据《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苏南地区的音乐教学与发展状况,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探索的调查与研究。

调查选择了江苏省苏州地区昆山一所实验学校作为案例,综合了文献查阅、问卷调查、访谈访问、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对江苏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思考,以期促进高校师生对江苏音乐教学状况的全面了解,从而促进对音乐教学实践的进一步研究。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世纪之交秋季开始的第八次课程改革至今已经整整15个年头了。在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江苏省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坚持教育优先,改革创新,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以及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国家的层面看,自200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实施两年以后便开始了对课标的修订,经过大面积的教学实验、征求意见和反复修订,2011年4月通过并出版了《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并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课标、研究课标以及围绕实施课标进行的一系列教研活动。2014年,又对“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全方位的修订、研究与讨论,使音乐教学又着手向着全方位培养和提高音乐素养的方面进行。从江苏的层面看,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使江苏的音乐教育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在不断提升与更新,不断碰撞与矫正中思考与前行。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江苏省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凸显,其教学实力和教学水平的地位均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在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与整体提升的同时,江苏的音乐教学仍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现象严重的问题。尽管在江苏音乐琴童随处可见,但多数学生为应付高考或提高成绩不得不终止多年来的音乐学习,有的则从此彻底告别了音乐的学习。有些学生尽管喜欢音乐,但在学校的学习阶段几乎没有机会进行正常的音乐学习;有些城乡结合部或边缘地区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接受过正式或系统的音乐或艺术教育。凡此种种,无不制约和阻碍着音乐教育或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的推进与实施。

就昆山的状况来看,随着江苏省和苏州大市的发展,以及昆山地区所处的地域环境,均为其全方位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然而,在昆山的城市环境、城市面貌及城市居住条件日益改善的同时,昆山的常住人口也逐年增加,使得各级各类的教育资源愈发显得紧张,尤其是义务制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数不断增长,大班化教学的现象日趋严重。从各类学校办学规模的数据显示,全市初中和小学平均每班学生的人数分别由40向50人逐步过度,大班化的倾向正在日趋影响着昆山教育质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由于外来人口的不断迁入,私立的民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这些学校不仅在教学设施上配备不健全,更在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上存在较多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音乐师范生通过考编补充到音乐教师的队伍中来,但所补充的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往往难以补充到真正急需专业音乐教师的学校中去,使得专业教师的问题仍然较为明显地影响着此类学校音乐教学的进步与实施。

目前,中小学音乐的明显问题是,优质的和专业的音乐教师和教学资源往往集中在名校和城市中心地区的学校,致使音乐教学的状况在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和对比。尤其在城乡结合部或较为偏远的地区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值得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深层的探讨与研究。

篇7

1前言

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时期。但从目前中小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现状和社会对中小学毕业生基本素质的评价看,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适应社会变化、发展要求的技能素养,不容乐观。因此,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人,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茶的拉开序幕。

音乐课程,作为中小学新课程结构的组成部份,在此次改革中受到格外重视。追其原因,一方面是新课改“体现均衡性,重视艺术类”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和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现实背景密切相关,即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人才的必要选择、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是音乐教育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2中小学音乐理论教学现状

2.1学生面临的困境

学生分化情况严重,特别是在音乐研究性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可能是“一路高歌到永远”,有的可能是“默默无语到天明”。例如: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喜欢采用分组的的形式,讨论问题、设计演唱形式、创编活动等等都让学生参加小组讨论合作。每次小组讨论的时候只见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个别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们立刻安静下来,被叫到发言的同学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的想法是……”。这样做的结果,许多时候都是小组讨论代替了个体独立思考,优秀学生的个人思考代替了全体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分化严重,优者更优,劣者更劣,走向两个极端。另外,学分制的实施对学生带来新的挑战:如选课制度,学分获取途径及认同方式等。

2.2学校领导认识面临的困境

重点是党政领导、职能部门领导不能转变观念,落实“教师教育是政府行为”,不能放松对教师的束缚。“会上讲素质教育,会下搞应试教育”,忽视音乐课程,带着这种观念领导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肯定搞不好。例如,在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用专业教育的眼光和要求看待普通中小学的学校音乐教育问题:重视一节音乐公开课的质量,忽视平时的教学质量;重视音乐尖子人才的培养,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重视艺术比赛成绩,忽视艺术活动本身的育人目的;重视音乐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德、智、体等各育的重要辅助,促进作用。甚至在某些做教学公开课,示范课的“骨干”教师中,存在着抓少数“重点”音乐班的问题等。以上的这些做法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尽管在应试条件下,也对音乐教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应该说,只有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才真正给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为改革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2.3教师面临的困境。

不少音乐教师把“少讲”或“不讲”成为平时教学的原则。在课堂上不敢讲,忌讳“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本来一讲就明的问题,非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认为这样就避免了“灌输”、“填鸭”之嫌。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学习,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反而造成了音乐课堂教学重主体,轻主导的现象。另外,音乐教师由于对新的教育理念理解不透彻,在课堂教学中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浮夸,一堂音乐课表面上热热闹闹,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内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适应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3提高中小学音乐理论教学水平的对策

3.1音乐教师要深人的学习、研究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篇8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念上,通过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以此为切入口,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在音乐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因素,更加注重对“人”的培养,倾注人文关怀,让音乐教育回归人本,使音乐教育贴进生活,还音乐以其音乐艺术的本来面目,展现给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和谐的、动态的、充满了美感与浓厚人情味的音乐学习的空间,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随着我国音乐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许多教育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并在教学实践中付诸实施,这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喜人局面。但是,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没能获得其应有的效果,所发挥的作用也微乎其微。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小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和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笔者通过对一些学校音乐教学现状的调查,以及通过对近几年各种音乐教育杂志上相关文章的查阅,发现“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虽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学校始终无法跳出“升学率怪圈”。对于小学的音乐教学来说,小学音乐没有参加小考,所以,始终以一个“副科”的角色出现在学生与教师面前,“砍掉”音乐课的呼声时有耳闻。比如音乐课挪作它用,名存实亡。音乐课挪作它用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音乐课上所谓的“主课”;二是个别后进生离开音乐课堂去补习“主课”。

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一些“主课”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考试检查之压力”,不得不抢占音乐课堂阵地。而一些音乐教师因某种原因“不得不”将音乐教学阵地拱手相让。二是学校领导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如一些学校领导还存在着重“主课”轻“副课”的思想,对此类“抢占”现象熟视无睹;一些学校领导因忽视对平时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还没有发现这类问题。

并且在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非音乐专业老师代课的现象,可见小学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总之,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家长都对小学音乐教育都“心存偏见”,致使小学音乐教育淡化:严重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缺乏有效培训。

当前,在小学音乐教师的中,有不少教师音乐专业素质不高,知识老化。还有一些非音乐专业老师,多是出于兴趣、爱好,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使自己在音乐方面有了一技之长,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对于音乐专业教师必备的素质可谓是无从谈起,如:乐理认不全,钢琴不会谈。对于好不容易配备齐全的教学设施,因为教师个人技能问题,却闲置不用,成了学校的硬件摆设。如果说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历史遗留问题,那么不能对音乐教师开展专业的技能培训,则是小学教育管理者的失职。不能对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培训,只能会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及学校教学水平越来越落后。

(三)教学设施跟不上时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家庭已非常重视音乐教育,如:为孩子添置了钢琴、电子琴或高保真立体声音响。可我们学校呢?特别是一些边远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没有好的音响,没有钢琴,甚至连电子琴、风琴也没有。他们只能靠唯一的一架手提录音机进行教学。有的连录音机也是破的,教师只能教一句,学生跟一句了。另外,虽然一些学校所在乡镇获得了教育强镇称号,又称经济如何如何地飞跃发展,可这些学校的一些基本教学设施(如多媒体设施等)还是不能得到满足。从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而走进真实的音乐课堂,有多少人在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呢?据调查,大多数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而班级却有10个以上,试想怎么轮得过来?

分析这类问题的原因,一是学校领导不重视;二是学校确实没有能力添置这些教学设施。虽然,课改也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一、二年级还配了光盘,但现实条件却不具备。一些老师还是采用老办法:一架录音机走天下。新教材没有配磁带,只好将光盘翻录成磁带。

(四)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小学教育中,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已能够正常开设小学音乐教育课,但却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将音乐教育课开设成“唱歌课”,甚至“流行歌曲课”。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一方面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缺乏,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教师以流行歌曲应付了事。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学音乐教材与小学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也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

1.随意否定教材歌曲,随意引进流行歌曲。

教材是音乐教育大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可是我们的某些音乐教师,常常很轻率地用“不好听”三个字“一票否定”了教材歌曲。同时,又根据自己或迎合学生的欣赏口味很随意地将流行歌曲引进课堂,什么歌好听,就教唱什么歌或欣赏什么歌。如:有位教师整节课播放蔡依林演唱的歌曲,并说她基本上每节课都放学生爱听的歌,并美其名曰:“学生喜欢,老师省事,何乐而不为?”这类问题在我们身边确实是存在的。由于随意否定教材歌曲,随意引进流行歌曲,学生会唱的歌倒是不少,却导致了爱情歌曲的泛滥。同时,学生因没有好好地学习乐谱,导致识谱能力低下,歌曲也唱不准确,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极差。

2.教材定位过死,忽视对学生课外音乐生活的指导,忽视对教材的补充。

一些学生在课外非常迷恋流行歌曲,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串的歌名及歌星名字,还很认真的把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抄在笔记本上,贴上歌星照片,画上插图。而一些教师对这类现象熟视无睹。这些教师认为,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至于学生的课外音乐生活怎样,则与他无关。在新课标下,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

二、应对策略

音乐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和历史发展潮流,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加强对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建设。

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地吸引高素质的音乐教学人才到小学工作。当前,我国众多高校都已经设立并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每年向社会输入了大量的音乐专业毕业生,通过为他们提供发挥专业特长与聪明才智的舞台,相信会有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走进小学。另一方面,要彻底解决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不足问题,就需要不断地扩大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招生数量以及师资力量,动员优秀毕业生后到西部边远地区工作和发展。小学也可亲临各大音乐院校招聘优秀的专业人才到学校工作。同时,还可以到音乐院校聘请优秀教师到小学开展教师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转变教学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想改变当前农村小学面临的音乐教育的现状,需要我们彻底抛弃旧的教育观念。传统的音乐教学,教师满足于标准化、模式化,要求整齐划一,音调准,节奏稳,动作齐,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确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也将发生深刻转变,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订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他更是“催化剂”,使学生乐学、会学。为此,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现行的教育体系,端正教学主体思想,积极汲取以往教育中的思想精华和一切可继承、可借鉴的东西。可以说,确立学生主体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研究新课程背景下主体性教学的策略体系是时展的客观要求。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的心里是纯真无邪的,老师只要做到跟孩子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觉得你既像妈妈又像是朋友,让这种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让学生首先对你这位老师产生兴趣,自然孩子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初步的兴趣。所以我非常注意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教师形象。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尤其是上课的前十分钟,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孩子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慢慢的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不要担心学生做不好,而是要大胆地放手锻炼学生的能力,即使没做好,也不多加指责。要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就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以树立他们的信心。让孩子们从心里喜欢你,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四)多种方法,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事实证明,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事物时,就会孜孜不倦;学习缺乏兴趣的事物时,就会变得毫无热情。为此,教师应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应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激趣。

教师上课时要有饱满的热情和与音乐作品相符的感情,要使自己的语言、范唱、演奏及动作都有生动的感彩。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时,学生自然会在教师的熏陶下出现轻松、愉快、乐于学习的情绪。教师应该微笑看待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的应该永远是朝气和热情,只有这样,才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利用教具激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说、好奇的心里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大局乐器、头饰等各种教具,既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智力,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运用表演提趣。

音乐课跟其它文化科学课不一样。边唱边表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音乐教学形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想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象,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如在教唱《飞向蓝天》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想像,创编出了优美的舞蹈动作。教材中只是一个简单的律动,但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来,许多学生都用双臂模仿飞翔的姿势,或排成“一”子形,或排成“人”字形;有的同学向前飞,有的同学向后飞,秋天飞向南,春天飞向北。学生对自己创编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练习起来也很认真。边唱、边跳、边欣赏、边表演,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地。而音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唱会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英气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4.开展游戏激发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置富有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小学、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走进小学,他们爱玩,好动,许多想法和做法,还延承了幼儿园的风格。如果在音乐学习中加入一些游戏、竞赛活动,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愉快的、有目的学习,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也希望能在课堂上玩游戏,他们说“游戏不应是低年级小朋友的专利”。在游戏中,学生很希望能在老师和全体同学面前表现的好一点、表扬多一点。如:在上民歌茉莉花这一教学内容时,要求学生回家寻找关于民歌的音像资料、背景资料等材料,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并根据学习内容,请学生相互协作进行表演。学生兴趣十足,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好极了。这样的活动即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当然,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要巧妙设计并组织好。

5.发挥多媒体作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音乐教学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在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在欣赏《小青蛙》音乐时,可以采用了教多媒体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由于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的采用,课堂变得新奇、有趣、活泼;通过多媒体互动,还可以更直接实现人机之间、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较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些都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热情、耐心,使他们变得乐学、想学、勤学,而不是厌学、惰学,这使得小学音乐课堂紧凑而不生硬,流畅而不松散,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促进他们自己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教学环境,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与多学科的整合。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学科综合”。课程的整合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时展,人的素质趋于综合化的需要。“整合”既是知识的融合,也是能力的贯通。新的音乐课程提供对多元文化理解和课程内容的综合。音乐、文学、美术、艺术,从古到今它们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诸多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篇,名作,名画,诸多跳动着时代脉搏展现着时代特色的美曲、美文、美画,为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艺术修养,为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比如:在教学《热爱地球妈妈》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了大量反映环境污染严重性的资料,然后再饱含深情地将歌词当成诗歌朗诵,那呼吁性的语言立即使学生受到了感染。

又如在四年级《小螺号》一曲之中,同样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来描绘出自己心目之中歌曲的意境,学生们也充分自主的展开联想,为歌曲配上了一副副美丽的插图。

由此可见,音乐、美术综合教学法根据小学生好动、爱唱、爱画的特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把音乐、美术的因素和谐地融为一体,以达到活跃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趣、诱发灵感、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同时也为创设一种新的音乐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总之,在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小学音乐教师的全力配合下,相信新课程改革会实施的更加顺利,小学音乐教育的水平会获得跨越式的提升,学生也会在“音乐”熏陶下更加健康快乐的发展。

篇9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强势推进,我省农村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

第一,学校领导和教师对音乐教育的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素质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学校对音乐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随之不断加深,多数学校制定了有关音乐教育的管理制度,建立了音乐教育专门档案,成立了艺术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由分管校长负责,下设中层或教研组长具体落实,有计划地开展以音乐教育为主的艺术教育工作。

第二,音乐学科课程计划得到了进一步落实,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我省乡镇中心小学基本能开齐、开足音乐课,并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学校随便占用音乐课堂的现象明显减少。音乐教师们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改革实验,有的学校还专门编写了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第三,音乐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在调研的中小学中,专职音乐教师占57%,专职化程度较两年前有显著提高。专职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其中小学明显好于中学。绝大多数教师能胜任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成果。

第四,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师生的参与意识逐步提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课外音乐教育活动蓬勃开展,活动的覆盖面不断增加,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我们所调研的农村中小学校,有75%以上的学校成立了音乐活动小组,定期举办艺术节、大合唱、校园歌手比赛等艺术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第五,音乐教学设施有所改善,办学水平逐步提高

由于我省教育厅对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视,加大了对学校艺术教育资金的投入,我省农村中小学校音乐教学设施得到了初步改善。现场调研的学校中,50%有专用音乐教室,65%有音响设备,32%有常用音乐课堂教学乐器。

二、 现状分析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音乐在我省学校教育中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的学科。忽视、轻视学校音乐教育的思想和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地区还相当严重;城乡之间音乐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农村和边远地区还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学校音乐教育的师资、设施和经费严重不足;学校音乐教育的管理和科研十分落后。

第一,音乐学科在农村中小学校中的地位及作用得不到体现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有些学校领导缺乏正确的育人观念,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思想陈旧、墨守成规、工作缺乏创新;部分领导的思想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所关心的仅仅是文艺比赛的获奖情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美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音乐课时,不能按照国家的规定开齐、开足音乐课,严重影响该学校乃至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

第二,农村中小学音乐专职教师数量缺口较大,教师的专业性特长及结构性人才缺失

从调查结果看,造成我省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县区在教师配置上存在偏差,考试学科的教师优先配置,音乐学科教师可有可无,每年教师招聘下达的音乐教师分配指标寥寥无几,甚至有的县区连续几年出现空白,使中小学音乐师资迟迟得不到补充。其次, 特长明显、专业水平较高的音乐教师和音乐专业的应届毕业师范生大都选择就职重点学校和城市学校,到农村任教的凤毛麟角,也造成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性特长及结构性人才缺失。再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教育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极大地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有的转行,有的改教其他学科,造成音乐师资严重流失;另一方面,因为音乐学科是非考试学科,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让音乐专业的年轻教师替代年龄大的老教师担任考试学科的教学,使本来就紧缺的艺术师资雪上加霜。

第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发利用地方音乐资源开发本土教学内容的能力欠缺

我省大部分地区运用的是“人音版”教材,教材准确诠释和体现了“新课标”精神,选材丰富而精当,既涵盖经典,又独具创意。教材内容科学合理,编排有序,贴近学生生活和审美情趣,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同时,我们也应当挖掘、整合农村当地保留的丰富、鲜活的,具有地域民俗特色的音乐资源,丰富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鼓励和支持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音乐教育资源,如民间说唱、地方戏曲、乡土音乐、二胡、唢呐、腰鼓等,把具有地方特色、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精品补充到教材中去,融入到音乐课的教学中去。但由于教师水平所限,达不到开发、利用地方音乐资源和本土教学内容的能力。

第四,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常规课堂教学存在种种弊端

通过深入课堂观摩我们发现,部分教师观念陈旧、对教材理解不透、教学方法单一、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常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课改”初期;有些教师随意改变教学内容,不按照教材上课,还有的教师完全依靠多媒体来上音乐课,导致基本功逐步退化、丧失。通过与学生座谈,我们还发现部分教师上音乐课就是听音乐,只用一台录音机,不讲解、不示范、不实践,学生爱听什么音乐,教师就播放什么音乐。种种弊端导致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差,质量不高。

第五,教学设施配备有待改善

通过调研发现,音乐教育资金投入和教学设备器材的配备方面,农村学校远远不及城市学校。从总体上看,农村学校音乐教学场地普遍不足,音乐教学设备器材比例较低,可用于课堂教学和艺术活动的音乐场地、器材不但数量少,且陈旧、老化,难以利用;学校音乐教育经费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满足不了教学和开展活动的需要;不少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不仅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也影响邻近班级的教学。

三、加强我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

意见和措施

本次调研,我们边调查边研究,认真仔细地听取了学校领导和音乐教师对加强和改进我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致认为造成我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第一,关注教师成长,培育精良队伍

在学科的发展与建设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音乐教育师资短缺,是制约我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加强音乐师资的培养,建设一支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音乐师资队伍,是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我省农村音乐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利用多种渠道,努力增加和提高音乐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要采取措施加快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提高,以适应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研究制定音乐教师培训计划,加快对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的培训步伐,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自身教学素养能力的提升。2013年9月,根据“国培计划”,吉林省教育学院综合教研培训部音乐教研室对260名农村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根据我们对学员的培训后跟踪调研,发现他们都很好地发挥了辐射和带动的作用,培训受到学员及广大农村音乐教师的普遍好评。此外,加强城乡之间的音乐教育教学交流,以城镇带动农村,使音乐教师在教学观念、方法、手段上全面更新;学校要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监督、指导,为音乐教师外出学习提供便利。我们还将组织音乐骨干教师进行“送课下乡”活动,同时举办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学业务技能比赛等,以促进音乐教师的快速成长。

第二,关注常规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学科发展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聚焦课堂源头,重视常规课的质量,关注常规教学的全过程,积累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扎实、丰满。因此在常规课堂教学优化的问题上,我们要求教师不能只重视活动赛事的显性成果,而轻视隐性的课堂质量,忽视常规教学工作;不能因为机械地重复或是个人情绪而随意降低常规教学的要求与质量。我们也要求有能力的骨干教师每天以教学日记的形式把常规教学中的收获、问题、现象、反思等予以真实记录,并阶段性地开展集体阅读研讨、总结经验、解决难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真正提高常态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没有捷径,需要时间的积淀,不能拔苗助长。

第三,关注“新课标”的再学习,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标”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具体体现,也是编写教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对“新课标”的学习一定要不断深入,真正领会其精神内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提升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为教学不断增添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

第四,关注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发展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师生的良好发展。对教师的评价,我们要用积极的眼光且多角度看待教师的成长。每一位教师都有其独特的能力和才能,通过评价可以引导教师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为个人教师生涯的发展和成长负责,成为有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师,促进自身的持续性发展。作为教研员,我们对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改变了以往的评价方式和方法,用更加科学的“课堂观察”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包括参与程度、努力程度、情感体验、合作精神、表现能力和创编能力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应包括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对学生评价可采取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奖励评价、等级评价等多种方法,体现评价的灵活性、实效性和客观性,使评价更具操作性。通过正确的引导评价,学生逐渐形成尊重他人、相互学习、实事求是等良好的品质。

第五,关注典型,推动学校音乐教育快速发展

篇10

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在现阶段音乐教学设备的配置中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1.教学设备部分滞后

音乐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诸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变革,这必然要求音乐教学设备的配套与之同步,以满足其功能性的需要。可是原有的设备配置标准多是按照旧的音乐教学大纲和大纲教材所决定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学设施制约了新课程音乐教育观念的实践,教师实施创新性课堂教学的设想也因此受到制约。比如,在2007年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对音乐课程资源建设问题就十分关注,重点着墨、专门论述了教材、教学设施、特色教学资源、课外艺术活动、校舍与广播站、电视台、网站等,其中,重点强调了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的学生阅览室也应配备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这在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是不被关注的。

2.教学设备部分闲置

现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部分闲置的现象。调查中显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侧重点各不相同,所学器乐也不尽相同,这与高师音乐培养计划息息相关,一般多以传统乐器为主,如钢琴、小提琴、二胡、古筝等乐器。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学设备中配有比较冷门的乐器(如电吉他、电贝斯等),这类乐器的配置会因为不易操作而造成浪费现象。另外,像MIdi音乐工作室、电子琴教室等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也因师资情况及基础设施的不足,致使教学设备闲置浪费的情况出现。

3.教学设备亟待更新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新编音乐教材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都已有所改变。致使现行基础音乐教学所配套音乐设备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需要,亟待进一步完善。如,新课程音乐教材充分强调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能力训练,并且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增加了合唱内容,同时,每所学校甚至每个年级都有合唱队,普及合唱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音乐教室配备一个多功能合唱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教学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为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对原有设备的更新升级也就顺理成章。如,Midi作曲系统,教师可用这套系统来完成音乐的创作、乐谱的打印、节目编排、音乐的调整、音响的幅度、节奏的速度、各声部之间的协调、混响等工作。又如,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结合计算机和投影机,也可以像普通白板或教学黑板一样直接用笔书写,然后输入计算机。这些优点为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条件。

4.教学设备分配不均

现有设备不均衡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优质学校的教学设备,不仅有市教委统一配备的设施,而且还有自行购置的更为先进的教学设备;而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学校,教学设备数量和品种都逊色很多。市教委罗洁副主任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介绍到:“北京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教学质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消除现存的问题,本市将制订具体方案,力争在2到3年内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种重点班、实验班实现教育公平。各学校还要加强招生计划管理,严格控制班级规模。为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北京市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并及时撤并生源不足和办学条件不达标的薄弱学校。而在办学标准上,北京将全面实施《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新建学校要按照新的标准规划和建设,现有学校到2010年要在专用教室建设、教学设备设施、音体美教材和图书资料等主要项目上达到新办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将优先重点支持城区办学条件困难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达标工作,市级财政每年重点支持200所中小学的达标工作。”

二、在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中应遵循的原则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保证仪器设备配备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笔者认为今后在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明确提出:“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备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对设备配置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如何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完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成为选配音乐教学设备时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保障设备配置合理、科学的理论指导。

例如,在注重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通过使用简单易学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木鱼、平板鼓等,可以直接参与到音乐的表现中,从而直观地体验音乐的基本要素、作品的风格,完成初级阶段的审美。通过音响设备、多媒体软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音乐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再如,新课程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把一些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过程中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以至培养学生对欣赏课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另外,在欣赏民歌或民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使其融入到教学中,这样学生便不会对教学内容感到很陌生而产生排斥或厌倦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致。

课程发展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因此在设备配备过程中必须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新课标音乐教材为蓝本,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满足不同版本教材的需要。

2.以师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

教师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学习需要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教学设备的配置过程需要弄清楚一线师生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确定设备种类,保证设备配置的适用和使用效率。以人为本,满足音乐课堂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还需添置开展课外活动所常用的设备器材,如军乐队乐器、合唱台、腰鼓等。提高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在设备的配备过程中,也要考虑实用价值。

总而言之,音乐学科教学设备的配置要为音乐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积极支持师生开展相关的学科实践活动。对于中小学音乐课堂而言乐器的配置应从学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在配置乐器时尽量选择与音乐教学活动关系密切的,课堂中使用率高的,或者是在课外兴趣小组中使用的乐器。

3.以“够用、适用、好用”为原则

音乐教学设备的配置服务于学校音乐教学活动,同时也关系到教育各级部门的经费投入。因此,在选配过程中,需要对仪器设备的数量、性能、质量加强研究,对适宜规模的班级,对不同的教学需要,确保仪器够用、适用和好用,充分考虑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避免花哨、闲置和浪费。

譬如,对于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投影设备的选择中,要依据实际需求来考虑是选择最先进、最高端的专业投影仪,还是选取性能稳定、便于操作、经济实用的中端设备。在办学条件的选配方面,我们不能一味地求新求异,而需要对基础音乐教育课堂实践的切实需要予以认真考虑。

4.以适度超前为引领

办学条件对特定教育观念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学者指出:“作为物质形式的办学条件具有对教育行为和观念的锁定――激发功能。锁定功能就是它作为一种形式,对于内容即教育活动和观念的选择具有约束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成为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的桎梏;激发功能则是指办学条件对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激活作用。” 此外,加之办学条件的置入具有“高投入”“永久性”的特点,这共同决定了我们对音乐学科教学设备的配置必须体现一定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为满足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音乐教学设备在适用和实用的前提下需充分考虑并规划未来5年音乐教学所需达到的目标。这要求教师要考虑未来音乐课程发展的空间,要考虑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工具、设备、功能、规格、数量方面要具有一定程度可调适的“弹性”。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未来10年北京市乃至全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必将有一个空前的发展。在音乐教育教学中,遵循注重实效、讲究美感的原则,在把握音乐本位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教学设备,使其为优化音乐教学过程,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