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22: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进出口贸易信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我国出口贸易所面临的国际市场制约因素
经济危机对国际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得我国出口贸易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海外市场需求的降低、制造业成本的升高和贸易摩擦的加剧,使得我国依靠低成本优势的传统贸易模式前景不容乐观。
1.全球经济低迷导致海外市场整体需求缩水。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主要贸易国经济的冲击使得我国的海外市场整体需求自08下半年年以来呈持续降低的趋势,随着全球性经济衰退在09年下半年触底,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已经呈现出回暖趋势,但经济恢复速度的缓慢以及就业及收入状况相对于经济恢复的反映之后形使得海外市场需求的低迷仍将长期
存在 。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贸易摩擦增加
自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出于各自经济利益及短期刺激经济的需求使得贸易保护措施盛行,我国作为世界出口贸易大国,历年来也是遭受贸易摩擦案件以及涉案金额最多的国家,在这场贸易保护风暴中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尽管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倡导自由贸易的呼声在全球愈来愈强,G20峰会也将遏制贸易保护主义作为其主要议题之一,但在全球范围内其趋势仍有增无减 ,伴随着09年下半年美国政府对我国输美轮胎通过特别保障条款加征高额进口关税以及对我国出口无缝钢管的双反调查,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进口国将针对我国出口产品展开新一轮的贸易保护战,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业和外贸体系冲击的强度和规模将进一步加强。
3.全球范围内能源及制造业原材料价格上升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增加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能源及制造业原材料价格呈逐步升高趋势,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对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制张预期的加强,能源及原材料价格更是有增无减,目前机电、轻工、化工等行业的原材料价格涨幅已达20%,国际海运成本更是上涨了30%,这种全球范围内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时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生产成本大大缩小,而长期以来依靠低成本优势的我国外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大幅缩水。而我国外贸产业的高能耗性在场其中仍将持续的现实决定了我国外贸产业必将承受来自能源价格上涨的巨大压力。另外,国际劳工标准的进一步推行以及环保压力的加大所导致的我国外贸企业劳动力成本的省高级环境成本的逐渐内生化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我国出口贸易的成本压力。
二、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内部制约因素
1.外贸出口产品不合理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出口产品构成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工业制成品为主,这种低技术含量、低换汇率、低附加值、高污染高能耗的加工贸易方式伴随着近年来全球贸易格局的日益变迁已是弊端凸现,近年来我国在外贸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颇有成效,自05年以来,我国农副产品、矿产及木材等出口量已持续呈现负增长趋势,纺织等劳工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增长幅度也逐渐下降,而机电类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则都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势头。但与此同时,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加工贸易产业仍旧构成我国外贸产业的主要部分,并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即便是高速增长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加工贸易的生产方式仍普遍存在,核心技术的缺乏时的出口产品技术附加值与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因而,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外贸体制的结构性失衡仍是当前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重要原因。
2.低价策略导致出口贸易条件恶化
我国出口产品在低成本优势导向下的低端定价策略很大程度上原于我国企业关于将价格视作影响需求的万能调节器,认为底价必然换来高销量,然而却割舍了巨大利润,这种贸易方式不仅仅使得我国出口产品被冠以廉价低质的恶名,而且成为进口国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原因。另外,大量国内出口企业产品在进口国低端市场上的涌入必然产生了同类产品国内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在导致出口秩序混乱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出口贸易效率。
3.缺乏独立自主的出口贸易产业链
目前我国外贸出口中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比重占据半数以上,构成了我国外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以生产导向性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FDI企业在外贸出口中可以凭借投资母公司完善的海外营销渠道完成其产品在海外市场上的销售环节,因而在出口贸易中相对于自主营销企业来说具备较大的优势,而且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也可借助于母公司的成本优势,这种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出口贸易量的外贸生产模式在我国外贸产业中一度成为被纷纷效仿的典范,在推动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在近年来迅速提升的同时,但对外方采购及营销渠道过分依赖的也造成了我国外贸产业链在原材料采购和销售渠道环节上的严重缺失,在外贸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缓解尤其是销售环节上的受制于人,也是造成近期我国外贸出口严重缩水的重要原因,缺乏对海外市场信息的有效掌握,外贸生产往往会与市场需求的变动相脱节,在出口市场的商业风险来临时更是难以规避。
三、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轨策略研究
1.促进出口贸易战略多元化发展
我国出口贸易模式的单一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外贸方式的单一性,我国出口贸易方式多位直接出口,而间接出口比例较少;第二,出口产品结构的单一,加工贸易在出口贸易中所占比例过大而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制成品出口方面,产品定位主要集中于低端产品,而中高档空间相对缺乏;第三,出口地理分布单一,美国、日本和欧盟是我国出口贸易主要目的地,历年来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90%以上,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多元化趋势的增强,许多亚非拉国家市场呈现出较大潜力,但我国针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贸易却未出现增长趋势。
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多元化发展,首先要从外贸产业层面上入手,扭转一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为主导的加工型外贸出口,是我国出口贸易走上一条以内资企业为主导,拥有自主品牌和产业链的独立自主的外贸出口之路。自2008年以来,我国大多数外资企业都因母公司
实现出口贸易的多元化发展战略,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产业或是出口贸易的某一层面,而要站在整个外贸体制的高度上,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与领域,拓宽视野勇于创新,积极眼发新产品、涉足新领域、开拓新市场,为我国出口贸易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我国近年来对这些海外市场的贸易输出方式主要是以直接出口的方式来实现的,即制成品对出口目的地的直接出口的方式,随着我国外贸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我国在双边贸易中也大多处于顺差,因此,这种对华贸易长期巨额逆差的存在导致以美国为首的我国主要贸易对象近年来对我国出口贸易频频设限,我国对主要经济体的出口贸易阻力逐渐上升,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需求的收缩以及发达国家相关产业的持续不景气,更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贸易保护行为变本加厉,因而我国应当改变以直接出口为主的贸易方式,通过间接贸易和海外投资等方式开辟更多的贸易渠道,以多元化贸易方式实现对贸易风险的分担规避。另外,随着许多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这些国家的市场空间也在迅速扩大,而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仍有待进一步拓展,经济危机带来的发展速度放缓将促使这些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拉动经济增长,因而会出台相对宽松的投资与贸易政策,这也是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促进出口贸易多元化发展的良好契机。尽管我国出口产品的绝大多数利润仍为进口国投资方即经销商所赚取,而且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大大降低了众多厂商和消费者的成本,但来自进口国相关产业的巨大压力以及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使得我国出口产品难以避免的成了“替罪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维持经济增长的伪冒依存度,但一成不变的贸易方式恐怕难以魏继,外贸方式的多元化战略势在必行。
2.积极参与周边经济合作组织改善出口贸易条件
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的优惠贸易协议,可以从两方面实现对出口贸易的创造效应,一体化组织中商品和生产要素流通的便利为成员国间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通过与东盟十国在贸易及产业层面上的深化合作,我国不仅可以通过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欧美日市场的贸易压力,而且凭借自由贸易区内众多成员国便利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外贸产业的跨国投资与合作生产,不仅可以弥补我国日益出口产业日益衰减的成本优势,而且通过经济一体化区域内产业布局的整合分配,可以促进我国外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重要的是,通过区域贸易产业合作可以使得我国外贸出口由单一的出口贸易项合作生产出口及中间产品输出加工出口相结合的间接出口方式转变,在增加了我国外贸产业利润的同时也降低了进口国市场上源自我国进口产品的比重,对贸易摩擦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规避作用。
3.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的贸易优惠扩大海外市场进入渠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除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一些成立比较早的组织以外,许多新兴的经济合作组织也在迅速崛起,当今世界已经很少有国家独立于区域一体化组织之外了,经济一体化组织合作领域包括贸易、产业、科技、政治、军事,合作程度依据一体化程度而异。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但在参与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人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涉及贸易领域的合作意识不强。通过与主要贸易国周边经济合作组织盟国间经贸合作的加强,通过转口贸易或者海外加工生产的方式,使出口到目标国市场的产品上中国制造的影子逐渐淡化。
美国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长期以来我国在中美贸易中的巨大顺差成为美国对我国采取种种贸易保护手段的重要原因,面临目前美国对我国进口产品频频设限的状况,我国外贸产业应将目光更多地投入到相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上,通过与墨西哥等主要出口目的国的周边经济一体化组织盟国发展经贸合作,通过国际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关税较低原材料和半成品出口并进行生产或在加工,最终产品就可以以他国制造的方式利用区域内优惠贸易协定较容易的进入目标国市场。欧盟东扩之后所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一度使得我国与欧盟的部分贸易背起内部贸易所抵消,主要原因是我国出口产品被东欧国家同类低成本产品所替代,而大多数东欧国家与我国的产业结构极为相似,在导致出口贸易激烈竞争的同时却为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根据小岛清的边际产业理论,我国与东欧国家产业结构的相似使得对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成本较低,且更利于产业合作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输出,这项通过对这些国家的投资与合作,不仅降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程度,而且利用一体化组织内部贸易安排实现了贸易创造效应。当出口贸易的目标紧紧放在进口国市场时,所面对的是森严的贸易壁垒,而将目标市场定位为区域贸易协定所包含的经济一体化区域时,对目标市场的出口贸易便有捷径可循了。
4.对自主品牌出口积极推广、加大扶持
在这次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得我国大量出口产业遭到严重冲击的同时,我国的自主品牌出口却大放异彩,体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以汽车产业为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出口近两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与此同时国外品牌汽车出口则一度低迷;无独有偶,浙江省的自主品牌销商品出口自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出口额并未受到显著影响,相对于长、珠江三角洲一代大多数轻工产品的加工出口企业出口所遭受的重创体现出了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经济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让自主品牌在出口贸易中的优势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自主品牌外贸产业与非自主品牌产业相比拥有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尤其在出口销售环节,自主品牌大都拥有独立的海外营销渠道和销售终端,在降低了中间环节的出口利润流失的同时,能够对海外市场信息有较好的章控能力,从而能够及时的根据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动而对产品和销售策略进行灵活调整,这也是自主品牌出口能够较好的规避经济风险的重要因素。自主品牌的自主性体现在产业运营的方方面面,从原材料采购、技术研发、产品生产、营销渠道到市场信息采集,但在短期内相对于从事加工类企业其运营成本会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自主品牌经营在短期内所需要的投资成本会给企业运营带来较大负担,因而政府层面的扶持政策对我国自主品牌出口产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
5.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扩大出口产品的海外市场空间
近年来,标有“中国制造”的我国外贸出口产品被很多国家冠以“廉价低质”的恶名,从总体来讲,我国出口产品确实廉价,但却并不抵质,从我国众多外贸企业多年来从事贴牌生产的状况来看,绝大多数我国外贸企业都可以生产出符合国际知名品牌质量标准的产品,可见关于“低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国外竞争者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诋毁。然而可悲的是,我们可以生产出一流水准的产品,但却只能屈居与进口国的中低端市场,而同样的产品被冠以国外品牌价位就可以上升几倍甚至十几倍而仍然可以拥有稳定的市场需求,让人不得不哀叹我国产品出口在海外市场所丧失的巨额利润空间。在许多拥有独立海外市场销售终端的外贸企业海外市场销售业务中,经常会出现低价与冷而高价畅销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很多出口企业仍旧没有走出低价竞销的误区,认为价格是调节产品需求的万能钥匙,只要价格足够低就能够打开销路,而在存在大量非理性消费者的现实中,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在很多情况下并非为向下倾斜的直线,价格只是影响消费者需求的众多因素之一,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多消费者在选择中仅仅将价格作为衡量产品性能质量的标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被认为是劣质品了。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差异化定价策略的重要性,构建博弈模型如下:
假设A、B两场上位出口同类产品的出口场上,其在海外市场的定价策略为高价和低价两种,如博弈模型所示,A、B两场上的定价策略则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囚徒困境模型,当产品定价初期,若A场上采取低价策略而B采取高价策略,当两厂商产品无明显差异时采取低价策略场上往往获得较大利润,L1’> H2’,同样,若A为低价而B为高价,H1’< L2’这样,AB在该市场多次定价博弈后的占优策略均衡为(低价,低价),此时两厂商的利润总和为L1 + L2 < H1 + H2,而我国出口厂商在海外市场低价竞销所带来的利润损失不仅仅是该博弈模型内部的(H1 + H2)-(L1 + L2),低价竞销会带来模型外部条件的改变,在海外市场上造成我国出口厂商整体市场档次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降价所带来的需求增长的弹性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为负,这样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原本具有占先优势的国外厂商面前更毫无竞争力可言了。
一味的低端定价所带来的市场利润与我国出口厂商所付出的成本相比可谓得不偿失,盲目的地价不仅自我束缚了出口产品的海外市场空间,将其局限在利润极低的低端市场,而且在低价空间上我国出口产品的高密度存在不仅导致了我国出口产品频频遭遇贸易制裁,而且中国国内厂商在同一市场上的低价竞销难免会让一些劣质产品乘虚而入,损害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形象,。因而,我国出口产品定价上应当在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细分的基础上,根据潜在顾客的需求确定产品投放种类及定价策略,在最大程度上迎合各个层面的消费者需求,将市场占有方式从单一价位的底层占有方式变为多种产品档次不同价位的全方位立体式占有市场,从而扩大对市场利润的占有空间,而且降低了同类产品间的竞争程度。
四、结语
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最强有力的一级,我国出口贸易仿佛一匹矫健的骏马伴随着改革开放樊篱的大开纵横驰骋,为我国经济水平是先三十年持续增长的世界奇迹立下了丰功伟绩,但伴随着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风云多变及我国经济增长中诸多体制问题的日益凸现,我国外贸出口在近十年来走过的道路已并不平坦,而我国长期以来依靠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形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使得我国出口贸易的每一次波动都会波及到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我国出口贸易中存在的弊端,并使我国经济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同时也让我国出口贸易中孕育的闪光点得到了体现,为我国贸易在后经济危机时期的发展道路指引了方向,新时期我国出口贸易之路依然布满荆棘,因此我国出口贸易必须“内外兼修”,通过内部结构的整合提升外贸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外部通过出口方式以及海外市场进入策略的调整,最大程度的避开贸易保护主义的樊篱,实现出口贸易的持续平稳增长。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 北京 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贸易与产业合作探析[J] 李大凯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3]郭 燕李秀宾:日益凸现的“贸易转移效应”[J] 国际贸易 2004(07)
[4]侯 锐董相勇:浅析我国出口产品结构问题[J] 产经探索 2006(08)
[2]赵江红.广西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J].中国商贸,2010(12):176-177.
[3]彭红玉.探索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4(04):139.
[4]王森.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J].经济问题,2010(07):52-54.
[5]赵青平,张玉姗.中国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浅析[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0(01):83-85.
[6]董辉.广西进出口贸易分析与对策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212-215.
[7]胡静.江苏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57-63.
随着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依赖程度也在加深。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下不断发展壮大,但需要面对的贸易风险也在不断变大。企业一旦无法规避贸易风险,就会对其本身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的会扰乱国内外行业市场秩序,因此做好进出口贸易风险管理及规避工作极具现实意义。
一、进出口贸易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国际经济环境变幻莫测,我国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需要面对更多的贸易风险。加上近些年来国际经济环境萎靡,无形中进一步加大进出口贸易风险,部分国家为应对金融风险不断调整本国内信贷政策,造成我国进出口贸易风险变大,坏账率不断增加,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因为进出口贸易风险蒙受损失的企业多不胜收,严重的甚至出现破产倒闭情况。作为进出口贸易风险发生的重灾区,我国相关企业应该做好进出口贸易风险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目的[1]。
二、进出口贸易风险特征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其本身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贸易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客观存在性
即进出口贸易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在进出口贸易中是“必然”的,因信息不对称、操作错误、认识偏差等的影响,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风险几乎是不可完全避免的。
(二)相对变化性
进出口贸易风险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相应地发生改变,且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消费能力、消费偏好均有所改变,企业的风险预警意识也随之增强或削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及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表现[2]。
(三)无意识性
进出口贸易风险的产生是贸易主体的无意识行为所造成的,贸易主体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主导者,其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上的失误、操作中的差错等均可能引起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发生。换言之,进出口贸易风险不包括恶意、故意行为而导致的情况,即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发生是难以预见的,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三、提高企业应对进出口贸易风险能力的措施
现如今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国内进出口贸易受到不小的冲击,因此需要提高进出口贸易企业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本文中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经验,从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三方面入手,给出提高抗风险能力。
(一)应对价格风险
套期保值是贸易企业应对价格风险的有效措施,指的是将价格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将来现货市场上买卖物品的临时替代物换成期货合约,为现在买进以后售出或将来需要买进商品价格提供相应保险的交易活动。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即在买进或卖出实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经过一段时间,当价格变动使现货买卖上出现的盈亏时,可由期货市场上的亏盈得到抵消或弥补[3]。最终在现与期、近期与远期之间建立完善的对冲机制,最大程度降低价格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二)控制信用风险
应对进出口贸易风险首先需要选对合理供应商,只有确保供应商才能确保商品质量,企业进出口贸易进行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首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控制信用风险主要是有效控制客户风险,关键点在于供货方是否具有真实背景、相应能力及诚信度等。所以实际中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及准入条件;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做好内控制度建设,贸易开始前对信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全面了解供货方相关信息,确保商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企业以最低价格获得相关商品,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促进贸易企业发展壮大。
(三)应对合同风险
对于合同风险的应对,需要全方位了解《合同法》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知识,还需要在签订合同之前,认真审查合作者的资信情况等必要时委派专人通过工商、税务和银行等渠道,进行实地调查;在签订合同时,仔细斟酌合同的每道条款,参照政府所展示的合同示范文本,保证合同条款的词句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4]。案例企业在签订合同的同时,深入了解了东道国的贸易合同惯例,谨慎使用该国的贸易术语,以及了解各种交货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是在执行合同时,安排专业工作人员监督合同条款的落实,最大限度降低贸易合同风险。
四、结束语
针对目前进出口贸易风险的特点,进出口贸易企业应该深入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涉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并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发展空间,最终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磊.进出口贸易专业的工作过程及核心能力研究[J].广西教育.2014.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优势
1.交易成本降低
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重视成本控制。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无疑给进出口贸易成本提供了下降空间。其具体表现有:传统进出口贸易产品主要通过产品展销会、电视广告等方式来宣传产品优势,或获取交易信息。但电商出现后,进出易双方可直接利用互联网对接交易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中间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信息利用率。据美国《福布斯》提供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电商可为进出口贸易企业节省5%到10%的交易成本;其次,在电子商务的辅助下,交易企业对接目标客户的可能性提升,以至于企业无需聘请过多的外部联络销售员,从而为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
2.贸易范围扩大
电商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诞生的新运营方式。在电商的支持下,进出口贸易有效规避了有形壁垒与无形壁垒带来的贸易阻碍,以至于本国企业能够将贸易触角伸向更广阔的贸易领域。其具体表现为:进出口企业将产品信息公布到四通八达的互联网上,并设置关键词方便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行搜索。全球各地的客户搜索、查找到页面并查看信息,而后再直接通过网络提供的对话窗口与进出口企业进行产品交易沟通,最后达成跨国交易;另一方面,企业直接将商品信息置入网络拍卖平台传送给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而吸引有兴趣的客户商谈交易事项。由此不难看出,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辐射范围已从某个国家逐渐扩散到了全球。
3.贸易效率提高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合作已可直接利用网络实现。具体表现为: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进出易双方可直接传送电子合同、发票、提单、信用凭证乃至保险凭证,进而使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文件并交换文件;在电商的支持下,交易双方还可直接通过网络实现商品订购、商品价格谈判、合同签约、支付结算等,整个交易过程速度快,便利性强,交易时间短。由此也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海关等各个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
4.客户满意度上升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企业能够全天候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向客户输送所需产品资料或相关信息。特别是在电子邮件与MSN等实时交流工具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我国进出口企业已能随时随地回复客户,解答客户的产品疑问,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大大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电子商务打破了各国时差带来的贸易谈判问题,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都能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网络安全问题重重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形成的一种网络交易方式。它对数据传输、交换乃至处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下,大部分进出口企业为了方便交易,提高交易效率,都开设了网上资金交易通道。即直接在网上划拨资金,使交易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交易资金。然而,电商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各项安全交易认证技术与系统都还不够完善,各项网络基础建设也比国外落后。加之我国并未构建权威性信用体系,以至于进出口企业的网络交易,特别是资金划拨等存在较大的损失风险。此外,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黑客攻击、未授权资金中途篡改等问题频频出现,网络安全问题重重。这也说明,电商环境下我国要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必须要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2.网络交易法规不健全
电子商务作为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至今还未有标准统一的法律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管制。这也导致进出口贸易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具体表现有:电商单据资料是否真实并无可靠的辩伪法规可依;进出口贸易企业实行的合同虽然提出了多种书面形式,但书面形式并未有统一的规定;不同国家制定的进出易法规不同,使得进出易双方可能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在合同签订方面,进出易双方只能用电子签名,但电子签名是否属实无法识别,且各国也未针对这方面问题提供法律依据。这些电商交易法规问题严重阻碍了进出口企业的正常交易,促使进出口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忧虑重重。
3.电商物流未及时跟进
电子商务环境下,进出口贸易逐渐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高度统一。其中,信息流与资金流能够在电子支付技术支持下迅速完成,特别是无形商品,只需直接进行网络交易即可。但实物交易则需依赖物流来完成。纵观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系统还相对落后,硬件设备陈旧,功能少,更无法进行机械化大规模交易。更值得注意的是,与进出易有关的通讯设备、传真设备等设备都还相对较差,外部引入技术昂贵,以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物流无法及时跟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严重受限。因此,若想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必须要及时解决电商物流问题。
4.网络消费观念落后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实现了网络交易。交易双方能够直接通过网络选购货物并付款。然而,由于进出口贸易过程中,货物运输路线长,一旦抵达客户手中的货品质量不佳,客户需花费大量的退货邮寄金额。部分客户为了减少支出,则将就收下了已破损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但这种做法却让客户对网络进出易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印象,甚至由此催生了客户对所有电商的不信任心理;另一种情况是,我国不少进出口企业对电商存在误解,认为电商就是单纯的信息查询与方式。这种错误观念,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始终无法扩大。部分进出口企业则害怕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资金亏损,而不愿启用电商为进出口贸易服务。这些落后网络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进步与发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解决我国进出口贸易问题的应对策略
1.引入网络电子安全技术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若想有效规避网络安全问题,必须要适当引入网络电子安全技术。具体来看,可实行以下几个措施:一、落实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方式以确保交易者身份的真实性与交易的可靠性;二、引入非对称密钥码技术,提高交易信息的保密性,防止交易信息被黑客技术半路拦截或泄露;三、引入数字摘要、信封或签名等验证方式,对所有进出口信息进行验证;四、引入进出口贸易双方均认可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并做多次合同协议条款确认,充分确保交易协议安全可靠,并由此规避篡改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双方必须要达成及时更新网络电子安全技术的协议,以防止双方安全防范技术落后而带来不良入侵现象,导致企业交易亏损。
2.完善网络交易法律机制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立法机构应将电商重视起来,并将电商的发展纳入法制建设轨道,真正为进出口贸易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这也要求我国立法相关人员,乃至政府部门要积极关注的国际电商贸易规则、合同协议制定规则及相关讨论活动,主动参与国际电商贸易标准的制定与合作活动。特别是在电子合同、签名辩伪、电商关税、纠纷仲裁、交易标准等方面,要逐步落实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我国进出口贸易能够在电商环境下顺利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要向前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针对性创新跨国物流体系。对此,笔者建议,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时要积极引入跨境专线物流与海外仓储服务两种物流模式。其中跨境专线物流主要是指以航空包舱方式运输货物,抵达国外后再与当地物流企业合作进行目的国派送。这种专线物流最大的优势是物流运送规模大,且配送范围广。如当前,市面已形成了美国专线、澳洲专线、中东专线多条物流专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物流配送方式价格比普通商业快递低,可有效节约进出易企业的物流成本。海外仓储服务则是指进出口贸易企业直接在销售目的地设立仓储地,以实现货物分拣、包装与派送。其具体操作为:首先,头程运输主要以海陆空方式将大量商品运输到销售目的地仓储库房;其次,我国进出口企业直接利用电商物流系统发送交易信息到仓储管理部门,由仓储部门直接派送商品;最后,本地派送部门按照上个环节提供的订单信息,直接用当地邮政或快递向客户派送商品货物。相比跨境专线物流,海外仓储服务需花费相对较大的成本。对此,笔者建议,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4.重视电商优势宣传以转变消费观念
网络消费是我国现代化交易发展的必然趋势。若我国消费者依旧畏惧电商带来的欺骗性,那么我国进出口贸易将无法得到消费者的支持,进出口贸易也将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大电商优势宣传投入,让国民清醒地意识到网络消费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同时,政府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打造规范化、程序化与标准化的运营环境,真正使进出口贸易企业能够使用电商为消费者服务,防范坑害消费者现象。在企业方面,进出口贸易企业要积极参与电商操作培训,了解电商给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好处,并积极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电商运作环境。
四、结语
伴随着互联网蓬勃进步,国际网络全面普及,电商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应用。作为一种新型商务运作模式,电商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竞争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等。这也要求,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电商优势,剖析电商带来的问题,进而针对性采取应对策略,使电商真正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璐.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朱翠婷.中国贸易伙伴国电子商务的进出口效应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3]韩冰.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反倾销问题及其战略应对[J].长江论坛,2013(05).
一、我国进出口贸易呈现的特征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出口贸易大国,从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目前每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GDP总量的30%以上,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大波动,我国每个月进出口贸易总额出现大幅度的双下降,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以下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出现问题的特点。
(一)进出口不再有万亿美元,顺差呈现降低
由于目前的国际贸易形势,影响了我国进出口,进出口贸易不再呈现双增长率,致使顺差减少,从而影响进出口贸易对GDP的贡献率。
(二)加工出口贸易小幅度降低,一般进口贸易稍微回升
据海关数据分析,我国一般进口贸易出现了增长20.8%,与去年同期增速回升9.9个百分点,然而加工出口贸易所占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11个百分点。总的来看,这种一升一降的趋势逐渐明显,给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打响了警钟。
(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额有所变化,贸易顺、逆差来
源地日趋集中。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欧盟、美国、日本)的进、出口规模一直持续高速增长,但是目前数据显示,美国经济萎缩造成我国出口贸易额环比下降了9.1%,跌幅显著。美国作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因此贸易的顺、逆差来源于美国、日本的趋势日益明显。
(四)进出口产品结构差距大
虽然,近几年我国加大了进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不断优化,虽然一些过去优势不突出的进出口商品逐步显示其竞争能力,初级产品贸易占比也逐步缩小,但是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样在面对国际大环境下,存在很大的风险。
(五)服务贸易进出口达不到国际标准
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贸易产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由世界排名第28位上升为第6位,但是我国服务业贸易进出口产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仅为38%。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仅是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为主要主流,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出口(如航空、建筑以及金融、信息服务等行业贸易的贡献率微弱),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仅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
二、当前贸易形势对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困境
(一)美元持续贬值致使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贸易大幅度减少
由于美元在国际汇率市场中持续疲软,加速其贬值,如此环境下,同时也加速削弱了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近段时间明显显示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减少。面对如此困难局面,我国发现人民币利率不断上升导致大量热钱涌进中国市场,加速了美元贬值,对美出口贸易形成挑战。目前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力还是主要以价格为主要优势,这种出口贸易局面,面对目前国际贸易形势下,对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增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主要贸易国需求大幅降低
我国主要贸易国由原先的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量的60%以上,我国主要贸易国的市场萎缩(据推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低1%,会造成我国对美出口额相应降低7%~8%),由此可见其直接造成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大幅降低。
(三)贸易产品竞争力低,高新技术产品严重缺乏
我国贸易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企业商品耗能大,附加值低,极易受到外部国际市场环境影响。据海关统计局统计,我国加工贸易持续大波动,而一般贸易受影响很小,高新技术产品占比率仅占全部出口产品的0.5%,贸易产品竞争力低。
(四)各国对我国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政策日益增多
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如日本进口每年下降4.2%,出口每年下降15.3%),各国为保护本国产业,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金融政策(其中20%是贸易保护措施),例如:美国经济刺激法案中提出一条“购买美货”的附加条款和裁员先裁外籍员工等本国保护政策。这些保护政策造成我国部分外贸企业破产,企业效益大幅下降,出口产品滞销。
(五)外贸企业坏账风险加剧
欧美客户普遍出现推延订单的交货时间等方式来变相推迟付货款和节约仓储费来缓解自己的资金压力,这样造成我国外贸企业承受风险加剧,资金链出现断裂,影响公司运营,有的企业甚至由于资金回笼不及时和死账收不回来而面临破产。数据显示,每年中国出口贸易企业的坏账损失都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据正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并打击到我国外贸企业的信心。
三、应对策略
(一)政府调整进出口相关政策和“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进出口贸易
我国可以发展“走出去战略”,继续加强埃及苏伊士经济区的中国工业园、美国天津商贸工业等中外合作项目来帮助企业走出去发展制造业和贸易。这样的形式可以利用国际资源、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和拓展新的国际贸易,来从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理论和实践证明“,走出去战略”可以避开各国贸易壁垒,实现“销地”变为“产地”。我国政府应该简化审批手续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一体化“走出去”通道。为了使我国企业能消除对外国内部产业一些信息存在信息盲区,我国政府应建立高效的信息支持和完善服务体系。
(二)拉动我国内需,将出口贸易产品转内销
我国应该加大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国内消费良性发展。将外贸企业的一些产品转向我国内部需求。引导我国向民生、农业、科技技术、资源节能等领域投资,加强和规范政府融资通道以防范投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鼓励民间投资,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开发我国内需。
(三)加强外贸技术和贸易服务创新,调整产品结构
我国应该加快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完善服务贸易的国内经营环境,通过宏观调控政策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我国金融机构适当建立服务贸易发展基金来完善贸易促进体系,培养国际化人才,促进外贸技术进一步创新发展。我国应该加强引导企业提高产品高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贸易档次并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一、绪论
电子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市场前景非常的被看好,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进出口贸易也极大的带动了深圳的经济发展。
二、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进出口贸易的现状
目前电子市场分布开始面向整个亚洲以及环太平洋地区扩散,美国和日本分列世界第一、第二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国与销售市场,而同时我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覆盖了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方面。由此可预见电子产品市场进出口贸易在逐渐的向亚太地区扩散。华强北电子市场由于其在中国电子市场特殊的作用以及历史地位,全国的各种电子企业和个人都聚集在了华强北,这就造成了华强北出现了繁多的电子商城,例如赛格广场华强电子世界、华强广场、赛博数码商城等,同时各类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纷纷在这里落户。随着社会的需求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市场重心逐渐的向计算机及手机通信产品偏离。降低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就成了众多电子生产厂家主要的竞争手段,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又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手段莫过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规模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市场的贸易手段,也逐渐的从实体店向网络虚拟店铺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与时代接轨,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而企业模式的网络化,在未来也将成为电子市场的主流。
三、华强北电子市场进出口贸易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进出口贸易对象减少
由于世界电子产品科技的发展,华强北的优势在减弱,贸易对象有了更多的贸易选择,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进出口贸易的范围也在发生改变。这都减少了华强北电子市场的贸易对象。
2.山寨的盛行,影响了市场信誉
由于在山寨手机时代,华强电子市场在进出口贸易中留下的名声大多为山寨货,导致在现今这个山寨不流行的时代,其山寨的形象严重影响了进出口贸易达到发展。
3.店铺繁多,分散了的在对外出口时的优势
在华强北电子市场中,每一个柜台后面几乎都是一个单独的企业,这也就造成了竞争力的加大,同时不利于资源的规模化,也就在进出口贸易中失去了优势。
4.电子商城的兴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盛行,很多的电子产品不在选择华强北作为其主要的销售场所,而是通过网上的电子商城。这就给华强北的实体店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5.核心竞争力不足
现在的电子行业,已经不是之前的模式,随着智能手机和平白电脑的盛行,其他的电子产品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华强电子市场的进出口贸易在以前主要依靠的是山寨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在智能手机等核心竞争能力中严重不足。
四、未来华强北电子市场进出口贸易发展对策
1.扩大贸易范围
随着世界电子贸易经济向亚太地区发展的改变,华强北电子市场的进出口贸易也应该进行转变,需要把重心更多的转向亚太地区。适应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发挥其本身电子元件的优势。
2.规范市场,恢复市场权威性
在经历了山寨货风潮之后,华强北已经被贴上了山寨的名词,想要撕掉这一说法,需要我们华强北所有的商家共同努力,并且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规范,制定市场的规则,严厉打击盗版、山寨。目前,华强北已经成立了相关的街道办事处,但是这还不够仍需要更完善的法律制度去监督它,约束它。从而重新恢复人们对华强北电子市场的看法。
3.商场整合,发挥优势
华强北电子市场有着繁多的电子商场,这就导致了很多外来客户没法集中快速的对比商品的优劣,从而降低了客户来华强北的感官体验,影响了贸易交易等行为,为此,华强北应当加大对商场的整合力度,让华强北的优势展现在客户面前,真正的发挥出华强北电子市场的能力。
4.加强电子商城的建设力度
“零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海关不向进出口国征收关税的政策。随着零关税的逐步实施,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整体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是,伴随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增加,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的摩擦也不断增加,这也给经济贸易的宏观调控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不断扩大进出口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和合理配置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关税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零关税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变化,并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进行展望。
零关税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从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科技的进步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球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等,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发展趋势益发鲜明。
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就不断降低对外进出口关税,降低贸易壁垒,开放国内市场。经过连续四年的大幅度降税,我国已经履行了绝大部分入世承诺的降税义务。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进一步降低100多个税目的进口关税,涉及植物油、化工原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产品,至今共降低了9000种商品的关税税率。其中,和东盟六国的一轨正常产品和二轨正常产品的关税分别在2010年1月1日和2012年1月1日降为零,并实质性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东盟新成员的一轨正常产品和二轨正常产品的关税将在2015年1月1日和2018年1月1日取消。
在此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猛。2011年我国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6万亿美元,增幅超过20%。尽管国外需求减弱,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预计2012全年进出口额仍将在4.2万亿至4.32万亿美元之间,增幅在14%至17.5%之间。不断增长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使我国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第二大进出口贸易大国。
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的GDP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外贸出口带动而实现的。①这反映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也是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地位上升的表现,但另一方面又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由于过分依赖于外国经济的发展,一旦其他国家出现任何经济危机,产生的“蝴蝶效应”很有可能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因此也造成了目前我国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动荡异常敏感。
零关税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贸易所面临的问题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对我国内部经济局面的稳定性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有着潜在的不利因素,一旦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出现任何问题,进出口贸易活动频繁、自身经济的发展过多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国家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趋缓,个别行业出现衰退趋势。从2007年5月爆发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增速在2007年第3季度开始下滑,进出口总值也从2008年的增长18%下降至2009年的5%,虽然2011年的贸易增长额达到了22.5%,但总体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严峻。当中受冲击最为严重的是纺织与成衣产品。由于出口总额的明显减少,许多外贸纺织企业也因此受到不小的冲击,有的甚至因开工不足而倒闭。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使我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加。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举措来保护本国某些行业的发展,以避免其他国家对本国的冲击。部分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发展及某些特定行业的增长,或是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标准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或是增收反倾销税,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例如,美国政府对中国轮胎征税,进而抬高中国产品进入其本土市场的门槛。这些行为都使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企业产品出口面临着更加艰难的局面。②
最后,多种商品进口关税持续降低,势必造成大量进出口商品的进入,国内相关产业必然会受到损害,最终也会造成这些进口商品形成垄断,进而使价格提高。以制鞋业为例,零关税使进口鞋价格下降,从而引发国外鞋类产品涌入中国市场,在品牌及价格等方面对中国的制鞋企业形成挑战,并且国际知名的品牌对国内正在发展的品牌形成的冲击会更大。
零关税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入世以来,我国不断下调关税税率和打开关税壁垒,进出口贸易展更为畅通。零关税政策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活动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
一是整体规模及发展速度都在不断增长,且增幅也在不断上升。2011年我国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也不断地推出相应政策,调整进出口贸易活动,以应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变化。
二是形成一个比较理想的进出口贸易环境。优良的贸易环境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出口贸易环境得到优化,对市场的国际化、进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及产品发展的多元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目前凭借零关税贸易措施,进出口贸易活动由起初的单一性向多元化进一步发展,趋势鲜明。
三是关税对一国进出口贸易具有调节作用。进口关税降低,可以减少进口商品的成本,使进口商品的价格适当降低,从而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改善人民生活。2006年,我国降低了一百多种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产品的进口关税,使国民得到实惠。
四是政府通过对贸易分类管理的不断强化来构建一个“零关税”的国际贸易环境。这改变了传统上外资企业和国内本土企业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可以起到吸引外资企业的投资及入驻,带动国内本土企业的发展,在提升国内市场整体实力的同时带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优化,由此也带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五是零关税政策的实施强化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这使我国能够更加充分地与世界经济接轨,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并与进出口贸易活动形成良性互动。
基于零关税对进出口贸易的未来展望
零关税的贸易政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然而,零关税措施的施行,有利也有弊。
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能源资源行业。零关税贸易政策给能源市场带来极大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某些外国企业利用资源独占来形成垄断,肆意抬高价格,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将通过传递效应影响我国的国内物价,进而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这应引起相关部门注意,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效运行的贸易协调机制, 及时磋商解决好经贸合作中出现的问题。③
其次,零关税的贸易政策对我国高新技术进出口战略的完善与优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零税率可以吸引一些特殊的外国企业,这些企业原本不愿意转让的核心技术,但是通过双方合作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高新技术限制的枷锁。
此外,零税率贸易政策对一般贸易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零关税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内产业贸易的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减少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在贸易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在市场能够充分发挥其调节功能的前提下,不断鼓励与支持国内企业进行相关先进技术与高新设备的研发与生产,通过设备更新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将促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及方法的引进,进一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
(作者为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高级经济师)
注释
1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1农业经济发展是促进我国建设特色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进行国际进出口贸易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现了大规模的出口贸易,加快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速度。但是,从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资源的减少、人口的增加、环境的恶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我国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加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在国际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地位,利用现代化农业机械及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农业高效率生产,为我国农业进出口贸易提供动力保障。
1.2深入研究和改革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
近年来,加强农业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国际进出易贸易额的思想战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经济发展学、生态学以及社会经济学等研究工程。在宣扬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能够很好的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实现融合,说明农业经济发展必定会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主要手段,注重农业经济发展,深入改革和研究是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必然需要[1]。
1.3我国农业发展需要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已经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国际出口贸易发展仍然不太理想。在世界市场经济快速变革的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不断的进行改革,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料、资金和劳动力,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坏境,许多地区土地干旱严重,资金调转困难,现代技术设施落后,这些问题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必须要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解决。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1缺少交流
在信息化时代,正确运用信息化引导能够积极的帮助农业经济发展。但是,目前来看,相关部门对农业信息交流和整理工作并不到位。例如,市乡两级没有与农户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很难为农户提供更好的市场需求信息;农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交流问题,二者缺少信息交流的载体,不能使农户更好的掌握有效的信息参考,影响农户的收入水平。
2.2生搬硬套
不同地区的地质、自然条件、农作物需求以及农业发展政策都存在着很多差别,因此,在进行农业经济改革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相关条件,采取因地制宜的有效措施,相关部门应该正确引领农户进行耕作发展,建立独特的农业发展机制,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结构。
2.3资金缺乏
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体力劳动者是农民,农民的收入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都需要获得国家金融方面的扶持。因此,要让农民感受到农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就必须提高农业金融服务的质量和生活水平,没有投入就没有回报,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发展的资助,才能提高农作物的高产量高质量,促进我国农作物的出口贸易发展。
3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3.1农业在国际贸易往来的地位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出口贸易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农业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农业为人们提供生活所必须的食品。此外,农业的发展为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使其成为了独立的部门,推动了国际出口贸易的发展。
3.2农业发展为进出口贸易做出的贡献
农作物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食品,其市场需求只增不减,农业原料也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必要材料。许多农业落后的国家必须要依靠进口农业产品保持农业发展的平衡,因此,农业经济发展能够提高进出口贸易往来,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2]。
3.3农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功能
1)粮食安全:农业发展为国家提供基础的粮食储备,保证我国粮食的自给水平,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建立粮食安全保障,实现我国宏观发展战略。此外,出口粮食在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能为粮食短缺的国家提供食品保障。2)环境发展:农业发展必须要管理土壤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循环种植农作物给予土壤养分,保护了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发展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化研究农业发展模式,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进出口贸易往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米高扬 李彦松 安思诺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2
前言
金融危机传染主要包括基于国内金融泡沫化,货币危机向资本市场、银行业危机转变,进而发展成的全面化金融危机和通过具体渠道、机制使一国金融危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传播形成的更大范围金融危机两种形式,本文研究的国际金融危机传染,主要指后者,这种传染性主要通过贸易溢出、金融溢出效应实现,净传染、季风等效应也可能会有所体现。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传染的体现
金融危机的传染性是其产生、爆发、扩散和恢复等现象实现的前提,所以世界各国建立的金融危机预警系统也基于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开展,为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传染问题产生系统的认识,笔者选择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展开研究。
(一)亚洲金融危机
在上个世纪末期,我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贸易主要集中于劳动力密集的初级产品,导致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贸易出口方面竞争性较大,在亚洲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均受到严重的影响,但我国并未向东南亚国家那样采取货币贬值政策,使我国的出口产品相比东南亚国家在价格方面存在较大的劣势,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传染以价格效应形式体现[1]。另外,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日本、美国、欧盟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严重下滑,而这些国家军事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合作国家,这直接导致我国出口收入大幅缩减,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量严重缩减,收入效应被严重的削弱,可见在亚洲金融危机传染性影响下,我国出口贸易中价格效应明显而收入效应严重下滑,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传染的具体体现。
(二)美国次贷危机
虽然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前,我国的人民币也是处于汇率逐渐上升的状态,但由于此时世界范围内各国,特别是与我国长期保持贸易合作的国家经济水平也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所以在进出口贸易需求不断提升的推动下,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世界整体经济发展的状态发生巨大变化,国际贸易需求严重下滑,此时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进一步提升,这直接导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开展面临巨大的阻力,价格优势几乎消失,使我国进出口贸易在收入和价格效应方面均严重下滑[2]。另外,由于我国在开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一般贸易方式和加工贸易方式分别表现出收入和价格效应,换言之两者分别对对外需求和货币汇率的浮动会做出针对性的改变,所以在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爆发后,对金融危机传染的抵抗能力并不突出,特别是我国加工贸易方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并不存在明显优势的情况下,要想继续占有贸易优势只能通过缩减价格途径实现,而人民币汇率的增值,使此途径的实现并不存在可行性,可见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开展难度之大。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国际金融危机传染下,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价格效应被影响的最为突出,收入效应也被严重影响,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中贸易竞争优势被严重打击,进出口贸易的环境整体不理想[3]。
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传染的策略
(一)注重改善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
在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产生的债务和失业人口数量均大幅提升,导致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量严重缩减,我国虽然未明显表现出债务和失业人口方面的问题,但整体上的经济增长状态也并不理想,整体处于低迷的状态。在此背景下,我国要推动贸易进出口的发展,需要在原有的以出口贸易为主导的方式基础上,积极推动进口贸易的发展,用国内人民的产品需求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4]。另外,考虑到我国过去以劳动密集型初始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产生的附加值极低,所以在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要有意识的通过对外贸易企业引入先进的技术,提升附加值的手段,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抵抗能力[5]。结合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传染性时,应有意识的通过进出口双向贸易方式和技术密集型增加附加值的方式提升抵抗能力。
(二)注重调整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
我国在进出口贸易开展过程中,对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的严重依赖,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进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提升我国对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性的抵抗能力,需要有意识的削弱我国进出口贸易对这些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在此思路下,笔者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有意识的强化对国内市场需求的依赖,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强化金融危机传染抵抗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换言之在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中,我国应对国内市场需求状态进行合理的刺激,是国内消费规模适当扩大[6]。例如,在产品生产方面有意识的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生产规模,对生产的产品分配渠道进行优化等,这一方面可以拉动国内市场需求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推动国民收入的提升,这在缩减国内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促使居民收支平衡,推动国内群众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均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见,在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的有效性。
(三)注重健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政策
国家政策的引导直接关系到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抵抗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政策的调整和优化:首先,我国在政策上应有意识的限制高能耗产业进入我国,而更倾向与技术附加产业的进入,使外商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在此过程中,我国政策也要有意识的将我国部分加工贸易产业向其他国家转移,进而使我国的产业链和技术生产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进而使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产品附加值不断的提升。其次,从税收政策角度为我国贸易产业调整提供支持,例如,通过税收政策强化和西部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将东、西部之间的资源优势有机整合,进而提升我国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抵抗能力。
(四)注重优化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均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削弱我国进出口贸易过程中对金融危机传染的抵抗能力,所以,我国应有意识的对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调整,使其灵活性和弹性、合理性得到优化。结合国际贸易格局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我国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是我国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所以我国在对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对他国国际化货币的发展情况和发展经验等方面参考借鉴,从中挖掘出适合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优化的有价值信息。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在开展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会通过某些渠道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干扰,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面临较大的风险,并在实践中有意识的通过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针对性的非传染渠道进行控制,提升我国的抗风险能力,这是我国在参与国际贸易过程中,顺应市场环境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熊毅诚.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及其对我国的警示[D].苏州大学,2010.
[2]孙国华.美国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
[3]谢志超,曾忠东,杜江.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冲击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2,03:88-93.
[4]陈守东,刘琳琳.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基于贸易方式视角的实证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4:117-127+160.
地理位置、经济政治背景比较
福建省作为我国一个沿海开放地区,地处我国东海之滨,面对台湾,接近港澳,是距离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并且也是全国第二大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华侨港澳台胞在推动福建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福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全国进出口高速增长的大环境,给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带来了良好的氛围,带动和促进了福建的经济腾飞。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国家政策使全省已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发格局,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台湾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宝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背景使得它更便于与祖国内陆和国际地区进行经贸合作。同时,台湾与美国、欧洲、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也都有着大量的经济贸易,与福建等内陆各省更是早有密切的民间文化交流。在两岸尚未实现直接“三通”,经贸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情况下,两岸的经贸关系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祖国内地已成为台湾最主要的投资地、最大出口地之一及最主要贸易顺差来源,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经济正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总体比较
“九五”期间,福建省累计出口额大约518亿美元,比“八五”翻了近一番,年递增10.3%。2000年,福建进出口贸易总量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2.23亿美元,居全国第6位。2001年全省进出口贸易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226.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出口139.22亿美元,增长7.9%,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6位;进口87.04亿美元,增长4.7%,保持了较大的贸易顺差。2002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84亿美元,其中出口17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75%;进口110.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7%。全省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同世界上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全年出口上千万美元的商品共有60多种。福建外贸发展已经呈现出由“求量”向“重质”的转变。福建经济快车之所以能够长期迅跑,很大程度得益于外贸这匹强劲有力的“黑马”。福建外贸发展呈现出五大特点,即: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档次不断提升;贸易方式有新的转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项目明显增多;出口市场趋于相对均衡;对外贸易实现“顺差顺收”的良性局面;外贸经营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从1995年到2002年的进出口贸易指标上看,台湾的进出口贸易呈现波浪式的起伏波动:2000年达到最高值,进出口总额为28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483亿美元,进口额1400亿美元;而2001年却呈现出衰退迹象,进出口贸易总额甚至低于1997、1998、1999三年。在经历了2001年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后,2002年台湾省的经济贸易开始缓慢复苏,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出口增长,1至9月,对外出口增长5.1%,其中对内地出口成为带动台湾产品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国际经济景气尤其是两岸贸易大幅增长的带动下,台湾对外贸易扭转颓势,对带动经济走出谷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岛内的民间消费及民间投资仍然疲弱,使整个经济呈现“外温内冷”的状况,全年经济呈现低增长态势。(见表1)
从以上具体数据可以看出,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台湾则呈现上下起伏波动的形势。虽然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在近年有相当快的发展,在全国也排名前列,但与台湾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到2002年为止,福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只为台湾的1/10左右,进口额差距则要更大一些。因此,福建的进出口贸易要达到台湾现在的水平仍然需要一定的时日。
进出口市场、地区比较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短短20年时间,福建省的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多元化市场战略取得新的突破。以前,东南亚一直是福建外贸出口的传统市场,近两年,福建对世界各大洲的出口全面增长,特别是对俄罗斯、东欧、中东、韩国、非洲、中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猛。对香港和日本的出口占亚洲的前两位;对德国、英国、美国也都有大量出口,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1年,全省实际商品出口国家与地区达193个,对亚洲出口61.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4.5%,对美国、日本、欧盟、香港四大传统市场合计出口97.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0.2%,美国已经一跃成为福建最大的出口市场。
对台湾省来说,美国是其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总出口的23.7%,至今仍然稳定增加,从1996年的26.866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34.815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14.6%,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经济景气继续扩大,台湾对美国的出口(以信息通讯机器为主)有顺畅的增长。其次,香港是台湾出口的第二大市场,2000年出口额达31.336亿美元。近几年,中国大陆的出口剧增,从而导致对台湾原材料、部件等的进口需求增大,台湾经由香港对中国大陆的间接出口增长坚挺。日本是台湾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但在1997年,对日本的出口由于口蹄疫发生而导致猪肉出口停止,另外也由于日本经济恢复缓慢的影响而剧减,从1996年到2000年出口额平均为13亿美元左右。对亚洲出口则为总出口的一半以上,且呈现快速增长,其中同上年相比,对日本出口增长44.1%,对东盟五国增长32.1%,对香港增长24.9%。因此,可以看出美国是福建和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国。福建的出口有往欧洲和美洲扩大的趋势,而台湾的出口则逐渐向亚洲扩展。
进口方面,福建省对亚洲的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最高时期(2000年)达到13.15亿美元,对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都有较大量的进口;欧洲主要从德国、意大利及英国三个国家进口,最高进口额为1998年对德国的3.23亿美元;美国也是福建省较大的进口国之一,且年进口量呈逐步递增趋势,从1997年的6.23亿美元发展到2001年的8.08亿美元。2001年,全省与世界上110个国家与地区开展进口贸易,进口5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与地区共有20个。
台湾最大的商品进口来源是日本,2000年达到3.86亿美元。其次是美国,由于台湾的有关信息通讯产品的出口坚挺,导致对美国电子部件的进口需求旺盛,2000年达到最高值2.51亿美元。但是台湾对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都呈现了逐年上下波动的形势,可见国际经济政治和台湾内部的经济变动对进出口贸易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同时,台湾对韩国、马来西亚、法国、德国也有较大量的进口。
进出口商品结构比较分析
近几年来,福建省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外贸出口格局也不断优化。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工业制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二者的比例由1999年的17.4:82.6调整为2001年的9.3∶90.7。2001年全省初级产品出口1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近7000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6%降到9.3%,工业制品出口126.3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比重突破90%。2002年机电产品出口68.04亿美元,同比增长41.44%,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9.1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2.34亿美元,同比增长82.07%,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8.62%。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成为拉动福建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电子行业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业是通过利用外资改造发展起来的,新开发的出口商品有电视机、录像机、电话机、电脑、音响、电子元器件等六大类,农业、食品制造业、建材、机械、石化行业等也通过利用外资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同样,在台湾省的出口产品中,工业产品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2001年达到1462.15亿美元,其次才是农产加工品和农产品。可见,福建的工业制品出口虽然占到全省出口比重的90%,但仍然不及台湾的十分之一。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电气机器、电气器材与机械均处于前两位。台湾对中国大陆间接出口的主要商品项目有:电机设备及部件、机械设备、塑料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丝、工业用纺织品等。其中电机设备所占比重最大,达到15.9%。另一方面,从增长率看,电机设备及其部件比1996年增长30.8%,钢铁制品比1996年增长29.5%,这两项在工业产品中的出口增长率最为显著。
进口方面,福建省的进口商品种类广泛,主要以工业制品中的机器设备为主。2002年福建省机电产品进口62.08亿美元,增长43.7%;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8.68亿美元,增长65.4%。而台湾省的进口额中,原材料占最大份额,2000年达到897.78亿美元,其次是资本货物和消费品。福建进口的原料配件及设备所占比重相应提高到88.4%,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下降到11.6%。化学成品、纺纱织物、钢铁、机械及运输设备等商品占绝大多数,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主要集中在邮电、汽车、轻工、食品等。在所有的进口商品中,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就有7大类。
伴随着科技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台湾进口的机器设备和零部件也不断增加。台湾与中国大击的进出品贸易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受到民间投资活跃等因素的支持,台湾对中国大陆的间接进口额,主要以农业、工业原材料为主,达到39.15亿美元。
从以上的定性分析可以看出,福建的进出口贸易及整个经济水平都与台湾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是与它们各自的经济政策,政治背景紧密相关的。两省的进出口贸易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各自的特色。总体来说,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的原因,台湾进出口贸易与福建省进出口贸易无论在规模上、速度上、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福建属祖国大陆同一经济体,这种与台湾地区的差别是正常的,随着改革开放,内地已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投资、出口地之一,内地对台湾的进出口贸易在台湾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也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如果两岸能够消除人为的屏障,随着交往的日趋频繁,闽台的进出口贸易将呈现越来越紧密、互补、共荣的特征。
参考资料:
1.杨维中,1997年台湾的对外贸易――1998年日本贸易振兴会白皮书:贸易篇,台湾研究集刊,1999年第二期
2.石广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与展望,国际商报,1998年10月15日